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淺析軍民融合式發展

2022-10-10

第一篇:淺析軍民融合式發展

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構建

參考資料:巴蜀論文網:http://sclunwen.com/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32658050

投稿郵箱:whlunwen@163.com

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構建

【摘要】信息化是推動經濟、社會以及軍事變革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的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是基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戰略決策。借鑒國內外相應的法制建設經驗,分析構建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的意義,研究相應法制建設基本內容,對推動和實施軍民融合式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化軍民融合式發展法律制度構建

在信息化背景下,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結合面越來越廣、融合度越來越深,信息化戰爭呈現軍民一體、前后方不分的趨勢,信息化軍隊建設和作戰對經濟、科技和社會的依賴性空前增強。為此,實行軍民融合式發展,既有利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從經濟建設中獲得更加深厚的物質支撐和發展后勁,也有利于經濟建設從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獲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術支持。要推進和實施軍民融合式發展,相應的法律制度構建無疑具有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作用,鑒于此,筆者對信息化背景下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構建問題做一基本的研究。

法律制度建設對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重要意義

“軍民融合式發展,就是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之間的關系,其根本目的是實現富國和強軍的有機統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①軍民融合式發展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領域多,要素全,涉及各方的利益,容易引起矛盾和沖突,因此,及時制定相應法律法規可以充分發揮法律的穩定、權威作用,可以固化成果,在制度層面上提供基本遵循,提供實施的基本依據,協調解決紛爭,確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實現。

胡錦濤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把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統一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中進行通盤考慮,提出“我們必須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

一。”但如何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怎樣實施軍民融合式發展等問題并未形成系統規范的法律制度,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因此,也無法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不能保證軍民融合式發展實施的正規、有序。由此,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僅可使軍民融合式發展做到有法可依,還是確保其實施和實現的基本前提。

根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治軍基本方針,法律制度建設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制定完善符合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一系列“良法”,做到“有法可依”;更在于它要求嚴格執行這樣一整套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從而確保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有力實施和實現。

國外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建設經驗和啟示

近年來,世界各國在信息化背景下為打贏信息化戰爭、建設信息化軍隊做出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這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可資借鑒的經驗和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各國都極重視把國防和軍事需求融入國家建設總體布局中,在武器裝備研制、人才培養、后勤保障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實現軍民兼容發展,同時特別注重加強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用以推進和保障軍民融合式發展順利實施。

如美國設置了包括國會、國防部、總統科技政策局、技術轉移辦公室等在內的完整機構,制定一系列法律,形成了科學的國家決策機制。“美國國會從1990年開始,通過的《國防授權法》和制定《聯邦采辦改革法》等一系列重要法案和政策,積極鼓勵采辦民用企業的技術和產品。”②此外,歐洲主要國家、俄羅斯等在人才培養、武器裝備研制、信息資源建設、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軍民融合發展都呈現出全方位、全要素發展趨勢,都有相應的法律制度作保障來推動和實施,戰斗力生成模式也隨之發生根本轉變。

縱觀上述各國法律制度建設實踐,留給我們的經驗和啟示是:首先應大力加強立法。從宏觀戰略規劃設計到基本原則、從利益協調機制到基本內容等都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具體應“以法律法規形式明確軍民融合式發展保障的范圍、方式、程序和辦法,確定各方的責、權、利關系,規范軍民融合式發展保障中的需求貫徹、合同履行、征地補償、糾紛仲裁、獎勵懲罰等行為,為軍民融合式發展保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證。”③通過新制定和修改、廢止已有法律法規中不合理規定,最終形成一套符合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層次分明、相互配套、彼此協調的法律法規體系。

其次是強力抓好實施。必須重視法律知識的普及和法治精神的培養,大力進行宣傳教育,使人民自覺遵守法律規定。同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兼顧信息化戰場的需要,嚴格依照相應的法律法規辦事,既不能為了“市場”的需要,忽略了“戰場”的需求,也不能片面強調“戰場”需要,重復建設,浪費資源,從而降低市場效率甚至影響經濟發展。再次是強化監督確保實現。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中心,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關鍵和保障,要想使法律所確立的目標完全實現,還必須強化法律監督。國防和軍隊建設軍民融合式發展事關國家利益,必須高度重視并且使各項建設成果完全落到實處,為此必須依法加強監督和制約,務必使相應各項法律規定內容落到實處,絕對不容許打“法律白條”,也絕對不容許走形式、搞花架子,對于任何違法者,必須嚴格依法追究責任。

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建設基本內容

高度重視研究。首先大力加強理論研究。國家立法指導思想應以統籌兼顧經濟建設和國防軍隊建設,以促進二者科學發展,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為目的?;痉稍瓌t應包括以下內容:“堅持國防利益與經濟、社會利益協調一致;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軍與黨的領導的統一;堅持軍民融合、促進軍隊國防建設與社會經濟建設科學發展;堅持符合國防軍隊現代化、正規化革命化建設目標,適應信息化、轉變戰斗力生成模式要求。”④立法依據應著重以我國憲法、民商事法律、行政法、國防法、國防動員法等法律為基本依據。其次是大力

加強實踐研究。應在充分借鑒各國有益經驗基礎上,緊密結合我國實施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歷史,認真分析研究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人才培養、社會化保障、國防動員、信息化資源建設與安全保障等每一個具體方面的基本內容、現實需要,積極開展富有針對性的實踐探索、總結成功經驗,為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制度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適時科學立法。目前,有中國特色的軍事法律法規體系也已經基本形成:從數量上看達到了一定規模,從內容上看基本覆蓋了國防和軍隊建設各個領域,形成了基本框架。但在如何保障軍民融合式發展方面尚無一部國家層面意義的基本法律,因此怎樣進行頂層設計,如何具體統籌國防和經濟、社會發展,從而促進和保證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實施,適時制定一部《軍民融合發展保障(促進)法》就顯得非常必要。同時,許多已有的法律法規內容中還有許多與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理念、要求、原則不一致的地方,必須及時加以修改或廢止。目前必須制定、修改、廢止那些急需的、內容重要且相對容易的法律法規,此次《兵役法》適時修改并且明確規定了“兵役優先”原則堪稱典范。當前,《軍人工資保障法》、《軍人退役安置法》、《信息化工作條例》、《民技軍用保障法》、《軍用標準化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均應適時納入規劃,加強調研,及時立法。

強化實施監督?!秶窠洕蜕鐣l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專設“第六十章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明確了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基本內容。此外,《2020年前軍隊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兵役法》、《士兵退役安置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和修改完善也使得軍民融合式發展一定程度上“有法可依”。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確保這些規劃和法律法規內容得到實施和實現。因此,對已有法律中軍民融合的相關規定,應進一步立法加以細化,使之更具操作性。對于新修訂的法律法規,應充分考慮推進和保障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要求,同時建立嚴格的追責問效監督機制,使之確保實現。

綜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涉及國家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科技、教育等諸多領域,事關軍地雙方的各個方面,相應的法律制度構建既重要又非常迫切。如果

能做到堅持國家主導、制度創新、依法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依法依托和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國防實力和軍事能力,依法大力推進軍地資源開放共享和軍民兩用技術相互轉移,就能不斷促進軍民融合發展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正規化、科學化,最終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滿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需要、有力推進和保障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實施的法律制度體系。

注釋

①梁光烈:“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之路”,《求是》,2011第15期,第11頁。

②劉果,文節,劉喜斌:“美國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經驗與啟示”,《現代商貿工業》,2010年第23期,第145頁。

③“希望立法推動軍民融合式發展”,《中國人大》,2011年第13期,第24頁。④劉繼賢,劉錚:《新軍事變革與法制建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第525頁。

第二篇: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之路

字號

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必須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這是我們黨著眼全面增強國家戰略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要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認真總結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基本經驗,科學把握其時代內涵和主要任務,采取有力措施,不斷開創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新局面。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軍地各級堅決貫徹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持續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取得了歷史性巨大成就。

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民融合式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我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封閉向開放、由單一軍品生產向軍品民品生產并重轉變的不平凡歷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舉全國之力,在較短時期內建立起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帶動了國家科技事業發展。之后,國家相繼實施“兩彈一星”等重大裝備項目,大大增強了國防實力,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同時,軍工企業積極掀起民品開發熱潮。上世紀80年代,隨著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和軍隊建設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國防科技工業進行大規模調整改革,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民結合程度進一步加深。上世紀90年代后,國防科技工業實行戰略重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逐步形成“小核心、大協作”格局,國防科技工業創新能力和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顯著增強。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軍工行業效益明顯提高。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貫徹軍事需求成效明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歷來高度重視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中貫徹軍事需求,并采取一系列戰略措施推動落實。1964年,黨中央作出“搞好戰略布局,加強三線建設”的戰略部署,不僅改善了我國工業布局,提高了國民經濟生存能力和戰略后方支撐能力,而且大大改變了西部地區交通閉塞、發展嚴重滯后的狀況。上世紀90年代后,為順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大勢,重點加強了通信信息等領域基礎設施貫徹軍事需求工作。1994年啟動的軍民合建光纜干線網,一舉改變了國家和軍隊信息基礎設施長期落后的局面。進入新世紀,根據軍事斗爭準備需要,利用國家提升交通、通信等領域基礎設施水平的機會,在融合發展中不斷提高我軍戰場建設水平。各級地方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貫徹軍事需求給予有力支持,完成了一批民用基礎設施附帶軍事設施項目建設。

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隊人才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長期以來,我們注重軍隊教育體制與國家高等教育體制接軌,從地方引進了大批軍隊建設急需人才。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隊人才作為實施軍隊人才戰略工程的重要舉措,使軍地協作培養軍事人才由過去單一的軍隊接收方式,發展為以招收選拔國防生為主要形式,以依托普通高校開展研究生教育、選送在職干部參加地方培訓、接收提干、直招士官、聘用文職人員等為重要形式的多種培養渠道,較好滿足了部隊多系統、多層次、多樣化人才需求。此外,征集大批地方大學生入伍,大大改善了兵員素質結構,促進了部隊戰備訓練和各項建設。

軍隊有關保障初步融入國家社會化保障體系。1998年底,軍委明確提出“軍隊的后勤保障特別是生活保障必須社會化”。2000年,軍隊保障社會化改革全面啟動。經過10多年持續推進,改革范圍不斷擴大,項目不斷增多,軍隊保障攤子大大收縮,保障效益顯著增強,保障負擔明顯減輕。全軍先后撤銷食堂、加油站和幼兒園、子女學校等各類保障機構幾千個,移交撤銷一批軍隊院校、保障性企業,大量保障任務交由社會承擔。軍隊保障社會化改革成果,在近年來部隊執行抗震救災、奧運安保、國慶閱兵、處突維穩、聯合軍演等多樣化軍事任務中,得到了充分運用和檢驗。

國防動員各領域軍民融合建設不斷加強。在后備力量建設上,進一步壓縮基干民兵和預備役部隊規模,依托相關行業組建新型民兵專業分隊,增大海軍、空軍、二炮預備役部隊比例,后備力量結構布局更趨合理;積極改善訓練保障條件和裝備器材,改進訓練方法,民兵預備役部隊應急應戰能力不斷提升。在國民經濟動員上,突出抓好戰略物資儲備和相關行業動員能力建設,建成一批經濟動員中心和物資保障基地,有重點地落實物資動員儲備和輪換調用。在人民防空建設上,著力推動人防建設與城市建設有機融合,加大人防工程為社會服務力度。在交通戰備建設上,堅持結合交通物流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國防交通網絡布局,調整組建鐵路、公路、航空和通信保障隊伍,國防交通搶運搶修能力明顯增強。此外,在國防教育、信息動員、科技動員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豐富實踐,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一是必須堅持從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需要出發,統籌謀劃和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使之與軍事斗爭準備發展相適應、與我軍現代化建設進程相適應、與國家產業結構布局調整相適應,確保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正確方向。二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有機統一,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三是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骨干,以非公有制經濟為重要力量,使多種所有制經濟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提供可靠支撐。四是必須堅持全社會共同參與,努力調動軍地各級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領域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良好格局。五是必須堅持建立健全科學的制度機制,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這些基本經驗,深化了我們對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認識,應當始終堅持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

二、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科學內涵和主要任務

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有著深刻的科學內涵。根本目的是富國和強軍。富國和強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大基石。軍民融合式發展,將富國和強軍的目標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是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必由之路。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關鍵,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好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統籌兼顧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也是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根本方法。發展重點是“七個領域”,即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軍隊人才培養領域、軍隊社會化保障領域、國防動員領域,以及空天、海洋、信息等領域。實現方式是“六個納入”,即:將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將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納入國家信息化建設體系,將軍事人才基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將軍隊后勤保障納入社會服務保障體系,將國防設施和戰場建設納入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將國防動員應急能力建設納入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推進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就是要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富資源和持續發展后勁,使經濟建設從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獲得更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術支持,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良性互動。

根據黨的十七大的部署,推進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主要任務是構建“四個體系”:

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要深化國防科技工業企業改革。繼續推進軍工集團公司跨行業專業化重組、產研結合、內部重組以及相關配套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從根本上增強軍工行業創新動力和活力,增強以信息化為導向、以先進研發制造為基礎的核心能力。要加速高新技術軍民雙向轉化。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重大工程為平臺,推動高新技術在國防領域、民用領域的雙向流動和高效利用,促進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自主創新能力。要大力發展軍民結合產業。以此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作為孵化形成高附加值產業鏈的重要領域。要結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計劃,大力開發軍民兩用技術和產品,努力形成規模效益。

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軍隊人才培養體系。要按照《2020年前軍隊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部署,在辦好軍隊院校特別是指揮類院校的同時,加大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隊人才力度,走出一條集約高效、開放融合的軍隊人才隊伍發展路子。要有效利用國民教育優質資源,堅持軍地通用專業主要由國防生培養補充、指揮專業和軍事特色鮮明的專業主要由軍校培養的大方向。要更加注重提高國防生綜合素質,堅持科技素質與軍政素質并重,提高國防生培養質量。要研究解決地方大學生入伍后發展及退役后安置問題,軍隊重點抓好大學生當兵培養、崗前培訓、使用幫帶,各級政府應當在大學生士兵退役后公務員選拔、就職創業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軍隊保障體系。要依托國家信息資源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采取共享資源、合作建設等方式,完善軍隊通信骨干傳輸網,建設陸??仗煲惑w的移動通信系統,建立軍民共用的航天設施和應用保障體系,推動我軍信息化建設跨越發展。要依托地方基礎設施加強戰場建設。在基礎設施布局、設計等級、技術標準和配套建設等方面,認真貫徹軍事需求,努力完善戰場設施條件。要依托社會力量搞好裝備維修保障。適當擴大社會力量參與軍隊裝備維修保障的范圍,逐步形成部隊維修力量、裝備承研承制單位和地方相關企業相結合的裝備維修保障格局。要依托市場資源推進生活保障社會化。逐步將軍人社保、醫療、退役安置等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積極為地方企事業單位參與軍隊生活服務、工程建設、軍事物流、裝備維修等創造條件。

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動員體系。要加強國防動員力量建設。重點編組保障諸軍兵種聯合作戰急需的民兵專業隊伍,調整各軍兵種預備役部隊比例結構,加快轉變戰斗力保障力生成模式,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合格、規模適度、結構優化、訓練有素、動員快速的后備力量。要搞好重要戰略物資聯儲聯供。擴大軍民通用物資儲備覆蓋面,重點抓好未來作戰急需、稀缺物資的儲備和管理;完善物資聯合籌措、運輸和配送渠道,建立健全軍地聯儲聯供保障體系;堅持實物儲備、能力儲備、技術儲備、生產儲備相結合,提高儲備效益。要抓好戰略機動保障能力建設。在國家發展戰略投送能力基礎上,把大型民用飛機、大噸位民用船舶等列入戰略后備運輸力量體系,有計劃地做好加裝預置軍事功能的工作,確保需要時能夠為部隊戰略投送提供有力支援。要提高重點城市防空抗毀能力。在城市規劃中統籌人防工程、通信警報設施和疏散地域建設,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兼顧戰時防護功能建設;推廣應用新技術,提高人防工程和重要經濟目標抗毀能力。

三、推進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戰略措施

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是一個重大戰略工程。要著力加強組織領導,周密籌劃,狠抓落實。

精心制定推進融合式發展的規劃計劃。軍民融合式發展,涉及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科技、教育等諸多領域。必須樹立體系建設的觀念,加強戰略籌劃和頂層設計,制定完善配套的規劃計劃,努力構建以需求牽引建設、以計劃規范進程、以標準控制質量的科學管理模式,推動軍民融合持續健康發展。去年底國家啟動了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這個《規劃》將作為國家“十二五”重點專項規劃之一頒發施行?!兑巹潯烦雠_后,軍地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抓好各項任務和保障措施落實。各省(區、市)應當結合實際制定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規劃計劃,努力形成上下銜接、完善配套、可操作性強的規劃計劃體系。

不斷完善有利于融合式發展的工作機制。要完善需求提報論證機制。軍事需求對融合式發展具有牽引作用,要逐級建立完善提報機制,使軍事需求提報論證工作規范化法制化。要完善重大項目對接機制。落實軍事需求,必須搞好軍地銜接,尤其是重大項目對接。要依據國防動員法,切實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要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健全通報制度,加強交流互通,為推進軍民融合提供信息保障。要完善績效評估機制。統籌制定各領域融合績效的考核評估體系,定期對軍民融合規劃計劃執行、重大項目進展、綜合效益發揮等情況進行考核評估,以此為依據,加強獎懲激勵、督導問責,促進工作落實。

健全完善促進融合式發展的配套法規政策。要完善法律法規。對已出臺法律中軍民融合的相關規定,應加以細化,使之更具操作性。新起草法律法規,應充分考慮推進軍民融合的要求。要完善軍民通用標準。統籌制定完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和軍用標準,擴大軍民通用標準的范圍。要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在基礎設施建設貫徹國防要求、軍民兩用技術研發、大型交通工具加改裝、民用資源征用等方面,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加強對融合式發展的科學指導。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一是需要與可能的關系。軍民融合式發展,既要滿足國家安全需要,又要服從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軍事需求應當充分考慮地方經濟社會的承受能力,各級政府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大對軍事需求的支持力度。二是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要優先安排解決融合式發展中的“瓶頸”制約和急難問題,力求在關鍵領域、重大項目、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同時,要把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連續性和協調性統一起來,切忌急功近利。三是軍需與民用的關系。要搞好綜合平衡,做到既保障軍需又兼顧民用。四是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要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自覺做到部門利益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整體利益。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兼顧各地區各部門利益。五是項目建設與成果應用的關系。要堅持充分論證、科學決策、統籌安排、精心實施,確保建設項目質量高、效益好。同時,要克服重建設、輕應用的傾向,切實把各個項目管好用好,努力實現經濟社會效益和國防安全效益的有機統一,使融合式發展更具活力,更有吸引力。

(作者:中央軍委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

來源:《求是》 2011年08月01日

責任編輯:春華

第三篇: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

時間:2010年03月16日 09時00分來源:《求是》作者: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對于我軍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強軍的統一,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一、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是實現富國與強軍的必然要求

實現富國與強軍的有機統一,必須將國防和軍隊建設深深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體系中,充分發揮國防建設領域和經濟建設領域資源整合的優勢,實現一種資源投入,兩種效益產出的“兼容型”、“雙贏式”發展。

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既是富國之策,也是強軍之道。古今中外的歷史證明,富國必須強軍。在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格局下,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就“站不起來”,但是沒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即使“站起來”,也不可能“挺起胸”。走軍民融合發展路子,實現富國與強軍的有機統一,一個國家就不僅可以“站得起”,而且可以在保障國家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中昂首挺胸。

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是當今世界各國實現富國強軍目標的戰略舉措。冷戰結束后,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打破軍民分割、自成體系格局,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相互作用日漸增強。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已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一致的戰略選擇和政策取向,客觀上要求我們適應這一發展趨勢。

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是完成新世紀新階段雙重歷史使命的必由之路。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既可以有效避免軍民重復建設、分散建設,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包括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內的國家整體建設效益,又可以有效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共同發展,起到相互促進、雙向帶動的效果。

二、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是對統籌“兩個建設”的與時俱進的發展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就是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使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兼顧、相互促進、協調發展,走出一條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新路子,促進經濟效益、軍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走出了一條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發展路子。“軍轉民”深入有效開展,“民參軍”也邁出了關鍵步伐,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呈現出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格局。新世紀新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對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迫切需要從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融合起來。實踐表明,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既是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有效方法,也是實現國家安全與發展相統一的根本途徑。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國防和軍隊建設,始終致力于探索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道路。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寓軍于民”的重要思想;鄧小平同志要求包括國防建設在內的黨和國家一切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大局,提出“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重要思想;江澤民同志強調國防建設必須隨經濟建設發展得到加強,做到“兩頭兼顧、相互促進”,提出“軍民結合、寓軍于民、大力協同、自主創新”的重要思想。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同志把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通盤考慮,提出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的重要思想。從“軍民結合”到“寓軍于民”,再到“軍民融合”,這些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充分體現了黨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

三、不斷探索新形勢下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新路子

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系統工作。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激發活力,提升潛力,探索新形勢下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真正樹立軍民融合發展共贏的理念。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徹底轉變軍地封閉、自我發展的觀念,徹底轉變制約“兩個建設”融合發展的思想觀念,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上來,不斷開拓軍民融合式發展新路子。

著力創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體制機制。要注重運用統籌兼顧的方法,重點做好“六個納入”,即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與改革規劃納入國家經濟社會改革和發展總體規劃,把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把重大國防設施建設納入國家基本建設體系,把軍隊人才基礎知識素質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軍隊生活服務保障納入社會服務保障體系,把國防動員納入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同時,要在三個方面下功夫:著力在建立科學高效的組織協調體制機制上下功夫,加強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和綜合協調;著力在軍民融合發展運行機制上

下功夫,著力構建權責對稱、運轉順暢、激勵有效、懲罰有力的運行機制;著力在健全與完善相關的制度法規上下功夫,構建一套層次分明、相互配套、彼此協調的法規體系,促進軍民融合發展工作的法制化、正規化、科學化。

著力解決好突出矛盾和問題。要把握好調結構、保增長、擴內需的發展機遇,把擴大投資需求與加強國防基礎能力建設科學統籌起來,使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取得平時與戰時、軍事與經濟兩種效益;把握好調結構、上水平的發展機遇,把加強武器裝備自主創新和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作為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大力提升現代武器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優化國防科技工業的組織結構、產業結構及產業布局;把握好抓改革、增活力的有利氛圍所帶來的機遇,堅持把深化改革作為走軍民融合發展路子的根本動力,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軍民技術研發一體化、后勤服務保障一體化、動員建設一體化、人才培養一體化等方面改革的力度,消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創造融合活力。

第四篇: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幾點理性思考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堅持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顯然,要科學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就應認識到這種融合不是簡單的國防和經濟社會“板塊式”結合,而是兩大系統的有機融合及一體化發展,是在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中建立國防經濟體系和軍隊建設保障體系,把現代化軍隊建立在整個經濟社會體系的基礎上。這種模式有利于從整體上破除國防體系與經濟社會體系之間的壁壘,使國防和軍隊建設各個方面深深植根于綜合國力之中,利用國家的整體實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對于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一、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必將成為推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強大動力

在某種意義上講,軍事變革模式是一個國家生產方式和經濟實力的客觀反映,生產方式和經濟實力對軍事變革具有決定性影響。軍事變革模式與生產方式、經濟實力相統一,是一些國家軍事變革的政策取向和成功經驗?,F在,我們的國家還不是很富裕,工業化、信息化程度還不高,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后。要真正走出一條快速高效的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新路子,就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體系,充分運用生產方式、經濟實力的發展成果,不斷提高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層次和水平,發揮軍民兩方面的優勢,統籌考慮作戰方式、作戰實力與生產方式、經濟實力發展的關系,把戰斗力生成方式與生產力增長模式結合起來,這樣,不僅有助于變消耗型國防為增值型國防,而且也有利于從經濟和軍事兩方面的結合上增強綜合國力。

二、堅持軍

習主席指出:“軍隊首先是一個戰斗隊,必須堅持一切建設和工作向能打勝仗聚焦。”這充分說明,軍隊的建設和發展,始終是以戰斗力為中心。而軍隊與社會資源直接對接的范圍越廣,利用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社會資源潛力向軍隊戰斗力生成的轉化。“軍民結合、平戰結合”是我國一貫的方針,但過去主要局限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主要體現為“軍轉民”。習主席關于“軍民融合式發展”重要論述所包含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新的模式,具有更為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可以將其概括為“一個核心思想、兩個基本目的、三個關鍵環節、四個重點領域”。一個核心思想,即“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把相對獨立的國防發展系統和經濟社會發展系統融合起來。兩個基本目的,即利用豐厚的經濟社會資源,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效益,使國防建設和國家經濟建設能夠相互兼顧、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三個關鍵環節,即強化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意識,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基礎的體制機制,探索新形勢下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新途徑、新方法。四個重點領域,即在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領域實行“融合式”發展。

三、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必須加大國防與“五位一體”建設系統的融合力度

著力消除國防建設系統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建設系統之間的各種壁壘,實現兩大系統的深度融合,使國防建設系統與“五位一體”建設系統之間能夠有序地互通、互促、互用,把國防實力特別是軍隊現代化作戰能力建立在綜合國力的基礎上。一是推進軍民結合創新體系的建設。二是重視軍民兩用技術的開發工作。三是努力擴大

四、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必須形成融合發展的長效機制

習主席強調:“要注重從體制機制上解決軍民融合式發展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努力形成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實現軍民融合,離不開科學有效的體制機制作保障。首先,要在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源頭”上進行規范,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劃的宏觀需求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之中,將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劃上升到國家層次。另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堅持貫徹國防要求的原則。軍隊建設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制定,要實行規范的相互參與制度,互通信息、全面論證、協調實施。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協調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建設、計劃指導與資源市場配置、國家戰略產業與配套產業、平時建設與戰時動員等重大關系。其次,要完善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法律法規。成熟和文明的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法律法規是協調市場經濟各方利益的準繩。實行軍民融合式發展,完善法律法規是重要的前提條件。一要根據國防和軍隊建設新的實踐要求修訂已有的法律法規,二要根據需要制定新的法規,三要在國家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中充實國防的內容條軍品

。 款??傊?,科學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就是要在促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使國防和軍隊建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

潮起海闊揚帆時——論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柯大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作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要內容,反映了我們黨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下,對進一步推進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時代需求的敏銳洞察和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要積極適應全面深化改革形勢,把軍民融合放在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來考量,把軍民融合作為國家發展和國防建設的大戰略來謀劃,把握機遇,主動作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國家戰略全局和全面深化改革新起點上的重大舉措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整體推進改革的現實需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軍事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外交的戰略相關性、互動性越來越強,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結合面越來越廣,融合度越來越深。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我們黨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順應世界經濟政治科技發展趨勢,謀劃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大方略。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各領域的改革,離不開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的力量支撐,離不開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協同推進。只有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將國防和軍隊改革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與國家總體改革統一起來,才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強大動力。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統籌協調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的戰略舉措。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在本質上是內在統一的,經濟建設是國防建設的深厚物質基礎,國防建設是經濟建設的堅強安全保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既有利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從經濟建設中獲得更加深厚的物質支撐和發展后勁,也有利于經濟建設從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獲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術支持。只有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好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把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才能使國防和軍隊改革協同推進,從而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解放和發展戰斗力、增強軍隊活力的迫切要求。改革是我軍發展的不竭動力,強軍興軍根本出路在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質上就要通過國防和軍隊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戰斗力,增強軍隊活力。信息化戰爭的鮮明特點是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對抗和較量,這使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技術水平、軍民融合度等與戰爭勝負的關聯性大大增強,誰的軍民融合程度高,誰獲勝的希望就大,能否有效整合全社會的科技、人才和信息資源,成為決定現代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只有緊緊圍繞作戰需求,打破軍民界限,最大程度實現體制上的融合、指控上的融合、行動上的融合,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才能夯實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物質技術基礎,解放和發展戰斗力、增強軍隊活力。

努力形成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深度融合格局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已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了天然土壤,市場機制成為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手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發揮價格機制的激勵引導作用,通過價格自身變動的方向和幅度,激勵成本控制和增加收益,實現軍與民兩個利益主體之間的互利雙贏;要發揮競爭機制的優勝劣汰作用,鼓勵符合條件的單位進入國防和軍隊建設相關領域,確保在競爭中將最先進的技術、最可靠的質量、最完善的服務、最優秀的人才納入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要發揮供求機制調節優化作用,通過調節供需的方向和規模,使國家經濟社會資源與國防和軍隊建設需求實現精準對接,避免重復建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國家經濟社會資源更好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

充分發揮軍事需求的導向作用,牽引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深度融合。軍事需求是軍隊戰斗力生成的重要基點,也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起點。當前,軍民融合已經拓展到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各個方面,覆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呈現出全方位、全要素、成體系的發展趨勢。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有的放矢,向對軍事需求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支撐作用的基礎設施和關鍵領域聚焦。在重大基礎設施方面,國家應重點在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密切相關的立體交通運輸網絡、戰略物資儲備、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充分滿足相關軍事需求,進一步增強國家基礎設施對增強核心軍事能力的支撐和保障功能;在海洋、太空、信息等重要領域,要進一步抓好全球地理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空間對地觀測系統信息共享工程、屯海戍疆工程等等,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經濟社會資源的軍民共享共用。

著力發揮國家主導軍民深度融合的制度優勢,建立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的新機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整合多種經濟成分的基本經濟制度優勢,宏觀調控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的體制優勢,舉國家之力、集軍民之智,取得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成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更需要堅持國家主導,著力在加強戰略規劃、體制機制建設、法規建設上下功夫。緊緊圍繞國家“十二五”時期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規劃的實施,進一步完善上下銜接、完善配套、操作性強的規劃計劃體系;建立健全有利于集中統管的領導決策、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經費管理機制;盡快出臺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系列法律法規和制度標準,規范軍民融合的主要工作和程序方法。

切實增強科技創新的先導和引領作用,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技術支撐??萍歼M步是軍事變革和軍民融合的先導,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戰爭的時空特性發生重大變化,戰爭進入發現即摧毀的“秒殺”時代,同時科技發展也進入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科學”時代。美國先后實施的“曼哈頓工程”“阿波羅計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均成為“大科學”時代軍民融合協同創新的典型??萍紕撔碌能娒袢诤弦殉蔀閲篮蛙婈牞F代化的“發動機”“倍增器”。近年來,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超級計算機等為代表的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就是科技創新貫徹軍民融合要求的成功范例。只有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通過國家和國防重大項目的牽引,整合科技資源,突破一大批軍民通用性較強的關鍵性核心技術,才能真正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力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協調配合、狠抓落實,“融”得順暢、“合”出高效

軍隊要以軍事需求為基點在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中主動作為。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一項以多主體共同參與、密切協同的復雜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軍隊在這一過程中要主動作為、科學作為。適時提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軍事需求,健全軍事需求的管理機制,完善軍事需求對接機制,建立軍事需求分類發布機制。以軍事需求牽引、協助各級政府部門制定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規劃計劃,把軍事需求充分融入、轉化、滲透到政府推進軍民融合戰略實施的可行性方案之中。主動對規劃、計劃和實施的全過程進行不間斷的跟蹤掌握,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以確保軍事需求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落實。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應切實承擔起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職責。要打牢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思想基礎,地方各級政府應樹立大國防觀,將軍民融合作為新形勢下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一件大事來抓,作為雙擁共建的一項重要內容,強化政府協調軍民融合的責任和職能意識。夯實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組織基礎,建立區域性軍民融合式發展領導小組,搞好與駐地部隊軍事需求的系統對接;打牢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制度基礎,加強深層次激勵性制度創新,全面調動地方各級政府和社會經濟組織等參與軍民融合的積極性。

在軍地協調配合中把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規劃落到實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涉及軍地兩大系統和多方利益關系,需要加強軍地協調配合,把規劃落到實處。國家宏觀管理部門與軍隊戰略規劃部門要搞好規劃目標分解,加強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統籌協調,搞好宏觀調控和資源統籌。軍地業務主管部門要按照規劃明確的發展方向、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規劃實施職責、工作責任和完成時限,注重政策目標與政策工具、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的銜接配合,統籌落實重大工程建設方案。政府和軍隊有關部門要通力協作,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跟蹤掌握,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評價,加強對資源配置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審計,確保國家統籌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努力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

——學習領會習主席關于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重要指示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張 鳴 時間:2013-12-10 07:39:25

習主席強調,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的重大問題、重大課題,要把走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作為重要途徑,把軍政、軍民團結作為重要政治保障,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努力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必須準確把握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本質內涵和時代要求,切實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總結運用歷史經驗,研究破解矛盾問題,以創新的精神和務實的舉措推動統籌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

深入研究把握統籌建設的基本要求

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是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關系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人類社會在不同歷史階段,根據生產力水平、生存環境和發展要求,積極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內在規律,采取不同方針策略推進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同步提升。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新軍事變革的加快發展,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軍隊建設與社會發展的結合面越來越廣、融合度越來越深,世界主要國家紛紛把國防科技工業領域作為重點,根據政治形態、經濟體制、安全形勢和地緣戰略特點要求,采取了各具特色的軍民統籌發展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軍民一體化”模式,把國防科技工業基礎和民用科技工業基礎結合起來,調整軍方、軍工部門和軍工企業相互關系,推進軍民科技資源共享和雙向轉移,構建了統一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以俄羅斯為代表的“先軍后民”模式,把國防工業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積極塑造和保持軍工優勢,在軍工基礎上推動“軍轉民”,以軍事技術優勢促進了國民經濟發展。目前,我國實行的是“軍民融合”模式,在推進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建設的基礎上,把軍民融合式發展由國防科研生產領域的指導方針,上升為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戰略途徑,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

世界各國統籌發展模式雖各有側重,但統籌軍民需求、促進軍地互動、提升綜合國力的目標取向是一致的,主要做法是相近甚至相同的,從中也反映出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關系的一般規律和基本要求。一是把安全需求作為根本著眼點,根據國家安全需要確定經濟和國防優先順序,安全形勢緊張的傾向于國防優先,安全形勢緩和的傾向于經濟優先,并隨形勢變化而適時調整。二是把戰略規劃作為基本手段,堅持以調整布局、配置資源為重點,從國家層面加強統籌設計,依據規劃計劃嚴格組織實施。三是把科技創新作為重要動力,充分發揮大型科研計劃、國家級戰略工程和配套專項計劃的引領與輻射作用,推進以軍帶民、民為軍用,有效聚合國家科技資源、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四是把政策法規作為基礎支撐,制定出臺激勵政策和優惠辦法,頒布施行兼顧軍地需求、促進融合發展的法律法規,以國家意志支持、引導和規范統籌建設。五是把體制機制作為根本保證,通過體制創新和機制建設,強化國家高層的決策指導功能,完善政府和軍隊的協作管理模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活統籌建設的內在動力和創新活力。

認真總結運用我們黨指導統籌建設的歷史經驗

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始終高度重視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形勢任務要求,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有效應對國家安全和發展面臨的各種風險與挑戰,形成了一整套內涵豐富、獨具特色的戰略思想、指導理論和實踐經驗。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全面提升國家實力和有效應對戰爭威脅,提出要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和“強大的經濟力量”,國民經濟和國防經濟通過“三線”建設優化戰略布局,國防工業按照“兩重任務、兩套本領、平戰結合”要求加快發展,奠定了我國工業基礎和大國地位。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作出世界大戰打不起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科學判斷,要求全黨把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國防科技工業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軍隊通過設施設備開放、兩用人才培養和軍用技術轉化等措施積極支援經濟建設,推動國家經濟實力穩步提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針對國際戰略格局調整和國家安全形勢發展,提出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兩頭兼顧、協調發展”,國家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國防建設,積極促進軍民用技術雙向轉化,充分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隊人才,逐步展開軍隊社會化保障工作,軍民統籌建設邁上新的臺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抓住和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明確提出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指導和推進相關領域統籌發展,初步構建起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軍隊人才培養、軍隊保障和國防動員體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實現了協調互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在新的起點上推進統籌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要求把經濟建設作為國防建設的基本依托,把國防建設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充分發揮國防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拉動作用;要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從體制機制上解決軍民融合式發展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努力形成軍民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要貫徹落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十二五”規劃》,加強軍地協調配合,加強宏觀調控和資源統籌,加強監督檢查,把規劃落到實處;軍隊應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支援地方經濟建設,堅決完成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工作任務。習主席的指示要求是對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對黨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關系歷史經驗的總結和運用,為新形勢下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軍地共同努力推動統籌建設不斷深入發展

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正確領導下,通過軍地雙方共同努力,我國統籌建設理論和實踐得到不斷創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良性互動,促進了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和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的顯著提高。一是頂層設計得到加強,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頒發國家首部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重點專項規劃,明確了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軍民統籌的主要任務,把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防和軍隊建設銜接統一起來,推動統籌建設進入了國家主導、按計劃實施的新階段。二是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國家層面建立國務院中央軍委專門委員會、國防動員委員會、軍隊保障社會化領導小組等軍地聯合議事協調機制,地方政府與當地駐軍強化軍地協作關系,促進了統籌建設常態化制度化運行。三是政策法規日趨完善,全國人大先后頒發國防法、國防動員法、國防教育法等重要法律,國務院、中央軍委相繼出臺行業領域行政法規,國家部委和軍隊總部制定下發一系列政策性意見和規范性文件,為開展統籌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四是重點領域融合發展成效明顯,國防科技工業實現由單一軍品結構向軍民品復合結構的戰略性轉變,軍隊保障社會化范圍逐步拓展,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隊人才穩步推進,能源、通信、交通等方面動員基礎工作不斷優化,融合范圍從經濟社會傳統領域向海洋、空天、信息等新興領域不斷延伸。但也要看到,我國統籌建設理論準備和具體實踐還不夠充分,統籌建設“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思想認識還不夠清晰,國家層面統籌統管的組織領導機制還不夠健全,引導性政策、激勵性措施和綜合性法律還不夠完善,工程建設、工作開展所需保障還不夠到位,重復建設、分散建設和自成體系、自我保障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與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戰略需要還不相適應。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把深化軍隊改革作為治本之策,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既要用足用好國家發展帶來的有利條件,又要積極適應統籌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傮w上看,應堅持思想先行、需求牽引、規劃主導、改革創新、綜合施策,以貫徹落實統籌規劃為抓手,以創新體制機制和完善政策法規為保證,以深化重要領域軍民融合為突破,加強國家層面籌劃設計、重要資源融合共享和重大工程統籌建設,使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植根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具體實踐中,應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加強戰略規劃,強化國家高層戰略指導,盡快出臺中央關于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指導性意見,滾動編制統籌建設五年規劃,配套制定行業領域專項實施計劃,穩步推進統籌建設深化發展。二是突出統籌重點,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抓好海洋、空天、信息等新興領域統籌發展,推進國家安全和發展急需、行業領域搞不了的戰略性工程和基礎性建設,加快啟動統籌規劃安排的軍民融合重大項目。三是推進資源共享,建立軍地資源轉化應用信息共享平臺,開展軍地存量資源普查清查,實施軍標體系瘦身和民標等同認可,提出各領域各行業資源共享目標,提高軍地資源特別是閑置資產綜合利用效益。四是完善政策法規,加大國家各級財政對統籌建設投入力度,制定項目立項、投資融資、土地使用等激勵補償政策,出臺財政支持、稅費優惠的具體辦法,頒布促進軍民融合的法律法規,逐步建立系統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五是健全體制機制,與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戰略部署相適應,加快建立統籌建設組織領導機制,完善部際協調、區域協作等工作機制,拓寬軍地信息融合共享和交流渠道,建立統籌建設績效考評體系,提高統籌建設整體質量水平。

第五篇:軍工企業堅持具有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我國新時期新階段,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經濟強國的戰略選擇。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占有很大比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必須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

展路子,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因此,“軍民融合”之路也就成為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軍工企業落實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 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性任務。在“十二五”發展中如何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式發展,軍工企業必須認真加以研究和落實。

1 軍工企業堅持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內涵

軍工企業堅持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有著深刻的科學內涵:根本目的是富國強軍。將富國和強軍的目標融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新興工業化發展道路的偉大進程中,是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必由之路。其關鍵是利用統籌兼顧的方法,統籌好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

1 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落實國務院、中央軍委的“五項基本要求”,即:著力精干軍工主體、擴大協作配套范圍;著力完善以自主創新為主導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著力建立科學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著力培育符合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科研院所制度要求的市場主體;著力健全有機協調、運轉高效的管理機制。最終實現軍工企業堅持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實現“五大發展目標”,即:基本實現國防科技與民用科技、國防工業和民用工業的互通、互動、互補;基本實現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各類企事業單位在財政投入、稅收政策、市場準入、軍工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公平化,軍品市場退出制度健全完善,軍工資源開放共享;培育合格的市場競爭主體,軍工企業股份制改造基本完成,軍工科研院所改革取得積極進展;裝備競爭性采購、集中采購、一體化采購工作穩步推進;軍民結合產業快速發展,武器裝備發展的產業基礎明顯加強。

2 軍工企業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軍工企業軍民融合發展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的軍民結合取得了顯著進展,軍工行業完成了由比較單一的軍品結構向軍民復合結構的戰略性轉變,軍民結合產業快速發展,民用工業參與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建設的范圍不斷擴大,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發展格局

2 基本形成。

改革開放以來,軍工企業貫徹國家“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政策,按照國家和行業對軍工企業的戰略定位,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形成了以各自軍工技術特色為主的多層次業務框架。軍工科研生產能力已有2/3轉向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有10多萬項軍工技術轉為民用。國防科技工業已能生產50余大類,約1萬種民用產品。這其中,年銷售過億元的民用產品近200種,過10億元的近20種。2008年1-6月份,軍工企業民品產值同比增長30%,占全部產值的比例達到74%,創下歷史紀錄。

盡管如此,國防科技工業要實現十七大確定的“軍民融合”發展目標,把國防科研生產植根于國家科技與經濟發展之中,充分利用軍民兩種資源為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服務,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2.2 軍工企業軍民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至今還程度不同存在軍民結合產業支撐不足,資源共享程度不高,機制運行不暢,政策法規不健全等問題,不適應新時期武器裝備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

當前制約軍民融合向深層次發展的主要因素,大致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技術領域中軍民技術雙向流動機制不健全;軍工企業在軍轉民發展過程中,基本維持的是一個軍民分離的工業模式,軍工企業內部,軍民品只在制造層面利用軍工制造技術實現工序間

3 融合,而在科技研發層面還是分離的。由于軍民技術缺乏雙向流動機制,即使在企業內部,軍民品科技資源、科技成果,也無法實現全面共享。

軍用技術標準與國家技術標準不通用,非軍工企業技術進入軍工企業與軍工技術融合存在程度不同的障礙,在軍民融合轉型中對非軍工企業形成了事實上的不平等競爭,同時也制約了軍工企業利用民用高新技術開展科技創新。

二是在軍品科研生產及訂購中軍工企業與非軍工企業之間缺乏平等競爭的市場機制,在軍民融合轉型中對二者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影響和制約。由于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和慣性,又缺乏市場推動機制,部分軍工企業在軍工科研生產領域程度不同仍存在著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意識和優勢地位,在軍民融合轉型中保持了一種若即若離的態度,這對軍工企業經營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十分不利,甚至帶來青蛙效應,危害顯而易見。另一方面,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也在影響著軍民技術融合,隨著軍、民產品界限的日益模糊,一些軍工企業正在從事的工作,非軍工企業也在同時進行,這無疑將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2.3 軍工企業在軍民融合發展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實施,政府將陸續推出與之相銜接的政策,建立相應的體制機制。如立足國家工業基礎,擴大協作配套范圍,通過動態調整優化,加強科研生產條件建設;改進軍品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修訂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目錄,并

4 面向社會公開發布,為各類企事業單位參于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創造條件;改革現行軍品稅收政策,按照公平、高效的原則,對從事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企事業單位執行統一的稅收政策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出臺,向傳統的軍工科技生產體系發出了強烈的改革信號,表達了國家建立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軍工科技生產體系的決心和信心。軍工企業在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改革浪潮中面臨來自多方面的機遇與挑戰。

軍工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將面臨來自市場的沖擊。國家面向社 會建立開放式發展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格局,打破了軍工企業自我封閉、一股獨大的局面。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在各個領域形成和積累的科研和生產及技術優勢,將如滾滾洪流沖開傳統軍工科技生產體系的堤壩,涌入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軍工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將面臨來自市場機制下的競爭和沖擊,在轉制改革、軍民融合發展中步伐較慢的軍工企業將面臨重大打擊,有的甚至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軍工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在戰略轉型中同時也面臨諸多機遇和巨大的市場空間。由于軍工企業多年來自成體系,自我封閉,遠離市場,有一段時間曾出現“搞導彈的不如賣雞蛋的”尷尬局面。隨著軍民融合戰略轉型的深入發展,軍工企業的經營在不斷融入社會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將獲得來自多方面的市場機遇,多年來集聚的人才優勢、科技優勢將得到釋放和發揮。在帶動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通過市場機制的推動與非軍工企業將建立起

5 技術聯盟、產業聯盟,促進軍工企業的科技自主創新,使企業的經營效益獲得質的提升,完成軍民融合戰略轉型中的蛻變,進而實現產品產業的轉型升級。

3 軍民融合戰略轉型中軍工企業應采取的對策 3.1加強頂層設計,統籌核心能力建設

結合國家關于指導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發展的方針政策,從企業層面加強頂層設計,系統策劃軍民融合發展的總體方向和發展思路。在企業“十二五”經營改革和發展中堅持“四個融入”,即:將企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融入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中;將企業非戰爭軍事裝備發展融入軍隊后勤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中;將國防動員應急能力建設融入企業科研生產能力建設中;將企業優勢技術和產業發展融入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和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建設中。

明確政策指引,落實政策措施,完善發展規劃。合理設定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做好分工布局。堅持科學統籌軍民用科研、生產、試驗能力條件建設,加速推進科研生產的信息化。在推進軍、民用產業能力建設的同時,注重發揮軍用科研設施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民用科研設施服務與國防建設的作用,加快推進能力的兼容和兼顧;提高通用制造能力的柔性化水平,既滿足民用產業的發展,又保障軍品通用制造的需要,努力建設軍民共用且適應軍民兩業發展的科研生產能力。實現信息化條件下能力資源的共享、共用,進一步提高投入產出效益,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6 3.2 加強軍民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按照國家軍民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軍工企業要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道路。統籌軍民用科技資源,完善企業內部科研、技術領域的組織結構,明確組織內部職能之間和組織間的協調界面,理順軍民品研發與企業內部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大力推進國家認定的技術中心、企業軍民結合產業研發中心以及其他研發能力、機構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技術同源的民用產品,推動軍、民用產業相關技術的雙向轉移,建立技術發展相互借鑒、科技成果相互轉化、軍民兩業互動發展的運行機制。

3.3 加強“小核心、大協作”軍品科研生產體系建設

以企業發展戰略為統領,以提升企業軍品科研生產核心能力為目標,從產業發展、產品發展、技術發展等方面認真梳理、準確定位,抓住核心技術,重點投入,形成軍民結合的柔性專業化生產能力,放開一般能力,把軍品的通用生產制造能力寓于民用產業發展當中,退出無競爭優勢、無發展前景、長期虧損的產品和領域,通過企業內部資源整合、企業重組改制或通過市場機制建立技術聯盟、產業聯盟引入社會資源,深化戰略合作,實現通用生產制造能力的軍民一體化,促進企業產品逐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專業化、規?;较虬l展,形成軍民兩業發展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產業發展格局。

4 軍民融合戰略轉型中軍工企業應采取的保障措施

7 4.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軍民融合發展領導小組,組織頂層設計和規劃引領。做到“五個堅持”,解決“兩個制約”。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豐富實踐,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積累了諸多寶貴經驗。一是必須堅持從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需要出發,統籌謀劃和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確保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正確方向。二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政策調控與市場機制有機統一,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三是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骨干,以非公有制經濟為重要力量,使多種所有制經濟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提供可靠支撐。四是必須堅持全社會共同參與,調動發揮軍地各級的積極性創造性,形成包括軍隊、企業、科技、教育、人才等各領域在內的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良好格局。五是必須堅持建立健全科學的制度機制,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解決思想觀念的制約。在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現實中,自成體系的思維定勢和本位主義觀念還具有很大程度的影響。特別是視野不開闊,行業壁壘,不善于利用組織和吸納社會資源開展經營。 解決利益關系上的制約。在軍民融合式發展中,可能要觸動某些既得利益者,產生某些利益摩擦。民營企業進入武器裝備生產領域,軍工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將失去壟斷地位。誠然,經濟社會中的企事業單位同樣也存在著自身的利益訴求。即使在企業內

8 部進行軍民技術交流和轉移,也會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

因而,企業必須建立一種協調問題化解矛盾的常效機制,才能將軍民融合式發展引向深入。 4.2 加強政策和制度保障

制定軍民融合發展規劃。精心制定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規劃。軍民融合式發展,涉及企業改制、整合重組、合資合作以及軍民品科研生產等諸多因素。必須樹立體系建設的觀念,加強戰略籌劃和頂層設計,努力構建以需求牽引建設、以計劃規范進程、以標準控制質量的科學管理模式。將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戰略融入企業“十二五”規劃,落到實處,做到與企業“十二五”規劃同規劃、同實施、同檢查、同驗收。

配套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促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配套法規制度。對國家已出臺的法規中軍民融合的相關規定,加以細化,使之更具操作性。要完善需求提報論證機制,在我國其它行業和民營企業中存在著巨大的人力資源和科技資源,要結合企業發展需要通過需求提報論證,訴諸法律、制定法規等措施予以整合,形成準入機制;制定軍民品技術轉移管理辦法,形成軍民品技術在企業內外雙向流動機制,促進軍民兩用技術的研究發展;建立產業技術聯盟機制,強強聯合,融入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和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之中,保持企業經濟效益可持續增長。通過以上措施,使企業經營發展實現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發展。在新的形勢下,要相機制定符合軍民兩用的行業標準、企業標準,

9 消除軍民融合發展中的管理沖突,提高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效率。 不斷完善有利于軍民融合式發展的工作機制。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在經營中達到信息對稱,為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提供信息保障。完善績效評估機制,統籌制定各管理領域融合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對軍民融合發展規劃執行、重大項目進展、綜合效益發揮等情況進行考核評估,以此為依據,加強獎懲激勵,督導問責,促進工作落實。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企業安全標準化范本下一篇:企業黨支部工作制度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