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老年癡呆患者的論文題目范文

2023-09-24

老年癡呆患者的論文題目范文第1篇

1 臨床資料

本組26例, 男16例, 女10例, 均為晚期癌癥患者, 其中最小年齡為39歲, 最大的年齡為83歲, 患者由入院到死亡最長58d, 最短1d。

2 心理護理

長期癌癥陰影對晚期癌癥患者有極大的影響。多數患者有惡心、乏力、消瘦、腹脹、食欲減退等癥狀, 有的患者有嘔血、黑便、腹水等癥狀, 導致其焦慮、恐懼、急躁情緒、疼痛、厭世、女性表現恐懼的心理更突出[2]。臨終患者的心理反應大致有以下5個階段[3]。

2.1 否認期

患者不承認自己身患絕癥, 認為診斷有誤, 企圖逃避現實。多再現為震驚、焦慮、心神不定等。隨著病情日益加重, 患者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常常會感到震驚和否認, 易產生猜疑或僥幸心理?;颊咄奶幥筢t, 希望是誤診, 無法聽進對病情的任何說明與解釋, 否認自己病情嚴重, 同時也對后果缺乏心理準備, 無法處理有關的問題或作出任何決定。此期中, 護士應與患者坦誠溝通, 既不要揭穿患者的防衛, 也不要對患者撒謊, 要了解患者對自己病情的認知程度, 理解患者心情, 耐心傾聽患者訴說, 維持他們的適度希望, 緩解其心靈創痛, 交流時盡量順著病人的語言和思路, 以緩沖其心靈創痛。

2.2 憤怒期

當病情趨于加重, 否認難以維持時, 患者常會產生憤怒的情緒反應, 產生“為什么是我, 老天太不公平了”的心理。此期的患者常常表現出生氣與易激惹, 常常遷怒于醫護人員和家屬, 充滿嫉妒與怨恨的心理, 甚至拒絕治療。我們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 主動接近患者, 給予患者關愛、寬容和理解, 把憤怒看作是一種健康的適應性反應, 使他們能發泄自己的憤怒, 宣泄他們的感情, 充分理解和尊重他們的人格。

2.3 協議期

患者開始接受現實, 不再怨天憂人, 而是請求醫生想盡辦法治療疾病并期望奇跡出現, 這種心理反應是人的生病本能和生存欲望的體現。護士主動關心患者, 傾聽患者內心感受和希望, 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 使其配合用藥, 盡力減輕痛苦和不適癥狀。

2.4 憂郁期

隨著病情的日趨惡化, 患者清楚地意識到失去所愛的一切與生命已不可避免, 任何努力都無濟于事, 表現出對周圍事物的淡漠, 語言減少, 反應遲鈍, 對任何東西都不感興趣。此時, 病人很關心家屬和自己的身后事宜, 并急于做出安排。因此, 我們為其安排了單間病房, 允許家屬陪伴, 讓病人有更多的時間陪家屬相處, 向家屬交待病情, 并盡量幫助患者完成他們未盡的事宜。

2.5 接受期

病人已作好接受死亡降臨的準備, 表現穩定、平靜、少言寡語。此期護士讓患者寧靜、安詳地告別人間, 不應過多打攪患者, 不要勉強與之交談, 但要保持適度的陪伴和支持, 讓患者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個過程, 是每個人的最終歸宿, 降低對死亡的恐懼感, 要尊重患者的信仰, 幫助其樹立正確、豁達的生死觀, 使其平靜地離開人世。

3 小結

由于老年癌癥臨終患者的心理往往是復雜多變的, 這要求護理人員注重自身修養, 密切觀察臨終病人的心理變化, 給予切實有效的心理支持, 以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命質量, 使臨終患者安寧平靜地度過人生最后旅程。

摘要:探討老年癌癥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對我院26例老年癌癥臨終患者進行切實有效的心理護理, 提高了臨終生命質量。

關鍵詞:老年,癌癥,臨終,心理護理

參考文獻

[1] 王志紅, 詹林.老年護理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294.

[2] 李黎.中老年晚期肝癌臨終患者的心理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0, 29 (12) :1831.

老年癡呆患者的論文題目范文第2篇

2、老年人采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的影響因素研究

3、農村社會養老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4、城鄉社區老年人對養老機構養老服務需求調查與研究

5、基于多項式擬合的養老服務床位分配模型研究

6、試論康復醫療與社區醫養一體養老模式的有效結合

7、現階段社區多元化文化養老體系構建研究

8、城市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

9、我國城鎮社區老年教育研究綜述

10、社區老年人健康保健方法和養老護理的趨勢探討

11、貴州省社區老年教育發展模式探究

12、淺談我國養老模式的現狀及發展

13、農村老年宜居社區建設評價體系研究

14、蘇南地區旅游養老地產發展路徑研究

15、“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探析

16、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7、共享理念下衡陽社區養老資源配置問題研究

18、改進完善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供給運行機制探討

19、積極老齡化視角下適老家具數字化研究

20、社會工作介入“村改居”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研究

21、健康養老背景下社區老年教育課程建設策略研究

22、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社區衛生服務需求分析

23、淺談城市老年人養老問題形成原因及解決方案

24、老年社區的景觀設計營造

25、社區教育發展視角下“多位一體”文化養老模式探索

26、老年社會工作視角下的社區養老服務淺析

27、老年服務供給與需求下的社區互助養老研究

28、我國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會養老問題分析

29、上海市泥城社區養老院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調查

30、融資租賃在養老地產中的經營模式探析

31、上海市城鄉結合部不同年齡階段老年人養老需求分析

32、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西部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現狀及養老服務需求的調查分析

33、基于適老化體系的老年社區公共設施改造設計

34、沈陽市老年人口對社區養老服務需求分析

35、“智慧養老”如何更具智慧更有溫度

36、基于市場社會學的城市老年養老模式探究

37、老年人社區養老醫療健康服務滿意度及影響因素研究

38、福利多元化視角下社區文化養老體系構建研究

39、老年社會保障需求狀況的實證分析

40、面向智能服務的智能化養老系統研究

41、石家莊市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差異性需求調查

42、老年社會工作本土化發展路徑建構

43、不同年齡段城市社區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研究

44、銅陵公辦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45、廣州市區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及影響因素研究

46、多民族地區空巢老人養老狀況調查

47、城市社區居家養老實踐研究

48、中美養老護理業職業發展現狀的比較研究

49、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困境及對策

老年癡呆患者的論文題目范文第3篇

2、智慧社會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老年人服務探析

3、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基層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

4、淺談農村獨居老年人生活現狀及對策

5、長三角立法協同助推老年人再就業

6、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老年人跌倒監測系統

7、社會工作介入社區老年人休閑文化服務的思考

8、老年人也有滋潤的性生活

9、城鄉老年人營養狀況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

10、盯上老年人的“有毒糖果”黑色產銷鏈被搗毀

11、老年人如何安全使用他汀類藥物

12、淺析老年人建筑的消防監督管理模式

13、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圍術期護理觀察

14、心理護理用于經尿道輸尿管鏡取石術老年人中效果評價

15、太極拳對老年人身體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

16、運用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構建廣東老年人風險保障體系

17、我國老年人群慢性病發生特征研究進展

18、一群平均年齡25歲的年輕人幫老年人相親

19、獨居老年人的情緒隱憂

20、關于潼南區老年人使用公交卡的思考

21、河北老年人智慧養老采納影響因素研究

22、精準扶貧視域下老年人體育發展策略探析

23、老年人康養創新創業的初步解析

24、公共衛生服務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現狀與策略探究

25、如何給老年人選擇紙尿褲

26、老年人如此鍛煉才科學

27、老年人別忽略肌肉力量訓練

28、湖南省實施進一步便利老年人就醫舉措

29、骨質疏松性股骨骨折老年人的循證護理干預效果評價

30、老年人老年護理服務需求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

31、鼻內鏡治療老年人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觀察

32、被侵犯名譽,老年人可依法維權

33、孫道臨:老年人應該“貪玩”些

34、老年人體育權利保護現狀研究

35、“1+X”證書制度下失智老年人照護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36、女性老年人在養老服務機構中現狀及問題研究

37、老年人食用某些食品要適度/老年人食用某些食品要適度

38、老年人群慢性代謝性疾病現況研究綜述

39、長春市社區老年人群健康情況及其對藥學服務需求調查研究

40、基于用戶行為分析的老年人廚房家電設計研究

41、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早期征兆

42、岳父岳母12年堅持訂閱《老年人》

43、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護理體會

44、中老年人如何高枕無憂

45、積極老齡化視角下老年人參與文化養老的路徑研究

46、日本老年人比不上中國老年人“活氣”

47、老年人“數字鴻溝”彌合路徑探析

48、老年人孤獨感在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間的中介作用

49、互聯網背景下西安市老年人群健身現狀調查

老年癡呆患者的論文題目范文第4篇

2、中天社區皇鉆居家養老中心以“服務感動人”

3、疫情背景下高職《營養配餐設計與實踐》課程在線教學思政育人的探索與實踐

4、物業“嫁接”養老的機遇與挑戰

5、食物巧搭配營養“1+1>2”

6、國內首個玉米供應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

7、指導老年人科學飲食 助力老年人健康長壽

8、機遇與挑戰并行面對老年餐,企業該如何選擇?

9、女人30歲后必做的檢查 等

10、國務院農民工和家服工作宣傳座談會召開等11則

11、醫學生服務于養老院長效機制的實踐分析

12、上海養老住宅設計研究

13、公共營養師社會需求現狀及應具備的職業能力

14、淺談如何通過飲食提高營養狀況

15、《國民營養計劃》告訴我們什么?

16、“一人食”:要講究不要將就

17、靈動之光 健康托管先行者

18、金方子養生大課堂(第七期)

19、彩虹村莊養老院:全鏈條保障老年人健康

20、探索健康餐飲模式 改善國民供膳結構

21、母親節,給媽媽做“健康餐”

22、黑龍江省濕地康養小鎮開發研究

23、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

24、健康服務與管理本科營養課程建設及思想政治融入

25、臘月粥:不一樣食材對癥煮

26、“養老小飯桌”噴噴香

27、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今年起可跨省轉移接續

28、區域居家養老探索行進

29、校本課程《膳食營養與健康》的特色化設計

30、提升社區教育服務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31、新時代四川“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發展路徑設計

32、蒙太奇里的“夕陽紅”

33、“醫養護一體化”居家養老云餐廳運行服務模式研究

34、醫院基本膳食簡介與應用

35、新觀念告訴我們怎么過日子

36、合肥市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37、山西省醫養結合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38、探秘部委食堂:不是所有地方都好吃

39、藍莓,改善視力的最佳食品

40、不經意的飲食行為會縮短壽命

41、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障礙與完善路徑

42、家政服務和管理專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

43、健康中國戰略下的公共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

44、轉變營養配餐教學方法的幾點嘗試

45、李大彥 老了更幸福,讓夢想照進現實!

46、構建人民滿意的養老服務體系

47、探秘國家機關部委食堂

48、預防高脂血癥的營養原則

49、江蘇南通:港閘社區科普大學圓了老人大學夢

老年癡呆患者的論文題目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討采用早期強化式健康教育在空腹血糖異常老年患者護理中的作用。方法 將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空腹血糖異常但非糖尿病的老年患者9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干預,干預組患者給予早期強化式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血糖水平,并將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干預組患者經過筆者所在醫院護士的早期強化式健康教育,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程度更好,血糖控制更加平穩,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采用早期強化式健康教育在空腹血糖異常老年患者護理中具有較大的臨床價值,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早期強化式健康教育;空腹血糖異常;糖尿??;老年患者

空腹血糖異常是介于正常血糖與糖尿病血糖值之間的狀態,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1]。調查顯示,空腹血糖異常的患者,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明顯高于一般人群,轉化率每年可達14%[2]。因此,對患者進行早期健康教育等,控制空腹血糖異常的發生,避免空腹血糖發展,有助于延緩患者發生糖尿病的時間[3],甚至起到防止糖尿病的效果。筆者所在醫院在臨床工作中,采用早期強化式健康教育,血糖控制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空腹血糖異常但非糖尿病的老年患者98例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檢查出現空腹血糖異常,且不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颊呔≡哼M行治療。排除認知障礙、聽力障礙等患者。將患者按照治療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49例,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齡65~92歲,平均(75.28±8.19)歲。干預組患者49例,其中男24例,女25例,年齡63~91歲,平均(75.76±8.0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干預。干預組患者給予早期強化式健康教育。采用筆者所在醫院自制的調查量表對患者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行調查,共10題,滿分10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血糖控制情況。

1.3 早期強化式健康教育

筆者所在醫院護士早期強化式健康教育,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強化。由護士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的講解,包括糖尿病的相關知識、空腹血糖異常與糖尿病的關系、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及運動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重視程度。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使用通俗的語言,語速適中,態度溫和,避免程序化。對較為固執的老年人,可采用誘導方法[4]。對記憶力較差的老年人,可多次講解。講解后由患者復述,對遺漏和錯誤認識,要給予糾正。一般講解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造成患者疲勞。

為患者發放糖尿病知識、運動方法和飲食的宣傳冊,并建立患者的健康檔案。宣傳冊中字體采用大字體,并以圖片居多,使老年人能夠清楚地了解宣傳冊的內容[5]。

采用視頻教程教會患者各種運動方法,健康體操等;講解如何烹飪低糖、低脂飲食,如何進行血糖監控。

為患者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將疾病的有關知識提供給患者家屬,使其能夠配合患者進行血糖控制。將護士和醫生的聯系方式留給患者,并定期電話隨訪[6-7]。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試驗所得數據錄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取95%可信區間,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組患者經過筆者所在醫院護士的早期強化式健康教育,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程度更好,血糖控制更加平穩,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知識了解程度比較()

組別 n 知識了解 干預前空腹血糖(mmol/L) 干預后空腹血糖

(mmol/L)

對照組 49 6.87±1.22 4.99±1.01 5.21±0.72

干預組 49 8.95±1.00 4.93±1.03 4.22±0.75

t 10.88 2.11 13.24

P <0.05 <0.05 <0.05

3 討論

空腹血糖異常在臨床并不少見,如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則可能會轉變為糖尿病。而對此類患者給予藥物治療,僅是血糖控制的一部分[8]。如需要對血糖進行更好的血糖控制,需要結合飲食、運動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早期血糖控制,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高血糖的重視程度,促進患者積極參與到運動中,能夠主動控制飲食,效果顯著。而經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患者的血糖也多能夠得到有效控制,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高源.健康教育對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0,24 (32);2978-2979.

[2] 劉士敏.護理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康復中的意義與作用[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9,12(7):90-91.

[3] 黃平,黃桂瓊.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及辨證施護[J].護理學報,2009,16(12):74-76.

[4] 周虹,唐晟.重型肝炎合并血糖異?;颊叩淖o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24):53-54.

[5] 葉露芳.糖尿病患者的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干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4):89.

[6] 匡錫友.預混胰島素類似物與基礎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療效與觀察[J]. 中外醫學研究,2011,9(17):57-58.

[7] 樊英偉.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4):86-87.

[8] 李萬菊,胡海霞,凌國瑞,等.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34):43-44.

(收稿日期:2011-09-26)

老年癡呆患者的論文題目范文第6篇

[關鍵詞] 老年患者;心理護理

在老年患者護理工作中,心理護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減少老年患者心理痛苦的重要手段之一,促進老年患者疾病的治療及身體的康復。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對76例老年患者給予心理護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76例患者均為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干部病房接受治療的患者,其中男54例,女22例;年齡54~99歲。有19例為心血管系統疾病,5例為癌癥,12例為神經系統疾病,11例為內分泌系統疾病,18例為呼吸系統疾病,11例為其他系統疾病。

1.2?方法

將76例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研究組4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征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采取傳統的護理方式,研究組41例在傳統護理方式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并對兩種護理方式產生的不同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1.3?療效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的確立一般要求以護理目標為指導,制定切實可行的量化評價標準[1]?;痉譃椋猴@效、有效、無效,滿意、不滿意等。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有效率及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3?討論

受疾病和年齡的影響,老年患者不僅在身體上承受一定的痛苦,而且在心理上也承受相應的痛苦。本研究76例老年患者中,大部分存在悲觀、絕望的消極心理,部分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出現抗藥的心理。老年患者消極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患者的傷痛,影響和制約著整個治療的效果。對老年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是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最有效的的護理方式之一,可以減少老年患者的心理負擔,避免患者出現負面的情緒,利于老年患者疾病的治療[1]。

不同的老年患者,其心理狀況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實施心理護理時,應根據老年患者實際的心理狀況或者實際的心理需求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去掉消極的情緒,培養積極的情緒,構建健康的心理狀態,減輕疾病對患者心理造成的傷害[2]。對此,相關護理人員應在老年患者治療前、治療中以及治療后密切關注老年患者的心理,有針對性地鼓勵、安慰患者,并且應該協助醫生及時地對患者的各種癥狀進行治療處理,協助患者進行正常的生活。在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患者感官的刺激,分散患者對身體疼痛的注意力,這樣可以減輕患者心理的恐懼[3]。

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充分發揮語言的功能,多與老年患者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在進行交流之前,護理人員應做好準備,明確談話的目的[4]。老年患者遭受疾病,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要承受相應的痛苦,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與安慰,這時候,醫護人員一句溫馨的話語可以讓患者感受到無限的溫暖,減少患者負面的情緒[5-6]。健康教育是醫護人員在進行心理護理時必要的一項工作,當患者的心理趨于緩和時,醫護人員可以進行相關健康知識的講解,使患者更深一層的理解疾病以及一些必要的預防措施,同時應提醒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總之,在老年患者護理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對老年患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療效,增加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玉英,李秋霞,李秀娟,等.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9):102-103.

[2] 金英子.淺談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6(7):121-123.

[3] 劉怡寧.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20):213-214.

[4] 陳銀芬.心理護理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運用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6):138.

[5] 牛新霞,張澤.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3):132.

[6] 周萍.淺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0):70-71.

(收稿日期:2012-06-04)

上一篇:惡意差評的論文題目范文下一篇:流行聲樂表演論文題目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