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民營經濟論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民營經濟論文范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民間融資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命脈,活躍的民間融資對解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矛盾,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溫州、臺州發展民營經濟的經驗分析,結合朔州市發展民營經濟的實踐,探索了民營經濟、民間融資、區域經濟三者之間的關系。

第一篇:民營經濟論文范文

淺談民營經濟政策對廣東民營經濟影響

摘要:民營經濟作為廣東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廣東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回顧國家和廣東省對民營經濟政策后,結合在民營經濟政策背景下廣東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就廣東民營企業外向型發展情況、民營經濟結構發展情況以及融資情況等幾個政策制定比較集中的方面入手從中了解得到民營經濟具體發展中的各項政策對民營經濟增長的實際的影響以及民營經濟政策效力程度。

關鍵詞:民營經濟;外向型發展;經濟結構;融資

一、 引言

中共十五大以來,國家對民營經濟政策的不斷寬松和有利,民營經濟特別是廣東私營經濟不斷蓬勃發展。在廣東地區,上世紀90年代以來,出現了許多具有較大經濟規模,產供銷流程完整順暢的經濟形態,成為推動廣東經濟不斷前進的新的活力,而這一活力的主要構成則正是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非公有制經濟。

當前國內理論界對對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各個要素,例如技術、融資、企業管理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探討和研究。這些研究都使我們從比較微觀具體的角度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例如, Vamvakidis和thanasios (1996) 側重研究經濟開放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正相關性, 而陳建新、何曉庚、肖家湖(2006)在分析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對整個社會的重大作用外,也強調指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是民營企業迎接全球化挑戰何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并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進行了可行性分析。但是在國內對民營經濟所做出的各項研究中,致力于通過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衡量國家在民營經濟實施的各項政策所達到效果的研究并不多。本文結合前人對民營經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就目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嘗試性的做出關于民營經濟政策對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效力的實證分析。從而使我們更具體更直觀的了解民營經濟政策的效力。

二、民營經濟政策在對廣東民營經濟發展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發展更具有活力,也刺激民營經濟不斷蓬勃向上。作為走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省,其迅猛發展的社會經濟中,廣東民營經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發展,特別是在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成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被正式確認之后,廣東民營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企業涉及產業范圍、自身發展規模以及自身競爭力都不斷增強。來自廣東省統計局的消息,2008年,廣東省民營經濟單位數達到383.38萬個,廣東民營單位從業人員達2015.02萬人,占全省總從業人員數的36.9%,可以說民營經濟對廣東社會經濟發展功不可沒。

民營企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國家和廣東省有關民營經濟所做出的一系列決定、方針和政策,已出臺的很多政策都是明確針對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而得出的,而具體這些政策在實際生效應用中對民營經濟產生了哪些實質性效用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待。

1.民營經濟政策對廣東民營經濟外貿出口的影響

廣東因其自身地理優勢,在外貿進出口方面相比較我國其他大多數省份具有明顯的優勢,因而廣東外貿進出口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是走在全國前列。而民營企業近些年進出口業務也是突飛猛進。

而相對應于這段時間廣東民營經濟在外貿主營進出口方面所面對的政策環境來看,我們可以看出,1998年國家宣布從1999年開始賦予一部分符合條件的民營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以自營進出口權,而同年廣東省也出臺了落實出口退稅,設立出口貸款貼息資金,鼓勵民營企業利用外資和經營進出口業務等八項支持對外貿易出口的措施。結合廣東民間進出口的實際情況來看,初步放開自營進出口權雖然只是向少數符合條件的民間民營機構予以開放,但是還是表明自營進出口權對民營經濟而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利好信號。而之后于2000和2001年國家對民營企業自營進出口權的再次放寬至針對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外貿領域的限制完全取消,在出口額的的變化都有很及時而明顯的表現。特別是在2001年完全放開對民營企業的自營進出口權后,私營企業出口額次年便大幅度增長。另外加之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廣東作為中國對外的一個典型的窗口,在致力于發展內源型經濟的基礎上,把鼓勵外向型民營企業的發展作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一個側重點。廣東民營經濟進口總額2002年為41.48億美元,2007年達到1173.4億美元,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在應對近年來國際上越來越多不利于我國外貿出口的反傾銷案件以及國際不穩定經濟環境下,廣東依然能保持出口優勢,從側面上也反映出開放自營進出口權政策以及針對民營經濟的外向型鼓勵政策對民營經濟外貿出口業務的開展產生了實際的促進作用。

2.民營經濟政策對廣東民營經濟結構的影響

近些年來,國家在政策上不斷放寬對民營經濟在發展領域方面的限制,以鼓勵民營經濟能夠進入更多的領域參與競爭。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積極支持民營科技創新的發展,希望能借此來推動民營經濟結構升級乃至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廣東近些年來民營科技發展迅速,根據廣東省科技廳的有關報道,截至2007年年末,經廣東省各級科技行政部門認定的民營科技企業數量達到9897家,民營科技企業總收入占全國第一,接近13432億元。在廣東省國家級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民營科技企業數占企業的總數達80%以上,而在新創辦的科技工業園區的進園企業幾乎100%是民營企業,其中絕大部分屬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型民營科技企業己成為推動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伴隨著廣東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廣東民營企業意識到科技創新對企業生存和發展,建立和保持自身競爭優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早在1993年民營經濟發展的春天到來之時,國家科委就曾對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問題做出過《關于大力發展民營科技型企業若干問題的決定》,將民營科技企業看作是我國高科技產業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其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例如,1999年,國家先后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以及《關于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暫行規定》,設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的政府專項基金作為引導性基金,提高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投資;2002年國家出臺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在之前國家對民營科技鼓勵的各種政策的基礎上,以法律條文的形式鼓勵對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廣東省對本省民營科技發展也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1994年2月《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管理條例》;1999年3月的《廣東省技術秘密保護條例》,2000年的《廣東省技術市場條例》和《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等;2003年廣東省再次專門發布了《關于加快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較為系統的提出推動廣東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一些意見。

雖然受到這些政策的推動,但廣東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很多是始于廣東實行改革開放后,受到外來資本投資的影響。除了一部分民營企業從事商業,服務業,輕工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另外很大一部分則是使用被國外企業在母國已經淘汰的設備和技術,利用廣東省廉價而豐富的勞動力,專門為外資提供貼牌生產服務。這種狀況就造成了廣東民營經濟從整體上數量龐大,但是大多數還是集中在例如紡織,電子產品制造等完全競爭或者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廣東省民營經濟發展的領域仍然相對集中和穩定。民營經濟的主營業務仍然是集中在建筑業、制造業、交通運輸及批發零售等服務業。民營科技創新仍未成為廣東民營企業發展的主旋律,對于整個廣東民營企業的產業領域結構的調整的效果并未凸顯出來。

3.民營經濟政策對廣東民營經濟融資狀況的影響

廣東民營經濟從其發展歷程來看,從無到有,由小到大,最終要在進一步做大做強,離不開資本的積累。但融資難,融資渠道不暢一直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難題。

廣東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標兵之一,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各擔保機構之間發展也不太平衡,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擔保機構不多。此相對應的卻是,一方面廣東各商業銀行存款急需尋找出路;另一方面有著良好的經營狀況和高成長性的廣大民營企業,由于不能提供有效的固定資產抵押或擔保而得不到貸款。各商業銀行和廣人民營企業都急需貸款擔保配套服務。

從廣東民營經濟直接融資渠道來看,在2006年新的《公司法》及《證券法》對原有相關條文修訂之前,民營企業由于收到嚴格的限制,上市企業必須是規范的股份公司,而目前的很多民營企業還是公司制,不具備上市條件,且民營科技企業在民營企業整體的比重還很少,故而面對高科技企業服務的二板市場對于絕大部分民營企業而言也都是封閉的,就更不用說發行股票證券等進行融資,因此很多公司采取借殼上市的方式來獲得融資的機會,但是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營企業通過上市等渠道獲取融資的空間。

一方面,民營企業融資問題不斷得到政府的重視,針對民營企業融資問題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從國家的《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中小企業保護法》、《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到廣東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決定》、《關于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加快發展的實施辦法》等一系列的政策,并且積極為民營企業和金融界建立交流平臺,試圖改善民營企業的間接融資的渠道。同時對《公司法》、《證券法》等進行不斷的修改,加強民營企業與證券屆金融界等的聯系,以實現消息的暢通和溝通的順暢,幫助民營企業通過直接融資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

三、 結論

作為時刻走在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前列的廣東民營經濟,其自身的發展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何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和便利條件,成為政府各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廣東這樣一個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占據比例相對更大的省份而言,民營經濟發展的狀況如何直接對整個廣東經濟發展形勢產生很大的影響。本文從廣東民營企業外貿出口發展情況、民營經濟結構發展情況以及融資情況等幾個政策制定比較集中的方面入手,我們看出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變幻莫測的國際經濟環境,廣東民營經濟繼續發展,成為廣東省經濟一大支柱,除了廣東民營企業自身實力不斷增強,也同近年來國家和廣東省對民營經濟外貿的大力支持政策不無關系。但是優化民營經濟產業結構以及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的問題仍然需要得到政府的進一步重視。受到最近金融危機對民營企業帶來的嚴重沖擊,廣東省需要不斷加強各項配套設施建設,創建良好的非政策性軟環境,這樣才能更有效的保證民營經濟各項政策的可實施性,才能保證政策對廣東民營經濟發展產生更直接有效的影響,以更順暢的實現相應的政策目標。

參考文獻:

[1]Vamvakidis, Athanasios, Trade Openness and Economic Growth Reconsidered, mimeo, Harvard University, August.

[2]陳建新、何曉庚、肖家湖,《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第8期.

[3]《廣東統計年鑒》(1998-2008),中國統計出版社.

[4]鄧 楠 徐紅新:《影響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的法制環境研究》,《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5]林洪美:《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商場現代化》2006年8月(上旬刊).

作者:林 怡

第二篇:民營經濟、民間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摘 要: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民間融資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命脈,活躍的民間融資對解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矛盾,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溫州、臺州發展民營經濟的經驗分析,結合朔州市發展民營經濟的實踐,探索了民營經濟、民間融資、區域經濟三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民營經濟;民間融資;區域經濟

一、朔州市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及階段定位

1989年建市以來,朔州市民營經濟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充分發揮資源、機構優勢,在探索中不斷發展,在創新中不斷壯大。特別是“十五”時期,呈現迅猛快速發展的態勢。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各類民營企業30408個,比2000年增長214.4%,年均遞增24.9%;完成營業收入154.7億元,比2000年增長186.6%,年均遞增21.2%;上繳稅金7.47億元,比2000年增長358%,年均遞增35.6%。2006年,民營經濟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勢頭,增加值、營業收入、稅金同比分別增長26.5%、30.3%和87.2%,民營經濟已成為朔州市場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全市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率達到28.2%,民營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25.6%;上繳稅金占全市國地稅總額的35.7%,形成中央企業、地方國有、集體經濟三足鼎立,共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格局。雖然朔州民營經濟發展迅速,但根據所處的發展階段分析,目前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關于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國際上有多種標準。其中,人們常用的是美國經濟學家H•錢納里和塞爾奎因的多國模型。其關于經濟發展階段劃分的總量標準為:當人均GDP介于530-1200美元時,經濟發展處于初級產品生產階段;人均GDP介于1200-2400美元時,經濟發展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人均GDP介于2400-4800美元時,經濟發展處于工業化中級階段;人均GDP介于4800-9000美元時,經濟發展處于工業化高級階段;人均GDP介于9000-16600美元時,經濟發展處于發達經濟初級階段;人均GDP介于16600-25000美元時,經濟發展處于發達經濟高級階段。2005年朔州市人均GDP為12110元,按2005年末大致8.00元人民幣/美元計算,合1514美元,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的前期?;旧吓c上世紀90年代的浙江溫州、臺州發展階段相似。而當時溫州、臺州民間投資擴張到政策允許的各個領域,民營經濟發展異軍突起,民間融資非?;钴S,成為民營經濟融資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因此探索借鑒溫州、臺州的發展經驗及民營經濟與民間融資的關系,對朔州民營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借鑒“溫臺模式”,確立朔州民營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

考察溫州、臺州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可以發現,按歷史順序,兩市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擺脫貧困,積累創業資金階段(1978-1984)。

第二階段:以專業市場為依托,以股份合作制為載體,多種形式的民營企業大發展階段(1984-1994年)。

第三階段:政府扶優扶強和企業自發成長相結合,民營企業由量的擴展進入質的提高階段(1994年至今)。

從朔州目前民營經濟發展的狀況來看,大體上處于溫州、臺州民營經濟發展的第二階段。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4年分地區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評價結果,從創新、效率、結構和節能治污四個方面對全國各地區評估顯示,我國東部地區已進入經濟集約型增長初級階段,其他地區仍處于粗放型經濟增長階段。這與上述對朔州經濟階段的判斷基本吻合。

這個階段作為民營經濟主體的企業有兩個特點,一是企業的組織形式以股份合作制為主;二是仍處于平面型擴張經濟時代。朔州民營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鋪地板式”的量的擴張完成的。產業布局與結構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低、小、散”的老問題,與先進工業化較高的東部地區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這應該是朔州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所在。

一是國有經濟比重過大,經濟發展活力不強。從朔州的經濟結構看,2005年朔州市GDP118.6億元中,國有經濟75.7億元,非國有經濟42.9億元,國有經濟與非國有經濟的比例為63.8:36.2。從溫州、臺州民營經濟發展經驗看,非國有經濟的比重占到80%以上,經濟的發展就具有活力,發展的就快。

二是支柱產業單一,市場適應性差。從朔州的產業結構看,近幾年通過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三次產業結構比例從1988年建市前24.7:48.3:27.0,調整為2005年的14.5:52.1:33.4。但從第一產業看,近年來朔州市大力實施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養殖業和退耕還林還草,特別是乳制品業迅猛發展,占全省44%,這是朔州現今乃至今后的經濟增長點。第二產業占全市GDP總量50%,在這50%中,煤電產值占近80%,其中煤的產值占到煤電的近70%,煤電兩項在全市財政總收入中占到55.96%,近60%,凸顯煤炭經濟支柱產業的單一性。第三產業主要是交通運輸、倉儲、通訊業,在三產總量中占到40%,其實也基本上依賴煤炭業的發展。

三是以家族式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業的組織形式缺陷日顯。朔州與溫州一樣,民營企業發展的基礎和起點是家族制,但企業做大以后,僅僅依靠自身滾動發展的方式已難以滿足發展需要。企業要想走出朔州,要想實現跨越性發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必由之路。

三、民間融資——民營經濟發展的命脈

(一)民間融資在“溫臺模式”民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溫臺模式”的民營經濟被稱為“草根經濟”。臺州最初起家于 “兩水一加”,即發展以水果、水產品為原料的食品和飼料加工業。“兩水一加”同傳統農業的區別是生產、加工、貯存、運輸、銷售“一條龍”,農業勞動者從單純的自然經濟狀態的生產者轉化成為以市場為導向的商品生產者。之后創造了股份合作制形式,即企業吸收職工入股,明晰產權關系,輔助性勞動分散在各家各戶完成,也可以入股。這就是:“自籌資金,合資合勞,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當時的地方政府明確地予以支持,允許注冊為股份合作制企業。從此,臺州各種形式的民營企業便如雨后春筍,迅猛發展起來。到1995年,臺州工業企業發展到8.7萬家,其中股份合作制企業11682家,個體私營企業6.7萬家。

溫州“草根經濟”的蔓延,始于上世紀80年代。溫州經濟是一種典型的區域性規模經濟,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社會分工和專業化合作,把分散的小企業連接起來,形成了塊狀經濟。近年來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溫州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有資料表明,溫州現有個體工商戶20余萬個,私營及股份合作制企業4萬戶。其中,個體私營經濟占溫州工業90%以上,占GDP80%以上,占就業人口90%以上,占地方稅收80%以上??梢哉f,溫州的經濟就是民營經濟,就是發展民營經濟的模式。

然而無論是“臺州模式”還是“溫州模式”,由于其出身于 “草根經濟”,主體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樣是勿庸置疑的。這就導致了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領域的一個世界性根本難題:具備宏觀經濟效益的中小企業卻在信貸市場上始終處于相對劣勢地位。這樣民間金融就應運而生,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支撐。民間金融是伴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而發展。臺州、溫州的民間金融活動雖然歷史悠久,形式多樣,但能在上世紀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則得益于兩地民營經濟、民間投資的蓬勃發展。有資料顯示,2003年末,溫州民間金融的規模大致是300億到350億元,到2005年末的統計,大致是400億至420億元,全國是8000億元。這表明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轉軌的大背景下,民間金融與信貸資金形成“你退我進”的局面。它是在市場經濟廣泛滲透下對金融組織單一性與經濟結構多元化、市場化發展之間強烈反差的一種適應性的民間自發創新,是政府管制下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供給不足的產物。與正式的金融機構相比,民間金融的參與者往往可以獲得更多的私人信息,能夠較好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如何進行金融創新以有效緩解兩者之間的矛盾是解決微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出路所在。用溫州人自己的話說民間融資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命脈。

(二)朔州市民營經濟與民間融資發展關系分析

1.民營企業融資需求推動了民間融資的發展。從朔州市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融資難的問題依然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民營企業從正規金融獲得的融資量與其在經濟發展中地位嚴重不對稱,據對全市資金需求的不完全調查統計:全市30408戶民營企業發展生產的資金需求約為45億元,全市銀行金融機構向民營經濟貸款約為14億元,不足三分之一。其中:私營企業貸款余額為30529萬元,占全部貸款的比重的2.38%。相對銀行機構較為嚴格的信貸審批管理而言,民營企業提出的很多信貸需求往往不能成為有效需求。因此由于大多數民營企業得不到銀行機構的信貸支持,民間融資就成為民營企業獲取資金的現實選擇。

2.旺盛的民間投資推動民間融資的日趨活躍。長期以來,對民間融資日益強大的原因有一種認識上的誤區,總認為是正規金融在支持中小企業功能弱化而造成民間融資趁虛而入的局面。雖然國有商業銀行在支持縣域經濟弱化的事實確實存在,但這并非民間融資發展的真正原因。民間融資發展的真正原因是由于日趨活躍民間投資帶動的,是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有資料顯示,民間投資的分布與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經濟越發達,民間投資就越活躍,所占比重就越大;而經濟發展相結落后的地區,民間投資發展就相對滯后。東部地區民間投資占所有投資的44.5%,超過了國有及控股投資44%的比重。而中部地區民間投資占39.4%,比東部低5.1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民間投資占36.2%,比東部地區低8.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的比重隨著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而民間投資越是活躍的地區,其民間融資也十分活躍,2004年,浙江,福建、河北、山西等地區的民間融資規模分別為550億元,450億元,350億元,370億元,約占各省當年貸款增量的15.25%,而經濟欠發達的山西省朔州市2002年民間投資總額為50億元,民間融資6.5億元;2003年民間投資為70億元,民間融資10.4億元; 2005年民間投資總額為120億元,民間融資為20億元,這說明民間投資越大,民間融資也是越大。

3.民間融資是民營企業創業啟動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啟動資金來源有三部分:自我積累、民間融資(含集資)、銀行貸款。據對朔州市50戶企業經營者抽樣調查,三者之比為56%、32%、12%。而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在2002年民間投資的資金來源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占2.4%,國內貸款占13.2%,利用外資2%,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約占82.4%。

據調查,朔州市90%以上的企業參與過民間融資。與合伙入股投資相比,企業主更愿意民間融資。這是因為民間融資不參與企業管理,更不參與決策,對企業經營者不構成威脅。據調查,有60%以上的企業并不選擇入股,認為合伙入股雖然能共擔風險,但股東多,不同的聲音多,企業決策步調難以一致,因而他們更傾向于民間融資。

4.宏觀調控給了民間融資發展的大好機會。2003年以來,人民銀行針對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資金增長過快的勢頭,通過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了對經濟的預調和微調,出臺了多項金融宏觀調控政策和措施。2005年以來,中央決定將我國實施了近七年的積極財政政策轉變為穩健的財政政策,從而宏觀政策由“一積極,一穩健”轉變為“雙穩健”。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已步入利率上升周期,央行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基準利率,銀行可用資金的減少,加劇了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矛盾,對朔州市這樣的欠發達經濟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貸款難的問題進一步加劇。這樣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把融資目標更多地轉向民間。民間融資規模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當然,也應該看到,一方面,民間借貸的迅速發展填補了縣域金融服務的空白,促進了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拓寬了投資渠道,帶動了民間投資的發展,對縣域金融發展帶來一定刺激,也促進了金融服務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民間借貸引發的問題也日漸顯現:一是民間借貸絕大部分是信用借款,管理不規范,產生較大的風險;二是一旦借貸和還款過程出現問題,雙方缺少合法的利益訴求渠道,往往采用過激的行為,形成社會問題;三是是隨著企業借貸規模的不斷擴大,容易形成非法高息吸收公眾存款,出現金融“三亂”行為。

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明確指導思想,從戰略上把民營經濟的發展擺上位置

“溫臺模式”的經驗表明:民營經濟在量的擴張同時,更要注重質的提高;沒有非公有經濟的充分發展,經濟就難以實現跨越性的發展。因此,要逐步實現技術、制度和管理的創新,不斷營造新的先發性優勢,真正從戰略上將民營經濟的發展擺上位置。

(二)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

要始終堅持對民營經濟實行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發展的方針,營造民營經濟大發展的社會氛圍和市場環境,推動朔州市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三)引導民營企業制度創新,提高民營企業的組織化程度

溫州的經驗證明,民營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是與其注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分不開的。因此,要高度重視民營企業的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民營企業的組織化程度,保證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四)著力提高企業素質,增強市場競爭力

一是積極引導企業推進科學進步,發展優勢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

二是注重品牌效應,扶持傳統優勢產業。努力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引導企業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實行專業分工和協作,推動傳統產業集群,集中資本,創建品牌,加速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三是加快建設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要重視科技型職業經理人的培育,推動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為企業和職業經理人提供中介服務。

(五)加強規范和管理,促進民間融資的發展

一是完善法規,從法律上肯定合理的民間融資,盡快出臺規范民間融資的有關法律法規,為民間融資構筑一個合法規范的經營平臺,使民間融資走向陽光。

二是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引導民間融資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要加強引導,在規范和管理制度上有所創新,以支持其發展。對于惡意的資金欺詐行為要堅決打擊,同時在管理上要盡量減少行政干預,盡量發揮市場自我調節的作用。

三是加大對民間融資的監測力度,密切關注其形態和變化?;鶎尤嗣胥y行應加強對民間借貸的監測,與縣市政府經濟工作部門、鄉鎮政府、農村信用社、有關行業協會等溝通協調,準確把握民間融資的投向和規模,及時掌握民間融資結構變化情況,分析民間融資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研究民間融資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大風險提示,為促進民間融資的健康發展,維護金融穩定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胡岳岷,2002:《經濟評論》第3期。

[2]《中國中小企業融資28種模式》,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3]新華網2005-12-12。

[4]中華工商時報2005-12-07。

[5]毛金明,2005:《民間融資市場研究》,《金融研究》第1期。

[6]2006:《溫州民間借貸考察及其啟示與路徑》,《金融參考》第3期。

[7]2006:《市場視角下的民間融資:客觀存在與規范發展》,《中國金融》第6期。

[8]2006:《山西金融研究報告》第1期。

[9]《2005年朔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0]《朔州市第一次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11]《朔州市第二次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12]中國經濟網2005-12-12。

(責任編輯 秦亞麗)

作者:蘭志亮

第三篇:民營經濟的發展對經濟結構的促進探析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黨的多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方針的正確領導下,民營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民營經濟發展對經濟結構的促進作用的分析,有助于我國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的調整。

【關鍵詞】民營經濟;經濟結構;發展

1.民營經濟的基本含義

在我國,民營經濟與國營經濟是相對立的,民營經濟既包括所有制問題和經營方式問題。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其是指國有經濟中除國營經濟之外的所有經濟形式;從經營方式角度分析,是指除國營方式以外所有的經營方式。有上述分析可知,民營經濟是一多種經營方式和所有制結合而成的混合型經營。民營經濟包含大多數的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其中包含大部分的“公有制經濟”和所有的“非公有制經濟”。相比于其他經濟形式,民營經濟具有以下幾點優勢:一是,企業市場競爭意識強烈,體制靈活多變,對市場發展形式反應較靈敏;二是,股份制企業可以讓勞動者控制其股份,企業利益與個人利益聯系較大,對企業發展的決策具有決定權力。

2.民營經濟的推進是否符合經濟規律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復雜產業結構將逐漸代替簡單的產業結構。國有經濟存在的問題日益明顯,對市場經濟資源優化配置具有消極作用。

2.1從國企改革歷程分析,推進民營經濟具有客觀必然性

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腳步與市場經濟發展形式脫軌。改革涉及范圍較廣,政府管理層也涉及在內。對政府管理層的改革逐漸轉變成權利之爭,管理層不愿放棄自己的權利,進而增加了制度改革的難度。由于制度改革困難,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其經營出現了困難,此時市場早已經進行了長足的發展。民營經濟更加適合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為促進社會進步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起到關鍵作用。如果沒有民營經濟的支持,在進行國有經濟體制改革時往往會造成經濟波動和社會的不安定。隨著民營經營的發展,在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有效地對國有經濟體制改革。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沒有出現經濟衰退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民營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2.2從我國經濟體制形式的歷史分析,推進民營經濟具有客觀必然性

在所有制方面,舊的經濟體制將國有制為經濟的主力軍,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行限制,降低了市場經濟的競爭意識,經濟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國有企業內長期存在腐敗、國有資產流失、效率低下等問題嚴重。因此,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發展民營經濟,具有客觀必然性。

2.3從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分析,推進民營經濟有利于與世界經濟接軌

由于國有企業和國營企業之間的爭論不斷,國有經濟并不是經濟的主體,只是經濟協調者的身份,減少國有企業的數量和對其體制進行改革,有利于我國企業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

2.4從經濟周期性與產權轉換特點角度分析,減少國有企業增加民營企業,有利于降低政府在經濟周期性發展中的風險

民營經濟的分散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對激發經濟活力和市場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2.5從政府在社會職能上分析,“國退民進”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變

政府可以通過相關政策、法律等方式來對經濟進行控制,不一定非要對國有企業進行調控。國有從經濟性退出可以增強政府對社會職能的轉變,發展民營經濟可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

民營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促成部分。國有企業的退出給與了民營經濟更大的發展空間,充分調動民營企業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國民經濟的效益,有助于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優化資源配置。

3.發展民營經濟,調整產業結構

3.1我國產業結構現狀|

通過我國產業結構和世界各國產業結構進行對比,可以看出我國產業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產業,就業比重偏高,相對勞動生產率偏低,第一產業內部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不合理。

第二產業,產值比重較高,工業占主導地位,工業總量大,一般產品供過于求,高附加值產品卻依靠進口,重工業過重,輕工業過輕,工農業相互脫節。

第三產業,資源配置一直向工業傾斜,城市化水平低,使得第三產業的發展沒有依托,加上第三產業的壟斷程度高,進入障礙多等原因,導致我國第三產業的產值比重和就業比重都偏低。

綜上所述,我國產業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差距,已經不是在生產力和產品質量方面的差距,而是在于生產技術、生產模式以及勞動力素質之間的差距。因此,我國今后經濟發展任務,不在于追求數量上的增加,而是在于產業發展科技水平和產業效率的提高。

3.2民營經濟的推進與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

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目的在于將產業結構進行升級優化。產業就夠優化升級就是將技術低逐漸向高技術的趨勢發展?,F階段,我國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時面臨諸多障礙。增強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僅可以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能夠解決就業問題,加快我國經濟建設速度,實現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3.2.1發展民營經濟,深化經濟體制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中央對經濟控制力的減弱的同時地方政府增強其對經濟的控制能力,這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調整的新特征。這對民營企業既是一發展機遇,同時又帶來巨大的挑戰。而在產業結構調整時期內,國有企業并沒有發揮其主導作用。一些地方政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充分激發人民的生產積極性,進而對產業結構調整起到獨特的作用。

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受到某些特殊條件的約束,在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中并不能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通過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實踐分析,通過加大民營經濟的發展,不僅可以有效地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和提高國民生產水平,而且對當地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具有促進作用。凡是民營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效果也更加明顯,經濟增長水平也保持良好的勢頭。

3.2.2發展民營經濟,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就業結構調整

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出現的結構性失業,同時加上國際經濟的影響,使得我國就業工作問題十分嚴峻。在城鎮每年都會囤積大量的勞動力,因此,我國應該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就業崗位,逐步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

隨著我國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其每年提供的工作崗位為緩解了我國就業壓力提供了巨大的幫助,成為我國就業和再就業的重要部門。民營經濟不僅分擔了國企“減員增效”的后顧之憂,而且每年提供眾多工作崗位,為減輕國家就業問題做出巨大貢獻。

3.2.3發展民營經濟,改善城鄉結構,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一個地區城市化程度主要標準在于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農村人口逐漸向城鎮轉移,產生人口聚集效應,才能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落后,其與城市化滯后在于城鎮規模小直接相關。許多地區通過發展民營經濟,改善城鎮結構,促進了城市化發展。

4.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迅速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漸發展而來,為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發揮巨大的作用,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何菊芳.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研究[J].甘肅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2).

[2]謝健.溫州工業經濟增長效率和效益探析[J].溫州大學學報,1999(02).

[3]洪振東,鄭宜國,何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 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J].天津商學院學報,2011(05).

作者:邊婧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語文知識論文范文下一篇:金融企業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