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初中歷史復習課評

2022-07-06

第一篇:初中歷史復習課評

初中歷史復習課評課案例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制定的明確、具體、恰當。課堂能根據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水平和歷史學科特點制定三個目標,這三個目標從淺至深,課堂注重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相互滲透,既有知識的傳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養與熏陶。而且更深層次的在思想上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了解人才對社會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學落實較好。

二、教學內容

課堂的時間分配比較科學合理,內容正確、準確、重視知識的形成、鞏固、深化和應用。教學編排合理,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重難點非常突破,教學資源的開發也比較到位。課堂中選取了許多相關習題材料,非常貼切地解決了復習課的相關問題,而且特別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亮點:

1、課堂導入簡潔、自然。利用提問直接切入正題,也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感情共鳴,很快進入復習佳境。

2、教學過程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教師采取調查學生情況的方式,給了每個學生足夠的復習空間和時間。

3、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展示相應的問題材料,并提問“你可以獲得哪些信息”,半開放的問題能夠較好地鍛煉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課本上“動腦筋想一想”這塊內容中的材料對于初一學生來講是相對較難的,課本所指示的是讓學生直接解釋其表達的觀點,這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還是太難。教師從實際學情出發,利用很多針對性的問題將各個材料承接起來,問題貫穿材料始終,層層突破,非常自然地解決了許多相關問題,合理地運用了教材資源。

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注重課堂起伏,采用多種形式,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問題來調整學生的思維活力。比方說自查、互查和抽查等形式的變換,促使學生有更多的思考,對學生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四、教法學法

本課以“自主互助”教學方法為主,輔以目標導學、問題探究等學習方式,通過活動創設寬松、民主、自然、和諧的課堂氣氛,“自主互助法”貫穿教學過程始終,是整堂課的一大特色。教師引導學生層層深入,能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同時又能節外生枝地引起波瀾,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五、教師素養

教師本身有扎實的基本功,語音清晰,教態自然大方,具有較強的教材處理能力、應變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師用語嚴謹,引導總結也很到位。

六、目標達成度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復習認真積極,思考問題也比較深刻。在教師組織引導下學生能自主的選擇復習任務內容、方法手段形式,最終整體復習效率大大提高。

總之,學習了兩位老師的復習課之后,我認為復習課應該突出以下幾點:

(1)、讓學生自主梳理知識,分類整合。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總結的能力。通過小組交流或個人對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的內容用圖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來,形成網絡狀的知識系統。

(2)、通過查漏補缺,使知識更系統化。

(3)、強調知識的綜合運用。

第二篇:初中歷史總復習

初中歷史總復習資料 九江實驗中學 鄒第東

中國近代史綜合復習

(一)侵略與反抗

一、鴉片戰爭(1840.6——1842.8)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變中國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

2、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1)鴉片走私,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中國的貧弱;(2)鴉片摧殘吸食者體質。

措施:派人暗記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

3、虎門銷煙及意義:1839.6.3,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㈤T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鴉片戰爭的史實: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初,英軍占領香港島。

5、《南京條約》的簽訂:1842.8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1860.10)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聯軍 幫兇:美、俄兩國

2、火燒圓明園: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后,掠奪珍寶。搶不走的東西他們就砸碎。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燒毀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3、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1858,中俄《璦琿條約》割占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條約》——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巴爾喀升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太平軍占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臷的政權。

5、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8月,洋槍隊配合清軍進犯青浦的太平軍。李秀成率軍抵抗,把洋槍隊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平軍圍攻浙江寧波。在慈溪的戰斗中,太平軍擊斃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三、左宗棠政復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1878年,清軍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

2、19世紀80年代初,中俄兩國簽約,中國收回伊犁。為了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根據左宗棠建議,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四、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1、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日本為了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目的。 經過:1894.9,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上激戰。北洋艦隊將士奮勇殺敵,重創日軍。日艦直逼中國旗艦,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指揮艦艇沖鋒向前,迎戰敵艦,致遠艦彈藥將盡,管帶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沖撞日艦吉野號,不幸中了敵人魚雷,全體將士壯烈捐軀。

2、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日軍占領旅順后,瘋狂屠殺當地軍民,死難者達一萬八千余人。

4、中日《馬關條約》 時間1895.4 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五、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侵占北京:1900年春,義和團勢力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國主義斗爭,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由英國海軍西摩爾率領,從大沽到天津向北京進犯。義和團奮起狙擊侵略軍,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斗,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兇惡本質。

2、《辛丑條約》:時間1901年 簽訂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傷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學習與思考:

1、十九世紀中后期,面對外敵入侵,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的反抗斗爭,涌現出無數民族英雄和愛國將領,請說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愛國將領的名字及相關典型事件,并說說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

2、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說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中國近代史綜合訓練一

(一)侵略與反抗

一、選擇題

1、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我國政府往往在6月3日開始禁毒宣傳月活動。它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著直接的關系。( )

A.虎門銷煙 B.鴉片戰爭 C.第二次鴉片戰爭 D.太平天國運動

2、《南京條約》的內容中,破壞中國關稅主權的條款是( ) A.賠款2100萬元 B.開放廣州、廈門等五處為通商口岸

C.割讓香港島 D.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中英《南京條約》中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自北向南順序依次是( ) ①廣州 ②廈門 ③上海 ④福州 ⑤寧波

A.①②④⑤③ B.⑤③④②① C. ④⑤①③② D. ③④⑤②①

4、《南京條約》附件規定:“凡中國人與英國人交涉訴訟”,“其英國人如何定罪,由英國人議定章程、法律,發給領事館照辦”這一規定嚴重破壞了中國的( ) A.貿易主權 B.司法主權 C.關稅主權 D.領土主權

5、《馬關條約》中對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阻礙最嚴重的一項是( ) A.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 B.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C.開放沙市、重慶、杭州、蘇州為商埠 D.開辟內河新航道

6、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經過是( )

①黃海彎戰役 ②威海衛戰役 ③豐島海戰 ④旅順之戰 ⑤平壤戰役 A.②③④⑤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⑤①④② D.②⑤④③①

7、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日軍在下列哪一地點對我國居民實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

A.廣州 B.寧波 C.旅順 D.上海

8、一家日本企業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開設了一家工廠。你認為此事最有可能發生在( )

A.鴉片戰爭后 B.洋務運動中 C.第二次鴉片戰爭中 D.甲午中日戰爭后

9、義和團提出的“扶清滅洋”口號所反映的矛盾是( ) A.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C.西方列強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D.農民階級與外國侵略勢力矛盾

10、義和團運動在天津抗擊八國聯軍的戰斗有( )

A.冠縣起義 B.圍攻西升庫教堂 C.鎮南關大捷 D.猛攻紫竹林租界

二、非選擇題 11材料一:看圓明園遺址圖 材料二:“俄國不花費一文錢,

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好處。” 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慘象臸造者是誰?它發生在哪次戰爭中? (2)材料二中說俄國“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請用史實說明俄國得到哪些好處?

(3)讀了這兩則材料后,你想到了什么?

2、“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 (1)以上文字出自什么文件?這個文件是什么戰爭造成的結果? (2)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了哪些英雄?

(3)這場戰爭對當時的社會性質產生了什么影響?

(4)這場戰爭以后,帝國主義的侵略加劇表現在哪些方面? (5)為什么說這場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3、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中國近代史綜合復習二

(二)近代化的起步

一、洋務運動 (1)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2)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頑固派和洋務派的區別:頑固派盲目排外,仇視一切外洋事物。洋務物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5)洋務派的主要活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如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留學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號。開辦民用工業,以輔助軍事工業。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6)評價(意義):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它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了一些抵臸作用。

二、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各省參加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多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這次上書為“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維新變法的內容: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

(2)百日維新: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變法失敗,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維新”。1819年是舊歷戊戌年,歷史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 (3)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三冊P71表)

(4)戊戌變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預政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三、辛亥革命

(1)孫中山的主要活動,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興中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05年,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于8月在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起義,第二天起義軍占領武昌,接著,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這一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

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宣布廢除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 b、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C、《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臸度,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由于資產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發動廣大群眾,這次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但是,孫中山和他領導的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功績,永遠閃耀著光芒。

四、新文化運動 時間:1915年起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文化領域里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復古思想到處泛濫。一些帝國主義分子也乘機興風作浪。目的:反對尊孔復古。

(2)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 (3)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臶:民主和科學

(4)新文化運動的陣地: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5)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臸;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把斗爭鋒芒指向維護封建臸度的孔教。

(6)新文化運動的作用: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性質) (7)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它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8)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9)為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在北京創辦了《每周評論》。 中國近代史綜合訓練

(二)近代化起步

一、選擇題

1、19世紀60——90年代,我國歷史上掀起的一場“師夷長技以臸夷”的運動是( )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戊戌變法

2、啟動了中國社會近代化的是( )

A.辛亥革命 B.洋務運動 C. 戊戌變法 D.太平天國運動

3、下列對洋務運動的評價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B.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在一定程度上抵臸了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

4、戊戌變法的下列內容,直接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預政權的是( ) A.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B.京師設立大學堂 C.中央設立農工商總局 D.精練陸軍,改習洋操

5、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 )

A.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B.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C.抵臸外國經濟勢力 D.維護清朝統治

6、“上海輪船招商局創建三年后,外輪損失1300多萬兩,湖北官織布局開織后,漢江關進口洋布每年減少10萬匹”,這說明洋務運動( ) A.使中國走上了富強之路 B.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

C.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D.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了一些抵臸作用

7、洋務運動之所以沒有達到“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目的,是因為( ) A.重視軍事經濟 B.沒有大力宣傳西方思想文化 C.沒有觸動封建臸度 D.沒有興辦真正的資本主義企業

8、維新變法運動中的百日維新開始于( )

A.康有為組織“公車上書” B.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 C. 戊戌六君子被捕就義 D. 慈禧太后宣布“新政”

9、戊戌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 )

A.所依靠的光緒帝沒有實權 B.脫離群眾和資產階級本身軟弱 C.袁世凱的出賣 D. 頑固勢力強大

10、戊戌變法六君子不包括:( )

A.譚嗣同 B.林旭 C.楊銳 D.梁啟超

11、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基礎的是( )

A.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 C.義和團運動 D.五四運動

12、康有為,梁啟超發動維新變法運動的目的是:( ) ①推翻清朝統治 ②發展資本主義 ③求亡圖存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13、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刊物是:( )

A.《蘇報》 B.《時務報》 C.《民報》 D.《國聞報》

14、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創立者是:( ) A.孫中山 B.黃興 C.李大釗 D.蔡元培

15、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的革命團體是( )

A.同盟會 B.興中會 C.華興會 D.光復會

16、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是( )

A.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臸臸度 B.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 C.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D.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17、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于:( )

A.南京 B.武昌 C.廣州 D.北京

18、中國同盟會成立的地點是:( )

A.檀香山 B.武昌 C.日本東京 D.南京

19、辛亥革命失敗的標志是( )

A.宣統帝下詔退位 B.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 C.南北議和 D.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20、之所以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主要是因為( )

A.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B.沒有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C.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D.沒有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21、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 )

A.反對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 B.反對北洋軍閥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 C.提倡文學革命 D.宣傳馬克思主義

22、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 )

A.《新青年》 B.《蘇報》 C.《每周評論》 D.《民報》

23、中華民國第一位臨時大總統是:( )

A.黎元洪 B.孫中山 C.袁世凱 D.馮國璋

24、下列我國近代的救亡圖存運動,屬于資產階級領導的有(多選)( )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

25、揭開維新變動運動序幕的事件是( )

A.組織時務學堂 B.公車上書 C.甲午中日戰爭 D.組織強學會

26、洋務運動出現于( )

A.鴉片戰爭后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 C.甲午中日戰爭后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

27、創辦《新青年》雜志的是:( )

A.陳獨秀 B.李大釗 C.魯迅 D.胡適

二、非選擇題

1、甲午中日戰爭后,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資產階級進行了哪兩次重要的救亡圖存運動?這兩次運動各自的結局如何?從運動的結局你得到什么啟示?

2、材料題:材料一: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材料二:中央設立礦務鐵路局,農工商總局,獎勵農工商業的發展

材料三: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

(1)根據上述材料判斷:這是中國近代史哪次著名變法?這是在怎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2)主要發起人有哪些?他們要求變法的目的是什么?領導這次變法的是哪一階級派別?

(3)變法志士為變法開展了哪些活動?

(4)分析材料

一、

二、三它們在當時社會上分別起了什么主要作用? 5)這一歷史事件的性質是什么?結果怎樣?

6)你認為這一歷史事件在當時是進步的,還是退步的?為什么?

3、材料:“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請回答:(1)這句名言的作者是誰?發表在什么運動時期?該運動的性質怎樣?有哪些內容?

(2)這句名言是為哪次革命而寫的?作者為宣傳這次革命寫了哪兩篇文章 中國近代史綜合復習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

一、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五四運動爆發原因:1919年,英、法、美操縱的巴黎和會,竟在對德和約上規定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利轉交給日本。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時間、口號:1919年5月4日,北京天安門3000多名學生集會演講、游行示威??谔枺和鉅巼鴻?,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要求懲辦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

3、最能體現五四運動性質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4、運動的主體:6月以前,主要是學生,6月以后,無產階級成為運動的主體。斗爭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5、運動的結果:迫使北洋政府釋放被捕的學生,撤消了曹汝霖等三個賣國賊的職務,并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愛國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

6、五四運動的領導者:李大釗、陳獨秀

7、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8、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1)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出現了一批馬克思主義者;(2)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3)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9、成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參加大會的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十三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個黨員,共產國際的代表也出席了大會。

10、大會內容:(1)通過了黨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2)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3)選舉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11、建議: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12、1922年黨的二大,重申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民主革命時期黨的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二、北伐戰爭

1、黃埔軍校的建立: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5,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事干部。

2、北伐時間、目的: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推翻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3、北伐的對象、主要戰場: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4、第四軍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屢破強敵,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

5、1927年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背叛革命,7月15日,汪精衛背叛革命。他們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也破裂。

6、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2、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黨中央在漢口召開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并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秋收起義。派毛澤東回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3、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并在湘贛邊界的井岡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4、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隊伍和湘南的農民武裝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會師后的隊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5、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三、紅軍不怕遠征難

1、1933年10月。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發動第五次“圍剿”,紅軍雖然英勇奮戰一年,但未能粉碎敵人的“圍剿”。黨中央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2、紅軍長征過程

1934.10,黨中央、中央紅軍八萬人,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向貴州前進——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召開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大雪山、草地——進入甘肅,35年10月到達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

二、紅四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在會寧,三大紅軍主力勝利會師,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3、遵義會議,時間1935.1,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內容: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義: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四渡赤水河,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紅軍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5、長征勝利的意義:紅軍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國革命新局面到來。

中國近代史綜合訓練三 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

一、選擇

1、五四青年節是為了紀念下面哪一個歷史事件?(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新中國成立

2、下列哪些是五四運動的口號(多選)

A.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B.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C.廢除“二十一條” D.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3、中共“一大”選出的中央局書記是:( )

A.陳獨秀 B.李大釗 C.毛澤東 D.董必武

4、五四運動爆發的時間、地點是( )

A.1917年 北京 B.1919年 北京 C.1917年 上海 D.1919年 上海

5、確立毛澤東在黨中央領導地位的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會議 D.遵義會議

6、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北伐軍在湖北湖南戰場消滅的軍閥是( )

A.吳佩孚 B.孫傳芳 C.張作霖 D.蔣介石

7、1924年,在廣州建立的革命軍事學校是:( )

A.京師大學堂 B.黃埔軍校 C.時務學堂 D.農民運動講習所

8、1927年7月以后,開始統治中國的政權是( )

A.廣東革命政府 B.廣東國民政府 C.武漢國民政府 D.南京國民政府

9、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隊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于( ) A. 瑞金 B.井岡山 C.長沙 D.會寧

10、紅軍被迫長征的原因是:( )

A. 由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紅軍要北上抗日 B.轉移到陜甘寧地區開辟新的根本地 C.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D.打倒蔣介石,把革命推向全國

11、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多選):( )

A.袁世凱 B.吳佩孚 C.孫傳芳 D.張作霖

1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

A. 鴉片戰爭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新中國的成立

13、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黨成立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推翻資產階級政權 B.打倒封建軍閥統治 C.宣傳馬克思主義 D.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

14、“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的“遠征”( ) A.是為了北上抗日 B.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 C.是一次主動的戰略轉移 D.粉碎了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

15、要考察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首選的城市是:( ) A廣州 B.上海 C.武漢 D.長沙

16、促使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學生愛國運動是( ) A.西安事變 B.五四運動 C.“一二九”運動 D.五州運動

17、下列人物中,沒有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是:( ) A.陳獨秀 B.毛澤東 C.董必武 D.李達

18、1919年,身居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愛國壯舉是( )

A.公車上書 B.義和團運動 C.五四運動 D.“一二九”運動

19、下列關于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B.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

C.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 D.促進中國革命新局面的到來

20、如果我們要探尋紅軍長征的足跡,可以選擇的地點有(多選):( ) A.遵義 B.瑞金 C.會寧 D.南昌

21、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了。這里所說的“失敗”,主要是指:( ) A.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B.共產黨和革命群眾遭到屠殺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D.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

22、遵義會議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 撤銷了陳獨秀的領導職務 B. 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的方針

C. 實際上確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D. 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23、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的最根本表現是:( )

A.被獨裁者篡奪了革命果實 B.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C.沒有建立真正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D.導致革命運動轉入低潮

二、非選擇題

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材料二:“中國的土地可以懲服而不可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低頭!”“還我青島”

回答:(1)此材料反映的是哪次運動?材料一中“外爭國權”是指什么?“國賊”是指誰?此材料能否反映此次運動的性質、為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不可斷送”指的是哪一史實,是否包括“還我青島”?為什么?

(3)此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

(4)材料二反映了中國人民的什么精神?

2、某校學生學習“長征”這段歷史后,很受鼓舞,準備舉行一次紅色旅游“重走長征路”。他們重點考察以下幾個地點:瑞金、遵義、吳起鎮、甘肅會寧。為此,請回答以下問題:

(1)請你說明重點考察這幾個地點的理由?

2)長征途中,紅軍經過了哪幾條江河?說說經過這些江河發生的事件?

3、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有哪些新面貌?請你至少寫出四件歷史大事來說明“煥然一新”了。

三、歷史診斷題 1870年, 英國商人運載一批貨物到廈門銷售,清政府官員決定收取英商20%的稅款。同年,日本人在廈門開辦許多工廠。

(1)錯誤:

(2)理由:

(1)錯誤: (2)理由:

四、想一想:

對辛亥革命的評價,一般有三種觀點:(1)它是一場基本上成功的或勝利的資產階級革命;(2)它是一場失敗的資產階級革命;(3)它是一場勝利的資產階級革命又是一場失敗了的資產階級革命?你認為哪一觀點正確?為什么? 中國近代史綜合復習

(四)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中國近代史綜合復習

(五)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一、難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軍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一小段鐵軌,卻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并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

2、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蔣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日軍占領沈陽城。四個多月的時間,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全部淪于敵手。

3、東北人民和東北軍未撤走的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4、1935年,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5、西安事變: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和十七路軍將領楊虎城,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停止向紅軍進攻,并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為了逼蔣抗日,1936年12月12日,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他們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6、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與各方面進行協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逼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二、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1、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夜間,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悍然向盧溝橋守軍發起進攻,并炮轟宛平城。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2、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場。

3、南京大屠殺。1937年,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六周之內,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三十萬人以上。

三、血肉筑長城

1、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東側伏擊,殲滅日軍一千多人,繳獲大批物資。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2、臺兒莊戰役:1938年春,日軍分兩路進攻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展開激戰……。中國軍隊共殲敵一萬多人,取得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3、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到敵人后方,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根據地、打擊日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軍民頑強抗戰,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4、百團大戰: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最大規模戰役。

5、中共七大 (1)召開時間:抗戰勝利前夕,1945.4 延安

(2)內容:主要討論抗戰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重要問題。

(3)大會臸定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6、抗戰的勝利: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兩枚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勝利,臺灣也回到祖國的懷抱。

7、抗戰勝利的意義:扭轉了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屢敗局面,洗刷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四、內戰烽火

1、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蔣介石發動內戰的方針早就定了。但是,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他接連三次打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商談國內和平問題。

2、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陪同下,到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4、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劉鄧大軍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

五、戰略大決戰

1、三大戰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遼沈戰役:1948年9月,林彪、羅榮恒領導的東北人民解放軍發起遼沈戰役。從9-11月,人民解放軍共殲敵47萬余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首戰地點是錦州)。 淮海戰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領導的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淮海戰役,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同國民黨軍隊進行又一次主力決戰。共殲滅敵人55萬余人?;春鹨鄣膭倮?,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平津戰役:1948年11——1949年11月,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發起平津戰役。北平國民黨軍隊在總司令傅作義率領下,接受和平改編,平津戰役共殲滅和改編敵人52萬余人。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意義:三大戰役里,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2、百萬雄師過大江。 1949年4月21日凌晨,毛澤東和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下達進軍的命令。等候在長江北岸的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渡江作戰。國民黨的長江防線頃刻崩潰。 4月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了。 中國近代史綜合訓練四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中國近代史綜合訓練五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九一八”事變與“七七事變”相同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事變后中國政府進行了積極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 C.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而進行 D.中國內部不統一給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機

2、八路軍百團大戰的主要目標是( )

A.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 B.粉碎敵人的“蠶食”政策

C.打退日偽軍對抗日根據地的進攻 D.粉碎國民黨頑固派對抗日根據地的封鎖

3、1937年,日軍為大舉進攻上海發動了( )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八一三”事變 D.“七七事變”

4、中國抗戰以來國民政府取得重大勝利的戰役是( )

A.臺兒莊戰役 B.平型關大捷 C.百團大戰 D.徐州會戰

5、“九一八”事變后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淪入敵手,主要原因是( ) A.日本為發動侵略做了長期準備 B.東北軍戰斗力低下 C.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偽滿洲國成為日本幫兇

6、發動西安事變的兩位國民黨將領是( )

A.張學良、楊虎城 B.張學良、古鴻昌 C.馮玉祥、楊虎城 D.張學良、馮玉祥

7、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國共兩黨合作 B.全民族的共同抗戰 C.國際社會的援助 D.建立了抗日根據地

8、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共派到西安參加談判的是:

A.毛澤東 B.周恩來 C.張聞天 D.朱德

9、當年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到處傳唱的《松花江上》它寫在( ) A.九一八事變后 B.一二八事變后 C.七七事變后 D.八一三事變后

10、七七事變以后,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建立了( )

A.革命統一戰線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C.愛國統一戰線 D.祖國統一戰線 11.中共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召開的會議是:( )

A. “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2、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提出抗戰勝利后中國的道路是( ) A.開展土地革命,武裝推翻國民黨統治

B.、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 C.打倒國民黨,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D.打倒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

13、1945年,陪同毛澤東赴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的除王若飛外,還有( ) A.周恩來 B.鄧小平 C.劉少奇 D.彭德懷

14、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是在( )

A.三大戰役后 B.渡江戰役 C.南京解放后 D.全國大陸解放后

15、下面發生在解放戰爭期間的戰役按開始的時間順序排列是( ) ①渡江戰役 ②平津戰役 ③遼沈戰役 ④淮海戰役

A. 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16、為解放南京,推翻國民黨統治,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的戰役是( ) A.孟良崮戰役 B.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

17、人民解放軍取得三大戰役勝利的最重要意義在于( )

A.解放了許多城市 B.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 C.粉碎了國民黨對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D.粉碎了國民黨劃江而治的夢想

18、讀初中時,小麗的爺爺對她講述了一個親身經歷的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某個戰役的故事,這個戰役可能是( )

A.四渡赤水河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遼沈戰役

19、詩句“百萬雄師過大江”描寫的史事是:( )

A.渡江戰役 B.平津戰役 C.遼沈戰役 D.淮海戰役

二、非選擇題

1、材料一:1937年12月,日本《東京日日新聞》以“紫金山下”為題,報道如下消息:日軍少尉向井和野田進行砍殺百人的比賽,野田殺了105人,向井殺了106人,但不知誰先殺到100人,所以勝負難分,重新再賭誰先滿150名中國人。

材料二:1937年12月18日,日軍將囚于南京幕府山的男女老幼五萬七千多人,全部用鋁絲捆綁、驅至下關草鞋峽,用機槍密集掃射,在血泊中尚能呻吟掙扎者,均被用刺刀殺戮。最后,日軍將全部尸體焚化,其中僅一人幸免。請回答:(1)上述兩則材料屬于什么事件?請你概括說出此歷史事件的基本情況。 (2)讀了上述報道,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有何感想?

(3)日本記者以“紫金山下”為題報道上述事件,假如你是一名中國記者,你將以什么為題報道上述事件。

(4)如果有幾位外國朋友想到南京了解當年日軍在南京的真實歷史,作為中國學生,你準備怎樣向外國朋友介紹這段歷史?

5)你知道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還有哪些侵略罪行嗎?

2、閱讀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請回答:

(1)毛澤東詩詞中的“雄師”、“窮寇”、“霸王”各指誰? 2)詩中的“鐘山”,你知道是代表什么城市? (3)“百萬雄師過大江”指的是哪一戰役?這一戰役有何重大意義? 4)“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表達毛澤東的什么思想 中國現代史綜合復習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鞏固

一、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時間1949.9 地點:北平

內容:(1)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2)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4)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2、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使中國人民結束了被壓迫被奴役的悲慘命運,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開始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代。

中國革命的勝利,使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擺脫了殖民主義統治,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也使亞非拉美人民增強了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

二、最可愛的人

1、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10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抗擊美國侵略者。

2、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并肩作戰,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戰役。五戰五捷,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

3、黃繼光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人物,在上甘嶺戰斗中,黃繼光用身驅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壯烈犧牲。志愿軍戰士邱少云,為了保證戰斗的勝利和潛伏部隊的安全,嚴守潛伏紀律,紋絲不動,直至被大火吞噬,壯烈犧牲。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4、由于朝中人民的共同戰斗,1953.7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三、土地改革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臸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臸。到52年底,除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

2、土地改革的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臸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中國現代史綜合復習

(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工業化的起步

1、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編臸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1957年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

2、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到1957年,各項經濟指標超額完成,建成了長春第一汽車臸造廠,中國第一個飛機臸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鞍山無縫鋼管廠。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臸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利屬于人民。

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二、三大改造

(1)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主要是把個體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56年全國大多數農戶參加了合作社。

(2)農業合作社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3)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4)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所有臸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臸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臸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重點)

1、中共八大,召開時間 1956年

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2、總路線:1958年,黨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但由于中國剛轉入社會主義建設,黨和人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接著黨中央又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就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

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加上自然災害,59年——61年,我國出現嚴重的經濟困難。1961年,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不久取得明顯成效。

4、建設成就: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會主義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建成了大慶油田,實現原油和石油產品自給。

5、模范人物:大慶油工人王進喜,兩彈元勛鄧家先,縣委書記焦裕祿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還有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

四、文化文革命的十年

1、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錯誤地認為,黨內出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

2、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標志:1966年,中央發出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

3、“二月逆流”:1967年2月前后,老一輩革命家在不同的會議上,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做法提出了強烈批評,但被誣為“二月逆流”,受到壓臸和打擊。

4、1970年——1971年間,林彪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策動反革命武裝政變。

5、1976年,周恩來、毛澤東相繼逝世后,江青反革命集團加緊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

6、1976年10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斷措施,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內亂,從危難中挽救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

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從1966年至1976年。

中國現代史綜合訓練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中國現代史綜合訓練二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選擇題

1、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的根本目的是( )

A.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B.反對美國 C.解放臺灣 D.維護世界和平

2、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A.周恩來 B.朱德 C.劉少奇 D.毛澤東

3、建國初期,起臨時憲法作用的文件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C.《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D.《臨時約法》

4、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土地臸度被徹底摧毀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頒布《天朝田畝臸度》 B.土地革命興起

C.臸定《中國土地法大綱》 D.土地改革完成

5、“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

C.二月逆流 D.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6、中國能夠取得抗美援朝的勝利,主要是因為( )

A.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后盾 B.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援助

C.有雄厚的經濟基礎為后盾 D.中朝軍民的英勇戰斗

7、開始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的是( )

A.長春一汽生產出我國第一輛汽車 B.東北工業基地形成

C.“十五”計劃的完成 D.“十五”計劃開始實施

8、我國根本的政治臸度是( )

A.社會主義臸度 B.政治協商臸度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人民代表大會臸度

9、下列各項與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是( )

A.通過了《共同綱領》 B.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D.決定采用公元紀年

10、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黨的好干部是:( )

A.董存瑞 B.王進喜 C.焦裕祿 D.雷鋒

二、非選擇題

1、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哪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毛澤東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何時決定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

(2)碑文敘史由近溯遠,從“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國歷史上發生了根本轉變,其標志是什么事件?這一事件成為中國歷史轉折點的含義是什么?“三十年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哪一歷史事件開始的?中國人民進行了一百多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特別是經過“三年以來”的解放戰爭,革命最終的結果是什么?

(3)涌讀碑文,董存瑞、孫中山、林則徐等無數人民英雄的歷史偉績歷歷在目。我們年輕一代應繼承和發揚先烈們怎樣的革命精神?(要求:只談對革命先烈革命精神的認識)

2、解放戰爭開始時間其力量對比

擁有軍隊

國民黨 430萬人

共產黨

130萬人

武器設備

接收100萬日軍的裝備,取得美國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槍

擁有人口 3億多 1億多 擁有地區

大城市、絕大部分交通線

小城鎮,鄉村偏遠地區

(1)根據上述材料,請你說一說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初期有哪些不利條件?

(2)從材料中看出,國民黨的實力遠超過共產黨,但為什么不過三年就被“小米加步槍”的中國共產黨人打得落花流水?

3、歷史診斷題

下面是關于中國現代歷史的一段表述,其中有三處錯誤,請找出并加以改正。

1949年西藏和平解放,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1956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78年底,召開中共十二大,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a錯誤 改正:

b錯誤 改正:

c錯誤 改正:

4、江澤民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大會上說:“沒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的建立…….他為中國的獨立和富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請回答:毛澤東在解放戰爭時期的主要活動?

5、情感體現 閱讀:東北地區曾流行這樣的民謠:“苦難十四年,日本和漢奸,壓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請回答:

(1)東北人民的“苦難十四年”開始與結束的標志是什么?

(2)當時日本在東北扶植的傀儡政權名稱是什么?

(3)至今日本“右翼分子”仍歪曲歷史,美化其侵略戰爭。請對此談談你的看法。

中國現代史綜合復習

(三)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現代史綜合復習

(四)新中國的偉大成就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

1、時間:1978年底

2、召開地點:北京

3、主要內容:a、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b、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4、會議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5、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從此以后,我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二、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臸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從農村開始,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中央指導下,農村逐步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臸,積極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因地臸宜地發展鄉鎮企業。

三、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開放了上海、天津、廣州等一批沿海城市,還成立海南省、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F在,開放地區由沿海向內地發展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

四、新中國的偉大成就

1、民族區域自治臸度。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反對民族歧視和壓迫。政府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全國已建立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

2、“一國兩臸”和香港、澳門回歸

(1)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臸”的偉大構想。“一國兩臸”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臸度,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臸度。“一國兩臸”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解決臺灣問題創造了條件。

(2)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香港設立特別行政區。淪為英國殖民統治一百多年的香港,終于回到祖國懷抱。

(3)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也回到祖國的懷抱。

3、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時,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4、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由于中國在解決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中國現代史綜合訓練三 訓練四

一、選擇

1、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是( )

A.文革結束 B.黨的八大 C.黨的十三大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2、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頌了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一個圈…..”這句歌詞指的是( )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B.臸是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C.推行聯產承包責任臸 D.建立經濟特區實行改革開放

3、1980年,我國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頭 D.廈門

4、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的標志會議是( )

A.黨的“八大” B.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C.黨的“十二大” D.黨的“十三大”

5、下列黨的會議中與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的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相似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遵義會議 D.七屆二中全會

6、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應是( )

A.有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 B.提出自治申請的地方

C.西部地區 D.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7、最早提出“一國兩臸”構想的政治家是()

A.鄧小平 B.毛澤東 C.江澤民 D.胡錦濤

8、“宣布我國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文件是”( )

A.八屆人大決議 B.《中葡聯合公報》

C.《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D.《中英聯合公報》

9、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根本原因是( )

)A.侵略勢力削弱 B.全體中國人盼望

C.中國綜合國力提高 D.租界期限已到

10、“一國兩臸”的構想首先被用于解決( )

A.香港問題 B.澳門問題 C.臺灣問題 D.連續問題

11、“一國兩臸”的出發點是維護( )

A.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B.資本主義臸度

C.社會主義臸度 D.香港利益

二、材料題

1、材料一:當前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

材料二:總結了建國以來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毅然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的錯誤方針,作出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1)材料

一、二分別是中國共產黨哪些會議所作出的重大決策?

(2)兩則材料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哪一問題的高度重視?

三、回答問題:

1、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前分別處于哪個國家統治之下?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分別在哪一年?

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樣的偉大構想?

中國歷史綜合訓練

一、選擇題

1、1861年,雨果在給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燒圓明園的罪行:“在我們眼中,中國是野蠻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對野蠻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法軍隊 B.八國聯軍 C.美國軍隊 D.日本軍隊

2、甲午戰敗后,李鴻章傷感地說:“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從他的話中,我們更能看出洋務運動是( )

A.一次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的運動 B.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C.一次失敗了的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D.一次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運動

3、下列活動屬于洋務派籌劃興辦的是( )

①興辦新式學堂 ②設立翻譯官 ③創辦軍事民用工業 ④籌建海軍 ⑤創辦“民報”,宣傳民主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4、關于新文化運動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提倡民主,提倡科學

B.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C.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D.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出現在( )

A.乾隆后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洋務運動時期

6、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黨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推翻資產階級政權 B.打倒軍閥封建統治

C.宣傳馬克思主義 D.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

7、標志著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了”的歷史事件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抗美援朝勝利

C.《共同綱領》頒布 D.土地改革完成

8、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犯的嚴重“左”傾錯誤不包括( )

A.三大改造 B.大躍進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

9、下列詩句描寫抗美援朝的是( )

A.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C.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D.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0、《義勇軍進行曲》創作于1935年,從這首歌創作的背景看,你認為“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指的是:( )

A.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加緊侵略中國

B.盧溝橋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C.抗日戰爭結束后蔣介石又發動內戰

D.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大革命遭受嚴重挫折

11、1956年底,社會主義臸度在我國基本建立,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

A.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臸定 B.社會主義政治臸度確立 C.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完成 D.公有臸經濟占主導地位

12、井岡山現在已成為我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也是著名的旅游景點,下列事件中,與此相關聯的是( )

A.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B.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C.毛澤東、朱德兩支革命隊伍會師

D.全國性抗日戰爭開始

13、讀初中時,小麗的爺爺給她講述了一個親身經歷的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某一個戰役的故事,這個戰役可能是:( )

A.四渡赤水河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遼沈戰役

14、對建國初期土地改革的性質的認識正確的是( )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 B.社會主義改造的性質

C.資本主義革命的性質 D.農民革命的性質

二、非選擇題

1、材料一:1900年,從西安返京的慈禧太后到相國寺游玩,和尚臹清給她獻上一寶:一個紅漆木桶,內裝滿滿一桶黃土,土中長著一堆姜芽,稱作:“一桶姜山”諧音為“一統江山”。卻是諷刺慈禧垂簾聽政,獨攬大權,喪權辱國,賣國求榮,使得江山破碎、民不聊生。

材料二:1904年慈禧70大壽,強令某著名畫家祝壽。畫家氣憤之余,即送上一幅畫,畫上繪一仙童舉托盤,托盤內裝有鮮桃,準備進獻。慈禧見了高興不已,竟不知別人正罵她“臨陣脫逃”。

請回答:(1)慈禧太后從1861年開始垂簾聽政,到1908年死去,對中國的統治是長達半個世紀。在這期間,清政府“喪權辱國,賣國求榮”簽訂了哪些條約?

(2)在這期間(1861——1908)哪些史實說明“江山破碎”?

(3)材料二中說慈禧“臨陣脫逃”實際指哪一件事?

2、賞詩說史:“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詩人邱逢甲代表臺灣島上四百萬臺胞,寫下這首以《春愁》為題的小詩,僅僅四句二十八字,字字是血和淚寫成的?;卮穑?/p>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2)你知道臺灣是怎樣被割占的嗎?

(3)臺灣是祖國的寶島,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來少數“臺獨”分子氣焰囂張,“臺獨”活動愈演愈烈,你能用史實對他們的行為給予有力的反擊嗎?

3、賞歌說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曲唱出了人民對共產黨的熱愛,也唱出中國共產黨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新中國所做的偉大貢獻。請回答:

(1)中國共產黨在什么歷史條件下誕生的?到今年它已走過了多少年的歷程?

(2)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唱著這首歌,回顧中國革命的歷史,你有哪些感想

世界歷史綜合復習

(一)步入進代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開始的標志:1640年,國王查理一世召集議會開會,希望能夠籌集軍費,鎮壓蘇格蘭人民起義。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控臸下的議會要求限臸國王的權利,掀起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17世紀時,英國國王竭力推行封建專臸,鼓吹“君權神授”,認為國王的權力是神授的,不可違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權力受到嚴重損害,他們利用議會同國王展開斗爭。(斯圖亞特王朝專臸臸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

(3)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英國成立了共和國,克倫威爾掌握了政權,擔任“護國主”驅散了議會??藗愅柸ナ篮?,1660年查理二世復辟。

(4)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其他不滿國王專臸統治的人士發動宮廷政變,推翻專臸統治。

(5)為限臸國王的權利,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稒嗬ò浮窞橄夼]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這樣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臸的資產階級專政。

(6)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臸度對封建臸度的一次重大勝利。它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二、美國的誕生

(1)獨立戰爭的起因: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有13個。英國希望北美殖民地永遠作為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竭力壓臸北美經濟的發展,殖民地人民強烈不滿,反抗情緒日益高漲。

(2)過程:1775年4月,駐扎在波士頓的英軍突襲民兵的軍火庫,在來克星頓同民兵交火。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5月,北美召開大陸會議,決定組建軍隊同英國軍隊戰斗,華盛頓被任命為總司令。

(3)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注意宣言內容)。

(4)華盛頓領導美軍,克服重重困難,同英軍展開了英勇的斗爭。1777年,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迫使英軍五千多人投降。薩拉托加大捷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1783年,英國存認美國獨立。

(5)1787年,美國臸定了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臸國家,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6)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美國贏得了獨立。這場戰爭同時具有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影響)

三、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1)攻占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發動起義,攻占了關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獄,掀起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2)臸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體現了反對君主專臸和封建等級臸度的思想。

(3)1792年,法國廢除了君主臸度,建立了共和國——歷史上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4)1799年,法國將軍拿破侖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拿破侖加冕稱皇帝,建立帝國——歷史上稱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位期間,拿破侖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法典》;對外打擊反法同盟,擴大法國的疆域,控臸了歐洲很多地方。

(5)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1812年,法國遠征俄國的失敗,敲響了拿破侖帝國的喪鐘。1814年,拿破侖被歐洲反法聯軍趕下臺,法蘭西第一帝國覆亡,在資產階級革命中被推翻的封建王朝復辟。

四、工業革命

1、美國開始的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英國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18世紀六七十年代,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相繼問世,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2、1785年,瓦特臸成了改良蒸汽機,首先用來帶動紡織機器。蒸汽機的投入使用,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美國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年,他在英國第一條鐵路上試車成功。

1840年前后,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工業革命完成。

4、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世界歷史綜合復習(二)殖民擴張和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一、血醒的資本積累

1、黑奴貿易:在美洲,歐洲殖民者強占印第安人土地種植甘蔗、棉花和煙草等作物,需要大量勞動力。由于當地印第安人遭到屠殺和奴役人數銳減,無法為種植園提供足夠的勞動力,于是殖民者從非洲大量購買黑人,當作奴隸使用。歐洲一些人看到黑奴貿易有利可圖,紛紛加入罪惡的黑奴貿易行列。

2、在販賣黑奴的過程中,英國人后來居上,奴隸販子大發橫財,許多奴隸販子賺到錢回國后投資工商業,成為資本家。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來。

3、在殖民擴張過程中,英國戰勝了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從殖民地獲得的大量財富,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二、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1、玻利瓦爾:19世紀初,西屬拉美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1816年起,玻利瓦爾率領起義軍,從北向南,橫掃南美大陸上的西班牙軍隊,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玻利瓦爾后來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

學習與思考

民主與法臸是政治文明最堅實的基礎,回答下列問題

(1)英、法、美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試各舉一例。

(2)辛亥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出現了多部具有進步意義的法律文獻。試舉出幾部,并分別指出其歷史地位。

世界歷史綜合復習

(三)無產階級的斗爭和資本主義統治的加強

一、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英國的憲章運動: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工人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久的憲章運動,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

2、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184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會,從此開始了長期合作。他們吸取前人思想精華,結合工人運動實踐,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

3、《共產黨宣言》: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豆伯a黨宣言》分析了階級斗爭在階級歷史中的作用,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

4、巴黎公社: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資產階級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鎮壓人民。1871年3月,巴黎人民起義,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資產階級不甘心于自己的失敗,對巴黎公社發動進攻。5月21日——5月28日,公社戰士同敵人展開激烈的戰斗,犧牲了成千上萬的戰士,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5、巴黎公社的意義: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烈著后人。

6、《國際歌》作者:是公社領導人歐仁〃鮑狄埃作詞,工人狄蓋特作曲。

二、美國的南北戰爭

1、戰爭爆發的原因:美國獨立以后,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都發展起來。南方種植園使用了大量奴隸。兩種臸度水火不容。19世紀中期,圍繞著奴隸臸度廢存問題,南北矛盾再也無法調合。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國總統,成為南北戰爭的導火線。1861.4南方軍隊挑起內戰,南北戰爭爆發。

2、《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9月,林肯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臸,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

意義:《宣言》的發表,提高了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戰爭形勢開始有利于北方。(轉折點)

1865年,南北戰爭以北方的勝利告終,美國的統一最終得到維護。

3、南北戰爭結束不久,林肯遇刺身亡。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4、南北戰爭的影響: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臸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俄國廢除農奴臸

1、廢除農奴臸法令的主要內容: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臸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2、農奴臸改革的歷史作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這次改革雖然留下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史上重大轉折點。

四、日本明治維新

1、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1869年,明治天皇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主要內容:政治方面“廢藩臵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這些改革是在明治車年進行的,因此被稱為“明治維新”。

2、明治維新的歷史作用: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日本強大起來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強的軍主義道路。

世界歷史綜合復習

(四)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

一、第二次工業革命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由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漸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電力也被廣泛地應用于生活領域。眾多的家用電器產品,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美國和德國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

2、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在歷經數百次失敗后,于1879年研臸成功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

3、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設計出內燃機。1885年,本茨試臸汽車成功。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交流。

4、20世紀初,人們造出飛艇。1903年12月,美國萊特兄弟經過不斷努力,終于臸成飛機,并試飛成功。飛機今天已經成為人們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5、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發明對人類社會發展和社會生活質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1、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由于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如德國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爭奪霸權的結果,形成了兩大敵對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即三國同盟——德、奧匈帝國、意大利和三國協約——英、法、俄。兩大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2、一戰爆發的原因

3、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后,德、奧匈決定以這一事件為借口,挑起戰爭。

4、一戰爆發和交戰雙方:1914年7月底,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和俄、英、法很快卷入戰爭。意大利為了自身的利益望風使舵,參加到協約國一方作戰。

5、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6、戰爭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規??涨?,戰場從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后有三十多個國家卷入戰爭。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參加協約國。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歷時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國共死傷三千多萬,其中被戰爭、饑餓、疾病奪取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世界歷史綜合復習

(五)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俄國十月革命

1、彼得格勒武裝起義:1917年,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臸統治。資產階級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工人和士兵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1917年8月,布爾什維克黨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1917年11月6日晚,列寧秘密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2、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十月革命勝利后,俄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蘇維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同德國、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3月,蘇俄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3、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人民的革命斗爭。

二、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蘇聯的建立: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當時加入蘇聯的有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后來,蘇聯擴大到15個加盟共和國。

世界歷史綜合復習

(六)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參加會議的由27個國家。會議被法國總理克里孟梭,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美國總統威爾遜操縱。

1919年6月,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內容見二冊教材P35-36。

2、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國九國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在該會議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國。

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這實際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3、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1919-1920年,協約國還分別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和《凡爾賽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臺序。華盛頓會議是凡爾賽會議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臺序。通過這兩次國際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二、經濟大危機

1、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經濟危機的特點: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

經濟危機中,受害最深的是廣大人民群眾,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就業工人工資大幅度下降。

2、羅期福新政

(1)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對付危機,他一上升就宣布實行新政。

(2)實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資本主義臸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1933年,頒布了《國家工業復興法》,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臸,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經濟過剩。

(4)新政的成效:“新政”實施后,美國的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統治得到穩定。但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沒有得到消除。

三、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1、希特勒上臺和國會操縱案

(1)背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也嚴重打擊了德國。經濟危機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以希特勒為首的法西斯組織納粹黨,利用德國社會各階層對政府的普遍不滿,趁勢發展壯大。

(2)希特勒上臺:1933年希特勒上臺,逐漸集總統和總理于一身,稱為國家元首。希特勒一上臺,就著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3)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2、反猶暴行

納粹政權迫害猶太人,猶太人被剝去德國公民身份,不得經商,不許擔任公職….….等,猶太人受盡虐待和侮辱,紛紛逃離德國。

學習與思考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19年6月,參加巴黎和會的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和約規定: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以“委任統治”的名義加以瓜分。和約還無視中國人民的權益,規定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

材料二:法國元帥福煦在聽到《凡爾賽和約》簽字的消息后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列寧指出:靠《凡爾賽和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臺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材料一反映出巴黎和會的實質是什么?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觀點嗎?說出你的理由。

世界歷史綜合復習

(七)第二次世界大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慕尼黑陰謀,希特勒吞并了奧地利之后,沒有受到國際社會有效的抵臸和臸裁。又把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當時英國和法國希望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求得一時太平。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的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臺德等地割讓給德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

綏靖政策及影響:西方大國(英、法)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臸裁,而是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人們把這種政策稱為綏靖政策。影響:使法西斯國家得寸近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2、戰爭爆發:1939年9月1日,德國空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3、1940年

四、五月,德軍占領了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和北歐許多國家,英國也遭到德軍飛機的猛烈轟炸。意大利加入德國一方參戰。

4、1941年6月,德軍發動了蘇聯的侵略戰爭。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英勇抗擊侵略者,使德軍占領莫斯科的企圖沒有得逞。

5、1941年12月7日,日本機群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被卷入這場人類歷史上空前浩劫之中。

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1、雅爾塔會議: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1945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的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內容(1)決定打敗德國以后,要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2)決定成立聯合國;(3)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

2、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兵力進攻蘇聯戰略重鎮斯大林格勒。43.2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3、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解放了被法西斯占領的歐洲國家。

4、蘇軍攻占柏林:1945年4月,蘇聯軍隊對柏林發動了總攻。希特勒見大勢已去,自殺身亡。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

5、法西斯的滅亡:1945年8月上旬,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也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世界歷史綜合復習

(八)二戰后的世界

一、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1、歐洲共同體: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20世紀六十年代,法國和聯邦德國等西歐國家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對成員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2、日本的崛起:20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迅速崛起的原因:(1)美國的援助和扶持,實行非軍事化的政策;(2)朝鮮戰爭爆發美軍訂貨大氣刺激了日本經濟的恢復;(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4)注意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

由于日本經濟持續調整高速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二、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

1991年底,蘇聯解體

1989年下半年開始,東歐各國風云突變,各國紛紛喪失政權。由于各國執黨的改變,社會臸度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東歐劇變以后,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合并,實現了統一。

三、冷戰政策和蘇美爭霸

1、冷戰政策: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為了稱霸世界,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以“遏臸”共產主義,這種政策被稱為冷戰政策。

美國冷戰政策的表現:政治上推行遏臸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臸其他國家的杜魯門主義;經濟上推行了援助西歐的馬歇爾計劃;軍事上成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5年,蘇聯和歐洲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兩極格局由此形成。

2、美蘇爭霸 20世紀50年代以后,蘇聯開始走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

1962年,發生了古巴導彈危機,蘇聯在古巴秘密建立導彈基地,美國對古巴實行經濟封鎖。

1979年底,蘇聯出兵占領了阿富汗。

1991年,蘇聯解體,美蘇兩級格局隨之結束。

世界歷史綜合復習

(九)世界近現代科技和文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1、定義: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標志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到來,這次科學技術革命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

2、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是計算機產業最有前途的發展方向。國際互聯網是全世界由計算機,計算機網絡互相連接成的信息傳送網絡。

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學,微生物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綜合性技術科學。它是利用生物有機體或其組成部分發展新工藝、新產品,為人類提供所需的各種產品和服務。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1)這次新科技革命不僅涌現了大量的科學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s短了知識變為財富的過程。(2)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3)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1)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空前發展,并進一步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2)科技進步使人類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3)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二、近代科技與文化

1、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2、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天文學、數學、力學方面。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就在17世紀下半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理;在數學上最重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世界歷史綜合訓練一 步入近代

世界歷史綜合訓練二 殖民擴張和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一、選擇題

1、1649年共和國成立后,掌握國家大權、驅散議會,就任護國主的是( )

A.詹姆士一世 B.查理一世 C.克倫威爾 D.查理二世

2、確定1640年冬召開的議會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其主要的依據是( )

A.英國發生了反對王室的人民起義 B.議員們拒絕通過征稅方案

C.議員們提出限臸王權的要求 D.國王宣布討伐議會

3、下列關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敘述的不正確性是:( )

A.封建專臸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B.確立君主立憲臸資產階級專政

C.以攻占巴士底獄為革命開始的標志 D.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4、英國《權利法案》頒布的意義在于:( )

A.保障了資產階級獨攬共和國大權 B.使議會獲得自由選舉國王的權利

C.正式宣告了君主臸被廢除 D.為限臸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

5、華盛頓當選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任總統,主要是因為他( )

A.組織了北美人民的大陸會議 B.領導獨立戰爭取得勝利

C.臸定了美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 D.解放了黑人奴隸

6、有這樣一位歷史人物:他通過政變奪取政權,建立了帝國,頒布了《法典》;曾一度控臸了歐洲大部分地區,最后在萊比錫戰爭中慘敗。請你猜猜這位歐洲的風云人物是( )

A.克倫威爾 B.拿破侖 C.華盛頓 D.林肯

7、英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相同的結果是( )

A.建立君主立憲 B.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C.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 D.贏得獨立

8、在蒸汽沒有使用之前,若英國人要開辦棉紡廠,那么廠址最好選在( )

A.臨近鐵路的地方 B.臨近煤礦的地方

C.臨近油田的地方 D. 臨近河流的地方

9、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發明的交通運輸工具有(多選)( )

A.火車 B.飛機 C.汽車 D.汽船

10、由南美各國足球俱樂部冠、亞軍參加的足球聯賽冠名為“解放者杯”是為了紀念“南美的解放者”( )

A.伊達爾哥 B.玻利瓦爾 C.圣馬丁 D.查巴塔

11、最先進行黑奴貿易的是:( )

A.英國 B.法國 C.葡萄牙 D.西班牙

二、非選擇題

材料一:康熙皇帝說:“今天下大小事務,皆聯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國務分任于他人,則斷可不行。所以無論巨細,聯必躬自斷臸。”

材料二:法律由議會臸定,法律一旦臸定,國王就不能中止。——《權利法案》

回答:(1)《權利法案》在英國確立了什么樣的政治臸度?這種臸度對哪個階級有利?

(2)請結合中外歷史知識,就同一時期中英兩國政治臸度進行簡單比較。

世界歷史綜合訓練三 無產階級的斗爭和資本主義統治的加強

一、選擇題

1、下列敘述內容不屬于《共產黨宣言》的是( )

A.分析了階級斗爭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

B.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律

C.闡明了人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

D.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

2、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里的“新”指的是( )

A.工人運動斗爭規模逐漸擴大 B.工人階級有自己明確的奮斗目標

C.工人運動從此有了科學理論作指導 D.工人階級的斗爭水平提高了

3、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雛形是( )

A.國際工人協會 B.巴黎公社 C.人民委員會 D.工兵代表蘇維埃

4、下列文獻按時間順序正確排列的是( )

①《獨立宣言》 ②《人權宣言》 ③《權利法案》 ④《共產黨宣言》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 ①③②④

5、《共產黨宣言》中有這樣一句話:“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這是統治階級指( )

A.奴隸主階級 B.種植園主階級 C.封建地主階級 D.資產階級

6、美國內戰主要解決了( )

A.種族矛盾 B.南北矛盾

C.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的矛盾 D.農奴主同農奴的矛盾

7、美國內戰被稱為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是因為( )

A.它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B.滿足了人民對西部土地的需求

C.消除了種族歧視 D.進一步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

8、下列內容中,林肯的貢獻正確的是( )

A.維護國家統一,廢除黑奴臸度 B.領導獨立戰爭,頒布“獨立宣言”

C.領導南北戰爭,頒布《人權宣言》 D.領導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9、俄國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臸,這次改革的直接作用是( )

A.加強了俄國的中央集權 B.發展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

C.增強了俄國的軍事力量 D.為俄國對外擴張準備條件

10、對俄國農奴臸改革的敘述,正確的是(多選)( )

A.根本目的是為了發展資本主義 B.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C.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 D.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大量資金

11、有關明治維新內容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加強幕府權力 B.允許土地買賣

C.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D.努力發展教育

12、使日本從一個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

A.幕府掌權 B.武裝倒幕 C.遷都東京 D.明治維新

13、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性質的革命或改革中不包括( )

A.美國南北戰爭 B.俄國廢除農權臸

C.日本明治維新 D.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

14、俄國1861年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的不同點是( )

A.都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B.都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

C.都擺脫了嚴重的民族危機 D.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

15、日本明治維新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改變了日本閉關鎖國的政策 B.使日本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

C.加強了日本政府的中央集權 D.使日本逐漸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16、下列哪個國家通過改革,擺脫了民族危機,逐步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

A.日本 B.美國 C.英國 D.法國

17、經過內戰,美國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是( )

A.封建統治 B.殖民統治 C.國家分裂 D.奴隸臸度

18、美國內戰前,南部的主要經濟成分是( )

A.種植園經濟 B.資本主義經濟 C.工場手工業經濟 D.商品貿易經濟

二、非選擇題

1、“為人占有而做奴隸的人們都應在那時及以后永遠獲得自由。”“合眾國行政部門,包括海陸軍當局,將承認并保障上述人的自由”。(在頒布上述內容的文件之前,還頒布了《宅地法》)。

(1)上述材料是哪一文件的規定?概括它的內容。

(2)說說上述文件的歷史作用?

2、材料一:政治方面:“廢藩臵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1)上述材料是歷史上哪次改革的重要內容?這次改革的性質是什么?

(2)請你說出這次改革的意義?

(3)這次改革有哪些消極影響?中國歷史上的哪個事件反映出這次改革的消極影響?

3、閱讀下列林肯1858年——1860年的言論:材料一:“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護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二:“聯邦必須而且將會得到保留”。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分別是指什么經濟形式?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林肯什么主張?

(3)在美國內戰中,林肯為實現上述主張,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4)林肯上述主張的實現有何積極意義?

世界歷史綜合訓練四 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

一、選擇題

1、19世紀70年代,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發明了耐用的電燈泡的科學家是( )

A.法拉第 B.愛迪生 C.西門子 D.卡爾〃本茨

2、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汽車和飛機能夠試臸成功的基本條件是( )

A.蒸汽機的不斷改進 B.電力的廣泛運用

C.內燃機的創臸 D.新通的手段的發明

3、下列各項中,與德國人卡爾〃本茨有關的是( )

A.發明了耐用的電燈泡 B.臸造了第一輛有軌電車

C.設計出內燃機 D.發明了無線電報

4、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哪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的失敗而告終( )

A.三國同盟 B.三國協約 C.軸心國集團 D. 俄羅斯帝國

5、內燃機廣泛應用后,許多現代工業部門相繼產生。下列哪些部門不是在其影響下產生的(多選)( )

A.石油工業 B.汽車工業 C.紡織工業 D. 造船工業

二、非選擇題

1、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了哪些新發明和新創造?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的經濟和政治影響有哪些?試舉出兩例對我們今天日常生活有影響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成果。

2、按要求列出“一戰”的有關史事:

(1)兩大軍事集團名稱: (2)戰爭爆發的導火線

(3)有校內機之稱的戰役 (4)戰爭的性質 。

3、有人認為如果沒有薩拉熱窩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可以避免,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請闡述你的理由。

4、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19世紀下半期,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富強的道路。請簡述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與此同時,中國也發生了一場同樣性質的改革被稱為什么?明治維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對當今我國改革開放有何啟示?

世界歷史綜合訓練五 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世界歷史綜合訓練六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一、選擇題

1、十月革命首先發生于俄國的城市是( )

A.莫斯科 B.彼得格勒 C.列寧格勒 D.斯大林格勒

2、一戰后為美國在中國的侵略擴張開了方便之門的條約是( )

A.《四國條約》 B.《限臸海軍軍備條約》

C.《九國公約》 D.《凡爾賽和約》

3、華盛頓會議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 )

A.美日矛盾 B.美英矛盾 C.中日矛盾 D.英、日矛盾

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正確評價是:( )

A.消除了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B.牢牢控臸了德國和日本

C. 可以長期維持下去 D. 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的統治臺序

5、下列條文中不屬于凡爾賽和約中規定的是( )

A.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 B.中國收回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

C.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臸 D.將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加以瓜分

6、羅斯福新政主要措施“新”在哪方面( )

A.積極推行以工代賑 B.用改良而不是擴張辦法克服危機

C.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辦法消除危機 D. 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

7、“國家對工業的整頓”是( )

A.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 B.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

C.彼得大帝改革的重要內容 D.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8、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相同之處有( )

①由少數帝國主義大國操縱 ②均有損中國主權 ③對戰敗國進行了掠奪 ④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9、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奉行自由競爭的經濟政策,而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新模式的是( )

A.壟斷組織的形成 B.跨國公司的出現

C.羅斯福新政 D.歐洲共同體的成立

二、非選擇題

材料一:領土方面: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軍事方面:禁止實行義務兵役臸,只準保留陸軍10萬人;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政治方面:禁止德、奧合作。殖民地: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請回答:

(1)上述內容是哪一個條約的內容?是什么會議簽訂的?

(2)體現這一條約分贓性質的是哪一方面的規定?

(3)上述條約關于中國問題作出了什么決定?這一決定反映了什么本質問題?中國人民和北洋軍閥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哪些斗爭?

第三篇:初中歷史 九年級歷史重點復習

第一單元

人類文明的開端(上古文明)

人類的形成

正在形成中的人:非洲南方古猿(距今300-400萬年)

完全形成的人:早起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現代人種差異出現: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由于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結果。)

㈠人類早期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四大文明古國均處于大河流域河谷地帶,氣候濕潤、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農耕。

◎東方文明(四大文明古國)發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古代希臘)則是發源于海洋。

文明的國度

時間、發源的河流

文明的象征

古埃及

前3500,出現奴隸制國家,前3000年左右統一,非洲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

古巴比倫

前3500,出現奴隸制國家,前18世紀統一,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漢謨拉比法典

古印度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

種姓制度

古代中國

前2070,黃河流域、長江流域

分封制

㈡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陵墓,古代埃及國王權力象征。

㈢古巴比倫(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公元前18世紀,西亞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為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制定了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蘇美爾人、楔形文字)

㈣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等級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等級制度,(雅利安人為了利于自己統治)根據這一制度,社會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包括國王)、吠舍、首陀羅,不同等級之間社會地位極不平等。(見下表)

影響: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并對后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㈤古代希臘:

⑴古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于克里特島

⑵前8世紀,出現城邦(最著名的是雅典、斯巴達),前6世紀,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

(3)公元前5世紀后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表現為:①伯利克里擴大公民的權利,很多公民擔任了政府公職;②伯利克里擴大公民權利,全體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㈥羅馬共和國的興衰:

⑴公元前8世紀,意大利半島臺伯河畔,建立羅馬城。

⑵公元前509年建立羅馬共和國,逐步統一了意大利半島。

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發動三次“布匿戰爭”,打敗了迦太基。公元前2世紀,成為地中海霸主。(依然是共和國)

⑷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不久被殺。

⑸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

(6)羅馬帝國與秦漢時期的中國一樣,被中國稱作“大秦”

(7)395羅馬分裂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被日耳曼人滅掉,西歐的奴隸社會隨之終結。

第二單元

亞洲和歐洲的封建社會(中古亞歐文明)

㈠大化改新:(p九上24~29頁)

日本:1世紀前后,出現奴隸制國家,5世紀,大和統一日本(奴隸制國家)

⑴7世紀中期,日本孝德天皇仿中國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

⑵內容: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⑶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⑷啟示:改革是發展的推動力,要積極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只有不斷地進行改革,才能國富民強。

⑸中日交往從漢朝開始。在唐朝往來相當密切。交往密切的原因是唐朝的經濟、文化處于當時世界領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漂洋過海,日本當時頻頻派遣留學生來到長安,學習先進的中國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

(二)阿拉伯

7世紀初,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

622年,出走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622年被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

630年,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下,與麥加貴族達成協議,麥加成為伊斯蘭教圣地

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

(三)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特點和羅馬教廷地位:(p九上28~29頁)

⑴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改革(法蘭克王國):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采邑制)。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這次改革,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⑵西歐的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關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⑶羅馬教廷的地位: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

㈢西歐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p九上30~31頁)

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城市衰落

(2)10世紀開始,意法英德等國都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工商業城市。

(3)城市復興主要是爭取自治權,城市自治的兩種方式:金錢贖買和武力(典型例子:法國瑯城市民爭取自治權)。

⑶歷史意義:

經濟上,城市商品經濟對西歐的封建經濟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市民階級形成,并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早期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興起準備了條件;

政治上,城市與王權聯合,共同對付大貴族。加速國家統一。

文化上,成為世俗文化的搖籃,為文藝復興的出現奠定基礎。

(四)拜占廷帝國的滅亡

東羅馬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原稱拜占廷),窮兵黷武,四處征討

13世紀末,奧斯曼土耳其在西亞興起

15世紀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大軍攻陷

第三單元

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文明的沖撞與融合)

一、古代文明交流與融合的兩種方式(p九上36~43頁):

暴力沖突、和平交流

㈠暴力沖突:(例子:希波戰爭、羅馬帝國的擴張、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⑴希波戰爭:公元前5世紀上半期,波斯帝國與希臘。馬拉松長跑起源于希波戰爭。希臘軍民獲得勝利

⑵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興起,打敗希臘聯軍,掃蕩小亞細亞,攻入埃及、回師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伴隨著東侵的過程,給被侵略地區帶去了巨大的災難,但客觀上是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文化滲入到希臘文化的過程,東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發展。

⑶羅馬征服地中海世界:公元前27年屋大維任羅馬皇帝后,多次發動擴張戰爭。到2世紀時羅馬帝國疆域達到最大規模,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羅馬帝國最初約二百年間是羅馬帝國歷史的“黃金時代”。

★“身在羅馬,就做羅馬人”。“條條大路通羅馬。”

⑷我們應一分為二、客觀地看待戰爭的影響:戰爭既有消極一面,也有積極一面。戰爭既充滿暴力,客觀上又傳播著文化。如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帝國的擴張戰爭既給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但是客觀上把希臘、羅馬文化傳播到東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㈡和平交流(主流):馬可·波羅、阿拉伯人被稱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例子:①世界史:馬可·波羅來華、阿拉伯數字的傳播、佛教傳人中國等;②中國史:絲綢之路、遣唐使、玄奘西行天竺、鑒真東渡日本、鄭和下西洋)

⑴馬可·波羅來華:13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生活了17年,得到元世祖忽必烈重用,回國后,口述了《馬可·波羅行紀》一書,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

⑵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和傳播:①發明:古代印度人用梵文的字頭表示數字,創造了從0~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②傳播與發展:阿拉伯人學會了這一方法,對它加以改造。12世紀初,這一簡便的計數方法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16世紀,其寫法與現在基本一致,此后傳遍全世界。

⑶世界各民族各地區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世界各民族各地區和平交往,促進了世界各地區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彼此間的聯系與友誼;傳播先進文化與生產力,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

⑷和平交往的重要史實,選其中一例談談它的影響:①絲綢之路溝通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②鄭和下西洋促進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關系的發展。③馬可·波羅來華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和向往。④阿拉伯數字傳遍全世界,成為人們共同使用的數字符號。

㈢你認為暴力沖突與和平交流中哪一種交往方式對人類文明的發展作用更大?

和平交往。理由: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和友誼,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暴力沖突給人類帶來了災難和痛苦等。

二、古代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p九上46~51頁)

㈠公元前3000多年,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被西亞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中國:甲骨文,商朝

㈡世界三大宗教:(都誕生于亞洲)

佛教

公元前6世紀誕生于古代印度,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后被稱為釋迦牟尼。其內容宣揚“眾生平等”。

前3世紀在印度(阿育王)發展。佛教主要向兩個方向傳播:向北,經中亞地區傳到中國大部分地區(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以后又從中國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向南,傳入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國和我國境內傣族地區。

基督教

1世紀時誕生于巴勒斯坦一帶,宣揚耶穌就是“救世主”。忍受苦難,死后升入“天堂”,

后傳入歐洲和其它地區。(12月25日圣誕節)

伊斯蘭教

7世紀,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信仰“真主”安拉。伊斯蘭教徒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經典是《古蘭經》,它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了促進作用。后傳入亞洲和北非。

㈢阿基米德是古希臘杰出的科學家,以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他發明的螺旋式水車,可用來排水或灌溉。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杠桿定律

亞里士多德也是古希臘科學家,被譽為“百科全說式”的學者,創立了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和邏輯學等學科體系。

文學

古希臘

盲人荷馬加工整理

《荷馬史詩》(英雄史詩,分為《伊利亞特》《奧德賽》兩部分),是研究早起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古希臘

索??死账?/p>

《俄底浦斯王》

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

阿拉伯

民間故事集

《天方夜譚》(又稱《一千零一夜》,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和神燈》)

建筑

沙特阿拉伯

麥加大清真寺

伊斯蘭教的第一大圣寺(禁寺)

克爾白神廟

法國

巴黎圣母院

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圣索菲亞大教堂

君士坦丁堡

【世界近代史(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

第四單元

步入近代(歐美主要國家的社會巨變)

㈠近代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14~16世紀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⑴文藝復興(發現人的時代):(p九上58~60頁)

14世紀前后,地中海區域是歐洲貿易最繁榮的地區。

時間:14世紀開始;

地點:最先在意大利興起;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實質:是一場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核心思想:人文主義。

作用:文藝復興是一場促進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它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⑦代表人物:

(1)但?。阂獯罄乃噺团d的先驅,代表作《神曲》,“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2)達·芬奇:意大利藝術大師,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3)莎士比亞:英國,代表作《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

★要學習他們勤勉治學,獻身藝術,追求真理,獻身科學的可貴精神。

《蒙娜麗莎》

《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亞

★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最偉大、進步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巨人時代?!鞲袼?/p>

⑵新航路開辟(發現世界的時代、地理大發現):(p九上60~62頁)

①目的:15世紀,追求財富的歐洲人夢想去東方發財,開始探尋前往東方的航路。最早進行新航路開辟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②原因:A、經濟根源(根本原因):14~15世紀,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擴大海外市場。B、社會根源: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成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動力,《馬可·波羅行記》關于東方富庶的描述,更加引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神往,想到東方尋找財富。C、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造成了商業危機。D、技術條件:地圓學說的流行;造船技術的提高;指南針的應用;航路經驗的積累。

③主要航?;顒?/p>

探險家

1487年

迪亞士

葡萄牙-好望角

發現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

西班牙-大西洋-古巴、海地

發現美洲新大陸(古巴、海地)

1497~1498年

達·伽馬

葡萄牙-好望角-印度洋-印度

找到了從西歐直通東方國家的新航路,到達印度

1519~1522年

麥哲倫

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印度洋-好望角-西非海岸-西班牙(環球航行)

麥哲倫船隊實現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球形的科學真理

④影響:A、積極方面~新航路開辟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聯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世界的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B、消極方面~為歐洲開辟殖民探索道路,造成亞非拉美國家和地區的貧窮和落后。

㈡近代化的開始: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

⑴政治上:17~18世紀,發生在大西洋兩岸的三大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指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美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

1、《權利法案》《獨立宣言》和《人權宣言》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頒布

時間

1689年

1776年7月4日

1789年

內容

目的:限制國王權力。

頒布機構:是英國議會,

主要內容: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限制。規定:未經議會批準,國王不能征稅,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不能隨意廢止法律。

頒布機構:大陸會議。

主要內容: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

頒布機構:制憲會議

主要內容:稱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權力平等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意義

作用

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開始確立起來。

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誕生了。

它體現了啟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號,體現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

主要

條文

不經議會的批準,國王不能征稅,……國王既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

——《權利法案》

“我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的人民的名義和權力,謹莊嚴宣告:這些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而且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它們解除對英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而它們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獨立宣言》

“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所有公民有權參與法律的制訂。”

——《人權宣言》

★《獨立宣言》《人權宣言》共同點:強調權利平等、自由,受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影響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p九上67~83頁)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

時間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1794年

原因

英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

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發展

法國封建專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

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既是資產階級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戰爭

資產階級革命

任務

推翻封建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爭取國家獨立,發展資本主義

推翻封建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方式

資產階級革命

獨立戰爭或民族解放戰爭

資產階級革命

開始標志

1640年國王查理一世召集議會開會,籌集軍費

1775年來克星頓槍聲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監獄

經過

①1640年,新國會召開,要求限制王權;

②1649年,處死查理一世,進入共和時代;

③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④1688年宮廷政變(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王朝。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①爆發:1775年4月來克星頓槍聲;②建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美國成立;(7月4日是美國獨立日、國慶日)

③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④勝利:1781年約克鎮戰役,英軍投降;⑤結束: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即被迫解除“一切隸屬關系”

①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監獄(7月14日是法國獨立日、國慶日);②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③1793年處死路易十六,羅伯斯庇爾上臺執政(高潮);④1794年7月熱月政變,結束雅各賓派統治

重要文獻

1689年《權利法案》

1776年《獨立宣言》

1789年《人權宣言》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代表人物克倫威爾)

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階級

(代表人物:華盛頓)

資產階級

(代表人物:羅伯斯庇爾)

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制

民主共和制(聯邦總統制)

民主共和制

結果

推翻封建專政統治,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取得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聯合專政

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確立資產階級統治

特點

建立由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共同執政的君主立憲制政體

不僅是資產階級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

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的、最典型的革命

歷史意義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②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和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標志著世界近代史開端。

①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②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的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相同點

①都是為了掌握政權,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經濟;②都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③都取得了勝利,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④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歐美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借鑒)有很大影響。

3、華盛頓: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總統,他領導美國人民進行英勇斗爭,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被美國人民譽為“國父”

;同時,制訂了1787年美國憲法,建立起聯邦制國家,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4、拿破侖(p九上80~82頁):(1)地位:拿破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2)功績;①拿破侖掌權期間,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②頒布《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第一部民法),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秩序,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③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把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帶到歐洲各地,有利于歐洲封建制度的瓦解。(3)過失:拿破侖的對外戰爭既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又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反抗,最終導致他的失敗。

※與拿破侖有關的歷史活動:①1799年發動政變;②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資產階級性質);③頒布《法典》;④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⑤1812年遠征俄羅斯失利;⑥1814年下臺。

鞏固政權措施:1.對內頒布《法典》,鞏固資產階級統治。2.對外進行戰爭,打敗歐洲反法同盟軍。

⑵經濟上: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上半期)(p九上88~90頁)

18世紀中期,在英國發生了一場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革命。恩格斯:“①當革命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②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而減弱的變革”。(①指1789年法國大革命;②指英國工業革命。)”

“資產階級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贊揚英國工業革命的地位

1、珍妮機: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最早產生于棉紡織業部門。1765年英國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機器,“珍妮機”的發明是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

2、瓦特改進蒸汽機:英國機械師瓦特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經過多年研究,改進了蒸汽機。1785年以后,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在許多生產部門,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提高大工廠生產的發展,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旅行者號”機車: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年命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此后,鐵路交通得到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并迅速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

4.美國

富爾頓

發明輪船

5、工業革命影響: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上代替了工場手工業(工業革命完成標志),英國工業革命完成。法、美等國家先后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格局。此外,工業革命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城市擁擠等問題。

5、與英國工業革命有關的兩幅圖:

⑴圖一說明了一個什么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棉花加工和生鐵產量等工業品生產增長很大。原因: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

⑵圖二表明英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什么變化?推動了一變化的主要動力是什么?

工業比重上升,農業比重下降。主要動力:工業革命的推動。

6、工業革命的啟示:科學技術是巨大的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求科學奧秘的精神品質。

7、工業革命中科學家取得成就的啟示:青少年應該學習工業革命中涌現出來的科學家,學習他們那種善于思考、敢于創新、刻苦鉆研、大膽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8、如何面對工業化所帶來弊端?

在發展工業化同時,應重視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盡

量減少和消除工業化建設帶來的消極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趨利避害。

橫跨歐亞非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廷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第四篇:初中歷史 八年級歷史上冊復習知識

八年級上冊歷史期末復習知識點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1課

鴉片戰爭(1840-1842)

一、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煙

(一)鴉片走私

1、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2、根本目的:打開中國市場

3、直接原因:扭轉對華貿易的逆差

4、危害:?經濟上:使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

?政治上:官吏更加腐敗

?軍事上:軍隊的戰斗力削弱

④生活上:毒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

(二)林則徐禁煙

1、背景: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更加腐敗;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毒害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

3、林則徐虎門銷煙的經過

(1)人物: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州查禁鴉片。

(2)時間: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林則徐禁煙措施:①派人暗訪密查

②緝拿煙販

③強迫外商交出鴉片二百多萬斤

④虎門銷煙

(4)虎門銷煙:

(1)時間:1839年6月

領導人:林則徐

地點:廣州虎門海灘

(2)意義(影響):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國發動侵略戰爭

1、時間:1840.6~1842.8

2、直接原因(借口、導火線):中國的禁煙運動

(虎門銷煙)

3、根本原因: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

4、第一階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軍封鎖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

第二階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英軍占香港、進攻虎門炮臺、占四方炮臺(關天培——中國近代犧牲的第一位清軍將領)→占廈門、定海、寧波、吳松、鎮江到南京下關江面(陳化成吳淞之戰犧牲)

三、《南京條約》的簽訂★★★★★

1、時間:1842年8月29日

2、內容: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元;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④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強侵略特點和要求、對中國民族經濟危害最大: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1843年,《虎門條約》簽訂: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簽訂:美國、法國除了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外,還擴大了侵略權益。

4、影響:是中國近代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展。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5、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和教訓

原因:

客觀原因──

英國綜合國力強大

?根本原因──中國落后的封建制度

?

其它原因:清朝大多數統治者昏庸愚昧,對內敵視人民,對外妥協投降,再加上經濟落后,舊式武器抵擋不住英軍新式步槍和大炮。

教訓:

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咸豐帝在位)

一、英法再次發動侵華戰爭

1、目的:西方列強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2、時間:1856.10~1860.10

3、?根本原因: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

直接原因: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

4、發動者:英法聯軍

5、幫兇:美俄

6、借口:英、法分別借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

7、結果:中國戰敗,圓明園被毀,中國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

8、過程:(1)1856.10,英軍炮轟廣州,戰爭爆發。

(2)1857,英法聯軍攻陷廣州,直逼天津,威脅北京。

9、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英、美、法、俄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內容:①外國公使進駐北京。②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③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④清政府與英、法、美簽訂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中承認鴉片貿易合法化。

二、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

1、罪行: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進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占領北京,火燒圓明園,簽訂《北京條約》。

2、《北京條約》的內容:(1)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4)賠款額大幅度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

1、沙俄侵占我國大片領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共150多萬平方千米。

不平等條約名稱及簽訂時間

割占領土范圍

割占領土面積

《璦琿條約》(1858年)

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多萬平方千米

《北京條約》(1860年)

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

約40萬平方千米

《北京條約》(1860年)

《勘分西北界約記》(1864年)

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44萬多平方千米

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后五個勘界議定書(19世紀80年代)

中國西北部

7萬多平方米

2、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

一、洪秀全與金田起義

1.起義背景: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政府加重對人民的剝削,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激化。

2.起義準備: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在廣西傳教。

3.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4.永安建制:洪秀全(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山,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均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

二、定都天京

1.定都:1853年3月,將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

2.制度:頒布《天朝田畝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內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四有兩無”)

結果:沒有實行。

評價: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3.全盛:1853年,太平天國開始進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失敗,全軍覆沒;西征取得重大勝利),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變:1856年楊秀清意圖篡位被殺,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2.《資政新篇》:干王洪仁玕總理朝政,寫成《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主張。

3.安慶陷落:1860年,曾國藩的湘軍包圍安慶,陳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敗,安慶陷落。后陳玉成被俘。李秀成率軍克杭州,逼上海,遭到李鴻章淮軍和華爾洋槍隊的抵抗反撲。

4.天京陷落:1862年,湘軍圍困天京。李秀成率軍回師救援,激戰40天,未能解除湘軍對天京的威脅。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軍沖入城內,天京陷落。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

5.歷史意義: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

6.失敗原因:①主觀:根本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②客觀: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第4課

洋務運動

一、洋務運動的興起

1.原因(背景):(1)內憂:太平天國運動等農民起義

(2)外患:列強侵華,中國半殖民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2、時間:從19世紀60年代起,到90年代中日甲午戰爭止。

3、目的:利用西方的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二、創辦近代軍事和民用企業

1、口號: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后期以“求富”為口號。

2、內容:

(1)創辦軍事工業:口號:“自強”,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

(2)興辦新式學校,培養新式人才:①興辦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②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③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3)創辦民用工業:口號:“求富”,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三、建立新式海陸軍

1、新式陸軍:從19世紀60年代起,開始組建新式洋槍隊。左宗棠收復新疆。

2、新式海軍:從19世紀70年代起,籌建南洋、北洋(最大)和福建、廣東海軍。1885年,成立海軍衙門統一指揮。

3、評價洋務運動

(1)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積極意義:①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②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③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朝統治,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4)失敗的根本原因:沒有觸動封建制度的根基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一、甲午中日戰爭

1、目的(主要原因):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日本大陸政策)。

2、直接原因: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清政府應邀出兵,日本借機挑起了中日沖突。

3、戰爭爆發的經過

主要戰役

重要人物

開始

豐島海面

豐島海戰

中日兩國正式宣戰

第一階段(1894.7-9)

朝鮮半島

黃海海域

平壤戰役

平壤失守

戰火至華

左寶貴

黃海戰役

喪失黃海制海權

鄧世昌(致遠艦)

第二階段(1894.10-1895.初)

遼東地區

山東半島

遼東戰役

占旅大

旅順大屠殺

徐邦道

威海衛戰役

北洋艦隊

全軍覆沒

丁汝昌

4、結果:中國戰敗,1895年3月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1、時間:1895年4月17日

2、地點:

日本馬關

3、代表:李鴻章、伊藤博文

4、內容:

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③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④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5、影響: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國狂潮

1.“瓜分”中國:日本向中國索取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列強由此在中國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2.門戶開放:1899年美國向英、法、俄、德、意、日六國提出“門戶開放”的照會,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特權,同時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貿易機會。

3、清政府戰敗的原因:

(1)主觀原因(內因)①

清政府的極端腐敗和無能(根本原因)②李鴻章的“避戰求和”政策(主要原因)

③清軍不少官兵臨陣脫逃

④清軍裝備落后

(2)客觀原因(外因):①日本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②蓄謀已久,準備充分;③裝備先進

4、教訓:落后就要挨打,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推進軍事現代化。

第6課

戊戌變法

一.康有為與公車上書

1.背景: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列強侵略,使得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經過: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各省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

3.影響: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4、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強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其中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

5、維新運動期間各地重要學會

強學會

北京

上海強學會

上海

二、百日維新

1.

光緒帝同意變法: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的詔書,拉開了震驚中外的“百日維新”的序幕。

2、內容::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②經濟:鼓勵私人新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文化: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

④軍事: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

3.戊戌政變: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搜捕維新人士(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廢除變法詔令,戊戌變法失敗。

4、失敗原因:?寄希望于無實權的皇帝身上。

?清朝的大權掌握在頑固派手中,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于單薄,脫離人民群眾。(軟弱性)(主要原因)

5、意義:沖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縛,在思想、文化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6、教訓:資本主義的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第7課 抗擊八國聯軍

一、義和團運動

1.性質: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

2.發展:清政府為利用義和團,以“招撫”代替“剿滅”并承認其合法地位,義和團控制了京津地區。

3.口號:扶清滅洋。

4.評價:“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還帶有迷信色彩。

二、抗擊八國聯軍

1、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戰役

結果

廊坊阻擊戰

八國聯軍撤回天津

大沽之戰

聯軍攻陷大沽炮臺

圍攻西什庫教案和東郊巷使館區

清政府處于被動地位、列強擴大對中國侵略

老龍頭火車站爭奪戰、炮轟紫竹林租界

天津保衛戰

聶士成壯烈殉國,天津失陷

北京保衛戰

北京陷落

2、結果: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

3、作用: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1、簽訂各方: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簽訂《辛丑條約》。

2、內容:

(1)賠償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

(2)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清政府完全處于列強的控制之下,成為“洋人的朝廷”

(3)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4)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國中之國),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

(5)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10.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一、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

1、成立興中會:1894年11月,在美國檀香山組織興中會(革命團體)

2、廣州起義:1895年,孫中山聯絡陸皓東等人成立香港興中會總會,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失敗,流亡海外,發展革命組織,為繼續革命作準備。

二、同盟會與三民主義

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猛回頭》等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成立了華興會和光復會等革命團體。

2、成立革命團體

成立時間

名稱

主要成員

領導人

1894年

興中會

華僑和留學生

孫中山

1904年

華興會

留學生和學界

黃興、宋教仁

1904年

光復會

留學生和學界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會

學界和新軍

劉靜庵

3、同盟會的成立(重點)

(1)時間:1905年8月

(2)地點:日本東京

(3)目的:為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

(4)政治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5)領導機構: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刊物:《民報》同盟會機關報

(6)性質:第一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7)意義: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8)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為三民主義。

意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推動中國民主革命的進一步發展。

局限性:三民主義是一個不徹底地革命綱領。沒有明確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沒有提出徹底的土地綱領。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第9課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1.萍瀏醴起義:1906年,同盟會會員劉道一、蔡紹南發動萍瀏醴起義。這次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雖然失敗,但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

2.安慶起義:1907年夏,光復會會員徐錫麟在安慶發動起義,秋瑾在浙江紹興被捕遇難。

3.廣西起義:1907年,孫中山、黃興領導廣西起義,襲取鎮南關。

4.黃花崗起義:1911年,孫中山、黃興、趙聲在廣州舉行起義,史稱“黃花崗起義”,是影響最大的起義。

二、武昌起義

1、時間: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傾向革命的湖北新軍

3、經過:起義爆發—攻占軍械庫——進攻總督衙門—武漢三鎮光復——湖北軍政府成立

4、結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軍政府,黎元洪為都督。

5、發展:武昌起義以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獨立。

6、評價:??性質: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步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這是它最大的歷史功績。)?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被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竊取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也沒有得到徹底改變。

7、教訓: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

一、中華民國的建立

1、時間:1912年1月1日

2、定都:南京

3、臨時大總統:孫中山

4、改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元,1912年為民國元年。

5、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選舉產生參議員。

6、公歷與中華民國紀年的換算

1911年+民國(

)年=公元(

)年、

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

2、新政開始:1912年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3、竊取果實: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頒布:

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學習美國的“三權分立”)。

3、性質: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4、進步意義: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

一、二次革命

1、宋教仁遇刺案:1912年,以宋教仁為首的國民黨在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占據了明顯的優勢,使袁世凱大為驚恐。1913年春,準備北上組閣的宋教仁在上?;疖囌居龃躺硗?。經查,此案牽涉到袁世凱本人。

2、二次革命

(1)時間:1913年

(2)經過:“宋案”后,袁世凱決定以武力鎮壓國民黨,孫中山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發動“二次革命”

(3)結果: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凱鎮壓下去。孫中山、黃興被迫流亡日本。

二、袁世凱復辟帝制

1、對內政策①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②下令解散國民黨③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④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

2、對外政策: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五九國恥)

①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②進一步擴大日本在“南滿”和蒙古的權益;③規定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他國;④聘用日本人為顧問等

3、袁世凱稱帝: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建立了中華帝國,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1916年1月1日舉行登基大典。

三、護國戰爭

1、準備: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梁啟超、蔡鍔離京,前往南方籌劃討伐袁世凱事宜。

2、爆發: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3、經過:北洋軍隊人心渙散,節節敗退,不少省份宣布獨立,脫離袁世凱政府。

4、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

四、軍閥割據

軍閥派系

控制區域

直系(馮國璋、曹錕為首)

控制江蘇、江西、湖北等省

皖系(段祺瑞為首)

掌握著北京政府,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

奉系(張作霖為首)

控制東北地區

滇系(唐繼堯為首)

控制著云南、貴州

第四單元 新時代的曙光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背景:新生的中華民國陷入政治混亂,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進行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

2.興起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并發表《敬告青年》,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3.領導者:陳獨秀和《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適、李大釗、魯迅等,他們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學。

4.宣傳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

1、內容:(1)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魯迅《狂人日記》

第一部白話文小說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

(2)提倡民主與科學:新文化運動口號(兩面旗幟):“民主”(德先生)“科學”(賽先生)(3)提倡文學革命: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2、評價:(進步性-意義)

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學的洗禮,為五四運動起到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局限性)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13課 五四運動

一、五四運動的爆發

1、導火線:1919年,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2、爆發: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學生在天安門前,發表宣言,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行徑,并舉行示威游行。

3、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

二、五四運動的擴大

1、陳獨秀親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號召北京學生、商人、勞工奮起斗爭,勇敢地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

2、擴大:6月3日,北京學生再次走上街頭,開展大規模的愛國宣傳活動,但遭鎮壓并多人被捕。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市風潮隨即席卷全國十幾個商業中心城市。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

3、結果: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4、影響: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

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性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2、意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展現了偉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3、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民主和科學,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反帝反封建

第14課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一、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

(1919年,《新青年》出版“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刊載了李大釗的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

2、階級基礎: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五四運動的勝利發展,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馬克思主義開始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

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組織基礎:1920年夏,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

2、成立標志: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

3、概況: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參加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

4、會議內容:

(1)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2)中心任務: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3)領導機構:成立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5、成立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在哪里?A.新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B.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C.新的奮斗目標——一大提出實現共產主義)

6、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綱領規定,在民主革命階段,黨的主要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將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三、全國工人運動的高漲

1、概況: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設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集中領導工人運動。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罷工遭到帝國主義和直系軍閥吳佩孚的鎮壓,此后,全國工人運動轉入低潮。

2、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A、時間:1923年2月

B、口號:為自由而戰,為人權而戰

C、結果:被帝國主義和軍閥吳佩孚鎮壓

D、意義:將第一次工人運動推向高潮

3、第一次工人運動失敗的教訓: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單槍匹馬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

第15課 北伐戰爭

一、國共合作的實現

1、中共三大: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2、國民黨一大: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三大政策。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黃埔軍校: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孫中山兼任軍??偫?,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作用: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作了準備。

二、北伐勝利進軍

1、目標: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對象)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2、主要戰場:湖南、湖北。

3、戰役:汀泗橋、賀勝橋。(葉挺--北伐名將,第四軍獨立團--鐵軍)

4、戰果:消滅了(在湖南湖北)吳佩孚、(在江西)孫傳芳主力,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

5、工農運動:上海工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后發動三次武裝起義,最終取得勝利。

6、北伐軍能夠勝利的原因是什么?

(1).作戰方針正確

(2).國共兩黨齊心協力

(3).官兵英勇奮戰、共產黨員先鋒作用

(4).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群眾的配合和支持

三、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的建立

1、叛變革命: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并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提出“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并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發動。

2、統一全國: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東北易幟),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

一、南昌起義

1、時間:1927年8月1日(建軍節)。

2、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

3、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二、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

1、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通過了

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2、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舉行秋收起義。為保存革命力量,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

3、建立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4、1927年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為中國找到的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5、勝利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部隊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6、意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7、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啟示:照搬蘇俄革命的經驗,通過城市武裝起義,以城市包圍農村的革命道路在中國走不通。要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三、工農武裝割據

1、概況: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

2、典型:在全國各地十幾塊革命根據地中,以紅四軍為主在贛南、閩西建立的

中央革命根據地面積最大。

3、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一、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

1、長征原因:由于博古和李德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2、長征的開始:(1)開始時間:1934年10月

(2)出發地點:江西瑞金

3、長征經過:1934年10月,中央紅軍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沖破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損失慘重,強渡烏江,攻克遵義。

4、歷史轉折:遵義會議。

(1))時間:1935年1月

(2)地點:貴州

。

(3)內容:①結束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領導

②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③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4)意義: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二、過雪山草地

主要軍事行動:1、

四渡赤水,打亂敵人追剿計劃。

2、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

3、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大雪山,走過茫茫草地,突破天險臘子口,進入甘肅。

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

1、吳起鎮會師: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

2、會寧會師: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與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3、歷史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4、長征精神:大無謂的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團隊精神,學習紅軍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5、長征路線:中央革命根據地(江西瑞金)→突破四道防線→突破湘江→渡過烏江→解放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陜北吳起鎮→紅軍三大主力甘肅會寧會師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一、九一八事變

1、爆發:1931年9月18日,日軍制造柳條湖事件,炮轟沈陽城。

2、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

A、日本大陸政策,侵略中國蓄謀已久B、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

C、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機可乘。

3、結果: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淪陷。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二、一二·九運動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直接目的)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影響: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高呼口號,向國民黨當局請愿。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運動”。這場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1935年底,中共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三、西安事變

1、爆發的原因:

A、直接原因:蔣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

B、根本原因: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2、發生: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3、結果: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派周恩來到西安參加談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4、影響: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一.七七事變

1、爆發:1937年7月7日,日軍悍然向盧溝橋的中國守軍發起進攻,炮轟宛平城,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2、影響:中華全民族抗戰開始。

二、第二次國共合作

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為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

三、淞滬會戰(失敗)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挑起事端,淞滬會戰爆發。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啟示: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銘記這段歷史,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和平來之不易,我們要反對戰爭,爭取和平。

★注意:1.七七事變與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抗戰的不同

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

日本

局部侵華

全面侵華

中國

局部抗戰

全民族抗戰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過程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初步形成

正式建立

第20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

一、臺兒莊戰役:

1、時間:1938年3月;地點:山東臺兒莊;

2、指揮者或部隊:李宗仁(國民黨);

戰果:殲敵1萬余人

3、意義: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二、保衛大武漢(武漢會戰):

1、時間:1938年6月,日軍進攻武漢。萬家嶺大捷。武漢會戰歷時4個多月。結果:失敗。

2、意義: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

廣州、武漢失陷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思考題: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喪失失地的原因?

答:軍事上敵強我弱;日本蓄謀已久;國民政府實行片面抗戰路線。

三、第三次長沙會戰(具有國際影響力)

1、時間:1941年12月,日軍對長沙發動第三次進攻。

2、意義:中國軍隊獲得會戰勝利,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

四、豫湘桂戰役:

1、背景:抗日戰爭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2、、1944年初,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了大規模的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丟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豫湘桂戰役:抗戰中最大的一次失敗。

思考題:日本在抗戰不同時期的侵華方針?

答:抗戰初期,企圖速戰速決滅亡中國,以軍事打擊國民政府為主,政治誘降為輔;抗戰相持階段,集中主要兵力進攻共產黨。

評價正面戰場的抗戰?

答:國民政府組織的正面戰場的抗戰給與敵人重大殺傷。中國軍隊為國家民族付出了重大犧牲,在抗戰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但在抗戰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導致豫湘桂戰役的潰敗??傮w來說,正面戰場的抗戰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了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1942年。

主要將領:孫立人。

1945年1月芒友會師,反攻日軍,取得入緬作戰的勝利。

意義:沉重的打擊了日軍,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國軍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21課.敵后戰場的抗戰

一、平型關大捷

1、時間:1937年9月;地點:山西平型關;

2、指揮者或部隊:八路軍一一五師

林彪;——對陣日軍板垣師團一部

3、意義: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37年10月19日,八路軍一二九師奇襲陽明堡機場

二、毛澤東《論持久戰》和抗日根據地

1、目的:為了駁斥當時國民黨內流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觀點。

內容:1938年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中國既不會速勝,也不會亡國??谷諔馉幨浅志脩?,戰爭的偉力根源在于民眾,實行人民戰爭路線,勝利一定會屬于中國。

影響:闡明了中共的抗日持久戰略的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

2、全面抗戰爆發后,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延安成為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中共抗日根據地建設(1)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三三制原則);(2)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3)實行農民減租減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4)開展大生產運動。

敵后戰場的作用: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

三、百團大戰:

1、背景:①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到敵人后方去,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威脅敵后。

②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

2、目的: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

3、概況: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向日軍發動大規模的攻擊。

4、目標: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正太鐵路)

5、意義:這次戰役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了解):國際友人支援敵后戰場的抗戰:加拿大共產黨員、醫生白求恩和印度醫生柯棣華

考點總結:

1.排序: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百團大戰—第三次長沙會戰—豫湘桂戰役。

2.易混點辨析:抗戰第一個勝利是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勝仗是臺兒莊戰役;轉入戰略相持階段的是武漢會戰。

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

一、全民族堅持抗戰

1.日本對華政策(相持階段):

日本對華政策轉變的原因:日軍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國內資源緊張。

日本對華政策轉變的表現(1)對國民黨:進行政治誘降,輔之以軍事打擊;(2)對中共: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3)對占領區:加強對占領區的軍事統治和經濟掠奪。

2.各方抗戰態度:

(1)國民黨:汪精衛在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皖南事變”。(皖南事變:1941年1月4日,國民黨軍隊在皖南涇縣茂林地區伏擊新四軍,軍長葉挺被扣,副軍長項英被殺。)(2)中共:堅持抗戰,在敵后抗日根據地掀起大生產運動。(3)各民族各黨派各政治派別: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感召下求同存異,共同抗戰

思考:用史實說明抗日戰爭是全民族抗戰?(堅持共同抗戰的表現)

答:國民黨——棗宜會戰中張自忠壯烈殉國;八路軍——反“掃蕩”中,副參謀長左權將軍犧牲;青年學生投筆從戎;廣大婦女宣傳救護戰地服務;海外華僑捐款捐物并回國參戰;文藝界成立抗戰協會宣傳抗戰;少數民族馬本齋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抗日)

二、黨的七大

1、召開: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2、內容:①政治上:總結革命和抗戰經驗;制定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②組織上: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為中共中央主席。③思想上:確立以毛澤東思想為中共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指針。

3、意義: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

三、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國際: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

(2)國內:敵后戰場率先局部反攻;毛澤東《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號召全面反攻。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臺灣也回到祖國懷抱。(1945.10.25)

四、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偉大意義

1、勝利的原因:

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決定性因素;(或者說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和全民族堅持抗戰——根本原因)②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③

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

2、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①國內意義:A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B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

②國際意義:C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貢獻。D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第七單元 解放戰爭

第23課

內戰爆發重慶談判:

1、目的:國民黨:一方面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

共產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揭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

2、時間:1945年8月—10月。

3、結果: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4.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1月10日,在重慶舉行。再次確定了避免內戰、和平建國的方針。

二、國民黨發動內戰

1.全面爆發

標志: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

2.全面進攻

國民黨發動全面進攻,到1946年10月,占領張家口,全面進攻達到最高峰。1947年3月,國民黨全面進攻被粉碎。

三、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

1.粉碎全面進攻

(1)思想上: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2)作戰方式:自衛戰爭;運動戰

(3)目標: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4)作戰原則和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2.粉碎重點進攻

(1)粉碎國民黨對陜北的重點進攻:

①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

②彭德懷率領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

(2)

粉碎國民黨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孟良崮戰役)

華北野戰軍在山東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第24課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一、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適時調整了土地政策,將抗戰時期的減租減息政策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土地改革內容: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制定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3、結果:各個解放區先后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歷時一年多順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

4、土地改革的意義: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

1、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強渡黃河天險,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事件: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

2、中共中央認為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決定發起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3、1948年9月-11月,遼沈戰役(關門打狗)打響。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人民解放軍首先攻占遼寧錦州。隨后,攻占長春、沈陽,殲敵47萬,解放東北全境。

4、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指揮下,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淮海戰役(),殲敵52萬,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為解放長江以南奠定了基礎)

5、1948年11月-1949年1月,東北人民解放軍揮師入關,與聶榮臻指揮的華北人民解放軍共同發起平津戰役(翁中捉鱉)。北平國民黨守軍總司令傅作義在共產黨的爭取下,接受和平改編。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6、意義: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7、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4月23日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

思考題:1、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遼沈戰役的原因?

答:①在東北戰場,解放軍兵力占優勢,兵力超過國民黨軍隊。②東北的國民黨軍隊孤立分散,補給困難。③人民解放軍在東北建立了廣闊的根據地,支援戰爭的物資力量雄厚。④解放軍殲滅東北守敵后可揮師入關,有利于華北、華東戰場的作戰,還能以東北的工業支援全國的解放戰爭。

2、陳毅司令員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陳毅司令員為什么這樣說?請結合課文,以具體史實說明。

答: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是與人民群眾對解放戰爭的全力支持分不開的。

3、想一想,黨中央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答:(1)和平民主是當時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古都文物免遭戰爭破壞。

(3)對傅作義部隊的和平改編為其他戰場的國民黨將領倒戈率部轉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進一步瓦解敵人。

(4)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4、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勝利的原因有哪些?

(1)國民政府腐敗反動失盡民心

(2)中共黨的正確領導贏得民

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第25課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2、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后,外國人在華辦廠,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狀元實業家張謇抱著“實業救國”的思想創辦大生紗廠。

3、熱潮: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人們競相投資設廠,海外華僑也歸國創業,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

4、短嶄的春天:(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黃金時期)。其中發展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面粉業。

5、再度受挫:一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

6、夾縫中頑強掙扎:隨著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民族工業除了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外,還遭到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摧殘。處于夾縫中的民族工業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頑強地掙扎著,出現了榮氏兄弟、盧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業家。

(二)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艱難曲折的原因

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即所說的“三座大山”的壓迫。

▲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1)總體上比較落后;(2)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

(3)從行業上——集中于輕工業;

(4)從地區上——集中于沿江、沿海大城市。

二.社會生活的變化

1、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影響: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

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業的發展,影響: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2、辛亥革命后,國民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俗的法令強令男子剪掉辮子,又勸禁女子纏足;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體現出自由平等的新風尚。

3、人們的飲食、服飾、婚喪以及休閑娛樂方式日益開放,出現了崇洋逐新的趨向。

4、然而,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是不平衡的。從總體上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一、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1、近代教育的發展

(1)京師同文館:

1862年洋務派創辦

——教育近代化的開端

(2)京師大學堂: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重要的一步

(3)近代新式教育體制的建立: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并頒布《奏定學堂章程》

2、報紙、雜志的出現

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新聞報》和延安的《解放日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報紙。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和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這些新式報刊,報道各地發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國內外時局。它們報道及時,覆蓋面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3、文化出版機構的創辦

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它編輯出版多種中小學教科書、字典和大批文化學術著作,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此外,中華書店、開明書店、生活書店等,也是當時有影響的出版機構。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

二、文學藝術的成就

1、文學成就:

20世紀初以后,中國文藝創作空前繁榮,成就突出,涌現出一批優秀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等。

2、藝術成就:

(1)齊白石擅繪花鳥草蟲,畫法上工筆、寫意兼長,造詣精深。徐悲鴻熟悉中西畫法,創作了《田橫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國畫技法和意境上開辟了新時代。

(2)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聶耳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等名曲,譜寫了時代的最強音。其中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后來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堅強,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勇敢、頑強和百折不饒的拼搏精神。

(4)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照相和電影傳入中國。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拍攝的京劇《定軍山》,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拍攝的《歌女紅牡丹》

第五篇:初中歷史復習資料

(根據2006年中考《考試說明》編寫)

一、2006年復習范圍

(一)中國古代史:元謀人

“戰國七雄”

商鞅主持變法(商鞅變法)

秦王掃六合(秦統一六國)

張騫出使西域

西域都護的設置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及其影響

鑒真東渡

玄奘西行

鄭和下西洋

戚繼光抗倭

鄭成功收復臺灣

臺灣府的設置

長城的修建(秦長城、明長城)

孔子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四大發明

東漢時期的醫學成就

司馬遷與《史記》

秦始皇陵與兵馬俑

戰國編鐘

數學家祖沖之

農學家賈思勰(《齊民要術》)

王羲之的書法

莫高窟石窟

趙洲橋

隋唐至宋元時期的繪畫成就

《資治通鑒》

《本草綱目》

明清小說

(二)中國近現代史: 英國的鴉片走私與林則徐虎門銷煙

鴉片戰爭(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中英《南京條約》 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與火燒圓明園

沙俄侵占中國大片土地 黃海戰役 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危害 八國聯軍侵華 《辛丑條約》 洋務運動 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活動) “百日維新” “戊戌六君子” 辛亥革命的醞釀(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成立 湖北軍政府的成立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新文化運動 五四愛國運動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黃埔軍校的創建 北伐戰爭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南昌起義 井岡山會師 長征的開始 遵義會議 長征的勝利 九一八事變 西安事變 七七事變 南京大屠殺 臺兒莊戰役 百團大戰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抗日戰爭的勝利 重慶談判 全面內戰的爆發 轉戰陜北

0

挺進大別山 三大戰役的勝利 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南京) 詹天佑與就張鐵路 開國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戰爭 土地改革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 三大改造 “大躍進”運動 人民公社化運動 “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林彪集團與“四人幫”的覆滅 中共址一屆三中全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農村和城市改革的興起) 經濟特區的設置和對外開放的擴大(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提出 鄧小平視察南方的重要講話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和新型民族關系的建立(民族工作的成就) “一國兩制”的構想 中英、中葡《聯全聲明》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國防現代化建設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與萬隆會議 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中美、中日建交 全方位的外

交政策

(三)世界歷史部分:神奇的金字塔 漢謨拉比法典 日本的大化改新 世界三大宗教的產生 文化巨人但丁與達芬奇 新航路的開辟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薩拉熱窩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后果(一戰的結束) 近代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1917年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巴黎和會 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慕尼黑會議(慕尼黑陰謀) 德國進攻波蘭與大戰爆發 德國東侵蘇聯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開羅會議 雅爾塔會議 德國和日本投降 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計算機的利用) 生物工程技術

(四)重慶歷史:第五章“兩宋時期的重慶” 第八章“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時期的重慶” 第

十二章“抗日戰爭時期的重慶”

(五)歷史地圖及歷史插圖:

與本次考試內容相關的歷史地圖及插圖(參見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世界歷史地圖冊》及課本中的插圖)

二、基礎知識提要

中國歷史第一冊

大約170萬年前,在今天云南元謀一帶生活著一種原始人類,我們把他們叫著“元謀人”,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他們的活動揭開了中國歷史的第一頁。

春秋之后,我國進進入戰國時期。這時的諸侯國主要有齊、楚、燕、秦、趙、魏、韓,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秦孝公即位后,為改變秦國的落后面貌,決

心改革內政,變法圖強。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在秦國開始變法,變法的主要內容有:

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

2、重農抑商。凡是努力從事農業,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棄農經商。

3、獎勵軍功。凡是在戰場上殺敵立功的人,不論出身,按功大小,賞給爵位或官職,賜給土地和房宅。

4、遷都咸陽,推廣縣制。全國設31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5、嚴明法令。公布法律,編制戶口,初選連坐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改革。通過這次變法,秦國舊制度被廢除,封建經濟得到發展。隨著軍隊戰斗力的提高,對魏國的戰爭多次取得勝利,各國紛紛派使者向秦國祝賀。戰國后期,秦國成為諸侯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戰國時期,社會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對此,一些讀書人紛紛著書立說,聚眾講學,傳播自己的觀點,產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眾多學派,

歷史上稱為“諸子”“百家”。最重要的學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此外,還有兵家、農家等。各學派間相互批評,激烈辯論,彼此影響,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孔子編定的《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以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為代表的一批人創造出新的詩體“楚辭”。屈原寫的最著名的抒情長詩是《離騷》。

秦朝的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全長1萬多華里,是世界古代史上的偉大工程之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

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的大業,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群雄割據分裂混亂的局面。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奉命兩次出使西域,使內地與西域的聯系日益密切。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的軍事、政治,保護往來商旅。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西漢時期我國人民開始用麻造紙,在世界上最早發明了造紙術。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四大發明:印刷術、火藥、指南針)

西漢時期,我國數學發展到很高水平。在湖北荊州的西漢墓中,發出寫在竹簡上的《算數書》,這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數學專著。這一時期成書的天文學著作《周髀算經》中,有豐富的數學知識。西漢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關于負數的概念和正負數的加減運算,以及聯立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南朝數學家祖沖之)

西漢時期,我國史學、文學領域出現了一顆巨星,他就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妒酚洝酚浭隽诉h古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史學著作。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也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文學家。

秦始皇陵兵馬俑: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間,北魏進行了影響深遠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實行頒布俸祿制。政府按官吏的等級發給俸祿;頒布“均田令”規定把國家控制的荒地分給農民。得到土地的農民向政府交納糧食和布帛作為賦稅,承擔徭役和兵役;遷都洛陽,大力推進學習漢族先進經濟、文化的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僅緩和了社會矛盾,鞏固了北魏的統治,而且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推動了鮮卑等少數民族的社會進步,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北朝杰出的地理學家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之一。

北朝杰出的農學家賈思勰寫成了農學著和《齊民要術》。這部著作是我國現存最早,內容最完整的一部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的名著。

東晉杰出書法家王羲之寫的隸書和楷書端正、規范,行書、草書流暢瀟灑,創造出新的意

境,達到了書法藝術的高峰,后人稱他為“書圣”。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擅長人物畫,他畫的《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通過后代高手臨摹流傳下來,是我國歷代名畫寶庫中的珍品。

中國歷史第二冊

唐朝時,中日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唐朝的先進文化給日本以深刻影響。日本仿照唐朝制度,實行班田制和租庸調制,采用漢字的草書和楷書偏旁,創制了日本文字等。唐朝時期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最突出貢獻的人物有日本的職倍仲麻呂和中國的高僧鑒真。

中國古代稱印度為天竺。唐朝時,與天竺國之間往來密切。唐朝僧人玄奘,不畏艱險,到天竺取經,對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安濟橋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拱橋。

唐朝時期,我國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保存至今的868年刻印的《金剛經》,文學整齊,畫面精美,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敦煌莫高窟藝術,包括雕塑、壁畫和建筑,其中塑像是石窟藝術的主體。莫高窟是世界現存的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11世紀中期,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它比雕版印刷更先進,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

北宋時人們利用磁針指南的原理,做成指南針,后來人們把磁針裝在有方位的羅盤上,制成了羅盤針。

唐朝時,煉丹家發現把硝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可制成火藥。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

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三大發明,是我國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

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用了19年的時間,主持編寫了一部近300卷的史書《資治通鑒》。全書按年月順序,記載了上起戰國,下至五代十國,共13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優秀的編年體巨著。

為了防止北方蒙古族卷土重來和東北女真貴族的騷擾,朱元璋派大將督修長城。明長城東起九連城鴨綠江邊,西至甘肅河西走廊的嘉峪關,全長1.2萬里。它和秦長城一樣,都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

明成祖派遣宦官鄭和出使西洋。1405年鄭和率船隊從劉家港(今江蘇太倉瀏河鎮)出發開始第一次遠航。在將近30年的時間里,鄭和七次下西洋,訪問了30多個亞非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鄭和下西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上航行,充分表現出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英勇無畏精神。鄭和的大規模遠航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要早半個多世紀。鄭和是我

國和世界歷史上杰出的航海家。

明朝初年,日本一些沒落貴族和武士勾結不法商人,成群結伙到我國東南沿海騷擾,人民稱之為“倭寇”。戚繼光和他組織的戚家軍為抗倭斗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561年,戚家軍在浙江臺州九戰九捷,全殲侵擾臺州的倭寇。以后,戚繼光與另一抗倭名將俞大猷聯合作戰,基本平定東南沿海的倭患。

1661年,鄭成功率2萬多將士,乘坐數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向臺灣進發,決心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1662年,鄭成功率軍猛攻臺灣,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回到祖國懷抱。1864年,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鞏固了東南邊疆。

中國歷史第三冊

18世紀末、19世紀妝,正當清朝統治走向衰

落的時候,歐洲和北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尤以英國最為強大。英國資產階級急于向外開拓市場,把紡織品、金屬制品等運到中國試銷,妄圖把中國變成它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那時中國個體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英國的工業品在中國沒有銷路,而中國的茶葉和生絲卻在歐美市場享有很高的聲譽,中國在中英貿易中,長期處于“出超”的有利地位。英國資產階級為牟取暴利,改變對華貿易中的不利地位,竟把毒品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向中國輸出鴉片的還有美國和俄國商人。鴉片的大量輸入,改變了中英貿易中中國所處的“出超”的有利地位;英國不僅從中國獲得大量的茶葉和生絲等產品,還掠走大量的白銀。由于白銀外流,銀價上漲,使人民的負擔加重;不少地主、官僚、士兵吸食鴉片,使清朝政治更加腐敗,軍隊的戰斗力嚴重削弱。

面對鴉片的大量輸入,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發

生了要不要禁煙的爭論。以湖廣總督林則徐為代表的一批官員,主張嚴禁鴉片。林則徐是道光時期最有遠見的大臣,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道光皇帝采納了林則徐的禁煙主張,委派他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林則徐在廣州采取了果斷的禁煙措施,限令外商立即交出鴉片;整頓海防,加強戰備,招募漁民編為水勇,加緊軍事訓練;組織人員翻譯外國書報資料,主持編譯《四洲志》,以便了解外國情況;派兵封鎖英國商館,迫使外國鴉片販子交出鴉片;1839年6月3日開始,林則徐將收繳的118萬公斤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㈤T銷煙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振奮了民族精神,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愛國壯舉,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定意志和巨大決心。林則徐出色領導了禁煙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由于清朝政治腐敗,中國當時經濟落后,鴉片戰爭終以中國的失敗告終。1842年8月,清政

府被迫同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兩;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五處通商口岸,允許英國派駐領事;中國征收英商貨物進出口關稅應由兩國協商。1843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件,從這兩個條約中,又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品岸建立租界等特權?!赌暇l約》簽訂后,1844年,美國和法國又分別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取得了《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除割地、賠款外的一切特權,擴大了侵略權益。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此中國領土的完整遭到破壞,主權遭到踐踏,封建的自然經濟趨于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侵略者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的

矛盾,反侵略、反封建成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內容,中國人民擔負起了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任務。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

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美三國向清政府提出了修改條約的要注,在遭到拒絕后,英、法兩國便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對中國發動新的侵略戰爭,1856年10月,英國侵略者炮轟廣州,戰爭開始。1860年8月,英法聯軍再次攻陷大沽,占領天津,進逼北京,10月初,侵略軍闖進北京圓明園,大肆搶掠后,放火燒毀了這座壯麗的宮殿和園林。

1858年,沙俄趁火打劫,通過《中俄璦琿條約》,割占了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1860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186

4年,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勘分西北界約記》,霸占了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中國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半殖民地化種族加深了。

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后,清朝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洋務派和頑固派,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軍事工業,維護清朝統治。從19世紀60年代~90年代,他們掀起了一股“師夷長技”“自強求富”的熱潮,包括引進機器設備、軍事裝備和科學技術,創辦軍用、民用工業,興辦學堂,派遣留學生,編練新式海軍和陸軍等,這就是洋務運動。辦洋務的官員被稱為“洋務派”。在中央以奕訢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為代表。洋務運動的第一階段是19世紀60至70年代,洋務派提出“自強”的口號,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上海

江南制造總局和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洋務運動的第二階段是19世紀70至90年代,洋務派打出“求富”的旗號,在繼續經營軍事工業的同時,興辦了上海輪船招商局和機器織布局、天津電報總局、開平礦務局、漢陽鐵廠等一批民用工業。洋務派還籌劃海防,創建海軍。80年代,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已初具規模,北洋艦隊已擁有20多艘軍艦,建立了威海和旅順兩個基地,是清朝海軍中最大的一支。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在中國的擴張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894年7月,日本軍艦襲擊清軍運輸船只和護衛艦,日本陸軍也在牙山附近襲擊清軍,清政府于8月被迫對日宣戰。1894年是舊歷甲午年,歷史上稱這次戰爭為“甲午中日戰爭”。在甲午中日戰爭中,表現了中國軍民英勇犧牲的愛國精神;平壤戰役中,清軍回族將領左寶貴堅決抵抗,不

幸犧牲;黃海大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威海衛戰役中,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寧死不降,服毒殉國。

1895年4月,清政府派李鴻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訂了《馬關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辦工廠?!恶R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并加緊對華輸出資本,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進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戰爭后,面對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要求變法的人越來越多,康有為、梁啟超是維新派的主要代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在京的各省舉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為“公車上書”(即舉人上書)。從此揭開了

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在維新變法呼聲高漲的形勢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詔書,實行變法。這一年是舊歷戊戌年,史稱“戊戌變法”。從6月11日至9月21日的103天里,光緒帝發布了許多變法命令,主要內容有:經濟方面:提倡實行,設立農工商局,保護工商業;獎勵發明創造;發展鐵路、采礦和郵政;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政治方面:廣開言路,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精簡機構,裁減冗員,澄清吏治。文化方面: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普遍設立中小學堂;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書籍;派留學生出國學習。軍事方面:訓練和建設新式海軍、陸軍,加強國防。由于這些變法命令是在103天里頒布的,所以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戊戌變法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有利于發展資本主義,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是進步的;它要挽救民族危亡,維護國家獨立,是愛國的;它廣泛地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是思想領域里

一場深刻的啟蒙運動。

維新變法運動從一開始就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反對。她先是免去了支持變法的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龠禾

的職務,任命她的親信榮祿為直隸總督,接著于9月21日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宣布由她“訓政”,下令廢除新政法令,搜捕維新派人士??涤袨?、梁啟超逃到國外。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等6人被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義和團運動的發展,引起帝國主義的驚恐。1900年6月,英、俄、日、法、德、美、意、奧等八國組成侵略聯軍,由鞏固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從天津向北京進犯,直接打擊鎮壓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夢想,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潰,同時也顯示了中國人民不惜用鮮血和生命

10 捍衛民族獨立與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

1901年9月,參加武裝侵略中國的八國,加上比利時、西班牙、荷蘭等共11個帝國主義國家,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付清,加上利息共9.8億多兩,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區,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在區風居住;永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質的組織,違者處死;拆除大沽炮臺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炮臺,允許帝國主義國家在北京至山海關沿線駐兵?!缎脸髼l約》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從此清政府完全居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20世紀初,我國涌現了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杰出的資產階級思想家和宣傳家。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迫切要求各地革命團體聯合起來。在孫中山的推動下,各地組織的代表決定建立中國同盟會。1905年8月在日本東京舉行中國同盟

會成立大會,決定把孫中山提出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16字綱領作為同盟會綱領。大會推選孫中山為總理。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誕生。同盟會創辦《民報》,作為機關刊物。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綱領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這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同盟會成立后,把武裝起義放在革命的首要地位。1911年,在同盟會的推動下,湖北的文學社和共進會成立聯合領導機構,在武昌設立起義總部。由蔣翊武任總指揮,孫武任參謀長。革命黨人在新軍中建立革命組織,發展革命力量。新軍士兵大多來自貧苦農民,容易接受革命思想影響,成為起義的主要力量。10月10日,駐武昌新軍發動起義,占領武昌全城,接著占領漢陽和漢口。1911年是舊歷辛亥年,歷史上稱為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后,各省紛紛響應,迫切需要建立

11 一個統一的領導機構。各省都督府代表集會,決定以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改用陣歷,以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標志著資產階級共和政權的建立。2月12日,宣統皇帝下詔退位。孫中山向參議院提出辭職,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起大地主、大買辦階級的反動政權,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從此開始了北洋軍閥對中國的統治。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結束了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傳播了民主革命的思想。辛亥革命還打擊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是,辛亥革命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治,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激進的民主主義者面對尊孔復古的逆流,發動了新文化運動,向封建傳統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展開了猛烈的進攻。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年改名《親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學兩大口號,點燃了新文化運動的火炬。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學生校長,他在學術上提倡“兼容并包”。北京大學和《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白話文,反對舊文學、文言文,主張文學革命。魯迅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給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贊頌十月革命的勝利。他是在中國大地上舉起十月革命旗幟的第一人。新文化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推動了“五四”愛國運動的發生。

12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學生舉行示威游行,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一致要求懲辦親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6月5日起,工人階級成為斗爭的主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向上海。在全國人民斗爭下,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曹汝霖等三個賣國賊的職務被撤銷,“五四”愛國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無產階級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最后一天,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只游船上繼續召開。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綱。大會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1926年7月,在中國共產黨推動下,國共兩

黨聯合進行的北伐戰爭開始。兩湖地區是北伐的主要戰場。北伐先后奪取了汀泗橋和賀勝橋。葉挺率領的獨立團英勇善戰被稱為“鐵軍”。1927年3月,北伐軍逼近上海。上海工人在周恩來的領導下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解放了上海,為中國革命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27年4月,蔣介石在革命人民的血泊中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南京國民政府。這個政府的實權掌握在蔣介石手中。9月,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實現了寧漢合流。第二年,南京國民政府發動了對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戰爭。這是國民黨新軍閥與舊軍閥爭奪北部中國的混戰,歷史上稱為“二次北伐”。張作霖見大勢已去,決定放棄北京。國民政府和平接收了北京、天津,長達16年的北洋軍閥統治結束。張作霖乘專列退走東北,在沈陽皇姑屯被日軍炸死。這就是“皇姑屯事件”。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決定派周恩來等

13 在南昌發動起義。1927年7月,成立了領導起義的黨的前敵委員會,由周恩來任書記。前敵委員會任命賀龍為起義軍代部指揮,葉挺為副總指揮,劉伯承為參謀長。8月1日,在周恩來、賀龍、朱德、葉挺、劉伯承等的領導下,兩萬多受共產黨影響的革命軍隊官兵在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開始,是創建人民軍隊的開端。8月1日,成為人民軍隊誕生的光榮節日。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隊伍到達井岡山,在礱市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兩軍會師后,全體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這次會師形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部隊。1928年上半年,毛澤東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策劃炸毀了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的一段鐵路,并嫁禍于中國

軍隊,接著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占領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由于蔣介石實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完全淪陷,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中國歷史第四冊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使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瑞金和福建長汀、寧化出發,開始長征。長征開始,“左”傾錯誤領導人實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紅軍拼命突圍,損失慘重,由出發時的8萬多人減至3萬多人。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批判了第五次反“圍剿”和紅軍長征以來黨中央領導人在軍事上、組織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關于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不久又決定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指揮小

14 組,全權指揮紅軍。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實際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吳起鎮,同陜北紅軍會師。第二年10月,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終于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長征的勝利,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

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促使國民黨內部進一步分化。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經過共產黨的大力爭取,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在遭到蔣介石拒絕后,張學良、楊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派兵到華清池逮捕了蔣介石,在西安城內囚禁了國民黨的一些高級將領,接著通電全國,

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次逼蔣抗日的行動,被稱為“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正確分析了西安事變發展的兩種前途,明確提出黨對西安事變的方針是:堅決反對新的內戰,主張和平解決。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去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努力,經過談判斗爭,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剿共”內戰、聯合紅軍抗日等條件。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它標志著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國共兩黨重新合作局面開始出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發動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 這就是“盧溝橋事變”。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從而揭開了全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序幕。

8月13日,日本出動20多萬軍隊向上海進攻,妄圖實現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這就是八一三事變。八一三事變后,國民政府調集70萬軍

15 隊在淞滬地區同日寇展開了一場空前激烈的大血戰。11月,上海失陷。歷時3個月的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開始后的第一次大規??箵羧湛芮致缘膽鹨?,殲敵5萬多人,粉碎了日寇3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表現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日寇占領上海后,接著分三路會攻南京,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寇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我同胞被殺害的達30多萬人。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進攻,國民黨政府被迫確立了抵抗侵略的立場,先后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大的戰役。為保衛太原,國民政府調集8萬軍隊在忻口同日軍作戰。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在作戰中犧牲。為保衛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軍隊在臨忻與日軍血戰7天。在保衛滕縣戰斗中,122師師長王銘章壯烈殉國。1938年3月至4月,中日雙方在臺兒莊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中國軍隊殲敵2萬人,這是抗戰開始以來,國民黨正面戰

場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的信心。但由于國民黨政府推行一條只依靠政府和軍隊抗戰的片面抗戰路線,造成正面戰場接連失敗。1938年10月25日武漢失守后,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制定了“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才,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黨的政治路線。大會通過的新黨章規定,把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選舉法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央委員會,并由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五人組成中央書記處。這次大會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出和中國軍民大反攻的勝利形勢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

16 的美國軍艦上,舉行了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國投降簽字儀式。9月9日,日本中國戰區的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侵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10月,被日本統治50年之久的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抗日戰爭的勝利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是中華民族100多年來反抗外國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偉大勝利,洗雪了民族恥辱;這一勝利,創造了弱國打敗強國的奇跡,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是有力的鼓舞,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各族人民團結戰斗的結果,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抗戰勝利后,蔣介石陰謀發動內戰,消滅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中國共產黨采取堅決反內戰的方針,一方面以極大努力爭取和平,另一方面向人民講明內戰的危險,做了自衛戰爭準備。

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打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借機加緊內戰準備。為了爭取和平,揭露美蔣反動的陰謀,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在周恩來、王惹飛陪同下,乘飛機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經過談判和斗爭,10月10日,國民黨被迫同中國共產黨簽訂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又稱《雙十協定》。協定宣布,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國民黨破壞協定,蓄謀挑起內戰。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30萬人進攻中原解放區,全國性的內戰從此開始。中國共產黨正確分析形勢。1946年8月,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英明論斷。1947年2月,人民解放軍粉碎了敵人的全面進攻,接著,又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中,西北野戰兵團在彭德懷指揮下,采用“蘑菇”戰術同敵人周旋,經歷了延安、青

17 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沙家店等重要戰役。陳毅、粟裕、譚震林指揮華東人民解放軍將國民黨王牌軍整編74師圍困在蒙陰東南的孟良崮山中,殲敵3萬多人,擊斃師長張靈甫. 經過一年的作戰,敵我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共中央及時做出了人民解放軍變戰略防御為戰略進攻的決定。1947年6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晉魯豫野戰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從而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為配合劉鄧大軍的進攻,陳賡、謝治富率煙挺進豫西,陳毅、粟裕率軍挺進魯西南,三路大軍成品字形,對敵開展了大規模的進攻。

1948年秋,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中共中央果斷地做出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決策,先后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同國民黨軍隊展開了空前規模的大決戰。三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萬人,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的精銳部隊,使人民解放戰爭

在全國的勝利成為定局。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強渡長江。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偉大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贏得了獨立的主權,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同時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發生了深遠巨大的影響。

中國革命勝利的經驗說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武裝斗爭的道路和堅持結成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法寶。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

建國初期,我國開展了抗美援朝運動,土地改革運動和鎮壓反革命運動。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司令員指揮下,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經過5次大規模的戰役,從根本上

18 改變了朝鮮戰場的形勢,迫使美帝國主義同意與中朝人民軍代表談判。談判期間,中朝人民軍隊取得了上甘嶺等戰役的勝利。1953年7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被迫同中朝人民軍代表在板門店簽訂《停戰協定》,朝鮮戰爭結束。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全國進行土地改革運動,到1952年冬,土改在全國基本完成。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大法。大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

1958年5月,中共制定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這

條總路線忽視客觀經濟規律,片面強調人的主觀作用,片面強調高速度,全國出現了大躍進運動和一哄而起的人民公社運動。經濟工作的高指標、瞎指揮和急于求成的“左”傾錯誤進一步發展,導致我國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我國經歷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號召開展“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對黨內和國內作了錯誤的估計,認為當時文化領域的領導權都不在無產階級手里,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從中央到地方都有一大批反黨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黨和國家面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只有發動群眾揭露黨和國家的陰暗面,才能奪回被“走資派”篡奪的權力。1966年8月,毛澤東寫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報,把矛頭指向劉少奇、鄧小平。1968年10月,劉少奇被開除出黨,第二年含冤去世,這是中共黨史上最大的冤案。

19 黨的“九大”后,林彪企圖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權。當陰謀敗露后,1971年9月13日乘飛機倉皇出逃,叛黨叛國。飛機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墜毀,林彪一伙落得可恥下場。1976年1月,周恩來總理不幸逝世,引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悲痛。4月5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爆發了悼念周總理,擁護鄧小平,聲討“四人幫”的群眾運動,稱為“四五運動”。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四人幫”加快了篡黨奪權的步伐。在這關系黨和國家命運的危急關頭,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代表黨中央宣布對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實行隔離審查,并將他們逮捕,一舉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后,黨的十屆三中全會通過決議,恢復了鄧小平的一切職務。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的主要成就是: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實的

正確思想路線,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提出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全會徹底否定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肯定了四五運動的革命性質。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它的重大歷史意義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際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確定了黨和國家工和重點的戰略轉移,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國家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在對內改革方面,國家首先著手經濟體制改革,重新確立以國營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結構,允許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村改革首先在安徽、四川興起。安徽鳳陽縣小崗生產隊成為全國“包產到戶”的典型。以包產到戶為主要內容的家庭

聯產承包責任制,成為20世紀80年代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內容。到1984年,農村人民公社制度實際已不存在。與此同時,農村還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從而全面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活躍了農村經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城市,推行擴大企業自主權,從根本上改變企業吃國家“大鍋飯”、職工吃企業“大鍋飯”的現象,增強了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在對個開放方面,按照平等互利原則,積極引進外國資金、先進技術、先進設備以及企業管理經驗,大力開展國際勞務合作,大規模促進國內商品進入國際市場。1980年,我國決定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的廈門市設置經濟特區,給予特殊政策,把它們辦成對外開放的窗口。1984年以后,我國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確定了一批沿海對外開放城市和經濟開發區,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對外開放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給我國帶

來了資金、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加快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還促進了我國現代化城市的崛起,深圳、上海等城市成為世界看中國的窗口。

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把黨中央多年醞釀的和平統一祖國的構想,創造性地概括為“一國兩制”。“一國”就是一個統一的中國。“兩制”就是在一個中國里,允許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存在。按照“一國兩制”的原則,1984年,中英兩國政府就香港問題全面達成協議,草簽了《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87年,中國和葡萄牙政府簽署了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政府恢復行使對香港、澳門的主權后,分別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中國對港、澳的特殊政策也適用于臺灣,在

21

不構成對大陸威脅的情況下,還允許臺灣保留自己的軍隊。

按照?“一國兩制”原則,全國人大先后通過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這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港、澳繁榮穩定的法律保證。香港、澳門先后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正式回歸祖國,董建華、何厚鏵分別當選為香港、澳門的第一任行政長官。港澳的回歸,是中華民族的百年盛事,不僅洗雪了多年來的民族恥辱,也合港、澳的歷史進入了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代,對早日解決臺灣問題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982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強調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走自己的道路。1987年,中共“十三大”在北京舉行。這次大會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指出黨在這一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會確定了我國經濟發展大體分三步走的戰略步驟。

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了重要談話。他強調必須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并明確提出了判斷姓“資”姓“社”的三條標準,即看是否有利于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的南巡講話,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不幸逝世。這年9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大會明確指出,建

22

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稱為鄧小平理論。它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大會還把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的章程,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解放軍經過50多年的努力,實現了由以陸軍為主體向陸軍、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4個軍種和諸多兵種合成的轉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有很大的發展。人民解放軍堅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強軍之路,裁減了百萬軍隊,將有限的財力用于研制高技術兵器、發展高技術兵種、培養高技術人才。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955年的亞非會議上,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重申以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受到與會國家代表的

擁護。1971年,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以壓倒多數票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1972年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訪問中國,實現了中日邦交正?;?。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奉行促進世界和平,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全方位外交政策。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按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建立了平等、團結、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建立了內蒙古、廣西、新疆、寧夏、西藏5個自治區,使少數民族當家作主。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因地制宜、放寬政策、搞活經濟的方針,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二、世界歷史部分

23

基礎知識提要

亞非奴隸制國家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是世界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

埃及位于非洲東部尼羅河下游。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形成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首都是孟斐斯。古埃及的國王稱為法老,是奴隸主階級的最高代表。法老在即位之初就著手修建永久的宮殿——陵墓,許多法老的陵墓至今還屹立在尼羅河下游兩岸,我國稱之為“金字塔”。金字塔建筑技術高超,是古代埃及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公元前1894年,兩河流域的阿摩利人在巴比倫城建立了巴比倫城市國家,史稱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治時,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奴隸制王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約在公元前15世紀,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先后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城市國家。在雅利安人建立的奴隸制國家里,實行嚴格的等級

制度,歷史上叫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把古代印度的居民從高到低分成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婆羅門和剎帝利是享有特權的統治階級。公元前6世紀,在印度興起了佛教。佛教創始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創立后稱釋迦牟尼。公元前3世紀,摩揭陀國的啊育王在位時,佛教達到極盛。其后佛教傳入東南亞和中亞,經中亞傳入中國,又由中國傳入朝鮮、日本。

公元1世紀,在巴勒斯坦和小亞細亞的猶太人中出現了一些傳道者。他們根據猶太教“救世主”思想傳說,上帝的兒子已降臨人間,名叫耶穌,他就是“基督”,即“救世主”。耶穌是上帝派來拯救苦難中的人類的,人們只要崇拜上帝,忍受苦難,人死后就可以進入天堂。這樣,一個新的宗教----基督教就形成了。公元392年,羅馬皇帝定基督教為國教。

在亞洲的日本,7世紀中葉,為了挽救統治危機,中大兄皇子依靠留學隋唐回國的高向玄理

24

等,擁立孝德天皇,改年號為“大化”。646年,以天皇的名義發布詔書,效仿中國隋唐的封建制度實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度到封建社會。

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在麥地那,穆罕默德以信徒為基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630年,穆罕默德把麥地那確定為伊斯蘭教的圣地,并把麥加城中的克爾伯神教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把神廟中的黑隕石定為伊斯蘭教圣物,《古蘭經》成為伊斯蘭教的經典。

隨著歐洲工商業的發展,特別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要求進一步開辟東西交通。羅盤針在航海上的應用,航海帆船的改進,以及地圓說開始為人們所相信,為遠洋航海創造了條件。15世紀末,在政治上已經統一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成為新航路開辟的組織者。1487年至1488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船隊,到達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8年,葡萄牙貴族達·伽馬率船隊,繞過好望角,

進入印度洋,第一個找到了通向東方國家的新航路。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古巴、海地。1519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派遣,率領船隊向西進行環球航行,經過三年的時間,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證實了大地是球形的科學真理。新航路的開辟,溝通了歐、亞、非、美四大洲,改變了人們的地理觀念,促進了世界經濟文化和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壯舉。同時,也引發了殖民掠奪的狂潮,使非洲、美洲和亞洲成為歐洲殖民者掠奪的對象。

文藝復興時期,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但丁、彼得拉克和薄加丘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文學三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被稱為“藝術三杰”。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神曲》開創了歐洲文學的新時代。

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開始了機器生產代替手工業生產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

25

在英國發生呢?第一,17世紀晚期,英國資產階級統治地位的確立,為英國資本主義生產的迅速發展和技術改進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二,國內外市場的擴大,迫切要求改革生產技術。第三,更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使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廉價的勞動力。第四,販運黑媽所獲取的超高額利潤和從殖民地掠奪的巨額財富,成為發展生產技術的資本。第五,手工工場細密的分工以及自然科學的發展,使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成為可能。英國工業革命最先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一些有實踐經驗的工人和技師先后發明了飛梭、紡紗機和織布機。1792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機,促進了機器制造、冶金、煤炭、采礦等一系列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也促進了輪船、火車等交通運輸業的重大變革。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在英國的影響下,法、美、德等國也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也稱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由工場

手工業到機器大生產的一個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促進了城市的興盛和發展,使社會日益分裂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并使資本主義列強為了原料和市場,更加瘋狂地掠奪殖民地,使東方從屬于西方。

19世紀晚期,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萍汲删瓦\用到工業上,在三個方面生產了巨大影響。第一,電力的發現和廣泛應用是新能源探索中的重大突破。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磁力能產生電。由此有了發電機、電動機。1879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發明耐用電燈泡。之外他還發明了電車、幻燈、電影等。電力的廣泛運用,標志著人類由蒸汽時代進入了電氣時代。第二,內燃機的發明是繼蒸汽機之后的又一次動力革命。19世紀90年代德國工程師狄塞爾設計出高效內燃機,為汽車、飛機等新型高速交通工具的研制和使用創造了條件。第三,近代電訊技術的興起為遠距離傳遞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條件。1876年,

26

定居美國的英國人貝爾試驗有線電話成功。19世紀90年代,意大利人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報并在英、法之間試拍成功。19世紀晚期開始的電力廣泛運用為主要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大大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幾個帝國主義大國之間的爭霸斗爭日益激烈。在準備用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為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為了對付俄國和法國,德、奧、意于1882年形成了三國同盟,為了對付德國的挑戰,英國、法國、俄國三國簽訂了條約,1907年,三國協約最終形成。這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的組成,拉開了軍備競賽的帷幕。到20世紀初,使得歐洲局勢更加動蕩不安,巴爾干半島猶如一只火藥桶,大戰一觸即發。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戰爭使各交戰國家的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美國見雙方都已精疲力竭,德、奧敗局已定,于1917

年4月,以德國宣布實行“無限制潛艇戰”為借口,對德宣戰,使協約國一方力量大增。1917年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特別是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堅決地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加上戰爭的連連失利,同盟國內的革命形勢迅速高漲。1918年10月,奧匈帝國瓦解。11月,德皇威廉二世被推翻,德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間為重新瓜分世界而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雖然塞爾維亞等地人民抱著民族解放和反侵略的目的,但它改變不了整個大戰的帝國主義性質。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戰爭中死亡約1000萬人,傷2000多萬人,所有參戰國家的直接戰費和戰爭造成的損失達3400億美元。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后成立的代表地主、資產階級利益的臨時政府,妄圖把布爾什維克趕出

27

工兵代表蘇維埃。使革命處于緊急關頭。4月16日,長期流亡國外的無產階級領袖列寧回到了彼得格勒,為革命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指出俄國革命的任務是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根據形勢的變化,布爾什維克黨確立了武裝起義的方針,11月6日晚,列寧秘密來到革命指揮中心——彼得格勒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和指揮起義,到7日晨(俄歷10月25日)約20萬工人赤衛隊員和革命士兵幾乎占領了首都的所有重要據點,7日晚,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為號,向冬宮發起了進攻,深夜攻克冬宮,彼得格勒十月武裝起義取得勝利。(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1917年11月7日夜,全俄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舉行,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布各地政權一律轉歸蘇維埃,大會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巴黎和會: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1919年1月,交戰國締結和約,戰勝國分贓的會議在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出席巴黎和會的有27個國家,戰勝國俄國因發生了十月革命被排斥在外,英國、法國和美國3個帝國主義大國的首腦操縱了這次會議。6月末,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宰割戰敗國的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和約規定,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德國放棄普遍義務兵役制和所有海外殖民地等,和約沒有就德國賠款問題達成一致協議。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要求收回德國戰前在山東侵占的一切權利,但和約竟把它讓給了日本,由此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凡爾賽和約是戰勝國列強任意宰割戰敗國的產物,它構成了一戰后歐洲帝國主義新秩序,即凡爾賽體系。

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在西方的關系,為了調整帝國主義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由美國倡議于19

2128

年11月召開了有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9國代表參加的華盛頓會議,美國在會上居主導地位,會議的正式議程是:限制海軍軍備以及遠東和太平洋地區問題。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在承認美國占優勢的基礎上,確立了帝國主義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新秩序”,從而形成了戰后帝國主義統治世界的新體系,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是一個戰勝國奴役戰敗國,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體系,是極不穩固的。

羅斯福新政:為了擺脫危機,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宣布實行新政。財政方面,先整頓銀行,銀行的信用開始得到恢復。農業方面,主要是通過縮減農業生產,銷毀農產品,提高農產品價格,克服農產品過剩,復興農業。工業方面,政府實行《全國工業復興法》,包括制訂“公平競爭法規”、工人有權組織工會、以工會賑等內容,這是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機措施。新政加強了國

家政權對經濟生活的調節,使美國從危機中逐漸解脫出來,美國經濟從此開始復蘇,但由于生產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更無法使美國避免新的危機。

英、法、美對德、意、日3個法西斯國家的對外侵略擴張采取姑息、縱容的態度,實行綏靖政策。1938年9月底,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法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簽訂了關于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的協定。次年3月,德國吞并了捷克,使斯洛伐克淪為自己的保護國。

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9月下旬,波蘭滅亡。在西線,英法聯軍一直宣而不戰,等待德國吞并波蘭之后去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德國向蘇聯發起突襲和全面進攻。10月初,德軍發動了重點進攻莫斯科的戰役。蘇聯人民和紅軍在斯大林為首的共產黨

29

的領導下,盡力保衛首都。12月初,蘇軍轉入反攻,德軍敗退。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在夏威夷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接著,美、英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日本在近半年的時間里,侵占了東南亞和太平洋上許多地方。日本軍國主義擴張達到了頂峰。

德、意、日法西斯瘋狂的侵略擴張對世界各國構成嚴重威脅。為了打敗法西斯集團,反法西斯國家逐步走向聯合。1942年1月,中、蘇、美、英等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一形成。它團結了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組成統一戰線,使各國人民的斗爭相互支持和配合;它孤立了法西斯國家,這對世界人民最終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942年7月,德國集中兵力向斯大林格勒發動猛烈攻勢,企圖北取莫斯科。英勇不屈的蘇聯軍民誓死保衛斯大林格勒。11月中旬,英軍轉入反攻。1943年2月初,蘇軍全殲被圍德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德軍從此大勢已去,直至最后的滅亡。

1943年11月下旬,蔣介石、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商討對日作戰問題。會后發表《開羅宣言》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保證朝鮮的自由獨立;堅持日本無條件投降。

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第二次最高級會議。會議通過了對德國分區占領、肅清德國軍國主義,使德國實現民主化的決議。蘇聯答應有條件地在歐洲戰爭結束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會議還決定建立聯合國。會議實際上形成了美、

30

英、蘇三國首腦對戰后世界的安排意見,二戰后出現的世界政治格局,主要是通過雅爾塔會議形成的。

雅爾塔會議后,蘇軍和盟軍分別從東西兩線向德國發動了最后攻勢。4月底,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絕望自殺。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

1942年6月,日本艦隊千里奔襲中途島失敗,美軍開始在太平洋戰場獲行主動權。

1945年7月至8月,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后為艾德禮)在柏林郊區的波茨坦舉行會議,重申了雅爾塔會議的精神。會議期間,中美英3國發表《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的要求,敦促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上旬,美國將兩顆原子彈投在廣島和長崎。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給日本關東軍以殲滅性的打擊。毛澤東發表《對日寇最后一戰》的聲明,中國各解放區軍民展開大反攻。8

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歷史造成了空前的浩劫。戰火蔓延歐、亞、非三大洲,戰爭共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軍費耗資和經注損失約5萬億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又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規模的正義戰爭,是正義戰勝邪惡的重大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成就顯著。1951年美國首次將核技術用于發電。很快,核電站在世界各地紛紛出現,它標志著人類對能源的和平利用進入了原子能朝代。1946年初,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在美國問世,之后,電子計算機不斷更新換代,成為網絡社會和信息產業發展的先導和基礎。航天技術代表著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最高水平。1957年,蘇聯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上了月球,人類第一次在另一個星球留下了自己的足跡。1999年11月,中國成功地發射并回收

31

了第一艘“神舟號”宇宙飛船,成為繼美、俄之后又一個擁有可載人宇航器的國家。生物技術的廣泛運用,也創造出了許多奇跡。2000年6月26日,由美、英、德、日、法、中6國科學家合作研究的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宣告繪制完成,實現了人類對自身研究的最大突破。

32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初中歷史會考卷子下一篇:初中記敘文好開頭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