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廣電發展數字電視論文

2022-04-29

想必大家在寫論文的時候都會遇到煩惱,小編特意整理了一些《農村廣電發展數字電視論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菊课恼驴偨Y了發展數字電視對農村經濟、文化以及社會交往的意義,闡述了數字電視在農村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并從結合農村定位服務內容、建立合理的運行模式、加大宣傳力度以及加強企業自身文化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對數字電視在農村發展的建議。

農村廣電發展數字電視論文 篇1:

新媒體環境下的農村廣電網絡改造探析

摘 要: 新媒體時代,是一個互動化的交互娛樂時代,農村廣電網絡建設變得尤為重要,廣電網絡在布局農村市場時,應當從各地農村地區網絡建設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調研農民需求的基礎上,以“光纖到戶”為目標,選擇更加有效的方案才能使得農村廣電網絡建設更加高效。

關鍵詞: 新媒體環境;廣電網絡;農村地區

新媒體是數字和互聯網時代的全新媒體形態,它包含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和數字報紙雜志等形式。新媒體的概念最早與1967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率先提出,“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p>

我國農村地區廣電網絡起步較晚,由于資金、人才和技術等的限制,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城鎮,加上農村地區先天的文化娛樂方式和設施十分匱乏,使得農村居民對于傳統廣電媒體資源的需求量大,如:大部分農村地區還停留著晚上準時收看電視節目的階段,這表明廣電網絡應當抓住這一契機,積極布局農村廣電的改造升級,同時又應當積極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對于高清數字資源傳輸的要求,對網路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改造,為農村廣電網絡的發展帶來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1. 農村廣電網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廣電網絡由于在早起對未來媒體資源的發展考慮不足,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的HFC(Hybrid Fiber Coaxial)混合光纖同軸電纜網,它由光纖干線、同軸電纜支線和用戶配線網絡三部分組成,而廣電網絡在農村建設過程中一般設計為二級光網絡,以分前端星型結構,每個節點覆蓋范圍?。?.5公里以內),對農村地區居民少而分散的居住環境適應性不足,再通過用戶配線網絡廣播給用戶傳輸模擬或數字電視業務,無法適用新媒體環境下的VOD、高清IPTV、數字娛樂等業務的開展,無法應對互聯網時代海量高清資源的傳輸和多用戶交互平臺的服務需求。隨著4G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和各種移動和智能設備的出現,農村居民的娛樂方式也在發生轉變,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看節目、聽音樂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收看電視的形式,使得廣電網絡在農村市場的發展前景暗淡,這對廣電網絡在農村市場的建設形式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農村廣電網絡改造方案的選擇

我國農村地區依據其與城鎮的地理位置的遠近,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城鄉結合部、現代化的農村集中區域,這種區域由于大部分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環境下建立起來的,在建設過程中網絡設施較為健全,大體與城市的網絡建設方案相似,故不在本文的探討范圍內,第二種類型是離城市較遠和居民較為分散的僻遠農村地區,這些地區由于先天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的劣勢,網絡建設水平一般比較差,主要表現在:網絡建設主題多元化,建網質量較差,我國鄉村網絡建設時,由于各級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在投資主體上呈現出多而雜的局面,造成地方網絡管理結構混亂,網絡故障率比較高,后期維護無法穩定開展等現象,有些鄉鎮甚至出現了倒賣國家村村通工程設備的現象,這都給農村廣電網絡的發展帶來了不好影響。

2.1 加強以“光纖到戶”為目標的鄉村網絡建設

廣電網絡在農村市場的網絡建設中,應當樹立“光纖到戶”的建設目標,這是當前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所決定的,未來的海量高清資源和用戶群體需求類型的不斷豐富,必須要有可靠的高質量網絡才能保障廣電網絡的服務質量。廣電網絡可以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在綜合考察當地農村網絡建設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探討圍繞著以地方縣市為中心的周邊農村地區的光網絡建設方案,參考城鎮廣電網絡建設中的技術方案來設計農村廣電網絡,目前 EPON+LAN和 EPON+EOC是現在比較流行的建網方式,這兩種方式都能實現雙向信號傳輸的業務,為以后廣電多種交互式和點播類業務的開展提供支持,各地在具體實施時可以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前一種方式建設成本低,但對施工人員能力要求較高,后一種方式建設成本較高,但對施工人員能力要求較低,后期管理維護成本較低。

2.2 進一步提高廣電網絡的覆蓋率

新媒體環境下,用戶在選擇媒體提供商時存在著“先入為主”的趨勢,即:用戶一旦對某個媒體產品產生了滿意感和興趣,將會在較長的時間內對該產品和服務有著持續的需求。廣電媒體在這一趨勢下,應當積極主動地尋找農村地區居民的需求點和興趣點,圍繞著各地用戶來開發特色化的媒體資源和服務。由于農民群體的文化娛樂需求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點,農村廣電在內容制作和傳播上應當注重地方農村廣電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注重關注農民農業生產和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應當在鄉村廣電網絡建設的同時,深入了解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具體情況,并對農村居民的信息需求進行準確定位和細化管理,而不是簡單地省市臺制作的一些普及型農業節目和科普類節目放在農業頻道上,這種方式只會讓當地農民失去收看的興趣,直至無人問津。在國家新一輪的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計劃實施的情況下,廣電網絡在進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應當把特色化節目內容的制作提上日程,積極籌措資金,利用地方政府公共傳播的渠道來進一步提高農村廣電網絡的覆蓋率,探討農村廣電節目內容制作的公共化和商業化的結合點,以公共傳播來提高廣電網絡的覆蓋率,以商業化內容來提高廣電網絡的盈利。

2.3 加強網絡管理和維護工作,提高廣電網絡服務質量

新媒體時代,口碑是企業生存和長期發展的外在驅動力,農村市場由于管理體制混亂,人才隊伍建設落后,使得網絡管理和維護存在很大的問題,加上農村居民信息素質和數字化能力不高,使得農村地區網絡服務質量的管理變得尤為重要。廣電網絡在布局農村市場時,應當從管理體制、技術人才、服務平臺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鄉村廣電網絡的服務質量。 在管理體制上積極推動地方鄉村廣電企業的改制和轉型,實行崗位責任制原則,各鄉鎮廣電站應盡快出臺網絡安全管理和維護制度,每個村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提倡優秀員工到農村市場從事網絡管理和維護工作,并給與一定的薪酬福利,實施服務承諾制,針對一般性故障,做到當天反饋,當天解決,針對較為復雜的故障,建立縣市聯動機制,及時抽調專門人員進行處理,同時注意對于鄉鎮地方廣電人員的培訓和交流,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參加省市縣級的思想、理論、技術和業務學習,加工員工之間的輪崗和交流,培養員工的創新意識,并組織優秀員工到外地去參觀考察和交流,開拓員工視野和創新意識。

新媒體時代對于農村地區來說,會進一步縮小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在生活與娛樂方式差距,農村廣電網絡建設刻不容緩,在建設過程中應當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的建設方案,以“光纖到戶”為目標,以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為支撐,努力開發符合當地特色的媒體節目資源,加強網絡管理和維護,才能讓鄉村廣電網絡建設邁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才能為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網絡改造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陸煒.淺談農村廣電網絡的雙向化改造方案.無線互聯科技,2016.

[2]劉三平.新媒體環境下縣級廣電如何“浴火重生”. 媒體觀察,2016.

作者:侯靖 舒兵

農村廣電發展數字電視論文 篇2:

芻議廣電發展農村數字電視的意義與建議

【摘 要】文章總結了發展數字電視對農村經濟、文化以及社會交往的意義,闡述了數字電視在農村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并從結合農村定位服務內容、建立合理的運行模式、加大宣傳力度以及加強企業自身文化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對數字電視在農村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數字電視;農村社會;農村經濟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國農村社會出現了許多變化。我國是一個農村人口占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所以農村社會狀況對我國社會的穩定、經濟建設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響。隨著數字電視的不斷發展,其在引導農村居民生活方式變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已經成為農村居民獲取信息的最主要來源。隨著數字電視的發展,電視節目也越來越豐富,除了以廣告的形式直接推動農村社會的經濟活動,還可以通過改變農村居民的經濟觀念而間接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現將農村發展數字電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策總結如下。

1.廣電發展農村數字電視對農村的意義

1.1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數字電視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從經濟效益來看,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數字電視可以給農民傳播一些農業知識和技術,幫助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數字電視幫助農民提高農作物種植、保護以及新品種栽培等方面的技術;提高農民養殖技術;為農民提供市場供求信息;可以為農民提供農產品加工技術方面的幫助,這些都是數字電視對農村經濟發展的直接作用。數字電視所發揮的間接作用和隱形效果也是十分巨大的,數字電視可以通過改變于農民的致富觀念,從而進一步影響農民的行動。觀念的變革是一個長期過程,通過數字電視傳播一些致富信息可以潛移默化的改變農民的觀念、價值等,從而達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

1.2對農村文化、觀念的影響

數字電視對農民思想觀念、農村文化的轉變具有重要作用。數字電視不是通過某一個節目影響農民的觀念,而是通過其整體、長久的影響,農民長時間的觀看電視,形成一種潛在依賴性,他們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改變。農民接受和觀看數字電視的過程,正是其從鄉村文化進入大眾文化的過程,也是接受現代文明觀念的過程。數字電視以有聲有色的手段影響著農民的思想觀念,不斷推動著農村文化向前進步??梢哉f數字電視是一種現代觀念的傳播工具,是連接農民與現代文明的重要渠道,肩負著重要使命。

1.3對農村社會交往的影響

農村農民社會交往是農村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傳統的農村,農民的社會交往主要受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的影響,加上農村與外界交流較少,封閉性較強,所以農民的社會交往主要在村民與村民之間,且主要是以情感為主。改革開放以后,農村居民的社會交往發生了重要改變,呈現出平等、開放、自主、自由、理性等特點。農村社會交往之所以出現這個變化,不僅與經濟發展相關,與數字電視在農村的傳播有著密切關系。研究表明數字電視可以為農民營造出一個其他社會成員交流的氛圍,從而促進農村居民的人際溝通和情感交流。同時,數字電視播放的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農民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對農村社會交往產生較大的影響。

2.廣電發展農村數字電視存在的問題

盡管數字電視對農村社會、經濟的作用和影響十分巨大,而且得到政府、企業和農民的認可,但是其在推廣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消費觀念影響。多年以來,農村居民一直觀看免費的電視節目,而數字電視不僅需要農民交付機頂盒等費用,每年還需要交付一定的使用費用,所以農民對數字電視產生了抵觸心理;二是地方小片網與數字電視形成競爭關系。在部分農村地區有一些小片模擬網給用戶提供模擬電視信號服務,這些小片網由于其收費低,受到農村居民的支持,與數字電視形成競爭關系;三是基礎設施落后影響數字電視的發展。由于皖南地區多為山區,地形復雜、交通不便,且經濟較為落后,這些地區的基礎設較差,這就增加了數字電視發展的成本和難度,嚴重阻礙了數字電視的發展。

3.對廣電發展農村數字電視的建議

3.1結合農村定位服務內容

為了促進數字電視在農村的發展,數字電視應該將電視服務內容與農村實際情況相結合起來??梢酝ㄟ^將電視節目聚焦在廣大農村居民身上,辦好農村節目,不僅要將節目做得通俗易懂使用,也要努力放映農村居民身邊的人和事,放映農村居民生活生產的熱點問題。努力將數字電視中農村欄目做成宣傳農村政策的陣地,農民交流農業生產信息的平臺,農民獲取農業科技知識的窗口;努力將其發展成農村與農民、農村與城市、政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梁,充當當代農村和農民精神風貌的展現舞臺。

3.2建立合理的運行模式

為了促進數字電視在農村的發展,建設一個合理的運作模式至關重要??梢詫底蛛娨暤倪\作模式建設成具有以下特點:頻道專業化,綜合性的電視頻道無法滿足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建設不同的服務內容,可以促進數字電視的發展,針對農村用戶,可以將數字電視服務內容建設成與三農相關。節目互動化,節目互動化具有選擇性和靈活性的特點,農村居民可以選擇時間段收看收聽節目,這樣農民就不會被動的接收信息,從而促進數字電視在農村的發展。

3.3加大宣傳力度

對于部分農村地區,數字電視是一種新事物,農村居民對其了解還不是很深入。為了在農村普及數字電視,需要在農村開展大量的宣傳工作。數字電視作為一個重要的服務平臺,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在產業發展的啟動階段,數字電視作為一種新事物,農村居民并不了解其服務功能。所以在宣傳時,不要將宣傳內容集中在節目內容上,也要努力宣傳數字電視的互動、信息等功能,只有農村居民深入了解了數字電視的價值,才能更好的促進數字電視的發展。

3.4加強企業自身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長期經營實踐中所積淀、凝結起來的一種經營理念精神力量和文化氛圍,也是廣大員工所認同的行為方式和道德規范。因為數字電視公司的員工來自不同的生長環境,每個人具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當他們在一起生活、工作時,會因為觀念、價值觀不同而產生碰撞,甚至產生矛盾,如果公司沒有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規范,企業就很難形成一種向心力和凝聚力,嚴重阻礙了公司的發展,所以數字公司應該根據情況進行適當的整合和重組,并將企業文化建設放到與網絡建設相同的位置。

【參考文獻】

[1]胡輝.縣級廣電發展農村數字電視的幾點思考[J].中國有線電視,2009,(8):796-798.

[2]葉勝祥.芻議廣電發展農村數字電視的意義[J].中國科技博覽,2011,(29):588-588.

[3]張光華.以有償公益地面電視推動農村數字電視發展[J].電視技術,2011,35(8):1-3.

作者:江龍勇

農村廣電發展數字電視論文 篇3:

當廣電改變農村記山東萊西農村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勝利

整體轉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就像這世間的路。這世間本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近幾年,我國廣電產業以數字化的名義開始了一場重大的改革。這改革的道路,就是數字電視“整體轉換”之路。我們的廣電人正在把魯迅說過的“希望”變成現實、把“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數字電視變成了人們生活必須的組成部分。

2003年,國家廣電總局頒布整體轉換過渡時間表,我國大規模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啟動了。2005年10月,“青島模式”的成功拉開了整體轉換的序幕。隨后的“佛山經驗”強化了整體轉換的示范意義。廣電總局擂響了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全國總動員”的戰鼓。幾年時間,青島、佛山、杭州、太原等地的廣電人戰績顯赫,紛紛確立了各自在行業中的標桿地位。廣電總局把這些戰果確立為“模式”加以大力推廣。到2007年底,有數據顯示,全國已有超過68個城市完成了市區有線電視整體轉換,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量已超過1500萬。

然而,對照一下廣電總局當初制定的整體轉換過渡時間表,以上的戰果就算不上輝煌了。分析以上大中型城市開創出來的種種模式后我們發現:我國發展有線數字電視是把模擬電視轉換為數字電視的技術升級,和免費電視轉型為付費電視的產業化這兩件事合二為一了。在邏輯上,技術的數字化和運營的產業化二者本身沒有天然的同步性。在某種程度上,產業化的轉型可以獨立于技術上的數字化,甚至還可以制約模擬向數字化的技術升級。數字化和產業化是否能統一起來呢?這正是困擾廣電產業發展的根本命題。數字化與產業化是什么關系?誰是目的誰是手段?兩者的統一從哪里著手?是借數字化實現產業化?還是借產業化推動數字化等等。問題還不僅如此,我國廣電產業已經進行了幾十年公益性質的服務,現在要轉型為市場化的商業服務。要把這樣一個本應循序漸進的過程轉化為一次突變,是需要付出成本和巨大智慧的。這些問題正是廣電在城市地區進行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進程中呈現出的喧囂、嘈雜、紛爭和博弈的根源。

2008年初,有一群廣電人引起了我們的興趣,他們是山東省萊西市廣電局的隊伍。早在2006年,萊西廣電局就已經啟動了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從2006年11月開始,萊西廣電局僅用40天就完成了萊西市城區3.5萬有線電視用戶整體轉換。2007年11月到2008年l月底,萊西廣電局這支百十人的隊伍,在短短100天內就完成了萊西地區11萬戶農村有線電視用戶的整體轉換。成功的完成了全國首例大規模農村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任務。我們知道,要想保證這種迅猛的發展態勢,如果管理團隊沒有明確的戰略戰術規劃、沒有合理的分工協作、沒有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是不可能實現的。

當萊西廣電局將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向農村延伸、當農村包圍城市、當廣電改變農村的時候,那些曾經困擾城市整體轉換的諸多問題,似乎可以在這里覓得解決之道。本刊為獲得第一手資料,特派出記者赴山東萊西進行了實地采訪。本次采訪,得到了萊西廣電局蘭局長、高副局長等決策層和管理層的大力支持。

在與萊西廣電局決策層的接觸中我們了解到:隨著近年來我國各地方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工作逐步落實,農民的負擔大大減輕。各級黨委政府都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并且以工業反哺農業的形式開始向農村“輸血”,各種撥款、補助直接落實到村、戶。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研究部門還建立了“農村全面小康社會評價體系”,確定了六個方面18個評價指標(見下表)。從萊西本地發展看,2006年成為全省經濟強縣,2007年成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的中小城市百強、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00元、人均存款余額達到1.8萬元。萊西的諸多方面已接近甚至超過“評價體系”中的各項指標。

農村經濟基礎的提高,隨之而來的就是農民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來越迫切。調查顯示:我國農村文化娛樂消費支出比重只有2.8%,城鎮居民的娛樂消費支出比重也僅為5.3%,要實現7%的全面小康目標還有一定難度。從電影市場看,有關農村、農民題材的片源少質量差,農民們缺乏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條件,也很難得到電影流動放映隊的服務。從網絡看,因特網在農村普及率很低,絕大多數農戶不能也不會上網。從報刊訂閱看,農民一家一戶訂閱報刊的數量微乎其微,村里統一訂閱的報刊根本到不了農民手里。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的調查顯示:全國農村住戶彩色電視機普及率已接近90%,農村電話普及率已達到34%。每百戶計算機擁有量已有能力實現20臺的目標。調查還顯示,90%以上的農民是通過電視了解國內外大事、接受科技教育、獲取致富信息、進行休閑娛樂。因此,加快發展農村有線數字電視,提供一個集公共傳播、信息服務、文化娛樂、交流互動于一體的多媒體信息終端,已成為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正是這些客觀條件的成熟,才使得萊西農村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有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萊西廣電人面對的外部環境不錯,但要想把整體轉換一步步落到實處還需要完成很多基礎工作。萊西市位于膠東半島腹地,南距青島70多公里,屬青島轄區。萊西總面積1522平方公里,總人口72.8萬,有行政村862個。萊西有線電視網絡從1994年起步發展至今已有14年。當時廣播電視站歸鄉鎮管理,到2001年8月廣播電視站收歸市廣播電視局統一管理時,全市有線電視通村率僅為42%,有線電視用戶不足5萬戶,占萊西總戶數的23.1%。廣播電視站收歸后,萊西市廣電局先后投入4000多萬元,對全市有線電視網絡進行全面規劃設計和建設,改造村莊近500個,改造用戶達7萬多戶。有線電視傳輸網從300兆赫同軸電纜系統,逐步改造升級為550-750兆赫光纖傳輸系統。新架設主干線光纜860多公里、干線光纜8800多公里,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共架設主干線光纜1535公里,光點分布1062個,覆蓋了城區和全市每個村莊,形成了17.5萬戶的用戶終端系統。占萊西城鄉總戶數的75.3%。有線電視通村率達到100%。良好的網絡基礎保障了萊西農村整體轉換的順利進行。

在萊西有線網絡改造之前,萊西農村用戶只能收到30個模擬電視頻道,改造后可以收看到60多套數字電視節目和60多套付費數字電視節目。所以廣大農民對整體轉換的期待是積極的,每戶只繳納了216元收視費,按照17.5萬戶計算,此一項就能籌集到3780多萬元。整體轉換的啟動資金得到了解決。轉換后,每年的收視費將達到3700多萬元。

在有線網絡基礎工程完成后,在資金的問題得到解決后,真正啟動有線電視整體轉換還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持。萊西市委市政府在2006年8月26日召開了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動員大會,青島廣電局黨委書記張相逢和萊西市委書記張錫君親自動員。全市設14個分會場,會議采取電視直播的形式,組織全體市鎮、農村干部和群眾集中收看。2007年,萊西市委市政府把完成農村數字化轉換作為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要辦的10件重點實事之一,列為全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市委成立了由一名市委副書記任組長的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作領導小組,青島廣播電視局和萊西市委市政府各級領導多次親臨農村數字電視建設工程一線指導工作,在行政發動、整體規劃和技術平臺等諸多方面給與了大力支持和幫助。萊西廣電局全員發動、全力以赴,把最精干的力量集中到農村數字電視建設上來。2007年11月12日,農村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以勢如破竹的速度在全市所有鄉鎮展開,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完成轉換50817戶。到了2008年春節前后,萊西農村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突破11萬戶。

在轉換過程中,技術水準決定著數字電視的基礎與未來。萊西廣電局主要領導帶隊,到各地已開展數字電視業務的地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并不斷總結大中城市地區數字電視運行特點。發現大中城市城區數字電視有卡CA系統資金投入大且存在許多技術漏洞和缺陷,造成了數字電視用戶的流失,給廣電運營商的利益帶來了沖擊。局技術部門會同山東泰信有限公司、北京加維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軟硬件開發企業,研究開發新的升級軟件,使前端數字平臺的功能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和豐富。其中,由山東泰信研發的無卡長城CA系統得到了廣泛應用。長城CA是首個獲得國家廣電總局認證的嵌入式無卡CA系統,其最大的優勢是可以節省智能卡的投資,這就意味著可以大幅降低整體轉換的成本。萊西廣電局的蘭局長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如果使用智能卡,按照每個用戶一張卡的市場需求量,以萊西市現有有線電視用戶17.5萬戶、每張智能卡市場價格50元左右計算,直接投資就需要875萬。這還不包括卡片升級、在使用中損壞、丟失等來來回回更換的管理費用。而采用無卡CA系統,就大大節省了投資成本。同時,采用長城無卡CA系統對數字電視信號進行加密,可以加強對電視用戶的管理,有效解決現在因機頂盒市場泛濫及亂拉私接造成的數字電視用戶嚴重流失的問題。廣電運營商的收益也得到了保障。此外,機頂盒采用了三洋芯片更是大大節約了投入成本。2007年萊西農村整體轉換采用了置入日本三洋芯片的機頂盒。這與2006年萊西市城區先期進行轉換的3.5萬戶所用的數字機頂盒不同。該芯片具有性能穩定、數據處理功能強、價格低等特點,與城區應用的電視機頂盒相比,每臺可節省220多元,按照現在已經實施轉換的農村數字電視7.5萬戶計算,又節省開支1650多萬元。這兩項總共節約投資2500多萬元,同時也減輕了農村數字電視用戶的負擔。

在與萊西廣電局最基層的員工交流中我們還了解到:在2006年城區數字電視整體轉換期間,萊西廣電局組織60多名員工組成了30多個安裝組和10多個維修組,每天披星戴月、走街串巷。入戶期間,大家一天兩頓飯吃在施工現場,所有人沒有休過一個星期天、節假日;一天工作l2個小時,最長的時候14個小時,最多的一天安裝了1286戶。在2006、2007年鋪設860公里的光纖網時,為了不影響農業生產,不沖突農民的利益,施工時間選在農村冬閑的時候進行。為了節約施工成本,施工人員沒有采用汽車或拖拉機拖曳光纖,而是租用農民的耕牛,由牛拉著光纖設備進行鋪設。后來干脆把耕牛買過來使用,工程完工后再將耕牛賣掉。在農村入戶安裝時,一開始由兩人一組,一人安裝一人調試。后來優化程序,調試工作都在單位完成,這樣只需要一個人入戶安裝就行了。再后來,干脆培訓用戶自己安裝,最多的一天竟安裝了3300戶。

萊西市有線電視數字化改造工程之所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這么大的發展,首先得益于當地政府與上級廣電部門大力支持。數字電視是涉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正是這種“以人為本、和諧轉換”的作風讓萊西廣電局贏得了廣大用戶的支持、信任與尊重。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山東萊西農村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成功。

本刊將萊西作為范例來介紹,是因為我國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達到了“農村全面小康社會評價體系”的指標,也就是說這些地區同樣擁有了農村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的土壤。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廣電改變農村,整體轉換才真正煥發出應有的意義。當數字電視澤被到廣大農民時,構筑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才真正落到了實處。讓我們廣電人共同努力,把“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數字電視變成人民生活必須的組成部分吧。

作者:黃 序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光纖傳輸技術有線電視論文下一篇:歐美經濟發展對比研究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