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豬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2023-04-10

根據工作的內容與性質,報告劃分為不同的寫作格式,加上報告的內容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寫報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生豬產業發展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篇:生豬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生豬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生豬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關于**縣生豬產業轉方式促升級的思考

從發展的階段性角度看,當前我縣生豬產業發展已經跨越了探索起步階段,開始步入優化升級階段。既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又是一項全新的事業,更是我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任務。如何推進生豬產業又好又快地優化升級,是全縣上下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課題。

一、深刻理解轉方式促升級的內涵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認識,**的生豬產業發展,基礎在現代農業,目標在一縣一業。推進生豬產業優化升級,就是以轉變方式為手段,用工業化的理念,使生豬產業逐步向一縣一業轉型。

所謂現代農業,從核心內涵來看,可概括為“四三一”,即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工業裝備、現代管理方法、現代經營理念“四個支撐”,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產出率和農產品商品率“三率”,形成產供銷一體化、貿工農相結合的多元化、多功能的“一個產業體系”?,F代農業的發展核心在基地,更加強調實現農業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三統一,發展理念仍然是農業占主導層面。所謂一縣一業,是指在現代農業的基礎上,以工業化為目標的支柱產業,其生產經營方式更加強調標準化、規范化、規?;?、社會化、專業化發展。一縣一業的發展核心在龍頭企業,在工業化農產品的精深加工上,更加強調農產品對工業的供給,發展理念是工業化占主導層面。因此,一縣一業與現代農業有相同點,但一縣一業是更高層次的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一縣一業的基礎,一縣一業是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從大力實施一縣一業戰略著手,率先突破發展生豬產業,實現了生產方式、經營形式和推進機制的“三大轉變”,基地規模、加工能力、質量、效益的“四大提升”,初步呈現出三次產業聯動發展的良好勢頭,現代農業的基本形態已經呈現。但科學審視**生豬產業的現狀,還存在“基地規模不強、龍頭帶動不力、產業鏈條不全、市場化程度不高、服務網絡體系不優”等突出問題,生豬產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所占比例提升緩慢,對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相對較低。這種處于發展期相對穩定、緩慢上升的階段是一種“波瀾不驚”狀態,如果不及時“推波助瀾”,勢必影響到產業向更高層次的健康發展。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認識,必須轉變發展方式,以工業化的理念、市場化的手段助推生豬產業由現代農業向一縣一業轉型,真正做到優化整合生產要素,構建以利益為紐帶的全產業鏈,促使產業鏈條無縫聯接、高效運轉,實現產業結構與資源供給、技術支撐、市場需求相適應、相融合的狀態,大幅提升產業各環節的效益和整體綜合效益,促進生豬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明確轉方式促升級的方向和重點

推進生豬產業優化升級,關鍵是要找準一縣一業的重要構成體系,綜合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依靠龍頭帶動,實行區域布局,發展規模經營,做到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

(一)更加注重龍頭引領。就當前我縣的生豬產業發展現狀來看,縱向比,短短五年已經在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建設上取得了輝煌成就,但要保持這種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傳統手段已經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橫向比,我們的飼養總量、產品供給在供應大市場、占領大份額上,差距還很大。因此,必須改變思維,逆向思考,快速擴張,在全縣樹立培育全產業鏈龍頭的理念,把培育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生豬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龍頭企業作為生豬一縣一業的關鍵來抓,以工業化的理念助推現代農業優化升級。重點要采取內引外聯的辦法,大力招商引資,在土地、稅收、資金、審批等方面出臺更具優惠的政策,在積極扶持培育壯大縣內龍頭企業的同時,吸引大公司、大集團來我縣,培植年供種5000頭以上的專業化良繁龍頭企業、年加工生豬20萬頭以上的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飼料20萬噸以上的飼料龍頭企業、年產值達億元的獸藥和生豬副附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年出欄商品豬1萬頭以上的養殖龍頭企業,培育一批中介服務龍頭公司。通過產業鏈中各個關鍵環節的龍頭引領,帶動全縣大力實施標準化養豬,培植生豬養殖專業村和專業戶,用現代裝備、現代工藝武裝生豬生產,提升集約化生豬生產水平,使有技術、有頭腦、懂經營的農民立足自身基礎,分別融入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力求在擴大養殖規模、擴大加工規模、提高養殖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方面有所突破。

(二)更加注重區域布局。生豬一縣一業是實現產業向區域化、集約化布局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高效益產出的聚集地。全縣在推進生豬產業優化升級過程中,必須按照生豬一縣一業的要求,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在綜合考慮不同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基礎設施、產業基礎等各方面因素的情況下,科學規劃不同區域發展重點,使良繁、飼料、商品豬生產、企業加工、服務、銷售等關鍵環節在不同區域有不同側重,進而逐步形成區域化布局。通過不同地域內在某一方面的專業化、集約化的生產經營,促進地域產業結構優勢的發揮,實現廣泛地域上的產業結構均衡。特別要以謀劃爭取中高山現代生態循環產業科技示范園項目為區域布局的重要抓手和載體,充分利用“豬——沼——蔬菜”和“林——菌——苗木”這兩個特色農業產業循環體系,促使一批以生豬工廠化養殖的企業進入園區,從而推動基地進一步擴張。當前,要緊緊圍繞產業優化升級,立足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科學編制園區規劃,努力將園區建設成為一個規劃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競爭優勢明顯、經營機制完善、輻射效應明顯的現代農業生態示范園區。在規劃布局中,要充分考慮各個鎮的區位條件和發展基礎,扶優扶壯,不能面面俱到,選擇優勢產區要相對集中,優中選優,不能到處布點,投資建設要突出重點,分步實施,不能全面開花。

(三)更加注重標準生產。以國家和行業標準為骨干,借鑒引進先進技術成果,進一步完善以《**生豬標準化養殖模式規范》為主的標準體系,以標準體系為指導,全面推進生豬產業發展五大體系的優化升級。在良種繁育體系上,高起點建設一批專業良種擴繁場、良種繁育場、良種繁育村、良種繁育小區,引進一批有實力企業建立良繁龍頭,加快構建配套成龍、結構科學、全域覆蓋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擴大良種繁育能力,滿足產業規模擴張帶來的良種供應需求;在標準化養殖體系上,購置先進設施裝備,用現代裝備武裝生豬養殖,將標準化養殖技術滲透到每個環節,高起點、高質量建設一批標準化圈舍,培育一批商品豬供應龍頭,在全縣形成高質量、高效益的商品豬養殖基地,引領全縣分散養殖向標準化養殖轉變;在產品加工體系上,加快推行產品認證,打造特色品牌,加大系列產品研發,實現產品多次加工增值,通過多種途徑,內引外聯,培育一批龍頭加工企業集群;在飼料加工體系上,積極發展與現代養豬業相適應的飼料加工業,加大無公害預混飼料的使用,拓寬對飼料源的開發力度,探索與**生豬相適應的標準配(混)合飼料,提高飼料利用率,保證飼料的安全性,達到從源頭上控制之目的;在市場營銷體系上,建設豬肉產品、臘肉食品交易市場,加強“農超對接”,推動臘肉食品進入更多更大的商場、超市。探索新型銷售模式,發展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方式,拓寬營銷空間,促進產銷銜接。

(四)更加注重利益關系聯結。生豬產業優化升級的核心是使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比較穩定的利益關系。企業與農戶之間是否能建立穩定的利益關系,主要在于專業合作組織的職能作用發揮。目前,全縣雖然都相繼建立了一些專業合作組織,但多數都只停留于形式,沒能發揮作用,基地與龍頭間的聯結不緊密,“產+加+銷”間的利益矛盾得不到有效化解。因此,要繼續加大扶持和發展多種形式的生豬專業合作組織,重點探索發揮合作組織的職能作用的新辦法、新機制,把產業協會建成實體性組織,努力讓龍頭與基地、基地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要支持農村基層干部、技術人員、養殖大戶領辦、創辦專業合作組織,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經營形式,為農民解決資金、技術、信息方面的問題,引導專業合作組織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健全運行機制,政府在資金、政策、信息、技術等方面為其提供有力支持,促使其不斷發展壯大。要依法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利益調節機制,正確處理好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戶之間的利益關系,鼓勵龍頭企業與養豬大戶簽訂收購合同,實行保護價收購,并充分體現優質優價,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支持龍頭企業創辦規?;?、標準化養豬場,農戶進場分戶飼養,企業為進場農戶統一提供仔豬、飼料、防疫、技術等服務,并統一收購產品;鼓勵龍頭企業與政府共同出資建立貸款擔保公司,為農戶規?;B殖提供貸款擔保;鼓勵龍頭企業與保險公司合作,為基地養殖大戶統一提供生豬保險服務,降低養豬戶風險;支持龍頭企業建立風險調節基金,以豐補欠,確保養殖戶利益。要通過合作組織宣傳、引導養殖戶認可,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和養殖戶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機制,逐步由政府牽線向業主契約、訂單轉變,由契約和服務聯接向資產、資本聯接方式發展,形成自動的利益互動和聯接機制,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

三、建立轉方式促升級的保障機制

良好的機制是實現生豬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保障,必須從建立保障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機制入手,千方百計提高農民養豬的積極性,從根本上解決生豬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步伐。

(一)建立項目保障機制。圍繞生豬產業發展,積極爭取中、省項目,實施項目帶動生豬產業發展。加強對國家產業政策和中省投資方向的研究,聯合多個部門有針對性地從規?;B殖、良種繁育、疫病防疫、龍頭企業、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策劃包裝一批項目,爭取更大、更多的項目支持,在項目建設中,堅持打造“精品工程”,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以進一步取得中、省的支持。要把招商引資作為促進生豬產業優化升級的重點,在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的基礎上,以資源引資、以政策引資、以投資回報率高引資,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利用媒體和互聯網等多種手段廣泛招商引資,大量吸引其他領域資本和民間資本進入畜產品加工業,引進國內、國際知名企業到我縣投資。

(二)健全政策投入機制。政策扶持體系的重點在政策資源整合和延續性的體現,增強對產業的引導和支撐。要對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制定生豬產業“十二五”優化升級建設方案,編制龍頭企業、產業基地、專業合作組織、服務體系、產業文化等專項發展規劃,引領產業優化升級。要把生豬產業作為農業投入的重點,落實好國家在良繁體系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同時進一步加大縣級財力投入,科學系統制定獎扶機制。要從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融資擔保、利益鏈接等方面制定專項政策,完善養殖用地和水、電、沼氣等配套建設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引導資源向生豬產業配置。要進一步擴大縣級生豬育肥風險金資金規模,大力發展生豬保險業,利用土地、林地流轉和農民進城有關政策,做好農民資產確權登記評估工作,探索采取活豬或圈舍等資產抵押方式貸款,緩解資金壓力。

(三)建立質量安全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動物疫病預警機制,把影響生豬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對于嚴重危害生豬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嚴格實施計劃免疫,堅決實行強制防疫。建立和完善生豬產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生豬產品達到無規定疫病、無違禁添加劑和無規定藥物殘留的標準。加強飼料和獸藥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安全監督,在依法依規推行獸藥代理、獸藥準入登記備案和用藥登記等制度嚴格管理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養殖業投入品的管理執法力度,堅決打擊生產、銷售和使用假劣獸藥、違禁藥品及飼料添加劑的違法犯罪活動。建立健全生豬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監控體系,設立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加強檢測和監控。

(四)探索創新服務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服務功能,不斷探索形成新的更適應產業發展的服務機制。加強科技培訓,將養殖場主、農戶培訓納入年度培訓計劃,各鎮均設立培訓基地,形成完善的網絡體系。提供信息渠道,依托網站、電視臺等媒體,為企業和農戶提供政策、管理、技術、招商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定期發布價格、疫病信息,對市場和疫病引起的風險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引導農民正確認識市場形勢。實行人才戰略,鼓勵支持龍頭企業、養殖大戶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人才支援機制,廣泛開展技術合作和人才選聘。

(五)不斷優化考核機制??己霜剳褪巧i產業發展工作落實的關鍵。要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把生豬產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科學設置生豬產業考核指標,將生豬產業的發展、招商、品改、防疫、扶持等工作予以量化,納入縣、鎮、村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把生豬產業發展考核與干部評先評優獎罰緊密掛鉤,真考實核、動真碰硬,對在產業建設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干部要重獎、重用,對連續考核處于末位和因主觀原因造成工作失誤的單位領導,嚴格追究責任,形成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的合力。

第二篇:生豬產業發展狀況調研報告

生豬業是**市畜牧經濟的支柱產業,其產值已占到畜牧業總產值的 52%,是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生豬生產在保障市場供給,平抑市場物價,促進地方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市生豬生產正處于重要轉型的關鍵時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 如何抓好生豬產業,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成為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1、當前生豬生產的主要特點

1.1 母豬存欄量增長,生豬生產呈現恢復性發展態勢。20xx年七月以來由于生豬養殖效益較好,同時我市認真落實國家能繁母豬補貼、人工授精良種補貼、標準化規模養殖建設獎勵、政策性生豬養殖保險等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推動了全市生豬生產的恢復性發展。 20xx年上半年能繁母豬存欄達到 7812頭,比 20xx年上半年增加 386頭(增長 5.2%),生豬生產能力逐步得到恢復,預計 20xx年底仔豬生產可望達到供求平衡,仔豬價格趨于合理。

1.2 規?;潭戎鸩教岣?,生豬規?;B殖發展勢頭較好。近年來我市生豬規模養殖有一定發展,特別是去年以來生豬規模養殖效益較好 ,帶動了一定社會資本發展規模養豬,生豬養殖規?;潭鹊玫搅艘欢ㄌ岣?。 20xx年我市年出欄 20頭以上的適度規模養豬戶達到 16781戶(其中年出欄 50頭以上 1197戶、年出欄 100頭以上 164戶、年出欄 500頭以上 35戶、年出欄 3000頭以上3戶), 20xx年末適度規模戶存欄生豬16.74萬頭,同比增長 132.1%;適度規模戶出欄生豬 18.12頭,同比增長 136.5%。

1.3 生豬品種改良逐漸推進,優質肉豬比重增加。優質肉豬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近兩年來我市抓住時機指導農戶和規模養殖場(戶)淘汰老弱劣質母豬,選留優質二雜母豬,推廣以外三元“洋三雜”為主的生豬品改,提高優質肉豬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欄純外種母豬達到1315頭,良種公豬存欄63頭,有人工授精站 12個,全市洋二雜母豬存欄達到 6908頭,比去年同期增長 23.16%,出欄洋三雜肉豬 15.75萬頭 ,比去年同期增長 26.8%,洋三雜面達到 25%,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4個百分點,生豬品改工作得到穩步推進。

1.4 生豬產量快速上升,畜牧業產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來,由于國家對畜牧業的大量投入,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激勵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養殖行業,從事生豬產業發展。在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豬出欄頭數逐漸增多,農民的養豬效益明顯提高,畜牧產值快速增長,在短時間內緩解了供不應求、豬肉緊張的社會矛盾。

2、生豬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生豬疫病防控形勢嚴峻,疫病風險增大。一是豬病種類多,防控難度大。近幾年來,我國豬病呈高發態勢,疫病種類增多,并由單一性病種感染轉變成多病種混合感染,動物疫病防控已從季節性轉變為常年性,防控難度加大。二是豬只交易流動性大,外疫傳入風險增大。**市肉類加工企業較多,從重慶、云貴等地外購生豬量大,豬只交易流動頻繁,對我市動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脅。三是部分規模養豬場業主防疫意識淡薄。近年來跨行業進入的新建規模豬場業主防疫意識不強,特別是20xx年以來由于養豬效益高,有的規模養殖業主為了快速達到飼養規模,跨區域、長距離大量引種,給我市動物疫病防控帶來隱患。四是防疫設施條件和防疫隊伍素質還不適應當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來 我市動物疫病防控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檢疫診斷設施設備落后,疫病防控基礎脆弱,鄉鎮機構改革年初才剛落實,村級動物防疫員體系未建立起來,鄉鎮獸醫防疫工作量多難度較大,總之,防疫設施條件和基層畜牧獸醫隊伍素質還不完全適應新的疫病防控形勢的需要。

2.2 投資融資體系不完善,投入嚴重不足。生豬生產需要較大的投入,長期以來政府、社會和金融對生豬業的投入偏少,已嚴重影響到了我市生豬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豬肉的市場供應。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xx年以前國家對畜牧生產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長期以來對畜牧經濟特別是生豬生產投入很少, 20xx年由于豬肉市場供應偏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加大了對生豬生產的投入,但我市屬于生豬生產小縣市,達不到享受國家優惠政策的規模,能得到國家投入的資金很少,市財政財力有限,對生豬生產投入不夠。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額農貸額度偏低,貸款程序或手續復雜,同時因信貸擔保與反擔保機制未建立等諸多體制機制的制約,難以對發展生豬生產特別是發展規模養豬提供信貸支持。三是養殖戶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幾年生豬價格受市場行情影響較大,目前價格又走向低潮,養殖效益低甚至虧本,養殖戶自身積累不足,再生產性投入不多。

2.3 生豬規模養殖發展不快,規?;潭炔桓?。

第三篇:大理州生豬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為掌握生豬產業發展情況,解決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州農業局[2007]128號文件的要求,按照《大理州重點畜牧產業調研方案》,分別赴彌渡、祥云、賓川、鶴慶等生豬重點縣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聽取畜牧部門的情況匯報,深入6家加工企業,4個縣良種豬場,18戶規模養殖戶,26戶農戶進行調研,基本掌

握了生豬發展狀況?,F將調研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產業發展現狀

1、生豬存欄和出欄。全州2006年末生豬存欄237.3萬頭,其中能繁母豬26.1萬頭,肥豬出欄293.2萬頭,豬肉產量25.6萬噸,分別比2005年增1.34%、8.7%、6.23%、和6.23%。2007年一季度全州生豬存欄233.2萬頭,其中能繁母豬24.64萬頭,出欄肉豬86.94萬頭;同比基本持平,減3.75%,增18.6%。據鶴慶縣分析2007年第一季度末生豬存欄17.14萬元,其中能繁母豬2.06萬元,出欄肉豬8.75萬頭,同比分別減0.13%、增10.12%和增14.62%,生豬產業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據20戶農戶調查生豬存欄590頭,同比減少18.2%(06年同期722頭),出欄240頭,同比減少65.2%(06年同期690頭),

其中6戶還未出欄,1戶不養豬。

2規?;B殖:全州飼養肉豬10—50頭的有16026戶,同比減少10.38%,主要是20頭以下的減少;100—500頭的340戶, 1000頭以上的9戶;飼養母豬5頭以上的3750戶,同比減12.9%,20頭以上357戶,同比減1.9%,50頭以上107戶,200頭以5戶,500頭以上1戶。據18戶(30—50頭)規模養殖戶調查,存欄1114頭,同比增10.6%(06年同期1233頭),出欄602頭,同比減少2.5%(06年同期617頭),其中1戶未出欄。鶴慶新登村委會規模養殖戶(出欄30—100)273戶,年出欄肥豬12655頭,戶均出欄46頭;規模戶飼養的種公豬以約克和杜洛克為主,母豬以二元雜為主,商品豬以三元雜為主;改造圈舍,安裝飲水器,98%以上的養殖戶圈舍均是衛生圈。祥云云南驛鎮舊站李建雄戶自繁自養,在2006年上半年豬價低迷時新建一幢豬舍,淘汰劣雜母豬,從縣擴繁場引進70頭二元雜母豬(LY)和杜洛克種公豬,組織三元雜交生產,進入2007年開始生產,母豬產活仔10—12頭,育成9頭以上;出欄肉豬100多頭,出售肥豬價1月份8.2—8.6,3月份8.6—9.4,5月份額9.4—9.6。說明此戶抗風險能力強,抓住市場機

遇,跟上養豬潮流,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3、科技措施推廣情況

(1)生豬改良:2006年大理州生豬改良站點310個,其中國營(集體)44個,可利用良種公豬3126頭,其中杜洛克1368頭,長白豬693頭,大約克1033頭,其它32頭;豬種改良39.7萬窩,其中人工授精

9.2萬窩,母豬年均產1.8胎,據12個縣市11318頭繁殖母豬的調查,總受胎率91.7%,情期受胎率85.7%,胎均產仔10.44頭,產活仔9.02頭,胎均育成8.82頭,斷奶日齡44天,斷奶窩重98.4千克,雙月窩重124.4千克。2007年一季度全州豬改良10.96萬窩,其中人工授精2.06萬窩,同比增11.26%,減2.4%。

目前,良種公豬率達90%左右,約長、長約和約克等母豬的良種率70%左右。

(2)良種生產:州內大理、彌渡、祥云、賓川、鶴慶良種豬擴繁場共飼養種豬823頭,其中公豬143頭,母豬506頭,后備公豬47頭,后備母豬127頭;2006年引種公豬64頭,種母豬110頭。飼養品種杜洛克106頭(18公、88母),長白豬43頭(14公、30母),大約克268頭(49公、219母),PIC豬70頭(12公、58母)。繁殖母豬年產2胎,總受胎率95.6%。2006年提供種公豬366頭,種母豬132

2頭。2007年一季度彌渡、祥云、賓川、鶴慶良種豬擴繁場提供種公豬97頭,種母豬525頭。

(3)飼料推廣。我州現有配合飼料廠27家,年生產配合8.3萬噸,其中豬配合飼料4.3萬噸,占52%,飼料工業的迅速發展,為我州生豬生產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了基礎,我州養豬業配合飼料推廣面已達85%。全州不完全統計經營飼料單位或個體戶有1000多戶,主要經營正大、神龍、新希望等50多個品牌飼料,年銷售配合飼料3萬多噸,濃縮料5000多噸,添加劑600多噸。規模養豬場和適度規模養豬專業

戶(年出欄50頭以上)配合飼料養豬普及率達100%,散養戶普及率達65%左右。

(4)配套技術推廣普及情況

綜合配套科技的推廣、普及工作經實施商品豬生產示范縣建設以后得到了迅猛發展,以推廣云南省養豬“八改”技術,“三高”母豬生產技術規程,“仔豬培育”技術標準為主的綜合配套技術,得到了全面深入推廣應用,在以后的畜牧扶貧、標準化生豬生產基地建設、生豬專業村建設等工作中,這些成熟實用的綜合配套科技進一步得到了鞏固、提高和普及??茖W養豬綜合配套科技普及面達到90%以上,普及率達到70%以上,運用率達到50%以上。近幾年以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管理安全生產技術規范為主的配套科技推廣,在重點鄉鎮得到較快提升和普及。通過基地建設,示范村建設,加大科技宣傳、培訓力度,使廣大養豬戶的養殖

綜合素質得到廣泛提高,養殖隊伍不斷壯大,為生豬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5)加工情況

豬肉食品的加工主要以火腿、卷蹄為代表的傳統食品加工,年加工量在7000多噸。目前,傳統豬肉食品加工已形成千家萬戶參與,集體、個體一齊上的發展格局。除火腿、卷蹄外還有臘肉、里脊、吹肝、豬肝酢、、香腸、臘肉、卷肚等等系列產品,據4個縣不完全統計年加工量在4000多噸左右。如鶴慶縣草海鎮太坪村委員會已發展成為本縣豬肉食品加工營銷專業村。該村從事豬肉食品加工營銷戶達110戶,年加工火腿2000噸,臘肉、香腸、里脊、吹肝、豬肝酢等1500噸,主要銷往大理、保山、德宏、怒江、楚雄、版納、攀枝花、內江、中甸、德欽等,基本占據了整個滇西、滇西南各地市場,年外銷量約占全縣社會加工總量的90%左右。彌渡加工企業—彌筋卷蹄廠和曹氏卷蹄廠,兩個企業年生產加工能力為200噸以上,但實際年加工量僅為120多噸,年實現銷售額360多萬元,年創稅近30萬元。生產加工的產品少部分供應本縣,其余外銷,對促進全縣生豬養殖具有一定帶動作用。但全州豬肉食品加工處于粗級產品加工類型,雖然有切片真空包裝、灌裝、瓶裝等系列產品,但缺品牌、缺大而強龍頭企業,缺精深加工技術等。目前,

粗級產品加工毛利火腿2元/kg左右。

(6)效益情況

生豬價格經歷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的低迷,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生豬價格緩慢回升。目前,仔豬均價為14元/公斤,優質三元雜仔豬15—16元/公斤;肥豬均價為8.5元/公斤,優質三元雜肉豬9.5—10.5元/公斤(生產者和販運者)。同比增180%、增100%、增54.5%、52.8%。生豬養殖效益為100元/頭,運銷效益為仔豬10元/頭,肥豬50元/頭。母豬養殖年純收入在1000元左右。通過對新登生豬交易市場的調研,所交易肉豬均價處于全省中上水平,與周邊縣相比市場價格高0.2-0.5元左右,流通型龍頭企業作用明顯,實現了養殖戶、中介人員和企業三贏的良好態勢。生豬價格上漲原因:一是生豬價格周期性波動規律影響。2006年上半年,生豬市場價格持續低迷,5月生豬價格跌入最低谷,為5.5元/公斤,養豬業處于虧損狀態。下半年價格逐步回升,生產開始恢復,由于繁殖飼養周期約需一年多時間,目前的生豬價格仍處于運行周期的上升期,這次價格波動是去年以來周期波動的反映。二是養殖成本增加。去年底開始,作為主要飼料原料的玉米價格持續攀升,到今年5月份已達到每公斤1.6元,比上年同期上漲17%左右。據調查,出欄一頭肥豬,僅飼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40—50元。 三是市場需求拉動。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國內豬肉消費呈增長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1—4月,農村居民豬肉消費同比增長

15.1%。

(7)、流通情況

州政府安排了近100萬元的專項資金扶持交易市場建設,選擇交通便利的生豬主產區,通過國家、集體、個人多方籌資,建立了15個生豬及畜禽專業交易市場,促進了生豬及其產品的流通。全州12個縣(市)扶持發展了肥豬運銷專業戶865戶,仔豬運銷戶896戶,依靠運銷戶把生豬生產者與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外銷仔豬60多萬頭,肉豬80多萬頭。據4個縣不完成統計有縣、鄉交易市場30多個,較大為鶴慶新登(20多萬頭)和彌渡彌城(15萬頭)交易市場,在交易市場年上市交易量肥豬60多萬頭,仔豬50多萬頭。并形成一批肥豬收購點、中介服務群團組織近30多個,肥豬、仔豬販運戶80多戶 。年組織外銷商品肥豬近50多萬頭,商品仔豬近23萬頭。如賓川金牛鎮的國家興、李文、李祥;力角的李忠心、盧再斌;賓居的周家正、周瑜亮等收購點年組織外銷廣東、昆明、下關、西藏、攀枝花等省地商品肥豬近14萬頭,商品仔豬近9萬頭。鶴慶縣新登生豬交易市場從1998年創建至今,在各級黨委政府、業務部門的關心支持下,2005年列為農業部定點生豬交易市場。市場規模為占地25畝,建有周轉圈舍1000m,業務用房1400多

2m,配套服務設施齊備,檢疫服務到位,交通便利。交易市場本著以誠為本,精心服務,竭力開拓鶴慶商品豬的外部市場,多年來,與省內的麗江、迪慶、蘭坪、福貢,四川的德榮、鄉城、稻城、巴塘等縣,西藏的昌都、林芝地區,廣東的汕頭市、汕尾市、潮州市、斗門市,湖南的藍田,廣西桂林,海南的部份縣市客商建立了穩定的肉豬營銷合作關系,同時也吸引了麗江、永勝、劍川、保山等地的商品肉豬進入該市場集散營銷,形成了豬源廣、銷路暢、交易量大的商品肉豬流通渠道。目前,常年在市場駐扎的當地營銷隊伍480多人,省內外營銷商123戶240人。2006年該市場交易肉豬25.0萬頭,交易額達2.5億元以上,

企業實現利潤35.68萬元。

二、產業發展主要經驗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主要經驗和做法

1、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州委、州政府對生豬產業的發展極為重視,出臺《關于加快大理州生豬產業化發展的意見》、《關于大理州2006年農業產業化扶持發展的意見》,重點扶持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扶持發展養豬專業村;鼓勵引進良種豬等,對養殖小區、規模養殖場和養豬專業村給予政策扶持。同時明確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利用本集體的非耕地、荒山荒地、林地或廢棄土地建設養殖

場、養殖小區,要視作農業用地享受有關費用減免的優惠政策。

2、加大科技示范和技術儲備。在州農業局和州科技局的支持下,大理州畜牧獸醫站組織實施了“瘦肉型雜交豬生產試驗示范”、“洋三元雜交豬生產試驗示范”、“生豬標準化生產試驗示范”等項目,通過項目實施摸清5個擴繁場引進種豬的生產性能和生產商品豬的品質;外三元雜交豬生產性能和豬肉品質;生豬標準化生產技術等一批試驗示范項目,確立了以外三元雜交生產,PIC配套系瘦肉豬生產模式,充分利用豬品種間雜交優勢,突出生長快(700—900g)、瘦肉率高(63%以上)、飼料報酬率高(1:3.0以下)的特征,對PIC、DLY豬各3個樣品按《無公害食品——豬肉》標準進行監測,結果為符合規定,達到無公害豬肉

的要求。通過項目實施為大理州生豬產業發展作了技術儲備。

3、積極引進良種。在“關于大理州2006年農業產業化扶持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加快大理州生豬產業化發展的意見”中明確對引進良種豬給予政策扶持,每引進一頭種公豬補助800元,種母豬補助300元。2006年全州12個縣市計劃安排引進種豬1300頭,其中種公豬300頭,種母豬1000頭,引進的品種為杜洛克、長白、約克和二元雜母豬。2006年實際引進種豬1846頭,其中種公豬353頭(杜洛克1

37、長白

35、約克181頭),種母豬1493頭,其中純種200頭(杜洛克

15、長白

21、約克181頭),二元雜母豬1293頭。引種補助達54萬元。據不完成統計5年來共引進種公豬1500多頭,種母豬2萬多頭,二元雜母豬占70%。2007年計劃扶持引種豬1800頭(種公豬300頭,種母豬1500頭),目前正在組織實施。通過引

進良種,更新良種公、母豬,實現由傳統飼養向現代化轉變,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4、改善養殖基礎條件。針對養殖戶圈舍環境衛生條件較差,難以符合豬的生活習性和衛生防疫的需求,針對實際情況,通過技術培訓、咨詢服務和入戶指導,很多養殖戶意識到養殖環境的改造對生豬安全生產十分重要,同時對自己現有的圈舍及時進行改造,2006年在專業村建設完成改圈43587㎡,安裝飲水器5958套。據不完全統計在5年內12個縣市92個鄉鎮405個村改圈農戶69623戶,222936間,2511650㎡。通過圈舍改造,安裝自動飲水器,建設糞污處理設施,使養殖環境符合豬的生活習慣和衛生防疫需要,

減少養豬業發展對環境的壓力。為生豬生產的健康、安全養殖奠定了基礎。

5、加大技術培訓力度。為使廣大養殖戶掌握更多的科學養豬實用技術,從豬的品種選擇,雜交組合,建立良好的飼養環境,種公豬、種母豬、商品豬的飼養管理、仔豬培育、飼料的合理調制、養豬環境的消毒、疫病防治等方面進行培訓和輔導,使廣大養殖戶提高了科學養豬的技能和安全養殖的意識。2006年僅在專

業村組織科學養豬實用技術培訓58期,受訓人次5410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政策性投入不足,生豬產業發展支持和保護制度不健全。目前,政府對生豬產業化的投入與其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地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的貢獻嚴重不協調,具體反應在:一是市場周期波動調控措施缺乏,生豬生產的大幅振蕩波動現象較為突出;二是科技支撐服務社會化投入不足,

2生豬生產科技化、規?;?、標準化程度不高;三是對生豬產業發展的基礎性支持不足,尚未建立起促進生

豬業穩定發展的保險和行業發展基金,養殖戶利益和生豬業的穩定發展很難得到保障。

2、缺乏生豬生產預警和應急機制,市場體系不健全。生豬產業信息、信息體系不健全,不能及時、準確地向養殖戶提供有關的市場信息和跟蹤服務,難以指導養殖戶根據市場變化調節生產和規避風險。各生豬交

易運銷、中介服務組織各自為陣,缺乏優勢,難以做強做大和拓展外部市場。

3、畜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帶動能力差。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豬肉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豬肉產品仍然以白條肉為主,缺少分割肉、冷卻肉等市場需求大的高附加值加工產品。而且,由于濫用抗生素、添加劑等,使豬肉產品的質量難于保證,在外地市場很難同國內知名品牌形成競爭。目前州內沒有一家上規模、上檔次的豬肉深加工企業,沒有形成延伸的產業群和產業鏈。因此對養豬業的帶動作用還沒

有完全發揮出來,影響了整個生豬產業的發展。

4、良繁體系建設滯后,品種改良的任務艱巨?,F有的種豬場養殖規模小,設備老化,由于體制機制的制約,良種豬供種能力明顯不足,群眾養殖雜劣公豬多,導致了出欄肉豬中優質瘦肉型豬所占的比重不高。為推

動生豬產業良種化進程,各級各部門應在資金、政策方面給予大力扶持。

5、專業化、規?;B殖程度低。生豬產業仍然停留在小規模、大群體階段,區域化、規?;B豬發展緩慢,專業化、標準化生產程度低,不利于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也不利于產業化的形成,規模養殖的

效益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6、現代化養豬生產服務體系薄弱。通過長期的努力,全州建立良種繁育體系、飼料生產推廣體系、獸醫防疫體系,建立和規范生豬流通和加工等工作,使養豬生產得到了較快發展,整個服務體系基礎設施雖然有了較大改善,但仍不適應養豬現代化發展的要求,當前,突出的一是良種的供求矛盾突出;二是市場、加工流通體系薄弱,致使推進養豬現代化的工作受到制約;三是鄉鎮畜牧獸醫綜合服務網絡建設滯后,鄉鎮發展不平衡,給深入普及科學養豬帶來難度;四是動物防疫體系還很脆弱,生豬產業容易受疾病風險的沖

擊。

三、產業發展的前景定位

今后我州生豬產業的發展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和產業化的思路來謀劃、推進生豬產業的發展,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培植優勢產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突出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動物防疫、產品加工等四個重點,著力推進生產方式的轉變,改變傳統養殖模式,走適度規模養殖之路;加大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的建設力度,積極開展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無公害產品基地建設和認證工作,提升我州生豬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綜合經濟效益,促進大理州生豬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過3—5年的努力,把我州生豬產業發展成為省內優質肉豬生產基地、滇西地區外銷優質仔豬基地、豬肉系列加工產品外銷基地,提升我州養豬生產水平和市場占有率。到2010年,全州生豬存欄260萬頭,出欄肥豬380萬頭,出欄率達140%,豬肉產量32.6萬噸,產值40億元,實現稅收1.5億元的計劃目標,使我州生豬產業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勢骨干產業,為農業農

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出新的貢獻。

四、發展措施和建議

1、加大政府對生豬產業的政策扶持

一是對優質種源生產給予補貼,實施財政性補助,穩定生豬生產。良種是生豬產業發展的基礎,要重點對生產環節優質種源生產給予扶持,以保證生豬生產的穩定發展。經過多年來對生豬生產波動的分析,影響生豬出欄最重要的因素是能繁母豬存欄量,其次是仔豬價格,這兩個因素決定當年肉豬出欄量的大小,母豬群的減少必定帶來仔豬價格的上漲,因此保護母豬的穩定是保障生豬生產的基礎;二是建立生豬產業扶持和穩定發展基金,對因產業發展波動而受損的規模養殖給予政策性扶持補助,以穩定市場肉豬的供應;三是加大科技推廣力度,重點解決生豬養殖中的技術問題,如優良雜交組合篩選、母豬生產力、重大疫病監測、防治等,幫助養殖者提高生產能力,節約生產成本,節支增效。建議在生產的低谷期一是對鑒定合格飼養5頭以上或規模養殖場的優質母豬群(二元母豬和純種母豬)給予200元/頭補助,以穩定生豬發展基礎;二是對年出欄肉豬在百頭豬場給予1000元補助、出欄千頭豬場給予1萬元補助、出欄萬頭豬場給

予3萬元補助來保障市場肥豬的供給。每年安排100萬元對生豬產業發展的重點關鍵技術問題如商品豬優

良雜交組合篩選、提高母豬生產力的關鍵技術進行攻關,提高生豬生產技術水平。

2、提高生豬生產者組織化和規?;?/p>

進一步鼓勵規?;i生產和加快分散飼養為集中飼養的小區建設,促進生豬產業的提質增效。發展規?;B豬與養殖小區建設是生豬產業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以規模養殖和小區為載體,著力推動生豬產業規?;B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水平的提高。將龍頭企業、養殖小區、合作經濟組織及養殖戶聯結起來提高生豬產業的發展水平。鼓勵專業合作組織和大型豬場投資、建設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和專業批發市場,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與中小農戶、規模養殖場(戶)簽訂訂單生產,形成“公司+基地+養殖戶”和“龍頭企業+養殖小區+養殖戶”的經營模式,增強養殖戶擴大規模養殖的信心。建議對投資建設大型豬場出欄5000頭的給予10萬元的扶持鼓勵;在3—5年內繼續對投資20萬元以上新建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年存欄在1000頭以上,出欄在2000頭以上給予2.5萬元扶持補助;對投資35萬元以上,存欄在2000頭以上,出欄在4000頭以上的養殖小區或規模場給予5萬元補助的扶持政策。新建并具有飼養存欄200頭以上的設

施,年出欄肉豬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每戶給予一次補助1萬元。

3、健全和完善市場流通體系,加強行業預警體系建設。

建立和完善專業交易市場,開避綠色通道,鼓勵和支持生豬專業定點收購及中介服務組織的發展壯大,對生豬交易流通做出貢獻的政府給予表彰獎勵;建立和完善生豬產業信息化服務和電子商務信息網絡平臺,加強預警體系建設,深入研究分析生豬供求關系和周期性波動規律,確定生豬生產的總體增長速度和豬群比例結構,加強對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的信息采集和監測,強化市場風險分析,及時發布市場預警分析報告,科學預測市場和消費需求走勢,正確引導生產和經營決策。建議對重點生豬交易市場能夠建立信息平臺,發布生豬供求信息的給予5萬元的補助。每成立一個養殖協會,帶動50戶以上的農戶進行生豬養

殖,年出欄在2000頭以上,給予5萬元的扶持補助。

4、加強對良種豬擴繁場扶持力度。優良豬種是大幅度提高養豬業生產水平和豬肉品質以及市場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是養豬業發展的基礎資源。優良種豬的使用可以促進養豬業生產幾乎所有環節的技術進步,提升產業水平;缺乏優良豬種無論如何也無法實現養豬業產業化發展。良種豬場長期以來一直承擔著良種豬純繁、培育、推廣工作,為生豬良種化進程作出巨大貢獻。為充分發揮各縣種豬場的核心擴繁作用,建議5年內每年政府對州內5個種豬場每個給予20萬元的扶持,一方面對豬場的設施進行更新完善;另一方面要引進種豬,更新血緣,提高種豬的質量和生產能力,這樣既扶持了縣種豬場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降低農戶的更換良種的成本。同時按照《種畜禽管理條例》加大對引進和出售種豬的管理,實行良種登記、鑒定

制度,堅決取締劣雜公豬,把好種源關,加快瘦肉型豬改良推廣步伐。

5、繼續扶持引進優良品種。以三元雜交為主要生產模式,適度發展國內優良配套系。建議繼續對引進長白、大約克、杜洛克等優良種豬,每頭種公豬補助800元,種母豬補助300元補助扶持政策不變,通過3—5年的引導示范,加上市場的拉動,使全州的良種水平上一個臺階,優質二元雜母豬的比例達60%以上,真

正形成以優質三元雜交生產為主體的生產模式。

6、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良繁網絡,推廣豬人工授精技術。加大優良種豬的推廣力度,利用動物繁殖技術是養豬生產中的關鍵技術環節。豬的人工授精技術已成為種豬改良的重要手段。并在傳統的養豬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時至今日,人工授精技術仍然是養豬生產領域推廣最廣、普及率最高的豬繁殖技術。建議每年要安排70多萬資金,分批分年對縣、鄉鎮70多個改良站(點)設備、設施要進

行更新完善;提高豬人工授精改良站(點)的輻射能力和品種改良的質量和覆蓋面。

7、強化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加強豬的疫病防治體系建設,推廣程序化防疫技術和科學化保健計劃,確保養豬業健康發展。鑒于高致病性藍耳病在全國部份生豬主產區流行,死亡率高,危害極大,而預防疫苗價格偏高,建議每年安排50萬元用于如高致病性藍耳病、豬鏈球菌病、喘氣病疫苗注射補助和防治技術攻關。

8、改革投融資體制。做強做大生豬產業,必須切實增加投入。各級各部門要將財政資金、扶貧資金、農業開發資金等重點投入到生豬產業化建設。同時,改革投入機制,廣泛吸納社會資本、民間資本,進入生豬

產業化領域,加快重點龍頭企業和生產示范場(戶)的發展。

9、推行土地流轉。為發展規模經濟,鼓勵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向企業集中,向大戶、能人集中,促進和推

進規?;a經營。

10、各級政府加大對生豬流通企業、畜產品加工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優惠政策,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國外、省外大型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來投資建場、建基地。特別是要對屠宰加工企業的招商引資。依托畜產品加工企業和流通龍頭企業,加快規模養殖步伐,建設優質肉豬生產基地,努力擴大生豬外銷,提高養殖水平和效益,逐步解決生豬產業沒有形成延伸的產業群和產業鏈的問題。解決群眾生豬養殖的后顧

之憂,提高生豬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第四篇:生豬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精神,進一步指導、促進、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根據市農業局《關于印發xx市農業局XX年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x市農管〔XX〕2號)精神,以及縣委辦、縣政府辦《關于印發〈xx縣開展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研階段十大重點調研課題〉的通知》(xx黨辦發〔XX〕11號)要求,我局高度重視,精心部署,認真組織對全縣生豬專業合作社的建設情況開展調研工作。通過調查,既總結出生豬專業合作社建設工作的許多成功經驗,也看到了我縣生豬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和問題,警示我們今后在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工作中,要積極推廣成功經驗,并不斷加以創新,同時更要深刻吸取教訓,避免走彎路。

一、基本情況

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全縣經縣工商注冊成立的生豬專業合作社共6個,成員出資總額61.35萬元,現有成員總數339人,其中農民成員326人,占成員總數的96.2%。這6個生豬專業合作社從注冊登記時間看:XX年注冊成立3個,XX年注冊成立2個,XX年3月下旬注冊成立1個。XX年底,經縣工商注冊成立的5個生豬專業合作社總收入達1004.3萬元,實現盈余41.5萬元,其中提取盈余公積4.3萬元,占盈余總額的10.4%;盈余返還23.2萬元,占盈余總額的55.9%、可分配盈余總額的62.4%;剩余盈余分配12.1萬元,占盈余總額的29.1%、可分配盈余總額的32.5%;當年未分配盈余1.9萬元,占盈余總額的4.6%、可分配盈余總額的5.1%。XX年5個生豬專業合作社共帶動非成員養戶276戶,戶均增收2356元。

二、好的經驗做法

1、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建立了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健全了辦公、財務、生產、供銷等部門工作職責,完善了產品質量管理、財務管理、學習培訓、檔案管理等內部管理制度,并進行了有效運作。

2、具備了獨立的辦公場所,且全部掛牌,同時添置了必要的辦公設備。我縣6個生豬專業合作社中辦公條件較好的有xx縣順發生豬專業合作社和xx縣華豐畜禽專業合作社,這兩個合作社均分設了理事長、監事長、文秘部、財務部、會議室等辦公室,設施齊全,空間寬敞,條件舒適,氣氛融洽。

3、統一了飼料、獸藥的采購和供應。目前統一供應比例已達到90%以上,飼料供應成本比市場價降低2%左右,獸藥供應成本比市場價降低5%左右,當成員采購量達到相應數量后還可享受免費贈送飼料、獸藥等優惠服務。我縣6個生豬專業合作社中銷售場面比較壯觀的要數xx縣順發生豬專業合作社和xx縣華豐畜禽專業合作社,順發生豬專業合作社設置了飼料倉庫和獸藥門市,華豐畜禽專業合作社則以8間門店和一套樓房作為了飼料、獸藥倉儲、加工、銷售、服務的綜合性場所,用處大,效果明顯。

4、統一了養殖技術的培訓、指導服務。各生豬專業合作社均分別與飼料、獸藥供應廠家密切協作,聘請廠方的專業技術人員免費為合作社成員及周邊非成員養戶講授養殖技術以及飼料投放、獸藥使用的規范性操作和注意事項等,讓養戶獲益匪淺,反響很好。尤其是xx縣順發生豬專業合作社聘請原縣農業局退休高級畜牧獸醫師,現上海某大型飼料生產與生豬養殖集團公司技術顧問多次返鄉指導、傳授技術,深受成員與鄉親好評。

5、統一了養殖技術標準。各生豬專業合作社根據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要求分別制定了自己的養殖技術標準,確定了爭創綠色品牌的目標,嚴禁使用鹽酸克倫特羅(又名“瘦肉精”)、萊克多巴胺、三聚氰胺、沙丁胺醇、玉米赤霉素、呋喃它酮、氯霉素等高毒高殘留飼料、獸藥及添加劑,嚴格堅持綠色食品生產質量安全標準。

6、組織了一定比例生豬產品的統一銷售和鮮雞蛋的統一收購和批發。每個生豬專業合作社都以各種方式組織了成員部分生豬產品的統一銷售,比例高低不一,高的達到了80%以上,低的不足30%;銷售渠道不盡相同,有的與生豬定點屠宰廠簽約有計劃銷售,有的組織外銷,有的安排在當地市場宰殺,有的兼而為之。此外,xx縣華豐畜禽專業合作社還組織了對成員鮮雞蛋的統一收購和銷售,得到了成員的大力支持和擁護。

7、各級政府和部門的重視與支持。每個生豬專業合作社的組建、成立、運作、發展、壯大都離不開縣、鄉政府和縣委農工部、縣農業局、縣工商局、縣財政局、縣國稅局、縣地稅局、縣質監局及其鄉鎮機構等的重視、支持、指導、規范、扶持,以及省、市政府和部門的鼓勵與扶持。在我縣6個生豬專業合作社中,xx縣順發生豬專業合作社于XX年獲得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稱號,得到了省獸醫衛生監督所1萬元的資金扶持,并先后兩年得到了縣委農工部6萬元的資金扶持,被確定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縣級示范點;xx縣xx鄉興旺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于XX年被定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縣級示范點,得到了縣委農工部的資金扶持;xx縣華豐畜禽專業合作社今年被定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縣級示范點。

8、創建初期管理人員不計報酬。每個生豬專業合作社自成立至今,理事會、監事會、文秘部、財務部等管理層次成員全部主動放棄了工作報酬,提供無償服務,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極大地推進了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

三、近期設想與遠景規劃

1、注冊自主商標,打造品牌優勢,開拓縣外、市外、省外、國外市場(包括大型農產品連鎖超市)。

2、建造千頭生豬良種繁育場,將運加銷模式的合作社逐步建設成產加銷模式,拓展生豬合作社發展的空間和潛力。

3、以成員股份合作的形式興建50000羽蛋雞養殖基地,擴大和提升標準化生產能力,改善人居環境。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1、建社目的不夠純正。有的生豬專業合作社是政府或部門為了完成新農村建設任務一手炮制出來的,目的是應付新農村建設檢查;有的生豬專業合作社是朝著政府和部門的扶持資金奔來的,目的是要資金;有的生豬專業合作社是養殖大戶單純為了減免工商稅收和享受政策優惠成立的,目的是降低費用;有的生豬專業合作社則兼而有之,目的多樣,如此等等。不太純正的目的必然導致部分生豬專業合作社形同虛設,難以真正有效地規范運作起來,產生合作效益,體現辦社成效。

2、牽頭領辦人無私奉獻精神不夠到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和發展的好壞與其領辦人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能人大戶牽頭創辦,他們或有技術,或有資金,或有營銷經驗和渠道,如果他們還具有較強的為農民群眾服務的愿望和能力,那么經這些人牽頭創辦起來的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就會如日中天。綜觀我縣6個生豬專業合作社,其領辦人都具有一定的無私奉獻精神,但有強有弱,且還沒有完全奉獻到位。具體表現為:一是不計報酬的服務等項工作有著前提條件或者邊界,沒有無私奉獻到底。他們提供的資金、設備等資產與經濟上的回報相掛鉤無可厚非,但生產技術、管理經驗、銷售渠道等完全與經濟上的回報相掛鉤的話,就顯得個人犧牲精神太小,缺乏號召力和凝聚力,難以提升戰斗力;二是權力欲望的膨脹或復蘇。有的領辦人過去曾經擔任過行政、事業或者國有企業單位的領導人或部門負責人,卸任后心中可能不太痛快。待領辦合作社后,又以為找到了一塊可以呼風喚雨的天地,不但沒有糾正以往的官僚惡習,反而變本加厲、一意孤行、自以為是,把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統統拋在了腦后,搞得合作社內部怨聲載道、相互指責、難以調和,甚至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3、章程、制度不夠切合實際。各生豬專業合作社的章程和內部各項管理制度都是照搬照套形成的,沒有緊密聯系本合作社的實際情況加以細化和補充,造成章程對合作社業務工作的指導性不強,內部各項管理制度的可執行力偏弱。

4、運作不夠規范。創辦合作社不是件難事,難的是要辦好一個合作社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大家都知道,合作社要出效益,民主管理是基礎,規范運作是根本,資金到位是關鍵,政府扶持是保障。如何進行規范運作,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清楚的,待后再作討論。通過對我縣6個生豬專業合作社的調查,他們在日常運作中有著諸多不規范的地方,具體表現為:一是注冊資金小,成員出資少,經費緊張,難以統一組織產品銷售;二是個別合作社以3分的紅利吸引成員出資,背離了創辦合作社的宗旨和目標,誤導了成員對合作社優越性的理解;三是管理難民主,要么大戶或者能人說了算,要么成員各有主張難以達成一致性意見;四是有些合作社只起到了提供技術、信息等服務的行業協會作用,沒有發揮合作社創造利潤和財富的效能;五是只限于運加銷模式的運作,缺乏成長為產加銷模式的理念合作、資金合作、技術合作、管理合作、環境合作等深層次合作條件,難以實現合作共贏的高層次、高水平、高標準跨越;六是辦公設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行情掌握不及時,阻礙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5、高級管理人才缺乏。法律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中農民成員必須占80%以上。由于農民成員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時間觀念不強、組織紀律性較差等,導致合作社內部民主管理的運營成本相對較高。我縣6個生豬專業合作社中農民成員占成員總數的96.2%,比法律規定的底限高出十幾個百分點,更苦于缺乏高層次、高素質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才,所以各生豬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問題層出不窮,矛盾糾紛此起彼伏,很難打造出一個管理層面上的示范性樣板社。

五、幾點啟示

啟示一:目的要明確。分散的小規模的農戶經營,由于市場信息不靈,把握市場困難,生產的盲目性和自發性經常存在,“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現象屢屢發生,買難賣難問題交替出現,嚴重影響到農民增收。加上農民在面對其他市場主體時,總是顯得弱小無助,很難有等價交換和平等競爭的機會,極易受到中間商的盤剝。為此,農戶通過自愿聯合,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共同的經營策略,既可以防止過度競爭和價格傾軋,又可以通過集體的力量來化解單戶的生產經營風險,提高農戶的市場交易地位和談判能力,切實增加農戶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一定要緊緊圍繞這個目的去組織生產、銷售和規范內部管理,其他任何目的都要為這個目的服務或者讓道,不能顧此失彼或主次不分。要懂得銷售收入是生命力,盈余分配是號召力,合作共贏是目的。

啟示二:奉獻要徹底。無私奉獻精神不僅僅只要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牽頭領辦人必須具備,合作社的理事會、監事會以及其他骨干成員都應該具備,要形成集體奉獻的團隊精神。這種精神不能只是一時一刻、某事某項或者短期內擁有,應該長期堅持下去。試想當合作社的發展步入正軌后,無論從個人名譽、團隊精神還是財富(包括個人財富和集體財富)上都有著崇高的贊譽和源源不斷的回報。到那時,你該對無私奉獻精神萌生更為深刻的認識了。

啟示三:章程要切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章程無論是同行業章程還是不同行業章程,都必須緊密聯系本合作社業務開展的實際情況和遠景規劃,在示范性章程的大框架下進一步細化、補充和完善,增強章程對合作社業務指導的可操作性和務實性,不能千篇一律或者簡化了事。

啟示四:制度要管用。農民專業合作社因其成員構成的特殊性,造成合作社內部管理成本相對較高,運行效率相對較低。為此,合作社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在范本的指導下,一定要結合本合作社成員構成的共性和個性差異、合作社業務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合作社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重要性據實制定,充分發揮制度管人、制度管財的作用,推動合作社良性健康發展。

啟示五:股金要到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出資是合作社生產經營活動賴以生存的基礎和生命線,成員股金到位情況和股金額度嚴重制約著合作社的發展壯大。為此,合作社的成員出資要根據本合作社的業務情況在保證相應額度的前提下按時到位,不得虛構、空轉,必須保障合作社正常運轉。隨著合作社業務的發展擴大,如果資金周轉出現困難,要考慮多渠道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一是按正常程序增加成員出資;二是申請銀行貸款;三是發展新成員;四是請求政府扶持;五是以其他有效方式解決。

啟示六:運作要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任何操作方式、手段、程序都要在章程指導下、在各項內部管理制度的控制下規范運行,嚴禁個人凌駕于集體之上,杜絕違規操作。產生矛盾糾紛要相互協商解決,不能久拖不決,更不能記恨在心,要謙虛、大度,有包容心。遇上困難、問題,要多與業務指導部門溝通,尋求支持、幫助,妥善解決到位。

啟示七:合作要共贏。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宗旨和目的就是要實現合作共贏。因此,合作社的一切建設和發展措施都要朝著高層次、高水平、高標準的合作方向努力和邁進,要培育成員的合作理念,要促進成員進行資金、技術、設備、渠道合作,要加強管理合作,要營造合作環境,要進行全方位合作,要讓合作共贏的神話成為現實。

啟示八:辦公要先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畢竟是弱勢群體的聯合,因此我們的辦公條件更加不能落后,要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信息網絡化,做到信息靈通、行情掌握,掃清合作社發展道路上的一切阻礙和盲點,推進合作社快速健康發展。

啟示九:人才要培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我們要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任何人才都是可以培養成型的。在合作社的建設進程中,要重視物色和引進素質好、潛力大的經營管理人員,逐步把他們推到合作社的重要崗位上進行鍛煉,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打造出看得見的高級人才出來,帶領合作社奔向遠方。

第五篇:生豬產業化建設項目實施報告

吉林華正農牧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生豬產業化建設項目實施報告

一、企業基本情況

吉林華正農牧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是本項目的實施單位。公司座落在吉林省農安縣境內,成立于1998年,是以種豬繁育、商品豬養殖、飼料生產、屠宰加工、肉類銷售、養殖研究、帶戶經營于一體的股份制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央儲備肉生豬活體儲備及凍肉儲備基地;國家級肉豬養殖、加工標準化示范區企業。

公司總占地10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8.1萬平方米,資產總值8.85億元,注冊資金16000萬元,銀行信用等級AA級。員工135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76人,占員工總數20.5%。

公司下設八個豬場,一個飼料加工企業,兩個屠宰加工企業,形成180萬頭生豬繁育能力和屠宰加工能力,打造一條完整的生豬產業鏈條。公司內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下設養殖技術研究所、飼料研究所、肉類加工研究所、食品研究所和中心化驗室,圍繞種豬繁育、推廣以及屠宰加工等領域進行研究,不斷開發新產品,推廣新技術,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實現可持續發展。

公司狠抓產品質量,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認

1 證和HACCP食品安全認證,強化了質量體系建設。在種豬的飼養管理工作中,引進了PIC五元雜交品種豬,建立起繁育體系,生豬生產性能及品質為國際一流。堅持標準化、規范化的原則,進行科學養殖,健康養殖。實現了種豬繁育工廠化,飼養管理現代化,場區建設園林化,具有先進管理水平。

公司技術力量雄厚,工藝設備先進。全套引進荷蘭施托克生豬屠宰加工設備,生產華正牌冷卻保鮮豬肉和冷凍分割肉,產品質量可靠。

公司實行生豬產業化經營方式,充分發揮企業龍頭帶動作用。通過公司加基地、基地帶農戶的運營模式,帶動起周邊1.1萬戶農民發展養豬,促進了我省養豬事業的健康發展,加快了農村經濟建設的步伐。

2009年,公司共繁育種豬8萬頭,商品豬養殖3萬頭,飼料生產1.6萬噸,生豬收購、屠宰加工72萬頭,實現肉類產量5.4萬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0.7億元,利潤2600萬元,上繳稅金 萬元。

公司經過十年的努力和奮斗,生豬產業鏈的整合功能不斷得到了加強,使豬系列產品的產銷有效銜接,推進我省生豬產業化進程。

2006年,公司被評為全國畜牧行業優秀企業;2007年,被評為吉林省新農村建設優秀幫扶單位;2008年,公司被評為中國肉類食品行業強勢企業,2009年,公司被吉林省肉類

2 協會評為誠信經營示范企業;2010年,公司被評為全國養豬行業百強優秀企業。

二、項目實施報告

(一)項目的由來

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圍繞生豬養加銷一體化、牧工商一條龍而全面展開的,企業在發展建設過程中,不斷進取,初步創造了生豬產業化經營的模式。2005年,公司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發展契機,不斷向生豬產業化縱深領域延伸。投資3.6億元實施了豬系列產品深加工項目,把生豬一體化項目做大,把生豬產業鏈做長。達到了年屠宰生豬180萬頭、分割156萬頭、熟肉食品加工1萬噸、冷藏肉品5000噸的生產能力。

該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農產品加工發展方向,產業龍頭的帶動作用明顯。產業鏈的前端生豬養殖用的飼料可由玉米轉化,實現“糧變肉”的過腹轉化,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帶動農民養豬致富效益顯著。

但是,經過幾年的生產運作,生豬產業化實施中的問題也明顯暴露出來。主要體現在:

1、公司經營生豬品種單一,不能滿足養豬農民的需求。本公司僅飼養繁育PIC生豬品種,而其它三元品種豬仍有較大需求市場,影響公司生豬產量的提高。

2、豬肉深加工比重較小,影響屠宰加工能力的提高。

3 本公司熟肉制品深加工能力僅為1萬噸,與國內知名屠宰加工企業相比差距較大,不能滿足市場銷售的需要。

3、冷鏈物流系統應進一步完善,產銷銜接需強化。目前,公司冷藏車輛少,配送能力弱。公司肉品銷售以連鎖店和加盟店為主,自營比重小,影響肉品銷售質量和服務質量。

4、建立肉品可追溯體系,保證肉品質量安全。 上述存在的問題,公司極力解決。本項目的提出,將會進一步強化龍頭企業建設,生豬產業鏈的整合功能進一步加強,銷售能力得到提高,增強企業帶動能力,以達到農民致富,企業盈利,政府滿意,經濟發展的目的。

(二)項目建設的內容

1、引進“杜長約”三元原種豬,增加生豬飼養品種,提高養殖技術。

計劃投資440萬元從國外引進“杜長約”原種豬220頭進行繁育推廣,增加生豬品種,滿足我省生豬市場的需要。新品種的引進,向農民提供優質生豬品種,是推廣先進養殖技術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健康養殖的重要舉措。新品種的引進,進一步提高生豬生產性能和養殖效益。

投資20萬元購置成套授精設備、育種設備,購置妊娠診斷儀和背膘測定儀等精密儀器,加強硬件建設,提高繁育能力。新購面包車、電腦、投影儀各一臺,強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入農戶,培訓服務,推廣養豬先進技術。

2、投資1170萬元對肉制品加工設備更新改造,實現熟肉制品升級擴能。

針對熟肉制品產能過低的問題,公司計劃新購絞肉機、攪拌機、灌腸機等設備30臺(套),完善加工設備,增加花色品種,提高生產效能,達到生產加工熟肉制品能力由1萬噸增加到2萬噸,促進肉品的銷量和生豬的飼養量的提高。

3、投資230萬元進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華正牌冷鮮肉由于采用了兩段式冷卻技術,產品的口感、營養價值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對冷鏈配送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保證配送車輛在配送過程中能保證冷鮮肉的口感和營養價值,本項目擬在原有24臺冷藏車基礎上新購置10臺冷藏車。新配備的車輛采用先進的溫度自控系統,科學有效的保證了車體內溫度。提高了產品配送質量。

4、投資100萬元進行銷售終端體系建設

華正冷鮮肉營銷體系由自營店、加盟店、銷售專柜組成。為進一步開拓市場擴大銷售網絡,項目擬在公司原有11家自營店基礎上,新建10家自營店。自營店由公司管理部門直接管理,采取統一VI設計、統一員工著裝、統一冷鏈配送的運營模式,每家自營店均配備冷柜、冰床、絞肉機、電子秤等設備,打造華正冷鮮肉高端品牌形象。項目建成后使公司自營店規模達到21家。通過自營店的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的業戶加盟,以最快速度擴大華正冷鮮肉營銷體系規

5 模,占得市場先機,依照自營店、加盟店、銷售專柜三者相結合的原則,依本地區情況進行資源配置,全方位建設華正冷鮮肉營銷體系。

5、投資498萬元進行華正肉品可追溯與可控制系統建設 目前,我公司出口優質肉品安全追溯體系還不完善,依然存在法律法規無法得到正確有效的實施,體系建設無法全面推廣等眾多問題。為了提高出口肉品質量,保持外貿穩定增長,增加出口創匯,公司決定在原有追溯體系基礎上通過養殖前端的信息系統、屠宰加工環節系統、連鎖銷售終端互聯系統的有效銜接,完善華正肉品可控制可追溯體系建設,實現從養殖到加工屠宰到銷售的全程可控制與可追溯。實現從飼養到餐桌的全程跟蹤管理。

(1) 養殖基地可控制與可追溯體系建設

養殖基地可控制與可追溯體系由二維碼耳標標識體系、養殖基地信息管理系統、養殖管理監控體系組成。二維碼畜禽標識分為兩個部分:二維碼和編碼。二維碼是采用加密技術的行業專用碼,具有防偽功能;編碼部分的設計采用動物種類+區劃編碼+表示順序號共15位數字,二維碼具有唯一性。國際上普遍采用二維碼耳標標識記錄生豬的個體信息(父母系、品種品系、出生日期、出欄日期)、用藥記錄、免疫信息、銷售信息,每個耳標將唯一標識一頭生豬,從而實現生豬的個體追溯。華正養殖分公司已建立了肉豬免疫標

6 識體系并實行養殖檔案管理。但目前僅對種豬采用耳標標識,為進一步完善二維碼標識體系建設,項目擬通過購進耳標刺青器、移動智能讀識器、追溯系統軟件實現對所有豬只打耳標或耳刺,利用追溯系統軟件對每一頭生豬的個體信息進行儲存管理,為生豬建立電子檔案。

養殖基地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功能是記錄生豬在養殖場中生長發育的過程信息,并將該信息提供給追溯系統的下一個環節。生豬生長批次信息、生豬個體信息、生豬防疫信息和生豬銷售信息的儲存與跟蹤是實現養殖前端可追溯的關鍵。項目通過在養殖分公司建立信息中心,將養殖信息中心追溯系統與公司ERP系統進行連接,使公司能準確掌握待宰豬只的個體信息,大大提高了公司對養殖前端的可控制與可追溯能力,提高了豬肉產品安全性。

為完善養殖管理監控體系,提高對飼養環節及豬場內部的監控,項目將引進先進的監控設備,在監控豬場內部環境的基礎上,在豬舍內安裝監控設備,實現對生豬豬的24小時全天監控。提高飼養管理水平,降低豬只的死亡率。

(2)屠宰加工環節及銷售環節可控制與可追溯體系建設 2005年我公司引進國際上先進的荷蘭斯托克屠宰設備并和ERP管理系統銜接,保證了生豬屠宰過程中的全程可控制與可追溯。目前經我公司進行屠宰的生豬可做到對每頭生豬屠宰后的白條肉全部追蹤、對每家農戶進行屠宰的生豬以

7 戶為單位進行追蹤、對分割肉產品進行批次追蹤。但隨著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提升,國際上對于進口生肉制品的嚴格限制,我公司必須完善屠宰加工環節可追溯體系建設,提高產品質量,通過設備改造和工藝改進提高食品安全。項目通過引進電子軌道秤、冷間溫度自控系統等設備,改進待宰與屠宰自動驗等驗質系統、低壓麻電暈技術、隧道燙毛工藝、豬內容物真空吹送系統、紅白臟同步檢驗技術、在線自動清洗技術、扁擔鉤自動回空技術、冷鏈配送自動分揀技術等技術和設備,依靠ERP系統和條形碼識別技術,提高肉品生產可控制與可追溯能力。

為提高肉品銷售的可控制與可追溯能力,項目新增46臺業務員手持機、200臺客戶手持機,將終端手持機與ERP信息系統相連接,使銷售信息及時反饋到公司銷售中心,實現銷售中心、分揀系統、冷鏈配送、專賣店信息的互聯,通過在所有專賣店配置安裝產品條碼自動識別與分級系統,實現產品與豬胴體的一一對應。

(三)項目建設期

本項目從2009年開始實施,2011年結束,建設期為三年。

(四)項目投資估算及經濟效益分析

1、項目投資估算

本項目總投資2478萬元,其中:

8 提高養殖技術水平:480萬元(引種440萬元、帶戶培訓40萬元)

屠宰加工設備更新改造建設:1170萬元

強化冷鏈物流及銷售體系建設:330萬元(冷鏈230萬元、銷售100萬元)

建立華正肉品可追溯與可控制系統:498萬元

2、經濟效益分析 (1)產值

項目建成后年創產值可達到7.33億元。其中: 養殖體系建設:2064.48萬元(引種187頭曾祖代母豬,產父母代種豬2244頭,年產商品豬44800頭,每頭父母代種豬產值9000元,每頭商品代豬產值1000元)

屠宰加工環節:5.5億元(2.5萬元/噸,年產2萬噸熟食;屠宰44800頭商品豬產值4928萬,1100/頭屠宰) 冷鏈物流及銷售體系:6300萬元(銷售每店年銷售300萬元,共21家店)

華正肉品可追溯與可控制系統:1億元(增加的) 注:以上未算農戶養殖部分及培訓部分 (2)利潤

項目建成后年創利潤 6932.9萬元 其中:

養殖體系建設:595萬元(2244父母代種豬利潤371萬,44800頭商品豬利潤224萬元,每頭父母代種豬利潤1655元,

9 每頭商品代豬利潤50元)

屠宰加工環節:5573.9萬元(熟食5500萬元,2750元/噸,年產2萬噸;屠宰73.9萬元,16.5元/頭,44800頭) 冷鏈物流及銷售體系:504萬元(銷售每店利潤率8%) 華正肉品可追溯與可控制系統:260萬元(增加的) (3)稅金

根據國家現行稅收政策,除國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 頭企業在養殖環節和初加工環節享受有關減免稅優惠外,在其他環節可實現以下稅金:

所得稅(肉制品加工環節)1375萬元;(稅率25%) 增值稅(肉制品加工環節)3000萬元。(稅率6%) 總計4375萬元

3、社會效益分析

本項目良種豬繁育養殖體系可過腹轉化糧食1萬噸,推進“糧變肉工程”建設。本項目生態效益顯著。本項目的所有建設均要遵循節能減排,生態循環,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基本原則而實施。本項目促進了企業生豬產量和收購能力的提高,極大地增強企業的帶動能力,將會有更多的農民投身到養豬事業,加快我省生豬產業化的建設步伐。

2010年9月5日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收銀員工作內容與流程下一篇:手足口病學校培訓方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