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新時期中國與瑞士關系

2023-04-30

第一篇:新時期中國與瑞士關系

中國與瑞士的關系

一、政治關系

瑞士于1950年1月17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年9月14日,中國同瑞士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并互派公使。1956年1月和1957年4月,中瑞先后將外交關系由公使級升格為大使級,并互派大使。

1951年11月,瑞士在上海設立總領事館,1962年12月關閉。1995年4月,瑞士駐上??傤I事館重新開館。2006年10月,瑞士駐廣州總領事館開館。

1954年4月,中國在日內瓦設立總領事館。1988年9月,中國駐日內瓦總領事館關閉,中國駐蘇黎世總領事館開館。

瑞士是最早承認并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建交61年來,兩國關系發展平穩。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兩國關系有了進一步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兩國高層互訪頻繁,經貿合作不斷擴大,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

(一)重要訪問

1954年6月12日,出席日內瓦會議的周恩來總理兼外長順訪瑞士。

1961年5月29日,出席日內瓦會議的陳毅副總理兼外長赴瑞士首都伯爾尼拜訪瑞士聯邦主席瓦倫和外長彼蒂彼愛。

1973年5月,瑞士前外長彼蒂彼愛訪華;6月,瑞士前外長施皮勒訪華。

1974年8月,瑞士聯邦委員兼外長格拉貝爾訪華,格是中瑞建交以來第一位正式訪華的瑞士國家領導人。

1975年4月,瑞士聯邦委員兼交通動力部長里恰德訪華。

1978年5月,谷牧副總理訪問瑞士。

1979年4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榮毅仁率中國政協代表團訪瑞。

1982年6月,國務委員兼外長黃華出訪途經瑞士,瑞士聯邦副主席兼外長奧貝爾會見并宴請。

1985年6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漢生率中國人大代表團訪瑞。

1986年11月,瑞士聯邦副主席兼外長奧貝爾訪華。

1987年3月,國務委員兼外長吳學謙訪瑞。

1992年1月,李鵬總理訪瑞并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1994年1月,喬石委員長訪瑞。

1995年1月,朱镕基副總理訪瑞并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4月,瑞士聯邦委員兼外長科蒂訪華。5月,瑞士議會國民院議長福萊和聯邦院議長屈希勒率瑞士議會代表團訪華。這是瑞士兩院議長首次聯合率團訪華。10月,瑞士聯邦副主席兼經濟部長德拉米拉率經貿代表團訪華。

1996年9月,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訪瑞;10月,瑞聯邦主席德拉米拉訪華,這是瑞士聯邦主席首次訪華。

1997年5月,鄒家華副總理訪瑞。

1998年1-2月,李嵐清副總理訪瑞并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1999年3月,江澤民主席訪問瑞士,這是中瑞建交以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對瑞士進行國事訪問。

2000年1月,吳邦國副總理訪問瑞士并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6月,溫家寶副總理訪問瑞士。9月,中瑞建交50周年,國家主席江澤民與瑞士聯邦主席奧吉以及外交部長唐家璇與瑞士聯邦委員兼外長戴斯互致賀電。同月,瑞士聯邦主席奧吉訪華,并出席中瑞建交50周年慶?;顒?。

2002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組織部部長曾慶紅訪問瑞士,雙方簽署了《中瑞兩國政府管理培訓項目技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2003年4月,瑞士聯邦委員兼國防部長施密德訪華。5月,瑞士聯邦委員兼外長卡爾米-雷伊訪華。6月,胡錦濤主席出席南北領導人非正式對話會議經停瑞士,并與瑞士聯邦主席庫什潘舉行會晤。11月,瑞士聯邦主席庫什潘來華進行工作訪問。

2004年6月,曾培炎副總理訪問瑞士,雙方簽署《旅游目的地國實施諒解備忘錄》。10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上將訪問瑞士。同月,瑞士聯邦委員兼內政部長庫什潘應邀赴上海出席國際文化政策部長級會議,并訪問西藏。

2005年1月,黃菊副總理赴瑞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并會見聯邦主席施密德。7月,瑞聯邦委員兼經濟部長戴斯來華參加WTO小型部長會議并訪華。

2006年1月,曾培炎副總理赴瑞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并會見聯邦主席洛伊恩貝格。2月,李肇星外長訪瑞。同月,瑞聯邦委員兼國防部長施密德訪華。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訪瑞。10月,瑞聯邦副主席兼外長卡爾米—雷伊訪華。

2007年1月,國務委員華建敏赴瑞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4月,李肇星外長應約與瑞聯邦主席兼外長卡爾米-雷伊通話。7月,瑞聯邦委員兼經濟部長洛伊特哈德訪華,

代表瑞政府宣布承認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9月,楊潔篪外長出席第62屆聯大期間會見瑞聯邦主席兼外長卡爾米-雷伊,并與其共同簽署《中瑞關于加強對話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10月,瑞前聯邦主席奧吉出席上海特奧會開幕式。11月,瑞聯邦委員兼司法警察部長布勞赫訪華。

2008年1月,曾培炎副總理赴瑞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并會見聯邦主席庫什潘。5月,瑞聯邦委員兼經濟部長洛伊特哈德訪華,并出席瑞航自蘇黎世至上海首航儀式。8-9月,瑞聯邦主席兼內政部長庫什潘和聯邦委員兼國防、民防和體育部長施密德分別來華出席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開幕式。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訪瑞。10月,瑞聯邦議會國民院議長布永訪華。11月,劉延東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統戰部部長杜青林分別訪瑞。

四川汶川地震災害發生后,瑞方在第一時間向我表示慰問和援助意愿。瑞聯邦主席兼內政部長庫什潘及外長卡爾米-雷伊對中國發生地震災害表示同情和慰問。據不完全統計,瑞方向我提供的帳篷總計1046頂,各類援助物資總額約計105萬美元。

2009年1月,溫家寶總理赴瑞出席達沃斯世界 經濟論壇年會并正式訪問瑞士。2月,中方派采購團赴瑞,與瑞方合作伙伴簽署了總額3億美元的經貿合同。4月,瑞聯邦委員兼環境、交通、能源和電信部長洛伊恩貝格訪華。6月,科技部長萬鋼訪瑞。10月,瑞聯邦委員兼司法警察部長維德默-施魯姆普夫訪華。

2010年1月,李克強副總理赴瑞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并正式訪瑞。5月,衛生部長陳竺出席世界衛生組織部長級會議期間在日內瓦與瑞聯邦委員兼內政部長布爾克哈爾特舉行了工作會談。6月,瑞聯邦委員兼外長卡爾米-雷伊訪華。7月,吳邦國委員長訪瑞并出席第三次世界議長大會。8月,瑞聯邦主席兼經濟部長洛伊特哈德訪華并出席上海世博會瑞士國家館日活動。9月,瑞士聯邦副主席兼環境、交通、能源、通信部長洛伊恩貝格來華參觀上海世博會。12月,中瑞外長通話。

(二)友好省州/市關系

1982年,中國昆明市與瑞士蘇黎世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

1994年,中國長沙市與瑞士弗里堡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

2004年,中國北海市與瑞士盧加諾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

2007年,中國上海市與瑞士巴塞爾州建立友好省州關系。

2008年,中國黃山市與瑞士因特拉肯市建立友好城市關系。

二、經貿關系

1974年12月,中國同瑞士簽訂《中瑞貿易協定》并成立了中瑞貿易混合委員會。1979年瑞士政府給予中國普惠制待遇。2011年1月,商務部長陳德銘在瑞士出席2011年達沃斯

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同瑞士經濟部長阿曼共同簽署《關于啟動中瑞自貿協定談判的諒解備忘錄》,宣布中瑞自貿區談判正式啟動。

雙邊貿易:瑞士是中國在歐洲重要的貿易伙伴。2010年中瑞雙邊貿易額200.7億美元,同比增長110.3%。其中,我出口30.3億美元,增長14%;進口170.4億美元,增長147.4%。我進口以機械電子、化工醫藥等產品為主;出口以初級加工產品和原材料為主,近年來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斷增加,主要有紡織、機電、化工等產品。

對華投資:瑞士1982年開始在華投資,中瑞合資迅達電梯有限公司是中國批準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工業企業。截至2010年底,我累計批準瑞在華投資項目1301個,實際利用瑞資36.2億美元。瑞士在華投資項目主要集中在電氣、機械、醫藥化工、食品等領域,投資區域主要在沿海城市和經濟特區。

1996年10月,中瑞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建立中瑞合資企業項目融資基金的諒解備忘錄》,1998年1月“中瑞合作基金”正式成立,旨在為中瑞中小企業間的合資項目和其他形式的合作提供融資支持。

金融合作:2003年5月,中國證監會與瑞聯邦銀行委員會簽署了《證券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目前,瑞士共有5家銀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瑞士信貸銀行、瑞銀集團、瑞士蘇黎世銀行、瑞士歐洲金融銀行集團下屬的瑞士有限公司)和3家保險公司(豐泰保險公司、蘇黎世保險公司和瑞士再保險公司)在中國共設立了7家代表處和5家營業性分支機構。其中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和豐泰保險公司已分別在上海開設分行。

技術合作:截至2010年底,我累計批準從瑞技術引進合同2040個,金額約為49.2億美元。

三、文化、教育、科技和旅游領域的合作

(一)文化交流

近年來,中瑞兩國文化交流不斷擴大,兩國的文藝演出團體如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戲劇團體等進行互訪演出。雙方還舉辦了旅游、繪畫、電影和藝術等交流展覽。此外,民間友好組織和學術團體交流日趨活躍。

1999年3月,中瑞兩國政府簽署了《中瑞文化合作意向聲明》。

1998年11月25日,中瑞首次聯合發行郵票。

2005年8月,中國首次作為主賓國參加瑞士日內瓦節。

2006年起,中瑞已連續三次聯合舉辦盧塞恩中國新春音樂會。

2008年11月,瑞士愛瑞文化基金會與中瑞文化機構和高等院校合作,在兩國多個城市舉辦為期兩年的文化推介活動,以進一步深化兩國文化交流。

2009年瑞士弗里堡嵐德威軍樂團赴華巡回演出。

2010年,瑞士在華舉辦“愛因斯坦展”、“東西合璧的剪紙藝術展”和“幸福60年攝影展”。“文化風景線藝術節·中國主賓國”活動在巴塞爾舉行。“感知中國·日內瓦行”活動在日內瓦舉行。

(二)教育交流

中國自1978年開始向瑞士派留學人員。截至目前,我在瑞留學生累計約2000人。

1999年3月,中瑞兩國政府簽署《中瑞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意向書》,雙方于2002年將該意向書有效期延長至2005年。

2004年1月,雙方簽署了《關于在中國公共領域進行中瑞合作管理培訓項目技術合作的協議》。

2006年10月,中瑞雙方簽署《中瑞2006-2008高等教育合作備忘錄》。

自1985年以來,瑞士13所大學中有6所先后與我國有關大學和科研機構簽署了校際交流協議或科研合作協議。

(三)科技交流

1989年2月,中瑞兩國政府簽署《中瑞科技合作協定》,正式建立了兩國政府間科技合作關系。1995年4月,中國國家科委同瑞士國家科研基金會簽署《科技合作備忘錄》。2003年11月,中瑞簽署《中瑞科研合作諒解備忘錄》,在民間科技合作與交流方面,兩國有關對口部門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開展多種合作活動。2007年4月,中瑞簽署聯合聲明,確定兩國將合作實施《2008-2011年科技合作備忘錄》。2008年8月,瑞在上海設立其第四個海外“科學中心”。11月,兩國簽署《中瑞科技合作聯合聲明》。2009年4月,中瑞簽署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自然災害防治領域的合作協議。

(四)旅游合作

1998年5月,中國國家旅游局在瑞士蘇黎世設立旅游辦事處。1999年3月,瑞士國家旅游局北京辦事處成立。

2001年11月,云南玉龍雪山與瑞士馬特洪峰結為姊妹峰。

2002年7月,安徽黃山與瑞士少女峰結為姊妹峰。

2004年6月,中國國家旅游局與瑞士聯邦經濟總局(代表聯邦委員會)簽署《關于中國旅游團隊赴瑞士旅游及相關事宜的諒解備忘錄(旅游目的地國)》,同年9月1日生效。

第二篇:從釣魚島撞船事件看新時期中國對外關系新趨向

江蘇蘇州星海實驗中學 陳小軍 215021 【現實問題】

9月7日上午,在釣魚島海域一艘載有約15名船員的中國漁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沖撞。而后又與追蹤的另兩艘日本巡邏船中的一艘發生碰撞。隨后日方登船檢查。日本巡邏船部分受損,沒有人員傷亡。中國籍漁船和日本巡邏船均未沉沒。9月25日,被日方非法抓扣的中國船長詹其雄乘中國政府包機安全返抵福州。中國外交部隨后發表聲明嚴正指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日方對中國漁民漁船的扣押、調查以及任何形式的司法舉措都是非法和無效的。日方必須就此次事件向中方作出道歉和賠償。

【雙方反映】

(1)中國外交部25日的聲明中表示,堅持發展戰略互惠關系的方向,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雙方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中日關系中的問題,維護兩國關系大局。中方的這一立場沒有也不會改變。

(2)日本首相菅直人24日在紐約也表示,日中是重要鄰邦,日本放還中國漁船船長是出于“全面考慮”作出的決定。他同時呼吁日中進一步發展雙邊關系。 【相關知識】

新時期的外交建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結合世界形勢的變化,調整了外交政策,積極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參與創建上海合作組織,為社會主義建設贏得了穩定的環境,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1)背景:①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黨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②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目標。 (2)建樹:①積極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②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中國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組織,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訂《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③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創新試題】

20世紀60年初,蘇聯以保衛古巴的名義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導彈。蘇聯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國發現。美國政府內有人主張轟炸導彈基地,認為駐古蘇軍沒有核彈頭,不會進行軍事反擊。實際上駐古蘇軍擁有核彈頭162枚,隨時準備反擊。美國政府宣布其武裝部隊處于最高戒備狀態,并采取相對緩和的封鎖攔截等措施。對此,蘇聯態度強硬,拒絕美國要求,表示將最猛烈地回擊美國的進攻。戰爭一觸即發。攔截極易發生軍事沖突,導致戰爭。美國國防部長指示部隊“要盡可能避免發生戰爭。但是,我們還是必須為此作好準備”。而蘇聯船只在靠近美軍隔離線時停止航行或掉頭。雙方通過多種渠道頻繁接觸,尋找解決方案。最終,赫魯曉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導彈,要求美國保證不發動對古巴的軍事進攻等作為交換條件。美國接受了蘇聯的建議,雙方達成協議。

——摘編自麥克納馬拉《回顧——越戰的悲劇與教訓》等

圍繞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中國外交部19日宣布暫停兩國的省部級以上交流,還中止了雙方有關增加航班、擴大中日航權事宜的接觸,推遲了中日煤炭綜合會議。中國公民赴日旅游規模也受到嚴重影響。最近,中國寶健集團宣布取消10月份的萬人旅日計劃,對日本旅游業來說無疑是個打擊。9月24日中國總理溫家寶罕見地出面公開呼吁它釋放因釣魚島撞船事件遭扣留的中國籍船長,否則將面對中國進一步采取的反制措施。9月25日凌晨,被日方在釣魚島海域非法抓扣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搭乘中國政府派出的包機安全返國。

——摘自鳳凰網《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引發中日關系危機》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巴導彈危機發生的原因;根據材料,概括說明美蘇化解這一危機的方法。

(2)我們從“古巴導彈危機化險為夷”、“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船長詹其雄被放”中可以得到哪些借鑒? 答案:

(1)美蘇冷戰期間,美蘇以武力為后盾在全球范圍內爭奪霸權;美國占據優勢,蘇聯力圖改變力量對比;雙方對對方軍事行動的判斷失誤;對危機采取有節制的反應;避免發生軍事沖突導致戰爭;保持接觸,探索化解危機的有效途徑;達成必要的妥協。在化解危機的方法上,雙方都采取的比較克制的做法,雖有軍事威脅,但最終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

(2)中國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周邊和平環境;對日的侵略行徑采取經濟、交流、外交等方面地有禮有節地反制措施;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向世界公開表達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立場;中國大國崛起不稱霸;中國要在堅持國家主權不讓步的前提下,通過和平談判和友好協商的方式解決彼此間的分歧,以避免矛盾沖突進一步升級。

第三篇:“社會管理創新與新時期黨群關系”理論研討會綜述

慶祝建黨90周年暨“社會管理創新與新時期黨群關系”理論研討會綜述

劉中起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城市社會研究所 上海200233)

日前,上??茖W社會主義學會、上海市社會學學會、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上海市委黨校城市社會所共同舉辦了慶祝建黨90周年暨“社會管理創新與新時期黨群關系”理論研討會。來自上海市社聯、復旦大學、華東師大、上海大學、上海市委黨校等單位的專家學者3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關于重新思考和改善新時期黨群關系

夏軍(上??粕鐚W會會長、研究員):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對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作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和改進黨群關系正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F在的群眾構成及其意識已與過去大不相同,因此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新時期的黨群關系。學界需要克服社會研究中的誤區,探索從新的角度重新認識和管理社會的方式方法,需要重新思考西方的社會學傳統是否適合中國當前的社會現狀?

張昱(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在新時期加強和改善黨群關系需要明白其主旨和目的是什么?是為了單純的執政還是為了增進人民群眾的福祉?在急速轉型時期、社會碎片化的情況下,由于群眾狀態(階層化)的變化,導致原有的傳統時期的黨群關系已經發生較大變化,因此在新的時期需要重構,原來由直接聯系的狀態轉向間接聯系的狀態促使黨群關系需要從一體化轉向多樣化發展。

文軍(上海市社會學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個體化社會的來臨促成社會差異性、多元性和不確定性,也給社會社會管理帶來巨大挑戰,其根本原因源自于社會本身不斷“流動”和“變化”,對傳統“整體性社會”不斷突破和超越。因此,新時期改善黨群關系必須考慮群眾工作成因復雜化、處理關聯化、形態對抗化等因素,以加強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與管理為主要特征。需要適應社會轉型與現代化發展的新局面,努力轉變群眾工作的理念,以人為本、以民為重,提升群眾幸福感、滿意感,政府工作由“發展主義”向“公正主義”轉變、由“管理”向“服務”轉變。

關于如何看待社會組織與基層民主自治

鄧偉志(原上海市社會學學會會長、上海大學教授):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由農村包圍城市,從一定意義上是農會包圍城市,農會即作為當時的社會組織參與 1

到社會活動當中?;鶎幼灾涡枰獢U大公眾有序參與,而有序參與即需要組織群眾,而組織群眾離不開群眾組織,通過群眾組織教育群眾、發動群眾,因此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需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社會組織作為黨的助手、群眾利益的代言人,對于緩解社會矛盾、監督黨和政府功不可沒,社會管理要創新,必須壯大社會組織,真正使得中國社會走向三元共治。只有為社會組織松綁,讓社會組織發展壯大,社會才能穩定、和諧。

袁秉達(上海市科社學會副會長、上海市委黨校教授):“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我黨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執政理念的升華需要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進行社會管理創新。90年黨史證明,從黨的領導到基層自治,均是黨和人民雙向選擇的結果:黨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在新歷史條件下,社會管理創新需要繼續堅持黨和人民的雙向選擇。黨必須依靠人民,對社會管理進行創新,人民最有主動的選擇權,在新時期黨和人民已經成為命運的共同體,黨在新的歷史階段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最高標準,胡錦濤“七一”講話強調人民民主監督對于執政的重要性,要防止腐敗風險,社會管理要創新已顯得非常迫切。

馬西恒(上海市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經驗地看,目前城鄉基層自治的秩序和活力并未很好地協調,民主制度空轉的現象十分普遍,基層自治的主導權之爭掩蓋了居民的主體性,缺乏居民基于日常生活權利的地方公共性建構恰是當前社會管理矛盾的普遍根由。因此,需要從基層著手重建黨的社會使命,通過積極的個人主義實現公民動員,通過維護自治權利引導公眾有序參與,通過引領社會組織建設日常生活協調機制,因為建構有內聚力的基層社會需要主導基層社會生活的“政治力量”,通過這些措施深化黨對日常生活的領導權。

關于社會管理的思維創新與路徑

楊俊一(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社會管理與群眾利益有著內在的相關性,要從根本上解決公權力與群眾的關系。“黨建統領、社會協同”其內在的機理是處理好預算跟服務的關系,社會管理格局中的四大要素問題在于其結構關系,新時期的黨群關系要處理好黨委與公眾的關系、黨委與政府的關系,在加強社會管理中,黨的各級組織要貫徹群眾路線,克服官僚主義,發揮統領和協調各方利益的作用。要矯正各種權力的濫用,防止社會過度分化。新時期的社會管理要重視公眾參與的新特點,正視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包括參與政府動員與維護群眾利益方面的功能,通過培育自主性的社會組織,整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對于加強社會自治和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具有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郭慶松(上海市委黨??蒲刑幪庨L、教授):改善黨群關系與社會管理創新密切關聯,當前社會結構變化與社會規范、價值變遷在進一步催促社會管理加速,時空壓縮使得中國用30年的時間走過西方國家300年的歷史發展,在正面發展效應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帶來諸多社會矛盾等負面效應。借用薩繆爾森的“合成謬誤”理論,當單個或是局部是正確的要素合成后可能是錯誤的結果,合成腐敗即是一類,當前各地頻發的群體性事件即是集體無意識的多重疊加,因此需要加以重視研究,通過改善新時期黨群關系加強社會管理創新。

張文宏(上海市社會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急劇的社會轉型也給社會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特別是社會在急速發展中所帶來的諸多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為此,在多元的社會治理格局中,需要培育社會力量,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構建和諧社會。在社會管理創新的具體路徑上,一方面需要在觀念上進行創新,在機構設置等方面進行頂層設計;另一方面需要了解社會需求,加強社會管理的主體能力建設。同時,需要在組織、體制、機制上為社會管理創新提供保障。

第四篇:新時期下中國面對周邊的緊張局勢與應對之策

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中國的總體實力也穩步提升。但伴隨著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中國的,是長久以來部分國家對中國的遏制與打壓,在中國的前進之路上搬來一個又一個絆腳石。面對各方的壓力,中國制訂了相應的戰略進行了積極地防御。一次又一次運用智慧與實力化解矛盾,始終奉行著和平的外交政策。

2015年是一個多事之秋。

沖突最激烈的,當屬與日本的釣魚島問題。釣魚島又被稱作釣魚嶼、釣魚山、釣嶼、釣臺或者是釣魚臺島,是位于中國大陸正東側東海大陸架以東的臺灣-宍道褶曲帶南端、臺灣東北外海處沖繩海槽西側的一座荒島。在日本人所謂“發現”釣魚島之前,中國已經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實施了長達數百年的管轄。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戰爭,通過秘密方式將釣魚島“編入”其版圖,并依據所謂“先占”原則將釣魚島作為“無主地”主張主權。日本此舉嚴重違背國際法領土取得的相關規則,是侵占中國領土的非法行為,不具有國際法效力。2015年4月底,日美兩國簽訂新的《防衛合作指針》,日美同盟在合作的深度及廣度方面都得到了質的提升,美國方面一再公開表示,釣魚島在美日共同防衛范圍之內,美國會對釣魚島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此背景下,日本不斷增加預算,大幅度提升執法力量,購進新型噴氣式飛機和巡邏船,加強對釣魚島的主權宣示;海上保安廳計劃將原本設在宮古島的海上保安署升格為海上保安部,規模從50人增加到100人,同時在其附近的伊良部島配備50人的執法隊伍和3艘小型巡邏船。此外,安倍內閣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利用“重要影響事態”、“存立危機事態”和“灰色地帶事態”三個核心概念顛覆了原有的安保體制,在制度上徹底擺脫了和平憲法和國會在對外動武問題上的牽制和掣肘。通過1895年不平等的《馬關條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作為臺灣島的附屬島嶼一同割讓給日本。二戰后,根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書》等法律文件,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回歸中國。1952年以后美國擅自擴大所謂的“托管”范圍,非法將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納入其中。1972年,美國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施政權”“歸還”日本。美國與日本私相授受中國領土的行為,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中國堅決反對。 另一個困擾中國已久的問題是南海問題。南沙群島陸地面積雖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個海域面積達八十二萬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島地處越南金蘭灣和菲律賓蘇比克灣兩大海軍基地之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沖,通往非洲和歐洲的咽喉要道。遠在秦漢時代,南海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海上航線。明朝時期的海軍南下西洋,是南海的唯一正統力量。二戰后的相當長時期內,并不存在所謂的南海問題。而在后來,各國政府有能力勘測到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島豐富的自然資源后,先后掀起了瓜分南海資源的浪潮,并且在美國的挑撥下,更加劇烈。南海爭端涉及到的周邊國家也最多。南海四大群島中,西沙、中沙群島被中國實際控制,東沙群島由中國臺灣控制,而南沙群島的情況復雜得多:越南非法占據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賓非法占據了南沙東北部海域,馬來西亞非法占據南沙西南部海域。對中國的領土主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國家級頂層戰略的實施,使得中國與歐亞大陸各國的貿易往來,項目合作有了更多的發展。但不時凸顯猖獗在我國西部以及鄰近國家的恐怖主義,成了一帶一路上一個巨大的隱患。中國也需要足夠的力量來保衛一帶一路的順利發展。

跟中國鄰國朝鮮,也在不斷地發展著自己的軍事力量。最為高調的就是近幾年來頻繁進行的核試驗。雖然遭到周邊各國的強烈反對。但朝鮮政府依然我行我素,仿佛幻想藉此增加自己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而其導致的直接后果是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使得三八線上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更不用說經濟方面的其他遏制了。而作為周邊國家中國的安全,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雙方的信任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除了與周邊國家緊張或嚴峻的形勢外,國內的臺灣地區也不太平。奧巴馬政府在臺灣領導人換屆時出售了十幾億美元的軍火。而蔡英文當選臺灣領導人以來臺獨勢力的猖獗與抬頭使得臺獨問題又一次成為極大的隱患。因此,臺灣問題也是困擾中國的一個嚴峻問題。 面對國際國內復雜的形勢,中國政府采取了積極充分的應對之策。參加俄羅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并組織了“九三大閱兵”。隨后進行的戰區制改革以及火箭軍的成立,無不是面對風起云涌的周邊局勢所做出的對策。

而這所有對策里面,戰區制改革無疑是最具戰略性而又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進行戰區制改革以前,我們的軍隊有七大軍區。七大軍區,是解放軍按照國家不同的地域環境和假想作戰情況劃分的七個軍區,以司令部所在地北京、沈陽、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蘭州分別命名。這個設置可是有來頭的。如北京軍區,承擔著保衛首都要地與警戒北方邊境的重要使命;沈陽軍區負責警戒東北邊防如中俄邊界、朝鮮、韓國方向的軍事防務;南京軍區主要負責東南的日本、琉球、臺灣第一島鏈方向的警戒,美、日、臺都是其假想敵,必要時將是解決臺灣、釣魚島等問題時的武力依托。廣州軍區的主要方向是華南和東南亞、南海方向,假想敵主要是東南亞國家與可能介入的美軍;成都軍區主要警戒西南一帶防務,相關假想敵主要是印度和部分東南亞國家;西北的蘭州軍區負責警戒西北邊境,冷戰時這里是警戒蘇軍可能入侵的前哨之一,今天則與時俱進加入了反恐等新的軍事使命;而濟南軍區下屬的三個集團軍則充當全軍總預備隊,在必要時將以“救火隊”身份馳援各地戰事。

經過改革后的五大戰區的情況則如下:

東部戰區。其轄區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包括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安徽,共6省市,戰區駐地:南京。東部戰區的國防職責:防止美日集團侵略中國,并解決釣魚島問題。防止臺灣獨立,保證臺灣海峽穩定。保護我國最繁華的長三角地區的安全。

南部戰區。其轄區為中國南部沿海地區,包括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共5省市,戰區駐地:廣州。南部戰區的國防職責:保證南海領土不受侵犯。保護珠三角、港澳地區戰時不受攻擊。戰時關閉中國南大門,封鎖南海,對敵對國家進行海道封鎖。協助處理臺灣問題。南部戰區是中國繼東部戰區后,第2重要戰區,其海陸空三軍同樣需要重視和關注,應該重點建設海南島、三沙、雷州半島、中越邊境的軍事目標! 西部戰區。其轄區為中國內陸西部地區,包括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共10省市,占中國一半國土,戰區駐地:烏魯木齊。西部戰區的國防職責:重點是保障中國漫長陸疆的安全和穩定。打擊境外威脅和侵略企圖,比如東突、藏獨。維持南亞地區的穩定和均勢。和中亞、俄羅斯等友好國家組建集體安全同盟,共抗外敵!西部戰區因為管轄漫長的陸疆線,且有印度、東突、藏獨等威脅,所以應該維持中國1/3的陸軍。

北部戰區。其轄區為中國北部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共4省市。戰區駐地:沈陽。北部戰區的國防職責:維持朝鮮半島的現狀和穩定。維持和俄羅斯、蒙古的友好合作。

中部戰區。中部戰區的轄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6省市,因地處中原,又可以叫中原戰區。中部戰區的國防職責:保證首都安全。拒絕并阻止西方列強從黃海—渤海一線自海上進攻首都。為各大戰區培訓作戰人員,并在戰時予以支援。

相較于以往七大軍區來說,相應的五大戰區職責大抵類似。但是隨著數量的減少,戰區統籌協調的范圍更大,擁有更大的指揮范圍,從而在戰略上占有更高的地位。指揮體系更加集中統

一、靈活高效。按照軍委副主席許其亮的說法,現代戰爭的基本形式就是“聯合作戰”,其實質則是通過靈敏高效的指揮、控制、協調,充分發揮諸軍兵種的整體威力,協調一致地奪取勝利。在這其中,“集中指揮權”,是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關鍵。只有從體制上剝離軍種的指揮權、固化戰區和聯合部隊對軍種部隊的指揮權,聯合作戰指揮才能真正有效形成,才能真正組織平時的聯合訓練和聯合保障,戰時指揮聯合作戰。只有這樣現代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才能更好的穩定周邊局勢,捍衛中國的領土主權利益,從而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大國的崛起之路步履維艱,建國以來近70年的發展歷程歷盡了艱辛。但中國人民始終憑借著自身的智慧與努力,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題。相信現在的中國有能力穩定當下的周邊局勢,謀求更好地發展,未來的中國能夠更加強大。

第五篇:鄧小平南巡與中國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思考

1992年初,鄧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即鄧小平南巡談話。談話針對當時改革開放中人們思想中存在的疑慮,提出了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新觀點,并著眼于中國特色的國情,從我國實際出發,站在時代的高度,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在改革開放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上,提出了新觀點、產生了思路,出現了新突破,這些理論和觀點我國現代化建設以后的發展特別是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指明了方向。鄧小平發表的南方談話,以樸實的言論和睿智的預測,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繼續前行。由此可見,沒有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我國的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就無從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不可能形成。

對于社會主義能不能搞市場經濟,國際國內一直有不同的看法。鄧小平同志經過多年的思考,終于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考,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1984年9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前。在這一階段,主要成就是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場調節的大一統的計劃經濟概念,形成了“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思想。。鄧小平在1979年同吉布尼等人的談話中指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鄧小平的談話第一次把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聯系在一起。之后,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正式提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并得到了黨的十二大的肯定。第二階段是從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至1987年黨的十三大,確認社會主義經濟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突破了長期以來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重新解釋了計劃經濟的內涵。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商品經濟。黨的十三大強調:“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商品經濟。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是,計劃和市場都是覆蓋全社會的、新的經濟運行機制,總體上說來應當是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第三階段是從1988年到1992年lO月黨的十四大,從根本上破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作屬于社會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束縛,確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關于市場與社會主義關系的論斷,明確界定了市場經濟的屬性,從而擺脫了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對立起來的思想束縛,為我國最終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黨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從此,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階段。

自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由局部的、單項的領域朝著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向展開,空間上由沿海、沿江、沿邊城市,到全面開施逐步實現了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性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初步建立,城市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實力得到極大的增強。在這三十年中,城市經濟、城市產業結構、基礎設施等方面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城市的發展方向日趨合理化。隨著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每一次深入推進,都是一次城市經濟的活力巨大的釋放。我國經濟生活領域的制度變遷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府職能的轉變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有效地配置了社會資源,推動了經濟迅猛發展。以2008年為例,當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300670億元,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我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份額從1978年的

1.8%提高到2008年的7.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至2008年的22640元。

改革所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然而,像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樣,改革中也伴生著很多負面問題,如:分配不公、就業壓力增大、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官員腐敗、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等。中央領導同志不止一次指出:當前中國進入社會矛盾多發期。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本身的功能性缺陷造成的約束機制軟化,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國行政體制改革與法律制度建設的滯后。這些體制性障礙的存在,極大地遏制了各類經濟主體,特別是“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扭曲市場經濟機制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經濟的發展。面對歷史發展的新時期,對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將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問題。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在新形勢下如何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同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其實,這“兩個毫不動搖”是十六大提出的。十七大報告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要“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這是對基本經濟制度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指導我國今后優化所有制結構的重要方針。這里提出的“兩個平等”,即法律上的“平等”保護和經濟上的“平等”競爭,這是所有制理論的最大亮點,是非公有制經濟理論的又一次飛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而鞏同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就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核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市場經濟。只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才能堅持社會主義改革的方向。離開公有制為主體,就不成為社會主義經濟。公有制為主體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是量的要求;二是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質的要求。因此,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必須要既有量的優勢,也要注重質的提高。在量和質統一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我國憲法總綱明確規定,“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核心是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只有公有制占主體地位,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就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區別。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計劃經濟時期的“資本主義尾巴”到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到十五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到十六大的“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再到十七大的“推進公平準入,改善融資條件,破除體制障礙,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公有制經濟終于走到市場經濟發展的前臺,由制度外轉變為制度內。1999年和2004年,兩次憲法修正案,都以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社會制度中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我國非公有制經濟雖然已經取得巨大發展,一些重要領域包括壟斷行業,已逐步向非公有制經濟開放。但是從整體上看,進一步發展還存在著種種制約和障礙。當前非公經濟的發展面臨困境,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非公經濟發展面臨著行業壟斷的問題,即“玻璃門”現象還存在。二是融資難問題。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很難從銀行融資,這就影響企業做大做強。由于在金融支持上不能得到平等待遇,導致更容易遭受投資周期的沖擊。目前,發展非公經濟,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人手:一是解決準人上的不平等,創造各類市場主

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打破一切限制非公經濟發展的“玻璃門”現象。二是解決資源配置上的不公平,革除一切非公經濟發展的體制弊端。三是解決價格、稅收、融資方面的差別待遇,改變一切束縛非公經濟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四是清除輿論環境上的歧視,沖破一切妨礙非公有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通過以上四點,解決公平準入問題和改善融資條件,從而促進非公經濟的發展。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要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平等保護物權,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決定的。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主體享有相同的權利、遵循相同的規則、承擔相同的責任。堅持平等保護物權,特別是像保護國家、集體的物權那樣平等保護私人物權,有助于完善現代產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堅持平等保護物權,是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基礎,是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條件。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所有中華民眾與時俱進存創新中形成、完善和發展的。時間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這是一條光明大道,我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堅定不移地朝這條光明大道走下去.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必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學生沒寫作業的檢討書下一篇:細石砼樓地面技術交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