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大全

2023-06-04

第一篇:中國古代歷史故事大全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大全

割肚牽腸

蜀后主劉禪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蠻王孟獲聯合金環三洞兵馬反叛,建寧三郡也歸附了孟獲,永昌危急。

為了平息后方的叛亂,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首先用離間之計平息了建寧三郡的叛亂,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將之法破了三洞人馬。最后誘敵設伏,在錦帶山活捉了孟獲。諸葛亮讓戰俘們吃飽飯,然后全部釋放,說:“你們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靠在門上等著你們呢;如果聽說戰敗了,一定會割肚牽腸,眼中流血。你們都回去吧。”諸葛亮又問孟獲:“你今天被捉,心服嗎?”孟獲說:“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計,怎么會服!你放我回去,讓我整“割肚牽腸”形容非常牽掛,很不放心。

(出自《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

河清海晏

天竺國下郡的白米四錢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孫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時卻被人偷了。八戒說:“定是這伙鐵匠偷的!快拿出來!略遲了些兒,就都打死!”鐵匠們說:“我們連日辛苦,夜間睡著,到了天明起來,就不見了。而且我們是凡人,怎么拿得動?希望爺爺饒命!”國王說:“這城里軍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師再思。”行者頓軍馬,來決一死戰;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諸葛亮就把他放了。 道:“不用再思,也不須賴鐵匠。我只問殿下:你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頭山,山中有一虎口洞。有人說洞內有仙,有人說有妖。我們不知到底是什么。”„„孫悟空三人經過苦戰,收降了九頭獅子精,奪回了兵器。

國王大開素宴答謝唐僧一行,又將獅子肉分與百姓瞻仰。王子說:“感謝神僧施展法力,掃蕩了妖邪,除了后患,現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

“河清海晏”指黃河水清了,大海平靜了,比喻天下太平。

(《西游記》第九十回)

不拘一格

龔自珍是清朝乾隆末年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龔自珍的年代,清朝開始急速衰敗,貧富兩極分化,社會問題叢生,危機四伏。龔自珍主張移民屯墾新疆,以發展西部經濟、鞏固邊防(《西域置行省議》);給林則徐寫信,希望禁絕鴉片。道光十九年,正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前夕,由于得罪了軍機大臣穆彰阿,龔自珍不得不棄官離京南行。

龔自珍南行路過鎮江時,但見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抬著玉皇、風神、雷神在虔誠的祭拜。這時,有人認出了龔自珍。一位道士馬上懇請龔自珍寫篇祭文,龔自珍揮筆寫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暗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意:中華倚仗風雷般的變革才會有生機,這般死氣沉沉確實令人悲哀。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來,不要拘泥于常規,賜給我們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種規格或一個格局。

(出自龔自珍《己亥雜詩》)

刮目相看

.呂蒙是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武藝高強,戰功卓著,可是不愛讀書。起初,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身當居要職,要多讀些書。”呂蒙說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孫權說:“我難道是要你精通經史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要你讀點書,增長一點見識,開闊一些視野。你說軍務繁忙,難道比我還忙嗎?我常常抽時間讀書,感到收獲很大。”呂蒙于是開始利用空余時間讀

書。

不想去見他。有人勸他說:“呂將軍已經今非昔比了,應該去看看他。”于后來魯肅要到陸口,路過呂蒙的轄區時,魯肅覺得呂蒙是個大老粗,是魯肅來見呂蒙。大家喝酒喝得高興時,呂蒙問魯肅:“現在將軍重任在身,呂蒙說:“現在吳蜀雖然結成了聯盟,但關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準備呢?”于是給魯肅籌劃了五條計策。

魯肅非常驚奇,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吳下的阿蒙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認識事物。 (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回天之力

.張玄素任景州錄事參軍時,唐太宗召見他,詢問他為政之道。張玄素說:最終走向了滅亡!陛下要是能夠謹慎選擇大臣,觀察和考核他們的政績而加要與關羽為鄰了,要怎么防備他呢?”魯肅說:“還沒想過,到時候再說吧。”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后,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隋煬帝喜歡專斷大小事務,不信任大臣,以一個人的智慧來決斷天下的事,以賞罰,何必憂慮國家治理不好呢!另外,我觀察到隋末戰亂不止,其實真正想奪取天下的不過就那十幾個人,為非作歹的很少,大多數都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鄉,等待著歸附有道的明主。很少有人了解百姓為什么作亂,只是人君不會安撫而已!”太宗就擢升他為侍御史。

貞觀四年,唐太宗要重修洛陽宮乾陽殿。張玄素說:“我曾經見過隋朝修宮殿,在豫章(今南昌)伐木材,兩千人拉一根大木,鐵做的車轂走不了幾里就壞了,需要幾百人抬著備用的車轂跟著,一天走不上三十里地。從前阿房宮修成了,秦朝就滅亡了;章華宮修成了,楚國也衰敗了;乾陽殿完工了,隋朝也解體了?,F在我們國力不及隋朝,百姓剛剛遭受戰亂──我恐怕陛下

魏征知道了,說:“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比喻能挽回嚴重局勢的力量。

(出自《新唐書?張玄素傳》)

倚門倚閭

朝,母親總要再三叮囑他早些回來。如果他回家晚了,母親就會焦急的倚在

門口等他回來。

公元前284年,燕國的軍隊很快攻下了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倉惶出逃,這天王孫賈沒有在齊王身邊,聽說齊王出逃,急忙前去追尋,沒有找到齊王,只得回家了。他母親見了,問他:“燕兵來了,你為何不保護齊王?”王孫賈說:“我不知道大王在什么地方。”他母親非常生氣,說:“你每天回來晚的過錯比隋煬帝還大。”太宗說:“你說我還不如隋煬帝了嗎?”就停修了。王孫賈15歲被召進王宮當齊王的侍臣。王孫賈的母親很愛王孫賈,每當他入了,我都會倚在家門口等你。你既然是大王的侍臣,竟然不知道他去哪兒了,“倚門倚閭”比喻長輩對子女的盼望和愛護。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的東魏大將軍高洋逼迫東魏孝靜帝退位,建立了北齊王朝。次年又毒死了孝靜帝和他的三個兒子。有一年出現了日食,高洋擔心自己的皇位不保,問一個親信:“王莽奪了劉家的天下,為什么后來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去?”那親信說:“陛下,這要怪王莽自己了:他沒有把劉氏家族斬盡殺絕。”高洋馬上又開了殺戒:把東魏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700多人全部殺光,連嬰兒也無一幸免。

消息傳來,東魏的元姓都很害怕,他們趕緊聚集起來商量對策。有個名叫元景安的縣令說:眼下要保命的唯一辦法,是請求高洋準許他們脫離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堅決反對,他說:“怎么能用拋棄本宗、投靠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寧

死也不改姓。”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比喻寧愿為氣節犧牲。

(出自《北齊書?元景安傳》)

背水一戰

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軍事奇才。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一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和大將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占據了太行山以東的咽喉要地井陘口,準備迎戰。井陘那你還回家干什么!”王孫賈聽后,很慚愧,馬上離家去打聽齊王下落。

口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道,兩邊是山,道路狹窄,是韓信的必經之地。趙軍謀士李左車獻計:正面死守不戰,派兵繞到后面切斷韓信的糧道,把韓信困死在井陘狹道中。陳余不聽,說:“韓信只有幾千人,千里襲遠,如果我們避而不擊,豈不讓諸侯看笑話?”

韓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領漢軍進入井陘狹道,在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營來。半夜,韓信派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旗幟,從小道迂回到趙軍大營的后方埋伏,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其余漢軍吃了些簡單干糧后,馬上向井陘口進發。到了井陘口,大隊渡過撓蔓水,背水列下陣勢,高處的趙軍遠遠見了,都笑話韓信。

天亮后,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率眾開出井陘口。陳余率輕騎精銳蜂擁而出,要生擒韓信。韓信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陳余下令趙軍全營出擊,直逼漢軍陣地。漢軍因無路可退,個個奮勇爭先。雙方廝殺半日,趙軍無法獲勝。這時趙軍想要退回營壘,卻發現自己大營里全是漢軍旗幟,隊伍立時大亂。韓信趁勢反擊,趙軍大敗,陳余戰死,趙王被俘。 居然打勝了,這是為什么呢?”韓信說:“兵法上不是也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 “背水一戰”比喻處于絕境之中,為求生路而決一死戰。

(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負荊請罪

戰國時代,強大的秦國常常欺負趙國。在代表趙國出使秦國中,藺相如智勇雙全,把和氏璧安全帶回趙國,在澠池大會上又保全了趙國的榮譽,被拜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沖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戰后,有人問:“兵法上說,要背山、面水列陣,這次我們背水而戰,上卿,地位躍居大將軍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說:“我為趙國立了多少汗馬功勞,才有今天。藺相如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見到藺相如,我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看看。”為避免和廉頗見面,藺相如就稱病不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門,遠遠的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過來,趕快退到小巷子里,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藺相如的門客們覺得藺相如膽小怕事,請求離去。藺相如勸阻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厲害些?”門客們說:“當然是秦王厲害些。”藺相如說:“對呀!秦王我都不怕,我怎么會怕廉將軍呢?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是因為我們趙國文臣武將團結一心。如果我們兩人不和,秦國就有機可乘了。”廉頗知道了,赤著膀子,背著荊條,來到藺相如的家里請罪,他說:“我是個粗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如此容忍我,請您處罰我吧。”

“負荊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防微杜漸

.漢和帝即位后,竇太后專權,竇憲兄弟把持了國家的軍政大權,朝政混亂不堪。竇氏家族仗勢橫行鄉里,魚肉百姓,人們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發生日食。司馬丁鴻上書漢和帝說:“太陽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代表臣子的。日食現象象征君王的權力被臣子侵奪,陛下千萬要小心。在歷史上,日蝕出現過三十六次,國君被臣子殺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為臣子的權力太大了!”“日蝕的出現,是上天在警告我們,我們應該引起重視啊。穿透巖石的水,開始時都是涓涓細流,參天的大樹,也是由剛發芽的小樹長成的。人們常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禍患。如果陛下能親自處理朝政,

“防微杜漸”在不良事物剛露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其發展。

(出自《后漢書?丁鴻傳》)

鶴歸華表

.在蒼涼古邁的關東大地,山巒無盡,嶺岱莽莽。在這連綿的山嶺中,有近千座狀似蓮花的奇峰組成的千山。千山,古稱為千朵蓮花山,又名千華山,

歸來的傳說而得名。

據晉陶潛《搜神后記》中記載,漢朝時,遼東人丁令威,在靈虛山學道。后來,經過多年的苦修,丁令威得道成仙。千年后,他化成一只仙鶴飛回到遼東,落在城門前的華表柱上。有一少年,見此,就拉起弓弦想射他。丁令威就飛到空中,徘徊良久,不肯離去,并說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說完后,他沖天飛去。

后世常用“鶴歸華表”感嘆人世的變遷。

半途而廢

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心中平靜淡然,叫做“中”,但喜怒哀樂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們必然要表現出來。表現出來而有所節度,大家心平氣和,社會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無事了。

孔子說:“天下國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祿可以放棄,雪白的刀刃可以踐踏,從小地方著手,在禍患剛露頭的時候防止它,這樣國家就能夠長治久安了。”也叫積翠山。千山第一高峰是仙人臺,海拔708.3米,它以丁令威成仙化鶴叫做“和”。二者協調和諧,這便是“中和”。人人都達到“中和”的境界,中庸卻不容易做到。”“專走極端,做些怪誕的事情來欺世盜名,后世或許有人會記述他,為他立傳,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這只有圣人

才能做得到。”

“半途而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止,有始無終。

(出自《中庸》)

安身之地

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劉表派劉備駐守新野。在新野,劉備諸葛亮巧用火攻,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將夏侯??。劉備擔心曹操會來報復,諸葛亮說:“新野是個小縣,不能久居,最近聽說劉表病在旦夕,可乘此機會,奪取荊州作為安身之地,也許可以抵抗曹操。”劉備說:“你說得很好,但是我受劉表的恩,怎能忍心呢?”諸葛亮說:“你今天不取,過后一定會后悔的!”劉備說:“我寧可死,也不忍心作忘恩負義的事情。”

“安身之處”喻指建立事業的根基。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五里霧中

.張楷,字公超,是東漢人,對道學很有研究,門徒常常上百人。每天造訪他的人車馬盈門,填塞街巷,有人便在他家附近開辦旅舍飯館賺錢,張楷只好搬家。張楷很窮,以擺攤賣藥維持生計。

永和年間,被推薦出任長陵(今咸陽市東)縣令,張楷不就,搬到華山峪隱居,一時到華山峪求道者很多,致使華山峪成了集市,人們索性把華山峪叫成公超谷。張楷能在五里范圍內彌漫云霧,人們把學道叫“學霧”。元和三年,皇帝召他,他又推脫了。張楷活了70歲。

“五里霧中”原指修道,現形容迷離恍惚、不知所從的狀態。

(出自《后漢書?張楷傳》)。

原憲桑樞

原憲是孔子的弟子。他的小屋是茅草搭的,門是蒿草編成的,門樞是桑樹條。柱著藜木拐杖開門迎接他。子貢問:“您生病了嗎?”原憲說:“我聽說,沒有財產叫貧困,學道而不能身體力行叫病,我是貧困不是生病。”子貢聽

了面有愧色。

因為生命勝于飲食,身體勝于衣服。”

“原憲桑樞”喻指安貧樂道。 (出自《莊子?讓王》和《耶穌傳》)

文章憎命 子貢穿著雪白的衣服、駕著高大的馬車來拜訪他。原憲戴著破裂開口的帽子、耶酥對門徒們說:“我告訴你們,不要為吃什么擔憂,也不要為穿什么憂慮。.唐憲宗元和初年,30歲的詩人賈島抱著“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的豪被人稱為“舉場十惡”。到后來,賈島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田野里去摘野

菜充饑。 氣,來到長安參加科舉,然而時運不濟,屢試不中,考到60歲了也沒考上,唐代詩人孟郊一生貧困潦倒。41歲入長安趕考落榜,心情非常沮喪,說自己的心被刀割傷了。43歲再考又落榜了,晚上睡不著覺,要起來感嘆多次,連夢都不能作完整。46歲時才考上,高興的寫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可是由于不善交際,四年后才得了個縣尉的小官,64歲時貧病而

死。

“文章憎命”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出自《天末懷李白》)

朝三暮

四、

.通達事理的人知道天下就是那么一回事,因此不會為了得到什么而特別追求,做起事來總是心平氣和??偸切钠綒夂腿プ鍪碌娜?,會漸漸體察到這個道理,體察到了,也就離道不遠了。做而無求。

不知道這個道理而勞心費神的人,叫做‘朝三’。什么叫‘朝三’呢?有一個養猴子的人給猴子喂栗子吃,說:“早上三顆,晚上四顆。”猴子都非常生氣。主人便說:“既然這樣,那么早上四顆,晚上三顆好了。”猴子們都很高興。實質沒有什么差異,只是情緒發生了改變。

“朝三暮四”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表面假象蒙騙?,F指人說話、辦事反復無常、經常變卦。 (出自《莊子?齊物論》)

圣人之勇

.孔子周游列國,到了衛國匡城,被人包圍了好幾圈,孔子的琴聲和歌聲一孔子說:“仲由,讓我來告訴你吧!我想擺脫困境已經很久了,可還是不能杜甫說“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說命運要磨練磨練文章寫得好的人。

所以圣人沒有高興和不高興的,只是隨自然規律而行,我是我,事情是事情。直沒有停過。子路跑進去見孔子,說:“老師怎么還有閑情彈琴唱歌呢?” 避免,這是天命啊。我想尋求通達已經很久了,結果還是不行,這是時運不碰上了桀紂那個時代,天下沒有得意的人,這也并不是人們的智慧低下,是時勢造成這樣的。那在水里行走不怕蛟龍的,是漁夫的勇氣;在陸地行走不怕犀牛、老虎的,是獵人的勇氣;雪白的刀子架在面前,把死亡看做和生存沒有區別的,是壯士的勇氣;知道窮困是命運,知道通達需要時機,面臨大災難而不會畏懼的,需要圣人的勇氣。仲由啊,安靜些吧!我的命運已經上

天已經安排好了。”

沒有多久,帶領士兵的將官進來了,抱歉的說:“我們以為您是陽虎,所以把您圍了起來;現在我們知道您不是的,很對不起,我們在此向您道歉并撤

退士兵。”

(陽虎是魯國貴族季氏的家臣,曾經侵犯衛國匡城百姓,當地百姓痛恨他??鬃用婷蚕耜柣?,所以發生誤會。)

(出自《莊子?秋水》)

聞所未聞

劉邦剛剛平定天下,漢人尉他在南越自立為王。劉邦派遣陸賈出使南越。尉他傲慢的坐著接見陸賈。陸賈說:“秦朝暴虐無道,諸侯豪杰紛紛而起,漢當時強大無比。但是漢王只用五年時間就平定了中國。這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F在大漢天子不愿百姓再受戰爭之苦,派遣我來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搗毀你的祖墳,誅滅您的宗族,再派十萬人馬來到越地,那么南越人自己就濟啊。碰上了堯舜那個時代,天下沒有失意的人,這并不是人們的智慧高明;王首先入關,占據咸陽。項羽背叛盟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紛紛歸順他,您理應到郊外遠迎,拜倒稱臣,但是您卻如此桀傲不馴。倘若讓朝廷知道了,會殺了您而投降漢朝。”

尉他立刻站起身來,向陸賈道歉。通過交談,尉他說:“南越人當中沒有一個和我談得來,等到你來到這里,使我每天都能聽到了以前從沒有聽到過的

事。”

“聞所未聞”形容事物新奇罕見。 (出自《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沐猴而冠

項羽說:“讀書有什么用,只能記名姓而已。學劍也只能抵擋一個人,我要學能抵擋萬人的本事。”

后來項羽帶兵攻入咸陽,殺了秦二世子嬰,燒了秦朝的宮殿,收拾了秦朝許多寶貝財物就準備回去。有人勸他說:“關中這個地方很險要,土地肥饒,可以建都稱霸。”項羽見宮殿都燒毀了,又想著趕快還鄉,說:“富貴了不回家鄉,就像穿著錦繡衣服在黑暗中行走一樣,誰會知道呢!”勸說的人嘆道:“人家說項羽像只戴著帽子的獼猴,徒有虛名,果然不錯。” “江東雖然小,也有方圓千里的地方,幾十萬人口,也可以稱王啊。”項羽.項羽小的時候,不好好讀書,后來改學劍,也不肯用功,他的叔父很生氣。后來項羽在垓下打了敗仗,逃到烏江,烏江亭長有一只小船,勸他渡江,說:說:“是老天要亡我,我為什么要渡江呢!開始我和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而來,

“沐猴而冠”比喻虛有其表,沒有真正的能力。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現在無一生還,即使江東父老可憐我、讓我稱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見他們呢?”

穿井得人

了讓老百姓懂得樂舞,舜派夔到各地去傳播音樂。有人建議再派些人去協助.魯哀公問孔子說:“聽說舜的樂師夔只有一只腳,可信嗎?”孔子說:“為他,舜說:‘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

宋國有一戶姓丁的人家,家里沒有井,每天要有一個專人負責出外打水。后來,他家鑿了一口井,用不著再派人出去打水了,告訴別人說:“我家開了一口井,得了一個人。”有人聽到這消息,立即把它傳出去了,說:“丁家開井,挖出了一個人。”很快,全國各地都在談論著這件事。終于傳到了宋國國君的耳朵里。國君派人到丁家去查問。丁氏說:“我是說省出一個打水的人,家里多了一個勞力,不是說在井中挖出了一個人呀!”

“穿井得人”比喻話傳來傳去而失真。 (出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

風起云飛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經過連年的征戰,劉邦后來居上,戰勝了項羽,贏得了天下??墒菦]幾天,淮南王英布造反,軍勢極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征。在得勝回朝途中,劉邦順路回了趟故鄉沛縣,和昔日的朋友、鄰里敘舊暢飲了十幾天。一次在熱鬧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劉邦傷感

的唱道: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所以說‘夔一足’(夔一個人就夠了),不是‘一足’(夔有一只腳)啊。”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風起云飛”喻天下大亂,有時也指觸景傷情。

(出自《漢書?高帝紀》)

前程萬里

.漢朝的賈逵家里很窮,他姐姐每天都抱著5歲的賈逵隔著籬笆聽鄰居家的生,你怎么會知道天下有《三墳》、《五典》這些古書,而且背誦起來不漏一句呢?”賈逵答道:“當年,你抱著我隔著籬笆旁聽鄰家讀書,至今仍沒有忘記其中的任何一句。”不到20歲就有許多人來跟著他學習。 唐朝的宰相崔鉉從小就很聰明。一次他跟父親去拜訪名士韓?輟:??曛缸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絳人。”韓?晁擔骸罷飧齪⒆涌梢運滌型蚶鍇俺貪。?

“前程萬里”比喻前途遠大,不可限量。

(出自《太平廣記》)

開門揖盜 孩子們讀書。10歲時,賈逵能背《六經》。姐姐問:“我們家從沒有請過先偶萇系撓ソ興?歌詠。崔鉉接過紙筆,很快就作了首詩:“天邊心性架頭身,.三國時代,江東的孫策遭了暗算,重傷而死。他的弟弟孫權這時才15歲,“現在天下大亂,豺狼滿道,如果你只顧悲啼,不理國事„„這好比大開著朝服,登朝理事,視察軍隊,安定了軍心、民心。 天天啼哭,無法處理朝政。大臣們勸說沒用,都很著急。謀士張昭對孫權說:房門,拱著手把強盜請?M來,必將自取其禍。”孫權覺得說的對,馬上換了呂布被曹操大軍圍在下邳城。謀士陳宮建議呂布屯兵于城外,自己領兵守城,以形成犄角之勢,只等曹操糧食用盡。呂布回去收拾東西,他的妻子說:“你一個人孤軍遠出,如果一旦有變,我可怎么辦呀?”三天后陳宮來催,呂布說:“我想還是死守城池為好。”陳宮又獻計說:“聽說曹軍的糧草早晚將“曹操詭計多端,我們最好不要輕舉妄動。”后來城破,呂布被殺。 “開門揖盜”的意思是開門請強盜?M來。比喻引?M壞人,招來禍患。

(出自《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和《三國演義》)

難能可貴

子路、子貢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弟子。

內亂,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后,馬上趕往京城救難。到了城外,遇到衛國大夫高柴由城內逃出,高柴勸子路不要進去,子路說:“我拿孔悝的俸祿,就應該救孔悝的難。”進城后被殺。 至。請將軍準備引精兵去斷其糧道。”呂布又被妻子勸住了,出來對陳宮說:子路很勇敢。子路63歲時是衛國大夫孔悝的家臣。魯哀公十五年,衛國發生子貢的言語絕世無雙。叔孫武叔說:“子貢比孔子賢能。”子貢知道后,說:“拿圍墻來做比喻吧,我的墻齊肩高,站在墻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麗堂皇;進得去門的人太少了,叔孫先生這么說,也是可以理解的!” “冉有多才多藝,從政有什么不可以的?”季康子就請冉有輔佐自己。魯哀公十一年,齊國軍隊攻打魯國,冉有力排眾議,帥領魯國軍隊抵抗強敵,獲

得了勝利。

宋代的蘇東坡說:“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孔子的墻幾丈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就看不見雄偉壯觀、多姿多彩的景象。冉有有治國才能。魯國的大夫季康子問孔子:“冉有可以從政嗎?”孔子說:

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難能可貴”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了不起。

(出自《論語》和蘇軾《荀卿論》)

食言而肥

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說話不算數。有一天魯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參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歡另一位大臣鄭重,便故意問他:“鄭先生怎么越來越胖了?”哀公聽見了,說:“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胖起來呀!”

晉朝有個人叫殷羨。曾經做過豫章郡的太守,當他卸任離開豫章回京城時,很多人托他帶信,他都答應了。當他走到長江邊時,便把這些信全部扔到水里,說:“都請到水里去吧!要沉要浮隨你們自由,我殷羨不當太守了,可也不能給人家當信使啊!” “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

(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五年》和《世說新語》)

對癥下藥

.華佗是東漢名醫。有一次官吏倪尋和李延都感到頭疼發熱,找華佗看病,華佗診斷病情后,給倪尋開了下瀉藥,給李延開了發汗藥。兩人感到奇怪,問華佗問什么同樣的并用不同的藥,華佗說:“倪尋的病是由內傷引起的,李延是因為外部受涼而引起感冒。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一樣。”他們回去后按藥方服藥,第二天病都好了。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學生子路問孔子:“聽到一個很好的主張,是不是應該馬上去做呢?”孔子說:“家里有父親兄長在,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再說,哪能馬上去做呢?”學生冉有也這樣問,孔子說:“聽到了就去做。”學生公西華就問孔子:“您老人家為什么給他兩個不同的答復呢?”孔子就說:“冉有做事退縮,所以我要鼓勵鼓勵他;子路膽量有兩個人的大,做事果敢,所以我要抑制抑制他。”

“對癥下藥”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出自《三國志?魏志?華陀傳》和《論語?先?M》)

白駒過隙

.人的生命太短暫,莊子說:“在天地間,人的生命就像白色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一躍而過。”但是要是不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再長壽也是枉然。蘇軾說:“曾經有三個老人相遇,問他們的年齡。一人說:‘我記不清我的年齡了,但記得少年時和盤古是好朋友。’一人說:‘海水變成桑田時,我就放下一個籌碼,現在我的籌碼已經堆滿十間屋子了。’一人說:‘我吃蟠桃時,把桃核扔在昆侖山下,現在桃核已經和昆侖山一樣高了。’以我來看,這三人和蜉蝣朝菌(都只能活幾個時辰)也沒有什么區別。”

“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出自《莊子?知北游》和《蘇軾集?志林五十五條?異事》)

暮夜無知

五十多歲楊震被逼不過,只得出來做官。他去東萊出任太守,路過山東昌邑時,他以前推薦的秀才王密,正好擔任昌邑縣令。王密夜晚抱著十斤的?S金來要送給楊震。楊震說:“我深知你的為人,為何你對我卻一無所知?”王密說:“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沒人知道這件事。”楊震說:“天知、地楊震是東漢時華陰人,以教授學生為生,由于正直、博學,人稱“關西孔子”。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說沒有人知?”王密很羞愧。

他在太尉任內,中常侍李閏為了他哥哥升職,通過漢安帝的舅舅耿室和后兄閻顯先后向楊震說情,都被楊震謝絕了。原來李閏又請國舅耿寶向楊震推薦,而且這也是皇上的意思”。楊震說:“既然是圣旨,請出示尚書府的文書,這樣才有根據。”耿寶被駁得啞口無言。

楊震雖然坐了高官,可是他的子女還吃著家常飯菜、出門沒有車坐。有人勸這個遺產不是很豐厚嗎?” (出自《后漢書?楊震列傳》)

溫人之周

戰國時代,諸侯并起,周朝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

有一次魏國溫城有一個人要去周朝,周朝邊境不準他入境,問他:“你是外于是官吏就把他拘留起來。這時周天子派人來問:“你既然不是周朝人,卻又不承認自己是外國人,這是為什么呢?”

那人說:“我讀過《詩經》,書上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今既然周天子君臨天下,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又怎么能說我是外國人呢?”周王聽了,便把他放了。 “溫人之周”比喻對的事情要堅持到底。

月懷一雞 耿寶對楊震說:“李常侍?F在是皇上眼前紅人,希望對他哥哥能從優提拔,他要為子孫后代考慮考慮。楊震說:“讓后世知道他們都是清白人家的子孫,“暮夜無知”原指夜里做的事情,?]有人知道。后人用來比喻暗中賄賂。

國人嗎?”那人說:“我是周朝人。”可是問他的周朝的住處,卻答不上來,.孟子善于運用比喻來說明自己的主張。孟子說治理天下是很容易的事,只是君王想不想做的問題,并不是他能不能做。齊宣王問:“想不想做和能不是真的做不到;若是為長輩折條樹枝,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不到啊!治理國家沒有挾太山超北海那樣難,只是折條樹枝那樣簡單。贍養我的父母,從而贍養別人的父母,愛護我的孩子,從而愛護別人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

宋國大夫戴盈之決定減免百姓的部分捐稅,但又說:“今年年內還辦不到,請讓我先稍微減一些,等到明年再徹底實行,怎么樣?”孟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一只雞,有人勸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他便說:‘好吧,我知道這不好了。這樣吧,請允許我少偷一點,原來每天偷一只,以后改為每月偷一只,到了明年,我就徹底洗手不干了’—如果知道這種行為不合于道義,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出自《孟子》) 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次孔子在路上見到一個人坐在路邊哭得很傷心,便問他為何如此傷心。那人說:“因為我犯過三個錯誤,想起來就傷心。年輕時忙著做學問,沒有好好侍奉父母,反而要他們照顧我。我自命清高,做事不夠盡心盡力,妨礙了樹欲靜而風不止,現在我想好好彌補這一切,可是歲月已經過去了,父母去能做有什么區別?”孟子說:“挾著太山跨越北海,告訴人說:‘我做不到’,“月懷一雞”指那些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故意拖延時間,不肯及時改正的人。我的升職。從小對朋友不友善,大家都不愿親近我,現在年紀大了覺得孤單。世了,朋友不再來了,我年齡也大了。每每想起,我就禁不住傷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比喻客觀環境不以人的主觀意愿為轉移。

(出自《韓詩外傳》)

歧路亡羊

.楊朱是戰國時代的人。有一天,楊朱的弟弟楊布穿了一件白衣服出門?;貋頃r,因為天下雨,就在朋友處借穿了一件黑衣服回來了。他家的狗追著他狂叫。楊布很生氣,拿了棒子要打狗。楊朱勸他說:“不要打狗了,你平心靜氣的想一想:假使你的狗出去的時候,是一條白的,回來時變成了一條黑狗,你是不是就能認出來呢?”

楊朱的鄰居走失了一只羊。鄰居全家出動去找尋,又來找楊朱的學生幫忙。楊朱說:“只是丟了一只羊,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呢?”鄰居說:“因為岔道太多。”晚上大家空手回來了,楊朱問:“怎么去了這么多人還找不到楊朱一整天都沒有說話。

“歧路亡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高三成語備考:成語故事匯編

(二) 高三成語備考:成語故事匯編

(三)

/www.xwbs.com33

何去何從

楚懷王由于聽信讒言,將直言進諫的屈原流放,三年后也不召回。屈原去找呢?”鄰居說:“哎,岔道上還有岔道,我們不知道羊跑到哪條路上去了。”長沙市雅禮中學徐昌才輯錄2004-8-17來源|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http:/算卦的鄭詹尹說:“我心里有不明白的,想請先生指教。”詹尹拿起龜策(算卦具)說:“您想知道什么?”

屈原問:“我應該剛正不阿保持我的忠誠呢,還是迎來送往安享天年算了?是去田地里努力耕作呢,還是與士大夫往來求取名聲?是為了進諫忘記身家性命呢,還是茍且偷生保持富貴?應該像千里馬一樣桀驁不馴呢,還是像水中的鳧一樣隨波上下?這些哪個好哪個壞?我應該何去何從?” 詹尹放下龜策說:“對不起!用您的心去做您想做的事吧。龜策算不出來您

問的。”

“何去何從”指在重大問題上方向性的選擇。

(出自屈原《卜居》)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即出于此。

公元316年,西晉王朝滅亡。公元357年,苻堅稱大秦天王,滅前燕、前涼及代國,最終統一北方。在南方,瑯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王朝。東晉占有今漢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這樣,形成了秦晉

南北對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堅不顧群臣反對,決意攻取東晉。八月,苻堅率步兵六十余萬、騎兵二十七萬、“羽林軍”三萬余騎;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東晉。苻堅驕狂地說,以此強兵百萬,“投鞭可以斷流”,何愁東晉不滅?晉武帝則采納了謝安、桓沖等人的主張,堅決抵抗。他派將軍謝石、謝玄等率兵八萬沿淮河西進,以拒秦軍;又派將軍胡彬率領水軍五千增援戰略要地公元383年東晉與前秦在今安徽壽縣一帶進行了一場大戰,史稱“淝水之戰”。

壽陽(今安徽壽縣)。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軍前鋒攻占壽陽。胡彬所部水軍走到半路,得知壽陽失守,退守硤石(在壽縣西北二十五里〕。秦軍為了阻擋晉軍主力西進,又派兵五萬進至洛澗(今安徽懷遠縣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設置木柵,阻斷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硤石,糧食用盡,處境十分艱難,寫信要求謝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軍進獲。苻堅認為晉軍兵力很少,糧食十分困難,應該抓緊進攻,遂把主力留在項城(今河南項城縣境),帶了八千騎兵趕到壽陽。苻堅先派尚書朱序到晉軍勸降。朱序原來是東晉防守襄陽的將領,襄陽失守時被俘。朱序到晉軍以后,不僅沒有勸降,反而透露了秦軍情況,并且建議說,如果秦兵百萬全部到達,晉軍難以抵抗,現在應趁它還沒有到齊,迅速出擊,打擊它的前鋒,大軍就會潰散。晉軍將領謝石、謝玄聽從了朱序的建議,于十一月派劉牢之率精兵五千進攻洛澗。劉牢之分兵一部到秦軍側后,斷敵退路,親自率兵強渡洛澗,夜襲秦軍大營。秦軍抵擋不住。主將梁成戰死,五萬秦兵大潰,搶渡淮水,淹死一萬五千余人。洛澗的勝利,鼓舞了晉軍的土氣。晉軍乘勝追擊,一舉推至淝水東岸,與秦兵隔河對峙。苻堅登上壽陽城頭,望見東晉軍隊布陣嚴整,心中暗暗吃驚。又見淝水東面八公山上洛澗失利后,秦軍沿著淝水西岸布陣,阻止晉軍反攻。晉軍將領謝玄派人對苻堅的弟弟苻融說;如果你把軍隊稍向后撤,讓出一塊地方,使晉軍渡過淝水,兩軍一決勝負!秦軍諸將都認為不能讓晉軍渡河,但符堅卻說: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晉軍兵馬渡河至一半時突然襲擊,再用鐵騎數十萬攻擊,一定可以取勝。于是苻融指揮秦軍后撤。秦軍本來內部不穩,這一撤,秦軍以為草木搖動,以為都是埋伏的晉兵,不由連連感嘆:“此亦勁敵澗謂弱也”。 前鋒被打敗了,頓時大亂,一潰千里,不可遏止。晉軍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展開猛烈攻擊。符堅中流箭,臨陣斬苻融。晉軍乘勢迫擊,秦軍人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其他軍眾棄甲,晝夜潰退,聽到風聲鶴唳,以為是東晉追兵,草行露宿,饑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陽,

只剩下10余萬人。

后世用成語“草木皆兵”來形容人在極度恐慌時,一有風吹草動便疑神疑鬼的樣子;以“風聲鶴唳”來形容人極度恐慌以致于自相驚擾的樣子。

(出《《晉書.謝玄傳》)

梟將東徙

漢代的劉向為了說明“知己者不怨人”的道理,舉了個寓言故事:梟(一種猛禽)遇到鳩(一種水鳥)。鳩問它:“你要去哪里?”梟說:“我要搬到東方去住。”鳩問它為什么,梟說:“這里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所以我要搬到東方去。”鳩說:“那你就改一改你的叫聲吧,如果你不改的話,你到了東方,東方的人也會討厭你的。” “梟將東徙”比喻解決問題要從根本上著手。

(出自劉向《說苑?談叢》)

一手遮天

李斯原是楚國上蔡人,后來到了秦國,勸說秦王,用金錢收買六國的諸侯大臣,收買不了的,就派人刺殺;離間六國的關系,然后派兵攻打。二十多年后,秦王統一了天下。李斯又上書說:“天下會大亂,是因為有各種學說流派,人聽進去了,心里就會想別的?,F在天下統一了,請制訂完備的法令,請將諸子百家的書全部毀掉,天下就太平了。”秦始皇照辦了。 晚唐詩人曹鄴說:“用欺騙挑撥來獲取國家利益是不對的,用法律來限制人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一手遮天”形容仗勢弄權,欺上瞞下。

(出自曹鄴《讀李斯傳》)

風吹雨打

杜甫在長安過了十年寄人籬下的生活,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了,潼關失守,四十五歲的杜甫去投奔肅宗皇帝,半路被抓,半年后逃出,在彭原郡見到肅宗,被封為左拾遺。不久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三年后,關中大饑荒,杜甫的孩子被餓死了好幾個,生活難以維持,只好棄官逃難到成都,在朋友幫助下蓋起了草屋,過了幾年比較安定的生活。 有一次,杜甫在江邊散步,忽然聞到陣陣馨香,原來是江邊的楸樹零零星星已經開花了。杜甫嘆道:“不如醉里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不久朋友死了,蜀中戰亂不止,杜甫又開始了四處漂流的生活。 “風吹雨打”比喻對弱小生命的迫害,也比喻嚴峻的考驗。

(出自杜甫?《三絕句

(一)》)

感戴二天 蘇章是東漢時扶風人。

他當冀州刺史時,與屬下清河郡太守是同窗好友。有一次,蘇章巡察到了清河郡,查知郡守貪贓枉法,而且證據確鑿。晚上蘇章請清河郡守來吃晚飯。席間,郡守見蘇章和他敘述往日的情誼,漸漸地將緊張的心情放下了,說:“人人頭上都只有一個青天,而我卻有兩個。”蘇章說:“今天喝酒,全是民的思想是自取滅亡。一個人的手要掩住天下人的眼睛,這怎么可能呢!(難私交;明天辦案,卻是公事,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第二天在公堂上,蘇章在歷數了清河郡守的罪行后,依法將他免職了。 “感戴二天”比喻對他人的幫助感激不盡。

(出自《后漢書?蘇章傳》)

猛志常在

《山海經?北海經》中記載:炎帝的小女兒在東海游泳時不幸淹死了。她死后變成了叫精衛的鳥,常常從遠隔千里的西山銜來木石,投到東海里,想把它填平?!渡胶=?海外西經》中講:刑天與黃帝爭天下,最后被砍了頭,扔到常羊山。刑天沒了頭,就把自己的乳頭變成眼睛,把肚臍變成嘴,揮舞著盾牌和斧子,要和黃帝繼續戰斗。

晉代詩人陶淵明寫道:“精衛銜來小樹枝想填平東海,刑天死了還揮舞著盾牌和斧子,他們的雄心壯志真是可歌可泣。” “猛志常在”比喻雄心壯志,至死不變。 (出自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汗牛充棟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為圣人,當時就有三千人跟隨他學習。當時也就是要用《春秋》來讓人們明白“義”。但是孔子一生沒有寫什么自己的著作,只是“述而不作”。

《論語》中說,有一次子貢向孔子請教“天道”的問題,孔子說:“我不想說這個。”子貢說:“夫子如果不說的話,我們如何能照著去做呢?”孔子說:“天道怎么能說得清呢──四季因它而運行,萬物因它而生長。天道怎為了教學的需要,孔子曾經整理和修改過《春秋》等??鬃诱f“春秋以義”,么能說得清呢?”這也許是孔子不寫的原因吧。

唐代柳宗元說:“自從孔子修改過《春秋》以后,給它作傳的人就多起來了,后來歷朝歷代,都有成百上千的人為它們作注講疏,寫出了很多見解不一的著作。這些書堆起來能塞滿屋子,運出去要使牛馬都累得出汗。”

“汗牛充棟”形容藏書非常多。 (出自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

凍浦魚驚

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有行孝道成仙的東晉道士許遜,還有晉時為母臥冰求鯉的王祥,等等。后來,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演變為成語“凍浦魚驚”,為孝親之典。

王祥,字休征,瑯邪人,是個至孝之人。他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待他不慈,數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不好,于是失去了父愛。他每天被責命清掃牛房。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帶地事奉他們,毫無怨色。

有一次,繼母重病,要以鯉魚做藥。當時天寒冰凍,王祥不顧嚴寒,來到河中,解開衣服,臥冰求鯉。這時,冰忽然自動裂開,一雙鯉魚躍出河面,王祥持魚而歸。一片孝心,如愿得償。 鄉人驚嘆,以為是他的一片孝心感動上天所致。

(出《晉書?王祥傳》)

賣刀買牛 龔遂是漢朝平陽人。

漢宣帝時,渤海各郡收成不好,盜賊紛紛出現,官府無法制服。宣帝就任命當時就有五家《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鄒氏傳》、《夾氏傳》。龔遂為渤??ぬ?。龔遂走到半路,郡中就派出軍隊來迎接他。龔遂打發他們回去,命令郡中各縣:那些拿著鋤頭鐮刀的都是良民,官吏們不得查問;拿著兵器的才是盜賊。等到龔遂來到郡府時,許多搶劫的都散伙了,丟掉他們手中的兵器,紛紛拿起了鋤頭鐮刀。于是龔遂打開地方的糧倉,賑濟貧苦百姓,選用廉潔的地方官吏,安撫百姓。

渤海一帶風俗奢侈、不喜農業生產,龔遂就下令:郡中每個人要種一株榆樹、他說:“為什么把牛帶在身上呢?”春夏農忙季節鼓勵百姓下地勞動,秋冬時督促人們收獲莊稼,又教百姓多種植瓜果。不久人們都有了積蓄,犯罪和

打官司的都沒有了。 “賣刀買牛”比喻棄惡從善。 (出自《漢書卷八十九》)

飲鴆止渴

東漢的霍諝,從小就很有膽識。他十五歲時,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執法,得不可能干這種事,就給大將軍梁商寫信,為舅舅辯白。信中說:“宋光身為州郡的長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為朝廷效力。他怎么會冒著死罪去篡改詔書呢?這不就是人為了充饑去吃附子(一種草藥,有劇毒),為了解渴去飲鴆(“鴆”的羽毛泡過的毒酒)一樣嗎?如果這樣的話,還沒有進入腸胃,到了咽喉處就已經斷氣了。他怎么可能這樣做呢?” “飲鴆止渴”比喻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其嚴重的結果。。 一畦韭菜;每家養兩頭豬、5只雞。百姓有佩帶刀劍的,勸他們賣掉刀劍買牛。罪了一些權貴,被他們誣告篡改詔書,關進了監獄?;粽氈谰司藶槿苏?,梁商讀了信,覺得說得有道理,把信拿給皇上看。不久,宋光被無罪釋放。 (《后漢書?霍諝傳》)

來處不易

朱柏廬是明末昆山人。他父親在抵御清軍時遇難,他扶著母親、帶著弟妹輾轉流離,極是辛苦。清朝統一天下后,他無心為官,在鄉里教授學生,潛心做學問,說“讀書志在圣賢”。

他的學識很淵博,但他更重視人的品德培養。他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為艱。”“看見富貴而嫉妒的人最可恥,遇到貧困而驕傲的人最下賤。”“做了善事想要人看見,不是真正的善良,做了惡事害怕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惡。” “來處不易”表示事情的成功經過了艱苦努力。

(出自《朱子治家格言》)

同心同德

商紂王寵信妲己,過著酒池肉林的生活,誰要敢反對他,就會被挖心或受火烙之刑。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周武王決定討伐他,在盟津會師各路諸侯,舉行了誓師大會。武王說:“將士們,請聽我說!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把大臣當成賊人,把朋友當成仇敵。說自己代表天,作惡多端卻無所畏懼。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讓自己遠離他。從前夏桀很強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湯來將他流放。今天他們雖然有千萬人,但是離心離德,我們雖然只有十個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會看見百姓的心愿、一定會聽到百姓的聲音。請讓我們為老百姓討伐他,請讓我們把成湯的事業發揚光大。” 武王的軍隊勢如破竹,在牧野打敗了強大的商朝軍隊,商紂王自殺,商朝滅怕時間不夠用。兇惡的人行起惡來,也怕時間不夠用?,F在商紂王荒淫無道,

亡了。

“同心同德”是指為同一個心愿,同一目的而努力。。

(出自《周書?泰誓中》)

心灰意冷

在去西天取經途中,唐僧不識妖怪紅孩兒變化,不聽孫悟空再三勸阻,非要

去得無蹤無影。

等行者甩去重負,風已經停了。只見白龍馬戰兢兢嘶叫,行李丟在路下,八八戒說:“好大的風,我們各自掩面低頭,師父也伏在馬上吧。”行者說:“兄弟們,我們自此散了吧!”八戒說:“正是,趁早散了!想那西天路無窮無盡,幾時到得了!”沙僧吃驚道:“師兄,你都說的是那里話。我們因千辛萬苦到此,今天半途而廢,豈不是違了菩薩的好意,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行者說:“兄弟說的也是,我火眼金睛,奈何師父不聽我的,故我有些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八戒,你說說看?”八戒說:“我剛才失口亂說了幾句,其實也不該散。”行者喜道:“兄弟們,還要來結同心,收拾行李馬匹,上山找那妖怪,搭救師父去。” “心灰意冷”指失去希望和勇氣,意志消沉。

(出自《西游記?第四十回》)

為善最樂 搭救。紅孩兒乘機使神通壓住孫悟空,弄起一陣旋風,走石揚沙,攝了唐僧,戒伏在崖下呻吟,沙僧蹲在坡前叫喚。行者忙上前扯住二人問道:“師父呢?”為前生有罪,蒙觀音菩薩勸化,皈依佛門,保護唐僧上西方取經,將功折罪。劉蒼是劉秀的兒子,建武十五年封東平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劉蒼博學多才,漢明帝對他很器重,每次外出巡視,都把京城交給他管理。劉蒼雖然地位很高,卻毫無驕奢淫逸的貴族習氣,而且很關心百姓的生活,還常常提醒漢明帝,為東漢初年的“太平盛世”作出了重要貢獻。

由于他品德渾厚、待人至誠,聲望也越來越高,他非常不安,多次請求辭去回東平后,劉蒼仍對國家大事提了許多有益的見解。漢明帝很關心他,有一次問他在家里做什么最開心,劉蒼說:“為善最樂”。

“為善最樂”是說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

(出自《后漢書?卷四十二》)

草木皆兵

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職務,想回他的封地東平國(今山東東平縣),漢明帝拖了很久才答應。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啊!怎么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于渡河難于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后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

疑鬼的驚恐心理。

第二篇:《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讀后感[大全]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篇1

《中國寓言故事》這本書,里面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掩耳盜鈴、南轅北轍、拔苗助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8篇,歡迎借鑒參考。今天晚上,我讀了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題目叫《狐貍、狼與獅子》。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狼和狐貍是最好的朋友。一天,他倆捉到一只小雞,狐貍出于禮節,把小雞讓給狼吃;狼為了面子,把小雞讓給狐貍??墒堑搅岁P鍵的時候,來了一頭雄獅,狼連忙把小雞送給獅子吃;而狐貍不但把小雞送給獅子吃,還把自己的好朋友狼也送給獅子吃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狼和狐貍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朋友,它們都很狡猾、虛偽。平時,它們捉到可口的食物,出于虛假的“禮節”和“面子”互相謙讓??墒堑搅岁P鍵的時候,威脅到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時,就原形畢露了。狼為了討好獅子,連忙把食物送給獅子吃;而狐貍更狡猾,不但把食物送給獅子,還把自己的好朋友狼也“送”給獅子吃。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篇2

真正的朋友是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不講條件的。當朋友有困難時,主動伸出雙手去幫助,一心為朋友著想,這才是真正的友情。我和同班的龔怡諾就是這樣真正的朋友。我們一起上學,一起回家,形影不離。生活中我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無論我們誰遇到什么困難,對方都會給予真誠的幫助。

相信大家都看過或聽過《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內容。它主要寫一些富有哲理性、教育性的故事。其中《蛇與農夫》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這個故事是說:一位農夫發現一條快凍死的蛇,于是他就想救它。蛇在農夫的懷抱里蘇醒后,反而把農夫咬死了。這個故事說明了: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篇3

由此記起曾經一次,我在公共汽車上看見一個人,他鬼鬼祟祟,在本不是很擁擠的過道上故意前推后擠。我心想:他一定是扒手。于是,我特意看了他一眼,示意他:絕不能胡作非為,不然我就報警了。誰知不一會兒工夫他就從我的視線里消失了。不久,到了一個站臺,一些乘客匆匆下了車,另一些乘客又急急忙忙涌了上來之后車門又關上了。這時一個乘客大聲喊道:“我的錢包不見了!我的錢包不見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小偷還是不怕我的警告,偷了別人的錢包。這件事和《蛇與農夫》一事是多么的相似、雷同啊!從這兩件事里使我明白了:對惡人不能心慈手軟,不能講仁義,不然好人就會受到損失、傷害,正義就會受到威脅。

《胡鬧的驢》講的是驢學猴子跳到屋頂上亂蹦,討了主人一頓好打,它還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錯了。驢不實事求是,只知道模仿別人,好心卻辦了錯事。

《公牛和青蛙》這個故事我在幼兒園時就聽老師講過,但媽媽沒聽過,我就又給媽媽講了一遍。講的是一只小青蛙不小心被公牛踩死,另一只卻告訴媽媽:哥哥被大怪獸踩死了。媽媽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也不問清楚,就以鼓肚皮來比量怪獸大小,結果最后肚皮都脹破了。這說明不了解清楚情況,冒然行事就會得不償失。

《披著獅子皮的驢》講的是調皮的小驢披著獅子皮嚇唬動物們,結果被狐貍一下就識破了。小驢冒充別人,欺騙別人是不對的,它就是一頭驢怎么也變不成獅子的。狐貍很聰明,很有主意。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篇4

《狐貍和蛇》講的是狐貍看到河里纏住荊棘在漂浮的蛇,就在岸上笑話蛇而不是想辦法救它。狐貍很自私,沒有愛心,這樣做是錯誤的。蛇很勇敢,也很堅強,遇到危險時不放棄,努力想辦法自救,這種做法和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伊索寓言》是一本經典名著,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翻開了它。

《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低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斗爭的贊美。還有許多寓言,讓我懂得了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

讓我來向大家舉幾個例子吧。

《牧人和驢》:一個牧人在打獵的時候,發現了一只小狼,他見它可憐,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養著,它們長大后,就看護羊。有一天,一匹狼夜里來叼走了一只羊,狼就去追,可這羊已經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這時候才發現,羊肉是那么好吃?;丶液?,它什么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來偷羊,家狼就假裝去追那只狼,跑出去后,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野狼好幾天都不來了,狼就把羊叼來和狗一起吃。這一切都被牧羊人盡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給殺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人不能相信惡的東西,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膽小鬼》這個故事,他講了一個人,膽子很小,生活條件不好,卻很貪財,總想得到不勞而獲的財物。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極了,背著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腳下的一條小路上,看見了一頭金色的獅子,他不敢碰,心想:這到底是活的,還是雕像呢。那獅子一動不動,也不出聲音,一定是雕像,這是神恩賜給我的,看我這樣的窮,想讓我賣一個好價錢。他向四周巡視了一遍,確定沒有人,就抓起“獅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來。他好像很聰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嗎,我回去把家人找來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來時,那個金獅子已經不見了。

它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果斷,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則,什么事情都變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話說的好,“效率就是金錢”。做事要講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辦不好了。這就叫做“一事無成”。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篇5

《伊索寓言》我一定會好好收藏,因為它讓我收益終生。

《中國寓言故事》是一個個奇妙的小故事組成的。他的里面有很多的好詞好句。媽媽告訴我,里面的寫作手法也很多,有擬人的,有比喻的,我認真地看著,雖然還不是很明白,但是我也很喜歡看。

這本書里也有幾個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吨仞D釣大魚》說的有一位公子下了決心要釣一條大魚,于是他精心的準備了幾十斤重魚餌,在海邊等待魚上鉤。其間有人嘲笑他,有人議論他,有人甚至挖苦他。都說他異想天開。但他不為所動繼續釣魚。終于有一天,他釣到了一條很大很大的魚。那條魚咬住魚鉤就往深海里游去!公子最終戰勝了大魚。大魚的肉也分給了所有的鄉親。讀完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人要干一件事情,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要不怕任何打擊與困難才能成功!

《書呆子》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有些幼稚。那書呆子為了吃羊肉和穿狐貍皮的衣服,竟然把這兩個小動物請到家里來吃飯,并且告訴它們請吃飯的原因。當他說完原因以后,兩只小動物都跑了。這個書呆子也太傻了,要是我我就不會這么做的。怎么也要講點計謀啊!

《楚王葬馬》說的是楚王非常喜歡馬。對馬的照顧無微不至。有一次一匹馬死了,楚王很傷心。下令要用最高的級別來埋葬這匹馬。他的想法引起了所有人的不滿。大家都勸他。一匹馬不用這么浪費。但是他卻很生氣地說到;“我的主意已定,誰再干出面說,我就殺了他!”就在這關鍵的時候,有一個大臣出面說了話,他說:“既然這樣,我們就風風光光的來埋葬這匹馬。我們讓所有的百姓,所有的士兵都出來安葬這匹馬!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大王愛這匹馬勝過愛自己的士兵,自己的百姓!大王不語了!關鍵的對話這是出現,大王問道:“那么你認為如何處置?”大臣說道:“自然是為將士和百姓們改善生活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有些感觸。原來說話辦事也要注意方法。我和同學說話的時候,就往往很厲害,還愛著急!有些事情本來可以好好說就能辦好的,我卻很著急的不講方法就去辦這件事,結果卻并不好。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篇6

這本書我還沒有完全看完。但是這些故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很大。媽媽總說讓我做一個高尚的人,善良的人,誠實的人。雖然我還不能完全明白媽媽的意思,但是我卻從心底深處知道,無論如何,一個男孩子,要有良好的修養。我知道自己有很多很多不足。這個暑假,在媽媽和爸爸的幫助下,我也讀了不少書。我希望自己,也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高尚的人,善良的人,誠實的人!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書中的每一個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卻都隱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書。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頸而死。因耜其來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這則寓言幸辣的諷刺了那一些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像這樣的寓言還有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掩耳盜鈴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長比喻欲速則不達,這些寓言雖然都只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但卻又讓人覺得無比真實,從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尋味。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篇7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儒家教思想,忠義仁孝小弟為中心,教育我們有個好的品質,讀完了這一本書后,更今我感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里面包括人們喜歡用的成語,如:“揠苗助長”、“黔驢技窮”、“葉公好龍”、“一葉障目”、“螳螂捕蟬”等等。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故事,它講的是齊宣王特別喜歡聽別人吹竽,所以他著急了很多吹竽的高手來給他演奏。齊國首都臨淄城外有一位復姓南郭的先生。他的生活非常拮據,經過朋友介紹進得宮中為齊宣王吹竽以養家糊口。盡管他不會吹竽,不過裝模做樣的也未被別人察覺。后來齊宣王去世了,新國王喜歡聽獨奏,便下令樂隊每天一人值班為國王演奏,其余隊員放假休息。他們都很高興,只有南郭先生愁眉苦臉的,同伴們問他怎么了,他不好意思的說出了原因。原來啊,南郭先生他不會吹竽。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篇8

這篇成語故事告訴我,不要耍小聰明,總有一天會被發現的。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中間湊數是不行的,只會鬧出笑話來。我以后一定會腳踏實地,好好學習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樣濫竽充數。

寒風呼嘯的寒假里,我又懷著激動的心情再一次暢游在書的海洋中,而現在我卻被一本書深深地迷住了,那就是《中國古今寓言》。

我拿起這本書時,心中不由燃起激動之情。我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于是就認真的閱讀起來,我的眼睛簡直就無法從書中的世界轉移!突然我的眼睛一亮,翻到了《買櫝還珠》這一個小故事,而這也讓我受益匪淺,講的是: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人,家里有一個顆珍珠和一個精美的盒子,后來他就拿去賣,只是有一個人來看,可是他卻不看那顆價值連城的珍珠,而小心翼翼地捧起那精美的盒子,愛不釋手。之后,顧客就花了大價錢買了這個盒子。這個寓言告誡我們: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要恰當,不能沒有眼光。聽到這里,我的心不由的一顫。原來,這一則小小的寓言故事竟讓我懂得了如此的道理。我得出道理后,又像身負使命的使者一樣,繼續往下看。我接著又看到了《掩耳盜鈴》、《高山流水》、《亡羊補牢》等等。這些寓言故事都讓我記憶猶新,難以忘懷。其中《高山流水》是我們學過的課文《伯牙絕弦》中的詞:形容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而我們所要做的則需要用心看這本書。

《中國古今寓言》它就像一位教書育人的老師一般,帶領我學到世界的真諦,而它又像一個與我形影不離的小伙伴一樣,那樣貼切。它也是我在書的天空下翱翔……

第三篇:古代勤學故事 中國古代勤學故事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高鳳流麥

后漢時,南陽有一書生名叫高鳳,少時,家以農畝為業,他卻專精誦讀,晝夜不息。有一次,高鳳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涼曬著小麥。為了防止雞、豚糟蹋糧食,妻子讓高鳳在家看護。突然,天降暴雨。此時的高鳳仍手持趕雞的竹竿誦讀經書呢。不知不覺中雨水將庭院中的小麥沖跑了。一會兒,高鳳的妻子從地里趕回來了,一看,啊呀!簡直是糟透了,小麥都被雨水沖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卻悄然不知,仍在書中神游。在妻子的責問聲中,高鳳才恍如從夢中醒來。后來,人們用流麥、中庭麥等稱美讀書專致,用流麥士稱書呆子。

3、蘇秦刺股

戰國時期的著名社會活動家、外交家蘇秦,一次因多次游說秦王失敗而返回故里?;丶液?,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給他做飯,父母親和他連話都不說。蘇秦為之大恥,乃發奮讀書。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錐股、握股等形容勤學苦讀,刻苦自勵。

4、截蒲為牒

漢代有一位名叫路溫舒的人,小時候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羊。路溫舒在放羊的同時,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編成蒲簡,用蒲簡來寫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編蒲、題蒲等指苦學。

5、三余讀書

三國時,有個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學生利用三余時間讀書。所謂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后用三余泛指空閑時間。多用來指讀書,有惜時之意。

6、陶侃運甓

晉時,有一個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閑來無事時,常常是早上把磚(甓)從屋子里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來。循環往復,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見后不解其意,便問其緣由。陶侃回答說,恐怕攸閑慣了,將來不能干一番大事。后來,人們用運甓表示勵志勤力,不畏往復;用運甓甕、運甓人等指不安攸閑,發奮功業之人。

7、聞雞起舞

《晉書middot;祖狄傳》中記載著這樣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劉琨俱為司州主簿,二人常?;ハ嗝銊?,立志為國效力。他們二人常常共被同寢半夜聽到雞叫,即起來操演武藝。后人用聞雞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發。

8、臨池學書

古代一位書法家張芝,練習書法的時候,將其家中的衣帛都寫上字,而后再洗凈煮白,反復為之,盡將池水都染黑了。終于練就了一筆漂亮的草書。后人用臨池學書、書練等形容刻苦學習書法。

9、懸梁苦讀

古時后有一個刻苦好學的人叫孫文寶,他不分白天黑夜,總是在孜孜苦讀。等到晚上疲勞不堪需要睡覺的時候,孫文寶仍然怕睡過頭,耽擱太多的時間,于是他就用繩子把頭發和屋頂上的大梁拴在一起,只要頭一晃動即可醒來繼續用功苦讀。終于成為當世大儒。后人即用懸梁、懸頭等指勤學苦讀,奮發向上。

10、宋大祖趙匡胤

宋大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時候,各地還存在著一些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的任務,直到他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后才完成。趙光義即位后改名趙光靈,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統一全國后,立志宏揚傳統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重視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的收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下令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從而為保存和發揚我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短接[》中引用的古書,十之七八現在已經無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說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識的總匯。這部書原名《太平編覽》。編成后,宋大宗對它非常重視,規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經常因處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計劃閱讀這部書,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補讀。侍臣怕他讀得時間太久,影響身體健康,太宗說:只要翻開書卷閱讀,就會有收益,所以我不覺得疲勞。

11、 韋編三絕

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浊鸹撕艽蟮木?,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后,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12、一日曝之,十日寒之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里還活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么辦呢?接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盼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后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么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后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曝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曝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恒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于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學到什么東西呢?

13、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有一天,李白在逃學的路上,看見一位老媽媽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媽媽磨這根鐵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禮貌地問:老媽媽,您磨這根鐵棒干什么呀?老媽媽頭也不抬,還在一個勁地磨:我的繡花針丟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針!李白一聽嚇了一跳,說:這可太不容易了!老媽媽抬起頭來:鐵棒磨成針是不容易,可是,時間長了就可以磨成針了。

14、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么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著對他開玩笑說:

現在,你的學識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 人別后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15、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锖饩偷剿胰プ龉凸?,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么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于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16、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是東晉的的大臣,小時候勤奮好學,刻苦讀書。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可是家境貧寒,常常無錢買油點燈夜讀。一個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書,見到許多螢火蟲在空中飛舞,象許多小燈在夜空中閃動,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上一些螢火蟲,把他們裝在一個白布袋里,螢光就照射出來。車胤每夜就用這個方法來讀書。

車胤由于長年累月地日夜苦讀,長大后終于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17、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

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馬紹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輕氣盛,自以為博學多才,滿腹文章,經常在同僚面前賣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也時有耳聞。

這天,皇上把馬紹良召進后殿,閑聊幾句后拿出一首詩對他說:聽說愛卿才學出眾,且看這首詩寫得怎樣?

馬紹良不知道這是皇上的詩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見其中有兩句是:明月上竿叫,黃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說:這詩不通!明月怎么會上竿叫,黃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愛卿高見,這句詩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聲色地問。

馬紹良說:就改為lsquo;明月上竿照,黃犬宿花蔭rsquo;。

皇上聽了,微微一笑,說:愛卿才學疏淺,不配在京為官。于是,馬紹良被貶三級,發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馬紹良自認晦氣,但也滿肚子不服氣,無奈圣命難違,只好帶著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來到閩南一座山嶺下休息,忽然看見山道旁野花團簇,爭奇斗艷,便隨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見一條黃絨絨的小蟲兒在花蕊中蠕動,便問身邊的轎夫:這是什么蟲子?

轎夫一瞧,笑著說:它叫黃犬蟲,專愛往花蕊中鉆。馬紹良一聽,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話來。

天很快黑了,馬紹良心事重重,無心趕路,便找了一個小店歇了下來,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賞月,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見一輪明月照著在晚風中搖曳的翠竹,緩緩升上了天,正當月兒掛在半空的時候,不斷傳來鳥兒悅耳的叫聲,他聽了好長時間,似有所悟,叫來店主,問道:這是什么鳥在叫?店主回答說:這是明月鳥,這只有在月亮當空時才叫,所以人們叫它lsquo;明月鳥rsquo;。

馬紹良聽了,心里慚愧萬分,這時才明白皇上為什么把自己貶到閩南做官。

馬紹良年逾古稀后,辭官回鄉,他特別后悔自己年輕時的狂妄淺薄,便時常對人們說: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一個人最大的過錯,莫過于自以為是啊!

從此,不讀哪家書,不知哪家理便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

18、司馬光警枕

相信你一定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吧,可是你知不知道他曾經也有愛睡懶覺的壞習慣呢?曾經這個壞習慣抑制了他學習上聰明才智的發揮,可是勤奮好學的他卻特地用石頭制作了一個枕頭,名為警枕,目的是讓自己枕在上面不舒服,避免睡懶覺。由于堅持不懈,嚴謹治學,經過多年的努力,使他在寶元元年進士,曾出任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士等職。

19、葛亮好學

葛亮從小就顯示出了過人的聰明才智,他很小的時候便開始讀書了,可是每次老師講到盡興的時候,公雞便會大叫,表示要下課了,為了能夠多聽一會兒課諸葛亮便用米來喂雞,使它不會叫起來??磥碇T葛亮小就有著過人的智慧。

20、手不釋卷

光武(劉秀》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 卷指書。手中的書不肯放下來,比喻抓緊時間勤學,或看 書入了迷。故事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后,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干。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托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于以后帶兵打仗很有好 處。 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里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第四篇:中國古代歷史小故事

三皇五帝始 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黃帝堯舜禹 約170萬-4000年前 黃帝堯|舜夏朝 前2100-1600 啟 陽城 商朝 前1600-1100 湯 盤庚→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鎬 東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戰國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陽 西漢 前202-公元8年 漢高祖 長安 新朝 8-23 王莽 長安 東漢 25-220 光武帝 洛陽 三國

/

魏 220-265 曹丕 洛陽

蜀 221-263 劉備 成都

吳 229-280 孫權 建業

西晉 265-316 司馬炎 洛陽

東晉 317-420 司馬睿 建康

十六國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楊堅 大興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長安

五代十國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趙匡胤 開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臨安

遼朝 916-1125 耶律阿寶機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興慶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爾哈赤 北京

原始社會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云南元謀一帶

約80萬年前 藍田人生活在陜西藍田一帶

約20——7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000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 黃帝 堯 舜 禹時期

奴隸社會

夏(約公元前21世紀到約公元前16世紀)

約公元前21世紀 禹傳子啟 夏朝建立

商(約公元前16世紀到約公元前11世紀)

約公元前16世紀 商湯滅夏 商朝建立

約公元前14世紀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

約公元前11世紀 周武王滅商 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共和元年 我國歷史開始有明確紀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 西周結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國學×參考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 東周開始

封建社會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 秦始皇確立郡縣制 統一貨幣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 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 改國號新

17 18年 綠林赤眉起義爆發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壁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 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晉滅吳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長安 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開始

439年 北魏統一北方

485年 北魏實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534年 北魏分裂東西

577年 北周滅北齊,北方統一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繼承北周 北朝結束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南朝結束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戰爭開始 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世紀前期 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8世紀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權 以渤海為號

同一時期 南詔首領皮羅閣合并六詔為南詔

8世紀中期 骨力裴羅統一回紇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780年 實行兩稅法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開始

916年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晟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變法 國學×參考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 南宋開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1227年 蒙古滅西夏

1234年 蒙古滅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1351年 劉福通等領導紅巾軍大起義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軍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開始修建明長城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開始出現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在東南沿??箵糍量?/p>

1581年 實行一條鞭法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后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1636年 后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 農民軍攻占北京 明亡

清(鴉片戰爭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軍入關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84年 清朝設置臺灣府

1685 1686年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6年 昭莫多戰役

1727年 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18世紀中期 維吾爾貴族大和卓 小和卓發動叛亂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初中需要掌握的朝代線索: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東漢-----三國(魏蜀吳)-----兩晉(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遼西夏)-----南宋(金)-----元-----明-----清

帝譜

【遠古】 盤古氏 有巢氏 女媧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 黃帝 顓頊 帝嚳 堯帝 舜帝 禹

【夏朝】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桀

【商朝】 商湯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商紂

【西周】 周武王 周成王 周康王 周昭王 周穆王 周共王 周懿王 周孝王 周夷王 周厲王 周宣王

周幽王

【東周】 周平王 周桓王 周莊王 周釐王 周惠王 周襄王 周頃王 周匡王 周定王 周簡王 周靈王

周景王 周悼王 王子 周敬王 周元王 貞定王 周哀王 周考王 周威烈王 周安王 周烈王 周顯王

周慎靚王 周赧王

【春秋五霸】 齊國 晉國 楚國 吳國 越國

【戰國七雄】 齊國 楚國 秦國 燕國 趙國 魏國 韓國 【秦朝】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子嬰) 【西漢】 漢高祖 漢惠帝 漢文帝 漢景帝 漢武帝 漢昭帝 昌邑王 漢宣帝 漢元帝 漢成帝 漢哀帝 漢平帝 孺子嬰 【新朝】 王莽

【東漢】 漢光武帝 漢明帝 漢章帝 漢和帝 漢殤帝 漢安帝 漢少帝 漢順帝 漢沖帝 漢質帝 漢桓帝

漢靈帝 漢少帝 漢獻帝 【三國】 魏國 蜀漢 東吳

【西晉】 晉武帝 晉惠帝 晉懷帝 晉愍帝

【東晉】 晉元帝 晉明帝 晉成帝 晉康帝 晉穆帝 晉哀帝 晉廢帝 晉簡文帝 晉孝武帝 晉安帝 晉恭帝

【十六國】 前趙 后趙 前燕 后燕 南燕 北燕 前秦 后秦 西秦 前涼 后涼 南涼 西涼 北涼 文夏 成國

【隋朝】 隋文帝 隋煬帝 隋恭帝 秦王 越王 【唐朝】 唐高祖 唐太宗 唐高宗 武周圣神皇帝 唐中宗 唐殤帝 唐睿宗 唐玄宗 唐肅宗 唐代宗

唐德宗 唐順宗 唐憲宗 唐穆宗 唐敬宗 唐文宗 唐武宗 唐宣宗 唐懿宗 唐僖宗 唐昭宗 唐哀帝

【五代】 后梁 后唐 后晉 后漢 后周

【十國】 吳 南唐 吳越 楚 閩 南漢 前蜀 后蜀 南平 北漢

【遼朝】 遼太祖 遼應天后 遼東丹王 遼太宗 遼世宗 遼穆宗 遼景宗 遼蕭太后 遼圣宗 遼興宗

遼道宗 遼天祚帝 【北宋】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宋神宗 高太后 宋哲宗 宋徽宗 宋欽宗

【南宋】 宋高宗 宋孝宗 宋光宗 宋寧宗 宋理宗 宋度宗 南宋謝太后 宋恭帝 端宗 帝昺

【大理】 太祖 文經帝 文武帝 廣茲帝 應道帝 昭明帝 宣肅帝 秉義帝 圣德帝 天明帝 孝德帝 上德帝

上明帝 保定帝 文安帝 宣仁帝 正康帝 功極帝 亨天帝 神宗 孝義帝 天定賢王

【西夏】 李元昊 李諒祚 李秉常 李乾順 李仁孝 李純佑 李安全 李遵頊 李德旺 李睍

【金朝】 金太祖 金太宗 金熙宗 海陵王 金世宗 金章宗 衛紹王 金宣宗 金哀宗 金末帝

【元朝】 太祖 太宗 昭慈 定宗 欽淑 憲宗 世祖 成宗 武宗 仁宗 英宗 泰定帝 天順帝 文宗 明宗

寧宗 順帝

【明朝】 明太祖 明惠帝 明成祖 明仁宗 明宣宗 明英宗 明代宗 明憲宗 弘治皇帝 明武宗 明世宗

明穆宗 明神宗 明光宗 明熹宗 明思宗 南明弘光帝 南明隆武帝 紹武帝 監國 永歷帝 定武帝

【清朝】 清太祖 清太宗 順治皇帝 康熙皇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嘉慶皇帝 道光皇帝 咸豐皇帝

清穆宗 清德宗 清遜帝

第五篇:中國古代經典故事

1、 猴子撈月亮

2、 小馬過河

3、 司馬光砸缸

4、 孔融讓梨

5、 鑿壁借光

6、 守株待兔

7、 掩耳盜鈴

8、 東郭先生和狼

9、 愚公移山

10、神筆馬良

11、曹沖稱象

12、龜兔賽跑

13、盲人摸象

14、亡羊補牢

15、狼來了

16、小馬過河

17、小貓釣魚

18、兔子背包

19、敲屁股

20、螢火蟲找朋友

21、小豬和十二只蚊子

22、請忙警察抓笨小偷

23、梨子提琴

24、三只蝴蝶

25、一個哭出來的故事

26、池塘里的狼尾巴

27、小雪人的紅鼻子

28、長魚的樹

29、小耳朵飛象

30、一只被吵醒的雞蛋

31、小手屋

32、小蝌蚪找媽媽

33、三個和尚

34、小熊請客

35、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36、咕咚來了

37、猴子撈月亮

38、小猴摘桃

39、野豬的經驗 40、鼠美人

41、老雕借糧

42、狐貍、刺猬和青蛙

43、小白兔和獅子

44、房子里的小房子

45、風娃娃做客

46、橋那邊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國紀錄片產業化研究下一篇:中國宏觀經濟現狀分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