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湖北丹江口市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湖北丹江口市范文

丹江口市創建湖北省環境保護模范城市

工 作 報 告

(2017年2月)

2013年4月,丹江口市委、丹江口市人民政府下達了丹發【2013】6號文,正式提出在全市開展創建國家(湖北省)環保模范城市的決定。2013年以來,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圍繞國家(湖北省)環保模范城市創建目標,以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開展污染減排,嚴格環境監管,加快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切實關注民生,全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環境監管能力全面加強,環境管理不斷科學規范,城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開展創模以來取得的成效

一是全市經濟健康快速發展。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2.04億元,增長9.5%,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62.5億元,增長9.3%,實現旅游收入57.5億元,增長19%。

二是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漢江干流丹江段、丹江口水庫水質長期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以內,5個國控、1個市控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占100%(除官山河以外,其他均為Ⅱ類),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100%。2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2015年,我市城區優良達標天數為316天,達標率為86.6%??晌腩w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0.093毫克/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濃度;SO2平均濃度由2014年的0.023毫克/立方米下降到0.013毫克/立方米,下降43%;NO2平均濃度由2014年的0.029毫克/立方米下降到0.017毫克/立方米,下降41%。城區聲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固體廢物保持較高綜合利用率,危險廢物全部依法安全處置。

三是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秳撃R巹潯返玫饺鎸嵤?,14個城鎮污水處理項目、6個生活垃圾處置項目、2個水土保持項目、13個庫周生態隔離帶建設項目、5個工業點源污染治理項目、7個入河排污口整治項目、1個水環境監測能力建設項目全部完成,重點項目完成率達100%。實現了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城市和所有鄉鎮全覆蓋。全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9.56萬噸/日,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7.5萬噸/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87%;污泥處置率達100%。全市垃圾處理能力達到602噸/日,其中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350噸/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6%。

四是環境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以環境保護為重要內容的生態文明指標納入了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內容;中小學環境教育全面普及,環境質量公告有效落實,社會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滿意率達到85%以上。2012以來,丹江口市環保局連續多年在全省環保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獲得優勝單位;連續四年獲得十堰市各縣(市)環區環保部門目標責任制考核第一名;在2013年、2015和2016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考評中,丹江口市先后三次被評為全國生態環境質量“輕微變好”縣;在首屆“尋找中國好水”大型環保行動水源地評比中,丹江口水源地入選首批“中國好水”水源地;2013年被命名為省級園林城市,2016年順利通過

1 省級森林城市的考核驗收。

二、主要做法

(一)創新機制體制,增強環?;盍?/p>

一是健全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機制體制。自2013年提出創模以來,環保創模工作成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進入了市委、市政府日常工作決策視野,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把創建環保模范城市作為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環境安全的重要抓手,提出了“以創??倲埲协h保工作”的指導思想,把“保水質、迎調水”作為全市的一項中心工作,上升為一項政治任務,予以了高度重視。及時調整成立了高規格的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市委書記任主任,市長任第一主任,市“四大家”相關領導任副主任,市直各相關部門為市環委會成員單位,形成了黨委政府統領、環保部門牽頭、成員單位協同的環保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了委員會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建立了丹江口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了環保委員會在創模中的積極作用。市委書記、市長親自帶隊,召集市編辦、市財政、市人事等多部門一把手,在環保局調研,現場辦公,研究解決環保創模及環保能力建設問題。

二是完善創模的制度體系。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堅持定期研究生態環保工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有力地推動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出臺了《中共丹江口市委、丹江口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意見》(丹發[2013]11號),把市級環保專項資金全部用于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同時,市財政每年從國家生態補償

2 資金中安排不少于10%用于污染減排、生態保護和創模工作。市紀委制定了《丹江口市開展五城聯創責任追究制(試行)》,強化督辦與責任追究,全力推進創模任務的落實。出臺實施了《丹江口市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實施辦法(試行》。依照這一制度,在創模期間,對3個單位下達了“一票否決”預警,對10家企業進行了環保約談。在全市引起震懾效應。有力的促進了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切實履行好各自承擔的環境保護法定職責,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環保欠賬。

三是強化環境保護責任考核。堅持把環境保護內容和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強化責任追究和工作問責,實行“一崗雙責”和“黨政同責”。把環境保護和環境創模工作作為鎮(辦、處、區)和市直部門重點考核指標,同時還將水環境質量和空氣環境質量納入日常管理考核,每月進行通報。

四是以南水北調為龍頭,強力推進水源地環境保護。制定了《丹江口市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了市、鎮、村(居委會)三級網格化環境管理體系,全市20個鎮(辦、處、區)全部結合《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施方案》劃定了以村委會(社區)為單位的三級網格,兩委會負責人擔任環境保護網格員,并結合轄區實際,明確了環境保護具體職責,真正做到“處處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責”,將責任體系層層細化,做到環境執法市域全覆蓋;為強化庫區環境監管,成立了丹江口市庫區綜合執法管理辦公室,從環保、公安、海事、水產、水務等部門抽調人員集中辦公,對庫區水質保護進行綜合執法;在庫區環庫的15個鄉鎮

3 成立了6個環境保護管理站,前期分別在庫區4鄉鎮設立固定辦公地點,建立了環庫環境監察和巡查機制;此外,市政府先后出臺了《加強環庫公路沿線生態環境保護的通告》、《加強丹江口庫區(丹江口市境內)島嶼監管保護工作的通告》、《關于嚴格落實直接入庫河流日常保潔責任的通知》等文件,將庫區水質保護納入庫周各鎮(辦、處、區)網格監管重要職責;制定了《丹江口市入庫支流環境保護河長責任制管理辦法》,對進入丹江口水庫各支流水質實行河長責任制,市長擔任總河長,分段河長分別由鎮長和村委會主任擔任。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創新和有效實施,確保了庫區水質安全,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活力得到有效釋放。

五是強化環境保護能力建設,推進環保責任落實。環境監測監察能力得到加強,機構體系不斷完善,人員隊伍不斷壯大,環境監管和環境應急的能力、水平顯著增強。環境監察、監測實現了標準化,在2014年全部通過了省環保廳組織的環境能力標準化建設驗收。

增設了環境應急中心、機動車尾氣監管中心和六個鄉鎮環境管理站;環境監察大隊單位性質由自籌自支改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環保系統的人員、經費、編制等問題得到加強,二級單位人員編制由過去的17人增加到38人,環保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安排,給予充分保障。

全市環境監管的能力全面加強。2012年以來,通過向上爭取和自籌資金4000余萬元,全面加強環保執法監管能力建設。一是加強監測能力建設。市環境監控中心大樓建成投入使用;購置水質監測采樣船一艘;新建城區噪聲監測LED顯示屏兩座;新建兩座6參數空氣自動站(左右岸);

4 對胡家嶺水質自動站高標準升級改造;購置氣質聯機(GCMS)、氣相色譜、原子熒光等大型分析儀器,水質常規分析能力超過64項。二是加強監察能力建設。建成全市重點污染源環境監管視頻、數字化信息平臺;對一線執法人員全員配備使用便攜式手持移動執法終端。

(二)強化環境基礎建設,環境保護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一是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14個城鎮污水處理項目、6個垃圾處理規劃項目等重點項目全部建成投入運行,實現了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城市和所有鄉鎮全覆蓋。

二是實現了所有村莊的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全覆蓋。作為全省唯一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整縣推進縣(市),累計投入資金20513.35萬元,對全市194個行政村的飲用水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畜禽養殖污染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全市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全境覆蓋。

三是構建城市生態濱江樣板。我市自2012年5月開始啟動“一江兩岸”觀景帶和滄浪州濕地公園項目建成,總投資2億元,整個工程區域總占地面積940公頃,其中陸地面積343公頃,水域面積597公頃。收集鄉土植物600多種,公園花帶15000平方米,種植廣場高大喬木、江堤柳樹、池杉、水杉、松、竹、梅、桃等各類樹木25萬株。公園內樹木蔥蘢,芳草如茵,四季繁花盛開,蜿蜒曲折的游步小道縱橫交錯,碧波蕩漾,隨處可見鷗鷺翩翩飛舞,形成“依山傍水,城河一體”的休閑、生態景觀。

四是大力推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西氣東輸二線丹江口支線天然氣項目在2010年引入我市,通過全力普及居民、酒店、餐館使用天然氣、對

5 城區所有出租車和部分私家車油改氣、燃煤鍋爐煤改氣,切實轉變了城市能源結構,城市清潔能源使用率大幅度提升,城市清潔能源使用率已達到93.04%

(三)突出水環境整治,改善水環境質量

一是大力推進五條不達標河流治理。我市把確保“一江清水北送”作為全市的中心工作和政治任務來完成。為保障調水工程的順利持續通水,我市全力推進入庫河流治理、生態修復、壩區環境整治等工程,有效實施了“五河治理”(官山河、浪河、安樂河、沙溝河和大柏河)。作為水源地,我市庫區上游2條一級入庫支流、10條次級入庫支流中,原來存在官山河、浪河和大柏河三條河流不達標。為確保庫區水質良好水質,我市組織有關科研單位編制了各流域綜合治理方案,多措并舉,自籌資金進行治理(其中官山河先后投資1.65億元),實現了三條河流水質的根本性好轉。

自2015年開始,官山河穩定達到Ⅲ類以上,多數月份達到Ⅱ類水質,浪河自2014年開始,水質穩定達到到Ⅱ類;實現了域內無劣V類、無黑臭水體的目標。

二是強化飲用水源管理。針對飲用水源存在的環境風險隱患問題,投資106萬元,完成城區第一水廠陸域一級保護隔離網工程、水域一級保護區防護帶工程和飲用水源保護區警示標志“三建”工作,拆除了保護區內庫汊攔河壩和網箱;啟動總投資2.98億元的二水廠遷建工程,目前已投入1419萬元,工程正在緊張進展中;規范了備用水源建設,制定并上報了《備用水源漢江集團水廠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案》,等待省環保廳批復,

6 設置了規范化的界標、交通警示牌和圍網等物理隔離設施。自2014年開始,每年對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進行一次109項全項目分析,水質達標率為100%。從2014年開始,對全市15個鎮(處、區)集中式飲用水源的水質進行每年2次29項常規監測。通過強大的宣傳攻勢和持續不斷的嚴格執法,落實了飲用水源巡查制度,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三是規范涉水企業污染治理。先后開展四輪“清水行動”,深入開展“保水質,強民生,促轉型,向三大污染宣戰”、“保水質、迎調水,百日攻堅戰”等專項行動。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五創辦多次聯合市直相關單位協同作戰,密切配合,聯合督查,重拳整治對庫區水環境構成較大危害的環境隱患,強制取締十堰川流汽車配件廠、十堰市紫源宏物貿公司等“十小”企業;關閉丹江口市鑫隆生物科技公司黃姜皂素生產線、丹江口磷化工公司磷酸生產線;丹江口市神龍化工有限公司黃磷生產線等不達標涉水企業;拆除網箱養殖93534只。

四是加大在線監控設施的建設力度。我市已有27家重點企業安裝了34套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其中廢水24套,全部安裝并通過驗收和聯網,并且每季度開展了有效性審核,傳輸數據有效傳輸率達到96.58%。全市工業企業達標排放能力持續提升。

(四)實施綜合整治,改善空氣質量

大力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全市空氣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一是加大了落后產能淘汰落力度。自2010開始,先后關停了位于城區的市第二水泥廠和太和水泥公司、6座電石爐、丹江口鋁業有限責任公

7 司68臺電解槽等多家企業或生產線,此外還有4臺電石爐2013年來實際已經處于停產關閉狀態。

二是加強工業大氣污染治理,工業廢氣穩定達標排放。湖北東圣丹江化工有限公司的30蒸噸的鍋爐采取脫硫除塵措施,丹江口市宏茂冶金有限公司和漢江集團丹江口電化有限責任公司6臺半密閉電石爐都改為全密閉,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300噸/年。

三是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例。加強燃煤鍋爐、煤氣發生爐、爐窯、茶水爐、食堂大灶等煤改天然氣工作;在城區禁止新建燃煤爐窯、鍋爐和大灶,其他地區禁止新建小于10蒸噸的燃煤鍋爐;淘汰燃煤小鍋爐,停用燃煤鍋爐10臺,對12家企業22臺燃煤鍋爐進行了煤改氣。這些措施的落實,為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強度的降低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是開展城市揚塵綜合整治。強化了施工揚塵監管,積極推進濕法施工,落實施工現場圍擋全封閉作業、現場道路硬化、施工車輛進出工地沖洗、渣土運輸車輛全密閉等措施。強化道路揚塵監管,加大了道路沖洗降塵頻次,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了73.7%以上。落實了企業堆場、料場的覆蓋、封閉等措施,有效抑制了堆場揚塵的產生。實施以城市綠化、保護生態為主的園林綠化系統工程,全面實施裸露山體整治工程,基本實現了裸露山體的綠色全覆蓋。

五是加強了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管。建成機動車尾氣檢測線1條,在建1條,于2014年9月,正式開始機動車尾氣檢測和環保標志核發工作,到

8 2015年底,機動車尾氣環保檢測率達到78.4%。同時,加快黃標車和老舊車輛的淘汰步伐,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426輛。

六是深入開展餐飲油煙整治。從市財政專列專項資金,對餐飲油煙污染治理進行了補貼,合計完成了124家餐飲單位油煙治理。

(五)開展噪聲整治,維護群眾環境權益.

為解決噪聲擾民等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制定了《丹江口市城區噪聲污染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丹江口市城區生活、交通噪聲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通過加強法制管理,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加大城市噪聲整治力度,有效形成了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有效地控制了聲環境質量。

一是強化建筑施工噪聲管理,確保施工場地噪聲達標排放。規范工地施工行為,嚴格夜間施工噪聲執法監管,完善工地公示制度,及時處理噪聲污染投訴,化解群眾矛盾。

二是開展工業、五金、建材等生產、加工噪聲的專項整治。2013年7—9月,環保局成立專班,對群眾投訴較多的工業企業、鋼窗、石材加工、廣告制作等作業門店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噪聲專項整治,主要針對居民休息時段進行巡查。對廠界噪聲超標的圣達鍛造有限公司、環宇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書,督促企業達標排放;規范各加工門店作業時間和作業行為,落實噪聲防治措施,對污染大卻拒不整改的,強制停電、吊銷工商營業執照。

三是加快城區道路設施建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造拓寬、刷黑環

9 城南路、沿江大道、挖斷路、紅花路、姚溝路、車站路、生產南路等二十余條城市主次干道;整理、擴建人行道,合理布局車輛停車點,改善人車混行現狀。通過改善城市道路環境、緩解車流量壓力,降低城市噪聲與尾氣污染。

四是加強交通管理,實施暢通工程。實行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分流。中心城區完善交通管理措施,切實改善車輛通行能力。左岸主城區除環城南路、沿江路外,其他道路實行貨車限行。提高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減輕了市區道路交通壓力,顯著降低了因為交通擁擠而造成的噪聲污染。

通過各項措施的落實,我市區域環境噪聲和交通噪聲監測值明顯降低,關于噪聲問題的投訴明顯減少。

(六)強化環境監管,確保環境安全

一是加大督辦整改力度,推進“清水行動”有關環境問題的整改。“清水行動”中查出的21家單位的存在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掛牌督辦的湖北東圣丹江化工有限公司已摘牌驗收。

二是嚴格環境監管,保持環境執法的高壓態勢。全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3500人次,檢查300余企業家。關閉不達標企業6家,對21家企業下達整改通知;建立了環境違紀案件查處、環境刑事犯罪案件移送、環境違法案件處罰強制執行等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

三是落實了嚴格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全面完成了總量控制任務。按照省政府給我市核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對重點監控企業核定污染物排放總量,共核發排污許可證26個。年

10 度省、市減排項目全面完成。

四是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全面完成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丹江口市被列入《十堰市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實施方案》中的企業共有16家,其中八家企業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被關閉、停產等原因無法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其它全部完成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及驗收工作,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及驗收率達100 %。

五是危險廢物得到依法安全處置。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規范化處理處置的要求,域內13家工業企業危廢、27家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全部進行了網上申報登記,2012年至2015年,全市共產生工業危險廢物1059.23噸,醫療廢物419.26噸,全部實現了依法安全轉移和處置。

(七)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一是嚴格控制“兩高”企業落戶,強化節能評估。堅決遏制高耗能項目的上馬,對“兩高”項目,一律不予立項、審批,從源頭上控制“兩高”企業落戶。

二是堅決落實淘汰措施。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實現“淘能關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先后關閉文字605廠落后PS版生產線、丹龍化工公司落后小黃磷、漢江集團電化公司3萬噸落后電石產能、丹江口鋁業有限責任公司2萬噸電解鋁(拆除114.5千伏安預焙電解槽68臺)、丹江口市鑫隆生物科技公司、西保公司、漢江集團電化有限責任公司12500KVA電石爐等落后產能企業。

三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穩步實現產業轉型。從2010年以來,我們

11 將原定的大力發展“四大一新”支柱產業改為實現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農產品加工等六大新興產業。產業結構得到明顯改善,產業中輕重工業比重已從2008年的13︰87轉變為2014年的24.3︰75.7,輕工業和新興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從而較好地平攤了傳統高耗能企業能耗;第三產業增加值(現價)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上升。2015年全市GDP182.04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63.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5.1%,較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八)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和綠色創建,深化環保理念

一是大力開展環境宣傳教育,推進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與參與。組織實驗小學、徐家溝小學、肖家溝小學等學校開展環保成果、環??破照褂[,向小朋友們贈送環??破兆x物300余本,環保局長還與師生共同探討綠色校園的建設,勉勵小朋友們爭做環保小衛士,活動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由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環保局、市科技局、市供電公司等單位聯合舉辦,市環保學會、市教育協會協辦開展了丹江口市“武當山泉杯”青少年環??破罩R競賽,參與學生達2.8萬人。以向“三大污染”宣戰,宣傳新《環保法》、《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為主線,開展了環保知識宣講暨環保書籍、環??破债媰再浰?、街辦(鄉村)網格員環保知識培訓等活動。策劃拍攝環保警示專題片,通過回顧我市環保事業發展歷程,客觀反映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警示環境污染危害,宣傳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是開展 “綠色”系列創建。利用廣播、電視、網站以及新媒體、

12 街面立體廣告深入宣傳環保創模工作,持續開展以“綠色企業”、“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機關”為主的綠色系列創建活動,動員廣大群眾支持創模、參與創模,并對創建成功單位,用“以獎代補”等方式進行獎勵。截止到2015年底,已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公園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綠色學校3所;十堰市級綠色社區11個,綠色學校66所,綠色機關11個,綠色企業8個,綠色家庭70個;丹江口市級綠色學校32所,綠色社區4個,綠色機關27個,綠色企業4個,綠色家庭 20個。

三是全面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和生態家園建設,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近年來,對全市194個行政村的飲用水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畜禽養殖污染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全市農村環境治理的全覆蓋。累計爭取資金20513.35萬元,建成垃圾清運和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三個覆蓋”、“十個結合”、“九種模式”,抓好長效運行和管理。推動建立了農村環?;A設施長效運行管理制度,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長效運行,實現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村容村貌整潔優美。建成省級生態鎮7個,省級生態村29個;十堰市級生態鎮13個,生態村148個;丹江口市級生態生態村37個。

四是強化生態管控,實現環境保護與生態產業的同步發展。近年來,我市把生態建設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確定了“生態立市”的戰略,把生態建設放在全市發展的的核心地位,開展“生態家園”創建,實施“綠滿丹江口”行動,著力兩廊一帶(孟土路生態休閑觀光農業走廊、江北百

13 里生態農業走廊及特色村鎮帶、江南百億生態工業走廊)建設。在治水、治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生態產業,生態觀光農業、生態旅游業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幅提升。新建的武當道茶城、武當紫薇園等、“武當花谷”生態景區開門迎賓。新增武當南神道、丹江口市水庫2個4A級景區,伍家溝故事村等9個村被列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旅游業加快發展,全年接待游客992萬人次,2015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7.5億元,占全市GDP182,04億元中的比重達到31.1%。

三、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環保模范城市的創建,重在過程,目標在于改善環境質量,建立完善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長效管理機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舉全市之力,“護好源頭水、建設生態城”,為有效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環境安全做出應有努力。

一是強化制度建設,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繼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長效機制建設,以環保模范城市創建統領全市環保工作,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大環保工作格局的形成,真正實現以環境優化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繼續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穩步實現產業轉型。重點發展汽車和汽車零部件、水資源和綠色食品加工、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和節能環保兩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紡織服裝、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輔導產業,實現三大主導產業不斷壯大,新興產業和輔導產業顯著增強。

14 二是實行嚴格的飲用水源保護措施,保障全市飲用水環境安全。全面強化城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保護,對涉及飲用水源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

三是持續改進大氣環境質量。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抓好堆場、料場、建筑施工、渣土運輸和道路揚塵管理,進一步強化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管;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禁止露天焚燒;繼續加強油煙污染整治,要求城區餐飲服務經營場所應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并強化穩定運行;加快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建設。在各工業園區、城區規劃區以及各鄉鎮天然氣管網能夠覆蓋的區域,禁止新建燃煤鍋爐,其他區域原則上不得新建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按期淘汰黃標車、老舊車;在中心城區,劃定煙花爆竹禁止燃放區域和規定禁止燃放時間,并強化監管;加強城市綠化,抑制揚塵產生;進一步健全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強化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污染源監管與監控,努力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四是全力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加強沙溝河、大柏河和安樂河的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加快沿岸管網的建設,全面提升水質質量。

第二篇:湖北省丹江口職業技術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

督導評估自查報告

湖北省丹江口職業技術學校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省首批重點職業高中、省“512工程”合格學校、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綠色學校、十堰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教育科研20強學校、校園綠化達標單位,丹江口市文明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我校占地面積100畝,建筑面積32138平方米。固定資產2488萬元,教學設備總價值966萬元。?,F有17個班,在校生996人,有教職工98名,其中專任教師數96人。為了更好的貫徹全國、省和市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加快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和《省教育廳關于開展2014年職業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的通知》(鄂教職成[2014]5號)的總體部署,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加快推進全市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培養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湖北省丹江口職業技術學校認真對照《十堰市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標準》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進行了自查?,F匯報如下:

一、 依照標準,進行自查

(一) 管理體制與機制

1、管理機構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饒克均同志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學校信息 1

化建設和發展。設立有教務處、教科室為工作機構的信息化開展指揮中心,依托年級組、教研組對教師的信息化進行培訓、提升。由校長為總負責,副校長、中層領導、信息技術教研組長為運作負責人,以學校網管、計算機教師為技術支撐,學科骨干教師為應用核心的運行機制。信息教育工作組成員從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引領和策劃到網絡管理,從信息技術教育到學校整個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培訓、機房維護,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落實有效,每學期在工作計劃中,我們都對教育信息化建設提出具體要求,保障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2、發展規劃

學校將信息化發展規劃納入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確立信息化在學校教育教學發展中的地位。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計劃,任務明確,落實措施得力。學校有效落實全市中職學校息化發展規劃和工作任務的措施得力,圓滿完成各項教育信息化工作任務。

3、制度建設

制定信息化業務人員績效考核辦法,并在教師職稱評聘中有一定的分值,鼓勵教師進行信息化學習與提升。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工作納入學校教學工作考核范圍。教師講課中必須使用信息化進行教學,考核中使用好的進行獎勵。建立健全與學校信息化建設相關的各項管理規定和制度,明確責任,落實分工,確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順利開展。通過這些制度,使學校的信息化設施、設備能很好的利用、使用起來,達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4、資金投入

明確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資金投入機制和辦法,將教育信息化經費列入計劃。學校接有中國電信光纖100兆寬帶,有網絡

交換設備21臺,網絡信息點覆蓋20個教室和41個辦公室。建有校園網站,擁有計算機總臺數 348臺,全部聯網,有17個白板教室,教師︰機達到1︰1,學生︰機達到3︰1。這些現代化教育設施為高標準辦學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基礎設施

1、網絡接入條件

學校開通100兆網絡帶寬,能滿足師生使用的校園網絡接入條件。教師在辦公室、教室等教學辦公場所可以利用有線/無線方式方便接入互聯網,學生可以在教室、實驗室、實訓室、圖書室及其它學習場所方便接入互聯網。

2、 教學終端設施

學校所有班級都裝有白板,網絡暢通,2010年為教師配備備課、授課必需的終端設備一臺,2016年秋季已更換。學生用計算機達300臺,2016年秋季更新140臺,滿足學生學習上網的需要。

3、網絡與信息安全

學校設有網絡管理員,專門負責學校網絡暢通、網絡安全工作,建有校園群,對每臺機子分配IP,要求教師正確上網,瀏覽健康網頁、網站。建立了軟件采購、軟件使用和軟件資產管理制度,確保行政辦公使用正版軟件。

(三)信息資源

1、 數字教育資源

建成校本資源建設需要的軟硬件環境,建成教學資源平臺、電子閱覽室、數字圖書館等綜合資源平臺。校本資源建設與共享措施得力,

成效顯著。實現了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人人通,校本資源庫與省、市、縣數字教育資源平臺互聯互通,形成了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教師可訪問十堰市信息化云平臺資源、十堰市職業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的數字教育資源內容豐富。

2、教育管理數據

學校建有網址,教師可以上傳教育教學資源,教師按要求使用云平臺,完成自己教育教學資源傳輸。學校自有系統管理數據與市、縣級平臺的對接,市、縣可動態獲取需要的管理數據。

(四)教學應用與推廣

1、應用能力

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與提升制度并有效執行,每年組織教師參加國、省信息化教學大賽。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將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重點通過現場診斷和觀摩課等方式,促進學用結合。要將信息技術應用成效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2015年全體教師參加湖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學習,全部合格。管理人員、信息化專業技術人員、教師分別達到適應自身工作的信息技術能力標準。學生按要求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課,學生普遍達到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課程標準要求。

2、應用推廣 注重運用,服務教育教學。做到四個運用:一是學校建有校園網,各處室、各班級實現了網絡資源、校內自建資源的共享,信息的及時交流,實現了辦公自動化。二是建立了校園QQ平臺、學校網頁資源庫等,通過校園信息資源應用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三是立足信息化課題研究。堅持以課題帶動學校信息化建設,以課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實現現代教育手段與文化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技能課程的有機整合。四是加強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實現現代教育手段“走進課堂、服務教學”,改進課堂教學手段。

服務教育教學:一是豐富了課堂教學。學校要求教師使用現代 4

教育設備進行教學,并通過考核納入教師績效考核強制推廣使用。二是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充了課堂知識容量,化抽象為直觀,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三是促進了教研教改水平進一步提高。2013年~2015年,陳斌、林茂參加十堰市中職數學說課比賽分別獲一等獎、三等獎;周軍參加十堰市中職語文說課比賽獲三等獎,姚啟軍、薛艷華、參加十堰市講課獲二等獎、三等獎。我校組織192人次教師參加了“國培計劃”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其中饒克均校長參加管理者培訓、郭建林參加了管理員培訓、王部軍、胡敏培訓者培訓。郭建林參加全國網絡工程師培訓考試,取得資格。組織教師觀看《能力提升》系列視頻,繼教方面:完成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的校本培訓。分通過研討、實踐,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促進教研教改。四是德育教育活動手段現代化。開學初組織學生收看《開學第一課》視頻,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參加經典吟誦活動和并連續三年參加全省網絡安全知識競賽。每學期為學生播放5次以上愛國主義電影,使學生受到直觀的思想教育。

(五) 工作特色

1、數字校園

校內無障礙網絡接入,具有完善的運維管理隊伍和設施;校園網絡、廣播、電視通聯到每一間教室;學校管理數字化,各類業務系統深度應用,管理數據共享,各類管理和信息服務的統一整合,實現了“單點登錄、統一服務”和“一卡通”;學校主頁成為學校信息發布和對外交流的窗口。

2、 資源均衡配置

充分利用校本優質資源,廣泛開展遠程協作、校際研修等對外交流活動,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推廣學校教學成果,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以信息技術對口幫扶薄弱學校,有實施方案,幫扶活動過程資料完整,成效明顯;充分認識本校薄弱環節,利用信息技術探索創新性的應用模式,將名校、企業、研究機構的優質人力資源、數字資源引入本校,切實提高教學水平。

3、 教學應用創新

按照校本教學需要,積極開展創新應用建設,有效開展數字化教學軟、硬件環境和應用,豐富平臺應用內

4、 管理應用創新

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和創新學校管理,有效解決了教育管理方面的難題。重點建設覆蓋實習實訓、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集團辦學和學生資助等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關鍵業務領域的管理信息系統。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教育信息服務,提升學?,F代化服務水平。

5、 教學改革創新

根據學校教學和教改需要,制訂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研究規劃并形成體系,有激勵機制。普及師生個人學習終端,創新數字化的專業學習工具、協作交流工具和知識建構工具,引導廣大師生廣泛運用信息化手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信息技術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過程、內容、方法和質量評價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承擔市級以上研究課題,課題研究資料齊全,課題管理規范;

6、投入機制創新

積極探索企業投入,學校按購買服務的信息化建設服務投入模式,積極自籌經費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十堰市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標準》,我校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

(一)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水平還不高。部分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不多;二是大部分教師仍處于信息技術的淺層次應用階段,部分教師僅注重信息技術應用形式,缺乏對有效融合的教法、學法的深入鉆研,導致信息技術應用收效還不明顯。

(二)信息化應用設備老化,學校電腦均已達到正常使用年限,需要及時更新,才能保證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教育教學資源庫也需要不斷完善,方便師生能夠快速方便的檢索查找,保證在教室內可以隨意調用。

三、今后的打算

(一)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

積極爭取項目,逐年增加信息化建設的投入,為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物質保證。學校在向上申報的2015-2016年建設項目《湖北省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項目建設任務書》中,明確列出了校園信息化建設的資金計劃。即:(1)校園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用于機房建設、電腦配置、基礎網絡建設、 安全監控系統建設等。(2)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3)標準化錄播室建設??傆嫼怂憬涃M260萬元。項目資金早已到位,因為我市目前正在進行中職學校整合,項目尚未實施。

(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認真學習落實國家和省有關信息化教育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各類規章制度,提高微機房使用效率,完善微機房臺賬,推進學校信息化的建設及信息化教學管理上水平。

(三)加強師資培訓,在教師培訓上,使教師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真正把計算機當作自己備課、授課、組織學生活動的工具;還要加強教師的學科修養,幫助教師更進一步地把握學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更要增強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手段的意識,找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點,從而為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和學習開辟道路。

我們完全相信,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專家的關心指導下和大力支持下,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必將邁出新的堅實的步伐,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中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不斷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之路,促進教育教學現代化,推動學校辦學水平不斷上新臺階。

2016年9月25日

第三篇:丹江口市概況

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漢江中上游。全市總面積3121平方公里,轄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和16個鄉鎮辦事處,總人口50.1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2萬人。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1985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甲類開放城市,1986年被省政府批準為工業旅游型城市,先后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市"、"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市"、"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平安暢通縣市"、"全省文明創建先進縣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市"、"全省農村黨的建設先進縣市"等榮譽稱號。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建置達2200余年,秦設武當縣,隋、唐改為均州,民國始稱均縣,1948年解放,1958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利樞紐,縣城搬遷至現址依壩而建;由于地處江漢平原與秦巴山區結合部,楚文化、中原文化、漢水文化、道教文化在這里有機融合,人杰地靈,民風純樸。伍家溝故事村被聯合國教科文專家譽為"中國民間文學的半坡遺址",呂家河民歌村被譽為"漢族民歌第一村"。

貧困縣市,移民大市。全市90%以上為山地,市域以漢江為界劃分為江南、江北兩大自然區域,江南以秦嶺余脈大巴山系為主,武當山天柱峰是最高峰;江北以秦嶺余脈石灰巖山區為主,喀斯特地貌特征明顯。1958年動工修建的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丹江口水庫1967年下閘蓄水后,淹沒我市面積347平方公里,包括23萬畝耕地及均州古城和大量的基礎設施,形成了百里庫區;先后動遷移民6批次16.04萬人,其中8.8萬余人在市內沿山后靠安置,庫區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和發展生產困難,群眾生活貧困,移民遺留問題較多,至今仍屬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重點縣(市);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又將動遷移民9.9萬人。全市新老移民人數占全市總人口的一半以上,淹沒綜合指標占湖北、河南兩省五縣市區的三分之一以上,占湖北省四縣市區的三分之二以上。

資源豐富獨特,利用潛力較大。境內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名山秀水,珠聯璧合。丹江口水庫水電站裝機105萬千瓦,年均發電量40億度;已探明的礦藏達40余種,其中鈦鐵、釩等儲量居湖北省之首。

經濟社會協調推進,發展初具規模。堅持實施"生態立市、工業興市"戰略,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綠色食品、高新技術為主的工業格局。依托水電優勢,漢江集團名列全國大型重點企業520家之列;依托東風公司,發展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20多家,以湖北神力鍛造公司、丹傳公司和志成鑄造公司等企業為龍頭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初具雛形;依托資源優勢,吸引農夫山泉公司等知名企業落戶發展;創造條件,引進臺灣阿里山公司、江蘇雨潤集團,著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已形成以柑桔、畜牧、水產為主的優勢農產品基地。200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4.3億元,同比增長13%;財政總收入7.18億元,同比增長15.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55億元,同比增長26.7%。

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中國水都杯”攝影采風點簡介

牛河森林公園千島畫廊景區

“品千島畫廊,享山水美景”、“千島畫廊,休閑天堂”。

千島畫廊生態旅游景區位于丹江口市牛河省級森林公園五谷廟村,占地13940畝,水域面積7051畝,島嶼面積6895畝,由丹江口市天河庫區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與牛河林業開發管理區聯合開發。景區由三個項目構成,一是中科院水生所丹江口庫區水產科研基地與水產品商務中心,二是天河丹江有機魚生態養殖基地,三是千島畫廊生態旅游景區。

建設中的千島畫廊生態核心景區主題定位是山與水互動、島嶼與人文互動、游客與村民互動、植物與季節互動,月月有花、季季有果,達到“青山碧水畫中游”的效果,呈現十米有景觀,百米現畫廊的獨特風光。其功能內涵是:山水文化展示、鄉村生活體驗、自然觀光及休閑度假。建設期為5年,將逐步打造成為丹江口市4A級景區。

官山鎮呂家河民歌村

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位于武當山南神道中段,地處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丹江口市官山鎮境內。鄉村野舍輝映皇家建筑,民歌俚謠伴隨晨鐘暮鼓。

對呂家河人而言,歌唱,是快樂,是憂傷,是綿綿不絕的符號,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碼。村民們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保存了秦、唐流放文化遺存和明大修武當帶來的全國各地的傳統民歌5000多首,曲調達79種之多。據調查,村內能唱2小時以上民歌者達85人,占全村1079人的8%,其中能唱千首民歌的有4人,能唱百首以上民歌的有124人。在該村還發現了長篇敘事詩30多部。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是北京大學、武漢音樂學院等知名高校的采風實習基地。2008年6月,呂家河民歌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官山鎮武當南神道景區

武當南神道旅游風景區位于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西南麓,素有武當后花園之美譽,地處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鎮。

這里群山如花,數峰如筍,大河如練,美景如畫,民歌如潮。景區全長20公里,由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村和直通金頂的黑金溝大峽谷兩大景區組成,以九道河為玉帶,像珍珠般串連著呂家河民歌村、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和新四軍遺址、二龍戲珠、斬龍崖、尼姑巖、桃花洞、蘭花谷、獅子灘、鬼谷子澗、天書谷、黑金溝大峽谷、龍潭、轉運臺、金蟾朝圣等眾多景點。景區內既有攀登金頂的神道和神秘的龍文化、民歌民俗文化、紅色旅游景點、寄死窯等人文景觀,更有峽谷、棧道、古樹、巖洞、飛瀑等眾多的自然景觀,曾是明大修武當山繁盛時期的主要后勤物資通道,景色幽奇,猶如世外桃源。前山看廟、后山觀景;前山練武、后山放歌;前山朝圣、后山習俗。武當山南神道是廣大游客休閑度假和戶外探險的絕佳去處。

百喜島小太平洋景區

百喜島小太平洋景區位于丹江口市涼水河鎮,距丹江口城區以北27公里,是丹江口市

庫區水面最寬闊的地方(寬10千米,長20千米),屬涼水河鎮白龍泉村轄區。

百喜島小太平洋景區東瀕河南淅川縣陶岔南水北調取水口;南與丹江城區隔江相望;西與涼水河鎮相接相依,是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旅游線路的中心點(登武當仙山—觀中線工程—游小太平洋—看取水口)。這里水面寬闊,碧波蕩漾,動植物種類齊全,水美魚肥。景區石林景觀奇特、形狀各異、奇石遍地、古墓成群,是我國內陸地區不可多得的類海洋型風景游覽區。

雙龍峽風景區

丹江口市石鼓鎮,丹鄖公路縱貫東西,羅倉公路溝通鄂、豫兩省,西南與中國道教名山——武當山隔水相望,東北瀕臨亞洲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庫,北與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毗鄰,是丹江口市唯一的省級“口子鎮”,因中原五大名關“石鼓關”而聞名(石鼓關歷來為中原香客朝拜武當山的古神道及進出川陜的咽喉要塞)。

雙龍峽:是距石鼓鎮集鎮西約5公里左右的一條長峽,峽谷南為黃龍山,北為青龍山,因兩山狀若雙龍盤踞,故名雙龍峽。峽谷寬約2至5米,高約100至500米,長約10公里。谷內絕壁高聳,曲徑回環,怪石嶙峋,飛瀑流泉,濃陰蔽日,鳥語花香„„置身其中,如漫游于畫廊之中。尤其是俯瞰青龍山、黃龍山“龍首”相纏相偎的情景,儼然一幅天然“太極圖”置于萬山群峰之中,讓人無不感嘆造化神奇,頓生仰慕之情。

盤龍洞景區:位于雙龍峽西端,由盤龍洞、娘娘洞、公主洞、月牙洞等溶洞群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盤龍洞,主大廳寬40米,高50米,深300多米,洞內怪石、石筍、石鐘乳等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相傳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煉時曾在此洞隱修,故又稱玄武洞。

丹霞地貌景區:位于石鼓鎮集鎮西5公里處,面積5平方公里,東南被九龍湖環繞,西北和雙龍峽風景區相連,由道士山、和尚山組成,經湖北省地質遺跡評審專家考察鑒定,是長江以北、湖北省內丹霞地貌發育面積最大,最具觀賞性、科普性、典型性的地質遺跡保護風景區。景區內的丹霞巖石千奇百怪,形態各異,有的似將軍列陣,有的像寶塔聳立,蘑菇石、坐佛像,比比皆是,美不勝收。

南水北調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

丹江口水利樞紐位于丹江口市漢江與丹江交匯口以下800m處,是由我國自行勘測、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一座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丹江口水利樞紐分兩期建設。第一期工程于1967年11月下閘蓄水,1968年10月第一臺機組正式發電。大壩頂高162米,全長2494米,正常蓄水位157米,總庫容174.5億立方米,電廠裝機總容量90萬千瓦,單機6臺,年均發電量38億度。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即二期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控制工程。大壩在原有基礎上加高14.6米,達到176.6米,蓄水水位將從原來的157米提高到170米,水庫庫容將增加116億立方米,達到290億立方米。水庫以防洪、供水功能為主,兼有發電、航運等功能。此外,丹江口大壩加高還可以提高漢江中下游防洪標準,使中下游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加壩擴容后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經唐白河流域西部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沿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咀處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全線自流到北京、天津。輸水干線全長1421公里,

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自2005年9月開工建設。目前,54個壩段中,已有53個壩段加高到頂。根據國家最新計劃, 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調水進京。

武當山九宮之首----凈樂宮

凈樂宮是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武當山“九宮”之首,相傳是古凈樂國太子(真武大帝)的誕生地。

原凈樂宮位于古均州城內,始建于明代永樂16年(1418年),賜“元天凈樂宮”額,為明代官式結構,有四重宮殿、大小廊蕪、亭閣、道房等520余間,面積達12萬平方米。因其整體建筑效仿北京紫禁城模式,具有典型的皇家園林風格,被后人稱之為“小故宮”。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8年,因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凈樂宮和古均州城一同被淹沒于丹江口水庫。

2006年農歷三月初三,復建的凈樂宮在丹江口城區東郊凈樂湖北坡竣工開光。其北靠孟家嶺主峰,東西兩側為其余脈,南臨金崗水庫(即凈樂湖),與原凈樂宮地貌相似,符合古人“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風水理論。凈樂宮建筑群嚴格按照中軸線對稱布局設計,是典型的皇家宮殿建筑,沿中線甬道穿過六柱五間五樓華表式沖天大石牌坊進入凈樂宮正門即山門,其中軸線上為三重殿,一進為龍虎殿,二進為玄帝殿,三進為圣父母殿,各殿均為大木結構,聳立于飾欄高臺之上,殿的兩旁建有東西配房配殿;在山門與龍虎殿之間的東西兩側對稱座落著兩座龜碑亭。

凈樂宮現存有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全國明代最大的石牌坊(欞星門)和龜碑!還有武當山地區最大的銅鑄真武端坐神像!是丹江口市集宮殿建筑、現行文物保護與開發、武當文化研究與宣傳,以及旅游經濟發展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景點!

第四篇:丹江口市茶葉產業基本情況

丹江口市地處鄂西北部武當山下,漢水之濱,境內以山地為主,自然植被豐茂,水質潔凈,土質肥沃,常年云霧繚繞,氣候溫暖濕潤,生態環境十分宜茶。丹江口市做為武當道茶核心生產區,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高香型名優綠茶產區,有“中國道茶文化之鄉”、“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之美譽,“牛河”牌鳳凰綠羽、“武當關”牌武當碧葉茶獲得有機茶認證,其中“武當關”牌武當碧葉茶被評為湖北省“二十佳名優茶”,干茶色澤翠綠,開湯后湯色嫩綠明亮,香氣栗香持久,滋味鮮爽回甘,為國內綠茶之精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我市的茶葉產業主要分布于江南的土關埡、浪河、牛河、三官殿、鹽池河及江北的大溝等鄉鎮,現在全市茶葉總面積2.1萬畝,尚有宜茶面積約5萬余畝可以開發利用,2012年茶葉總產量達到17.5萬公斤,其中綠茶15.5萬公斤,有機烏龍茶2萬公斤,新建茶葉基地5000畝。計劃到2015年,全市茶葉總面積達到5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面積3.5萬畝,占總面積的70%以上,名優有機茶比重達到70%,全部實現無公害茶園認證??偖a量達到2500噸(其中綠茶產量1500噸,烏龍茶1000噸)。

全市有一定規模茶葉生產加工企業13家,擁有各類茶葉加工機械500多臺(套),以土關埡銀洞山茶場、丹江口阿里山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牛河鳳凰水源茶葉公司等為龍頭的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帶動土關埡鎮、浪河鎮、牛河林區三個主產茶區的建設,形成三個萬畝武當道茶核心生產示范區。

茶葉產區交通便利,境內公路、鐵路、水路一應俱全。

第五篇:丹江口市汽車客運站隱患排查方案

丹汽客字[2013]21號

丹江口市汽車客運站隱患排查

實施方案

車站各部門(科室):

為了進一步推動車站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做好全年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旅客運輸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在全站每月不定期組織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活動,真正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查找安全隱患,堵塞安全漏洞,確保我站道路旅客運輸安全生產順利進行。

一.組織和領導

為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安全隱患排查活動領導小組,負責領會和傳達、接收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和指導意見;具體實施安全隱患排查制度的完善和落實;排查和整治在旅客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負責本次安全隱患排查情況的收集、匯總、上報等工作。

組長:吳建軍(站長)

副組長:王曉麗 謝章國

成員:徐小琳 李金龍 吳春梅 饒俊峰 沈浩 吳丹君

徐輝孫明霞王宏

二.排查目地

通過安全隱患排查活動,進一步落實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一崗雙責”制,規范運營行為,推動我站進一步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嚴格執行安檢操作規程,嚴格按照安檢操作標準,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徹底整改安全事故隱患,有效妨范和杜絕各類事故發生。

三.隱患排查范圍

(一)本站各安全生產管理崗位

(二)所有進站營運車輛和從業人員

(三)本站安全基礎設施建設

四.隱患排查內容

(一)本站各安全生產管理崗位

1.崗位工作人員是否按照安全隱患排查活動的總體要求,對此次安全隱患排查活動進行安排部署,建立專項整治責任制,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員工作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應急預案等,確保各項規章制度是否得到有效落實;

2.崗位工作人員建立完善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是否

制定嚴禁攜帶“三品”物品等重大安全隱患的防范措施,是否對進站車輛進行安全隱患大排查;

3.崗位工作人員是否通過安全知識業務培訓,取得相應資質,是否按時參加安全管理工作例會;

4.報班、安檢崗位責任人是否能夠遵守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自覺履行各自安全檢查職責,是否認真按要求進行相關登記;

5.在日常生活中,有無未經檢查擅自允許客運車輛報班、出站行為;

6.是否有對不符合旅客運輸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營運手續不全、超員出站、旅客攜帶?;愤M站上車等存在安全隱患的行為,不制止、不報告、擅自放行行為。

7.對檢查出的工作缺陷和問題,是否能夠充分認識、及時改正。

(二)進站營運車輛和從業人員

1.營運線路是否履行了相關審批手續,領取了合法的相關證照,取得的相關資質是否合法有效;

2.車輛是否通過相關部門的安全檢驗、隨車證照是否合法有效,從業人員是否經過崗前培訓;

3.從業人員是否能夠按時參加企業和運管機構組織的安全例會,是否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

4.從業人員是否能夠自覺履行進站報班安全例檢、出站

安全檢查登記制度;

5.在營運中有無超速超員、疲勞駕駛、帶病出車、行車接打電話、默許攜帶危險品旅客上車等行為。

6.查車輛上隨車是否配備合格有效的防滑鏈、安全錘、滅火器、警示牌等器材。

五. 隱患排查的方式

每月實行不定期排查,采取企業自查自改、群眾參與社會監督相結合、上級專門人員全面檢查的方式。各崗位、進站車輛經營戶在自查自改的基礎上,我站要逐車、逐人、逐崗位進行安全隱患大排查。

六.工作方法

(一)廣泛宣傳,提高認識。要利用張掛橫幅、標語等形式,大力宣傳安全隱患排查的力度,充分發動全站從業人員自覺參與此次行動,引導和調動從業人員和職工積極性,各崗位、各經營者要提高認識,要把每月安全大排查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的重要舉措,切實抓緊、抓實、抓好。力爭全面、細致、不留死角地查找安全生產過程中的各類事故隱患。

(二)明確責任,確保落實。繼續完善細化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進一步明確崗位責任制,堅持“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從源頭上治理排除各類隱患,

在運輸環境和服務態度上達到一個新的水準。

(三)即查即改,消除隱患。要堅持邊檢查邊整改、以檢查促整改的方式開展安全隱患大檢查,要建立安全檢查記錄,督辦落實。要進行切實而不敷衍的整頓,徹底消除事故隱患。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對安全條件敷衍了事且整改不到的人和事堅決予以停職、停運。

(四)強化整治,確保實效。在檢查實施中,各責任人要認真負責,站領導隨時進行督促,在上級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和問題,要迅速查清原因,積極 整改,在隱患排查期間,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要追查到底,從嚴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確保取得良好實效。 安全生產關系到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以“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為目標,按照“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組織有序,優質便捷”的原則,增強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安全意識,全力以赴努力做好旅客運輸安全生產工作。

二 O 一三年一月七日

丹江口市汽車客運站辦公室2013年1月7日印發 抄報:市交通運輸局市道路運輸管理所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環保工作亮點范文下一篇:廣州海珠廣場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