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認知學徒制的教育意義

2023-03-26

第一篇:認知學徒制的教育意義

加拿大職業教育學徒制的啟示

江蘇省宿遷中等專業學校沈士軍

按照省教育廳的安排,我們職業教育領軍人才研修班(校長班)20余人,于2009年1月30日至2月26日歷時28天赴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考察學習。我們這次學習由蘇安學院和約克大學共同承辦,約克大學負責教學計劃的制訂、教師的邀請、考察院校的聯絡等工作,先后有14位教師為我們講學,他們分別來自安省教育部、約克大學、百年理工交通學院、喬治布朗學院、winston churchill學校、ross Edmunds學校的,有教育行政官員、教授、院(校)長、專家、顧問等。我們還考察了多倫多中心技術學校、約克大學、多倫多大學、皇后大學、滑鐵盧大學、西安略大學、溫莎大學、百年理工交通學院、喬治布朗學院、RCC技術學院、辛迪加學院、安省教師學院、安省西技術學院等院校。經過四個周的學習考察,我們對加拿大的教育體制、加拿大的職業教育有了概要的了解,對加拿大充滿活力的職業技術教育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對加拿大職業教育的特色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認識,特別是加拿大的學徒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一、加拿大職業教育概況

加拿大實行12年基礎教育,即小學6年、初中2年、高中4年。從法律上講,12年文化基礎教育是每個公民必須接受的。這樣,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為高中后的??埔陨辖逃?,但在1-12年級均有不同程度的技術教育,8-12年級比較突出。

加拿大的學生,高中畢業后有三個去向,即一部分人去讀University(大學)等,比較偏重理論學習;一部分人去college(技術學院)讀書,這樣畢業后既達到了??频膶W歷層次,又掌握了專業技能。如愿讀書還可繼續讀大學、讀研究生,如想工作則根據專業技能從事相應工作;剩余的一部分人,則到培訓機構學習某一種技能為就業做

準備,或有的直接就業。

加拿大聯邦政府不設教育部,除負責對土著人、軍人和囚犯的教育外,其余由各省自治管理教育。社區技術學院是加拿大各省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形式。根據各社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口比例,社區技術學院均衡地分布在各省的社區中,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職業教育網絡。加拿大社區技術學院始建于1967年,經過20幾年的發展和調整,已經具備了較高水平,形式鮮明特色。

二、加拿大職業教育的特點

1、多元化、多規格的教育體系為所在區域發展目標服務是加拿大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在辦學形式上以社區學院為主體的職業技術學院采取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相結合,普通教育和繼續教育相結合,全日制教育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理論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結合的形式,形成了多元化、多規格的辦學體系。學生來源、年齡層次均呈多元化:有全日制學習的學生,也有工作一段后又回到學校“充電”的學生;從學習時間上看,有二年、三年畢業的,也有僅學習幾周或幾月的。不單純地強調辦學的經濟效益,而突出其辦學的社會效益,確保讓所有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有學可上,而且學以致用。

2、以產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

在加拿大的職業教育理念中,將職業教育培訓作為一種產業來經營:學校是工廠,學生則是產品。為避免產品的積壓所造成的浪費,學院常設人才咨詢與就業中心,在學生入學前,向社會調查專業的需求,來決定所開設的專業;學生入學后,同用人單位取得用工、用人的信息,同社區企業開展項目合作,給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使學生提前了解社會。這樣,不但使學生增加了收入,而且也使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所了解,增加了學生畢業后留用的機會。在畢業時,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做大量的工作,宣傳學生,推薦學生,保證學院的

生源和入學率,這也是職業院校畢業生具有高達97%就業率的重要因素。

3、科學、有效的民主管理機制

加拿大的職業技術學院實行董事會制,其組成具有多元化特點,包擴校內人士和校外人事;校長為董事會成員,但不具有投票資格;董事會成員既有教師又有學生;既有教學人員又有教輔人員。董事會對學校行使權力的原則就是保證其更好地為社會服務。董事會定期研究學校工作,及時給學院提出意見或決定任免院長。這些有效的民主監督機制,不但拉近了學院和社會的距離,也保證了對院校工作的監督和管理,有效地促進了學院工作目標的實現

三、加拿大的現代學徒制

加拿大的學徒制,學制一般為五年,采取半工半讀(工學交替)的形式。實行學徒制的一般為技能要求較高的工種(加拿大技術教育不按專業分類,而以工種分類)。五年時間主要以技能學習為主,一般前三年為學校(或培訓中心)和企業相互交替,每學年在學?;蚺嘤栔行膶W習8個周,其余時間在企業。在學?;蚺嘤栔行牡臅r間,主要以學習理論為主,系統傳授理論知識或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共性問題。理論學習有事先制定好的統一教學計劃,主要是集中解決一些較難的問題。企業學習的時間,由企業指定具有資質的師傅,分別帶1-2個學員,邊傳授理論、邊傳授實踐。學?;蚺嘤枡C構共同制訂學徒制學員的教學計劃,學校和企業互為補充。師傅一般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一定理論基礎的工人擔任。為鼓勵師傅帶徒弟,政府適當降低師傅的稅收。學徒制學員企業發給工資(比較低,但絕對能維持生活),學費一般較低。

加拿大的學徒制成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地,為加拿大培養了一大批高技術人才。

四、加拿大學徒制給我們的啟示

學徒制是我國傳統的培訓形式,我國古代許多藝人都是通過學徒制獲得技術的。解放后,我們學習前蘇聯的教育模式、體制,使學徒制逐漸萎縮。教育部從04年起,號召廣大職業學?;謴蛯W徒制培訓形式,但從我們了解的情況看來,實習學徒制的不多。加拿大職業教育的新學徒制對我們推行學徒制有很好的啟示。

1、制度保障。

加拿大為了推行學徒制,在制度上給予了保障。首先,對接納學徒制學員的企業,政府按照其接納學員的多少和培訓的質量,給予一定數額的稅收減免,這樣就促進了企業主動配合學校和培訓機構搞好學徒制學員的培訓,政府把“推進”和“引導”結合起來。第二,對承擔帶學徒制徒弟的師傅,也給予稅收減免。加拿大國民的個人收入所得稅為30%,非常高,適當減免師傅的個人所得稅,從經濟上吸引高水平技術工人,愿意承擔帶徒弟的工作。當然,不是任何人想帶徒弟都可以帶的,帶徒弟的師傅不但技術要精湛,而且要有一定理論功底,要負責任,還要定期對其進行考核。

2、理念現代。

加拿大的學徒制,其學員無論是在學?;蚺嘤枡C構學習,還是在企業學習,都是按照規定的教學計劃來完成的,絕不是兩張皮,更不是放羊式。學徒制的教學計劃一般由培訓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其制訂的依據是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對人才培養的規格要求。教學計劃明確規定學校(或培訓機構)、企業的責任和義務,明確規定哪些教學內容由學校(或培訓機構)承擔、哪些教學內容由企業承擔,每一時段的教學內容也規定非常明確,學校和企業密切合作、相互支撐。學徒制學員在企業主要是在師傅的指導下,邊學習理論、邊學習技術,“邊做邊學”,而且是參與企業的生產,完全是“生產型”

學習,在企業理論學習是根據學習技術的需要,學習技術需要什么理論師傅就講什么知識,學員的技術學習大多是隨著企業生產的變化而變化,有時也有一些鋪墊性技術學習。學徒制學員在企業跟隨師傅一起勞動,完全融入到企業的生產中,5年時間使學員已經把自己當作企業的一員,無論是理念還是文化,學員都和企業融入到一起,使得學員把自己當作企業的一員,這也是企業看重的一點。學員在企業的學習不是為學習而學習,而是和師傅一起通過一個個鮮活的項目產品來實現。

學習在學習的學習主要解決學員在企業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梳理學過的專業知識,使學員獲得的理論知識,系統

3、企業積極。

新學徒制受到了企業(或公司)主的歡迎,企業雇一個學徒工,支付的工資較低,學徒的其他保險、福利、培訓費等由政府支付。企業通過對學徒的工作表現考察未來的員工,有利于企業招收到優秀技術工人和員工。企業主認為學徒培訓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

學徒制本來是我國傳統的培訓形式,很早就實行,而且成效很好,但目前已很少采用。學徒制的衰退有很多原因,一是工業革命時代,機器大工業代替了傳統的人力手工制造,需要大量的勞動技術工人,舊的學徒制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滿足不了規?;a的需要。二是學徒制屬于個別教育,學徒大多在完全自然的工作過程中隨機學習,學徒期特別長,教育效率低下,學員參差不齊,質量難以控制,帶有明顯的師傅烙印。三是學徒制沒有質量控制體系,加拿大的學徒制的學員畢業時,要通過省級的質量考核,要取得執照才能就業,雖然學員在學徒時也領取一定的薪酬,但畢竟很少,而學員一旦取得執照,他和其他技術工人則是同工同酬,雖有學員很在意考執照。而執照的考

核又是極為規范和嚴格的,不像我們國家的“職業資格證”各地把握尺度差異大。四是企業沒有積極性。企業對用工缺乏長遠意識和質量意識?,F在許多企業對技術工人隊伍的建設很不關心,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不重視高技術員工的培養,技術工人也沒有積極性帶徒弟。學校想做做不了。那么我國推行新的學徒制,除了政府出臺政策引導、推進之外,企業應該轉變觀念,積極參與,要把技術工人的培養納入企業發展的戰略,學校更主動出擊,積極探索深度校企合作。

作者及簡介:沈士軍曾任宿遷市職教中心副校長,現任江蘇省宿遷市職業教育專業帶頭人、名教師,2006-2010年參見江蘇省職業教育領軍人才(校長班)研修。

通訊地址:江蘇省宿遷市湖濱新城合歡路2號宿遷市職教中心223800

聯系電話:(0)18951590669

電子信箱:ssj1965@163.com

第二篇:現代學徒制的一些問題

現代學徒制“新余試點” 看上去很美

2010年6月,新余市委、市政府擬投資60億元規劃建設江西職業教育園區,擬把職教園區打造成職業教育產、學、研一體的綜合園區,新余乃至江西新興產業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國家新能源科技城項目研發基地,新余市現代學徒制實驗基地。目前園區已經入駐3所高職院校。今年6月,在天津召開了教育部的兩個會議,即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國家試點推進會和全國職業教育科研工作會。這兩個會牽動著千里之外的江西省新余市市長魏旋君,她被特邀北上,作為唯一的設區市代表在會上發言。

在新余市教育局向中國青年報記者提供的材料上稱:魏市長關于“現代學徒制的探索和思考”的發言,“得到了教育部魯昕副部長和人社部王曉初副部長的充分肯定”。會上,魯昕副部長表態:新余試點取得了很好的經驗,但還需要進一步上升為國際水準、世界水準的范例。

自此,從職業教育“新余現象”之后,現代學徒制的“新余試點”再次引起全國職教領域的廣泛關注。然而,在中國青年報記者實地探訪新余職業教育的過程中,現代學徒制“新余試點”,“看上去很美”。

“新余現象”面對新產業無能為力

自2005年后,新余職業教育被外界稱為“新余現象”。這一年,全國民辦中等職業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新余召開,讓這個全市只有110萬人口的贛東北小城因“職業教育”而名聲大噪。

新余共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31所,職業教育在校生總數達到9.34萬人,約占全市人口的8%。而新余市中職與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比例為59∶41。職業教育,尤其是中職教育,一度成為新余市的一張“名片”。

2007年,隨著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塞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新余,很快聚集了一批光伏、動力與儲能電池、節能減排設備制造、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傳統“一鋼獨大”的經濟結構被扭轉,鋼鐵行業占據財政收入75%的經濟狀況被終結。新余被外界譽為“世界光伏城”、“中國新能源之都”。

產業的更新換代,讓新興產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變得尤其強烈。塞維公司的用工缺口一度達到3萬余人,光伏產業發展迅猛,卻苦于用工荒。當時新余市委書記親自掛帥,動用全市力量,由政府各部門組成12個招工小分隊,奔赴全國各地為企業招聘技術工人。

這種奇特景象背后,卻招致很多人的質疑:新余的職業教育不是被稱為“新余現象”嗎?這么多職業院校,怎么就不能為新余企業提供用人保障呢?

讓新余人引以為傲的職業教育在新興產業面前,顯得如此無能為力。“2005年前,新余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大都采用基礎教育的模式,課堂上基本全上理論課。有的學校會添置一些實訓設備,但遠遠滿足不了產業更新換代的需求;2005年后,新余職業教育的招生量因為各地生源封鎖而大量減少,導致職業教育發展滯緩。”新余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廖春榮向本報記者分析個中原因。

此外,新余職業教育長期“兩頭在外”,即招生在外、就業在外,95%以上的生源都來自外地和畢業去了外地,也使得學校和當地企業用人對接困難。

還有很多農民工,因為沒有相應技能得不到相應培訓而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新余企業出現用工荒,另一方面,新余那么多職業院校面對企業用人需求卻顯得無能為力,只有干著急,更有大量農民工只能眼巴巴看著企業大門而望“門”興嘆。

由此,被譽為“新余現象”的職業教育,面對當地新能源產業的快速崛起,遭遇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拷問。

產業升級呼喚“學徒制”職業教育

“新余市是新能源示范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果沒有戰略性人才,沒有戰略性培養模式,也就不能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天津的會議上說。

而這種戰略性培養模式,在魯昕眼中,就是現代學徒制。

在即將赴任江西省衛生廳副廳長之時,在新余分管教科文衛已經8年的副市長萬筱明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她說,新余職業教育在2008年遭遇新產業的拷問之后,新余在思考,怎樣處理這些新興企業的用人問題,職業教育如何與企業對接。

萬筱明認為,這不僅僅是新余職業教育需要研究的課題,也是整個國家必須面對的問題: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技術型的員工。只不過新余的特殊情況,使得新產業與職業教育之間的矛盾尤其突出。

新余的職業院校被形勢所“逼”,開始進行一些適應當地企業用工需求的探索和實踐。

新余學院設置了太陽能科學與工程系,開設了國內高等院校第一個太陽能光伏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專業;江西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江西太陽能科技職業學院,成為國內首個太陽能學院;創辦了江西太陽能高級職業學校,定位在為新能源產業培養技能型人才。

學校主動找到當地企業,尋求校企深度合作。江西太陽能科技職業學院,在更名前數次與塞維溝通,雙方簽訂了共同創辦“江西太陽能科技職業學院”的協議,還與江西瑞晶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訂單”人才培養協議。在協議中,學校成為企業的人才培養基地,企業成為學校的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企業為“訂單”班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還要根據學院教學計劃,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授課和培訓專業教師,擔任頂崗實習學生的“師傅”,給予他們技術指導,優先接收學校的畢業生。學校則承擔企業部分員工的培訓。

學院還在大二就開始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學校、企業還有學生之間簽訂三方協議,以保證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穩定;學院的酒店管理專業與新余新概念餐飲公司合作,學生上午上課,下午就去公司屬下的酒店學徒實習。

這些探索和實踐,在魯昕眼中,就是“現代學徒制”的雛形,“是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基礎上創造的中國特色的學徒制”。

中國正面臨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學徒制肯定是產業升級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現代產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今年6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國家試點推進會上,魯昕反復強調這一點。

什么是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萬筱明這樣回答中國青年報記者。

“其實,現代學徒制很簡單,就是圍繞1個標準簽好2份合同,用好3塊資金,解決4個問題,這4個問題都是企業和職業教育要解決的問題: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企業用工穩定的問題;勞動者收入的問題;勞動者自我價值實現的問題。”魯昕對“現代學徒制” 理解更加具體而形象。

現代學徒制和之前職業教育已經探索出來的訂單式培養、實訓教學、頂崗實習等模式有何不同?新余市教育局廖春榮解釋,現代學徒制,包含了這些,但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強調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半工半讀,工學結合。鼓勵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集團辦學。學??梢允召徠髽I,也可以承包企業車間,企業也可以承包學校專業。

廖春榮認為,現代學徒制,只要有利于人才培養,各種案例和實踐都可以嘗試。

“現代學徒制”的美好畫面

當職業教育的新探索和實踐得到教育部的大力肯定之后,新余決定全面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

2010年,新余出臺了《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希望通過兩年的努力,探索建立世界眼光、中國特色,實現國家案例的現代學徒制體系,將新余建成全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示范區,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先行區。

在這個方案中,新余勾畫了一幅美好的“現代學徒制”畫面:

招生即招工,凡是有職業培訓意愿的,都可以進入新余職業院校就讀學習。職業院校與企業簽訂培養和就業協議,實行訂單培養和協議就業,學生一進入學校,就開始進入企業帶薪學徒。

招工即招生,企業新招收的熟練工人,在進入企業上崗之前,全部安排進入職業院校接受企業文化等崗前培訓;招收的非熟練員工,須與員工簽訂培訓合同,并根據員工意愿,選擇職業院校就讀,修滿學分后職業院校頒發相應的畢業證書。

上課即上崗,學校實行靈活學分制,進入職業院校的企業員工,不固定學習時間和期限,隨到隨學,修滿學分為合格。學歷教育學生,也可以根據企業訂單要求,靈活安排學習,傳統的寒暑假和雙休日作息制度被打破;建立課堂、實訓車間和實習企業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半工半讀,工學結合。

畢業即就業,學生在學徒期間,如果學徒和企業雙方滿意,即可直接簽訂勞動合同,學徒畢業后即可正式錄用為企業員工。

為實現這些美好目標,方案中要求建立一系列保障機制,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扶持、加大經費投入和平臺建設。在今年6月天津召開的會上,新余市長魏旋君向全體與會代表介紹,新余將為此作出如下舉措,比如設立處級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制定多種方案,擬分3期投資60億元建立全省職教園區,還將建立3個關鍵的職業教育新機制:就業準入機制,用人單位招收、錄用職工,優先錄用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人員,無職業資格證書人員必須先培訓,后上崗;考試考核機制;激勵補償機制,市政府將每年安排2500多萬元獎勵現代學徒制成效突出的企業,各項獎勵和優惠政策向實施現代學徒制的企業傾斜。并對學徒每人每年補助2800元,學生在企業每月還能領到500~800元學徒工資。

“新余試點”看上去很美

而當中國青年報記者走進新余時,卻發現“新余試點”同樣遭遇“學校熱,企業冷”的尷尬。

在江西太陽能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洪友群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校企合作中,企業不怎么配合,不愿意招收學徒工。

之前與塞維簽訂的合作協議已經變成一紙空文,公司承諾的辦訂單班、設立“塞維獎助學金”、為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共同建立“太陽能光伏產業應用研究所”等等合作均沒有兌現;而今年,江西瑞晶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學院一個學生都沒招。

企業也不愿意花錢培訓員工。一家新能源企業與學院簽訂了3年員工培訓協議,只在第一年派出100多名員工接受培訓后,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中國青年報記者來到江西瑞晶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黃勝告訴記者,從自己2010年5月到崗后,先后從新余的各職業院校招收了1000多名畢業生。這些學生在企業學徒期間,與正式員工同崗同酬,企業需要花更多的人力、財力去一對一地幫助這些學徒生。

企業為什么不愿意接受學徒工?黃勝并沒有正面回應,他說“現代學徒制”需要企業、學生、政府、企業4個方面共同努力,找到共同的利益訴求點,就能很好地推行“現代學徒制”了。

對這些企業而言,政府承諾的“現代學徒制”各項獎勵沒有到位,學徒工的薪酬基本都是企業支付。

江西太陽能科技職業學院校企合作辦主任鄧志勇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分析了3點原因:首先是部分學生的就業心態有問題,到企業學到技能本領后,一旦就業不如意就跑了,企業花了錢培養人才,卻發現是替別人培養孩子,當然不愿意招收學徒工;其次是招收學徒工,員工管理難度加大,企業成本也大大增加,而政府方面的補償和補助沒有到位;第三個原因是,企業完全利益導向,缺乏人才培養規劃,有訂單的時候,什么人都要,沒有訂單的時候,就不愿意接受學徒工了。

鄧志勇建議,政府要籌措資金,給接納學徒工的企業必要的補償,例如獎勵和稅收優惠;對現代學徒制試點的院校,政府也應該給予政策支持和職教經費扶持;職業院校方面,加強對學徒工的過程管理,在學生學徒期間也要跟進管理,有專門老師帶隊、及時調整學徒生就業心態,避免學徒工流動性太快,盡量減少企業的用工損失。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新余市承諾“按平均每生每年1300元的標準補助學生學費,中職生補助兩年,高職生補助1年”,僅僅針對新余籍的學生。“新余試點”被宣傳出去的一些成績,例如“有10所職業院校到企業承包生產線,提供了1萬個實訓崗位”,也被同行笑話。一位職業院校的負責人稱“這怎么可能,有哪家企業會把自己的生產線承包給學校?”而眾多職業院校期盼的就業準入機制,目前還在紙上談兵,停留在“美好的愿望”上。

更有一些“潛規則”,讓學生不愿意接受學院的推薦安排去做“學徒工”。在新余一家企業,中國青年報記者發現,所有來自新余“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的學生,都是自己找到企業應聘,學院推薦的一概不去。一問才知,學院每向企業推薦一名學徒工,就要向學生收取800~1000元的中介費。(記者:李菁瑩)

第三篇:中國近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歷程

摘 要 本文梳理了中國近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歷程,分為近代學徒制以及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歷程。學徒制是中國最古老的職業教育形式,為中國文明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每一次社會的變革,都會推動學徒制的變化發展。我們要在學習傳統學徒制的基礎上,做好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

關鍵詞 近現代 學徒制 發展歷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06

2015年是中國經濟增速換擋、轉型升級、步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年,是職業技術教育工作開展新階段、掀開新篇章的一年。國家教育部辦公廳頒布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15]),加強對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引導和推動,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政策解讀及培訓。

中國學徒制的歷史悠久,從封建社會藝徒制的師徒關系逐漸演變成現代企業組織的雇傭關系,幾經沉浮變遷,在新時代以新的形勢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并得到世界的關注。

1 中國近代學徒制的發展歷程

學徒制萌芽于原始社會,發展于封建社會,在中國古代手工技藝、知識的傳承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雖然一直沒有受到正統教育的認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學徒制非但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而是跟隨社會的進步而不斷革新。近代社會各行各業都有眾多學徒群體的存在,并且學徒教育在職業技術教育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

1.1 近代學徒制發展的社會背景

1856年清政府在英國人的大炮中被迫打開了國門,傳承了幾千年封閉鎖國的小農經濟也趨向解體,中國的經濟發展被拉入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農業社會逐漸向工業社會過渡,生產方式也由家庭本位過渡到社會本位,在這個過渡過程中就需要大批量高素質的產業技術工人。

清政府在1866年創辦了福州船政學堂即中國第一所近代高等實業學堂,這是近代中國職業教育的開端。政府開始介入學徒教育,具體表現為增加設場授徒的場所和學徒數量。晚清時期,學徒制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原有的學徒制也得了改造,學徒制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飛速發展。

政府的重視不僅表現在大力推行這一制度,而且在法律方面也得到了支持。1929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正式頒布《工廠法》,其中第11章(共12條)就涉及了學徒制的立法問題。同時對學徒教育的一般規定和具體培養環節都做了相關規定:對學徒的年齡、地域、文化背景等都做出了規定。這些變化也反映了傳統的學徒制正在逐漸現代化。

1.2 近代學徒制的一般規定

(1)年齡、地域的規定。包括招收學徒的年齡、地域、文化素質等。首先,學徒的入學年齡比較靈活, “近代學徒年齡,小則十

二、三歲,大不過十七八歲,是為最佳學藝年齡”。①其次,招收的學徒一般為本地域的學生,一般由保薦人推薦,這樣做是為了對招收學徒的家庭有所了解,避免招收品德不合格的人。最后,對學徒的個人素質有著簡單的要求,一般行業沒有特殊的背景要求,只要學徒勤奮好學、行為端正即可。但也有一些特殊行業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如刻字店招收會基本的讀書識字的學徒,這樣也是為了避免因為不懂文字而胡亂刻畫的人。②

(2)招收人數、修業年限的規定。隨著行會制度的發展,招收學徒不再是師傅的私人事情,招收學徒的同時不僅僅是培養行業的繼承者,還是同行的競爭者。如果招收學徒過多,可能帶來市場的失衡。一方面徒弟多,則生產的產品多,會導致本行業的市場失衡,因為商品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學徒不可能一直是學徒,總會有出師的一天,到那個時候,市場上會出現過多的競爭者,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所以各行各業對學徒的招收人數都有著自己的規定,一般要求“一出一入”或者“二出二入”,即一個師傅一次招收一個學徒或者兩個,大部分行業修業年限為三年,三年期滿學徒出師以后,師傅才能招收新的學徒。”③

(3)學徒出師的規定。學徒學習期滿,意味著可以出師,具備從業資格了。學徒出師之后一般會在所學的場所以較低的薪資幫工一段時間(一至二年),幫工期結束之后,由師傅推薦到同行的其他地方或者自謀出路。學徒出師不僅要考核基本業務技能,還要進行實踐和道德的考核。黃鑒輝《山西票號史料》曾記錄:“練習成熟再測驗其做事能力與道德,如遠則易欺,遠使以觀其志;近則易狎,近使以觀其敬;煩則難理,煩使以觀其能;卒則難辦,卒間以觀其智;急則易爽,急期以觀其信;財則易貪,委財以觀其仁;危則易變,告危以觀其節;久則易情,班期二年以觀其則;雜處易淫,派往繁華,以觀其色。”④ 2 近代學徒制的特點

(1)學習模式。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育,學徒制強調“做中學”,即學徒在實踐過程中邊看、邊做、邊學。具體的教學模式是,師傅在工作的時候,學徒在一旁觀看,經過一段時間基本熟悉以后,給師傅做一下輔助工作,之后不斷練習以達到熟練。民國財政部長王云五曾說過,我國舊日的工人培訓的辦法都是采用的學徒制,學徒們在實踐過程中掌握的技能不容易遺忘,又很切實際。⑤

(2)教學模式。傳統的學徒制一般由師傅進行一對一的教學,到了近代特教學模式由一對一轉變為一對多教學,教學方法則轉變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例如福建工藝局的學徒們每日上午在學堂內學習數學等科目,下午則在工場實際操作漆器、皮器等制作方法。這種半學習理論知識半實踐的教學模式標志著學徒制由傳統走向現代。

(3)教學內容。學徒除了學習本行業的基本知識、技能以外,還要接受職業道德的培訓。要求學徒做人真誠、恪守信譽,張正明的《晉商興衰史》中有記載“培養學徒要中信義、除虛偽、節情欲、敦品行、貴忠誠、鄙利己、奉博愛、薄嫉妒、幸辛苦、戒奢華、并派往繁華商埠、以觀其色”。

(4)師資組成。這一時期的學徒制在師資組成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師資由兩部分人員組成,一部分專門在課堂上講習教理,另一部分則是專門進行技術訓練的匠人。⑥其次,出現了洋教習,這是學徒教育不同于傳統學徒制的另一大特征,教授學徒新式的工藝。

近代學徒制對中國整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培養了一批民族經濟發展急需的職業人才。

3 中國現代學徒制的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一方面社會上有多之400萬的人口待業在家,另一方面國家也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來建設新中國。

3.1 舊社會學徒制的改造時期(1949.10-1958.01)

舊社會的學徒制已經不再擔負著傳授知識技能的教育功能,而是淪為剝削學徒的工具,所以在新中國建立以后政府對舊社會的學徒制進行了全面的改造。1950年6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了《關于開展職工業余教育的指示》,其中有規定如下:“第

一、動員工廠內有技術的工人樹立培養下一代技術工人的義務;第二,對不同的崗位的學徒制定不同的技術培訓方案并且簽訂師徒合同;第三,制定學徒考核辦法,如定期舉行考試,成績合格的學徒,一方面提升他本社的技術等級,另一方面給予他師傅一定數額的獎金。”⑦這一文件使得我國傳統的學徒制在保留和繼承的基礎上得以改造。據1959年統計,建國10年工建交12個相關產業部門共培訓新技術工人837萬人,其中90%以上是通過學徒方式培訓的。⑧

3.2 傳統學徒制的改革時期(1958.02-1976.10)

1958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國營、公私合營、合作社營、個體經營的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學徒學習期限和生活補貼的暫行規定》,文件對學徒的學習年限、學習內容、學習期間生活待遇以及雙方的義務和權利方面都有著規定:對于學習技術含量不高工種的學徒的學習年限一般是2~3年;學徒在學曾期限內, 由所在單位按月費抬生活補貼;學徒在學習期限不足以前,不得轉為正式的員工;在學徒學習期限內,師傅應當履行認真教學的義務,學徒則要履行尊師重教、遵紀守法的義務;各單位同學徒以及師學徒之間, 都應該訂立合同。這一文件的頒布也標志著我國學徒制的建設進入了制度化階段。

在企業大規模的培養學徒的同時,半工半讀的教育制度也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1958年1月,中央明確指出:“一切中等技術學校和技工學校,凡是可能的,一律試辦工廠或者農場,進行生產,做到自給或者半自給。學生實行半工半讀。”⑨同年5月30日,劉少奇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出了《我國應有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的講話》。他指出,在中國除了全日制的學校制度和八小時的勞動制度以外,還應該存在一種與之平行的制度就是半工半讀的學校制度和半工半讀的勞動制度。1958年7月,劉少奇在天津召開半工半讀的座談會,在會上他指出除了在工廠中進行半工半讀以外,還可以在青年學生中舉辦半工半讀,即工廠招收初中畢業的學生為學徒,四小時工作,四小時學習。學校工廠合一的半工半讀的教育制度不難看出已經初具現代學徒制的模型。但可惜的是,半工半讀在文革期間被批為資本主義形式的職業教育而遭到中斷,學徒制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⑩

3.3 傳統學徒制的終結時期(1976.11-1989.03)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面對技術工人的大量缺失,學徒制又被重新提上日程。1979年9月28日,國家經濟委員會、國家勞動總局聯合頒布《關于進一步搞好技工培訓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學徒制仍然是我國培養技術工人的主要來源;同時重申50年代建設的學徒制。對學徒制做了如下規定:首先,要明確確定學徒制的學習年限,不斷革新培訓方法;其次,學徒工作以后在抽出一定的時間對其進行基礎知識的教育;再次,學徒在學習期限內,學習技術理論知識的時間不能低于整個學習學習時間的1/3;最后,師徒之間要簽訂合同,實現包教包學包會制度,保障教學質量,學徒在上崗之前必須經過考核。

198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強職工教育工作的決定》,指出“搞好青壯年職工的文化、技術補課是最近兩三年內職工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z同年5月21日,原國家勞動總局頒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學徒培訓工作的意見》,文件指出學徒制在一定時期以內仍然是培養適合我國國情發展的技術工人的重要手段,并且對招收學徒條件、學徒學習年限、學習內容、考核制度等方面都做出了嚴格的規定。?[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伴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相應的勞動就業制度也發生了變化。1983年勞動部召開全國培訓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全面系統的改革培訓制度,從實際出發,今后企業招收的工人將從職前培訓轉向在職培訓,將招工轉向招生。與此同時,20世紀80年我國中等職業院校的數量不斷上升,畢業生的數量也隨之增加,企業也由過去的招收學徒工轉變為招收中等、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為技術工人,勞動者的素質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1989年3月3日勞動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印發〈學徒培訓制度改革座談會紀要〉的通知》,一方面肯定了學徒制的作用:建國以來,學徒制為新中國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技術工人,為保證社會主義生產和推動社會主義進步作出了自己的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企業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化發展,而大多數的企業仍然采取傳統的學徒制的培訓方法,不再適應現代化大生產的社會需要和技術支持,所以應該逐步改革學徒制的培養辦法。這一文件的頒布標志著以企業為主體的傳統學徒制走向了終結,此后的十年政府也鮮少出臺與學徒制相關的政策。

3.4 現代學徒制的試點時期(1998.03-今)

為了迎接21世紀的挑戰,增強我國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必須培養一大批能夠適應國際現代化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改革學徒制再一次被提上日程。學徒制是一種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以言傳身教為主要形式的技能傳授方式;而現代學徒制則是將傳統的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的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學校與企業合作式的職業教育制度”。?2011年教育部頒布《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到了現代學徒制的概念:鼓勵職業學校和企業聯合開展先招工、后入學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直到今天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已經進入了全面推動的階段。

學徒制是人類文明社會最古老的職業教育模式,將人類社會傳統的技術技能以言傳身教的方式繼承下來,同時也為人類文明的傳承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中國現代學徒制是在傳統學徒制的基礎上融合西方現代學制將學徒制與學校職業教育聯合在一起。學徒制的發展歷程,社會經濟發展是其極大的推動力量。我們要總結前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經歷,做好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四篇:畜牧獸醫專業踐行現代學徒制的策略研究

邢勇 , 盧國衛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農牧園林工程學院 ,內蒙古

包頭

014030)

【摘要】當前現代學徒制在農業職教領域的試點工作剛剛開始,農業類職教院校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要根據農業農產的特點,尊重職業教育的規律,加快配套制度的建設,打造高素質的雙師教學團隊;深化校企合作,加強校企文化交流,主動適應市場,提升服務農業生產的能力。 【關鍵詞】 現代學徒制;農業;教育;策略

作者介紹:邢勇(1978—),男,內蒙古包頭人,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以及動物疾病診療。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瓶頸突出地體現為行業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工學結合效果不明顯,職業院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而現代學徒制很可能會成為解決我國職業教育這些突出問題的良方。2014年2月26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措施,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在我國探索和建立現代學徒制,對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促進青年就業、推動經濟轉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農業作為基礎、艱苦行業,同樣肩負生產轉型與產業升級的歷史使命,農業類高職院校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順勢而為,加快改革步伐,進一步促進政府、行業、企業、院校的協作配合,整合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加快實現與現代學徒制的全方位對接,培養行業急需的高質量技能型人才。

一、配套制度、育人策略的研究與建設

(一)加快保障性政策和制度的研究,保證校企合作的深入進行

目前,許多職業院校已經開始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但也有不少地方在踐行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遭遇了“學校熱,企業冷”的尷尬。目前,政府出面統籌協調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制定人才規劃的作用缺位,針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出臺的政策法規不多,已經出臺的可操作性也不強,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體制、運行機制和模式。因此,職業教育的發展呼喚國家和省級政府出臺有關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更應該有針對性的推出一些有助于農業等弱勢基礎行業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現代學徒制的優惠政策。學校、行業協會、企業也應該積極參與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合作,研究制定國家、地方和行業協調統一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對學校和企業合作具有約束力的規章制度,成立專門機構,以承擔協調工作,形成各方面均認可的協調和實施機制。

(二)加快現代學徒制的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建設

1、制訂有效統一的學徒培訓教學標準

在踐行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必須以產業現實與發展為依據,優化專業內部具體方向的設置,更新教學內容,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這些都體現在教學標準的制定上,在我國舊的教學標準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徒制的需要,尤其是在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新興領域,技能教學的標準更是模糊的滯后的,且不具備可操作性,所以為了學徒的技能培訓能夠高效運行,職業院校要主動與行業、企業共同研究制訂教學標準,對學徒應該達到的知識技能水平做出統

一、明確、具體、細致的要求,甚至還可以規定教育培訓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所有開展現代學徒制的企業或培訓機構都必須按這個統一標準開展教學。

2、加強以教學質量為核心的過程管理

在學徒培訓的問題上我們要吸取過去的經驗,以往在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實訓過程比較隨意,沒有明確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具體的教學計劃,即便是有也僅僅是一種書面材料,在培訓的在過程中落實的不好。所以,在我國實施現代學徒的過程中,必須把控好過程管理,要以嚴格的制度規范好過程管理,可以考慮開發一些有效的監管工具,比如農業類專業的學徒一般都要在遠離學校的農田、農場、牧場等學徒崗位上學習,這些地方距離學校比較遠,工作地點比較分散,溝通不便,所以這就需要考慮設計一套跟蹤記錄系統,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記錄學徒在企業的學徒過程、經驗和體會,學校則通過查看學徒記錄了解其在企業的表現與學習進展。

3、建設有效的教學結果評估機制

學徒考試最好由獨立于職業學校和企業的第三方機構來開展,學徒必須通過學徒制制框架內要求的所有認證考試,比如成立由行業協會、行業主管部門、學校、企業共同建立的考試委員會對學徒進行全過程綜合考評??荚嚨膬热萦煽荚囄瘑T會命制,考題應該是綜合性的,既包括實踐技能,也包括理論知識,形式主要包括現場操作、書面考試和口試等。同時要對學徒應該獲得的職業證書有明確規定,在國家層面上應該更加明確職業證書的價值,改變目前我國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唯學歷論的現狀。在農業領域,由于生產本身具有周期性、連續性,例如蔬菜生產就需要育苗、栽植、施肥、掛果、蟲害防治等一系列過程才能成熟采收,所以農業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也是連續的、緩慢的、漸進的,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所以農業類專業課程的考核更要注重現場實踐操作和過程考核。

4、落實好有關項目的實施

在實踐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需要建設一批具有實驗和示范性作用的項目,尤其像農業對場地、設備、資金的需求都比較大,而農業本身又是弱勢行業,這就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落實好政策,協調好各方關系,合理布局,構建好長效機制。比如在內蒙古自治區,乳品、畜牧是重點產業,而目前正處于奶牛養殖與乳品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可以考慮將乳品、奶牛養殖行業的轉型升級與現代學徒制的實踐聯系起來,由政府牽頭主導,多方參與;投入專項資金,深化校企合作培養與行業轉型發展相適應的高質量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校企合作,建設真正的“雙師”團隊

目前的現狀是雖然高職院校已經廣泛開展“雙師”團隊的建設工作,但是多數教師還處在有證無能的狀態中,專業教師主動追蹤產業發展的意識淡薄,專業技能水平滿足不了培養高質量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更不具備行業要求的核心技能,談不上服務企業、服務社會。

當下職業院校應繼續深化校企合作,從合作企業中聘用技術骨干、管理精英承擔各個專業的實踐教學和實訓指導工作,建立專兼職教師融合機制,要求兼職教師與學校專業教師結對共同編寫教材、建立教學體系和建設專業,在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對生產實踐、行業動態、企業管理、企業文化的理解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技術人員的教育理論素養和科研水平。同樣,專業課教師也要到合作企業頂崗實踐,使專業課教師掌握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生產技術,了解相關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內涵上真正建立職業院校教師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雙向交流的機制,提高職業院校師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提高了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通過校企合作實現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對接與融合。

如今,在農業及畜牧業領域,機械化層度雖然日益提高,但在關鍵技術環節上,仍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特別是在育種、育苗、疾病防治、接產、人工授精技術等方面技術難度大,對技術人員的知識、技術、經驗都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農業生產的對象是活體,受自然生命周期的影響很大,培養一名專業技術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所以在雙師隊伍的建設上就要有步驟有計劃的進行,需要長期規劃和長效管理機制。首先,應該對專業教師的技能水平進行摸底調查,根據不同教師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培訓過程要進行監控,以保證培訓質量;培訓結束后要進行考核,將培訓的考核結果以及教師的技能水平和待遇、職稱評定等掛鉤,形成良性機制,讓教師變被動為主動,以提高技能水平為目的,主動的深入生產第一線,與企業良性互動,積極構建校企聯合教學研究團隊和技術創新團隊。同時,要允許和鼓勵專業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創辦和經營管理農場和農業項目,這樣專業教師即得到了全面的鍛煉,也為學生畢業后就業和創業樹立了榜樣。這樣做,不但可以解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還可以服務企業、服務社會,形成自覺提高專業修養的良性狀態。

三、推進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利益共同體

校企合作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是解決當前職業教育諸多問題的突破口。當今社會,企業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極大提高,對員工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職業素質只能在真實的“工作情境”和整體化的“工作過程中”獲得,顯然純學校教育是無法獨立承擔這一任務的,只能采用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方式“學中做”、“做中學”,而這恰恰是現代學徒制最核心的內涵。

(一)注重企業利益,推進企業積極參與

經濟利益是觸動企業參與學徒制的主要內在驅動力,企業和學校之間必須建有深厚的利益平衡關系,如果這種平衡關系出現傾斜,就容易導致合作中“一頭熱”現象的出現。除了直接的經濟利益,培訓效果最為企業關心,要提升企業對學徒制質量的滿意度,就應該鼓勵企業參與到學徒質量的保障體系中。只有這樣,現代學徒制才能建設成為利益雙贏的現代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滿足企業對學徒制培養質量的訴求。從國外發展現代學徒制的經驗看,國家從政策上給與一定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可以考慮給那些愿意為學徒提供崗位的企業一些經營上的優惠政策或者可以直接給與相應的補貼,以此來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學徒的培養中來,特別是在農業領域,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好多學生不愿意從事與農業有關的工作,農業又是艱苦的基礎產業,待遇不高,工作環境艱苦,所以在政策上就應該有更多的支持,鼓勵更多的農業企業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建設中。

(二)完善合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

學校是合作的主要推動方,但絕不能以學校利益為中心,一定要堅持校企合作雙贏理念,真正把企業作為學校發展的好伙伴,讓企業發揮人才培養另一主陣地的作用,真正承擔起人才培養的責任。這就需要校企雙方通過多次磋商,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合作經驗,成立由雙方參與相對獨立的校企合作委員會和具體運行機構,安排專職人員,搭建一些校企合作對話工作平臺,形成可以優化配置雙方資源,共進雙贏、服務地區經濟的長效合作機制,積極探索多元化辦學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新領域,推動師資結構更快升級,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要把師資培訓、認證考試、項目合作開發等都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讓校企合作的模式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形式也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完善,走向一個新的制高點。

(三)創新校企合作的運行模式

在農業領域,由于土地、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單純依靠學校自己建設實訓基地不太現實,依托企業、園區建立院校與企業共用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由企業或園區提供實訓場地和實訓條件,校企共同投入,按照符合企業生產要求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是可行的;也可以重新核定職業院校與企業的資產,依據雙方的投入比例,成立董事會,共同經營管理學校與企業,建立校企股份合作發展模式 ;還可以通過改革國有職業院校的經營管理體制,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建立國家所有、民間主體經營的模式,實行職業院校“國有民營”的模式??傊?,使教育資源與企業資源有機整合,實現校企在機制上的真正合作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個突破口。

四、進一步加強校企文化交融,增強價值認同

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和定位決定了高職院校必須建設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而把優秀的企業文化吸收進來,正是高職院校的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實質上,兩者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的目標和利益是一致的,決定了他們進行文化融合的必要性。當下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緊密聯系,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形式為進一步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契機。

(一)辦學理念企業化,提升和完善職校制度建設

校園文化的本質是熏陶學生,制度建設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學校制度對于師生同樣應該具有強制約束力,天長日久,最后內化為師生的心理契約,形成一種制度文化。例如借鑒企業的做法,將ISO質量認證體系運用于教學管理之中,創造性地構建學校的質量管理體系,成立制度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和企業文化研究室,將企業管理文化的精髓貫穿職業教育的全過程,凝聚全體師生員工的職業精神,提高教育服務的質量,在準企業化管理環境中,要認真執行規章制度,落實規范要求,突顯學校優勢和專業特色,抓好過程管理,讓學生在優質高效的教育服務中感受企業文化的魅力。

(二)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加強職校課程文化體系建設

專業課程和日常教學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學校要圍繞企業的人才需要來打造課程文化體系,可以考慮成立由骨干教師和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與企業一起制定理論知識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以及相關的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理論知識考核標準和職業技能考核標準、理論知識教學體系和實踐技能教學體系。這種把企業崗位需要的職業標準內容提前置換到學校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中,將校企對接后的社會能力需求貫穿于學校培養人才的全過程,使高職院校的社會能力培養與企業文化對接,培養學生具備“職業人”、“社會人”的良好形象和行為規范。

當前,我國現代學徒制在農業教育領域的改革試點剛剛起步,各職業院校要理清思路,明確自身特點,發揮各自的優勢,以服務經濟建設為中心,掌握企業需求,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的深入進行,邊學習、邊試驗、邊消化,與時俱進,走出一條自主發展的新路,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現在學徒制。

參考文獻:

[1]沈陸娟. 英國學徒制的新進展和策略分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1(10) [2]朱敏成. 論現代學徒模式[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1(11) [3]路寶利,趙友. 職業技術教育視域下“師徒”傳承文化研究[J]. 職教論壇. 2011(28) [4]畢結禮,王琳. 國外學徒制的創新做法[J]. 中國培訓. 2012(04) [5]王稼偉. 創生與超越:現代學徒制試析[J]. 江蘇教育. 2012(09)

第五篇: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改革探討

[摘 要]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改革,需要圍繞如何確定課程目標,分配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的教學內容,規范教學過程和完善課程考核四個問題進行教學改革實踐。建設思路需要實現課程目標與會計崗位勝任力對接、課程內容與會計職業標準基本要求對接、教學過程與會計工作過程對接、課程考核與會計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考核對接。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基礎會計;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5-0032-02

一、問題的提出

2014年9月教育部頒發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文件指出:現代學徒制要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因此,研究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如何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課程改革、開展教學研究等問題迫在眉睫。本文著重探討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實踐。

二、概念界定

現代學徒制:是由政府介入,傳統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企業與學校合作實施的有效教育制度。相比傳統學徒制,現代學徒制突出學校和企業的雙元培養,學生與學徒的雙重身份?,F代學徒制最大的特點是工學結合、工學交替,強調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培養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技能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在實踐教學環節中主要采用“師傅帶徒弟”的培訓形式。

課程改革: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定位要求,明確課程目標、篩選課程內容、制定實施教學方案和考核方案。

三、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基礎會計課程改革探索

(一)課程目標與會計崗位勝任力對接

會計崗位勝任力是指個體為完成會計工作任務所應具備的不同勝任要素的組合,其分為知識、技能、素質三個方面?;诂F代學徒制的基礎會計課程目標根據對應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目標,按照知識、技能、素質三個維度進行梳理歸納,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掌握會計基本理論;掌握會計核算方法;掌握會計核算模式;掌握會計核算程序。

能力目標:具有企業基本業務賬務處理的能力;具有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的能力;具有登記日記賬、總賬和明細賬的能力;具有編制會計報表的能力。

素質目標:培養會計職業道德;遵守相關法律(財經)法規;培養獨立性、計劃性、嚴謹性、責任心;培養溝通技巧;培養數字推理能力。

(二)課程內容與會計職業標準對接

國家職業標準明確指出,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映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其基本要求包括職業道德、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法律法規、企業管理基礎五項,其中基礎會計課程要求學生明確會計的含義,掌握會計基礎專業知識、進行會計實訓。

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基礎會計共開設138課時,第1學期安排106課時(理論由學校教師授課,共78課時+實訓由企業師傅授課,共28課時),第2學期安排32課時(由學校教師授課,共32課時)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課程內容根據會計工作的國家職業標準,結合崗位勝任力要求進行篩選,并根據職業教育特點,主要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法對課程內容進行了重新組合。

理論教學由學校教師授課,共分為10個教學項目。如表1所示。

企業師傅教學內容是根據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以及經濟業務的發生情況組織,主要內容如表2所示。

(三)教學過程與會計工作過程對接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基礎會計根據會計工作過程進行整體設計,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

學校教師教學過程如下:以某工業企業12月的主要經濟業務為依據,根據實際需要與會計工作規范要求,進行賬戶與科目設置,再按照會計業務流程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即主要經濟業務――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具體如下圖所示。

企業師傅承擔基礎會計實訓授課,教學內容以企業經濟業務和財務管理制度為核心,教學目的是了解企業,認識會計崗位,解決基本會計問題。

教學過程為:參觀介紹――分配崗位任務――完成崗位任務(自學企業制度和會計技能)――現場指導(解答疑難)。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基礎會計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校企雙方的共同培養,學校教師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強調“學中做”;企業師傅以實踐教學為主,要求“做中學”,二者有機結合,真正做到工學交替。

(四)課程考核與會計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基礎會計課程考核分為應知與應會兩部分。應知考核考試成績占期評的50%,考核內容與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證考試大綱要求范圍相同,在學期末由教務處在基礎會計考試題庫中組卷,進行閉卷考試,主要測試學生基礎會計知識掌握情況。

應會考試占期評的50%,包括平時(30%)和實訓成果(20%)兩部分,平時成績是在每個學習情境教學時完成的,綜合考慮學生考勤、作業、《考學練平臺》單元測試成績;實訓成果評定由企業師傅根據基礎會計實訓中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包括認知企業業務流程、企業制度、設置賬戶和科目、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憑證粘貼裝訂等具體任務。

盡管本文對基于現代學徒制的基礎會計課程改革提出了建設思路和實施建議,但是,由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愿意參與合作培養的企業數量還不多。因此,基于現代學徒制的課程改革必然存在很多很多的困難,有待高職教育者們孜孜以求,不斷探索。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文件.

[2] 楊衛國,王京,王萍.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4(9):29.

[3] 葉鑒銘.校企共同體:企業主體學校主導――兼評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主體”[J].中國高教研究,2011(3):70-72.

[4] 劉濤.學徒制的現代價值及其實現之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11.

[5] 陳家剛.認知學徒制研究 [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6] 胡秀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97-103.

[7] Deissinger,T.& Hellwig,S. Apprenticeships in Germany: Modernising the Dual System,Education+Training,2005(4):312-324.

[責任編輯:陳 明]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培訓下一篇: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