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培訓機構教學反思總結

2023-03-14

時間過得很快,四季輪回的過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時間結束。在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過工作,可學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識,也留下了眾多的學習回憶。為記錄這一年的成長,可編寫一份年終總結。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訓機構教學反思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一篇:培訓機構教學反思總結

校本培訓教學反思總結

校本培訓反思

我剛剛步入教師行列不久。經過教學生活,在各位老師指導下,我在教學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仍然稱不上是一個成熟的教師。

在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要想讓自己盡快地成熟起來,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備課充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哪一節課沒備好,就去上課效果一定不會好,我們在專業知識占有量上是比學生多,但占有知識不等于駕馭教材,教師要在居高臨下的前提下,深入鉆研教材:要研究教材的科學性,把握知識的科學含義,做到深入淺出、科學正確地傳授知識;要研究教材的邏輯性,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做到講述通俗嚴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統性,把教材中的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系統連貫,知識成串。這是領會教材的三個重要標志。

在注意教材系統性的同時,還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這樣,在授課過程中,就自然地形成了完整的知識網絡實現,實現思維方法的正確選擇和組合,從而達到靈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所以備課一定要充分。

第二、還要注重課后反思。反思后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因為在教學中,由于情境的作用,有時會在課堂教學中改變以前的思路,使得教學效果更好;或者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都要進行反思,以做到“打一仗,進一步”。

第三、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多聽“老”教師的課。“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于教材的所有知識點,都了如指掌,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都會有一個更好的方法。有時我們可以做一個“拿來主義”者,直接汲取他們的經驗。這就要求我們要積極地向老教師學習,與他們共同分析每一節課,堅持聽他們的課。這是讓自己在教學中盡快進步的捷徑。

第四、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一節課的效果好壞,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學生不買賬,仍然不會有好的效果。而這也是自己的不足之處。所以在聽課時一方面要學習一些教學經驗,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學習老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地向老教師學習,讓自己盡快地成熟起來,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真正地走入教師的行列。

校本培訓反思

教學是教師最本職的工作,校本培訓的根本著力點就是提高受培訓教師的師德素養和教育教學業務能力,為提高學校教育工作質量奠定基矗本年度,學校從師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訓練、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新課程理念、教育的藝術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養等諸多方面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培訓,現將我的參訓體會小結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訓中,對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和能力等關系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給予了全方位關注,如教師的敬業精神、負責任的態度和成長目標等等。普通教師與專家的比較表明,教師的知識不僅有量與質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結構問題——教師所需要的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經驗性知識和背景性知識,都是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整合,而專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見多識廣,經驗豐富,可以給教師提供迅速有效的幫助。

通常某一類專門的教師培訓對教師進行培訓時,把教師當成了學生,從基本的教育理論到各科的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系統的培訓,也就是全面的培訓,這樣的培訓有它的優點,但針對性不夠,因為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而校本培訓就揚長避短,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教師長期在學校任教,教師之間、校長與普通教師之間,每人的長處、短處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輕教師課堂經驗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課的進度、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能很好地調動等,校長、經驗豐富的中老年教師就可針對這些常規問題對青年教師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這些指導可以在課堂中、也可以在課堂外、辦公室里。所以,這樣的培訓模式針對性強,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信息化時代,只有堅持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師尤其應該如此。校本培訓與時俱進,從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導教師學會學習,提高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對教師們順利實現“三年發展規劃”大有裨益。

校本培訓反思

我聆聽了《新課程下的班級管理》和《新課程下的教師角色轉變》兩場報告,令我受益非淺。從兩場精彩的講座中,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及班級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說,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于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那么,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于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于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

校本培訓反思

新課改向我們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新學生觀、質量關、人才觀,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立足于學校加強校本培訓,使老師們盡快地轉變觀念,全身心投入課改,真正走進新課程。

課改是一個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關系到培養目標的大問題,實踐使每個教師清楚地認識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訓,不斷學習,才能盡快地轉變觀念,適應時代的要求,通過校本培訓,我們重點解決了以下問題:

1、重新認識“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

歷來有個說法“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隨著時代的前進,大家意識到這種說法的片面性,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學生接觸面大大增加,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教師只有一桶水,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需要,如今教師不再是學生心目中的“百科全書”,即使再充實,也難以滿足當今學生強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師的重任不再只是傳授“一杯水”的知識,而是重在教會學生去自己尋找水源,這樣才能獲取源源不斷的活水。

2、摒棄就得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多年來,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這已經成為固定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不能煥發學生的潛能,與此同時,通過校本培訓,“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為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大家通過培訓認識到:這些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認識到,只有課改的教材,而沿用舊的教學模式,無異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師自覺把新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了課堂的面貌,使課堂氣氛從來沒有如此活躍;教學從來沒有如此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從來沒有如此高漲;師生關系從來沒有如此融洽。

3、重新樹立新型的“人才觀”。

多年來,聽課、穩當、學習好已成為好學生的標準,這些學生受到老師的青睞,得到老師的寵愛和呵護,隨著校本培訓的深入,老師們認識到,我們培養的是有創造精神,有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今后的老年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誰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誰就掌握了主動,誰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有了這一認識,老師們開始厚愛有創見的學生,不再認為它們是“刺頭”,全力引導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的獨創,一個活躍的、開放的、民主的課堂正悄悄地出現在昆明路小學這塊育人的沃土上。

校本培訓反思

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同樣校本培訓也應占領這塊陣地,讓老師們特別是青年教師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我們引入了競爭的機制,在全校每人做課改實踐課的基礎上,每個年級、每個學科推出典型課,在全校公開上,展示課改成果,從實踐中汲取營養,去年我校推出的市區課均獲得成功。

數學年青教師做市級《圓的面積》一課,打破了過去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方式。把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進行整合,充分發揮計算機媒體的輔助作用,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枯燥為多彩斑斕。特別是學具的使用,更突顯了“合作學習”、“主動探究”的全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中學生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全員參與、興奮異常,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熱烈場面,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被評為市級一等獎。

趙老師的綜合實踐課《頭腦運動會》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融多方面的知識于一體,重在培養學生勇于探索,認真實踐,大膽創新的精神,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對有創見的學生發給“創新獎”予以激勵,是創新有位、創新有榮、創新有獎,整個課堂中學生們動手畫、用手擺、用腦想、用筆算、用嘴說,體現了學生的參與精神,受到教研員和聽課教師的好評。

王老師是僅參加工作十年的青年教師,她做的《菜園里》一節一年級課除了完成教學生認識蔬菜外,還把對孩子孩子們的語言訓練作為重點,以課本為學本,學著書上說,離開書獨立著說,互相說,大家共同說,那一雙雙高舉的小手,那一句句有組織的天真語言,無不說明老師們一旦把 新的理念引入課堂,就能改變課堂的面貌,使孩子們會學了、樂學了、愛學了。

過去的一年是校本培訓碩果累累的一年,但我們并不滿足已經取得的成績,新的一年為我們提出了高的要求,我們一定使校本教研搞得更加有聲有色,讓校本教研之花開得更加艷麗。

校本培訓反思

通過學校組織的新課程校本培訓,讓我受宜非淺,感觸很深;其中在新課程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課后反思,二次備課。

現就課后反思,二次備課心得總結如下:傳統的備課,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情感;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許多教師只重視課前的備課,而不善于課后的反思,這已成為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教學問題。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后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眾所周知,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他們正在不斷更新知識。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也總是在不斷地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準確預料判斷的。雖然在課堂上也不乏急中生智,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的先例,但更多的隨機應變卻留下了敗筆。不論教師有無經驗,處理起這類問題都會很棘手,在上課時難免總會留下諸多遺憾。課后的教學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會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彌補這個遺憾。教學反思是教師總結經驗、積累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

教師在課后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諸如教學內容的補充是否合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是否突出,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是否統一,教學目標是否完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積極性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能力??傊菍ψ约旱慕虒W觀念和教學行為、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信息,思考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使下一步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更積極、更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還可以把理性教學思考和感性教學過程結合起來,不但能夠融合成更加完美的方案,縮小學生在課堂上實際獲取知識間的差距,在這樣多次往復的反思后的課堂中,使師生雙向完成理念的更新和更高層次的飛躍,而且使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避免類似問題的再次出現,從而幫助自己總結教訓和積累經驗,在不斷的反思中揚長避短,形成一套能準確判斷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本領。

總之,如果一個青年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多年教學工作過程的重復,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經驗型教師”的水準上,而無法成為對傳統超越的“反思型教師”。

校本培訓反思

與傳統課程不同,校本課程能更大程度的調動教師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新課程改革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變學校、教師、學生對課程的適應為課程對學校、教師、學生的適應。這一轉變,更多地賦予了學校、教師、學生在課程開發方面的權利。

校本課程開發更多地表現為教師要勇敢地承擔起課程開發的重任。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們的教師形成了較強的依賴性和執行觀,即學校如何安排就怎樣實施,甚至認為校本課程開發一直都應是學校的任務,認為“事不關已,高高掛起”。針對諸多教師的這些認識,我們首先給教師課程開發的自主權和自由度,即放手讓老師去做、去選擇,不過多地限制教師的開發行為,甚至在最初階段大膽地保持一種“不聞不問”的態度,并鼓勵教師開發給予一定的激勵,在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后,部分教師的自主意識無疑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他們通過實踐、反思,并且主動地與學校教務處探討校本課程開發的諸多問題,從而形成技本課程開發下教師行為的自主管理、自主調控、自主激勵、自主評價———我們認為,這是校本課程開發最為寶貴的人力資源。有了自主,更重要是創新。我們認為校本課程開發本身就是一個極富生命活力的創造過程,它要求我們去審視、批判與挑戰傳統的課程。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自由的個性品格,學校首先要求我們的老師要敢于張揚自己的個性,這樣才可能在校本課程開發中與眾不同、標新立異,開發出來的課程才會是豐富的、鮮活的。

校本培訓反思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我們樹立群體參與的全員觀,即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教研員廣泛參與。因為我們的課程培養的就是具備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人,站在這一視點上的課程才具備社會性、多元化與適應性。特別是在校本課程開發方面,其地方特色、區域文化、當地經濟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等等都要求用專家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的課程。在家長這一層面上,也有其不可忽視的兒童觀及社會認識,這將對我們的課程開發提供更多深刻的意見和寶貴的建議。再者,家長對孩子的個性、思想的了解有其獨到的一面,他們可能比我們的教師在某些方面更熟知孩子適合怎樣的課程,需要怎樣的課程。至于學生,他們本身的個體愿望與素質需求是我們的一個重要參照。但是現實是一則由于學校社區缺乏這樣的良好的力量,和家長、學生參與的困難,我們并沒能進一步的得到這一力量的支持,可見在地方來說,并沒有意識到學校所做的這些事情的積極意義,當然肯定的是學生非常喜歡。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的全員參與沒能得到真正的體現,某種意義上講還是教師的主導。

我們的教師有了意識形態上的認識,還得有素質上的提升,即行為的施行必須有專業素質的保障。我們強調:教師要努力地成為“反思的實踐者”,要由課程的被動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創造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成為能融通和組合各種教育要素的開放型的教師,學會尊重、贊賞、幫助、引導、反思、合作,并養成自主學習、自我提升、自覺踐行的習慣和品質。我們強調角色的轉換,要將教師內化的觀念表現為教育活動中的創新行為,強調專業化發展,要我們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用專業的眼光去審視,用專業的素養去實踐。這些不僅是認識層面的,而更多的應是行為層面的。這將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不竭動力。但事實是大多數的教師并沒真正的行動,哪怕到新課程改革全面開展的今天校本課程的開發還是帶有很大的學校指令形式,“不叫不動,叫了也很難動”,這些除了實際開發的困難外,我想也有體制上的問題,使得教師的積極主動性降低,有意識沒行動。當然教師本身接受的教育和原有的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在校本課程開發上的難度。“校本課程如何開發”本身成為了實現這一要求的“瓶頸”。

校本培訓反思

校本課程有時甚至可以不需要教材,只需要一個主題。用教材一定程度上講本身意味著局限。應該樹立社會即課程、生活即課程、師生即課程的課程資源觀。我們的社會,其人文精神、生存環境、物質進步、群體交際等等,無不蘊含著豐富的課程。這些原本被視為“隱性課程”的資源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要將其列入校本課程開發的“顯性課程”之列。也就是說,我們要將某些直接經驗列入我們的課程資源,讓其與學生的間接經驗進行合理的碰撞與交匯,從而達到促成學生成長的目的。校本課程重視的是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在開放的社會生活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更多地將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結合起來以便形成正確的態度和情感。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官與思維,進行各方面的價值判斷與知識內化。我們認為只有來源于社會及生活的課程資源才是豐富多彩的。另外,學生本身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個龐大的課程資源庫。

課程是一個體系,或者說是知識的整體構架體現,但是在目前所開發的校本課程之中,都存在著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知識體系的混亂,或者說是無體系的知識體現,在校本課程的教材開發方面,同樣存在著科學性,嚴謹性、系列性和知識性的問題,存在的問題實際上涉及到更多的方面,在校本課程的建設方面,由于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大多數校本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倉促上馬,仍然免不了存在著粗糙,甚至是知識性和常識性方面的問題。同時在學校教師隊伍中,并不是都具備開發校本課程的教材的能力;在校本課程開發中,按照國家對于課程的要求和標準,更主要的是要體現地方課程的基本特色,但是在實際開發的過程中,都存在著與地方課程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現象,并沒有地方課程的基本特點,也不具備地方課程的基本要求,僅僅作為課本知識的補充和延伸來體現。

我們認為要實現校本課程建設的基本目標,最關鍵的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建設校本課程的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和意識。要努力加強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建設,積極地發展教師開發、研究、建設校本課程的基本能力,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和教材的意識。二是要加強校本課程的規劃工作,提高校本課程建設的科學性、系統性,目前首要的是要把校本課程從無序引導到有序的工作狀態中,按照規劃的要求和框架進行規范;三是學校校本課程要確立選題固態化,內容修訂化,教學實用化。四是要建立校本課程教材開發的審查評估制度,作為課程形態,必須具有課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結構,必須適合于開展教學的基本活動,因此在教材建設的工作上,要嚴格把好三道基本環節,一是課程開發立項的評估,二是做好課程大綱的評估,三是做好課程教材的評估,切實把課程的建設納入規范化的軌道。

校本培訓反思

從教學軟件的來源,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計算機公司與教育部門合作開發的軟件,此類軟件基本以課本為藍本,與電子課本沒有本質區別。而且這類軟件大都以學生學習課堂所要學的教學內容為主,以學生能夠順利通過考試為目標,很難說這些軟件究竟對學生的學習起了多少作用。也有些公司找一些著名的中小學合作,投入很大,希望能夠出品面向教師的幫助教師講課的精品課件,但由于課件的通用性差,軟件運行時不容易隨時修改或加入自己的想法,因為教無定法多數教師不愿意使用這類軟件,對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更是如此。

其實,這些問題已無須回答,但這樣的質疑值得我們重視,其中反映的一些問題值得思考。首先,從上述疑問中可以看出,要在語文教學中普及、推廣現代教育技術,那么,現代教育技術如何顯示其在語文教學中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優勢的問題就無法回避。這是課題研究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課題研究的關鍵。不解決這個問題,課題研究就很難再向前推進。雖然“四結合”課題準確地抓住了傳統語文教學的一些弊病,并明確地提出了研究目標,但建構主義理論也好,現代教育技術也好,任何一種理論或技術都無法不經實踐的檢驗、辨別與改進,拿來的,文藝不能自現代教育技術要想被語文課堂教學所接受,也必須經過這樣一個“為我所用”的占有、挑選的過程。事實已經證明,建構主義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先進的教學觀念,但其本身的理論局限、現代教育技術的利與弊,語文學科教學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關系的變化,決定了一些先進的教育技術或教學理論還無法在語文課堂上直接套用,這就使課題研究面臨一系列復雜問題,造成了課題研究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調整研究的思路,課題必須首先立足于語文學科教學研究,依托當前素質教育的大背景,明確語文教改目標,有選擇地吸收、融會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以現代教育技術為突破口,從而實現對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突破。這不僅僅是說法的變化,而是一個思路的變化,立足點的調整。

第二篇:通用技術教學反思與培訓總結

邢臺外國語學校張兆祥

引言---我是怎么教上通用技術的

通用技術的教學任務是我搶來的,說好聽點兒是爭取來的。因為去年10月以前我是教信息技術的,教了10年多,包括小學的

4、

5、6年級、初中的初

一、初二和高中的高一(我們這兒的信息技術基本就學一年)和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本來可以說是已經教的得心應手了,可是也感覺職業倦怠啦,所以想換個工種做。更重要的原因,我第一個本科專業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和通用技術的內容是多么的貼近呀。本來大學畢業應該進職業中學或中專的,可是邢臺的職教與唐山的職教是沒法相提并論的,所以只好進了普中。因為個人對計算機有所偏好,所以選擇了教信息技術,順便玩了個河北大學的“計算機網絡”專業本科,也算專業對口。

去年要開設通用技術之前,本來準備安排理科老師上這門課的,但是我也想上。因為我看了教材啦,三視圖---除了數學老師了解點兒長方、圓臺的畫法,別的老師給他個零件圖別說看了,能抄對嗎?金工機床---除了像我這樣工廠長大的,別人知道車床和牛頭刨有啥區別嗎?給他把白鋼條能磨出刃來嗎?金屬材料---知道45#鋼的45表示什么嗎?知道屈服和疲勞是什么概念嗎?桁架結構---知道二力桿的概念嗎?基于以上的專業基礎,我2次找到校長,就是一個觀點---“我專業對口”。

一、我的教學是怎么開始的

到我真正開始教授這門課了,我才意識到通用技術不是單純的技術教學,更不是教哪一種技術,我原來的想法有些膚淺。有別的老師問我“教什么的”,我說“了解一些加工技術,拓展一下知識技能。記不記得,原來有本書叫《勞動技術》?”別人接著問“有種果樹嗎?”我說“沒有。”也有人問“有十字繡、織毛衣嗎?”我說“沒有。”也有問“有電氣焊嗎?”我說“這個可以有,但實際上沒有?”

多數時候,我是這么解釋的。早年間,學生們在學校除了課本知識,還有“學工、學農、學軍”,后來,隨著中考、高考的指揮棒效應越來越明顯的作用,除了幾門中、高考科目的學習外,基本沒什么了。最近,國家覺得學生只會寫課本知識不夠啊,原來發的上千萬冊《勞動技術》根本就是廢紙呀。什么高分低能呀、本科生到中專學校再回爐呀,學了4年冶金不知道鋼廠最高、最大的設備是煤氣包,學了4年的機制不知道螺絲還有個名字叫緊固件,更不知道我國是緊固件第一出口大國。學習和實踐嚴重脫節了。舉個例子,我說“螺絲刀”,大概半數的學生不知道是什么,說“改錐”就全都知道。

簡單的講,這門課就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底層的操作技術,類似于原來的《勞動技術》;但是,了解操作技術不是關鍵,關鍵是讓學生在認識技術的基礎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對于技術應用的想法,是對《勞動技術》的延伸和拓展。

二、我對課程的理解

第一節課我要給學生簡介學科概念和課程內容。我對課程的內涵是這樣理解的:了解一些操作技術,在了解操作技術的基礎上,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對于技

術應用的想法。這些想法可能是偏向實踐操作方面的,比如:我們用過很多款式的桌椅,結構上有怎樣的變化,功能上又有什么區別;也可以是偏向理論分析層面的,比如:我們可以做個風箏,如果要改成飛機又要考慮多少復雜的問題。

簡單的講,我們要學的主要內容,包括知識與技能,但不是純粹的技術,而有些類似流水線上的班組長的知識與技能。對某項工作的最底層操作技法要了解,對上層的設計要求要領會;對工藝的制定和實施、操作要掌握,對設計的理論、原則和細節要了解清楚。

再提高一點兒要求的話,可以定義為:掌握一些通用的加工技法,了解常見的工藝流程,能夠系統的考慮問題,能夠有自己的切合實際的設計想法與實現方法??傊?,要對技術與設計有較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三、學生和社會對“技術與設計”的看法

過去,人們對技術是非常尊重的,比如:藝不壓身、餓不死手藝人、八級工練技術---精益求精等等。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以網絡通信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技藝離我們越來越遠啦。隨著人們的文化知識的普遍提高,對于看似底層的技術工作從心理上越來越疏遠。人們對職業技術學校的認同感從80年代的推崇到90年代的認可轉變為如今的鄙視??茖W知識成了高高在上的桂冠,而通用技術最多算是墊腳石。

我們是普通省份的普通城市,很多同學沒有見識過先進地區的先進技術。如果有機會到江浙一帶看看,到天津的保稅工業園區看看,一定會對技術工作有一個新的認識。技術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的多。各種的數控機床、自控流水線、新材料應用、成型模具等等,遠比我們能想到的要復雜的多。

其實,我們所學的通用技術與技校所學的專業技術是有很大區別的。技校的專業劃分是比較明確的,所學科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較高的實際操作技能。我們則是盡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見的、有廣泛應用的技術,比如:應用范圍、流程管理、取材加工、操作規范、工藝特點等。我們所學的通用技術與設計院所的專業設計是有很大區別的。設計院所的專業設計是比較明確的,所設計項目有很高的指向性,要求較高的實際實現效果。我們則是盡可能多的了解一些常見的、有廣泛應用的設計基礎知識,比如:應用范圍、目標確定、功能設想、設計規范、冗余校驗等。

四、培訓后的新認識

1、了解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科教法

關鍵詞一:技術素養

我國技術領域的課程目標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著力發展學生以信息的交流與處理、技術的設計與應用為基礎的技術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一定的人生規劃能力。

技術素養這個詞,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事實上,從通用技術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即便是通用技術教師對技術素養內涵的理解也還存在著種種誤區,因此關于技術素養內涵的理解對于第一次接觸這門新課程的老師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般認為,技術素養包括理解技術的能力,使用技術的能力,管理技術的能

力和參與技術活動。

理解技術的能力不僅包括對技術的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而且還包括理解技術語言,理解技術規范,理解技術倫理,理解技術價值等。對于技術語言,其實大家并不陌生,我們每個家庭裝修新房子時用的房屋結構圖,裝修圖,就是一種技術語言。我們購買汽車時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儀表,按鈕,標志,符號等都是形形色色的技術語言。對于技術語言,如果我們缺乏常識,缺乏一定的素養,就會遇到很多麻煩。就如同剛才所提及的家庭裝修,我們幾乎相當一部分家庭因不懂技術語言,技術素養不夠,而上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甚至還出現了一些人因不懂得技術語言而被關在洗手間里出不來的笑話。對于技術規范,則更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及的。在技術規范的問題上,它來不得半點馬虎的。這些年,時常出現的煤礦災難,鍋爐爆炸,石油液化氣泄漏等,都與管理人員,一線的操作人員技術規范意識淡薄有密切關系??傊?,理解技術的能力是技術素養的基礎,有著廣泛的內涵。

第二方面,是使用技術的能力。它包括正確的使用技術,高效的使用技術,具有道德的使用技術等方面的能力。第一講中所提及的學生不會使用微波爐而使自己被雞蛋炸成花臉的事例,很多人在城市地鐵站里不會使用無人售票機購票的例子,以及有管理人員每次從所在的城市到北京向有關領導匯報工作,都要請一個中級以上職稱的計算機人員專門赴京幫助按計算機的鼠標的事例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技術使用能力缺乏的典型體現。使用技術的能力是技術素養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第三方面,技術管理的能力。具體包括技術選擇能力,技術決策能力,技術維護能力,技術保養能力等等?,F在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技術眼花繚亂,令人目不暇接,就拿購買一臺普通的電腦來說,那么多的型號,那么多的品牌,那么多的參數,那么多的配置,如何根據性價比,如何根據使用特點進行選擇,這就涉及到技術選擇能力問題。這是對生活和學習用品的選擇方法,還有一些是對新技術或專有技術的選擇問題;如現在有很多美容技術,健體技術,有人要增高,有人要瘦身,有人要美體,但由于缺乏技術方面的選擇和決策能力不少人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產生了不少美容官司,甚至因技術選擇不當而危及了生命。技術管理的能力隨著當代技術的發展和繁榮,已顯得越重要。不僅影響了個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影響到一個單位,甚至一個更大范圍內的技術安全,經濟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問題。

技術素養還包括人們參與技術活動的能力。具體有:對技術的親近的情感,積極探究的姿態,以及對新技術的關心和社會上關于技術問題的討論等等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二:通用技術和勞動技術是有區別的

首先從課程目標上它們不一樣的。比如勞動技術比較多的強調的是勞動觀念的培養,還有對勞動人民的情感的培養,還有就是一個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從他那個原來的課程設計上也可以看出來。比如說金工、木工、電工、電子技術、制圖、陶藝等等。比如就關于制圖他要教一年,而我們通用技術雖然也有繪圖這一塊,但是只有五個學時。

所以說它屬于一種通識教育,除了有動手的要求以外,更多的強調的是動腦。實際上有些人說通用技術里面也有動手啊、也有制造模型啊,這不是和勞技一模一樣嗎。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我打一個比方,勞動技術做東西的話,一般老師做一個范例,然后學生呢都要做的和他一模一樣,越一樣那就越好。我們通用技術

模型制作,最好50個同學做出來50個樣子,都不一樣,都有所特點,都有創新點。

因此,對通用技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區別與聯系這個問題有模糊的認識、有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因為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對它的宣傳還不夠充分,還不夠全面,人們對它的認識要經歷一個過程。另一方面,通用技術學科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必然涉及到其他學科,容易產生一些模糊和偏頗的認識。

但是,老師們還是要從這個模糊的認識中走出來,通用技術課程無論是從課程理念、課程目標還是課程設計、課程內容上,都有著獨特的追求,與其他學科相比,也有著諸多的區別。

關鍵詞三:概念地圖教學法

這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教學法,從邢乃貴老師那兒聽到的。

具體的記得不是很清楚,感覺和“建構主義”比較接近。

概念地圖:是一種圖表,可以用于指示課、單元或知識領域的組織形態。在確定與某一課題有關的概念后,學生可以通過沿著空間等級層次或時間先后順序的維度,創建心智或思維模式。

特點如下:

a.將促進學習和思考的有效工具——概念地圖融入知識的整理之中,以圖解方式直觀呈現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系,讓學習、記憶過程變得更輕松,更有效。

b.按照概念地圖的構圖原理,梳理各學科概念和雙基知識,構建符合現代教育學學習原理和神經系統反應機理的 可視化記憶網絡,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2、聽了幾節同科同行的課

對于別的老師來說可能有過一些聽課的經歷啦。我雖然也聽過別的老師講課,可是聽同科老師的課還真的沒有。原因很簡單,我們學校教這科的就我一人兒,開課時間又短,也沒機會去別的學校聽。

聽課的感覺非常好,主要是觀摩和學習機會難得。再有,看別人講課其實也對自己的教學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也可以當做自己教學的一面鏡子。

具體的評價另文中有詳細的描述。

3、學了些木工操作

前面說過,我是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其實就是干“機加工”的,對車床、刨床和插齒機有過練習。雖然,也用鐵锨把、鋼筋、窗紗做過抄網啊啥的,但是機加工木材還真是沒干過。我覺得這次培訓算是給我上了木工的第一課,很有里程牌的意義。

前面我沒有給學生開過實踐操作的內容,因為器材和耗材都還沒有準備好。下半年,我會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其實,從去年開課后,我就一直在籌備木料,學校上半年新移栽的6棵松樹沒成活,我把它搬到我的通用技術實驗室,成了我的實驗材料。同時,我也一直在想,課程需要學生掌握什么呢?學生能做什么東西呢?我想安排學生做什么呢?

現在,我的目標比較明確了。暫定以下操作練習的內容:

a、七巧板、華容道類極易操作的木質小玩具,難度低,娛樂性較強,且我國是最大的玩具出口國,有比較強的現實意義。

b、三視圖教學用木質模型,難度中,對將來的三視圖教學和后續課程的導

入有較好的作用。

c、1:2或1:3比例的木質板凳、圓桌類,難度高,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有意義,可能會出精品,為今后的課程開設探路。

我在木工實習中發現,如果對學生木工制作的材料問題和操作流程重新安排,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我要同時為16個班開設實踐操作,得準備多少材料才夠啊?,F在我想,可以用分組分流程的辦法進行加工作業。在小組成員互相配合、合理地排料的前提下,共用材料完成上述內容的制作,不僅節省材料還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學生親歷了模型的取料、下料、劃線、粗加工、整形等過程,理解了“合作并不單單是一種學習方式,還要節約材料,每個環節準確無誤,才能夠產生有形的價值!”,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

三天的培訓總體感覺很好,我聽得很認真,可以保證90%的時間在認真聽和想,沒有走神。而且,老師們講的有一定高度,但不是高高在上,所以,我們跳一跳夠得著。如果,培訓的老師講得太高,我想我們恐怕會有畏難的情緒;老師講得太過理論化,我們也很難耐心聽下去。

最后,感覺培訓時間有些短,或許對于我們來說,并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突飛猛進的進步。然而,短短的培訓時光,依然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象,留下不盡的思索。所以,我要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這么好的學習機會和良好的教學探討。

第三篇:培訓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2016年10月中下旬教育部2016年中西部高校教師國培項目班在海南師范大學舉行,我作為一名高校新教師非常榮幸獲得機會參加此次培訓。此次培訓的目的在于加強海南高校新入職教師的職業發展與職業技能的教育。

回憶參加此次培訓班,我們學習了很多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習了最新的慕課教學動態,加了培訓班組織的教學模擬,使我們的教學技能得到很到的提高與鍛煉。此次培訓班培訓形式很多元化,我們的課程形式很多元化,既有大家學者的學術分享,也有來自全國很多高校專家學者在高等教育各個領域的傳統課堂講學,也有大家開展活動式的活動教學,可謂異常精彩,自己也很受觸發,結合自己2年多時間的教學工作經歷,有以下幾點的教學反思。

第一點,我們培訓的第一節課林校長給了我們一條建議,我們海南的教師身處于這種寬松的環境,容易處于平淡,老師要保持上進之心,否則很難走下去,并且要找點事做且要堅持下去?;叵胱约簠⒓庸ぷ鬟@兩年教學過程自己也接觸過新課程,舉個例子,比如CAD這門課。我的解決辦法是,自己假期花費更多的時間,多接觸網絡上優秀的教學資源,進行斟酌選取和自己班學生水平可以接受的水平進行學習。這門課的教案我是采用問題寫法,拋棄傳統的知識點書寫,而是在自己備這門課的每部分出現的問題書寫在教案中。上這門課時也是結合這門課的特點,主用學生的興趣,主要講解物體的CAD畫法。在教學中,自己還是比較上進的,針對每門課采取不同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談談科研上,科研上林老師建議我們新老師要找點事請做,選取一個方向深入的研究,不要隨意放棄。只有一個領域研究深入了,自己才能在這個領域才最具有發言權?;叵胂伦约?,在科研上做得還不夠好,剛開始自己研究網絡安全中WEB安全,隨后又對加密感興趣,碰到加密算法時,涉及很深奧的數學知識時,自己又轉移科研方向到雷達無線電定位上。在科研這點上自己要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有所改變,要在自己正在研究的那個領域有所堅持,在碰到一個難點時不要隨意換方向。教學科研之余林老師建議我們教師要多鍛煉身體,培養自己的業余愛好。在這點上,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之余學會了游泳這個項目,在參加這個項目后也確實感覺到身心得到路很好的放松。

第二點,參加此次培訓期間,自己感受最大的一點。幾乎所有老師課都很有激情,課堂上課形式也很多樣,上課不再傳統的只講理論,更多的時間用來闡述生活中的小例子,通過這些例子結合自己的課堂上的知識點,即 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也使得自己課堂氣氛很活躍。結合自己兩年的教學生涯,覺的應該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課堂形式多元話,主要采用問題等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為主,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了,學生也自然的熱愛學習了。

第三點,培訓期間有位富有經驗的王教師說的幾點對教學的建議,我覺得非常好,她建議一堂好課要想備好,就必須精心設計,就像一部電影一樣,開始在哪里,起伏點在哪里,高潮在哪里,結束在哪里;并且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一堂課在開始部分設計另一個疑問,結束的時候要對其進行呼應。她的這點建議,我覺得非常好,決心在自己的以后的教學生涯中進行學習和采用。 通過這次培訓,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之中,可以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四篇:寫字教學培訓反思

北竹島小學 張曉麗

日前,有幸參加了環翠區寫字教學培訓,培訓會上教育專家胡一凡老師為大家進行了一次寫字教學的講座,讓我們受益匪淺。

一凡老師在深圳創辦了“靜心習字”的教學法,他的寫字教學以及書法作品在深圳乃至全國都頗有影響,這次講座他用許多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多次強調寫好字的重要性,特別提出作為老師更要把字寫好,要成為學生的模范。接著一凡老師著重講解了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并現場做了示范,最后,用他的妙手,給老師們示范了寫字的基本技法,黑板上一筆一劃,透出了一帆老師書法的深厚功底,讓在座的老師得到一次書法藝術的美的享受,也讓老師們從中體會到寫字教學的特色。

在寫字指導課的教學嘗試、探索中,我感想很多反思如下:

1、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對寫字的認識。

從 我自己本身學寫字的歷程和經驗來說,要想寫好字必須有個好心態,嚴肅認真,腳踏實地,這樣才有可能把字寫好,這是前提。孩子們年齡小,喜歡玩,要他們做到安靜認真還有些困難,但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要嚴格管理,慢慢培養孩子們的習慣,如:坐姿、執筆方式、學會讀帖等,這一切都要訓練。

2、取法乎上,學會臨帖。

學寫字必須學會臨帖,這是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規律,沒有捷徑可走,寫字不和做數學題一樣有簡便方法,它的簡便方法就是日積月累。讓孩子們學會臨帖,糾正其不美的筆畫是必須要做的,這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學臨帖,由于孩子們沒有這樣的習慣,或者不適應這樣的方法,可能做得不夠好,我們應該嚴格要求,幫助孩子們養成善于讀帖、臨帖的學字習慣。

3、組織一些活動,帶動孩子們學習寫字的積極性。

本學期,級部擬開展寫字考級活動,不失是一個好方法。本方案正在進行當中,相信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寫字教學的內容很多,現只體會到這幾點,相信隨著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和探索,寫字教學會更完善,孩子們定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第五篇:培訓教學反思--民族班

64個少數民族聚居縣小學英語教師短期集中培訓總結 新希望,新起點

田陽縣實驗小學 梁川

參加在廣西民族大學內,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承辦的64個少數民族聚居縣小學英語教師短期集中培訓項目已經接近尾聲,雖然只是短短七天的培訓時間,但是,本次培訓內容的精彩和豐富給我好好上了一課。尤其是外教Creig Wright給我們講的自然拼讀法,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顛覆了很多陳舊甚至是錯誤的教學觀念,并教給了我們一些有效、有趣的自然拼讀的方法。這些方法,我將努力地去學習并運用到我以后的教學中。 結合本次培訓,反思自己平日的教學工作,讓我對小學英語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并對我未來的教學事業提供了一次巨大的幫助。

我在學校任三年級4個班的英語教學,每個班均是65人以上,對于我,一個剛參加一年工作,沒有經驗的年輕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面對著學生不愛學英語,課堂難掌握、難控制等很多小學教師同樣面對的問題,覺得無從下手。感覺我已經在很努力很認真地備課、上課了,學生還是不愛學,不想學。經過這次培訓,和名師、同事的面對面交流學習,我受益匪淺。本次培訓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外教Creig Wright的自然拼讀法。Creig Wright是一位有名的英語教師培訓的專家,他風趣、幽默,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他讓我們體驗這種快樂,并希望我們把這種快樂也帶去給我們的學生。當他問全班,誰懂音標時,教室里來自全區各地的上百名小學英語老師都舉手了,而只有他,一個生在美國,長在美國的優秀教育者,沒有舉手。這真是“顛覆”了我的世界觀。在一整天的培訓中,Creig從基礎理論到具體操作方法,詳細地給我們介紹了自然拼讀法。在場的所有老師,就像真正的孩子一樣和他快樂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把這種西方人真正從小在學習的方法,慢慢地吸收了。我們甚至可以原模原樣地把Creig上課的方式,用到今后的教學中。自然拼讀法,把音和符號聯系起來,當我們不停地給學生輸入這種方法時,英語學習將會變得越來越簡單。但是,自然拼讀法,也是一個長時間積累才會學好的技能。我們要通過不斷地學習、整合、研究,才能合理地融入符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對我個人而言,這種方法,給我點破了很多心中的困惑。

在全國各地課程改革的熱潮中,尤其是我們少數民族不發達地區,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給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研究領域,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而我做為年輕的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新的理論,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才能切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像Creig對我們說的:“不要一直撞墻,不要讓我們的學生一直撞墻,退一步,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條路,繞一個彎,越過學英語難,教英語難這一堵墻。”我也將把這一次珍貴的培訓機會,當作我未來從教道路上的一個新希望,新起點。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培訓學校財務管理制度下一篇:培養提升獨立思考能力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