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

2024-05-04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1篇

● 信息技術實驗教學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了“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場所將從機房轉變為信息技術實驗室”,很多一線教師認為這樣的提法符合當前信息技術教育發展趨勢,能夠幫助解決信息技術學科專業化以及在創客教育、STEAM教育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所亟待解決的一些關鍵問題,但是,信息技術實驗涵蓋哪些內容?需要配備哪些儀器、設備、器材?信息技術實驗室如何建設?需要哪些軟件環境和硬件環境?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的開展,又能給信息技術學科發展帶來哪些契機和挑戰?這些都還需要教育工作長期探索、實踐和總結。

總體來看,目前國內關于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的成果,無論在數量方面,還是質量方面,相對都比較薄弱,與國家對信息技術學科實驗的重視非常不匹配。以“信息技術實驗”為主題在中國知網檢索,所得數據質量參差不齊,大量“使用或基于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實驗(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案例”摻雜在其中,真正的信息技術學科實驗很少。知網大成編客欄目2019—2020年連續推出的2輯《中小學信息技術實驗教學案例匯編》(限于版面,此處不詳述,內容詳見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7397.html、http://bianke.cnki.net/home/corpus/23870.html),則比較全面地梳理了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實驗教學案例的存量。

● 信息技術實驗室建設探索

信息技術課程的前身是計算機課程,這一變化不僅是名稱及其所指內容的變化(超越了基于計算機/臺式機和網絡的教學內容),還體現了課程目標的變革(從計算機素養轉變到信息素養的培養),然而一直以來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場所始終局限在計算機教室,以應用軟件的操作訓練和程序設計入門為主要教學形式,遠未能跟上課程名稱和內涵的變化步伐,與高中階段育人目標嚴重不符。

知網大成編客欄目推出的《信息技術實驗教學與信息技術實驗室建設——信息技術實驗教學案例》第2輯第4章綜合匯編了“信息技術實驗室建設”方面的學術研究成果,主要聚焦在高中階段。在《高中信息技術必修課實驗與實驗室建設探索》一文中,鐘柏昌考證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首次使用了“信息技術實驗室”來指稱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場所,表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不僅需要新理念,更需要新環境。

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的孫政庭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實驗室建設的構想》一文中,從課程標準出發,分析了各課程模塊中對信息技術實驗室的具體要求,針對信息技術實驗室的物理空間設計、軟硬件配置、實驗項目的開發完善、教師的素質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構想。信息技術實驗室是未來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基本保障,是高中學生開展創新型研究和教師開展STEM(STEAM)教學的理想園地,信息技術實驗室能夠為學生提供理想的數字化學習、實踐的場所。

在《支撐多課程生態系統的高中信息技術實驗室重構》一文中,孫政庭又提出信息技術實驗室建設既要“以標為標”,又要同不斷形成的多課程生態系統共生,促成“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動態交互作用下的‘生態系統’”,尤其是STEM(STEAM)教育、創客教育、研究型學習項目的實施,使得學科之間、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愈加緊密,相互依存。

● 基于開源硬件開展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

關于信息技術實驗等建設無疑會是今后一段時期內信息技術學科教育的一個熱門話題,筆者站在《新課標》結構、群眾基礎和文化自信等角度,認為“基于開源硬件開展實驗教學與實驗室建設”更能契合《新課標》要求,體現時代精神,展示文化自信,貼合群眾基礎,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與當下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的創客教育、STEAM教育實踐不謀而合。

1.開源硬件是《新課標》內容之一

在《新課標》的課程結構中,選擇性必修模塊6為“開源硬件項目設計”,并提出:“基于開源硬件的項目設計與開發有利于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也是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實現STEAM教育的理想方法?!遍_源硬件在《新課標》其他各模塊中的描述如下表所示。

從表中不難發現,“開源硬件”在信息技術各模塊之間明顯起著“共同關聯詞”作用。實際上,開源硬件對信息技術學科各個模塊的“技術設備底層支持”不是巧合,而是在課標修訂過程中精心設計的。

2.開源硬件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開源硬件、創客教育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有著天然的姻緣?!皠摽徒逃莿摽臀幕c教育的結合,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p>

《新課標》要求以主體項目式學習組織教學形式,教學過程要提供技術多樣、資源豐富的數字化環境,要不斷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要以有實踐意義的項目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式,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提供相應的軟硬件環境予以支持。開源硬件的開源與開放、分享與協作、模塊與復用等典型特征,為創客教育、STEAM項目式學習、信息技術實驗提供了良好的載體和媒介。

而《新課標》的頒布,使得信息技術學科看到了具體的操作路徑,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選擇性必修模塊6“開源硬件項目設計”,有很多教師覺得,這個模塊仿佛“就是為了普及創客教育設計的”。

3.教學用開源硬件正在從自主走向自信

人教-地圖版《信息系統與社會》和《開源硬件項目設計》編委會在教材論證、編寫過程中,從眾多開源硬件中,選擇了兩款教學用國產自主的開源硬件作為主體項目學習的主要載體,其中一個是面向物聯網的掌控板,另一個是基于Linux系統的開源卡片計算機虛谷號。以此為標志,教學用開源硬件正在從自主走向自信。

虛谷號是一個面向人工智能教學和Python編程學習的中國原創開源硬件平臺,板內集成高性能處理器和通用單片機,內置多功能擴展接口和多種通信接口,可以看成是樹莓派3與Arduino UNO的合體。掌控板是一款為學習Python編程和物聯網應用而設計的開源硬件,內置MicroPython開源嵌入式操作系統,采用國產高性能處理器,集成藍牙和Wi-Fi功能。

在掌控板、虛谷號、樂造模塊和虛谷物聯等開源教育項目的基礎上,廣大一線教師還聯合高校、創客空間和創客企業共同發起了“虛谷計劃”,共同推進開源創客教育項目走進校園,共同維護開源、分享、交流的網絡社區,營造開源文化氛圍,打好基于開源硬件的創客教育群眾基礎,共同促進基于開源硬件的信息技術實驗教學實踐。

最后,筆者引用吳俊杰老師在《2018展望:信息技術實驗室》一文(刊登于《中國信息技術教育》雜志2018年第1期)中的一段話作為對信息技術實驗教學和信息技術實驗室建設的未來期望:

什么是信息技術實驗?

信息技術實驗室怎樣建?

信息技術實驗教學如何開展?

如何通過信息技術實驗綜合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

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研究和審視。但慶幸的是,從2012年開始的創客教育和STEAM教育中的一些案例——數量不多,它們當中都有信息技術實驗的影子,期望在即將來臨的信息技術(信息科技)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有更多的創客老師,自信地“做一位了不起的信息技術教師”。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2篇

1 要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

“態度決定一切!”這是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 作為教師的態度就是要熱愛教書這一職業。任何人要做好自己的職業, 首當其沖的必然是熱愛這個工作崗位, 有了熱愛才談的上去敬業。跟任何崗位一樣, 教師要想上好課育好人, 首先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 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 不做類似遲到、提前下課、不備課、無教案上堂, 上課不講與教課內容無關的話題等, 讓學生滿意。

2 應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水平與創新能力

過去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它強調的是教師要有知識和能力的必要儲備, 對教師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一種量上的儲備。隨著教育的發展, 我們越來越認識到,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儲備知識的多少而是強調教師怎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變成共同學習、相互促進、教學相長的關系。

在新的教育環境下, 教師要不斷地學習, 除專業知識外還要學習教學技能相關的知識, 以使自身不斷提高, 更好的適應現代教學的需求。如心理學知識, 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力, 實驗器材的使用、制作及改進等。

培養學生創造力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目標, 要實現這個培養目標, 教師自然應該具有創造力。教師只有具有理論創新和科技創新的精神, 才能結合當今時代教育培養的目標和各種客觀要求, 培養各階段、多層次勇于創新的人才。

3 要有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意識

教學實踐表明, 學生熱愛一位教師, 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 正值生理和心理變化的關鍵時期, 感性意識較強, 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教師和學生關系的微妙變化都可影響到教與學的效果, 正如《學記》中指出的“親其師而信其道”的這個道理。因此, 教師要用愛心打開學生的心靈, 用尊重架起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 把學生放在首位, 做到“一切為學生發展, 為一切學生發展”。

現代教育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具有鮮明的學生意識, 要有正確的學生觀。要從內心里接受每一位學生, 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弟妹或子女, 常微笑、多交流、多激勵, 讓他們在平等快活的環境中學習。

筆者曾做過嘗試, 將本學科學習有障礙的學生召集在一起, 首先自我解剖某些地方做得不夠好, 然后希望學生補充老師還有哪些讓他不易接受的地方, 以及學生自己對這門學科存在哪些問題, 以求師生共同進步。由于教師的誠懇, 得到學生的尊重, 拉近了師生的距離, 從而課上及課下的積極性都明顯改善, 整體素質明顯得到提高。

4 要有全新的課程意識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

課程意識是教師的一種基本專業意識, 屬于教師在教育領域的社會意識范疇。新課程要求現代高中教師要具備先進的教育教學新理念, 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新教育, 適應新教學。從理論上說, 每個教師都具有自己的課程意識, 其教學行為都是或明或暗地受到一定課程意識的支配, 但問題是是否每個教師都具有鮮明合理的課程意識, 是否與當前時代發展的要求相一致。

普通高中教育階段強調學生要“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正確認識自己, 尊重他人, 學會交流與合作, 具有團隊精神, 理解文化的多樣性, 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開放意識”。這些意識、精神、能力是需要他們在高中教育階段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才能獲得的。面臨這些新的要求, 學生會出現許多的不適應問題。這些問題表現在多方面, 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感悟來解決, 也可通過學生同伴之間的交流來解決,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教師的引導來解決。

另外, 現行普通高中新課程在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等方面的新的變化必然會引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要完成高中的教育教學任務, 達成課程目標, 促使學生發展, 是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

5 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學生生長新知識、新方法、新思想的種子。“問題意識”并不是簡單提出和解決問題, 它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出自覺反映的心理過程, 是揭示問題本質的發現過程, 是研究和發現問題的動態過程。它是科學創新精神的原動力。其實質是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習慣是提高“問題意識”的關鍵。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在學習者個體與環境互相作用的學習活動中發展的, “問題意識”只有通過學習者自身的主動構建才能發展, 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問題是開放的, 具有探究性, 可能無解, 也許答案不唯一, 條件可以冗余, 模型可以自己設計。這往往需要動手操作、實驗、廣泛搜集相關信息, 問題的解決不必限時或要求個人獨立完成, 它往往需要與別人討論合作等。教師要為學生發展提供必要的時間與空間, 同時也要消除學生過分依賴別人幫助的幻想。

6 要有引導學生反思的習慣

古人云:“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知自強也。”“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這兩句話充分說明反思的重要性。

現代教育把教學反思已提到日程, 但主要強調教師要時常反思, 在一定程度上說, 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但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學生,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 必須將學生也納入整個反思體系中。反思, 除了解決反思對象外, 還必須從教材、方法這兩個方面入手, 從而使反思的內容更全面、方向更明確。

總之, 現代教育需要普通高中教師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 具有及時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更新知識結構的意識, 時刻具有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緊迫感, 并付之于行動。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適應現代教育培養目標的需求。

摘要:普通高中教師肩負著基礎教育這一特殊階段的社會重大責任。普通高中教師的素質應隨著不同時代的要求而轉移, 要體現時代精神, 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 具有競爭意識, 具有理論創新和科技創新的精神, 才能適應現代教育培養的目標和各種客觀要求。

關鍵詞:現代教育,普通高中,新課改,科學素養,意識

參考文獻

[1] 吳嬋.“問題意識”的培養與教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

[2] 《走進高中新課程》編寫組編寫.走進高中新課程[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1.

[3]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新課程的教學實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3篇

近年來, 作為實施素質教育主要途徑之一的學校體育教育獲得了迅速發展。但由于地區差異, 這種發展又存在著極大的不平衡。在廣大農村, 特別是像我們所在市的某些偏遠地區, 體育教育面貌與現代教育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 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教育管理部門重視不夠

許多地區至今仍把守著應試教育這根“纏身令”, 以提高升學率為唯一追求, 并以此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師的工作成績。加之鄉村學生從小就受一種只有考上大學才能脫離農村的“傳統”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 形成統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學, 只要是高考范圍之外的課程, 一律不去“浪費”時間?;谶@一思想, 體、音、美自然成為可有可無的“小三門”, 被視為正常教學的附屬品。場地不足, 資金短缺, 這是多數學校的普遍問題。這也是制約著農村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的主要問題。但是, 各級政府及各主管部門很少把教育資金投放到高中體育教學方面, 教育資金大多數用于與高考有關的教育科目。

1.2 體育師資缺乏專業單一令人堪憂

師資為教育之根本, 其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校在某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農村高中體育師資嚴重“貧血”, 多數學校專職體育教師編制嚴重不足, 例如類似我校, 學生數達1800余人以上了, 竟然專職體育教師不到10人 (只有5人) 。況且, 這些專職的體育教師所學的專業60%是籃球, 30%為田徑, 其他專業只占10%。這樣一來, 各體育教師的授課負擔嚴重超標, 對于各種課題的研究也就甚微, 與外界的交流和借鑒學習, 與本地區同行之間定期的教研活動, 以及對國內外最新教育動態及先進的教學方法知之甚少, 自身的教學能力也隨之下滑。同時, 對于學生的身體發展狀況了解地也是不夠全面, 導致他們很難針對每個學生的身體發展特點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

1.3 教學設施及場地嚴重不足

教學條件是學校的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 同時又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促進。但許多農村高中學校因對體育教育的漠視, 不可能投資于體育教學設施的改善。有的學校連一塊普通的墊子也沒有, 更談不上橫箱、踏跳板、體操棒、音像及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有的學校即使有一些體育教學設備, 也大多不能真正用于日常教學, 而只在少有的公開課、比賽課時偶爾亮相一下, 其余時間則束之高閣如同文物展覽。還有的學?,F有的田徑場地連學生出早操都不能滿足, 更談不上進行同一場地多班教學。比如我校:學生達1800余人, 共有教學班32個, 田徑場地一塊 (連一個400米的跑道都無法劃分) , 標準籃球場地2塊, 排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均無, 更談不上體操室、舞蹈室。據調查, 類似我校情況的學校在全市占有76%。

1.4 教學科目簡單單一

開足開齊體育教學的各個項目是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的根本保證。由于體育教師的配備現狀及所學專業的狀況, 導致了現在的高中體育教學以籃球為主田徑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 多數教師無法勝任《新課改》規定的教學內容, 諸如對韻律體操、民族體育等要求感到力不從心;不少人不會備課, 缺少教學資源, 更無從設計規范的教案, 探索新穎的教學方法;體育課上教師教得很吃力, 學生學得很乏味, 單一的教學形式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雖然新課改的理念已經深入到每個教師心里, 但是在許多農村高中體育教學模塊中, 還只能以籃球和田徑作為重頭戲。加之NBA、CBA等籃球節目的宣傳以及對我國籃球界明星的宣傳,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把籃球作為一項必修的技能作為自己的認知。其他體育項目的發展則在農村高中停滯不前。像農村高中這種不平衡的體育項目的開展實在令人擔憂!

2 針對我國農村學校反映出來的上述問題, 迫切需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2.1 改變思想觀念, 提高對體育教育功能的認識

要改變當前農村的體育教育狀況, 應首先提高對體育教育的認識, 各級管理部門及廣大農村體育教師應轉變觀念, 嚴格執行《新課程標準》, 按《新課程標準》要求實施體育教育;加強提高對體育教育的認識, 充分認識體育教育在農村不是可有可無的附屬品, 而是增強學生身心素質的重要途徑, 使學生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 全面發展;正確處理和解決“正課”與體音美等“副課”的關系, 讓農村體育教育正常有序地開展起來, 使其真正成為推行素質教育的主力軍。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我國的學校體育教育正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機遇和挑戰, 農村高中體育教育任重道遠。作為教育整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每一位成員都應來關心、支持體育教育, 尤其要關注相對落后的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 力爭在較短時間內使農村中學體育教育的面貌有一個較大的改善, 也只有這樣,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才不致成為一句空話。

2.2 加強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養

根據廣大農村體育師資嚴重不足的現狀, 為基礎教育輸送人才的各級師范學校應結合社會需求, 體現靈活而有針對性的辦學原則, 如利用暑假及業余時間函授辦班;縣區中學師范、進修學校利用本校條件開設短訓班, 并要求教師除搞好理論學習之外, 加強專業訓練, 做到多能并兼;此外, 縣鄉也可利用假期時間聘請教師, 有組織地挑選農村學校有條件的體育教師, 集中輪訓。在此帶動下, 在崗體育教師更應鉆研業務, 研究教學方法, 讓校園內你呼我喊, 你追我趕, 處處出現體育氛圍。教育主管領導在每年的教師選拔過程中, 應根據學校的現狀選拔體育教師, 把好質量關, 使各校的專業體育教師配備達到專業平衡。

2.3 加強對體育教學經費的投入

學校應首先配備體育教學的基本設施, 如教學用具、場地器材、音響設備等。通過單位投資、社會贊助及勤工儉學等辦法解決資金問題, 還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 (如鐵環、“山羊”、輪胎等) 。

生活在廣闊農村的學生, 時時處于大自然這一活動大空間內, 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城市學生所不及的, 一些鄉村民間體育活動更是鍛煉身心的獨特“武器”??梢园炎灾平叹咦鳛閿U充體育設施的重要途徑。

2.4 嚴格執行教育制度, 全面發展體育教育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 認真貫徹實施國家教委頒發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從根本上變升學教育為素質教育。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計劃和《新課程改革》要求, 開滿體育課, 上足體育鍛練課, 充分應用現有的體育設施和器材, 加強體育教學研究和體育活動的指導, 切實保證學生體育鍛煉有一定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使每位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體育是學校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一項重要教育內容, 今天學校的體育工作直接影響著21世紀建設人才的素質, 今天的體育教學直接影響國家競技體育的發展狀況??傊? 農村體育發展狀況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摘要:體育是學校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一項重要教育內容, 但由于地區差異, 體育教育面貌與現代教育的要求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因此, 當前體育發展的狀況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4篇

高一物理

鄧德安

教學引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有著導向、激勵、鋪墊和為即將進行的情感交流、思維活動做好認知與心理準備以及營造教學氛圍的作用。好的教學引入,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興趣,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在平時的物理教學與聽課中,發現真正符合這些標準,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的教學引入卻不算多,現將自己的所見一二交與同事們交流匯報。

案例一:在《超重與失重》這節課的引入,教師可設計這樣兩個隨堂小實驗:(1)用一定寬度的紙帶(不能太細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錘的重力),拴住一個重錘,讓學生豎直提著并保持靜止,并給學生一個問題: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掙斷紙帶?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再讓學生親自實驗一下,就會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錘或迅速下降時突然停止,紙帶斷了”,這個能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體會到在加速上升或減速下降的過程中重錘對紙帶的拉力超過自身重力,這就是超重現象,使學生在實驗中獲取感性的認識進而展開理性的思考。(2)準備一臺體重計(機械指針型的),請一位同學站在體重計上分別呈現靜止、下蹲、起立過程,另一位同頻,展示給全班同學)。先請同學預測再做實驗,結果是靜止時指針保持穩定、下蹲過程先減小再增大,起立過程先增大再減小。學生對示數變化的預測往往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教師可根據實驗體驗進行現象分析、過程分析、本質歸納(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應用拓展,這使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識的實踐體驗,充分挖掘直接經驗和課堂生成的資源,體現物理教學以人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會。

2、“思考是從問題和驚訝開始”,驚訝、矛盾是發展的驅動力,教師以錯覺和矛盾的心理為突破口,創設能夠引起強烈反差的真實驚奇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我們要充分利用演示實驗真實、生動的特點,抓住學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幅嶄新的畫面,創設心理“不和諧”的情景,從而在學生心理千百萬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促使他們主動進入思維狀態,激發學生認識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求異性、創造性。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學生的心跡,精心設計實驗,激活互動課堂,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一點在課堂引入顯得特別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課堂教學的潛能。 案例二:在《自感》這節課的引入,教師可請一位同學進入設計的電路中(學生有點緊張,有點懸念),閉合電鍵(電源是兩節干電池),該學生沒有感覺(有點放松),突然斷開電鍵,學生瞬間有被電擊的感覺(驚訝萬分),并向同學描述自己的感受。這是為什么呢?斷電反而有電擊的感覺,強烈的肢體語言表明回路竟有如此高的電壓,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呀!強烈的矛盾沖擊和好奇彌漫于整個課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興奮極了,此時就是引入新課的最佳切入點,被激活的思維、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最好老師。

3、“猜想比知識更重要”。猜想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活動,它是人們在已有知識的事實基礎上,對未知的事物及規律做出的一種大膽的假設或提出預期的看法。綜觀自然科學的發展史,猜想思維在基礎學科的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并起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愛因斯坦的量子假說;德布羅意的物質波假說;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阿佛加德羅的分子假說;天文學中太陽系起源假說;地理學中的大陸漂移說„„偉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學技術革命,使人類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學事實和科學理論為依據,并非胡猜瞎想,同時猜想是一種超前思維,具有一定的猜測性,它的結論是否正確需要通過實踐的驗證才能確定。長期以來,教學中存在著一種過于強調嚴密性、強調邏輯思維能力,忽視猜想思維的傾向,新課程倡導的探究學習往往從問題、猜想開始,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物理知識出發,讓思維自由馳騁,沖破原有知識圈,強化對重點問題的認識與理解,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有效途徑,也不失為物理課堂教學引入的好方法。

普通高中教育范文第5篇

我們都已經是高中的學生,高中的學生已經不是小孩子,要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沒有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中生是不合格的高中生,是沒有前途的高中生。每一個考取大學的高中生都是具有很強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事實證明,幾乎是毫無例外。國際歌里有句唱詞“我們不靠神仙皇帝,我們靠我們自己”,說的多好啊。我希望同學們不靠老師的約束,而是靠自己的自律、自強。

自我教育的方法是,經常反省自己的習慣好不好,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不科學,自己的生活安排的合理不合理等等。自我教育是一個習慣,是一生的習慣。我們現在需要自我教育,到大學需要,走入社會更需要。自我教育會讓我們任何一個人受益無窮。

我們今天講紀律整頓,這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中的紀律帶有強制性,因為學校是一個最講規范的地方,對學生的表現要求也就特別細致,管理特別嚴格。但是,強制出來的習慣總不如自我教育出來的習慣更能讓人進步。學生的層次分三種:第一種,自我教育好的學生是最好的學生,他們根本不用老師去批評,他們的進步靠的是自己。他們是前途無量的學生。次于第一種的,是那些要靠別人管教的學生,他們在老師的教育管理下恪守學生的本分,雖然無大的過錯,但一生會平平庸庸。最后一種是,不知道什么是自我教育,又不能夠聽從老師的管理,他們幾乎無法在學校立足,他們同時也無法在社會立足,一生一事無成。我希望,第一種學生越來越多,后兩種學生越來越少。

我同時要特別提醒屬于第三種類型的學生,任何無恥的行為都將遭受無情的處理。今后的高二(2)班絕不容忍胡作非為的學生。

上一篇:大學實踐下一篇:科技市場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