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微觀經濟學論文范文

2023-06-01

微觀經濟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主要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及教學方法為重點進行闡述,分析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基本概述,包含理論是抽象性的、圖形相對復雜、研究方法過多,并且從信息化教學形式、引進啟發學習方法與案例學習方法、課后習題訓練與綜合論文成績、巧妙融合前沿課題與教學互動過程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微觀經濟學的有效學習方法,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    鍵   詞]  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教學方法;相關思考

經濟學課程作為教育單位明確的一門必修課程,歸屬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體系,微觀經濟學課程是經濟學領域的重點科目,其不僅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內容,還是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然而部分院校中學生在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習中表現出不良情緒,因為學生覺得微觀經濟學課程比較抽象且難懂,學習起來有難度。為此,研究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價值。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基本概述

總體而言,經濟學作為分析怎樣分配稀缺信息資源的一門課程,微觀經濟學以分析資源分配的有效決策為基礎設立,研究對象是單一的經濟組成單位,即判斷單一經濟單位現有的經濟行為和經濟變量兩者的關系,換言之,微觀經濟學思考個體消費者以及生產廠家進行資源分配決策的重點途徑,決定著微觀經濟學的對應特點。

(一)理論是抽象性的

微觀經濟學中價格理論涉及供求項目、消費者行為項目、生產項目、市場結構項目與市場項目等,然而相關理論的任何結論形成都立足于假設基礎之上,那么學生在分析理論過程中總是不能把所學內容以及現實生活進行關聯,再者概念相對多一些,讓學生認為學習過程缺乏趣味[1]。比如在學習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階段,學生可輕松地感知,然而分析消費者實際行為過程,產生的結論為若邊際效用以及價格兩者相等,則消費者行為處于最優狀態,學生認為相關知識是抽象的。此種現象不和自然科學相同存在實驗室中,學生因為生活經驗不足會表現出學習畏懼情緒,又如邊際替代率以及邊際技術替代率的知識點學習,學生總是混淆兩者的概念。

(二)圖形相對復雜

經濟學課程包括諸多圖形,相關圖形均是復雜的,無形中發展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最大阻礙因素。因為微觀經濟學把抽象以及處理之后的假設內容為基礎加以定量研究,因此理論的結論生成可借助平面圖形完成客觀反映。然而最后的結論需求較多形式的圖形進行推算,造成學生運用較多時間探索圖形的本質。部分可安靜學習的學生在課后復習階段,可了解到經濟學圖形的推導過程是縝密的,收獲較大[2]。然而大多數學生僅僅了解結果,不懂得緣由,不可沉下心細致研究教材圖形的含義。因此,考試之前一些學生會生成擔憂情緒,甚至問教師應重點復習哪些圖形。

(三)研究方法過多

微觀經濟學包含諸多研究方法,即邊際研究方法、均衡方法、對比靜態方法、數學分析方法、靜態方法等,一些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覺得力不從心。經濟學學習中要對問題進行理論研究,之后形成數學模型,制作直觀化圖形,后續加以復雜的推導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和學生對知識點運用的熟練程度是存在關系的??墒钦驹趯W生的視角下,知識點學習總是前學后忘,學生把不相同課程的知識充分融合,導致學習難度增加。

基于此,微觀經濟學課程分析內容促使理論經濟學呈現顯著特征,相關特征表明學生學習會感到吃力,對相關問題的處理,應在課程學習中挖掘優質的方法,學生由淺入深地感知微觀經濟學,掌握經濟學內在含義[3],梳理微觀經濟學思想與組成要素,全方位明確微觀經濟學的學習技巧,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發展的問題

第一點是教學呈現重視理論、淡化實踐的問題,教師在實際課程教學中總會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不能及時關聯理論在生活中的應用。微觀經濟學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傾向存在密切關系,理論知識的學習要以掌握市場變動傾向為前提,不然會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所以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洞察意識,巧妙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這樣才可以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經濟學素養,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第二點是講課形式相對單一化,諸多教師進行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便可以把教材的內容直接介紹給學生,可是呈現出較大的弊端,最為顯著的是傳統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學生僅僅是機械化地接受數學知識,不能充分調動學習思維。第三點是考核方式有待豐富化,一些院校進行微觀經濟學的課程教育,選取期末考試以及平時成績結合的模式,期末卷面成績占有較大比例,考試的內容以教材知識為主,答案也是比較標準化的,創新的題目少之又少。而平時成績占據較小比例,重點是分析學生對作業的完成情況和課堂回答效果,如果教師可以更多地創新教學考核方式,比如分析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可以豐富考核方式,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微觀經濟學的有效學習方法

對于微觀經濟學而言,內容相對豐富,與此同時體現出抽象性,尤其是通過數理知識判斷與推導理論條件,學生很可能感到此門課程存在學習難度。要想提高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質量,教師要圍繞學生素質與專業成長規律,給學生滲透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化知識。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要凸顯互動化特征與實用化特征,前者需求師生之間溝通與討論,依托任務研究與學習問答的形式組織學生深層次研究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4];后者要求課程教學應保障實用性體現,組織學生把微觀經濟學知識運用在實踐中,這樣抽象化的理論知識發展為生活中實用的道理,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實踐能力。準確而言,在強化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有效性時,應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信息化教學形式

在微觀經濟學的課程教學中,應組織學生分析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后續關聯國內外的關鍵知識進行系統化學習,依托信息化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依托信息化教學形式的顯著因素便是微觀經濟學包含煩瑣圖標與推導內容,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不只是實現學習時間的節約,還會保障學生對知識點學習的過程具體化,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

(二)引進啟發學習方法與案例學習方法

針對啟發性學習過程,把學生視作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思維。微觀經濟學內包含的需求價格彈性模塊,可以此為基礎啟迪學生思維,帶領學生思考怎樣高效率地運用相關理論提高市場營銷成效。適當給學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時間,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習的參與程度。微觀經濟學理論相對抽象化,在實際的教授期間,要關聯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學會引進生活案例充分討論,對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進行解釋,促使學生思維足夠活躍化[5]。依托諸多和生活存在關聯的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真切了解經濟學原理是體現實用性的,全部人均存在經濟社會環境中,衣、食、住、行均和經濟存在密切關系。全方位明確經濟學原理不僅作為學問,還是人們認真生活的指南。此種啟發學習形式與案例學習方法互相結合,最大化培養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對學生內在的潛能進行挖掘,體現課程教學的時效性。另外,教師要結合經濟學課程的知識點教學需求,針對性選擇教學模式,樹立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尤其是最近幾年提倡的翻轉課堂理念,可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相關手段的運用和微觀經濟學教材內容互相匹配,不然會造成學生無所適從的感覺,難以保障教學質量。

(三)課后習題訓練與綜合論文成績

不管是如何生動性的學習方法,若沒有在課后鞏固現有知識,則全新的名稱出現后,學生勢必會遺忘知識點。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把嚴格假設為前提實施數學縝密推導,結論的獲得體現出客觀性,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微觀經濟學習題包含客觀計算題,因此每個章節內容教學結束時要帶領學生對課后習題進行訓練,挑選體現代表性的習題重點研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6]。除此之外,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結合論文成績與日常成績,組織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對文獻資料進行查閱,書寫和某個理論相關的論文,完成學生學習成效檢驗。誠然論文題目的對應格式以及字數要求應被具體化,學生書寫論文,不僅了解如何處理實踐問題,還會樹立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這樣把論文完成情況和日常的成績互相結合,無形中推動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更多地在微觀經濟學學習中得到良好體驗。

(四)巧妙融合前沿課題與教學互動過程

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師要善于分析前沿知識成果,同時在上課階段圍繞和學習內容相關的前沿主題創設教學情境。因為微觀經濟學每個學者的觀點都是不同的,在教學期間要明確特殊化,組織學生閱讀其他類型文獻。依據學生閱讀情況發表自己的思想,彼此之間互相交流與討論,一方面活躍教學氛圍,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推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發展進程。在此期間,圍繞專業化教學需求,教師可量身定制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即便微觀經濟學知識比較抽象,若細致研究會領悟知識點的奧秘。比如在財經類院校課程教學中,對經濟學課程的安排體現出不同,學分即三學分、四學分等,課時即48課時、64課時等,教學考核模式劃分考試以及考查等。由此教師要圍繞人才發展需求,給不相同專業的經濟學課程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尤其是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和教學難易程度,還要配合特殊案例具體講解,讓學生全面分析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彰顯課程教學的實用性。在課程考核過程中,不管是日常教學還是期末教學,都要凸顯科學性。日常成績考核具備靈活性,評定結合學生平時學習表現,挑選多種形式。由此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給學生明確成績評估方案,在第一次上課過程中給學生公布成績評估流程,學生對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可進行更為針對性與個性化的學習。

綜上所述,在微觀經濟學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此門課程的特點,分析學生學習難度大的本質原因。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滿足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嘗試選取優質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內化知識點結構體系,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由此不斷推動微觀經濟學教學活動的發展,真正落實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韓雪.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為例[J].農場經濟管理,2020,294(9):63-64.

[2]郭曦.微觀經濟學教學綜述及教學改革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20(1):144-145.

[3]李娜.民辦高校微觀經濟學教學問題與對策探討:基于廣東培正學院的教改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2):185-186.

[4]仇燕蘋,王貴彬.留學生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探討[J].科技資訊,2019,572(35):221-222.

[5]劉夢琴.基于課程特點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升對策研究[J].科技風,2020,417(13):104-105.

[6]李英一.基于動態評價理論的微觀經濟學課程評價模式的應用[J].科技風,2019(26):219-220.

◎編輯 栗國花

微觀經濟學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基于《金融經濟學》的學科特色,首先分析該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的必要性;然后根據現代教學模式的內涵,構建了該課程的研討式教學模式;最后,以“均值—方差模型”教學為例,探討了該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的模式設計。不僅為改進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現行教學模式提供理論指導,也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金融經濟學》;研討式教學;教學模式設計

金融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與金融學交叉性的學科,主要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金融風險的規避和金融資產的定價,即經濟主體在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金融決策行為及其結果[1]?,F代金融經濟學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現代證券組合理論,而且隨著微觀經濟學在金融領域中的不斷應用而逐漸發展起來。近年來,金融經濟學已發展成為金融學專業本科和研究生的主干課程和金融學專業的基礎課。然而,金融經濟學是一個正在發展的開放性新興學科,其學科邊界和內涵都處于一個不斷更新、變化的動態環境之中[2]。因此,如何使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了解金融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以掌握金融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求教師有必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而采取一種研討式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并和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問題,最終促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獲取新的知識。

一、研討式教學的概念和模式

究竟什么是研討式教學?目前還沒有完全統一的定義,但大都認為它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3]。本文結合《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研討式教學實踐,認為研討式教學就是將“研究法”和“討論法”相結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質疑、討論、探究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討論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

研討式教學是學生在教師主導下的討論和研究活動,學生是活動主體,教師僅以導師身份進入課堂。學生作為研討式教學的主體,根據教師要求,探討問題,尋找解決方法,交流并總結研討成果。而教師作為研討式教學的導師,就是要激發學生對問題的研討興趣,渲染研討氣氛,促進研討開展,從而使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說,研討式教學體現了教學民主和公平,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重要教學模式。

所謂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而圍繞某一主體形成的比較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活動方式[4]。事實上,任何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和學生關系的建構,研討式教學模式也不例外,既要求教師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又要求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積極參與者[3]。所以,研討式教學模式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互相討論和研究的學習方式,一般包括提出研討主題、啟發引申思考、調查資料探索、討論分析研究、總結應用創新五個基本階段[5]。

二、《金融經濟學》研討式教學必要性

金融經濟學是經濟學和金融學相結合的產物,是金融學由定性分析轉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金融決策定量化的結果。金融經濟學本身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盡管其結論性的原理很重要,但原理的形成思想和分析方法更加重要,因為金融經濟學本身并不是一種教條,而是一種分析、解決問題的理論方法。所以,總要求學生機械性記住一些結論的傳統教學方法很難體現該課程的特色,更無法真正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的。這不僅要求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應遵循研討式教學模式,設置疑難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和研究,引導學生在問題研討中不斷質疑和釋疑;而且還要求學生自覺尋找問題研究方法,探究研究思路,自己發現規律,分析并解決問題。因此,基于傳統教學方法,金融經濟學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是必要的,具體可概括為如下兩方面:

首先,金融經濟學的傳統教學過分注重教師的“專家”作用,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金融經濟學主要的研究問題是金融資產定價,而定價公式的推導往往需要較多的數學知識,這在客觀上增加了該課程學習的枯燥性。然而,現行的金融經濟學課程大多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只是跟著教師學,機械性地記住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這就必然阻礙了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研討式教學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組織教學內容,強調學生獲取新知的過程,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所以,研討式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對金融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學習。

其次,金融經濟學的傳統教學注重結論的講授,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由于金融經濟學課程所涉及的金融資產定價公式大都需要煩瑣的推導過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把過程教學變成了簡單的結論背誦,這將理論知識和學生認知的關系遠遠隔開了。學生僅僅依靠聽課和記憶來學習該課程的知識,不僅不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也束縛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而研討式教學注重學生的認知過程,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讓學生自主研討來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所以,金融經濟學課程采用研討式教學模式不但能夠增加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主動性,也會使學生體驗到對該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由此可見,有必要對金融經濟學的現行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而實施研討式教學模式,通過問題提出、研討和解決來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意愿,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金融經濟學》研討式教學模式

根據教學模式的內涵和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特色,針對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可構建表1所示的研討式教學模式。

1.問題發現與探索階段。教師能否提出既令學生質疑又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是研討式教學能否成功關鍵。當問題不需要學生改變原有知識結構就可以解決時,學生就不會存在疑問和探索新知的愿望。所以說,在研討式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專家型的知識傳播者,而是幫助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以促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

金融經濟學中枯燥的公式推導往往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出令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疑問,就可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公式的來源。譬如,在均值—方差模型中,可先向學生呈現一個例子來表明隨機占優原則的成立依賴于個體的效用函數,從而讓學生自己探索和發現均值—方差模型。

2.新知識講授與學習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教師可利用學生對問題的疑問和興趣,啟發學生自主發現新的知識,從而向學生呈現新知識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在本階段,教師闡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系統講授新的知識,不僅可讓學生深入理解新的理論和方法,還可提高他們新的認知水平。

金融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一般都較為系統和完整,教師的系統分析和講解,既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和掌握現代金融體系的理論,也有助于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開拓思路。比如,在“均值—方差模型”的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利用泰勒公式將效用函數表示成均值和方差的函數時,可啟發學生給出均值—方差模型的成立條件,從而可進一步要求學生預習下一節內容,并利用均值—方差模型的相關知識對馬科維茲組合理論的一個重要假設“市場上各金融資產的投資回報率服從正態分布”做出合理解釋。

3.新知識應用與創新階段。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應用和創新,既是研討式教學模式的出發點,也是研討式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如何將新知識應用于實踐并有所創新,一直都是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的難點。由于該課程較多偏向于基礎理論,而很少涉及實際應用創新,所以傳統的金融經濟學課程大多沿用“概念—結論(定理)”的模式,這就不可避免地會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實際價值持有懷疑態度。所以,研討式教學模式就要求教師善于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較復雜問題,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金融理論知識來分析、解決這些問題,以使他們感到該課程的重要價值,例如項目的投融資決策、商品房抵押貸款定價、個體損失規避等都是金融經濟學知識的創新性應用。

4.新的認知系統形成階段。新的知識不是孤立的知識,而是與舊的知識相互聯系,只有當學生弄清二者之間關系,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可形成自己的系統認知結構,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新的知識。然而,現行的金融經濟學課程一般都是讓學生機械性地記住一些公式,忽略了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形成過程,這就使學生很難準確、靈活地運用該門課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挫傷了他們對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所以,在研討式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及時地系統總結新知識要點以及新舊知識之間關系,幫助學生將新的認知結構和原有認知結構聯系起來,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完善新的認知系統,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金融經濟學》研討式教學實施

基于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特色,上述給出了該課程的研討式教學模式。如何對該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不妨以“均值—方差模型”的教學案例來闡述其實施方案的設計。

(一)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學生遇到新的學習內容與與其原有認知結構發生沖突時而急需解決的一種心理狀態。在研討式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金融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相互統一。

在“均值—方差模型”的教學中,為了自然導入新的學習內容,教師可讓學生回顧隨機占優原則的同時呈現一個投資決策情境如下:

例:假設市場上存在兩種投資證券p1和p2,它們的隨機回報率分別(如表2、表3所示)。

表2 證券1隨機回報率

表3 證券2隨機回報率

通過簡單計算可得:

E[■1]=E[■2],Var[■1]=■>■=Var[■2]

即這兩種證券具有相同的均值,但前者方差要大于后者。

如果設個體初始財富為1,其效用函數取對數形式:u(W)=ln(W),則個體對這兩種證券進行投資,所能達到的期望效用分別為:

E[ln(1+■1)]≈-0.1438

E[ln(1+■1)]≈-0.1744

因此,個體選擇投資證券p1可以有更高的期望效用,盡管其方差比p2高。這與個體投資行為遵循隨機占優原則(即給定期望收益率,方差較小的證券是占優的)發生沖突。對此,學生不可避免會產生疑問。

(二)組織討論和研究

在創設問題情境之后,教師可針對學生的疑問,組織討論和研究。對于上述問題,教師可啟發學生不妨將個體的效用函數取為二次函數形式:u(W)=W-W2,從而有:

E[u(1+■1)]=-■,E[u(1+■2)]=-■

因此,個體投資p2可以獲得更高期望效用,即認為p2是占優的。

由此,學生獲得新的認知:隨機占優原則的成立與否依賴于個體的效用函數形式。

此時,教師可引入新的知識:如果個體的期望效用函數能夠表示成僅僅依賴于均值和方差的函數,即E[u(·)]=H(E[·],σ2[·])

則個體行為將遵循隨機占優原則,從而稱之為“均值—方差模型”。

接下來,教師就要反問為什么,從而組織學生討論和研究。首先,從問題情境出發,要求學生探討二次函數的期望能否表示成均值和方差的函數;其次,讓學生研究一般的效用函數的期望如何表示成均值和方差的函數,也就是探討“均值—方差模型”成立的條件。

在讓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和啟發學生順利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在對二次函數分析時,可讓學生回顧方差的概念,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方差也可看作均值的函數。于是,對于一般的效用函數分析,就可啟發學生利用泰勒公式將效用函數u(·)在E[·]處進行展開,從而探討期望效用函數E[u(·)]僅僅表示成均值和方差形式的條件。

(三)總結、應用和創新

對于上述研討結果,教師要及時總結,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以完善學生的認知機構。為了加深學生對“均值—方差模型”的認識和理解,教師除了要闡述均值—方差模型和隨機占優原則的聯系,還要強調該模型的深刻含義及其成立條件。特別如果還要突出該模型的理論或應用價值,還可讓學生預習后續學習內容,要求他們利用該模型的相關知識,分析并解釋馬科維茲投資組合理論的一個重要假設:市場上各種風險資產的投資回報率服從正態分布。由此,還可讓學生課后查閱相關文獻完成一篇關于“均值—方差模型”的課程論文,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結束語

《金融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在客觀上要求其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進,結合現代教學模式的內涵,本文提出和構建了該課程的研討式教學模式。研討式教學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更加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質疑、討論、探究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討論和研究來解決疑難問題,以使學生獲取新的知識,并建立新的認知結構。所以,金融經濟學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可遵循四階段模式,即包括問題發現與探索階段、新知識講授與學習階段、新知識應用與創新階段、以及新的認知系統形成階段。為了使研討式教學模式更好地應用于該課程,本文還通過“均值—方差模型”教學案例,探討了研討式教學的設計方案,一般可按創設問題情境、組織討論和研究,以及總結、應用和創新三個基本步驟進行。而且,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也表明,金融經濟學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可取得較好的預期效果。因此,本文內容不僅為改進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現行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指導,也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盡管如此,《金融經濟學》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還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對于該課程中那些理論性較強而實踐性較弱的理論性問題,學生就會缺乏討論熱情,從而組織討論和研究就顯得非常困難。這不僅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去挖掘問題的深度、降低問題的難度,還須擁有巧妙的教學技術和藝術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隨著研討式教學模式在金融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教師還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以形成更加完善、有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周方召.本科教學中開設《金融經濟學》課程的必要性和內容側重的探討[J].金融教育研究,2012,(4):75-79.

[2] 汪昌云.金融經濟學[J].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 劉偉.研討式教學模式建構[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5-67.

[4] 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田管鳳,秦懷泉.研討式教學模式建構[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3,(1):114-117.

微觀經濟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分析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新嘗試,為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教學方式

《微觀經濟學》是高等院校經濟類核心專業課程之一,對培養學生經濟學思維和后續經濟學課程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該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微觀經濟學側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圖形、基本理論的教授,使學生對市場運行機制的一般原理和規范行為等方面的內容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并培養經濟學直覺,運用基本的微觀經濟學方法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將內容龐雜的微觀經濟學理論清晰、明確地掌握并做到學有所得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試圖在對教學實踐情況進行總結并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課程特點,對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討。

一、 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一)課程的系統性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作為微觀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十分適合本科生學習。該教材共有11章。首先簡單介紹西方經濟學.然后介紹了消費者理論(包括需求、供給理論、均衡價格和效用論),生產者理論(包括生產論和成本論)。接下來講述不同市場結構下生產者如何生產和定價,包括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以及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最后,在介紹一般均衡的經濟效率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市場失靈和政府應如何行使職能避免這一情況。整個微觀經濟學理論條理清晰,邏輯嚴密,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二)理論的抽象性

作為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在課程中廣泛使用的彈性這一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難理解其含義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理論,如寡頭壟斷理論、市場失靈等在現實中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案例來解釋。再者,屬于社會科學的微觀經濟學課程并非如自然科學一般可以在實驗室再現,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缺乏深度。

(三)定量、圖形分析使用頻繁

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并結合定性分析,其理論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變化較多,學生理解起來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經濟學理論的求證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數學知識推導得出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的反應程度,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掌握這些也有一定的難度。第三,微觀經濟學課程中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學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切合實際的案例比較少

微觀經濟學是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及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逐步建立起來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國家的經濟案列,缺少對于亞洲特別是我國當前熱點和焦點問題的案例(如土地價格、房地產行業問題等)。這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案例的理解有距離感,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不夠深入,很難運用所學理論解釋現實的經濟問題。

(二)課時相較于內容偏少

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來看,相對于這一課程的特點、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48學時較為緊張。學生往往要在一堂課掌握近一章的內容。即使課前進行了預習,學生完全吸收課堂內容難度也較大。這就導致前一章內容還未掌握好,教師已進入下一章趕教學進度。由于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學生往往陷入囫圇吞棗的惡性循環,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由于教學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這就決定了學生以書本為主、教師以應試為主,從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作為解釋現實問題的經濟理論,其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的。因此,對于理論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弄懂數學公式的推導,或是概念的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學會應用已掌握的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途徑和方法。

三、 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結合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

由于微觀經濟學內容龐雜,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包括如何引入話題,如何突出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學生提出問題等。遵循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原則,讓學生既能緊扣課本地掌握重點知識點,又能從抽象理論中體會其真正含義。講課過程中,以價格決定機制為主線,讓各章內容貫穿于這一體系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有一條明確的主線。

(二)豐富教學手段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點,對教材進行梳理、歸納,通過動畫、短片、圖片等形式引入課堂內容,并通過課件的制作使學生清晰微觀經濟學理論脈絡、重點概念、定理等內容,加強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往往節省了大量的畫圖時間,且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變量的變化過程及相互間的影響,教會學生如何看圖、看表。其次,加強課堂互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本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提出和分析現實經濟中的焦點、熱點問題入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能夠將枯燥的理論講解轉化為活躍的理論討論,并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選擇生動的案例能夠生動的演示所學理論。從教學實踐來看,引入我國當前的熱點問題的案例,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好,學生對微觀經濟理論的理解程度更深入了。案例教學現在教育領域已被廣泛使用。今后,不僅要加強對西方經濟社會的研究,也要注重對我國經濟事件的研究,分析我國消費者行為、生產者行為、企業組織與管理等的新變化。例如,生產理論中談及資本和勞動的替代關系及對產量的影響,就可適當引入我國沿海地區產業升級轉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轉型就很好地解釋了這一理論。

參考文獻:

[1] 李鵬雁.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J].教學研究,2008,(1).

[2] 戴魁早.關于本科階段中級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向導,2011,(18).

[3] 李向民,程春梅,殷曉紅.“微觀經濟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0,(24).

Discussion about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Microeconomics

HAN Ya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college,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Key words:microeconomics;teaching reform;teaching methods

[責任編輯 李 可]

微觀經濟學論文范文第4篇

《微觀經濟學》是我院經濟貿易學院專業必修課核心課程之一,是學習其他經濟類課程的基礎之一,由于其理論性和應用性很強,我院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參與率低、課時嚴重不夠等問題。據此,基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提出合理選用教材、設置有效課程、豐富教學手段、深化理論教學、引入討論式教學和實驗教學等方式,以提高我院《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經濟學的理解和綜合應用能力,為以后就業奠定基礎。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響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钡囊?,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占領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應落實《經濟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我院《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結合我院教學的實際情況,及課后走訪發現我院《微觀經濟學》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教學方式單一,以教師為中心

我院《微觀經濟學》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師借助多媒體,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較少參與到課堂中;另一方面,受制于教學條件等的限制,以及教師自身知識儲備的影響,使得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課堂案例討論,學生參與度較低

我院結合學生特點提出了案例教學,由于《微觀經濟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所以案例一般源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討論,學生參與率較高,但往往效果一般,而如果讓學生結合知識去分析案例,學生存在一定的畏錯心理,往往不愿參與其中,這又使得案例教學形成虛設。

教學內容繁多,教學課時嚴重不足

由于我院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能力有限,導致課程進度較慢,而我院《微觀經濟學》周課時為3節,如果3節課全部講課程內容,學生學習較為吃力,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安排案例、時事分析等內容,雖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卻縮短了教學時間,無法完成教材的教學內容。

結論與建議

針對我院《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筆者認為《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改革過程大致可分為理論教學、討論式教學和實驗教學三個階段。

第一,選擇合適的教材,針對理論教學,適當增加課時,設置有效課程內容,借助“微課”提高教學效果。結合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學生特點,我院選用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作教材。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對《微觀經濟學》的內容進行分類,例如可分為理論性較強、較抽象的內容、較多數理推導的內容和實際密切相關的內容。理論教學是《微觀經濟學》的基礎,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基本觀點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經濟運行的基本思維框架,為進一步學習其它專業課程奠定理論基礎,切不可一味追求趣味性教學而忽視理論教學,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在實踐教學中更好地理解掌握經濟學知識。

第二,結合學生特點,融入時事分析,運用案例討論式教學,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經濟學是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結合我院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自覺性較差等特點,開展案例討論式教學,將社會經濟熱點事件、經濟政策以及學科前沿等滲透到課堂中,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實際經濟問題,了解學科發展動態,使課堂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案例掌握抽象的理論知識。盡量采用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強化學生對經濟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和運用。

第三,以復合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積極開展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兩種態勢:一方面,向某一專業領域的深入,對所需人才專業化程度的要求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為適應現代科技與經濟發展的綜合化,側重人才的綜合性思維方法、知識結構、能力體系。

第四,教學語言通俗化,豐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避免使用專業用語,以易于理解、富有興趣的語言介紹經濟學,如果語言不足以表達,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像經濟學家一樣去思考。

豐富教學手段,將經濟學理論生活化,做到教學通俗易懂,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結語

總之,在合理設置有效課時的基礎上,借助“微課”“案例討論式教學”“實驗教學”等方式,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期鍛煉學生具備綜合性的思維方法、知識結構、能力體系。根據不同的經濟環境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和適應社會需求的能力,為將來順利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金項目: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基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 《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6J013)

微觀經濟學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互聯網+”環境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的要求,SPOC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分析SPOC教學內涵的基礎上,總結了SPOC的教學優勢,并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為例,闡述了基于SPOC模式的“微觀經濟學”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以期有助于提高課程的授課效果。

[關鍵詞]SPOC模式;微觀經濟學;教學實踐

[基金項目]2019年農經教指委的課題“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探索研究”和“全面振興本科教育背景下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研究—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例”;浙江農林大學的2019年“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項目和2020年“停課不停教”線上教學教改專項“基于SPOC模式的《微觀經濟學》教學實踐與探索研究”

[作者簡介]吳連翠(1980—),女,安徽宣城人,博士,浙江農林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農林經濟管理理論與教學研究;李蘭英(1970—),女,浙江永康人,博士,浙江農林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林業經濟理論與政策教學研究;王駿發(1995—),男,山東煙臺人,浙江農林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區域發展。

一、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關系越來越緊密,教育信息化已然成為當今教育發展的趨勢。教育信息化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提出信息技術應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全新理念?;赟POC的教學模式,可以實現信息技術應與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范式變革。

二、SPOC教學的內涵

在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由互聯網技術支撐的全新知識傳播模式和學習方式正在顛覆傳統的學習模式,SPOC便是其中之一,它開啟了“指尖上學習”的新時代[1]。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通過設置參與準入條件而形成的小規模私有在線課程,由微視頻、即時練習、互動討論和學習測驗等要素構成,是MOOC本土化的一種學習模式,克服了MOOC無法與現有課程的教學對象、課程目標和學生已有知識積累相匹配的問題。SPOC在教學過程中將授課、視頻等要素相互交織融合,賦予學習者完整、深入的學習體驗,提升了自主學習效果。SPOC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案,有助于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SPOC的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2],課前階段,學生自己根據老師布置的課堂要學習的知識點,結合網站的視頻資源,在課前自己觀看學習;課中階段,老師講解知識點,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自由探討,針對個別學生,老師也會給出自己的指導;課后階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整理,并發布到網站上,對課堂內容進行反饋,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評價和指導。

SPOC是將MOOC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育理念和技術平臺等進行了改進,與MOOC相比,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提升了大學的對外品牌效應;提高了課程學習的完成率;對教師進行了重新定義,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水平。目前,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大學紛紛嘗試將SPOC應用于實踐教學之中。然而,SPOC新模式帶來教學創新的同時,也存在諸如,學生學習無法全程監督、在線學習問題解決不及時、學習效果不盡人意等問題。學者們針對SPOC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了理論探索研究,提出了一些解決對策。如,賀斌等(2015)創造性地提出了基于SPOC的“時間—空間—學習形式”的關系結構,用來指導SPOC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3]。任苗苗等(2017)從SPOC和混合學習的特征出發,對SPOC的混合學習優勢進行了理論分析。艾雨兵(2018)進一步研究了SPOC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4]。郭曉宇等(2019)通過對SPOC學習中課堂互動和學生參與度之間關系的研究,揭示了課堂互動對學生參與SPOC學習的作用機制。陳芳(2020)基于“SPOC—課堂”的實踐,從教學方案的設計、“SPOC—課堂”教學實施到多維度的成績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三、“微觀經濟學”的SPOC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微觀經濟學”是經管類本科生的基礎課,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夠運用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現實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為今后學習和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然而,微觀經濟學理論性比較強,相對比較抽象,加上涉及的模型與數學公式比較多,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傳統的教學效果不是很樂觀,所以如何改進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成了授課老師關注的重點內容。本文基于上述研究背景,選擇《微觀經濟學》作為研究對象,運用SPOC翻轉課堂進行教學,實現了課前、課中、課后、線上線下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范式的變革,提高了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微觀經濟學》按照內容體系共講述九章內容,從市場供求理論到微觀經濟政策,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以問題為導向的線上線下SPOC混合教學模式。一是,線上利用筆者教學團隊的省精品課程“經濟學原理”共享平臺上的在線資源,其中微觀經濟學在線教學視頻35個,拓展案例資料20個,題庫資料531道,每次課乃至每一章結束都會布置給學生預習和復習的內容。二是,線下利用多媒體進行理論授課,并利用課堂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匯報,其他小組進行點評和討論,培養學生創新和思辨能力。三是,線下對布置的“微觀經濟學”作業進行實時評閱和講解,通過習題的講解加強學生對每一章知識點理解。

在“微觀經濟學”課堂上,進行動態課堂組織,包括知識點討論、習題討論、和全過程考核三大環節。首先,課堂以講授和交流討論為主,多表揚、多鼓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次,引導學生自由組建學習團隊,鼓勵團隊成員互幫互助、鍛煉團隊合作能力。老師提前布置討論的學習任務,課前同學們就知識點進行線上學習并在團隊中討論,課上對仍不清楚的問題,團隊之間進行自由討論,這樣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培養團隊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充當主持、引導、協調、總結的角色,組織高效的翻轉課堂。

另外,習題練習對“微觀經濟學”學習者而言至關重要。根據授課班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分易、中、難三個層次設計線上習題,學生按照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線上老師布置的作業、考試和測驗等任務要求,加強對每一章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最后,加強學習過程監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在“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嚴格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管,有線上作業、線下作業以及小組交流討論等多種模式,并設置完成截止日期,無形之中促使學生養成自我監督習慣。另外,借助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可以清楚查閱到每個學生的視頻播放、筆記、簽到、發帖數據,詳細記錄學生線上學習軌跡,便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更加有針對性的組織課堂互動。

為了更好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監管,同時也為了保證“微觀經濟學”課程的SPOC教學效果?!拔⒂^經濟學”考核不僅有學業成績考核,還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考評,采取的方式是過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1)過程性考核(50%):線上教學考核—根據視頻學習(25%)、在線作業(20%)、在線測試(20%)、在線考試(15%)、討論發帖(10%)、筆記(10%)等項目完成情況由系統最終給出評分;線下教學考核—根據考勤(40%)、課堂表現(20%)、作業(20%)等完成情況評定。(2)期末考核(50%),根據期末筆試成績確定??茖W的考核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大過程性考核的比重,減少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比重,更加有效地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結語

SPOC教學模式來源于MOOC,又不同于MOOC,它是一種小規模針對性教學模式。SPOC翻轉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樹立自信心,增強自學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微觀經濟學是一門相對抽象的理論課程,基于SPOC模式的《微觀經濟學》翻轉課堂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57.

[2]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9):18-24.

[3]賀斌,曹陽.SPOC:基于MOOC的教學流程創新[J].中國電化教育,2015(3):22-29.

[4]艾雨兵,張世波,汪明.SPOC有效教學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11):45-49.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icroeconomics\" Course Based on SPOC Model

WU Lian-cui, LI Lan-ying, WANG Jun-f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300, China)

Key words: SPOC model; Microeconomics; teaching practice

上一篇:民事訴訟法論文下一篇:細胞生物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