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淺析計算機輔助翻譯在實際中的應用

2022-09-13

計算機輔助翻譯最早出現在古希臘時期, 人們設想運用機械設備為不同語言之間溝通交流。隨后是17世紀, 人們設想采用機械字典進行語言之間的翻譯。直到1903年, 古圖拉特 (Couturat) 和洛 (Leau) 在《通用語言的歷史》一書中指出, 德國學者里格 (W.Rieger) 第一次提出“機器翻譯 (Machine Translation) ”。1947年美國科學家1947年, 美國科學家韋弗 (W Weaver) 博士和英國工程師布斯 (A.D.Booth) 博士首次提出了利用計算機進行語言自動翻譯的設想。但是, 1966年美國語言自動處理咨詢委員會公布了一份報告, 認為應停止對全自動機器翻譯研究的資金投入, 轉而建議開發譯員使用的機器輔助工具, CAT才成為另一個研究的分支。從80年代中期開始, 基于語料和多引擎機譯方法的廣泛運用, 機譯系統的性能和效率有了明顯提高, 各式各樣的翻譯軟件如雨后春筍般問世, 并走進了市場。1980年, Kay提出了“譯員工作站/臺”的概念和“譯員抄寫員”的概念。隨后同一時期, Melby提出了設計多層次雙向交互式的計算機輔助翻譯系統的思想。此后, 計算機輔助翻譯開始高速發展。

我國最早在二十世紀初由各大學進行研發構建了翻譯語料庫。在1957年, 機器翻譯就已經被列入了國家《科學發展綱要》。1978年, 中科院第一次運用一臺64k容量計算機進行了20個標題的翻譯, 這是中國翻譯歷史上首次運用計算機進行翻譯的成功嘗試。直到二十世紀末, 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在中國興起,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以及翻譯需求量持續上升, 使得計算機輔助翻譯 (CAT) 開始實現跨越式發展。隨后, 大批量的翻譯軟件涌現市場, 例如, 金山詞霸、Trados等等。

一、計算機輔助翻譯的現狀

計算機輔助翻譯是一門新興學科。翻譯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首先是純人工翻譯, 其次是機器翻譯, 最終發展成為計算機輔助翻譯。

(一) 計算機輔助翻譯在教學中的實踐

??齐A段, 起步較晚, 發展尚未成熟。其中較多涉及理論性學習, 然而進行翻譯軟件的實際操作較少;本科階段, 對于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的設置主要是由于教育的改革, 納入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課程, 擴大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的學生覆蓋面。

研究生階段, 設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的高校達到159所。其中, 北京大學首個設立CAT專業碩士, 隸屬于微軟學院。在多數院校中, 計算機輔助翻譯是一門選修課, 銜接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課堂教學與學生實習與就業環節的重要橋梁。課程對于授課老師、授課條件有要求很高, 授課教師擁有筆譯經驗并且熟練掌握與計算機輔助翻譯相關的技術, 對于授課條件多需要電腦以及配備相應的專業翻譯軟件。

(二) 計算機輔助翻譯在翻譯中的應用

計算機輔助翻譯最終是要為翻譯實踐服務, 考核其是否利大于弊終究要回歸到其譯文中去。

1. 計算機輔助翻譯在文學作品翻譯中的應用

文學作品側重于美感, 多運用形象思維, 語言詞匯考究、抽象。

例1.《匆匆》

張培基譯本:Transient Days

百度翻譯:Hurriedly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首散文詩。作為文章題目, 應該揭示全文主題。通讀全文, 發現作者感慨時光流逝。雖然利用翻譯軟件翻譯出的詞語“Hurriedly”也能解釋出匆忙、慌張之意, 但是卻無法完整表達出作者想表達的深度文化內涵, 尤其作為文章題目時就具有語言功底的譯者翻譯出的Transient Days稍顯遜色了。

文學作品中多數涉及習語、俗語的翻譯。這不僅要求譯者深入了解源語習語、俗語在當地文化中的象征意義, 更要求譯者精通目的語文化, 將源語言所表達的文化內涵用目的語再現于譯文當中。

例2.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霍克斯譯本:A case of a toad on the ground wanting to eat grosses in the sky.

百度翻譯:Toad wants to eat swan meat.

其中“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是用作比喻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霍克斯譯本在英語文化中通常是指不切實際。而百度翻譯中, 英漢句子完全對應, 其中英語句子并沒有體現出漢語文化, 這對于目的與讀者而言將會是一頭霧水, 不知其所云。

文學作品格式相對統一。

例3.燕子去了, 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 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 有再開的時候。

張培基譯本: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

百度翻譯:Swallows go, there is a time to come.When the willow is withered, there is a time of green.Peach blossoms, and when they are open again.

首先, 經過句式對比, 張培基譯本中句式整齊劃一, 而經過軟件翻譯后的句子不夠精煉。經過查閱參考, 百度翻譯正是借用了另一翻譯大家——朱純生譯本。這正是印證了翻譯記憶庫 (Translation Memory) 的重要性。通過在記憶庫中儲存已有的原文與譯文, 在以后翻譯過程中再次出現相同的原文, 翻譯記憶庫就會匹配原有的譯文, 方便、高效, 節省譯者時間。

2. 計算機輔助翻譯在非文學作品翻譯中的應用

非文學翻譯的第一大特點就是專有名詞居多, 其表達方式要求準確劃一。文中第一次出現專有名詞往往會用全稱, 而后續再次出現往往會用其縮寫、省略、代指等方式來代替。

例1.處置室, 閑人勿進!

人工翻譯:Disposal Room.Staff Only.

百度翻譯:The disposal room, the idle person does not enter!

公示語翻譯中, 既要要求簡潔明了, 又要保證其翻譯符合規則。相比之下, 人工翻譯很容易實現這一目標, 而單純的軟件翻譯卻很難完成這一要求。

例2.最早的一部智能手機誕生于1992年。從那時起, 智能手機就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人工翻譯:The first smart phone was invented in1992, which continually has changed our living ways since then.

百度翻譯:The first smart phone was born in 1992.Since then, smart phones have been changing the way people live.

首先, 對于動詞“誕生于”是指被創造、發明, invent很好地表現出這層意思, 但是相比較之下born卻是文章的直譯, 不符合用詞的規范、準確, 也不符合英語表達方式。其次是句式的安排方面, 人工翻譯明顯比百度翻譯的句式結構緊湊。

二、結語

隨著國家對于翻譯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 因此在???、本科、研究生階段開設課程時, 首先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學習, 并且要在理論指導下, 參與各種主流翻譯軟件的學習, 例如, 學習當前最熱門的軟件trados。其次, 學生還需要學習與計算機輔助翻譯的相關課程, 例如語料庫。為了讓翻譯更具有專業優勢, 根據學生偏好選修其他專業課程, 例如對醫學方面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選修相關醫學類課程, 學習其中專業詞匯、表達。最后, 要將所學內容投身于實踐。高校與翻譯公司共同攜手合作, 例如開設就業講座、提供實習機會, 使得翻譯專業的學生要接觸到真正的翻譯行業。

實際操作中, 尤其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翻譯時, 譯員們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 對于詞匯詞義的選擇。目前, 大多數翻譯軟件只能同時提供一個譯本, 所以, 對于其中詞語表達有偏倚時需要譯者自行查閱并校對。第二, 譯本在翻譯過程中還要考慮到語境因素。因為英漢兩種語言存在較大差異, 在表達習慣方面, 重要信息一般位于英語句子的句首, 但在漢語行文中一般位于句子的句末位置。因此, 在翻譯后要進行語篇的結構調整。第三, 是構建譯者自己的記憶庫。記憶庫是存儲譯員翻譯過的資料, 如下一次有重復內容時, 記憶庫會自動匹配。然而, 這一記憶庫是龐大的, 很難靠個人力量完成。因此, 譯員之間可以強強聯手, 加強合作, 共建同一個術語庫, 提高翻譯質量、翻譯效率。

摘要:科技的日新月異不斷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方便。計算機輔助翻譯在翻譯方面展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計算機輔助翻譯 (CAT) , 又稱為機器翻譯 (Machine Translation, 以下簡稱MT) , 是一種高質量的全自動機器翻譯, 是指人們利用計算機進行自然語言處理翻譯, 可以實現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轉換。因此, 一方面是高校開設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也成為了一種趨勢和大方向, 另一方面是在翻譯實踐中計算機輔助翻譯要比單純人工翻譯所占比重不斷加大。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翻譯,文學翻譯,非文學翻譯

參考文獻

[1] 崔啟亮.高校MTI翻譯與本地化課程教學實踐[J].中國翻譯, 2012 (1) :29-34.

[2] 錢多秀.計算機輔助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1:49-51.

[3] 馬忠鋒.計算機應用的現狀與計算機的發展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1 (07) :78.

[4] 徐彬, 郭紅梅, 國曉立.21世紀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J].山東外語教學, 2007 (4) :79-86.

[5] 王傳英.2011年企業語言服務人才需求分析及啟示[J].中國翻譯, 2012 (1) :67-70.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的思考下一篇:大數據背景下加強農業標準信息化的建議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