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范文

2023-04-25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范文第1篇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1

從5月23日至6月15日,長安鎮教辦舉行了一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訓班。非常榮幸我能參加這次這么有意義的培訓,因為在這個月的培訓中,讓我鞏固了許多大學學過的心理學知識,開拓了我對心理學領域的認識,也結識了很多其他學校的老師。通過這次的交流和學習,讓我獲益匪淺,其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6月6日由管延華老師主講的《活動課的心理學原理及教育應用》。下面,我將對這一天的學習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在這一天的學習中,管老師通過講授與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開展活動課的意義、方式、步驟,以及通過活動課給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應該遵循的原則和心理指導意義。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活動課主題的選擇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

1、選題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實際。

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者生活周圍的事往往十分關心,教師在選題時可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話題,找到他們最渴望得到解決和關心的問題,并且這種問題應該是具有代表性的共性的問題,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不同年級的學生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選題應有所不同。例如,初一學生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是以學習適應和人際關系適應為核心的新環境適應問題;初二學生面對的心理行為問題與學習策略問題;到了初三變為升學壓力和就業問題;高一學生又一次面臨更為迥異的新環境適應問題;高二學生要面對學習壓力與人際關系交往問題;高三學生面臨考試焦慮和職業選擇問題。

2、選題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水平不同,其行為表現也會有所不同。同樣是在中學階段,隨著年級的上升,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少,高中課堂氛圍表象活躍程度明顯不如初中,造成這種原因并不單單是學生上課不專心或其他原因,而更多的是高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減少了那種表現自我的心理,多了些獨立思考、靜心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說,小學初中的課堂氛圍更多體現在顯像層面,高中課堂氛圍更多體現在學生思想觀念和心理感受等隱形層面。所有這些要求我們在選題和設計時都應做充分準備。

二、弄清心理輔導活動和主題班會的區別。

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與主題班會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兩者不能相互替代。中小學生問題行為的產生,既有思想方面、品質方面、行為習慣方面及法制觀念方面的原因,又往往還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主題班會主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行為等教育,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是從心理的角度切入,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進行心理衛生保健和心理訓練,心理輔導活動課與主題班會可互為補充,共同塑造學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行為。

三、課題的選擇應該考慮班級和學校管理的需要。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整體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這就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班級與學校整體管理的終極目標也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即時性目標和方式方法上的差異。

其次,班級和學校日常學生管理經常遇到的各種學生問題,有許多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到的學生心理與行為問題。比如學生的厭學情緒、學習態度偏頗、學習動力不足、同學人際交往、各種問題行為等,這些本身都是與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過程密不可分?;蛘咭部梢哉f是班級和學校日常管理關注的,是學生的整體的表面上的行為問題,而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關注現象背后的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過程傾向。但這并不影響兩者所指向共同的問題。

四、形式要多樣。

游戲、繪圖、角色扮演、小品、辯論賽、討論、頭腦風暴、問卷調查等。一個感人的故事,一條出人意外的新聞,一個驚心動魄的案例,一部來自學生生活場景的dv,一支撥動心弦的樂曲,一串發人深省的數,一組震撼人心的照片,一段詼諧風趣的動漫,一出自編自演的小品,一個經典的游戲等都可以成為學生熱身階段的重要素材,只要它能抓住學生的眼球、心靈、思緒、情感、注意力焦點,就能引導學生走向這一堂心理健康課的主題。

五、課題的選擇應該考慮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與內容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側重的需要。

教育部__年8月下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是途徑之一,并強調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傾向,應該理解為開展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在實踐操作層面存在的誤區和傾向,而不是這些途徑和方法指向的內容和目的存在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不能當作語文、數學等文化課來學習,并以傳統授課模式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在操作上要防止學科化傾向,但是在涉及的內容上和目標上必須體現出一種系統性和連貫性?!毒V要》還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毒V要》規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主要內容,具體到一個學生的不同發展階段,許多是相同的,是需要在前一個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六、參與要廣泛。

我們開展活動,要選擇一些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覆蓋面廣的、有待逐步提高的教育點,與學生一起探討、研究、交流,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活動,踴躍發言,要全體參與,避免自卑、內向的學生由于不敢發言而隱瞞內心的真實感受。促使師生、生生在相互影響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或喚醒學生內心己有的經歷和體驗,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達到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例如:中職新學生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戀愛等,教師要從切身的問題設計話題,才能有更廣泛的參與度,也才能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開學初期的適應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投入到職業教育的學習中。在設計問題時,要讓學生有話想說,不吐不快,參與面要廣。

總之,心理健康康教育活動課主題的選擇,應優先考慮學生當前的、實際的需要;其次再考慮班級和學校管理的需要;最后考慮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與內容不同階段不同側重的需要。符合實際需要的主題,才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好的主題,結合活動課的具體開展,才能收到理想的實際功效。

以上就是我對這次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訓的一些心得體會,在今后的教育教學生涯中,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把這些收獲落實到自己的實踐中,務求讓學生發展成為身心健康的新個體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2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

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

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

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3

本學年,我擔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配合政教處的工作,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在班主任教育過程中,有順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困惑,也有啟迪,交織著酸甜苦辣。

一、不斷提出新的奮斗目標,尋找鼓舞學生前進的力量

班集體就是在一個接一個的目標的實現中逐步發展的。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班集體不斷奮進的動力,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共同感情,激勵和指導全班學生朝著共同的方向前進。不斷有新的奮斗目標,學生對自己的發展前景就充滿信心,班集體就能朝氣蓬勃,不斷地奮發上進。

本學年,新生入學,學習任務非常艱巨,為了防止部分同學因跟不上而泄氣或思想上不重視,我反復給他們講了高一學年新課改的意義及其重要性,讓他們學習與生活相聯系,教會學生如何進行人與人的正確交往。重點抓自覺學習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與任課老師加強聯系,二是抓自己的學習時間,即早讀15分鐘、自習課和晚上的晚修時間。督促課代表做好組織記錄工作,并及時總結,以便學分認定。其次,繼續抓好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工作。利用班會課請成績優秀的同學、成績進步快的同學介紹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方法。

二、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培養優良班風

集體輿論就是在集體中占優勢的多數人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或集體成員的言行。優良的班風是指在集體成員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良好行為和習慣。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是良好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志。它以無形的力量影響和教育學生。

首先從組織好班會入手。班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參與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班會包括班務會、民主生活會和主題班會。我充分利用班會宣傳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如課堂紀律、課間要求、考勤制度、考試紀律等,并教育學生要嚴格遵守;引導學生分析研究班集體中的問題,提出鞏固和發展班集體體的措施;制定班級公約,總結班級工作;討論班級成員共同關心的問題;定期的時事教育;處理偶發事件等等。

其次是對班干部的培養。對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還應該進行教育和培養。我經常教育他們樹立為集體服務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當然,選出的干部畢竟不是完人,因此對他們不能過分苛求、指責,特別是在工作出現失誤的時候。對班委會的工作要經常檢查,而切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給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還堅持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組織他們學會制訂計劃及具體措施,檢查落實情況,總結得失,并加以改進,教會他們如何分辨是非,及時阻止同學中的不良行為。而對于班干部在班級中的不良行為,決不姑息,鼓勵他們以身作則并帶動其他同學,促進整個班級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教育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遵守學習紀律,指導學生制定好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為將來報效祖國,振興中華民族,打下良好基礎。

四、做好逆反心理學生的疏導工作

從本質上講,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對某類事物產生反感情緒,故意做出與該事件發展的常理背道而馳的舉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學生中的確存在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老師或父母的教育常會表現為很不服從,告訴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開頂撞。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現。

針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展疏導工作:

1、確立適合青少年實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過高的教育教學目標,過重的學習負擔,是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對學生進行品德行為指導時,我認真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要求,準確把握學生品德發展階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漸進,不急躁冒進,盡可能避免師生對抗情緒的產生。

2、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創造良好的班集體,充分發揮集體規范和正確輿論的教育作用,培養健康向上的班風學風。二是積極推進班級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展示才華,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3、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與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養,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于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善于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師生沖突。

4、合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正效應。大膽利用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積極因素,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樂,以多種形式規范學生行為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廣泛性、多樣性、綜合性的特點,單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適合人的接受心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中正好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為此我充分利用主題班會課,藝術周,科技周,校運會等活動契機,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進行家訪或電訪

對學生進行家訪或電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這項工作開展得好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與配合,也是班主任與家長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學生的一個好機會,更是班主任與家長相互了解的一個重要環節,有利于增強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學年我走訪了近40多個同學,并與家長保持經常的聯系,與家長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學生的方法,樹立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信心。增進了師生,師長情感,促進了教育工作。

總之,經過一學年的努力,我班同學在德、智、體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4

今天上午,我們錦華小學和古寨小學共同舉行了依次健康教育研討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的有來自兩所學校的教師10多人,同時參會的還有教科所的主任和心理健康負責人?;顒又新犎×丝h小學心理健康負責老師,對于目前他們學校有關心理輔導活動的開展的一些情況與做法,并且聽取了三節心理輔導課聽課之后,與會的代表就有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展開了討論,教科所主任還轉達了區教育委員會的有關精神和要求。由此可見,我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無疑是先行了一大步,通過學習,感慨頗多,讓人感到沉重與責任重大。下面談幾點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體會:

一、我認為,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F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征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二、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

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四、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心理健康教育感悟心得5

當我知道我們要上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時候,我非常的不高興,難得雙休日我們有時間可以好好玩,晚上還要去上課,我當初也覺得心理課是一門很枯燥的課,無非就是給我們講一些理論、認識一些心理名詞、心理疾病、叫我們如何自我調節等等,可是在我上了第一節課后,我就知道我錯了。老師的課并不無聊,課堂氣氛很活躍,老師會與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一些交流,讓我們當堂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我的印象中,上課一般用的只是腦,大腦不停地思考問題解答問題、記憶等,但心理課不一樣,它給我的感覺是心靈的解剖,它的內容大部分都與我們有關,我們會很誠實的上這門課,因為我們想更多更好更準確的了解自己。這是我上心理課給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種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是一種反思一種自我省視,心靈的安撫,當然,這只是一方面,有些課時給我的更多的是快樂和知識。上老師的課很輕松很愉快,相比往常這個時間段我會在宿舍玩手機玩電腦愉快多了,是發自內心的感受,也肯定比我在宿舍浪費時間值得多了,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就算老師的課不愉快它也比我在宿舍值得,因為上課接受知識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只是我們大多時候心里不愿意,它便變得與我們相處的不好。我都覺得可惜,因為我因其他的事情逃過課,現在也不明白當初為什么會覺得心理課是枯燥的。我往往還在沒弄清楚對象、還在不了解對象的時候就做出判斷,然后就會影響我對這個事物的看法,這是不好的。

第一節課老師讓我們互相認識,學會自我介紹,當堂認識兩個新的同學,還讓同學給我們示范。我膽子比較小,老師讓同學上去的時候我有在慶幸自己沒點到,老師找了坐在角落里、不太起眼的同學。課堂很是活躍,尤其是同學上去認識新朋友的時候。當然也有相對不輕松的時候,就是給我們講道理的時候。

我記得老師說過,現在心里有點病是很正常的,也有好多同學愿意把心里的結說出來,讓老師幫助,我們要學會自我幫助,自己給自己暗示。向老師同學傾訴交流,把心中的疙瘩解開。我記得我高中有段時間心里很難受,不是學習壓力,沒有理由的難過,可能是為自己感到失望,感覺在虛度時光,當時我也想讓自己盡快擺脫這種狀況,可是我又不知道要怎樣擺脫。我也不想和任何人說,因為我覺得他們不會理解,反而會引起對我的另一些看法,看書也不行,后來我和好朋友打了電話,我對我自己的事情絲毫沒提,可是打了電話后我會覺得好過一點,即使我的問題沒有解決。這個時候我就知道,其實交流交談改變的是心情而不是解決問題,等你的心情改變了,你心中的不快、難過也不見了,交談的內容也不一定就要說自己的事情,后來我就學會了以這樣的方式來調解自己,但這個方法也不是都有用,會覺得很矛盾,我居然到了用這種方法來使自己不難過了的地步。也發現越長大心里的問題就越多。這大概是我多想的習慣造成的。所以聽到老師說現在的人心里多少都會有一點毛病,或大或小,我也就不那么擔心了。

我記得老師給我們做過這樣一個游戲,讓我們自己在紙上寫20個句子我是誰,當時我們都覺得好難寫,20個句子,可是越寫到后面就發現20個句子根本不夠寫,越寫越想寫,后來我回到宿舍寫了一篇日志,題目就是我是誰,好好的看看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看看自己眼中的自己與理想中的自己有多大的差別。人往往會因為外界因素而改變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從而把自己原來好的優秀的思想變少變沒,然后自己就變得越來越脫離自己原有的軌道,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怎么會是這個樣子的,然后又陷入自責當中。我覺得老師很有趣,我們在寫的時候老師已經給我們準備了紙筆,有時候交上去,有時候自己留著。上這門課程,沒有壓力。

我們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一方面慢慢步入社會,一方面還能像孩子一樣,未免不會產生某些疑慮某些心理的問題,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我們的不可缺少的過程。剛步入大學的時候。學院還組織了大家做了個心理測試,通過測試看看大家的心理健康狀況,由此就知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F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做出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不能不表明,我們的心理、思想出現了那么一點小小的問題。學習心理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里起作用,等我們真正步入社會后,我們也同樣需要這些方法來調整自己,擺正心態。

心理健康課令我受益匪淺,我感悟到人世間愛的可貴,學會了與人共處,我會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愛,報答愛。就讓我們乘著愛的翅膀去騰飛!在心理課上,我學到很多知識,雖然沒有當堂回答問題鍛煉膽,我也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決心改正。上心理課的老師講課很有特點,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也希望老師能開展有關心理的什么活動,讓我們以后沒有機會上課、但又不敢去到心理咨詢室的同學能參與健康心理的測試等等,讓更多的同學更好的了解自己。我也相信,一定會有很多同學愿意參加這樣的活動。

我喜歡上這門課程的理由之一是老師會與我們做交流、給我們做心理測試、課堂活動。最后一次課堂老師給我們做了這么個活動,讓我們繪制自己的心情圖,從星期一到星期日,看情緒表的波折。我發現自己課多的那一天心情最差,課少的時候最高興。后來老師給我們講了abc法則,是說性格的,大家做了性格測試,希望老師多在課堂上做一些這樣的活動,不僅使課堂氣氛更活躍了也讓我們更起勁去學習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上老師必不少講的是戀愛,大學戀愛老師也給了我們一些指點,讓我們或多或少有了方向,通過學習大學生戀愛的利與弊,及戀愛中的技巧,讓我認識到大學生戀愛的正確處理方法,更加深了對戀愛含義的認識,當然也會更慎重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戀愛。

另外生活中,我們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多想一些開心的事情,必要的時候改變自己,心態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另外,一定要堅持自己對的、優秀的好的思想,這樣就不會把自己變得對自己很失望,和同學和睦相處。就我自己來說,我覺得我最需要改變的是說話,說話的方式和音量。我說話聲音太小,有時說話并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想法,有時又不得已違背了自己的意愿,就要自己調節一下,幽默可以讓氣氛活躍,也讓談話輕松。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范文第2篇

《心理健康研究與指導》/張玲等著,-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1年.6月(新世紀教師教育叢書/袁振國主編)

(一)心理健康新概念(第1-29頁)

1、為什么我們的心理會出問題

想想人生匆匆,何苦如此苦悶。人們在竭力的變革著自然界,卻忽視了對自我心靈的提升,這一快一慢,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就顯得多么的不和諧。人啊,你為何在傾斜和搖

擺中仍不能正視自己的弱小

人創造了強大,并挑戰一個又一個極限,然而面對自然界,人的生命卻如蘆葦般脆弱??吹阶约旱臒o助和弱小,人在創造“超人”、“機器人”、“××組合”中自我麻痹。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其宏大具有極強的沖擊力和震撼效果,而這正是作為個體的人不自信的表現,個體的忽視只能用疊加和組合來形成對自然的回應。人往往對外界的關注程度遠高于對內心的關注,當我們對那些超乎尋常的事物報有超乎尋常的興趣時,人們過多地是被現象迷惑,從而

忘記了內心深處真實的本我。

人總在尋找著一種力量,希望通過這種力量去改變人自身,使人強大、使人完美、使人永生……人在這種無限的尋求中不斷地在大自然打上烙印。一方面是無止境的征服,另一方面又是不可更改的弱小。驀然回首,卻發現又回到了原點。弱小與強大,忽視與震撼,……

人,怎能不恐懼、幻想、崩潰?!

2、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

理想人格的標準是“圣人”,古人追求的境界,簡單的說就是“內圣外王”。作為一個“圣人”,應具備四個特征:責任態度、進取意識、慎獨能力、博愛之心、誠信精神。當代一些學者和專家對心理健康標準的意見整合起來,主要有幾條是大家都認可的:

一是熱愛之心。即愛自我、愛他人、愛工作、愛自然。

二是接受他人,能利己、利他

三是積極的評價。無論對自己、對他人還是對物,都能做出恰當的、積極的評價和回應;不逃避、不隱諱、不妄為、不無限制放大欲求。

3、馬斯洛的自我實現

馬斯洛將理想的心理健康狀態稱為自我實現,即人的所有潛能的充分實現與人的不斷成長。這樣的人具有如下臨床特征:

(1)對現實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加適的關系

(2)更能接受自我、他人與自然。

(3)自發性;坦率;自然。所謂自發性就是很少做作與人為的努力,他們對現實的洞察力是輕松自如的。

(4)以問題為中心。。

(5)超然獨立的特性;離群獨處的需要;對于文化與環境的獨立性。

(6)自主性;自由意志、積極的行動者。

(7)更新穎的鑒賞;情緒反應的豐富性。

(8)高峰體驗。對自我實現者來說,他們都有一種相當共同的極為神秘的主觀體驗。這是一種氣勢磅礴、混沌、漫無邊際、視野無垠的神秘體驗。

(9)社會感情。

(10)改善了的人際關系。

(11)更民主的性格結構。自我實現者認為:只要是一個人,就應該受到尊重,哪怕是一個惡棍,也不應該超越某種最低限度去貶損、侮辱其人格。

(12)區分手段與目的、善與惡。他們無人信仰宗教,但他們信仰一個上帝,這不是一個有形的人物,而是一個形而上的概念。他們都相信宇宙是有意義的,并相信明確的是非觀念,但這是基于他們自身的體驗,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宗教啟迪。

(13)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14)創造力。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是普遍人性的一個基本特點,它使任何工作都涂上了一層色彩,他會以源于性格本質的創造性態度來做任何事,而不是非得著書立說。

(15)對文化適應的抵抗。

(16)自我實現者也有缺陷。為了避免對人性的失望,我們首先應該放棄對人性的幻想。自我實現者也是人,他們也有罪惡感、焦慮、悲傷、自責、內心的矛盾和沖突,只是他們并非源于神經癥。自我實現者也會犯錯誤,但他們能夠很恰當地加以糾正。

馬斯洛關于自我實現者特征的詳盡描述,為我們理解心理健康提供了一個完整全面的框架,這也成了自我參照評估的標準。對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可以有三個不同層次,最低層次:克服心理疾病;中間層次:超越“第三狀態”;理想層次:自我實現。所以心理健康是一個“狀

態”概念而非“人格”概念,心理健康更多的是相對概念。

我希望通過對心理健康的學習,快樂多一些、痛苦少一些;價值大一些、遺憾少一些;生活質量豐富些、悲觀消極淡漠些。

(二)增進智慧 完善認知(第37-68頁)

4、認知與心理健康

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態度決定一切”。盡管這句話從哲學的角度分析多少有點原則上的問題,但他對人思維能力的高度重視是十分有借鑒意義的。“態度問題”也可以說就是認知問題。一個人的認知態度決定自覺的行動,有什么樣的態度,就有什么樣的人生。

5、心理健康的認知理論

一個人的思想與信念是引起心理問題的根源。其代表理論有埃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埃利斯認為人具有以下特性:

一是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是可以是無理性的、不合理的。人們有人們保護自己、快樂、思考并以口語表達、愛、與別人溝通、成長與自我實現的傾向;同時也有自我毀滅、逃避思考、因循、重蹈覆轍、迷信、無耐性、完美主義和自責,以及逃避自己的傾向。二是情緒是伴隨著人們的思維而產生的,當人們按照理性去思維、去行動時,他們就會是愉快的、富有競爭精神以及行有成效的人。而情緒上或心理上的困擾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邏輯的思維所造成的。

三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維與信念,人們常常因為扭曲思考的天生傾向,以及學來的自我挫敗模式,而妨害自我成長。會犯錯誤是人的正?,F象。四是情緒困擾的持續是那些內部語言持續的結果。

五是大部分的情緒困擾都起源于責備。我們會有一種很強的傾向,把我們的欲望與偏好逐漸轉變為獨斷的、絕對的“應該”、“必須”等要求與命令。絕對性的認知是人類悲劇的核心。

六是人有能力改變自己的認知,他可以通過自我對談、自我評價而達到自我支持。他可以創意地決定對同樣的情景產生不同的感受。

健康認知模式的特征:

一是積極、不消極。

二是客觀、不自欺。

三是獨立、不依賴。

四是靈活、不僵化。

五是本質、不幼稚。

而不健康的認知或者說認知失真,是指歪曲現實、喪失了客觀性的不合理認知。認知失真與認知錯誤不同,認知錯誤是一種偏離客觀真理的現象,而認知失真不是針對客觀真理而言,只是針對某種客觀情境和現實的現象。認知療法的創始人貝克將認知失真總結為:任意推論、過分概括化、選擇性斷章取義、全或無的思維方式、亂貼標簽、過分夸大或縮小等幾方面。

(三)調節情緒 豐富情感(第86-146頁)

6、調節情緒、情感的變化

這一切都是人的情緒和情感。諾爾曼.丹森曾說:情感規定著人的存在。一個真正的人,必須是一個具有豐富情感的人。情感的本質就是自我的感受。

人的情緒與情感與身心健康關系十分密切。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喜傷心、悲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等等。把情緒、同感與人的健康聯系起來,使我們更好的去把握它。

在四川汶川抗震的英烈中,有一個名字被全中國人所記住,他就是武文斌。更讓人感動的是他的父親。在痛失愛子后,他并沒有被這種痛苦所壓倒,而是向軍隊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接過兒子的遺物,投入抗震救災之中,去完成兒子未完成的任務。”從此,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身穿迷彩服、兩鬢白發的一位老人出現在抗震救災的隊伍當中(請原諒我沒有記住他的名字)。從情感上說,我們為有這樣一位堅強的父親而驕傲、感動。但是當我們深入分析后就會發現:他做出這樣的抉擇應該是一種最積極的排解心理痛苦的做法,是一種對負性情緒的建設性反應。

面對喪子之痛,有些人長睡不起、有些人萎靡不振,甚至有些人喪失理智,出現精神失常,如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人們常把“白發人送黑發人”看成人生最不幸事之一。武父的喪子之痛自然不用多說,他用這種積極的方式——利他行為去排解心中的悲傷,無疑是最好的方式。我們在為他感動的時候,也為他的理智而佩服,祝福他能夠早日走出心中的陰影。

7、辯證地分析“利他行為”

當人們遭遇負性情緒、情感時,若不及時疏導,等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會以各種形式外化。如攻擊他人、自暴自棄、利他等。在各種反應當中,只有利他是一種建設性的反應,其他都是破壞性的反應。但是過分的利他卻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因為過分利他會導致自我的迷失。。”

記得前不久看過一篇文章,批評北大的季羨林教授越來越沒有個性,越來越趨于

平庸,作者說這是北大的悲哀,也是中國的悲哀?,F在想來,確實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密勒曾說過:“一個社會中,怪僻的數量一般總是和那個社會所含的天才異秉、精神數量和首先勇氣的數量成正比。今天敢于獨立怪僻的人如此之少,這正是這個時代主要危險的標志。

8、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增進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僅應包括心理特征符合年齡、智力正常、情緒健康等方面,還包括意志健全、行為協調、人際關系和諧等方面。

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決定了一個人行為的一般準則,是意志努力的力量源泉,使人能在動機斗爭中做出合適的選擇,在實現目的時克服艱難險阻。

確立適當的行動目標,理解行動的后果。意志努力與目標效價與目標成功概率成正比。目標太高,實現的可能性太低;目標太低,其意義、價值太小,這兩者都不能激發人的意志努力,只有高低適當、具體明確的目標,對意志的激勵力量最大。另外,對和為后果的想像和領悟,以行為后果的社會評價的認識和理解,都影響著人的意志的努力程度。

意志行動是指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動,其心理過程分為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兩個階段。采取決定階段包括行動動機的取舍、行動目的的確定、行動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所以采取決定是在復雜情境中做出決策的過程,它考驗和鍛煉人的自覺性、果斷性等意志品質。執行決定階段是意志行動的關鍵階段,要把決定付諸行動,需要更大的意志努力,因為在執行決定的過程中,會遇到重重困難;這些困難的克服要求頑強的堅持精神和高度的自制力,才能堅持正確的決定,完成既定的目標。

(四)健全人格 達至整合(第176-222頁)

9、人格概述

人格又稱個性,美國著名人格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人格是一個人內部決定他特有的行為和思想和心身系統的動力組織。”米謝爾則認為:“人格是心理特征的統一,這些特征決定人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并使他們與別人的行為有穩定的區別”。人格包括個人的人格心理特征和人格傾向性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

人格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這些心理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相對比較穩定。人格傾向性包括需要、動機、興趣、價值觀、理想,等等,主要在后天社會化過程中形成,集中反映了人性獨特的一面。

健全人格是指各種良好人格特征在個體身上的集中體現。健全人格的基本特點可以概括為: 第

一、和諧的人際關系。

第二、寧靜的心境。

第三、有效地運用個人的能力。

人格障礙又稱“心理病態人格”,是一種人格發展的內在不協調,是在沒有認知過程障礙或沒有智力障礙的情況下,個體出現的情緒反應、動機和行為活動的異常。較為常見的人格障礙有:

第一、自戀型人格

第二、回避型人格

第三、依賴型人格

第四、偏執型人格

10、形成健康人格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取決于他性格上的偉大。良好性格是健全人格的核心內容,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條件。

性格從最初的萌芽到最終成型,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心理學家認為,性格的演變經歷了童年的雛形階段,表少年的成型階段、成年的自我調節修養階段,并逐步走向成熟。但有時,性格的發展階段會提早或延遲。因此對自己的性格的修養,有助于性格的成熟,避免形成不良性格。優秀性格品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養成:

第一、道德品質。道德品質是指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規范,在行動時表現出來的穩定的特征。作為一個合格公民,誠實、善良、富有愛心是最起碼的原則,也是一個人格健全者不可缺少的性格特征。

第二、自尊。自尊是人格健全者的標志之一,自尊心是性格中一種高尚的品質,自尊的人關心自我形象,積極向上,有追求目標。不管是力求成功還是避免失敗,都是源于自尊需要而產生的成就動機。但自尊過頭了往往是自卑的表現。

第三、自信心。自信是對自己、對他人的悅納,是一種意念,一種意志。自信并不意味著沒有失敗,沒有風險,而是具有面對失敗的勇氣、戰勝失敗的信念和把握成功機會的能力。性格中有了自信,生活里就會充滿快樂。

第四、認真負責。

第五、自我控制。

第六、挫折忍受力。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快樂、悲哀、憤怒或恐懼等情緒反應。情緒的調控對人的身心健康很重要。情緒是性格的反映,情緒也會感染性格,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通過培養某種情緒來影響性格。

第七、獨立和創新。

11、做一個人格健全的現代人

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應該是個悅納、獨立、理性和良善的人。

(1)悅納:作為一個人格健康的現代人,首先是對自己要有滿意感,悅納自己。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對經過努力完成的目標有認同感。即使這個目標并不轟轟烈烈,就像一位母親看

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燒的飯菜,心里充滿了成就感一樣。只要自己盡力而為,就沒有什么可以報怨的。

作為一人格健全的現代人,除了悅納自己外,還應悅納別人。一個妄自菲薄的人自己活得很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也不會過得很輕松,因為他時時有被周圍人拋棄的威脅。所以,承認別人的存在價值,由衷地為別人的成功而高興,即使他和你有不同意見,也一樣地為他祝福,那么你會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2)獨立:人格健全的人是獨立的人。獨立的人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獨立的人不為別人而是為自己活著,不會隨波逐流,不會違背自己的良心。

(3)理性:人格健全的人是理性的人。表現的能客觀地認識自我,評價自己,對自己提出的目標是切實可行的。理性的人是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樂都適可而止,情緒反應比較適度,較少酗酒、斗毆、自殺等行為沖動。

(4)良善:人格健全的人應該是一人有道德的人,對他人抱有深切的同情心和愛心,樂于幫助別人,善于理解別人。

(五)健康的自我意識(第250-263頁)

12、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識的特點

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識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恰當的自我認識:就是指,在不同的階段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對自我有不同程度的認識。

(2)真實的自我體驗:不能斷然說有某一種自我體驗就是心理心理健康的,沒有某一種體驗就是不健康的。而是說心理健康的自我體驗首先應是真實的,喜、怒、哀、樂皆自然。

(3)合理的自我控制: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自我控制方式,也有不同的自我控制程度,心理健康的自我控制就是恰當自我展示,包括有符合年齡要求的行動導向和情感宣泄。 使自我意識完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自我分析。

(2)自我規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范文第3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后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樹立現代兒童觀和教育觀

兒童觀是對兒童的總的認識,即各種看待兒童觀點的總和;教育觀是在一定的兒童觀指導下,對兒童的態度和所實施的教育思想??茖W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是教師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二、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三、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

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以上是我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探索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并帶動他們的全面發展。

烏魯木齊縣第一中學

時瑞卿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范文第4篇

一、培訓洗禮的蛻變:

1、觀念的轉變。在深入接觸“心理咨詢”這一課程之前,可以說我對“健康”的理解是狹隘的。之前,我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并鼓勵孩子多參加些體育鍛煉,我以為有了健康的身體,就會有幸??鞓返纳?。同時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能夠更好的去學習。雖然這種思想也不為錯,但通過老師們深入淺出的講解,我明白“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身為老師,在教好孩子們文化課的同時,更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因為健康的身體再加上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提高工作的幸福指數,教育出更健康向上的孩子。

2、教學態度的轉變。學習的這些天,拋開了一切繁瑣雜事,自覺學習機會難得,便靜心學習領悟。雖然老師們的講解非常精彩,但由于自己的基礎水平受限,我仍感受到了學習的苦和累。此時,我想到了我的學生們,平時的教學中,我是否關注了他們的學習基礎?體會到他們學習的心情?反饋過他們對學科學習的意見?審視自己的結果便是:一定要多體察孩子們的學習心情,多理解孩子,千萬不能做高高在上的老師。

另外,授課專家的提醒也讓我時時在反省自己。各位專家都有主張說:“學生是我們影響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老師在面對學生時也要有一顆謙卑的心,學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還有對后進生教育的詮釋都讓我對老師這一職業重新定位——蹲下來協助孩子學習,這才是為師之本。其實,教育是“心”的教育,心快樂了,學習自然會事半功倍,這是多么簡單的教學智慧!

3、生活理念的轉變。“心理學是一門幸福學”。的確如此,家庭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我們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擁有健康的心理會讓人滋生幸福的感覺,而幸福的感覺又能傳遞感染身邊的家人,和諧快樂的生活由此開始。所以,善待老人、體諒愛人、關心孩子應該是我踐行此次學習的最好方式。

教孩子、教學生的方式的轉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一點也不假。父母的生活習慣、品行道德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為孩子做好一個健康樂觀的榜樣示范應該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這點我一直在認真和每一個孩子的家長溝通,幫助孩子孩子也朝著一個健康陽光的方向發展。但目前孩子正處在青春期,父母孩子一樣大,如何對做好青春期的母親,我不是,但我正在摸索中。再用小時候對他們的教育方法似乎已經不能讓孩子接受了,雖然孩子還沒有出現我們常說的“叛逆”,但我一直在找尋最好的方法來和孩子溝通。而這次心理培訓正好填補了我此項的空白,老師講解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特點以及案例,讓我在教育學生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知此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同時我覺得對待學生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或兄弟姐妹一樣!

另外,各位專家對家庭教育內涵的詮釋,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以及生動而又睿智的案例分析,都讓我為之震撼,真正為我上了一堂心靈成長課。

二、培訓中的反思:

1、對教育目的的反思。

新課程改革無疑推進了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但課程設置以及考核和評價標準是否體現了教育目的,卻遭頗多 病,學生課業負擔在升學指揮棒下有多大程度的減輕,令人質疑,學生普遍的睡眠不足,難以體現教育的真諦——“教育即生長”(盧梭語)。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教育應該珍視孩子生命的訴求,教育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教育的真諦也決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幫助全體學生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以促進他們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做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2、對“以生為本”的反思。

了解學生,理解學生,以生為本,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遵循教育規律辦學之所在,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父母和老師大多有這樣一種觀點:只有上名牌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規劃孩子的人生,去干涉孩子的興趣愛好??墒?,孩子們究竟是怎么想的?學生究竟需要什么?我們為孩子們做出的規劃是否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這些問題被我們一再忽略,甚至扔在一邊。于是,郁悶、焦慮、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問題便紛至沓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以生為本”,注重的是師生間的溝通與理解。我們必須認真觀察和研究學生的生理特點、情緒變化,了解孩子們的心理需要與訴求。學生的心靈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心理沖突也是多種多樣的,只有了解孩子們的共性特征和個性特征,我們才有可能對孩子們的行為表象作出理性的分析,從而找到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做出適當干預,帶著一顆“愛心”,蹲下身子,關心體貼他們,為他們創造健康快樂的人生。

3、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反思。

選擇什么樣的方式,采用什么樣的手段,直接關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達成的有效性,要力戒“好心辦壞事”,要有針對性地研究學生心理問題,找到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必須準確作出分析判斷,并采取合理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心理健康教育還要講求藝術,要會聆聽、能接納、有效引導,使人內心悅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無條件積極關注”的原則,必須真誠、坦誠,必須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具備“同理心”,力戒簡單粗暴、主觀臆斷、過于理智,出言不遜。

4、對心理健康教育團隊合作的反思。

誠然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兩位心理健康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特別是接觸學生最多的班主任老師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關注學生,實施精細化管理,及早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以防患于未然,和心理輔導老師溝通,研究,盡快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困惑,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和陽光心態。當然,與學生家長結成心理健康還應關教育陽明也是很有必要、不可缺少的。父母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發現心理障礙要及時矯正,學校、家庭、 社會要相互協作,相互配合,積極地科學地引導孩子,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獨立性自制力,培養樂觀進取的精神和完整的人格。不過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我們也應保持足夠的耐心,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寄予全部的希望,不能保證什么疑難雜癥都能解決。

5、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專業化成長的反思。

各國心理學專業機構和個人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專業化的要求,我省中小學正逐步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學科教學中這是大勢所趨,我們要重拾被丟在一邊的教育學、心理學相關論著,并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及時對師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診斷和疏導,必須反思的是近年來,部分教師的心理亞健康,不健康呈上升趨勢,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高度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維護,定期體檢,參加各類文體活動,為教師減壓,調節情緒,不斷完善專業素養,做家庭教育的顧問和學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

三、鑒于上述,將來的操作如下:

1、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于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2、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周

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3、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如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范文第5篇

1.成都田家炳中學在學校開展的“快樂家族”特色活動,讓我印象深刻。通過這個活動要讓學生們解決一些問題,比如針對新生入學,開展的活動是為了增強班集體凝聚力。針對高三學生,給他們進行輔導,讓他們能夠勇敢面對高考,主體活動是坐地起身,我是大力士等,讓他們明白在他們的身后有很多人支持他們,不是他們孤單一人,讓他們更加有信心。他們的活動豐富有趣,有效。所以學生們都喜歡他們的這個活動。

2.大邑安仁學校的“心理運動會”,更是既孩子們身心放松,又鍛煉了身體。三足鼎立,變形蟲,天女散花、搭橋過河等。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增強學生們合作能力,班集體的凝聚力,學生們都積極參與,培養學生們良好的心理品質。

3.川大附小清水河小學的心理廣播站“心靈午會”,教師主持,學生們積極投稿,播報一些心理小故事,和學生們遇到的誤會等等。讓學生們收聽,有時候還請學生去主持。有一個學生主持之后把自己和同學之間的誤會都解決了。這個活動很好的解決了學生之間的問題。

4.成飛小學的五十招,他們首先通過“星星話吧”讓學生們了解心理咨詢,通過學校電視臺讓學生們觀看情景劇,讓學生們了解怎樣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我們觀看了他們制作的“埋頭的丑小鴨”。通過老師的幫助,這個小女孩最后又重新快樂起來。

上一篇:實驗心得體會下一篇:黨校培訓心得體會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