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金融機構信用風險案例

2023-02-19

第一篇:金融機構信用風險案例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案例

商業銀行向社會投資者轉讓不良貸款債權的案例研究

國有商業銀行完成股改成功上市后,不良貸款處置主要通過動用自身撥備核銷、批量打包轉讓給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依法保全、現金清收等途徑來實現。

2012年末,某國有銀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簡稱A銀行)通過天津產權交易中心采用市場化處置方式轉讓了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不良貸款債權。這是天津市商業銀行向社會投資者轉讓不良貸款債權的首次嘗試。

一、A銀行不良貸款債權轉讓案例

B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主營房地產開發及商品房銷售。注冊資金1500萬元。截至2004年6月末。B公司在A銀行貸款余額1900萬元,抵押物為天津市某區80套房產。2004年6月,B公司還款能力出現問題:同年9月,B公司總經理因涉嫌詐騙,被公安機關強行羈押,公司資產被人民法院查封;2005年6月,停止經營;2008年12月29日,B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2006年3月,A銀行以B公司無力償還貸款本息為由,向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同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A銀行勝訴。在該案執行過程中,由于被執行人曾擅自出售抵押房產,造成多名案外人提出異議,法院拍賣處置抵押物困難重重,致使該案始終未能完成執行程序。截至2012年3月8日,B公司拖欠A銀行貸款本金1900萬元,利息1172.79萬元。鑒于該案在長達六年的時間里未能完成法律執行程序,A銀行嘗試通過向社會投資者轉讓該房地產公司不良貸款債權方式實現不良貸款的處置。

一是尋求新途徑,制定債權轉讓方案。鑒于該筆不良貸款處置的難度、特點以及抵押物房產的各類瑕疵等情況。A銀行開拓思路,探討運用市場化手段處置不良貸款債權的新途徑。根據《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商業銀行向社會投資者轉讓貸款債權法律效力有關問題的批復》(銀監辦發[2009]24號)、A總行《做好2012年度不良資產清收處置相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2年初,A銀行依法擬定了通過天津產權交易中心采用市場化處置方式轉讓某房地產公司不良貸款債權的方案。

二是探索新模式,嚴格執行總行批復。2012年4月28日,A銀行就該筆不良貸款債權轉讓價格、受讓方資格條件、交易保證金、交易價款支付方式、轉讓交易價款處置等事宜向A總行報送請示。2012年5月11日,A總行批準同意A銀行通過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對外公開轉讓該房地產公司不良貸款債權,并規定了該筆債權掛牌交易價格及下浮幅度。

三是嘗試新方式;公開透明債權轉讓程序。根據A總行批復要求。2012年6月7日,A銀行將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不良貸款債權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處置。在掛牌過程中,A銀行按照天津產權交易中心交易規則確定的審批程序和公示時間,對不良貸款債權信息、買受人受讓條件以及相關重大事項等情況進行公開披露。按照A總行批復文件要求,以2012年6月8日該筆不良貸款本金、利息及產生的全部費用合計數為依據,第一次掛牌轉讓價格確定為3200萬元,在無人競買的情況下,先后依次20%、10%兩次降價,掛牌價調整為2350萬元,最終只有一家意向受讓方進行受讓登記。并交納了掛牌價格30%的保證金。2012年7月26日,A銀行與受讓方簽訂了《債權轉讓協議》,債權轉讓價款為2350萬元。2012年10月31日,A銀行向受讓人交割與該案債權有關的貸款合同、抵押合同、抵押他項權證書及相關法律文書,并將債權轉讓事宜通知B公司。至此,A銀行完成全部債權轉讓程序,B公司不良貸款本息合計3200萬元,該行墊付的訴訟費、拍賣費、評估費、債權轉讓交易傭金、交易手續費、交易鑒證手續費共計46.48萬元、律師費47萬元。本息及可計量費用成本共計3293.48萬元,債權最終轉讓價款為2350萬元,在歸還全部貸款本金1900萬元后,實際應收未收利息損失943.48萬元。

四是反映新成果,及時報備債權轉讓事項。按照《天津銀監局轉發<關于商業銀行向社會投資者轉讓貸款債權法律效力有關問題的批復>的通知》(津銀監辦發[2009]38號)的有關要求。A銀行向當地銀監局報送了《關于轉讓天津市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不良貸款債權的情況報告》,及時反映不良貸款債權轉讓情況。

二、A銀行不良貸款債權公開轉讓的優勢與不足

A銀行此次通過公開市場向社會投資者轉讓不良貸款債權是天津市商業銀行開拓不良資產處置方式一次有益的嘗試。一方面針對涉訴不良貸款“勝訴難、執行難”的現狀,通過公開透明的市場,爭取多元化主體包括諸多社會投資者的公平參與,有利于不良貸款的價格發現,并及時轉化成現實的流動資產,不良貸款變現時間大幅縮短。另一方面,采用市場化方式,拓展了處置渠道。利用產權交易所、金融資產交易所等平臺,采用市場化方式處置不良資產。拓展了處置的渠道和手段;進一步體現了“公開、公正、公平”原則,交易行為更加規范、嚴謹,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操作風險、法律風險、資金風險和道德風險;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的信息發布功能和專業化服務手段。充分形成市場竟價機制,實現了處置效益的最大化,最大程度地維護了銀行權益。但是,由于目前我國尚未建立明確的法律法規規范商業銀行向社會投資者轉讓不良貸款債權的流程,該案例的處置過程仍存在不足之處。

一是未認定不良貸款責任人,處置環節有疏漏。在該案例中,A銀行對B公司貸款管理中存在薄弱環節,未能在貸款企業還款能力出現問題時及時預警、壓縮并收回貸款,在貸款企業涉案后也未及時提起訴訟,這些都是信貸資金形成風險的潛在原因。此外,在抵押物管理上也存在瑕疵。未能定期對抵押物進行核查、估值;未能及時掌握貸款企業擅自出售抵押房產的信息,造成案件即使勝訴卻仍面臨執行難的局面。鑒于上述原因,按照《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金融企業應對批量處置不良資產及時認定責任人,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并將處理情況報同級財政部門和銀監會或屬地銀監局”,A銀行應對該筆不良貸款認定責任人,進行相應處理。但該行并未執行責任認定程序。

二是未建立相關風險管理制度,處置流程有待完善。按照《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商業銀行向社會投資者轉讓貸款債權法律效力有關問題的批復》(銀監辦發[2009]24號)的有關要求,“商業銀行向社會投資者轉讓貸款債權,應當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等相應的制度和內部批準程序。”目前,A總行僅對該案例處置過程中提出相關要求。未針對向社會投資者轉讓貸款債權制定風險管理及內部審批制度,處置程序中仍有需要完善的環節,對賣方的盡職調查、資產估值、買受人的資格認定、部分資產損失等易產生道德風險的環節應進一步規范。

三是應收未收利息損失的帳務處理有待進一步明確。本案例成功處置后,貸款本金雖得到全額償還,但應收未收利息損失達943.48萬元,也使得一部分國有資產流失。這種損失未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合理的帳務處理并責任到人。

三、兩點建議

(一)加大處置不良貸款轉讓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支持,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目前,商業銀行向社會投資者轉讓不良貸款債權在法律上沒有任何障礙,但是政策層面仍缺乏明確的規定。監管部門應結合市場需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相對統一的市場規則和交易標準。同時,鼓勵商業銀行對這一處置方式進行有益的嘗試和探索,建立向社會投資者轉讓不良貸款債權的風險管理制度及審批程序,避免轉讓行為中的道德風險。

(二)創新處置方式,提升資產價值回報

銀行除運用催收、訴訟、核銷等傳統手段處置不良資產外,還要積極探索處置新手段、新方法、新途徑,進一步提高處置效率和效益。其一,加強對押品的管理,認真做到定期核查和市場估值。避免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注重押品的選擇,對于存在法律瑕疵及變現困難的押品應謹慎對待,對銀行內部難以管理的抵押品可以外包給中介機構,進行專業維護保養。達到其保值或減緩貶值速度。其二,政府部門牽頭或單獨組建不良資產交易平臺,匯集各方資源信息,通過掛牌交易、集中競價、公開買賣等方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不良資產市場化運作;三是積極探索資產推介、資產置換、轉讓出售、資產證券化等不良資產處置方法與途徑,加快不良資產的變現,使銀行資產得以保值增值。

信用卡道德風險案例研究

東勝訊去年6月,東勝區公安分局接到各大銀行報來的多起信用卡詐騙案。該案犯罪嫌疑人宋某伙同其弟弟、妻子等人在其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的老家,以辦理電話卡等為名向其同村人員借用身份證多達58張,并使用借來的58張身份證及本人的身份證冒名向鄂爾多斯市與呼和浩特市內的11家銀行申請辦理了242張銀行信用卡,并利用這些信用卡在東勝地區、通遼地區以及遼寧等地區的不法商戶套取大量現金,將套取的現金用于對外放高利貸、個人投資及消費,后因無力償還信用卡銀行欠款,造成1200余萬元的直接經濟損失。

2014年7月,東勝區公安分局將逃跑一年多的嫌疑人宋某及其結伙犯罪的弟弟、妻子等人抓獲,現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至此,東勝區最大的一起信用卡詐騙案宣布告破。(孫麗紅)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信用卡業務快速發展,商業銀行逐漸重視信用卡業務,外資銀行也以不同方式介入信用卡業務。各發卡銀行發卡量大幅上升,市場競爭逐漸開始激烈,區域性的競爭尤為突出。

同時,國內的信用卡受理環境有了明顯改善,銀行卡聯網通用的目標已基本實現,由多元化市場主體構成的信用卡產業鏈初步形成,銀聯作為國內民族品牌的信用卡組織和發卡品牌,逐步得到國內客戶乃至國外客戶的認可。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末,全國信用卡發卡量為14232.9萬張,同比增長57.7%;信用卡期末信貸總額9804.57億元,同比增長75.8%,是2006年同期的3.2倍;期末應償信貸總額1582.12億元,同比增長110.9%,是2006年同期的4.8倍;信用卡支付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達到24.3%。

不過,隨著信用卡市場的不斷發展,發卡銀行面臨的業務風險也日益顯現,如信用風險、欺詐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尤其是信用卡作為無擔保的信用貸款金融產品,雖然貸款基于消費,且基本為小額,但客戶群體眾多,審核手續簡單,在銀行對客戶信息收集、信息篩選中都面臨不對稱信息問題,由于客戶收入變化,或是惡意拖欠會造成較大的信用風險,即使存在有效的風險監控機制,事后逾期催收手段,但同樣面臨較高的交易成本。

同時,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開展信用卡業務時間還不是很長,業務經驗相對匾乏,業務開展前期,單純追求卡量的粗放式經營模式,信用卡風險集聚。2008年,我國的信用卡不良率大概在1%左右,并且一直處于上漲的趨勢中,到2009年年底,信用卡不良率根據預測可能會上升到3%-4%,信用卡業務的風險正在逐漸擴大。于是,對信用卡的各種風險進行識別、分析、監控和有效的管理,就顯得十分必要,是關系到信用卡業務的成本控制以及業務收入的重要環節。

在信用卡風險管理的操作過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和審批流程,并對客戶用卡過程進行監控和跟蹤,運用國外較為成熟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技術對客戶的個人信息、用卡習慣進行分析,找出能歸納定義持卡人風險的特征,并在審核和授權環節進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信用卡風險,減少風險給銀行資金帶來的損失。在實務操作中,我國銀行對于信用卡的風險管理仍處于摸索階段,缺乏系統、有效涵蓋宏觀外部經濟環境和商業銀行內部風險管理控制的整體機制,因此研究信用卡風險管理對促進銀行業務的創新,推進風險管理框架的構建,保持銀行業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2.3 發卡行內部人員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對發卡銀行內部人員而言,信用卡發行、使用規定及內部運作程序等信息是沒有秘密可言的,但是內部人員的素質卻有較大的隱蔽性。內部人員可能利用職務之便內外勾結作案,損害銀行利益以達到個人利益的目的。如記賬串戶、盜竊他人資金。發卡銀行對內部人員信息的不了解則易給銀行帶來損失。

這些信息不對稱給發卡機構的生存和盈利帶來巨大威脅,成熟的個人征信系統、嚴密的風險分析技術、科學的監管措施和及時溝通等等都是今后解決信用卡業務中信息不對稱狀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

3.1 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的現狀

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業務采用集中經營、集中管理和集中運作的模式,遵循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的基本原則,總行信用卡中心為信用卡業務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全行信用卡業務的統一經營和管理。信用卡風險管理根據持卡人潛在還款風險的不同,對信用卡的持卡人欠款質量實行五級分類管理。對業務發展中發生的各種風險損失,按照財政部《銀行卡透支呆賬準備、壞賬準備及透支呆賬、壞賬和其他損失核銷的暫行規定》及建行有關文件的規定進行核銷處理。2006年,中國建設銀行抓住當前國內信用卡市場發展的關鍵時期,以趕超主要競爭對手為目標,不斷提升信用卡市場影響力、產品競爭力、客戶滿意度和風險控制力。

3.2 中國建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建設銀行近年來一直不斷探索和強化信用卡風險管理,并取得了長足的迸步.但是,與國外先進發卡銀行相比,現階段中國建設銀行在信用卡風險管理的理念、體系、技術和外部環境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具體表現在:

3.2.1風險管理理念不夠完善

[8]風險管理理念是內部體系中的“軟因素”,在發卡銀行經營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金融業

發展的歷史和經驗表明,一些金融機構之所以在風險管理上出現問題,其原因并不是因為缺乏風險管理系統、政策及程序,而是因為落后的風險管理理念不能使這些系統、政策、程序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主要表現在:過分重視營銷,缺乏管理;沒有正確處理銀行發展的近期和長遠目標間的關系;管理意識不到位。

案例:長沙市某電影院三十多名員工申請信用卡,經辦人員在初審時沒有認真審核簽名情況。在征信人員復審時發現多份申請表上簽名筆跡一致,通過電話核實,發現申請人中多名員工已退休幾年,還有的員工根本不知道自己申請了信用卡,后來經過詳細調查核實發現原來是該單位流動資金短缺,想通過辦理多張信用卡進行透支貸款,并循環使用。

3.2.2 信用卡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

健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是國際先進發卡銀行經營運作的堅實基礎,也是銀行安全性原則的重要體現。建設銀行的信用卡風險管理體系還不夠健全,風險管理的基礎還不夠堅實,具體表現在:建設銀行風險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建設銀行還沒有形成完整、科學、有效的崗位職責體系;建設銀行專業風險管理人才匱乏,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3.2.3 信用卡風險管理工具不夠先進

建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技術與國際上其他銀行對比相對落后;信用評估手段也不夠先進。我國金融體系建立較晚,現行的國內金融市場還不能向金融機構提供足夠的風險管理工具。我國發卡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遠遠落在了西方國家之后。國外很多風險管理工具和理念至今尚未在國內銀行風險管理過程中發揮作用。與傳統的風險管理主要依賴定性分析與主觀判斷不同,現代風險管理注重定量分析,大量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和數理統計模型。近年來,在市場風險管理模型化的推動下,

[9] 信用風險管理模型化技術也取得了很大進度,如Credit Metrics等模型都代表著最新的技術水平

中國建設銀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難以對申請人給出科學的評定結果,所采取的辦法基本都是通過征信人員的經驗判斷,人工信用評估方法往往存在以下缺點:缺乏一致性;手續繁瑣、效率低下;人工信用評估方法對今后方法的改進幫助也不大。

4.國內外商業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的經驗借鑒

國際上其他發卡機構或國家銀行大多歷史悠久,經歷了多次的考驗,已經建立了一套相對嚴密,成熟的經營和風險管理的制度以及競爭策略,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實力。不僅金融技術手段先進、發達,而且創額能力和開拓市場的能力非常強,產品的科技化程度較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非常高。

4.1 美國銀行風險管理的經驗借鑒

美國銀行是中國建設銀行的合作伙伴,他通過并購全球最大的獨立信用卡發行商美信銀行(MBNA),成為全球第一大支付業務和銀行卡服務商。美國目前有4000家公司發行信用卡。美國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的發展過程中,為防范和控制風險,采取的措施。

4.1.1 獨特的風險管理理念

美國銀行信用卡業務有其獨特的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的目標是理解并管理風險以獲取最大的長期回報,風險管理需要在理解其對收益率影響的前提下進行;通過尋求風險與收益的平衡來確定能夠承擔的風險水平,以此達到增長目標和財務目標?;谶@些理念,美國銀行信用卡采用承擔風險、管理風險并從中獲取適當收益的風險管理策略。

4.1.2 理性的考核信貸

美國銀行并不是簡單依賴評分卡,而是推行理性考核信貸。所謂理性考核信貸,是授信人員根據個人與客戶的交流,合理利用數據做出信貸決策,這種決策既要滿足業務需求,同時又要嚴格控制風險。根

據理性考核信貸的要求,美國銀行對信用卡申請都要在申請者經濟能力、穩定性及還款意愿的框架內進行審核,并不斷地根據環境的變化來發展、改變與適應。

4.1.3 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美國銀行建立了完善的信用卡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產品計劃、信用獲取、賬戶管理、收款和沖銷等信貸循環的每個環節都以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并根據管理信息系統中儲存的數據作為決策的基礎。

4.2 香港銀行信用卡風險管理經驗借鑒

在香港市場上,目前信用卡的發行總量超過1200萬張。其中,VISA卡占70%左右。MasterCard卡為25%左右,運通卡、JCB卡、大萊卡合計約5%。香港信用卡市場經過多年的運作,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各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營策略和多樣化的競爭方式。同時,各行針對信用卡風險也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體系,香港銀行業在經營信用卡業務的過程中,為防范風險發生。主要采取了如下幾項措施:

4.2.1 對整個信貸周期實施全面管理

對整個信貸周期的全面管理主要包括四個階段:產品計劃,客戶獲取、賬戶管理、催收和核銷。從

產品計劃開始,經各階段,最終再回到產品計劃,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從發卡開始,各階段都根據行為評分來進行管理決策,通過了解持卡人的整體信用狀況制定客戶風險評級標準。根據持卡人的用卡情況及風險度采用不同利率;依據行為評分評估賬戶風險度,調整持卡人的信用額度。

4.2.2 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

信用卡是金融業與高度發達的電腦、通訊技術相結合的一種金融創新產品。信用卡業務運作需要以信息處理的高度網絡化為基礎.在香港,無論大小商戶都裝有POS機,每筆交易均通過授權,大大減少了風險損失。由于已聯網,可實時監控持卡人的交易情況,監控系統將金額較大或短時內交易頻繁的卡號自動提示給信控人員,信控人員可及時核對交易情況,減少了假卡,寄失卡造成的損失。

4.2.3 良好的催收策略,及時收回欠款

經信用卡風險管理部門多年時間和有關數字統計研究表明:催收欠款越及時,欠款回收率越商,風險損失越低。經信用卡風險管理部門多年時間和有關數字統計研究表明:催收欠款越及時,欠款回收率越商,風險損失越低。采取委外催收的方式收回的欠款按一定比例留給委外催收公司,如:恒生銀行在委外催收時,回收金額的25%留在信貸管理公司。在香港,個人財產狀況變動較快,所以風險管理部門必須時刻注意卡戶動態,并結合當地經濟情況,制定催收策略并不斷調整,使催收風險降到最低。 [14]

5.政策建議

5.1制定合理的政策建議

5.1.1 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

信用卡業務在眾多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的成功表明,一套科學完善的個人信用管理體系是信用卡規范健康發展的前提。個人信用體系是指在現代經濟環境中,個人通過信用方式獲得支付能力,以進行消費、投資和經營的一種金融體制,包括個人信用登記制度、個人信用估制度、個人信用風險預警、個人信用風險管理和個人信用風險轉嫁等。我國急需建立以銀行、稅收、公安等機構為建設維護主體、內容涵蓋個人基本情況、學歷、職業、收人、納稅、家庭與財產狀況、信用記錄等全部資信狀況的個人信用體系。同時,我們還應采取積極措施喚醒公民的信用意識,推廣個人信用文化,讓個人信用成為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5.1.2 完善的相關法律體系

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嚴格規范的信用法律體系,法律能規范經濟生活中的各種信用關系,支持并推動信用卡風險管理的發展。在2000年,臺灣信用卡詐騙損失高達30億新臺幣,占其信用卡消費額的千分之四,這一比例在國際上是比較高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立法上對偽造信用卡犯罪的量刑和處罰過輕。我們應未雨綢繆,及早制訂相關法律,保護所有銀行卡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

5.2 風險預警機制

5.2.1 完善銀行內部信用卡風險管理機制

首先,建立完善的內控體系,設計科學、高效的業務流程和相應的規章制度、管理辦法,使業務的各個環節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具體而言,業務流程主要包括事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監控與分析以及事后壞賬處理三個環節。

事前風險防御包括:第一,授信策略制定。授信策略是信用卡授信的基礎,決定了整體風險的大小,制訂人員要及時搜集、整理和分析各項資料,既包括國內外發卡行授信的先進經驗,又包括我國的具體政策環境、信用條件等,制訂并不斷修訂科學高效的授信政策,形成一套合理的授信管理則,并確保這一規則的遵循;第二,市場營銷。市場是信用卡風險防范的第一道防線,規范真實的市場宣傳以及對客戶進行初步篩選能起到正確引導持卡人消費、降低信用風險的作用。因此,發卡行應加強對市場人員的思想道德培訓和業務能力培訓,從源頭上大大防范信用風險;第三,征信、授信。此環節對信用卡申請者的資信狀況進行仔細的分析,按照授信政策制訂的標準,進行嚴格的篩選,并授予被核準客戶相應的信用額度,最終決定申請者能否獲得授信,也就直接決定了持卡人的整體風險狀況。

風險監控與分析包括:第一,客戶風險分析及管理。發卡行應有專門從事風險分析及管理的部門,負責對客戶的交易進行監控,并定期分析持卡人的整體風險狀況和風險分布狀況,并與其他部門進行溝通及時防范風險;第二,授權。發卡行為持卡人提供24小時的信用卡交易授權服務,這也是風險產生的

一個重要環節。發卡行必須明確專人負責授權業務,并對客戶交易進行監控,發現可疑交易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第三,客戶服務。處理掛失、凍結等業務,協助客戶降低失卡、偽卡風險;第四,催收。負責對短期逾期客戶進行還款提醒及協商還款事宜,對于長期或惡意拖欠客戶采取法律途徑進行催討,并對逾期狀況分布進行分析,適時調整催收政策。事后壞賬處理主要是指對于呆壞賬進行資產管理,并通過訴訟、強制執行等法律途徑來降低不良貸款率,保證債權的實現。以上這些環節在操作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分工,但發卡行必須建立規范合理的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確保風險管理的有效進行。

5.2.2 運用高科技發展信用卡業務

與傳統的銀行業務不同,信用卡業務是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其發展尤其是風險管理的發展又向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科技是建立高效風險管理系統的基本前提。發卡行要加大科技力量的投人,建立信用評價機制、信用動態跟蹤分析機制等,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和方法來控制信用卡業務風險。例如,在對持卡人進行風險分析和管理時,發卡行要建立強大的客戶信息管理系統,運用數學模型和多種技術手段,對客戶信用狀況進行分析研究,主動預測客戶的風險等級。第二,建立現代化的授權交換網絡系統和資金清算系統,縮短清算時間和止付周期,解決透支問題,降低持卡人失卡風險。

5.2.3 從業人員的培訓

對于從業人員的培訓是降低信用卡內部風險的基本途徑。信用卡業務的風險包括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內部風險來自發卡行內部,產生于內部員工的工作疏忽或道德風險。發卡行必須通過培訓,培養員工的職業道德,增強員工對工作的責任感,并提高員工的業務水平,更準確的判別、預測、分析和控制風險。發卡行可采用銀行業界交流、向國內外先進同行學習或者案例分析等形式進行培訓,不斷提升員工素質,降低信用卡內部風險。

6.總結

本文對信用卡風險管理的政策建議還不夠全面、系統,有待進一步深化。但希望本論文的研究對中國建設銀行防范和化解信用卡風險,完善信用卡風險管理工作,提高核心競爭力提供參考。同時,對其他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防范和化解信用卡風險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第二篇:防范信用卡欺詐風險的案例

一、案例介紹

客戶來到網點咨詢信用卡業務,并出示了本人辦理“信用卡”業務時留存的業務申請書??蛻艚浝硗ㄟ^審核該筆個人客戶業務申請書,確認客戶當時辦理的是新開借記卡而非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據客戶介紹說,自己辦卡時有一男子陪同其一起到了網點,該男子告訴他辦理的就是信用卡,承諾可以通過擔保等所謂內部關系,辦理透支額度為25萬元的銀行信用卡,每張信用卡需收取500元的手續費。辦卡成功后還向他收取了500元手續費,并記錄了卡號及密碼??蛻暨€透露了身邊還有好幾個朋友也是通過同一人辦理了所謂的“信用卡”,并且都支付了500-1000元不等的手續費。

為防止不法分子從事非法活動,保護客戶利益,銀行立即建議客戶辦理了卡掛失手續,陪同客戶到當地派出所報了案;并建議其聯系受害親友一同報案并辦理卡掛失手續;同時做好事發當日的錄像資料留存,配合警方做好調查取證。通過調取當天錄像,辦卡全過程均為客戶親自辦理,網點柜員的操作過程完全符合規定。

二、案例分析

這是一起不法分子以擔保辦理高透支信用卡為名實施詐騙的外部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客戶對金融知識匱乏、盲目輕信熟人朋友等弱點,將借記卡說成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從中騙取錢財。這啟案例中,一線柜員嚴格按照《營業網點受理銀行卡業務操作規程》處理業務,嚴格把好風險防控第一關,沒有留下風險隱患;客戶經理仔細了解案情,及時報告,以便支行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處置,幫助客戶有效防范風險,挽回損失。維護了銀行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客戶滿意度。

三、案例啟示

目前,不法分子利用銀行信用卡實施詐騙的案件頻發,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該案雖未對銀行造成資金損失和名譽影響,但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一)嚴把風險防控第一關。臨柜人員嚴守操作規程是有效防范風險的關鍵,因此,要加強對柜員進行業務操作技能、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的培訓,教育柜員嚴格把風險防控第一關,認真審核客戶身份的真實性,確保業務處理的合規性。

(二)大堂經理要留意有無形跡可疑人員在大廳逗留。大堂經理作為營業大廳的業務疏導和場所管理人員,日常工作中應留意有無形跡可疑人員在大廳逗留,或對客戶進行游說、詐騙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并警示客戶;柜員在為客戶辦理開卡、開戶、匯款等業務時,也要對客戶做好安全提示,以防不法分子作案后將業務糾分和風險引向銀行。

第三篇: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防范政策建議

農村信用社成立50年,特別是1996年《國務院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各項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日漸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經營機制中一些深層次問題始終未得到解決,農村信用社經營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困難,金融風險日益加大,嚴重影響著農村信用社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

一、信用社風險狀況的個案描述

伴隨著業務的快速發展,農村信用社積聚的金融風險也逐漸顯現出來。在本文中,我們僅以西安市農村信用社作為分析個案,但相信在中國金融制度改革滯后的大背景下,在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幾經變革的歷程中,西安市農村信用社存在的問題絕不是我國農村信用社發展中的個別現象,而是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到2001年末,西安市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達到145億元,各項貸款達到106億元,在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中分別占到9%。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力度的加大,雖然西安市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扭虧增盈的力度逐步加大,但經營中的風險仍舊較高。全市獨立核算的農村信用社中虧損社占有相當的比重,歷年累計虧損額也相當的高。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質量低下,不良貸款占各項貸款總額的比率居高不下,且不良貸款中呆滯貸款的占比仍在增加。全市高風險農村信用社較多,而其中資不低債的信用社就占有相當的一部分,資不抵債金額也較大。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全市農村信用社資本充足率普遍很低,信用社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同時,受前些年金融“三亂”活動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合作基金會清理整頓中個別機構資金兌付難產生的波及效應,使得居民對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信譽狀況產生疑慮,造成信用社存款增長緩慢,一些信用社存款持續下滑,存貸比例不斷增大,資金頭寸吃緊,經營受到嚴重影響。

二、信用社金融風險成因分析

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是農村信用社體制變遷中長期累積的結果,同時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風險成因來看,有些問題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而有些問題則是由于農村信用社缺少穩定的內、外經營環境所造成的。

(一)歷史因素

農村信用社成立以來,管理體制幾經周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信用社的合作制原則被嚴重扭曲,給信用社發展遺留下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在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信用社先后被下放給人民公社、生產大隊,實行貧下中農管理,農村信用社的干部隊伍、資金和業務都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不少信用社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在嚴重的行政干預下形成一批“老陳貸”,雖然總額不大,但大部分難以收回。20世紀80年代初,農村信用社又交由農業銀行代管,信用社在組織上依附于農業銀行,行政和業務都受農行領導,實際上充當了農行在農村基層的分支機構。這種狀況一方面使農村信用社長期吃銀行大鍋飯,缺乏自我約束發展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農業銀行將規模外貸款轉嫁給信用社發放,許諾到期即轉農行,但到期不兌現承諾。特別是在行社脫鉤過程中,農行將部分不良貸款或效益不好的貸款劃轉到信用社,形成信用社的不良貸款。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地方政府的干預下,許多沒有自有資本金的鄉鎮企業靠信用社貸款上馬,貸款收不回來,導致信用社大量不良貸

款形成。

(二)外部因素

1、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法律地位沒有明確。在我國農村信用社幾十年的發展中,除了政策方面的一些文件規定外,一直缺乏法律的保障,農村信用社的組織原則、宗旨、經營等始終沒有得到法律的認可,使得信用社的發展缺乏穩定性。這種法律地位的不明確以及發展的不穩定性,本身就意味著農村信用社具有較高的風險性。

2、基層政府行為的不當介入。行社脫鉤后,農村信用社雖然自立門戶,但其經營仍未完全擺脫政府干預。在國有銀行日益商業化和信貸管理日趨嚴格的情況下,一些地方對農村信用社的行政干預有增加的趨勢,要求信用社為一些效益不佳的鄉鎮企業貸款。當部分農村合作基金會等“兩非”機構被關停后,地方上為了確保當地社會秩序的穩定,采取各種辦法向信用社轉嫁風險。

3、非法金融機構的沖擊。前幾年,金融“三亂”活動的問題較為突出,僅西安市非法辦理金融業務的機構和非法金融機構就多達100多家。非法金融機構憑著無金融監管約束、無利率限制及在一些地方基層政府的支持下,以優惠的條件吸收存款,使大量資金流向這些機構,導致信用社存款短期內大幅下滑,影響支付。同時,當某一地區的非法金融機構發生擠兌時,當地群眾由于金融知識的缺乏,對農村信用社存款的可靠性產生懷疑,擠兌風波就會波及到信用社。

4、缺乏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信用社與商業銀行在結算渠道、服務手段、管理體制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距,同時還承擔著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任務,具有一定政策性和服務性的經營活動。但中央銀行近幾年來對信用社和商業銀行實施統一管理,存款準備金率與備付金率一樣,信貸資金管理辦法一樣。特別是1992-1995年,為穩定貨幣市場,國家要求商業銀行和信用社都辦保值儲蓄,然而與商業銀行保值息由國家補貼所不同的是,信用社的保值貼補全部由自己負擔。西安市農村信用社僅此一項就形成3億多元的虧損,導致不少信用社資不低債。此外,在稅收政策上未實現區別對待,信用社的營業稅、所得稅都與商業銀行一個標準,造成信用社負擔過重。

(三)內部因素

1、組織體制未理順,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由于歷史的原因,迄今為止,自愿入股、民主管理、主要為入股社員服務這些合作制的基本特征和原則,均未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社員入股帶有很大的行政色彩,缺乏管理和關心信用社發展的積極性。民主管理的“三會”要么不設,要么形同虛設,社員沒有真正參與決策管理。信用社在經營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經營決策的個人行為嚴重,導致信用社經營風險較高。同時,縣(區)聯社和基層社的關系也未理順,縣(區)聯社作為一級獨立經營的法人,管理中有時會在利益的驅動下損害基層社的利益。

2、內控制度不健全,沒有形成有效的自律機制。從大多數信用社的實際情況看,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沒有建立起系統的會計、財務、信貸、人事、工資、獎懲、考核等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尤其在信貸管理上,風險控制機制軟化,審貸沒有分離,缺少健全的審查、

評估、報批程序和辦法,貸款“三查”得不到有效貫徹,貸款責任制難以落到實處,形成大量的問題貸款。

3、經營理念落后,與經濟金融改革的需求相距較大。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金融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紛紛引入西方現代的管理觀念和管理方式,經營手段日益現代化。然而,農村信用社由于技術手段落后等原因,經營管理觀念和手段還跟不上金融業現代化發展的趨勢,留有較深的舊體制痕跡,使信用社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和不利的處境。

4、人員素質較差,難以適應金融業競爭的要求。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農村信用社從業人員有65萬人,其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1.6%。特別是在決定農村信用社發展前途的管理者群體中,具有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能經營、善管理者就更少。在知識經濟時代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目前信用社這種狀況,就更難以適應金,融全球化發展的挑戰。

三、信用社風險化解的政策建議

(一)剝離歷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資產,減輕農村信用社經營負擔

信用社的不良貸款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特定的歷史原因造成的。而國有商業銀行由歷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資產,目前都由中央財政注入資金組建了各自的資產管理公司,用于剝離不良資產,進行資產重組。國有商業銀行這一解決歷史問題的思路是值得信用社借鑒的。我們認為,信用社系統也應該成立相應的資產管理公司,專門用于剝離歷史原因造成的不良資產,進行資產重組,盤活債務。在具體操作上,考慮到信用社與國有商業銀行組織體系的區別,可以由農村信用社的省級行業管理組織牽頭組建信合資產管理公司,該管理公司為獨立核算的一級法人,按市場化的原則對信用社的不良資產進行評估、接收、重組和盤活。

(二)建立健全有關法規制度,為農村信用社經營發展提供保障

1、加快立法進程,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信用社的地位和權益。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信用社作為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與其它金融機構一樣,必須依法辦社,依法經營,其財產、合法權益也應受到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和干涉。因此,應盡快出臺《農村合作金融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農村信用社的性質、地位、宗旨、業務范圍、服務對象等,將信用社應享受的稅收、貸款和再貸款利率等優惠政策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并對信用社的經營活動依法進行規范和約束。

2、規范政府行為,正確處理信用社與地方基層政府的關系。農村信用社是在人民銀行監管下,由縣(區)聯社和行業自律組織對其進行業務管理自主經營的獨立法人。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強化金融意識,正確認識合作金融的性質、內涵以及存在的必要性,保障信用社的權益,促進信用社健康發展。地方政府不得用行政命令干預信用社正常的經營活動,應按照經濟規律和地方經濟發展規劃,引導信用社的資金投向。并積極幫助信用社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尤其是在企業改制中,應堅決制止企業以任何名義逃廢債務的行為。

3、建立中小金融機構存款保險制度,分散農村信用社經營風險。由于目前我國農村信

用社的虧損較為嚴重,流動準備金嚴重短缺,為避免支付風險的發生,實現部分風險的轉移,可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盡快建立中小金融機構存款保險公司,所有信用社必須無條件參加投保,以便在信用社出現支付危機或在破產清算時,能對小額存款戶給予一定補償,減少信用社的風險損失。

(三)實行區別對待的優惠政策,加強對信用社發展的政策扶持

對合作金融予以優惠和扶持,是世界各國合作金融發展的普遍作法。我國農村信用社承擔著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重任,其資金投向本來風險就較高,應在稅賦和財政金融政策上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稅賦上,國家對信用社的營業稅率應該按其投向農業的同等比例減征,并應免征所得稅,以不斷增加信用社盈余公積金,提高資本充足率。國家對確定為貧困縣的農村信用社最少應3年內免繳營業稅,對欠發達地區信用社允許由縣聯社將盈虧相抵后統一繳納所得稅。在金融政策上,人民銀行對貧困地區的信用社應給予一定的低息資金支持。對目前已資不抵債、嚴重虧損、資金實力不強的信用社,可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比例。財政政策上,基于信用社的業務具有一定的政策性,應適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特別應對信用社1992-1995年支付的保值貼補,財政部門應給予一定的補貼或抵減信用社的上繳稅款。

(四)完善農村信用社的內控機制,加強農村信用社的行業自律

按合作制原則規范信用社,對股權設置進行清理和調整,充實資本金,由社員代表大會選舉組成理事會和監事會,實現民主管理,建立起信用社內部的監督與制約機制,使決策與管理科學化、民主化。在行業自律方面,近些年國家也進行過很多嘗試,但至今仍無定論。我們認為,信用社的性質決定了其組織形式只能是多級的法人機構,并應針對各地信用社的發展狀況與地方經濟水平,實行區別對待,不應象國家銀行一樣設立層層管理的體制??稍谑『椭醒朐O立行業協會,而在地(市)一級建立聯社組織。行業協會的任務是代表和保護農村信用社經濟、法律等方面的要求,作為橋梁和紐帶傳達國家政策,反映信用社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地(市)聯社則擔負業務指導、業務考核、資金融通、支付清算、干部培訓、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和完善內控制度等任務。

(五)加強金融監管與金融服務,促使農村信用社健康發展

人民銀行要充實高素質的農村信用社監管人員,落實監管責任制,強化對信用社的風險性監管,把監管重點放在信用社的資產質量、清償能力、資本充足率等方面。進一步改進監管方式,完善非現場檢查體系,建立信用社風險預警制度,及時防范和化解信用社風險隱患。同時,要監管與服務并重,為農村信用社經營創造有利的條件,督促信用社盡快適應經濟金融快速發展的新形勢,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切實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第四篇:金融風險管理巴林銀行案例

一.前言,巴林銀行的倒閉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倫敦創建了巴林銀行,它是世界首家“商業銀行”,既為客戶提供資金和有關建議,自己也做買賣

1995年,巴林銀行宣告倒閉,以一英鎊賣給了荷蘭銀行集團。

230多年的歷史的破滅,導火線只是一個交易員,里森。

里森是MorganStandley的一名清算員,1989年進入巴林,在印尼分部工作,工作十分出色,有毅力,有耐心,加上期權和期貨的專業知識,讓倫敦總部十分欣賞他,短短三年,就被派去新加坡成立期貨與期權交易部門,并出任總經理。

他在那里同時任職首席交易員和清算主管,并且建立了一個88888的錯誤帳號,用來對沖一些由于人為或者系統失誤造成的損失。

里森就是利用了自己是清算主管的重要職位,控制著這個88888。

手下King操作失誤,當天損失2萬英鎊,過了幾天,損失變成4萬英鎊。

里森害怕上面歸咎下來影響他前途,沒有上報,隱瞞起來。

里森的好友及委托執行人喬治同樣犯錯,錯誤買入價值800萬英鎊的期貨。

里森繼續隱瞞。而且由于損失金額太大,他必須把它賺回來,所以開始加大風險額度投資,畢竟是最優秀的交易員,到1993年,88888帳戶已經有贏余。

里森自己在1993年下旬,為了爭取日經市場上最大的客戶波尼弗伊,在電腦故障的前提下,人手記錄交易,損失170萬美圓。

1994年,對待虧損的不斷擴大,里森心理已經崩潰,7月時候,已經損失5000萬英鎊。接下來,讀者都想象得到的是,虧損像癌細胞一樣不斷擴散,1995年,在這種潰敗心理的主導下,里森再次判斷錯誤,他買日經指數上漲,但是隨著1月日本神戶地震的發生,日經指數不斷下跌,此時,里森犯下我認為最嚴重的錯誤,補倉。

一補再跌,一補再跌,1995年2月23日,虧損高達86000萬英鎊,宣告死亡。監管不利的文章,遍地開花,本文嘗試從其他方面探討巴林銀行的失敗。

二.交易員心理與監管機構心理

作為一個交易員,里森犯了以下幾個錯誤:

1.感情用事

成熟的交易員,一定不可以受到感情的影響,要以市場的變動,技術的指標,基本面的變化來做分析,而里森首先擔心影響自己職位,二來保護朋友的錯誤,是大忌,可能就是因為這個事件的發生,現在投資銀行有個文化就是,當你犯錯后,盡量讓公司里更加多的人知道,這樣就可以避免虧損的擴大,從里森的錯誤可以看到,1994年也就5000萬英鎊已經是犯了多個錯誤產生的了,要是這個時候可以堅決上報,盡管他免不了承擔巨大的責任,但是比起后來86000萬英鎊,還不到十分之一,應該可以保護這個200多年歷史的巨頭的生命。

2.沒有盡快承認錯誤

在上面一點已經進行了闡述,這里再加以補充,快速承認錯誤也是優秀交易員所必需的心態,前面說到里森和喬治都犯了低級錯誤,并不是說他們不優秀,可以說,是有原因和背景的,喬治與妻子離婚陷入巨大的悲痛,把賣出按成買入,里森在損失5000萬后,判斷錯了日經指數還繼續加碼,我們看到,他們都是在重大壓力下做這些決定的,不能不說是一點

客觀原因。

如何處理這些錯誤呢,也不是沒有辦法,第一是培養或者只使用那些在任何情緒下都可以進行工作的人才,這個是有點困難,而且有一定風險,第二是給這樣的員工放大假,好好放松一下,暫時不要投入工作,尤其是這樣動輒幾百萬的交易。

3.沒有設定一定的止損額度

我始終認為,里森不是一個頂級的交易員,錯誤也是一個接一個的,本質錯誤就是第一個,在產生了壓力資金后,一切交易都會變樣,投資員最重要的是心態,有壓力的判斷和有壓力的資金如何能夠讓其自如操作呢?產生了要靠交易補回虧損的心理后,不用看那帳戶以后是否有機會盈余,有了這種心理,輸是必然的。

因為投機和賭博不同的就是,有一定的智慧分析,技術手段和心態不同,當心態變得成賭博一樣,那就應了那句話“十賭九輸”,里森輸了,一點不奇怪。

投資之前一定要設立止損額度,也就是說,當損失到了哪個位置,你必須平倉認輸,里森沒有,我們來看看他的投資組合:

在日經不斷下跌的情況下,他瘋狂進倉,可以說已經到了盲目的地步,其策略是繼續買入日經225期貨,其日經225期貨頭寸從1995年1月1日的1080張9503合約多頭增加到2月26日的61039張多頭(其中9503合約多頭55399張,9506合約5640張)。據估計其9503合約多頭平均買入價為18130點,經過2月23日,日經指數急劇下挫,9503合約收盤價跌至17473點以下,導致無法彌補損失,累計虧損達到了480億日元(2.37億英鎊)。

里森認為日本股票市場股價將會回升,而日本政府債券價格將會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24日大規模建日經225指數期貨多倉同時,又賣出大量日本政府債券期貨。里森在“88888”賬戶中未套期保值合約數從1月16日2050手多頭合約轉為1月24日的26079手空頭合約,但1月17日關西大地震后,在日經225指數出現大跌同時,日本政府債券價格出現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債券的空頭期貨合約也出現了較大虧損,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間就虧損1.9億英鎊。

里森在進行以上期貨交易時,還同時進行日經225期貨期權交易,大量賣出鞍馬式選擇權。鞍馬式期權獲利的機會是建立在日經225指數小幅波動上,因此日經225指數出現大跌,里森作為鞍馬式選擇權的賣方出現了嚴重虧損,到2月27日,期權頭寸的累計賬面虧損已經達到184億日元(當時匯率約合9100萬英鎊)。

可以分析出,他主要虧損在期貨另外有相對少量的期權,組合上來說,還是合理的,注意,我只是說投資組合的結構,不是說數量。

因為期貨是可以控制到一定的虧損量的,比較好把握,而期權假如是賣出的話,不附加條件的話,有可能無限度地虧損。

既然風險和虧損是可以控制和把握的,里森這位優秀的交易員也一定計算過或者說一定可以計算出來,但是很明顯他已經沖昏了頭腦,在不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虧損額度上想一飛沖天,或者他在想,最后搏一鋪吧,完全賭徒!或者說,已經崩潰了,在做垂死掙扎。

作為監管機構,有幾個問題值得探討:

1.多次放過里森

很多文章都提到,這件事情的主要責任是監管不力,導致出現如此重大的事件發生,我贊成,但是我認為,其中有一些問題還沒有任何一篇文章看透。

在88888到達5000萬英鎊虧損的時候,倫敦曾經派了人下來新加坡查,但是被里森混騙過去,1994年底,倫敦發現資產負債表出現5000萬差額后,也沒有調查1995年初,里森有段時間每天叫倫敦匯1000萬英鎊下來,倫敦也沒有懷疑,之后隨著虧損的越來越大,保證金的追加也越來越多,倫敦仍然相信里森,不斷匯款。

大部分文章觀點相信,監管人員由于里森以前的業績十分卓越,對其信心十足,所以一而再,再而三,以致完全超過英格蘭銀行監管的限制額度后,還不斷匯款。

里森在進入監獄以后,寫了一本書,回憶他如何放倒這個金融巨人的故事,里面我摘錄一些出來,做分析素材。

”對于沒有人來制止我的這件事,我覺得不可思議。倫敦的人應該知道我的數字都是假造的,這些人都應該知道我每天向倫敦總部要求的現金是不對的,但他們仍舊支付這些錢”“有一群人本來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戲,但他們沒有這么做。我不知道他們的疏忽與罪犯級的疏忽之間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們是否對我負有什么責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銀行,我是不會有機會開始這項犯罪的”

我認為,即使這書可能有部分夸張成分,但是在一個做出如此重大罪行之后,坐在牢獄中,必定有反省之心,這些話再結合事實,我們是可以知道一點端倪的。

難道那些銀行大亨們都是傻瓜?

難道那些銀行大亨們都不會看財務報表?

難道那些銀行大亨們都是只會給錢不問原因的慈善家?

連我們這些小市民都可以看出的不是,為什么到了他們的眼中變得如此正確?我大膽推斷,不是信任,而是陰謀!

里森同時也是一個受害者,或者說他被利用了,不斷地縱容他的錯誤,有經驗的交易員都知道,這等于喂他吃毒藥,而監管機構,并不是監管不力,而是故意使然,培養一個出色的賭徒,把這個龐然大物放倒。

2.行為動機

這個問題,一可以解釋上面的種種現象,二會帶出一個新的問題,為什么某些銀行家要這樣做?

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我不可以判斷里森是否知道這個計劃。即使他要坐幾年牢(后來判了6年半,3年提前保釋),以他的年齡,假如之前達成某些重要的交易又或者他被某些人威脅,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畢竟他還年輕,暫且不討論。

假如這個真的是個陰謀,那原因也有以下幾種,一是對手想要收購(后來被荷蘭銀行集團收購,資料不足,希望讀者可以去查),二是敵意報復,三是其他原因。

作為一個230多年的金融機構,你說它監管如此松懈,高管如此低能,或者其他公司職員如此盲目,我不是很相信,而假如這是一個陰謀,一切都說得通了,可能這個借鑒意義沒有監管不力那么大,但是我認為這才是合理的解釋,是故意縱容不是監管不力!

三.衍生品制度

除了從內部看,這個陰謀還有一個幫兇,就是衍生品制度。

從巴林銀行的股份資金來看,在1995年2月中旬,有47000萬英鎊,而最終虧損達到了86000萬英鎊,那么值得疑問的就是,哪里來那么多錢?

這里我首先要介紹一下保證金制度,在成熟的金融市場上,是以保證金制度來交易的,然后輔以一定的杠桿比例來進行交易,假如杠桿比例是1:100,那么就是我們常說的以一搏百了。

以外匯交易舉個例子,譬如現在歐元對美元是1.3334,杠桿比例是1:100,我要買入100萬歐元就等于要賣出133.34萬美元,但是我只需要付出1萬歐元就可以完成這單交易,當匯率變動到你剛好虧損一萬歐元的時候,那就會被迫平倉,由于匯率變動都是以萬分之一的基點來變動,所以可以有比較大的杠桿比率。

之前,里森一直是運用這種制度來交易的,而像大型交易,一般不會超過20倍的杠桿,這個仍然不是什么漏洞,只是鼓勵投資并且放大風險,而漏洞在于,為什么里森不斷虧損值到超過銀行所能夠支付的額度還沒有被迫平倉,額外的虧損如何來?

假如外部沒有錢再進來,而交易所又按照規矩辦事,不平倉的要求就是不斷地追加保證金來維持虧損,而到后來,明顯巴林已經沒有那么多現金了?里森如何交易?

資料不足,我也只可以做些大膽猜測,有交易所職員和里森是朋友等的關系,讓其簽下欠條暫時不用追加保證金,慫恿其放大杠桿,或者外部配合讓里森負資產投資下去,導致巴林的破產。

去過澳門的朋友可能就知道,澳門靠高利貸養活了不少黑社會,當一些大戶在賭場輸精光的時候,他們會借錢給你,輸到你破產,原理非常相象。

所以外部的衍生品制度還是存在人為的監管缺陷,假如按照規則不斷追里森要保證金,里森償還不了,就被迫停倉,也許,債權人現在會有更加多的錢,巴林也不致于倒閉。

四.參考結論

本文從巴林銀行的倒閉,結合交易員和監管人員的心理和行為動機分析,以及外部衍生品制度下人為的缺陷,或者追加保證金制度的不足,分析推理出,它的倒閉更加可能是一個陰謀!

而且在其多次有機會逃過一劫的機會下,繼續向里森輸送資金,讓他做執行者,里森,在某種程度下,是一個受害者,替死鬼。

我們大部分文章都在討論監管不力的情況下,也不要忽略這種更為可能的解釋,防范敵對的間諜式滲透與殲滅,或許,也是意義十分重大的課題。

第五篇:淺議農村信用社金融風險的防范和化解

隨著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農村信用社已經成為農村金融市場的重要成員,農村經濟發展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其支農服務的主導作用和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基礎地位也日益加強,然而由于各種歷史原因,使得農村信用社處于金融風險易發的前沿,所形成的金融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專業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對農村信用社今后的發展和對三農經濟進一步的支持構成了較大的制約,因此,防范和化解農村信用社的金融風險,是農村信用社的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這一方面是當前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信用社自身發展的需要,但如何才能將這項工作做的更好,如何才能抓住農村信用社當前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并加以化解,是每位信用社管理者所要認真對待的。

我們通過對農村信用社存在的諸多金融風險進行調研和細分,即可發現由信用社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所形成的信貸風險是目前農村信用社的主要風險,正是由于這種風險的存在,誘發了信用社的經營風險、信用風險、財務風險、支付風險以及其它的隱性風險,基于這種認識的主要因素有三:

其一,農村信用社由于歷史的原因,大多歷年積累極少,自有資金的比例很低,所有者權益多呈負數,幾乎所有的營運資金都是源于客戶的存款。信貸風險的產生,貸款的沉淀和占用,實質上是占用了客戶的存款,使廣大儲戶對信用社的信用度產生疑慮,導致信用社的信用風險,影響到信用社的到期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農村不規范的民間借貸行為,擾亂了正常的農村金融秩序。

其二,社會信用觀念差,眾多鄉鎮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好,加劇了信用社信貸資金所承擔的風險。這一方面是由于鄉鎮企業的管理水平落后,經營困難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信用社自身的經營管理存在缺陷,如以貸收息、貸新還舊等,助長了一些貸款戶的賴債風氣,不欠稅款欠利息,對信用社的貸款本息能拖則拖,能賴則賴,導致信用社的貸款沉淀,收益下降甚至虧損,由信貸風險直接導致了信用社的財務風險。

其三,不良貸款的大量增加所導致的信用風險和財務風險,使部分信用社已經嚴重資不抵債,虧完股本虧存款,無法正常經營,無力保證到期支付,進而誘發擠兌風險,危及一方經濟的平安。

因此說,防范和化解信用社的信貸風險,是促進信用社全面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信用社全面降低風險程度,更好地服務于“三農”經濟的必由之路。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應從改善農村信用社的外部生存機制和內部發展機制兩方面著手。

一、農村信用社的外部生存機制

農村信用社自96年與農行脫鉤以后,已步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各商業銀行相繼收縮在農村的服務網點,更突出了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體系中的基礎地位。農村信用社應正確地審視自己的市場定位,立足服務于“三農”經濟,以支農求發展、以支農求生存,規范自身的服務方向,推廣小額農貸業務,在資金上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和規模經營;支持特色農產品商品建設,尤其要支持專業村、鎮的產業市場以及農副產品龍頭企業的生產經營。在業務上自覺接受監管部門的指導,規范信用社的業務操作,為今后信用社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金融市場中,奠定扎實的工作基礎。

進一步理順與地方政府的關系。隨著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各大商業銀行在業務上實行集約化經營,信貸權力上收,加上組織關系條條化以后,其獨立經營的方針更加明顯,抵制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預經營的能力更加增強。而農村信用社由于定位于地方性的金融機構,抵御不合理干預的能力差,使農村信用社的信貸資金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農村信用社一方面要大力宣傳自己是廣大農戶的銀行,進一步密切與政府的關系,抓住時機,配合當地政府積極參與企業的改制工作,落實債權債務,防止企業在改制過程中逃廢債的行為;另一方面應宣傳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體系中所處的基礎地位,強調信用社在支持“三農”經濟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向當地政府宣傳農村金融工作的各項政策和法規,爭取他們的支持和理解,最大程度上避免在信用社經營過程中的不合理干預。

考慮到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定期儲蓄存款這一客觀的現實,其經營成本相對較高,在支持農業這一弱質產業的過程中,承擔的經營風險大,且具有一定的政策性業務,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服務于“三農”經濟的農村信用社理應得到更多的國家政策的扶持,應借鑒國外信用合作組織的成功經驗,政府在稅收方面給予農村信用社實質上的優惠?,F階段應充分考慮信用社的資本金不足的客觀現實,以減免的營業稅充實信用社的資本金,體現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機構的特點,提高信用社金融風險的能力;人民銀行在農村信用社執行利率方面給予放開,降低信用社的存款準備金率,適當提高信用社上存款、準備金和備付金的利率,在信用社規范發展的初期,從政策和經營兩方面給予扶持,以促使信用社盡快擺脫經營上的困難,化解業已存在的金融風險,為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盡快組建省級聯社,建立自下而上的經營體系,自上而下的管理服務體系,應采取一種上虛下實的形式,由全國的信合執行機構,根據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制定本行業的大政經營方針,再由省級聯社確定本地區的經營目標和經營重點,并對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總體安排,然后督促縣聯社和信用社具體實現各項經營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有效的支農網絡,全方位地支持“三農”經濟的發展,也才能在更大范圍內有效地調度資金頭寸,避免單個信用社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的弱點。盡快組建以農村信用社為服務主體的存款保險機構,以及服務于“三農”經濟的農業保險機構,保護存款人的利益,維護正常的信用秩序,確保信用社的到期支付,提高農村信用社抵預金融風險沖擊的能力。

二、農村信用社的內部發展機制

農村信用社的良好外部生存機制是信用社健康發展,減少信貸風險的外界客觀保證,而內部發展機制則是信用社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各項業務順利開展的內在根本動力。因此,農村信用社建立良好的工作機制、管理機制和考核機制,是實現信用社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實現信用社經營目標的必需。

嚴把新增貸款質量關。要將貸款的“三查”制度切實落在實處,在發放貸款時堅持審、貸分離制度,規范貸款的操作流程,認真執行“貸款通則”及其它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按章操作,以嚴謹規范的工作秩序,促進信用社規范健康地發展,主動地防范信貸業務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堵塞一切可能引發金融風險的漏洞;制定切實可行的貸款責任追究制度,使一切在貸款過程中人為的不負責行為付出相應的成本,有效阻止住不良貸款的再發生。

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正視農村信用社現有的資產存量,向存量要效益,以盤活求生存;在認真把好增量關的同時,以聯社為單

位,抽調得力人員,成立專門機構,對聯社轄內的不良資產集中管理,改變目前由信用社負責處置的做法,通過權利的集中、政策的傾斜完成基層信用社所不能完成的工作。對那些在化解不良貸款工作中,無所作為或存有畏難情緒的信用社領導,要堅決撤換。應盡最大的努力去活化信用社的存量信貸資產,化解信用社現有的金融風險。

以農村信用社改革為契機,強化信用社的農村市場定位,以服務“三農”經濟為目的,增強支農服務功能,端正信用社的經營服務方向,切實將農村信用社辦成廣大農戶自己的銀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努力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以優質的金融服務換取廣大農戶對信用社的信任,徹底改變農村信用社“門難進、臉難看、款難貸”的現象,適應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要求和農民的實際需要,不斷地創新支農服務方式,更好地服務于“三農”經濟,在發展中化解現有的信貸風險。用科學的方法管理信用社,對信用社的各項業務經營指標進行科學地量化,嚴格按《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風險評價和預警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指標操作信用社的業務,認真測算信用社的保本經營點,掌握信用社的保本生息資產量,量化費用額,合理地設定信用社的人員編制,科學地減人增效;以保本點為基礎設立機構,對未能達到保本經營點的一律撤并;對現有的網點以業務量大小為提取報酬的基礎,減少不合理支出。才能真正地做到對農村信用社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有一個客觀、量化的認識,才能改變過去粗放經營的做法,有的放矢地防范和化解信用社的金融風險。

強化稽核部門,使稽核工作真正做到“上收一級,下審一級”。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三會”作用,實行民主治社,嚴格按照《農村信用合作社章程》辦事,杜絕個別信用社主任獨斷專行的現象發生,讓信用社的各項業務工作置于民主監督之下;公開信貸業務操作,實行“審、貸、查”三權分離,以減少信用社在貸款發放時的“人情貸和關系貸”;另外,信用社還應加強職工的政治思想和法紀教育工作,教育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在日常的工作中守法、執規,從主觀思想上堵塞金融風險,把信用社的信貸風險降到最低。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加強網絡信息安全措施下一篇:假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