<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心理社會腫瘤學基礎論文

2022-04-22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心理社會腫瘤學基礎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菊侩S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享受物質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疾病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尤其是腫瘤,更是成為了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難題,成為城鄉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在死亡率和發病率上呈現逐年遞升的趨勢。

心理社會腫瘤學基礎論文 篇1:

關于微信平臺在腫瘤學教學中作用的思考

摘要:腫瘤學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合格的腫瘤學人才的培養,先進的教學模式是提高腫瘤學教學質量的保證。目前許多先進的教學模式已被應用于腫瘤學教學。近年來,微信平臺也開始應用于腫瘤學的教學活動中,這順應了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趨勢,符合該學科的教學特點,對提高該教學質量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微信平臺;腫瘤學;教學模式

腫瘤學的教學質量好壞,對于培養合格的腫瘤專業人才具有重大意義。先進的教學模式直接關系到腫瘤學教學的質量。目前許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已逐漸應用于教學活動當中。近年來,微信已經在手機用戶中得到普及,目前使用微信的人數已達5億。有學者也嘗試將其應用于臨床腫瘤學教學當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已有研究表明,微信教學顯著提高學生的興趣、知識吸收率和考試成績。因此,筆者認為微信平臺在腫瘤學教學中的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

一、微信平臺運用于腫瘤學教學的必要性

1.微信平臺的應用符合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微信平臺引入教學符合學生為教育活動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傳統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處于次要和被動地位,這種狀況會嚴重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經不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而微信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的平臺,通過課前、課后的預習、復習和討論,學生可經微信平臺將自己不懂的地方及對教師的建議實時的發給教師,或學生們自己經過討論,將各種問題進行匯總再發給教師,教師根據這些情況再對自己今后的授課內容進行調整,這就提高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地位。另外,深化醫學教學改革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而構建現代教育技術新模式必須基于網絡平臺。微信作為一種成熟、快捷、高效的網絡平臺,能夠促進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深化,從而實現醫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2.微信平臺的應用促進了先進教學模式的開展。目前,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許多先進的教學模式,例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已逐步運用于各學科的教學當中。PBL是目前國際公認的較流行的教學模式之一,強調以問題為基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中心地位,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支持與引導,完成知識的傳授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國內已有研究將該模式運用于腫瘤學的教學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微信為包括PBL在內的許多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了平臺。在講課前,教師可通過微信將設計好的問題發送給學生,學生可在微信群內進行集體討論,或自己進行思考,查閱相關資料并找出答案。而課后,教師通過微信將設計好的思考題,包括病例分析題發給學生解答,通過答題學生能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理解和消化上課所學的知識,并逐步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微信的介入可彌補PBL法的一些不足。比如,PBL法需要充足的學時,但往往教學的時間不夠,教師可在課余時間通過微信與學生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從而充分發揮PBL法的優勢。又如PBL法對教師的需求量大,在腫瘤學教學中,授課教師往往來自某一???,而對于某一腫瘤的診治,需要多學科的綜合意見。比如喉癌的治療,就需要頭頸外科、放療科、化療科醫師進行聯合診治,而任何一名授課教師由于專業知識的限制,往往對于喉癌的綜合治療的講解不夠透徹,因此其他??频慕處熞部赏ㄟ^加入微信群與學生進行實時討論和互動,解答學生的疑問,從而有助于學生對于腫瘤綜合治療原則的理解,提高教學效果。此外,現代教學理念強調教育的多元化和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微信的介入無疑豐富了醫學教學的模式和方法,提高了醫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

3.微信平臺的應用符合腫瘤學的自身特點。腫瘤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有自己的特點,而微信平臺與這些特點相適應:①腫瘤學涉及了多學科的內容,包括腫瘤內科、外科、放療科、病理科、影像學科、核醫學科等內容。而微信平臺能夠讓各個學科的教師共同參與某一腫瘤的教學當中,即通過微信平臺與學生進行討論和互動,從一開始就幫助學生建立起惡性腫瘤需多學科協作診治、綜合治療的觀念。②腫瘤學注重循證醫學思維的培養,強調在指南規范指導下進行個體化診治的理念。臨床腫瘤學目前已經由經驗醫學模式發展為循證醫學模式,因此,教師從一開始就有責任讓學生明白腫瘤診治方案的制訂需要可靠的依據支持。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尋找腫瘤最佳診療方式的能力。授課前教師可將循證醫學基礎知識和目前國內外權威的腫瘤治療指南,如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指南通過微信平臺實現共享,通過微信群中的討論引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評價檢索結果,找出最為可信的研究結論。③腫瘤學教學注重培養醫學生人文關懷的精神。惡性腫瘤治療模式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過渡到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腫瘤患者,包括晚期的患者,非常需要心理疏導及人文關懷。研究表明現在醫學生普遍認同將病人納入教學過程當中,因此在病人許可的前提下,可將典型的患者納入微信群中,學生可與患者隨時隨地的交流,親身體會患者的心理狀態,這樣有助于學生提高人文素養。

4.微信平臺可提高腫瘤醫學生的學習效率,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微信功能,學生可隨時隨地的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包括在排隊等候、睡前、上廁所等時間進行學習,學生腦中突然有了一些想法、感悟,也可立即打開微信進行學習交流。對于帶教教師,在臨床上遇到了一些典型病例,可在患者許可的前提下,運用微信拍照、視頻、語音功能將臨床資料實時發給學生進行交流。一些學生在眾人面前或面對面表達自己見解時會產生心理壓力,而微信平臺保密性很強,能夠避免雙方見面的尷尬。由于課堂授課時間有限,通過微信能延長學生與教師進行接觸溝通和情感交流的時間,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使教與學達到良性互動,又增進了師生的感情。

二、微信平臺應用于腫瘤學教學的可行性

首先,智能手機的普及性和粘著性為微信平臺的建立提供了硬件基礎。智能手機目前已十分普及,在校大學生已是人手一部,可以隨身攜帶,且操作簡單,通過手機微信功能可隨時進行學習,是年輕人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其次,微信在技術方面已經十分成熟。微信功能有以下特點:①用戶可24小時使用微信平臺。②能夠實現點對點發送信息,以及通過多媒體形式,包括圖片、視頻、語音、短信等形式群發信息。③信息傳播效率高。信息一旦發出,幾乎能夠實時傳到受眾手機,達到微信群中進行討論的同步性、實時性要求。再次,微信功能價格低廉,只收取流量費用,而在有WiFi覆蓋的條件下,流量費用也不會產生,對于沒有收入的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目前國內已有不少研究將微信平臺應用于臨床教學,包括兒科護理、腫瘤內科教學等,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基于微信平臺進行腫瘤學教學的策略

1.建立腫瘤學多學科教學團隊。學期開始時教學單位可組織腫瘤外科、腫瘤內科、影像學、病理學、放射治療學、核醫學等學科的教師進行討論,集體備課,編寫教案,根據腫瘤教學的特點商議教學方法、模式,確定每一次講課中各個教師但任的角色,從而組成臨床腫瘤教學的團隊。

2.利用微信開展課前、課中、課后的討論、教學,制訂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計劃。在講課前(1周較合適),教學團隊的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微信向學生們提出一些設計好的相關問題。以講授喉癌為例,在授課前,可將一些問題,比如喉部可發生哪些疾病,喉的解剖學、生理學特點是什么,如何預防喉癌,哪些表現提示可能患有喉癌,早期喉癌和中晚期喉癌治療方法上有哪些不同,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包括解剖學、生理學、流行病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等知識來解答以上問題??勺寣W生在微信群中進行討論,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喚醒曾經學習過的知識點,融會貫通,逐漸培養臨床思維能力。討論中遇到的問題可由教學團隊教師解答。此過程可用微信平臺提供的短信、語音等功能進行交流。在課中,教師可根據課前學生回答問題和討論情況,進一步確定講課內容重點和難點、各內容的時間分配和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授課即將結束時,教師可通過微信向學生布置小測驗題目或課后思考題。在課后,學生完成思考題后可通過微信發回給教師,反饋講課的效果。對于課中學生不能理解的內容,課后也可經微信進行討論,教師做出解答。在課前、課中、課后整個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腫瘤學的特點,注意培養學生腫瘤多學科協作診治、循證醫學等觀念。例如,在引導學生形成詢證醫學思維時,還是已喉癌為例,教師可經微信向學生提出一個設計好的問題:有一位醫師遇到了一名早期聲門型喉癌患者,決定為其行外科手術治療,這種做法是否規范?在學生們給出自己的答案后,教師可將正確答案即“該醫師做法不規范”告知學生,學生們自然就想知道“該醫師做法不規范”的依據。此時教師可將有關的早期聲門型喉癌治療的循證醫學文獻(如meta分析)和NCCN指南通過微信平臺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從中尋找相關依據,教師可在課堂上詢問學生結果。

3.基于微信平臺的腫瘤學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傳統教學評價體系中,評價學生是否優秀往往是以單一終結性考試成績來確定,這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和創造能力的發展。采用先進、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刻不容緩。目前許多學者主張在醫學教學中應用形成性評價系統。形成性評價系統一般是指在每個學習單元結束時,對學生學習效果予以了解和掌握,使他們能夠認識自身不足并予改正和彌補,進而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形成性評價體系中學生由被動的受評價者轉變成為評價者和積極參與者。許多文獻表明形成性評價能促進醫學教學中教與學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和醫學生素質。形成性評價的核心要點是“反饋、鼓勵、指導”。教學效果的反饋形式有多種,在腫瘤學教學方面,對于教師而言,反饋可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討論的表現、回答教師的提問、小考試成績、病例討論情況獲得。利用微信平臺,為這些反饋的獲得提供了便利。教師可通過查閱微信群里每個學生的發言記錄、回答問題情況和提交的小考試成績了解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掌握情況及遇到的困難,對于表現好的同學以及每個學生好的一面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不足之處教師應給予指導幫助。學生也可通過微信表達對授課教師的評價和建議。教師還可設計評價表格,通過微信發給學生,學生在手機上編輯完成后發給教師或教學管理部門。

總之,作為一種全新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微信平臺能夠提高腫瘤學教學質量,但其仍無法完全替代目前課堂授課。微信平臺只是先進教學手段的很好的補充,在教學活動中起輔助作用,只要合理應用,能夠提高腫瘤學教學效果。使用該平臺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微信平臺要求學生具有高度的自覺性,教師在課堂上有時無法監督所有學生手機界面操作時所處理的內容是否與上課內容有關。其次,在課外使用微信進行學習時,應注意環境安全,特別是在街道、車站等地方最好不要使用,以免意外發生。

參考文獻:

[1]紀家濤,蔡斌,韓慶奇,劉安安,趙志青,沈洪興.微信及結合案例教學法在泌尿外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02):104-5.

[2]閆秀娟,李曉娟,徐向宇.以現代教育“主體性理念”為指引改革醫學基礎課教學模式[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04):24-5.

[3]張東威.醫學教學改革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3,(42):27-8.

[4]孫曉宏,陳玲,羅洞波,歐江華.PBL教學法在胸部腫瘤外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4,(01):108-10.

[5]曹邦偉,趙志海,王婧,車娟娟.腫瘤內科臨床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應用及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10):794-5.

[6]軒菡,陳振東.腫瘤學臨床教學中PBL教學模式在七年制學生中的應用和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02):96-7.

[7]李斌,肖平,盧景琛.多學科協作診治策略指導下的腫瘤學臨床教學模式構建[J].衛生職業教育,2014,(13):47-8.

[8]張從軍,彭萬仁,孫國平.臨床腫瘤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09):1256-8.

[9]彭敏,胡偉國,許斌,宋啟斌.構建完善的《臨床腫瘤學》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建議[J].中國腫瘤,2014,(11):917-20.

[10]王磊,楊金玲.微信公眾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24):173.

[11]胡蕊.大學生微信使用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前景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4,(01):76-81.

[12]王忠利.醫學臨床教學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的運用思考[J].管理觀察,2014,(33):166-7.

[13]曹妍,祁贊梅,曹雅明.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教育中應用現狀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02):23,62.

[14]王巍煒,李高峰,蔣永新,普娜,方冰.形成性評價在胸部腫瘤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1):76-7.

作者:謝瑩 韋正波

心理社會腫瘤學基礎論文 篇2:

多學科協作指導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的探討

【摘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享受物質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疾病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尤其是腫瘤,更是成為了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難題,成為城鄉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在死亡率和發病率上呈現逐年遞升的趨勢?,F階段,我國醫科院校腫瘤學教學體制和醫療水平的發展滯后,極大的影響了我國腫瘤醫學的進步,所以大力培養腫瘤“高、精、?!叭瞬懦蔀殛P鍵,尤其是醫學院校腫瘤學實習生的臨床技能培養。應在遵循腫瘤疾病治療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采用多學科協作[1]指導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順應腫瘤學現代醫學發展的趨勢,有助于培養更多的腫瘤學后備人才。促進我國腫瘤醫療水平的發展。

【關鍵詞】 多學科協作指導;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

近幾十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得豐富多彩,然而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也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大量科學研究數據證實,腫瘤的發生與不良行為、生活方式、生活居住環境密切相關,吸煙、酗酒、不合理膳食、睡眠不規律、缺乏體力活動、環境污染都能提高腫瘤的發生率。在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約為90萬,死亡人數約70萬人。但是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了《2013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來看, 肺癌居惡性腫瘤(俗稱癌癥)發病率第一位,乳腺癌居女性發病率第一位,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為60萬,按照平均壽命74歲計算,一生患惡性腫瘤的幾率高達22%。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0年世界上每年新發癌癥病人數將達到1500萬人次[3],癌癥現在已經成為新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并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腫瘤疾病的倍增,腫瘤醫學發展迅速,人們對腫瘤越來越重視,在全國大部分的三甲醫院都已經開設科腫瘤科室,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迅速增快的發展帶來的是醫療水平的不穩定和預后療效差,有很大一部分的腫瘤醫師是由其他科室進修后半路出家,基礎的儲備人才短缺。為了后續腫瘤醫學的繼續發展,為了造福于人民,應采用新型的[4]多學科協作指導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培養出更多的人才[2]。

1. 中國院校腫瘤實習生臨床現狀

現階段,我國腫瘤醫學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腫瘤學[5]并沒有如同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一樣有著供臨床專業本科生學習五年制腫瘤學教材,更沒有專門的教學機構,醫學生對于腫瘤學知識的獲取只能從病理學、遺傳學、影像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等課程上了解到,雖然在這些學科上都存在腫瘤學的知識,但是這些學科注重講解本科的重要內容,腫瘤知識只是稍微的提到。這讓想從事腫瘤醫學的學生很難形成系統的認識,學的知識雜亂、零散、無序。沒有像其他學科一樣的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有很多從事腫瘤學醫生都只能是半路出家,腫瘤學基礎知識匱乏。這導致了腫瘤學實習生很難從學員獲取到全面系統的知識,在進入到臨床的時候,面對復雜多變的病情,往往會不知所措。在臨床實習期間又存在著臨床實習課時偏少,實習生很少有機會去各個腫瘤科室輪轉的問題。所以采用新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在提高腫瘤學實習生的臨床技能方面是臨床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巨大的挑戰。

2.多學科協作指導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的探討

2.1多學科協作培養腫瘤學實習生的條件和前提

臨床能力的概念[6]是指一個以學生在接受臨床實習后所能夠在以后的醫療活動過程中處理的綜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分別是知識 、態度行為 、技能。這三個方面是實習生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必須要具備的,所以在實習生臨床實習的過程中要求必須做到:1.通過五年制的大學醫學教育,具備基礎的腫瘤學知識,只有具備了基礎的知識,才能在臨床實習中不至于被復雜的病情和科學術語所困惑,了解有關腫瘤學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和預后,這是一個即將步入實習腫瘤學生臨床的基礎,才能為多學科協作腫瘤學實習生培養奠定基礎;2.有個良好的態度行為,隨著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生物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得到提倡;3.具備基礎的臨床操作技能,這就要求腫瘤學實習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既能夠熟練地運用多個學科設備,又能夠學會把多學科的技能操作融會到腫瘤學的醫療過程中來。做到多學科協作治療腫瘤疾病,來達到更加良好的治療和預后效果。

2.2多學科協作指導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的原因和必要性

隨著醫學模式的逐漸轉變,腫瘤疾病的出現也變得復雜,以往單一運用腫瘤學知識的治療手段很難適應現在腫瘤疾病的治療,醫學家們提出來綜合治療的概念,它克服了單一治療的局限性,打破了以往專業、學科的束縛,將腫瘤內科、腫瘤外科、放射科、核醫學科、放射診斷科、介入醫學科[7]甚至是中醫科等學科也融入到腫瘤的治療中來,實現治療的多元化,成為國際公認的腫瘤治療模式。所以,現代腫瘤學實習生的培養也要打破傳統的局限性,轉向多學科協作指導腫瘤學實習生的臨床學習,這種多學科協作培養方式不僅僅促進了腫瘤學實習生對于各個學科知識的交流和把握,而且對于腫瘤疾病的認識也更加的深入。使得腫瘤學實習生對于腫瘤疾病不再只從一個方面去想治療措施,而是更深入的了解腫瘤的發生、發展及預后,從更多的層次、更多的學科方面去思考治療方案。從而深化腫瘤學知識,培養綜合的科學思維[8]。

2.3多學科協作指導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的措施

不論是哪個醫學院的學生來醫院實習都是抱著一種來學習的想法來的,所以在培養腫瘤學實習生的時候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多學科思維方式和基礎臨床實習。讓綜合思維來指導基礎臨床實習。所以在培養腫瘤學實習生的過程中要制定好嚴密完備的腫瘤學實習生學習計劃,向實習生們講解系統的腫瘤的綜合治療原則,腫瘤學治療相關的各學科診療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前沿知識、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病例分析與解析。由從事腫瘤臨床工作6年以上經驗的醫生來擔任實習教學任務,將理論學習和臨床緊密地結合起來,既注重腫瘤疾病綜合治療的規范化和個體化,又要因人而異,采用多學科綜合治療。實踐教學讓實習生們在與腫瘤學綜合治療相關的各個科室都走一遍,運用具體的例子讓實習生們具體感受到腫瘤學的綜合治療。做到權衡利弊綜合治療[9]。

3.結語

現階段,腫瘤疾病已經極大地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安全,急需大量的腫瘤學“高、精、?!比瞬?,所以,形成一種良好的培養體制尤為重要,多學科協作指導腫瘤實習生培養模式作為一種具有很好前景的模式既能夠在實習過程中提高實習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又能都多學科協作治療腫瘤。做到統籌兼顧。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Ndoro S. Effective multidisciplinary working: the key to high-quality careBr[J].Nurs ,2014 Jul 10-23 (13): 724-7.

[2]何朗,陳紅,文世民,別俊,郭翠華,付曦,李光明. 腫瘤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探索[J]. 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06:624-626.

[3] Stephens MR,Lewis WG,Brewster AE etal.Multidisciplinary team management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s after surgery for esoph‐ageal cancer[J].Dis Esophagus ,2006,19 (3) : 164-171.

[4] 楊 沛霖 , 孫 錦艷 .淺談教學醫院對臨床實習生的管理[J].甘肅中醫 ,2005,18 (11): 38.

[5] 曹永鵬,王華.加強臨床教學管理促進醫院的建設和發展 [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0,20(9):40-41.

[6] Eaker S,Dickman PW,Hellstrom V,et al.Regional differences inbreast cancer survival despite common guidelines[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 2005, 14 (12) :2914-2918.

[7] Breau G. Depression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at a tertiary care cancer centre Can Oncol[J]. Nurs ,2014 ,24 (1): 11-9.

[8] Morris E,Haward RA,Gilthorpe MS,et al.The impact of the Calm‐an-Hine report on the 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care for Yorkshire’s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J].Br J Cancer, 2006, 95 (8) : 979 – 985.

[9] 鄒嵐梁后杰.提高醫學生腫瘤學臨床見習教學質量的探討[J]. 醫學教育探索,2009,8(3):288-290.

作者:吳志勇等

心理社會腫瘤學基礎論文 篇3:

慕課聯合傳統教學模式在腫瘤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 要】隨著精準醫學時代的到來,腫瘤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疾病的生存率和控制率顯著地提高,腫瘤學科知識不斷更新,對腫瘤學教學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既往臨床腫瘤學教學因教學方法偏少、教學內容復雜、教學課時不足等原因,已難以適應該學科快速發展的要求。自2012年幕課(MOOC)教學法席卷全球以來,MOOC以其大規模性、開放性、自由性和精品性等亮點不斷挑戰著高等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也為之帶來改革的契機。文章闡述了MOOC法的教學特點,通過MOOC法聯合傳統教學模式應用于腫瘤學的教學,通過優化教學手段和加深教學內涵建設,解決了腫瘤學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提升了臨床腫瘤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慕課;傳統教學法;醫學腫瘤學;教學

進入21世紀以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飲食、生活方式、環境、生存壓力等一系列因素的變化,使得腫瘤發病率不斷提高,人類的“疾病譜”發生了顯著變化,惡性腫瘤已取代心血管疾病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同時,隨著心理學的發展及人類對于心理疾病的重視,醫學教育模式也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伴隨著這些變革,臨床腫瘤學逐漸成為重點發展學科,其教學面臨著重大挑戰。一方面,臨床腫瘤學的迅速發展,新的知識不斷涌現,呈爆炸式增長;另一方面,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相對落后,無論是既往的知識結構還是教學方法都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基礎知識及臨床實踐的要求。因此,高等醫學院校在臨床腫瘤學教學時要緊密結合學科的近期發展,探索適合本專業特點的新教學思路,要深化教學內涵建設,達到??苹虒W,提高腫瘤學的教學質量,以期培養出滿足臨床需求的專業型人才。腫瘤學作為一門以臨床為主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一種以教師和教材為主導,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適應新的教學形勢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需要在原有臨床腫瘤學教學過程中采用新的教學方法[1-2]。

慕課(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即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不同于普通的在線網絡學習,其宗旨是將世界上最優秀的教育資源,送到地球上最偏遠的地方[3]。MOOC已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推廣,同時慕課也已引起中國學者的廣泛關注。學者們認為,MOOC將不斷改變我國高等院校的傳統教育模式,尤其在醫學教育過程中,中國醫學教育“慕課聯盟”已宣布共同搭建中國醫學教育慕課平臺,這一舉動標志著醫學教育慕課平臺建設已經全面啟動。在慕課引領的教育革命浪潮的推動下,我們應積極推進各項教學改革,通過吸取和借鑒慕課教學的優點,把教學改革做得更加現代化。本文闡述了MOOC法的教學特點,通過MOOC法聯合傳統教學模式應用于腫瘤學的教學過程,使各教學法的優勢聯合發揮,加深教學內涵建設,共同解決腫瘤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切實提升臨床腫瘤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1 MOOC教學特點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比,慕課具有以下幾大特征:①massive(大規模),傳統的上課方式主要針對數十個至數百個學生,MOOC課程的學生規模沒有上限,學生只要有學習的積極性,就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完全不受人員限制。②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MOOC中包含大量國內及國際上的名師授課視頻,視頻詳細記載了名師的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教師在運用MOOC法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自身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能力均有很大的啟發和提升。在既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味地傳授知識,很難通過學生的反饋對自己的教學手法進行改進,僅僅有極少的機會能夠去學習其他名師的授課經驗,借鑒經驗用于自身教學更是無法評估效果。MOCC中的名師針對同樣的授課內容,通過不同的方法呈現,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提高。③開放性及自主性。MOOC推崇的是課程資源共享,只要學生想學習,就可以獲取相應的資源,對學習者不設任何門檻,全世界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頂級大學提供的課程學習中。學習模式也從過去被動的、集體的學習模式向主動的、個體的學習模式轉變[4]。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平時學習的反饋及所設的階段考試成績加以適當引導,最終達到共同進步的教學目的。④網絡課程要素完整。MOCC是在網絡上學習,它將相關專業的知識點重新劃分,設置成不同的網絡課程,但是每一個節點的知識點都是完整的,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不存在說如果前面的課程不能很好地理解,后面的課程就無法學習的情況。而且,學習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情況自主安排學習,課程同時有參與和反饋,也安排有相關作業和話題討論、考試及畢業證書領取,是一種完整的教學模式[5]。

2 慕課教學模式的優勢

2.1 教學理念先進

一是促進教育公平化。由于各個學校的背景及實力不同,大學之間的教學質量和教學資源存在巨大差異,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中,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享受到優質的大學教育。自慕課問世以來,慕課資源因其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使得每個人的學習愿望都有機會得到滿足,從資源的層面上體現了教育的公平、自由和民主的精神,縮小了各學校之間因教育資源問題而產生的差距,為日后實現教育公平做出巨大貢獻。二是科技信息技術應用。慕課是基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開放式教育模式,科技信息技術貫穿于MOOC的課程制作、考核評價體系、師生相互交流等過程中,極大地提高了授課效率和效果。這正體現了科技興教的國家政策,以科技的創新應用于教學的點滴。三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慕課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翁,可以決定自己的學習進度,同時慕課的“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完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它將課堂內與課堂外師生教與學的時間進行重排,課堂外的時間從既往的課后作業翻轉為學習新的教學內容,而課堂內的時間則由既往的教師講授知識翻轉為學生與教師共同討論,徹底翻轉了課堂的時空及師生的學習關系,進一步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在課后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請教老師,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腫瘤學的基礎知識繁雜多樣,而臨床遇到的病例又復雜多變,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后的慕課學習過程中較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在課堂教學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臨床案例進一步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2 教學設計科學

一是最佳授課時間。心理學研究提示,人的高效專注時間為15~20 min,傳統的教學課程多為40~50 min,超過了20 min,使得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而慕課課程在方便學習者學習的同時,也符合人的心理認知規律,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學而不累,能夠勞逸結合,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合理編排順序。慕課教師在編輯教學內容時,對課程的知識節點進行邏輯重組,能夠更清晰地表達完整的知識框架。學生可逐個擊破知識點,學習可以事半功倍。三是優化教學過程。慕課課程不是一味地教學,它能與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習過程中設計了教學互動環節、連貫問題和相應的知識點,在視頻中插入了隨堂測試題,給學生提供答疑解惑的服務,并且讓學生隨時了解自己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學生不再是被教學計劃及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滿堂灌牽著走,而是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四是簡化學習條件。慕課課程既可以在線學習,也可以下載到電腦、手機等便攜移動終端上學習,實現了時時處處皆可學。然而,這一點在醫學教學上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要求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結合臨床,多看、多學、多做,而視頻教學僅能滿足一部分學習需求,仍然要求學生參與到臨床實踐中去學習和摸索。

2.3 課程內容優秀

首先,授課教師優秀。在主流慕課平臺上,核心課程教師多為名牌大學的優秀教授或該領域的佼佼者,他們不僅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還代表了當前所在領域的主流思想,可以將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其次,教師講解得認真仔細。慕課將課程知識分為若干單元,而單元又細分為知識節點,教師生動地講解每個知識節點,并錄制8~12 min的視頻講解片段。對每個講解片段進行精心制作。每個節點的知識再利用多媒體素材和技術進行形象生動的解讀,制作成精美視頻,實現課程內容精品化。最重要的是,這么優秀的課程內容是可以共享的,這就給學生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同時對教師也是巨大的挑戰,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及提高自身的水平,才能達到時代的發展對他們的要求,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2.4 評價方式靈活

傳統教學由任課教師完成課程后,通過對學生的考核進行最后評價。慕課考核可以通過電腦自動判分。慕課教學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多,老師可以適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慕課設有網絡論壇等學習支持服務平臺,學生可以在平臺上進行相關課程學習的交流討論,并且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及教師都有督促作用,學生可以適時地評價教師,提出自己的意見及建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不斷提高自己,也可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3 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對知識進行傳播,隨著教學模式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也在發生著改變,主要體現如下。

3.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對于臨床腫瘤學乃至整個醫學教育都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醫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需要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具體病例,因此需要具備完善的知識及優秀的分析臨床病例的能力。案例教學在醫學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案例分析,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啟發他們如何合理地運用醫學知識有效地解決臨床問題。教師通過在分析案例和制訂治療方案的過程中,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辯論,教師深入細致地解析以提高他們處理臨床問題的能力[6]。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以點帶面,舉一反三,不但能指導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強化課本上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比如,有些教師通過給出臨床病例的相關資料,提出相應的問題,如需要完善的檢查,如何診斷,鑒別診斷,下一步需要完善的檢查,最終的治療方案等,訓練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方法有利于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并能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讓學生有一種自己在幫助病人解決問題的自豪感。這種“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進行引導”的帶有互動性質的教學模式[7]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3.2 多媒體教學

在臨床腫瘤學教學中,應該廣泛使用多媒體工具和課件。因為醫學基礎知識非常復雜,各種機制繁多,所以很難通過傳統手抄課件傳達。多媒體教學能直觀、動態和立體地描述各種生物學現象,通過使用一些動畫、圖片、表情,能很好地揭示現象背后的本質,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復雜的理論且印象深刻。此外,還可以在教學中增加臨床工作的相關視頻,例如病例圖片、醫患溝通過程、手術過程、教學查房、多學科病例討論等。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或者學到更多的知識,學生雖身在課堂,卻能身臨其境般地走入臨床實踐。然而,在多媒體教學時也要避免僵化地灌輸,弱化師生之間的言語交流。教師要不斷提高制作多媒體的能力,應用多媒體更好地展現教學內容,既要考慮教學形式,更要保證教學質量[8]。

4 MOOC結合傳統教學在腫瘤學教學的應用

當今時代,網絡已成為知識獲取和技術推廣的最重要途徑,網絡資源更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知識財富。在臨床腫瘤學教學過程中,應指導醫學生學會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獲取知識,以更好地適應臨床腫瘤學科的快速發展。MOOC以其大規模性、開放性、自主性和精品性等特點不斷挑戰著高等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也為之帶來改革的契機[9]。作者認為,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校理應直面挑戰,把開放教育資源和MOOC建設納入教學的發展戰略中去,積極探索高校課程與教學模式的革新,整合資源,逐步引導和幫助師生掌握在線自主式學習方法。不斷學習和借鑒其先進的教育理念,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腫瘤學學科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吳窮.臨床腫瘤學教學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8):1314-1316.

[2]孫伊婷.高等醫學教育的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5(22):218-220.

[3]Kellogg S.Online learning:How to make a MOOC[J].Nature,2013,499(7458):369-371.

[4]過宏雷,崔華春.幕課:高校教學模式的全新挑戰與變革契機[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13(5):110-114.

[5]Goldschmidt K,Green-Ryan J.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in nursing education[J].Pediatric Nurs,2014,29(2):181-186.

[6]Williams B.Case 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s there scope for this educational paradi-gm in prehospital education[J].Emerg Med J,2005,22(8):577-581.

[7]張萍,楊毅.腫瘤學教學方法探討[J].醫學信息,2011,24(4):311.

[8]董超,任宏軒,楊潤祥,等.多媒體技術在腫瘤教學中的應用[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8,29(2):111-113.

[9]劉進平,莊南生.試析幕課(MOOC)的實用前景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49):83-84.

[責任編輯:高海明]

作者:巫麗麗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文化交融實現并購重組論文下一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