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創業事跡材料范文

2023-05-04

創業事跡材料范文第1篇

這塊地里的紫薯,品名叫“一點紅”,因其具有產量高、品質好、易種植的優良品性,由**遠赴**省**考察后引進的。今年“一點紅” 紫薯的種植面積在60畝左右,由于種植早,在4月初已插播完成,八月初就陸續收獲上市,每畝產值在3500元以上,純收入達每畝2000元,今年僅紫薯一項創收高達10萬余元。另外,今年還種植了早秋白菜苔40余畝,水稻120余畝,實現2012年純收入在25萬元左右。獲得這樣的收成,**心中自然十分高興,可回想起創業這幾年的艱辛,一幕幕的往事仍然清晰地呈現在這個勤勞的湘妹子的眼前。

早在2008年,**不顧家人反對,承包了富家橋陽河村土地160余畝。雖然是農校畢業生,又在鄉鎮農技站工作,但對本地氣候及市場把握不準,當年種植的反季節包菜80余畝正準備在六月中旬上市,可五月正是湘南區梅雨季節,連續半月的陰雨讓正處包心期的包菜,因排水不良而全部感染軟腐病,80余畝包菜幾天之內全部腐爛,投入的12萬多元也就打了水漂。

2009年,**種植的160多畝**香芋,長勢喜人,可到收獲季節,當年市場行情差,香芋無人問津,市場批發價也僅有每斤0.5元,2000多噸優質香芋一等再等,在年底不得已以每斤0.76元的價格出售,細算帳本,還虧了五萬余元。這兩年的失敗讓她明白,蔬菜種植一定要結合天氣,掌握一整套科技知識,根據市場來合理安排茬口,無論哪一環節出錯,未能及時、迅速地解決問題,都有可能全盤皆輸。

2010年,**經大量的市場調查,結合對地區的氣候條件的研究,引進早秋白菜苔的種植,種植面積50余畝,由于陽河村的土質成沙性,又處潛水河邊,溫差較大,采摘的白菜苔品質極好,一經上市,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每天2000斤的白菜苔在本地市場上也能銷售完成,實現當年白菜苔收入共10萬余元,但在當年種植中,又表現出兩個主要問題:一是勞動力不足,由于白菜苔的采摘用工量大,特別是雙季初收獲期間,農戶忙于自家的水稻收割,勞動力嚴重不足,很多白菜苔采摘不及時或未采摘,造成一定的損失;再一個就是市場問題,在零陵、冷水灘兩區批發市場內,每天超過3000余斤白菜苔就很難銷售完成。如若擴大生產,必會造成滯銷,如何解決勞動力不足和市場的問題成了擴大白菜苔種植的關鍵。近兩年中,**實行分散各村各農戶種植,共同對白菜苔進行遠銷**、郴州、長沙等市場,使這兩個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

當然種植業中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技術,要想蔬菜獲得高產,必須加大科技投入、設施投入,為了更合理地安排茬口,掌握各種蔬菜的種植技術,**先后到山東、桂林、新田、江華等多地考察學習,引進以**菜心、早秋白菜蕓、紫薯、早秋紅皮蘿卜為主的高效益品種,還從網上《中國瓜菜》、《上海蔬菜》等書籍上搜集相關的蔬菜種植技術,與此同時,積極請教市縣農業局,科技局等相關部門和零陵農校的有關專家,把一系列先進的科學技術用到實踐當中,在蔬菜種植上采用高壟種植、滴灌栽培等措施,在水稻種植中采用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稻草還田等一系列先進科學技術,取得了產量效益較當地農戶平均水平高10%的良好收益,也為當地農民起到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種植業中最關鍵的是市場,為了開拓市場,**先后對**江南批發市場,長沙馬王堆批發市場等一些大型批發市場和本地各大超市進行調查研究,進行合理安排茬口,使蔬菜能在空檔期上市,跟家家福、步步高、建都、心連心等超市及幾位**老板簽訂供貨合同,實行了訂單種植,解決了銷售難的問題,在2012年中,供應本市各超市和江南批發市場紫薯70余噸,早秋白菜苔100余噸,水稻稻谷110余噸,實現純利25萬余元。

由于近年來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常年在家的村民大部分在50歲以上,是以婦女為主,**主動與當地農村婦女簽訂了用工合同20余份。為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在她的帶動下,以陽河、張阿復、大廟頭、木山底等地出現一批種植大戶,她以自己的理論、實踐經驗毫不保留地對他們進行技術上指導更新,讓大家少走彎路,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深受廣大種植戶歡迎。

創業事跡材料范文第2篇

就在企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時候,2009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因為她的企業主要客戶是日韓外商,生產訂單也大量減少,企業開工不足,設備大量閑置,工人收入降低,流動資金短缺,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在這種大的經濟環境下,其他制衣企業也肯定面臨發展艱難。困難是挑戰,也是機遇。誰如果趁此機會在企業自身建設下功夫,苦練內功,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更新生產設備,膨脹企業規模,提高企業競爭力,擴大客戶群體,奪得更多國內訂單,誰將會率先走出困境,實現更大發展。但這一切都需要資金!企業發展順利的時候,好多銀行會找上門來給貸款,但當企業發展困難的時候,融資是難上加難。在她最困難的時候,省婦聯、省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開展的“扶持百家企業扶持萬名就業”活動給她帶來了福音,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擔保中心為她擔保貸款120萬元,省婦聯、省財政廳給貼息扶持資金2·5萬元。用這一筆錢購進240臺最高配置的直驅電腦車,成為全省首家最先進的生產線,勞動效率提高了30%,并使生產技藝和產品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不但使她的企業國內訂單日益增多,而且吸收了許多高附加值客戶群體。知名品牌日本的美津奴、友誼庫盧,俄羅斯的1ONE、韓國的POLHAM、DOCE等,與她的公司都簽署了長期合作關系。特別是美津奴還在、她的公司做了試點,研發了高科技最新產品——自動升溫、保溫的一件總重量不超200克的羽絨服。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關心支持和企業員工的努力工作,企業發展了也要自覺回饋社會。“為員工鋪設成長的平臺,為伙伴營造共贏的局面,為社會作出最大的貢獻”是xxxx個人的心愿。

創業事跡材料范文第3篇

就在企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時候,2009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因為她的企業主要客戶是日韓外商,生產訂單也大量減少,企業開工不足,設備大量閑置,工人收入降低,流動資金短缺,企業發展陷入困境。在這種大的經濟環境下,其他制衣企業也肯定面臨發展艱難。困難是挑戰,也是機遇。誰如果趁此機會在企業自身建設下功夫,苦練內功,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更新生產設備,膨脹企業規模,提高企業競爭力,擴大客戶群體,奪得更多國內訂單,誰將會率先走出困境,實現更大發展。但這一切都需要資金!企業發展順利的時候,好多銀行會找上門來給貸款,但當企業發展困難的時候,融資是難上加難。在她最困難的時候,省婦聯、省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開展的“扶持百家企業扶持萬名就業”活動給她帶來了福音,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擔保中心為她擔保貸款120萬元,省婦聯、省財政廳給貼息扶持資金2·5萬元。用這一筆錢購進240臺最高配置的直驅電腦車,成為全省首家最先進的生產線,勞動效率提高了30%,并使生產技藝和產品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不但使她的企業國內訂單日益增多,而且吸收了許多高附加值客戶群體。知名品牌日本的美津奴、友誼庫盧,俄羅斯的1ONE、韓國的POLHAM、DOCE等,與她的公司都簽署了長期合作關系。特別是美津奴還在、她的公司做了試點,研發了高科技最新產品——自動升溫、保溫的一件總重量不超200克的羽絨服。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關心支持和企業員工的努力工作,企業發展了也要自覺回饋社會。“為員工鋪設成長的平臺,為伙伴營造共贏的局面,為社會作出最大的貢獻”是xxxx個人的心愿。

創業事跡材料范文第4篇

孫長青,男,35歲,小學文化,龍河鎮康莊村2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登f村地處偏僻,交通條件不好,但土地肥沃。長期以來,全村以傳統農業為主,,技術落后,觀念陳舊,效益低下。多年的農村生活使人們養成了“幾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閑散生活,決心改變這種落后的思想觀念,他說:“要改變他人,先要改變自己”。

2009年初,針對康莊村缺少大型機械的情況,又逢國家補貼政策,購買了1204型約翰迪爾拖拉機及其配套農具,先后為農民春耕,秋整地大開方便之門,提高了耕種技術,為農民豐收夯實了基礎,同時也安排了年輕勞力3人,自己也增加了收入。幾年后自己有了一點點積蓄,又在2012年,購置了W210約翰迪爾聯合收割機一臺,為農民秋收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014年看到村里的大型拖拉機逐漸多了,在種地時拖拉機有了閑余的時間,考慮了幾天后決定走出康莊村,在部隊農場承包大面積土地,發動十幾人合伙組建了自己的合作社,2014年實施特色金谷種植,多年來農民種植雜糧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谷子種植面積逐年下降到零。為了改變全村的印象,他發起組織5戶農民成立了谷類種植專業合作社,以此帶動全村農戶發展優質谷子產業。俗話說,打鐵先得自身硬,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項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只能在實踐中規范、提高中發展,生產經營上堅持以科技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帶動農民致富為宗旨,建設優質谷子標準化生產基地,發展綠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秋后自己制米,小包裝打入市場,經濟效益幾乎翻倍。

看到了希望后,在2015年改種玉米,組織社員“走出去學習”,激發合作社社員的創新力,開闊視野,更新觀念,不斷接受了現代農業的理念和知識,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從品種、技術、農資及產品儲存銷售等環節上,對貧困社員進行系列化服務,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巧的是這兩年風調雨順,獲得了大豐收,收益可觀。

2016年和2017年緊跟省里土地種植的要求改種大豆,現在莊稼長勢喜人,有望再創豐收,他經常和鄉親說:“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想和做才能發生的。”

創業事跡材料范文第5篇

馮芳,女,漢族,現年30歲,岑溪市馬路鎮義垌村人,2003年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2008年馮芳回家自己創業,成立了“家利養殖場”發展養殖業,走出了一條飼養鴿子、兔子、魚的立體養殖模式,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農村經濟發展新路子,成為聞名市內外的種養“女能手”。2009年獲岑溪市“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梧州市“巾幗創業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一、在挫折中磨礪創業意志

2008年,在外打工的馮芳毅然辭職回鄉,決定走自己的路。搞養殖是她的夢想,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她意識到,扎根農村也是有大作為的。她從報紙和電視上看到農村婦女就地致富和轉移致富的典型后,心里溢滿了一股暖流,獨具慧眼的她毅然地把目光瞄準了發展規模養殖業上,她選擇了養兔子。剛開始時候,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比如疾病防治,飼料加工等。特別在08年8月份,本來發展到60多只兔子,因為防疫沒做到位,導致60多只兔子死剩10多只,她曾經一度想要放棄。她反復問自己:難道這點困難就難倒你了嗎?不能輕言放棄。在丈夫的支持,她更加細心照看剩下的兔子。搞種養不講科學、不運用現代科技信息是不能致富的,她毫不退縮,看書,查資料,請教專家,攻克了一個個難關,渡過了許多不眠之夜,掩埋了100多死亡的兔子,今天終于一步一腳印的走過來。目前已經發展成擁有存欄母兔100多只,常規肉兔存欄300多只,存欄種鴿300多對,月出售肉兔200多只,乳鴿500多只。兔子飼養進入簡單化,每天工作時間只需要2小時就可以了。

二、在奮斗中繪就創業藍圖

創業的道路是曲折和艱辛的,馮芳也正是在這艱難曲折的道路上一路走過來的。創業初期,首先遇到的是資金上的嚴重短缺,由于家里的積蓄有限,創業前期已經花了一部分錢在理論知識、技術學習和外出考察上,建場啟動資金已明顯不夠,但她沒有被嚇倒,她想沒有投資哪有回報,小投資小回報,大投資大回報,自己要想創業,就要有一定的信心和冒險精神。于是她積極地想辦法,千方百計地籌集資金,養殖場終于建立起來了。但她也因此欠下了親戚朋友的一些債款,要想再次擴大養殖場的規模和經營,那將遇到更大的困難。馮芳在艱難中創業。2010年3月份,岑溪市婦聯得知這個情況后,一方面鼓勵她刻苦困難,一方面把她作為農村婦女創業就業小額貸款示范戶予給予大力支持。在市婦聯的幫助下,她獲得小額貼息貸款3萬元,所得貸款全部用于養殖場的擴建和肉兔,乳鴿的半成品加工,向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優質,更方便的服務。目前在肉兔和鴿子養殖的技術已經成熟,在不斷把自主養殖場擴大的同時,按照公司+農戶+合作伙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擴大養殖規模,分散風險。即:不管是否在家利養殖場引種,馮芳同樣提供技術,共同參考學習,取長補短,在產品出售時采取互調方式,把各個場的產品集中一起大量向需求方供應。通過這種方式,把各個小規模的養殖戶連接起來,使他們獲得更高利潤和更有效的銷售。

三、在回報中默默奉獻社會

馮芳創業成功了,但她沒有忘記鄉鄰,沒有忘記關心她、幫助她的黨委、政府,沒有忘記社會的支持。馮芳成功的創業理念和成功的創業事跡被廣泛傳揚后,在全村以及周邊的村形成了轟動效應,周圍的廣大婦女群眾紛紛找上門來,向她取經。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她都能不厭其煩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們。她懂得自己致富不算富,大家致富才是真正的富。她富了不忘大伙,見了困難就幫。近幾年來,無論是在技術還是資金上,凡是有求于她的,她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她不僅不厭其煩地把成功的經驗傳授給其他群眾。正是在她的熱心幫助和示范帶動下,周圍的婦女群眾紛紛把目光瞄準養殖業。同時以包技術,包銷售,把養出來的優良種兔低價和免費送給鄉親們養殖?,F在有馬路鎮楊葉村林明以技術分享,共同銷售的形式養殖了肉兔100多只,已經進入生產階段;馬路鎮中林村鐘麗梅同樣以技術分享,共同銷售的形式養殖肉兔100多只,已經有產出。馬路鎮馬路社區的陳菲養殖100多對肉鴿,目前正在生產階段;馬路鎮曇容社區荔王村羅宗志養殖乳鴿200多對,目前發展狀況良好。目前兔業養殖和鴿業養殖已經向歸義鎮,大業鎮,筋竹鎮,大隆及南渡鎮盤古村延伸,廣大婦女在完成農業的同時搞養殖發展,獲得許多額外收入。

四、在倡揚新風中做“四自”新女性

馮芳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投身于三個文明建設,使自己在政治覺悟上也具有比較強的敏銳性。她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她在家里和鄰里的關系也處理得非常好,做到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鄰里團結。她既要花大量的心血在自己心愛的事業上,也要顧及家庭,但是她卻無怨無悔,默默耕耘,辛勤勞作,夫妻恩愛有加。

馮芳的成功創業,為廣大農村婦女勤勞致富樹立了榜樣。她是我市農村婦女就地致富和轉移致富的帶頭人,是我市農村婦女中具有時代新女性精神的佼佼者。她的先進事跡必將對進一步推動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巾幗創業帶頭人事跡材料【2】

沈瓊芬,曾經是一個鮮為人知的農家女孩,多年來,依靠自己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從一個招待所服務員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在創業的道路上拼搏,成為曲靖著名企業家。沈瓊芬現為馬龍縣紅石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曲靖狀元樓美食府總經理,成為當地巾幗創業的典型代表,受到中央、省、市、縣多家新聞媒體的采訪報道,她的事跡成為當地青年創業的典范。

矢志不渝,辛勤編織創業夢

沈瓊芬1976年12月出生在馬龍縣一個偏遠小山村,從小就做慣粗活、累活、臟活的她,親身感受了家鄉的群眾一年到頭辛勤耕作,到頭來僅能維持生活的溫飽,那時的她就下定決心一定要闖出一番事業來。中專畢業后,她應聘到曲靖市公安局招待所當服務員,1998年被分配到云南襯衫廠工作,后因效益不好于2000年成為下崗職工。其間,她耳聞目睹了一些人白手起家的創業故事,由此萌生了自己創業的念頭,通過多方調查思考,最終將創業項目鎖定在自己比較熟悉的服裝行業上。說干就干,經多方籌集,她湊齊了經營服裝店所需資金,租店、進貨、銷售,服裝店正式開業運營,由于她熟悉業務、肯于吃苦、誠信經營,她經營的服裝店開始紅火起來。經過四五年的打拼,她依靠自己的辛勤和聰明能干,為自己淘得了第一桶金,走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奮發圖強,創業路上鑄輝煌

有了一定的積蓄后,沈瓊芬首先想到的是家鄉所在地森林覆蓋率達69%,居全市鄉鎮之首。她想在家鄉創辦一家集生態旅游和特色養殖為一體的企業。于是,經多次實地考察論證,于2007年2月籌資436萬元,選址該鄉國營林場,注冊創辦了馬龍縣紅石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興建了養殖場房和旅游山莊,招聘農村富余勞動力100余名,經過嚴格的培訓,辦起了野豬養殖廠和梅花鹿養殖廠,共養殖野豬1000余頭,梅頭鹿1350余只。事實證明她的眼光是獨到的,良好的生態和獨特的養殖使該公司一鳴驚人,每年接待游客數萬人次,每年創造直接經濟收入100余萬元。但她并沒因此滿足,曲靖每年一屆的美食文化節觸發了她又一次創業靈感,她想,要是能把自己基地生產的野豬和梅花鹿推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更多的人品味到野豬、梅花鹿的美味,既能讓顧客一飽口福,又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創造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樣一舉多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于是,她親自到曲靖考察,選址、策劃、招聘。2008年4月6日,她創辦的狀元樓美食府正式掛牌經營,由于經營有方,美食府每日顧客盈門,生意興隆。經過市場調查和專家論證,沈瓊芬決定以基地為源頭,開發配套產品,2009年以梅花鹿為原料研發系列保健產品并推向市場。

為擴大產業規模,她決定加大投資,于2012年建成750頭種豬場,并投入運營,她知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帶動當地農民致富,成為了企業的一項發展宗旨。她結合當地老百姓實際,走“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與瓦窯村委會400余戶農戶進行合作養殖,把種豬場繁育的仔豬無償發放給農戶飼養,并對農戶進行科學養殖技術指導,最后以市場價收購農戶的肥豬。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農戶養殖的風險,促進了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相關種植業的發展,每年帶動當地農戶戶均增收4500余元。她覺得這樣還不夠,在為公司發展考慮的同時,也為了帶動更多的老百姓脫貧致富,她決定再建設一個萬頭肥豬養殖場,萬頭肥豬場于2013年初開工建設,現已全面竣工,計劃于2014年2月投產。該項目極大地促進了地方養豬產業的發展,不僅能解決當地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還能更為廣泛的帶動農民進行養殖,從而帶動農民真正脫貧致富。

功成名就,致富不忘山鄉人

沈瓊芬成了遠近聞名的女企業家,她致富不忘回報社會,用她的話說:“我是一個農村人,我的骨子里流淌著祖輩人的純樸善良,我不敢也不能忘本。”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多年來,她共吸納和培養農村富余勞動力近400名,為農民群眾每年創收務工經濟800余萬元,當一個普通商人的感恩轉化為企業家的感恩時,我們看到的就是沈瓊芬的真誠與愛心,看到的是她做出的一系列閃光舉動,面對老幼病弱、自然災害,沈瓊芬的捐款總是及時送到受災地區和人群;面對貧困群眾,沈瓊芬總是積極捐錢捐物,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長期以來,沈瓊芬時常到馬龍縣馬鳴鄉麻風病院、養老院慰問老人,并且到一些貧困員工家里,慰問貧困家庭,為他們送去錢物。2008年3月她向“中國貧困聾兒救助行動”公益活動捐款10萬余元,并被中國聽力醫學發展基金會評為“慈善愛心企業”。4月慰問馬龍縣馬鳴鄉瓦窯小學,貧困學生50余人,慰問金5萬元。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使得川西大地山崩地裂,滿目瘡痍,數萬同胞不幸罹難,數百萬人房屋塌陷無家可歸,在這場突如其來的人類大劫難面前,沈瓊芬帶領公司全體員工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12萬余元,解災區人民之所難。2010年4月向曲靖市麒麟團委、曲靖市麒麟區教育局、曲靖婦女兒童中心三家聯合舉辦的“狀元樓美食府杯星耀麒麟”青少年才藝大賽捐資5萬元。2010年8月向馬龍縣馬鳴中學捐款5萬元。2011年,連年的干旱嚴重,給當地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這年10月,她向馬龍縣馬鳴鄉政府捐贈抗旱救災款10萬元,11月又向馬龍縣馬鳴鄉瓦窯村委會捐贈抗旱救災款3萬元,同時,她籌集資金300余萬元,修建全長8000余米的飲水工程,將龍潭水引至瓦窯村委會,打破了瓦窯小學百余名師生飲水難的問題,解決了近2000人的生活用水、1000余頭大牲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她的這一舉措,實實在在地解決了當地的干旱問題,做到了惠民利民。2012年2月,她再次向馬龍縣馬鳴鄉咨卡村委會捐贈抗旱救災款2萬元。

她的愛心行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她也因此獲得了“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巾幗十佳”、“云南省青年創業省長獎”、“全國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 農業部和團中央“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云南青年五四獎章”等諸多國家、省、市及縣級榮譽稱號。

敢為人先,商海搏擊任馳騁

上一篇:最美孝心少年事跡材料下一篇:大學生個人事跡材料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