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心理行為與文化論文范文

2023-04-04

心理行為與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閱讀療法作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形式之一,在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從多個角度對目前閱讀療法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歸納和整理,并結合高校心理咨詢實際情況和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特點,提出幾點建設策略。

關鍵詞:閱讀療法;高校圖書館;心理健康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81

1背景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與重視,但是由于認識不足、宣傳不夠或人員配備不到位等諸多因素限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遠未達到理想效果。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服務,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促進圖書館多元化人才培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圖書館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將閱讀療法的概念引入國內,并將其作為圖書館創新服務內容的新方式加以推廣,近年來,多項實踐項目落地,本土化研究逐漸深入。作為一門融合了心理學、圖書館學、醫學、哲學等多種學科的交叉學科,閱讀療法的作用機制是讀者通過閱讀某些特定主題的圖書,并加以思考和感悟,來幫助自身改善精神狀態或者情緒,直至消除或紓解自身困惑的一種輔助手段。

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涵蓋多個專業學科領域,學術性文獻能夠幫助讀者獲取專業知識,社科類和文學藝術類文獻能夠提高讀者思想文化水平、文藝修養和道德素養,是開展閱讀療法服務必備的物質基礎,在閱讀療法實踐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正是看到了這一點,開始將閱讀療法納入工作范疇,整合多方資源優勢,調撥專項資金,設置專人專崗,指導讀者的閱讀行為,進一步豐富閱讀推廣的服務方式。

2閱讀療法相關研究成果

筆者以“閱讀療法”和“高校圖書館”為主題詞,檢索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平臺,檢索結果顯示,從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有關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相關研究的論文有721篇,其中包括 59 篇碩士論文,4 篇博士論文。歷年分布情況見圖1。

從圖1歷年論文發表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國內圖書館界對閱讀療法的相關研究總體趨勢較為平穩,在相關研究領域并沒有出現蜂擁而上的研究熱潮,也沒有出現無人問津的冷落局面,充分說明了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學界對閱讀療法的關注度較為理性和客觀,始終保持著嚴謹的治學態度,閱讀療法的理論研究日趨成熟和完善。

國內開展閱讀療法研究的人員主要以圖書館界工作人員為主,從理論和實證角度對閱讀療法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研究主題涉及閱讀療法服務模式、服務方式、心理健康及書目推薦等諸多領域。王學云于2012年發表《我國20年來閱讀療法研究綜述》對閱讀療法引進國內20年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整理,對后來的深入研究和具體實踐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北京大學圖書館王波老師自1998年涉足閱讀療法研究領域之后,數十年間筆耕不輟,發表論文數十篇,對閱讀療法的定義、作用機制、類型、治療書目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梳理,是我國閱讀療法理論研究的代表人物。其于2017年出版的《閱讀療法》一書,堪稱我國閱讀療法發展史上的里程碑[1],不僅標志著我國閱讀療法理論研究已經步入系統化、規范化階段,為我國圖書館界深入開展閱讀療法研究和實踐工作提供了科學性、全面化的理論指導,并在國內掀起了閱讀療法的研究熱潮,越來越多的學者緊隨其后,研究范圍不斷擴展深入,研究方法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研究成果較之前顯著增多。

宮梅玲老師多年來立足于泰山醫學院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實踐探索,發表論文20余篇,并將自身閱讀療法實踐經驗和成功案例進行總結,結集為《讀祛心病》,向讀者充分展示了閱讀療法的具體流程和實施步驟,療愈效果極具說服力,為廣大圖書館工作者和有意向開展閱讀療法實踐的圖書館提供了豐富翔實的參考范例,具有毋庸置疑的示范意義[2]。

華北理工大學王景文團隊,采用回歸分析法、共詞聚類分析法、戰略坐標圖法等文獻計量學方法,對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文獻進行了深度分析,并繪制可視化圖譜,以揭示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為提高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水平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信息[3],相繼發表了《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向的深度分析》《我國閱讀療法書目研究與實踐進展述評——基于文獻分析與書目建設的視角》等多篇文章。團隊中的王燕等人對國外兒童閱讀療法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與分析,發表《國外兒童閱讀療法研究進展》《國內外面向兒童的閱讀療法比較研究》等文章。

大連交通大學圖書館付婉秋等人在閱讀療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及文獻計量學研究等方面進行了深度探索。成都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強菁等開展大學生網絡成癮閱讀療法服務的實證研究,證明閱讀療法是幫助大學生克服網絡成癮的理想方法[4]。還有一些研究者與其他學科背景的學者開展多領域合作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如內蒙古科技大學圖書館的盧勝利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雎密太合作發表了《我國15年來心理障礙閱讀干預研究述評》。閱讀療法理論研究領域不斷拓寬,研究成果迭出。

3高校圖書館閱讀療法實踐現狀

3.1閱讀療法實踐現狀

閱讀療法作為一種新的服務模式,其實踐范圍在逐年擴大,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和工作人員都認識到閱讀療法存在的積極作用,開始了多部門合作,探索和創新適合自身的實施路徑,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筆者選取國內開展閱讀療法實踐的部分高校圖書館進行了調研,并以泰山醫學院、華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幾所高校圖書館為例,介紹國內高校圖書館在閱讀療法實踐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泰山醫學院宮梅玲教授主要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閱讀療法實證研究,20多年來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成為國內高校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的先行者。宮梅玲教授利用所在醫學院的專業優勢,牽頭組建了一支由圖書館學、心理學、臨床學、人力資源等相關背景人員組成的閱讀療法專業團隊,并開設了我國高校第一個閱讀治療咨詢室。其于2000年申報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閱讀療法研究”科研課題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并以“優秀”結項。泰山醫學院圖書館成立了“大學生閱讀療法研究協會”,指導大學生實踐和推廣閱讀療法,推薦和檢驗閱讀治療書方,并對大學生抑郁癥配伍書方進行了重點研究,結集出版《讀祛心病》系列叢書,成為我國高校圖書館實施閱讀療法創新成果的優秀案例,也為其他高校圖書館學習開展閱讀療法實踐提供了很好的示范[5]。

華北理工大學圖書館于2010年開啟閱讀療法項目。在王景文、黃曉鸝等人的帶領下,從宣傳推廣、教育教學與培訓、操作標準與規范及學術研究方面進行頂層設計、全面規劃,建立起多維向、立體化的運作模式,開展閱讀療法基地建設[6]。在學校專業學科建設過程中,積極推行《閱讀與閱讀療法》等相關課程作為大學生公選課程科目,在學生中宣傳閱讀療法。其閱讀療法團隊從組織管理、咨詢師、館藏資源、推廣宣傳、技術支持五個方面進行重點推進,分工明確合理,各司其職。在圖書館網站上專門開辟了“閱讀咨詢服務平臺”模塊,擴大閱讀推廣宣傳效果。創辦了國內首份閱讀療法刊物《閱讀療法工作通訊》。其研究團隊還從文獻計量分析、書目建設、應用模式等角度對我國閱讀療法研究與實踐現狀進行了研究[4]。

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以大學生心理健康為切入點,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全校大學生的閱讀心理與行為進行了深入的調查[7],從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認知狀況、心理健康方面的閱讀行為、閱讀心理、閱讀行為與態度等方面進行了多維度具體分析,通過翔實量化的統計數據,指出大學生閱讀行為及心理的影響因素,為讀者開展分級分層次的閱讀療法服務。

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通過“心靈氧吧”讀書沙龍活動、電影展播活動、“一本好書帶來的啟迪”征文活動等拓展基于閱讀療法的多媒體立體導讀工作。海南醫學院通過開展經典名著的深度導讀,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讀書心得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4]。

吉林醫藥學院圖書館通過開設閱讀療法閱覽室和心理咨詢信箱、編制閱讀療法書目、舉辦讀書沙龍、邀請心理學專家舉辦專題講座等,閱讀療法實踐取得顯著成效。鄭州大學圖書館通過拍攝校園微電影進行宣傳推廣,并通過網絡推薦相關書目、舉辦閱讀療法主題征文、創辦微信公眾號“書藥鋪子”欄目等開展閱讀療法實踐[8]。

從閱讀療法在國內部分高校圖書館實施現狀可以看出,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形式、內容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疏導學生情緒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2閱讀療法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縱觀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實踐現狀,雖然在參與數量、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仍然普遍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3.2.1專業人才缺乏

泰山醫學院的成功案例表明,擁有相關學科背景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團隊是閱讀療法能夠取得實際效果的關鍵所在。他們不僅需要具有圖書館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還要熟練掌握閱讀療法的理論與實施方法,最好具有心理醫師執業資格或有一定的醫學知識以及其他輔助相關知識等[4]。但這也正是目前高校圖書館在閱讀療法實踐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普遍較低,心理咨詢機構不夠健全。心理咨詢師資本身的匱乏,也無法為圖書館聯合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提供足夠的專業支持和保障。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對開展閱讀療法的實踐效果也有著直接影響。多數圖書館員不具備心理咨詢相關專業知識,對閱讀療法的概念、作用等不甚了解,在常規性的閱讀推廣和專題圖書推介等活動之外,對讀者更深層次的心理訴求則心有余而力不足,制約了閱讀療法效用的真正發揮。

3.2.2讀者認知度低

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和圖書館工作者開始認識到閱讀療法在閱讀推廣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開展了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筆者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高校都尚未開展此項服務,一些圖書館工作人員甚至第一次聽說“閱讀療法”一詞。相較于圖書館學其他領域,閱讀療法相關的研究者、研究成果數量仍處于較低水平。在高校范圍內,無論從學校管理層面,還是大學生讀者,認為出現了心理問題或者不良情緒時應該咨詢專業心理醫生或者尋求醫生幫助仍是主流觀點。

筆者對所在省內幾所高校圖書館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其中不乏一些已經開展閱讀療法工作的圖書館,但結果并不如人意,受訪讀者中較大多數對閱讀療法知之甚少,甚至都沒聽說過,遑論對閱讀療法的原理、治療方法和作用的理解及主動尋求圖書館的幫助。這反映出目前在閱讀療法的宣傳普及工作遠遠不夠,理論研究水平和實踐力度尚待提高。

3.2.3服務內容缺乏針對性

閱讀療法是一項針對性強,建立在對讀者對象的心理進行關注、分析基礎上的新型服務模式,不能按照傳統的服務模式進行。很多高校圖書館在閱讀療法開展過程中缺乏創新性探索,仿照其他高校成功經驗,照搬一些專業書目,在圖書館網站或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羅列了事,缺乏對不同讀者、不同年級、不同社會問題對讀者產生的影響等進行深入分析,不能及時針對一些特殊事件或時間節點對讀者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也就無法提供針對性的療愈服務,閱讀療法便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4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實施策略

根據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療法現狀和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從人才隊伍建設、服務模式、書目制定等方面,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4.1培養閱讀療法專業人才隊伍

開展閱讀療法遠非圖書館一家之力所能完成,需要心理學、教育學、圖書館學,甚至醫學等專業領域人才共同合作。王萬清在《讀書治療》一書中指出,從事讀書治療的咨詢員,至少要有教育、心理、咨詢的學士以上學位,再接受圖書館學、文學、心理學的訓練,并擁有一年以上的教育或圖書館經驗及使用讀書治療的經驗,才有資格進行發展性的讀書治療。倘若要進行治療性的讀書治療,則更需要有碩士以上的心理、咨詢、治療的訓練,再加上文學、圖書館學及臨床的經驗[9]。

圖書館作為閱讀療法的主導力量,應對多方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打造一支具備圖書館學、醫學、心理學等不同專業知識及較高文學素養的專業化人才隊伍,發揮團隊協作優勢,共同將閱讀療法的效果達到最優,這也是實施閱讀療法的關鍵所在。圖書館可以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的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教師、負責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師等共同組建專家服務團隊,聯合開展閱讀療法實踐工作。圖書館也可以尋求校方的支持,在招聘新員工時將具備心理學專業背景作為條件之一,對閱讀療法人才隊伍進行擴充,這是確保閱讀療法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4.2開辟閱讀療法獨立實施空間

閱讀療法實施對象大多是具有各種心理困惑的學生讀者,開辟獨立、安靜不受外界干擾的閱讀空間至關重要。高校圖書館應將此項內容納入圖書館空間建設體系,結合館內空間布局、藏書結構等因素,確保閱讀療法長期有效地運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從調換墻面色彩、燈光柔和度等方面對閱讀環境進行改造,使學生能夠卸下緊張、不安或者焦慮等負面情緒,放松心情。其次,空間緊張、條件有限的圖書館,可以與院系或者書院聯合開展閱讀療法空間建設。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在書院制建設過程中,按學生比例配備育人導師和心理咨詢師,并開辟了閱讀室、咖啡區等空間。圖書館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將閱讀療法引入書院建設,為其書房建設提供指導意見和幫助;定期與育人導師和心理咨詢師溝通,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為各書院提供圖書支持和閱讀建議,將閱讀療法作為一項常態化活動持續開展,在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豐富課余生活和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4.3因時制宜,注重閱讀療法實施時間

大學生正處于成長成熟的發展階段,需要面對學習、就業、人際交往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心理波動性較大,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圖書館在開展閱讀療法過程中,可以針對一些特殊事件或時間節點,進行針對性實施。如每年9月份是大一新生入學報到時間,這一時期往往是新生焦慮情緒集中爆發期。學習節奏較之從前有所放緩,接觸新生事物較多,很多學生短時間內無法適應身份轉變。圖書館應考慮在舉行新生入學教育講座中加入閱讀療法相關內容,及時疏導新生群體心理,引導他們利用空余時間合理利用圖書館,避免不良情緒堆積。每年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高校會舉行心理健康咨詢等活動,有些圖書館嘗試將5月份作為閱讀療法月,開展專題圖書推介、心理專家咨詢、專場講座等活動。鄭州西亞斯學院圖書館聯合心理咨詢室,在校園內設置咨詢臺,圖書館員和心理咨詢師現場接受讀者咨詢,答疑解惑。圖書館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層次開展活動推廣,如大四學生由于面臨畢業、論文寫作、就業形勢嚴峻等一系列壓力,心理波動較大,更需要學校多方加以重視,圖書館可以聯合學校心理咨詢機構開展心理疏導。

4.4制定專業書目

開展閱讀療法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莫過于為讀者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離開了閱讀療法書目,閱讀療法無異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2011年,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與心理健康分會聯合為全國大學生推薦《面向大學生的常見心理困擾對癥書目》[10]。該書目是依據圖書館員自身的體驗和開展閱讀療法實踐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以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對癥開出的書方,適用于大多數人。2020年疫情期間,鄭州西亞斯學院圖書館成立了專門的書目收集小組,通過微信公眾號推出了疫情書目專欄,包括人類歷史上的幾次疫情、如何緩解焦慮等多個方面,引導師生理性看待疫情,學會疏導自身情緒,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編制閱讀療法書目,需要匯集圖書館員、心理學等多學科領域專家組成團隊,明確各自分工,根據大學生不同心理健康狀況、專業學習背景,通過館藏系統統計并分析讀者閱讀喜好和需求狀況,通過文獻調研、網站調查、借鑒開展閱讀療法成功的書目等方式,篩選適合閱讀療法的優質書刊。心理咨詢師在此過程中提供專業指導,圖書館員一同對書目進行評價、遴選,形成初選書目。在閱讀療法實施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數據統計計量方式對書目的閱讀效果進行評價,不斷調整和完善書目編制。

另外,閱讀療法也可采取多種形式,如舉辦專題讀書沙龍、推薦相關主題的音樂和觀影活動等。通過多樣化、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鼓勵讀者分享閱讀過程中的感悟和收獲,自身通過閱讀獲取到的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等。

5結語

閱讀療法作為一種簡便、經濟、可操作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助方式,對疏導大學生不良情緒、改善讀者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實踐所驗證。其實踐范圍在逐年擴大,許多圖書館和工作人員相繼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創新,在具體實踐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需要有更多不同學科背景的研究者加入進來,通過多領域合作,加大閱讀療法實踐范圍,提高閱讀療法的實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呂冰玉,楊芳.國內閱讀療法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6):81-91.

[2]段曉林.閱讀療法本土化及其實踐:王波研究館員訪談錄[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9(1):32-35.

[3]王景文,高玉潔,許靜,等.我國閱讀療法實證研究發展現狀與未來走向的深度分析[J].圖書館,2016(3):60-66.

[4]王學云.我國20年來閱讀療法研究綜述[J].圖書館學理論研究,2012(2):60-65.

[5]王波.閱讀療法的歷史基因、民間土壤、理論新解和發展現狀[J].圖書館論壇,2019(8):108-123.

[6]王景文,郭向飛,李東.我國閱讀療法發展的困境與消解[J].圖書館,2017(3):96-100.

[7]張淼.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閱讀心理與行為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12):111-114.

[8]陳傲杰. 閱讀療法在鄭州大學圖書館的推廣應用[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1):34-36.

[9]郝素珍,王曉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究——基于閱讀療法的原理與應用[J].教育時空,2018(3):142-143.

[10]趙晨潔,葉志鋒.大學生經典閱讀書目體系構建及推廣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9(8):79-86.

作者簡介:田麗娜(1983),女,鄭州西亞斯學院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信息資源建設、讀者服務。

(收稿日期:20210428責任編輯:馬玉娟)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Reading Therapy in University Library

Tian Lina

心理行為與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女大學生;基本生活消費;閑暇消費;消費心理

社會商品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帶動了廣大的大學生消費群體的需求。由于大學生消費的獨特性,受到各商品市場的關注與研究。尤其是廣大女大學生消費者,他們給予飲食,服飾,日化商品等市場的發展很大的推動力。同時,女大學生的消費也有令人擔憂的一面。近年來,對于女大學生消費行為的調查和研究也明顯增多。本文以阜陽技師學院為例從在校女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和閑暇消費兩方面分析女大學生的生活消費行為和心理。

一、女大學生基本生活消費

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衣食住行”。在女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中,除了每學年交的800元住宿費和回家來校所需的車程費外,主要有飲食與購買服飾與日化用品三大類。它們在女大學生的生存性消費中占有很大比例。對于女大學生中低消費來說,基本生活消費幾乎占了總體消費的1/2。

大多數大學生都是在異地求學,離開了家長的照料,吃飯自然也成為首要問題。目前對于女大學生的飲食消費行為研究的不是很多。根據對本校女大學生的調查,女生每月食堂的餐飲消費大體在240元-350元,水果、飲品、零食等其他消費在40元-100元。一日三餐,有70%以上的女生能夠按時按量飲用。大部分女生在飲食選擇上講究營養搭配,他們的飲食標準開始由吃飽轉為營養,保健。平時多吃瓜果蔬菜,注重營養均衡。

但有部分女生的飲食消費行為存在著不良嗜好,從眾性地選擇流行快餐,或求異性地追求飲食消費檔次。90后女大三學生思想前衛,追求刺激,像燒烤、油炸等高熱量、高危害、重口味食品容易刺激人的嗅覺和味覺,給予他們不同的滿足。女大學生從小受西方快餐的影響,喜愛漢堡,炸雞翅這類快餐,養成了不好的飲食習慣。這些都說明現在女大學生在飲食消費上,更注重選擇迎合自己口味的食品,而忽視飲食科學。

女大學生在選擇食物時,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片面追求身材,飲食不規律。對于想減肥者保持美麗身材的學生而言,他們不吃五谷雜糧,不吃魚肉,進食的都是水果蔬菜,只注重午餐重要性,忽略早晚餐。造成營養不良,虛脫乏力,患得各種腸胃疾病。二是缺少食品安全意識,擇食不講健康原則。學校周圍有許多不合飲食衛生許可的小吃攤,小餐館。麻辣燙、酸辣粉、燒烤這些垃圾食品,倍受他們的喜愛。女大學生在選擇就餐地點時不考慮環境衛生、食品安全,只注重個人飲食喜好。

在服飾消費上,由于學校女多男少的特點,我們學校周圍的商業街市,賣的大多是年輕女性需要的衣鞋及佩戴飾品。女大學生因為各中因素,對服飾選購的標準不同。大體上,與其所在年級、性格和家庭條件等因素有關。

對于剛進大學不久,大一大二的女生來說,他們大多選擇舒適,保暖,可愛類型的服飾,對衣著的搭配效果和場合要求沒有很大關注。大三大四的女生則多選擇實用的職業裝或淑女裝,講究出人不同場合要有著相應的整體搭配效果,體現出自己有著對著裝方面的品味,給自己樹立良好的外在形象,確保在別人眼中,自己是美好的。

在服飾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服裝,鞋子的設計也迎合不同消費者的氣質和個性特征。不同性格的女生,他們的衣著選擇也不同。性格開朗,活潑的女生多選購時尚,休閑的服飾,給人大方熱情的印象,他們追求新穎時尚,講求個性前衛;內向安靜的女生則選擇適中,大眾的淑女服飾,看上去不夸張也不缺檔次。另外,愛裝飾的女生,在服飾上的消費較多,樸素型的女生則認為,服飾買多了穿戴不了很浪費,他們的服飾消費就相對少些。

對于家庭條件一般的女大學生,他們在選擇服飾時,價格上屬于中低檔次,很少選購專賣店的昂貴服飾。另有部分女生追求潮流,喜歡多買幾件價位低的服飾,他們認為買價格低的服飾,買時不心疼錢,穿過時了,扔掉也舍得。而家庭富裕的女大學生,就有經濟條件來選購像淑女坊、達芙妮這樣中高等價位的品牌。

在服飾消費上,同樣也存在不良的消費行為。例如,有的女大學生為了在同齡人前不顯得落伍,就攀比性地購買新穎時尚新品,把吃飯買書的錢花在外表的裝飾上。她們想這樣即能保持身材苗條又能顯得自己時尚美麗。這種盲目求新的錯誤觀點嚴重影響女大學生的世界觀與金錢觀。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于二十一二歲,生活在集體環境中的女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有關調查表明,女大學生在護膚、化妝、美容上的消費越來越多。說明女大學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外在形象,他們的消費理念也在不斷提升。學校女生眾多,自然對日化用品的需求量多,女大學生們討論護膚美容的話題也多。他們也會有一兩件護膚品與化妝品,比如基本的水和乳液,粉霜,BB霜,眉筆,唇彩等。

在化妝品消費上,存在不同年級和專業的分層。大一大二的女大學生,一般注重護膚品的選購,很少選購化妝品。大三大四的學姐們,則由于兼職或實習工作的需要,都少不了對化妝品的需求。另外,音樂美術學院的女生們比其他學院的女生更關重化妝。同住一個寢室或同在一個班級,一個集體里的女生在護膚與化妝上,有著攀比從眾現象。即大家會比較對護膚和化妝品的購買現象。

昂貴的品牌護膚品和化妝品,對于沒有收入來源的女大學生相當于奢侈品。他們一般選擇價格便宜點的商品,像通過網購,或商品打折時選購。多數選購校附近日化商店中的低檔產品。藝術系或家庭富裕的女生多會到專賣店選購高檔化妝品,她們相信品牌日用品的質量,也更懂得健康護膚的重要性。雖然購買時覺得價格貴,但用著放心舒服最重要。

大部分女生來自農村,對于化妝品,護膚品的知識了解不多,以前由于家長和學校不允許也沒化妝的經歷。這導致在護膚美容這方面的消費較盲目。在對日化用品的選購上,女生們有些盲目和被動,她們不了解自己的膚質,不知道錯誤的用品對皮膚的危害之大。我們學校這兩年,都有校妝網的業務員,在女生宿舍推銷自己的產品,幫忙分析女大學生的膚質,推薦他們該使用怎樣的護膚品,化妝品,接著就對感興趣的女生推銷他們的產品。因為面子問題,很想改善自己皮膚的女生很多,他們需求迫切,就容易沖動,業務員只要把臉部問題說嚴重些,就會買下指定的產品。這就是消費者受暗示后盲目地選購日化商品的事例。

有些女大學生購買日化商品的消費者行為是異常的,存在強迫性購買的現象。比方說,有的女生在商場牙膏或衛生巾等日常用品打打特價時,買了夠用一年的商品,然而她們忽略了保質期,結果買回來的用品沒用完就過期了?;蛘哂械呐?,根本不需要某件商品,只是因為購買當時大家都在搶購,自己也想著有著便宜不占怪可惜的,結果湊了個熱鬧買回一件不怎么用的商品。,這些強迫性購買行為發生在大部分女生身上,他們只在購買時獲得了心理上的滿足,卻浪費了錢財,沒有理性消費的結果。

二、女大學生閑暇消費

女大學生除了以上基本生活消費外,閑暇消費也值得我們關注。經過對本校女大學生休閑時間的安排觀察,大概分為教室自習,逛街,上網,參加輔導班及周末聚會幾大類。其中,有些閑暇消費是值得表揚的,而有的則需改正。

在閑暇時間消費的女大學生,逛街購物,美食聚餐,或幾個人到KTV唱歌娛樂一下都是常用的消費選擇。三五天的短假,大家會去生態園、八里河、迪溝、西湖這些阜陽的風景區游玩。在閑暇時選擇到這些地方消費,大家都覺得物有所值,能夠接受。不僅身心能得到放松,也觀賞了大自然的美景,了解了阜陽的風土人情,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彼此間的友誼。這一旅游閑暇消費是值得贊賞的。在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季,女生就多會在宿舍上網,從網上團購些美食,服飾,看看電影,玩玩小游戲都是不錯的選擇。

閑暇消費也存在不少不良消費行為。有的女生追求個性,出人游戲廳,酒吧這些不良場合。還有個別超愛旅游的女生,會為了遠方的一次旅游,省吃儉用段時間,攢足旅游需有的花費,甚至蹺掉一天課去旅游。這種癖好型消費是不可取的,不僅占用學生太多的心思、金錢,還會耽誤學生的功課。女大學生中也不乏有愛上網玩游戲看電影的一小部分。她們能花閑暇的大部分時間在電腦前,這樣不僅對視力有危害,還有害身體健康。有的女生甚至沉默于網戀,結果害了自己。

三、女大學生特有的消費心理

女大學生在基本生活消費和閑暇消費時做出的消費行為,都能反映出他們特有的消費心理。有些不良的心理往往會讓女大學生在消費時陷入消費誤區,做出錯誤的消費行為。

1 飲食消費折射女大學生的從眾心理與求異心理。女大學生不健康的消費行為受到她們從眾和求異各種不良心理的引導。食堂同樣的飯菜滿足不了女大學生對飲食喜愛的選擇,因此,她們喜歡到校外就餐,選擇與大家不同的食品,這樣顯得自己超前出眾。同時,女大學生的從眾心理又使她們消費那些受眾人喜愛、流行的食品。所以即便校外路攤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她們也吃得有滋有味。另外,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用是一定的,為了豐富生活中其他開支,她們就從餐飲消費中節約下一筆錢,所以只能選擇去價格便宜卻沒有安全保障的攤位、餐館就餐。女大學生需要加強自己對食品健康與安全的防范意識,避免病從口人的飲食危險。

2 服飾消費反映女大學生的攀比與炫耀心理。每個女孩都愛漂亮的服飾,都有自己喜愛的服飾。在服飾消費行為上,女大學生的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尤其明顯。有的女生為了攀比,甚至省吃儉用,把錢都用在裝飾自己上,造成營養不良,身體虛弱。有的女生家庭條件優越,就在服飾選擇上,追求品牌卓越,款式新穎的高檔商品,呈現出富裕、貴族、時尚的形象,向同學們進行炫耀好得到別人的羨慕與嫉妒。

3 日化用品消費突顯女大學生的求美與盲目心理。人都有希望周邊的同學朋友贊美和夸獎自己漂亮的心理需求。美麗,漂亮,年輕都是滿足這種需求的外部條件?;瘖y品就可以修辭女生面部的缺陷,使其呈現給觀眾美麗的一面。有的女大學生化妝,是追求時尚潮流,有的是為了讓自己漂亮一些,給自己增添自信,有的女生是出于一種好奇心;然而,有的卻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贊美,出于虛榮心理的作用。適當的妝塑是生活的一種積極態度,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味,電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符合年輕女性審美觀的要求。但部分女大學生在日化用品的選擇上顯得不知所措,盲目地選購錯誤的商品。他們缺乏了解化妝品的危害,正確的護膚卸妝步驟這些常識,在日化品的選購夠被動盲目,易受周圍同學、銷售員和廣告等信息的暗示,購買不符合自己膚質的商品。

4 閑暇消費呈現女大學生追求時尚與個性的心理。閑暇時間的充沛,給女大學生閑暇消費帶來更多的選擇。她們有著新時代的消費新觀念,消費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女大學生閑暇時,多會選擇去像舞蹈班、練歌房、健身房這些時尚新潮的地方消費。一方面,它們豐富大學生的生活,給生活帶來樂趣;另一方面??梢猿鋵嵶约?,培養出多才多藝的特長。女大學生閑暇消費又與他們的個性消費觀念有關。電玩城、網絡游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使得女大學生閑暇消費多了個性化的選擇,使他們的閑暇時間不只是花在逛街購物這些傳統消費方式上。女大學生的這類消費心理在滿足他們閑暇消費需求的同時,相應地增加了他們的生活開支,養成重享受性消費的壞習慣。

四、對大學生消費觀念的正確引導

女大學生處在剛與社會接軌的階段,在年齡上算作成年人。但其消費心理整體上處于不成熟階段,容易受社會,市場,群體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有些不良的消費心理是正常的現象。所以刻板地用對與錯來評價他們的消費行為是不科學的。我們應該針對性地對這些消費行為和心理進行研究,給予科學的引導教育,使女大學生自覺樹立正確消費觀念,做出理性消費。改善女大學生這些不良消費行為現狀,樹立其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消費習慣,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

消費者的各種行為是在社會經濟市場提供的消費平臺上施展的。社會為消費者提供琳瑯滿目的消費項目,同時消費者被各種不健康的消費文化感染著。女大學生初入社會,好奇心,新鮮感使她們容易受到社會上不健康消費文化的影響。所以,社會主義經濟要以健康的消費風尚為發展前提,傳播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打擊不良消費場所的建設,提倡綠色消費,加強食品安全保障,遏制有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消費市場弊端。社會市場的管理者要打擊那些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書籍光碟等版物出版,打擊非法網吧、餐飲食品店等灰色場所的營業;努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給女大學生營造健康安全,積極向上的消費環境。

女大學生處在學校這個群體環境中,消費意識和觀念容易受同齡人的影響。學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消費觀,世界觀,金錢觀的教育,反對一切鋪張浪費的消費行為,倡導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學校要開展有關消費的知識課堂,對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進行客觀的指導,完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讓大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消費習慣;努力幫助女大學生改正消費上的各種不良心理,使他們用健康的心態對待消費;凈化校園周邊的消費環境,營造校園良好消費風氣,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塑造女大學生的理性消費意識。

計劃生育政策的施行讓當代女大學生成為家里的千金公主。家長的寵愛自然是不在話下。在物質生活的需求上,不少家長就秉著“富養女兒”的觀念,不管消費水平的高低和花錢多少,女兒想要的盡量滿足。這給女大學生養成不好的消費習慣,提供了物質保障。作為父母,要對孩子的消費觀給予正確家庭教育,在給予他們消費自主權的同時,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消費觀念。父母也要以身作則,轉變老的不良思想,帶領孩子一起進行健康理性消費。

女大學生作為消費行為的發生者,其消費心理起首要引導作用。離開家長照料,初入消費行業的她們缺少對商品的了解。對消費有著更多的需求。對于美食、服飾、日化、休閑這些消費領域,充滿了興趣和喜愛,但又缺少相應的消費經驗。因此,我們平時要加強自己對世界觀,價值觀的學習,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在業余之時,多普及商品消費知識和消費技巧,累計消費經驗,注重科學消費心理的培養,做到理性健康消費。

通過對我校女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心理的簡單分析,可發現消費行為的特征不是集中體現在某一個女生身上的,一些消費心理也不是某一個女生所特有和一成不變的,它們也隨著我們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生變化。具有當代的消費文化氣息。所以,我們要以變化的唯物主義觀點對待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不形而上學,也要與時代結合。在以往的消費經驗中要善于總結對錯,學會把錢花在有用的地方,去除自身攀比、炫耀等不健康的心理疾病。養成良好的消費觀念和習慣。對于即將要邁出校園,踏上工作崗位的女大學生來說,經濟開支要依靠自己賺取,一個合理的生活消費習慣更是對自己生活的照顧。在追求好的物資生活水平的同時,注重自己內在精神的修養。

心理行為與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無論在義務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 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不僅有益于廣大學生健康成長, 而且也會一定程度上對社會消費行為起到示范作用。

一、高職學生網上消費行為與心理的現狀

(一) 主動消費, 缺乏理性

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他們的消費不在征求父母的意見, 而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消費。這一特殊消費群體尤其在網上消費上表現的更為積極主動, 但是缺乏理性[2]。他們享樂攀比, 崇尚品牌, 標新立異, 追求刺激和新潮。容易受到情感的支配, 更注重感官的滿足, 他們有著較強的好奇心, 對于各類網絡商品保持高度的關注, 盡管這些學生們沒有直接的經濟來源, 但他們卻表現出強大的消費能力[3]。

(二) 需求增長, 資金單一

區別于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的開放式的大學生活給廣大學生提供了展現自己個性的舞臺, 他們把業余活動、休閑娛樂放在和學習同等重要的位置上[4]。作為一名在校的大學生, 他們沒有直接的經濟來源。他們的資金只要源自自己的家庭、來自父母的收入。消費需求日益膨脹與單一經濟來源的矛盾是亟待解決問題。

(三) 結構多元化, 具備傾向性

大學生的需求相對比較廣泛, 消費結構呈多元化趨勢, 每個個體有著各自不同的購買需求和欲望。大學生網絡購物的商品種類復雜多樣可以稱得上是包羅萬象, 其中風險比較小、性價比較高的實物商品比較受歡迎。女生大多以衣服、鞋帽、裝飾品、化妝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為主, 而男生會選擇書籍、電子數碼產品以及游戲類的產品[5]。從各類商品的購買的頻率來看, 大學生網上消費的結構仍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

二、高職學生網上消費行為與心理存在的問題

(一) 網上消費盲目從眾

網上消費和傳統消費一樣是一個從心動到行動的過程, 它是消費的一部分, 有目的有計劃根據自身需求的理性消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高職學生的網上消費卻存在盲目從眾的心理問題, 原因有二。一方面, 父母的溺愛縱容了學生不合理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 網上商品琳瑯滿目, 能實現不走一步路便瀏覽到各種商品[6]。同時, 商品的價格對于沒有直接經濟來源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過問卷調查顯示, 如果碰到“淘寶、唯品會”等知名網站打折促銷時, 他們更是頭腦發熱, 盲目跟風購買, 甚至購買了很多商品回來閑置。

(二) 網上消費炫耀攀比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每個家庭的收入情況逐漸變成了隱私, 各種社交場合和私人聚會都充斥著攀比炫富的氣息。這種消費“實則是要向社會觀眾傳達某種社會優越感, 以挑起他們的羨慕、尊敬和嫉妒”。仿佛消費的越高檔, 就越有面子, 為了面子盲目進行超支消費, 從而忽略了自己的購買能力。攀比心理的錯誤之處在于把“富有”等同于“物質享受”, 忽略了精神富有[7]。網上消費不論與收入或財力是否相當, 都不僅有害于消費者, 而且破壞校風, 造成不良的影響。

(三) 網上消費成癮

處于性格改變與成長敏感期的大學生們, 他們不具有正確的消費觀念。在進行網上消費時, 他們關注的不再是購買的商品本身, 而是追求購買商品時或者付款時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審視這一行為, 網絡消費者是基于直觀體驗、主觀意愿、直覺沖動等因素做出的消費決策和行為。作為網上消費的主要力量, 消費成癮無疑會影響正確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

(四) 商品質量與交易安全問題

網絡是一個相對自由和開放的體系, 商品琳瑯滿目價格低廉。但是網上購物畢竟是虛擬的, 消費者無法親自鑒別和嘗試接觸商品, 只能通過圖片、文字以及以往買家的評論來判斷商品的質量。網上交易則需要買家提供信用卡、銀聯卡、支付寶賬號等等比較保密的個人資料, 這樣一來就增加了買家個人信息被泄露的可能性。對于一些網上消費經驗不足的學生, 容易受到不法商販利用網絡的漏洞進行詐騙, 使得原本就不寬裕的經濟更加拮據。

三、構建高職學生正確網上消費觀念的教育對策

(一) 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 強化正確消費觀的認知

現在的高等教育學校并沒有開展相應的課程, 已有的思想政教育課程中更側重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 并沒有涉及到消費教育的相關內容。因此, 要實現對學生消費觀念的教育, 就必須拓展學校思想政治理論的課程內容, 增加培養大學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內容, 將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與具體的消費觀的教育相結合。同時, 采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情理相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引導他們讓學生心悅誠服的接受老師的教導, 幫助學生認清楚“需要”和“想要”, 克服購買的沖動欲望, 增強自我約束力, 不虛榮, 不攀比, 不拜金, 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自覺地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 并有效的指導自己的消費行為。

(二) 組織各類活動, 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果說認知消費是消費觀念產生的思想基礎, 那么消費者對消費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則是促進消費行為產生和形成消費觀念的原動力。因此, 消費者對正確消費觀念認同的前提下, 面對消費時就會產生是非感、正義的、責任感, 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因此, 要想做到這一點, 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對消費產生正面的情感體驗。剛入學的大一新生組織關于網上消費教育的特色主題班會讓大家對網上消費有一個初步的認知。給學生提供勤工助學的崗位, 讓他們在實際的工作中體驗生活的艱辛與無奈。

(三)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充分發揮潛在課程的教育作用

潛在課或稱隱形課程 (hidden curriculum) 是與正規課程相對的課程, 它不在課程規劃中反映, 不通過正式教學進行, 可以把它界定為“學校通過教育環境包括物質的、文化的和社會關系結構的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的非公開性教育經驗包括 (學術的與非學術的) ”, 學校通過物質文化 (學校建筑、設備、文娛體育活動設施、校園環境) 等、制度文化 (校訓、校紀、學生守則) 等、精神文化 (學校的人際關系、師風師德、學風、班風、校風) 等,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態度、人格和價值觀的形成有持久作用, 彌補正規課程的不足, 形成一種“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應, 更好地促進個體健康發展。

四、結語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 家庭的經濟收入不斷的增加, 高職學生消費形式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他們消費觀的問題, 與自身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長息息相關。只靠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是很難實現的, 更重要的還是學生本身對消費觀的認知, 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做到合理消費。

摘要:網絡消費作為一種新型的消費模式受到人們尤其是當代高職學生群體的廣泛歡迎和認可。高職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 他們追求時尚和渴望個性, 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很大的消費自主空間, 已成為網絡消費者重要的組成部分, 同時他們又具備易于接受新事物和追求時尚的群體性消費特征, 是網絡消費群體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類。另一方面, 他們的心理發育不成熟, 思想意識、生活態度和理想信念極易受到消費文化的影響, 也造成一些消極負面的作用。

關鍵詞:網絡消費,高職學生,消費行為,消費教育

參考文獻

[1] 嚴惠.大學生非理性網購行為動機分析[J].商情, 2013 (13) :75.

[2] 彭聃玲.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105.

[3] 伊伯特·弗蘭克.蔡曙光等譯.奢侈病EM3[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 2000.75.

[4] 王寧.消費社會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1.96.

[5] 陳松巖.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理相勝[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6) :103.

[6] 范樹成.德育過程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264.

心理行為與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極端行為主要是指行為主體受內外各種原因誘發而產生的緊張心理狀態和情緒反應, 在這樣心理狀態和情緒反應的情況下學生會做出一些違背社會法律、社會道德的行為。極端行為是社會發展的一種特殊行為, 極端行為的產生和實施深受人們心理的影響, 并伴隨極端行為產生獨特的認知、動機、情感、性格等心理特點。針對大學生極端行為常發生的特點, 需要相關人員結合大學生極端行為特點和發展成因, 結合實際思考怎樣有效預防大學生極端行為。

2 大學生極端行為的特點

第一, 突發性。極端行為一般是在外界因素和特殊情景刺激產生的。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 一些大學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由此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違背法律和道德極端行為。還有一些大學生在受到外部打擊和挫折的時候會過度的壓抑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情緒上表現出不滿、悲觀、壓世等情緒。在這樣情緒不穩定和認知能力缺陷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情緒失控、感情沖動等極端行為。第二, 階段性。大學生極端行為一般出現在剛剛入學不久和即將畢業兩個階段。剛入學的大學生在面臨新生活、新人際關系的時候往往不懂得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 在心理緊張的情況下會產生心理極端。第三, 沖動性。大學生對自己的情緒雖然能夠控制, 但是自制力較差, 沖動的情緒在外界干擾下很容易被激發, 具有沖擊性的特點。

3 大學生極端行為產生的原因

3.1 家庭環境的影響

第一, 早年的心理創傷。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創傷, 比如父母早亡、父母關系緊張、父母離異等都會對其心理產生深刻的影響, 不利于大學生養成健康的心態, 對其之后的心理成長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第二, 家庭教育方式不恰當。一些家長對大學生有著不切實際的期望, 這些期望在很多情況下是不符合大學生成長發展特點, 父母將自己的理想完全加在自己孩子上身上,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第三, 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和大多是獨生子女使其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出我行我素的特點, 抵抗挫折的能力較差, 在學習、生活中一旦出現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情況很容易出現極端心理。

3.2 大學生個體心理因素的影響

第一, 自我同一性危機。根據學者指出自我同一性主要是一種熟悉自身的感覺, 一種知道自己將來將會怎樣生活的感覺。人的發展分為八個階段, 在每一個發展階段的心理和社會矛盾轉折點上, 積極的選擇能夠增強學生自我力量, 消極的情緒則是會削弱自我力量。大學生處于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 這個時候如果自我意識滿意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將會獲得完滿的認識, 而如果對自己不滿意加上外界環境的壓力、社會經驗的缺乏、心理適應力差則會產生強烈的極端和消極心理。第二, 消極情緒的喚起。大學生極端行為背后是嚴重的消極情緒, 這種由主觀需要和客觀事實之間的矛盾沖突產生的消極情緒會誘發極端行為。在大學生較高的自我理想和抱負在社會上得不到滿足, 加上自身心理不成熟, 這個時候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反差, 進而出現情緒失控、心智迷亂、極端行為出現。第三, 過大的壓力。壓力實在刺激下產生的情緒和生理上的非特異性反應, 由此會引發心理活動變化。如果人的心理活動得到滿足則會對自我感到滿意, 但是在外界壓力的加大下大學生則會產生較大的壓力。在過大的壓力下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凸顯, 誘發極端行為。第四, 結果價值的失范。結果價值是指大學生對攻擊行為的結果所賦予的重要性和關注度, 在大學生極端行為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對極端行為產生預期, 而且也能夠抑制他們自身行為。在大學生應用極端行為自己帶來利己結果的時候會獲得象征性的補償, 但是卻很少關注行為帶來的危害。這就意味著極端行為賦予極端行為的高結果價值, 對個體行為的危害性、反規范賦予低結果價值。

3.3 學校環境的影響

學校環境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 對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是從實際發展情況來看, 一些高校忽視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雖然開設了心理健康咨詢室, 但是心理咨詢師的運行缺乏必要指導, 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

4 大學生極端行為的預防措施

4.1 打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 應用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要堅持課上輔導和課外輔導結合的原則, 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高校教學計劃管理中。針對現階段一些高校心理輔導咨詢開設形同虛設的問題, 需要借助現有的信息網絡打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 特別是要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情緒調控、心理挫折和社會適應性的教育, 不斷塑造學生健康人格、完善學生的自我意識, 讓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能夠盡快縮短自己的心理適應期, 促進個人身心健康的發展。

4.2 打造校園心理危機干預預警機制

首先, 建設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中在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危機的時候要及時救助, 還需要在學生檔案的基礎上對不同年級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跟蹤調查。

其次, 打造學生預警指標體系, 根據不同預警對象打造具有監測功能的互助網絡, 加強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 減少學生之間的鴻溝。

再次, 加快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互助協會和院系大學生心理協會等組織, 及時了解本院系學生存在的此能力問題, 為心理輔導教師開展心理健康宣傳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最后, 建立以教師和輔導員為主體的輔導扶持網絡, 在心理輔導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充分你發揮出教師人格力量作用。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 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主動學習心理輔導常識, 提升自己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

4.3 加強兩課建設, 完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在高等院校中需要對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 在工作中注重自己的人文關懷。在兩課的開展中需要實現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 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社會吸引力。另外, 在高校思想政治道德課程建設中還需要改變傳統的灌輸方式, 確定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不斷引導學生自我教育,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對于思想偏激的學生需要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真、善、美, 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 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激勵, 不斷增強學生抗挫能力和應激能力, 避免極端行為的發生。

4.4 加強對大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死亡教育和挫折教育

第一, 通過對大學生開展生命安全教育讓學生懂得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達到學生自我實現和人文關懷發展目標, 并通過生命教育避免出現自我傷害和傷害他人的行為。為此, 高校需要將安全教育納入德育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計劃中, 引導學生去理解生命、熱愛生命、尊重生命。首先, 高校要打造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機構, 對大學生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其次, 將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納入到整個學校的教學計劃中, 并為之配備相應的制度。再次, 明確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載體, 將這些目標編寫在大學生安全教育教材中, 通過正面教育和方面教育的結合更好地對大學生開展生命安全教育。

第二, 對大學生開展挫折教育, 通過挫折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增強大學生的家庭和社會責任感, 增強大學生學習成長適應社會的能力。

4.5 積極借鑒西方隱性教育方法, 革新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針對我國傳統理論教育和應試教育的發展局限, 高校需要積極借鑒西方隱性教育方式, 通過整合和協調各部門的教育來達到德育教育的發展目標, 有計劃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在其中。在課堂教育中, 教師需要承擔起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的責任, 利用通識課程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從而將大學生培養成完整、健全的人。

5 結語

綜上所述, 針對近幾年頻發的大學生極端行為事件, 高校需要加強對大學生心理成長的關注, 通過兩課的開設、借鑒西方隱性教育方法、打造校園心理危機干預預警機制、打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加強對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死亡教育和挫折教育等方面思考怎樣更好的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從而有效減少社會大學生極端行為事件的發生。

摘要:在社會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 大學生的經濟、人際關系、就業壓力教大,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產生心理失衡的問題, 嚴重的還會誘發學生產生極端行為, 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和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 本文結合大學生極端行為的特點, 在分析大學生極端行為心理成因的基礎上, 結合實際具體分析怎樣有效預防大學生極端行為, 旨在能夠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關鍵詞:大學生,極端行為,心理成因,預防途徑

參考文獻

[1] 楊偉榮, 張方玉.校園情殺指向的大學生極端犯罪行為探析——從“場域”畸形到“慣習”扭曲[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7 (1) .

[2] 王雪梅, 楊偉榮.校園情殺指向的大學生極端犯罪行為探析[J].校園心理, 2017 (1) .

[3] 牛艷.大學生極端行為的事后處理策略探討[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2) .

[4] 張和平.大學生極端行為的心理分析及心理預防措施探討[J].亞太教育, 2015 (4) .

[5] 徐祥運, 單珊, 徐寧蔓.“場域—慣習”視角下的大學生極端行為案例研究——以藥家鑫殺人案和曾世杰殺人案為例[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14 (2) .

[6] 陳斌, 張艷.大學生極端行為的綜述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下旬刊) , 2013 (4) .

心理行為與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行為主義心理學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心理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對各學科領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人類的心理行為是內隱的,不可直接觀察和測量,可直接觀察和測量的是個體的外顯行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人文學科,在教學中有許多可觀察測量的外顯行為,因此,行為主義心理學對語文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以《雷雨》教學設計為例,探討行為主義心理學在教學設計中的運用。

【關鍵詞】行為主義;語文;教學設計

一、行為主義心理學對教學設計指導意義

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有機體可觀察的外在行為,人的行為不是先天,而是后天習得?!皩W習行為的形成或學習結果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系而建立的聯結,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因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系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笔窃诃h境刺激與行為反應的信息交互中獲得的結果。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互相影響,可通過環境刺激預判行為發生,或通過行為表現推斷其受的外界刺激,因此,要注重外界強化刺激對學習的促進作用,它對實踐性較強的語文教學來說,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根據中學生心理和生理時期、中學語文教學內容及高中語文課程理念,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如何設計一節課、一個環節激發學生興趣,需創設情境,使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學生能切身體驗和感受課文,提高表達、思辨、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傳承優秀文化。在教學《雷雨》時,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指導、結合課文學生特點,教學設計從設計基礎、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反饋等方面進行。

(一)《雷雨》教學設計基礎

在《雷雨》教學設計時,把學生可觀察行為作為教學設計基礎。生活中,學生對戲劇接觸少,與戲劇有隔閡,戲劇閱讀存在困難。學習《雷雨》這篇課文,學生表現出可觀察的行為有以下幾點:首先,學生對戲劇文本不感興趣,文中人物對話多,語言不像小說連貫。閱讀時要看前面人物名字,看舞臺提示,才知人物表情、心理及環境氛圍。對話你一言我一語顯得散亂,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閱讀感到困難、無趣。學生閱讀《雷雨》有阻礙,難以把握文章重點內容,不能體會句子深意、文中矛盾和氣氛。最后,學生受現代偶像電視劇影響,閱讀文本會不自覺把故事情節想象成偶像劇,把文中感情糾葛與矛盾進行完美創造,歪曲人物性格。因此在《雷雨》教學設計中,需充分考慮學生行為表現。學生忽視文本,便教給學生閱讀文本方法,從細節描寫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學生與文本有時代隔閡,播放《雷雨》話劇,直觀展現戲劇矛盾,符合學生接受方式,創設情境刺激學生學習興趣,看了話劇表演,能理清劇中人物關系、了解人物性格。建立學習情境后,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以實現刺激—反應這一學習過程。

(二)《雷雨》教學目標設計

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教學目標需體現學生行為主體,“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言語行為。教學目標的設置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學習結果,而語文課程的學習結果則是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因語言刺激—反應而形成的言語行為?!毙袨橹髁x心理學的學習實質在于形成一定的聯結,教學目標設計需將刺激行為表述出,明確課堂教學任務及學習目標。如“朗讀、默讀、勾畫、標注、分析”等行為動詞,使學生學習行為具有可觀察性、可操作性。

《雷雨》作為經典的戲劇作品,教學中有許多值得挖掘的教學重點。但在有限課時內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選取一個小切入點深入挖掘,把語文課上好。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學生可觀察行為及《雷雨》特點,將《雷雨》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一是默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為文中寫得精彩的語句,并說說理由。二是分角色扮演文章精彩的內容,品味反復出現的語句,分析周樸園的人物形象。三是學習這篇課文有一定思考,得出結論。

(三)《雷雨》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學生是教學主體、教師是教學引導者。在傳統教學中,“由教師單方面從教的角度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規定教學步驟,單向線性傳遞給學生?!苯虒W過程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學習興趣淡薄。因此,應在行為主義心理學指導下改變教學設計,將教師、學生、教學組成一個有序的系統,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得到發展。

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小步子原則,教學中采用小步子呈現教學信息,知識項目不宜過大?!独子辍方虒W過程設計中:首先,學生默讀課文,勾畫出覺得精彩的語句,使學生對文章初步了解,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能在閱讀中思考,真正進入課堂學習。其次,教學選取一個小切入口——周樸園到底愛不愛侍萍?根據教材、學生以及教學需要設置這問題,引起學生閱讀興趣,是愛或不愛,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到證明觀點的語句,分小組進行討論。認為愛:學生會找到相關句子。如:“我問過許多那個時候到過無錫的人,我也派人到無錫打聽過?!薄拔覀兿氚阉膲炐抟恍??!薄澳愕纳铡脑率恕磕晡铱傆浀??!钡鹊?。認為不愛:“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薄昂?!痛痛快快地!你現在要多少錢吧?”等等。周樸園知道侍萍后,整個人的態度完全變了,從語言、語氣、神態中體現了不愛侍萍。這一環節學生只關注對話,忽略舞臺提示,需引導學生注意舞臺提示,體會其作用。如,周樸園神態描寫,不知道是侍萍時,舞臺提示“沉思、沉吟、苦痛、汗涔涔地”等。知道侍萍后,則是“忽然嚴厲地、悲憤、冷冷地、冷笑”等,舞臺提示不僅是表演時的提示,對了解人物性格也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對比文中反復出現的語句,比如:“你可以打聽得她的墳在哪兒么?”“嗯,——我們想把她的墳墓修一修?!薄霸趺??(驚愕)”“什么?她就在這兒?此地?”“(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睂⒅軜銏@說的話反復品讀,體會周樸園情感變化,理解周樸園復雜性格?!笆唐迹豪蠣?,你想見一見她么?周樸園 :不,不,用?!边@句答非所問的話,表現出人物內心的矛盾、復雜的情感?!皬那暗亩髟?,過了幾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過去的事不必再提起來吧?!边@反復說的話,表現他對過去做的事感到心虛,不愿提及?!澳愕牡诙€孩子你不是已經抱走了么?”一句,“你的”表現周樸園把與侍萍的關系撇清,與她劃清界限。這些細微之處,學生不會注意到,教師設置問題刺激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全面分析周樸園的形象,從周樸園多面、復雜的人物形象分析中,改變單一的人物形象觀念。

教師通過“周樸園到底愛不愛侍萍?”問題刺激,學生產生反應,愛不愛不重要,目的是引起興趣,使學生從小切入點挖掘文中更深、更有價值的內容。最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中的“侍萍”為何不用“梅”“魯”姓?姓氏改變與人物身份有何關系?周樸園與侍萍的矛盾體現什么階級觀?得出什么結論?引導學生將文本與社會背景相結合,探討矛盾出現、造成悲劇的社會原因。透過文本,關注社會環境,提升自己思辨能力和文化素養。

(四)《雷雨》教學反饋

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教學反饋,教師對學生的反應要給出正或誤的反饋信息,及時強化,錯誤反應需糾正。在教學中,有學生對《雷雨》理解不符合文章內容,認為文中周樸園怕蘩漪傷害侍萍,為保護她,故意無情,狠心。此時,我們應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揣摩相應語句,結合社會環境、門第觀念和階層差別對婚姻的影響,金錢觀念遞化人的情感,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沒有保障。學生閱讀時不深入,只知大概情節,忽略細節,因此在教學中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注意舞臺說明,體會文中反復出現的語句,關注前后、上下文句子之間的聯系,表演經典內容,深入理解文章。

二、結語

語文教育中,行為主義心理學給語文教學設計許多啟示,根據學生行為創設情境、問題,刺激學生思考、體會,使學生產生反應?!独子辍方虒W設計中,關注學生行為,尊重學生反應。但教學設計不能全盤接受行為主義心理學,應有取舍,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對學生的反應要做出正確或錯誤的反饋信息,但語文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學生不偏離文本內容,允許多個角度分析。若要標準答案,便不利學生思維和創造能力發展,使學生學習機械化。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與語文教學設計結合中,要靈活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不能機械地全盤接收、丟失教育中最有意義和最根本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倪文錦,謝錫金.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張秋玲.語文教學設計優化與重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3]俞京杏.行為主義心理學與中學語文課堂[J].新課程學習,2014(1).

[4]楊紅建.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語文教學的指導意義[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2).

[5] 張厚粲 .行為主義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郭恒)

上一篇:大學生心理問題論文下一篇:大學生情感問題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