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豬循環養殖模式范文

2023-12-27

生豬循環養殖模式范文第1篇

關于養殖業生態環境治理工作情況匯報

大堰鎮人民政府:

為認真貫徹落實江油市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文件及會議精神,我站按照鎮人民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開展了養殖業生態環境治理具體工作,現將我站養殖業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匯報如下:

一、認真組織,落實責任。

我站結合工作實際情況,由站負責人帶頭聯系進駐村組開展相關工作,安排落實每位職工到各責任村組,齊心協力抓好養殖業治理工作。按養殖業生態環境治理工作要求,實行下村職工掛鉤包村的工作機制,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制,切實抓好養殖業生態環境治理工作。

二、調查摸底,規范操作。

根據鎮政府的統一部署,我站職工深入轄區內各村組進行摸底調查了全鎮養殖情況。目前,全鎮畜禽養殖戶2765家,其中畜禽養殖大戶167戶。全鎮生豬存欄10481頭,能繁母豬存欄1673頭, 存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21戶;存欄牛羊1537頭,其中存欄肉牛羊10頭以上養殖戶19戶;存欄家禽175691只;存欄肉兔39137只。為保證工作落實到位,我站安排駐村職工及時指導養殖戶做好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工作,對新建畜禽圈舍大戶要求必須配備糞污處理陽光發酵大棚、沼氣池、沼液池,經過發酵處理后的糞污及時還田灌溉農

1 作物,確保養殖業環境治理有序進行。

三、以點帶面,分步實施。

按照鎮政府的安排部署,2014年,我站認真落實養殖業環境治理工作,經過對養殖戶的相關技術指導和勸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已規范建設養殖大戶畜禽圈舍和糞污處理設施127戶,新建畜禽干糞發酵大棚約2700平方米;沼氣池171座約1800立方米;沼液池4200立方米。全鎮127戶畜禽標準養殖場已基本達到養殖業生態環境污染治理要求。

四、存在問題:

1、散養戶配合意識不強。我鎮養殖戶規模普遍較小,點多面廣,資金不足,加上近幾年養殖業行情低迷,養殖戶不舍得投入,思想意識淡薄,影響農業生態環境治理進度。

2、散養戶生態治理達標有難度。農村散養戶要做到零排放,需配套建設陽光大棚、沼氣池、沼液池等設施,而散養戶在資金投入上不足,在養殖業環境污染治理上還存在一定地差距。

五、2015年養殖業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工作計劃:

為更好地落實我鎮養殖業生態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特提出幾點建議:

1、建議盡早將大堰鎮制定出“養殖區、限養區、禁養區”范圍。

2、建議鎮政府盡快出臺規劃區內養殖業污染治理拆遷補償新標準,以加快養殖場拆遷力度。對規劃區外的養殖場拆遷標準可參照規劃區內執行。

3、建議上級職能部門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對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養殖場要及時立案查處。

4、建議加大執法力度,由鎮政府統一組建一支專門的農業污染治理執法隊伍,從重從快處理違法搶(擴)建養殖場行為,發現一起堅決拆遷一起,絕不手軟,毫不留情。

生豬循環養殖模式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國內的經濟發展,許多老舊小區和街道往往會采取拆除新建的方式,這種方式卻無法保留原街道的歷史韻味,原有景觀植被大量破壞,逐漸喪失地域特色。近年來,微改造的方式逐漸被各界所重視,對文化的傳承也愈加重視。本文對在微改造中所運用的藝術設計淺談分析。

關鍵詞:微改造;文化傳承;藝術設計

何為“微改造”?是指在維持現狀建設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以及整治改善、保護、活化、完善基礎設施等辦法,對建筑面貌和功能進行更新的方式。微改造注重的是“改造”二字,必須保留原有的地方特色,歷史人文精神,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注重以人為本,所有的改造要以當地居民為出發點。同時設計師需深度挖掘,呈現出地方特色,如歷史典故、文化名人、人文風情以及當地經典的元素。

1.老城街道的現狀

受當時各種條件的制約,我國部分老城街道在當時建造時未考慮今后的社會發展,一些建筑出現不合理的現象。其次就是管理方面,街道部分功能缺失,衛生不達標,污染嚴重等問題。對街道居民造成了不良影響。由于街道建造較早,并且使用年限較長,使得建筑外表面以及道路的破損;加上排水系統的老化,雨天會造成路面的積水;照明系統的匱乏,晚上出行極為不便;街道綠化嚴重缺失;同時缺少公共活動空間,無法為當地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

2.街區改造的實施途徑

2.1 順民意,解民憂

街區改造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當地居民共同參與,在改造過程中充分尊重當地居民的意見以及基層首創的精神,讓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其中,成為改造的主人,激發了居民的改造熱情。設計師應深度挖掘街區的歷史,聽居民講述街區的歷史以及文化故事,使 整個改造融入歷史,融入文化。

2.2 引入綠色低碳設計理念

在了解到當地居民的需求下,將改造區域進行合理的規劃。整個改造計劃徐徐漸進,保留原有安全的建筑,對部分建筑進行修繕,拆除高危建筑以及私搭建筑。對街區進行新的地面鋪裝,對建筑外表面進行修復,安裝合適的公共設施,使整個街區的面貌煥然一新。

綠色低碳的理念已近深入人心,在對街區進行改造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污水處理、垃圾分類、節能環保等一系列問題。堅持以人為本,以綠色低碳為核心。在保持原有建筑的基礎上,充分使用環保材料;同時還需要提高清資源的利用率,如路燈、 熱水器等當面;在綠化方面,針對街道居住的群體,種植相應的品種,同時增加綠化面積,加強對街道的管理,保護綠化不被破壞;增加公共活動空間,根據街道居民的需求,設計出符合絕大部分人群的自由活動,娛樂消遣的區域。

3.藝術設計在微改造中的運用

在改造過中我們往往會陷入以往的“慣性思維”,忽略習以為常的人文氣息。如果在整個改造過程中,居民能深入參與,既能體現出居民的個人參與感,更能有利于傳遞當地獨特的民俗民風。如果改造前,在街道公布欄收集居民的改造意見,或許在溝通過程中,有一些居民獨特的見解往往是我們所忽視的,我們在設計中只考慮到人和事兒,但是居民們還掛念著街道里面隨處可見的流浪狗和流浪貓。在改造過程中傾聽居民的聲音,藝術改造就是需要當地居民的深入參與。

藝術設計在微改造中的運用,是和“整改”是不同的,“整改”或許在意的是怎樣快速重建,注重時效,而“藝術改造”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溝通與設計時間上面。設計師會考慮到當地居住的人群、生活方式、歷史文化、民俗民風等一系類問題。傾聽當地居民的聲音,了解街區的文化、歷史典故、文化名人等,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對街區的公共活動空間進行改造,既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活動空間,又能讓當地居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這里曾經發生的事情,提高居民的歸屬感,同時外來游客也可以了解到街區的歷史故事。保留一些記載時間的事物,那些經歷過風吹雨打青磚瓦房,搖曳在風中的大樹都記載著街區的歷史。照片墻的設計是記載我們日常生活的人與事,能夠提高鄰里和諧,弘揚社會正氣。在整個藝術改在中要保持居民原有生活方式不變,提升居民的歸屬感與幸福感。

4.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舊的街區和小區隨處可見,而微改造則是城市抗衰老的一種手段。藝術改造不是隨意的整改,需要使用更多的時間去用來和居民溝通,改造過程中積極收集居民的意見,讓大家都參與到設計中去,能夠很好的尊重當地居民傳統的生活方式;傳承當地的文化和人文氣息;當居民更好的了解到自家的歷史;并且會與現代的設計碰撞出火花。改造過程始終遵循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基層人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使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更加美好的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吳茂盛.熊丹.基于TOD模式的城市新區交通發展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264-1266.

[2]吳麗佳.歷史街區小規模漸進式更新.重慶;重慶大學,2005.

[3]百分比藝術 讓微改造社區更美.廣州文明網。2020-01-15.

[4]黃春華.環境景觀設計原理.湖南;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 .

作者簡介:

張振宇(1996.7—),男,漢族,籍貫:河南商丘人,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新疆師范大學 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830002)

生豬循環養殖模式范文第3篇

(一)項目名稱和承擔單位

1、項目名稱:蒼溪縣2008年產業化扶貧優質生豬養殖項目

2、項目主管單位:蒼溪縣扶貧開發辦公室

3、責任單位及負責人:蒼溪縣畜牧食品局 楊厚春(局長)

4、建設地點:東青鎮東高村、白鶴鄉新店村。

(二)項目建設目標

該項目以東青鎮東高村、白鶴鄉新店村為重點,選擇項目農戶200戶(東高村120戶、新店村80戶),其中建卡貧困戶98戶(東高村62戶、新店村36戶)。項目建成后,達到以下目標:

1、生產目標:培育年飼養良種母豬2頭,年生產優質三雜肉豬35頭的適度規模養豬大戶200戶,達到項目農戶年新增出欄優質肉豬6963頭,實現養豬總收入904.3萬元,項目農戶年實現養豬總收入4.52萬元,戶均實現養豬純收入1.47萬元,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2、扶貧目標:項目實施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通過項目實施,項目村年新增出欄優質肉豬6963頭,項目農戶年實現養豬純收入1.47萬元,輻射帶動項目村附近300戶農戶發展養豬生產,實現2000人貧困農民穩定脫貧致富。

3、項目目標:該項目由所在村成立豬業合作社,項目當年啟動農戶200戶作為會員農戶,項目投放的優質母豬400頭作為合作社的滾動發展資本,在每頭母豬投產后,項目農戶按1頭母豬向合作社一次性交售1頭優質商品仔豬,由合作社按市價出售后再次購買優質母豬向村內其他農戶滾動投放,項目建成后的三年內可由最初的項目農戶200戶,滾動擴大到330戶以上,從而實現扶貧資金的最大使用化。

4、社會目標:通過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養豬成本,進一步提高生豬養殖技術水平,促進生豬產業發展,滿足消費者對無公害優質肉豬的需求,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5、生態目標:通過配套建設沼氣池,大力推廣糞便干濕分離和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利用沼液灌溉紫花苜蓿、菊苣、籽粒莧等優質牧草,既改善了生態環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青綠飼料,又培肥了地力,達到資源的循環利用。

(三)建設內容及規模

規劃建設示范農戶200戶,戶平建設規模為:(1)改(擴)建標準化豬舍30m2。(2)引進雜交良種母豬2頭,采取自繁自養的模式,年出欄優質三元雜交肉豬30頭以上。(3)對項目村農民開展養豬技術培訓4期以上,培訓農民1000人次,印發現代養豬技術資料400冊。

(四)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使用計劃

該項目總投資122萬元,申請產業化扶貧項目資金50萬元,其中東青鎮東高村投入項目資金30萬元,白鶴鄉新店村投入項目資金20萬元,項目戶戶均投入項目資金2500元。產業化扶貧資金具體用于:良種母豬引進補助24萬元,圈舍改(擴)建補助26萬元。

(五)項目效益

項目建成后,項目村達到年新增出欄優質肉豬6963頭,實現養豬收入904.3萬元,戶均實現養豬純收入1.47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可新增3500元以上;提高生豬養殖技術水平,促進生豬產業發展,滿足消費者對無公害優質肉豬的需求,并帶動其他貧困戶脫貧致富。

二、項目實施地點基本情況

(一)項目區概況。蒼溪縣位于四川省北部、秦巴山南麓,東距歷史文化名城閬中21千米、南與南江縣相鄰、西距廣元112千米、北接旺蒼與巴中,全縣轄39個鄉鎮、717個行政村,幅員面積2330平方千米,總人口78萬,其中農業人口62.25萬人。2007年末,全縣有絕對貧困人口17624人,低收入人口52873人,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2744元,比上年增加558元,增長25.53%。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生豬是全縣農村經濟骨干支柱產業之一,年出欄生豬150萬頭左右,瘦肉型生豬普及面98%以上,其中DLY普及面45%以上。2003年被四川省認定為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2004年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肉豬產品認證,2005年取得進京入滬資格,2006年取得四川省豬肉及其制品出口日本等東南亞市場認證,2007年通過了國家級生豬標準化生產示范區驗收,生豬品質總體水平居全市第

一、列全省前茅。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立足資源,把培育生豬生態養殖小區作為發展和壯大生豬產業的主要抓手,結合生豬產業“十一五”規劃,計劃用2至3年時間,建成生豬生態養殖小區150個,到2007年底已初步建成80個,其中發展生豬現代養殖園區6個。累計培育規模養殖戶3580戶,其中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的場達182個,小區及規模養殖戶出欄生豬占全縣生豬總出欄的46%以上。

(二)項目建設地點概況。項目區東青鎮東高村、白鶴鄉新店村是全縣《十年》規劃的重點扶貧新村。項目村農民有傳統的養豬習慣,由于沒有找到好的經營模式,農戶養豬規模小而分散,養殖條件簡陋,基礎設施差,科技含量低,不能與市場進行有效對接,不能適應現代畜牧業和無公害生豬生產的需求,使農戶經營一直停留在小農經濟階段,無法從根本上擺脫貧困。為改變自己落后的生產、生活面貌,廣大農民迫切需要通過項目扶持,依靠養豬的優勢脫貧致富。

1、東青鎮東高村:位于蒼溪縣南面,幅員面積7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小組,215戶,850人,其中勞動力220個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00人次。擁有耕地1390畝(其中田896畝,地340畝),林地3500畝,森林覆蓋率達80%,屬深丘地帶,平均海拔600米,最高810米,最低400米。2007年人均占有糧食550千克,人均純收入1850元。

2、白鶴鄉新店村:全村現有330戶,1166人,其中建卡貧困戶36戶,130人(低收入32戶,117人;絕對貧困戶4戶,13人)。幅員面積8.5平方公里,其中勞動力295,擁有耕地1568畝(其中田1300畝,地268畝),林地4800畝,森林覆蓋率達80%,屬深丘地帶,平均海拔836米,最高1150米,最低520米。2007年人均占有糧食500千克,人均純收入2010元。

三、項目建設原則、規模和目標

(一)項目建設原則

1、將項目開發同農村居民的脫貧致富有機結合;

2、通過對產業鏈的前后向延伸,有效調整農村經濟結構;

3、產品開發力爭適應我國居民食物消費需求變化趨勢,積極發展農產品的精深加工;

4、堅持開發綠色食品,以滿足我國居民健康需求;

5、原料生產和產品加工過程中,遵循可持續清潔生產標準,注重技術的改進和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

(二)項目建設規模和目標

本項目扶持發展優質肉豬養殖村2個,共200戶。項目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集中成片、規模開發的原則,培育年飼養良種母豬2頭,年生產優質三雜肉豬35頭的適度規模養豬大戶,輻射帶動項目村近300戶農戶發展養豬生產。走“公司+專合組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生豬專業合作社與鴻宇食品公司簽訂生豬購銷協議,對項目農戶實行統一物資供應、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組織銷售的“四統一”服務,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養豬成本,進而達到增加效益的目的。通過項目實施,項目村年新增出欄優質肉豬6963頭以上,實現養豬收入904.3萬元,項目農戶年實現養豬純收入1.47萬元。

四、項目實施方案設計

(一)項目建設地點

該項目擬在東青鎮東高村、白鶴鄉新店村選擇項目農戶200戶,其中東高村120戶、新店村80戶,集中發展生豬規?;B殖,興建生豬養殖小區,并輻射帶動項目村周邊農戶300戶以上發展生豬養殖業。

(二)項目戶確定的條件

1、項目戶的確定必須是全縣《十年》規劃的重點扶貧新村。

2、項目戶自身有參加項目的積極性和實施項目的必要條件,自愿申請參加項目,并保證按要求搞好項目實施。

3、項目戶是已在項目村公示無異議。

(三)項目農戶典型設計

項目農戶戶均購良種母豬2頭,新建或改造標準化圈舍30m2,按統一的三元雜交或內四元雜交生豬生產模式進行自繁自養。

項目建成后,項目農戶年出欄優質肉豬35頭以上,比建設前增加20頭以上,農戶生豬三元雜交率達100%。項目戶均實現養豬純收入1.47萬元,新增純收入8000元以上。

(四)項目土建工程重點及技術要求

按照項目設計要求,對生豬圈舍進行有計劃的改造,改造的重點為:母豬飼養圈、飲水系統、糞污處理系統(含排糞溝、沼氣池等)。建設要求主要為:

1、門窗:門朝外開,設在豬舍兩端;長豬舍兩側縱墻上各開1扇,高2.0—2.4米,寬1.2—1.5米,門外設消毒池。窗的有效面積應占舍內地面面積20%,一般高1.6—1.8米,寬1.5—1.8米,窗下緣離地1.0—1.2米,每隔3.6米開1扇,一般使用優質塑料及木材制作。

2、屋頂及頂棚:屋頂材料要求耐用、防水、防火,選用小青瓦、石棉瓦、玻纖瓦等;頂棚選擇PVC板、層板、竹板等材料吊頂。

3、飼槽:騎墻式飼槽,內上口凈寬12-16厘米,槽底凈寬8--10厘米,呈“上寬下窄”的瓦片形,槽底離地6-8厘米,槽上口離地20-25厘米,進料口凈寬12-15厘米,進料口離地40-50厘米。

4、地漏:地漏長80厘米,寬45厘米,漏縫寬2.5-3.0厘米,漏縫上窄下寬,平整光滑;安裝時應防止與地面粘結,以便于開啟清洗地漏下的積糞溝。地漏下的積糞溝通往舍外的溝口處做防風閘門,防止舍外向內倒灌風。

5、地窗:設置于種豬或肥豬圈后墻正中離地10-15厘米處,規格為寬50厘米,高35厘米的“百葉窗”形。

6、母豬舍:設計為分開放式或半開放式,運動場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若采用整體式全棟圈舍分布,可不設計運動場。母豬舍重點是配套完善仔豬保育設施,在原圈舍內靠走道一側用磚砌成,面積約為0.8-1m2,距走道側高度為65-70cm,上面鋪蓋板,蓋板頂懸掛紅外線燈,里面安裝仔豬電熱保育板。

7、糞尿溝:通設于豬舍后墻外側,上寬50厘米,下寬30厘米,呈“U”形,縱向坡度3-5度,做成暗溝,上面蓋板,便于清理,做到“雨污分離”,每一個圈欄的出糞口設置沉淀池。嚴禁將糞尿溝串聯設置于舍內,有利消除循環交叉感染隱患。

(五)項目建設內容與規模

1、修建(改建)生豬圈舍6000m2,戶均30m2。

2、引進LY、YL或LYB、YLB母豬400頭,戶均2頭,頭平體重在25kg以上。

3、開展技術培訓4期,發放技術資料400冊。

五、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一)項目建設期限

本項目建設期為1年,2008年至2009年。

(二)項目實施進度

1、第1月至第2月,編制項目方案,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查;

2、第3月至第4月,項目前期摸底和項目戶規劃:重點是對經公示無異議后確定的項目農戶,進行生產性基礎設施的摸底調查,本著因地制宜,缺啥補啥的原則,合理確定每戶應完成的工程量和需要購置的設施設備;

3、第5月至第7月,圈舍改造和技術培訓:針對各戶的實際情況進行圈舍基礎性改造,重點是完善母豬飼養圈、仔豬保育基礎設施、飲水系統、糞污處理系統,有針對性地搞好糞污處理設施的利用、母豬引進前的準備等技術培訓;

4、第8月至第9月,仔豬保育設備購買、引種:采購項目建設所需要的設施設備,搞好優質種母豬引種場的選擇,預選好種母豬并作好相關疫苗的免疫注射和抗體水平檢測,按引種規程引進種母豬。

5、第10月至第11月,飼養管理、技術服務:搞好母豬引進后的跟蹤技術服務和相關飼養管理技術培訓;

6、第12月,項目自查,申請上級驗收。

項目建設進度圖

進度

項目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編寫、申報材料

宣傳發動、農戶規劃

圈舍改造

引種、設備購買

技術服務

總結驗收

六、項目資金來源及使用計劃

(一)項目總投入概算

經概算,該項目總投資122萬元(詳細投資見附件1):

1、圈舍改造72萬元:戶均30m2,共6000m2,120元/m2。

2、良種母豬引進資金48萬元:戶均引進LY、YL或LYB、YLB良種母豬2頭,合計400頭,1200元/頭。

3、技術支撐費用2萬元:開展技術培訓4期,發放技術資料400冊。

(二)資金籌措方式

項目總投資122萬元,其中農民自籌資金70萬元,地方配套2萬元,擬申請產業化扶貧項目資金50萬元,其中浙水鄉紅旗村投入項目資金30萬元,元壩鎮石埡村投入項目資金20萬元。產業化扶貧資金用于以下兩個面:

1、良種母豬引進補助資金24萬元:每頭補助600元,戶均補助1200元。

2、圈舍改(擴)建補助26萬元:戶均補助1300元。

項目投資明細表

資金來源

實施地點 戶數 總投資 扶貧資金 地方配套 自籌

合 計 200 122 50 2 70

東青鎮東高村 120 73 30 1 42

白鶴鄉新店村 80 49 20 1 28

七、項目主要技術方案

(一)主要生產工藝

14+28+7天

79+7天

7+35+7天

35+7天

115+7天

(二)主要技術方案

1、推廣以內四元(DLYB)和外三元(DLY)為主的經濟雜交組合技術,實現品種選擇標準化。其組合模式為“杜約長本”、“杜長約”雜交模式兩種。

2、推廣生豬人工授精技術,實現生豬繁殖標準化。規范人工授精技術規程,實行生豬的人工授精操作標準化。

3、推廣仔豬早期補料、補鐵、補硒和早期斷奶技術,實現仔豬保育標準化。根據初生仔豬生理特點及時喂給初乳、合理寄養、斷尾剪齒、增溫保暖、肌注鐵、鈷、硒、VE等制劑及及時開食補飼。在保證營養及豬仔正常生長發育的前提下盡量提早斷奶。

4、推廣種母豬全價營養和階段營養技術,實現良種母豬飼養管理標準化。飼養上采用全價營養和階段營養的飼養體制,根據母豬不同生理階段(空懷、妊娠、哺乳等階段)喂給不同的飼料量,促進母豬按時發情、排卵及配種。

5、推廣標準化生豬肥育技術,實現肉豬生產標準化。根據生豬生長發育規律使用全價配合飼料,在體重達90—110kg時出欄上市。

6、推廣無公害配合飼料和青綠飼料四季輪供技術,實現飼料、獸藥等投入標準化。以飼喂配(混)合飼料為主,適當搭配優質人工青綠飼草。嚴格控制違禁藥品的使用,規范用藥記錄。廣泛推廣牧草新技術,合理選擇牧草品種,達到牧草品種多樣、品質優良、均衡輪供。

7、推廣生豬程序化免疫和重大疫病監測技術,實現疫病防制標準化。對豬瘟、豬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實施強制計劃免疫,實行強制免疫標志認證管理。對強制免疫病種以外的傳染病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免疫程序并嚴格組織實施。對引入的LY、YL二雜母豬要重點對繁殖障礙性疾病按免疫程序接種。同時,根據免疫接種時期,定期采集血樣,集中監測豬只免疫效價。

8、推廣無公害圈舍和適度規模場建修技術,實現環境治理和飲水標準化。合理的豬舍應該是冬暖、夏涼、通風、向陽、空氣新鮮。豬舍應注意保溫、防滑、清潔、干燥及糞尿沼氣無害化處理。

八、項目預期效益

(一)經濟效益

1、計算依據:母豬年產仔窩2.2窩,受孕率85%,胎產仔豬10頭,仔豬成活率95%,育成率98%。正常生產年份能繁母豬年飼料消耗成本2500元/頭,后備母豬年消耗飼料成本1200元/頭;培育仔豬至25kg時飼料消耗成本80元/頭。

2、經濟效益:項目建成后,400頭能繁母豬年可產優質三雜仔豬6963頭,生豬平均體重按100公斤,精邊肉屠宰率62%,精邊肉單價按保低價22000元/噸計,可實現銷售總收入904.3萬元。項目農戶戶均實現養豬收入4.52萬元,年運行成本費用609.69萬元,年平均利潤294.61萬元(見附件2)。通過自繁自養,每頭商品肥豬可獲利潤423.1元,項目戶戶均實現養豬純收入1.47萬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二)扶貧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項目戶年人均純收入可達3500元以上,項目輻射帶動300戶,按每戶年出欄優質肉豬20頭,每戶年增收8000元以上,因此,項目能穩定脫貧達2000人以上。

(三)社會效益

該項目的建成可推進全縣生豬規?;a進程,帶動周邊全縣生豬產業的發展,促進生豬產業化經營,增加市場上高檔、優質豬肉供給,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帶動其它相關產業及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生態效益

通過配套建設沼氣池,推廣糞便干濕分離和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并利用還田灌溉,改善了生態環境,培肥了地力,達到資源的循環利用,符合生態經濟學原理。

九、項目組織管理

(一)組織措施

1、成立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對項目的領導和整體運作安排。

2、成立項目技術組。負責項目規劃、實施方案的制定,項目建設中各環節的技術指導、解決技術難題、數據的收集整理、上報、編寫總結、驗收報告等。

(二)管理措施

1、項目資金管理。嚴格按照川財農〔2006〕20號文件精神對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要求,加強項目和資金管理。實行縣級財政報賬制,設立專賬,建立專戶,??顚S?,實行封閉運行。

對農戶補助的以農民簽字(章)、鄉鎮審查加蓋公章的表冊按程序入賬。對在農戶家購種不能取得正規票據的,由售種農戶在統一格式的表冊上簽收,并由項目技術組驗收合格(簽字)后連同農戶領條一并按程序報賬。其余項目支出一律按國家規定的正規票據按程序入賬。以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和資金使用效果。

項目資金必須堅持到村到戶,同時,項目大額資金開支必須按財務管理制度實行轉賬,嚴格控制項目中的現金支付。

2、搞好項目協調。搞好項目協調,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實行扶貧、財政、畜牧三家對項目既分工負責,又協調配合與監督的管理機制??h財政局負責整個項目資金的到位落實,設立專戶,建立專賬,??顚S?,封閉運行,確保如期實施;縣扶貧辦全面負責項目的管理,協助鎮鄉、村落實貧困農戶對象,協助畜牧部門做好該項目實施的各項工作;縣畜牧食品局全面負責引種、圈舍建造,技術培訓指導,防疫治病等服務工作;鎮、村社負責協助配合縣畜牧局、財政局、扶貧辦,落實好貧困農戶對象,做好農戶建檔立卡工作,建立項目農戶卡,保證農戶卡完整記錄農戶生產生活和經濟現狀、規劃建設內容、農戶資金使用、物資領用情況、農戶項目執行及效益情況等,組織協調貧困農戶規劃落實好建造圈舍場地,檢查、督促、落實項目實施的全過程,以達到項目的順利實施,并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確保扶持的貧困示范農戶和輻射農戶脫貧致富,切實發揮畜牧扶貧的作用。

3、建立項目公示制。在項目村所在地制作項目公示牌,將項目建設內容公布于眾,實行陽光操作。并在每個農戶門前制作1個標示牌,將項目建設內容列入標示牌,做到目標任務明確。同時,搞好技術資料的上墻宣傳。切實做好項目貧困農戶建卡工作,做到每戶一卡,清楚記錄農戶項目資金使用情況,物資領用情況,項目執行情況及效益情況。

4、建立項目目標管理責任制。為確保項目的成功實施,項目建設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做到責任明確,任務到村到組、到戶。同時,全面落實工程項目建設質量責任制和工程終身責任制,嚴格把好工程質量關,確保項目建設任務完成。

(三)項目整合措施

整合新村建設、農能沼氣、農村交通、文化衛生等項目資金對項目村實行全方位建設,并著重突出對貧困農戶的項目覆蓋和投入,彌補產業化扶貧資金不足和覆蓋面小的缺點。新村建設資金重點用于彌補項目農戶圈舍改(擴)建資金不足的補充,農能沼氣項目資金重點用于項目農戶糞污處理設施的補助,農村交通項目資金重點用于改善項目村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衛生項目資金重點用于改善項目村文化衛生教育事業。

(四)滾動發展措施與產業化運作措施

1、運行機制:由養殖基地所在的養殖戶自行自愿組建豬業合作社,再由豬業合作社作為廣大養殖戶的利益代表,以市場經濟的杠桿作用,與種豬企業、飼料銷售企業、加工企業達成合作協議,整合和借助市場調控、信息通達、資金實力的優勢,共同做大做強生豬產業。種豬繁育企業通過合作社對會員農戶實行優質低價供應良種母豬,飼料銷售企業實行廠戶對接優惠銷售或賒銷給養殖戶,加工企業對會員農戶實行“三優先”(優先收購、優先宰殺、優先付款)和優質優價收購生豬,并按2元/頭付給合作社技術服務費,合作社對會員農戶實行“六統一”服務(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養殖品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疾病防治、統一污染治理、統一產品銷售),從而實現了龍頭企業參與基地建設,種豬場、飼料廠、加工廠、合作社四方共推生豬產業發展。

2、“民企共建”的主要內容。會員農戶通過“民企共建”機制,可以享受購買種豬低于市場價50元/頭,享受飼料直銷供應帶來的低于市場價200-300元/噸或賒銷飼料,享受肉類加工企業保護性收購價格和高于同期收購執行價0.2-0.4元/公斤,享受合作社直銷生豬減少中間環節利潤30-50元,通過這幾個環節的增值,養殖戶每出欄1頭生豬在原來的基礎上可以實現凈增利潤80-100元,達到生豬養殖的最低利潤點,最大限度保護了養殖戶的利益。

3、“民企共建”的作用。通過推行“民企共建”,可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稅、合作社壯大的“四方共贏”。龍頭企業有了優質的原料保障,增加了生豬屠宰量和企業的產值;種豬場和飼料企業拓展了銷售市場;通過企業按產值產量兌現的經費,專業合作社工作經費有了保障,解決了服務能力問題。通過“民企共建”模式,建立了企業建基地促發展的有效機制,企業和養殖戶有了緊密的利益連結,減少了流通環節,可使基地農戶生豬養殖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4、滾動機制:在母豬投產后,項目農戶按1頭母豬按合同向合作社一次性交售1頭優質商品仔豬,由合作社按市價出售并再次購買優質母豬向村內其他農戶滾動投放,按目前商品仔豬市價計算,2頭商品仔豬可購買1頭優質母豬,項目投產后的第二年可實現當年會員農戶向合作社交售合格商品仔豬400頭,可購買優質母豬200頭(1200元/頭),可新發展農戶100戶(戶均飼養優質母豬2頭)。項目建設第三年,可再次滾動發展農戶33戶,項目建成后的三年內可由最初的項目農戶200戶,擴大到330戶以上,從而實現扶貧資金的最大使用化。

(五)政策措施

生豬循環養殖模式范文第4篇

規?;N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就是通過各種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脅,保護豬群健康,保證豬場正常生產發展,發揮最大生產優勢的方法集合體系總稱??傮w包括: 豬場環境控制,豬群的健康管理,飼料營養,飼養管理,衛生防疫、藥物保健、免疫監測等獸醫管理幾個方面。

1.豬場的環境控制

1.1場址的整體規劃。場址決定著豬場未來的生產難度系數和未來經濟效益,是豬場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豬場位置的確定,在養豬生產中建立生物安全防范體系上至關重要,場址的選擇要充分利用生態養豬,符合動物的防病規則,避免交叉感染,遠離養殖場、屠宰加工廠、居民區、工廠,交通便利,水電飼料供應便利,地勢要背風向陽,地勢要高、干燥、通風良好、水質良好,易使豬只保持干燥和良好衛生環境,最好建在山邊或魚塘、果林、耕地邊,利于排污和污水凈化。

1.2.豬場建設布局要合理。生活區、生產區與辦公區嚴格分開,必須有圍墻、最好是圍墻外有防疫溝,設浴室、更衣室、消毒間,由上風向到下風向。飼料貯存庫、保育舍應建在豬場的上風向,病豬隔離舍、糞便堆積池設在豬場的下風頭。場內道路要劃分凈道和臟道,飼料車、工作人員走凈道,糞車走臟道。場外運輸車輛不能進入生產區,生產區內的運輸,另由專用車輛解決。各段安排依次為保育-產房-配種、妊娠-育成-育肥-出豬臺。獸醫室、隔離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間、剖檢室應放在豬場的下風處。主干路需要硬化,場內道路布局合理,進料和出糞道嚴格分開,防止交叉感染,同時做好場區綠化工作。設有種豬運動場,便于公豬、母豬的運動?;S池必須建在下風向,化糞池要及時處理、除臭,防止蚊蠅孳生。

1.3.溫度。溫度在養豬生產中也是關鍵一環。豬舍要求冬暖夏涼,有利于種豬發情、配種、仔豬的存活和增重。溫度太高導致公豬因熱應激會降低精液的活力,從而增加配種難度,出現返情多,產仔少,影響繁殖成績。仔豬對溫度變化更為敏感(仔豬不同周齡適宜溫度見表1),適宜的溫度可以減少死亡,加快增重,降低料肉比。低溫使仔豬抗病力降低、死亡率升高,料肉比升高。因此對仔豬進行防寒保暖為生產中的重中之重。(不同階段種豬適宜溫度見表2) 1.4.豬場綠化。要重視豬場周圍和場區內環境的綠化,這對改善小氣候有重要的作用。植樹造林可使冬季有效降低風速,使夏季的氣溫下降,能使場區空氣中有毒有害的氣體、臭氣、塵埃、細菌數減少。豬場的綠色帶可在場區冬季上風向植5~10米寬的防風林,其他方向及各場區間植3~5米寬的防風林和隔離林。道路兩旁應植樹,豬舍前后可進行遮蔭綠化,場區的空閑地面應遍植花草,以改善并美化環境。

1.5.實行嚴格的隔離、消毒制度。豬場生產區只能設1個出入口,非生產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生產人員要在場內宿舍居住,進入生產區時都要經過洗澡或淋浴,更換已消毒的工作服和膠靴,工作服在場內清洗并定期消毒。車輛進場也要消毒,飼養人員不得隨意到工作崗位以外的豬舍去,豬舍內的一切用具不得攜出場外,各豬舍的用具不得串換混用。場內食堂和工作人員不能向市場購買豬肉,本場職工生活上所需的肉食,應由本場內部提供解決。場內嚴格按照消毒制度進行消毒(全場消毒制度見表4)。

1.6.糞便、病死豬和胎衣的處理。工廠化養豬場每天要排出大量的糞尿,若處理不好,就可能污染環境??蓪⒓S和病死豬、胎衣等固相污染物送至隔離區的貯糞場堆肥發酵,這樣既可殺死病原微生物,又可提高肥效。液相部分流入蓄糞池,沉淀發酵。也有的將收集在一起的糞尿以適當的比例與水混合,用以發酵產生沼氣之后,殘渣用作肥料。

2. 豬群健康管理 母豬是豬場的生產機器,是生產中的龍頭,健康的母豬群是生產效益的最終保障,所以建立健康的母豬群是一個豬場成敗的又一關鍵要素。

2.1.自繁自養。種豬場在種豬選育過程中應重視提高豬群對疾病的抵抗力,可根據每胎育成頭數和后代日增重、飼料報酬等來衡量。棄弱留強,逐漸淘汰抗病力弱的個體及后代,經多代選育,提高該品種的抗病力。

2.2.引種。為生產發展需要,引種時要遵循“健康第一”選種觀念,嚴把引種關。引種前對該種豬進行全面的血清學檢查,特別是藍耳病、圓環病毒、偽狂犬病、豬瘟等。在購買時應向種豬場索取該場的血清學資料和免疫接種資料。盡量從一個種豬場引種,避免從幾個種豬場購買種豬。新引進的種豬在遠離生產區的隔離舍隔離30~90天,嚴格檢疫,確認無任何疫病,特別是藍耳病、圓環病毒、豬瘟野毒,一定要對其進行監測。隔離期間首先調動本場豬只3-5頭與其混群,確定無疾病傳染,進行本場常規的免疫注射后一段時間,方可轉入生產區欄舍混群飼養。值得說明的是像藍耳病陽性場最好從藍耳病陽性場引種,相反,就一定要從陰性場引種。

2.3.人工授精和人工輔助配種。引進健康種豬精液進行改良,只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配種,減少采精和精液處理過程中的污染,就可以減少部分疾病,特別是生殖疾病的傳播。對于采用人工輔助交配的種豬場,也要牢記衛生管理,嚴格做到公母豬局部的衛生消毒,減少子宮炎發生,提高受胎率。

2.4.運行全進全出的生產模式。從分娩、保育、生長育成均嚴格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并將保育期分為保育前期(3周)和保育后期(2周),做到同一棟豬舍的豬群同時全部轉出。在每批豬出欄后,用高壓清洗機將豬舍內使用過的所有設備沖洗干凈,按“空舍消毒原則”,并按規定配好的消毒液對欄舍墻壁和地板、天花板、食槽、欄架及有關器具徹底沖洗消毒1~2次,徹底殺滅所有病原,對豬舍凈化、空置5~7天后再轉入新的豬群。進一步應用早期隔離斷奶、早期藥物隔離斷奶等技術措施逐漸凈化各種病原,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豬群。(空舍消毒原則見附表4)

2.5.加強淘汰老弱病殘、繁殖成績差的種豬。一般情況下,種豬場要淘汰的繁殖豬只占基礎繁殖豬群的30%左右。通過淘汰,建立高生產性能的健康繁殖豬群,進一步為豬場發揮最大生產成績打好基礎,建立一個高產值豬群的良性循環。

2.6.建立藥物保健方案。經常送檢剖檢病料,對分離的致病菌作藥敏試驗,根據實驗室檢測結果,選擇高效藥物或藥物組合,建立豬群用藥保健方案。(保健用藥方案見附記部分)

2.7.定期檢疫凈化,定期采血檢疫。除日常詳細記錄整個豬群的健康情況,出現可疑病例及時送病料檢驗外,要按“種豬場實驗室檢測計劃”定時,以一定比例采血進行各種疫病的監測,并定期進行糞便寄生蟲卵檢查,同時作好資料的收集、登記、分析、總結工作。把檢測結果反饋到豬場,指導豬場進行免疫程序的調整和針對性地進行驅蟲保健。(種豬場實驗室檢測計劃見附表3)

3.環境衛生的消毒 豬場要制定嚴格的場內場外消毒制度與消毒用藥制度,并嚴格執行。

3.1.入場消毒。場內設有消毒池、紫外線消毒室、洗澡更衣室,備有高壓沖洗機、背式消毒器、高壓除塵器等消毒設備、設施,對入場車輛、物品消毒(飼料原料入場的消毒),豬只進場時要采取洗澡、保健、消毒措施,方可入場。員工進場必須沐浴、更衣,豬場生產區禁止一切外來人員參觀。不準帶入可能染病的畜產品或物品。車輛經過噴霧消毒才可進場,飼料經過甲醛熏蒸后方可食用。

3.2.日常工作消毒。

場內嚴禁飼養偶蹄動物,飼養員不得串舍,各車間用具不得外借、交叉使用,飼養用具應保持清潔,定期消毒。

母豬上床時必須用低濃度高錳酸鉀溶液或一定消毒濃度的碘液洗澡后方可上床。在工藝流程上,生產要實行單元化飼養、全進全出制。母豬生產時一定要保證母豬乳房、陰戶周圍干凈衛生,并嚴格消毒,減少子宮炎的發生機會。

仔豬打耳號、剪牙、斷尾等外傷還有其它豬群的外傷都應該及時消毒,防止感染??捎?%的碘酒棉球涂擦數遍,直到痊愈。

豬只轉群后,對空舍設備要嚴格消毒,并監測消毒效果,走廊每周至少消毒2次,豬舍帶豬消毒可用碘制劑、季胺鹽類、氯制劑交替使用。

公母豬配種前,應特別注意公豬下腹部和尿囊、母豬外陰部的清潔,公豬應先擠壓包皮積尿,再用浸泡了0.l%季胺鹽溶液或碘液的毛巾由外到里、再由里到外清潔消毒包皮周圍。采用人工授精時,應建立較強的無菌觀念,避免人員、器具、環境等因素影響精液質量。應使用一次性輸精管和過濾紗布,如果條件不允許需重復使用輸精管時,必須經過嚴格消毒,避免細菌隨輸精管進入子宮,引起母豬子宮炎。整個人工授精過程都必須嚴格消毒和清潔,集精瓶等器皿每次使用前必須經高溫消毒,手套應使用一次性醫用手套。

飲水、飼料應定期檢測,飲水槽、飲水器、料槽應定期消毒、清洗。

3.3.定期防鼠、滅鼠、滅蚊蠅。老鼠、蚊蠅、麻雀都是疾病的傳播者,對飼料、飼料原料造成損耗與污染。豬場要及時處理糞便,凈化污水,切斷產生蚊蠅的根源,才能使豬只健康生長。

4.營養

4.1.新鮮。

4.2.全價配合飼料

4.3優質,不發霉、變質。定期檢測飼料霉菌毒素和霉菌活菌含量,定期檢測飼料中沙門氏菌的含量。

5.獸醫防疫

5.1.完善的生產記錄。生產技術人員應對豬群健康狀況和飼養員工作情況做好記錄工作。對日常生產中的病死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發病癥狀描述,做好剖檢記錄并對用藥狀況、免疫情況等要了如指掌,并詳細記錄在案,做到每周一次小總結,每月一次大總結,并以報告形式報告給主管人員。對于生產統計表要經常進行分析,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及時解決,并總結吸取有益經驗。

5.2.生產各階段的獸醫管理。豬舍消毒后,要檢驗消毒效果,看消毒是否徹底。每天觀察并記錄豬只健康狀況、舍內溫度、濕度、氣味、通風等。產房內尤其要注意測量圍產期母豬體溫和采食狀況等,記錄、分析、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夏季種公母豬舍的溫度和疾病期體溫控制,因為這直接影響種公母豬的繁殖成績。(舍內消毒效果檢測見附記部分)

5.3.疫苗、藥物的使用。一定要嚴把疫苗、藥品質量關,根據實際效果和實驗室檢測結果來選擇疫苗和藥物。同時要關注運輸、保存條件,并要求使用方法得當。要培訓,糾正工作中的錯誤操作,嚴格按說明書使用。并堅持一豬一針,針型號適宜,并消毒。不打飛針、不漏注,做好免疫用藥記錄。疫苗藥物要專人保管,專人免疫,開處方拿藥。

5.4.免疫程序的制定。根據豬場豬群的實際抗體效價,結合本場流行病的特點,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附表5僅供參考)

生豬循環養殖模式范文第5篇

摘要:隨著嘉興市生豬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養殖模式的改變,生豬養殖與環境污染的矛盾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通過對嘉興市生豬養殖現狀的分析,估算了嘉興市生豬養殖糞尿年產生量及主要污染物年產生量,結合政府提出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政策,提出了生豬養殖應向減量提質、提質轉型、生態農業和現代化養殖方向發展。

關鍵詞:生豬養殖業;環境污染;“三改一拆”;環境治理;嘉興市

嘉興稱之為浙江的魚米之鄉,同時也是浙江的生豬主產區。據統計,2012年,嘉興生豬飼養量為734.19萬頭,占全省近1/5。雖然滿足了市場供需,但是嘉興的養殖業卻遠遠超出了當地的環境承載力,與此同時更為嚴峻的是,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和畜禽養殖排泄物處理設施的落后,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敲響了警鐘。因此從2013年開始,嘉興市市委、市政府以減量提質為目標,清理違章豬舍、引導轉產轉業、完善養殖規劃、整治畜禽污染、嚴格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發展生態養殖;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結合“三改一拆”行動,倒逼生豬養殖業轉型升級,逐步推動分散養殖向適度規模養殖轉型、傳統粗放養殖向標準化生態化健康養殖轉型。

1 嘉興市養殖業概況

嘉興市地處中國東部最具經濟活力的上海經濟圈、蘇南經濟圈、環杭州灣經濟圈三個經濟板塊交匯的杭嘉湖平原,位居江、浙、滬城市群之中心位置,坐擁滬杭高速、乍嘉蘇高速和杭州跨海大橋北岸連接線之黃金三角區,也是長三角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嘉興市農業以生豬養殖為主導產業,并且畜牧業產量、產值均位于浙江省第一位。2013年,全市生豬年末存欄量195.44萬頭,出欄量419.81萬頭,年產值達63.4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4.83%。

由此看出,生豬養殖在農村經濟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養殖規模擴大過快、養殖戶環境意識淺薄、基礎設施和處理技術不完善等,因此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大多數的農村養殖戶都將每天清理的豬排泄物倒在附近的田地上,認為作物會茁壯成長,但生豬養殖場的排泄量遠遠超出了作物所需要的營養,而且長期用于灌溉,很容易造成土壤退化、養分不平衡,會直接影響作物產量;有些養殖戶專門找一塊空土地用來囤積生豬排泄物。晴天,它們經過日曬開始發酵,遠遠就能聞到陣陣惡臭,引來各種飛蟲;下雨天,它們隨著雨水一起滲透,一起流淌,造成養殖環境惡化;而有些養殖戶直接將生豬排泄物排入農田水溝、河流等,造成了水體的富營養化,間接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從而威脅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甚至影響飲用水安全。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周圍村民的生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以致形成惡性循環。

2 嘉興市養殖業環境污染狀況

據有關資料顯示,畜禽養殖污染物的流失率為30%~40%,按平均35%來計算,嘉興市2010年生豬養殖污染物的流失量為生化需氧量(BOD5)達4.36萬t,化學需氧量(CODcr)4.47萬t,氨氮(NH3-N)0.35萬t,總氮(TN)0.76萬t,總磷(TP)0.29萬t。2010年嘉興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合計排放化學需氧量(CODcr) 2.91萬t,氨氮(NH3-N)0.45萬t,成為影響嘉興市生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據測算,1頭生長育肥豬平均每天產生的廢棄物是5.46 L,1年排泄的磷達6.8 kg,總氮量達9.534 kg。1個萬頭豬場年可排放20~33 t的磷和100~161 t的氮,并且每1 g豬糞污中含有69萬個腸球菌、83萬個大腸桿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蟲卵等。此外,養殖戶為了提高豬的生長速度,使用過量的微量元素添加劑,用于治療和預防疾病的藥物殘留等都會隨豬糞尿排出體外;而且規?;i場所用的清洗消毒液也都直接排入污水中。照此下去,再不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嚴格控制,必然會對環境構成嚴重的污染。

因此通過營養調控來最大限度提高豬對營養物質的利用率,從源頭減輕環境污染和污染治理成本,使生豬養殖廢棄物得以無害化、資源化與能源化利用來解決生豬養殖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生豬養殖污染減排的突破對促進嘉興市養豬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三改一拆”政策實施

20世紀90年代,受“供港豬”的政策利好影響,嘉興市生豬飼養量急劇膨脹,養豬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主要方式。然而,超越環境承載量的養殖規模,散、小、多、密的養殖特點,也給嘉興市埋下了隱患。2013年,嘉興市召開“三改一拆”暨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動員大會,嘉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并把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擺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推進,結合“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等專項行動,通過源頭控量、科學治理、監管服務等舉措,著力在“拆、減、轉、提”上下功夫、抓落實,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以嘉興市拆除違章養殖豬舍為契機,從源頭上控制生豬養殖的總量,直接減少生豬養殖廢棄物的產生,以減輕嘉興市生態環境壓力。與此同時以減量提質為目標,引導轉產轉業、完善養殖規劃、整治畜禽污染、嚴格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發展生態養殖,加之在“三改一拆”政策下有效控制了生豬養殖數量,為生豬養殖業轉型升級做好了鋪墊。

3.1 減量提質—以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為例

嘉興市農業局走村入戶全面排查生豬養殖存欄情況,排摸整治主要河道兩側養殖污染,建立病死動物無害化運行操作模式。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堅持生豬養殖業減量提質工作行動快、措施實,截至2013年5月8日,已簽訂退養協議1 230戶,完成總數的96.47%;實際退養852戶,完成縣下達目標任務數的110%;母豬存欄277頭,完成目標任務數的120.5%;實際退養頭數5 709頭,完成目標任務的62.61%。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是海鹽縣生豬養殖重點區域,在鞏固前兩年整治成果的基礎上,2015年,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著力突出生豬減量提質、養殖戶轉產轉業、優化服務和管理三大重點,不斷優化與創新管理機制,全力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力推進生豬養殖業減量提質工作。經排摸,開發區(街道)共有生豬養殖戶1 275戶,在此基礎上,區(街道)及村(社區)多次召開生豬減量提質動員會、再動員會等營造濃郁氛圍,不少養殖戶主動退養并拆除違建豬舍。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有關人員說,“在生豬養殖業減量提質工作中,我們切實抓好‘引、收、補、罰、拆’這五個機制,并把‘三個同步’有機結合,即實行收費與退養同步、拆違與控新同步、考核與督查同步的協同工作機制,使退養等工作穩步推進?!焙{}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根據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的總體要求,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定期或不定期開展生豬養殖污染行為排摸整治工作,特別是嚴厲查處河道沿線的偷排、漏排現象,力爭全面控制和消除養殖污染,同時建全收集、巡查等機制,建立病死動物無害化運行操作模式,著力加強對區內環境的保護。該有關人員介紹,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投入10萬元建立具有病死動物冷藏功能的暫存點,具備通水、通電、消毒、監控及管理等功能,并采用市場操作模式,委托勞務公司負責轄區內病死動物的接受、暫存、運輸及消毒工作,嚴格落實管理措施,防止病死動物外流。如負責收集的勞務公司存在收集不到位或隨意丟棄病死動物等不當行為,將給予不同程度的處罰。據悉,在鞏固當前成果的基礎上,海鹽經濟開發區(西塘橋街道)將集中精力與時間,采取鼓勵退養、強化政策引導、激勵、完善村規民約、強化排污收費等有效措施,加強違法豬舍拆除力度,做到“應拆盡拆,不留死角,公開公平,持續有效推進生豬養殖業減量提質工作。

3.2 提質轉型—以秀洲區為例

在畜牧業減量提質轉型發展工作上,秀洲區先后出臺了《秀洲區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分方案》、《關于加強生豬養殖長效管理實施意見(試行)》等政策措施。全區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各鎮、街道、秀洲新區規劃區范圍及周邊500 m,市級以上河道兩側各200 m,區級河道兩側各100 m范圍內,國家A級以上旅游景區、風景名勝區等(經批準放養的畜禽除外)及周邊500 m范圍內等區域為畜禽養殖禁養區。同時,劃定全區范圍除禁養區外,其余均為限養區。與此同時,秀洲區明確到2015年末,全面建立糞便、沼液、病死畜禽等“三廢”收集處理運營機制,年存欄豬20頭、鴨500羽以上的養殖場(戶)均建有排泄物配套治理利用設施,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7%以上,其中2013年完成養殖治污設施補建1 500戶,建設農牧結合示范村(片)5個,啟動1個病死畜禽工業化處理中心建設,以此加快全區畜牧業轉型升級。

3.3 生態農業—以南湖區余新鎮金星村為例

嘉興敦好牧場位于南湖區余新鎮金星村,有生豬養殖區13.3 hm2,農業生態種植區59 hm2、生態休閑農業區6.7 hm2。豬場養殖廢水和滲出物采用先進工藝,實現養殖污染零排放。而且引進臺灣畜禽尸身無害化措置設備,以生物催化劑迅速分化畜禽尸身,產物作為有機肥原料供給種植區。種植區的蔬菜老莖葉則作為生豬輔助飼料,形成了“豬-沼肥-作物-豬”生態輪回農業系統。

3.4 現代化養殖—以桐鄉市洲泉鎮為例

位于嘉興桐鄉市洲泉鎮的嘉華種豬養殖場,是嘉興現代化生豬養殖的代表企業。在嘉華養殖場,有功能各不相同的養殖豬舍,有的專門為產房、有的為保育房,還有專業的廢污措置車間。據負責人介紹,此養殖場特聘比利時養殖專家,引進歐洲先進的養殖理念和手藝,以現代化飼養模式進行“無抗生素”養殖,生豬所產豬肉十分健康?!盁o公害化措置,周全推廣助轉型”。在每一處豬舍都設有高清攝像頭,可以清晰地看到此養殖場生豬養殖的所有過程。每一處豬舍都連結恒溫、通風,地面也較為潔凈。同時,專業的措置車間可以將養殖過程中所發生的廢污加工成優質的有機肥,對環境的影響??;不僅為當地生豬養殖業轉型升級樹立了示范,也在浙江省內起到了帶頭作用。

此外,在2014年嘉興市市政府打響的“五水共治”為建設新一輪改革發展的浙江方針對嘉興的養殖戶的改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嘉興市政府為了有效控制生豬養殖污染,實施智慧畜牧提效行動,促進生豬養殖技術創新,通過加強調控飼料營養成分的技術研究,建立生豬養殖污染治理的有效對策,切實降低生豬養殖對生態環境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影響。積極探索適合嘉興地區生豬養殖污染綜合治理模式,多渠道、多舉措減輕環境污染和污染治理的成本,提高生豬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率,實現生豬養殖廢棄物的無害化、生態化、資源化和減量化處理,對嘉興建設成為具有平原特色的農牧結合、生態高效、資源循環、環境友好的生豬養殖新模式及建設和諧的人文生態嘉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因此,必須以堅持與經濟建設、環境建設同步發展為指導,遵循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發展養豬業,又要大力發展養豬業資源的永續利用,從而走上一條生態養豬路。

4 小結

嘉興市在面對轉型升級中的各種困難與挑戰時,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經過全市上下的努力,嘉興拆除違建豬舍完全能夠滿足市域內處理需求;能使生態循環養殖理念廣泛傳播,并且規?;笄蒺B殖場排泄物資源化利用率可達97%以上。嘉興的養豬業轉型升級之路已初辟小徑,對環境的改善十分明顯,對產業的提升有著極大幫助。嘉興全面開展禁、限養區劃設工作,并且在禁、限養區中推行“三個轉變”:變務農為務工、變養殖為種植、變本地為異地。 “三改一拆”這一政策所推進的生豬養殖業減量提質工作和其深入開展的畜禽養殖業污染專項檢查,都為嘉興生豬養殖產業的轉型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

生豬循環養殖模式范文第6篇

1 生豬規?;B殖概述

生豬養殖業關乎民生, 既是人們日常生活肉類食品的主要來源, 也是維護人們食品安全的基礎環節, 對于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近年來,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生豬養殖業快速發展, 勞動力成本隨之增加, 農村個體戶養豬數量逐漸減少, 生豬規?;B殖逐漸成為主流, 對于人們日常肉類食品供應量提供更為可靠的保障[1]。2011年, 由于豬肉產品短缺, 造成短時間內豬肉產品價格持續攀升。據權威數據資料調查顯示, 2011年6月全國豬肉價格同期上漲57.1%, 嚴重影響人們日常生活質量, 影響市場穩定。由此看來, 保證豬肉產品價格穩定, 確保市場供應是必然選擇, 從而能夠防止生豬產業發展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就生豬養殖業來看, 不僅承擔著人們肉類食品需求, 還為種植業提供了更多的有機肥料, 這種肥料經過加工能夠成為種植業所需的肥料, 對于農作物產量增加有著突出的作用。相較于傳統工業肥料而言, 生豬糞便更為環保, 為產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 也能夠降低對生態環境產生的污染, 實現產業和環境和諧共處。此外, 生豬產業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尤其是在國務院最新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后, 生豬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廣大人民群眾需要抓住時機, 采取合理有效對策, 推動產業發展[2]。

2 生豬養殖污染環境的原因

2.1 農牧脫節

生豬產業由于自身規模較小, 始終以家庭式經營為主, 生豬排放的糞便經過處理可以用作田地肥料, 對于環境造成的污染較少。但近年來, 生豬養殖業逐漸朝著規?;凸S化的方向快速發展, 生豬糞便排放量急劇增加, 不僅難以集中處理, 更無法被田地所消納, 以往的有機肥料轉變成環境污染的源頭;生豬產業逐漸從以往的農村地區遷移至城鎮郊區, 造成農牧脫節, 糞便由于無法有效使用, 造成糞便的堆積, 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我國多數生豬養殖場分布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城市周圍, 能夠被農田所使用的生豬糞便量隨之下降;生豬產業的快速發展, 勞動力成本隨之增加, 化肥的出現, 較之生豬糞便更為便捷, 降低生產成本, 以至于農業生產中更多是采用化肥, 而不是生豬糞便此類有機肥料, 大量糞便堆積, 污染環境[3]。

2.2 飼料添加劑的違規使用

生豬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部分生產者為了謀求更大的經濟利益, 追求豬肉產量, 使用大量抗生素、激素等違規藥物, 并以此作為生豬疾病防治主要措施, 通過激素來加快生豬生長, 違背生態規律, 致使豬肉產品中有害成分殘留, 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同時, 嚴重危及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2.3 糞便處理設施設計不科學

以往生豬養殖場糞便清理主要采用水泡糞、水沖糞以及干清糞幾種方式, 前兩種方式主要是將產業經營過程中排放的污水同糞便混合在一起, 給后續處理環節帶來了嚴重阻礙, 糞便同液體混合, 其中所含有的有機肥料養分流失, 干肥料中所含有的養分降低。而干清糞主要是將產生的糞便分流處理, 是較為理想的糞便清理方式;多數生豬養殖場糞便處理設施容量較小, 資金投入不足, 很難有效滿足生豬養殖業糞便處理需求, 造成糞便處理效果偏低, 加之糞便處理技術水平不高, 很難在設計之初充分結合生豬養殖業的經營需求設計糞便處理設施, 以至于設施簡陋, 處理能力偏低[4]。此外, 尤為重要的一點是糞便處理管理力度不足, 很多養殖場對于糞便處理設施使用不熟悉, 缺乏對糞便處理工藝和能力的掌握, 難以充分發揮糞便處理設施的作用。

3 生豬規模養殖節能減排對策

3.1 推行種養結合, 做好產業規劃

為了促使生豬養殖業能夠同生態環境和諧共處, 降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推行種養結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這種養殖模式主要是構建循環生物食物鏈, 有機整合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三者之間關系, 是當前較為科學合理的污染整治方式。在對生豬養殖業進行產業規劃時, 需要結合產業自身發展需求及環境承載能力, 將生豬產品生產和糧食產區做好良性對接, 大力推廣立體生態養殖模式, 禁止在一些生態保護區及水源處建立生豬養殖場;遵循種養結合要求, 結合田地消納水平, 最大程度處理糞便。制定節能減排計劃, 充分發揮糞便原有的有機肥料優勢, 大力推行中小規模養豬場, 這種養殖方式能夠大大節約建筑材料;同時, 有效防止疾病在生豬中傳播, 降低生豬死亡率[5]。

3.2 科學構建豬舍, 做好養殖環境建設

科學構建豬舍, 對于節約建筑材料, 降低糞便處理成本有著較為直觀的作用, 且在不同季節有著不同節能降耗的優勢, 經過長時間的完善和創新, 在實踐工作開展中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效, 實行“六分離六配套”養殖模式, 取得的節能減排效果十分顯著。但就當前我國制度規范方面建設情況來看, 尚未出臺嚴格的豬舍建筑標準, 很多養豬場建筑時采用民房建設標準為參考, 建筑費用較高, 大大浪費建筑材料[6]。據科學實驗測算, 豬舍建筑過程中如果能夠少用1 t水泥, 就能夠減少0.79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所以, 盡快健全和完善豬舍建筑標準, 對于生豬養殖業節能減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3.3 引進先進科學技術, 有效利用糞便資源

大力推廣生豬養殖場建立沼氣池, 沼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 能夠通過糞便中微生物的發酵產生沼氣, 并且在消滅原有病菌同時, 將剩余的沼氣殘渣用作有機肥料, 應用在農業生產方面;轉變糞便處理方式, 摒棄原有的水泡糞等處理方式, 推廣干清糞及固液分離等技術, 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推行糞便資源轉化技術, 將生豬肥料加工后形成有機肥料, 不僅能夠滿足農業生產需求, 還能夠保護生態環境, 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推廣發酵床養殖技術, 這種技術有著較為突出的優勢, 不僅能夠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還能夠有效改善豬舍保溫問題, 使各項環境因素適合生豬生活習性, 提高抗病能力, 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此外, 應在養豬場周圍種植樹木、花草, 以此來凈化周圍空氣, 吸附有害氣體和粉塵, 同時起到保證豬舍內部溫度的作用, 對于生豬養殖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 結語

隨著生豬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逐漸從以往的家庭式轉變為規?;a, 但在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 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 生豬糞便處理問題日益嚴峻。為了能夠推動生豬規模養殖發展, 結合實際情況, 大力引進先進技術, 做好產業規劃, 科學建設豬舍, 充分利用生豬糞便資源, 轉化為有機肥料, 應用在農業生產中, 實現產業和生態環節的和諧共處, 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摘要:近年來, 我國養豬業的快速發展為市場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但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新的矛盾和問題, 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系列危害, 具體表現為養殖中排放污染物嚴重超標, 進而造成水資源、土壤以及氣候的污染, 肉類產品中含有大量的農藥成分, 重金屬成分殘留, 嚴重降低產品質量, 對人們身體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不利于養豬業健康持續發展。由此, 主要就生豬規模養殖進行深入分析, 結合實際情況, 就其中存在的問題, 提出合理的節能減排對策, 嚴格遵循相關制度和要求, 結合生態發展需要, 從根本上降低能源消耗, 最大程度地保障生豬養殖業產品質量, 實現生態和產業有機整合發展。

關鍵詞:生豬,規模養殖,節能減排,生態污染,對策

參考文獻

[1] 閆振宇, 陶建平, 徐家鵬.我國生豬規?;B殖發展現狀和省際差異及發展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4 (1) :13-18.

[2] 李志剛, 冷碧濱, 涂國平.生豬規模養殖環境承載力的綜合評價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 2014 (27) :9382-9385, 9471.

[3] 王應和, 楊成勇, 李銳.發展生豬低碳健康養殖的對策研究[J].中國豬業, 2015 (8) :36-40.

[4] 王德鑫, 鄭炎成, 李谷成, 黃珂.環境規制條件下我國規?;i生產效率的測度與分析——兼論生豬養殖的適度規模經營[J].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5, 22 (5) :818-825.

[5] 涂國平, 冷碧濱.生豬規模養殖與戶用沼氣資源合作開發模式探索[J].農村經濟, 2013, 12 (7) :101-104.

上一篇:淘寶名詞解釋大全范文下一篇:特崗教師面試流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