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icu醫院目標性監測

2022-12-08

第一篇:icu醫院目標性監測

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方案

一、 監測目的

1、 監測ICU患者醫院感染率。

2、 發現醫院感染流行和暴發。

3、 減少導管留置和器械相關感染的發生。

4、 評價控制效果。

二、器械相關感染定義

1、呼吸機相關肺炎:感染前48小時內使用過呼吸機,有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和體征并有胸部X線及實驗室檢查依據,或臨床醫生診斷的肺部感染。

2、中心靜脈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感染前48小時內使用過中心靜脈導管的患者有感染的臨床表現(如發熱、寒戰和(或)低血壓等),血培養至少獲得1個陽性的結果,導管半定量細菌培養陽性(>15CFU/導管尖段5CM)或導管定量培養陽性(>103CFU/導管段),并且與外周靜脈血中分離出的病原菌種類和抗菌譜相同,除血管內導管外,無其他明確的血液感染源。

3、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近期內留置導尿管史(通常為7天內),有或無泌尿道感染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尿培養革蘭陽性球菌數≥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數≥105CFU/ML。

三、 監測方法和內容

1、監測對象:被監測的病人必須是入住ICU 48小時后進行觀察、診斷和治療的病人。與ICU感染率計算有關的感染必須是發生在ICU,即病人住進ICU的時間≥48小時,患者轉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小時以內發生的感染仍屬于ICU感染。該感染日期為轉出ICU的日期,記錄轉出當月感染數。

2、監測部位:監測的重點部位是由侵襲性操作所引起的響應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3、調查登記方法:

ICU醫生每天對已住進ICU和此期間新進入ICU的所有患者進行調查,觀察每個患者醫院感染發生情況,有醫院感染者由醫生填寫“ICU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對疑似醫院感染難以確診者,應通知醫院感染管理科。

ICU日志填寫:由ICU護士填寫ICU患者日志,每日8AM或每夜12時填寫,避免遺漏。每日登記進入ICU新住進患者數;每日住進ICU患者數;使用呼吸機、中心靜脈插管、尿道插管患者數,上月末日住ICU患者數;上月末日住ICU患者數指上月最后一日末移除ICU的患者數。新住進患者數是指當日新住進ICU的患者人數;住在患者數指當日住在ICU的患者人數,包括新住進和已住進ICU的患者人數;中心靜脈插管患者數、導尿管插管患者數和使用呼吸機患者數指當日使用該器械的患者數。

四、 資料分析

ICU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監測主要是分析醫院感染發病率及各類危險因素如留置導尿管、動靜脈插管、使用呼吸機等相關的醫院感染的發病率。計算指標及方法為:

1、 感染率及調整感染率的計算

感染率的表達方式2種,即病例(例次)感染率及患者日感染率。 病例(例次)感染率=

醫院感染患者人數(感染例次數)同期住在ICU的患者總數 ×100% 患者日(例次)感染率=

醫院感染患者人數(感染例次數)同期住在ICU的患者總數×1000‰

平均病情嚴重程度(分)=

每周根據臨床病情分類標準評定的患者總分值每周參加評定的ICU患者總數患者日(例次)感染率平均病情嚴重程度

調整日(例次)醫院感染率=

2、 器械相關感染率的計算 呼吸機相關肺炎感染率=

使用呼吸機患者中肺炎人數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機患者日數×1000‰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率=

中心靜脈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數同期患者中心靜脈插管日數×1000‰

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率=

3、 器械使用率的計算 呼吸機使用率=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數同期患者尿管插管日數×1000‰

使用呼吸機日數患者住院日數

中心靜脈導管使用率=

使用中心靜脈導管日數患者住院日數

導尿管使用率= 使用導尿管日數患者住院日數

五、“臨床病情等級”評定

每月分4次(每周一次),對當時住在ICU的病人按“ICU監測病人臨床病情分類標準值”進行病情評定。在每次評定后記錄各等級(A、B、C、D及E級)的病人數。在評定時按當時病人的病情進行評定,與過去的情況以及將來要出現的情況無關。有相同診斷的病人,可能不屬于同一臨床分類級別。為了方便定為每周進行評定。

六、 監測資料的總結報告及反饋

在計算出各種醫院感染發病率后,應及時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向ICU反饋,

并向醫院領導和相關部門匯報,根據監測結果采取相應措施,避免醫院感染的暴發。

3、根據ICU病人日志形成“ICU月總結”,它可提供處在某種危險因素(及ICU)的人群資料,在計算各種率時使用。包括:

“本月1日ICU病人數”指監測本月的第一天已住在ICU病人數,即上月末轉出ICU的病人數。

“本月新住進病人數”指在本月新住進ICU的病人數。

“本月ICU病人天數”指本月住在ICU的病人住在ICU總天數。 “本月留置導尿管病人天數”、“本月動靜脈插管病人天數”和“使用呼吸機病人天數”指本月應用該器械的病人住ICU天數。

“臨床病情等級”評定,每月分4次(每周一次),對當時住在ICU的病人按“ICU監測病人臨床病情分類標準值”進行病情評定。在每次評定后記錄各等級(A、B、C、D及E級)的病人數。在評定時按當時病人的病情進行評定,與過去的情況以及將來要出現的情況無關。有相同診斷的病人,可能不屬于同一臨床分類級別。并非所有的病人均受到評定,為了方便每月定位4周。

第二篇: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計劃

為了降低ICU住院病人的醫院感染發病率,對ICU病人進行目標監測,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監測目的

了解各類型ICU醫院感染的發病率及危險因素,及時采取措施,有效控制ICU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的發生。

二、監測方法和內容

1.監測對象:被監測的病人必須是入住ICU進行觀察、診斷和治療的病人;病人住進ICU的時間≥48小時,轉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小時內發生的感染均屬ICU感染。與ICU感染率計算有關的感染必須是發生在ICU,即病人住進ICU時,該感染不存在也不處于潛伏期;病人轉出ICU到其它病房后,•應追蹤觀察48小時,此間確定的感染仍屬ICU感染。月底轉出ICU的病人,如48小時后發生感染的,感染日期記在下一月;48小時內發生感染的,則該感染日期為轉出ICU的日期,記入轉出當月感染數。

2、監測部位:監測的重點部位是由侵襲性操作所引起相應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3.資料收集:每個被監測的ICU病人,每天填寫“ICU病人日志”及“ICU醫院感染個案調查表”,ICU病人發生感染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

監測周期為1年,監測時間從2015年3月1日ICU目標性監測正式啟動開始。

三、器械相關感染定義 (一)、呼吸機相關肺炎(VAP)

感染前48小時內使用過呼吸機,有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癥狀及體征并有胸部X線及實驗室檢查依據,或臨床醫師診斷的肺部感染。

(二)、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RBSI)

病人留置血管導管或拔出血管導管48小時內出現的菌血癥或真菌血癥,并伴有發熱(T>38℃)、寒戰或低血壓等感染表現;≤ 1歲的病人有發熱(T>38℃,肛溫),或低體溫(<37℃,肛溫),或呼吸暫停,或心動過緩。除血導管外無其他明確的感染源。除上述臨床癥狀之外,診斷成立至少還應具備以下各項中的一項。

1、導管半定量細菌培養陽性(>15cfu/導管尖端5cm)或導管定量培養陽性(>102cfu/導管端),并與外周靜脈血培養(至少一次)分離到的病原菌相同。

2、同時從血管導管、外周靜脈血抽血送細菌定量培養,前者與后者細菌濃度比例>3:1。

3、同時從血管導管、外周靜脈抽血送細菌培養,導管所取血樣培養出現陽性的時間比外周靜脈血早2小時以上。

對于常見皮膚共生菌,如棒狀桿菌屬(除白喉桿菌外)、芽孢桿菌屬(除炭疽桿菌外)、丙酸桿菌屬、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氣球菌屬、微球菌屬,需要不同時間、需要不同時間、采集2次或2次以上的血培養均陽性才能確診。如血液中1次或1次以上培養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屬、大腸埃希菌、假單胞菌屬、克雷伯菌屬、假絲酵母菌屬等即可確診。

(三)、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CAUTI)

感染前48小時內使用過導尿管,出現泌尿道感染的癥狀和體征;或者無癥狀,且尿培養革蘭陽性球菌數≥104cfu/ml,革蘭陰性桿菌數≥105cfu/ml。

四、各級人員職責與任務

醫師

1、嚴格掌握使用導管的指征、置管部位、正確的置管方法。

2、當發生或懷疑導管相關感染時,應送標本做細菌微生物培養。中心靜脈置管患者不需常規進行導管尖端的培養,在考慮中心靜脈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時,應首先判斷導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根據保留與否,分別采取不同的送檢方法。

3、正確填寫檢驗報告申請單。

4、根據微生物學藥敏結果選擇抗菌治療。

5、發生醫院感染病例時及時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

護士

1、每日晨8時登記ICU患者日志。

2、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插管部位變化。

3、記錄導管置入和拔出的時間以及操作者。

4、加強導管和置管部位護理:中心靜脈導管每2天更換一次紗布,每7天更換一次透明敷貼1-2次,污染時及時更換。

5、當發生感染或懷疑感染時,要正確采集標本并及時送檢。

院感專職人員

1、對監測科室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掌握醫院感染定義與診斷標準。

2、查看患者病歷記錄及相關檢查,向醫生、護士了解病人情況,判斷是否存在院內感染。

3、負責檢查ICU護士填寫的患者日志,每日填寫,避免遺漏。

4、輸入醫院感染監測數據,每月小結,每季度分析總結,觀察與感染相關的因素,提出臨床干預措施。

5、測數據反饋給監測科室,不斷改進醫療護理質量。

五、標本采集方法

醫護人員應高度重視臨床疑似病例標本送檢率,提高送檢標本的合格率,正確掌握標本的采集時機和方法,以及送檢時限,及時發現院感病例。

痰標本采集

2 1)患者能自行留痰者 讓患者漱口后,用力咳出氣管深處的痰液于無菌痰器內,蓋好送檢。最好為清晨第一口痰,避免唾液 。

2)無法咳痰或不合作者 協助患者取適當臥位,戴無菌手套,無菌集痰器連接負壓吸引器和無菌吸痰管,按無菌操作將痰吸入無菌集痰器內,加蓋送檢。

血管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標本采集

臨床醫師首先判斷血管導管是否有保留的必要性,在選取不同的采集方法。

1、保留導管(中心靜脈插管)標本采集:至少采取2套血培養,一套抽取外周靜脈,另一套抽取導管采血,兩套血標本的采血時間必須≤10分鐘,分別標記采血部位。

2、導管拔出(中心靜脈插管)標本采集:1-2各不同部位采集外周靜脈血1-2套;并在無菌狀態下取出導管并剪下導管尖端5CM進行定量培養或半定量平板滾動培養。

尿標本的采集:

1)中段尿 使用肥皂、清水清洗外陰,撐開外陰或翻轉包皮,收集中段尿10~50ml 2)導尿管 絡合碘消毒導尿管(接頭上端近會陰部)兩遍,用無菌注射器抽取導尿管10ml,采集后立即送檢,如有特殊情況,標本應保存于4℃。

六、資料分析

ICU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監測主要是分析醫院感染發病率及各類危險因素如留置導尿管、動靜脈插管、使用呼機機等相關的醫院感染發病率。計算指標及方法為:

醫院感染病人數(例次數)

1.醫院感染(例次)發病率(%)= ----------------------------- × 100% 同期住ICU病人總數

醫院感染病人數(例次數)

2.病人日醫院感染(例次)發病率(‰) = ------------------------ × 1000‰

同期住ICU病人日數

尿道插管病人中泌尿道感染人數

3.與尿道插管相關的泌尿道感染發病率(‰)= --------------------------- ×1000‰ 同期尿道插管病人日數

動靜脈插管病人中血液感染人數

4.與動靜脈插管相關的血液感染發病率(‰) = ---------------------------- ×1000‰

3 同期動靜脈插管病人日數

使用呼機機病人中肺部感染人數

5.與呼機機相關的肺部感染發病率(‰) = --------------------------- ×1000‰

同期使用呼機機病人日數

6.感染率的比較

為了比較各種ICU的感染率,必須考慮住在ICU的病人病情。只有根據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適當調正后,才能具備相同的基礎進行比較。

每周按照“ICU監測病人臨床病情分類標準及分值(表2)”對病人進行評定,•評定結果記入“ICU月報表”中,然后計算ICU病人的病情平均嚴重程度。

每周根據臨床病情分類標準評定的病人總分值

平均病情嚴重程度(分) = ─────────────────────

每周參加評定的ICU病人總數

ICU感染率

調正率 = ──────────

平均病情嚴重程度

7.器械使用率:ICU內留置導尿管、使用動靜脈插管和呼吸機的病人較多,因此對其引起相應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和肺部感染也作相應的監測。

某些醫療器械的使用在確定感染危險因素的強度中具有重要作用。病人使用某些高危器械的比例即器械使用率,通常定義為單位累計住院天數(如1000個住院日)中使用器械的天數。

尿道插管病人日數

尿道插管應用率(‰) = ─────────── ×1000 累計病人住院日數

動靜脈插管日數

動靜脈插管應用率(‰) = ────────── ×1000

累計病人住院日數

使用呼吸機日數

呼吸機應用率(‰) = ────────── ×1000 累計病人住院日數

總器械應用日數

總器械應用率(‰) = ────────── ×1000

累計病人住院日數

8.危險因素相關感染率:以住院日數和器械使用日數計算感染率

尿道插管病人中泌尿道感染人數

尿道插管相關泌尿道發病率(‰) = ───────────────×1000 累計病人尿道插管日數

動靜脈插管病人中血流感染人數

動靜脈插管相管血流發病率(‰) = ────────────────×1000

累計病人動靜脈插管日數

使用呼吸機病人中肺炎人數

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病率(‰) = ────────────────×1000

累計病人使用呼吸機日數

9.病例感染率:以處于危險因素中ICU病人數計算感染率

感染病人數(或感染例次數) 病例感染率(%) = ───────────── ×100 處在相關危險因素中的病人數

(如尿道插管、動靜脈插管、使用呼吸機病人)

10.平均住院時間:

ICU病人總住院日數

平均住院時間= 當月新進ICU病人數+(當月第1天病人數-下月第1天病人數)/2

七、監測資料的總結報告及反饋

在計算出各種醫院感染發病率后,應及時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向被監測部門反饋,并向醫院領導和相關部門匯報,根據監測結果采取相應措施,避免醫院感染的暴發。

第三篇: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SOP

一、監測對象

被監測對象為入住ICU滿48h的患者;與ICU感染率計算有關的感染必須是發生在ICU,即患者住進ICU時,該感染不存在也不處于潛伏期,患者轉出ICU到其他病房后48小時內發生的感染仍屬ICU感染,感染日期為轉出ICU日期。

二、監測方法

(一)前期準備工作:監測開始前向微生物室、ICU主任及護士長說明監測的意義和方法,取得支持與配合;對ICU醫務人員進行相關培訓,使其掌握正確的監測方法。

(二)醫院感染監測方法

1. 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每日到ICU跟蹤觀察,具體觀察:工作人員操作情況,同時觀察使用某些高危器械的情況、醫院感染發生情況、病原微生物的送檢情況以及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2. 醫院感染病例發現方法:ICU醫生觀察每位ICU監測患者(患者轉出后由醫院感染專職人員繼續跟蹤調查48小時),重點關注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導尿管和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對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做出診斷。并在此基礎上做好以下表格的登記工作。

① ICU患者發生感染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登記表”(見附件1)。 ② 每周一次根據“ICU患者臨床病情分類標準及分值” (見附件3)對正住在ICU患者進行臨床病情等級評定,并記錄于“月度ICU患者各危險等級人數表” (見附件4)。

3. ICU護士每日晨8時(或統一規定一時間)登記“ICU患者日志” (見附件2);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4. ICU醫生掌握正確使用導管指征、方法;在發生或懷疑感染時及時留送微生物標本,并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

5. 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每天或每周檢查“ICU患者日志”(見附件2“登記情況,避免遺漏。

6. 醫院感染專職人員負責監測資料的整理、匯總及分析。

(三)數據資料的整理、匯總及分析應由專職人員負責,每日核實數據資料,如發現數據缺失,及時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逐步完善監測方法;每3個月對監測指標進行匯總小結,以便發現問題,不斷提高數據收集的準確性。

匯總分析應包括如下監測數據指標: 1. 器械使用率: 尿道插管應用率=

動靜脈插管應用率=

呼吸機應用率=

總器械應用率=

總器械應用日數

×100%

累計患者住院日數

使用呼吸機日數

×100%

累計患者住院日數

動靜脈插管日數

×100%

累計患者住院日數 尿道插管患者日數

×100%

累計患者住院日數

2. 床日感染率與器械相關感染率: 患者日感染率=

尿道插管相關泌尿道發病率=

動靜脈插管相管血流發病率=

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病率=

使用呼吸機患者中肺炎人數

×1000‰

累計患者使用呼吸機日數

動靜脈插管患者中血流感染人數

×1000‰

累計患者動靜脈插管日數 尿道插管患者中泌尿道感染人數

×1000‰

累計患者尿道插管日數

感染患者數(感染患者例次數)

×1000‰

累計患者住院日數

3. 以處于危險因素中患者數計算感染率:

感染患者數(或感染例次數)

病例感染率= ×100%

處在危險中的患者數 4. 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時間代表感染危險性。 平均住院時間= 5. 感染率的調正:

根據ICU患者病情進行感染率調正后,方能進行不同ICU間感染率的比較。 每月分4次(每周一次,時間相對固定),對當時住在ICU的患者按“ICU

ICU患者總住院日數

當月新進ICU患者數+(當月第1天患者數-下月第l天患者數)/2 監測患者臨床病情分類標準及分值”(見附件3)進行臨床病情等級評定。在每次評定后記錄各等級(A、B、C、D、E)的患者數。在評定時,按當時患者的病情進行評定,與過去的情況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情況無關,并非所有被監測的患者均受到評定,為了方便,每月定為4周。將評定結果記入“ICU月報表”中,然后計算被監測ICU患者的平均病情嚴重程度。

平均病情嚴重程度(分)=

調正感染率=

ICU感染率

平均病情嚴重程度

每周根據臨床病情分類標準評定的患者總分值)

每周參加評定的ICU患者總數

(四)監測信息資料比較及反饋

1. 將監測ICU患者的調正感染率與相同等級兄弟醫院、省內或全國監測資料進行比較。感染率顯著增高,應查找引起感染原因;感染率顯著降低,應進一步完善調查方法。

2. 及時反饋監測資料:每3個月將匯總分析的監測指標反饋給被監測ICU,使臨床醫務人員了解醫院感染的發生和危險因素情況,以主動采取控制措施,并完善監測方法。

3. 根據監測指標情況,發現ICU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和薄弱環節,制定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干預措施,組織實施,并監測實施效果。

第四篇:ICU目標性監測分析2012下半年

ICU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分析

重癥監護病房( ICU) 是發生醫院感染的重點部門,為有效預防和控制ICU 內醫院感染,我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與ICU 兼職感控人員密切配合,對ICU 開展了目標性監測,現將2012年下半年監測結果分析如下。

一、數據與方法

1、監測對象 2012年7-12月所有入住ICU的患者,并對轉出ICU的患者有專人到相應科室隨診48小時。

2、監測方法 每日對ICU進行調查,填寫ICU患者日志,再將數據匯總。

3、診斷標準 按照2001年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4、 感染率的比較 ICU 患者平均病情嚴重程度(ASIS) = 各等級患者臨床病情分級總分/ 同期ICU被評定患者總例數;調整醫院感染發病率= 醫院感染發病率/ ASIS。

二、結果

1、感染率 同期入住ICU患者總數197人,醫院感染16例(22例次),感染率為8.12%,感染例次率為11.17%。16例感染患者均符合《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同期ICU患者住院日數為668日,

1 日感染率為23.26‰,調整后日感染率為7.11‰。(詳見 表一)

2、侵入性操作相關感染率 ICU常用的3種侵入性操作相關日感染分別為:呼吸機相關肺部感染(VAP)89.74‰,調整后日感染率為27.44‰;留置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UTI)1.51‰,調整后日感染率為0.46;中心靜脈置管相關血流感染率為0.(詳見 表二)

3、部位感染率 感染發生部位一下呼吸道為主,感染率95.45%;其次為泌尿道4.55%。(詳見 表三)

4、醫院感染病原菌 16例(22例次醫院感染)治療用藥,送檢率為100%。細菌培養結果均為陽性.檢出細菌為鮑曼不動桿菌10株、銅綠假單胞菌4株、真菌1株,其它( 為單發少見醫院感染條件致病菌)7株,故不做詳細統計分析。(詳見 表四)

ICU醫院感染率(%)及日感染率(‰) 表一

月份 調查 例數

例數

7 8 9 10 11 12 合計

醫院感染

感染率 5.00 9.38 5.88 14.81 11.54 5.26 8.12

住院日

ASIS 評分

感染例次

感染例次率

日數

日感染率

調整日感染率

4 5 3 5 3 2 22

10.00 15.63 8.82 18.52 11.54 5.26 11.17

128

104

131

110

120

95

15.63 28.85 15.27 36.36 25.00 21.05 23.26

14.47 8.88 5.28 11.84 7.74 7.09 7.11

4.08 3.25 2.89 3.07 3.23 2.97 3.27 40 32 34 27 26 38 197

2 3 2 4 3 2 16

688

ICU 器械使用率(%)及日感染率(‰) 表二

呼吸機相關肺部感染

留置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

中心靜脈置管相關血流感染

月 日 感使份 數 染 用

例天次 數 使

用 率

日 感 染 率 感使

調整

染用

日感

例天

染率

次 數

使

用 率

日 感 染 率 感使

調整

染用

日感

例天

染率

次 數

使

用 率

調整

日感染

染率

7 128 4 52 40.63 76. 92 18.85 8 104 1 60 57.69 16. 67 5.13 9 131 3 47 35.88 63. 83 22.09 10 110 5 23 20.91 217.39 70.81 11 120 3 27 22.50 111.11 34.40 12 95 2 25 26.32 80.00 26.94 合688 21 234 34.01 89.74 27.44 計

0 0 1 0 0 0 1

119 92. 97

97 93. 27

0 0

0 0

0 0 0 0 0 0 0

127 99. 22

82 78. 85

36 27. 48

33 30. 00

40 33. 33

6. 3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28 97. 71 7.81 2.70

109 99. 09

115 95. 83

93 97. 89

0 0 0

0 0 0

661 96. 08 1.51 0.46

324 47. 09

4

ICU 醫院感染部位構成比(%) 表三95.45下呼吸道 n=21泌尿道 n=14.55

ICU病原菌分布情況 表四

病原體 真菌 鮑曼不動桿菌 銅綠假單胞菌

其他 合計

菌株數 1 10 4 7 22 ICU 醫院感染病原菌構成比(%)18.1845.4531.824.55真菌 n=1鮑曼不動桿菌 n=10銅綠假單胞菌 n=4其他 n=7

三、分析

1、ICU 醫院感染現狀 2012年下半年對ICU 監測顯示,醫院感染發生率為8.12 % ,例次感染率為11.17 % ,日感染率為23.26 ‰, 明顯低于2012年上半年ICU醫院感染率(16.20%),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為主,其次是泌尿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占相應部位感染的95.45%,提示氣管插管等相關侵入性操作是ICU 醫院感染最主要的高危因素,應嚴格掌握指征,及時去除不必要的導管。ICU 醫院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其中以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最為常見,其中鮑曼不動桿菌耐藥現象嚴重,臨床醫師應及時送檢病原學,根據藥敏結果調整用藥,以有效控制感染。ICU 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各種侵入性操作多、常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和糖皮質激素、住院時間長等多種易感因素共同存在,增加了醫院感染的風險。因此應重視對ICU 醫院感染的監測和控制,進行有效干預。

2、侵入性操作 呼吸機相關肺部感染21例,感染率為11.73%,日感染率為89.74‰,調整后日感染率為27.44‰。較2012年上半年感染率(12.29%)有所下降,仍是ICU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引起VAP 相關危險因素一方面是由于患者本身的原因,如存在臟器功能不全、合并多種基礎疾病、高齡、昏迷、誤吸;另一方面也與各種診療措施有關,如體位、機械通氣時間、留置胃管、應用抑酸劑、鎮靜劑、免疫抑制劑、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等均有可能影響到VAP 的發生。因此,醫護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診療

6 護理操作規程;嚴格落實手衛生規范;隨時做好室內空氣、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工作。在患者病情允許下將患者床頭抬高45,及時清除聲門下分泌物等是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病率的有效措施。定期評估呼吸機使用的指征,及早撤機,以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病率。留置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1例,感染率為0.56%,日感染率為1.51‰。留置尿管時間長短是影響其發生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而長期使用抗菌藥物和糖皮質激素、基礎疾病等也影響留置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的發生率。因此醫護人員應采取積極有效地預防控制措施,盡可能縮短尿管的留置時間,降低感染率。中心靜脈置管相關血流感染本次監測期間發生率為0,導管留置時間、留置部位、導管類型、存在感染灶等時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險因素。鑒于中心靜脈置管相關相關血流感染的發生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應采取綜合干預措施及時拔除導管。

總之, ICU 醫院感染發生率較高,3 種導管相關性感染是ICU 的主要醫院感染類型,需要重點監控。在ICU 內采用前瞻性目標監測可及時獲得準確資料,掌握醫院感染的動態變化,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對控制和預防ICU 醫院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感染科整改建議

具體整改措施:

1、每日認真執行本院制定的環境消毒隔離制度。

2、增加日常消毒頻次;在監護區無患者情況下,將所有儀器、物體表面及地面、墻面(2米以下)用1000mg/L文華消毒液擦拭,有效清除殺滅多重耐藥菌,防止多重耐藥菌定植。

3、按要求及時清洗層流潔凈系統初、中、高效過濾網。保證空氣的潔凈程度。

4、認真執行ICu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制度。

5、認真執行呼吸機相關肺炎、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等標準操作規程(SOP)。

6、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落實手衛生規范。

7、定時召開科室醫院感控小組會議,對照制度規范,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8、主治醫生應積極送檢,根據藥敏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減少耐藥菌的產生。

9、加強培訓,科室內對手衛生規范、無菌操作原則等相關制度進行再學習。

五、目標

1、減少多重耐藥菌感染,防止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暴發流行。

2、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病率及其他侵入性操作感染發病率。

第五篇: 2015年第1季度綜合ICU目標監測總結分析

相杰斌

2015年1月1日-3月31日對我院綜合ICU開展了目標性監測,其中1日病人數3人,新住進病人總數31人,本月病人數34人,住在ICU病人日數161日,其中留置尿管病人總人數148人,動靜脈插管病人總人數120人,使用呼吸機病人總人數33人。共發生2例呼吸系統感染病例。

病例(例次)感染率= 2/34×100%= 5.88% 病人日感染率(例次)= 2/161×1000‰=12.42‰

使用呼吸機相關肺部感染率=2/33×1000‰=6.61‰

平均病情嚴重程度﹙分﹚88/21=4.19﹙分﹚

調整病人日醫院感染率=12.42/4.19‰×1000‰=2.96‰

易感因素:病情危重,使用呼吸機及抗生素的應用。

原因分析:

1、 住在ICU的病人病情危重,機體抵抗力低下。

2、 消毒隔離措施不到位,室內環境通風不暢

3、 呼吸機外置管路清洗消毒不徹底。

4、 醫護人員手衛生不規范。

5、 換藥不規范 整改措施:

1、 給病人高介營養,以增強病人抵抗力。

2、 嚴格空氣及物體表面消毒,嚴格感染病人隔離及所用器物的消毒。

3、 呼吸機外置管路徹底拆卸至最小單位,由消毒供應中心按清洗消毒流程處理。

4、 科室感控人員加強監督,規范洗手或手消毒。

5、 更換敷料時須注意無菌技術

2015年3月31日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led顯示屏采購合同下一篇:麥當勞stp營銷組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