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微觀經濟學知識點歸納

2023-04-15

第一篇:微觀經濟學知識點歸納

微觀經濟學重點知識點

微觀經濟學重點概念

1.

經濟人

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所采取的經濟行為都是力圖以自己的最小經濟代價去獲得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

2.

需求

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

3.

需求函數

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需求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函數。

4.供給

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價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

5.供給函數

供給函數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量和該商品的價格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6.

均衡價格

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指該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

7.

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

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需求數量的變動。

8.

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

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在其它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應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供給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它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

9.

內生變量和外生變量

內生變量指一個經濟模型所要決定的變量。外生變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已知變量。

10.靜態分析

根據既定的外生變量值來求得內生變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較靜態分析

研究外生變量變化對內生變量的影響方式,以及分析比較不同數值的外生變量下的內生變量的不同數值。

12.動態分析

需要區分變量在時間上的先后差別,研究不同時間點上的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13.彈性

當一個經濟變量發生1%的變動時,由它引起的另一個經濟變量變動的百分比。

14.弧彈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

15.點彈性

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變動對于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16.需求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蛘哒f,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17.供給的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蛘哒f,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量變化的百分比。

18.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

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相對于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蛘哒f,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百分比。

19.替代品

如果兩種商品之間能夠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20.互補品

若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21.需求的收入彈性

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蛘哒f,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消費者的收入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22.恩格爾定律

在一個家庭或在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的概念來表述它則可以是:對于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反之,則越大。

23.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滿足人欲望的能力,或者說,效用是指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意程度。

24.基數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計量單位被稱作效用單位。

25.序數效用

效用的大小是無法具體衡量的,效用之間的比較只能通過順序或等級來進行。

26.邊際量

一單位的自變量的變化引起的因變量的變化量。

27.總效用和邊際效用

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定數量的商品的消費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總和。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28.消費者均衡

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效用。

29.消費者剩余

消費者剩余是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愿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

30.無差異曲線

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蛘哒f,他時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

31.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的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被稱為商品的邊際替代率。

32.預算線

預算線又稱為預算約束線、消費可能線和價格線。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

33.替代效應

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替代效應。

34.收入效應

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稱為收入效應。

35.正常物品

正常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同方向變化的商品。對于正常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收入效應也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總效用必定與價格呈反方向的變動,正因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36.低檔物品

低檔物品是指需求量與收入呈反方向變化的商品。對于低檔物品來說,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收入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而且,在大多數場合,收入效應的作用小于替代效應,所以,總效用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相應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37.吉芬物品

吉芬物品是一種特殊的低檔物品。作為低檔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應與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應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總效應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線呈現出向右上方傾斜的特殊情況的原因。

38.期望效用

消費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費者在不確定條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種結果的效用的加權平均數。

39.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準確地知道自己的某種決策的結果?;蛘哒f,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

40.生產者

生產者亦稱廠商或企業,它是指能夠做出統一的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

41.生產函數

生產函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42.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一般被劃分為土地、資本、勞動和企業家才能四種類型。

43.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

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也被稱為里昂惕夫生產函數。他表示在每一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生產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44.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

一般形式為:Q

=

A

其中的參數α和β的經濟含義是:當α+β=1時,α和β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α為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的份額,β為資本在總產量中所占的份額。

45.生產的短期和長期

短期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

46.總產量

總產量指與一定的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相對應的最大產量。

47.平均產量

平均產量指平均每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所生產的產量。

48.邊際產量

邊際產量指增加一單位某種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49.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在生產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種可變生產要素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并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50.等產量曲線

等產量曲線就是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

51.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在兩種生產要素相互替代的過程中,普遍的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這一現象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52.等成本線

等成本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53.等斜線

等斜線是一組等產量曲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

54.擴展線

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它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等產量曲線就會發生平移。這些不同的等產量曲線將于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

55.規模報酬

規模報酬分析涉及的是企業的生產規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詳見書P147。

56.機會成本

一般地,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它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57.顯成本

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58.隱成本

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于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59.經濟利潤和正常利潤

企業的所有的顯成本和隱成本之和構成總成本。企業的經濟利潤是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正常利潤是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支付。

60.短期成本

在短期,廠商的成本有不變成本部分和可變成本部分之分。具體的講,廠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種:總不變成本、總可變成本、總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

61.長期成本

在長期,廠商的所有成本都是可變的。廠商的長期成本可以分為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

62.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

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于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這叫規模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后,廠商繼續擴張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這叫規模不經濟?;蛘哒f,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經濟。相反,廠商產量增加的倍數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數,為規模不經濟。顯然,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于廠商變動自己的企業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作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

63.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

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是由企業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它影響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位置。

64.市場與行業

市場是物品買賣雙方相互作用并得以決定其交易價格和交易數量的一種組織形式或制度安排。行業指為同一個商品市場生產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廠商的總體。

65.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市場上有大量的買者和賣者。第二,市場上每一個廠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質的。第三,所有的資源都具備完全的流動性。第四,信息是完全的。

66.完全競爭市場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

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由既定的市場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

67.總收益

總收益指廠商按一定價格出售一定量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

68.平均收益

平均收益指廠商在平均每一單位產品銷售上所獲得的收入。

69.邊際收益

邊際收益指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總收入的增量。

70.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是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71.收支相抵點

廠商無經濟利潤但能實現正常利潤的均衡點也被稱為收支相抵點。

72.停止營業點

廠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變成本,廠商可以繼續生產,也可以不生產,也就是說,廠商生產或不生產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由于在這一均衡點上,廠商出于關閉企業的臨界點,所以,該均衡點也被稱作停止營業點或關閉點。

73.成本不變行業

成本不變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的價格發生影響。

74.成本遞增行業

成本遞增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

75.成本遞減行業

成本遞減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該行業的產量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反而使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了。

76.生產者剩余

生產者剩余指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

77.消費者統治

消費者統治指在一個經濟社會中消費者在商品生產這一最基本的經濟問題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消費者用貨幣購買商品是向商品投貨幣選票。西方學者認為,這種消費者統治的經濟關系,可以促使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從而使全社會的消費者都得到最大的滿足。

78.不完全競爭市場

在西方經濟學中,不完全競爭市場是相對完全競爭市場而言的,除了完全競爭市場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的帶有一定壟斷因素的市場都被稱為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分為三種類型,它們是壟斷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其中,壟斷市場的壟斷程度最高。寡頭市場居中,壟斷競爭市場最低。

79.壟斷市場

壟斷市場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具體地說,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這樣三點:第一,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第二,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

80.自然壟斷

有些行業的生產具有這樣的特點:企業生產的規模經濟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范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可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以至于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而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部總會有某個廠商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它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這就是自然壟斷。

81.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由于壟斷市場中只有一個廠商,所以,市場的需求曲線就是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壟斷廠商的AR曲線和需求曲線d重疊,都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82.價格歧視

以不同的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被稱為價格歧視。如果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這就是一級價格歧視。一級價格歧視也稱為完全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要求對不同消費數量段規定不同的價格。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這就是三級價格歧視。

83.壟斷競爭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是這樣一種市場組織,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

84.非價格競爭

在壟斷市場上,由于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都是有差別的,所以,壟斷場上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包裝,改善產品售后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這就是非價格競爭。

85.生產集團

壟斷競爭市場上大量的生產非常接近的同種產品的廠商的總和稱作市場集團。

86.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壟斷競爭廠商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是比較平坦的,相對地比較接近完全競爭廠商的水平形狀的需求曲線。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它廠商的產品價格都保持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生產集團內的其他所有廠商也使產品價格發生相同變化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

87.理想的產量和多余的生產能力

一般把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上的產量稱作為理想的產量,把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稱作為多余的生產能力。

88.寡頭市場

寡頭市場又被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這樣一種市場組織。

89.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

根據產品特征,可以把寡頭行業分為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在純粹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沒有差別。在差別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

90.占優策略

無論其他參與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參與者的唯一最優策略就是他的占優策略。

91.占優策略均衡

由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的占優策略組合所構成的均衡就是占優策略均衡。

92.納什均衡

在一個納什均衡里,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均不改變各自的最優策略。

93.囚犯的困境

94.無限期重復博弈

所謂無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可以無限次的重復進行下去。

95.有限期重復博弈

有限期重復博弈是指相同結構的博弈有限次重復進行。

96.邊際產品

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產量。

97.邊際產品價值

它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VMP

=

P

*

MP

98.邊際收益產品

它表示一般情況下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MRP

=

MR

*

MP

99.邊際要素成本

邊際要素成本是增加一單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成本。MFC=[L*W(L)]’=W(L)+L*[dW(L)/dL]

100.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研究的是單個(產品或要素)市場。一般均衡即將所有相互聯系的各個市場看成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局部均衡就是單個市場或部分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的分析。一般均衡就是就一個經濟社會中的所有市場的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和均衡狀態進行分析。

101.瓦爾拉斯定律

在一定的假設條件全部得到滿足時,一般均衡體系存在均衡解。

102.超額需求函數、不動點定理

瓦爾拉斯通過計算方程數目和未知數數目來證明一般均衡的存在是錯誤的。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經濟學家用集合論、拓撲學等數學方法證明,一般均衡體系只有在極其嚴峻的假設條件下才可能有解。證明的基本思路是:

設整個經濟中包括n種商品(要素和產品)。從家戶的效用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需求和每種要素的供給;從廠商的利潤最大化行為出發,可以得到每種產品的供給和生產要素的需求。用每種產品和要素的需求減去相應的供給,可得到每種商品的超額需求。這些超額需求都是價格體系即價格向量的函數。由于所有價格同時按比例變化不會改變超額需求的值,故可以通過變換將原價格向量集合“壓縮”為標準價格向量集合。于是超額需求函數確定了從標準化價格向量集合到超額需求價格向量集合上的一個映射;如果再“構造”一個從超額需求向量集合回到標準化向量集合的映射,并將這兩個映射“復合”起來,則得到一個從標準化價格向量集合到其自身的映射。根據布勞爾不動點定理,標準化價格向量集合在一定的條件下存在一個不動點。而這個不動點就是一般均衡價格向量。

103.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研究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它對經濟行為作出有關的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并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規范經濟學試圖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出發,根據這些標準,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并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

104.福利經濟學

福利經濟學屬于規范經濟學范疇,它是在一定價值判斷的前提下,提出經濟行為的標準,并探討怎樣才能使經濟活動符合這個標準。具體而言,它從生產資源有效配置和國民收入在社會成員之間的分配這兩個方面研究一個國家實現最大社會經濟福利所須具備的條件和國家為增進社會福利應采取的政策措施。

105.帕累托最優狀態

如果對于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

106.帕累托最優條件

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所必須滿足的條件被稱為帕累托最優條件。它包括交換的最優條件、生產的最優條件以及交換和生產的最優條件。

107.契約曲線

契約曲線分為交換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和生產的契約曲線(或效率曲線)。交換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產品在兩個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的集合。生產的契約曲線表示兩種要素在兩個生產者之間的所有最優分配狀態的集合。

108.生產可能性曲線

生產可能性曲線是最優產出量的集合的幾何表示。

109.社會福利函數

需要知道在效用可能性曲線上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小,或者更一般地說,需要知道效用可能性區域或整個效用空間中每一點所代表的社會福利的相對大?。哼@就是所謂的社會福利函數。(課本)

社會福利函數(social

welfare

function)是社會福利水平與所有社會成員的效用水平之間的關系,它表明一個社會對效率與公平雙重目標的偏好,它由社會無差異曲線構成。社會無差異曲線的統一特性是它必定關于從原點出發的45度射線對稱。不同的倫理觀念形成不同的社會福利函數和無差異曲線。(上海財大財政學演示文稿)

110.社會無差異曲線

社會無差異曲線。每一條社會無差異曲線都代表一定的社會效用水平,其曲線上每一點的斜率都表明社會對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邊際替代率。每條曲線上各點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種組合。位置越高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人大)。

111.不可能性定理

在非獨裁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有適用于所有個人偏好類型的社會福利函數。

112.市場社會主義

市場社會主義是一種試圖將生產資料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以實現社會主義的理論。它出現于20世紀30年代,由旅美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首次系統闡述。在西方左翼學者提出的種種市場社會主義模式中,影響較大的是英國學者戴維·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場社會主義”、美國學者約翰·羅默的“證券的市場社會主義”和美國學者戴維·施威卡特的“經濟民主的市場社會主義”。(人民網)

113.市場失靈

在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看不見的手的原理一般來說并不成立,帕累托最優狀態通常不能得到實現。換句話說,現實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這種情況被稱為所謂的市場失靈。

114.反托拉斯法

從1890年到1950年,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法案,反對壟斷。其中包括:謝爾曼法(1890)、克萊頓法(1914)、聯邦貿易委員會法(1914)、羅賓遜—帕特曼法(1936)、惠特—李法(1938)和塞勒—凱弗維爾法(1950)。統稱反托拉斯法。

115.公共管制

壟斷常常導致資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壟斷利潤通常也被看作是不公平的。這就使得有必要對壟斷進行政府干預。政府對壟斷的干預是多種多樣的。統稱為公共管制。

116.外部影響

單個消費者或生產者的經濟行為對社會上其他人的福利的影響。

117.科斯定理

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并且其交易的成本為零或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118.公共物品

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資源。

微觀經濟學重點

1需求曲線: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價格間的函數關系的圖像。

2)無差異曲線:表示在偏好不變的條件下,消費者從這曲線上的點所代表的商品組合中得到的滿足程度是一樣的。在無差異曲線圖里,離原點越遠的無差異曲線代表越高的滿足程度。

3)均衡價格:是商品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時的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給價格與需求價格相等時的價格。

4)消費者剩余:消費者從商品中得到的滿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價格的部分。因為消費者按照最后一個商品的邊際效用決定所有商品的價格,而這最后一個商品之前的商品的邊際效用都大于這最后一個商品,此大于的部分,消費者沒有付錢。

5)收入彈性:指商品需求量變動對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收入彈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之間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檔商品。

6)交叉彈性:是指此商品需求量變動的百分比對比商品價格變動百分比的反應程度。交叉彈性小于0的是互補商品,大于0的是替代商品,等于0的是不相關商品。

7)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一個生產要素替代另一個生產要素的比例,它是兩個生產要素邊際產出之比的倒數。因為邊際產出遞減,一個生產要素替代另一個生產要素的量越來越少了,也就是邊際替代率遞減。

8)擴展路線: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把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曲線的切點聯結起來,就形成生產擴展路線。它表明生產規模擴大、產出最優的軌跡。

9)貢獻利潤:是指企業的銷售收入大于變動成本的部分。即商品的價格與平均變動成本之間的差額。

10)一級差別價格:是指企業利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隨每個單位的商品銷售的增加,逐個降低商品的價格;即對所出售的每個單位的商品都收取盡可能高的價格,這種每個單位的商品都不同的價格又稱為完全差別價格。

11)二級差別價格:是指企業對每一個顧客制定不同的價格,而不是對同一顧客的不同邊際效用制定不同的價格。

12)三級差別價格:是指企業根據不同的市場、不同的需求彈性制定不同的價格,以獲得利潤極大化。

13)自然壟斷:是一種合理的壟斷,它說明整個市場需求只要有一個企業就能得到滿足,而不需要兩個或更多企業參與生產。盡管這種參與在技術上可行,但在成本上肯定不經濟。

14)市場經濟:是指一種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社會資源的高效配置。

15)引致投資:是指政府通過優惠利率、優惠稅率和特殊價格管理等措施,引導非政府機構按照政府的意愿進行投資。

16)直接調控: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資源,用行政辦法對經濟運行進行直接的調節和控制,以達到政府期望的目標。

17)間接調控:是指以價格調節為主,在充分尊重當事人利益的基礎上,通過他們的經濟行為的反應,逐漸傳導至政府期望的經濟目標上。

18)短期國民消費曲線:是指在短期內,表示國民收入和消費之間關系的曲線,其斜率(即邊際消費傾向)較小。

19)長期國民消費曲線:是指在長期內,表示國民收入和消費之間關系的曲線,其斜率(即邊際消費傾向)較大。

20)乘數原理:指消費、投資和出口等因素的變化,帶動國民收入同方向的倍數變化。

21)加速原理:國民收入的增加會反作作用于投資,使投資的增長快于國民收入的增長,或者投資的下降快于國民收入的下降。

22)財政政策:政府為達到既定的經濟目標而對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和公債的發行和償還作出的決策。

23)拉弗曲線:描繪政府稅收和稅率關系的曲線。

24)貨幣政策:中央銀行借改變貨幣供給量以影響國民收入和利率的政策。

25)LM曲線:在曲線上的每一點,利率與國民收入的組合是不同的,但貨幣供給都等于貨幣需求。

26)IS曲線:在利率與國民收入不同組合條件下,投資與儲蓄相等的曲線。

27)不可能定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從個人偏好次序推導出社會的偏好次序。

28)科斯定理:通過產權制度的調整,將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內部化,從而將有害外部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理論。

29)收入消費曲線:將向右上方移動的消費可能線與更高位置的無差異曲線的切點的連接線。

30)恩格爾曲線:描述收入增加與商品需求量變動之間的關系曲線。

31)蛛網理論:描繪周期生產的商品價格和產量的波動和調整的動態化過程的市場模型。

32)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指在不同的產出規模上,企業生產最低成本的軌跡。

33)企業:以生產商品、提供服務、增加效用的方式,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獨立商品生產單位。

34)私有制:是財產(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有權歸私人所有的一種制度。

35)國有制:是財產(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所有權歸國家(由政府管理)的一種制度。

36)總供給:整個社會在某一時期所能提供的總產出,也就是該時期各種生產要素的總和。

37)總需求曲線:表明總需求數量與價格水平關系的一條向下傾斜的曲線。

38)總供給曲線:表明價格水平越高,投資的效率也越高的一條向上傾斜的曲線。

39)MM定理:在一定的條件下,無論企業進行負債籌資,還是進行權益資本籌資,都部影響企業的市場總價值。

40)財務風險:到期不能償還的風險。

41)投資風險:指資產在運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

42)進口替代戰略:用本國產品來替代進口品,或者說通過限制工業制成品的進口來促進本國工業化的戰略。

43)匯率:一個國家貨幣與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的交換比例,也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相對優勢原理:是指一個國家應當生產并出口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應當進口處于相對劣勢的產品和服務。

外貿乘數:是指在一個開放型經濟里,一種注入因素,無論是投資、政府購買或出口的變化會引起國民收入以的倍數變

第一章引論

第一節什么是西方經濟學

1西方經濟學的概念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如何合理使用相對稀缺的資源來滿足無限多樣的需要的一門社會科學薩繆爾森為經濟學下的定義為:“經濟學是研究人和社會如何進行選擇,來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資源以便生產各種商品,并在現在或將來把商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以供消費之用”

從載體上看,西方經濟學指大量的與經濟問題有關的各種不同的文獻、資料和統計報告在這些文獻、資料和統計報告中,根據所含的技術分析和經濟理論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種類別內容:一是企事業的經營管理方法和經驗;二是對一個經濟部門或經濟領域或經濟問題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經濟理論的研究和考察三種類別的技術分析的含量依次減少,經濟理論的成分依次增加我們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種類別的西方經濟學

2資源的稀缺性資源的稀缺性是相對于人類無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無限增長和擴大的趨勢,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就要生產更多的物品和勞務,從而需要更多的資源但在一定時期內可用于生產的資源與人們的需要相比總是遠遠不夠的這就是資源的稀缺性經濟學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滿足人們需要的

3“看不見的手”的原理這是亞當·斯密在著名的《國富論》中提出來的,他說:“每人都在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生產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來說:他并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決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經常促進了社會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進社會利益時所得到的效果為大”“看不見的手”的原理說明,當社會個體追求個人利益時,他被一只看不見的手即市場機制所引導去增進了社會利益微觀經濟學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內容)都是對“看不見的手”的原理的論證和注解

第二節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西方經濟學產生的時期早,其發展經歷了以下一個階段:重商主義(產生于15世紀末期)——古典經濟學(產生于17世紀中期,代表人物為威廉·配弟、亞當·斯密、李嘉圖等)——古典經濟學的庸俗化(產生于19世紀30年代,代表人物為薩伊、馬爾薩斯)——邊際效用經濟學(產生于19世紀70年代,代表人物為門格爾、杰文斯、瓦爾拉斯)——新古典經濟學(產生于19世紀末期,代表人物為馬歇爾)——凱恩斯經濟學(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后凱恩斯主流經濟學(產生于20世紀中期,代表人物為庫茲涅茨、漢森、薩繆爾森、托賓、哈羅德等)——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由貨幣學派、供給學派、理性預期學派、新制度經濟學、公共選擇學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義學派組成)

第三節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西方經濟學根據它所研究的具體對象、范圍不同,可以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組成部分

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主體(作為消費者的單個家庭、單個廠商或企業、以及單個產品市場)的經濟行為作為考察對象的科學,它采用的個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問題主要有:個人或家庭作為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效用;單個生產者如何把有限的生產性資源分配于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獲得最大利潤;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上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是如何決定的,等等微觀經濟學的核心是價格問題

宏觀經濟學是把一個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的經濟活動作為考察對象,采用總量分析法,以國民收入為中心,以全社會福利為目標,從總供求的角度研究產品市場、貨幣市場、國際收支等方面的協調發展,以及怎樣通過宏觀調控達到資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諸如社會就業量、物價水平、經濟增長、經濟周期等全局性的問題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是整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觀經濟學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觀經濟學則是考察構成森林的樹木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經濟學,其核心是市場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其核心是市場失效和國家干預

第四節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1均衡分析均衡是來自于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分析的是經濟力量達到均衡所需要的條件以及均衡達到時會出現的情況,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所研究的經濟問題中涉及各種變量,假定自變量為已知或不變,考察因變量達到均衡時所需要的條件和會出現的情況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2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與兩種分析方法相對應的,經濟學理論劃分為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前者在解釋今年國際運行時從客觀事實本身出發,力求說明和回答經濟現象“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預測經濟行為的后果,而不對事物作出好壞、善惡的評價后者以一定的價值判斷為出發點,提出行為標準,作出應當與不應當的評價,回答“應該是什么”的問題西方經濟學所進行的分析,少數屬于規范分析,基本上都屬于實證分析

3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靜態分析是考察在既定的條件下某一經濟事物在經濟變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實現的均衡狀態的特征,它研究的是經濟活動的一個橫斷面比較靜態分析是考察當原有的條件發生變化后,原有的均衡狀態會發生什么變化,并分析比較新舊均衡狀態動態分析是在引進時間變化序列的基礎上,研究不同時點上的變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狀態的形成和變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時間變化過程中的均衡狀態的實際變化過程如果說靜態分析考察的是一張靜止的照片,而比較靜態分析的是幾張不同時點的幻燈片,那么動態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連續移動的照片即電影西方經濟學中經常使用的比較靜態分析法

4邊際分析邊際分析是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增量的對比來分析經濟行為的邊際分析方法實際上微積分在經濟學中應用的結果,用微積分的語言來說就是指在一個函數關系中,自變量的微小變化如何引起因變量的相應變化,即微積分的求導問題西方經濟學認為,邊際量分析比總量分析和平均量分析,能更精確地描述經濟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

第二章需求與供給曲線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1微觀經濟學體系概覽概括來說,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是在三個逐步深入的層次上進行的:第一個層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的最優決策問題;第二個層次是研究單個市場的價格的決定問題;第三個層次是研究一個經濟社會中所有單個市場的價格的同時決定問題前兩個層次的問題可以借助經濟循環流動圖來加以說明

除了研究單個消費者、單個生產者和單個市場的局部均衡以外,還要分析完全競爭條件下所有單個市場同時均衡(一般均衡)的狀態福利經濟學又以一般均衡理論為出發點,論述了一般均衡狀態符合“帕累托最優狀態”此外,微觀經濟學還包括微觀經濟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場失靈”

2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條件:“經濟人”假設;完全信息假設

第二節需求曲線

1需求: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它包括購買欲望和購買能力兩層含義只有購買欲望而沒有購買能力,或者只有購買能力而沒有購買欲望,都不能算做需求

2需求函數:是用來表示一種商品的需求數量和影響該商品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影響需求數量的各個因素是自變量,需求數量是因變量,商品的需求數量是所有影響這種商品數量的因素的函數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只分析商品的價格對需求量的影響,即把商品的需求量僅僅看成是商品價格的函數,則需求函數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d=f(P)(P:商品的價格;Qd:商品的需求量)當需求函數為線性函數時,則線性需求函數的通常形式為:Qd=α-β•P(α、β為常數),該函數所對應的需求曲線為一直線

3需求定理:指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互為反方向的變化關系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用幾何形式表示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的這種關系即需求曲線的形狀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第三節供給曲線

1供給: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夠提供出售的該種商品的數量它包括供給意愿和供給能力兩層含義只有供給意愿而沒有供給能力,或者只有供給能力而沒有供給意愿,都不能算做供給

2供給函數:是用來表示一種商品的供給數量和影響該供給數量的各種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影響供給數量的各個因素是自變量,供給數量是因變量,商品的供給數量是所有影響這種商品供給數量的因素的函數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只分析商品的價格對供給量的影響,即把商品的供給量僅僅看成是商品價格的函數,則供給函數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Qs=f(P)(P:商品的價格;Qs:商品的供給量)當供給函數為線性函數時,則線性供給函數的通常形式為:Qs=-δ+γ•P(δ、γ為常數),該函數所對應的供給曲線為一直線

3供給定理:指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的互為同方向的變化關系價格上升,供給量增加;價格下降,供給量減少用幾何形式表示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的這種關系即供給曲線的形狀是向右上方傾斜的供給與價格為正向關系,除了價格以外,供給還受生產成本、生產技術水平、相關商品價格和生產者對未來的預期等因素的影響其他條件不變時,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為供給量的變動;價格不變時,由其他因素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為需求的變動在假定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我們可以得到反映價格與供給之間正向關系的供給曲線,即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這就是供給定理

第四節供求曲線的共同作用

1均衡價格:指某種商品的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從幾何意義上說,一種商品市場的均衡出現在該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和市場供給曲線相交的交點上,該交點被稱為均衡點均衡點上的價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別被稱為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市場上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的狀態,也被稱為市場出清的狀態

2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的變動:需求量的變動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量的變動表現為變動點在同一條需求曲線上的運動,它并不會引起整個需求狀態的變化需求的變動指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需求的變動表現為需求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它會引起整個需求狀態的變化

3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供給量的變動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供給量的變動表現為變動點在同一條供給曲線上的運動,它并不會引起整個供給狀態的變化供給的變動指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供給的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它會引起整個供給狀態的變化

4供求定理: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的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的變動;供給變動分別引起均衡價格的反方向變動和均衡數量的同方向變動即需求增加,使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增加;需求減少,使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減少供給增加,使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使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

第五節彈性理論

1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映程度其公式為: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需求量變動率/價格變動率

2需求的價格弧彈性: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即指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其公式為:ed=-(ΔQ/ΔP)•(P/Q)式中ΔQ和ΔP分別表示需求量和價格的變動量,ed表示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

3需求的價格點彈性:表示需求曲線上某一點上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即指需求曲線上某一點的彈性其公式為:ed=-(dQ/dP)•(P/Q)

4供給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供給量的變動對于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它是商品的供給量變動率與價格變動率之比

5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它是該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率和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率的比值需求的交叉價格弧彈性公式為:exy=(ΔQx/ΔPy)•(Py/Qx)式中exy為當Y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時X商品的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系數;ΔQx為商品X的需求量的變化量;ΔPy為相關商品Y的價格的變化量需求的交叉價格點彈性公式為:exy=(dQx/dPy)•(Py/Qx)

6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之間可以互相代替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

7互補品:如果兩種商品必須同時使用才能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互補關系,這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

8需求的收入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消費者收入量變動的反應程度它是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率和消費者的收入量的變動率的比值其公式為:em=(ΔQ/ΔM)•(M/Q),或為:em=(dQ/dM)•(M/Q)式中em為需求的收入彈性系數;M為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9恩格爾定律:在一個家庭或在一個國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用彈性概念來表述恩格爾定律為:對于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來說,富裕程度越高,則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就越??;反之,則越大

第六節均衡價格和彈性理論的應用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本章還討論了均衡價格和彈性理論的應用,如需求的價格彈性對廠商銷售收入有影響,一般的,對于富有彈性的商品,降價會使廠商的收益增加,提價會使收益減少;對于單一彈性的商品,價格的升降不會使收益發生變化;對于缺乏彈性的商品,降價會使收益減少,提價會使收益增加此外,還有易腐商品的售賣、最低限價和最高限價、谷賤傷農等運用供求曲線的事例說明政府如何干預市場價格,以及生產者應如何利用供求理論和彈性理論為經濟決策服務

第七節蛛網模型

蛛網模型引進時間變化的因素,通過對屬于不同時期的需求量、供給量和價格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考察,用動態分析的方法論述諸如農產品、畜牧產品等生產周期較長的商品的產量和價格在偏離均衡狀態后的實際波動過程及其結果蛛網模型分析了商品的價格和產量波動的三種情況:收斂型蛛網、發散型蛛網和封閉型蛛網

第三章效用論

第一節效用論概述

1.基數效用論:基數效用論者認為效用可以用基數衡量,并認為商品的邊際效用遞減消費者應該使自己所購買的各種商品的邊際效用和價格之比相等,且等于貨幣的邊際效用,才能實現效用最大化在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價格必然隨商品的消費數量的增加而遞減

2.序數效用論:序數效用論者用偏好來反映消費者對效用的評價,并用無差異曲線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消費者的均衡是在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的切點處得到據此得到價格——消費曲線,并進一步推導出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3.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4.消費者均衡: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貨幣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購買中以獲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說,它是研究單個消費者在既定收入下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5.消費者剩余:是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愿意支付的總數量和實際支付的總數量之間的差額

第二節無差異曲線

1.偏好:序數效用論者提出偏好的概念,用來表示消費者對效用水平的評價偏好具有完全性、可傳遞性、非飽和性三個基本假定

2.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曲線或者說,它表示能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曲線

3.商品的邊際替代率(MRS):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要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

4.邊際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一種商品消費數量的增加,消費者為得到這種商品所愿意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數量是遞減的

5.無差異曲線的特殊形狀: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補品的無差異曲線的形狀是特殊的

第三節預算線

1.預算線:表示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的價格給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的各種組合的曲線

2.預算線的變動:當消費者的收入和兩商品的價格這幾個變量中的一個或幾個發生變化,預算線的位置就會受到影響

第四節消費者的均衡

消費者均衡條件:消費者的最優商品組合應位于預算線和無差異曲線的切點處

第五節價格變化和收入變化對消費者均衡的影響

1.收入——消費曲線:是在消費者偏好和商品價格不變情況下,收入變化所引起的消費者均衡點變化的軌跡

2恩格爾曲線:是以19世紀德國著名統計學家恩格爾的名字命名的曲線凡是反映收入變化與某種商品消費量變化之間關系的曲線都被稱為恩格爾曲線

3價格——消費曲線:連接所有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點的軌跡,形成價格——消費曲線

第六節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1.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為替代效應它不改變消費者的效用水平

2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為收入效應它表示消費者的效用水平發生變化

3正常物品:指需求量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的變動的商品,即:正常物品的需求量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隨著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減少

4低檔物品:指需求量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的變動的商品,即:低檔物品的需求量隨著消費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減少,隨著消費者的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增加

5吉芬物品:指需求量與價格呈同方向變動的特殊的低檔物品

第七節從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到市場需求曲線

從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到市場需求曲線的推導:將市場上所有個人的需求曲線水平加總即可得到市場的需求曲線市場需求曲線也向右下方傾斜,每個點都表示在相應價格水平下可以給全體消費者帶來最大效用水平的市場需求量

第八節不確定性和風險

1.不確定性:指經濟行為者在事先不能準確的知道自己的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經濟行為者的一種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

2.期望效用:指消費者在不確定條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種結果的效用的加權平均數

3.降低風險的方法:常見的有多樣化、購買保險和獲取更多信息三種方法

第四章生產論

第一節廠商

l廠商的組織形式:生產者亦稱廠商或企業,它是指能夠做出統一的生產決策的單個經濟單位其組織形式有個人企業、合伙制企業和公司制企業

2企業本質:一般從交易成本的角度來分析企業的本質

3廠商的目標:一般假定為追求利潤最大化

第二節生產函數

1生產函數:生產函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生產要素的數量與所能生產的最大產量之間的關系

2生產要素:在西方經濟學中,生產要素一般被劃分為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家才能這四種類型勞動指人類在生產過程中提供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土地不僅指土地本身,還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資源資本可以表現為實物形態或貨幣形態資本的實物形態又稱為資本品或投資品資本的貨幣形態通常稱為貨幣資本企業家才能指企業家組織建立和經營管理企業的才能

3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也稱為里昂惕夫生產函數,指在每一個產量水平上任何一對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產函數假定生產過程中只使用勞動和資本兩種要素,則固定投入比例生產函數的通常形式為:Q=(Minimum)(L/u,K/v)式中,Q為產量;L和K分別為勞動和資本的投入量;常數u和V分別為固定的勞動和資本的生產技術系數,它們分別表示生產一單位產品所需要固定的勞動投入量和資本投入量

4柯布一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是由數學家柯布和經濟學家道格拉斯于本世紀30年代初一起提出來的其一般形式為:Q=ALαKβ式中,Q為產量;L和K分別為勞動和資本投入量;A、α和β為三個參數,0<α、β<1當α+β=1時,α和β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相對重要性,α為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的份額,β為資本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的份額

第三節一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

1生產的短期和長期:短期指生產者來不及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至少有一種生產要素是固定不變的時間周期長期指生產者可以調整全部生產要素的數量的時間周期

2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總產量是指與一定的可變要素的投入量相對應的最大產量平均產量是總產量與所使用的可變要素的投入量之比邊際產量是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勞動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3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對于任何產品的短期生產來說,可變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之間都存在著一個最佳的數量組合比例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在連續等量地把某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并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它是短期生產的一條基本規律

4TPL、APL、MPL的相互關系:MPL是TPL曲線的切線斜率,邊際產出最大時總產出曲線斜率最大,邊際產出為零時總產出最大APL是TPL曲線上任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值,邊際產出曲線交平均產出曲線與平均產出曲線的最高點,交點之左平均產出小于邊際產出,交點之右平均產出大于邊際產出

5生產的三個階段:短期生產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分界點分別為平均產出最高點和總產出最高點

第四節兩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

1等產量曲線:是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同一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組合的軌跡以常數Q0表示既定的產量水平,則與等產量曲線相對應的生產函數為:Q=f(L,K)=Q0

2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這一現象被稱為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這一規律的產生原因在于任何一種產品的生產技術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間保持適當比例,這意味著要素之間的替代是有限的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使得等產量曲線呈現出突向原點的特點

3等成本線: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4兩種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即既定成本條件下的產量最大或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是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的切點處兩要素的數量組合滿足邊際技術替代率等于兩要素價格之比

5等斜線:是一組等產量曲線中兩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相等的點的軌跡

6擴展線:在生產要素的價格、生產技術和其他條件不變時,如果企業改變成本,等成本線就會發生平移;如果企業改變產量,等產量曲線就會發生平移這些不同的等產量曲線將與不同的等成本線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產均衡點,這些生產均衡點的軌跡就是擴展線

7規模報酬:規模報酬變化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按相同比例變化時所帶來的產量變化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

第五章成本論

第一節成本的概念

1.機會成本: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顯成本:企業生產的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3.隱成本:企業生產的隱成本是指廠商本身所擁有的且被用于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4.經濟利潤:企業的經濟利潤指企業的總收益和總成本之間的差額,簡稱企業的利潤

5.正常利潤:指廠商對自己所提供的企業家才能的報酬的支付

第二節短期總產量和短期總成本

1短期總產量曲線和短期總成本曲線的關系:在產量函數中產量與勞動之間存在對應關系,可以理解為廠商根據不同產量水平的要求,來確定勞動的投入量勞動量影響著可變成本,所以可由短期生產函數推導出短期成本函數

2由擴張線到短期總成本線:在擴張線上某一點處,K和L存在一最佳組合若K保持不變,沿著K水平線左右移動,會與不同成本曲線相交,這些交點處也包含著某一成本,這樣就得到無數個產量與相應的短期成本的組合,所以,短期成本線也可在擴張線圖中得以說明

第三節短期成本曲線

1.短期成本:在短期,廠商的成本有不變成本部分和可變成本部分之分具體講,廠商的短期成本有以下七種:總不變成本、總可變成本、總成本、平均不變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總成本和邊際成本

2.固定成本:是指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的成本

3.可變成本:是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成本

4.平均成本:是平均每單位產量需要支出的成本是總成本曲線上任意一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當這一總的量分別為總不變成本、總可變成本、總成本時,這一平均值分別為平均不變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平均總成本

5.邊際成本:是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引起的總成本的增量根據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邊際成本曲線成先下降后上升的形狀邊際成本是總成本曲線的斜率,所以總成本曲線的斜率也是先下降后上升的

第四節短期產量曲線與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1邊際產量和邊際成本存在反相關關系,所以,兩者的變動方向相反,且二者極值點相對應;總產量和總成本曲線之間凹凸性相反,且拐點對應

2平均產量和平均可變成本存在反相關關系,所以,兩者的變動方向相反,且二者極值點相對應;由于邊際產出曲線交平均產出曲線于平均產出曲線的最高點,所以,邊際成本曲線交平均可變成本曲線于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的最低點

第五節長期總成本

1.長期成本:在長期內,廠商可以根據產量的要求調整全部的生產要素投入量,甚至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因此,廠商所有的成本都是可變的廠商的長期成本可以分為長期總成本、長期平均成本和長期邊際成本

2長期總成本曲線是無數條短期總成本曲線的包絡線,在這條包絡線上,在連續變化的每一個產量水平上,都存在著LTC曲線與一條STC曲線的相切點,該STC曲線所代表的生產規模就是生產該產量的最優生產規模,該切點所對應的總成本就是生產該產量的最低總成本

3由擴張線到長期總成本線:擴張線是生產者均衡點的軌跡,均衡點處包含著產量與成本的最佳組合,所以由擴張線可推導出短期總成本線

第六節長期平均成本與長期邊際成本

1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在企業生產擴張的開始階段,廠商由于擴大生產規模而使經濟效益得到提高,這叫規模經濟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的規模以后,廠商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使經濟效益下降,這叫規模不經濟

2LAC曲線形狀:在規模經濟階段,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成本會逐漸降低,在規模不經濟階段,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平均成本會逐漸提高,所以LAC曲線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字形形狀

3外在經濟和外在不經濟:企業外在經濟是由于廠商的生產活動所領帶的外界環境得到改善而產生的相反,如果廠商的生產活動所依賴的外界環境惡化了,則是企業的外在不經濟外在經濟會使LAC曲線向下平移,外在不經濟會使LAC曲線向上平移

4LMC曲線:由LAC與LMC之間的關系及LAC曲線的形狀可知,LMC曲線也成U形當LAC曲線下降時,LMC曲線一定處于LAC曲線的下方,即LMC曲線降LAC向下拉;當LAC曲線上升時,LMC曲線一定處于LAC曲線的上方,即LMC曲線將LAC向上拉

第六章完全競爭的市場

本章安全競爭的市場和下章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構成了市場論,主要說明在消費者和廠商的經濟行為的相互作用下,不同類型的市場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

第一節廠商和市場的類型

1.市場類型劃分的標準:市場類型劃分的標準是是市場競爭程度的強弱而決定市場競爭程度強弱的有四個因素:第一、市場上廠商的數目,如果廠商數目越多,競爭程度越強第二、廠商之間各自提供的產品的差別程度這里的差別是指同種產品的差別它不是指汽車和自行車的差別,而是指自行車在質量、包裝、牌號或銷售條件方面的差別產品的差別會形成壟斷,因此差別越小,競爭越強第三、單個廠商對市場價格的控制程度單個廠商對市場的控制程度越小,市場的競爭程度越強,比如每戶農民作為農產品的供給者,他只是市場的被動接受者,而不能控制市場第四,廠商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的難易程度廠商進入一個行業越難,越易形成壟斷,比如郵電行業、通訊行業,鐵路運輸行業就容易形成壟斷,因為它的成本非常大,一般人沒法界入根據由上競爭程度的強弱,微觀經濟學把市場劃分為四個類型: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和壟斷市場這幾個市場的競爭程度由強到弱

2.市場:就是一組為買賣某種商品而相互發生聯系的廠商和個人

3.廠商:是指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向市場提供商品和勞務的獨立經營單位

4.行業:為同一市場提供商品的所有廠商的總和

第二節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1.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

第一、市場上有很多的買者和賣者供給者和需求者都非常多,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買或不買,賣或不賣都不會對整個產品市場的價格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廠商和消費者都是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第二、同一行業的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是完全無差別

第三、廠商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是完全自由的廠商進入一個行業不存在障礙,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在各行業之間自由流動在此過程中,優勝劣汰,缺乏效率的企業會被淘汰

第四、市場中的每一個買者和賣者都掌握與自己的經濟決策有關的商品和市場的全部信息也就是廠商和消費者都能掌握完全的信息

2.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和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完全競爭市場的需求曲線:即整個行業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因為市場總是與行業聯系在一起的市場的需求曲線也就是行業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是一條由既定的市場均衡價格水平出發的水平線

3.完全競爭廠商的收益曲線

廠商的收益可以分為總收益、平均收益、邊際收益它們的英文簡寫分別為TR、AR、MR

總收益:指按一定價格出售一定量產品時所獲得的全部收入用P表示產品的市場價格,以Q表示銷售的總量,則總收益的用公式表示就是TR(Q)=P·Q

平均收益:廠商在平均每一單位產品銷售上所獲得的收入:AR=TR(Q)/Q

邊際收益:廠商增加一單位產品銷售所獲得的收入增量即:MR=ΔTR(Q)/ΔQ

當ΔQ趨近于0時,MR就是對應的總收益曲線的斜率

完全競爭廠商的收益曲線

總收益是一條通過原點的直線,它的斜率等于P

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平均收益曲線、邊際收益曲線重合

第三節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廠商實現最大利潤的均衡條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這里的均衡是達到最大利潤時,廠商既不想增加產量,也不想減少產量這樣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

假定廠商的總收益函數為TR=TR(Q)總成本函數為TC=TC(Q),那么利潤以π表示,則利潤π(Q)=TR(Q)-TC(Q)當利潤達到最大值時,也就是利潤的一階導數為0時,即π'(Q)=TR'(Q)-TC'(Q)=0總收益的一階導數是MR,總成本的一階導數是MC,所以上式又可以寫為MR=MC所以廠商可以根據MR=MC來確定最優的產量,以實現最大利潤

MR=MC這一利潤最大化的條件,對于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的長期生產和短期生產都是適用的

第四節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給曲線

1.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單個廠商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那么市場價格可能高也可能低,不同的市場價格水平將直接影響廠商的短期均衡的盈虧狀況在不同的市場價格的條件下,廠商的盈虧狀況一共可以分為以下五種情況(如圖6-6所示):

第一種情況,當市場價格為p1時,廠商的需求曲線為d1,利潤最大化的均衡點為E1,這時平均收益大于平均總成本利潤相當于圖中的P1H1F1E1面積,廠商是獲利的

第二種情況當市場價格為P2時,這時的平均收益的平均成本這時廠商的利潤剛好為0,也就是說廠商的經濟利潤為0,但是它實現了作為企業家報酬的正常利潤這時,廠商既無利潤,又無虧損這點是短期邊際成本與短期平均成本的交點,這點也稱為廠商的收支相抵點

第三種情況當市場價格為P3時,這時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利潤最大化的均衡點為E3,在該點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總成本,但是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變成本在該點廠商是虧損的,虧損額為F3E3·OQ3但是,在這點,廠商仍然繼續生產因為在這點,平均收益大于平均可變成本,廠商用全部收益彌補了全部可變成本之后,還能彌補一部分固定成本不論生產或不生產固定成本總是存在的

第四種情況當市場價格為P4時,這時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變成本即AR=AVC,在該點廠商是虧損的,這時全部收益都用來彌補可變成本,生產不生產固定成本都是存在的它處于生產與不生產的臨界點這一點也是平均可變成本的最低點,通常稱該點為停止營業點或關閉點

第五種情況當市場價格下降的更低為P5時,這時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變成本,若廠商繼續生產,全部收益沒法彌補可變成本,更不要說彌補固定成本了,顯然,此時,不生產要比生產強

所以,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條件是:MR=SMC

其中,MR=AR=P,在短期均衡時,廠商可以獲得最大利潤,可以是利潤為0,也可以是虧損

2.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供給曲線:是短期邊際成本曲線上等于和高于平均可變成本AVC最低點的部分它是向右上方傾斜的一條曲線,表示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生產者在每一個價格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產品的數量更重要的是,生產者所提供的產品數量是在既定價格水平下能夠給他帶來最大利潤或最小虧損的產量數量

3.生產者剩余:廠商的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它通常用市場價格線以下,廠商的供給曲線以上的面積來表示

第五節完全競爭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

完全競爭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行業內所有廠商的供給曲線的水平加合或者說是把完全競爭行業內所有廠商的SMC曲線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線最低點的部分水平相加,便構成該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也是向右上方傾斜的而且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上的每一點都表示在相應價格水平下能夠使全體廠商獲得最大利潤(或最小虧損)的行業短期供給量

第六節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在長期內所有的生產要素都可以改變,廠商通過對全部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的調整,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MR=LMC完全競爭廠商在長期內對生產要素的調整可以通過兩個方面,第一,廠商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另一方面,廠商對生產規模的調整

1.廠商進入或退出一個行業:在長期內如果一個行業可以獲得利潤,則會吸引其它新的廠商加入到該行業的生產中來,隨著新廠商加入,整個行業的供給增加,市場的價格就會下降,直到下降到使單個廠商的利潤消失為止相反,如果行業內單個廠商是虧損的,則一部分廠商就會退出,整個行業的供給減少,市場的價格變會上升,直到上升到使單個廠商的虧損消失為止最后,平均收益等于最低的長期平均成本,既無利潤又無虧損,利潤為0行業內廠商的進入和退出也就停止了,這時,完全競爭廠商處于一種長期均衡狀態

2.廠商對最優生產規模的選擇:長期內市場價格會隨著行業內廠商數目的變化而變化,而在每一個變化了的價格水平,單個廠商都會將生產規模調整到與均衡條件下的產量水平相對應的最優生產規模,最后會調整到利潤為0長期均衡所要求的產量相適應的最優的生產規模我們可以

廠商對生規模的不斷調整,直到行業內單個廠商的利潤和虧損都消失為止也就是說在圖中,廠商最后必然在長期平均成本LAC的最低點實現長期均衡,對應規模為最優的生產規模,商品的市場價格等于最低的長期平均成本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點出現在LAC曲線的最低點同時也得出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的條件為:

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此時,單個廠商的利潤為0

第七節完全競爭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在實現長期均衡的過程中,行業的產量會發生變化,那么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量也會發生改變,我們說如果一個廠商產量的變化不會影響生產要素的價格,但是如果整個行業產量的變化就會影響生產要素的價格根據生產要素價格的變化長期供給曲線分為三種類型:對于成本不變的行業長期供給曲線是水平的;對于成本遞增的行業,長期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對于成本遞減的行業,長期供給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1.成本不變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成本不變行業就是這樣一種行業,它的產量的變化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變化,不對生產要素的價格發生影響這可能是因為這個行業的生產要素的需求量,只占生產要素市場需求量的很小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它表示:在長期內,成本不變行業是在不變的均衡價格下提供產量的,這個均衡價格水平等于單個廠商的不變的最低平均成本整個行業的均衡產量會因市場需求的增減而增減,而長期的均衡價格卻不會發生變化

2.成本遞增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成本遞增行業的這樣一種行業,它的產量增加所引起的生產要素需求的增加,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的上升在這種情況下,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它表示:隨著成本遞增行業供給量的增加,長期供給價格是不斷上升的市場需求的變化不僅引起行業長期均衡產量的同方向的變化,還引起市場均衡價格的同方向的變化

3.成本遞減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成本遞減行業是這樣一種行業,它的產量的增加所引起生產要素的增加,反而使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了行業成本遞減的原因是外在經濟的作用,行業產量增加,使單個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從而使成本遞減成本遞減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它表示:成本遞減行精兵長期供給價格隨著行業長期供給量的增加而下降市場需求的變化引起行業長期均衡產量的同方向的變化和市場均衡價格的反方向的變化

第八節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

1.完全競爭市場的效率:第一,競爭的長期均衡點上,消費者的效用達到最大化,生產者的利潤達到最大化,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交易的收益實現了最大化這種交易收益是消費者剩余加生產者剩余的總和第二,競爭的長期均衡點上,廠商的生產成本降到了最低水平,等于最低的長期平均成本,第三,市場的長期均衡價格也降到了這一最低水平第四,市場剛好出清,既不存在供不應求,又不存在產品過剩所以,完全競爭市場的效率是最高的

2.消費者統治:指消費者在商品的生產中起決定作用消費者需要什么東西,生產者就會生產什么東西消費者通過它的貨幣選票引導生產者的生產它的引導機制是這樣的:消費者用貨幣購買商品是向商品投“貨幣選票”,貨幣選票的投向和數量,取決于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的偏好而生產者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是依據貨幣選票的情況來按排生產,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完全競爭市場供求相等的長期均衡表明,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的運行是能夠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經濟資源,從而使消費者得到最大滿足所以它認為是消費決定生產,這就是消費者統治的說法

第七章不完全競爭的市場

不完全競爭市場是相對于完全競爭市場而說的,也就是說除了完全競爭市場以外,所有其它的市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壟斷,所以我們稱完全競爭市場以外的幾種市場為不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分為三個類型:壟斷市場,寡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

第一節壟斷

1.壟斷市場的條件:壟斷市場是指整個行業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這樣三點:第一、市場上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生產和銷售商品;第二,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它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非常困難或者不可能一個廠商控制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所以它控制了市場的價格

2.壟斷形成的原因:第一,獨家廠商控制了生產某種商品的全部資源或基本資源的供給排除了其它廠商生產同種商品的可能性第二、獨家廠商擁有生產某處商品的專利權,使它在一個時期,壟斷該產品的生產第三,政府的特許政府通過政策特許某個部門生產某種商品,不允許其它部門的界入第四,自然壟斷

3.壟斷廠商的需求曲線:由于壟斷行業中只有一個廠商,所以,壟斷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就是市場的需求曲線,它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我

4.壟斷廠商平均收益曲線:由于廠商的平均收益AR總是等于商品的價格P,所以,壟斷廠商的AR曲線和需求曲線d重疊,都是同一條向右下傾斜的曲線

5.壟斷廠商的邊際收益曲線:由于AR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則根據平均量和邊際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推知,壟斷廠商的邊際收益MR總是小于平均收益AR因此,MR曲線位于AR曲線的左下方,且MR曲線也向右下傾斜

6.壟斷廠商的總收益曲線:每一銷售量上的邊際收益MR值就是相應的總收益TR曲線的斜率,所以當MR大于0時,總收益曲線的斜率為正,當MR小于0時,總收益曲線的斜率為負,當MR等于0時,總收益曲線達到最大值

7.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也遵循MR=MC的原則,在短期內,壟斷廠商無法改變不變要素的投入量,壟斷廠商在既定的生產規模下通過對產量和價格的同時調整,來實現MR=SMC但是并不是說在MR=SMC時的短期均衡點,廠商總能獲利,在該點,廠商有時獲利,有時也虧損,但這時的虧損是最小的造成壟斷廠商的虧損的原因,可能是既定的生產規模的成本過高(表現為相應的成本曲線的位置過高)也可能是壟斷廠商所面臨的市場需求過小,(表現為相應的需求曲線)所以,壟斷廠商的短期均衡條件為:MR=SMC

壟斷廠商的均衡點上可以獲得最大利潤,可以利潤為0,也可以蒙受最小虧損

8.壟斷廠商的供給曲線:在壟斷市場的條件下,并不存在具有規律性的供給曲線因為在壟斷競爭條件下,廠商既可以通過調節產量實現MR=SMC,又可以通過調節價格來實現MR=SMC價格和產量之間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可能是一個價格水平對應多個產量水平,也可能是一個產量水平對應多個價格水平因此在壟斷市場條件下,無法得到如同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的具有規律性的一一對應關系的廠商和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

9.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壟斷廠商在長期內,通過調整生產規模,從而實現最大利潤由于排除了其它企業的界入,所以在長期內它的利潤可以保持壟斷廠商的長期內對生產的調整一般可以有三種可能的結果:第一種,壟斷廠商在短期內虧損,長期內又不存在一個可以使它獲得利潤的規模,那么該廠商退出該行業第二種結果,壟斷廠商短期虧損,但長期內通過調整生產規模,擺脫了虧損的狀態,甚至獲得了利潤第三種結果,短期盈利,長期通過調整生產規模,獲得了更大的利潤壟斷廠商之所以能在長期內獲得更大的利潤,其原因在于長期內生產規模是可變的和市場對新加入廠商是完全關閉的在壟斷廠商的MR=LMC的長期均衡產量上,代表最優生產規模的SAC曲線和LAC曲線相切,在均衡點上,SMC曲線與LMC曲線和MR曲線三者相交于一點,所以壟斷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為:MR=LMC=SMC,壟斷廠商在長期均衡點上獲得了最大利潤壟斷廠商是市場上唯一的一個廠商,所以得出的壟斷廠商的均衡價格與均衡產量就是壟斷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

10.價格歧視:為了增加壟斷廠商的利潤,壟斷廠商會對同一種產品收取不同的價格以不同價格銷售同一種產品,被稱為價格歧視壟斷廠商實行價格歧視的基本條件:第一,市場的消費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區分開這樣,廠商才有可能對不同的消費者或消費群體收取不同的價格第二,不同的消費者群體或不同的銷售市場是相互隔離的這樣就排除了中間商從低價處買進商品,轉手又在高價處出售商品從中獲利的情況

價格歧視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價格歧視

一級價格歧視:廠商對每一單位產品都按消費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出售,又被稱為完全價格歧視一級價格歧視下的資源配置是有效率的,盡管此時壟斷廠商剝奪了全部的消費者剩余

二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制定不同的價格實行二級價格歧視,壟斷廠商利潤增加,部分消費者剩余被壟斷者占有此外,壟斷者有可能達到P=MC的有效率的資源配置的產量

三級價格歧視:壟斷廠商對同一種產品在不同的市場上(或對不同的消費群)收取不同的價格,這就是三級價格歧視

11.自然壟斷和政府管制:自然壟斷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廠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產量水平上仍然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減,也就是說存在著規模經濟因為,這些行業的生產技術需求大量的固定設備,使得固定成本很大,而可變成本很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線在很高的產量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一般地說,供電行業、供水行業、通訊行業都具有這樣的特征

由于規模經濟,所以,自然壟斷的經濟效果肯定比幾家廠商同時經營時高但是,自然壟斷由于缺乏競爭所造成壟斷廠商的高價格、高利潤以及低產出水平等經濟效率的損失所以,在大多數西方國家,一些公用事業、通訊業和運輸業都處于政府的管制之下

邊際成本定價法:政府的管制價格應該等于邊際成本按邊際成本法決定的價格必定小于平均成本,在管制價格下,廠商是虧損的,廠商會退出生產這樣一來,管制機構陷入了困境,要么放棄邊際成本法,要么政府資助被套管制的企業

平均成本定價法:政府管制價格等于平均成本廠商不再虧損,廠商會繼續經營,但利潤為零

雙重定價法類似于價格歧視法的做法具體說,允許廠商可以對一部分購買欲望強的消費者收取較高的價格,且P>AC,從而廠商獲得利潤同時,廠商對一部分購買欲望較弱的消費者仍按邊際成本定價法收取較低的價格,由于P

第二節壟斷競爭

1.壟斷競爭的條件:壟斷競爭是這樣一種市場組織,一個市場中有許多廠商生產和銷售有差別的同種產品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具體有三點:第一,在生產集團中有大量的企業生產有差別的同種產品,這些產品彼此之間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第二、一個生產集團的企業數量非常多,以致于每個廠商都認為自己的行為影響很小,不會引起競爭對手的注意和反應,也不會受到競爭對手的報復第三、廠商的生產規模比較小,因此進入和退出一個生產集團比較容易

2.壟斷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壟斷競爭廠商面臨的需求曲線有兩種,一種被稱為D需求曲線,一種被稱為d需求曲線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他廠商的產品價格都保持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

D需求曲線表示:在壟斷競爭生產集團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且集團內的其它所有廠商也使產品價格發生了相同變化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系

結論:從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d需求曲線和D需求曲線的一般關系,第一,當壟斷競爭生產集團內的所有廠商都以相同的方式改變產品價格時,整個市場價格的變化會使得單個壟斷競爭廠商d需求曲線的位置沿著D需求曲線發生平移第二,由于d需求曲線表示每個壟斷競爭廠商的每一市場價格水平實際所面臨的市場需求量,所以d需求曲線和D需求曲線相交意味著壟斷競爭市場的供求相等狀態第三,d需求曲線的彈性大于D需求曲線的彈性

3.壟斷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內,壟斷競爭廠商是在現有生產規模下能過對產量和價格的同時調整,來實現MR=SMC的均衡條件在均衡點上可能獲得最大利潤,也可能是最小的虧損這取決于均衡價格是大于還是小于SAC在企業虧損時,只要均衡價格大于AVC,企業在短期內總是繼續生產的;只要均衡價格小于AVC,企業在短期內就會停產

壟斷競爭廠商短期均衡條件是:MR=SMC

在短期均衡的產量上,必定存在一個d曲線和D曲線的交點,它意味著市場上的供求是相等的此時,壟斷競爭廠商可能獲得最大利潤,可能利潤為0,也可能蒙受最小虧損

4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在長期內,壟斷競爭廠商不僅可以調整生產規模,還可以加入或退出生產集團這就意味著壟斷競爭廠商在長期均衡時利潤必定為0,即在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點上,d曲線與D曲線必定與LAC曲線相切簡單看,這些情況與完全競爭廠商是相似的但由于壟斷競爭廠商所面臨的是兩條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因此,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的實現過程及其狀態具有本身的特點壟斷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條件為:

MR=LMC=SMC

AR=LAC=SAC

在長期均衡產量上,壟斷競爭廠商的利潤為0,且存在一個d需求曲線和D需求曲線的交點

5壟斷競爭與理想的產量:

理想的產量:西方經濟學家一般把完全競爭企業在長期平均成本LAC最低點上的產量稱為理想的產量把實際產量與理想產量之間的差額稱為多余的生產能力壟斷競爭廠商實際產量小于理想的產量,反映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就是生產某些相似產品的小規模的企業過于擁擠,如過分稠密的汽車加油站和零售店重復投入浪費了一部分資源,如果把這些重復投入的資源用于擴大生產規模,(也就是減少廠商的數量)生產的平均總成本就會降低,供給量就會增加同時,產品的多樣化就會減少所以這種多余的生產能力代表由于想得到產品的多樣化而付出的代價

6.壟斷競爭廠商的供給曲線:在壟斷競爭市場上,不存在具有規律性的供給曲線其原因如同上一節已經指出的那樣,在廠商所面臨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情況下,廠商的產量和價格之間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因此,找不到壟斷競爭廠商和生產集團的具有規律性的供給曲線

7.非價格競爭:在壟斷競爭市場上,由于每一個廠商生產的產品都是有差別的,所以,壟斷競爭廠商往往通過改進產品品質、精心設計商標和包裝、改善售后服務以及廣告宣傳等手段,來擴大自己產品的市場銷售份額,這就是非價格競爭壟斷競爭廠商之間存在價格競爭,也存在非價格競爭但長期看,價格競爭的結果是產品價格持續下降,最終利潤為0因此,非價格競爭便成為壟斷競爭廠商普遍采取的另一種競爭方式

第三節寡頭

1.寡頭市場的特征:寡頭市場又稱為寡頭壟斷市場它是指少數幾家廠商控制整個市場的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這樣一種市場組織它被認為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市場組織例如美國的汽車業、電氣設備業、罐頭行業等,都被幾家企業所控制

2.寡頭市場形成的原因:某些產品的生產必須在相當大的生產規模上進行才能達到最好的經濟效益;行業中幾家企業對生產所需的基本生產資源的供給的控制;政論的扶植和支持等等寡頭市場的成因與壟斷市場的很相似的,只是程度有所差別而已寡頭市場是比較接近壟斷市場的一種市場組織

3.寡頭行業的分類:按產品特征,可以分為純粹寡頭行業和差別寡頭行業兩類純粹寡頭行業中,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沒有差別例如,鋼鐵、水泥行業差別寡頭行業是指廠商之間生產的產品是有差別的,例如,汽車、冰箱行業按廠商的行動方式,區分為有勾結行為的(即合作的)和獨立行動的(不合作的)兩種類型

4.寡頭廠商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寡頭市場上,每個廠商的產量都在全行業的總產量中占一個較大的份額,每個廠商的價格和產量的變動都會都其它競爭對手以至整個行業的產量和價格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所以,每個寡頭廠商在采取某項行動之前,必須首先要推測或掌握自己這一行動對其他廠商的影響以及其它廠商可能作出的反應,根據所推測的反應采取最有利的行動寡頭廠商們的行為之間的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使得寡頭理論復雜化一般來說,不知道競爭對手的反應方式,就無法建立寡頭廠商的模型或者說,有多少關于競爭對手的反應方式的假定,就有多少寡頭廠商的模型,那么就有多少種不同的結果,因此,在西方經濟學中,還沒有一個寡頭市場模型,可以對寡頭市場的價格和產量的決定作出一般的理論總結

本節介紹兩面個經典的寡頭模型,它們是古諾模型和斯威齊模型這兩個模型都屬于獨立行動條件下的寡頭廠商模型

5.古諾模型:古諾模型是由法國經濟學家古諾于1838年提出的古諾模型是一個只有兩個寡頭廠商的簡單模型,該模型也被稱為“雙頭模型”古諾模型的結論很容易推廣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寡頭廠商的情況中去

古諾模型的假定是:市場上只有A、B兩個廠商生產和銷售相同的產品,它們的生產成本為零;它們共同面臨的市場的需求曲線是線性的,A、B兩個廠商都準確地了解市場的需求曲線;A、B兩個廠商都是在已知對方產量的情況下,各自確定能夠給自己帶來最大利潤的產量,即每一個廠商都是消極地以自己的產量去適應對方已確定的產量

古諾模型的結論:在均衡狀態中,A、B兩個廠商的產量都為市場總容量的1/3,即每個廠商的產量為1/3OQ,行業的總產量為2/3OQ

雙頭古諾模型的結論的推廣:今寡頭廠商的數量為M,則可以得到一般的結論:每個寡頭廠商的均衡產量=1/(M+1)·市場容量

行業的均衡產量=M/(M+1)·市場容量

6.斯威齊模型:這一模型用來解釋寡頭市場上的價格剛性現象價格剛性是指當成本有一定量的改變時價格卻保持不變這就是說,在這種市場上,一旦價格決定之后,就有一定的相對穩定性這種情況在鋼鐵、汽車等寡頭市場上存在斯威齊模型也被稱為彎折的需求曲線該模型由美國經濟學家斯威齊于是1939年提出的

斯威齊模型的基本假設條件是:如果一個寡頭廠商提高價格,行業中的其它寡頭廠商都不會跟著改變自己的價格,如果一個寡頭廠商降低價格,行業中的其它寡頭廠商會將價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銷售份額的減少,因而該寡頭廠商的銷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斯威齊模型對出寡頭廠商的彎折的需求曲線的推導:P242圖7-16

有兩條需求曲線dd需求曲線和DD需求曲線,dd需求曲線表示該寡頭廠商變動價格而其它寡頭廠商保持價格不變時該廠商的需求狀況,DD需求曲線表示行業內所有寡頭廠商都以相同方式改變時的該寡頭廠商的需求狀況假定開始時的市場價格為DD需求曲線與dd需求曲線的交點B所決定的價格P,那么根據該模型的假設條件,該壟斷廠商由B點出發提價所面臨的需求曲線為dd需求曲線上的dB段,降價所面臨的需求曲線是DD需求曲線上的BD段,于是,這兩段共同構成的該寡頭廠商的需求曲線為Dbd很顯然,這是一條彎折的需求曲線,折點是B點這條彎折的需求曲線表示該寡頭廠商從B點出發,在各個價格水平所面臨的市場需求量由彎折的需求曲線可以得到間斷的邊際收益曲線

斯威齊模型對價格剛性的解釋:用間斷的邊際收益曲線,可以解釋寡頭市場上的價格剛性現象根據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決定廠商的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在邊際收益的垂直間斷范圍內隨著邊際成本的上升,那么它的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不發生變化也就是說這時的價格是有剛性的只有成本發生很大的變化,才會影響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

斯威齊模型的缺陷:斯威齊模型也就是彎折的需求曲線解釋了寡頭市場較為普遍的價格剛性形成的原因,但是該模型并沒有說明具有剛性的價格本身,如圖中的價格水平P,是如何形成的,這是該模型的一個缺陷

7.寡頭廠商的供給曲線:如同壟斷廠商和壟斷競爭廠商一樣,寡頭廠商的需求曲線也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寡頭廠商的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之間也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同時由于寡頭廠商之間的行為相互作用的復雜性,所以,不存在寡頭廠商和行業的具有規律性的供給曲線

第四節寡頭廠商之間的博弈:博弈論初步

博弈論是描述和研究行為者之間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種決策理論

1博弈論的基本要素:參與者,策略,支付

2博弈均衡的基本概念:

占優策略:無論其他參與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參與者的惟一的最優策略就是他的占優策略

博弈均衡: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都不想改變自己的策略這樣一種狀態

占優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參與者的占優策略組合所構成的均衡就占優策略均衡

納什均衡:在一個納什均衡里,任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參與者不改變策略占優策略均衡是比納什均衡更強的一個博弈均衡概念占優策略均衡要求任何一個參與者對于其他參與者的任何策略來說,其最優策略是惟一的而納什均衡只要求任何一個參與者在其他參與者的策略選擇給定的條件下,其選擇的策略是最優的所以占優策略均衡一定是納什均衡,而納什均衡不一定是占優策略均衡

3.寡頭廠商的共謀及其特征

囚犯的困境:關于寡頭廠商之間合作與不合作的策略選擇的博弈分析,屬于“囚犯的困境”的博弈類型假設甲、乙二人被懷疑為合謀偷竊的嫌疑犯,警方把他們抓獲了,但是證據不足,所以對他們進行單獨審訊給兩個嫌疑犯交待的量刑原則是:P275圖7-19

那么這兩個囚犯的博弈過程是這樣的,如果兩個人都不坦白即合作抵賴,則都可以獲得最好的結局但是由于他們無法建立攻守同盟,所以每一方都擔心對方坦白而自己不坦白時所要遭受的重判,所以,每個囚犯的占優策略都是坦白,即雙方不合作,于是,(坦白,坦白)便是該博弈的占優策略均衡

囚犯的困境反映了一個問題,從個人角度出發所選擇的占優策略,從整體來看,卻是最差的結局即個人理性和團體理性的沖突

重復博弈:前面所分析的博弈都是一次性的,即每個參與者只參加一次策略的選擇,一旦策略選定,整個博弈的結局也就決定了,參與者不能博弈的過程施加什么影響這類博弈被稱為靜態博弈動態博弈是一種反復進行的博弈,也就是說同一個博弈被套重復多次在一次博弈過程中,由于任何違約行為都不會遭受報復,囚犯困境的不合作是難以避免的在重復博弈中,對于任何一個參與者的違約行為,成員之間都采取“以牙還牙”的策略,所以對于無限期限的重復博弈,囚犯困境合作的均衡解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合作的狀態會持續下去

4威脅和承諾的可信性:寡頭廠商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有時會對競爭對手采取威脅或承諾的策略但只有其威脅或承諾可信時,策略才會奏效

第五節不同市場的比較

1.經濟效率:是指利用經濟資源的有效性

2.配置效率(效率):在資源和技術既定的條件下,如果該經濟組織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最大可能的各種物品和勞務的組合,那么,這個經濟就是有效率的市場組織的類型直接影響經濟效率的高低效率不僅僅僅要求所生產商品的正確組合,它還需要這些商品在分配給消費者時,使消費者滿足程度最大化我們根據這個標準通過比較不同市場組織條件下長期均衡點來分析哪一種市場組織的效率最大

3.經濟效率的比較: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均衡點在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而且水平的需求曲線相切于LAC的最低點在長期均衡點P=LAC,利潤為0在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產品的均衡價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產平均成本;產品的均衡產量最高

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競爭程度越高,長期均衡時的均衡價格越低,均衡產量越高,它的經濟效率越高;壟斷程度越高,長期均衡時的均衡價格越高,均衡產量越低,經濟效率越低

另外,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一個行業在長期均衡時是否實現了P=LMC,也是判斷該行業是否實現了有效的資源配置的一個條件如果P>LMC,那么說明商品的供給不足的,應該有更多的資源轉移到該商品的生產中來,以使這種商品的供給增加,價格下降,以使消費者的效用達到最大化,社會境況變得更好一些在完全競爭市場,P=LMC,它表明資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在不完全競爭市場,有P>LMC,它表明資源在該行業的配置是不足的尤其是在壟斷市場,獨家廠商維持了高價低產,資源配置不足的現象更為突出

由此得出,市場的競爭程度越高,則經濟效率越高;反之,壟斷程度越高,則經濟效率越低所以,完全競爭市場的經濟效率是最高的,壟斷競爭較高,寡頭市場較低,壟斷市場最低

第八章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

第一節分配論概述

1生產要素與要素價格: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資本和企業家才能四種,相應的要素價格分別被稱為地租、工資、利息和利潤

2邊際生產率分配論:該理論認為,其他條件不變,一種要素的價格取決于其邊際生產力以完全競爭廠商為例,廠商要想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其最優的勞動使用量必須滿足VMPL=P·MPL=W的條件,故有W/P=MPL,即工人的實際工資最終取決于勞動的邊際產量同理可以得到,資本和土地的價格也取決于其邊際產量的多寡因此,看上去,每一種生產要素都得到了各自對生產所作出的貢獻(各自的邊際生產率)作為報酬

第二節引致需求

1引致需求:與對產品的需求不同,要素需求是一種引致的需求

2生產要素需求的“共同性”:即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賴的需求

第三節完全競爭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

1完全競爭廠商

完全競爭廠商:完全競爭廠商無論在產品市場還是在要素市場都是一個完全競爭者

不完全競爭廠商的類型:(1)在產品市場上完全競爭,在要素市場上不完全競爭;(2)在產品市場上不完全競爭,在要素市場上完全競爭;(3)在產品市場上不完全競爭,在要素市場上不完全競爭

2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

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邊際產品價值:VMP=MP·P

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要素價格:dC(L)/dL=W

完全競爭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VMP=W或MP·P=W

為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廠商必須在要素的邊際收益和要素的邊際成本相等的地方

確定其要素需求量就完全競爭廠商來講,其要素使用原則可表示為VMP=W,這里的VMP可以是任一種要素的邊際收益即邊際產品價值,W則為相應要素的市場價格(就賣方壟斷廠商而言,要素使用原則可表示為MRP=W;而買方壟斷廠商的使用原則則可表示為VMP=MFC雖然形式不同,其實質都是一樣的)

第四節完全競爭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若生產中只使用一種要素L,則單個完全競爭廠商關于該要素的需求曲線就是其邊際產品價值曲線

第五節從廠商的需求曲線到市場的需求曲線

要素需求曲線的推導:與第三章我們在由個別需求曲線導出市場需求曲線時的做法類似,這里也可用水平加總的辦法以由個別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得到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但考慮到不同廠商的行為的相關性(當所有廠商根據要素價格的變化同時調整其要素需求量時,它們的VMP線不是相互獨立的),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不能直接由各廠商的VMP線水平相加得到須先對個別廠商的VMP作調整得到行業調整線,然后再水平相加因此,考慮到所有廠商的同時調整,單個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不再是其邊際產品價值線,而是一條更為陡峭的行業調整線將廠商的行業調整線水平加總,即得完全競爭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

第六節賣方壟斷對生產要素的使用原則

賣方壟斷廠商的特點:產品市場上的壟斷者和要素市場上的完全競爭者

賣方壟斷廠商使用要素的邊際收益:MRP=MR·MP

賣方壟斷廠商使用要素的原則:MRP=W或MR·MP=W

第七節賣方壟斷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如果假定只使用一種要素,則無論是否考慮多個廠商的調整,賣方壟斷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都等于其邊際收益產品曲線MRP

若所有廠商均為買方壟斷者,則市場的要素需求曲線可由所有廠商的邊際收益產品曲線水平相加得到

第八節買方壟斷情況下生產要素的價格和數量的決定

買方壟斷:要素市場上的壟斷者和產品市場上的完全競爭者

買方壟斷的要素供給函數與邊際要素成本:

W(L)=a+bL(a,b均為常數,且b>0)

MFC=a+2bL

買方壟斷廠商的要素使用原則:

VMP=MFC

買方壟斷廠商的要素需求曲線:不存在

第九章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

第一節對供給方面的概述

1要素供給及要素供給者要素供給指在各種價格水平下,生產要素所有者愿意并且能夠提供的生產要素的數量要素供給者既包括生產者也包括消費者,生產者是中間要素的提供者,消費者是原始要素的提供者對中間要素的供給要根據生產者利潤最大化的行為來討論,對原始要素的供給要根據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行為來討論其中前者與一般產品的供給一樣已經學過,所以本章主要探討的是后者,即從消費者的效用最大化行為出發來建立要素供給量與要素價格之間的關系

2要素供給的原則即消費者效用水平最大化的條件可以從兩個方面得出結論,以基數效用論為基礎得出的條件是:要素供給的邊際效用等于自用資源的邊際效用,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公式為:W·dU/dY=dU/dし,即W=MUし/MUY;在非完全競爭下公式為:dU/dY·dY/dL=dU/dし,即MUし/MUY=dY/dL以序數效用論為基礎得出的條件是: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等于預算線的斜率,即dY/dし=-W

3要素供給曲線生產要素的供給表現為各種要素所有者在不同要素價格下愿意而且能夠供給的要素數量生產要素供給曲線反映的是要素供給量與要素價格之間的關系它是由價格擴展線推導而來的要素供給曲線的形狀,一般是向右上方傾斜的,也可以是垂直的或向右下方傾斜的,其形狀究竟如何取決于消費者效用函數的特點

第二節勞動供給曲線和工資率的決定

1勞動供給曲線勞動供給問題是消費者如何決定其全部資源在閑暇和勞動供給兩種用途上的分配問題勞動供給曲線反映的是勞動要素供給量與其價格(工資)之間的關系與一般供給曲線不同,單個消費者的勞動供給曲線有一段“向后彎曲”的部分:當工資較低時,隨著工資的上升,消費者為較高的工資吸引將增加勞動供給量,這時,勞動供給曲線同一般供給曲線一樣向右上方傾斜;當工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工資,勞動供給量會減少,這時,勞動供給曲線開始向后彎曲將所有單個消費者的勞動供給曲線水平相加,可以得到市場的勞動供給曲線,它同一般的供給曲線一樣,是向右上方傾斜的

2勞動供給曲線向后彎曲的原因經濟學上用閑暇的需求曲線來說明勞動供給曲線的形狀由于替代效應,閑暇需求量與閑暇價格反方向變化;由于收入效應,閑暇需求量與閑暇價格同方向變化且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因此導致閑暇需求量與閑暇價格的變化方向相同,需求曲線向前上斜,于是勞動供給曲線在較高的工資水平上開始向后彎曲

3均衡工資的決定向右下方傾斜的勞動的市場需求曲線和向右上方傾斜的勞動的市場供給曲線的交點即是勞動市場的均衡點,該均衡點決定了勞動的均衡工資和均衡數量因此,均衡工資水平由勞動市場的供求曲線決定

第三節土地的供給曲線和地租的決定

1土地供給曲線土地供給問題是土地所有者如何將既定數量的土地資源在保留自用和供給市場兩種用途上進行分配以獲得最大效用的的問題假定土地只有供給市場的一種用途,而沒有自用用途,則土地供給曲線是垂直的這個結論不僅適用于土地,而且也適用于任何其他要素

2地租的決定向右下方傾斜的土地的市場需求曲線和土地供給曲線結合起來,即可決定土地的均衡價格當土地的市場供給曲線是垂直線時,它與土地需求曲線的交點所決定的土地服務價格為地租

3租金、準租金和經濟租金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指供給數量不變的一般資源的服務價格準租金是對供給量暫時固定的生產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產要素的收益,它是固定總成本與經濟利潤之和如果從要素收入中減去一部分收入后并不影響要素供給,則這部分要素收入就是經濟租金,它的幾何解釋類似于生產者剩余,是要素價格以下、要素供給曲線以上的區域

第四節資本的供給曲線和利息的決定

1資本供給曲線資本供給問題同土地和勞動的供給問題一樣,涉及的是既定資本資源如何在資本供給和自用兩種用途之間的分配問題如果假定資本的自用價值等于零,則既定資本資源的供給也是固定的,其供給曲線為一條垂直線

2最優資本擁有量(長期消費決策)由于資本數量是可變的,所以資本供給問題不單單是最優資本量的供給問題,還有如何確定最優的資本擁有量的問題最優資本擁有量問題實際上就是確定最優儲蓄量的問題,可以歸結為既定收入在消費和儲蓄之間進行分配的問題,也可以看成是在現在消費和未來消費之間進行選擇的問題這就是消費者的長期消費決策問題由消費者的長期消費決策可以推導出其儲蓄或貸款供給曲線,也就是最優資本擁有曲線,它反映的是利率與最優資本擁有量之間的關系,其形狀與勞動供給曲線相同:隨著利率的上升,人們的儲蓄會增加,曲線向右上方傾斜;當利率很高時,曲線又出現向后彎曲的現象

3利息的決定資本的市場需求曲線同商品的需求曲線一樣,也是向右下方傾斜的;資本要素的供給曲線是垂直的把資本的市場需求曲線與市場供給曲線綜合起來,二者的交點處所決定的即為資本的服務價格利息

第五節歐拉定理

歐拉定理(產量分配凈盡定理)指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如果規模報酬不變,則全部產品正好足夠分配給各個生產要素,不多也不少假如社會只使用勞動和資本兩種生產要素,則Q=L·MPL+K·MPK歐拉定理只有在規模報酬不變的條件下才是適用的在規模報酬遞增的情況下,產量會不夠分配給各個生產要素,即QL·MPL+K·MPK

第六節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

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它們均是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的洛倫茲曲線是人口累計百分比和收入累計百分比對應關系的幾何圖形,其彎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彎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若洛倫茲曲線與絕對平等線(450線)之間的面積為“不平等面積”A,洛倫茲曲線與絕對不平等線之間的面積為B,A+B為“完全不平等面積”,則不平等面積與完全不平等面積之比就是基尼系數,即G=A/(A+B)基尼系數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第十章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

第一節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主要是分析研究單個產品或要素市場(是把所考慮的某個市場從相互聯系的構成整個經濟體系的市場全體中“取出”來單獨加以研究),該市場商品的需求和供給僅僅被看成是其本身價格的函數,其他商品的價格則被假定為不變,而這些不變價格的高低只影響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線的位置,這樣該市場的需求和供給曲線共同決定了市場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一般均衡是將所有相互聯系的各個市場看成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每一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不僅取決于該商品本身的價格,而且也取決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每一商品的價格都不能單獨的決定,而必須和其他商品價格聯合著決定只有當整個經濟的價格體系恰好是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時,市場才達到一般均衡

2一般均衡的存在性:存在一組價格,使得所有市場的供給和需求都恰好相等,即存在著整個經濟體系的一般均衡

3實現一般均衡的“試探”過程

第二節經濟效率

1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實證經濟學研究實際經濟體系是怎樣運行的,它對經濟行為作出有關的假設,根據假設分析和陳述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并試圖對結論進行檢驗簡言之,實證經濟學回答“是什么”的問題規范經濟學試圖從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出發,根據這些標準,對一個經濟體系的運行進行評價,并進一步說明一個經濟體系應當怎樣運行,以及為此提出相應的經濟政策簡言之,規范經濟學回答“應當是什么”的問題

福利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條件下,研究整個經濟的資源配置與個人福利的關系,以及與此有關的各種政策問題換句話說,福利經濟學研究要素在不同廠商之間的最優分配以及產品在不同家戶之間的最優分配,即研究資源的最優配置福利經濟學屬于規范經濟學的范疇

2判斷經濟效率的標準

帕累托最優狀態標準:多人社會在多種資源配置狀態中進行選擇,其中A與B是任意兩種狀態,如果至少有一人認為A優于B,而沒有人認為A劣于B,則認為從社會的觀點看亦有A優于B這就是所謂的帕累托最優狀態標準,簡稱帕累托標準

帕累托改進:如果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的改變使得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沒有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認為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的變化是“好”的,這種以帕累托標準來衡量為“好”的狀態改變稱為帕累托改進

帕累托最優狀態:如果對于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即在該狀態上,任意改變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個人的狀況變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狀況變壞,則稱這種資源配置狀態為帕累托最優狀態帕累托最優狀態又稱做經濟效率

第三節交換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要使兩種商品X和Y在兩個消費者A和B之間的分配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則對于這兩個消費者來說,這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必須相等

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條件的公式:MRSAXY=MRSBXY

第四節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要使兩種生產要素L和K在兩個生產者C和D之間的分配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則對于這兩個生產者來說,這兩種生產要素的邊際技術替代率必須相等

生產的帕累托最優狀態條件的公式:MRTSCLK=MRTSDLK

第五節交換和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交換和生產的帕累托最優狀態條件的公式:MRTXY=MRSXY即兩種產品的邊際替代率等于邊際轉換率

第六節完全競爭和帕累托最優狀態

本章還討論了完全競爭一般均衡狀態和帕累托最優狀態的關系在完全競爭經濟中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條件為:MRSAXY=PX/PY,MRSBXY=PX/PY,A、B為任意兩消費者,X、Y為任意兩產品于是得到:MRSAXY=MRSBXY因此,產品的均衡價格實現了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在完全競爭經濟中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條件為:MRTSCLK=PL/PK,MRTSDLK=PL/PK,C、D為任意兩生產者,L、K為任意兩生產要素于是得到:MRTSCLK=MRTSDLK因此,要素的均衡價格實現了生產的帕累托最優狀態在完全競爭條件下,MRTXY=│△Y/△X│=MCX/MCY,MCX/MCY=PX/PY,MRSAXY=PX/PY,于是得到:MRTXY=PX/PY=MRSXY因此,商品的均衡價格實現了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狀態在完全競爭經濟中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最優化行為可以使帕累托最優的三個必要條件得到滿足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作用下,整個經濟可以實現帕累托最優狀態,這樣的經濟必定是最有效率的經濟

第七節社會福利函數

1社會福利函數:社會福利函數是社會所有個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數在兩人社會中可以寫成:W=W(UA,UB)由社會福利函數可以得到社會無差異曲線社會無差異曲線與效用可能性曲線的切點代表了可能達到最大社會福利

2阿羅不可能性定理:在非獨裁的情況下,不可能存在有適用于所有個人偏好的社會福利函數,這就是所謂的阿羅不可能性定理阿羅不可能性定理表明不存在一種把個人偏好加總為社會偏好的理想方法

第八節效率與公平

1效率與公平的矛盾:效率的提高并不能夠自然而然地改善收入的分配;增進公平的

政策可能會損害效率

2“效率優先”與“兼顧公平”:這是解決效率與公平矛盾的較為普遍的一個思路

3收入再分配的具體措施:通過稅收、政府支出以及其他一些措施,政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分配公平問題

第十一章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第一節壟斷

1壟斷與低效率:壟斷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是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壟斷廠商獲得超額經濟利潤,此時確定的價格大于邊際成本,資源配置偏離帕累托最優狀態,整個經濟均衡于低效率之中圖12-1中△GIH所代表的面積就是由于壟斷所引起的社會福利的純損失,它表示由于壟斷所造成的低效率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2尋租理論:壟斷還可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為了獲得和維持壟斷地位從而獲取超額經濟利潤,廠商常常付出一定代價,這種行為是一種純粹的浪費,它不是用于生產,沒有創造出任何有益的產出,完全是一種非生產性的尋利活動,一般稱其為“尋租”

3公共管制:公共管制一般是指政府對壟斷的干預,即并非由壟斷企業自行確定產品的價格和產量,而是由政府管制,包括有邊際成本定價法、平均成本定價法、雙重定價法以及資本回報率管制

4反托拉斯法:政府反對壟斷的法律規定反托拉斯法規定,限制貿易的協議或共謀、壟斷或企圖壟斷市場、兼并、排他性規定、價格歧視、不正當的競爭或欺詐行為等,都是違法的,對違法者可以由法院提出警告、罰款、改組公司直至判刑

第二節外部影響

1外部影響:外部影響是指某經濟行為所產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與該行為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和社會利益不相等

2外部影響分類:經濟行為所產生的私人利益小于社會利益稱為外部經濟,經濟行為所產生的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稱為外部不經濟,具體又可分類為生產的外部經濟、消費的外部經濟、生產的外部不經濟和消費的外部不經濟

3外部影響與資源配置失當:外部影響的存在造成完全競爭條件下的資源配置偏離帕累托最優狀態外部經濟的情況下,私人利益小于社會利益,私人活動水平低于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外部不經濟的情況下,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私人活動水平高于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

4解決外部性問題的途徑:⑴使用稅收和津貼對外部不經濟的行為,進行征稅或罰款,對外部經濟的行為予以津貼或獎勵⑵使用企業合并的方法不同的企業合并,可使外部影響內部消化⑶使用規定財產權的辦法

5科斯定理: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并且其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第三節公共物品

1排他性和競用性:私人物品與公共物品的不同在于后者的排他性和競用性通常將不具備消費的排他性和競用性的商品叫做公共物品,而把海魚這一類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卻具有競用型的物品叫做公共資源

2公共物品與市場失靈: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增加一名消費者的消費,其邊際成本為零,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很容易產生免費搭車問題公共物品如果由競爭市場上私人進行生產,其結果只能是低于社會所要求最優數量的產出,甚至是零產出

3公共物品解決辦法:公共物品由政府或公共部門安排生產并根據社會福利原則來分配公共物品

4公共資源:公地悲劇的發生與寓意

5公共物品生產的調節機制:⑴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是對某公共投資帶來的現值給予估計,然后同它預期所需支出的成本相比較,以求出該項計劃可能產生的全部收益與全部成本的比率,根據評估結果看該項目是否值得生產⑵公共選擇理論公共選擇理論用經濟學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政府對供給品的決策,特別注重研究那些與政府行為有關的集體選擇問題

第四節不完全信息

1不完全信息:完全競爭模型的一個重要假定是完全信息,即市場的供求雙方對于所交換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在現實經濟中,信息常常是很不完全的信息不完全不僅是指那種絕對意義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認識能力的限制,人們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發生的或將要發生的任何情況,而且是相對意義上的不完全,即市場經濟本身不能夠生產出足夠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們

2信息不完全與商品市場:商品市場上信息少的一方與信息多的一方做交易時,信息少的一方面對交易對手做逆向選擇,逆向選擇可導致效率損失

3信息不完全與保險市場:保險市場上表現為保險公司的信息不完全,常發生道德風險,即交易的一方無法觀察到另一方所采取的行動,由此發生的具有私人信息或信息優勢的一方故意不采取謹慎行動的情況

4信息不完全與勞動市場:勞動市場上典型特點是招聘者的信息不完全而導致經濟的低效率

5信息不完全和激勵機制:委托-代理問題:委托人必須設計合理有效的激勵,以使代理人的行為與委托人的利益相一致

6信譽和信息調控:通過建立“信譽”以及政府在信息方面進行調控,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充分問題

6.主要參考書目:

1平狄克,魯賓費爾德;微觀經濟學,3版;美國英林崖城:普倫蒂斯-霍爾公司,1995

2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16版;紐約:麥格勞-希爾公司,1998

3曼斯菲爾德;微觀經濟學,7版;紐約:諾頓公司,1991

W

VMP

W0

A

O

L0

L

P

F

P2

P1

O

Q

G

I

H

D

MR

AC=MC

Q2

Q1

圖12-1

完全競爭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1)經濟學(Economics)定義:

經濟學是研究個體和社會如何選擇使用自然和前人賦予的稀缺資源的科學。定義中的關鍵是選擇

(2)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個體-家庭、廠商、行業,它看到的是“樹木

。

觀經濟學:研究作為整體的經濟,包括通貨膨脹、失業和經濟增長等問題。

(3)分析供給需求均衡變動的三個步驟:

(1)確定該事件是使供給曲線還是需求曲線發生移動,或兩條曲線都移動。

(2)確定曲線是向左移還是向右移動。(3)確定移動如何影響均衡數量和均衡價格。

供求定理變化規律

D↑,S;P↑,Q↑;

②D↓,S;P↓,Q↓;

D,S↑;P↓,Q↑;

④D,S↓;P↑,Q↓

D↑,S↑;P?,Q↑;

⑥D↓,S↓;P?,Q↓;

D↑,S↓;P↑,Q?;

⑧D↓,S↑;P↓,Q?;

(4)需求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的關系

1

Ed=1

0

漲價

收益減少

收益不變

收益增加

降價

收益增加

收益不變

收益減少

(5)需求曲線: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價格間的函數關系的圖像。

(6)無差異曲線:表示在偏好不變的條件下,消費者從這曲線上的點所代表的商品組合中到的滿足程度是一樣的。在無差異曲線圖里,離原點越遠的無差異曲線代表越高的滿足程度。

(7)均衡價格:是商品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時的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給量商品的供給價格與需求價格相等時的價格。

(8)

消費者剩余:消費者從商品中得到的滿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價格的部分。因為消費者按照最后一個商品的邊際效用決定所有商品的價格,而這最后一個商品之前的商品的邊際效用都大于這最后一個商品,此大于的部分,消費者沒有付錢。

(9)收入彈性:指商品需求量變動對收入變動的反應程度。收入彈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之間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檔商品。

(10)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一個生產要素替代另一個生產要素的比例,它是兩個生產要素邊際產出之比的倒數。因為邊際產出遞減,一個生產要素替代另一個生產要素的量越來越少了,也就是邊際替代率遞減。

(11)點彈性系數:若已知Qd

=

f(X),則在需求曲線上某一點的需求彈性系數計算公式為

(12)弧彈性系數:如果要求需求曲線上某兩點之間的平均彈性,則用弧彈性系數公式

。

(13)效用(utility)就是人們通過消費某種物品或勞務所能滿足欲望的程度。

效用本身不受倫理學的約束。

(14)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的條件下,消費者連續增加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其總效用遞增,但邊際效用遞減,這一現象被稱為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蚍Q“戈森”第一定律。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中。

當邊際效用下降為零時,這時總效用達到達最大

MRSXY=△Y/△X

MUX/MUY

(15)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約束線的切點就是消費者的均衡點。即:消費者花費既定的支出能獲得的最大效用水平。PX·Qx+Py·Qy=M消費者均衡的條件

(16)收入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入水平變動,進而由實際收入水平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收入效應表示消費者的效用水平發生變化。

(17)替代效應:由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由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動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替代效應不改變消費者的效用水平。

商品價格變動對消費者均衡的影響是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

總效應=替代效應+收入效應

(18)正常品的需求量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變動;低檔品的需求量與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變動。

(19)吉芬商品一種特殊的低檔物品:替代效應使需求量與價格成反向變動,收入效應使需求量與價格同向變動。收入效應的作用很大,以至超過了替代效應的作用。從而使得總效應與價格成同向變動

(20)總產量(

TP

):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可變投入L與固定投入K相結合所生產的最產量。

TP=Q=f(L)

(21)平均產量(

AP

):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平均每個單位某種可變生產要素所能生產出的產量。

APL=

TP/L;

APK

=

TP/K

(22)邊際產量(

MP

):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每增加一個單位某種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總產量。

MPL=ΔTP/ΔL=dTP/dL

;

MPK=ΔTP/ΔK=dTP/dk。

邊際產量是總產量的一階導數。

(23)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先遞增后遞減

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是短期生產的一條基本規律

(24)等產量曲線的特點

1、距離原點越遠的等產量曲線所代表的產量越大2、等產量曲線圖中任何兩條等產量曲線不能相交

3、在有效的生產范圍內,等產量曲線的斜率為負值。4、在有效生產范圍內,等產量曲線凸向原點。

5、在同一坐標平面的任何兩條等產量線之間,可以有無數條等產量線;

(25)邊際技術替代率(MRTS)

概念:在維持產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減少一種要素的投入數量與增加另一種生產要素投入量之比。實際上是等產量曲線的斜率。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

L與K組合原則的經濟意義:C=wL+rK等成本線是在既定成本和既定生產要素價格條件下,生產者可以購買到的兩種生產要素的各種不同數量組合的軌跡

為了實現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或既定成本下的產量最大化,廠商應該通過對兩要素投入量的不斷調整,使得花費在每一種要素上的最后一單位的成本支出所帶來的邊際產量相等。(1)實現既定成本條件下的產量最大化,

(2)或實現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26)規模報酬遞增:

當所有投入要素增加一倍時,產出增長超過一倍。企業規模擴大帶來生產效率的提高。

可能的原因:能夠利用更先進的技術和機器設備等要素

,企業內部分工更合理和專業化人數較多的,技術培訓和具有一定規模的生產經營管理

2)

規模報酬不變:

產出與投入按相同的比例增長。規模不影響生產效率。

3)

規模報酬遞減:

投入要素增加一倍,產出增加低于一倍。

規模過大降低了生產效率。

可能的原因:

企業家能力下降

內部合理分工遭到破壞

生產有效運行出現障礙

信息不暢

若a+b>1,則規模報酬遞增

=1報酬不變

,〈1報酬遞減

廠商何時利潤最大

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

MR=MC

(27)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①概念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資源用于某一用途而放棄的其他用途所獲得的收入。

機會成本的兩個條件:

(1)所使用的資源具有多種用途。

(2)把可能獲得的最大收入視為機會成本。

(3)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

會計利潤=銷售收入-會計成本

經濟利潤=銷售收入-機會成本

=銷售收入-Σ機會成本

外顯成本:廠商支付給要素所有者的各種費用。外顯成本實際上就是財務上的會計成本。

內含成本:應支付給廠商自有生產資源(或要素),但實際上并沒有支付的報酬,是會計帳面上未表現出來的開支,它等于機會成本和外顯成本的差額。內含成本一般稱為正常利潤。

(28)(1)短期總成本

(STC)

指短期內生產一定量產品所需要支付的成本總和,包括固定成本(FC)和可變成本(VC)。

(2)固定成本(FC)

廠商購買固定生產要素的費用,不隨產量變動而變動。

(3)可變成本(VC)

廠商購買可變生產要素的費用,隨著產量變動而變動,是產量的函數。

總成本=總固定成本+總變動成本

TC

=

TFC

+

TVC

(4)短期平均成本

(SAC)

指短期內生產每單位產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5)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固定成本。

AFC=FC/Q

(6)平均可變成本(AVC)平均每單位產品所耗費的可變成本。

AVC=VC/Q

(7)短期邊際成本

(SMC)短期內廠商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總量

SMC=⊿STC/⊿Q

MC=dSTC/dQ

總成本=總固定成本+總變動成本STC=FC+VC

平均成本

=

平均固定成本

+

平均變動成本

AC=AFC+AVC

任何一條SAC曲線都只能在LAC曲線的上方。切不可把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看作是每

一條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得連線

第二篇:《經濟生活》知識點歸納整理(最新版)

《經濟生活》知識點梳理

第一單元

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1、商品

①含義: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②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和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貨幣的含義及本質

①含義: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所以說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②本質:一般等價物 含義:貨幣具有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3、貨幣的職能 價值尺度 原因:貨幣本身有價值 ①基本職能 形式:觀念上的貨幣

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流通手段 形式:現實的貨幣

商品流通: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公式是W-G-W ②其他職能: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

4、貨幣流通規律——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

①其內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的流通次數成反比

商品價格總額 待售商品數量×商品價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

貨幣流通次數 貨幣流通次數

5、紙幣

①含義: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并強制使用的(國家能決定紙幣的發行量、紙幣的面值,但不能決定紙幣的購買力或者紙幣代表的價值)

②優點: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磨損減少貴金屬的無形流失

③限度:發行量要以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過多易導致通貨膨脹,過少易導致通貨緊縮

6、電子貨幣: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貯存、轉賬、購買、支付的

7、貨幣的發展:金屬貨幣(金銀條塊——鑄幣)——紙幣——電子貨幣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現金結算:用紙幣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1、結算方式

轉賬結算:通過銀行轉賬來完成經濟往來的收付行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義: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銀行信用卡是商業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優點:功能多、方便、節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義: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種類:轉賬支票和現金支票)

3、外匯含義: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4、匯率:又稱匯價,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外幣貶值)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

(1)本幣升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少,影響有:A出口減少,進口增加;B外資投資成本增加;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D本國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于償還外債;E有利于本國企業走出去

(2)本幣貶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多,影響有:A出口增加,進口減少;B外資投資成本降低;C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本國消費相對便宜,外國游客增加。

6、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①含義: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②意義: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影響價格的因素

1、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賣方市場(賣方起主導作用,處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響價格

②供過于求,價格降低——買方市場(買方起主導作用,處于有利地位)

3、價值決定價格

1 ①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一般情況下,商品價值量與價格成正比) ②商品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對于商品生產者來講,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處于不利地位;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處于有利地位。

③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④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4、價值規律

①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②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四、價格變動的影響

1、對生活消費的影響

①一般說來,價格上升,購買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

②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消費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購買,轉而消費另一種商品,導致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消費者將增加對該商品的購買,導致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即替代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反向的)

④在互補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會引起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隨之增加(即互補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同向的)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調節產量,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五、消費及其類型

1、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購買方式、服務態度、家庭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等等。

2、收入對消費的影響: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

①一般說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與居民消費成正比——要發展經濟,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于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改善收入預期

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聯系(一般說來,二者成反比)——縮小收入差距

3、一般說來,物價水平與人們的消費水平成反比——穩定物價

4、消費類型:

①按交易方式分,可分為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②按消費目的分,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最基本的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5、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會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6、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減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六、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消費心理:往往,一種消費行為會由多種消費心理引發 ①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要做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 ②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 ③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是不健康的

④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是一種理智的消費

2、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過于節儉不可取)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避免跟風隨大流,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的含義: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其核心是可持續消費;可概括為“5R”) 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3、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①從產生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②從本質看: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③從職能看: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④從重要性看: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⑤樹立正確的金錢觀:A.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定意義上是財富的象征;B.對金錢要

2 取之有道,要通過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C.用之有益,要把錢用到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他人的地方。D.用之有度?;ㄥX要有所節制,要分輕重緩急。

第二單元

[知識要點]

一、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人類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的增長拉動經濟的增長,促進生產的發展,生產的產品消費了,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 ②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具有導向作用; 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夠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發展; ④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

3、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交換、消費(是最終的目的和動力)四環節。

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5、我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怎樣發展?

①為什么:(原因)A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B由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社會的本質要求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 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②怎么樣:A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B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C加快科技發展,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 D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公有制經濟:

①地位: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②內容: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③主體地位的表現: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④態度:必須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3、非公有制經濟

①內容: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②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態度: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④作用:支撐經濟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確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 ①適合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 ②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③實踐證明,它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個有利于)

三、企業的經營

1、企業:

①含義: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經濟組織 ②地位:是市場經濟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

③分類:按所有制標準劃分,分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以及混合所有制企業 ④組織形式: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

2、公司:

①含義:是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共同出資、并由股份形式構成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②形式:特殊形式(國有獨資公司)和基本形式(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③組織機構:決策機構(股東大會和董事會)——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執行機構(總經理及其助手)——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監督機構(監事會)——進行監督

④公司制的優點:獨立法人地位、有限責任制度、科學的管理結構

3、公司的經營

3 ①目的:利潤 ②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 第

一、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第

二、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第

三、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

4、公司經營管理不善會導致兼并或破產。

①企業兼并是指經營管理好、經濟效益好的優勢企業,兼并相對劣勢的企業。其意義是有利于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和實力,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有益于減少失業,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②企業聯合——“強強聯合”

③企業破產是指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而又扭虧無望的企業,按法定實施破產結算的經濟現象。其意義是有利于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四、新時代的勞動者

1、就業①意義:A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社會生產順利地運轉。B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勞動者的就業.C有利于其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①黨和政府: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勞動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環境

②勞動者:樹立正確就業觀——自主擇業觀、職業平等觀、競爭就業觀、多種方式就業觀

3、勞動者的權利:

①維護勞動者權利的意義: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充分調動和發揮勞動者積極性、創造性的保證

②勞動者權利的內容: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法律規定的其它權利 ③勞動者權利的維護——維權基礎:自覺履行勞動義務;維權依據: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維權途徑:法律。勞動者要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加以維護。

五、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

1、儲蓄存款的含義:是指個人將屬于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折或者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存折或者存單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2利息:①含義:銀行因為使用儲戶存款而支付的報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們從儲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②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響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存款儲蓄的種類: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

5、商業銀行:

①含義:指經營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并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②組成:我國商業銀行以國有獨資銀行和國家控股銀行為主體,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③主要業務:存款業務——基礎業務、貸款業務——主體業務,是商業銀行營利的主要來源、結算業務 ④其它業務:債券買賣和兌付、代理買賣外匯、代理保險、提供保管箱業務等

六、股票、債券和保險

1、股票——高風險、高收益同在

①含義: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 ②收入:股息和紅利收入、股票價格上升帶來的差價。

影響股票價格因素: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 ③意義:搞活資金融通、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籌措建設資金、促進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④性質:所有權憑證。(股東可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重大決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紅利等

2、債券——穩健的投資

①含義: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利息,并到期償還本金。 ②性質:債務證書

③類型:國債、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

3、保險——規避風險 ①含義: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 ②類型: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

③投保原則:公平互利、協商一致、自愿訂立

第三單元

[知識要點]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1、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應于所實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必然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勞分配為主體

①基本內容和要求(含義):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前 提——生產資料公有制

②必然性 物質基礎——生產力發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③意義:第

一、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生產的發展;第

二、按勞分配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制度,是對以往幾千年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④地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3、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稅款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

4、按生產要素分配

①含義: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

②內容: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土地等

③意義:第

一、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第

二、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④原則:各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要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怎樣實現收入分配的社會公平?(調節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要求?) ①根本途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②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實現公平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

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④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3、效率和公平的辯證關系是什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二者既具有一致性,又有矛盾。表現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效率和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4、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如何貫徹兼顧效率和公平?):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懸殊③;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④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三、財政收入與支出

1、財政就是國家的收入與支出。由政府提出并經過法定程序審查批準的國家基本收支計劃是國家預算;上一的國家預算執行結果的會計報告是國家決算。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是財政的兩個方面。

2、財政收入

①形式:稅收收入——主要來源、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

經濟發展水平(基礎性的影響因素)——發展經濟(根本途徑) ②主要影響因素

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3、財政支出

①含義: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

②分類(用途):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

4、財政收支關系

①收入>支出,財政盈余

5 ②收入<支出,財政赤字

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狀態,但幾乎不存在

④財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節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當年的情況)

四、財政巨大作用

1、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家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 注意:財政政策的運用

①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稅率和增加財政支出等,經濟增長緩慢、有效需求不足時,政府可以采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②緊縮性財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稅和減少財政支出等,在經濟過熱、物價上漲時,政府可以采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

五、稅收及其種類

1、稅收的含義:從本質上看,稅收是國家為實現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稅收的基本特征: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志。三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

3、稅收的種類

①種類:流轉稅——增值稅、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行為稅

4、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特點:高收入者多納稅,低收入者少納稅。作用:既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又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

六、依法納稅

1、依法納稅的必要性

①稅收是國家實現職能的物質基礎,有國必有稅

②在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 ③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每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項服務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自覺依法納稅。

3、違反稅法的行為:偷稅、欠稅、抗稅、騙稅

4、增強“依法納稅”的意識

①必須承擔義務--自覺依法誠信納稅

②要增強對國家工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積極態度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對貪污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即納稅人的權利)

第四單元

[知識要點]

一、市場配置資源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即必須合理配置資源的原因):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2、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

3、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進行。其實質是價值規律在發生作用。

4、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①在經濟生活中,市場能夠及時、靈活的反映市場供求的變化,傳遞市場供求的信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杠桿、市場競爭,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說市場是調節資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規范市場秩序的(要求)措施:①.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公平開放統一的市場規則來維護__市場規則: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市場交易規則(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

;②.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椒秩序的治本之策;③每個經濟活動的參與者都必須學法尊法守法,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

6、市場調節的局限性: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不能調節的領域: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市場能夠調節,但不讓它調節的領域:槍支彈藥及危險品、麻醉品等不能讓市場來調節。

②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弊端

6、單純市場調節的危害:——因此,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①嚴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安定; ②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

6 ③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

①基本標志——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②根本目標——共同富裕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3、宏觀調控①必要性

第一、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二、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要求) ②含義: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③目標:促進經濟增長——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增加就業; 穩定物價; 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經濟手段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

④手段

法律手段——立法規范、司法打擊

行政手段— 輔助手段,用得比較少。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表現

1、總體小康 國家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GDP)

特點: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①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 ②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 ③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 ④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 ⑤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

①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取得重大進展。

4、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和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一樣,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

四、圍繞主題

抓住主線

1、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地位: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第一要義是發展

2、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以人為本——核心立場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基本要求

統籌兼顧——根本方法

3、怎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

②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新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西部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③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④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五、面對經濟全球化

①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②載體-----跨國公司

③影響: 積極影響--A.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 B.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消極影響—A.經濟全球化其實質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B.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構成極大的威脅.

④發展中國家的應對態度:A.經濟全球化是一反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B.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勇敢地迎接挑戰.

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1、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并稱為世界三大經濟組織。

2、WTO的作用:組織多邊貿易談判、制定貿易基本原則和協定、提供解決貿易爭端的場所。

3、WTO的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則、透明度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等

4、我國加入WTO的利弊: ①利: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更好的國際環境;有利于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

②弊:對國內市場形成沖擊,競爭加劇,經濟風險顯著增加.

5、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6、如何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如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①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發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②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③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④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第三篇:《經濟生活》易混易錯知識點歸納:第四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經濟生活》易混易錯知識點歸納

第四單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財政、稅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錯)

(市場經濟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2. 資源配置基本手段:計劃與市場。市場規則的形式: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市場道德規

范,主要內容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市場交易規則。規范市場的治本之策是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對)

3.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以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發揮宏

觀調控的總體功能。(錯)

(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4.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錯)

(是基本標志,根本目標是堅持共同富裕。)

5. 宏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是增加就業。(錯)

(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6. 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國下調存貸款利率,是實施適度寬松的財政政策,促進投資與消費。

(錯)

(不是財政政策,是貨幣政策。)

7. 經濟增長就是經濟發展。(錯)

(前者側重數量,后者側重質量。)

8. 我國現在已達到全面小康的水平。(錯)

(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才實現,目前已經實現了總體小康。)

9.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以人為本。(錯)

(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

10. 一個國家在某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比其他國家高,表明這個國家擁有生產該產品的相對優勢。(錯)

(是擁有絕對優勢。)

11. 對外依存度越高越好。(錯)

(對外依存度越高越容易受到別國的牽制。)

12.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包括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技術全球化。(錯)(將技術全球化改為資本全球化。)

13. 經濟全球化是主要通過生產全球化來實現的。(錯)

(是通過跨國公司來實現的,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14.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導的經濟運動。(錯)

(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

15. 世界貿易組織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是最惠國待遇原則。(錯) (最重要的原則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16. 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錯)

(發達國家是主要受益者,發展中國家則面臨更大的挑戰。) 17.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過程中,必須把對外開放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錯) (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基本國策是對外開放,基本戰略是“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基本原則即根本基點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第四篇: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案例之海爾的品牌戰略

關鍵詞:海爾 品牌 偏好 啟示

一、 案例分析

1984年,兩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合并成立了青島電冰箱總廠,由當時擔任青島市家電公司副經理的張瑞敏出任廠長。張瑞敏仔細分析市場形勢后發現,盡管市場上中國自己的冰箱品牌不少,但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名牌冰箱”。從此,“名牌戰略”成了貫穿海爾整個發展之路的核心戰略。“質量高于利潤”成了海爾為貫徹“名牌戰略”而采取的經營理念。

經過幾年嘔心瀝血、腳踏實地的奮斗,張瑞敏決定擴建海爾的規模,并提出了“聯合艦隊”的組織管理模式。1991年12月20月,青島電冰箱總廠兼并了處境艱難的青島電冰柜總廠和青島空調器廠。

海爾集團自1998年9月8日發起以定單信息流為核心的市場鏈業務流程再造,到2004年已精心打造了六個年頭,通過再造,海爾建立了以計算機信息系統為平臺,以定單信息流為中心,扁平化、信息化、網絡化的市場鏈結構,建立了對市場和用戶需求敏捷的反應機制,鍛造了每個員工直面市場的管理體系,加快了與用戶零距離、產品零庫存和零營運成本“三個零”目標的實現。

海爾集團經過多年的持續穩定發展,已成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美譽的大型國際化企業集團。海爾的對品牌的認識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如今,海爾給品牌做了一個“三性”的定位--時代性、國際性、超值性。

二、 研究問題

1、海爾品牌戰略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海爾品牌戰略的實施對消費者偏好是如何產生影響的?

3、如果海爾集團是完全競爭企業,那么海爾集團的市場價格如何變化?

三、背景分析

1984年,兩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合并成立了青島電冰箱總廠,這家剛成立的電冰箱廠幾乎是輕工業部最后一批電冰箱生產定點廠家。當時,國內電冰箱生產企業林立,國外產品蜂擁而入,各種牌號的電冰箱擠滿了市場,其中不乏“省優”“部優”產品。

1989年,原材料價格失控,其他冰箱品牌紛紛降價促銷,而海爾逆其道而行之,給自己的冰箱提價12%。在其他品牌的冰箱嚴重滯銷,許多冰箱廠關停并轉的情況下,海爾冰箱卻始終暢銷不衰。京津、西安等地還出現了消費者凌晨排隊購買的情景。

然后,2010年上半年報告顯示,中國冰箱品牌占據了國內冰箱市場的半壁江山。其中,海爾冰箱以25.2%的市場占比遙遙領先其他品牌,成為中國市場的冰箱銷量冠軍,且份額超過了第二名與第三名的市場份額之和。這已經是海爾連續20年奪得市場銷量冠軍。在這二十年中,其他家電產品的行業冠軍大都多次易主,而海爾冰箱穩扎穩打,一直占據著冰箱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創造了行業奇跡。

四、 問題討論

1、“名牌戰略”的核心是產品的高質量。在商品化經濟中,“高質量”的內涵已遠遠不是僅僅符合工廠或國家規定的標準即可,而是適應市場的需求,并利用高科技來創造市場引導消費。同時,名牌應該由消費者來評,而不是由政府部門來評,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生產劣質產品等于砸自己的飯碗。因此,“質量高于利潤”成了海爾為貫徹“名牌戰略”而采取的經營理念。為此,海爾集團在“用戶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用戶永遠都是對的”這些服務理念的指導下,訂立了“高標準、精細化、零缺陷”的星級服務目標,設計了“售前、售中、售后”的星級服務內容。

2、①品牌偏好:品牌偏好是品牌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指某一市場中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喜好程度,是對消費者的品牌選擇意愿的了解。消費者在采取購買行動之前,心中就已有了既定的品味及偏好,只有極少數的消費者會臨時起意產生沖動性購買。整體而言,就算消費者的購買是無計劃性的、無預期性的,仍將受到心中既有的品味與偏好所影響。事實上,品牌與品牌之間的戰爭,說穿了就是一場由營銷傳播與促銷所構建成的消費者心理戰,每個品牌都竭盡所能的想擊敗對手,獲取最高的品牌偏好與忠誠度。

海爾集團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消費者最高的品牌偏好與忠誠度,從而對消費者的偏好產生了影響。

②需求聯想:20年代期間,當俄國心理學家巴夫羅夫的“Classical Conditioning”理論首度在美國發表后,很快即被美國的廣告主應用到實務操作上。該理論的精髓很簡單,建立品牌偏好只要同時將產品或品牌名稱及特別需求表現出來,并不斷地提醒消費者,即能水到渠成。

在提高消費者品牌偏好的同時,也滿足了消費者對于商品的需求。如文中所提到的海爾集團在1996年夏天推出了容量僅為1.5公斤的“小小神童”洗衣機,它以其“體積小、及時洗”的優勢,成功地填補了機洗和手洗的空白。

③在微觀經濟學中,消費集(consumption set)X也可稱為選擇集(choice set)X,通常假定集合X是k維實數空間R k中的一個非負子集。如果行為主體對集合X中的選擇束具有偏好關系,而這些偏好關系又能滿足完備性、自返性、傳遞性和連續性的假定(事實上,這些假定已經包含在“理性人”的預設中),則偏好關系就可以用一個連續的效用函數來表示:即存在一個函數u:X→R,使得x1>x2 ,當且僅當u(x1)> u(x2)。如此,我們就可以把行為主體內含的偏好關系轉化為一個函數關系:U = u(x1,x2,…,xn)

我把上述函數稱為“廣義效用”函數,因為其選擇集X中的偏好項xi可以用來表示包括經濟偏好、道德偏好(我們可以把“純粹利他偏好”包括在“道德偏好”中,因為“純粹利他”是道德行為最顯著的特征)、情感偏好、審美偏好、甚至宗教偏好和信仰偏好在內的所有偏好,只要這一偏好是相對穩定的、可觀察的。

“消費一服務一生產”的這一結構已成為當今世界先進經營秩序的基本框架,服務在其中起著溝通消費與生產的中介作用。而這一點恰恰使海爾滿足了消費者偏好。

3、

由于生產規則為MC=MR,完全競爭企業在MC=MR處生產,且MR等于企業出售產品的價格。假設生產成本不變且成本曲線不移動,只要市場的需求和供給不變,單個企業面臨的需求和價格也不變。如果市場需求和價格增加,那么企業的需求和價格也會增加。 如圖現實了曲線是如何移動的。原始的市場需求D1使得市場價格為P1[圖a],右側推導出單個企業面對的需求為d1[圖b]。然后,企業根據d1使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入來最大化利潤。此事,企業生產q1的產品。

當市場需求增加到D2時,價格升高到P2,單個企業面對的需求曲線增加到d2。在這個更高的價格下,邊際收入更高,完全競爭者可以承受一個更高的邊際成本。企業產量會從q1增加到q2。同理,如果市場需求增加到D3,那么企業產量也會增加到q3。

五、 結論與啟示

海爾的經驗品牌加規模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法寶。從海爾全面實施多元化戰略,通過兼并、收購、合作、合資等手段,迅速由單一冰箱產品進入白色家電領域、黑色家電領域、米色家電領域又以“吃休克魚”的方式進行資本運營,堅持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進而盤活閑置資產,擦到在最短時間內把海爾規模做大,把企業做強的目的。

與此同時,海爾認為企業在用戶心目中的形象可分為三種知名度、信譽度、美譽度。海爾借助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一個同一的形象,對提高海爾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海爾認為最重要的是品牌內涵,即每一個員工,每一臺產品,每一項服務都讓用戶感到真誠,提升其自身的信譽度,美譽度。

海爾的經驗告訴我們,從文化提升品牌價值,不僅要選擇適合企業的一系列文化資源,同時,結合時代精神、消費態勢通過與消費者溝通而構建的一種價值觀念。這些都需要貫穿于整個企業的發展的哥哥環節中,成為發展企業全過程的指導思想。首先,要符合品牌定位。并注重挖掘品牌精神,體現品牌個性。品牌精神就好比企業精神一般,是戰士給消費者的一種風貌和姿態。在廣告中一聲:“海爾:中國造”,不但在消費者面前展示了海爾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的創業精神,也使消費者完全相信它會在創業中把中華商業文化中: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融入到品牌的光環之中。

六、 參考文獻

《MBA 微觀經濟學》 理查德·B·麥肯齊 《營銷學》霍爾·布朗

《人類行為的經濟學分析》貝克爾, G. 《張瑞敏 決策海爾的66金典》 遲雙明

第五篇:微觀經濟學,

泥瓦工工資與大學生工資的經濟學分析 摘要:泥瓦工的工資高于大學生的原因一方面可以根據供求理論解釋,大學生人數過于多,其次是泥瓦工的工作過于勞累,作為大學面對著現象,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認真學習,因為大學生的工資低于泥瓦工只是一開始的,大學生的工資可以根據經驗的累加提高的,而且泥瓦工過于勞累,一般大學生根本受不了的。從長遠考慮,還是大學生獲益的。

關鍵字:供給理論,工作勞累程度,文化水平

最近網上盛傳一份民工工資表,顯示泥瓦工日工資為220元,最高日工資是隊長的350元。目前用人單位針對本科應屆大學生,開出的月薪基本不超過3000元,但據南京師范大學一位老師計算,大學生每天上學的成本為282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作為一個大學生,我自己的第一感覺就是,活了二十年左右了,幾乎從懂事開始就在不斷的學習學習,每天早起晚歸的學,學到了現在,到了大學,想的為了以后能更好的生活,為了拿到文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現實是畢業后的我們面臨的是就業的壓力,工作無處可找,找到的也是寫工資不高的崗位,月工資卻遠不及那些沒什么學位的泥瓦工。這看似非常的不公平,也令人費解,而且讀個大學,花的學費不少,學生就是一個消費者。那大學生的月工資遠不及泥瓦工月工資的原因出在哪里?

首先,我認為這跟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有關。在馬歇爾的供給理論中,談論的是需求量與需求價格的關系。那么我們可以根據馬歇爾的供給理論來分析這個現象就能理解了?,F在的社會,大學生可以說是“泛濫成災”,有種說法說在大街上隨便抓幾個人問問,其中一定有大學生,說明現在的大學生不像以前那樣稀有,上大學已經不算是一個夢想,一般的人都可以上大學了,而泥瓦工呢,這活是又臟又累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這樣一來大學生的供求量過多,泥瓦工的供求量過少,自然而然,供不應求的“商品”的“價格”就會提高。而供大于求的“商品”的“價格”就降低了。舉個其它類似的例子來說,民工荒,也是可以根據供給理論來說明的。近幾年,民工的工資雖然有所改善,但還是不高,而且,不同的地區民工的工資也是有明顯的差距的。原因在哪?還是供給關系。在“長

3

三角”地區的民工工資比在“珠三角”的民工工資多,民工工資不高的原因在于首先民工的數量較多,超過了市場的需求,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民工的工資就不會高,“長三角”地區的民工工資高于“珠三角”地區民工的工資的原因也是如此,“珠三角”地區的民工數相對多,而且“珠三角”地區所需要的民工數又相對較少。所以就出現了上述的情況。

其次呢,泥瓦工的工作有苦又累,很多人都不愿意干的,泥瓦工工資雖然高,但他們所花費的勞力是相當大的,而大學生的工作都是些比較輕松舒服的工作,這樣一比較,所花費的精力不同,工資拿的不同也是可以理解的,再者,泥瓦工很多福利保障都是沒有的,所以說,泥瓦工的工資多于大學生的工資也是情有可原的,是有其原因的。

既然大學生的工資不及一個普通的泥瓦工,那么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是否會想一個泥瓦工的工資都比我們高,我們上大學還有什么意義,還不如直接去做個泥瓦工來得實在,現在在學校,花的學費,生活費都是一大筆的開支······要是這樣想,那作為一個大學生,你的想法也太短淺了,也太想當然了。第一,不考慮其它的,就泥瓦工這個工作來說,就算給你每月這么多工作讓大學生來做,大學生是能受得了嗎?每天過著舒服日子的大學生讓他每天風吹日曬的,他能堅持做嗎?做不到的,人家泥瓦工拿的全是血汗錢,雖然沒有動什么腦力活動,但所花費的體力勞動是不可估量的,還存在不小的風險在內的。往長遠的方面考慮,泥瓦工能做幾年呢,他們在得到高薪之外,還付出代價的,每天風吹日曬的工作能堅持多少年,這些泥瓦工在進入老年期時,必定在身體上留下一些后遺癥的。他們的未來是沒有保障的,只有趁年輕多賺錢。而我們大學生呢,一開始的工資是不高,但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工資可以一點一點的增加的,一般的工作也是有很多福利保障的,工作也不像泥瓦工那么的累,從未來考慮,大學生還是有其優勢的。

數據顯示的是平均工資,不代表每個大學生的工資都是低的,要是你學的好,有本事,有技術,那么,這些大學生的工資不會比泥瓦工低的,就算一開始低,但過不了多久,工資會不斷增加的。所以,作為大學生,我們該考慮的是如何能使自己學的更多,更好,在將來能找份較好的工作,只有學得更好,將來的工資才會更多,每一個崗位都是給那些又能力的人準備的,也是給有能力的人獲利的。

參考文獻:

1. 陳良璧,1981.馬歇爾的經濟思想.內蒙古社會科學出版社.

2. 向宏志 ,2012.西方經濟學.東林大學出版社.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我的扶貧脫貧攻堅故事下一篇:我的暑假生活高中作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