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2023-03-09

第一篇: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淺談我國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

一、 民營企業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民營企業不斷壯大和發展,中小企業的內部也不斷發展和改革,這種改革和發展影響著企業的內部機制和管理,其中,人力資源就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企業一般是私人投資興辦,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在做經營決策時,基本上是對私人利益或少數投資者負責即可,在管理上大多是家族式管理,在創業初期經營情況是好的,但隨著市場的壯大和發展,問題會暴露得越來越多,比如權力濫用、盲目決策,管理混亂。造成這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創業者的素質

自改革開放以來,創業者除一少部分是高科技創業者和少部分集團公司以外,大部分是體制外的邊緣人士,如:農民、個體戶、打工者、和國營企業下海者。所以,創業者素質普遍偏低,只是靠自身豐富經的驗來管理企業,缺乏科學的營銷、管理以及資本運營經驗。然而,固步自封的家族式管理,隨著企業的不多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端,陳偉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障礙。民營企業一般不招“空降兵”,這種“空降兵”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外人,私人老板對外人一般都不夠信任,特別是在重要崗位,在最關鍵的崗位都會有老板的自己人在,就算是安排了外人也不給重要的決策權,所以,管理經驗難以突破,新的經營理念難以貫徹。

2、 獎懲機制不健全

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員工的福利待遇相對低下,薪酬一般采去底薪加提成的辦法,且帶有一定的靈活性。這對于大多員工是好的,因為在企業的發展之初沒有更多的弊病,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人才結構的復雜化,對企業的優秀員工來說,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也是獲得物質和休閑需要的手段,更是人們自我滿足的需要。簡單的薪酬體系和一成不變的工資讓優秀員工不能滿足多樣化的需求,所以,員工會以跳槽的方式向老板提出,老板不得不對薪酬體系做出調整。這種調整會使老板花費不少,但這種調整不但沒有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還讓工作效率變得更慢,主要原因就是激勵機制不合理。其實,員工的工作動機不僅受到絕對報酬的影響還要受到相對報酬的影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情大于理。如果一個才德兼備的老板和一個只懂得榨取員工剩余價值的老板相比,我相信選擇留在前者公司的人肯定會多一些。因為他首先就贏得了員工的心,也只有收獲了員工的心,員工才能長長久久和你在一起,甘苦與共。就像在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靠的就的人心、信仰,員工堅定的信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

3、 人才流失嚴重

在民營企業中,能成為企業領頭羊的老板都非常注重避免任人唯親,都是通過大量的招聘,從中選取優秀的人才,或者通過推薦、獵頭、挖墻腳等獲取人才,重點關注在外企或標桿企業的核心骨干和高學歷人才,不惜重金聘請,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這些專業意見和民營企業難以磨合,甚至沖突嚴重,直接影響了工作情緒和專業發揮程

度,很多人在短短幾個月磨合后就選擇離開,長一點的能達到一兩年,能在三年以上的實屬鳳毛麟角。這些人的離開不僅帶走了技術秘密和商業機密,也帶走了客戶,增加了企業人才重置成本,嚴重影響了工作的連續性和工作質量,也影響了員工的穩定心和效忠心,給企業照成嚴重損失。

4、 培訓機制不健全

許多民營企業只用人而不育人,他們需要的都是實踐型的人才,最好是招來就能為企業做貢獻的。老板不愿意在培訓上下功夫主要有幾點原因:一方面,他覺得人才的投入無疑是在增加成本,另一方面,他擔心投入的人力物力沒有回報,也就是投入的人才不為他所用。所以,在企業中,老板也經常提到要培訓,但靠的僅僅是自己的員工培訓,這樣的培訓往往沒有什么效果,因為培訓人員的素質和閱歷就決定了。只有在需的時候才知道培訓是多么的重要,沒有培訓就沒有人才。

二、 原因分析

1、 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兩權合一是決策機制的弊病

許多企業采用的都是兩權合一的管理模式,從《經營與管理》上看,有60%以上的企業是由業主一人獨資,本人的投資占總投資額的85%以上,這就是構成家族制管理的前提。從決策和管理上來看,90%以上的高層管理人員又是企業的業主,所以決策權和管理權高度集中在企業主手中。盡管這類民營企業也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長”等一類的稱呼,但這些機構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企業的命運任然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種家族式的統治在創業初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因為它的存在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決策的時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的高效率,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它已經不符合現代企業的根本運作規律,一旦有決策上的失誤,企業將難逃破產的命運。

2、 任人唯親的頑固性

在民營企業創業之初,家族管理會成為最佳的推進劑,因為它會使有限的資本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原始積累,但是家族式的排他壁壘會成為民營企業發展上的障礙。民營企業創業初期都是以親友或血緣關系為基礎,實行家庭式管理,家庭成員在企業中都擔任要職,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形成了嚴重的排外思想與頑固的組織體制。雖然這些企業在名義上也聘用一些高級管理人才,但在老板眼里他們只是給他創造財富的經濟人,當這些管理人才發現現代管理模式在這種家族管理的阻礙和約束下根本無法實行時,必然和老板的原有體制發生沖突,老板就會從最初的重用到冷淡,再到不用,最后只有自己離去。這種用人制度和管理機制就會讓企業成為一潭死水。

3、 基本保障制度欠缺

在民營企業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工作壓力大,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員工常常面對失業的風險,社會勞動得不到保障,基本權益得不到保護,因此缺乏主人公意識和長遠的經濟預測能力,造成了工作中的拖拉、懶散。

三、 民營企業中人力資源管理應采取的對策

1、 改革落后的人力資源管理管理觀念

樹立人才社會化理念,轉變用人觀念。無論是家族內部的還是外聘人才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敢于使用有真才實學的外聘人才,突破家族限制,建立市場化的用人觀。想辦法吸引人、引進人、培訓人、使用人、留住人,對各級員工嚴格考核,按能力定崗定位,對工作能力較差的要堅決辭退,皇親國戚也不例外。

樹立人力資源開發理念,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員工在企業的培訓是員工成長的動力源泉,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工作技能,改變工作態度,激發潛能和潛在的創造力,提高企業運作效率,使企業直接受益。

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長遠的人才培訓機制,擴大用人范圍,設身處地為員工設定長遠的發展目標,使員工在為企業做貢獻的同時也能實現個人目標,實現員工發展與企業發展的互動。

2、 給員工足夠的空間,構建全方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人力資源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所以,構建全方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首先應該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其次,建立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再次,要依法建立勞動用工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改善用工環境,依法繳納員工是社會養老保險,讓員工解決后顧之憂。

另外,給員工足夠的信任感,讓員工從心理上增強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北京的海底撈告訴我們,成功的秘密不是要多少高學歷的人才,而是要給員工足夠的信任,讓他們覺得自己就是這家企業的主人,自己的投入和回報是成比例的,心甘情愿為這家企業做貢獻。

結論

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改革是一項長遠而艱巨的系統工作,必須從根本戰略上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從長遠著眼,深入分析自己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建立科學規范的現代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工作環境,將人力資源引進來或送出去學習,形成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的良性機制,把握身邊的和企業需要的人才,才能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篇: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變革

——以華為(Huawei)為例

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變革,形成整個人力資源管理的體系和干部培養與選拔的體系,同時也使得員工做任何事情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華為從1997年開始與Hay group(合益集團)合作進行人力資源管理變革。

在Hay的幫助下,華為建立了職位體系、薪酬體系、任職資格體系、績效管理體系及員工素質模型。在此基礎上,華為形成了對員工的選、育、用、留原則和對干部的選拔、培養、任用、考核原則。自1998年開始,Hay每年對華為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改進進行審計,找出存在的問題,交給華為解決。2005年開始,華為又與Hay合作,進行領導力培養、開發和領導力素質模型的建立,為公司面向全球發展培養領導者。

華為長期執行基于客戶需求導向的人力資源及干部管理制度??蛻魸M意度是從總裁到各級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華為的外部客戶滿意度是委托蓋洛普公司調查的??蛻粜枨髮蚝蜑榭蛻舴仗N含在干部、員工招聘、選拔、培訓教育和考核評價之中,強化對客戶服務貢獻的關注,固化干部、員工選拔培養的素質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試的模板中。華為給每一位剛進公司的員工培訓時都要講《誰殺死了合同》這個案例,因為所有的細節都有可能造成公司的崩潰。華為注重人才選拔,但是前3名的學生不考慮,因為華為不招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生,他們很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F在很多人強調技能,其實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毅力,比毅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懷,要讓客戶找到感覺。

華為的干部分為3種,30%的第一種干部屬于后備隊,有機會到華為大學進行管理培訓,培訓優秀的人有可能在下一屆得到實踐機會;最后面20%的干部屬于后進干部,后進干部是優先裁員的對象,就拼命往中間擠,中間的隊伍受不了,也就往前跑。華為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從實踐中選拔干部。華為這幾年嚴格控制考核體制,考核體制已形成了一種范本。學歷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華為在干部考核表上惟一不設的一欄就是學歷,都是填你在以往公司工作的評價。

三優先三鼓勵的用人方針

在干部政策導向方面,華為提出三優先、三鼓勵的政策。

“三優先”是:優先從優秀團隊中選拔干部,出成績的團隊要出干部,連續不能實現管理目標的主管要免職,免職的部門副職不能提為正職;優先選拔責任結果好、在一線和海外艱苦地區工作的員工進入干部后備隊伍培養,華為大學的第一期就辦在尼日利亞;優先選拔責任結果好、有自我批判精神、有領袖風范的干部擔任各級一把手。

“三鼓勵”是:鼓勵機關干部到一線特別是海外一線和海外艱苦地區工作,獎勵向一線傾斜,獎勵大幅度向海外艱苦地區傾斜;鼓勵專家性人才進入技術和業務專家職業發展通道;鼓勵干部(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向國際化、職業化轉變。所有干部都要填表表示自愿申請到海外最艱苦的地區工作,否則不管你是多么優秀的人才均不招聘。

華為的干部任職標準,從品德、素質、行為、技能、績效到經驗,各個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在華為有兩條通道,一是向管理者走,一是向技術專家走,同等任職的管理者和技術專家能享受同等待遇。華為否定以實現員工個人價值為目的的自由文化,員工在華為改變命運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努力奮斗,二是產生優良的貢獻。華為給員工的報酬是以其貢獻的大小和任職能力為依據,不會為員工的學歷、工齡和職稱及內部“公關”做得好支付任何報酬。認知不能作為任職的要素,必須要看態度、要看貢獻、要看潛力。干部培養選拔的原則,一是要認同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二是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在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華為提倡在“上甘嶺”培養各級干部,要把具有領袖風范、高素質和團隊感召力的員工,把目標方向清晰、管理結構良好的員工,選拔到公司干部隊伍中來。同時,華為在制度上關心女干部的培養和成長,對每一級干部的培養都考慮女干部的比例。

三權分立的干部選拔機制

華為堅持干部末位淘汰制度,建立良性的新陳代謝機制,堅持引進一批批優秀員工,形成源源不斷的干部后備資源;開放中高層崗位,引進具有國際化運作經驗的高級人才,加快干部隊伍國際化進程。華為還堅持不懈加強干部和員工的思想品德教育、誠信教育;堅持反對干部腐敗,反對賭博。凡參與賭博的干部,一律開除。打牌的高級主管一定要處分;建立員工個人信息系統,記錄員工在誠信方面的信息,包括獎、罰、晉升、任職能力、績效等信息。

在干部選拔程序方面,華為不搞民主推薦,不搞競爭上崗,而是以成熟的制度來選拔干部。這個成熟的制度包括職位體系、任職資格體系、績效考核體系、干部的選拔和培養原則、干部的選拔和任用程序、干部的考核。首先,根據任職職位的要求與任職資格標準進行認證,認證的重點是員工的品德、素質和責任結果完成情況。認證后還要進行360度的考察,即在主管、下屬和周邊全面評價干部的任職情況??疾旄刹亢筮€要進行任前公示,使干部處于員工監督之下,每次任命都要公示半個月,半個月內全體員工都可以提意見。華為在每個干部任命之后還有個適應期,安排導師。適應期結束后,導師和相關部門認為合格了才會轉正。另外,華為執行任期制,保證能上能下,完不成目標的要下來。選拔機制是一個三權分立的機制,業務部門有提名權,人力資源體系有評議權,黨委有否決權。干部考核機制有三個方面,一是責任結果導向、關鍵事件個人行為的評價考核機制;二是基于公司戰略分層分級述職,即PBC(個人績效承諾)承諾和末位淘汰的績效管理機制;三是基于各級職位按任職資格標準認證的技術、業務專家晉升機制。走專業線的就是技術專家、業務專家,他們可以各種職位標準來申請,認證通過了就能夠上去。華為在干部考核過程中不完全重視績效,因為績效只能證明你可能會克服被淘汰,不能證明你可以被提拔。關鍵要看個人行為考核,要綜合各種要素來考慮。

針對績效考核,華為根據公司戰略,采取綜合平衡記分卡的辦法。綜合平衡記分卡是華為整個戰略實施的一種工具,其核心思想是通過財務、客戶、內部經營過程及華為在學習和成長4個方面相互驅動的因果關系來實現華為的戰略目標。平衡記分卡關鍵在于平衡:關于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平衡;收益增長目標和潛力目標的平衡;財務目標與非財務目標的平衡;產出目標和績效驅動因素的平衡及外部市場目標和內部關鍵過程績效的平衡。華為從戰略到指標體系到每一個人的PBC指標,都經過評分記分卡來達到長短、財務非財務等各個方面的平衡。

對于干部關鍵事件行為的評價,華為有評定的依據,不同層面的主管會看你在關鍵事件中的表現或有意讓你在一些關鍵事件中鍛煉,在鍛煉過程中再對你體現出來的行為進行評價,然后得出績效考察的結果和關鍵事件過程行為評價的結果,它和干部的薪酬是直接掛鉤的。中高層管理者年底目標完成率低于80%的,正職要降為副職或給予免職;年度各級主管PBC完成差的最后10%要降職或調整,不能提拔副職為正職;業績不好的團隊原則上不能提拔干部;對犯過重大過失的管理者就地免職;被處分的干部一年內不得提拔,更不能跨部門提拔;關鍵事件過程評價不合格的干部也不得提拔。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些變革,形成整個人力資源管理的體系和干部培養與選拔的體系,同時也使得員工做任何事情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引入外籍專家促管理變革

華為請了德國的應用技術研究院做顧問,這些顧問是德國一批退休專家,把華為的生產進行了優化,包括質量體系優化。華為現在的生產體系能達到20個PPM,即每100萬個點中有20個點有質量問題。飛利浦也具有世界先進的制造體系,現在是16個PPM。

在采購方面,華為曾經請了一個德國的高級主管,年薪60萬美元,當了2年的采購部總裁,整個采購體系從小農的采購轉變成現代的采購體系。在當時IT泡沫最困難之際,華

為能降低成本20多億元。

華為認為在全球化的思維方式上要借鑒外國的專家系統,請西方優秀的高級主管來促進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促進廣東地區工業化的進步。在IBM幫助華為推進管理變革之時,華為每小時付給專家的費用是300美元到680美元,70位專家就住在公司樓上辦公7年,但今天我們知道,華為付出幾十億推動了管理的進步是值得的。

華為引入國際著名咨詢人士,共同推進管理變革,推動其整個流程的優化,達到一個高效的流程化運作,保證了端到端的交付。目的就是為了要質量好、服務好、運作成本低,能優先滿足客戶的需求,提升客戶的滿足能力,這兩者是統一的。

第三篇:小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由于歷史和文化原因,我國的中小企業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了一下一些問題:

(一)人力資源戰略缺乏科學性

人力資源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組織具有持久的、長期的影響。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中小型民營企業主、企業管理層素質的不斷提高,他們對企業人力資源也有了較全面的理解。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發展具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但由于意識與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差異,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與人力資源投資理念也往往不致,導致企業戰略規劃與人力資源戰略并不協調。由于人才流動性大,中小企業對人力資源的投資比較慎重,再加之企業發展較快,人才需求量也較大時間急,所以人才更多地是從人才市場招聘,不能真正將人力資源投資作為企業基礎性投資看待。相應的,這些企業在制定市場戰略、產品戰略、投資戰略時,也未能制定相應的人力資源戰略以支持。

(二)家族式管理,導致人才尤其是高端經營人才難求

現代企業管理必須有科學、規范的用人機制。中小型民營企業在管理方面突出的問題便是家族式管理。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與全國工商聯研究室共同組織的、對21個省市自治區的250個市縣區的1947家私營企業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也顯示:中國私營企業目前普遍采用家族擁有的形式;企業的所有權與管理權緊密結合,決策權和管理權高度集中在企業主手中;家庭成員在企業中居要位。許多企業主認為,企業要穩定發展就必須“由我本人或我的家人來經營管理”。 民營企業在創業初期使用的這種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階段和范圍內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諸如內在的凝聚力和團結、能提供可充分利用的信用資源、避免代理人的“通往風險”和“逆向選擇”、減少代理成本等。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弊端就很明顯地暴露出來,企業發展的歷史習慣使得他們在用人方面常表現為對外人不放心、任人惟親、過分集權、論資排輩等。

(三)管理機構設置不科學,人員素質不高

要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完善的激勵和薪酬機制,必須依*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機構和高素質的管理人員來實施。中小民營企業雖然意識到了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管理基礎薄弱,人力資源部門功能定位不清,導致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先天不足。目前不少中小企業人事管理的職能正步原國有企業中人事工作僅承擔行政人事事物和勞資福利的后塵。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界定不清,尤其是對核心員工激勵不到位,將會影響士氣進而影響企業績效,這在高科技民營企業更是如此。其直接后果是人力資源管理機構設置不科學和人員配備不合理,仍由人事行政部門承擔或直接由行政后勤部人員兼任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就人員配備而言,不僅專職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配備很少,分工也不明確,即使有也大多未受過專業訓練,大多停留在員工的檔案管理、工資和勞保福利等日常事務性管理中,是典型的以“事”為中心的“靜態”人事管理。

(四)人力資本的投入嚴重不足

經濟學家在分析近幾十年來各國經濟增長因素時發現,越來越多的經濟增長不能利用勞動力的追加和物力資本的追加來解釋。由于知識技術的爆炸性增長與迅速更新,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企業要謀得在競爭中創新發展,就必須對職工進行終身教育和培養,以保證企業發展所需人才技能的更新。然而,大多數民營

企業在人才培養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短期行為,沒有形成與企業發展戰略略相匹配的系統性、持續性的培訓機制,只使用不培養已成為普遍的現象。由于企業規模不大,固定的培訓經費不足,培訓場所和培訓時間亦難保證,培訓方式也多限于師徒之間的傳幫帶,培訓內容以企業的應急需求為主,僅有的培訓也成為一種短期行為。許多民營企業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長,認為人才培養的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認為人才培養的技術越高,人才流失的越快。所以他們不重視也不愿意進行人才培養,造成了人力資源的貶值。中小型民營企業即沒有像摩托羅拉那樣的財力用于培訓,也沒有完善的薪酬設計與良好的勞工關系作依托,因而為了規避因培訓后員工流失而造成的培訓投資風險,多數中小型民營企業寧肯從市場上現招相關專業人才也不愿花錢自行培養。殊不知,外招與內部培訓之間,除了有培訓成本之外,還存在人員任用風險問題。

(五)缺乏長期有效的薪酬與激勵機制

激勵就是通過滿足員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從而實施企業目標的過程。為了能夠吸引激勵和保留有能力的員工,公平的薪酬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小型民營企業,員工的報酬一般采用基薪加獎金或基薪加提成的辦法,且帶有一定的靈活性。這對于一般員工效果可能比較好,或者在企業發展初期沒有太多不足。隨著企業的發展和人才結構的復雜化,對核心員工來說,報酬不僅是一種謀生手段,或是獲得物質及休閑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種人們的自我滿足和自尊的需要。單一的薪酬體系已不能滿足核心員工的多樣化需求,原有的薪酬體系必須做出調整。如考慮合理地設計核心員工持股、公開同樣崗位的市場工資水平、增加外出培訓機會、增加額外的保險與福利,或者改善工作環境,提供良好的休假以及員工娛樂等。

此外,中小型民營企業對員工的績效評估主要是基于企業既定的目標、任務下所完成的工作量來衡量,其方式多為員工對上司命令的執行和服從,其標志主要是即時的工作效率。由于缺乏較為完備的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和操作規程,難以依據科學的考核結果對員工進行全方位的激勵,企業多以晉升、加薪和獎金作為激勵手段,對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及潛能不利,也不利于員工積極參與管理。

(六)人力資源管理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信息化程度低

我國企業在管理人力資源的過程中,受體制的局限,很難將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思想轉化為適合中國企業特點的可操作的制度、措施的技術手段。調查顯示有不少企業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僅僅是將原先文字形式的一些人事管理活動用電腦來處理而已,對人力資源管理的一些關鍵活動如培訓和員工發展、績效考評等采用信息化的程度還較低。由于沒有十分成熟的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和工作流程的實踐,難以提煉固化成為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難免。

中小型民營企業具有相當的人力資源管理優勢,如組織層次少、對市場反應靈敏;機制靈活,有利于吸引優秀人才等,如能合理解決上述問題,將會極大地改善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現狀,成為企業贏取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第四篇: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淺談

-------透視省內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與管理者應對策略

前言:我曾在省內某大型民營企業做過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目睹和分析了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和工作所面臨的困境,并與另外幾家民營企業的同職工作人員進行過深入交流與探討,所遇、所感如出一轍。從我個人的觀點來說,現代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正面臨著一個僵而不死的局面,亟待靠管理和決策層的理念轉換來"拯救"以走出困境。

通過多方面的了解與所聞所感,我認為省內多數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整體發展目標的不明確、戰略規劃的不完善致使人力資源計劃的制訂無據可依。

在我看來,多數民營企業在創業之初大都靠的是敢打敢拼、善于鉆營、埋頭苦干,多少有些"機會促成"和"市場造就"的意味。企業在發展歷程中,重利潤而不重管理;戰術管理尚且缺乏,更不必談戰略管理。而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不得不把管理提上桌面時,這些當初披荊斬棘、戰績輝煌的創業者們卻又捉襟見肘,僅僅一個簡單的程序化管理和計劃性工作就難倒眾人。

而整體目標的模糊,以及不規范、無程序的管理致使人力資源規劃這一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指導性前提工作無法進展,這對于接受過正規的管理培訓教育的人力資源管理者來說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沒有計劃做指導,又由于老板的任意指揮,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便顯得混亂、無序并且無成果、低效率。

二、人員擴招的盲目性及"留人難"現象。

同樣由于工作的無計劃,私營企業常年的人員招聘工作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有的人力資源工作者對于正在招聘的職位有無招聘的必要都不知道。往往是企業規模大了,老板認為缺人了,就要招聘。一招就是總裁、總監、高級經理、高級職員等等--整個一"領導班子大換血",而這些招聘職位都沒有經過系統的分析和研究,也沒有根據企業自己的實際情況作職務描述,幾乎是照抄其他公司的招聘廣告;浪費了人力資源部門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招聘費用高得驚人,其結果是"人來人往,座冷茶涼"。

在招聘過程中,其與職務價值不匹配的高額年薪也曾一度吸引了發達地區的高級人才加盟,但最終因為價值觀與管理理念的沖突和企業文化氛圍的差距、工作量的超負荷等原因使這些職業經理人如匆匆過客,在短短的試用期尚未結束便自動辭職或被辭退。

三、企業決策層的法律意識淡薄致使各項勞動保障(保險)難以實現。

不可諱言,多數民營企業在起步時期都有過投機鉆營、與國家的政策法規"打擦邊球"甚至公然違反國家政策法規的行為。當企業發展壯大之后,決策層的這一"慣性行為"并沒有得到改變,對人力資源管理上就表現為對勞動政策和法律法規的抵觸。固然,延長勞動時間而不計加班費、剝奪公休假的權利、逃避社會保險等等"措施"的確在勞動力成本上大大減少了開支,而從長遠的發展觀點來看,這種管理行徑不可避免地造成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企業凝聚力不強、心理環境不健康、核心競爭力因人為因素而降低等種種不良后果。不難想象:連員工應享有的權利都不能保障,所謂激勵政策在員工的眼中便都是空中樓閣,同時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員工心目中也沒有信譽和權威可言。

四、企業管理層對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缺乏致使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在招聘、考核、培訓等方面的橫向協作難以進行。

在企業規模迅速擴張的過程中忽略了基礎管理建設的民營企業中,多數管理人員以

對人力資源管理不求甚解,或者一知半解卻又自以為是,憑想當然地看待和"配合"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在他們眼中,人力資源部門不過是管管檔案、招個人、辦個手續什么的,而涉及到具體的招聘選拔、績效考核、培訓、職務分析等的細節工作時,人力資源部門在他們眼中又必須是全能部門,對其應參與和分擔的工作持一種"這些工作要我們來做,那人力資源部門是干什么的"的態度,使這種橫向合作困難重重。

五、企業決策層對培訓工作的不正確態度使企業文化建設與員工素質提高成為空談,管理者隊伍建設不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不難看出,以上問題的存在亟需大量的培訓工作來端正思想,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建立思想認識基礎。然而培訓誰?誰培訓?管理人員接受培訓后會不會跳槽?……這些并不難解的問題卻又讓決策層不敢嘗試培訓。多數創業者是不輕易服人的,在他們眼中,現在社會上的培訓班都是騙錢的,沒什么用(這也受制于他們急功近利的思想,因為任何短期的獨立培訓是不會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的);況且,"沒有哪個培訓班能培訓出一個大老板來"。而對中低層的管理者,決策層所擔心的是:企業對他們沒有嚴格的約束機制,一旦接受培訓后這些人跳槽,企業豈不是人財兩空?

如此一來,培訓工作在民營企業就成了無米之炊,而人力資源管理者想從根本上提高員工素質水平的設想也便成為泡影,管理者隊伍的建設也只能借助外來力量(外聘)來改善,然而能不能招到合適的人暫且不說,靠這種方式是很難保證管理隊伍的穩定性的,也不利于培養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但是民營企業不能不要人力資源管理。那么做為人力資源管理者,如何才能做好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呢?我從以上所談的幾個方面,總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對同是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在工作上有所幫助:

一、與決策層做好溝通,力爭將決策層"送出去"參加有關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培訓,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上級的有效支持。

做好這項工作須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指的是企業的老板或者由老板任命的總經理。在民營企業中,老板的思想不改變,其他人改變是沒用的。"兩個基本點"是:

(一)為外出培訓的領導創造充分的鼓動氣氛。即既要讓他去參加培訓,又要保證他足夠的面子。

(二)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有影響的培訓師和實用的培訓課程。要讓領導感覺這培訓參加得"值"。

或者你就干脆招聘一個具備相當的實踐經驗和先進企業管理思想的總經理(一般這一工作更能得到企業老板的認可,因為大多數的民營企業都愿意"拿來主義",借鑒別人的管理,而且不惜重金),這樣工作起來會更省力。

二、在企業內部搞好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培訓(對中層管理人員),并組織有關職業化行為和職業化標準的培訓,向中層管理人員灌輸正確的、科學的工作方法,為今后人力資源規劃的順利制定打好基礎。

三、在管理的整合期,無論企業整體目標是否明確,要有一個人力資源工作計劃。

因為你有了計劃,老板才會盡量配合和支持你的工作,否則人力資源管理的指揮棒便握在了老板的手中,在沒有整體目標的前提下,老板會將人力資源工作指揮成雜亂的樂章,而你作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者,工作會做得糊里糊涂。

四、搞好本部門的職務設置、人員配置與職能建設工作。

多數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只招聘一個管理人員,其他人員基本上都是從企業內部安置。所以說,人力資源管理者如果不搞好內部建設,將會孤掌難鳴。在人員配置上,起碼要保證兩個以上的專業人員,在前期工作中尤其重要的是招聘專員和培訓專員;并且要加

強非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培訓。

五、做好職務分析與崗位說明,并做好崗位技能培訓,使工作程序明確化,工作行為職業化,行為評價標準化。

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對現有員工加強培訓與考核,實行競爭上崗與末位淘汰相結合的方式,并重視人才儲備,配合以招聘工作,不斷優化企業人力資源配置。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其他方面的工作。

總的說來,在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由于其特定的管理環境與人員素質基礎,所有工作的開展都必須配合大量的培訓工作,所以培訓制度的建立和職務設置、人員配置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必要時,還要多培養幾位內部的培訓講師,以節約培訓成本。其次,培養員工的職業化行為習慣和制定職業化行為標準也刻不容緩。

做好以上的工作,然后結合企業的特色,變通地將人力資源的各項職能建設搞好,相信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也會很快地上一個臺階。毋庸置疑,民營企業的決策層一旦轉換思想,其管理的進程會有一個飛速的發展,因為民營企業相對于其他性質的企業,其不可比的優勢特點就是:迅速、靈活、高效!(山東人才網高寧)

第五篇: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九大誤區

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國許多民營企業自誕生之日起就存在人才方面的先天不足,而在發展過程中則由于低水平的管理模式和落后的人才觀念與制度的缺陷,使得民營企業陷入了低效率的人力資源管理誤區,成為導致民營企業由盛而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民營企業目前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民營企業要得到長足的發展,筆者認為不能忽視以下九大“人力資源管理誤區”:

(一)誤區之一:“人事管理”還是“人力資源管理”?

知識經濟時代使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已從傳統的“管” 轉到了“以人為本”的開發上來,而許多民營企業仍將“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的“人事管理”相混淆,目前許多民營企業要么沒有獨立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即使有,也仍然沿襲過去的考勤、獎懲、工資分配等純管理約束機制,同時民企普遍缺乏挖掘和培養企業自己人才的中長期計劃,沒有系統進行培養開發人才的工作,人才嚴重青黃不接,根本沒有將管理職能轉到開發和培訓人力資源方面來。

民營企業家必須從根本戰略上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從長遠發展向支持管理體制的變革和人力資源工作的推行。對于企業個性方面的,應由企業改進內部管理制度,把人力資源管理提高到關系企業命運的位置,重視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形成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搞活人才的良性機制;對于企業共性方面的,可與其它企業聯合起來,優勢互補,加速造就適應國際競爭的各層次經理人才和新技術人才。只有領導者真正意識到“以人為本”,重視人才,培養和發展人才,人力資源管理才可能迅速走上正軌。

(二)誤區之二:“家族式管理”還是“職業經理人管理”?

家族式管理模式是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一個巨大障礙,它嚴重制約了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但那些不搞家族化的企業又面臨著人才流失以至企業機密流失的隱患。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正是民企解決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必經之路。

隨著民營企業規模擴張及技術和管理過程的復雜化,資本所有者們由于受其文化、知識、能力限制,無法單單依靠自身及家族內部實現企業更快發展,需要一個受過系統教育的獨立的管理階層——職業經理人來承擔。正如深圳“太太藥業”集團亦是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受益者。朱保國創辦的深圳“太太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有外企工作背景的資深經理人近10位,引入的市場總監、銷售總監、財務總監都是制藥行業以流的管理尖子。2000年“太太藥業”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將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以私營企業身份上市。很難想象單單依靠原先的創業者能如此迅速地帶領太太藥業走上集約化、現代化! 實踐證明職業經理人制度有利于民營企業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有利于民企突破純粹的家庭式管理。

(三)誤區之三: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就是“現代企業”?

目前,許多民營企業急于拿出一套完美、規范的規章、方案,以為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就能擺脫“民營”企業的先天不足,確保企業的持續發展。但這種流于形式的制度往往停留在紙面上,根本不能真正落到實處。這種注重形式而忽視有效性的制度建設對

職業管理層的形成及其專長的發揮十分不利,也給人員的招聘、培訓、考評帶來很大的困難,使人力資源工作難以開展。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開始就應從實處著眼,建立科學、理性的制度系統,再逐步根據企業具體環境加以變通和靈活應用,“活化”這一系統,為企業創造價值。它要求逐步推廣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經營模式,充分發揮經營者與生產員工的積極性,把企業經營目標轉化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和努力方向,從而增強企業活力,把民企發展從整體上推向一個更新的檔次。

(四)誤區之四:“薪水留人”還是“事業、感情留人”?

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 沒有人才就沒有企業的興旺發達。但是,許多民營企業并沒有這種認識。在他們看來,只要有錢,什么人才都可以引進來;只要給錢,要他們做什么他們就該做什么。簡單說,就是我給你錢你就得給我干好活的思想在作怪。所以許多民營企業即使高薪聘請到了人才也因為不會使用而留不住。

人才參加工作,絕不僅僅是為了物質待遇而工作,更多的是為了精神上的尊嚴和實現自我價值。一個人才選擇他為之服務的企業時,考慮的因素很多,薪水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而企業是否有潛力、能否發揮其才能等都是很重要的標準。海爾所以積聚了海內外大批人才, 關鍵在于它有一個令人奮進的企業文化和讓所有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你有多大能量,就給你一個多大的舞臺”,著實讓人心動。民營企業尤其要做到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然后才是薪水留人。

(五)誤區之五:“為企業家打工”還是“彼此利益共享”?

目前,很多民營企業有著美好的規劃前景和企業文化,但往往不為人才所接受、認可,因為很多東西僅僅停留在書面上,真正落實的并不多,而且企業是屬于企業家自己的,這就給傳統的“父業子承”、“家天下”觀念以巨大挑戰,破解產權結構的難題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民營企業家們要正視人才的需求,采取股份制、期權制等形式予以保障。如紅桃K集團,在走出企業個人化、邁向公眾化方面取得較大突破,真正實現人才有股份,與企業整體有利益關聯。這樣,企業就是和人才站在同一條船上,分享著同樣的成功喜悅,盡管存在著利益大小的問題,但畢竟使人才真正地參與到企業經營與利益分享中了,不再是“為企業家打工”而是“彼此利益共享”,企業的發展也就是人才利益的發展,從而會很容易為著共同愿景而努力。

(六)誤區之六:人是“成本”還是“資源”?

據有關調查表明,多數民營企業存在超時或超強度勞動問題,計件制工人按工作量付酬,而一些技術和管理崗位的員工加班,則常常是象征性地發一些加班工資,或不發加班工資。有些企業關鍵技術的管理人員,常常24小時開著手機,隨叫隨到。無論是否發加班工資,但毫無疑問,員工的勞動強度遠比一般國有企事業單位大。即便在經濟上有一定補償,但長此以往,員工身體難以承受,必然選擇離開。

西方人力資源管理專家曾說過:“人是資源而不是成本”。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不是金錢或其他東西,而是由每一名員工組成的人力資源。企業更多的應該是給予員工積極配合而非純粹的利用,這是任何企業都不能忽視的,而我們的企業恰恰在這里存在極大的認識誤區。過于忽視人性是管理的一大失敗。“尊重個人”應是善待人力資源的前提。尊重人才,意味著企業家與員工彼此之間在人格上是同等的;也意味著工作本身不是強迫人必須服從。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應考慮員工的需求,贏得員工的認可和贊同,并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激勵措施保障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七)誤區之七:人才是“蠟燭”還是“蓄電池”?

人才是個動態的概念,其知識結構是需要不斷更新和補充的。 企業不應把人才當作不斷燃燒的蠟燭,而應將其視為一個蓄電池,在不斷放電的同時,也應不斷地給其充電。

國外的許多企業也都把對雇員和工人的培訓看作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手段。美國通用電氣(GE)之所以成為優秀企業,與其一貫重視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分不開。他們從錄取員工開始,就講究和發展相適應的素質要求,且在管理過程中,極為重視全員知識和技能的更新。例如,近幾年GE搞全員的6培訓,僅此一項,每年竟花費6億美元。培訓是人才成長的最佳途徑之一,是使人才充滿活力,使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力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國民營企業應有可持續的培訓計劃。從企業長遠利益出發,實施崗位培訓、專業培訓,通過授課、外派學習、橫向交流等形式,使人才不斷獲得新知識。

(八)誤區之八:企業 “等不起”人才?

許多民營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往往有這么一條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者優先錄用。許多民營企業家也說,商場如戰場,企業需要的是實戰型人才,最好招進來就能沖鋒陷陣。企業哪有功夫去培養人才,中國許多民營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表現出“等不起”現象,說白了是企業不愿意培養人才,他們總認為,自己花費大量的人財物去培養人才,萬一人才跳槽了怎么辦,豈不是人財兩空?

這種急功近利的人才觀,是很多民營企業的致命弱點。人才的發現和使用離不開培養,所謂“沒有培養也就沒有人才”正是這個道理??梢灾v,中國有不少各類人才,而真正適應中國企業需求的人才不多。因為,各個企業在競爭中所使用的“戰斗武器”也不盡相同,企業的機制和環境更是各有差異,企業不給人才提供各種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卻要求人才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怎么能發現人才?在現代科技發展的今天,即使有某一方面專長的人才,卻只有知識的消耗而沒有充電的機會,專長優勢也會逐漸喪失。

(九)誤區之九:“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并非企業的“核心人才”?

在許多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或有部門沒有人員,或有人員卻不專業,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少民營企業本身沒有把“管理”人這件事提到應有的位置。認為 “誰還不會管”,多給錢就行,沒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往往不會將引進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放在重要位置。

實際上,培養人力資源管理人才要比培養其他類型管理人才更困難。由于人力資源管理的對象是人,因此,并不能象對物的管理那樣,用標準化的方法來統一,而需要在規范的基礎上發揮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創造性。目前,西方國家愈來愈以有組織的系統方法來處理人力資源開發工作,日益加強了這一工作的專業化過程,人力資源開發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專業和職業。而我國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正面臨著普及和提高雙重任務,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核心的任務首先是普及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和知識,其次是建設一支專業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隊伍。

結束語:

只有真正把人才當作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和事業發展合作伙伴,從心里認識到人才對于企業的價值,為人才考慮得更多、更好、更周全,以心換心,并有切實可行的舉措,人才才有可能會盡職盡責,忠誠到底。企業應該時刻警醒自己:人才的忠誠,是企業用“心”換來的;只有用“心”,人才才會安“心”。對民營企業來說,贏得人才忠誠不僅是管理行為的創新,更是經營理念上的創新。

參考文獻:

1、劉智勇,《WTO與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2002年5期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名營醫院黨建調研報告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