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小學體育論文范文

2023-03-17

中小學體育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對我國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的內涵與外延進行了探討,對城鄉中小學體育發展現狀進行了比較,并對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的理論支撐體系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協調發展;城鄉;中小學體育;內涵;建議

Key words: coordinate development; P.E in urban and rural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nnotation; suggestion

城鄉中小學體育是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主力軍和代表層次,承擔著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為高校輸送健康大學生、為國家培養體育運動后備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任務。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小學體育工作。1996年,教育部《關于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計劃》實施,其中提出了“推進農村學校體育改革”的實施方案。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部署了大約70項具體工作,如配備充足的體育教師;完善體育活動場地和設施等,從而提高青少年的體質水平。但長期以來,由于地區間自然環境、文化傳統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及公共政策價值偏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城鄉中小學體育的差距越拉越大,出現了嚴重失衡的局面,從而制約了我國學校體育的和諧發展,也阻礙了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推進。面對這種情況,我國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理應成為學校體育研究的關鍵詞。

1 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的內涵與外延

1.1 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的內涵

“協調”是描述事物間良性相互關系的一個概念,其本意是“和諧一致、配合得當”[1]。從系統的角度來看,協調是指系統之間或系統組成要素之間在發展演化過程中彼此的和諧一致[2]。城市中小學體育與農村中小學體育分屬兩個不同的系統。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就是針對城鄉對立提出的一種城鄉中小學體育發展的思想或理念。因此可以認為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是指在城市和農村中小學體育各自內部協調的情況下,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適應、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狀態和過程。在兩者的發展過程中,任何一方的發展和變化以不犧牲對方或給對方發展造成障礙為前提,任何一方的發展為對方的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為基礎,并且使過去的失調情況得以糾正或緩解。

1.2 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的外延

1.2.1 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是整體化的要求

以前城鄉二元結構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城市、農村中小學體育的發展,兩者大多時間呈現出不同步、孤立、割裂、缺少聯系的發展局面,這種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中小學體育的快速發展,但也相應地抑制了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速度,一系列的矛盾逐漸呈現出來,阻礙了中國學校體育的整體發展。作為文化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學體育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實行城鄉整體化發展,這需要把城鄉中小學體育作為一個統一系統來對待,以馬克思主義整體觀考慮城市與鄉村學校體育的發展問題,城、鄉學校體育兩個部分的關系問題,以及二者之間雙向互動、優化配置的問題,盡最大努力避免二者片面、孤立地發展。

1.2.2 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不是平均化發展,是有差異、多樣性的發展

平均化發展是一種呆板的、單一的、狹隘的發展模式,形式上的平均最終會導致實際上的不平均。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主要是為了縮小城鄉間、校際間太大的差距,而不是要平均化。毋庸置疑,現實中國環境下,城市和農村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群體組織形式,即便都是城市,大城市和中城市,中城市和小城市也是不一樣的,在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學校,體育狀況也是存在差異的。這就決定了不同地方的城鄉中小學體育是多樣性、差異性的。城鄉中小學體育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使體育有了最廣闊的不竭之源,有利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能夠有效避免學校體育單一、守舊、呆板的發展模式,從而有力地推動城鄉中小學體育的發展。

1.2.3 是要保證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均等地享有體育教育的權利和機會

學校體育對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是學生安心學習的有力保障。我國《體育法》第十七條明文規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將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人?!盵3]這對學生享有體育權利和機會奠定了法律基礎。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要求政府和學校保證農村中小學體育的權利和機會,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傾斜,在資源配置、經費投入上給予一定的補償,在觀念上也應對學校校長、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說服。

1.2.4 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應關注體育經費、場館等硬件資源的協調發展

現實調查表明,城鄉中小學體育在硬件資源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城市因為經濟條件好、政府扶持力度大、社會贊助多等原因,學校體育硬件資源比較豐富。與城市相比,農村學校體育硬件資源有著巨大的漏洞,一些貧困山區的農村學校不僅是缺少體育硬件資源,而且是嚴重缺乏。當城市的學校生忙于參加跆拳道、乒乓球、網球等俱樂部,充分享受現代生活的時候,許多西部農村孩子,卻在泥土地上踢著低廉的足球,或者在水泥砌的、磚頭做球網的乒乓球案上練習。城鄉地區學校體育硬件資源的不協調,嚴重阻礙了整個學校體育的健康發展。

1.2.5 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應關注體育教師等軟件資源的協調發展

造成城鄉中小學體育差距的最大難題是“軟件資源的協調”。體育教師是中小學體育課的主導,也是各種體育活動、體育比賽重要的組織者,其數量和質量能夠間接反映學校體育的發展水平。然而,目前由于經濟、文化、地理位置、待遇等原因,農村學校的體育師資力量不甚樂觀。偏遠山區、西部地區的農村學校還曾一度出現“體育教師荒”的現象,這嚴重影響了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體育活動的開展以及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

2 我國城鄉中小學體育發展狀況比較

2.1 城市與農村中小學體育地位的比較

我國的體育課程是由國家行政部門統一管理,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中的法定必修課。城鄉中小學是否重視體育課程,是否按照教學大綱認真執行體育課程內容,決定了體育課程在中小學中的地位。由于我國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中小學體育教育的話語權、決策權大都集中在城市階層,同時這也潛在的使體育教育政策和體育主流話語更多的帶有“城市價值取向”。在這種背景下,城市中小學體育教育發展良好,中小學校大都會按照教學大綱認真執行教學計劃,體育“必修”課程的地位往往不會被“撼動”。有調查結果顯示,重慶市縣城完全中學、初級中學、中心小學完全開課率分別占70%、100%、97.3%,不完全開課率分別占30%、0、2.7%,所有中小學未開課率都為0(見表1)。與城市相比,農村中小學體育地位令人擔憂。2007年全國田野調研報告顯示,盡管我國農村小學及村教學點的體育開課率在77%左右,但是我國農村學校中完全實施體育教學大綱率為44. 3%,村小學和村教學點僅為29%左右,并且依據教案教學率村小學和教學點也僅為50%左右[4]。這其中有學校體育場地器材不足、體育教師短缺、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但是存在體育課常常被其他課程占有的狀況。以上表明,我國體育城鄉中小學校的地位是有差別的,這種差別的存在,阻礙著城鄉中小學體育的協調發展。

2.3 城市與農村中小學體育內容的比較

我國建國以來共進行了6次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的編制工作,在每一次的體育教學大綱的修訂中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力度都不大,以田徑、球類和體操、武術等教學內容為主,簡單的生理衛生和保健知識為輔,形成了比較穩定的中國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框架體系。但從歷次出現的教學大綱中也出現了規定性教材逐漸減少,選擇性教材逐漸增多的趨勢。不同的省份、地區所使用的體育與健康教材不盡相同。很多情況下,體育與健康教材是由省里統一編制,統一發放,大城市里的專家、教師一般很少考慮農村中小學的特殊性,教學內容存在著較強的城市偏向。所以,在許多省份,對于城市與農村中小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來說,并沒有存在著實質性的差異(見表2)。但是,這種情況也極易造成一些問題的出現。以山東省為例,山東省中小學體育課程設置以球類、體操、游泳、舞蹈或健美操等為主,教材內容表現了一種強烈的城市生活的價值取向,跟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悖離,體育項目中有許多農村少兒不熟悉的內容。這種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單一、脫離農村實際的狀況與農村存在著明顯的不適應。

2.3 城市與農村中小學體育資源的比較

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體育經費是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物質保證,目前,城市中小學校在體育場地器材、體育經費方面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國體育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發展為基點的,國家一些關于中小學體育場地器材建設、體育經費投入的規定也往往以城市中小學為參照??疾彀l現,城市中小學校大都達到了國家的有關規定,這與城市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有關,同時城市中小學與相關的監督部門距離近,容易受到檢查、監督,形式需要學校按照規定建設體育場地。而以城市教育發展為基點的體育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會忽視農村中小學體育場地器材的建設。目前,農村學校經費普遍匱乏,一些學校連正常運轉所需的辦公經費也難以保證,更別說拿出經費購買相關的體育器材了(見表3)??疾彀l現,“一堂課,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的順口溜絕非是空穴來風。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的學校更是苦不堪言。

體育教師是中小學體育資源的第一要素,是實施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隊伍和具體成員。從某種意義上講,體育教師隊伍的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學校學生的體育教育和健康成長,關系到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施情況和發展前景[8]。按規定,高中體育教師應具有體育專業本科畢業學歷、初中體育教師具有體育專業??飘厴I學歷、小學體育教師具有中師業程度的合格學歷的要求。我們考察南京市中小學發現,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學歷普遍較高。這與南京市中小學老師進校的門檻較高有關。自2006年以來,南京六城區錄用新教師的報名條件即為:“南京生源師范類本科畢業生,南京生源學前教育師范類大專生,非南京生源師范類本科畢業生(應是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揚州大學、徐州師范大學、江蘇教育學院、南京曉莊學院或國家‘211工程’院校學生)、擬取得教師資格的碩士畢業生?!钡?。如此條件,南京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學歷水平較高不足為怪。但在農村,體育教師情況不容樂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在配備數量、學歷等方面都與城市有著巨大的差異(見表4)??疾炝私獾?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缺編與地方人事制度的制約相關,許多地方農村中小學人員歸縣級教育部門管理,教師的工資主要由各縣財政支出,為緊縮人頭費、減少開支,“寧缺”、“寧兼”而不進。此外,大多數體育專業畢業的碩士,大學本科、??粕?不愿意到農村中小學擔任體育教師,有的寧可改行也不到農村中小學任教,想盡一切方法留在市區或縣城中學任教。因此,農村中小學專職體育教師的配備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實際需要,特別是村級小學,專職體育教師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再加之體育課不被重視、體育教師流失和轉業現象嚴重等制約著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的質量提升。

3 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的理論支撐

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需要有理論的支撐,總的看來,其理論支撐主要有統籌城鄉發展理論、系統科學協同學理論、生態科學共生理論等。

3.1 統籌城鄉發展理論

城鄉統籌發展理論最早可以見諸于西方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腦子中,如圣西門的城鄉社會平等觀、傅立葉的“法郎吉”與“和諧社會”、歐文的“理性的社會制度”與“共產主義新村”都體現了對城鄉協調發展的思考[9]。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鄉融合”概念的人。他說:“通過消除舊的分工,進行生產教育、變換工種、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以及城鄉的融合,使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p>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與科技的發展,使得城市規模得到空前擴張,處于城市邊緣的鄉村被逐步吞噬直至消失,城市與農村的聯系更加緊密,而且對于城鄉發展之間差異問題也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新世紀,在借鑒西方國家城鄉統籌發展理論的基礎上,立足基本國情,我國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理論,該理論的精髓就是更加注重農村的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實行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理論對于突破城鄉二元結構,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文化大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該理論關于統籌城鄉管理制度提出,要建立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就業制度、戶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給農村居民平等的發展機會、完整的財產權利和自由的發展空間,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由此可見,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建立城鄉一體化的教育制度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統籌籌城鄉發展理論要求我們應以全局性、長遠性和戰略性的眼光來認識城鄉中小學體育發展問題。站在構建城鄉一體化這一全局的宏觀高度,研究解決城鄉中小學體育差距,實現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和諧共進的中小學體育發展新局面。

3.2 協同學理論

協同學理論主要研究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有物質或能量交換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自己內部協同作用,自發地出現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結構。協同學創始人哈肯認為,協同是系統中諸多子系統的相互協調的、合作的或同步的聯合作用,是系統整體性、相關性的內在表現[10]。系統從無序到有序的躍遷,正是由于系統內部各組成之間由無協同向高度協同的轉變所致。從協同學角度看,城鄉中小學體育的協調發展實質上是城市、農村中小學兩個子系統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過程。

現實表明城市和農村中小學體育這兩個子系統的發展呈現極不平衡的狀況,特別是在體育場館設施建設、體育經費投入、體育師資質量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種不同子系統非平衡態的發展格局是運用協同理論進行分析的前提條件。由于城鄉中小學體育系統的不斷差距性演化,嚴重損害了農村中小學體育的發展,其結果是學生體育教育機會喪失、體育教育權利缺失,最終帶來整個中小學體育的惡性發展。哈肯認為,競爭與協同的雙重作用將導致系統發展的主導模式——序參量的出現,在協同與競爭的相互作用下,系統運動中的某些模式得到加強[11]。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系統產生序參量,從而能夠主導各子系統發展的局面,扭轉不良發展態勢。從目前情況看,國家先后頒布了有利于農村中小學體育發展的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系統的序參量,從而促進城市與農村中小學體育的協同發展??梢哉f,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與協同理論具有一定的切合性,該理論能夠為我們制定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的策略帶來啟示。

3.3 生態科學共生理論

生態科學中的共生概念是由德國真菌學家德貝里于1897年提出,其定義為不同種屬生物生活在一起的一種狀態[12]。一般來講,共生是指共生單元之間在一定的共生環境中按照某種形式形成的關系。共生理論共包括四個要素:共生單元、共生模式、共生環境和共生界面。其中,共生單元是基礎,共生模式是內部條件,共生環境是外部條件,而共生界面則是以上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共生理論強調種群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巴瑯拥默F象,在不同學科的分析視角中,將具有不同的意義。而不同的學科也正是借助于這些特定的分析視角,形成了它們自己的研究對象和問題?!?/p>

共生理論作為生態科學的重要理論,其豐富的原理不僅適用于生物界,而且適用于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所以我們可以把共生理論作為分析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的理論工具。

城鄉中小學體育是個有機整體,也是一個動態系統,這符合生態學的思維方式,因而可以說城鄉中小學體育是一個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里,城市和農村中小學體育作為兩個生態有機種群,是具有復雜相關關系的。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具有共生單元——城市中小學體育與農村中小學體育;具有共生模式——寄生模式、偏利模式以及互惠模式;具有共生環境——正向環境、中性環境以及反向環境;具有共生界面——政府、市場以及民間組織。共生理論能夠一個嶄新的視角為城鄉中小學體育的協調發展提供參考。

4 城鄉中小學體育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完善法規,制定政策,保障城鄉中小學生體育教育權利

黨的十六大提出,和諧社會的特征之一是公平正義。一個缺乏公平的社會是難以穩定發展的,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在社會偉大實踐中探尋到的真理。這一真理普遍存在于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中小學體育也不例外。城鄉中小學體育的協調發展,要求政府和學校公平對待城鄉中小學體育兩個子系統,想方設法保障農村中小學生體育的權利和機會。國家要進一步修訂現行教育法規、規章和政策性文件,刪除對農村教育帶有歧視性的條款。應該突破地域的限制,創造條件,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中小學生,使其能夠學習階段接受體育教育的熏陶,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術,從而增強體質,為日后發展奠定身體基礎。還應加大宣傳中小學生體育教育政策,使各級領導(特別是校長)、體育教育工作者重視體育,并采取相應措施保證體育課的正常開展,堅決杜絕占用體育課現象。

4.2 加大投入,發揮優勢,保證城鄉中小學體育硬件資源的協同配置

資源均衡是城鄉中小學體育均衡發展的基礎?,F階段,城鄉中小學體育失衡發展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農村中小學體育硬件資源的嚴重缺乏,因而應加大對農村中小學體育投入。按照協同學理論的原理,國家和各級政府應該形成支配城鄉中小學子系統發展的序參量,從而引導兩者向有序化方向發展。通過循序漸進,分階段、有步驟,科學、長期、有計劃地額外補償處于弱勢地位的學校,使其能夠依據教育部頒布的標準配備體育器材,修建體育場地設施。發揮農村體育資源自身優勢,結合農村實際,改編、創編既有簡易運動項目、游戲和發展體能的教學內容,又有濃郁鄉土氣息、民族特色的教材,使教材與環境、硬件建設相適應,與教師專業整體水平相稱,與學校的整體文化基礎相匹配,構建具有農村學校特色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

4.3 提高教師待遇,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城鄉中小學體育教師資源共生機制

城鄉中小學體育軟件資源的協調發展必須克服農村經濟、文化、地理位置不利的因素,通過改善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工資待遇、生活條件,設立專項津貼,充分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獎勵制度,從而吸引優秀的大學體育教育類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對農村體育教師還應加大培訓力度,采取多種培訓模式開闊他們的教學視野,提高思想素質、體育教學技能等,從而為提高體育課質量奠定基礎。遵循生態科學共生理論的相關原理,建立城鄉中小學體育教師資源共生機制,城鄉中小學體育教師定期交流、學習,定期輪流交換上課等,形成一種互惠共生的發展模式。

4.4 轉變觀念,利用市場,擴大城鄉中小學體育教育資源來源

毋庸置疑,國家對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學體育的扶持力度是有限的,不能充分滿足當前城鄉中小學體育發展的多元需求,因而還需要城鄉中小學體育充分利用市場機制有效擴大體育教育資源的來源,尤其是優質的體育資源來源。如農村學校通過自身努力積極與企業、公司互動,爭得其捐贈和贊助,從而獲得學校體育硬件資源(體育場地、體育器材);鼓勵農村地區的中小學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因地制宜、因陋就

簡、修舊利廢,自制各種簡易器材[13];學校還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工資待遇、職稱評定方面的優惠政策,主動地向市場找優秀的軟件資源,吸引更多優秀體育教師到農村就業,從而促進農村中小學體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辭海.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2] 孟慶松,韓文秀.復合系統整體協調度模型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23(2): 177-179.

[3]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http://www.sport.gov.cn/fagui/fg001.htm

[4] 張世威,魏銀彬.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下重慶縣域城鄉學校體育發展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8(4):92-97.

[5] 曾全紅,曾祥斌.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7):90-93.

[6] 姚蕾.中國城市學校體育教育現狀與思考[J].體育科學,2004(12):68-73.

[7] 王凌飛. 山東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不公平歸因及對策[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07(6):125-127.

[8] 王晏,郭瑞,魏濤. 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9):88-90.

[9] 柳思維.國外統籌城鄉發展理論研究述評[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6):35-38.

[10]張艷玲,張愛麗.從自組織理論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J].河北學刊,2006(5):90-93.

[11]劉紅建,成衛民.NBA自組織特性分析及對我國的啟示[J]. 2009(3):91-96.

[12]曲亮,郝云宏.基于共生理論的城鄉統籌機理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4(9):371-373.

[13]吳昊,曲宗湖.我國西部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3):53-55.

中小學體育論文范文第2篇

2、江蘇省中小學大課間活動內容與方式的調查研究

3、素質教育與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探究

4、陽光大課間 盡展青春魅力

5、中小學體育課從傳統常規課堂向體能與興趣課堂的改革探析

6、小學花樣跳繩實踐研究

7、體美融合式大課間活動的實踐探索

8、針對中小學體育課程銜接問題的思考

9、小學花樣跳繩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

10、影響體育院校畢業生成為一名合格體育教師的因素

11、建設多彩學校課間活動 讓學生享受教育幸福

12、游戲化中小學體育課堂的構建

13、新時代北京市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的理論架構

14、為孩子一生打上幸福的“底色”

15、中小學體育興趣變化規律研究

16、新興體育項目在體育課堂中的實踐探索

17、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教學相結合的現狀研究

18、繩舞飛揚 精彩校園

19、體育融入素質教育新理念

20、高校公體課開展花樣跳繩的前景分析

21、自主和諧的體育課堂的創建

22、小學生“花樣跳繩”教學策略探索

23、推廣花樣跳繩進入小學大課間活動的創新探討

24、體藝“+”,不僅僅是單軌道

25、蘇州市花樣跳繩項目在中小學開展現狀的調查

26、中小學開展三跳運動的教學內容與練習方法

27、巧用活動教學,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28、小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綜述

29、花樣跳繩教學及訓練方法探究

30、雅安市中小學花樣跳繩開展的可行性研究

31、第六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綜述

32、體育教學中發展性評價運用探析

33、重慶市巫溪縣百步中心小學花樣跳繩活動現狀與對策分析

34、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工作“活動育人”途徑初探

35、淺談小學花樣跳繩PVC線管輔助器材的有效應用

36、跳繩運動區域性發展策略研究

37、淺談大課間如何有效開展跳繩運動

38、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39、花樣跳繩創編理論探索

40、讓學生在“跳繩”中獲得積極的身體練習體驗

41、淺析小學體育課堂中花樣跳繩教學的有效策略

42、整合資源有效提升福建省高校跳繩項目的整體水平

43、以區域需求為導向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44、基于花樣跳繩的中學大課間活動研究

45、民俗體育助推學校發展

46、體藝結合思想引領下中小學體育課程創編模式探究

47、商丘市普通高?;犹K運動開展現狀研究

48、《體育教學》雜志專題研討

49、花樣跳出多彩體育課堂

中小學體育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賞識教育;體育教學;教育方式

作為情感教育的一個主要分支,賞識教育能充分考慮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和學習基礎,善于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通過肯定、鼓勵、期待、表揚、獎勵等正面教育手段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有必要也有可能實施賞識教育。

1 賞識教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1 幫助中小學生增強其體育自信心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賞識教育,對他們所做的動作給予肯定和稱贊,使孩子們感到“我行,我一定能行的!”,從而克服他們的自卑和怯懦。這種感覺十分重要,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再接受這類挑戰。

1.2 可維護其自尊心,學會自愛,減少體育課中攻擊性行為的發生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賞識教育,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基礎上指出不足,既給孩子留了面子,又讓其自己去發現不足及問題,使孩子們懂得自愛,減少攻擊性行為。

1.3 可挖掘其最大體育潛能

每個正常的學生都具有無可估量的潛力,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賞識教育,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差的,對他們的進步都要及時的給予表揚,使不斷的接近其最近發展區。每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和先天稟賦不盡相同,在體育運動中也是一樣的,有的學生擅長短跑,有的學生擅長乒乓球,有的學生擅長籃球,不盡相同,所以要善于運用賞識教育積極地引導和挖掘他們各方面的才能和興趣。

1.4 可促進其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尤其是中小學生正處于培養其運動興趣和習慣的最佳時期,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雖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務,但在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和活動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方面卻很難說有多少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各種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教學方法、方式。而賞識教育在培養學生興趣和習慣方面正具有其獨特的魅力。

2 賞識教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2.1 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發現優點,是實行賞識教育的前提,沒有發現,就不可能有贊賞,也就沒有賞識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最膽小怯懦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孩子偶爾也會做得很好,也許在常人看來這微不足道,但做老師的應該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表揚鼓勵。如內向膽小的學生在體育課上積極性不高,因為他們害怕做的動作不好,在大家面前出丑,但一次偶然的熱情很高,老師應抓住時機立即當著大家的面表揚鼓勵他做的動作很好,多次之后就會習慣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了,從而也提高了上體育課的熱情和興趣。

2.2 贊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內動力

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贊揚,贊揚可以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學生在教師的贊揚中,能充分看到自己能力存在的價值,進而增強了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這種動力可以不斷激勵著學生去追求新的更高的目標。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可常用的方法有:語言贊揚;書面贊揚;行為動作贊揚等方法,來激勵學生爭取有更好的表現。

2.3 尊重和關愛學生

尊重和關愛學生是老師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教師對學生必須充滿關心和愛心,必須滿腔熱情地去關心學生,接近學生,愛護學生。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賞識教育尤其是這樣。在體育教學中,尤其是對體育差生應有更多的關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搭起師生之間情感的橋梁,使學生樂意接受教育。因此,尊重和關愛學生是實施賞識教育的首要條件。

3 運用賞識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3.1 賞識并不是不能進行批評

不能把賞識教育誤認為遷就教育,有些老師產生了誤解,只敢熱情鼓勵,不敢嚴格要求,因而一味的姑息遷就,回避缺點,回避困難,這種不作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做法,怎能培養出祖國所期望的合格人才。在體育教學中,只要注意策略,可以大膽的批評,要與學生站在同等地位,注意不要正面批評,要與學生建立一種規則,一種學生樂于接受、并有能力承擔起責任的規則。這樣學生就會主動接受批評,因為這是他應承擔的責任。

3.2 賞識要注意因人施教

賞識教育并不是靈丹妙藥,要因人而異,教育是極其復雜的長期過程,每一成功教育范例的背后都包含著無數的心血,而任何教育方式都有它的利弊。運用賞識教育也要因人而異,如對雙差生不宜一味贊賞。雙差生缺乏義務與責任感,紀律性差,對這樣的學生,雖應適當施加期望效應,但更應讓他明確義務要求,端正價值觀念,對他實施集體輿論監督;對較自負易驕傲的學生不宜過分贊賞而更多地是要提醒他們戒驕戒躁;對自尊心強但成績差的學生不宜不當贊賞,對這類學生的不恰當的贊揚,有可能反被認為是嘲諷,而不切實際的肯定,也有可能會使他們欲求不得之后產生更大失望,甚至會徹底動搖他們學習的信心。因此,賞識教育并不是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方式,要因人施教。

3.3 賞識不能過度

進行賞識教育,不但要欣賞孩子,還要正確客觀地認識孩子,若賞識不夠,對孩子不屑一顧或訓斥指責,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產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反之,過度賞識,會導致孩子自滿自傲,任性,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撅不振。所以,應適當地把握賞識的度,對不同孩子賞識的程度要不同。如膽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勵,少批評指責;對調皮、好動、紀律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揚長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適當賞識,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勵他克服任性的行為。

3.4 賞識要與隨機教育相結合

賞識教育主張對孩子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但不等于孩子犯了錯誤就不去批評、依然不斷地賞識。賞識的實質是承認差異、尊重差異、不怕失敗。對有錯誤行為的孩子更要及時指出錯誤,分析錯誤的動機、原因,進行隨機教育。如當孩子犯了錯誤不愿承認時,你可暫時回避五分鐘并告訴他們知錯能改還是好孩子,給他們留下反省的余地和主動解決問題的機會。賞識與隨機教育相結合可以使孩子在學會怎樣做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再在成人的鼓勵下繼續努力。

中小學體育論文范文第4篇

高職體育是在全國中小學體育和普通高校體育中最薄弱的環節,表現在7個方面:①高職院校課程設置達不到1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的要求;②部分高職院校體育課還是自然班,上課項目很難達到15門;③《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高職院校執行難;④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設施配備不足;⑤高職院體育教師嚴重短缺;⑥部分高職院校沒有獨立體育維持費用;⑦高職體育邊緣化。對此,提出把高職體育納入高職評估、骨干院校、示范院校、雙高計劃等項目評審中,等相應6項對策。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2012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印發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高度重視和巨大關懷。教育部、各省市人民政府、教育廳相繼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文件。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簡稱《基本標準》,這么多關于學校體育的文件相繼出臺,目的就是增強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圍繞這一目的上述文件對學校體育工作做了詳盡具體的規定和要求,高職體育是在全國中小學體育和普通高校體育中最薄弱的環節,高職體育在執行上述文件時遇到的困難具有代表性,如何攻堅克難解決高職體育困境,是落實上述文件“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本課題研究的目的。

1 高職體育困境

1.1 高職院校課程設置達不到1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的要求

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簡稱《基本標準》,《基本標準》要求??粕仨氶_設不少于108學時的體育必修課。這一點在高職院校中沒有得到真正落實,以廣東省為例,大部分學校只開設一年體育必修課,平均60學時左右,個別學校開設半年體育課平均30學時左右,甚至還有個別專業不開體育課的高職院校存在。有的學校為了應付108學時,把校運會、指導學生社團、體質測評、運動訓練、課外活動等算作體育必修課,這樣做不僅混淆了108學時體育必修課的性質,還使高職體育課越來越邊緣化。

1.2 部分高職院校體育課還是自然班,上課項目很難達到15門

目前本科院校大體分為選項課、俱樂部課,以江浙為代表的高職院校在此基礎上又研制出一些反映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職業體能、職業病康復體育處方和職業綜合素養的課程。如今我國部分高職院校還有自然班上課的現象。自然班上課是無論男女,無論每個學生喜歡上什么項目的體育課都只能上相同內容的體育課,體育課內容一般取決于體育任課老師。自然班上課的最大弊端是不以學生興趣出發,不能滿足不同興趣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設計體育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以部分實行自然班上課高職院校體育課改勢在必行。

部分高職院校很難達到《基本標準》中開設不少于15門的體育項目的要求。由于課時達不到要求和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沒有師生比的要求,體育教師的數量相應較少,很多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不到15個,即使每個人專項不同也達不到15個體育項目的要求。

1.3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高職院校執行難

《基本標準》要求對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學校,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不得評為合格等級,只提及本科院校,沒有提及高職院校,這也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高職院校執行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學校在《中小學體育工作評估辦法》簡稱《中小學評估》中和本科院校都有相應的懲罰措施,在高職院校缺乏相應政策支撐。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僅連續三年下降甚至連續多年下降的高職院校沒有受到任何處罰,甚至在省級至國家級的高職骨干院校、示范院校、創新強校,雙高計劃等評審中一路綠燈,絲毫不受影響。原因之一就是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在上述評審中沒有要求。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簡稱《本科評估》教學效果優秀等級要求: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97%;合格等級要求: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達95%~96%;《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簡稱《高職評估》對于學生體質健康沒有量化要求?!陡呗氃u估》只要求:認真實施《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因為沒有量化要求,高職院校只要所謂的“認真實施《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達到多少,下不下降,連續幾年下降,都不影響《高職評估》。同理,達不到《基本標準》要求的高職院校一樣沒有任何影響,《基本標準》中規定“畢業時,學生測試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結業處理。畢業年級學生測試成績及格率須達95%以上”。高職院校很難主動執行,沒有執行力。

1.4 高職院校體育場館設施配備不足

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要求,10000人及以下規模的普通高等學校,室外場地面積(生均4.7㎡),必配類a.400米標準田徑場(內含標準足球場)1塊。b.25米或50米標準游泳池1個。c.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共35塊以上。d.健身器械區若干。室內場地面積(生均0.3㎡),必配類a.風雨操場1個。b.健身房(室內活動用房)面積若干。c.固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場所?!侗究圃u估》在教學條件與利用,有專門一條運動場及體育設施要求:有室內體育場所,生均運動場面積≥3平方米,設施基本齊全,有專項訓練場地和設施。所以本科院校場地面積、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基本達標?!陡呗氃u估》對高職院校對場地面積、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沒有量化要求,只是籠統要求:有運動場與體育設施能滿足體育課和課外活動要求。高職院校能達到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要求的較少。

1.5 高職院體育教師嚴重短缺

《本科評估》生師比=折合在校生數/教師總數(教師總數=專任教師數+聘請校外教師數×0.5)?!陡呗氃u估》生師比=折合在校生數/教師總數(教師數計算范圍除專任教師外,還包括校內“雙肩挑”的教學行政人員和校外聘請的兼職教師及返聘教師)雖然表面上看《本科評估》和《高職評估》生師比都是18,即18:1,但《高職評估》生師比大打折扣,校內“雙肩挑”的教學行政人員算專任教師數,這樣高職院校幾乎所有教職工都可以算專任教師,由于沒有專門的體育教師師生比,所以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師生比在1000:1甚至1500;1比比皆是,但卻一樣可以通過《高職評估》。

1.6 部分高職院校沒有獨立體育維持費用

《本科評估》和《高職評估》教學經費指包括體育維持費在內的教學經費。占學費收入至少20%以上。用于本科院校體育部獨立,體育部有獨立的體育維持費的申報和使用權,體育部可以根據每年的需要申報并使用體育維持費,經費數量基本能滿足教學訓練、比賽、科研等需要,不存在挪用和占用問題。部分高職院校沒有體育部只是公共課部或基礎課部下屬體育教研室,沒有獨立體育維持費申報的話語權和使用權,體育維持費只能作為公共課部或基礎課部維持經費的一部分,可以給體育教研室使用,也可以給其他教研室使用,部門統籌。

1.7 高職體育邊緣化

體育工作在高職院校不受重視。高職院校發展的重點在《高職評估》、骨干、示范、創新強校、雙高計劃等,而上述評審中對體育沒有量化要求,造成高職體育可有可無,邊緣化。同樣高職體育達不到《基本標準》要求對高職院校一樣沒有任何影響。表現在機構設置方面部分高職院校沒有獨立的體育部,只是體育教研室。體育教學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上不上體育課,上多少體育課、班額多少。上課形式:自然班、選項課、俱樂部。授課內容:是否15門的體育項目,每節體育課是否能達到提高學生心肺功能的鍛煉內容不得少于30%等,各高職院校自定。重視體育的高職院校按《基本標準》開展體育工作,不重視的按領導意愿開展體育工作,或不開展。其他方面在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學生體質監測、師生比、場地器材、體育專項維持費等各高職院校標準參差不齊,主要看領導重不重視。如果各高校都能向清華大學“強制”游泳,浙江大學“強制”跑步一樣,清華大學的游泳和浙江大學跑步不合格拿不到畢業證,何愁大學生體質不提高!何愁高職體育邊緣化。所以學校重不重視體育才是解決高職體育困境的關鍵。

2 對策

2.1 把體育納入高職評估、骨干院校、示范院校、創新強校、雙高計劃等項目評審指標中去

《中小學評估》和《本科評估》都有量化體育評估內容,《高職評估》雖然也有體育內容,但沒有量化指標,可有可無,形同虛設,甚至高職骨干院校、示范院校、高職一流院校建設都存在相關問題,尤其是體育課時、人均場地面積、師生比、《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執行情況、體育維持費、體育部獨立等高職體育的核心內容,如果沒有硬性要求,高職體育困境很難解決。本科院校這些問題都能解決是因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納入了《本科評估》,是評估要求達到的指標之一?!陡呗氃u估》對體育沒有量化要求等于沒有要求。這就造成即使高職體育再差,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僅連續三年下降,即使連續多年下降在《高職評估》、高職骨干院校、示范院校、雙高計劃院校建設都找不到相關處罰措施,高職體育是在全國中、小學體育和本科高校體育中最差的短板,關鍵是沒有納入評估。所以,應把高職體育納入教學評估、骨干院校、示范院校、雙高計劃等項目評審中去,是解決高職體育困境的根本。

2.2 高職院校要成立獨立的體育部門

早在1990年《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只明確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可以建立相應的體育管理部門,配備專職干部和管理人員?!?014年的《基本標準》中再次要求“高等學校應設置體育工作機構,配備專職干部、教師和工作人員,并賦予其統籌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各項管理職能,實行學校領導分管負責制?!北究圃盒sw育部獨立相當普遍,高職院校體育部獨立存在困難,只設立體育教研室現象普遍存在,沒有配備專職干部和工作人員,沒有歸分管校領導直接負責制,沒有統籌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各項管理職能,沒有經濟獨立權、沒有話語權,所以高職院校要旗幟鮮明呼吁成立體育部并要對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點提到印發《全國高等職業學校(??疲w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但時至今日《全國高等職業學校(??疲w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還未發布。希望國家層面盡快出臺扶植高職體育的政策措施,才有望補齊短板,高職體育才不至于邊緣化。

2.3 高職院校體育專任教師要有明確的師生比要求

高職院校體育專任教師沒有師生比要求,部分高職院校體育專任教師與在校學生的比例在1:1000甚至1:1500。應參照高?!镀胀ǜ叩葘W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高等學校應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的規定,建議制定高職院校體育專任教師師生比不低于1:350至1:300的相關政策內容。

2.4 高職院校應建立體育經費保障機制

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體育經費保障機制,學校教學經費中將體育維持經費納入學校公用經費予以保障,建議體育維持經費不得少于學校公用經費的1%,或均生不低于50元,并做到與公用經費同步增長。體育維持經費主要用于體育教學、開展群體活動、體育競賽、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低值易耗體育器材的添置等學校經常性體育基礎工作的開展。高職院校應設立體育專項經費,對體育科研、教師隊伍建設、體育交流、運動隊建設和體育設施、器材配置等予以保障。

2.5 各省教育廳應加強對本?。òǜ呗氃盒#W生體質健康工作的監管

浙江省高校(包括本科和??疲W生體質健康數據全省排名并向社會公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省市到地方,高校體育得到了空前重視,高職體育也受到高職院校領導的重視,促進高職院校體育工作發展。各省教育廳應向浙江省一樣,對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數據排名,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高職院校要向本科院校一樣實行一票否決,并約談校長。

2.6 對高職院校實施體育專項評估

在我國中小學體育工作督導評估相對完善,2017年3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體育工作督導評估辦法》。其次是本科院校,本科院校的《本科評估》雖然對體育也有要求,但沒有像中小學一樣有體育專項評估。最薄弱的是高職院校,高職院校雖然有《高職評估》,但對體育沒有量化要求,也沒有體育專項評估辦法,使得高職體育缺少頂層設計和監督管理,高職體育是執行國家相關政策最薄弱的群體,處于“無法可依”狀態。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教育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定期開展學校體育專項檢查,建立約談有關主管負責人的機制。教育部應盡快出臺針對高職院校體育的專項評估政策,促進高職體育健康發展,提高高職院校體育工作水平。希望能夠通過體育專項評估逐步解決高職院校體育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體育專項評估應對高職體育的難點問題有明確規定,使基層體育工作“有法可依”,內容應涉及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成立獨立的體育部門、開足體育課、體育教師師生比、場地器材配備不足、高溫補貼,開展課外活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課余訓練、比賽等納入教學工作量等難點問題。教育部或各省教育廳應對高職院校定期開展體育專項評估。對未達標的學校要提出整改意見,對屢教不改的學校約談負責人必要時做出行政處分。

本文為廣東省教育廳特色創新項目,編號:2020WTSCX26

3;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院校體育工作委員會2020—2021年度職業院校體育科研課題,課題編號:20TY026。

(作者單位:1.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2.中山紀念中學;3.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4.中山市實驗中學;5.中山市火炬區宣傳文體服務中心)

中小學體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通過對廣西防城港市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活動開展現狀跟蹤調查,筆者發現一些學校體育教育活動還不規范,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活動中存在師資缺乏,場地、器材不足及教育觀念落后等問題,提出了加強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面向全體學生多開展大眾化、趣味性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農村各中小學校學生組織的作用,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體育活動等對策,為推動防城港市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農村 中小學 體育教育 現狀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防城港市5所農村中小學1000名學生及25名體育教師。

1.2研究方法

1.2.1問卷調查法

分別對防城港市5所學校部分學生進行分層抽樣調查,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率98%,有效率95 %。教師發放25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100%。

1.2.2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并進行分析整理,對體育教育活動現狀做了綜述與分析。

1.2.3數理統計法:對問卷調查采集的數據進行數理統計處理。

2.調查與研究

2.1防城港市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現狀

從表1可知,有專職體育教師的被調查學校中,農村小學有4人,占80%是中專學歷,只有1人占20%有大專學歷,農村初中教師學歷比小學略高一些。調查顯示,在農村初中有2人占15.3%是中專學歷,有10人占76.9%的人有大專學歷,只有1人占7.8%有本科學歷,沒有碩士研究生,因此造成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學歷層次較低,體育專業知識較欠缺,嚴重影響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2農村中小學體育器材配備及場地、設施現狀

根據調查可知 ,農村中小學參加體育鍛煉的場地、器材極其有限,在被調查的5所學校中,沒有一所學校有正規田徑場,有4所學校有簡易運動場地,而有1所學校沒有運動場地。有的學校只是一些簡單的運動場地。且各校場地規模設施參差不齊。體育設施匱乏,主要體現在主管教育部門重視不夠、經費不足,無法購置滿足學生運動的體育器材。雖然是進行體育中考,但還是不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體育課被視為正常教學的附屬品。

2.3 其他與體育教學有關的體育活動的開展狀況

2.3.1 學校早操、課間操、課外活動開展情況

據調查顯示,防城港市被調查農村小學沒有開展早操和課外體育活動,只開展課間操,初中學校比小學略好些,但仍不理想。從表2可以看出,防城港市農村中小學每天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時間為30min的比例為43.1%,而能夠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比例僅為13.6%??梢?,防城港市農村中小學校每天體育活動的時間離教育部規定“確保中小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的要求相差甚遠。主要原因有:首先是學生缺乏主動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愿望,學生的意識不夠強,主動性不高,沒有充分認識到課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其次,是受辦學條件的限制,體育設施欠缺,學校資金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

2.3.2農村中小學開展體育競賽情況

據調查可知,防城港市農村中小學每年組織開展體育競賽活動基本上是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組織開展,活動規模小,參與人數少,比賽氛圍不濃厚。從表4可看出,被調查的5所學校每年組織體育競賽不是很樂觀,因此需要培養學生參加體育興趣和集體榮譽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2.4防城港市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開展情況

2.4.1體育課教學內容分析情況

據表4調查顯示,體育課的教學內容,除了田徑類占的比例最大為56.5%,其次,是球類占32.3%之外,偶爾也開展一些體操類和民族體育項目,但占的比例不大,分別為7.2%和4%。校本自主開發及一些其他的體育項目,根本都沒有開展。這說明了目前防城港市農村中小學的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主要以田徑類和球類為主。新課程標準規定田徑是必修內容之一,但因田徑運動項目枯燥乏味,內容繁雜,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被學生排斥,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2.4.2體育課的教學組織形式情況

從學生的問卷調查可發現,防城港市農村中小學校體育課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容樂觀,大部分都是“放羊式”的教學。認真組織并指導,每節課都安排內容的只占了23.6%,沒有認真組織,經常讓學生自己玩自己喜歡的活動占22.2%,偶爾讓學生自由活動的占54.2%。通過教師的問卷調查也發現,農村體育教師的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學歷層次不高,體育專業知識較欠缺。體育課上教師教得很吃力,學生學得很乏味,單一的教學形式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3. 結論與建議

3.1 各有關部門和學校領導應重視農村學校體育工作,重視學校體育和課外體育鍛煉的開展,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從當前的情況看,既要注重體育理論學習,又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際運用,了解體育教學改革的最新動態,組織體育教師到先進的學校學習,提供與外界交流和學習借鑒的機會,使他們的教學思路更加開闊,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3.2 農村經濟比較落后,農村教育經費匱乏,在場地小、器材緊缺的情況下,各學校、班級要因地制宜開展一些便于開展的體育活動,比如:拋繡球、跳繩等,或者提倡體育教師根據本地域自制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器材,以適應學校體育鍛煉的需要。

3.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素質教育。要加強學校體育活動的創新力度,在學校體育活動的內容和方法上要豐富多彩,組織上要靈活多樣化,多舉行趣味娛樂性較強的體育比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體驗運動的快樂,增強集體凝聚力,培養個人自信心,達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程五星.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體育教育現狀[EB/OL].

[3]李華生.我國部分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及發展目標預測[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1.

上一篇:國際貿易大學論文下一篇:體育與健康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