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微觀經濟論文范文

2023-05-22

微觀經濟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 課程思政; 經濟金課

《微觀經濟學》是經管類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西方經濟學的兩個組成部分之一。因其內容多包含抽象的理論,諸多的數學方法,按照傳統的講述方式方法,學生在學習時難免出現畏難而退卻,而這將使得教學效能、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質量等大打折扣。“課程思政”突出專業課程的育人價值,強調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立德樹人的作用。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微觀經濟學》教學團隊基于學校自身“農”學特色,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為基礎,以課程思政建設目標為引領,構建課程思政建設、質量評價等體系,推進該課程的教學改革1。

一、構建層次遞進、系統全面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思政體系

四川農業大學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是由經濟學院開設,一般在大學本科的二年級階段,開設的對象從橫向分為本科經濟專業基礎、非經濟學專業經管類專業必修、非經管類選修、留學生必修四個層次??v向則從教學內容深淺程度由網絡教育——本科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教育依次遞進,在課程思政體系構建時圍繞課程思政所要求的知識傳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分別針對不同的層次,在目標定位、教學內容、模式方法上面均做了差異化設計。

(一)目標定位

針對經濟學專業學生,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方法正確看待,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批判性的學習西方經濟學,強化專業知識,細化隱形思政,強調學科交叉,達到精益求精;對非經濟學經管類專業學生,強調經濟學知識積累,強化顯性思政,為后面專業課程學習夯實基礎;對非經管類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通過開設經濟學基礎課程,結合農業大學特色,重在對經濟與社會的通識教育;面對與年俱增的留學生規模,專門開設了全英文的微觀經濟學課程,通過中國案例與經濟故事的引入,豐富留學生的學識。

(二)教學內容

經濟學院《微觀經濟學》團隊充分挖掘經濟學課程背后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形成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針對經管類專業開設的必修課,基于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論性、學術性、實踐性及前沿性,著力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導向。內容涵蓋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消費者選擇;企業的生產和成本;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生產要素市場和收入分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對非經管類開設的推薦選修課,主要作為通識課,內容包括個人主義方法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微觀經濟主體選擇理論;效率與公平的實現路徑;經濟發展理念和社會進步。

(三)模式方法

二、創建講好中國農業、經濟故事的案例庫與講義集

雖然在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早已引入案例教學,教材中含有案例,但是大部分的教材案例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運行的縮影,因為其代表著資產階級利益,更多宣揚的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優勢,而淡化其缺陷。同時,對于大部分本科階段學生而言,國外案例要么過于違拗、理解起來晦澀難懂,要么給了學生不切實際的憧憬,影響到部分學生的價值觀。教學中所談到的案例往往隨意性較大,不夠完整系統,引領學生正確價值觀的作用較為有限。

同時,作為農業類大學,開展經濟學課程具有鮮明的農學特色,又有強而有力的顯著優勢,即學科交叉優勢。如何面對四川農業大學的學生講好《微觀經濟學》這一課程,經濟學教學團隊結合思政元素,分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籌備編制案例集與講義,表一是部分體現思政理念的章節案例。以“效率與公平的實現路徑”這一部分為例,安排了關于我國精準扶貧效果與經驗的案例,同時,這也是在市場失靈中的體現之一。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確是有效率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市場存在失靈的時候,那么“富裕中的貧困”亦是市場失靈的體現,中國的精準扶貧政策,即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見證,也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財富。通過案例的講解,學生的消化,既振奮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了“四個自信”,同時也了解到市場制度的特征差異、經濟運行機制,理論與思想都得到了升華。

三、線上線下多渠道實施專業基礎知識教育

(一)線上微課教育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成為了復學的障礙,但是不會阻止學生學習,教師教課的熱情,倒是催化了微課、網課的加速進展。微觀經濟學團隊可以說是未雨綢繆,在未接到進行網課通知前,就已事先準備中國大學慕課、超星慕課、雨課堂等多個數字平臺資源,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組織團隊成員在線學習騰訊會議、騰訊課堂、QQ課堂等流程操作,為后面的網課順利開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大學生群體習慣于通過網絡了解社會,易被虛擬的網絡世界所影響。因此,充分利用網絡等傳播媒介以及多樣化的課堂設計弱化學生的聽覺惰性,將越來越多的不想聽、被動聽的學生轉變為我要聽、主動聽的學生,將大學生的虛擬世界營造得更加健康,讓其樂于接受課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

線上微課拉近了師生距離,讓師生共享權威的電子教材、多樣化的習題庫、全國著名經濟學教師的教學視頻和PPT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同時,也提高了效率,課前,課程微信大群和分組微信群聯動,形成老師到組長、組長到組員的知識點與思政元素傳遞模式。課中,利用其簽到、隨機點名、在線測、課件實時存檔等功能,完成對知識點的即時考察,利用會議平臺各項功能,實現師生各種分享與互動,在最大程度貼近傳統思政課堂的同時實現線上教學模式的創新。課后,配合在線試卷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大數據技術,摸清學生聽課效率與思政關注點,及時掌握教學反饋信息,建立雙線答疑機制,運用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為思政課程保駕護航。

(二)線下課堂教學

線下課堂依然是主戰場。對于理論性強、數學方法運用較多的知識板塊,依然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法。課堂講授與思政元素的融入,以講授價格理論中價格管制為例,價格管制分為最高價格管制和最低價格管制,即天花板價格與地板價格,在講授本節課之前,先布置給學生問題“我國小麥價格變化趨勢?價格制度是什么樣的?”開講前,提問思考過的同學,隨著同學們各種各樣的回答,逐漸引入地板價格管制,即我國的關于小麥價格的最低價格管制制度,然后分析其利弊,并引申至我國的其他農產品價格及我國農產品價格支持與生產保護,這樣,同學們的大國農業情懷一下就被激發出來了,更表達了愛農的敬意。

通過在課堂中分析探討經濟學原理和經濟案例中蘊含的對價值觀、素質教育、人才品質培養的要求,引導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受到啟發,提升個人的價值追求和思想道德修養。比如闡述經濟學有關資源稀缺性、資源有效配置等知識點時,通過聯系生活中關于人類資源和時間成本的事實案例,使學生懂得珍惜時間等稀缺資源,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闡述創新理論等方面的知識時,通過分析創新所帶來的生產力和市場價值對產業和社會發展進步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講解邊際決策原理時,通過對人們行動計劃的增量調整這一實質分析,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邊際決策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如根據事件的輕重緩急,井然有序地安排與處置。

四、開展與打造面向全校的經濟金課

國外的經濟學教材全盤介紹并宣揚資產階級經濟學思想,美化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國內的教材注意到西方經濟學的階級性,特別是馬工程版教材強調了對西方經濟理論的批判性學習。上海以復旦大學為代表的幾所高校在新的形勢下創新了公共課《經濟學基礎》課程改名為《經濟與社會》,集大專家以講座形式開設,未形成科學的課程體系,僅停留在講義階段。因此,我們希望創新完善公共(開)課程《經濟與社會》的理論體系,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面向全校非經管類專業來介紹經濟學基礎知識與理論。

教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講好中國故事為手段,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實踐和理論的新成果,批判學習西方經濟理論,以實現經濟學教學中“思政為先、育人為主、明辨中西”的教育理念;同時緊密結合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講好中國“大國農業”的故事,培養具有三農情懷的優秀人才。

《經濟與社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批判借鑒西方經濟理論,融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發展最新成果,面向非經管類本科生、研究生講授經濟學基礎知識和理論,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包括:導論——西方個人主義方法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微觀主體選擇理論、效率與公平的實現路徑、經濟發展理念和社會進步、宏觀經濟管理的初心等章節,以中西比較的方式闡釋中國方案、講述中國故事、學習中國智慧。

《經濟學基礎》課程以講授西方經濟理論基礎知識為主,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已講授十多輪。西方經濟學課程組(包括校級微觀經濟學教學團隊和宏觀經濟學教學團隊)教師在經管類本科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和全校公共課程的教學中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批判學習西方經濟學理論、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優化的講義已經使用,很好地引導同學們端正了三觀,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從下學期開始,將引入《經濟與社會》講義,形成教材,目標是創建為面向全校的公開經濟金課。

五、形成“知行統一”的微觀經濟實驗手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學生不缺理論的廣度與深度學習,更多缺少的是實踐,而形成微觀經濟實驗手冊,為學生實戰實習提供了便捷??梢酝ㄟ^具體形象的互動體驗來讓學生體會到經濟行為的動機和影響,從而使學生更有興趣學習相關知識,并且讓學生能感受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關系。實驗教學結合案例分析、課堂討論、主題發言和課后練習等方法組織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傳統教學中的一些困難。

實驗手冊基礎包括三個模塊,一是經濟學綜合實驗沙盤手冊,二是微課研平臺實驗手冊,三是微觀經濟行為主體調研手冊。第一模塊經濟學綜合實驗沙盤手冊,除了在實驗室通過組隊對抗實驗外,還有全國經濟學綜合實驗比賽,每年會組織學生參賽,并已經取得了較優異的成績。第二模塊是基于微課研平臺進行的。微課研平臺是針對社科實驗研究與教學需求搭建的高性能可擴展的服務平臺?;谠撈脚_,有一系列適用于多門課程的實驗模塊,涵蓋了常用的16種經典實驗模版。在教學工作中,老師可以根據課程安排來讓學生參與相應的實驗,并可以自行設定參數來展示不同知識點和不同學習角度。比如在人性假設理論驗證方面,論及“理性人”與“非理性行為”的矛盾時,要點明價值引領對人的行為的影響,進而正面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三模塊主要針對學校所對接的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前的演練手冊。

提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實效,這是一個長期的動態過程。作為《微觀經濟學》的課程教師,本身需要較高的政治站位和道德修養,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充分融入微觀經濟學教學。知識儲備更是關鍵,“大雪無痕”般實現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傳授的同時,自然滲透主流價值觀教育,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這需要老師本身做足功課。同時要有不斷創新的意識和動力,一日三省吾身,不斷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項目來源:四川農業大學校級教改項目:本科專業經濟學類課程思政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

[1]李瑢,協同育人視域下課程思政教育探索與實踐[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19(12):81-84

[2]儲麗琴,孟飛,《微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改革路徑研究[J]時代經貿,2019(34):102-103

[3]陳進,《微觀經濟學》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探索和實踐[J]教學實踐探索,2020(5):167-168

[4]馬艷艷,任曙明,“經濟學原理”課程思政教育實現路徑探索,[J]黑龍江教育,2019(8):1-3

作者簡介:屈改柳,1980年生,女,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講師,博士,碩士生導師。通訊作者簡介:曹正勇,1973年生,男,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系主任,碩士,碩士生導師。

微觀經濟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其生態環境的好壞關系到地區經濟金融的發展、影響著區域競爭力的提升及良好社會信用的形成。本文立足河南省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和金融生態環境現實,通過實證分析對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進行評價,針對研究結論提出優化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金融生態環境 影響因素

一、引言

金融生態從自然生態的概念中引申出來,強調金融主體及其外部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所形成的一個具有一定特征和功能的動態平衡系統。而金融生態環境則進一步強調金融業的生存和發展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社會與自然因素的總和,是金融業生存、發展的基礎。金融生態環境成為衡量一個區域經濟及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標志,其好壞直接關系到金融機構運作效率和區域競爭力的提高。正因如此,研究省域金融生態環境現狀,推動金融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一)金融發展環境

規模結構合理、產品種類齊全的金融機構是形成良好金融生態體系的前提條件,是影響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我省金融市場發展滯后,直接融資規模比例較低,金融機構主要業務大部分集中于吸收存款、消費信貸、擔保服務以及滿足小范圍的結算需求,金融市場競爭力較弱。近年來,我省金融生態環境有所改善,市場參與主體誠信意識和投資風險意識有所提高,市場經濟得以優化。在2010年至2014年五年間,我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0.80萬億元增長為1.38萬億元,較2013年增長12.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位。其中電子商務增長速度最快,增長了34.8%。與此同時,2014年我省銀行業新增貸款3971.3億元,增幅16.82%,高于全國3.57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和涉農貸款分別新增1599.97億元和1746.7億元,增速達25.99%和17.85%。

(二)經濟發展環境

經濟決定金融。首先,從經濟總量上來看,我省在2010年至2014年間,經濟得到穩步發展,GDP在全國的位次比較靠前,均排在第5位;但值得關注的是與全國其他省市的GDP增長速度相比,我省GDP增速位次的排名卻比較靠后,五年間均在20位前后徘徊。同時,我省的人均GDP目前還未達到全國人均GDP這一平均水平,這就意味著我們仍應加快經濟發展建設的步伐,推動省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其次,從城鎮居民個人消費水平上來看,我省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從2010年的15930.26元增長到到2014年的24391.45元,增長率為53.1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由10838.49元增長為15726.12元,增長率為36.75%,但與東部發達地區比較后卻不難發現我省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人均消費支出仍處于較低水平,這已然成為制約我省經濟快速增長、地區經濟平衡穩定發展的突出問題,惡化了區域金融生態環境

(三)制度政策環境

影響金融生態環境的制度政策涉及廣泛,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會計審計制度以及金融監管制度,其中政治法律制度是基礎、金融監管制度是核心、會計審計制度是保障。我省作為人口大省,制度政策環境相對較差,金融產權、金融法律等監管的力度不足,缺乏對金融債權和信用秩序的有力保護,從而影響著個人、企業乃至金融部門等微觀經濟主體對其自身金融項目收益的未來預期,影響區域金融效率的提高,進而導致金融生態環境愈發惡劣。筆者以河南省全省法院一審案件中涉及經濟秩序、票據權益、借款合同等糾紛的收案情況及結案情況來對政治法律制度進行衡量,發現從2010年到2014年,河南省全省法院結案率呈震蕩下降的趨勢,由2010年的96.12%,下降為2014年的90.30%,下降了5.82各百分點。這一下降并不能簡單歸咎為行政執法效率的降低,更多的是由于收案件數的不斷增加所造成的。

(四)信用環境

金融系統中商品的交易、服務的提供離不開信用二字,金融生態體系的運行以社會信用環境為依托。近年,河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初見雛形,我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基本健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運行穩定,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而且為防范信貸風險、維護區域金融安全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與此同時,筆者在收集整理2010年-2014年相關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的數據時發現,河南省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447.27億元,較年初增加14.7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2%,比年初下降0.09個百分點。這說明河南省信用環境逐年得到改善,金融風險管控略見成效。但是縱觀全國情況,2014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達1.64%,較去年提高了0,15%,這一數字足以說明河南省銀行業不良貸款率還處于較高水平,銀行業需要加快核銷不良資產,促進金融生態環境健康發展。

三、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價實證分析

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是實現區域經濟全面高速發展的前提,鑒于金融生態系統的綜合性及復雜性,從適用性、實用性和客觀性角度出發,遵循全面系統原則、動態性原則以及定量定性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對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進行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一)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金融生態環境的指標選擇是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的重要前提,指標太少會影響區域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結果的全面準確性,指標太多又會帶來不必要的重復。本課題在參考國內學者們關于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方法的同時,考慮我省金融環境實際,從金融發展(X1金融機構消費信貸比)、經濟運行(X2人均GDP;X3消費者物價指數;X4居民收入增速比;X5第三產業比重)、法制建設(X6經濟案件結案率)和信用基礎指標(X7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個方面對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進行評價。

(二)基于多元回歸模型的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價

本文運用因子分析法對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進行評價,在進行因子分析之前,根據七個變量指標的相關矩陣對因子進行適合度檢驗。根據因子分析的試驗結果,將特征值定為1。以每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數,與該因子的得分乘積的和建立綜合得分函數如下:

其中,Y為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評價綜合得分,α(i=1,27)是因子的方差貢獻率,F為因子得分。

根據我省目前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結合2010-2014年的《河南省統計年鑒》、《河南省金融運行報告》及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所披露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對本文的四大類指標進行數據整理,運用SPSS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因子分析,使分析數據標準化。在此基礎上,為了反映因子分析效果的顯著性,對各項結果進行共同性分析,如表1所示:

提取的公因子對變量的方差幾乎都做出了80%以上的貢獻。只有一個因子在 75%~80%這一區間,這說明提取的這幾個因子對各變量的解釋能力較好,因子分析的效果是顯著的。同時,通過對因子的提取及旋轉,可以得到解釋的總方差,運用SPSS軟件進一步開展主成份分析,找到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三個特征值,可得出這三個成分的“提取平方和載入(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方差為89.92%,如表2所示:

由此可見,這三個主成份變量已經可以代替原來的七個變量,且旋轉前后因子的提取情況差別不大。最后,用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將三個主成份得分進行線性加權,得其綜合評價得分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Y為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的綜合評價得分。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對河南省2010年-2014年金融生態環境進行評價可知,我省金融生態環境在這一期間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其五年的綜合得分分別為0.7864、0.9526、1.1307、1.3017和1.4968。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河南省地方政府已然高度重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經濟金融運行平穩,居民收入增速和人均GDP得到了顯著提高,省域內社會信用意識逐步增強,信貸和投資環境得到有效改善,金融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從而共同為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起到了推動作用。

四、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優化建議

河南省的經濟總量及人均GDP在全國排名都處于中下水平,雖然近幾年的金融發展勢頭較好,金融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與發達地區仍存在巨大差距,尚未達到自我調節、自我優化的良性發展狀態。如何進一步完善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發展區域經濟建設、提高金融信用基礎,實現河南省金融和經濟跨越式的發展,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前一部分的實證分析,本課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優化金融體系結構

首先,河南省的金融資源分配差距較大,金融資源多集中在省會城市,造成其他地市金融資源匱乏,阻礙全省的經濟發展,政府要出臺一些具有窗口指導作用的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合理分配金融資源,推動金融區域改革;其次,創新組織形式,加強相關非金融機構的制度建設,使其充分發揮服務區域金融的作用。

(二)大力發展經濟建設

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不僅會刺激金融部門業務的發展,提高金融部門抵制金融風險的能力,同時也為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塑造了良好的氛圍。為了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和科技含量,提高生產效率,應注意高新技術的發展及先進技術的引進。與此同時,地方政府要降低市場準入的條件,為市場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以投資促進就業,優化投資質量,帶動經濟穩步快速發展。

(三)推進社會誠信文化建設

宣揚誠信文化,不斷加強市場經濟參與者的主體信用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健全社會輿論對信用行為的監督機制,對誠信缺失行為進行嚴格懲罰從而為金融和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信譽環境。

(四)加強法制建設,完善金融法治環境

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立法觀念,以完善金融產權為核心,以強化信用秩序為重點,以市場原則為基礎,改善金融主體法律制度,完善金融業務法律規范,從而促進金融生態的平衡和優化。

(五)建立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的長效機制

借鑒國外以及東部地區的經驗,建立以省政府為領導的多方溝通協商機制,將各地市的金融生態建設列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中,成立地方政府部門、人民銀行、金融監管部門三位一體的協調機制,積極改進金融機構進入、金融業務創新等機制,為金融業和經濟的發展創造公平良好外部金融市場環境,從而實現金融生態自我調節、自我優化的良性發展狀態。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課題組.廣東區域金融生態實證研究[J].南方金融,2006(11):5-8.

[2]路楊.區域金融生態評估實證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2(6):83-84.

[3]張守志.廣西沿邊金融改革試驗區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5(5):59-67.

作者簡介:方圓(1987-),女,河南信陽人,信陽農林學院財經學院教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司財務管理、會計理論。

微觀經濟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主要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及教學方法為重點進行闡述,分析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基本概述,包含理論是抽象性的、圖形相對復雜、研究方法過多,并且從信息化教學形式、引進啟發學習方法與案例學習方法、課后習題訓練與綜合論文成績、巧妙融合前沿課題與教學互動過程幾個方面深入說明并探討微觀經濟學的有效學習方法,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    鍵   詞]  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教學方法;相關思考

經濟學課程作為教育單位明確的一門必修課程,歸屬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體系,微觀經濟學課程是經濟學領域的重點科目,其不僅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內容,還是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然而部分院校中學生在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習中表現出不良情緒,因為學生覺得微觀經濟學課程比較抽象且難懂,學習起來有難度。為此,研究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有一定的價值。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基本概述

總體而言,經濟學作為分析怎樣分配稀缺信息資源的一門課程,微觀經濟學以分析資源分配的有效決策為基礎設立,研究對象是單一的經濟組成單位,即判斷單一經濟單位現有的經濟行為和經濟變量兩者的關系,換言之,微觀經濟學思考個體消費者以及生產廠家進行資源分配決策的重點途徑,決定著微觀經濟學的對應特點。

(一)理論是抽象性的

微觀經濟學中價格理論涉及供求項目、消費者行為項目、生產項目、市場結構項目與市場項目等,然而相關理論的任何結論形成都立足于假設基礎之上,那么學生在分析理論過程中總是不能把所學內容以及現實生活進行關聯,再者概念相對多一些,讓學生認為學習過程缺乏趣味[1]。比如在學習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階段,學生可輕松地感知,然而分析消費者實際行為過程,產生的結論為若邊際效用以及價格兩者相等,則消費者行為處于最優狀態,學生認為相關知識是抽象的。此種現象不和自然科學相同存在實驗室中,學生因為生活經驗不足會表現出學習畏懼情緒,又如邊際替代率以及邊際技術替代率的知識點學習,學生總是混淆兩者的概念。

(二)圖形相對復雜

經濟學課程包括諸多圖形,相關圖形均是復雜的,無形中發展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最大阻礙因素。因為微觀經濟學把抽象以及處理之后的假設內容為基礎加以定量研究,因此理論的結論生成可借助平面圖形完成客觀反映。然而最后的結論需求較多形式的圖形進行推算,造成學生運用較多時間探索圖形的本質。部分可安靜學習的學生在課后復習階段,可了解到經濟學圖形的推導過程是縝密的,收獲較大[2]。然而大多數學生僅僅了解結果,不懂得緣由,不可沉下心細致研究教材圖形的含義。因此,考試之前一些學生會生成擔憂情緒,甚至問教師應重點復習哪些圖形。

(三)研究方法過多

微觀經濟學包含諸多研究方法,即邊際研究方法、均衡方法、對比靜態方法、數學分析方法、靜態方法等,一些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覺得力不從心。經濟學學習中要對問題進行理論研究,之后形成數學模型,制作直觀化圖形,后續加以復雜的推導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和學生對知識點運用的熟練程度是存在關系的??墒钦驹趯W生的視角下,知識點學習總是前學后忘,學生把不相同課程的知識充分融合,導致學習難度增加。

基于此,微觀經濟學課程分析內容促使理論經濟學呈現顯著特征,相關特征表明學生學習會感到吃力,對相關問題的處理,應在課程學習中挖掘優質的方法,學生由淺入深地感知微觀經濟學,掌握經濟學內在含義[3],梳理微觀經濟學思想與組成要素,全方位明確微觀經濟學的學習技巧,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

二、微觀經濟學課程發展的問題

第一點是教學呈現重視理論、淡化實踐的問題,教師在實際課程教學中總會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不能及時關聯理論在生活中的應用。微觀經濟學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傾向存在密切關系,理論知識的學習要以掌握市場變動傾向為前提,不然會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所以教師要調動學生的洞察意識,巧妙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這樣才可以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經濟學素養,讓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第二點是講課形式相對單一化,諸多教師進行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便可以把教材的內容直接介紹給學生,可是呈現出較大的弊端,最為顯著的是傳統教學模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學生僅僅是機械化地接受數學知識,不能充分調動學習思維。第三點是考核方式有待豐富化,一些院校進行微觀經濟學的課程教育,選取期末考試以及平時成績結合的模式,期末卷面成績占有較大比例,考試的內容以教材知識為主,答案也是比較標準化的,創新的題目少之又少。而平時成績占據較小比例,重點是分析學生對作業的完成情況和課堂回答效果,如果教師可以更多地創新教學考核方式,比如分析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可以豐富考核方式,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微觀經濟學的有效學習方法

對于微觀經濟學而言,內容相對豐富,與此同時體現出抽象性,尤其是通過數理知識判斷與推導理論條件,學生很可能感到此門課程存在學習難度。要想提高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質量,教師要圍繞學生素質與專業成長規律,給學生滲透實用性較強的專業化知識。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要凸顯互動化特征與實用化特征,前者需求師生之間溝通與討論,依托任務研究與學習問答的形式組織學生深層次研究課程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4];后者要求課程教學應保障實用性體現,組織學生把微觀經濟學知識運用在實踐中,這樣抽象化的理論知識發展為生活中實用的道理,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實踐能力。準確而言,在強化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有效性時,應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信息化教學形式

在微觀經濟學的課程教學中,應組織學生分析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后續關聯國內外的關鍵知識進行系統化學習,依托信息化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感官刺激,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依托信息化教學形式的顯著因素便是微觀經濟學包含煩瑣圖標與推導內容,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不只是實現學習時間的節約,還會保障學生對知識點學習的過程具體化,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

(二)引進啟發學習方法與案例學習方法

針對啟發性學習過程,把學生視作主體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思維。微觀經濟學內包含的需求價格彈性模塊,可以此為基礎啟迪學生思維,帶領學生思考怎樣高效率地運用相關理論提高市場營銷成效。適當給學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時間,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對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習的參與程度。微觀經濟學理論相對抽象化,在實際的教授期間,要關聯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學會引進生活案例充分討論,對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進行解釋,促使學生思維足夠活躍化[5]。依托諸多和生活存在關聯的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真切了解經濟學原理是體現實用性的,全部人均存在經濟社會環境中,衣、食、住、行均和經濟存在密切關系。全方位明確經濟學原理不僅作為學問,還是人們認真生活的指南。此種啟發學習形式與案例學習方法互相結合,最大化培養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對學生內在的潛能進行挖掘,體現課程教學的時效性。另外,教師要結合經濟學課程的知識點教學需求,針對性選擇教學模式,樹立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尤其是最近幾年提倡的翻轉課堂理念,可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相關手段的運用和微觀經濟學教材內容互相匹配,不然會造成學生無所適從的感覺,難以保障教學質量。

(三)課后習題訓練與綜合論文成績

不管是如何生動性的學習方法,若沒有在課后鞏固現有知識,則全新的名稱出現后,學生勢必會遺忘知識點。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把嚴格假設為前提實施數學縝密推導,結論的獲得體現出客觀性,在很大程度上說明微觀經濟學習題包含客觀計算題,因此每個章節內容教學結束時要帶領學生對課后習題進行訓練,挑選體現代表性的習題重點研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6]。除此之外,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結合論文成績與日常成績,組織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對文獻資料進行查閱,書寫和某個理論相關的論文,完成學生學習成效檢驗。誠然論文題目的對應格式以及字數要求應被具體化,學生書寫論文,不僅了解如何處理實踐問題,還會樹立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這樣把論文完成情況和日常的成績互相結合,無形中推動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更多地在微觀經濟學學習中得到良好體驗。

(四)巧妙融合前沿課題與教學互動過程

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師要善于分析前沿知識成果,同時在上課階段圍繞和學習內容相關的前沿主題創設教學情境。因為微觀經濟學每個學者的觀點都是不同的,在教學期間要明確特殊化,組織學生閱讀其他類型文獻。依據學生閱讀情況發表自己的思想,彼此之間互相交流與討論,一方面活躍教學氛圍,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推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發展進程。在此期間,圍繞專業化教學需求,教師可量身定制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即便微觀經濟學知識比較抽象,若細致研究會領悟知識點的奧秘。比如在財經類院校課程教學中,對經濟學課程的安排體現出不同,學分即三學分、四學分等,課時即48課時、64課時等,教學考核模式劃分考試以及考查等。由此教師要圍繞人才發展需求,給不相同專業的經濟學課程進行教學活動設計,尤其是教學進度、教學內容和教學難易程度,還要配合特殊案例具體講解,讓學生全面分析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彰顯課程教學的實用性。在課程考核過程中,不管是日常教學還是期末教學,都要凸顯科學性。日常成績考核具備靈活性,評定結合學生平時學習表現,挑選多種形式。由此教師在教學開始之前給學生明確成績評估方案,在第一次上課過程中給學生公布成績評估流程,學生對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可進行更為針對性與個性化的學習。

綜上所述,在微觀經濟學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此門課程的特點,分析學生學習難度大的本質原因。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滿足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水平,嘗試選取優質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內化知識點結構體系,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由此不斷推動微觀經濟學教學活動的發展,真正落實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韓雪.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為例[J].農場經濟管理,2020,294(9):63-64.

[2]郭曦.微觀經濟學教學綜述及教學改革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20(1):144-145.

[3]李娜.民辦高校微觀經濟學教學問題與對策探討:基于廣東培正學院的教改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2):185-186.

[4]仇燕蘋,王貴彬.留學生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探討[J].科技資訊,2019,572(35):221-222.

[5]劉夢琴.基于課程特點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升對策研究[J].科技風,2020,417(13):104-105.

[6]李英一.基于動態評價理論的微觀經濟學課程評價模式的應用[J].科技風,2019(26):219-220.

◎編輯 栗國花

微觀經濟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梳理了外匯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的核心觀,最和最新實證研究成果,目的并進行該領域的全面文獻綜述,而是闡述筆者的一些個人理解。在微觀結構理論的研究框架下,匯率動態是分散信息轉化為市場共識信息的過程,信息匯聚速度的緩慢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釋傳統匯率理論所面臨的困境,但微觀結構模型的匯率預測能力仍有待實證檢驗方法的進一步完善。微觀結構理論并非對宏觀匯率理論的否定,二者之間存在互補而非替代的關系,融合宏觀與微觀元素的混合模型,將成為匯率經濟學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匯率動態;信息匯聚;匯率預測;混合模型

微觀經濟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基于《金融經濟學》的學科特色,首先分析該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的必要性;然后根據現代教學模式的內涵,構建了該課程的研討式教學模式;最后,以“均值—方差模型”教學為例,探討了該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的模式設計。不僅為改進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現行教學模式提供理論指導,也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金融經濟學》;研討式教學;教學模式設計

金融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與金融學交叉性的學科,主要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金融風險的規避和金融資產的定價,即經濟主體在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金融決策行為及其結果[1]?,F代金融經濟學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現代證券組合理論,而且隨著微觀經濟學在金融領域中的不斷應用而逐漸發展起來。近年來,金融經濟學已發展成為金融學專業本科和研究生的主干課程和金融學專業的基礎課。然而,金融經濟學是一個正在發展的開放性新興學科,其學科邊界和內涵都處于一個不斷更新、變化的動態環境之中[2]。因此,如何使金融學專業的學生了解金融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框架,以掌握金融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求教師有必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而采取一種研討式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并和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問題,最終促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獲取新的知識。

一、研討式教學的概念和模式

究竟什么是研討式教學?目前還沒有完全統一的定義,但大都認為它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3]。本文結合《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研討式教學實踐,認為研討式教學就是將“研究法”和“討論法”相結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質疑、討論、探究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討論活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

研討式教學是學生在教師主導下的討論和研究活動,學生是活動主體,教師僅以導師身份進入課堂。學生作為研討式教學的主體,根據教師要求,探討問題,尋找解決方法,交流并總結研討成果。而教師作為研討式教學的導師,就是要激發學生對問題的研討興趣,渲染研討氣氛,促進研討開展,從而使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說,研討式教學體現了教學民主和公平,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重要教學模式。

所謂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而圍繞某一主體形成的比較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活動方式[4]。事實上,任何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和學生關系的建構,研討式教學模式也不例外,既要求教師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又要求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積極參與者[3]。所以,研討式教學模式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互相討論和研究的學習方式,一般包括提出研討主題、啟發引申思考、調查資料探索、討論分析研究、總結應用創新五個基本階段[5]。

二、《金融經濟學》研討式教學必要性

金融經濟學是經濟學和金融學相結合的產物,是金融學由定性分析轉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金融決策定量化的結果。金融經濟學本身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盡管其結論性的原理很重要,但原理的形成思想和分析方法更加重要,因為金融經濟學本身并不是一種教條,而是一種分析、解決問題的理論方法。所以,總要求學生機械性記住一些結論的傳統教學方法很難體現該課程的特色,更無法真正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的。這不僅要求教師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應遵循研討式教學模式,設置疑難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和研究,引導學生在問題研討中不斷質疑和釋疑;而且還要求學生自覺尋找問題研究方法,探究研究思路,自己發現規律,分析并解決問題。因此,基于傳統教學方法,金融經濟學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是必要的,具體可概括為如下兩方面:

首先,金融經濟學的傳統教學過分注重教師的“專家”作用,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金融經濟學主要的研究問題是金融資產定價,而定價公式的推導往往需要較多的數學知識,這在客觀上增加了該課程學習的枯燥性。然而,現行的金融經濟學課程大多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只是跟著教師學,機械性地記住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這就必然阻礙了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研討式教學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組織教學內容,強調學生獲取新知的過程,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所以,研討式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對金融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學習。

其次,金融經濟學的傳統教學注重結論的講授,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由于金融經濟學課程所涉及的金融資產定價公式大都需要煩瑣的推導過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把過程教學變成了簡單的結論背誦,這將理論知識和學生認知的關系遠遠隔開了。學生僅僅依靠聽課和記憶來學習該課程的知識,不僅不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也束縛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提高。而研討式教學注重學生的認知過程,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讓學生自主研討來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所以,金融經濟學課程采用研討式教學模式不但能夠增加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主動性,也會使學生體驗到對該課程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由此可見,有必要對金融經濟學的現行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而實施研討式教學模式,通過問題提出、研討和解決來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意愿,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金融經濟學》研討式教學模式

根據教學模式的內涵和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特色,針對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可構建表1所示的研討式教學模式。

1.問題發現與探索階段。教師能否提出既令學生質疑又使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是研討式教學能否成功關鍵。當問題不需要學生改變原有知識結構就可以解決時,學生就不會存在疑問和探索新知的愿望。所以說,在研討式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專家型的知識傳播者,而是幫助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以促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

金融經濟學中枯燥的公式推導往往使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出令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疑問,就可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公式的來源。譬如,在均值—方差模型中,可先向學生呈現一個例子來表明隨機占優原則的成立依賴于個體的效用函數,從而讓學生自己探索和發現均值—方差模型。

2.新知識講授與學習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教師可利用學生對問題的疑問和興趣,啟發學生自主發現新的知識,從而向學生呈現新知識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在本階段,教師闡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系統講授新的知識,不僅可讓學生深入理解新的理論和方法,還可提高他們新的認知水平。

金融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一般都較為系統和完整,教師的系統分析和講解,既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和掌握現代金融體系的理論,也有助于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研究開拓思路。比如,在“均值—方差模型”的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利用泰勒公式將效用函數表示成均值和方差的函數時,可啟發學生給出均值—方差模型的成立條件,從而可進一步要求學生預習下一節內容,并利用均值—方差模型的相關知識對馬科維茲組合理論的一個重要假設“市場上各金融資產的投資回報率服從正態分布”做出合理解釋。

3.新知識應用與創新階段。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應用和創新,既是研討式教學模式的出發點,也是研討式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如何將新知識應用于實踐并有所創新,一直都是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的難點。由于該課程較多偏向于基礎理論,而很少涉及實際應用創新,所以傳統的金融經濟學課程大多沿用“概念—結論(定理)”的模式,這就不可避免地會使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實際價值持有懷疑態度。所以,研討式教學模式就要求教師善于創設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較復雜問題,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金融理論知識來分析、解決這些問題,以使他們感到該課程的重要價值,例如項目的投融資決策、商品房抵押貸款定價、個體損失規避等都是金融經濟學知識的創新性應用。

4.新的認知系統形成階段。新的知識不是孤立的知識,而是與舊的知識相互聯系,只有當學生弄清二者之間關系,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可形成自己的系統認知結構,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新的知識。然而,現行的金融經濟學課程一般都是讓學生機械性地記住一些公式,忽略了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形成過程,這就使學生很難準確、靈活地運用該門課程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挫傷了他們對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所以,在研討式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及時地系統總結新知識要點以及新舊知識之間關系,幫助學生將新的認知結構和原有認知結構聯系起來,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完善新的認知系統,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四、《金融經濟學》研討式教學實施

基于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特色,上述給出了該課程的研討式教學模式。如何對該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不妨以“均值—方差模型”的教學案例來闡述其實施方案的設計。

(一)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學生遇到新的學習內容與與其原有認知結構發生沖突時而急需解決的一種心理狀態。在研討式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金融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相互統一。

在“均值—方差模型”的教學中,為了自然導入新的學習內容,教師可讓學生回顧隨機占優原則的同時呈現一個投資決策情境如下:

例:假設市場上存在兩種投資證券p1和p2,它們的隨機回報率分別(如表2、表3所示)。

表2 證券1隨機回報率

表3 證券2隨機回報率

通過簡單計算可得:

E[■1]=E[■2],Var[■1]=■>■=Var[■2]

即這兩種證券具有相同的均值,但前者方差要大于后者。

如果設個體初始財富為1,其效用函數取對數形式:u(W)=ln(W),則個體對這兩種證券進行投資,所能達到的期望效用分別為:

E[ln(1+■1)]≈-0.1438

E[ln(1+■1)]≈-0.1744

因此,個體選擇投資證券p1可以有更高的期望效用,盡管其方差比p2高。這與個體投資行為遵循隨機占優原則(即給定期望收益率,方差較小的證券是占優的)發生沖突。對此,學生不可避免會產生疑問。

(二)組織討論和研究

在創設問題情境之后,教師可針對學生的疑問,組織討論和研究。對于上述問題,教師可啟發學生不妨將個體的效用函數取為二次函數形式:u(W)=W-W2,從而有:

E[u(1+■1)]=-■,E[u(1+■2)]=-■

因此,個體投資p2可以獲得更高期望效用,即認為p2是占優的。

由此,學生獲得新的認知:隨機占優原則的成立與否依賴于個體的效用函數形式。

此時,教師可引入新的知識:如果個體的期望效用函數能夠表示成僅僅依賴于均值和方差的函數,即E[u(·)]=H(E[·],σ2[·])

則個體行為將遵循隨機占優原則,從而稱之為“均值—方差模型”。

接下來,教師就要反問為什么,從而組織學生討論和研究。首先,從問題情境出發,要求學生探討二次函數的期望能否表示成均值和方差的函數;其次,讓學生研究一般的效用函數的期望如何表示成均值和方差的函數,也就是探討“均值—方差模型”成立的條件。

在讓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和啟發學生順利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在對二次函數分析時,可讓學生回顧方差的概念,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方差也可看作均值的函數。于是,對于一般的效用函數分析,就可啟發學生利用泰勒公式將效用函數u(·)在E[·]處進行展開,從而探討期望效用函數E[u(·)]僅僅表示成均值和方差形式的條件。

(三)總結、應用和創新

對于上述研討結果,教師要及時總結,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以完善學生的認知機構。為了加深學生對“均值—方差模型”的認識和理解,教師除了要闡述均值—方差模型和隨機占優原則的聯系,還要強調該模型的深刻含義及其成立條件。特別如果還要突出該模型的理論或應用價值,還可讓學生預習后續學習內容,要求他們利用該模型的相關知識,分析并解釋馬科維茲投資組合理論的一個重要假設:市場上各種風險資產的投資回報率服從正態分布。由此,還可讓學生課后查閱相關文獻完成一篇關于“均值—方差模型”的課程論文,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結束語

《金融經濟學》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在客觀上要求其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進,結合現代教學模式的內涵,本文提出和構建了該課程的研討式教學模式。研討式教學在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更加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質疑、討論、探究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討論和研究來解決疑難問題,以使學生獲取新的知識,并建立新的認知結構。所以,金融經濟學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可遵循四階段模式,即包括問題發現與探索階段、新知識講授與學習階段、新知識應用與創新階段、以及新的認知系統形成階段。為了使研討式教學模式更好地應用于該課程,本文還通過“均值—方差模型”教學案例,探討了研討式教學的設計方案,一般可按創設問題情境、組織討論和研究,以及總結、應用和創新三個基本步驟進行。而且,近年來的教學實踐也表明,金融經濟學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可取得較好的預期效果。因此,本文內容不僅為改進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現行教學模式提供了理論指導,也為高校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盡管如此,《金融經濟學》課程實施研討式教學還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對于該課程中那些理論性較強而實踐性較弱的理論性問題,學生就會缺乏討論熱情,從而組織討論和研究就顯得非常困難。這不僅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去挖掘問題的深度、降低問題的難度,還須擁有巧妙的教學技術和藝術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隨著研討式教學模式在金融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教師還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研究,以形成更加完善、有效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周方召.本科教學中開設《金融經濟學》課程的必要性和內容側重的探討[J].金融教育研究,2012,(4):75-79.

[2] 汪昌云.金融經濟學[J].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 劉偉.研討式教學模式建構[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5-67.

[4] 何克抗,林君芬,張文蘭.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田管鳳,秦懷泉.研討式教學模式建構[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3,(1):114-117.

上一篇:計量經濟論文下一篇:運輸經濟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