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世界貿易組織論文范文

2023-05-22

世界貿易組織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 世界貿易組織規定每2年對世界最大的四個貿易國的貿易政策進行審議,其他主要貿易國家每隔4年審議一次。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家。而中國自2001年入世以來已經5年了。2006年3月份,世界貿易組織按例對美國的貿易政策進行了審議,緊接下來的4月份,對中國的貿易政策也進行了入世以來的第一次審議。本文通過對比中美兩國的貿易政策審議來比較分析兩國的總體貿易政策趨勢。

[關鍵詞] 國際貿易 貿易政策 關稅 市場準入 貿易壁壘 進出口措施

世界貿易組織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重要標志就是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所建立的多邊貿易體制和規則的運行與實施。但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變化的今天,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被削弱,WTO面臨前所未有的法律制度問題,WTO改革迫在眉睫。通過總結WTO面臨的問題,總結WTO改革的中國方案以及中國在WTO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中國作為全球變化發展中的新興力量,一直積極推動WTO改革并提出中國方案,提供中國力量。

[關鍵詞] WTO;多邊貿易體制;爭端解決機制;談判機制;透明度

一、WTO現狀分析

目前,加入WTO的成員工共有164個。作為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它不僅是貿易制度建立的強大支柱,也能為貿易的產生和發展提供條件和機會,并起到一定的監督和管理作用。

WTO自成立以來,對削減、取消貿易和關稅壁壘,解決貿易爭端問題,以及推動和促進全球貿易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WTO的輝煌成就是全球各國有目共睹的。但由于2001年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有許多人對WTO提出了質疑并對WTO的作用持消極態度。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原定于2020年在哈薩克斯坦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第12次部長級會議取消,“多哈回合”談判迄今無法完成。但相信多邊談判的僵局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只是局部的和暫時的,世界貿易組織將會繼續起到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長足發展的作用。WTO作為唯一提供自由和非歧視性貿易體制的多邊機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組織,世界經濟的發展還需要WTO的支撐和維護[1]。

二、WTO面臨的法律制度困境

(一)上訴機構停擺,爭端難以解決

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是WTO的關鍵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認可度,并有WTO“掌上明珠”的美譽。上訴機構隸屬于WTO,對國際貿易爭端享有最終審判權。自成立以來,上訴機構共處理了近兩百起爭端,不僅確保了世貿組織成員方的合法權益,也起到了維護世貿組織規則實施和運行的作用。

上訴機構常設七個法官席位,法官遴選程序依照世貿組織成員協商一致原則,即在所有成員一致同意的情況下,法官才能入選。但自2019年12月開始,上訴機構僅剩一名法官,所有爭端一律暫停受理,爭端解決機制和多邊貿易體系遭到破壞。上訴機構停擺的關鍵原因之一就是美國出于對上訴機構的不滿阻止上訴機構法官的遴選。美國的不滿表現在以下方面:1.指責上訴機構未經案件有關當事方的同意審理超期。2.指責上訴機構超越審理權限,WTO上訴機構錯誤地將成員方國內法視為法律問題審查對象,有損美國利益[2]。3.上訴機構對非歧視義務范圍的裁決過寬。4.上訴機構將其以往的判決視為具備約束力的先例,而美國認為這些“先例”僅具有說服力的價值?;趯ι显V機構的種種反對意見,美國多次阻撓遴選,頻頻使用一票否決權,致使上訴機構由于法官數量嚴重不足而停擺[3]。

而在2020年11月30日,趙宏法官任期屆滿,其作為最后一位法官的離職標志著WTO上訴機構再無在任法官。一個正常運轉且公正有效的爭端解決機制是WTO的支柱,上訴機構的職能缺失會破壞WTO的整體性,貿易爭端難以解決將會成為WTO面臨的巨大危機[4]。

(二)談判機制存在問題,立法功能陷入停滯

WTO一經成立就天然地具有管理和組織職能,其理應為多邊貿易體制制定相應規則。但實際上,WTO制定規則的立法功能處于缺失狀態[5]?!岸喙睾稀闭勁惺荳TO于2001年開始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至今未能完成,也就造成了多邊貿易缺少新的適用規則,難以順應經濟發展的潮流[7]。

結合WTO談判機制的特點,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協商一致的決策程序效率低下,談判難以進行。隨著WTO成員方逐漸增多,要想取得協商一致的結果變得越來越困難。談判效率低下,無法達成談判結果?!岸喙睾稀闭勁幸彩怯捎谡勁袡C制本身問題難以完成。并且雖然表面上各國是平等的,都享有一票否決權,但本質上各國由于其國際地位或綜合國力不同,所具備的牽制力是截然不同的[8]。大國具有強大的市場規模,在WTO談判中,就意味著存在較多的交換條件和更強的談判影響力,因此,對談判進程也就擁有了更多的發言權[2]。民主的背后也存在不公和差異??v觀當今世界,隨著新興力量國際地位的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不同類型的國家都想在WTO框架內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導致協商一致原則的實施難度加大,阻礙了多邊貿易談判的發展,談判難以進行。2.WTO回合式談判的“兩分格局”受到挑戰,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難以協商一致?!皟煞指窬帧笔荳TO談判的特點之一,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發展中國家可以享受特殊和差別待遇[9],二是指因為發達國家承擔了更多義務,因此在談判中享有更多話語權。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勢力國家在國際多邊貿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兩分格局”受到挑戰。發達國家希望對發展中國家進行進一步區分,有能力的新型國家應當承擔更多的市場義務,特殊和差別待遇也應做相應區分;而發展中國家也開始追求更多的話語權,希望談判結果能更符合自身特點和利益,由此造成成員方內部不同國家類型的爭議,難以形成適合全體的談判結果。3.談判議題存在分歧。WTO多邊談判旨在促進多邊貿易自由化,建立惠及各國的非歧視性規則,推動多邊貿易發展。而隨著成員國數量的增加,各成員具有不同特點,差異較大,因此想要在眾多成員之間找到共同利益需求的難度增大[10]。

(三)透明度規則的實施和成員通報義務履行存在問題

透明度規則是WTO規則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根據透明度規則的規定,各成員方必須公布并且以正當方式實施相關貿易法律、行政法規和政策措施,目的是保證貿易公平,消除歧視,消除障礙,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11]。

透明度規則實施不佳,成員履行通報義務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履行通報義務能力不足。各成員國行政能力不同,部分成員貿易部門人手不夠,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時間完成通報所需要的各項工作[12]。2.成員通報意愿不強。首先,部分成員由于通報能力不足,因此怠于通報;其次,由于通報會涉及一國相關政策和信息,部分成員擔心會遭到批評或卷入貿易戰,因此故意不通報。3.通報義務過重,成員通報壓力大。通報程序繁雜,效率低下,并且缺少約束未履行通報義務的規定,強制力較低。透明度規則是WTO維護多邊貿易的重要規則之一,因此解決透明度相關問題十分重要[13]。

三、WTO法律制度改革的中國策略

(一)中國與WTO

2021年是中國加入WTO的第20個年頭,20年的風云變幻中,中國既是WTO多邊貿易體制的受益者,也是WTO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推動者和堅定維護者[14]。

中國為WTO多邊貿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是多邊貿易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中國參加WTO以后一直堅決維護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認真履行各項義務和承諾。中國一直以重承諾、守信用、負責任的形象,積極參與WTO的各項貿易活動。第二,中國在享受WTO多邊貿易體制和規則帶來優惠的同時,也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多邊貿易的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發展,設立了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頒布了《外商投資法》,提出了WTO改革的中國方案等,在世界舞臺上,中國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第三,中國的數字貿易領先發展,推動了全球貿易轉型。中國的數字貿易、電子商務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最快,已經占有領先地位[15]。

經濟全球化潮流勢不可擋,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必將是適應全球變化發展的經濟體制。隨著全球經濟力量多極化的變化發展,中國已經從最初的遵守者,逐漸變為倡導者和引領者。中國將繼續發揮大國力量,促進世界貿易穩步發展,推進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16]。

(二)中國關于WTO改革的建議

中國已經認識到WTO在爭端解決機制、談判機制、貿易規則等方面存在的危機,中國支持WTO進行改革。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應當從以下四個領域入手:一是解決危及WTO生存的關鍵和緊迫性問題;二是提升WTO在全世界經濟治理中的相關性;三是提高WTO的運轉效率;四是加強多邊貿易體系的包容性[7]。中國提出的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方案涉及WTO的規則、機構、運行等各方面,強調從“動”和“靜”兩方面入手:“動”是指WTO具體運行的活動和貿易體制運作;“靜”是指WTO各項規則、準則及紀律約束問題[17]。

首先,在WTO運行及體制方面,即“動”的問題上,中國提出以下改革建議:第一,談判機制作為WTO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應當恢復和加強多邊談判活動的運行,更新和豐富談判議題。完善與漁業補貼相關的談判,促使電子商務談判的穩定開展[18]。中國指出,談判議題應當切實回應市場發展的需求,體現包容性的多邊貿易理念,建立專門的磋商機制,以發展為核心,推動新議題的展開。第二,應當加強WTO成員通報義務的履行,各成員應當做到善意、誠實、準確、及時、全面地履行通報義務。WTO成員需要加強通報經驗交流,并且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對于難以履行通報義務的發展中國家,WTO秘書處應當給予技術支持和援助,提高通報效率。

其次,WTO的多邊貿易規則及原則,即“靜”的方面,是組成WTO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基石。對于該方面,中國提出以下改革建議:第一,進一步完善貿易經濟領域的有關規則,對WTO補貼及反補貼等規則做出明確的規定,完善現有規則,消除歧視性規則,保障發展中成員方、中小型企業的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實現。第二,WTO應當始終堅持公平競爭原則。在世貿組織涉及的與補貼有關的改革中,不能對國有企業設立具有差別性和歧視性的補貼規則。第三,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題,WTO改革應當繼續朝著維護發展中成員國家利益方向努力,尊重發展中國家成員享受特殊和差別待遇的權利。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將始終代表發展中國家成員維護自身合法利益[19]。

中國始終支持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貿易規則及制度,也一直是多邊貿易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中國提出的WTO改革方案不是針對任何一個國家和組織,也不是單純以自我利益為基礎,而是真正以多邊利益和發展利益為目標,以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為基礎,以經濟全球化為標桿所考慮的全面合理的改革建議。中國始終堅信只有以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為出發點的WTO改革才是正確的改革之路。

四、結語

中國已經認識到,WTO改革并不是某一國自己的內部改革,也不是其他國家針對某一國的改革,而是全方位、多領域,更具包容性和發展前沿性的改革,應當在多邊貿易體制框架下進行。無論是WTO面臨的法律制度危機和難題,還是當今世界中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和問題,都不是一個國家或一個組織憑借自己的力量所能夠妥善解決的,只有世界各國團結統一、攜手努力,才能順利解決危機和難題。盡管受到多重挑戰,WTO仍然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石和支柱。WTO改革應當盡早展開,以使WTO多邊貿易體制更加公平、更加包容,促進多邊經濟貿易體制穩定、持續發展,維護世界經濟全球化。

參考文獻:

[1] 崔向程.WTO面臨的難題及改革對策[J].北方經貿,2020,{4}(07):19-20.

[2] 宋瑞琛.美國關于WTO改革的主張、措施及中國的策略選擇[J].國際貿易,2020,{4}(08):48-55.

[3] 叢琬晶,賀平.日本對世界貿易組織改革的政策取向[J].復旦國際關系評論,2020,{4}(01):111-127.

[4] 陳曦.WTO補貼改革背景下中國貿易救濟應對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2424(04):26-43.

[5] 崇泉.新冠疫情對經濟全球化與WTO的影響及中國的對策建議[J].國際貿易問題,2020,{4}(06):19-25.

[6] 方元.在WTO談判及WTO改革中,中國的作用非常關鍵[N].中國對外貿易,2020,{4}(10):34-35.

[7] 韓立余.世界貿易組織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8] 榮民.WTO改革要以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為基礎[N].中國貿易報,2020-06-23(001).

[9] 廖凡.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全球方案與中國立場[J].國際經濟評論,2019,{4}(02):32-43+4-5.

[10] 李楊,尹紫伊.美國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不滿與改革訴求[J].國際貿易,2020,{4}(07):72-79.

[11] 劉斌,宮方茗,李川川.美日歐WTO補貼規則改革方案及其對中國的挑戰[J].國際貿易,2020,{4}(02):57-63.

[12] 裴長洪,倪江飛.堅持與改革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歷史使命——寫在中國加入WTO20年之際[J].改革,2020,{4}(11):5-22.

[13] 石巖.歐盟推動WTO改革:主張、路徑及影響[J].國際問題研究,2019,{4}(02):82-98.

[14] 石靜霞.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的危機與改革[J].法商研究,2019,36(03):150-163.

[15] 屠新泉,楊丹寧,李思奇.加入WTO 20年:中國與WTO互動關系的演進[J].改革,2020,{4}(11):23-36.

[16] 姚鈴.世貿組織的歐盟改革方案及我國應對策略[J].國際貿易,2019,{4}(05):4-9.

[17] 張玉環.WTO爭端解決機制危機:美國立場與改革前景[J].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19,{4}(02):105-119.

[18] 張生.世界貿易組織改革背景下發展中成員的特殊和差別待遇問題[J].太平洋學報,2019,27(11):65-77.

[19] 張乃根.關于WTO未來的若干國際法問題[J].國際法研,2020,{4}(05):3-19.

世界貿易組織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文章從綠色壁壘含義與成因分析入手,結合WTO協定,分析由綠色壁壘所突現的我國面臨的自由貿易和環境保護的沖突,提出了基本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綠色壁壘;自由貿易;環境保護;沖突

貿易過程對國際貿易的環境問題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在1995年WTO成立了環境與貿易委員會,這是一個用貿易組織解決問題而不是用環境保護組織的視角去看待問題,自此,在國際貿易中綠色貿易壁壘越來越重要。

一、綠色壁壘的含義和成因

什么叫做綠色壁壘呢?它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環境貿易壁壘,是指為保護生態環境而直接或間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綠色壁壘通常是進出口國為保護本國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而設置的各種保護措施、法規和標準等,也是對進出口貿易產生影響的一種技術性貿易壁壘。 這其實是在國際貿易活動中的一種不正當的貿易手段,他以一種保護有限資源、環境和人類健康為名義,事實上是通過蓄意制定一種不正當的手法,制定很苛刻的標準,來限制以及禁止外國的商品的進入自己的國內市場,來幫助自己產品在國內的銷售而制造的貿易壁壘。

綠色壁壘形成的原因:第一,由于發達國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才導致了綠色壁壘的形成和發展。第二,發達國家實施綠色壁壘的客觀因素也是由于發展中國家產品成本明示造成的。發展中國家較為基礎的國家政策的環境保護標準也是被認為是對發達國家極其嚴重的“生態傾銷”[2]。第三,每個國家的國家利益、經濟發展水平、技術差距是導致綠色壁壘形成的根本原因。各國基于對自己國家的利益制定出了形形色色的評定體系,形成了對其他的國家的歧視,推動了綠色壁壘的發展。由此發達國家才實施綠色貿易壁壘來限制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發展。第四,綠色壁壘產生的根本原因便是WTO貿易規則體系的疏漏之處。

綜上所述,綠色壁壘實質上反映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沖突,是各國為了自身利益所發展的自衛工具,是環境保護大問題下滋生出來自由貿易的矛盾產物。

二、綠色壁壘的發展現狀及我面臨的相關問題

自由貿易的持續高亢的發展使人們更多的關注貿易行業所帶來的利潤。許多國家通過貿易手段奪取其他國家的資源,導致了更加嚴重的生態問題和環境問題。因此,眾多學者呼吁應對GATT和WTO進行體制改革,使得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能共同、和諧地發展[3]。

(一)綠色壁壘被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領域越來越廣泛

環境貿易壁壘在最近十年的國際交流以及貿易的過程中被使用的頻率越加頻繁,并且成為了反傾銷措施以后的又一貿易措施?,F在據統計在全球4917種產品中,受環境貿易壁壘影響的3746種產品的貿易額達47320億美元,占1999年世界進口額的88%,其中直接受影響的達6790億美元,占13%。全球共計有137個進口國采用了綠色壁壘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貿易壁壘越來越多,涉及面也越來越廣泛,包含了動植物,人類健康,環境保護的各個方面。

(二)進口產品與產業缺乏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保護

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以及發展程度不一樣,很多發達國家把一些產業就會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些產業一般都是對環境有不良影響的產業。這種潛在的不良環境效應也會通過國際貿易行為進行轉移,并且這種轉移也在不斷的發展。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對環境效應的認識還不足,直接表現在進口產品或產業缺乏技術性貿易措施保護上[4]。

(三)發達國家的市場準入不斷提高導致出口產品的成本增加

發達國家憑借其國家地位以及強大的影響力制定了許多環境技術和法規[5],并且這種手段來提升我們的出口產品的成本,從而是我們出口的產品,在國際貿易過程的競爭力減少。比如在食品方面,發達國際制定有農藥殘留物檢驗標準、以及冰箱和空調等制冷產品的氟檢驗標準等。發達國家還制定了相關法律禁止其他國家含有某些化學成分的紡織品進口,對我國服裝和紡織品出口有非常大的影響。為了通過這些國家制定的標準,出口貿易企業需要支付大量的檢驗、測試、評估、購買儀器設備等間接費用,及不菲的認證申請費和標志使用年費等直接費用。甚至還對我國征收綠色關稅,使得我國產品失去了價格優勢。

三、我國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策略

對于我國來說,加入WTO對環境保護是非常有利的。為了避免入世對我國造成的短暫的不良影響,我國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問題應當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推動我國自由貿易健康穩固的發展。

(一)建立綠色貿易戰略措施

綠色貿易壁壘是我國進入國際貿易的準入證,需要我國遵守的強制性規則。我國加入WTO需要建立健全的綠色貿易措施體系來應對一系列挑戰,同樣也是為了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和人民安居樂業健康長壽的保證。建立綠色貿易措施體系涉及到經濟管理、對外貿易、科學管理、技術監督、商檢、海關等政府各有關部門,國家要組織和協調各部門共同應對國際市場上各種競爭。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研究、制定和協調國際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等工作。

(二)發展綠色經濟體制

發展綠色產品是將來貿易行業的主流發展。因此我們要制定相關的環境保護政策,大力發展可替代的綠色能源產品,同時也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為我國企業及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更好的條件。除此之外,要對國外引進的項目進行嚴格把關檢驗,防止污染項目進駐我國,危害生態環境。

(三)我們國家必須要增加我們環境政策的普適性以及透明性

加入世貿組織以后,中國的一些有關環境的政策不僅需要體現國際環境協議當中規定的義務,同時需要考慮遵守WTO的一些原則和規定。在我國的部分地區,有些企業家為了引進外資,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環境要求反而低于同類國內企業,因此我國必須建立一個透明的環保政策法規政策。

(四)我們的國家可以利用自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權利,跟蹤世界貿易組織有關貿易和環境的談判,關注有關于環境管理的國際化的標準的制定以及其實施情況

在這個談判的過程中,我們要聯合別的國家的一起抵制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并且積極提升發展中國家的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條件和待遇,吸取國外發達國家的環境管理經驗。在國內建立好標準,并且用政府的力量把關好企業,幫助企業建立好的環保系統。(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張維.WTO怎樣處理相關的環境問題.中國環境報,2001-4-27(3)

[2] 蔡守秋.環境政策法律問題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 1997: 427.

[3] 張若思.重新審視自由貿易)世界經濟組織內貿易與環境的關系[J].國際貿易, 2002, (11): 47-48.

[4] 譚黎華.論與貿易有關的環境措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3:107~113

[5] 魏龍,徐茜.環保時代的國際貿易前景與策略.武漢工業大學學報,1999,5:84~87

[6] 張偉年.現代企業與ISO1400認證.商品儲運與養護,1999,4:16~18

世界貿易組織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加快了金融業開放的腳步,金融開放對我國金融監管的各個方面帶來巨大影響的同時,也使得我國金融監管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國應借鑒其他國家金融監管的經驗,并從中獲得啟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建立健全的金融監管體系,加大力度進行金融監管,提高監管質量和效率,進而確保金融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金融開發;金融監管;影響;建議

當前,每個國家都形成了基本的經濟全球化格局,而金融一體化也是各個國家的發展趨勢,這種發展趨勢正在不斷影響著各個國家,很多國家都隨著金融業的發展,而陸續實施金融開放。隨著各國大型金融集團的出現,促使各個國家金融業都在快速發展,但所潛藏的金融風險對傳統金融規則和秩序卻帶來了很大沖擊力,再加上各地區金融危機中頻頻爆發,直接阻礙了各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如何才能在金融開放的背景下,加強金融監管這是世界各國都應重點探討的課題。

一、金融開放對金融監管影響

1.不可控性增強

隨著金融體系的對外開放,我國市場內已涌入大量的外資金融機構,再加上國內金融機構和境外金融機構有著密切的業務關系,不但會增加更多的監管對象,而且也會轉變原有監督管理對象行為。另外,外資金融機構的大量涌入,可讓更多的金融機構實施金融創新,在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基礎上,創新金融業務,轉變經營行為。但同時全球頻繁爆發金融危機,致使各個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何在這種情況下加強金融監管,這需要我國探討和研究出可行的對策,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金融業的穩定、有序、健康的發展。

2.綜合化的金融監管體制

在金融開放之后,各種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業務往來越發密切,后續出現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業經營趨勢越發明顯和加快。隨著信息時代的帶來,如果繼續采用傳統沿襲分業監督管理機制,不但會產生較高政策協調成本,而且也會出現監管缺位的情況。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金融監管工作效率,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應構建起健全的金融監督管理機制。另外,金融監管體制的綜合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金融監管的難度,導致在監管中出現很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那么很容易引起其他領域的問題,甚至會導致經濟崩潰。

3.復雜化的金融監管內容

傳統金融監管主要負責審批業務、合規檢查、發行執照等工作。這種傳統金融監督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缺陷之處,難以滿足現代金融監工作的要求,其原因包括如下兩點:一是,外資金融機構根據當代法人治理結構實施監督和管理,這樣能夠很好的權衡風險和收益的關系,但傳統金融監管對其卻沒有任何約束力;二是,外資金融機構通常都是以國際金融市場為主,如果過度監管,那么很容易導致其取代國際金融市場,出現溢出效應。根據這兩點原因,可制定出解決傳統金融監管問題的方案,并將方案付諸于實踐,并確定出方案是否可行、有效。

4.金融監管的專業化

在開放條件下,金融中介活動具有專業化、國際化等特征,很多國際金融機構都普遍實施全球化經營戰略,尤其是一些金融機構具有很大的市場風險。這就要求各國應加大力度加強國際金融組織和金融監管當局的聯系與合作,并制定出統一健全的風險控制監督體系,以此來提高各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效率,確保全球金融體系健康穩定運行。唯有金融體系順利運行,才能做好金融監管工作,進而推動金融業的長遠發展。

二、金融開放形勢下做好金融監管的幾點建議

1.構建多樣化監管體系

金融業混合經營作為金融自由化發展主要趨勢,金融監管模式應從分業監管模式轉變成為混業監管模式。另外,在不斷加強法定監督管理的基礎上,應高度注重行業自律監管、社會監督作用,并構建成多方位、全系統的金融監督管理體系。但要結合我國社會實際情況,某種監管模式是否有效、合理,與本國國情和經濟發展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前,我國金融業正處于薄弱期,其綜合競爭力也較弱,從分業監管轉變成混業監管是必然選擇。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混業監管作為各個國家金融業監督管理的主要趨勢,我國也毫不例外。國內金融改革腳步逐漸加深,政府連續頒布了多項與金融改革有關的法律法規,從實際情況上而言,我國已在政策上突破了銀行、保險、證劵、基金四業間的限制,并且四業之間的合作和業務有著明顯的進展,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也在互相融通,資金具有的滲透性、流動性和補充性越發增強。

2.完善金融業內部控制制度

(1)構建起科學有效的內控組織管理機構,每一個金融機構都應構建起與自身相符的稽核部門與審計部門,進而審查和監測金融機構的風險,這樣可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既可實施稽核處罰制,也可實施稽核告誡制,并告誡或者處罰有關單位負責人,并制定出具體監督標準,確保內控監管制度全面執行。(2)增添內控設備。對內控控制系統和硬件進行完善,并使用網絡系統對各個機構的負債和資產情況進行監測,并預防發生違規事件。如果一旦發生違規事件,應及時查處,并給予相應的處罰,做到獎懲有依據,這樣才能讓整個金融系統有效的進行。

3.加強金融監管人員綜合素養

金融監管工作者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金融監管水平,應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拓寬金融監督人員的知識視野,更新他們的知識結構,并對監管人員的行為進行嚴格約束和管理,避免出現徇私舞弊、以公謀私等不良現象,樹立起辦事公道、廉潔奉公的形象??刹捎萌缦聨追N措施:(1)通過對現有人員加強培訓,整合監督管理人員知識結構體系,確保能夠滿足現代金融業監督管理的多樣化需求;(2)金融危機會給各個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可考慮從歐美發達國際引進一些高端人才,這些高端金融人才已對金融業發展形勢充分了解和掌握,這樣可幫助我國快速建設金融業監管體系;(3)可從國內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部門引進高級人才,擴大金融業隊伍,提高監管工作人員的水平,時刻準備著化解金融風險;(4)加強我國金融監管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進而提升金融監管質量。

4.加大各個國家金融監管的合作力度

目前,金融風險國際傳遞速度越發加快,其影響面也越發增大,可見全球化監管已是勢在必行。在最近幾年來,巴塞爾委員會關于國際金融監管做了大膽的嘗試,為其他各個國家擺脫金融危機做了榜樣,提高了金融監管的預見性、前瞻性,為監管政策國際協調和合作提供了依據,想要在全球范圍內做好控制和預防金融風險工作,就不得不加強金融監管國際交流和合作。(1)與其他國際簽訂雙邊諒解協議,可在技術合作、提供信息、相互協商等方面進行合作,在國際金融監管協調中,充分發揮各種國際組織與區域性組織的作用。(2)大范圍、大規模推行金融監管國際化標準。采用如下幾種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的評級機構和信用評定體系,規范一系列中介服務,如:律師服務、審計服務、會計服務。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金融業全面開放的背景下,不斷涌入大量的混業經營金融機構,推進了國內外金融工作的融合,也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并且也影響了金融監管的方方面面??梢娊鹑诒O管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活動,無論哪個國家的監管經驗,都需要在本國監管實踐中逐步發展,所以,想要建設好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就必須要從實踐出發,通過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監管體系、健全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制度、提高金融監管人員的素質水平以及加強國際合作與協調等,不斷提高金融開放形勢下的監管水平。

參考文獻:

[1]曹勝亮.金融開放、金融安全與涉外金融監管[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4,(03):79-84.

[2]張明珅.金融開放進程中的金融安全分析[J].上海金融,2014,(03):73-76.

[3]洪波涌.基于自貿區金融改革風險防范的金融監管制度研究[J].經濟師,2016,(02):173-174.

世界貿易組織論文范文第5篇

2、歐盟對華反傾銷的原因、特點及中國對策

3、論圖書館的變遷與館員素質建設

4、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考試模式改革研究

5、技術貿易壁壘與我國的應對策略

6、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推動政府采購發展

7、強化企業在國際物流市場競爭中的幾種途徑

8、會計學發展60年的回顧與展望

9、環境通識教育的探索與思考

10、河南省高校留學生漢語教學發展現狀分析

11、大學生校園語碼轉換的語用功能

12、讓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緊跟英語詞匯的新發展

13、關于國際政治的社會性

14、規范在職研究生教育 提高培養質量等

15、關于加強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16、淺談特殊的國際法主體

17、新自由制度主義視野下的經濟外交

18、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交

19、經濟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20、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

21、建黨百年來市場營銷學的發展邏輯與演進創新

22、國際金融動蕩環境下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分析

23、三類學院國貿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24、上海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25、關于地理信息理論的幾點認識

26、各國激勵企業技術創新政策比較分析

27、淺析多邊貿易體制下國家權力的變化

28、BBNJ國際造法中的“一攬子交易”:作用與局限

29、淺析新時期公路工程監理模式的分析與思考

30、高校精品課程投資效益實證分析

31、視覺傳達設計與中國書法藝術芻議

32、試論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33、經濟法教學的改革與分析

34、基于精細化管理的我國物流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35、電子商務和“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研究

36、我國行政改革背景、歷程與經驗總結

37、國際貿易電子化進程中的物流瓶頸

38、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南 優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教學的思考

39、知識產權與我國外貿的關系

40、中國公共服務標準化成效與困境

41、社區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法保護的基本理念

42、論政府間國際組織功能的局限性

43、修身齊家治國:“政法”專業一覽

44、WTO基本原則對我國行政聽證制度改革啟示

45、經濟新聞報道的創新策略初探

46、我國綠茶標準管理現狀研究

47、區域公共管理的概念辨析

48、基于國際教育的國際貿易學教學改革

49、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認同問題研究

上一篇:電子商務貿易論文下一篇:綠色貿易壁壘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