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

2023-03-26

第一篇: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

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

第五課 故 鄉

教學目標

1.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的內容。因為“故鄉”是“家”的擴大,是大的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的做人基本素質。并通過聆聽表演、畫畫、寫寫、講講等多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愛。

2.繼續唱好二聲部合唱。

3.了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

4.從實踐中初步接觸變奏的創作練習。

教學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1.聽《誰不說俺家鄉好》、《鄉間的小路》、做變奏練習。

2.唱《如今家鄉山連山》;畫、寫故鄉等綜合表演。

第二課時:唱《故鄉小路》,聽《鄉間的小路》,“唱唱自己家鄉的歌”。

第一課時

一、聆聽《誰不說俺家鄉好》?

1.初聽歌曲。

2.師生議論歌曲內容:對家鄉的贊美,對解放區的贊美。

3.復聽歌曲。

師生可隨錄音輕輕哼唱,體驗人們對家鄉的愛。

4.小結:解放區的人民對家鄉的愛。

二、聆聽《鄉間的小路》

1.直接導入:初聽歌曲。 這是什么地區的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內容?

2.邊看歌曲邊聽錄音,以加深對歌曲的印象。同學輕聲隨錄音哼唱。

3.師生議論歌曲給自己的感受。

4.小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是多么的瀟灑,讓人流連忘返。

三、表演《如今家鄉山連山》

1.歌曲分析: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達少兒對家鄉的贊美。所以演唱時要把這種歡樂的情緒、天真可愛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2.歌曲的學習可以用多種形式。

(1)第

一、二句的曲調學習,通過聽辨相同與不同小節進行識譜學唱。

(2)二聲部合唱4小節,可作為發聲訓練。頓音要唱得有彈性,表達一種開懷大笑的情緒。

(3)最后二句的曲調采用聽唱與視唱相結合手段學唱。

(4)當曲調熟練后,先可用襯字“啦”唱(在合唱時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歡快的基礎上再唱歌詞,并唱好語氣的起伏。

(5)在對歌曲曲調唱得較有樂趣、熟練的基礎上,分組自編表演唱(教師到學生中去分層指導)。

(6)各組展示。

四、創作活動

1.拓展藝術的領域,以畫、詩歌、短文等綜合藝術的手段表現對故鄉的眷戀。

2.“畫”主要是寫意,所以要求簡潔,不必太復雜精細,意到即可。

3.短文有條件的可以進行采訪,一段情況下以收集為主,到圖書館、或家里有電腦的上網者,可將網上資料下載即可。

第二課時

一、表演《故鄉的小路》

1.直接導入:我們自己來表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2.聆聽范唱。提出三個要求:

(1)歌曲的內容是什么?

(2)有幾個聲部組成?

(3)隨范唱劃指揮圖式,有什么發現?

3.討論以上三個問題,不清楚的可再聽范唱。

4.聽一遍曲調范奏,學生再進行劃拍練習。

5.結合曲調講解變拍子。

6.學唱前8小節曲調。要求打出每小節的強拍。(每小節強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節唱得非常熟練的基礎上,把全班分為二個聲部。分聲部各學唱自己的聲部曲調。(因為這部分節奏與前8小節一樣,所以必需在前8小節熟練的前提下再學習第二部分。)

8.弱起小節不必從理論上去講,而是從歌調的重音布局去闡述,如“我那故鄉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這樣學生很自然把弱起小節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點與難點。要以對故鄉“彎彎小路”與“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傾訴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聲之中去表現。

10.設計打擊樂伴奏,注意4/4與3/4的交換.

二、變奏練習:創作活動

1.不講變奏的概念。

2.從本書上的“例”開始練習。3.完善書本上的“例”,

學生自己作變化發展。不要受書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創作變奏曲,不僅是同一拍號,還可以是變拍子的。

三、音樂知識:變拍子

1.變拍子的樂理知識結合歌曲《故鄉小路》的教學順帶進行。

2.教學時不從理論上講解,而從譜的現象上去切入。

設問:這首歌曲每小節的拍數是否一樣?除第1小節是不完全小節外,每小節的拍數有幾種類型? 歸納:歌曲由兩種拍子組成,這就是變拍子。

3.復習音名變音記號,比較“4”與“#4”的音高關系以及“4”與“#4”的手勢。唱準“

3、

4、

5、#

4、

6、

5、3”。因此“#4”的教學也結合歌曲《故鄉的小路》進行。

第六課 歡樂的少年

教學目標

1.本課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個主題——歡樂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樂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我們應以不同的風格與形式,去表現不同層面的少年活潑歡樂的情緒。

2.在前面幾課曲調填空、改變等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曲調最后2小節的創作,感受曲調的結束感。

3.在歌唱實踐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學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聽《羅馬的松樹》;《雛鷹之歌》。 第二課時:唱《叮鈴鈴》;聽《可喜的一天》。

第一課時

一、表演《雛鷹之歌》

1.教師談話導入: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 20世紀90年代初團中央發動的《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少先隊教育活動,旨在把全國少年兒童培養成江總書記提出的“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紀的接班人。

2.教師范唱、錄音范唱歌曲,多聽幾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學唱這首歌曲。分為二部分學習。

4.學唱曲調,暫不唱滑音記號,當曲調基本學會,并能流暢地按規定速度唱譜時,才把歌詞配上。

5.在唱歌詞時,適時按要求加上滑音記號,歌曲的風格更濃郁,順帶講下滑音記號、唱法。

6.該歌曲帶有新疆地區的特征,所以打擊樂器按“ ”節奏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風格性更強烈。

二、聆聽《羅馬的松樹》

1.設問導入:你們是否想了解歐洲南部的少年兒童們是怎樣玩耍的? 2.視聽《博爾蓋塞別墅的松樹》(不告訴曲名) 設問:你們能從音樂聲中想像這一群少年兒童在干什么?(學生們議論) 3.介紹作品名稱、創作背景。

這是作曲家創作的一套描繪羅馬風景人物的音樂組畫——《羅馬的松樹》第一段“博爾蓋塞別野的松樹”,描寫一群天真活潑的少年在羅馬的游覽勝地博爾蓋塞別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聽舞蹈的場面音樂——第一主題。

5.聆聽第二主題旋律。設問:這是描寫什么?(“打仗”) 6.復聽全曲:完成聽音樂排序等要求。 7.小結:歐洲意大利少年兒童們歡樂的活動。

第二課時

一、聆聽《可喜的一天》

1.以史地知識導入:

設問: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紀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誕生了什么國家?(蘇聯) 談話: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后由蘇聯軍隊攻克柏林與英、美、法盟軍會師,取得決定的勝利。本歌就是前蘇聯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2.聆聽歌曲,并介紹歌曲的時代背景與內容。。 3.朗讀一遍歌詞,旨在進一步體驗歌曲內容。 4.再欣賞一遍歌曲。

5.師生議論從歌曲中獲得的感受。

6.完成課本上的練習:歌曲分幾部分?(兩部分)用圖形表現歌曲的不同部分。 7.小結:蘇聯少年兒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二、表演《叮鈴鈴》

1.以聆聽前奏導入:設問:這兩小節你能聽出是什么聲音?——鈴聲——哪里來的鈴聲。請聽——聽. 2.聆聽范唱。

歌曲表現了什么內容?二段歌詞,兩種鈴聲,你能說一說嗎?他們各表現了少年怎樣的心情與情景? 3.學習歌曲曲調。

(1)歌曲的前4小節是全曲的主題音調,學好這4小節至關重要??筛倌3右暢?,唱好這開始4小節。

(2)從第5小節到第12小節讓學生自學視唱歌譜。然后流暢地唱好齊唱部分曲調。

(3)二聲部10個小節,可分聲部讓學生自學。這兩個聲部節奏與旋律,學生基本能視譜唱出。

(4)這曲調要唱好的關鍵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風格。這里包括裝飾音、滑音、“#5”等技術上的處理。

4.學唱歌曲時,襯詞“啰”等要處理好,另外在頓音、漸強、漸弱處要唱出這一群少年活潑歡樂的性格。 5.在較熟練地唱好歌曲的基礎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為歌曲伴奏。 里拉琴這一記號所對應的樂曲,可以用口風琴、口琴,也可用豎笛等旋律樂器來演奏。

創作活動

完成曲調最后2小節的創作,唱一唱,奏一奏。

1.該創作活動旨在讓學生創作的最后2小節要有結束感。從音樂的技術上講就是調式感的問題,但與學生不講調式問題,僅僅是感性上要求有結束即可。

2.從曲調的發展來看譜例1應該是“do”結尾,譜例2應該是“la”結束。但必需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 聽辨練習

1.先用鋼琴(或其他鍵盤樂器)分別彈奏這兩段曲調。要求聽辨這兩段曲調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2.跟著鋼琴模唱一遍,說出這兩段曲調相同與不同之處。(節奏相同,曲調也基本相似。不同之處是第二小節的“4”升高半音為“#4”) 3.用豎笛吹一吹,進一步鞏固“#4”與“4”的音高關系。

第二篇:人音版五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音樂欣賞課還是缺乏耐心的傾聽,學生最喜歡律動與音樂活動,在這兩方面表現非常好,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仍不是很感興趣。三個班的學生情況有所差異,一班樂感較好,學習能力強,模仿能力好;二班上課紀律差,表演時不活躍;三班性格內向,不敢表現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學習中,應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于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級第九冊的音樂教學內容人為八個單元:朝夕、農家樂、足跡、可愛的家、故鄉、歡樂的少年、雨花、冬雪。這八個單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風景等各方面的內容,使學生能全面地體會到不同的審美意識。這學期的教學主要以唱歌為主,同時結合欣賞、樂理知識。在此基礎上能進行歌曲創編與同伴之間的合作。

三、教學目標

1、要求學會唱課本上的8首歌曲,通過歌曲的演唱,使學生更加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學習、愛科學、愛大自然、愛生活。

2、學會如下樂理知識:下滑音、前倚音、拍號等。

3、上好欣賞課,通過欣賞,擴大學生的視野,以音樂的藝術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學生。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認真上課,課堂是老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陣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課堂教學力求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學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聽起來津津有味,學而不厭。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老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教學能力。

4、積極大膽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加大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密切聯系學生,經常征求學生對老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五、考核內容

1、 本學期要求學會唱課本當中的7首歌曲:清晨、趕圩歸來阿哩哩、蘋果豐收、外婆的澎湖灣、牧場上的家、雛鷹之歌、雪花帶來冬天的夢,考試時隨教師自由抽取。

2、認識6/8拍號,并知道指揮方法,認識下滑音及唱法。

七、考核標準

1、期末考核的成績應以平時成績(20%)和期末成績(80%)相結合的方式。平時成績(20%)包括: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上課紀律等,遲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曠課1次扣3分,紀律嚴重不好者,經老師多次批評后屢教不改者扣1分。

2、因為藝術課不像語數外可以用一定的標準(考試分數)來衡量,不能用一定的視覺或聽力去辨別出好與壞、差與優之間的絕對距離,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也不同,因此制定的考核標準也就不太相同,針對一年級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我想在本學期末要求每班學生考試的優秀率平均在40%上(個別班級除外),合格率在75%以上。

第三篇: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橋下六小

李銀雙

教材簡析:

管弦樂《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為易卜生的五幕詩劇《培爾••金特》配樂的第一組曲的第一首音樂,描寫出摩洛哥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樂。樂曲的主題音樂僅在無聲音階范圍內活動,極為淳樸,具有牧歌風格。 箏曲《漁舟唱晚》是近代古箏家婁樹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加工改變而成的一首傳統箏曲,表現了夕陽西照、湖面歌聲四起,滿懷豐收喜悅的漁民駕著片片白帆紛紛而歸的動人畫面。樂曲大體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韻致悠揚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優美而舒緩。第二部分活躍歡快,通過復式遞升遞降的旋律發展手法使旋律線循環往復、跌宕起伏。 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明快而又流暢的歌曲。3∕4拍,宮調式,三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生動地表現了人們早起迎著晨曦鍛煉身體的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通過對春天的草原、綠油油的秧苗、叢叢的山林等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繪,不僅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充分表現了人們只爭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歌曲《晚風》是一首田園風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風”為題,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夕陽的晚上”,“樹叢中的夜鶯在歌唱”。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歌曲為6∕8拍,大調式,由三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曲調優美抒情,委婉動聽。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各方面的音樂知識、基本技能及素養都有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分析音樂的能力和提高演唱水平,是本學期的主要任務。

教學目標:

1.以自然界周而復始的朝夕為題材,體現“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2.把圖形譜、字母譜、簡譜或五線譜綜合運用,拓寬樂譜記錄形式的知識。

3.在音樂實踐中掌握六拍子拍號。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學重點:唱好二部合唱,在音樂實踐中掌握六拍子拍號。 教學難點:體現“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掌握樂譜記錄形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模仿與記錄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新學期寄語。

1.簡單回憶上學期學習內容。

2.布置本學期學習任務及內容,并提出要求。

二、聆聽四首作品

1.導入:同學們都知道太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從而形成一天。我們把一天呢又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就是白天和黑夜。那么白天還可以劃分出什么時段?下面就請同學們聽一聽這四首作品各表現了什么內容?屬于哪個時間段?

2.聆聽歌曲《清晨》 (1)初聽歌曲錄音,感受其情緒。 (2)復聽設問:歌曲表達怎樣的內容?描述的是哪個時間段的情景?

3.聆聽樂曲《晨景》 (1)初聽,感受樂曲的情緒。并對照教材上的三幅圖分段,或自己畫圖表示。 (2)簡介樂曲出處及格里格生平:《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1843-1907)《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中的第一首。 (3)復聽,談談你對樂曲的理解。樂曲表達了怎樣的內容?描述的是哪個時段的情景? (4)重點聆聽第一部分,對照教材中的圖形譜及五線譜,邊聽邊哼唱這段曲調。 (5)再次完整地復聽,在三幅圖的下面,寫出一句恰當的文字說明。

4.聆聽《晚風》 (1)初聽歌曲錄音,感受其情緒。 (2)復聽,歌曲表達怎樣的內容?描述的是哪個時間段的情景?

5.《漁舟唱晚》 (1)初聽樂曲,感受情緒及速度。 (2)簡介作品創作時代背景:《漁舟唱晚》是我國近代古箏家婁樹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加工改編而成的一首傳統箏曲。 (3)聆聽第一部分,設問:從音樂聲中你能相像這是怎樣的景色? (4)哼唱第一部分的主題曲調,畫出圖形譜。 (5)聆聽第二部分,設問:從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6)哼唱這段音樂的主題曲調,并把每一小節的第一個音連接起來唱一唱(321653)。 (7)完整地聆聽全曲,并根據音樂的發展順序編講一個故事。

三、小結:周而復始的朝夕變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這四首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2課時

一、隨《清晨》音樂進教室。

二、復習

1.基本音階123456717654321,回憶手勢音階并跟唱。 2.復習一個升號的基本音階在五線譜上的位置。 3.找出do、la、sol的位置。

三、學唱歌曲《清晨》

1.導入:同學們都知道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請你說說清晨能感受到什么美好的景象?

2.聆聽歌曲范唱,設問:歌曲表達怎樣的內容和情緒?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3.教師范唱歌曲曲調,請學生找出曲調中do、la、sol的位置,并視唱歌曲1-3小節曲調。

4.教師范奏歌曲第一樂段曲調,請學生小聲跟琴視唱。 5.跟老師視唱第二樂段曲調,重點唱準fa的音高。 6.跟著老師的琴歡快地唱好全曲曲調。 7.跟琴小聲填唱歌詞。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以歡快的情緒演唱好歌曲。 10.表演歌曲:自選形式表演。 11.個別展示、評價。

四、編創活動--以《早晨》為題,自選表現形式來創編。

五、小結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讓我們珍惜時光好好學習。 第3課時

一、復習演唱歌曲《清晨》。

二、學唱歌曲《晚風》

1.聆聽歌曲錄音,說說自己的感受。 2.復習拍號知識,解析六八拍子的含義。 3.教師示范六八拍子的指揮圖式,請學生模仿。

4.再聽歌曲范唱,邊聽邊劃六八拍的指揮圖式,設問:是否聽出有兩句的曲調基本是相同的?

5.全體劃拍,注意強弱節奏,跟著老師點譜視唱第一聲部的第一樂句。

6.教師視唱歌曲曲調,請學生自學第一聲部的第

二、三樂句曲調。 7.跟著老師的琴聲哼唱全曲曲調。 8.老師指揮大家演唱全曲曲調。

9.請一位學生指揮大家流暢地唱好第一聲部全曲。

10.二聲部合唱 (1)學生唱第一聲部,老師唱第二聲部。 (2)跟著老師的琴,學生學唱第二聲部曲調。 (3)老師唱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 (4)學生二聲部曲調合唱。

11.分聲部填唱歌詞。

12.合唱歌曲。注意二聲部之間的和諧、統一。 13.歌曲處理(分組討論、試唱)。

三、編創活動 1.分別加入不同的節奏試奏。 2.選擇適合的節奏為歌曲伴奏。 3.分小組展示、評價。

四、小結:晚風輕爽,晚上安靜祥和。大自然賦予我們無限的遐想,讓我們來盡情地歌唱吧。 編創探究:課下繼續和伙伴們一起編創節奏表演歌曲。 板書設計:2∕

4、3∕

4、4∕

4、6∕8 第4課時

一、跟琴演唱歌曲《清晨》。要求用歡快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有能力的同學可邊唱邊表演。

二、跟琴演唱歌曲《晚風》。要求用輕快的歌聲,輕松抒情的情緒表演歌曲。

三、六拍子指揮 1.跟《晚風》音樂劃拍。

2.分小組練習指揮動,教師隨機指導。 3.小組內展示、評價。

4.個別同學展示,師生給予評價。

四、創編活動 1.創編動作表演歌曲。

2.自擬主題(早、晚)創編音響??梢辣菊n四首作品為背景音樂。 3.相互展示、評價。

五、小結:熱鬧的清晨,安詳的夜晚,用你的歌聲、想象和智慧,盡情地表現它們的美景吧。 板書設計:六八拍指揮圖式

第二課

足跡

教材簡析:

歌曲《嘎達梅林》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長篇敘事體的頌歌,由安波記譜譯配,于上世紀30年代流傳在東蒙北部。全曲具有蒙古族短鯛民歌的特點,結構嚴謹,曲調豪放流暢,深情感人,節奏沉著有力。表達了人們對民族英雄的無限敬仰和深切的懷念。還背改編為器樂曲和管弦樂交響詩。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是根據民歌改編的,是中國第一張馬頭琴室內樂重奏專輯中的第一首作品。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的1942年。是一首敘事歌曲。這首歌曲原為民間的分節歌,后用起承轉合四句體結構的旋律來詠唱多段歌詞,頌揚了一個放牛娃大智大勇、誘敵就殲并為之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英雄事跡。 歌曲《雨花石》是電視連續劇《紅紅的雨花石》的主題曲。旋律純樸、委婉。歌曲以第一人稱深情地抒懷許多無名先烈,為人民的解放事業默默地奉獻,恰似小小的石子鋪起的一條五彩路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歌曲為2/4拍,e小調,二段體結構。 歌曲《我怎樣長大》是影片《燭光里的微笑》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的曲調優美抒情,詞意簡練。歌曲借“小樹”這一形象抒發了孩子們不拍困難、不拍風吹雨打、幸福成長的真切情感。歌曲為2/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

學情分析: 通過學習,能夠辨別不同的音色,并模唱歌曲,感受男低音的歌唱風格。本課繼續唱好兩個聲部的歌曲,并用二拍子的指揮邊唱邊劃拍。

教學目標:

1.能簡要表述《嘎達梅林》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的不同特點。能聽辨出男低音音色。并能哼唱《嘎達梅林》的主題旋律。

2.能哼唱合唱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中的一段。積極參與音樂劇的編創活動,主動擔任自己能勝任的角色,并在表演中投入情感。

3.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情緒,有表情地演唱合唱曲《我怎么長》其中一個聲部。

4.能深情地演唱歌曲《雨花石》,能按二拍子指揮圖示邊唱邊劃拍。并能背唱歌曲。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分角色表演。

2.體會歌樂曲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用二拍子劃拍。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樂器圖片 教學方法:聆聽模唱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一課歌曲。

二、聆聽歌樂曲《嘎達梅林》

1. 設問導入:你看到“足跡”一詞,你想到了什么?在你的記憶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是誰?你最崇拜的英雄是誰?

2.初聽歌曲,了解歌曲講述的歷史背景。小組內討論后,師歸納總結。

3.復聽歌曲,感受、聽辨男低音的音色,并熟悉歌曲。說說人聲分類中男低音的音色特點。

4.再次復聽歌曲,一邊聽一邊哼唱歌曲,并用手跟隨音樂劃旋律線,感受歌曲的分句和旋律特點。并討論:演唱者是怎樣唱出英雄性格的。

5.分析歌曲:歌曲分為幾句?歌曲的情緒怎樣?旋律進行的方式是怎樣的?

三、聆聽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

1.聆聽器樂曲,說說與歌曲在表現形式上有什么的不同。 2.出示樂器圖片,請學生說出樂器的名稱。師簡介蒙古族樂器-馬頭琴。并講解關于馬頭琴的傳說。

3.復聽五重奏。設問:歌曲的主題曲調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4.再次聆聽,提示:主題曲調每次出現在音區、音色、速度及伴奏上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可用表格的形式完成以上問題)。 5.進一步聆聽,感受馬頭琴特有的表現力。交流樂曲贊頌的是怎樣的一位英雄形象。 延伸:課下收集用馬頭琴演奏的樂曲,感受其音色特點。

板書設計:男低音 馬頭琴-蒙古族 第2課時

一、演唱歌曲《嘎達梅林》的第一段歌詞。

二、學唱《雨花石》

1.簡介插圖,講解故事。 2.聆聽歌曲錄音,感受其情緒。 3.再次聆聽歌曲錄音,體會音樂的特點。

4.分樂句學唱曲譜。(前四樂句、后四樂句) (1)教師分部分范唱樂句。 (2)教師彈奏樂句,學生小聲跟唱。 (3)師加入裝飾音范唱,生模唱。 (4)跟著老師的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調。

5.二拍子指揮圖示 (1)師彈奏簡單的二拍子歌曲,請學生按照強弱的不同拍擊。 (2)跟隨音樂依照二拍子的指揮圖示劃拍。 (3)按指揮圖示,一邊演唱歌曲旋律,一邊做劃拍練習。

6.學唱歌詞 (1)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2)討論歌詞表達的意義。 (3)跟著老師的琴,小聲填唱歌詞。 (4)設問:用什么樣的速度來表現“雨花石”的崇高品質? (5)跟著伴奏,充滿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小結:小小的雨花石樸實無華、默默無聞、腳踏實地,卻滿懷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質,親切而又感人。我們要牢記歷史,緬懷先烈,努力學習。 唱一唱:課下和小伙伴合作,背唱歌曲。

板書設計:二拍子指揮圖示 第3課時

一、復習演唱《雨花石》。

二、個別抽查背唱歌曲。

三、學唱歌曲《我怎樣長大》

1.電影故事導入:體弱多病的女教師王雙玲在接了一個亂班之后,兢兢業業地在平凡的班主任崗位上辛勤耕耘。她關心和愛護著每一個學生,以感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和影響了一個又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使他們健康地成長。

2.聆聽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3.復聽,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4.學唱歌譜 (1)視唱齊唱部分,找出樂句的規律(節奏相同)。 (2)分聲部視唱合唱部分。 •跟著老師的琴小聲跟唱第一聲部旋律。 ‚跟著老師的琴小聲跟唱第二聲部旋律。 ƒ說說這部分旋律的節奏特點。 (3)分小組合唱兩個聲部旋律。

5.學唱歌詞 (1)設問:你怎樣長大? (2)跟著老師的琴演唱歌詞,歌中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長大?

6.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小結:“不怕風沙、不拍雨打,越過春夏秋冬,這樣就會長大”。 知識擴充:到網上搜索電影《燭光里的微笑》看一看,挑出你喜歡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第4課時

一、復習演唱歌曲《我怎樣長大》,背唱《雨花石》。

二、個別講故事,并評價。

三、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

1.聆聽獨唱版歌曲,說一說,歌曲講述的是什么故事? 2.請學生復述故事。

3.復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4.再次復聽歌曲錄音,跟著唱一唱,學唱會一到兩段歌曲。 5.聆聽合唱版歌曲,討論:兩種不同的演唱形式,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6.復聽合唱版歌曲,它在不同段落上的速度、力度、音色等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加深對人民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編創與活動

1.聆聽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說一說每一段落的情緒、力度、速度的不同。

2.分組討論,進行音樂劇的編創設計。

3.討論歌曲的主要人物和場景。提示:歌曲中的主角是誰?配角是誰?有幾個場景?

4.設計、分配角色。

5.根據插圖提示,隨故事情節的發展編創表演動作。邊唱邊相互配合,表演音樂劇。

6.分組展示交流,相互評價和改進。

五、小結:小小放牛郎,大智大勇,誘敵就殲,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值得我們去學習他的這種崇高品德。懂得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唱一唱:懷著崇敬的心情唱一唱這首歌曲。

板書設計:力度-強弱

速度-快慢

角色 教學反思: 通過這幾首歌曲的學習,使孩子們從革命歷史歌曲的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 為了讓孩子們加深對革命“足跡”的認識,不忘過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把聆聽的三首歌曲,也作為學唱歌曲來進行教學,教會孩子們能夠唱會一到兩段,讓他們在歌聲中,感悟革命歷史,謹記革命傳統。我還讓孩子們在課后寫一篇“唱后感”,抒發對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之情,懷念之情和感恩之情。

第三課

農家樂

教材簡析:

民族管弦樂《豐收鑼鼓》,表現了我國農民勞動生活和喜獲豐收的歡樂情緒。樂曲吸收了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素材,充分發揮了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彩的表現功能,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樂曲有多段旋律和鑼鼓部分組成,在調性和情緒上形成并置對比。 器樂曲《打豬草》是徐景新根據黃梅戲《打豬草》中“對花”的曲調改編的。樂曲親切樸實,旋律動聽,以演奏黃梅戲的竹筒胡琴與彈撥樂器三弦的對答演奏,勾畫出在打豬草時俏皮幽默的對話,惟妙惟肖,是勤勞致富的勞動者對新生活的贊美。 歌曲《豐收的節日》是一首塔塔爾族民歌。歌曲運用了明快的節奏和鮮明的民族韻律,描繪了少數民族慶豐收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表達了他們分享勞動成果的喜悅之情。歌曲前半部分歡快、活潑,后半部分較為舒展。具有濃郁的新疆歌曲風格特點。 歌曲《蘋果豐收》是朝鮮影片《金剛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為4/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曲調明快活潑、熱情奔放,表現了在蘋果豐收的季節里,姑娘們喜摘蘋果時歡樂的勞動場面。

學情分析: 現代的孩子,對流行音樂喜愛有加。所以本課的重點是激發他們聆聽民族音樂的興趣,并能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民族音樂的豐富多彩,能夠積極地參與學習民族音樂的活動。

教學目標:

1.能隨樂曲《豐收鑼鼓》的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變化,用動作表現出“歡慶豐收”的喜悅之情。并對聆聽民族管弦樂曲產生興趣。

2.能用輕快、活潑、和諧的聲音,演唱合唱曲《豐收的節日》中的一個聲部。并邊唱邊做新疆舞蹈的動作,表現出新疆歌曲的風格特點。

3.能用活潑、熱情的聲音,流暢地演唱合唱曲《蘋果豐收》中的一個聲部。并能按其旋律、節奏的特點,邊唱邊用聲勢為歌曲伴奏。 能聽辨出器樂曲《打豬草》第2樂段中樂器對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教學重點:能用輕快、活潑、熱情、和諧的聲音演唱本課歌曲。教學難點:能夠準確地感受民族音樂的情緒變化,并辨別各種樂器的音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鑼鼓、圖片 教學方法:聆聽模唱、創編實踐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二課歌曲。

二、聆聽《豐收鑼鼓》

1.導入: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鑼打鼓來慶賀。中國的鑼鼓經世界聞名,非常有中國特色。中國的管弦樂器也有別于西洋管弦樂器。

2.教師展示打擊樂器鑼和鼓,請學生說出這些樂器的名稱,并試著來敲擊。

3.分段聆聽,第一部分,設問: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現了什么場面?你從音樂聲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緒?

4.聆聽樂曲的第二部分,設問: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比較情緒上有什么變化?速度的變化又是怎樣的?

5.重點聆聽

2、4樂段 (1)哼唱主題曲調,熟悉主題。 (2)完整地聆聽樂曲,分別聽出

2、4樂段主題出現的地方。當主題出現時舉手示意。 (3)聆聽

2、4樂段,聽出主奏樂器。 (4)再次聆聽

2、4樂段,邊聽邊模仿主奏樂器的演奏動作。 6.完整地聆聽全曲,整體感受喜慶豐收的熱鬧場面,并用動作表現獲得豐收成果后的喜悅情緒。

三、聆聽《打豬草》

1.初聽樂曲,設問: •樂曲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勞動生活情境? ‚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結合曲名及教材插圖說一說。

2.教師簡介樂曲所描述的故事。

3.復聽樂曲,聽出2樂段出現的地方,并說出表現男孩與女孩的對話旋律,分別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兩件樂器的交替出現,描繪了什么情景?請男女生模仿演奏樂器的動作模擬對話,但不出聲。

4.再聽樂曲,比較第1樂段和第2樂段的不同情緒,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四、小結:我國的民族樂器多種多樣,豐富多彩。希望你熱愛學習和生活,在生活中去尋找最美的樂章。 延伸:搜集用民族樂器演奏的樂曲,感受它們多姿多彩的魅力。

板書設計:豐收-喜慶-熱鬧 黃梅戲-打豬草-幽默 第2課時

一、交流資料。

二、學唱《蘋果豐收》

1.初聽歌曲范唱。請同學們說出聽后的感受?

2.再次聆聽,感受豐收后人們喜悅的情緒。提示:這首歌曲是幾個聲部的歌曲?下面聽老師唱的這段歌曲是幾個聲部的?

3.師范唱“發聲練習”樂段旋律,并請學生跟著老師的琴小聲分聲部模唱。

4.師生合作演唱《半個月亮爬上來》片段旋律。提示:注意音準。

5.跟著老師的彈奏,加入歌詞唱一唱。提示:注意聲部間的傾聽,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做到聲音和諧。

6..學唱《蘋果豐收》第一部分曲調 (1)教師范奏曲調。 (2)教師范唱曲調。 (3)請學生跟琴模唱曲調。 (4)跟琴演唱曲調。重點唱好帶有色塊的部分。

7.學唱第二部分曲調 (1)老師彈奏曲調,生聆聽模唱。 (2)視唱第二聲部曲調。 (3)學生分小組視唱曲調。 (4)師生合作合成。 (5)生生合作完成合唱部分。

8.學唱歌詞 (1)跟琴填唱第一部分歌詞。注意唱得歡快、熱烈,表現喜悅的情緒。 (2)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一聲部歌詞。 (3)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二聲部歌詞。 (4)師生合作練習合唱歌曲。 (5)學生分小組練習合唱歌曲。 (6)請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處理 (1)請一組同學選擇打擊樂器用課本上的節奏為合唱隊伴奏。 (2)請舞蹈動作較好的同學,編創朝鮮族舞蹈動作為合唱隊伴舞。

三、小結:豐收的喜悅展現在朝鮮族人民的臉上和音樂里。 板書設計:歌曲伴奏節奏譜 第3課時

一、復習演唱《蘋果豐收》。

二、學唱歌曲《豐收的節日》

1.播放視頻:新疆人民豐收后載歌載舞的畫面。

2.教師加入簡單的新疆舞蹈動作范唱歌曲《豐收的節日》。 3.請有特長的學生上臺跟著歌曲范唱跳一跳,其他同學模仿舞蹈動作。感受歌曲歡慶熱鬧的場面。

4.學唱曲調

(1)老師彈奏歌曲曲調,請學生拍出節奏

(2)老師范唱歌曲曲調,讓學生熟悉曲調,然后找出曲調的規律。

(3)跟著老師的彈奏拍擊節奏,并模唱基本音調。

(4)跟琴完整地模唱全曲。

5.填唱歌詞。

6.歌曲處理:學生分組加入舞蹈動作和打擊樂器表演。

三、編創活動

1.師分別范唱兩個音樂片段。

2.師生接唱。

3.生自由創作,注意給人已結束感。

4.展示、評價。

四、小結:新疆人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的日子,歌唱幸福的生活。

唱一唱:選擇你喜歡的歌曲背唱。

板書設計:歌曲基本音調 第四課

可愛的家 教材簡析:

薩克斯管獨奏《回家》表達了一個匆匆回家的游子在歸途中所懷的熱切渴望和甜美幸福的心情。樂曲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平穩,表現了感情的涌動;第二部分是根據第一部分的主題音調展開的華彩樂段,既展示了演奏者的技巧,更刻畫了游子的種種心情。第三部分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部分音樂,結束了“回家”的旅程。 管弦樂《可愛的家》是根據同名歌曲改編的。歌曲是英國作曲家比肖普歌劇《米蘭的少女克拉麗》中的一首插曲。歌曲表達了浪跡天涯的游子對親人、對家鄉的懷念和眷戀。樂曲基本按照歌曲旋律改編。樂曲中多彩的音色和活潑的伴奏音型使我們更多地感受到“可愛的家”所帶來的甜蜜與歡樂。 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是一首曲調優美抒情的歌曲,它以充滿激情的抒情筆調,表達了對美麗的澎湖灣、可愛的家園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了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歌曲為4/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 歌曲《牧場上的家》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美國田園牧童歌曲。3/4拍,大調式旋律優美、流暢,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第一部分描寫了牧場、水牛、小鹿、羚羊的歡跳及夜幕下星星閃爍,牧場在寧靜的夜晚中的美麗景象。第二部分抒發了人們對可愛家園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本課是《家鄉美》的延續,圍繞著音樂所描繪的“家境”和所表達的“家情”,讓學生在情真意切的歌聲和優美抒情的樂聲中激起對“家”和親人的愛戀之情。并通過學習能夠聽辨不同的樂器音色,創編節奏為歌樂曲伴奏。

教學目標:

1.能哼唱《回家》主題旋律,并能為旋律填上唱詞。能聽辨出薩克斯管的音色特點。

2.能聽辨出演奏《可愛的家》的主奏樂器,并背唱主題旋律。 3.能用抒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并為歌曲選擇打擊樂器編創節奏型伴奏。

4.能按三拍子指揮圖示指揮全班演唱歌曲《牧場上的家》。 5.能獨立視唱歌曲《牧場上的家》前8小節曲譜,并能改編拍子演唱,體會其情緒的變化。

教學重點:用抒情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表達情感。 教學難點:感受歌樂曲所表達的情緒,并能夠辨別不同樂器的音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銅管樂器圖片。 教學方法:聆聽與模唱。 課時安排:5課時 教學過程 :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三課歌曲。

二、學唱《外婆的澎湖灣》

1.聆聽歌曲錄音,注意切分音的運用。 2.再次聆聽并小聲跟唱。 3.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4.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注意力度變化。 5.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 6.再次聆聽歌曲錄音,感受其情緒。 7.跟伴奏演唱歌曲。

8.選擇打擊樂器,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渲染歌曲的情緒。 9.表演歌曲。

10.小結:這是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溫馨之情。

三、小結:童年的回憶,溫馨的家,都帶給我們無限的歡樂和幸福。 延伸:回家請你把這首歌唱給自己的外婆或者奶奶聽一聽。讓她們感受一下你對她們的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一、復習演唱《外婆的澎湖灣》。

1.跟著老師的彈奏齊唱歌曲。 2.分組分樂段演唱歌曲。 3.背唱歌曲。

二、學唱歌曲《牧場上的家》

1.聆聽歌曲錄音,感受其表現內容及情緒。 2.教師范唱,強調弱起小節及換氣處。 3.再次聆聽歌曲錄音,識譜。

4.教師范唱曲調,請學生找出曲調中相同的部分。 5.分句視唱曲調。

6.跟著老師的琴,用三拍子劃拍視唱曲調。 7.跟琴小聲哼唱曲調。 8.跟琴演唱歌曲曲調,注意強弱起伏及力度的漸強、漸弱。 9.跟伴奏填唱歌詞。注意歌曲的高潮,要唱的稍強。 10.表演歌曲,唱出家的可愛及對家的贊美之情。

三、音樂知識-三拍子指揮圖示

1.復習二拍子的指揮圖示,并跟著老師彈奏的歌曲旋律做指揮動作。

2.復習二拍子含義,學習三拍子的含義及強弱規律。 3.師示范三拍子指揮圖示,請生模做。

4.師彈奏《牧場上的家》旋律,請學生跟隨劃拍。

5.請動作標準的同學,跟著老師的彈奏,指揮其他同學演唱歌曲。

四、小結:家雖然不同,但意義是一樣的。無論家在哪里,都是可愛的。都是我們溫暖的避風港。 第3課時

一、復習演唱歌曲《牧場上的家》。

二、改編練習

1.熟練地唱好前8小節曲調。 2.掌握四四拍和六八拍的特征。 3.復習音符時值。

4.請學生自選節奏進行改編。 5.教師巡視指導。

6.展示改編:請學生試唱自己的改編曲并相互評價。 7.教師小結:改編也是一種創作;拍號的不同情緒不同。

三、聆聽《可愛的家》

1.教師簡介樂曲創作背景:由同名歌曲改編。是歌劇《米蘭的少女克拉麗》中的一首插曲。

2.出示課件《可愛的家》歌片,教師范唱歌曲。 3.請學生跟著老師的伴奏,輕聲哼唱歌曲。

4.初聽樂曲,設問:樂曲主題的主奏樂器是什么樂器? 5.復聽樂曲,隨音樂畫出旋律走向圖形普,感受樂曲的情緒。 6再次.復聽樂曲,設問:主題重復了幾遍?表達了怎樣的情緒?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7.小結:家庭是溫馨的、可愛的。

四、聆聽《回家》

1.初聽樂曲,設問: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在西洋樂器中屬于哪一類?

2.復聽樂曲,設問:這首樂曲與上一首在內容和情緒上有什么不同?

3.請為樂曲編創歌詞,主題“回家”。并唱一唱。 4.聆聽樂曲,邊聽邊演唱自己創編的歌詞。 5.展示、評價。 6.小結:家是可愛的。

四、小結:無論你走多遠,家永遠是你的牽掛。

階段復習 教學目標: 通過演唱和背唱歌曲,感受歌樂曲所表現的不同情緒及體現的情感。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復習,鞏固本階段所學知識。

課時安排:2課時

一、復習演唱1-4課歌曲。 1.跟琴演唱歌曲。

2.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背唱2-3首。

二、聆聽音樂

1.聆聽音樂片段,說出曲名。

2.聆聽音樂,說出它們的演奏形式及演奏樂器的名稱。 3.背唱個別主題旋律。

三、音樂知識

1.認識拍號-6/8拍,它的含義及強弱規律。 2.二拍子指揮圖示,并練習。 3.三拍子指揮圖示,并練習。 4.演唱形式-男低音。

四、編創活動

1.跟著《回家》的音樂哼唱主題旋律。 2.小組合作,為《回家》填創歌詞,唱一唱。 3.個別小組展示。

4.選出優秀的創作,全體一起演唱。

五、小結:音樂來源與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用心聆聽,你也能夠成為“小小音樂家”。

第五課

故鄉

教材簡析:

小提琴獨奏《思鄉曲》是我國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馬思聰創作的管弦樂曲《綏遠組曲》中的第二首。該樂曲主題旋律采用內蒙古民歌《城墻上跑馬》的曲調,由四個均等的樂節構成上、下樂句遞次下降的波浪形旋律線,商調式的柔和色彩,加上緩慢的速度,傾訴出魂牽夢繞的鄉思和縷縷不斷的憂傷。 歌曲《小村之戀》是一首帶再現的二段體歌曲12/8拍,大調式。第一樂段旋律進行平穩,以級進為主。極盡纏綿的同時,將家鄉的小河、山崗、藍天、花香水墨畫般地呈現在人們眼前。第二樂段在音區上與第一樂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思鄉之情奔涌而出,思鄉之情綿長。 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是電影《紅日》的插曲,它反映了軍民一家的魚水情,表達了人民對幸福的向往,它也傾訴了人們對家鄉的縱情贊美。歌曲優美流暢,熱情爽朗。歌曲結構為帶再現的二段體。 歌曲《鄉間的小路》是一首頗為流傳的臺灣校園歌曲。歌中明快流暢的曲調和形象生動的歌詞,編織了一副農村的風情畫,表現了農村青年淡泊、寧靜的心態和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歌曲為再現的三段體結構。 歌曲《故鄉的小路》是一首兩段體的優美抒情歌曲4/

4、3/4拍,D宮調式,曲調流暢而又抒情。歌曲表達了人們回憶美好童年的內心激動的心情。

學情分析:

本課是“可愛的家”的延伸,從愛“家”到愛“故鄉”,是情感線的發展和延續。通過學習,讓學生在音樂的聆聽、演唱、編創、表演等各種實踐中,抒發對“故鄉”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能簡單描述三首聆聽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區風格和情緒表達上的不同,并能演唱一首家鄉的歌以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情感。

2.能深情地演唱合唱曲《故鄉的小路》其中一個聲部,準確地把握歌曲變拍子的節奏,并唱準變化音。

3.能用輕快明亮的聲音演唱《鄉間的小路》,和同學合作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并能背唱其中一段歌詞。

4.能按“編創與活動”的要求,做編創音組和變拍子的練習。 教學重點:能夠充滿感情地演唱本課歌曲,并簡單描述三首聆聽作品在表演形式、地區風格和情緒表達上的不同。

教學難點:在編創實踐活動中,準確把握變拍子的節奏,并做練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模唱、創編實踐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分享 第1課時

一 、復習演唱第四課歌曲。 二 、聆聽《思鄉曲》

1.簡介曲作者--馬思聰及樂曲創作背景:是我國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創作于1937年的管弦樂《綏遠組曲》的第二首,描述了遠離家鄉的人們那種“冷冷清清、尋尋覓覓”,欲回家鄉而又不能的情景。馬思聰還是《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的曲作者。

2.展示課件-內蒙民歌《城墻上跑馬》歌曲圖片,請學生跟著老師的彈奏,學唱歌曲,并背唱曲調。

3.初聽樂曲,設問:當你聽到內蒙古民歌《城墻上跑馬》的曲調時,請舉手表示。

4.復聽樂曲,設問:小提琴獨奏《思鄉曲》給你什么感受? 5.小結:樂曲表現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三、聆聽《小村之戀》

1.初聽歌曲,設問:歌曲“戀”什么?小村哪些地方值得“我”戀? 2.簡介歌曲:曲作者是日本音樂人薄井須志程,是由臺灣的莊奴填詞,著名歌星鄧麗君演唱的。

3.復聽歌曲,說說歌曲的高潮在哪里?并體會“我”思鄉的情感。 4.再次復聽歌曲,并跟唱歌曲,設問: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嗎?找出兩個樂段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5.再次跟唱歌曲,表達“戀鄉”之情。

6.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即興創作表演歌曲。

四、聆聽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

1.激趣導入:2007年10月24日,我國發射首顆繞月衛星“嫦娥一號”,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是與之一同奔月的30首歌曲之一。

2.簡介歌曲是電影《紅日》的插曲及電影劇情。

3.初聽歌曲,設問:歌曲的內容是怎樣的?(對家鄉、對解放區的贊美)

4.復聽歌曲,師生一起隨歌曲錄音輕輕哼唱,體驗歌曲“贊鄉、愛鄉”的情感。

5.演唱歌曲-跟著老師的彈奏演唱歌曲或跟伴奏演唱歌曲。 6.請學生唱唱自己家鄉的歌,激發他們贊美家鄉、熱愛家鄉之情。

五、小結:無論你身在何方,“思鄉、戀鄉、贊鄉”的情感,永遠伴隨著你。 拓展:課下到網上搜一搜合奏曲《旭日東升》,聽一聽和《誰不說俺家鄉好》是什么關系。

板書設計: 曲 名 表 演 形 式 地 域 風 格

情 緒 第2課時

一、交流《旭日東升》和《誰不說俺家鄉好》的關系。

二、學唱歌曲《故鄉的小路》

1.復習演唱歌曲《牧場上的家》和《外婆的澎湖灣》,請學生說出兩首歌曲的拍號,并復習鞏固4/

4、3/4拍的強弱規律。

2.聆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并聽后討論回答:從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請用一個詞語表達。

3.師范唱歌曲,問:歌曲可分為幾個樂段?它們各表現了怎樣的情緒?

4.學唱第一樂段齊唱部分 (1)師范唱,生邊聆聽邊用手劃旋律線,并默唱旋律。 (2)師彈奏旋律,請生跟著老師的琴演唱旋律,并想一想:第一樂段有幾句?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3)師重點范唱帶有變化音的樂句,請生聽辨、比較變化音升4的運用,并能夠唱準變化音和八度大跳音程。

5.學唱第二樂段合唱部分 (1)師分別范奏第

一、二聲部旋律,學生聆聽分小組模唱。 (2)師生合作練習演唱兩個聲部的旋律。 (3)生分小組完整地演唱合唱部分旋律。注意相互聆聽。

6.跟琴分聲部填唱歌詞。 7.生合唱歌曲。

8.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歌曲處理。選擇打擊樂器并編創節奏為歌曲伴奏。

三、音樂知識-變拍子

1.復習3/4拍指揮圖示和4/4拍指揮圖示。 2.歌曲由兩種拍號組成,這就是變拍子。

3.從歌曲中找出三拍、四拍的混合拍子。隨歌曲拍一拍,感受兩種拍號強弱規律的不同。

4.聽辨教材上的兩條旋律,并唱一唱,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5.為《早上好》標上拍號,并唱一唱。加深對變拍子的理解。

四、小結:拍號的不同,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受。 想一想:以往學過的歌曲中有變拍子的嗎?你劃拍唱一唱,進一步感受它們強弱規律的不同。 第3課時

一、交流拍擊歌曲,感受變拍子的不同。

二、復習演唱歌曲《故鄉的小路》。

三、學唱歌曲《鄉間的小路》 1.復習演唱《外婆的澎湖灣》,問:作者是誰?簡介葉佳修,并導入《鄉間的小路》介紹。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舒暢、無憂的樂觀情緒。

3.播放歌曲音樂,請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聯想歌曲鄉間風情畫的意境。

4.復聽歌曲,并回答:歌曲分為幾個樂段?有相同的樂段嗎?不同樂段的情緒又是怎樣的?

5.學唱歌曲,體驗歌曲。 (1)聆聽歌曲錄音,生小聲模唱。 (2)師生接唱視唱歌曲旋律。 (3)生分小組分別視唱兩個不同樂段的旋律。 (4)填唱歌詞。

6.表演歌曲 (1)隨音樂的節奏邊唱邊做行走的動作,表現走在鄉間小路上的愉快心情。 (2)編創節奏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選擇自己喜歡的演唱形式進行歌曲的演唱。

7.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分組展示、評價。

四、編創與活動

1.編創音樂片段填入括號,并唱一唱。 (1)先視唱并分析旋律的節奏有什么規律。 (2)模仿相同的節奏填上音高唱一唱。 (3)自由編創節奏,填上音高唱一唱。

2.變拍子練習 (1)找到自己最熟悉且短小簡單的歌曲,復習演唱。 (2)根據自己的喜好做變化拍子的練習。

五、小結: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是多么的瀟灑,讓人流連忘返。 板書設計:鄉間-小路-校園-葉家修

第六課

快樂的少年

教材簡析:

弦樂四重奏《嬉游曲》是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創作的《弦樂四重奏嬉游曲》的第三樂章,是一首速度很快的樂曲,3/8拍緊湊的節奏,猶如舞者在不停地旋轉,旋律輕快活潑。 管弦樂《纜車》是根據意大利男聲合唱曲《纜車》的旋律改編而成。作品熱情奔放、粗獷爽朗,充滿樂觀和自豪的情緒。 歌曲《叮鈴鈴》是一首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的歌曲,曲調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作為本歌的主導動機,旋律流暢,情緒歡快、活潑,它描繪了在綠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們趕著羊群發自內心的歡樂歌唱,抒發了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歌曲《雛鷹之歌》是一首富有民歌風格的兒童歌曲。曲調采用了新疆地區民族音調為素材,曲調歡快活潑,表現了跨世紀的一代少年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學情分析:

本課選用不同國家、地區、民族、風格與形式的音樂作品,向學生展現“快樂的少年”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通過學習,讓學生端正對生活的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目標

1. 認識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能哼唱《嬉游曲》主題旋律。 2.能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合唱曲《叮鈴鈴》其中的一個聲部,并唱出歌曲中變化音的效果。

3.能用堅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雛鷹之歌》的風格特點,并背唱歌曲。

4.能聽出樂曲《纜車》中主要的樂器音色,以及貫穿全曲的伴奏的類型。

教學重點:能夠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并能辨別樂器的音色。

教學難點:用堅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的風格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樂器掛圖。 教學方法:聽唱與模唱。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五課歌曲。

二、學唱歌曲《叮鈴鈴》

1.聆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情緒。說說歌曲帶給你的感受是什么?(具有濃郁湖南民歌的特點)

2.復聽,歌曲表現了什么內容?兩段歌詞,兩種鈴聲,他們各表現了少年怎樣的心情與情景?

3.分小組練習演唱發聲練習。注意聲音對比要清晰具有跳躍性。 66 ii 6 3∣66 ii 6 6∣ 小呀小羊羔呀蹦呀蹦蹦跳呀 6— 3—∣6— 3—∣ 咩

4.聽辨下面的旋律,說說他們的不同。 6 6 i 6 ∣ 5 65 3 ∣ 6 6 i 6 ∣ #5 65 3 ∣ 第二條旋律出現了#5。 5.請學生試著跟老師的琴將不同的旋律唱一唱。并在歌曲中找到#5視唱。

6.再次聆聽歌曲,找出歌曲中標有前倚音和下滑音的地方,小聲模唱。

7.跟著老師的琴視唱前8小節曲調。 8.請學生自學后面的曲調。 9.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曲調。 10.請學生視唱第二聲部曲調。 11.分小組齊唱兩個聲部曲調。 12.分聲部填唱歌詞。

13.跟琴分小組分聲部演唱歌曲。注意頓音、倚音、下滑音及漸強、減弱等。

14.按照教材上的伴奏曲譜,為歌曲伴奏。

15.有感情地表演歌曲。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風格特點,唱出少年活潑歡樂的性格。

三、小結: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年,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歌唱著,幸福地生活著。

板書設計:66 ii 6 3∣66 ii 6 6∣

小呀小羊羔呀蹦呀蹦蹦跳呀 6— 3—∣6— 3—∣

咩 第2課時

一、 復習演唱歌曲《叮鈴鈴》 1. 跟伴奏分別演唱歌曲的兩個聲部。 2. 分小組跟琴分別演唱歌曲的兩個聲部。 3. 合唱歌曲。

二、 聆聽《嬉游曲》 1. 簡介“音樂神童”莫扎特。

2. 聆聽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3. 簡介“嬉游曲”:源自意大利文“divertire”,有使人歡樂、消遣的意思。

4. 重點聆聽主題旋律,讓學生熟悉主題并記住它。 5. 復聽樂曲,說出主題旋律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6. 請學生看著“樂曲演奏圖”,認識“弦樂四重奏”中的樂器及演奏形式。

7. 再次聆聽樂曲,提示:這首樂曲屬于哪一種體裁?是進行曲還是搖籃曲?

三、編創活動

1. 師簡介大小調式和五聲調式,請生辨別調式。 2. 師視唱音樂片段,讓生熟悉旋律。 3. 小組討論,完成音樂片段的填寫。 4. 個別小組展示并評價。

四、小結:音樂有大調和小調之分。但我們的民族音樂卻有五個調式,它們分別是宮調式、商調式、角調式、徵調式和羽調式。 拓展:課下查找資料,看一看我們熟悉的民歌,都是什么調式的。

板書設計:宮、商、角、徵、羽 第3課時

一、交流資料。

二、學唱歌曲《雛鷹之歌》

1.聆聽歌曲錄音,感受歌曲的情緒及風格。(新疆地區音樂風格) 2.復聽,小聲哼唱。

3.跟琴視唱歌曲曲調1-8小節。 4.跟琴視唱歌曲曲調9-16小節。 5.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曲調。

6.老師加入下滑音彈奏歌曲曲調,請學生模唱。 7.結合歌曲講解下滑音。

8.請學生跟琴準確地演唱歌曲曲調(加入下滑音)。 9.填唱歌詞,注意下滑音。

10.跟琴練唱歌曲。注意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 11.跟伴奏演唱歌曲。

12. 表演歌曲,用鈴鼓按指定切分音節奏為歌曲伴奏。

三、小結:人生的道路上,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難的,就像鷹一樣,只有在飛翔的路途上戰勝一切困難,才能展翅翱翔。

板書設計:滑音記號和切分節奏 第4課時

一、復習演唱歌曲《雛鷹之歌》 1.跟著老師的彈奏演唱歌曲。 2.加入自編節奏,邊拍擊邊演唱歌曲。 3.背唱歌曲。

二、聆聽管弦樂《纜車》

1.導入:出示圖片設問:這是什么?你們做過纜車嗎?纜車在行駛時與鋼索摩擦的聲音是怎樣的?請做過纜車的同學講講自己乘纜車時的心情和所見所聞。

2.聆聽歌曲纜,初步感受歌曲歡樂興奮的情緒。 3.簡介歌曲背景及歌詞“弗尼古利-弗尼古拉”的意思。 4.復聽歌曲,請學生跟唱“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模擬纜車在鋼索上發出的聲音。

5.聆聽管弦樂,設問:樂曲中有哪幾種主要樂器的音色?哪一種樂器表現了纜車快速滑行的情景?哪一樂段表現了人們的歡呼和驚叫?

6.復聽樂曲,說說兩個樂段的情緒是怎樣的?

7.再次復聽,選擇貫穿全曲的節奏型,隨音樂拍擊為其伴奏,表現纜車快速滑行的情景。

三、小結:快速滑動的纜車,伴著人們的歡聲笑語,迅速穿過高山、森林、河流,人們大聲的歡呼,高聲歌唱。

板書設計:6/8 ××××|××××|

第七課

冬雪

教材簡析:

管弦樂《乘雪橇》由美國作曲家、指揮家安德森創作。樂曲熱情奔放,充滿活力,音調、節奏富有鮮明的美國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在鈴鐺、馬鞭、馬蹄、馬兒嘶鳴等音響的襯托下,繪聲繪色地表現了人們駕著雪橇、策馬飛馳的情景和興高采烈的心情。 京劇選段《迎來春色換人間》又名《打虎上山》,是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主要唱段之一。它采用了管弦樂隊伴奏,音色豐富,氣勢恢宏,唱段運用了京劇的多種板式,抒發了楊子榮喬裝打扮,深入匪巢,消滅匪徒的豪情壯志。 歌曲《堆雪人》是動畫片《雪孩子》中的插曲。這首童聲合唱歌曲以輕快流暢的旋律,富有特性的節奏,為我們展示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冬天,孩子們在銀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滾雪球、嬉戲玩耍的動人畫面,表現了少年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和充滿朝氣的精神面貌。 歌曲《雪花帶來冬天的夢》是一首帶有生物科普知識的兒童歌曲,它告訴孩子們,冬天小動物們冬眠的知識。歌詞擬人化、曲調平穩而帶有敘事性。

學情分析:

本課是本學期的最后一課,讓孩子們在感受雪花帶來快樂的同時,還能夠了解動物冬眠的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復習鞏固本學期所學知識。聽辨樂器音色和識讀樂譜是本課的需要解決的。

教學目標:

1.能聽辨出管弦樂曲《乘雪橇》主題出現的次數和變化,并能用動作、人聲和打擊樂器表現樂曲的形象。

2.能模仿圓號音色哼唱京劇《迎來春色換人間》的前奏旋律,并會模唱其中一到兩句唱腔。

3.能用輕快而富有彈性的歌聲演唱二聲部歌曲《堆雪人》其中的一個聲部,表現出自信、活潑、朝氣的精神風貌。

4.能用柔和、甜美的聲音演唱《雪花帶來冬天的夢》,能唱準歌曲中的變化音,并能邊演唱邊按四拍子指揮圖示劃拍。

教學重點: 用輕快、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準確表現歌曲所描繪的意境,并能邊唱邊按四拍子的指揮圖示劃拍。

教學難點:歌曲中變化音的準確演唱及模唱京劇唱腔。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雪景圖片及京劇視頻。 教學方法:聆聽模唱與編創實踐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 第1課時

一、復習演唱第六課歌曲。

二、學唱歌曲《雪花帶來冬天的夢》

1.解題設問:“雪花”、“夢”有關系嗎?這里的“夢”由誰在做?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做什么“夢”?

2.聆聽范唱。設問:聽完范唱,對歌名能理解了嗎?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

3.學唱歌曲,在間奏處,輕輕隨音樂拍手(XX)。

4.教師彈奏歌曲曲調,請學生按照四拍子的指揮圖示劃拍小聲跟唱。

5.再次聆聽老師的彈奏和范唱,注意變化音的音準。 6.跟著老師的琴演唱歌曲曲調,唱準變化音。 7.填唱歌詞。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歌曲表演。用不同的強弱對比,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討論:設問: (1)歌曲告訴了我們什么知識?(生物科普知識——冬眠) (2)你還知道有哪些動物也冬眠?

(3)引導學生帶著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11.背唱歌曲。

三、音樂知識-四拍子指揮圖示

1.復習

二、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及指揮圖示。

2.師示范四拍子的指揮圖示,并強調第三拍的劃拍方向機力度。 3.請學生模仿劃拍練習。

4.師生一起跟著歌曲音樂做劃拍練習。

四、小結:冬雪帶給我們的益處——生態平衡。 拓展:用你知道的其他冬眠的動物名稱,創編新歌詞,唱一唱。

板書設計: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冬眠 第2課時

一、復習演唱《雪花帶來冬天的夢》。

二、交流演唱自編歌曲。

三、聆聽《迎來春色換人間》

1.初聽前奏音樂,請學生想象音樂表現的景象,并說說音樂是由管弦樂隊演奏的還是民族樂隊演奏的。

2.再聽前奏音樂,當聽到圓號的音色時,用“du”哼唱并隨音樂模仿吹奏的動作。

3.完整地聆聽唱段,簡介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迎來春色換人間》唱段的故事背景。

4.學唱“穿林??缪┰瓪鉀_霄漢”唱腔

(1)聆聽范唱,并邊聽邊默唱。 (2)老師范唱,請學生小聲模唱。

(3)觀看視頻,一邊模唱一邊模仿楊子榮亮相的動作,演一演。

(4)請模范較好的同學上臺表演,并請其他同學模仿表演。

(5)看著視頻,一邊演唱一邊表演。

四、小結:茫茫雪原上,楊子榮為了人民的解放,穿林??缪┰?,深入匪剿消滅匪徒,氣沖霄漢的英雄氣概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延伸: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智取威虎山》全劇,并簡單寫出觀后感。

板書設計:大八 八大 第3課時

一、跟音樂模唱《迎來春色換人間》唱段。

二、交流觀后感。

三、學唱歌曲《堆雪人》

1.聆聽范唱,找出相同節奏的樂句。 2.學唱第一樂句的曲調(3小節)。

3.自學第

二、第

三、第四樂句(每句3小節),并找出其中的規律。 4.完成歌曲的練習:線條圖形的連接。 5.跟琴流暢地演唱第一樂段的四個樂句。 6.跟琴完整地演唱第一聲部曲調。 7.跟著老師的彈奏演唱第二聲部曲調。 8.合唱兩個聲部曲調。 9.填上歌詞演唱歌曲。 10.合唱歌曲。

11.加入打擊樂器、編創動作歌曲表演。

四、小結:天上飄著雪花,地下一群娃娃,他們在乘雪橇、堆雪人,是多么的快樂,多么的愜意。

板書設計:×××××|0×××××|××.×-| 第4課時

一、復習演唱《堆雪人》

1.跟著老師的彈奏演唱歌曲。 2.分聲部演唱歌曲。

3.請個別同學演唱教材上色塊中的旋律,并相互評價。

二、聆聽管弦樂《乘雪橇》

1.初聽樂曲,感受其情緒。

(1)老師彈奏歌曲《鈴兒響叮當》的旋律,請學生跟唱并引出主題-乘雪橇。

(2)聆聽樂曲片段,設問: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你在音樂中聽到了哪些有趣的聲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境?

(3)再次聆聽,想象自己坐在雪橇上,身體的感覺,并隨音樂用動作表現出來。

2.熟悉主題,用“la”哼唱主題旋律,并用手劃出旋律線,感受旋律的起伏。

3.完整地聆聽樂曲,問:主題旋律出現了幾次?每次出現有什么變化?

4.復聽全曲,樂器伴奏 (1)提示:樂曲中什么聲音一直貫穿全曲的始終?它使你想到了什么?

(2)分組討論:選擇哪幾件打擊樂器,為主題伴奏,表現雪橇輕盈飛奔的場面。

(3)說一說樂曲中“甩鞭聲”共出現了幾次?請隨音樂用動作和聲音來模仿。

5.再次完整地聆聽全曲。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樂曲。

三、小結:冬雪給我們帶來歡樂和喜悅,也給我們無限的遐想。

唱一唱:課下想一想我們還學過哪些與冬天、雪花有關的歌曲,唱一唱,感受冬雪給我們帶了的美好與憧憬。

第四篇: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期末測試題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試卷

姓名:

班級:

得分:

一、選擇題

(50分)

1、3/4拍的強弱規律是(

)。

A、弱 強 弱

B、強 弱 弱

C、弱 弱 強

D、強 強 弱

2、管弦樂《晨景》的作者是(

)。 A、舒曼

B、格里格

C、海頓

D、莫扎特

3、歌曲《晚風》的音樂符號“mp”和“mf”分別表示(

)。 A、強、弱

B、弱、強

C、很弱、很強

D 、中弱、中強

4、《豐收的節日》是(

)族的歌曲。 A、藏族

B、苗族

C、塔塔爾族

D、傣族

5、獨唱《誰不說俺家鄉好》這首歌曲選自影片(

)。 A、《燭光里的微笑》

B、《紅日》

C、江姐

D、《白毛女》

6、獨奏曲《回家》的主奏樂器是(

)。 A、小提琴

B、單簧管

C、長笛

D、薩克斯

7、《牧場上的家》是一首(

)兒童歌曲。 A、美國

B、加拿大

C、意大利

D、巴西

8、《迎來春色換人間》選自現代京劇(

)。

A、《智取威虎山》

B、《沙家浜》

C、《紅燈記》

D、《奇襲白虎團》

9、“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云繞山間”的歌詞出自女生獨唱曲(

)。 A、《我的祖國》

B、《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C、《誰不說俺家鄉好》 D、《大中國》

10、蒙古族民歌《格達梅林》的演唱形式是(

)。 A、領唱

B、齊唱

C、合唱

D、獨唱

二、填空題。(25分)

1、6/8拍的強弱規律是(

)。

2、2/4拍的強弱規律是(

)。

3、3/4拍的強弱規律是(

)。

4、歌曲《故鄉的小路》拍號為“4/4 3/4”,這稱為(

)。

5、獨奏曲《思鄉曲》的主奏樂器是小提琴,曲作者是(

)。

三、判斷題。(25分)

1、管弦樂《纜車》是意大利樂曲。(

)

2、《雛鷹之歌》的表演情緒是“堅定、自信地”。(

)

3、莫扎特是美國作曲家。(

)

4、《蘋果豐收》是一首苗族歌曲。(

)

5、《外婆的澎湖灣》是葉佳修作詞作曲的。(

)

第五篇:2017年人音版五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

五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更好的搞好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特制定音樂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教材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音樂素養已經成型,學生整體樂感較強。由于生理上的變化和抽象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自我意識隨之迅速發展起來,不僅已經擺脫了對外部評價的依賴,逐步依靠內化了的行為準則來監督、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開始從對自己表面行為的認識、評價轉向對自己內心世界更深入的評價,喜歡嘗試著從個性品質、人際關系、自我價值等方面的特點來描述自我形象,這種自我評價的獨立性和穩定性都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逐步提高。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思維、認識、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日漸增加,全面發展的學生顯現出來,有特長的學生也較突出,使得一部分學生情緒低落,自信心不足,而學生正處于勤奮或自卑的心理階段,發展順利,就會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發展出現障礙,學生就會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本冊教材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包括那些對音樂并不敏感或興趣不濃的學生。它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于始終。

二、學期教學目標:

1、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進一步學習歌曲創作。

2、在音樂的感染下進一步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3、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體驗音樂豐富的表現力,發展聯想與想象,提高對音樂欣賞三度創作的能力。

4、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學習切分節奏及樂句的重復、變化重復的創作手法。

5、了解苗族、彝族、佤族、侗族等少數民族的音調風格及其風土人情,以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拓寬音樂文化視野。

6、感受體驗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寶庫里戲曲中的京劇音樂風格與韻味,進一步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難點:體驗音樂豐富的表現力,發展聯想與想象,提高對音樂欣賞三度創作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志趣,是促使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保證。在上課之前,采用“聽一聽”“猜一猜”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組織音樂教學活動時,我將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發揮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創造性地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以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及愛好。

2、重視實踐,培養能力

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藝術實踐的最后結果,也要重視藝術實踐的過程,重視這個過程中的探究與創造,重視過程的教育價值,做到“結果”和“過程”并重。

3、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音樂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先進行發聲練習,堅持不懈,見發聲練習中獲得的唱法用于各需的演唱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音域。

1

新人音版第九冊教案

第一課 朝 夕

教學目標:

1.在音樂中描繪自然界周而復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課就用這一題材為主題編選了四個作品,以體現“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把圖形譜、字母譜、簡譜(數字譜)綜合運用,以拓寬樂譜記錄形式的知識。 3.在音樂實踐中掌握六拍子拍號。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唱《清晨》,聽《晨景》。 第二課時:唱《晚風》,聽《漁舟唱晚》。

第一課時

一、聽《晨景》

1、聽樂曲《晨景》,你聽聽這一段音樂描繪是什么?

要求:邊聽邊對照教材中的三幅圖,你認為這三幅圖能否反映音樂所描繪的晨景?你能畫出更好的圖來表示嗎?

2. 再聽一次主題并看譜哼唱一次。說說教材中用三種形式記錄了這段音樂:線條圖形譜、線條字母譜、簡譜。這三種形式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重點聆聽《晨景》第一部分(連續聽兩遍)。

要求:如果還可以的話,請在這三幅圖下寫出一句恰當的文字說明。(如“晨曦微露”、“初顯陽光”、“太陽升起”) 4.欣賞全曲 5.小結:

(1)簡介格里格生平。 (2)器樂曲表現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這是一首校園歌曲,在演唱風格上要通俗樸素,像說話似的歌唱。

2 2.聆聽范唱,對歌曲整體有所了解。 設問:(1)歌曲表述怎樣的內容?

(2)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3.學生自學第一樂段16小節曲調。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視唱;可以個人自學;可以合作自學。 4.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二樂段曲調。指導的重點是音準:

“ ”這一樂句大跳音程要唱準,第一個fa(4)音要唱準。5.在教師的口風琴伴奏下,歡樂地唱好全曲曲調(教師的口風琴伴奏為學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詞4段較長,建議唱第

1、

3、4段歌詞,第2段歌詞留給學生自己學唱。這樣也不影響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學時間用于唱好歌曲,處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樂段與第二樂段的對比要表現出來。

7.打擊樂伴奏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性。 8.小結:這是聲樂表現“早晨”的一種形式。

三、編創活動:《早晨》

表現早晨的內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達的就是發生在早晨的活動。管弦樂《晨景》也是對景色的描繪。請學生把早晨的活動思考一下,然后表現其一個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學路上”、“早晨醒來”等等,都可以運用各種形式加以表達。

第二課時

一、聆聽《漁舟唱晚》

1.聽了外國的“晨景”,現在看看中國古代的漁村晚景。——欣賞《漁舟唱晚》第一部分。 2.設問:從音樂聲中你能想像這是怎樣的景色? 3.哼唱一下這一段音樂的主題曲調,畫出圖形譜。 4.欣賞《漁舟唱晚》第二部分。 設問,從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5.哼唱這段音樂中的主題曲調,并把每小節的第一個音連接起來唱一唱。 6.聆聽全曲。

要求:聽完后能根據音樂的發展順序編講一個故事。 7.小結:這是古代中國豐衣足食的農村晚上一景。

3

二、聽辨活動:4/4拍還是6/8拍 1.先聽教師彈奏一遍,想一想? 2.聽一聽,劃劃拍,試一試。 3.邊唱邊劃拍檢驗一下。 4.在括號內填上拍號,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風》

1.教師談話導入:本課主題是朝夕,唱好了“晨”,現在唱“晚”?!锻盹L》是一首俄羅斯歌曲。聽聽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聽范唱。

2.復習已學過的三種指號:2/

4、3/

4、4/4。這三種拍號的單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晚風》的拍號是6/8拍,它的含義是什么?

3.再聽范唱《晚風》,并邊聽邊劃6/8拍的指揮圖式,設問:是否聽出有兩句的曲調基本是相同的?

4.全體劃拍(以八分名符為一拍),注意強弱節奏,跟著教師的教棒點譜視唱第一樂句(4小節)。

5.在第一句能準確視唱的基礎上,學生自學第

二、三樂句的曲調(注意每句的弱起拍,節奏要唱準)。

6.請一位學生指揮大家流暢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難點是二聲部合唱,其基礎是二聲部曲調要唱得和諧、均衡。平行三度的二聲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聽覺上的輔助練習。

(1)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要求相互都能傾聽。

(2)聽伴奏帶或教師伴奏(教師的伴奏必需是不帶旋律的伴奏)學生學唱第二聲部。 (3)教師唱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

(4)學生二聲部曲調合唱。

8.在二聲部曲調較穩固的基礎上,再唱歌詞,注意力度記號,以輕柔的聲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課

足跡

教學目標

4 1.革命歌曲留下的歷史足跡,使我們不忘過去,這就是音樂的社會功能。讓我們在革命歌曲的音樂中,牢記革命傳統,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道理,這是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圖書館尋找資料,在課內進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設計等活動,加深對革命“足跡”的認識,使課內外的封閉式與開放式教育相結合。 3.在唱歌實踐中,掌握裝飾音知識與唱法。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聽《紅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課時:聽《紅梅贊》、《歌唱二小放牛郎》,唱《我怎樣長大》,

第一課

一、聆聽《紅星歌》

1.課前先請個別學生準備《閃閃的紅星》故事。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故事。 2.欣賞全歌。

設問:歌曲講述了什么內容?反映的是什么時期的斗爭。 3.再聽全歌。

設問:音樂分為幾個部分?哪部分的曲調是相同的?當再次出現相同的音樂時請舉手示意。

4.復聽全歌??梢噪S音樂哼唱歌曲。

設問:歌曲的體裁是進行曲,還是舞曲、搖籃曲?

5.小結:這是反映工農革命時期少年兒童積極參加革命斗爭的足跡。

二、表演《雨花石》

1.簡介書上插圖“南京雨花臺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這首歌的曲調節奏較復雜: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這首歌曲不宜讓學生識譜視唱,主要通過聆聽范唱,范唱曲調從聽覺中加強學生的模仿記憶,有了基本旋律的輪廓后,讓學生看譜唱曲。為了加強其記憶,可分為二部學習。第一部分為前四樂句,第二部分為后四樂句加尾聲。有困難的小節,必需是以樂句的單位進行指導。3.在曲調開始學唱時先不加裝飾音,當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簡單講解倚音的寫法與作用(寫法:左上角;作用:裝飾性)。

5 4.在曲調唱得很流暢的基礎上填上歌詞,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現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質。 5.在學生充分理解歌詞深刻含義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四句歌詞設計四個造型為歌曲做背景,并充滿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課時

一、聆聽《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兩個故事,我們都請同學講,這個故事我請錄音機講,請你們聽仔細——播放本歌錄音。

2.設問:誰聽清楚了這個故事?能復述一遍嗎?

3.再聽一次:記著歌曲的情節。歌曲中的主角是誰?配角是誰?有幾個場景。 4.師生討論:歌曲的人物及場景。

5.在教師指導下布置場景、分配角色。注意:要發動學生設計與自薦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學扮群眾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錄音,根據歌曲的敘事過程學生演小品。 7.小結:這是抗日戰爭時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跡。

二、聆聽《紅梅贊》 教學基本要求

1.課前請個別學生準備歌劇《江姐》的劇情故事。在欣賞前給全體學生講這一故事。 2.欣賞全歌。

設問:歌名《紅梅贊》的含義是什么? 3.再聽歌曲:

設問:你從歌曲的情感與風格中領悟到什么? (提示:書上插圖是江姐的形象)

4.小結:這是反映解放戰爭時期革命先輩留下的“足跡”。

三、表演《我怎樣長大》

1.這首歌的歌詞看來很簡單,但卻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解其深刻的含義。結合前面作品中表現的英雄足跡,對學生進行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 2.這首歌的曲調是三拍子,學唱時要求學生用三拍子的指揮圖式邊唱邊劃拍進行。放慢速度分兩個樂段學習,一般不會有太大困難。

3.二聲部合唱有一定難度,教學時要慎重處理。如有困難,可適當降低難度,如每句的第

6 一音把三度改為同度,可能會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時,注意歌詞的語氣,如疑問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暢性及二聲部的和諧。

5.在學生理解詞義的基礎上討論,說說自己應“怎樣長大”?

四、編創與活動

1.根據歌曲《紅星歌》、《紅梅贊》、《歌唱二小放牛郎》說說革命的歷史足跡。用線連一連。 2.展示各自準備的資料、CD、VCD、圖片、故事,比比誰的資料最生動。

第三課 農家樂

教學目標

1.由反映農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組成本課內容,這是人文性在音樂與社會關系上的體現。讓我們從音樂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農家樂,從而促進社會的安定與發展。 2.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組成常識。

3.選擇合適的音組填空,為旋律創作活動做鋪墊練習。

教學重點:歌曲演唱

教學難點:二聲部的演唱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唱《蘋果豐收》,聽《打豬草》。 第二課時:唱《豐收的節日》,聽《豐收鑼鼓》。

第一課時

一、聆聽《打豬草》 1.初聽全曲。

2.設問:這首曲子給你什么感受。

全班分二部分,分別按書上節奏用拍手與拍腿為主題曲調伴奏 3.復聽全曲。

4.小結:簡介樂曲背景,也可作為農家一樂(雖然作品與農夫無關)。

二、表演《蘋果豐收》

1. 教師范唱,使學生感受作品的整體效果。

7 2. 學習第一樂段,四個樂句,每句2小節。把每個樂句分組,一個小組,規定時間2分鐘自學,然后四個樂句接唱,能接上的為勝者(慢速度)。

3. 教師重點指導不能接唱的小組,集體幫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應達到的速度。同樣是競賽,跟不上速度唱錯為敗者。從競賽中激發學習學譜的積極性。

歌譜與歌詞都可分兩部進行學習,學好第一部分(樂段)再學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樂段的學習:分高低聲部進行,把全班分為二部分,各承擔一個聲部。教師先分別示范兩個聲部的曲調;然后各聲部由組長帶領先自學,教師巡視,重點指導低聲部。(同樣先慢速度學唱)

5.合成時,由第一樂段的最后一句接二聲部合唱,因第一樂段的最后一個音“do”就是低聲部開始的音高,這樣幫助低聲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歡樂的情緒。 7.配上伴奏。

8.請幾個學生伴舞(朝鮮舞基本動作)。

9. 完整地表演朝鮮人民蘋果豐收時的歡樂情景。這首歌表現朝鮮人民獲得蘋果豐收時的歡樂情緒,因此,速度較快,尤其是第一樂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難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暢,才能表達這種感情。

第二課時

一、聆聽《豐收鑼鼓》

1.導入: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鑼打鼓來慶賀。中國的鑼鼓經世界聞名,非常有中國特色。中國管弦樂器也有別于西洋管弦樂器。 2.欣賞樂曲第一部分。

設問: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么一個場面?你從音樂聲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緒? 3.欣賞樂曲第二部分。

設問: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對比,情緒上有什么變化? 4.聆聽全曲。

(1)看著書上的譜例,隨著音樂的發展,舉手指出、示意是第幾段? (2)合著音樂的速度和情緒,作模仿該段主要樂器的演奏動作。

(3)出示相應的民族管弦樂隊的圖片,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模仿演奏的動作,三結合立體的

8 欣賞全曲,把學生的聽覺、視覺、動覺想像都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音樂中去。 5.師生交流(有時間可允許再復聽一次)。

6.小結:豐收的喜悅場面是非常熱烈的。感受從豐收中獲得勞動成果的歡樂。

二、表演《豐收的節日》

1、聽歌曲,說情緒

2、教師彈琴范唱

3、生跟琴哼唱旋律

4、聽伴奏讀歌詞

5、生學習一聲部歌曲

6、生學習演唱二聲部

7、師生合作分聲部演唱

8、師糾正錯誤,對歌曲進行處理

9、師生聽伴奏演唱歌曲,師引出新疆舞的動作

10、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創編

1、學習新疆舞的幾組動作

2、學生分組進行表演

3、加入小打擊樂為歌曲進行伴奏

4、生發揮想象力,完整的對歌曲進行創編表演

第四課 可愛的家

教學目標

1.本課五首中外反映“家”為題材的作品,其音樂的風格、題材、體裁,均各有特點,我們可以從中感受音樂的人文性,“家”的可愛,“家”的樂趣。 2.改編也是一種創作活動,我們從改編《牧場上的家》中獲得創作的經驗。 3.學習豎笛的長音吹奏練習,并進行二聲部吹奏實踐。

教學安排:三課時

9 第一課時:表演《外婆的澎湖灣》,聽《回家》。

第二課時:聽《可愛的家》,唱《牧場上的家》;復習本單元內容。

第一課時

一、聆聽《回家》

1.初聽樂曲。

設問:這首樂曲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在西洋樂器的分類中屬哪一類? 2.復聽樂曲。

設問:這首歌內容與情緒都是什么?

3.請你為這首曲調配上歌詞,歌詞的內容與“回家”的標題是一致的,試一試,唱一唱,奏一奏。

4.在樂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編的詞。 5.小結:家是可愛的。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灣》

1.這首通俗歌曲較為流行,學生都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啟示下較容易學唱。 2.在曲調的學唱中,有些節奏通過聽唱,指導學生學唱,不必講解樂理的名稱如 等,能合著教師的鋼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懷想”帶有敘事性,所以在演唱時,把發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處理重點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較第一部分要有變化。

4.本歌教學的難點是伴奏。

打擊樂的加入是編創活動,配得好能渲染歌曲高潮部分的情緒,要發動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想像,進行編創。 5.小結:這是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溫馨之情。

第二課時

一、《可愛的家》

10 1.介紹歌曲《可愛的家》的創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2.范唱《可愛的家》,讓學生哼唱。讓學生熟悉內容和主旋律。 3.初聽樂曲。

設問:樂曲主題的主奏樂器的名稱你能聽出來嗎? 4.復聽樂曲。

設問:主題重復了幾遍?表達了怎樣的情緒?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結:家庭是溫馨的、可愛的。

二、表演《牧場上的家》

1.這是美國兒童對自己在牧場上家的贊美。 2.教師范唱時要注意弱起拍的節奏及換號處。 3.學唱曲調。

(1)在看譜聽教師范唱曲調(或鋼琴單音彈奏曲調)中,找出曲調中的相同樂句。 (2)在教師指導下學唱第一樂句8小節,及第三樂句的8小節,要求學生劃3/4拍指揮圖式唱譜。

(3)學生自學第二樂句的8小節,劃拍把握好節奏的長短。注意弱拍節奏。

(4)在教師完整的彈奏曲調后,準確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強弱感,并隨著曲調起伏唱出力度的漸強、漸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對牧場家的愛。第三樂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強。

四、改編練習

1.非常熟練唱好前8小節曲調。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學生自由選擇兩種拍號進行改編,如:

4.改編展示:學生試唱自己的改編曲。教師要多加鼓勵學生的改編曲。 5.小結:改編也是一種創作,但由于不同的拍號,所以情緒也不盡相同。

第五課 故 鄉

教學目標

11 1.本課與前課是同一主題的內容。因為“故鄉”是“家”的擴大,是大的家。讓我們從音樂作品中領悟愛家,愛故鄉的做人基本素質。并通過聆聽表演、畫畫、寫寫、講講等多種藝術形式,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愛。 2.繼續唱好二聲部合唱。 3.了解變拍子與變音記號。

4.從實踐中初步接觸變奏的創作練習。

教學安排:三課時

 第一課時:聽《誰不說俺家鄉好》、《思鄉曲》,唱《故鄉的小路》  第二課時:聽《小村之戀》,唱《鄉間的小路》,“唱唱自己家鄉的歌”。

第一課時

一、聆聽《誰不說俺家鄉好》

1.課前請幾位同學在網上或圖書館尋找關于影片《紅日》劇情的資料,在課上簡單向大家作介紹。

2.把歌曲或歌詞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聽歌曲。

4.師生議論歌曲內容:對家鄉的贊美,對解放區的贊美。 5.復聽歌曲。

師生可隨錄音輕輕哼唱,體驗人們對家鄉的愛。 6.演唱歌曲。

把錄音的人聲聲道取消,放音樂伴奏聲道,由教師或學生(鼓勵學生唱)看譜演唱。 7.小結:解放區的人民對家鄉的愛。

二、聆聽《思鄉曲》

1.導入:由介紹《中國少年兒童隊隊歌》→作者馬思聰→《思鄉曲》創作背景。 2.學唱內蒙古民歌《城墻上跑馬》曲調,并要求能背唱(該曲調即教材本曲的主題)。 3.初聽樂曲。

設問:當你聽到內蒙古民歌《城墻上跑馬》曲調時,請舉手。 4.復聽樂曲。

設問:小提琴獨奏《思鄉曲》給你什么感受?

12 5.小結:樂曲表現了遠離故鄉的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三、表演《故鄉的小路》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達對家鄉的贊美。所以演唱時要把這種情緒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2、在對歌曲曲調唱得較有樂趣、熟練的基礎上,分組自編表演唱(教師到學生中去分層指導)。

3、各組展示。

4、小結。

第二課時

一、 聆聽《小村之戀》

聽歌曲表達的情緒。

二、表演《鄉間的小路》

1.直接導入:我們自己來表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2.聆聽范唱。提出三個要求: (1)歌曲的內容是什么?

(2)隨范唱劃指揮圖式,有什么發現? 3.討論以上問題,不清楚的可再聽范唱。 4.聽一遍曲調范奏,學生再進行劃拍練習。 5.結合曲調講解變拍子(詳見右邊)。 6.要求打出每小節的強拍。 (每小節強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設計打擊樂伴奏,注意4/4與3/4的交換。如:

三、變奏練習:創作活動 1.不講變奏的概念。

2.從本書上的“例”開始練習。3.完善書本上的“例”,

學生自己作變化發展。不要受書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創作變奏曲,不僅是同一拍號,還可以是變拍子的。

四、音樂知識:變拍子

13 1.變拍子的樂理知識結合歌曲《故鄉小路》的教學順帶進行。 2.教學時不從理論上講解,而從譜的現象上去切入。

設問:這首歌曲每小節的拍數是否一樣?除第1小節是不完全小節外,每小節的拍數有幾種類型?

歸納:歌曲由兩種拍子組成,這就是變拍子。

3.復習音名變音記號,比較“4”與“#4”的音高關系以及“4”與“#4”的手勢。唱準“

3、

4、

5、#

4、

6、

5、3”。因此“#4”的教學也結合歌曲《故鄉的小路》進行。

第六課 快樂的少年

教學目標

1.本課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個主題——歡樂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樂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我們應以不同的風格與形式,去表現不同層面的少年活潑歡樂的情緒。

2.在前面幾課曲調填空、改變等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曲調最后2小節的創作,感受曲調的結束感。

3.在歌唱實踐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學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聽《纜車》;演唱《雛鷹之歌》。 第二課時:唱《叮鈴鈴》;聽《嬉游曲》。

第一課時

一、表演《雛鷹之歌》

1.教師談話導入:20世紀90年代初團中央發動的《跨世紀中國少年雛鷹行動》少先隊教育活動,旨在把全國少年兒童培養成江總書記提出的“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紀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這樣背景下而創作的歌曲。 2.教師范唱、錄音范唱歌曲,多聽幾遍范唱,加深印象。 3.學唱這首歌曲。

14 分為二部分學習。

4.學唱曲調,暫不唱滑音記號,當曲調基本學會,并能流暢地按規定速度唱譜時,才把歌詞配上。

5.在唱歌詞時,適時按要求加上滑音記號,歌曲的風格更濃郁,順帶講下滑音記號、唱法。

6.該歌曲帶有新疆地區的特征,所以打擊樂器按“ ”節奏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風格性更強烈。

二、聆聽《纜車》

1.設問導入:你們想到了什么?

2.視聽《博爾蓋塞別墅的松樹》(不告訴曲名)

設問:你們能從音樂聲中想像這一群少年兒童在干什么?(學生們議論) 3.介紹作品名稱、創作背景。

這是作曲家創作的一套描繪羅馬風景人物的音樂組畫——《羅馬的松樹》第一段“博爾蓋塞別野的松樹”,描寫一群天真活潑的少年在羅馬的游覽勝地博爾蓋塞別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4.聆聽舞蹈的場面音樂——第一主題。 5.聆聽第二主題旋律。

設問:這是描寫什么?(“打仗”) 6.復聽全曲:完成聽音樂排序等要求。 7.小結:歐洲意大利少年兒童們歡樂的活動。

第二課時

一、聆聽《嬉游曲》

1.聆聽歌曲,并介紹歌曲的時代背景與內容。。 2.朗讀一遍歌詞,旨在進一步體驗歌曲內容。 3.再欣賞一遍歌曲。

4.師生議論從歌曲中獲得的感受。 5.完成課本上的練習 6.小結:

二、表演《叮鈴鈴》

15 1.以聆聽前奏導入: 設問:

這兩小節你能聽出是什么聲音?——鈴聲——哪里來的鈴聲。請聽—— 2.聆聽范唱。

歌曲表現了什么內容?二段歌詞,兩種鈴聲,你能說一說嗎?他們各表現了少年怎樣的心情與情景? 3.學習歌曲曲調。

(1)歌曲的前4小節是全曲的主題音調,學好這4小節至關重要??筛倌3右暢?,唱好這開始4小節。

(2)從第5小節到第12小節讓學生自學視唱歌譜。然后流暢地唱好齊唱部分曲調。 (3)二聲部10個小節,可分聲部讓學生自學。這兩個聲部節奏與旋律,學生基本能視譜唱出。

(4)這曲調要唱好的關鍵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風格。這里包括裝飾音、滑音、“#5”等技術上的處理。

4.學唱歌曲時,襯詞“啰”等要處理好,另外在頓音、漸強、漸弱處要唱出這一群少年活潑歡樂的性格。

5.在較熟練地唱好歌曲的基礎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為歌曲伴奏。 里拉琴這一記號所對應的樂曲,可以用口風琴、口琴,也可用豎笛等旋律樂器來演奏。

三、創作活動

完成曲調最后2小節的創作,唱一唱,奏一奏。

1.該創作活動旨在讓學生創作的最后2小節要有結束感。從音樂的技術上講就是調式感的問題,但與學生不講調式問題,僅僅是感性上要求有結束即可。

2.從曲調的發展來看譜例1應該是“do”結尾,譜例2應該是“la”結束。但必需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

聽辨練習

1.先用鋼琴(或其他鍵盤樂器)分別彈奏這兩段曲調。要求聽辨這兩段曲調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2.跟著鋼琴模唱一遍,說出這兩段曲調相同與不同之處。(節奏相同,曲調也基本相似。不同之處是第二小節的“4”升高半音為“#4”)

16 3.用豎笛吹一吹,進一步鞏固“#4”與“4”的音高關系。

第七課 冬 雪

教學目標

1.冬雪給大地帶來嚴寒,雪景給我們帶來銀白世界的歡樂。這一自然現象給音樂文化提供資源。雖然祖國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觀其美景,但我們可以從歌曲、樂曲、京劇的音樂聲中去尋找體驗、去獲得樂趣。 2.初步學習模進方法創作旋律。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唱《堆雪人》;聽《乘雪橇》。

第二課時:唱《雪花帶來冬天的夢》;聽《迎來春色換人間》。

第一課時

一、表演《堆雪人》

1.對于沒有見過冬雪、沒有玩過堆雪人的孩子來說,只能從圖片、動畫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給我們帶來了音樂的體驗與感受。 2.聆聽范唱,找出相同節奏的樂句。 3.學唱第一樂句的曲調(3小節)。

4.在掌握第一樂句曲調識譜的基礎上,自學第

二、第

三、第四樂句(每句3小節),并找出其中的規律。(每一句的第1小節除節奏相同外,旋律的行進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節的第一拍都是弱起“ ”,每句的3小節都含有切分節奏) 5.完成歌曲的練習:線條圖形的連接。

6.如果第一樂段的四個樂句能流暢地唱好的話,第一樂段的低聲部兩個樂句也迎刃而解了。

7.歌曲的表演有兩個難點:

首先是要唱出輕松活潑的、歡快自豪的情緒,具體是唱好襯詞“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譜,要花一定時間排練。當然合唱的和諧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17 8.在流暢地唱好的基礎上,可以啟發學生按詞意排練、構思表演唱,這樣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聆聽《乘雪橇》

1.由祖國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課欣賞內容的標題——《乘雪橇》。

2.對全國的少年來說,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們可以從音樂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與樂趣。 3.初聽全曲。

設問:這是什么地區(國家)的音樂風格?為什么? (美國,爵士音樂風格足以證明。)

4.根據教材中的圖形譜及簡譜譜例,熟悉樂曲的主題音調(或唱或奏或哼)。 5.復聽全曲。

設問:這一主題音調全曲共出現幾次?每次出現有哪些變化,表達了怎樣的情緒與情景?

6.再次復聽,邊聽邊作圖形譜表示你對樂曲的過程的理解。

三、創作活動

1.在找到歌曲第一樂段的四句曲調的規律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出這就是曲調創作上的一種模仿進行的發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創作練習;素材是:

 模仿創作的第一個音是規定的,這樣很顯然其創作的曲調應該是:

四、祖國各地的冬季 1.展開中國地圖的掛圖。

2.找出課本中的“黑龍江、海南、昆明、西藏”的地理位置。 3.同樣是冬季,為什么在中國土地上冬景不一樣?

4.讓學生談談在寒假中到過祖國的哪些地方,或從書本知識、影視媒體、網絡上獲得的各地冬季的風景。

5.請體驗過冬雪的同學談談其感受。

第二課時

一、表演《雪花帶來冬天的夢》

18 1.解題導入:“雪花”、“夢”有關系嗎?

這里的“夢”由誰在做?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做什么“夢”?這就是本歌要告訴你的內容。 2.聆聽范唱。

聽完范唱,對歌名能理解了嗎? 雪花-夢-小動物-春風-夢醒。

3.再聽一遍范唱,在“告訴小××”的間奏處,請大家輕輕隨音樂拍手(XX)。 4.解決兩處難點:

“#2”的音高要*近“3”,這樣“#2”就能唱準。 注意弱起的節奏,用劃拍法唱準。 5.自學歌曲的曲調。

6.歌曲表演時,注意兩個樂段的對比,第一樂段注重敘述性,平穩而口語化,尤其是四個“告訴”,要體現對小動物的保護的環保意識。

第二樂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現對小動物的親切和熱情。 7.討論: 設問:

(1)歌曲告訴了我們什么知識? (生物科普知識——冬眠) (2)還有哪些動物也冬眠? (知識的拓寬與延伸)

8.帶著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結:冬雪帶給我們的益處——生態平衡。

二、聆聽《迎來春色換人間》》 1.欣賞

邊聽邊看書上的歌詞,如能將歌譜也同時展示,效果會更好。 2.討論歌曲表現的內容。

3再次聆聽。鼓勵學生看著歌譜,輕輕哼唱。 4.小結:

19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認知學徒制的教育意義下一篇:人資系統培訓心得體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