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教學法論文

2022-04-10

本論文主題涵蓋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教學法論文(精選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們查閱,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摘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自身特點,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中實施項目教學,圍繞學生進行目標引領,對學生實施任務驅動,開展雙線并行的項目教學新模式,將知識趣味性、師生互動性、素質拓展性、心理解壓性、職業規劃性有機結合,加強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教學法論文 篇1:

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思政課項目化改革路徑探析

摘  要: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推進高職思政課項目化改革意義重大,山東商務職業學院結合實際,借鑒已有項目化改革經驗,依托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大力推進思政課項目化改革,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五位一體”思政教學模式,提高了思政課的鮮活性與實效性,形成可以借鑒的理論及實踐經驗。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思政課;項目化教學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高職教育改革的方向,它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采用“工學結合”的方式,這使學生在校進行理論學習的時間縮短,因此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不僅包括專業教學的改革,還應該包括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改革。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某些困境,比如教學目標偏傳統,脫離學生工作情境;教學內容狹窄,定位符碼知識的傳授,不能滿足學生真正需要;教學方式程式化,無法接近師生關系,弱化了實踐教學的親和力;評價標準簡單化,仍以靜態指標為主等,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處于攻堅階段。與此同時,也迎來實踐教學發展大環境總體向好、校企合作增加、政府支持等有利條件。黨中央提出“要打一場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這對思政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加強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創新,近年來,山東商務職業學院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出針對學徒制班級進行思政課項目化教學的方式與方法,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關于如何對現代學徒制學生進行思政課項目化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經驗。

一、思政課項目化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思政課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堅守思政課的主陣地和主戰場,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當前思政課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對高職學校來說尤為如此。但是,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有滯后性的一面,傳統教學方式如理論講授、專題教學等運用較多,內容比較理論化,抽象化,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容易導致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再加上學生自身專注力不強,自主學習意識差,自制力弱,缺乏耐心細心的學習態度,就形成了思政課課堂教學的一大困境。尤其是現代學徒制班級的學生,他們在校理論學習的時間較短,且理論比較薄弱。如果把思政課的知識點和風細雨式的融入到與他們專業相關的實踐問題當中,即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項目化改革,通過各種活動和任務的完成提高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可以有效解決或緩解前面提到的困境。所以,當前思政課教學改革應該突出實踐,并且突破原有的教學方法與模式,我們認為,開展思政課項目化教學是可行的方案。

項目化教學以項目為依托,將學生要掌握的實際工作過程設計成教學過程,突出了教學主體和教學內容,可以有效解決思政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教學目標傳統、脫離學生工作情境的困境。由此可見,項目化教學的合理設計與實施,有利于促使實踐教學內容由“窄”向“寬”轉變,也促使實踐教學保障由“傳統他律”向“現代自律”轉變,而同時實踐教學主導由“地位權威”向“道德權威”轉變,促進了思政課教學改革,也迎合了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對學生主體提出的素質需求。

二、思政課項目化教學設計的原則

1、強化問題導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再次拋出有層次、有深度的問題,通過問題導向強化引導方法的質量)

思政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理論都是抽象的,但是理論并不是“空對空”,而是對現實問題的反映和概括,所以我們要抓住這一核心問題:要密切聯系當今社會的現實問題,特別是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以教學目標為出發點,理論聯系實際。這對現代學徒制試點來說非常重要,因為職業教育就是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要提升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項目化教學的核心就是要通過“項目”這個媒介,加強項目級成員與教師的雙向交流,使思政課“活起來”,因此問題的設置將直接決定思政課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問題導向也是學徒制班級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學生在邁入企業之前,辯證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有了大幅發展,思維活躍,認知的自覺性增強,具備了基本的思政理論基礎。所以說,將項目化教學用于提升學生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綜合素養,有助于創新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大幅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

那么如何設置問題呢?首先,思政教師面向學生做相應的問卷調查或者直接面對面的交流溝通,通過這些方式去更深層的了解大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大學生更關注的社會熱點,使我們的項目化在設計活動任務的時候有明確的針對性。然后精心設計項目活動任務,以具體學習任務為載體,以問題做貫通線,按照“教師設置情境—提出問題、布置任務—學生分析問題--學生實施完成任務--師生成果檢驗--教師歸納總結--學生完善提升”的思路,實現“問題驅動、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能夠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

也就是說,思政課的項目化教學并沒有分離課本理論和現實問題,仍然是以課本知識點為依據,以問題導向為中心,“問題”往往是大學生比較關心或感興趣的國際國內的各種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并且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所有專業在問題導向和任務設計上“一刀切”,而是根據專業性質設計出符合專業特點及課程目標的任務模塊,然后圍繞精心設計的模塊來開展具體的教學任務,既提高了學生的政治素養,又提升了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

2、重組思政課內容。

明確了問題導向之后,我們還需要對材料內容進行重新調整和組合。十八大以來,國家的發展日新月異,理論的更新也加快了腳步。思政課的教材與中國的發展相同步,進行了多次改版,涵蓋領域愈發廣泛,理論層面也愈發拓展。思政課教師要及時掌握和更新自身的知識庫,用心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整體內容和具體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為了提升思政教學的有效性,不為課時數所局限,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調整和系統組合,把教材內容整合成大的模塊,然后以問題為導向,根據內容進行任務設計,實施項目化教學法。并且,教學內容設計要更加注重職業道德的闡釋和人文精神的彰顯,更加注重政治導向和職業素養的相互滲透。

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可以把各個章節組合成模塊,如思修課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所以課本內容整體上可以整合成三大模塊:人生觀教育、道德觀教育和法治觀教育。同時要對每一個模塊進行具體知識點的的梳理,根據相應的教學目標及相應的專業性質和特色來設計具體的問題和項目任務的分解,以任務為載體,以問題為導向,以小組為單位,并采用其他的教法和學法進行協助教學,達到每一模塊的教學目標。

從教學對象來看,要根據專業實際,進行設計,以山東商務職業學院的糧食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在教學內容上結合糧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進行宏觀教學設計,圍繞課程的主題、主線、重點,結合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業崗位,將教材內容分為三個模塊:人生觀教育、道德觀教育、法制觀教育,結合糧工專業基本能力和素質要求,圍繞教學重點設計教學情境、分解教學任務,促使學生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去充分發揮主體地位,提升思政課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如可設計成旨在提升職業素養的“有良心的糧食人”情景劇表演,通過這個教學任務的完成,使學生們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時,將理論落腳到本專業的道德實踐中,謹遵糧食行業的道德要求,提升道德品質。也可設計旨在提升法律素養的“篡改生產日期給商品“續命””庭審模擬演示的教學任務,培養糧工專業學生食品行業法律素養,共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強國。這些任務開展過程中都緊密結合糧工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將課程知識點串聯并融入任務的實施過程,最終實現課程的學習目標和專業培養目標。在對糧工專業學生進行思政課實踐教學時,要結合糧工專業的發展情況,提供職業道德、法制觀念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和在未來就業崗位上遇到的實際問題,為該專業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對接工作崗位需求,具有現實的支撐功能。引導學生樹立糧食安全觀,具備基本的糧食行業職業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

需要注意的是,要處理好講解內容與教材的“離合關系”,使內容來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材內容是基礎,項目模塊是手段。教材內容是項目設計的基礎和依據,對教材內容進行的模塊整合是系統整合和創新,這些模塊涵蓋了教材內容,又創新調整了了教材內容,模塊的整合有利于教材內容系統性的傳授與講解,有利于加強理論與現實的聯系與統一。

3、注重教師、教學內容及考核的“隱性化”。

首先,明確教師的地位與作用?,F代學徒制學生的項目化教學使得思政課教師主導地位更加隱性化,更注重其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教學主體即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加突顯。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是一個探索知識的主體,也是一個接受知識的受體,要達到主體和受體的統一,教師的主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教師必須設計出滿足學生探索欲望的項目任務,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老師在項目任務實施過程中要時刻關注任務過程,加強與學生之間交流溝通。對于學生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遇到的疑問或困難,老師有必要進行適當地講授和引導,以幫助學生解惑,提高學習效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全程參與項目教學,更有效地接受知識的傳授和內化。

其次,積極開發隱性課程。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彪[性課程即學生在教育環境中,所獲得的非計劃性、非預期的知識、思想理念、信仰、態度等。隱性課程的發生機制是在學生無意識、非特定心理活動下產生的;影響方式是內隱的、滲透的。高校隱性思政課程可還原思想政治教育親切而又實際的面目,使思想政治教育化被動為主動,化消極學習為積極學習?,F代學徒制背景下,高校隱性思政課程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再次,注重考核方式的動態化與靈活性。優質的評價是對學生勞動成果的肯定,同時也能為項目教學鋪設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項目評價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收尾環節。項目的類別可分為形成性考核和總結性考核兩類;評價的形式可以細分為自我評價、組長評價、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知識、能力、素質三部分是否得到根本提升;評價的指標可根據個人的日常行為、投入程度、語言表達,團隊的作品展示、共同協作、社會反饋等進行設置。合理中肯的評價需要建立嚴格的項目考核指標體系,并衍生出各類分值表、匯總表進行有效填寫,從而得到科學的評價結果。

三、思政課項目化教學的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高校黨委務必須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全面領導,把好政治方向,把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積極配合和支持思政課的課程改革與創新。成立項目化教學領導小組,高校黨委要根據國家相應政策在財力、人力、物力供應等方面為思政課建設給予充分支持,并且形成全校各職能部門共同支持思政課改革與創新、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2、加強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所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對發揮思政課的強大育人功能來說至關重要。從引進人力資源的角度看,必須要考慮到年齡結構、學歷學位、職稱閱歷等要素,使分配相對均勻。其次重視平日的部門教研活動,督促教師的積極參與,相互交流,相互促進,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的素質和能力,建設一支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3、進行風險分析,制定應對措施。

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影響教學正常進行、師生健康及人身安全的風險因素,例如儀器故障、口角沖突等等。對這些可能的風險因素進行預估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并制定項目風險應對計劃,有助于保障項目化教學的順利進行。

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的思政課項目化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各種各樣的不足,也存在著巨大的上升空間,這就需要我們思政課教師進行不懈的探索與調整和創新,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職業院校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群體的要求,鑄魂育人,高質量完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現代學徒制視域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路徑探析[J].龔江南.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

[2] 高校思想政治課“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J].鄭秀明.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05)

[3] 高職思政課項目化教學改革和實踐探索[J].齊瀟曉.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

[4]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項目”化教學探索[J].周雪梅.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7)

作者:鞠明霞 姜紅

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教學法論文 篇2:

項目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應用研究

摘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自身特點,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中實施項目教學,圍繞學生進行目標引領,對學生實施任務驅動,開展雙線并行的項目教學新模式,將知識趣味性、師生互動性、素質拓展性、心理解壓性、職業規劃性有機結合,加強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關鍵詞:項目 典型任務 教學目標 能力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課程改革都把學習方式的轉變視為重要內容。歐美諸國紛紛倡導“主題探究”與“設計學習”活動。日本在新課程體系中專設“綜合學習時間”。我國內地當前課程改革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學生單純、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構建開放的學習環節,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以及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應用的機會。

項目教學是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師有目的地引導下,培養了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目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紛紛對課程進行改革,引入了項目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中,項目教學有其獨特的優勢。[1]

1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狀分析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職院校中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體系的發展延伸,各內容按章節獨立進行。在傳統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為教師課堂講授法、學生案例討論法、課后作業法。

目前,職業院校的學生既有應、往屆高中畢業生,也有職中畢業生,還有中專、技校生等,并且大都是獨生子女。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受教育背景、不同個性類型的學生聚合在一起,文化素質和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相當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受的是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就是以專業課為導向,畢業后就是從事相關專業的生產活動,專業課是“硬指標”,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抽象、空洞,理論上說教多,與自己的專業學習和就業前途沒有多大關系,再加之教學形式的單一,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導致教育對象知行脫節。

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師為課堂主體,教師填鴨式的講,學生盲目的聽,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生屬于被動參與,教、學、做分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教學過程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不緊密,缺乏實踐要素,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對理論模糊,對實踐迷茫,學生對未來工作崗位感受性差。教師講的口干舌燥,學生聽完就了。

2 項目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2.1 課程定位。高職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不同于中職,又有別于本科。中職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知識點,但并沒有對知識點進行系統分析,并且中職的學習內容相對淺顯;本科更注重的是純理論學習,比較有深度和廣度。

例如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毛概”課程名稱定位準確,能夠反映高職特色;在課程體系中屬于公共基礎課,思想政治理論核心課。本課程的前導課是《思想道德理論修養與法律基礎》,后續課程是《形勢政策》。

2.2 教學目標。通過項目教學,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有機融合,貫穿在課程的整體目標中。

掌握知識目標:即通過實施項目教學改革,使學生比較系統的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能夠運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論分析社會歷史發展問題;使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明確“六個為什么”;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突出能力目標:即實施項目教學改革能夠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分析實際問題,對當前我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判斷;能夠通過課堂與課下的查找、交流、溝通、講授、演講等形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夠使學生通過班級、寢室以及小組的積極參與,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能夠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方針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進行社會實踐調研,并完成調研報告。

強化素質目標:即通過項目教學改革能夠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愛校愛家情懷,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2.3 課程設計理念。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自身特點,在《毛概》的課程改革中實施項目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學生進行目標引領,將知識目標、素質目標、能力目標進行融會貫通;對學生實施任務驅動,為學生布置看、評、辯、講、做等訓練任務;突出能力本位,使學生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學會生存珍愛生命懂得生活珍惜生態;實施雙線并行,在課上開展集體看組長評小組講班級辯,課下自己看相互評同學講寢室辯。學生的身份不斷進行轉換,通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交融,使學生在學習者-評論者-辯論者-演講者-實踐者之間相互轉變。

2.4 項目內容設計。在課改中堅持以項目以及任務驅動形式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將教學內容重新進行劃分,設計成“任務”和“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親身實踐,通過項目得到消化吸收,使學生的社會素質和職業素質在項目實施中得到鍛煉和提高。[2]

例如《毛概》中的項目教學改革是在第一課堂領域中設定學生百家講堂、新聞五分鐘,評論三百秒兩大項目;第二課堂領域實施4321工程,即調研四大領域,觀看三部電影,閱讀兩部名著,撰寫一年學習日記。

例如在項目學生百家講堂中,采取情境引入、學習激趣、項目布置,通過子項目“尋找偉人的足跡”——偉人風采展示、偉人理論貢獻、偉人辯證分析,布置制定計劃方案、查找資料、制作ppt、撰寫評論、開展社會調研、完成調研報告等典型工作任務,使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能夠分析出馬克思、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對理論的貢獻。并結合社會發展現狀,能夠總結出各自發展的時代特征與個人的理論貢獻。同時每個團隊或者每個學生進行專題講解,學生進行綜合打分。

2.5 考核方案設計。在項目教學過程匯總平時成績70分,期末30分。平時考核內容包括課堂紀律、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專題調研匯報材料、項目的策劃與實施情況,期末注重對能力目標實現的綜合考核。

3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新舊教法的對比

舊課程是以書本為載體,教師為主體,理論權威,老師權威;新課程是以項目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挑戰權威,創新思維,集學習娛樂、拓展解壓、合作競爭于一體;舊課程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后忘;新課程是學生研討,教師指導,課后滿腦。

4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中的反思總結

4.1 在項目教學課程改革中,將教學過程與具體的工作項目融為一體,圍繞具體的項目構建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同時使教學目的與培養目標更加明確。

4.2 在項目教學課程改革中,課程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項目任務,學生學習氣氛濃烈,通過討論交流促進知識的積累,顯著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自學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化得到充分發展,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

4.3 在項目教學的課程改革中,學生參與性高,每堂課都變成了一種知識頭腦風暴,團隊合作競爭,機遇挑戰并存的課程。同時教師由主導變成了指導,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對教師課堂指導藝術更加嚴格,使教師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提高,不能固守自己手里的一碗水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為擁有了一桶水而固步自滿,而是要求廣大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擴充知識,演變為一眼甘泉,成為活水。

參考文獻:

[1]曲建武.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學體系研究.

[2]石云霞.“兩課”教學法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2007.

[3]賀文建.“以人為本”的思想在高職項目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07).

基金項目:2012年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項目編號:w2012269。

作者:劉明耀

思想政治理論課項目教學法論文 篇3:

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法創新動力探析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法創新的關鍵在于創新的動力。教學法創新受課程教育教學主體、客體、介體和環體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新形勢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法創新動力不足的現狀堪憂。文章從主體動力、客體動力、環體動力等多方面研究教學法創新動力,全面審視教學法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客觀上能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創新,為高校思政課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打下基礎。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法  創新動力

[作者簡介]郭紅艷(1974- ),女,河南開封人,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開封  4750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法創新體系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2014-qn-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是社會主義國家大學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常論常新的問題。高校思政課教學作為一種上層建筑,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是為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服務的。如果思政課教學能夠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形勢的發展步伐,解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就能夠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服務,生產關系反過來就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又能促進生產關系的新變革。要把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上升到國家前途、民族危亡的層面來把握,使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始終掌握主導權。新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法創新體系的研究要求我們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契機,以全面深化社會各個層面的改革為切入點,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法創新工作的開展。只有全面審視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的創新動力,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一、主體動力

主體是哲學意義上的一個概念,是相對于客體而言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法創新的主體是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個人或群體。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學法創新工作來講,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目前,國家從宏觀層面對思政課支持的力度較大,對思政課的教學效果非常重視,但思政課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其表現是思政課的教學效果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對于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所發揮的導向作用比較有限,探尋其背后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教師創新動力不足。如果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思想不解放,政治嗅覺不靈敏,政治意識欠缺,政治立場不堅定,怎么能夠保證教育出合格、全面發展的學生。

新形勢下高校教師應該認真學習并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精神,以全面深化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的理念和創新的精神引領高校思政課教學法創新體系研究工作。圍繞“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深化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高校思政課改革也要全面深化。貫徹總書記關于“必須辦好”高校思政課的重要批示精神,要著力抓好教材、教師和教學三個基本環節。

一是積極適應教材最新修訂的要求,吃透新教材中的新內容、新理念,進一步研究如何使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使學生的認知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高校思政課教材是鮮活的教材,思想性、理論性、實踐性很強,作為高校教師,必須首先吃透教材理論,認真研究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教材整體反映的新思想新理念是什么,設計教材的目的、意義、中心思想是什么。怎樣使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也是教師必須研究的問題,教材只是教學內容的綱領,要使教材轉化為教學用的教案,需要教師下功夫。教材大多是作為社會價值而存在,而教學用的教案要把教材的社會價值和學生的個人價值實現有機結合,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強調教材的社會價值,而忽視學生學習教材的個人價值,就不可能實現教材的社會價值。教材的社會價值需要通過教學中強調學生的個人價值得到實現,也只有首先注重學生的個人價值的實現,才能使學生的認知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學生的認知體系是指停留在認識層面的意識,只是停留在認識層面,這些認識能否對學生的實際行動產生切實的影響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只是認識是認識,行為是行為,學生的認識沒有對行為產生正面的影響,就說明學生的認知體系沒有向信仰體系轉化。怎樣使學生產生認識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的內在動力?關鍵在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認識之間的磨合,必須使教學內容更多地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使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學生的個人價值的實現,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這對教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從傳統教學向現代教學轉變,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只有尊重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才會對學生產生內心觸動,使學生認知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使教學產生實際效果。

二是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造就既是教育教學能手,又是學科建設骨干的新型思政課教師隊伍,要在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中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學和科研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兩大支柱,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兩者是高校思政課教師在當今社會條件下必須具備的教育理念?,F代社會教師的職責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還必須研究和探索重大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成為科研型教師,在研究重大問題的過程中,緊密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和水平。教師的教學科研要求教師站在時代發展的潮流的前端,面對現實中的重大問題,在理論聯系實際上下功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大膽創新創造,在認真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把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經驗抽象出來成為研究成果,并以研究成果為橋梁,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要善于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在科研中解決問題,并把解決問題的方案充實到教學中,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學者,更是一個研究者。

三是認真研究教學工作,繼續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教師要切實了解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找到教材重點和學生關注點的結合點,為學生提供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專題講座,使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精品課程。教師怎樣讓學生喜歡思政課,讓學生喜歡思政課教師?這是對思政課教師的嚴峻考驗。讓學生喜歡思政課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精心設計和組織,在設計過程中,抓教學重點難點、學生的關注點,兩方面相結合才能實現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喜歡思政課教師,是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和以情動人的問題,教師的人格魅力反映在言談舉止、行為意志上,思政課教師的“教”和“行”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如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教師要求學生有理想、有信念、學習馬列主義理論,教師必須先要做到對馬列主義有堅定的信仰,學馬列、信馬列、用馬列,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其次,思政課教師的人格魅力還體現在事業心和責任感方面。事業心是思政課教師對教師職業的美好追求,對工作是否盡職盡責,是否熱愛,是否能夠把工作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去追求、敬仰,是否對工作投入十分的熱情,是否具有為真理而奮斗的精神,面對問題和困惑依然能夠承擔起思政課教學任務。最后,教師的責任心是對教師素質的內在要求,思政課教師的責任在于能否把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轉化為努力工作的實際行動,始終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信念要體現在行動上。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只有與教師的人格魅力、理論涵養緊密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客體動力

客體是相對于主體而言的。處于客體的事物,當作為某一具體事物本身的時候,就成了事物主體,其他與之具有關系的事物,就變成了客體。處于主體的事物,作為其他事物的關系面出現的時候,就成了客體。主客體的關系存在,是人們為了呈現事物。呈現事物得自于人們對事物的描述,人們在描述某一事物時,在印象里就有了事物的形態,而襯托出這個事物形態的,是形態里的區別,事物相互的影響證明了事物形態區別的存在,存在的形態區別又體現出了具體的事物。存在的形態區別的一切事物就是存在的客體,印象里事物的形態就是存在著的主體。高校思政課教學法創新客體是指教師以外的創新因素,如環境層面的動力、政策層面的動力等。我們發現,雖然高校思政課教學法創新的客體動力非常充分,但由于教師創新主體動力不足,使教學法創新動力出現彼此消解的情況,一方面是國家對高校思政教育支持的力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高校教師創新的主體動力不足,這種創新動力的結構性矛盾必須解決。審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法創新動力,怎樣消除這種創新動力不一致的現象?關鍵是要提高教師創新的積極性。教師創新的積極性來源于創新的動力,只有解決教師創新的動力問題,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但并不都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必須把教師創新的成果成績與年終考核、教師職稱晉升、教師的出國培訓機會以及參與國際性學術交流掛鉤,把教師的創新和實現教師個人的人生價值目標緊密結合起來,把教師的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有機統一起來。必須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養培訓,要求教師真學、真懂、真用,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教師教學科研的考核避免簡單量化,要做到合法、合情、合理。教學法創新的環境動力方面,要營造良好的社會大環境和校園小環境,對教師教學法創新要有明確指向,讓教師知曉從何處創新。教學法創新的制度動力方面,制度要以真正有利于調動教師教學積極性為根本,更加注重教學的實際效果。

高校大學生是思政課教學的主要客體,學生的發展變化、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學生的思想實際等是促成高校思政課教學法創新的主要客體動力。重視大學生的思想實際,重視教學法創新的客體動力,必須注重在教學中把握以下幾點:其一,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學生的實際包括學生的家庭出身、成長經歷、性格特點、價值取向、意志氣質等方面,從學生矛盾的特殊性中發現矛盾的普遍性,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發展規律施教,用學生普遍能接受的喜歡的方式施教,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二,把學生學的理論和社會發展實際緊密結合。如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首批示范性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特點非常明確,針對水利系的學生要把思政課教育教學內容和我國我省水利發展趨勢、水文化的發展現狀相聯系。針對機電系的學生要求把思政課教育教學內容和我省先進制造業大省的發展規劃相聯系。把學生學的專業理論和思政課教學理論結合在一起,共同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

三、環體動力

環體動力是指高校思政課教學法創新的社會環境及其提供的支撐條件。環體動力包括世界局勢、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和家庭學校的小環境。環境不僅指客觀環境(硬環境),還包括主觀環境(軟環境),硬環境是一種客觀存在,不以任何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如世界局勢的發展趨勢、社會發展的階段。軟環境包括社會氛圍、社會思潮、社會意識形態、社會核心價值觀等。這里的環體動力主要是指社會思潮給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使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積極應對各種社會思潮和思想的影響,在這一過程中,要使學生產生“三個自信”,通過對三個自信的理解和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的環體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客體思想和行為因素的總稱,是構成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外部條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思政課教育教學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思政教育教學的主體和客體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環體因素是影響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關鍵因素,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受環體因素的影響,也會對環體產生一定的能動作用。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思政課教育教學的環境也是開放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環境因素也隨之復雜多變,環境會改變人的思想和行為,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響越來越大。教育者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正確認識環境,選擇、優化和改造環境,充分發揮環境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重在實踐,按照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思政課教學法創新工作重在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緊密結合高校思政課教學實際,把思政課教學法創新工作做扎實。在當今復雜的國際國內背景下,國內發展三十余年來積累了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國外反華勢力的滲透顛覆活動猖獗,一些不良的社會思潮一旦被人們掌握后,就會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甚至破壞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如果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回避這些不良社會思潮,不對這些錯誤思潮進行徹底批判,同時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正面宣傳教育,大學生根本不可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新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法創新動力需要進一步調動起來,加大創新力度,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開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論[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3]陳文旭.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體系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5).

[4]張曉平.淺談思想政治理論課哲學教學方法的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1).

[5]何畏.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綜合效益——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1).

作者:郭紅艷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企業賒銷活動財務管理對策論文下一篇:未成年人生命權益法律保護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