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初探

2023-06-17

第一篇: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初探

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初探

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初探(教學論文) 內容提要:隨著時代的要求和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中職語文教學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161”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真正屬于學生,使學生活學學活樂學,加強學生的語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并把課堂延展到課外,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

關 鍵 詞: 語文教學模式 中職 “161” 合作探究 能力 綜合素質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語文課,應該說在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科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 ,“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近年來,中職語文教育形勢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績較低,文化課基礎薄弱;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對文化課熱情度不高,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學習興趣,認為文化課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但從宏觀角度來看,語文課是其它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即將走入社會,更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然而多年來,中職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襲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嚴重脫離了學生實際,在職教事業大發展的今天,改革中職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迫在眉睫。鑒于此,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嘗試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育中采用“161”語文教改模式。

一、概述

“161”教學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構成,其中“6”為基本中心教學單元,包括激趣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書小結、雙向質疑等環節。兩個“1”則相對獨立,前一個“1”是課前的個人展示單元,后一個“1”為語文活動課單元。

二、體例

(一)個人展示單元——亮出自我

通過課前的1~3分鐘,以學生上臺讀名篇佳作,講成語故事,述哲理寓言,評新聞時事,做即興演講等形式進行。中職生由于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且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普通話基礎較差,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在校的2~3年時間即將踏入社會成為職業人。因此,讓學生進行個人展示,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普通話水平,提高學生的思維、語言組織和應變能力,展示出自我風采,為將來更好的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演講環節中,每個學生演講完,下一個學生先對前面學生的演講從表情、語言、儀態等方面進行評述。同時一次演講完畢,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演講,指出其優勢和不足,當然首先將每一個學生的優勢進行肯定,再對某些不足輕松、詼諧地點評出來,并輔之以示范。

(二)基本教學單元——鍛煉自我(此過程是本教學模式的重點和核心) 1.激趣導入: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一個漂亮的開頭,就為整堂課奠定了成功的基調。葉圣陶先生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導入,就是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本著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具體特點,精心設計一小段(三分鐘左右)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引,形式上可以靈活多樣,如情境導入法、故事導入法、音樂導入法、視頻導入法、名言導入法、懸疑導入法等。此舉旨在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濃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呈現出一種積極的狀態。 2.整體感知:文章首先是一個整體,因此在教學中應首先引導學生對全文有個整體性的宏觀把握。通過對文章的總體性的初步認識與把握,掌握基礎知識、理清文章脈絡。此環節教師可進行以下教學內容: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展示、重難音形義過關、文章結構探析、總體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方式上可主要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由學生回答,老師補充明確答案等。答題形式上可有個人、小組、全班齊答等多種不同的回答方式。此環節為下一步進行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

知識基礎。

3.合作探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請你(教師)努力做到,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而要使它們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的相互關系中、在精神財富交流的生動的、不斷的過程中活起來,沒有這種交流,就不可能設想有完滿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緒的、審美的發展”,“教師作為教育者的極重要任務,是保護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滅”。“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靈魂所在,也是區別與傳統教學的根本。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使整個課堂充滿發現、探究的樂趣。合作探究問題的提出有兩種形式:一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出對本課的疑惑,比如現代文中對哪些句子不理解,文言文中哪個詞語哪句話讀不懂等,這些問題先以小組內部交流消化的方式進行,小組解決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議解決;二是在初步整體感知的基礎之上,老師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仔細研讀課文,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討論結束后,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展示本組觀點,師生共享學習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明確、補充,必要時進一步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化與延伸。另外,此環節中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體現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題目設置上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多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便于拓展學生思維。本環節的關鍵詞是“互動”,采取小組內部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要注意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切忌不可事無巨細、越俎代庖。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尤為重要,教師的引導、點撥、提升、講解在任何教學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師的知識力量、思想深度、人格魅力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4.拓展延伸: “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新課程積極倡導“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加工”,即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課文的基礎上,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突破“課文”的限制,對課文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如:在注重新舊知識的知識遷移;注重由語文學科向其他學科的滲透;注重課文與生活的聯系,課文與中職學生實際的聯系,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等,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學到更多、品味更多、收獲更多,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我,關注他人,關注世態人生、體會人間百味,以達到“功在課內、利在長遠”的目的。如學習《城市的文物與文化》一文時,在分析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觀點后,可以用一系列圖片展示洛陽的風物、民居、鼓樓、老城的胡同,然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思考討論我們洛陽的城市建設,思考我們在文化保護上還有哪些不足,我們在思想應該做哪些轉變,使學生在思維訓練中受到充分的感染,從而認識到文化保護的必然性,從思想上重視傳統文化,并可以培養學生愛家鄉愛洛陽的情感。

5.板書小結:,“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小結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讓學習者盡快回憶,盡快重復感受所學知識,有利于記憶的形成。板書小結環節由學生、老師分別進行,總結本節課學習重點。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將小結展示于黑板上,以此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隨后也應對文章進行總結性概括,再次點出本課的知識要點,進一步加深學生記憶。小結力求簡潔明了、系統概括,重點突出;形式靈活多樣,可以作詩、作畫、書畫并行,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可以以word文檔或幻燈片的方式展示。

6.雙向質疑:質疑是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的動力。“雙向質疑”包括老師向學生的質疑和學生向老師的質疑兩個步驟。一是老師向學生的質疑即教師以提問、習題等方式測評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教師還可以對課文中的重點文段、精彩段落進行1~3分鐘的限時強化訓練;二是學生向老師的質疑是讓學生學完本文后針對本文內容和相關觀點自主發問,教師答疑,使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研究的學習習慣,提高其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三)活動課單元——提升自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理想的語文課應把課外資源引入課堂,把課堂學習引向課外,可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廣泛開展語文活動課,構建開放式課堂, 語文活動課的形式多樣,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學生實際等靈活挑選運用展開活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如: 1、競賽型

魏書生說:“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競賽可在不同范圍、不同場合隨時舉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格言警句大家背、寓言新編、辯論會、課本劇表演賽等。 2、表演型

課本劇表演、自創寓言故事表演、小品劇表演等。以表演的形式,把冰冷、單調的書本變得鮮活可感,一方面能強化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人文素養。如學習了《項鏈》、《警察和贊美詩》、《茶館》等課文后,教師組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課本劇,不同學生的特質都可以得以展現,學生的寫作水平、管理水平、表演才能、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3、辯論和討論型

“辯論出智慧”,在語文活動課上可以常開展一些小型的辯論會和討論會。議題可以針對課本中的某種觀點、時事話題、學生生活等。如學習過《列車上的偶然相遇》一文后,展開“職業人應具備怎樣的職業素養”的大討論。再如結合中職學生實際,展開“先就業還是先擇業”的的辯論。

4、文學賞析型

語文是人文性的學科,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可以適時開設一些賞析型的活動課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思辨精神。一方面安排學生進行相關文學欣賞,如相關影視劇欣賞、名家名著閱讀、名人傳記閱讀等,學生可以寫出報告、進行研究性學習。另一方面教師針對內容,適時對相關部分進行補充、深化和評點。

5、綜合型 綜合型即把競賽、表演、調查等各種形式融合在一起。如開展《傳統節日》、《河洛歷史》、《職場人生》等語文綜合活動課。

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中職語文“161”教學模式并非是每篇課文都必須使用全部環節,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知識掌握及實際需要程度靈活選用,順序也可以隨機調整。 總之,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

更是成為讓學生能充分展現自我、鍛煉自我、提升自我的引導者。把語文的課堂變成自主探究的“動態”課堂,變成融合社會人生的“大課堂”,變成樂學、尚學、陶冶情操的“美”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政治素養、健全人格的素養,充實和加強中職學生職業素質,為專業教學支撐和服務,培養學生能更好地從事專業工作的重要內涵, 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者。 參考書目:

1. 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版

2. 杜殿坤編譯: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年版

3. 譚蒙革:《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辦法》,《成功教育》 2008年08期

4. 李文勇:《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提高職高語文教學效率》,《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0年06期

5. 潘仲全:《中職語文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8年09期

6. 趙秀蘭:《“參與型”課型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內蒙古電大學刊》2006年01期

第二篇:中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初探

目前大多中職學校面臨著相同的問題,學生基礎差底子薄,英語課幾乎沒有幾個學生喜歡聽、跟得上,與其教師強行灌輸,不如讓學生主動探究。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與交流、探討而得到的。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究不是在教師指令下被動進行的,而是通過自我去發現、驗證。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情境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一系列具體而真實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通過實際情境發現問題,在實際情境中分析探索、解決問題,在實際情境中實現知識的建構,在實際情境中創新應用知識,營造情境需要教師的智慧,教師要“眼中有情境,手中有資源,心中有學生”,另外教師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教學情境,使英語課堂生動有趣。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做大量的工作來優化課堂。一方面,采取措施使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樂于上英語課。教師應在課堂上安排多種多樣的形式,通過時間分割,每項活動的時間都不長,使學生感到時間過得很快。除講授課本內容,還要安排一些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例如:每次課由班干部用英語輪流報告班上出勤情況;由值日生匯報當天的天氣、新聞?;蛘f一個名言,謎語,笑話,也可以講述一個有趣的英語故事。由于學生課前大多做了充分準備,所以這些活動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或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給學生播放一些英語經典電影片段以及內容健康的最新英語大片。

二、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富有親和力的課堂

師生關系決定著課堂上教學的效果,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關鍵在于就是要用自己對教育、對學生深深的愛來營造課堂氣氛,用博愛的心靈來縮短師生之間心靈上的距離,如果說教學方法就是一把開啟學生智慧與心靈的鑰匙,那么教師的親和力就是讓這些鑰匙發揮作用的開關,積極的課堂氛圍,才適合學生求知的特點,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營造融洽、和諧的氛圍,有助于學生學習與思維的發展。從教育學生的角度來說,融洽和諧的氛圍,能夠讓學生受到感染的熏陶,只有賦予知識與情感,知識才會變得鮮活與生命的活力,從教學的角度來看,課堂氣氛的融洽與和諧,讓學生處于心理安全的狀態,能夠讓學生的思維不受壓抑,自由思考、自由表達,無所不及,暢所欲言。只有教師徹底解放學生,還給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潛能,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啟發與引導,徹底改變學生改變學習的現狀,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

三、加強自主學習的學法指導

目前適合中職生英語學習的輔助教材很少,教師要從學生實際開發,編寫適合本校學生《中職英語課程學習指南》或《自主學習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吨改稀芬詥卧獮榛締挝?,學生在明確自己的單元學習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回答一系列問題,逐步完成單元學習,并通過每單元所提供的提示性反思、評價性問題,對本單元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評價,逐步對自己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而形成習慣,自主學習能力。讓教材適合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合教材。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主性,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技巧,如記憶單詞、預習新課,閱讀理解,以及英語聽說讀寫的一般規律和技巧。

四、轉變自主學習的評價機制

評價具有激勵與導向功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進行互評,充分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碰撞,達到互相激活的目的,對學生的回答,可以進行延遲性評價,其目的就是不要急于給學生一個確定的結論,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過程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自己發現知識的快樂,在學生進行充分的獨立思考與對話交流之后,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思考進行客觀、準確、公正、鼓勵性、積極地評價,教師的評價應該注重對學生的鼓勵,尤其要注意學生最敏感的自尊心,教師鼓勵性的評價,可以激活課堂氣氛,激發更多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的方式方法,更要關注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與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教師要對學生多一份關懷與期待,多一份寬容與真誠,教師要用真誠的善意來表露自己積極的情感,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教師的鼓勵評價,對學生來講是一種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潛能,讓學生主動求知、求發展。請老師們記?。和诰驅W生的閃光點,讓他們看到自己優秀的一面,找到自信和自尊。設立學習進步獎,可以給有進步的差生登臺領獎的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和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認可,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建立個性化、過程性的自主學習管理體系,

五、營造適合自主學習的物質環境

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應盡量營造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的物質環境。中職學生學習過程的枯燥與乏味,從很大的程度上來講是學生學習資源匱乏,知識呈現形式單調,教師的教學設計缺乏針對性,教學方法單一死板所致,同樣的知識為什么有些教師上課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為什么有的教師上課學生就昏昏欲睡,無動于衷,未來社會教師的差別從很大程度上來講,是擁有分析與使用信息資源的差別。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與教材的性質,選擇豐富的課程材料,多樣化的呈現方式,極大地豐富學生對知識的感知觸覺渠道,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同化能力。

學校應給予學生以學習場所,學習資源和學習輔助設備上的便利。例如,圖館、機房、語音實驗室全天對學生開放;學習資源不但是指各種學習材料,還應該包括多種學習手段和條件,如多媒體和互聯網絡、廣播、電視、錄像等。如果學生需要開展課題研究,可以提供相關的研究器具;如果學生需要查閱資料,可以免費在學校的任何一臺電腦上下載資料。

豐富英語課外活動,英語課外活動是整個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必不可少的形式。校學生會可協助英語教師定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興趣小組、英語聽力比賽、英語歌曲比賽、英語小品比賽等活動;要充分利用外教資源,由他們來定期舉辦英語講座;每周的英語角,教師也應在場,帶動學生說英語。

總之,教學實踐表明,“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真正學會求知,并在獲取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提高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在英語學習中體現自主,才能有效地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知識探索的導航者”。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生愉悅地接受知識??梢栽谥新殞W校學生中嘗試和推廣。

第三篇:中職學校實施信息化教學模式初探

【摘要】信息化教學是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產生的新教學形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社會背景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育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信息化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先進教學手段,實施信息化教學模式對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學具有一定必要性,對改變傳統教學的模式、建立現代化的教學管理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教學理念教學資源計算機專業

正文: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社會背景下,中職計算機專業教育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信息化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先進教學手段。多媒體的恰當采用,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提高能力,促使學生進行發展,事實證明,好的課使學生久久不忘,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并且在全面教學的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培養與提高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關于信息化教學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之上的,其學習環境包含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個要素。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描述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者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協作與會話等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并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信息所攜帶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對象(客體);教學過程由講解說明的進程轉變為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協商學習、意義建構等以學生為主體的過程;媒體作用也由作為教師講解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式探索、意義建構、解決實際問題的認知工具,學生用此來查詢資料、搜索信息、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

信息化教學模式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情境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強調協作學習的關鍵作用,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學的特點,才能勝任信息化教學。

二、信息化教學在中職學校實施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職業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初中時期,大部分成績不是很好。因此,學習熱情不高,缺乏鉆研精神,缺乏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上得過且過、效率低下。

但是,這些學生也有自己的優勢。雖然知識基礎比較差,但智力素質并不差。比如:他們的思維敏捷,動手能力較強,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適應性強。因此,為了使學生學好課程,就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學生在創新方面更要培養,所以對學生采用信息化教學就顯得十分必要。利用信息的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重視對專業知識的傳授,同時,更重視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生信息運用能力,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分類以及對中職學校教學的支撐作用

信息化教學資源概括成三大類型:

一是素材類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和動畫等媒體素材。

二是集成性教學資源。這些資源一般是根據特定的教學目的和應用目的,將多媒體素材和資源進行有效的組織。主要包括課件、案例、練習測試、教育專題網站、教學模擬、虛擬實驗系統等。

三是網絡課程。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教學活動。網絡課程順應人們需要終身學習的這一趨勢,給人們隨時獲取新知識提供了便利和強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教學對中職學校教學的支撐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看到教師提供的資料(包括教案、學案、技巧和關鍵技術點等),下載素材,可以上傳作業,給教師提問等。教師可以在該平臺上傳資料,批改作業(包括打分、寫評語等),答疑解惑等。傳統學習總要在一定的場合發生,如教室等。學生必須親身做在教室中才可以聽到教師授課,才可以與同學討論交流。脫離了這樣的環境,學習者將面臨著巨大的困難,甚至無法進行學習。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則擺脫了這種束縛,依賴技術的幫助,原則上一個人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與傳統的有形,受制于種種限制條件的學習方式相比,網絡教學平臺是學習過程拜托了空間的限制。

四、信息化教學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 信息化教學可以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思考,培養認知能力。

心理學研究指出,認知活動是與人的情感活動緊密聯系的。信息化教學直觀形象,在創設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情感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一步培養學生能力。

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能直觀生動展示圖形的變化,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教與學充滿了生機,使學生學得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多媒體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它能變靜為動,克服了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陷。

例如:在影視編輯課中,可以借助一段影視片段,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猶如親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來,一段影視用來導入新課,讓學生覺得既輕松又新穎,使學生充分了解本課的知識內容,啟發學生討論學習,就這樣,讓學生處于一種親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創設情境,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能力。

2.信息化教學可以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對當堂知識的掌握能力。

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在于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像,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又能伴隨著圖像的變化、視覺和聽覺的沖擊,誘發愉快的學習情緒。課程中有許多重點、難點,有時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費力,而信息化教學形象、直觀、效果好。它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于學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動感,又利于知識的獲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這一點在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中顯得優為重要。

例如:在實操課中,在學生實施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借助視頻素材。發揮視頻教程可反復學習、操作步驟清晰、環節完整的優勢,易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具體的操作方法。從而突破重難點。

3.信息化教學可以營造一種自主、協作、探究的新型課堂教學環境。

作為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專業操作的技巧和技能,還要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所以說利用信息化教學可以營造一種自主、協作、探究的新型課堂教學情境。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學習資源,進行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來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分工協作,利用信息化資源讓學生了解行業的制作生產,掌握專業操作方法。同時,采取互評互測得方法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促使課堂氣氛活躍,收效很好。

4.信息化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與能力。

多媒體技術集音、像、動畫于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的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它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開發潛力,培養創新意識與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主要教具是黑板,課本插圖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運動變化,學生便難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也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能動作用,使教與學成為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例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而且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感染力強的材料,真實感取代了空想。就這樣,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和影視,既促進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有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5.信息化教學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事物的能力。

教學中,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貫于始終的基本技能。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也是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在信息化教學中,它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推理、判斷重要本領。

6.信息化教學可以兼顧全面,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能力。

各班級之間的學生能力有差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設置,設計不同的教學深度、廣度和進度,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取知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在課堂中照顧到每一位學生。

五、運用信息化教學,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

1.具有現代教學理念。具備正確的學生觀;充分認識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意義;充分理解“做中學、做中教”、“理實一體”的課改理念。

2.具有扎實的學科功底。認真研讀教學大綱(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學內容,開掘內涵。

3.掌握體與現代教學理念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對所選教法有充分的理解與把握。

4.要有一定的信息素養與信息視野,具備信息收集、篩選、提煉、整合和處理的能力。

5.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

對比傳統教學來看,信息化教學擴展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范圍,減少了老師的工作量,反而提升了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組織協調能力,老師不再只是講授,還有指導、計劃、統籌等。實行信息化教學,老師需要把握應對各種學習資源,并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資源庫,課上課下,老師的關注點也改變成從學習知識到注重學習能力培養。

六、信息化教學產生的積極效果

信息化教學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教學的模式,對教學建設和管理也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第一,教學內容的整合性。

學科教學內容明顯滯后于時代的發展要求,信息化教學可以提供大量的、最新的知識和學習信息,并根據社會和時代的要求,吸收新技術和新知識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再次利用,實現對知識信息進行新的加工、組合和整理,使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切合社會工作崗位要求,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整合加快,培養的人才更具社會競爭力。

信息化教學借助Internet技術,突破了傳統教學人數及地域的限制,不僅能夠擴大知識信息的含量,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多種接受感觀,為學習者提供一個信息資源豐富、知識量大的良好學習情境,學習者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和具體需求對知識進行取舍和整合,滿足人們的教育與技能需求。

第二,教學過程的開放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突破了地域和時空界限,學習者可以充分運用信息資源在課堂教學之外隨時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互,擺脫了傳統的教師中心模式,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主動獲取知識、處理信息、促進發展。

其次,信息化教學不單是單一媒體的運用,在教學中融入圖形、文字、影像、聲音、動畫、視訊等多種媒體,使學習者手、腦、眼、耳并用,充分地喚起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創造性思維的良好教學效果。

第三,教學過程的合作性。

信息化教學打破了傳統教與學的封閉模式,突出學生的個性學習,提倡教師、師生、學生之間的合作。從教師之間的合作來看,信息化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個體性和封閉性,使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了更為便捷、有效的合作關系,從而實現經驗、科研成果的共享,獲得更廣泛,更有力的教學支持。

從師生之間的合作來看,信息化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結構關系,也改變了師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學生能夠真正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信息,成為知識信息的主動建構者。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成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成為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從學生之間的合作來看,信息化教學為學生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多種可能,使個性化學習成為現實。學生可以自主、自助從事學習活動,可以通過交流商議、集體參與等實現合作學習。

第四,教學評價的及時性。

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通過信息化教學的電子題庫和教學評價系統,可使學生隨時隨地完成教學結果的評測與反饋,及時得到有關自己學習過程的反饋及有針對性的診斷,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程。

總之,教育的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我們從事職業教育的人要緊跟時代步伐,順時而為,特別是在創建國家示范校過程中,需要我們每一位職教人的智慧和汗水,讓我們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武裝我們的課堂教學,它將會讓我們如虎添翼。

參考文獻

[1]余勝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張筱蘭、郭紹青.信息化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

[3]姜永生.多媒體技術與信息化教學設計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版

第四篇:中職計算機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初探

摘 要:在信息技術水平飛速前進的時代背景下,計算機作為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在中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被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教育教學工作均通過計算機的運用來實現。因此,為了學生的更好發展,掌握一定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是十分有必要的。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教學中需要采取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模式,并利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來逐步實現與中職生的交流與溝通,進而逐步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互動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9-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13

如今,計算機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尤其對教育行業而言,為了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以及社會實踐能力更需要重視對中職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為了加強中職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中職院校必須要注重在計算機教育教學方面的實力,要在不斷提高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實力的基礎上,逐漸提高計算機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目前,大多數院校僅僅重視理論知識灌輸而忽視學生實踐以及操作能力的培養。針對這個問題,需要對中職院校的教育方式進行相應的改革以保證對中職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引進互動式的新型的教學模式,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中職生主動參與到實踐中來,在實踐操作中,不斷地培養中職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以便增強計算機的教學效果。

一、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一)對教學實踐性的忽視

中職院校的教師在傳授知識方面往往會忽視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他們會在對計算機的教學講解中僅傳授一些有關計算機的基本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對中職生的實踐與操作訓練。這就直接影響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能力。計算機的操作實踐能力是當今社會對每一位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對計算機辦公軟件的靈活運用可以直接影響到中職生以后的就業發展。所以,中職院校在計算機操作實踐教育方面的欠缺是一大弊端,嚴重阻礙了中職生的全面發展。

(二)中職生的實際水平不一致

由于之前受教育的環境和條件不同,影響到了中職生本身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了解的程度。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需要結合中職生的現實情況來制訂相應的解決策略,以往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的中職生的知識要求。教育者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把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充分聯系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來進行計算機的教學。教師要嚴格控制教學難度,較難的授課就會使得大部分的中職生的學習興趣受到打擊,阻礙了中職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積極性。反之,如果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傳授的知識點較為簡單就會影響中職生真實實力的提升,讓中職生在掌握計算機知識的過程中喪失一定的積極性,嚴重的還會導致中職生學習興趣的喪失。這就需要教師在傳授計算機知識時要充分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控制授課的難度。

(三)教師的教學素質需要提高

中職院校教師在教學素質方面的欠缺,也是影響中職院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水平的較為關鍵的因素之一。教師在計算機教學素質方面的水平不佳直接影響了中職院校的教學質量。不僅不能夠充分發揮中職生學習計算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降低了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熱情與激情,導致中職生的學習效率不高。計算機教學的教育者們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不能再一味地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要及時地創新教學模式來實現中職生計算?C教學的高效性。所以,教師需要提高自身在教學素質方面的實力來逐步提升中職生的計算機水平。

二、中職計算機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對學生互動教學引導加強

中職院校學生在知識素質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學習實力方面也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積極引導,在對學生的互動教學中提高學生對待學習的自信心。在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地結合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及時地引導學生積極互動,幫助學生重新樹立計算機學習的自信心。在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模式中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在遇到一定的問題時教師需要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比如說,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與學生要及時溝通。對于學習能力比較低的學生,教師應給予一定的幫助與鼓勵并給予適當的關懷,積極地鼓勵學生去主動掌握知識,主動去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在對學生的互動教學的引導中逐漸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營造

在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采用新型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學的質量,而且還有利于豐富計算機教學的內涵?;邮浇虒W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實用性較強的教學模式。在計算機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地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計算機水平,并聯系中職生的個性發展需要來具體地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在良好的教學情境的營造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并進而保證中職生可以沉浸其中。中職生在教學情境中跟隨著教師的思路去展開知識的學習,不僅能夠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與教師及時地溝通與交流,而且可以在比較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到計算機的相關知識。比如說,教師可以根據上課的內容來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按教師要求去探究答案,并在各小組中選擇一個代表來展示小組討論的最終結果。這樣的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而且還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逐漸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教師需要在學生分組的過程中把計算機程度不同的學生均勻地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使得各小組之間可以由優等生來幫助差等生來理解與掌握相應的知識,在優秀生的帶動之下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主動性,逐漸地提升其學習計算機知識的高效性。另外,對于良好的教學情境的營造還需要充分地結合現實,在實際生活中創設情境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三)先進的教學技術的引入

計算機作為一門新型的處在社會前沿的信息技術學科,被廣泛地運用到社會上的各個行業中,為各大行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信息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特別快,需要根據計算機自身的特征來選擇最恰當的教學方式來推進互動式教學的進程。因此,需要在對計算機的教學中采用先進的教學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發揮出教學中的互動性教學模式的有效性。比如說,教師在對計算機的互動式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來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在網絡上查找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的計算機技術的資料,來幫助學生及時地掌握先進的計算機知識,進而從不同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中職院校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教育教學時就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進而為以后的計算機水平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廣泛重視。在中職院校中的計算機教學中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而且還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中職院校采用互動式的新型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不斷地結合實際來創新教育的教學思維,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異,并結合學生的具體狀況適當地調節自己的上課計劃,有針對性地有目的地進行教學。在互動式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師生互動的交流溝通中多方位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國.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學習環模式的應用研究[J].中國培訓,2017(2):195.

[2] 陳華蓉.分組協作式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 (32):199.

[3] 何曉燕.互動式教學模式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6 (24):237-239.

[ 責任編輯 林 娜 ]

第五篇: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初探

來 源:安徽省淮北工業學校作者:發布時間:2008-12-25 16:50

【摘要】語文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然而,如今中職學校語文課程教學在諸多方面存在著問題,改革探索的步伐大多囿于普高模式。本文從教學目標定位、教材編寫、教學內容設計及改革評價模式等方面初步探索了中職語文教學整體改革的具體內容和做法。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改革

近年來,中職新課程改革呼聲大起,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不少地方在強化“技能訓練”的專業課程改革中積累了一些先進經驗,如上海的“任務引領”模式,江蘇的“項目課程”模式,湖北的“任務驅動”模式等,雖然也考慮到文化課與專業課的銜接和滲透問題,但語文課程資源的重組和課程體系的重建還沒有理想的建構出來,勢必會影響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整體推進。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思考,認為語文教學改革的關鍵是以學生為本,具體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根據學生主體特征,重新定位教學目標

中職學校在教學、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在語文教學上表現為:語文基礎差,許多學生連最基本的字、詞都不會寫;厭學情緒明顯,許多學生上語文課的時候思想不集中,甚至睡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主觀原因,另一方面教學存在問題所致,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目標的定位方面探索到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的模式,能夠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教學,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就業必須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

教育部周濟部長給中等職業教育進行了明確定位:“中等職業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 無論是中、高等職業學校還是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都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自主辦學。”這就在本質上要求中職語文教學一方面側重于“工具性”

培養,重視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要重視人文性教育,使語文課,盡可能生動活潑,讓學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將語文教學和專業學習相結合,有針對性改編教材

中職語文課教學不僅要考慮到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為人處世和交流溝通的需要,也要考慮學生專業課學習的需要?!吨械嚷殬I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種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文化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段話高度概括了中職語文教學所具有的雙重職能——既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又要為學生學習專業服務。而中職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而往往忽略文化課,這時語文教師就要以專業為突破口,巧妙把語文學習同學生所學專業聯系,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是一種工具,是學習其它學科的基礎,從而喜歡并重視語文學科。如對機械專業、電子專業、計算機專業、汽修等專業的學生,加強科技說明文的教學,并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分別寫作“如何操作機床”、“怎樣修理電視機”、“網頁制作”、“發動機的拆裝”等說明文,再比如對旅游專業開發旅游教材,筆者在教授《洛陽詩韻》一課時,要求旅游專業學生根據課文提供的素材,寫一篇導游詞,并現場模擬進行導游;在教授《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對機電專業等工科類專業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是:根據課文內容,結合所學專業課《機械制圖》畫出榮國府院落方位圖;而對旅游等文科類專業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品味王熙風的語言,提高自己的口語與交際能力。這樣,就可以實現語文教學順利向學生專業學習領域滲透,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人文素養水平,以滿足學生適應未來職業崗位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三、根據市場需求,將語文教學內容和實踐課程相結合

“堅持以就業為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宗旨,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根據中職學生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偏差的現狀和今后就業、創業的需要,可以在語文課上對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說話”訓練,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口語交際訓練序列所安排的內容,也可編寫口語交際方面的校本教材,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與口語交際能力,在具體實施中以禮節性的交際口才、自薦求職的說服口才、與專業對口的行業口才,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講口才為重點,對學生加強訓練,訓練中注重循序漸進,由簡短到成篇,由照讀到脫稿,由有備到即興,由對話到辯論。這樣,經過教學和訓練,中職學生能做到“認真聽別人講話”,“有表達的自信心”,“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從說清楚完整的句子到基本準確、連貫、得體地講明白完整的語段和全篇,為日后適應社會需求打下一定的表達基礎。

實現語文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與文化素質講座相結合,安排唐宋詩詞講座,文學欣賞講座等,傳承作品中優秀的精神文化,陶治學生的情操,培養其高尚的人格品質。與校園藝術節、文化月活動相結合,開展辯論會、演講比賽、課本劇演出等;與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組織學生參加文學社,創辦文學刊物等,開展小記者采風活動,學生暑期實踐活動等,豐富學生的閱歷,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也真正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教學目的。

四、圍繞培養目標,改革評價模式

中職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而這也是職業學校與普通中高中最顯著的區別,因此,筆者認為中職語文教學評價模式要體現靈活性、多元化。首先,在考試目的上,應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以“使每個學生都有進步”為目標,讓學生在成功體驗中樹立信心。其次,在考試內容上,變知識考核為主為能力考核為主,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理論與實踐考核相結合,不僅要考核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水平,還要檢測其判斷能力,應變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人文素質水平??傊?,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建立新的

語文評價和考核方式,突出過程評價,注重興趣培養及能力訓練,體現職業特點,形成具有職業特色的課程觀,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素質高、技能強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職校骨干教師培訓材料《準確定位、循序漸進、注重發展、全面提高》

[2] 黃蔚。語文,何時走出尷尬[N]。中國教育報,2004—05—14

[3] 陳麗榮,高職高專語文教學新模式探討[J],太原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3)

[4]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2:126

【作者簡介】許傳勇(1964——),男,安徽宿州人,中專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教學改革。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中職校教務處工作計劃下一篇:抓住細節作文講評教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