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

2023-02-19

第一篇: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

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

近年來,發生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造成全球性的經濟蕭條,給我國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金融危機的發生主要是金融業存在的金融風險造成的。因此,在我國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非常必要。

一、金融風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

金融風險是指金融資本在經營與交易過程中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即投資人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的偏差。金融風險的存在對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危害巨大,它不但能使個別金融機構蒙受巨額損失,而且還可能破壞一個國家或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秩序的穩定,引發社會動蕩。對此,以前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巴林銀行倒閉,東南亞金融風波等都作了充分演示。在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工程,但由于處在特定的轉型時期,新的機制遠未健全,法律規范尚不完善,加之長期計劃體制的影響根深蒂固,個別市場主體在利益驅動下利用市場監管和法律調控的疏漏,頻繁地進行違規操作,使中國金融業的風險隱患日漸凸現。

金融風險是以貨幣信用混亂為特征的風險,它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風險,具有一定的特征。正確地認識金融風險的特征,對于建立和完善金融風險的防范機制,加強金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地說,金融風險最基本的特征主要有:

(一)客觀性

只要有金融活動存在,金融風險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所謂無風險的金融活動在現實金融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隱蔽性

金融風險往往并非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才存在,金融活動本身的不確定性損失很可能因信用特點而一直為其表面所掩蓋著。這是由于:其一,因信用有借有還、存款此存彼取、貨款此還彼借,導致許多損失或不利因素為這種信用循環所掩蓋;其二,可能由通貨膨脹、借新還舊、貸款還息等形式來掩蓋銀行事實上的金融損失;第三,因銀行壟斷和政府干預或政府特權,使一些本已顯現的金融風險,被人為的行政壓抑所掩蓋。盡管隱蔽性可以在短暫時期內為金融機構提供一些緩沖和彌補的機會,但是它終究不是金融防范和控制的有效機制。

(三)擴散性

金融風險不同于其他風險的一個最顯著特征是,金融機構的風險損失或失敗,不僅影響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更突出的是導致眾多的儲蓄者和投資者的損失或失敗,從而引起社會的動蕩。這就是金融風險的擴散性。

(四)加速性

金融風險一旦爆發,它不同于其他風險爆發只在既定范圍內勻速變動,而是因風險失去信用基礎而加速變動。形成貸款循環困難和惡性循環。所以,一旦金融風險爆發,往往都伴隨著突發性、加速性,直到金融危機。充分認識金融風險加速性的特征,對于高度重視金融風險的社會危害性是非常必要的。

(五)可控性

盡管金融風險是客觀,但是金融風險是可控的。所謂金融風險的可控性,是指市場金融主體依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對風險進行事前識別、預測,事中防范和事后的化解。正是因為金融風險是可控的,才使得建立健全現代金融制度具有現實意義。

二、對現代市場經濟中金融風險的認識

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風波迭起,因違規進行金融衍生交易、資本運作效益低下、金融詐騙發生頻繁且高科技化跨國化等而引發的金融風險案令世人震驚。各種金融動蕩的后果已不再僅局限于某個金融機構或國家,而且呈鎖鏈式傳遞或擴散,危害波及周邊地區至整個經

濟區域。隨著世界金融貿易服務自由化的加快、金融創新工具的推陳出新而導致的傳統條件

下金融內控制度與監管制度的滯后,不能適應現代金融業飛速發展的需要的種種嚴重問題

性,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金融風險防范已成為國際性的共同課題。

在中國,目前反映出來的潛在金融風險隱患除了違規操作衍生交易、資產效益低下、呆

帳壞帳率偏高、金融詐騙嚴重等國際共同的金融風險外,還具有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明顯特

點,如金融主體資格不健全、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偏低、金融機構設置布局不合

理而引發的過度同業競爭、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炒作、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偏

高等等。檢討中國現有金融風險隱患的成因,不外是體制的不健全與法制的不完備兩個方面,

而這兩方面又是相互聯系與影響的。

(一)制度方面

中國的金融體制盡管已進行了歷史性的變革,并初步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金融市

場雛形,但這種雛形與完善的市場機制所需要的金融市場差距甚大,呈現出明顯的“過渡性”

特征。其一,中央銀行調控體系尚未健全。央行盡管已開始采用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間接

調控宏觀金融市場,但由于貨幣市場、利率市場、外匯市場等配套運作機制不健全,央行完

全依賴信貸、利率、匯率等金融杠桿進行間接宏觀調控的條件尚不具備。同時,國有商業銀

行雖然已向商業化方向轉變,但因長期實行的政策金融與商業金融的影響尚存,加之地方政

府干預嚴重,缺乏對經濟利益刺激的反應機制,以致短期內很難實行以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

風險管理為特征的商業銀行運作機制。在這種狀況下,商業銀行不可能將央行貨幣政策信號

有效地傳導至生產與流通領域,從而在相當程度上弱化了央行的間接調控功能。第二,市場

運行機制與市場體系尚不完善。一方面是證券、信托、保險、期貨等市場已建立,使金融市

場呈現出資產多元化格局。另一方面,是市場運行機制缺乏完整的制度模式和架構,以至出

現了證券期貨市場違規行為不斷、信托業定位模糊、保險業非均衡發展及過度競爭等問題。

這些不正?,F象若長期存在,必將對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均衡發展造成不良影響,使市場

融資方式趨向單一,并最終危及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 金融法律規定方面

中國的金融法制建設起步甚晚,與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同步發展,同時具有“摸著石頭過

河”的特征,制度不健全、法律規范的缺位和金融監管體制的不完備在所難免。但從法律與

經濟發展的關系不難看出:金融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必須有相應的制度與規范作后盾,金融市

場的有效運作則必須以秩序為前提。而無論是制度、規范,還是秩序,都是法制建設的基本

任務與目標,因此,金融法制的不健全可以說是形成中國金融市場風險隱患的更為主要的原

因。中國金融市場建設應以統一開放、有序競爭、嚴格監管為最終目標,這實質上也是市場

機制合理、有序運行的基本要求,要實現這一要求,必須規范金融市場主體行為,建立金融

市場秩序,協調金融關系,完善金融宏觀調控手段。而這些目標,只有在金融法制健全和完

善的前提下才能進行,這是由金融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法律的功能所決定的。

三、當前我國存在的金融風險隱患

(一)銀行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比重較高

在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中,由于資本市場發展滯后,融資格局以銀行的直接融資為

主,在統一利率政策指導下,對支持企業不斷增長的投資需求以及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內容的企業改革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各級政府對銀行的日常經營

干預較大,不僅信貸資金的經營帶有“半財政”性質,而且扭曲了銀企關系;在近幾年的企

業資產重組過程中,債、廢債現象嚴重,這無疑加重了銀行的壓力。

(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日益暴露

我國的非銀行機構主要包括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證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等。信托

投資公司是由各級地方政府以及各家商業銀行的總行與分支行建立的規模較為龐大的一類

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運用額僅次于國家銀行與城市信用社。這類機構在發展中演化為“金

融百貨公司”,不但與商業銀行一樣從事存貸款與投資業務,也大量染指證券經營業務。與

此同時,隨著保險公司數量的增加,在各家公司片面追求保費收入的過程中,不乏隨意利用

保單圈套社會資金的較混亂現象。而由于法規制度和現實市場環境的限制,迅速聚集的保費

資金沒有適當正常的投資渠道,這其中的風險積累也值得重視。

(三)金融資源的不合理配置所隱含的風險

金融資源基本上是通過金融中介機構的間接融資渠道和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渠道配置

的。就我國目前間接金融配置看,金融機構對非國有經濟的支持不夠,而非國有經濟已成為

我國經濟增長與促進就業的重要支撐。金融機構的絕大部分資金在效率相對低下的環境中運

行,如此信貸資金配置,不僅不符合經濟增長格局的要求,而且孕育的金融風險也值得關注。

(四)監督機制不完善

我國一些銀行違規操作、過度投機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金融領域內時有發生的大案要案

的根本原因就是內部管理混亂,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外部監管不力,缺乏行業自律組織。

(五)經濟結構不合理

從發展經濟的角度看,東南亞國家出現的經濟結構等總是在我國也不同程度存在。改革

開放以來,我國家電、輕工、紡織、食品等行業曾得到迅速發展,但也帶來不少重復建設、

重復引進、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問題。這些行業便出現生產能力相對過剩、市

場容量相對縮小,從而出現經營困難、職工下崗或就業不充分等現象。另外,一些老工業基

地、軍工及老傳統行業,企業虧損嚴重,舊體制的包袱越背越重。同時,沿海地區部分“兩

頭在外”的外貿生產企業直接受到國際金融市場的制約,產生新的結構問題。這都構成潛在

的金融風險因素。

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措施

目前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正在不斷深入,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兌換已經實施資本項

目下的自由兌換只是有待時日,研究如何防范金融風險,使內外資如何更多、更有效、更健

康地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有著重要的意義。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措施主要有:

(一)法制化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必由之路

正是由于金融市場在整個市場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規范運作和穩健發展就顯得

更為重要。而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法制經濟,依權利法定的法治原則。政府如何運用金融政策

進行宏觀調控需要法律授權,政府宏觀調控的權力、范圍、措施及效力均需法律明確規定;

金融市場主體的行為規則需要法律確認,金融市場秩序需要法律建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

我們認為,法制化是中國金融市場建設的必由之路,當然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必由之

路。法律化、制度化的金融市場才能實現合理、有序、秩序運行的目標,也是由法律的特殊

功能所決定的。第一,法律是市場主體資格健全和行為規范化的保障。市場經濟運行的主體

是構成市場經濟的基本要素。健全的市場經濟必須有合格的市場主體,而合格的市場主體本

身又包含了主體資格健全和行為規范化兩層含義:一方面,法律規范明文規定金融市場主體

的準入條件和標準,從而杜絕不健全主體及非法進入者對市場秩序的沖擊;另一方面,法律

的規制、引導、教育等作用可以有效克服主體行為的自發盲目性,使之真正成為具有自覺性、

守法性和自律性的合格主體,成為自覺遵守市場“游戲規則”的理性“經紀人”。第二,法

律是合法市場行為的保障?,F代市場經濟主體間的經濟往來,普遍以契約方式完成。契約自

身的平等、誠信、等價有償等特點可以擔當維護交易安全的重擔。而作為法律制度重要組成

部分的契約制度,不僅能使合格交易得到確認,而且還能以法律強制力切實保障契約的履行。

第三,法律是金融市場適度競爭和有序運行的保障。競爭機制作為市場機制中資源配置的基

本方式,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直接體現,是市場機制運行的前提基礎。但良性競爭與公平競爭

的實現,無法依靠市場機制自身力量維系,只能依賴法律的強制力加以調整和保障。只有在

通過法律機制確認的政黨的市場準入標準、準入主體、行為規則的條件下,公平交易、平等競爭才能切實得到保證。同時,市場秩序雖然是主體共同行為選擇的結果,但這種運行秩序的確立只有以信用規則和法律約束加以確認,才能真正為主體自覺遵守。

(二)加快企業與商業銀行體制改革,理順銀企關系,活化銀行資產

現在最根本的還是應當加快商業銀行體制改革,按《商業銀行法》規定,切實落實分業經營、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強化約束機制等改革措施;在對銀行信貸資產按風險標準分類并予以有效管理,加大對不良資產存量進行重組與清理的同時,還應積極推進以制度創新為主要內容的國有企業改革,理順銀企關系。經過改革至少能夠解除目前困擾銀企關系的信息約束問題,使銀行與產業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上具有競爭意識的企業實體,從資產營運效益出發,銀行努力尋找值得貸款的企業,企業也可自由選擇能夠給予貸款的銀行,在這種基于效益基礎上的相互尋求對象的過程中使信息暢通,以求信貸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三)加大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

對于問題較多的信托投資公司,在清理的基礎上堅決與各級政府部門脫鉤,杜絕經營資金的財政化;基于目前國際社會對中國金融機構問題關注較多,國際金融動蕩尚未平息,為了避免引起過大的波動及對信心的消極影響,對信托投資公司的清理應慎重,主要應按金融信托的應有原則積極進行改組,盡量實行平衡過渡。對于證券經營機構,應盡快建立健全有關證券業財務會計制度,完善有關會計賬戶體系結構,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對證券投資清算資金的監督作用。

(四)提高銀行信貸政策與資本市場政策對非國有經濟的支持力度,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首先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應以收益與風險的衡量為主要標準,擴大對發展前景較好的非國有企業的信貸支持,建議隨著各家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部”的成立,真正將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非國有經濟的信貸支持列入各行的貸款計劃中,作為中央銀行起引導作用的“指導性貸款規模”中也應明確列出對非國有經濟的信貸支持意見。其次是向非國有經濟開放證券融資市場,特別是對于進入基礎產業、高科技、制造業的非國有企業,允許并引導其根據現代股份制企業制度改制上市,進行股權融資,通過資本市場獲得持續發展的資本。與此同時,對于符合條件的非國有企業,也應允許按一定程序與要求發行債券融資,經過市場自律組織的審查,也可上市交易,以改善企業資本結構。

(五)在繼續推進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加強金融管理,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當今世界已不可避免地朝著全球化方向邁進,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對外開放政策是我國順應歷史潮流的要求,也是確保我國經濟持續穩步發展的關鍵。二十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外資流入已不同于當初純粹工業資本的引進,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地以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等為內容的金融資本開始流入中國,這無論對保持海外工商資本持續投資我國并保障其穩定性,還是對加快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都是必要的。但是,金融資本相比工商業資本的流入,附帶著更大的風險因素。因此,今后在繼續吸引科技含量高的工業資本流入的同時,應當視經濟現實需要,加快金融監管標準與體制的建設,在總量控制的原則下,積極穩妥地吸引金融資本的流入,并重點從外匯管理制度與行業、企業準入的程度上予以嚴格監控。

(六)積極推進財政改革,增強財政實力,為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與風險化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就當前來說,應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積極推進已經確定的以“費改稅”為重點的新一輪財稅改革,并加強財政管理,提高效率,將現行稅制范圍內應收的稅收及時足額地收繳國庫。通過編制“國有資本預算”,加強對國有資本營運的監控,確保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特別是當涉及到國有資產變現時,能夠保證政府財政的應有收入。在節約的原則下,調整財政公共投資方向,重點轉向非盈利性公共工程項目投資等等。以此促進財政

機制的完善與財力的充盈,使其成為防范與化解金融風險的堅強后盾。

(七)在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的過程中,優化股權結構,通過市場逐步明晰產權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運行與發展奠定可靠合理的制度基礎,就必須減少由過分投機行為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可見,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應認清我國金融形勢,加強金融監管,防患于未然,以保障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

第二篇:關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分析

陳元生/叢明 國務院研究室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引向深入,金融在國民經濟運行中已處于舉 足輕重的地位。當前金融形勢總的來說是好的,在有效抑制通貨膨脹的同時,保持了國 民經濟適度、健康發展;但近年來積聚起來的金融風險正逐步暴露出來,不僅制約著金 融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可能危及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全局,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經 濟問題之一。

一、當前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及特點 從近年來已暴露出來的金融風險隱患來看,有以下幾種主要表現形式: 1.信用風險。銀行業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資產信貸質量持續下降,成為當前最為 突出的金融風險。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逾期、呆滯、呆帳貸款)占全部貸款 的余額超過20%。分地區看,不發達地區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明顯高于發達地 區,有的高達40%多。據調查,今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信貸質量仍在下降。 特別是有許多地區銀行上報的不良貸款統計數據是經過處理的,已將大量逾期貸款展期 為正常貸款,實際統計數字還要大。信貸資產質量不斷下降的另一表現是,國有商業銀 行應收未收利息大量增加,目前累計達數千億元。

2.流動性風險。主要體現在銀行業、非銀行金融業對客戶提取現金的支付能力不 足。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雖未顯現,但潛在的支付困難因素日益增多,當前 主要集中在中小金融機構上,一些城鄉信用社和部分市、縣信托投資機構因管理不善, 不良貸款率高,隨時都會出現支付困難。1996年底,江蘇省有42家農村信用社存 貸款比例超過85%,不良貸款率高于65%,備付金率低于3%,要不是縣聯社統一 調度資金,這些信用社早已出現擠兌風波和支付危機。

3.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在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嚴重不足和經營利潤虛盈實虧兩方 面。目前國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足6%,已經低于8%的國際最低標準。由于銀行 的資產增長速度大大高于其資本的增長速度,資本充足率還將繼續下降。另一方面,自 1993年以來,財務制度將巨額的銀行應收未收利息作為收入來反映,造成部分銀行 虛盈實虧。如建設銀行反映,雖然從1993年以來帳面上年年有利潤,但若扣除應收 未收利息劃作收入的部分,實際年年都虧損。資本金比例過低和經營上的虛盈實虧,導 致國有商業銀行抗風險能力每況愈下。

4.市場風險。主要是由于證券市場不規范和金融市場秩序混亂引發的種種風險。

股市風險尤為突出,估計目前股市資金約有40000多億元,有2000多萬股民參 與炒股。有相當一部分新股民渴望在短期內致富,投資風險意識不足,盲目投機行為嚴 重。一些企業和機構存在乘機撈一把的僥幸心理,將大量銀行信貸資金投入股市,加大 股市泡沫成分,危及銀行信貸資金安全,不少外資通過資金拆借紛紛進入股市,加劇了 股市波動。部分上市公司乘機配股送險,使個股價格不真實地拔高上揚,給股市波動埋 下了隱患。企業債券清償風險也不容忽視。近年來國家計委、人民銀行計劃內批準發行 的企業債券,已經或行將到期。由于企業效益不理想,不少企業無力償還到期債券.其 中許多債券是由金融機構擔?;虼戆l行,到期不能兌付時,往往要金融機構墊付,企 業經營風險將轉化為金融風險。此外,各種形式的亂集資、變相集資和企業內部集資仍 較普遍,大多數到期兌付困難,有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據對江蘇省調查,1994年以 來先后查處九起違法集資大案。涉及資金累計達50多億元;1996年全省有600 0多個企業搞高利集資,金額達120多億元,80%的企業集資到期沒有能力兌付; 還有一些農村合作基金會和部分供銷社,以招股方式變相高息吸收公眾存款,部分基金 會因備付金太少已經引發擠兌風潮。

5.犯罪風險。金融業是巨額貨幣資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經濟犯罪,也是搶劫、

詐騙等犯罪活動的重要目標。目前,經濟越是發達地區金融犯罪案件越多。1996年

全國金融業發案率,最高是廣東省,其次是江蘇省。犯罪分子內外勾結,利用銀行承兌

匯票、大額存單、信用證、保險單等進行資金詐騙。銀行反映,他們在貸款業務中普遍

遇到“十假”,即假信用等級、假營業執照、假貸款用途、假擔保、假貼現、假圖章、

假財務報表、假承兌、假票據、假合同等,企圖詐騙銀行資金。有的犯罪分子利用高科

技手段以假亂真,使銀行防不勝防。

6.利率和匯率風險。目前我國銀行存款利率不僅比國外銀行高,有時甚至比國內

同期貸款利率高,出現存貸利率倒掛現象。銀行因存貸款利率變動帶來的減少利潤風險

是經常存在的。當前比較突出的是一種不正常利率風險,即銀行同業,以及其他吸收存

款的金融機構相互“挖墻腳”、竟相高息攬儲。這種違規競爭,使利率風險大增。此外

,國際金融市場匯率變動頻繁,特別是日元、馬克與美元匯率近年波動劇烈,直接影響

外匯資產及負債的市場價值,使擁有大量外匯資產和經營外匯業務的國有商業銀行面臨

高匯率風險。八十年代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調幅度達80%多,企業實現利潤趕不

上匯率下調幅度,償還外匯貸款能力急劇下降,導致銀行外匯信貸資產風險加大。

概括起來說,當前我國的金融風險具有以下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集中性。我國企業融資的主渠道是銀行,融資方式以間接融資為主,企業融資

渠道狹窄,融資方式單一,使金融風險主要集中在銀行。由于目前銀行以國有制為主,

所以銀行風險及損失最終主要由國家承擔。歷史上每一次較大規模核銷呆帳貸款就是明

顯的表現。

二是隱蔽性。在西方國家,商業銀行若經營不善,就會面臨破產或被兼并的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破產、兼并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各種金融風險以隱蔽的形式潛藏著。特

別是具有龐大體系的四家國有銀行,其基層銀行的經營不善并不會危及生存,各種風險

和損失都向上級行層層轉嫁,最后都會聚集到總行,我國居民的高儲蓄率暫時掩蓋了金

融風險的爆發,但最終后果或者引發某家銀行破產倒閉,或者由中央銀行增加基礎貨幣

投放,進而引發高通貨膨脹。

三是社會性。我國處于新舊體制轉換時期,人們的金融意識在增強,但風險意識還

很淡薄。社會各方面都想搞金融,都要高回報,但很少考慮可能發生的損失和后果。一

旦金融風險暴露,特別是到期無力兌付,就會引起群眾不滿,甚至鬧事,從而影響社會

安定。

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對策

對當前出現的各[!--empirenews.page--] 種金融風險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金融風險一旦爆發,就會

引發深刻的金融危機,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將是全局性、災難性的,這時再采取補救措施

就來不及了,它會以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破壞求得暫時的平衡??梢哉f,無論改革開放取

得多大成果,一旦爆發金融危機,整個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就會毀于一旦。因此,任何

時候都要防患于未然,要堅決采取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對策,用若干年時間逐

步鏟除各種金融風險的隱患,保證國民經濟能夠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第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形成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

必嚴的金融規范化、法制化法制環境。依法實施對金融機構的設立審批和市場退出管理

。設立金融機構必須有法定投資者數量和足額自有資本金,要有足夠的合格的業務管理

人才,以及其他必備的條件。根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并參照國際慣例,建立健全對金

融機構接管、合并、兼并、收購、破產等法律和法規,規范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

第二,加強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力量,對金融機構實施規范化、系統化監管。要把

中央銀行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能與各業務部門的管理職能結合起來,形成分工協作、功能

互補的中央銀行大監管體系。加強對金融機構的企業法人監管和本外幣業務的統一監管

。盡快健全非現場監控和預警系統,逐步實現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信息系統與中央銀行

監測系統的聯網,對金融機構的重要業務活動實施有效的監控。

第三,推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風險管理,同時保留必要的信貸規??刂?/p>

,強化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調整銀行資產結構,適當增加高流動性資產,大力

發展商業票據業務,通過貼現再貼現等來增強銀行資金的流動性,促使資產負債期限結 構趨于對稱。堅決抑制不良貸款的上升,一方面是堵,防止銀行債權的不正常流失,另 一方面更要積極地疏導,研究使不良資產流動和化解的辦法。徹底清理和回收各商業銀 行對繞規模發放的貸款和私設帳外帳造成的不良貸款,降低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比 例。增強商業銀行自求資金平衡的能力,如適當調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等。同時要保持 合理的存款利率,保證居民儲蓄的穩定增長不滑坡。在逐步增加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 管理的同時,保持必要的信貸規??刂?,使信貸資金在金融宏觀調控下活而有序地運轉

。

第四,加大股票投資風險的宣傳力度與股市監管力度,嚴密監測股市走向,改善股

票二級市場的管理辦法,積極防范股市風險,有關部門尤其是證券監管部門以及券商、 新聞媒介要加大股市投資風險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風險意識。證券監管部門要嚴密 監測股市動態,及時引導股市合理走向。嚴把股票上市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要對股 票發行計劃管理建立更嚴格的監管和制約機制。要研究和制定防止外資進入股市的有效 辦法。今后年度股票發行計劃由國家計委與國務院證券委聯合編制下達后,由國家計委

、國家經貿委、國家體改委、證監會共同核定具體發行企業和額度,證監會具體負責股

票發行上市的具體運作。要嚴密監視股市動態,加大對市場違規者的處罰力度,對操縱

市場行為、透支行為、內幕交易行為要嚴厲查處,決不能姑息遷就。

第五,堅持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原則。要完成國有商業銀行與少數信托投資 公司、人民銀行與有關證券公司的脫鉤。嚴禁銀行資金進入股市。對于銀行用信貸資金 或拆借資金買賣股票及其他直接投資,通過占用銀行聯行資金買賣股票和用銀行資金墊 交股票交割清算資金的,一經查處,要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嚴重的,要依法追究其 刑事責任。嚴肅清理、糾正和查處證券經營機構經營銀行業務等違規行為,取締非法設 立的金融機構。

第六,繼續查處各類金融機構的違規經營和私設帳外帳,加強現金和儲賬戶的管理

。對各類金觸機構的違規經營和私設帳外帳、謀取個人和團體利益嚴重的,要嚴肅查處

負責人和經手人員,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地方政府不得干預銀行業務。為 了減少現金投放,減少可能引發的違規犯法活動,必須建立大額現金提現備案、審批制

。嚴格儲蓄帳戶管理,盡快推行儲蓄存款實名制。要按照《貸款通則》要求,檢查商業

銀行對異地存貸款備案制的執行情況。

第三篇: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研究

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研究-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研究-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 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研究

1.立題依據(包括研究背景、理論依據及立題意義)

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不再單純的表現在美國這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中,開放經濟條件下,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了一起,尤其是金融市場的全球性,更增加了危機蔓延的可行性。我國加入WTO時的5年期限承諾已滿,自2007年開始我國經濟領域已經全面對外開放。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國民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金融出現動蕩、危機,勢必危及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保證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是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金融風險是當今世界各國所普遍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因此,如何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這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

次級信貸危機是2007年3月份開始在全球蔓延的危機事件,各種話語表達不一,世界各國經濟學家對美國經濟的后續走勢形成了兩派:樂觀派和悲觀派;國內經濟學家均對此次的經濟危機進行了研究,大多認為我國金融市場半封閉,對我們國家影響相對較小。但是,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中國的金融業越來越受到國際經濟的影響,加上國內金融市場不可能永遠的半封閉,因此,此次危機的出現,對我國金融業防范自身風險起到了一定的啟示作用。

2.研究內容及方案(包括研究目標、論文提綱、預期達到的研究結果和創新點、完成論文需具備的條件以及參考文獻等)

研究目標、內容:列舉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背景及其啟示,分析開放經濟條件下我國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及對策

關鍵問題:開放經濟條件下的金融風險,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業風險防范的啟示,開放經濟

條件下我國金融業的風險防范策略。

提綱:

1 前言

2 我國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分析

2.1 金融經營主體面臨的金融風險

2.1.1 信用風險

2.1.2 流動性風險

2.1.3 利率風險

2.1.4 匯率風險

2.1.5 干預風險

2.2 宏觀金融領域存在的主要風險

3 我國金融風險的防范策略

3.1 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防范意識,完善風險防范制度

3.2 優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結構,分散風險

3.3 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的管理工作

3.3.1 充分的會計披露是資本市場解決信息不對稱的一項制度設計

3.3.2 信用評級機構是否履行了公正的評級職責是投資者決策成敗的關鍵點

3.3.3 切實執行會計準則是保證財務報告中會計信息可靠性、進而決策正確性的關鍵

3.4 發展直接融資市場,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

3.5 加強金融監管

4 總結

特色與創新之處:

(1)不同視角分析美國次級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2)借鑒別國救市措施,分析我國金融機制的應對方案。

(3)通過影響分析,列舉我國防范金融風險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姜波克,楊長江.國際金融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胡慶庚.現代貨幣銀行學教程(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3] 吳曉求.證券投資學(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 姜波克.開放條件下的宏觀金融穩定與安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5] 劉沛.開放經濟下金融穩定的理論與實踐[J].廣東:暨南大學,2002

[6] 谷小青. 金融脆弱性、信息不對稱與新興國家的金融危機[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4,(06)

[7] 沈悅,張珍. 中國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設置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10)

3.進度安排(完成時間及撰寫階段計劃,要求與學院畢業論文(設計)進度安排相一致)

(指導教師對論文選題評議:對選題意義、研究內容和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做出評議,并提出是否通過的意見)

指導教師簽字:

年月日

第四篇:維護金融穩定:央行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萬眾矚目的全國“兩會”正在召開,而金融領域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對于金融穩定問題的關注和討論也日漸升溫。近年來,人民銀行積極、主動、高效、開拓性地開展工作,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有力地維護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

穩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在銀行業改革方面,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自2003年底以來,工行、中行、建行和交行4家銀行參照國內外銀行重組改制的成功經驗,根據“一行一策”原則,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革。同時,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穩步推進,目前,農業銀行改革基礎性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人民銀行正會同有關部門在進一步調研的基礎上抓緊做好改革方案設計論證工作;與此同時,督促農業銀行穩步推進外部審計、清產核資工作,以及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人力資源等基礎性改革。此外,人民銀行還協調推進股份制商業銀行改革,并參與研究和制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政策性銀行等機構的改革方案。

在證券業改革方面,積極推動證券公司重組改革,2006年底,人民銀行牽頭負責的9家證券公司重組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取得成效。同時,積極推動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以南方證券風險處置為契機,人民銀行推動有關監管部門修訂和完善了相關制度。在保險業改革方面,為促進我國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充分發揮保險業在支持經濟發展、服務和諧社會方面的重要作用,金融 1

穩定部門積極參與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起草工作。同時,穩步推進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改革。此外,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工作的若干意見》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精神,金融穩定部門積極參加保險業改革發展工作小組,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作,大力推動我國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

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03年以來,人民銀行平穩完成了銀監會分設時交由人民銀行負責處置的16家高風險金融機構行政清算環節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2003年,國務院批準由人民銀行牽頭處置16家高風險金融機構。對此,人民銀行黨委高度重視,有關分支行重新組建了風險處置工作組,做了大量艱苦細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已平穩完成了16家高風險金融機構行政清算環節的各項任務。其中,10家以破產方式退市的金融機構經國務院批準已進入法院的破產清算程序;3家以行政清算方式退市的金融機構行政清算工作已基本完成;3家以其他方式處置的金融機構處置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妥善解決了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成功地化解了金融風險,改善了金融生態環境,維護了金融和社會穩定。

積極配合銀監會和地方人民政府做好部分高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工作。幾年來,妥善處置了衡陽市商業銀行等29家城市商業銀行、信托投資公司、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機構的金融風險,承擔部分跨市場、跨行業金融風險的處置工作,有

效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和社會穩定。在2007年,積極配合銀監會、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撤銷了5家農村信用社;繼續配合做好6家信托投資公司、8家城市信用社風險處置工作。此外,人民銀行還加大了高風險證券公司處置力度,維護了社會和金融穩定。

積極開展風險監測和穩定評估工作

過去幾年來,人民銀行金融穩定部門積極推進風險監測與評估系統的建設,根據現有的評估框架,借鑒目前國際金融組織的金融穩定評估方法,在不斷研究和探索的基礎上,初步構建了中國金融穩定的評估框架和評估方法,設計了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金融控股公司的監測指標體系。做好數據采集、加工分析和風險預警工作。

與此同時,人民銀行還開展了金融控股公司監測工作,2005年10月,人民銀行系統對金融控股公司進行了摸底調查,基本掌握了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數量、類型等情況,初步發現了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的問題和風險;同時,為探索金融控股公司的監測方法,2006年起嘗試對重點金融控股公司開展風險監測,并撰寫了監測報告;此外,人民銀行深入開展了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和金融控股公司的調查研究工作,并在國務院領導下,穩步推進金融機構跨行業投資等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工作,在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保險公司投資商業銀行股權、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等方面倡導完善相應制度,防范系統性風險,探索功能監管等監管制度創新。

國際經驗表明,隨著近年來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一方面資本流動和經濟發展加速,另一方面加大了經濟社會發展失衡和金融的不穩定,金融穩定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益突出,如何在金融開放、金融穩定和經濟安全之間尋求一種戰略平衡,使金融的發展既要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又要保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業已成為擺在中國金融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在此過程中,進一步發揮人民銀行在維護金融穩定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來源:

金融時報

第五篇:中國應從七方面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1[推薦]

張岸元 張一

當前應著手研究將通貨膨脹率作為貨幣政策最重要的中介目標,明確通脹目標的上限、下限及具體持續時間,設置數量型工具、價格型工具的觸發點,提高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公信度和有效性,給市場明確的預期在5月19日的《第一財經(相關:理財 證券)日報》上,我們曾發表文章,提出中國在近期需要防范六個主要的金融風險,即:存在出現較長時期、較為顯著、較大范圍通脹的可能性;內外均衡沖突嚴重,干預外匯市場的機制存在隱患;證券市場大幅波動,可能引發多方面后果;房地產市場劇烈調整引發房貸危機;微觀金融主體經營風險引發連鎖反應;國際貨幣體系發生危機影響我國對外經濟活動。

綜合考慮短期與長期、體制及行業等各方面因素,我們認為,中國當前可從以下七個方面著手,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一、探索建立內外均衡決策新體制,提高貨幣政策獨立性

開放的經濟大國傾向于由財政部門持有外匯儲備,并承擔外匯市場的干預職能,其邏輯是:一是一種政策工具只能實現一項政策目標,因此內外均衡決策的分離似乎更為可取;二是在嚴格的浮動匯率制下,財政政策優于實現對外均衡,而貨幣政策則優于實現對內均衡,因此應由財政部門主導匯率政策,貨幣部門主導利率政策。

我國目前照搬國外體制的條件不成熟,但改革的方向必須明確。2007年發行特別國債購匯轉化外匯儲備的做法,調整了財政、央行、中投公司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彌補了貨幣機制自我調節能力的不足。更為重要的是,特別國債的發行具有強化財政部門在匯率干預中地位的潛在含義。如果將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行為劃分為釋放流動性和回收流動性兩個環節,目前財政部門顯然已經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可沿著這一改革方向,繼續拓寬干預外匯市場資金來源渠道,逐步降低外匯占款在基礎貨幣投放中的比例,緩解沖銷壓力,提高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二、減少相機決策,制定新的貨幣政策規則,根據明確的貨幣政策框架指導落實反通脹目標

1996年央行正式采取M

1、M2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目標,實踐證明,此目標在可控性、可觀測性以及與最終目標的關聯度上,與最初的預期都相距甚遠。2005年7月匯改后,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安排開始變化。至此,貨幣供應量、固定匯率制這兩個貨幣政策“名義錨”全部失去作用,相機決策成為貨幣政策決策的重要特征。

金融形勢越是復雜,越是需要按照簡單的規則行事。當前應著手研究將通貨膨脹率作為貨幣政策最重要的中介目標,明確通脹目標的上限、下限及具體持續時間,設置數量型工具、價格型工具的觸發點,提高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公信度和有效性,給市場明確的預期。如果月通脹水平持續超過8%,可考慮對一年期以上存款采取保值貼補措施,逐步緩解實際利率為負的狀況。鑒于本輪通脹的成本驅動特征,也應加強貨幣政策的針對性,更多采取區域性、行業性政策,加強窗口指導實施精確調控。

三、切實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匯率,在市場預期較為平穩的時間點擴大資本項目開放,避免三元沖突引發貨幣危機

兩年多來的人民幣持續升值沒能實現當初匯改的主要目標,金融領域的某些矛盾甚至有所激化,但爬行升值確實沒有對實體經濟造成大的負面影響。當前國際金融形勢動蕩,年內只能考慮切實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匯率調節,不追隨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進一步貶值。

理論模型難以預測按照目前人民幣的升值速度,人民幣匯率何時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綜合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形勢,以及各主要貨幣的利率形勢,預計下半年美元可能出現反彈,人民幣匯率水平可能出現圍繞某一水平波動的局面。屆時應積極考慮顯著降低干預外匯市場的力度,擴大匯率浮動幅度,推出擴大資本項目開放的措施。形成“較強貨幣政策獨立性、較高資本自由流動程度、較大匯率彈性”三者的結合,從制度上降低三元沖突引發全局性風險的可能性。

鑒于外匯儲備規模龐大,資本開放仍應采取非對稱、結構性開放策略,即:資本流出限制,少于資本流入限制;長期資本流動限制,少于短期資本流動限制;居民在國外的交易限制,少于非居民在境內的交易限制;有真實交易背景的限制,少于無真實交易背景限制。在制度設計中,應包括管理層在特殊情況下中止、逆轉開放進程,恢復管制的內容。

此項改革可能導致短期內金融風險上升,但這一關口遲早要過,不能無限期地等待出現更加成熟的改革環境。

四、管理層應進一步超脫于市場之外,采取中性政策應對國內證券市場波動

從2007年以來的情況看,境內外資本市場變動的相關性和因果性已經顯著上升,年內,國內外資本市場繼續大幅震蕩在所難免。而與2007年10月的高位相比,目前的股票市場回調已經相當到位,進一步下行尋求支撐的慣性不大。

應圍繞實體經濟運行的需要考慮資本市場的發展戰略,采取中性政策應對市場波動。貨幣政策不針對資產價格,不遷就證券市場的要求,不因市場波動而變動。財政政策方面,鑒于去年印花稅政策調整不是中性的政策,將印花稅率回調至去年上調前的水平,減少“漏斗效應”,具有合理性;印花稅政策回調后,不應再出臺新的財稅政策打壓或刺激市場。監管方面,除繼續強化監管職能外,應進一步放松證券市場自身的管制??梢圆扇《喾N措施增加需求,以給市場利好,但不能以損害資本市場融資功能為代價抑制供給來支撐大盤指數。失去IPO、再融資功能的市場純粹是投機市場,對實體經濟沒有意義。

五、堅持和穩定現有房地產金融調控政策,避免信貸等政策松動引發房價報復性反彈,防止泡沫進一步膨脹

強化房地產調控和金融調控的協調。嚴格限制境外主體直接用外匯購買房地產,規范外資房地產開發企業市場準入,控制房地產開發經營用匯總量。加強房地產企業資本金比例、居民第二套房貸款,尤其是貸款申請者收入的核實。如果繼續加息,應注意利率調整的結構性,避免貸款者還款壓力過快增長。

六、主動參與國際協調,防止國際貨幣體系出現大的問題

當前國際貨幣體系正持續發生和緩、低調但實質性的變化。長期對貨幣紀律的遵守,使得歐元的價值尺度職能進一步完善,其取代美元地位的實力逐步增強。歐元成為最主要國際貨幣,缺少的只是意愿和時間。市場和各國貨幣當局對貨幣格局變動心照不宣,在是否持有美元問題上“只做不說”、“多做少說”。伊朗宣布全面停止石油貿易美元結算后,如果多數石油出口國采取類似舉措(如原油歐元報價、貿易歐元結算等),美元地位將顯著下降。

IMF在國際貨幣體系穩定問題上所發揮的作用有限。按照目前IMF的調整股權和發言權分配節奏,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難以在該制度框架下謀求與經濟總量相稱的地位。我國應穩步推進人民幣的區域化,加緊與周邊經濟體的貨幣合作。除現有區域性集體外匯儲備安排外,應研究內地和港、澳、臺等地集體外匯儲備體制或貨幣互換安排的可能性,建立周邊的貨幣合作小環境。在對美歐日的經濟對話中可考慮主動涉及國際貨幣體系穩定問題,扭轉我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被動局面。

七、關注境外人民幣業務發展,支持香港成為境外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美元類似,人民幣在境外的沉淀、境外各類人民幣業務的發展,必然對傳統意義上的金融穩定造成影響。一是人民幣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下降,離岸人民幣利率與境內非市場化的人民幣利率形成利差。二是境外各NDF市場、外匯衍生產品必然對人民幣的匯率決定造成影響。三是金融監管有效性下降,境外銀行人民幣業務的開展游離于我國金融監管體系之外,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四是境外銀行體系中存在大量人民幣流動性,為投機者攻擊我外匯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提供了條件。

但是,人民幣區域化關系到國家長遠發展,我們必須面對境外人民幣規模越來越大的局面。應采取積極的管理措施,一是抓緊建立完善與周邊經濟體的人民幣清算體系;二是除繼續采取措施促進人民幣回流外,還要通過規范的途徑促進人民幣流出,維持境外人民幣的流動性;三是鼓勵香港發展內地暫不具備條件開展且境外其他金融中心已經推出的、與內地有關的衍生產品業務,提高香港在相關定價中的地位;四是著眼于與全球其他金融中心的競爭,推進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支持香港成為最重要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從國家的長遠發展看,一個具有較強影響力、控制力,能夠與紐約、倫敦并駕齊驅的世界級國際金融中心的誕生,有助于我國金融風險的化解與防范。至于該金融中心是香港還是上海,或者兩者都是,則有待于市場的選擇。

(作者單位: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加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下一篇:加強宣傳報道工作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