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學德育工作論文范文

2023-03-03

中學德育工作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農村中學;德育教育;問題;需要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目前,加強德育工作已成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通過筆者廣泛深入的調查發現,很多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較差,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花大力氣重視和解決農村中學德育工作的落后局面。本文就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做以簡單分析。

一、跟不上社會轉型的需要

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新現象、新事物層出不窮,社會各方面變化巨大。農村中學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分強調教學的社會價值,忽視學生個人發展的價值,而廣大的中學生在對待社會的現實問題和對象,對待書本中的現成的理論,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不同的想法,對待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問題,也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農村中學的教育工作,并未真正關注學生的內在需求和情感,并未真正關注他們的生命成長規律,學生希望解決的問題得不到回答,沒有把學生的思想實際作為思想政治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傳授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成長實踐和需要相脫節。學生不能用所學的思想政治課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所遇到的當今世界的社會熱點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懷疑,就會感到思想政治課的無趣、無利和無用。

學校的教育環境也存在著嚴重的“重智輕德”的傾向。在學校內部,以升學為中心,以應試為目的的應試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主要看“升學率”的高低,看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作為社會中的學校,無論是普通教師還是校長在社會壓力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下,不得不為了學校的“聲譽”和單純的“成績”而放棄道德教育的功能。因此,學校的整體德育工作應采取積極的措施幫助學生抵制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每個學生都明白,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既尊重個人權益又提倡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既鼓勵公平競爭,又不忘互助;既不懈求是務實,又富有遠大理想;既鼓勵通過正當途徑發財致富,又不忘他人和國家利益。

二、跟不上學生自我實踐的需要

學生的需要是由認識支配的,并隨著認識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是德育的重要功能和職責。德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學生成長發展得更好。

我們從事德育工作,既不能把它看成是一項任務,更不能把它作為管理學生的一種手段。中學德育存在著專門化和知識化的傾向,如把思想政治課置于封閉狀態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形成單一的說教模式,“灌輸”式的教學就成為知識化德育課程最簡便易行的方式。這樣,高尚的道德便縮水為邏輯嚴密的道德條目,從而斬斷了道德與生活的血肉聯系,道德成了與學生學習無關的客觀知識對象。這種客觀和外在的知識對象與學生當下正在進行的生活無法發生意義聯系,學生無法產生真正的學習動機和熱情,無法進行也不愿意進行道德的自我實踐和道德的自我教育。這種灌輸性的說教與強制性的學習已經走向了道德的反面,是以不道德的方式進行的道德教育,這樣的道德教育其實效當然不高。

三、跟不上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的需要

轉型期的社會深刻影響著未成年學生的道德的養成,產生了五天的學校道德教育抵不過兩天社會影響等現象。由此可見,如何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作用,讓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勢在必行。

在現實的中學德育過程中,一方面學生的主體性泯滅了,另一方面又脫離了積極的文化內容,使道德教育變為純粹的形式,這反映了道德教育脫離生活的嚴重后果。中學生生活的環境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其中,家庭是社會環境中最主要的一種社會基本群體,是組成社會的分子。家庭是學生接觸最早、受影響最深的教育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日趨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斷擴大和增強?,F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在現實生活中,一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不能與學校德育工作協調一致,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一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拔苗助長,過分溺愛子女,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增添了一定的難度。

德育教育任重道遠,廣大的農村中學在德育工作方面,出現了許多嚴重滯后的問題,但是只要我們發現德育工作在哪些方面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相關部門和學校領導以及老師加以重視,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就一定能得以解決。

編輯:蔡揚宗

中學德育工作論文范文第2篇

通過分析沙埔中學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中學德育面臨的主要問題,針對城鎮化背景下沙埔中學德育的有效性進行了思考和探索,對相關問題提出一些參考意見。

農村中學 德育工作 教學效果

一、農村城鎮化的加速給農村社會帶來的影響

1.農村城鎮化加速帶來農村主體意識的覺醒

農村社會向城鎮化社會的逐步轉化,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破除了自上而下的大一統計劃經濟模式,激發了個性活力,鼓勵個體創新的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都為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和多樣價值體系的形成提供了寬松的社會環境。同時也推動自我意識和公民意識的成長。

2.市場經濟的沖擊引發精神家園的失落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物化世界觀泛濫對人文精神的侵蝕,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引發的生存危機,機器世界導致的人際關系冷漠、道德感淡化、生物技術帶來的倫理困惑等的這些沖擊引發了精神家園的失落。這種失落感進而也深刻地影響著在校的青少年學生,其主要表現為社會道德失范,個體精神信仰危機。

3.城鎮化進程中城市文化對農村傳統價值文化的沖擊

隨著城鎮化發展,沙埔的農村勞動力在城鄉間緊密流動,加強了城市中各種文化交相對鄉村純樸文明的沖擊,帶來的直接結果是鄉村原有的農耕文明的裂變。網絡、信息技術在農村的迅速發展,腐蝕青少年的心靈、阻礙其健全發展的因素卻比比皆是,網絡化的發展,已經開始深刻影響青少年感知、認知世界的方式,以及社會規則的內化,甚至影響到他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城鎮化背景下農村中學德育面臨的難題

在農村城鎮化背景下,沙埔中學德育工作者的主導性地位會受到多元化信息的沖擊。同時,沙埔中學學生在網絡中可以不再局限于狹小的空間進行交流,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隨心所欲地選擇信息,他們可以憑自身的情感好惡來對復雜的道德意識和價值觀念進行選擇。因此,沙埔中學德育工作者在中學生思想素質成長過程中的主導性地位就容易受到嚴重沖擊。網絡時代的到來使網絡文化發展起來,沙埔中學學生在網絡中也容易受到與自己所受教育有所不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網絡文化的影響。如果中學德育工作者面對網絡的開放性不提高自己、改進自己、鞏固自己的德育主導性地位,他們很可能會落伍,從而跟不上網絡時代潮流。

三、提高沙埔中學德育有效性的對策

1.沙埔中學轉變德育觀念

在城鎮化進程中的沙埔中學保持傳統的德育觀:在德育目的上重社會不重人;在德育過程上重理性的引導而忽視非理性的引導;在德育課程的設置上重視認知課程而忽視德育課程;在德育方法上一味地強調強迫式、說教。以此觀念開展的德育成為了限制人、約束人的工具。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社會處于社會轉型時期,這種學校德育觀念已經有悖于社會的發展,必須改變,要“從物化到人化,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對待人,承認學生的獨立人格地位;從‘失真’回歸‘本真’,關注人的生存意義和價值,建構人自身的意義和世界;從限制性轉向發展性,以人為本,解放和發展人的德行潛能;從分離走向融合,把德育貫穿于一切學科教育和一切德育活動中,實行一體化教育;從灌輸到對話,平等對話、相互教育、互相發展?!?/p>

城鎮化進程中的沙埔中學在開展德育工作的時候更要根據當地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學生的內在需求為出發點,根據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學生形成的思維習慣、認知方式、人格傾向等開展工作,沙埔中學教師要具有主動性、主導型和創造型開展工作的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中學的具體實踐中,生活德育觀、生態德育觀、校本德育等德育觀念更是值得借鑒。

2.沙埔中學把握德育目標

首先,把握德育目標的起點;引導中學生具備道德選擇力。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農村發生了急劇的變革,多元價值的共同存在成為了新農村的一種普遍現象,信息化對新農村的覆蓋加劇了多元價值的傳播。生活在這種社會環境中的農民必須面對各種價值觀的沖突(如封建迷信、科學主義、拜金主義、人文主義等),并且做出自己的選擇。因此,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中學必須承擔起引導學生逐漸產生道德選擇力的責任?!斑@種道德選擇力不僅是對現有道德規范和取向的適應,更是對道德規范和取向的創新?!?/p>

其次,把握德育目標的方向,引導青少年學生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公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和城鎮化的進程中,“臣民意識”等思想在相當一部分農民的頭腦里根深蒂固,表現為消極、被動、接受權威等,對自身權利的保護認識膚淺。因此,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中學,應該將培養學生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公民作為德育工作的基礎,特別是要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再次,追尋德育目標的理想:信念是個體動機目標與其整體長遠目標相互的統一,沒有信念人們就不會有堅韌意志,更不會有積極主動性的行為。在城鎮化進程中的中國農村,由于受到各種價值觀的沖擊,相當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或者無信仰。學校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教育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為今后繼續學習奠定基礎。

3.沙埔中學完善德育制度

我國當前施行的學校德育制度多是經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漸進變革而成的,與前社會環境和德育現狀以及德育主體的德性素養具有很大的滯后性,致使現行學校德育制度對德育工作的作用力減弱。這需要決策主體不斷深入調查研究,不斷完善德育制度。在城鎮化進程中的沙埔中學需要具有針對性的做好德育工作的各項保障制度。要做好沙埔中學德育工作,首先還要做好沙埔中學德育教師的工作。在沙埔中學德育專職教師的數量和質量上,教育管理部門應當有明確、科學的定位和政策傾斜;在教師待遇上,教育管理部門應當研究有別于學科教學教師的激勵機制,對于在學生德育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領導、教師在干部選拔、職稱評定等方面要優先考慮。其次,對于學校德育的工作,教育管理部門要“給一個明確的地位”,不能簡單地講“德育為先”。但是實際上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中學的德育工作已經證明,“德育為先”還是要為“學科教學讓路”的。再次,教育管理部門對于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學校,應當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切忌運用“城市標準”衡量農村,運用“傳統標準”衡量社會轉型時期的學校德育工作。第四,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學校德育工作領導、考核、監督、研究、管理辦法,劃撥專項德育經費。對于隨意占用德育課程、挪用德育經費等現象要嚴肅處理,對于“建立健全領導體制、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等規定一定要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葉連松.中國特色城鎮化\[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2\]馬力宏.農村城鎮化問題研究\[M\].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

\[3\]葉連松.中國特色城鎮化\[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4\]黃書光.價值觀念變遷中的中國德育改革\[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5\]彭未名.德育之為德育\[J\].現代教育科學,2004,(l).

\[6\]胡斌武.學校德育的現代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7\]吳飛.21世紀我國中學德育工作的新走向\[J\].教育導刊,2001,(23).

\[8\]教育部.關于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

中學德育工作論文范文第3篇

當我們將德育內容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或學校的其他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并納入常規工作計劃當中定期開展時,便形成了一系列的德育模式。我校主要的德育活動成功模式有:德育與創意性活動相結合的模式、德育與科技小發明(小創造)相結合的模式、德育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德育與藝術活動相結合的模式等等。

德育與創意性活動相結合的模式

創意性活動必須是針對當前學生的思想現狀和興趣特點開展的活動,它具有新穎性、趨時性、首創性。像我校開展的周末藝苑、周末電影院、圣誕party、校園“吉尼斯”、校園奧斯卡、校園情景劇、十八歲成人宣誓儀式、寄宿生篝火晚會、“愛心超市”、“愛心書屋”活動等,即屬于創意性活動。當把德育滲透于這些活動當中時,德育創意性活動模式就形成了。

1 “周末影院”的開辦

我校開展了“周末影院”這一創意性活動,即利用周末學生休閑時間,為學生(主要是寄宿生)放映百部愛國主義影片,如《英雄兒女》《董存瑞》《開國大典》《大決戰》《永不消逝的電波》《趙一曼》《青春之歌》等。用這些影片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扼止學生周末上網吧或到其他不健康娛樂場所,加強他們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思想意識和人生價值觀念。

2 “心理小屋”的設立

我校嘗試了“心理小屋”模式的創建。“心理小屋”有自己創辦的“心育”小報,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配備相應的心理老師,不少心理有問題的同學來到這里,與心理老師進行交流,認清了自己的心理問題,樹立了信心,明確了奮斗目標??梢哉f,“心理小屋”的創建,為我校學生開辟了一個心靈的家園。同學們在這里找到了心靈的歸宿。解決了心理上存在的問題。

3 校園“吉尼斯”系列活動模式的舉辦

校園“吉尼斯”是我校學生課外活動的一個大舞臺,由學生會體育部承辦。校園“吉尼斯”的比賽項目多達17項,而這些項目主要來自學生們身邊喜聞樂見的一些活動,如踢毽子、轉書、三分穿射、罰籃決殺、升級投籃、障礙賽、單指飛旋等等。這些活動引發了青少年極大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使他們在趣味競爭中,鍛煉了身體,陶冶了性情,增長了見識。這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創新的模式,活動中同學們加上自己的創意,出現了一些新的項目。比如:穿越低緯、快樂呼啦圈、雙飛跳繩、花式毽子、記憶先鋒等等。

4 “輪山之夜”寄宿生篝火晚會的創辦

我校寄宿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活躍這部分學生的課余生活。是我們必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誕生了篝火晚會這一創意性活動。篝火晚會的模式是,整臺晚會的節目都是寄宿生自己編排的,節目中有詼諧幽默的小品、相聲,有精彩絕倫的校園吉尼斯表演,有專業水準的樂隊現場演唱,有原生態的寄宿生歌曲串燒,還有熱鬧非凡的互動節目,現場氣氛異常的活躍。這樣的活動,不單是豐富寄宿生的業余生活,重要的是給平時沒有機會顯露才華同時又具備音樂、體育特長和表演才能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對于這樣的活動,學生們都拍手稱好。在思想教育層面,篝火晚會有著和“周末影院”相同的功效。

5 “愛心社”“愛心書店”和“博愛超市”的創辦

(1)“愛心社”模式。學校“愛心社”的資金來源是學生捐獻的日常零花錢,主要資助對象是本校的貧困學生。在本校就讀的學生,有以下情況之一者,可提出申請:失去雙親或單親,家庭經濟嚴重困難者;經濟困難的烈士、殘疾軍人的子女;家庭突遭災禍,家庭成員意外傷亡或致殘,造成經濟困難的家庭子女;民政部門確定的“低保戶”家庭子女;家庭收入很少,負擔較重的學生。對于這些困難學生,愛心社除了給予一定的資金資助外,還對他們的學費減免,校服費用減免等等。同時愛心社還聯系社會慈善機構和愛心人士給貧困生以更多的資金資助,并與之相配套建立起對困難學生減、獎、勤、助、補、免的幫扶制度。

(2)“愛心書店”“博愛超市”模式。除“愛心社”外,學校還嘗試引入各種適合校園、適合學生的自主資助運作模式,提倡困難學生自強自立,通過自己的雙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例如“愛心社”和新華書店合作,在校園里開設了“愛心書店”。運作方式是,通過報名從貧困生中選出一批人,再經過培訓上崗,讓這些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愛心書店”的經營和管理,“愛心書店”則給其一定的補貼。這樣,貧困生就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了生活補助。此外,“愛心書店”還聯系廈門慈善總會,每年為高三畢業生提供崗位助學活動,即在高考之后的兩個月的假期里為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并給予一定的報酬,讓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減輕家庭負擔。

“博愛超市”則是我校新近創制的模式。大致情況是,學校模擬商場模式,設置一個房間作為“商店”,發動學生將多余或用剩的物品捐獻到“超市”,貧困生憑借學生會發的積分卡到“超市”領取需要的東西。

德育與科技小發明(創造)相結合的模式

德育處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作為學生思想道德的考核指標之一,每學期安排一定的時間(包括科技節)讓學生集中開展活動,展示他們平時的科技發明構想與成果,然后進行評比并在全校大會上表彰。在此激勵之下,學生踴躍嘗試,奇思妙想不斷涌現,科技小發明(創造)成果不斷出現。例如陳子呈同學發明的“帶鏡子的眼藥水瓶”,他發現大多數同學滴眼藥水時,總不能把藥水準確滴入眼中,往往滴在眼外再流入眼中,極其不衛生,為此,他發明了一種帶小鏡子的眼藥水瓶。使用時,翻開小鏡片就可以方便準確并且一次性把眼藥水滴人眼中,用完后合上鏡片放入盒子里,既衛生方便成本又低廉,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生活中的小麻煩。

德育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模式

德育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模式要求,學生課題的選擇應多關注社會問題,在對社會問題的調查、分析過程中,拓展視野,歷練閱歷,提高思想水準,增強社會責任感。在我們的推動下,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得廣泛而又深入,近幾年來,我校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參加各級各類評比,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其中反響最大的是由我校三名高中學生經過調查撰寫的《剖析本地瘋狂的六合彩賭博現象》的調查報告。針對六合彩賭博這一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三名學生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從中學生的視角發掘這一令人深思的問題。這篇調查報告引起了市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并在全國引起轟動??梢哉f。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更加關注社會。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在學習中得到進一步加強,道德素養得到不斷提高。

德育與藝術活動相結合的模式

我們的活動道德教育模式中最活躍的模式之一就是德育與藝術活動相結合的模式。許多活動,形式上是藝術的,但內容上卻是德育的。

1 時間長。雖然很多學校都開展藝術活動,但我校的藝術活動與眾不同,我校每年的藝術節歷時達三個月之久,學生的參與面是空前的。

2 內容豐富。在藝術節期間,有新生的歌詠比賽、卡拉OK賽、才藝表演、鋼琴比賽、二胡興趣小組音樂會、繪畫比賽等,還聘請專家開設音樂講座。藝術節的高峰是元旦文藝匯演。在元旦的文藝匯演上,我們把三個月來經過層層選拔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就像現在最為流行的“同一首歌”“超級女聲”“加油!好男兒”等節目一樣,充滿著活力與精彩,把當代中學生最有代表性的一面展現出來??梢哉f,在藝術活動中。調動起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加強了他們的參與意識、提高了他們的集體觀念。同學與同學之間關系更加融洽,班級與班級之間更加和諧。

3 形式多樣。除藝術節外,我們還創制了“周末藝苑”“圣誕pany”“文藝入軍營”等日常藝術活動模式。這些活動,形式更開放、更自由,更得學生的喜愛。

德育模式的創制使我校德育工作出現了生機勃勃的局面。實踐表明,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不僅不會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影響教學成績,反而促進了包括教學質量在內的辦學質量的提高。當然,我們德育模式的創制與實施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還有許多地方亟待完善。

中學德育工作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落實,目前中學德育教育的教學水平也在持續性的提高。以往中學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講述式、填鴨式教學方式為主,教學目標旨在學生的思維素養、行為能力以及情感體驗等方面,但是因為教學方式相對固定且單一,導致中學德育教育的整體水平并不是非常理想。對此,為了更好地提升中學德育教育水平,本文詳細分析人文關懷在中學德育教育當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實施方法,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者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人文關懷;中學德育;生本教育理念

一、 引言

在中學教育階段,德育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人文性、思想性以及素養性等方面的培養,人文關懷在中學德育教育當中的影響力也比較突出,是推動學生素質發展的關鍵性課程。人文關懷則是以情感指導、情感體驗作為基礎進行人才培養的一種方式理念,能夠讓學生借助對人文關懷的理解、感受以及實施形成德育品質的培養,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綜合性目標。對此,探討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學德育必須注重人文關懷具備顯著教育意義。

二、 人文關懷在中學德育中的應用價值

德育教育本身便是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質等多個內容為核心的教學課程,課程教學目標是以培養健全的人格、優良道德品質的人才,對于學生的素質形成與發展、個性化的成長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近些年,伴隨著應試教育向著素質教育方面的轉變,促使中學教育階段也從以往的注重智力、技能的培養轉變為注重全面性素質的培養,這也間接提高了中學教育階段中多個素質類課程的教學重要性,中學德育教育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課程之一。在德育教育當中人文關懷擁有較為突出的重要性,兩者之間有著一定的契合性,應當屬于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人文關懷式的德育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本質,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著手,德育教育的內容會更加豐富、生動,及時性更加突出,教師能夠對學生的發展和心理狀況有一個直觀地掌握了解,同時將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蘊含在主題活動當中,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進行正確的指引。人文關懷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很多的優勢,能夠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同時對于德育教育也是一種拓展。

三、 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學德育注重人文關懷的方法

(一) 引入人文關懷,優化德育教育

當前在德育方面的教育一直以來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非常多,和輿論、文化以及經濟等多個因素均有關系。以青少年教育而言,因為家庭教育當中的范例表率作用不足、學校教育方面的不及時都會導致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薄弱。另外,因為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影響,學校大多數都存在明顯的形式主義,這一主義會嚴重影響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即使是德育教育當中提及了人文關懷,但是因為教學理念的影響在這一方面的教育引導內容并不多,從而人文關懷形同虛設。人文關懷的應用應當是從根本上實現的,感性的教育需要以情感的認知作為主要教育目標。對此,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形成情感體驗,借助創建人文關懷情境、氛圍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人文關懷,從而對人文關懷形成了解。學??梢愿鶕陨韺嶋H情況在平常教育工作中強化人文關懷素材的滲透,可以將人文關懷的典故編入到課外讀物、制作成為名人語錄等宣傳海報,或者是在機體活動中以人文關懷為主題開展活動,促使學生對人文關懷有一定的認知,并為人文關懷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 利用人文關懷激發學生的理性認識

在開展主題班會時,教師為學生準備好豐富的學校素材,學生通過觀看閱讀思考討論,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主題班會的開展形式也可以多樣化,教師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對一些事件進行觀看,這種畫面具有直觀的沖擊,學生更能夠關注到這些內容,最終使得德育教育開展獲得較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師在組織開展“遵紀守法、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圖片和漫畫進行宣講,將圖畫內容與課堂的教育巧妙的融合,讓學生觀看科學的發展和現代化科技視界,對比性的,也讓學生了解新聞中出現的一些邪教組織,例如那些年輕的生命自焚,提出問題為什么出現這些現象,并對學生講明利害關系,如何保護自己避免違法和邪教組織的侵擾。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反省,在教室積極引導下,樹立學生正確的觀念,堅定遵紀守法、崇尚科學、反對邪教。

(三) 理解人文關懷,懂得關懷他人

在教學環境與教學氛圍改善之后,便需要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進行培養,可以借助多種人文關懷的活動方式培養學生對于人文關懷的理解。在教學當中,一般德育教育都是以班級作為單位進行教學,教學方式則是以課外的多種主題活動為主,例如可以開展人文關懷主題班會、閱讀會等。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引導學生完成小規模的交流,講述身邊所遇到和發生的事件。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對不同年齡段、家庭背景、認知水平的中學生實行針對性、特色化的情感教育,實現因材施教達到全面提升的教育目標。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不能過度的功利性,更不能以強制性的方式進行教學,預防學生形成抵觸的情緒。與此同時,學校也可以適當地改善教學氛圍,借助舉辦競賽活動、朗誦比賽以及電影展播等方式激勵學生表現自我,提升學生的人文關懷意識。

四、 結語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在中學德育教育當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是培養學生情感體驗,豐富學生情感認知以及了解人文關懷、懂得人文關懷、學會人文關懷的有效教學途徑,對于學生的全面性發展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人文關懷的最終目標在于學生的態度、情感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影響,借助行之有效的人文關懷可以對學生的個人品德形成正面的干預。另外,因為人文關懷屬于中學德育教育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人文關懷也是德育課程中的素質教育內容,所以應用人文關懷有著顯著的必然性,在今后仍然需要注重人文關懷的應用方法與技巧的研究,從而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航征,張宏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注重人文關懷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93-96.

[2]蔡琴,方軍,宗薇等.運用敘事教學法對精神科護生進行人文關懷教育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61-63.

[3]王詠梅,辛春燕,李榮等.探討人文關懷對90后護生實習需求及職業價值觀的影響[N].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6,39(9):1174-1177.

作者簡介:

鄭琳,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四中。

中學德育工作論文范文第5篇

1. 中學生年齡偏小,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的自理能力不強,識別能力弱,自我保護意識差,他們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在思考問題、處理事情、選擇對錯等方面不穩定,往往在矛盾中徘徊。

2. 厭學情緒比較普遍。其表現是:頻繁逃課,有的因文化基礎差,對所學的課程聽不懂,缺乏學習興趣;有的班級課堂雜亂無序,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課堂上睡覺,或是班級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課堂上不聽課或消極地聽課;抄作業成風,教師在批改作業時經常會發現一個班的學生作業只有四五個“版本”,有些學生對抄作業、考試不及格等不良現象習以為常;早戀現象屢禁不止。

3. 部分學生無法處理好與家長、同學和老師的關系,矛盾重重,導致無心學習。例如,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被家長、老師誤解為早戀,不能心平氣和的解釋,不愿聽課,甚至離家出走;有的因為不能正確處理好同學之間的矛盾大打出手等。

一、切實有效的工作措施

1. 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主動與家長聯系,使自己的德育工作方法與家庭教育相協調。

家訪。家訪是教師主動與家長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學期家訪人數不得低于本班人數的l/3,要求班主任有家訪記錄,并由德育處考核家訪次數及內容、效果,考核結果與班主任津貼掛鉤。

電話聯系。及時把學生的突出表現或異常情況告知家長。家長會是學校與家長直接對話的渠道。非畢業年級一般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家長會的內容為匯報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問題、討論教育方法、傾聽家長意見、提出一些要求等。

2. 對家長作適當的指導。絕大部分家長從本質上是希望孩子能成為有用人才的,他們缺乏的只是科學的教育方法。因此,需要對家長進行適當的指導,讓家長了解教師,了解學生,了解學校的教育和管理,從而減少彼此之間的誤會,掌握有效的教育子女的方法。

3. 要擺正位置,不要凌架于學生和家長之上。樹立為學生、為家長服務的觀念。對待家長要做到“三心”,即“細心”傾聽家長對學生在校外表現情況的反映、對學校教育的建議和意見;“關心”地詢問學生的成長環境及家教情況;“耐心”地幫助家長解決教育孩子的棘手問題。

學會與家長交往的技巧。例如,初次家訪怎樣打招呼,怎樣同家長談孩子的問題,怎樣調節平息家長的情緒,怎樣了解家長的需要等等。

幫助家長改進教育方法。嘗試向家長傳授現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把握現代學生的心理和思想脈搏的方法。

4. 克服由家庭困難帶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為此我加強對家庭困難學生的引導,穩定他們的思想,使他們盡量不受家長的不良情緒的影響。例如,在得知學生家長下崗后,我迅速摸清情況,在班中召開了下崗職工子女座談會,開展了“家長下崗,我們分憂”的活動。讓學生從思想上理解父母,行動上體貼父母,為父母分憂;“少花父母血汗錢,多報父母養育恩”。同時,資助下崗家庭中特別困難的學生,從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多關心他們。

二、與社區教育相協調

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多想辦法爭取社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社區教育是學校德育的補充和延伸,是形成德育合力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師要主動爭取社區社會教育力量的支持,如公安機關、企業、村委會、居委會等。調動一切積極的社會因素幫助、教育、引導學生,切實使德育工作收到了實效。

組織學生接觸生產實際、外出參觀,讓學生了解勞動人民、熱愛勞動人民,是使學校德育與社區教育相協調的重要環節。加強學生對社區“二吧二室”(即酒吧、網吧、游戲機室和桌球室)的認識 ,是優化社區教育環境的客觀要求。“二吧二室”是對學生消極影響的高發區,一方面清除校園周邊不利環 境,如迷信、賭博、游戲機廳、網吧對學校的干擾及影響,清除不健康的卡通書、黃色書刊等活動;另一方面通過校內外聯誼活動,進行法制教育,讓后進生認清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分辨是非,從而實現真正的轉變。

責任編輯邱麗

上一篇:基礎教育論壇論文下一篇:教育學會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