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領導班子建設主要做法

2023-03-01

第一篇:領導班子建設主要做法

領導班子建設主要做法:

(一) 認真落實理論學習制度,加強班子的思想建設

1、深入學習貫徹省、市局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學習和研討 ,以扎實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主線,認真學習中央、省局和市委領導的講話和相關文件,統一思想認識,集中精力,積極投入到創先爭優活動中來,并把加強班子作風建設年與強化地稅稽查文化建設和開展讀書學習活動緊密結合,圍繞創新抓學習,抓好學習促發展,出色完成各項稽查工作任務。

2、堅持和落實政治理論學習制度

一是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并把中心組學習擴大到科長,每月組織一至兩次的中心組學習,做到學習時間、人員、內容、效果四個到位。二是堅持領導干部個人自學制度, 制定自學計劃,班子成員做好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班子成員在學習領會的基礎上,以上黨課的形式與全局黨員交流學習心得。此外,班子及成員還認真學習經濟、法律和稽查業務知識,提高依法行政、科學管理的能力。

(二) 積極貫徹民主集中制,加強班子的組織建設

1、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各項原則要求

首先是重大問題經集體討論研究決定。凡是重要的人事調整、獎懲、大項經費開支等問題,都經集體討論研究決定,有些問題還先聽取群眾的意見,提高了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水平。

1 其次是注重團結。局領導班子成員都能較好地擺正民主與集中、個人與組織的關系,在各自的分管范圍內認真履行職責,都將搞好團結、發揮整體力量置于重要地位。班子成員、正副職之間做到常溝通、多商討,互相支持,形成合力。

2、堅持民主生活會制度

一貫堅持民主生活會制度,重視質量。會前召開黨內外群眾座談會,征求對領導班子及成員的意見和建議。參加民主生活會的班子成員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根據有關規定對照檢查,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并提出具體的整改措施。今年堅持實行了“領導談心制度”和“職工代表懇談會”制度,收到很好效果。

(三)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加強班子的廉政建設

1、年初班子和班子成員都作出廉政承諾,自覺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規范執行財務制度,不干預或插手設備物品采購等,不為個人、家屬和親友謀取私利。

2、建立健全民主監督機制

年初制定了《黨風廉政建設實施意見》,就貫徹民主集中制、加強黨內監督提出具體、明確、操作性強的要求。建立領導干部廉政檔案,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廉政監督。

3、嚴格遵守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規定,堅持領導干部收入申報和個人重要事項報告制度;遇到購買、裝修住房、本人或子女婚娶等個人重大事項均能事前報告,主動接受組織監督,及時申報收入情況。

2 關于行政問責的具體落實和執行情況

一.在組織全體干部學習討論省、市局《關于實行領導干部問責暫行辦法》的基礎上,研究制訂了《稽查局關于實行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問責適用對象即對領導干部,也適用于一般干部;適用范圍即涵蓋了稽查執法四環節,也包括行政管理各個崗位,同時對問責形式和程序都做了具體規定。

二.我們先后制定實行了《一案雙查雙報告制度》、《案件兩級雙復查制度》和《監察介入稽查制度》,成立了由局領導帶隊,監察、督考、審理等部門組成的復查小組,尤其對30萬元以上的大案進行一對一重點介入,嚴格審查。今年以來,以對 戶企業進行了復查,復查面達 %;對 戶30萬元以上的案卷進行了全面復查。

三.制定完善考核體系,加大對各科室、各崗位、各環節工作的考核力度。保證行政問責制度不流于形式。

第二篇:落實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制度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按照市紀委《關于建立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制度的實施意見》的要求,結合本地工作的實際,**縣委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切實抓好了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制度的落實。今年,縣委常委班子共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2次,科級班子因出現嚴重問題或班子成員出現違紀違規行為受到紀律處分而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12次,在抓好領導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制度的落實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把嚴“三關口”,做好會前準備

民主生活會次數少、時間短,要想取得實效,關鍵在規范,重點在準備,功夫在會前。一是嚴把征求意見關。圍繞學風正不正、作風實不實、工作效率高不高、服務態度優不優、領導干部廉不廉等方面,在“深、廣、實”上下功夫,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采取設立意見箱、公布監督(投訴)電話、發放征求意見卡、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收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讓群眾說真話,取到真經。二是嚴把選準主題關。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確定了今年科級單位民主生活會的主題是轉變干部作風。各單位根據本單位存在(本資料權屬文秘家園,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請登錄原創網站wmjy.net)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干部作風方面需要整治地重點內容,確定民主生活會的主題??h委常委今年召開了2次專題民主生活會,5月,由于巴山鎮三小教師楊文華唆使學生宣傳“FLG”,給縣委縣政府造成嚴重不良影響一事,縣委常委班子專門召開了反對“FLG”專題民主生活會,8月,針對全省正在開展的治理領導干部收送“紅包”工作,專門召開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專題民主生活會。此外,我們針對巴山鎮發生何家村群眾異常上訪事件在巴山鎮召開了群眾工作紀律專題民主生活會,針對郭圩鄉村干部賭博問題,在郭圩鄉召開了治理賭博問題專題民主生活會等。三是嚴把思想認識關。確定了民主生活會的主題之后,我們通過有針對性的集中學習,統一參會領導干部的思想;通過認真細致的談心活動,溝通參會領導干部的思想;通過深刻的自查剖析,凈化了參會領導干部的思想。通過嚴把“三關”,為下一步召開民主生活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把握“三原則”,力求會議成功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民主生活會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民主生活會的難點所在,能不能自覺地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武器,是檢驗民主生活會成敗的關鍵。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做到了把握“三原則”。一是把握正確導向原則。為防止民主生活會走過場,搞假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或只談工作不談思想等傾向,縣紀委和縣委組織部都派干部到場指導,因勢利導,真確引導,確保民主生活會緊扣主題,既不避重就輕,也不搞無原則的上綱上線;對矛盾比較突出的單位,為防止在會上產(本資料權屬文秘家園,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請登錄原創網站wmjy.net)生沖突,縣領導親自到會指導,今年縣委常委參加科級單位民主生活會達8次,會上,既認真聽取與會同志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有嚴肅制度班子中存在的問題,既分析問題和矛盾產生的原因,又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和矛盾的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會議效果。二是把握實事求是原則。要求與會同志在開展自我批評時,做到嚴以律己,襟懷坦白,要聯系自己的思想、工作實際,認真對照檢查,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說老實話,反映真實情況;在相互批評時,要求要敢于打破情面,講黨性,講原則,批評同志時要與人為善,接受批評要虛懷若谷。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我們要求黨政一把手要帶頭,做好表率,從而帶動班子其他成員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三是把握利于團結原則。無論是開展自我批評還是開展相互批評,最終一點就是找準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有利于團結,有利于促進工作這個落腳點上來。我們要求民主生活會必須要有一個議程,就是討論和分析存在的問題的解決辦法,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就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民主生活會。據統計,今年通過召開民主生活會,98個科級單位共查找班子存在的問題1452條,班子成員存在問題4650條,班子及班子成員提出的努力方向6234條。

三、落實“三舉措”,確保取得實效

民主生活會實質是一個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歸根結底,要落實到整改上。一是實行專題民主生活會情況通報制度。每次專題民主生活會結束后,單位必須寫出書面的民主生活會情況匯報,報縣紀委、縣委組織部和縣作風辦??h紀委、縣委組(本資料權屬文秘家園,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請登錄原創網站wmjy.net)織部、縣作風辦對民主生活會開的好的單位,進行通報表揚,對走會議過場、效果不好的單位,經領導批準后,責令其重開,對無故不召開或未經同意不按期召開或開得不好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促其整改,并追究單位一把手的領導責任,今年有2個單位的民主生活會被責令重開,1名單位領導被誡勉。二是抓好整改措施的制定和落實。各部門、各單位把通過征求意見、集中調研和民主生活會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梳理匯總,對于思想作風方面的差距,認真分析原因,提出改進辦法;對于工作中的失誤,敢于承認,拿出具體措施及時補救;對于反映干部個人的問題,按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及時進行認真負責的核實,視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處理意見,從而真正把整改落到實處。各單位、各部門對征求到的意見、建議以“真抓、

第三篇:新農村建設主要做法與成效

郎溪縣新農村建設工作從2006年開始啟動,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縣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針。從村容整潔入手,逐步延伸,豐富內涵。充分發揮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幾年來,新農村建設工作,出現了一大批環境優美、人居和諧的示范點,發揮了良好的示范效應,新農村建設氛圍空前高漲。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郎溪縣新農村建設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分管縣長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也成立相應機構,把新農村建設工作列入主要議事日程,全面落實領導責任制。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

新農村建設需要社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戰場在農村,主體是農民,如果沒有群眾的積極性,那么各項工作將難以開展。我們堅持把宣傳發動、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不斷提高新農村建設工作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各種會議、現場觀摩、廣播、電視、宣傳欄、簡報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發動,重點宣傳新農村建設中的好典型、好做法。對全縣鄉鎮干部、示范村主要負責人以及各綜合示范點理事會會長進行了系統培訓,廣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和工作方法。各鄉鎮村都先后組織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各示范點理事會會長及村民代表進行實地考察觀摩,增強建設新農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習新農村建設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切實把廣大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激發出來,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統一思想,營造氛圍,形成合力。

(三)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快村鎮建設發展。

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和 “規劃先行、無祥規不建設”的總體要求,2007年編制了郎溪縣村莊布點規劃,并于2010年重新修編,對每年確定的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要求先編制建設規劃再建設。在規劃編制工作中,突出地方特色,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區域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四)項目整合,社會參與,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支撐。

新農村建設群眾是主體,但離不開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注重項目整合,將一些涉農項目向新農村示范點傾斜。目前已整合項目有:農村能源沼氣、農村重大公共衛生改廁項目、農村人飲工程、文化書屋、財政獎補“一事一議”等配套項目。同時我們還支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積極動員本鄉鎮,特別是本村一些外出創業成功人士捐款捐物建設家鄉,鼓勵在郎企業幫扶新農村建設,營造村企共建氛圍。安排縣直單位結對幫扶支持新農村建設。

(五)健全機制,注重長效,著力提升全縣新農村建設水平。

進一步加強縣、鄉兩級新農村建設領導組及其辦公室自身建設,確保人員、經費、工作到位;整合資源、加大幫扶,發揮政策扶持作用;強化各職能部門的職責,提升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一是完善各項制度,制定了《郎溪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及指導組工作職責》、《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工作列會制度》、《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駐村指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和要求》、《新農村建設管理考核細則》、《新農村建設以獎代補管理辦法等各項制度》。二是完善綜合示范點申報確點、動態管理機制;三是是完善督查指導機制,實行示范項目建設通報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考核驗收機制,完善以獎代補制度,據實兌現獎補。同時,引導新農村示范點從衛生保潔、經濟發展、理事會建設、籌資投勞等方面形成長效機制。

二、取得的成效

(一)示范工程穩步推進,示范效應明顯增強。

2個示范鎮、23個示范村的新農村建設示范工作穩步推進,前五年建設的綜合示范點逐年鞏固提高,出現了一大批環境優美、人居和諧的新農村示范點,產生了很好的示范效應。

新發鎮通過五年的努力,已基本達到示范鎮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目標,正在積極探索“整鄉(鎮)推進”工程;新增示范鎮(十字鎮)示范工作按照新農村示范工程建設要求正在扎實開展、穩步推進。23個示范村的新農村建設示范工作成效明顯,全縣已建新農村建設綜合示范點104個,全縣示范點籌措建設資金2390多萬元,農民自愿投工投勞參加新農村建設達10萬多人次,編制示范點村莊建設規劃121個,集鎮總體規劃修編7個,村經濟發展規劃11個,示范村經濟發展規劃或“一村一品”發展規劃13個,成立村民理事會117個,建立了鎮村文化活動場所142個,組織開展送電影、送文化下鄉活動502場次,完成村莊內道路硬化49.4萬平方米,實現改水3.4萬人,完成衛生改廁5704座,新建沼氣池3755口,修建排水溝近46.8公里,清除垃圾、淤泥10.9萬噸,拆除廢舊房屋、廁所、圍墻等路障4286處。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加強、人居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有了明顯改觀,示范工作扎實有效。

五年來,我縣新農村示范建設工作進展順利,成效明顯,一批特色鮮明的示范點,充分發揮了良好的帶動示范效應,也成為展示我縣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

(二)農業產業化較快發展,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推進,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有效落實。 我縣以糧食生產、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增收為主攻重點,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統籌安排農業和農村工作,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1、農業產業化較快發展。以推進食品工業發展為重點,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化。一是積極推進食品工業的發展,認真做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優扶強工作。根據我縣實際,以糧食、特色蔬菜、茶葉、肉禽類加工和特色醬制品加工為重點,堅持市場導向和科技創新,幫助企業做大做強。截止2010年我縣現有縣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家、市級26家、省級7家。二是認真組織開展了“一村一品”專項調研。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縣實際,擬定了《郎溪縣關于加快“一村一品”建設的實施意見》。三是積極組織紅新制茶、瑞草魁茶場、慶豐茶葉合作社等企業參加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活動。其中“龍溪湖劍茶”和“瑞草魁”茶葉榮獲2010年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中國名茶”評選金獎。四是推進名優農產品標識認證工作。目前我縣省級名牌農產品25個,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22個。

2、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推進。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94個,其中種植業25個,畜牧業34個,漁業10個,農機服務業5個,其它20個,現有社(會)員4230人,帶動農戶47186戶。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土地流轉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全縣土地流轉面積達16.28萬畝。村務監督、“三資”清理工作取得實效。目前,全縣111個村(居)完成了“三資”清理工作任務;13個鄉鎮(含開發區)均成立了“三資”代理服務中心,111個村(居)實行了“三資”委托代理工作?;鶎愚r技推廣體系、獸醫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

3、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有效落實。一是落實了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和種糧大戶補貼等政策。二是認真落實購機補貼政策,科學制定補貼方案。三是高度重視農民負擔監管工作,針對檢查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及時通報并督促進行了整改。

(三)民生工程不斷深入,惠民行動進一步深化。

農村各項社會事業持續發展。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縣農村低保人數12704人,全年發放補助資金1181.62萬元。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分散供養標準(1541人)每人每年1200元,集中供養標準(358人)由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400元,全年發放供養資金294.1萬元。對符合政策規定的計劃生育家庭給予獎勵(特別)扶助,審核確認符合政策規定的575人,補助資金46.26萬元全部發放到位。安排補助資金683.67萬元,直補大中型水庫移民11384人。1590名農村重度殘疾人每人每年享受生活救助360元。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1440萬元;發放免費教科書63831人次,價值439.8萬元;發放貧困寄宿生生活費616人,計42萬元。發放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共計260.35萬元,受惠學生2591人。舉辦各類農民科技培訓班748期,培訓農民10.18萬多人次,實施陽光工程培訓5682人次,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率達到60%以上。轉移農村勞動力5661人。新農合參合率96.57%,補償累計受益301654人次,累計補償支出3003.43萬元,占2010年籌資額的73..73%。4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和72個村衛生室新建項目已完成。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房屋建設或修繕工程已全面完成,崗位培訓工作由市衛生局統一組織實施。全縣水稻投保面積為35.58萬畝,達到實際種植面積的96%以上,超額完成目標任務。逐步提高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涉及到5個鄉鎮敬老院建設,新增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床位300張。2009年提前建設完成全縣10個20戶以上已通電廣播電視盲村“村村通”建設任務。17個“農家書屋”工程全部完工。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已全部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在8個行政村實施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水泥場地全部建成,健身器材安裝到位。15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和3個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全部建成,所需設備配套到位。1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農村清潔工程全部完工,已投入使用。

(四)基層組織建設成果不斷鞏固,和諧新農村創建不斷推向深入。

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體系,認真貫徹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及時全面地進行黨務、政務公開,強化民主管理,不斷鞏固基層組織建設成果。充分發揮群團等組織作用,深入開展爭創文明村、文明戶、“巾幗示范村”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科學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改變農村的各種生活陋習,努力創造一個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不斷增強村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積極探索村民理事會等民主管理新機制,進一步發揮村民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化解農村基層各類矛盾,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現階段及下一步工作

(一)大力開展中心村和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

圍繞縣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結合農村土地整治和拆遷安置,今年我們的工作重點之一是抓一批中心村和農民集中居住區的建設,改善群眾居住環境,充分發揮公共資源的作用,推動城鎮化進程。

(二)創建美麗和諧村莊、文化特色村和214省道新農村示范帶

圍繞宣城市十二五期間新農村建設212工程(建設200個美麗和諧村莊、10個文化特色村、20條新農村示范帶)。打造一批美麗和諧村莊及文化特色村,認真開展好214省道示范帶的創建工作。

(二)工作重點

1、繼續抓好“千村百鎮”示范工程建設,確保完成2011年度22個示范點建設任務。

2、加強郎溪縣美麗和諧村莊、文化特色村和新農村

示范帶創建工作。

3、抓好23個示范村“整村推進”。

4、探索示范鄉鎮“整鄉(鎮)推進”。

5、抓好老點的鞏固、完善和提高。

6、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7、進一步完善聯系幫扶和協調機制。

8、加強新農村建設觀摩培訓工作。

9、加強財政資金項目監管力度,合理使用獎補資金。

10、繼續開展新農村建設考核工作。

第四篇:社區建設的主要做法[精選]

我區現有社區居委會43個,總戶數55684戶,總人口178968人。近年來,特別是“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我們堅持從黃陂的實際出發,以創平安社區、文明社區為主要內容,以就業和社會保障、城市管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服務“四到社區”為重點,以社區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為難點,以解決社區居民群眾迫

切需要而又盡力能夠解決的問題為切入點和著力點,按照抓重點、破難點,把握著力點的要求,實行區街聯動,整合資源,集合力量,推動了社區建設不斷向前發展。全區43個社區90以上達到等級社區標準,其中達到市一級社區標準有27個,實施“883行動計劃”社區6個,創市級文明社區3個,今年又有2個創市級文明社區和6個實施“883行動計劃”的社區將通過市里驗收達標。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制定切實可行的社區發展目標

社區建設在我區是一項全新的課題。為此,區人民政府堅持“面向社區,服務居民”的原則,突出體制創新、突出特色模式、突出功能提升,形成了社區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快速發展的新格局。

1、認真分析研究我區社區的特點和現狀,按照實際情況確定工作思路。城鎮社區與中心城區的社區,既有許多共同點,又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們組織專門人員對全區社區的基本情況、集鎮的區域優勢、經濟規模、建成面積、人文環境、辦公條件、生活待遇等方面情況進行了摸底調查。針對這些特點和現狀,我們通過反復討論研究,確定了如下工作思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社區居委會組織法》和上級的有關文件精神為依據,從建立和完善社區的體制機制入手,著力解決社區的辦公用房和社區群干的生活待遇,先打基礎,構建平臺,然后以創建為手段,抓試點先行,逐步推開,力爭三年內完成等級社區達標和“883行動計劃”達標創建任務,提升全區社區整體建設水平。

2、正確面對困難和問題,明確工作重點。城鎮社區一般是隨著城鎮的發展而逐步建立起來的,上世紀90年代中期,黃陂區相繼完成撤縣建區、撤鎮設街、撤鄉設居工作,我區大部分社區始建于最近幾年,有5個社區是新建的,有11個社區是村改居。。雖然城鎮社區的雛形初步形成,但作為市轄郊區的工作重點在農村。社區建設之初,我們面臨著社區群干隊伍新,生活待遇差,辦公設施、經費嚴重不足,社區認識滯后,管理體制不健全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嚴重制約著城鎮社區建設的發展。為了進一步理清思路,統籌兼顧地解決社區面臨的困難問題,我們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6大工作重點:一是廣泛深入宣傳,灌輸社區理念,營造人人關心、支持社區的良好氛圍。二是轉變政府職能,理順關系,努力把縣、鎮、村體制轉變到區、街、居體制上來。三是研究探索適應城鎮經濟社會發展的社區管理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四是利用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選準建設好一支素質較高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五是下大力氣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和成員的生活待遇。六是狠抓創建達標,提升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我們緊緊圍繞這6大工作重點,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克難奮進,自我加壓,取得了初步成效。

3、認清形勢和任務,制定工作目標。社區建設從1999年全國在26個大中城市進行試點到2000年中央兩辦文件出臺,標志著社區建設在全國普遍展開。武漢市在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轉變職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被命名為全國社區建設示范市。2002年,市委、市政府又制定了新一輪社區建設的三年規劃,即“883行動計劃”,明確地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加強社區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達到的標準。目前,全市各區貫徹實施“883行動計劃”的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形勢喜人,形勢逼人,時不我待。同時,還應該看到,隨著城鎮經濟實力逐步增強,人們的思想觀念、生產、生活方式與城市差距逐步縮小,這些都為推進城鎮社區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內外條件。為此,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社區建設五年發展規劃。我們的目標是:二年打好基礎,三年抓好創建,力爭2005年完成全區43個社區等級社區達標和區政府所在地11個社區和武湖4個、開發區1個社區按照市“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的創建達標。具體步驟是:第一步,2003年以前抓好社區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體制和機制,構建社區基礎平臺。第二步,2003-2004年全區43個社區完成等級居委會達標創建,其中市一級居委會達到80。第三步,2004-2005年區政府所在地前川街11個社區和武湖4個、開發區1個社區完成“883行動計劃”創建達標。

(二)打好基礎,構建平臺,建立和完善社區管理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

2000年底,我們先后進行了社區劃分、組織重構、建章建制等方面的工作。鄉鎮規模調整后,為了加強社區對撤并鄉鎮所在地集鎮的管理和建設,我們在前川街抓了試點,在對社區的管轄范圍、

服務對象進行界定的基礎上,又重新設立了黨總支;增選了社區居委會成員,由鄉鎮體制改革分流干部中充實干部到社區黨支部和居委會;進一步完善了社區成員代表會議制度;建立了社區協商議事委員會,負責協調聯絡駐社區站所、企事業單位參與集鎮管理和建設。通過這些探索和實踐,不僅進一步加強了城鎮社區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而且探索出了一條

撤并鄉鎮集鎮新型管理模式;不僅使被撤鄉鎮國有集體資產得到了保值增值;而且繼續保持了集鎮的繁榮與穩定。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創新體制。以鄉鎮體制改革為契機,以加強撤并鄉鎮(街)政府(辦事處)所在地社區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社區試點工作取得了成功經驗。為了加強集鎮的管理和建設,我們一方面爭取鄉鎮政府支持,把原鄉鎮留下的辦公樓和企業資產交給社區管理使用外,還把城鎮集市管理、市容、環衛管理的職責職能交給社區。另一方面,從健全社區組織體系、提升社區服務功能、發展社區經濟、規范社區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了集鎮型社區建設和管理的基本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城鄉經濟和社會事業的持續穩定發展,進一步鞏固了鄉鎮體制改革成果。

2、完善機制。轉變職能,理順關系,簡政放權,將政府的有關社會職能逐步向社區剝離,該轉變的職能,徹底轉變,該下放的權利,完全下放。為此,區委、區政府多次下文,明確了政府職能部門、街道、社區三得各自職責及相互關系,明確了社區居委會的權利和義務。為了讓社區有序開展工作,我們還對社區各種組織的相互關系及各自的職能作用予以界定,并以圖表的形式形象直觀地反映出來。同時,區還專門制定下發了《社區規范化建設實施細則》,重新修訂和制定了社區黨支部、居委會等各種組織和書記、主任等各成員的24種職責制度,規定了工作程序,統一印制了24種1000余份規章、職責、制度,做到了制度上墻,職責公開,成員張榜,服務掛牌,統一規范。

3、解決難點。社區建設之初,我區社區一半以上沒有辦公用房,辦公設施相當簡陋。我們把解決社區辦公用房和辦公設施這個“老大難”問題,作為推進社區建設和重要基礎和前提。區、鄉鎮街加大投資力度,想方設法改善社區辦公環境和條件。一是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支持。區政府專門制定下發文件,將撤銷鄉鎮街的房產和辦公設施無償地移交給社區管理使用,基本解決了撤銷鄉鎮集鎮社區的辦公用房和辦公設施。二是投資新建、購買、改擴建社區辦公用房。前川街多方籌集資金200多萬元,基本解決了所屬社區的辦公用房,更新了辦公設施。三是采取贊助和共建方式解決辦公用房和辦公設施。如區民政局為幫助龍潭社區“883行動計劃”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達標,無償提供200平方米的辦公樓給居委會辦公;前川街千方百計落實社區辦公、服務、活動室(站、所)等用房面積,僅今年來擴建和新建了257平方米。近幾年來,全區共投入資金5500多萬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社區居委會的各種辦公、服務、活動室(站、所)等室內基礎設施建設總量為3723平方米,平均每個社區達86.6平方米。其中,1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16個。建筑面積最小的40平方米,最大的280平方米。并相應配齊“五室”(兩委會辦公室、警務室、書畫閱覽室、文體活動室、多功能會議室)、“四機”(電視機、dvd機、計算機、打印機)、“三站”(社區服務站、衛生服務站、勞動就業服務站)、“兩校”(市民學校、老年學校)、“一場所”(室外健身活動場所)等硬件設施。

4、突出重點。我們把解決社區群干的生活待遇和辦公經費作為推進社區建設工作打基礎、建平臺的重點、多方籌集資金,為社區排憂解難。一是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一系列對策,將社區群干的生活補貼和辦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對前川11個社區內工作者人均補貼生活費6000元,每個社區補助辦公經費1萬元,其它各街鄉鎮每年由區財政對社區主要負責人補貼生活費6000元,每個社區補助辦公經費5000元。目前區勞動局正在研究解決社區干部“兩保”問題。二是實行“費隨事轉”,在《中共黃陂區委、黃陂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中確定了9條措施。區計生委、民政局、城管局、衛生局、勞動局、煙草專賣局每年都為每個社區拿出了一定的工作經費。三是各街鄉鎮采取多種優惠政策和措施,將集鎮的市容、環衛、集市、零售商品稅收征繳等工作提供給社區管理和運作,擴大社區經濟來源。通過以上辦法和措施,為社區建設打下了良好組織和物質基礎,為推動社區不斷深入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工作平臺。

(三)著力創建,突出特色,努力提升城鎮社區建設的檔次和水平

在推進社區建設過程中,我們以實現“883行動計劃”為目標,以等級社區居委會創建達標為手段,以建設不同類型的社區為特色,不斷提升城鎮社區的整體建設水平。主要做到“三個結合”。

1、把社區建設與黃陂實際相結合。我們把全區43個社區劃分為四種不同類型,每種類型抓了一個示范樣板,力求突出特色,推動社區建設整體上檔次、上水平。一是建設街道型社區。主要指區政府所在地前川街的11個社區。這種類型的社區,重點是抓好社區環境整治和社區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使每個社區有社區警務室、社區服務站、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環衛站,社區就業服務站、社區安保服務隊和社區服務計算機信息網絡。把區政府所在地的社區建成功能完善、設施齊全、治安良好、關系和諧的一流社區。二是建設集鎮型社區。對鄉鎮所在地集鎮和撤鄉鎮(街)原政府(辦事處)所在地社區,在進一步抓好社區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規范化建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社區經濟。區、鄉鎮政府將承擔的一些社會職能逐步轉移給社區,下放權利,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和措施,讓社區參與集鎮的管理、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廣泛開展社區服務,拓展社區服務內容,提高居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把集鎮社區建設成為富裕、安定、和諧而富有活力的“堡壘”社區。三是建設農民新村型社區。在經濟開發區和城鎮周邊,農民土地被征用集體遷建后,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民規劃新村。在健全社區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的基礎上,通過社區自治組織承擔社會保障、新村管理、小區治安、社會服務等多方面的工作。積極研究探索“村改居”和“村居合一”的方法和路子,引導農民適應現代化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文化素養的轉變,通過社區建設,為農民轉為居民、農村轉為城鎮、農業轉為其它行業架起一座橋梁,把農民新村型社區建設成為具有黃陂特色的新型社區。四是建設開發小區型社區。我們在學習借鑒百步亭、常青花園等典型社區創建經驗同進,與小區單位(如二八八社區)聯合制定實施計劃,立足高起點、高標準,在抓組織制度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健全社區服務體系,規范物業管理,使社區自治組織和各種服務組織各歸其位、各盡其責,協調配合,服務居民。把開發小區型社區建設成為開放型的具備各種功能的現代化社區。

2、把社區建設與創建市級文明城區與兩平方公里創建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區委、區政府把社區建設作為爭創市級文明城區的工程之一。我們及時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堅持以社區為基礎平臺,以創建文明社區為抓手,在社區廣泛開展了市民素質、城建城管、美化綠化等方面的工作。以社區市民學校為陣地,開展了十萬市民“講禮儀、講城信,做文明市民”的活動;以社區為依托,開展了前川、武湖范圍內兩平方公里的環境整治;實施了“清潔黃陂,美化家園”工程,開展了庭院綠化,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5以上。通過這些活動,豐富了社區建設的內容。

3、把社區建設與創建達標活動結合起來。2004年,我們按照湖北省居民委員會規范化建設考核辦法,參照“883行動計劃”達標標準,在全區啟動了社區建設工程。為此,區委、區政府專門制定下發了《中共黃陂區委、黃陂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黃陂區關于調整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的通知》、《黃陂區關于印發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的通知》、《黃陂區2004年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不僅明確了全區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要求,而且在全區上下形成了開展社區建設的良好氛圍。去年,市區政府共投資80多萬元,為8個社區搞軟件建設;社區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出資1700多萬元落實了路面硬化、整修給排水管道、安裝路燈、修建居民小游園、安裝健身器材等項目;社區規范建立了各類人員的檔案資料,組織了“清潔社區,美化家園”和“家家樂”活動。各鄉鎮街、社區還根據下達的目標任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靚點,凸現特點,你追我趕,掀起了創建熱潮。通過創建活動,使社區呈現出潔、綠、亮、美的新面貌。得到了社區居民群眾的熱忱歡迎,對黨和政府領導的這項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贊揚。用社區居民形象的話說“機構建了、面貌變了、設施修了、環境美了、心情好了、臉上笑了”。實現了“居地變化園、社區變面貌、居民得實惠、政府得民心”的目標。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和居民的交口稱贊,得到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表揚,《長江日報》也用較大篇幅報道了我區的作法。省市有關領導曾經高度評價說:這是黃陂區委認識高、政府抓得實、部門配合好、民政過得硬、街道擂得緊、社區干勁大的結果。2004年,我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實施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先進區”,區民政局、建設局和前川街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實施社區建設883行動計劃先進單位”,龍潭、錦秀社區被命名為“市級文明示范社區,龍潭社區還被命名為“省級文明示范社區”。前川街龍潭社區書記、主任張建珍從全市421個社區主任選拔中奪得了“全市十佳社區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社區建設的主要做法》

第五篇:鎮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文章標題:鎮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__鎮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__鎮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緊緊圍繞“生態優美、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總體目標,始終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以立足農村實際,促進農業發展,富裕農民生活為向導,以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文明村鎮創建為契機,注重經濟和社

會的協調發展,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走出了一條鎮村面貌不斷美化,發展環境不斷優化,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之路。先后獲得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爭創文明村鎮先進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文明村鎮、浙江省經濟百強鎮、浙江省文明鎮、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省級生態示范鎮等多項殊榮。其主要做法是:

一、以村莊道路、河道整治為重點,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__鎮作為全市的重點整治鎮,兩年內共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000多萬元,成為全市首家村村通過村莊整治驗收的鎮,其中省級小康示范村2家、市級重點整治村12家。一是道路硬化。兩年內新增到村通組達戶道路186.26公里,從鎮到村通組的主干道路硬化率達100,其中到村的主干道路全部達到四級公路標準,達戶道路硬化覆蓋率達22.3,其中余南村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家家戶戶通水泥路。二是河道凈化。對全鎮108條大小河道進行整治,共疏浚河道44.4公里,塊石護岸建設26.18公里,清潔河面147.6公里,重現了江南水鄉“水清、河暢、岸綠”的風貌。三是村莊綠化。兩年來新增綠化面積34.5萬平方米,道路綠化、公共綠化、農戶房前屋后綠化和河道綠化全方位實施,全鎮村莊綠化覆蓋率現已達到41.32;四是民居美化。去年以來各村對村莊內灰暗陳舊的農戶外墻進行有規劃的粉刷,共粉刷民居2235戶面積75.38萬平方米。對危房、斷墻、“赤膊屋”重點改造,拆除違章建筑,嚴格按村莊規劃進行建設,改善村部及農家外觀。

二、以垃圾收集處理、養殖業污染治理為基礎,推進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

針對近幾年生產、生活污染日益嚴重的現狀,__鎮注重從源頭上進行治理,做到標本兼治。實現農戶垃圾收集全覆蓋,實現面水與污水、工業用水與生活用水“兩個分離”,率先建設全市首個SW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工程。一是建立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體系。以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全覆蓋為重點,在各村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環境衛生保潔系統,每家農戶配備垃圾筒,各村部建設垃圾收集房,由鎮、村兩級保潔員負責每天收集、運輸,實現了“戶集、村收、鎮運、區處理”的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體系。同時,鎮政府去年投資160多萬元建造了一座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日處理垃圾70多噸,壓縮后的垃圾直接送去焚燒,避免了二次污染。二是推進沼氣工程控制面源污染。對全鎮存欄50頭以上189戶養豬戶,全部實施沼氣工程,目前已完成150只沼氣池建設,力爭到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設“生態養殖小區”,率先建設占地100畝的牧業小區,對生豬進行集中養殖,對畜禽糞便進行有機肥的生產與使用,有效改變了農業生產中盲目、過量使用農藥、化肥現象。三是大力治理生活污染源。該鎮加快自來水管網建設,采取鎮、村、自來水廠三家各出一點的籌資方式,自來水管道全部通到每個村民小組,實現村村通自來水,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0;取締露天糞缸,現農戶95以上用上了抽水馬桶;推廣清潔能源,90以上的農戶使用太陽能、電、液化氣;開展雙整治活動,投資200萬元建造公益性墓地2處,清理建筑性墳墓1890穴,其中就地深埋890穴,進公益性墓地1000穴,整治率達到90以上。

三、以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為抓手,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

一是完善培訓體系。改失地為有業,創新被征地農民職業技能的培訓機制,即建立“企業下訂單、成校出菜單、政府來買單”的“三單”式職業技能培訓機制,開展對被征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允許被征地農民在一年內憑培訓證免費接受各類培訓,培訓結束后,由鎮牽頭,舉行用工企業與培訓農民的就業洽談會,進行雙向選擇,促成被征地農民就業上崗。二是完善保障體系。改現金為社保,創新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即按照“土地征到哪里,社保跟到哪里”的“即征即保”原則,改一次性貨幣補償為“土地換社保”深化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對失土農民辦理社會養老保險,該鎮已累計投入1.43億元,解決了5000余名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三是完善醫療體系。實施城鄉醫療一體化,鎮中心醫院與省、市重點醫院結對,定期請上級醫院專家來坐診,引進高檔的醫療設備。在全市率先建立農民個人健康檔案,對鎮村醫療衛生網絡實行一體化管理,全鎮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統籌,入保率達92.5。四是完善管理體系。以治理馬路市場、占道經營、車輛亂停入為重點進行交通整治,在鎮中心嚴管區,安裝了紅綠燈和規范的交通標志。同時,鎮成立了物業管理公司,對生活、生態環境全面實行規范化管理。

四、以文明創建為抓手、推進農民新素質提高

該鎮按照建設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輝映的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大對公共設施的財政投入,至今已累計投入近億元,建起了科技樓、圖書館、工會活動中心、門球場、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文化活動中心,在各村建立文化活動室,興建農民公園,安裝健身路徑、興建燈光球場、農民公園等文化設施,為農民提供休閑

、健身娛樂場所。同時,開展“告別不文明行為大簽名”、“社會公德大家談”、“爭做新世紀道德傳人”等主題教育活動,廣泛開展評選“九星級文明戶”、“文明示范戶”家庭文明評比,在集鎮開展文明社區、文明單位、“十佳文明窗口創建活動”,提高全社區的文明程度。狠抓節日文化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漁里之謠”文化節已經連續舉辦十屆,成為__人民的一道文化大餐。通過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寓教于樂文體活動的開展,唱響了主旋律,營造了奮勇爭先的良好發展氛圍。

《鎮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來源于,歡迎閱讀鎮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領導班子運轉情況報告下一篇:卵巢癌患者牢記飲食的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