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心理課范文

2023-09-18

心理課范文第1篇

關鍵詞:初中數學;結課;總結;預習;作業

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對于一堂有效的初中數學課而言,結課與收口的作用是相同的。正因如此,很多一線初中數學教師為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都很重視結課,甚至還有部分數學教師會在結課方面深下功夫。如今,國內關于數學結課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并提出諸多有效的結課策略。本文受到相關研究的啟發并結合多年數學教學實踐,認為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具體可采用如下結課策略。

一、總結式結課法

總結式結課法即在課堂結尾階段對本節課學習內容進行歸納與總結,讓學生清晰了解本節所學。在觀摩其他初中數學教師上課時發現,總結式結課法是數學教師較為常用的結課方法之一。該結課方法雖然較為簡單,但卻極為實用且有效。例如,教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時,在課堂結尾階段,數學教師這樣說道:“同學們,經過一堂課的緊張學習,相信大家都非常累了,也非常期盼下課。接下來,就讓我們放松一下。哪位同學可以站起來說說我們本節課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問題提出后,經過短暫思考,很快就有同學站起來答道:“本節課我們學習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質為: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對應高線、對應中線、對應角平分線的比等于相似比。”“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好,哪位同學還可以補充一下?”又有同學站起來回答道:“周長比等于相似比、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也是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質。”待同學們回答完畢后,數學教師又用粉筆總結性地在黑板上寫下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質,并讓學生再一次對相關內容進行回憶和思考。

總結式結課法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一次總結,數學教師運用總結式結課法進行結課可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相關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學習架構。因此,數學教師應有的放矢地采用總結式結課法進行結課。

二、預習式結課法

預習式結課法是指在課堂結尾階段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下節課學習內容進行預習的方式進行結課的一種結課方法。這樣結課方式的運用,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下一階段學習內容的預習,同樣是一種極為有效的結課方法。例如,教授“圖形的平移”時,在課堂結尾階段,數學教師說道:“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圖形平移相關知識已經充分掌握和了解。下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新課內容為圖形的旋轉。圖形的旋轉是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方式。請同學們打開‘圖形的旋轉’相關教材內容,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圖形的旋轉’相關知識內容。”說完之后,數學教師便通過極其概括的方式引導同學們對接下來的新課學習內容進行簡單的梳理,并要求學生在課后積極對新課學習內容進行探索研究,提前對新課學習內容進行預習。

研究表明,預習式結課法是一種極為有效的結課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結尾階段,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接下來學習內容進行預習的過程中,應充分把握好課堂剩余時間。如若課堂剩余時間充足,則可更為細致地帶領學生對新課內容進行預習。如若課堂剩余時間有限,則應簡練地帶領學生對接下來的新課內容進行預習。這樣的做法是靈活且科學的,同時也利于提升預習式結課法的運用質量。

三、作業式結課法

作業式結課法是指運用布置作業的形式進行結課的一種方法。這種結課方法也是初中數學教師常用的結課方法,且在具體的結課實踐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因此,數學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應積極運用作業式結課法進行結課。例如,教授“因式分解”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結尾階段,有的放矢地布置了如下作業:因式分解(1)3a3b2c-12a2b2c2+9ab2c3;(2)16x2-81;(3)xy+6-2x-3y;(4)x2(x-y)+y2(y-x);(5)……并說道:“同學們,課后大家需完成上述作業,明天將作業上交給老師批閱。除此之外,大家還可通過其他途徑搜索與因式分解相關的練習題,針對因式分解進行系統練習。需要注意的是,在作業完成后,大家需要對答案進行反復認真的檢查,從而確保答題的正確率。學有余力的同學還可對因式分解相關解題思路進行總結,下節課時我們共同對該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

作業式結課法雖然較為傳統,但切不可忽視其重要作用。作業式結課法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與此同時,教師還可通過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采用作業式結課法進行結課。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數學課堂教學而言,結課與新課導入同樣重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積極對結課策略進行探索、研究與實踐,總結出適宜的結課策略。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結課策略的運用切不可偏廢其一,應將其綜合起來進行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給予初中生更多的新鮮感,最大程度地發揮結課成效。

參考文獻:

[1]許瑞珠.當前高中數學課堂小結現狀調查及案例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2]石鎖華.中學數學課堂小結的現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3]張源.讓課堂小結成為提升教學有效性的杠桿解——以中學數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08(05).

心理課范文第2篇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課程期末總結感悟

首先很高興能在這個學期選到“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這門選修課。當初促使我選這門課的原因,就是這門課程的備注是:希望能跟教室進行課程交流,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學生和老師能夠近距離進行交流和思想的交換溝通,對于對歐美的教育體系羨慕和認同感的我是我在進入大學后一直想體驗的。

當然,這門課也沒有讓我們失望。無論是每次課前的個人經歷分享,還是課堂上關于人際交往的各種問題的激烈討論,亦或者是在這個學期對于《個人的管理》這本書的研讀,最后是關于網絡成癮問題的探討。易老師讓我們有很多自由思考的機會,并且提供舞臺讓我們表達出來,從和同學們的討論中獲得新的收獲。 一個學期在這門課,我鍛煉了自己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如何更好了解自己、反思自己。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正如德魯克所講的,現在“是知識時代”。“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我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在這門課中,我們主要探討了人際交往問題、對自身的管理問題。不得不說做完那份職業測試之后,對于我在5月份的專業選擇起到很到的參考性的價值。

對于我這篇總結的題目——“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其實我覺得在這篇中完全沒有再重述的必要。這是個籠統的概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這不是一篇說教的文章,我也自認沒有去說教的資格。我用這樣的題目,就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自己在這門課上學到的東西,不斷去思考,去反思;不要忘記自己通過深刻思考得到的感悟,寫的兩篇論文——《有毒朋友,你有提防嗎》(人際交往專題論文)、《做一名優秀的知識勞動者》(《個人的管理》讀后感)。如果上完這門心理課,我們能清晰的認識到作為大學生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我想老師也會很欣慰的。而我在這里也可以很高興的告訴老師,我獲得了一些在別的課程上得不到、對今后自己的人生道路的規劃的有益的理念。在這也要由衷的感謝易老師!

對于這門課的上課形式,我覺得沒有必要改變,這樣的討論環境真心不錯。那接下來就談談自己對這門課的一些自己的建議吧。

從學生自身出發,因為我們并不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所以沒必要過于深入理解或研究心理學專業方面的知識,課程內容設計應該從實際出發。我覺的老師可以加入一些關于戀愛專題問題的討論。雖然我們不懂的深奧的心理學理論,但是仍希望老師能把心理學中重要的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這門課中,因為我們不僅要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這門課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心理學這門課程中真理性科學性的東西,對我們以后的生活和社會交往會有很大的用處。

還有最后的網絡成癮話題問題的討論,也許因為到了學期末,大家專業課的考試壓力都比較重,所以在沒仔細研讀過老師論文的情況下,課堂討論就略顯沉悶。所以我建議可以在學期末這幾節課中,進行能讓同學們放松的話題討論。比方說網絡上的心理測試是否有可信度之類的,這些都是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

心理課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高職大學生 心理健康課 隱性逃課

在大學校園里,逃課并不是一件新鮮事,大學生在校期間都或多或少有過逃課的經歷,對于學生偶爾為之的逃課現象,做為教師和學校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給予諒解的。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在各學校嚴格考勤制度的情況下隱性逃課成了學生的不二選擇。無論是公共課、基礎課還是專業課都存在隱性逃課的現象。2010年3月廣州羊城晚報報導,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編輯出版系師生在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中做的一項調查顯示,不僅逃課非常普遍,“隱性逃課”也相當嚴重,僅有26%學生認真聽課。而做為公共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隱性逃課現象更是普遍存在。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隱性逃課現象普遍存在

隱性逃課是相對于顯性逃課而言的,顯性逃課是指學生不到課堂來上課,而隱性逃課是指學生身在課堂心在外,也就是所說的“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學生身在課堂,但形在神不在。特別是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的素質相對地在降低。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他們做為最后一批被錄取的大學生,其對于壓力的心理承受力、自我的控制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都較本科生要差一些。他們彷徨、迷茫、焦慮、無奈,而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為了幫助大學生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我感覺到學生內心是渴望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和幫助的,但在心理健康課堂上卻又存在著上課不認真聽講、睡覺、看小說、聊天、吃零食等一些與課堂內容無關的隱性逃課現象,而且存在的比例還相當大。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隱性逃課現象存在原因

存在如此大比例的隱性逃課現象,究其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1.厭學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學習興趣

高職大學生從小就是在父母和老師的督促和逼迫下一路走過來的,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主動學習的比較少。尤其是進入大學以后,學習方式、管理方式的改變,加之學校各項活動較多,使得一部分學生彷徨迷茫,無心學習,整天忙于社團活動、學生會活動或是沉迷于網絡游戲,導致學生上課期間睡覺、發呆、看小說、手機上網或忙于寫各項活動計劃、總結之類隱性逃課現象的發生。尤其是做為公共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采用大班額授課,教師忙于完成教學任務,無暇或較少顧及到學生聽課的狀態,這就為學生隱性逃課提供了可乘之機。再者,有些學生所學專業并不是他們自己所喜歡的專業,只是在填報志愿時在志愿欄里填了“服從”二字,被調劑到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產生了厭學思想,這也增加了隱性逃課現象的發生。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無論對待何種性質的課程都是厭學傾向嚴重,所以在大學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

2.從眾心理在作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

社會心理學家阿希認為,個人受群體壓力的影響,在知覺、判斷、信仰以及行為上表現出與群體大多數成員相一致的現象。大學生是一個較為穩定的同輩群體,同輩群體的從眾現象則更為明顯,且由于尚未達成自我同一性定向,常常表現出隨波逐流的從眾心理,在逃課現象中最為明顯。[1]正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能力還較弱,看到周圍同學在課堂上忙于其它事情,也做一些與課程內容無關的事情,而且學生本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隱性逃課。

3.學生群體規范作用弱化,缺乏群體內聚力

群體規范一致性表現在群體成員在行為、情緒和態度上的統一,它調節著群體成員的行為,如果群體規范標準化很低,導致群體成員認知標準化作用降低,群體結構松散。班級過去是大學生群體的一個最基本形式,班級具有鮮明結構特征和目標特征,比較容易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規范,內聚力也較強。[2]而高考擴招以后,學生對于班級的概念在弱化,尤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采用大班授課,通常是幾個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一起上課,心理上的互融性也比較弱,大多數學生在同一課堂上彼此不認識,群體的規范作用在弱化,更談不上群體內聚力。

(二)教師方面的原因

1.嚴格考勤但疏于對學生學習態度的管理

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嚴格考勤制度。教師大多都采用點名制,嚴抓學生的到課率,有的學校采用信息數字化管理,實行上課打卡制,這樣可以減少或杜絕學生顯性逃課現象的發生。但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學生的聽課狀態、學習態度卻極少關注,這也增加了學生隱性逃課現象的發生。只要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師對于學生的隱性逃課現象也大多采取默許的態度。

2.教學內容與時代脫節,教學方法單一

有研究者曾對大學生對待心理健康課程的態度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75%以上的大學生都認為有必要開設心理健康課。對心理課感興趣的學生數也占調查總數的73.96%。這反映出,大學生內心實際是需要和渴望心理課的[3]。尤其是高職大學生,從小到大都被家長老師冠以“差生”的頭銜,他們更需要心理方面的指導和幫助。而做為心理健康課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照本宣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激起學生的共鳴,教師的授課水平與學生的期待不成正比,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評價機制不完善,考核方式過于簡單

成績考核方法的難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學生課堂聽課行為。心理健康課改變了過去期末統一安排考試的考核方式,采用了多種評價方式,如小測試、小組活動、調查報告、論文等多種形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考查課程不會讓學生不及格,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做為考查課的心理健康課,只要學生上交作業,無論作業質量如何,通常都能順利通過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機制無法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更給學生留下了只要去上課,交作業,就可以順利通過考試,學生在心理上就不重視對本門課程的學習。

(三)家庭和社會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響

當前的大學生多為90后,是在“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觀念下成長起來的一代,無論家庭條件的好壞,這一代孩子沒有受過太多的苦和累,所以在學習上也不肯吃苦。一方面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以家庭背景、就業優勢自居,上學是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混個文憑,畢業以后憑借父母的權勢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另一方面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為了將來自己有個更好的前程,往往選擇那些實用性的知識,甚至到社會上去做兼職,積累社會經驗。這也加大了心理健康課堂上隱性逃課現象的發生。

2.社會因素的影響

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學生逃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大眾媒體對于“一夜成名”、民眾“選秀”、彩民中獎等的大肆宣傳報導,使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確立的大學生充滿了幻想,迷失了方向。相反地,大眾媒體卻頻頻報導,大學畢業生蹬三輪車、賣茶葉蛋、擦皮鞋等,大肆宣傳“讀書無用論”,使學生的期望與現實出現了差距。

如何減少或杜絕隱性逃課現象的發生,這不是憑教師的一己之力所能改變的,這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會的正確引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2]楊娟.大學生課堂冷漠現象的社會學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8

[3]王井云.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隱性逃課”現象成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7

心理課范文第4篇

[關鍵詞] 高職大學生 心理健康課 隱性逃課

在大學校園里,逃課并不是一件新鮮事,大學生在校期間都或多或少有過逃課的經歷,對于學生偶爾為之的逃課現象,做為教師和學校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給予諒解的。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在各學校嚴格考勤制度的情況下隱性逃課成了學生的不二選擇。無論是公共課、基礎課還是專業課都存在隱性逃課的現象。2010年3月廣州羊城晚報報導,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編輯出版系師生在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中做的一項調查顯示,不僅逃課非常普遍,“隱性逃課”也相當嚴重,僅有26%學生認真聽課。而做為公共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隱性逃課現象更是普遍存在。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隱性逃課現象普遍存在

隱性逃課是相對于顯性逃課而言的,顯性逃課是指學生不到課堂來上課,而隱性逃課是指學生身在課堂心在外,也就是所說的“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學生身在課堂,但形在神不在。特別是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的素質相對地在降低。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他們做為最后一批被錄取的大學生,其對于壓力的心理承受力、自我的控制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都較本科生要差一些。他們彷徨、迷茫、焦慮、無奈,而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為了幫助大學生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我感覺到學生內心是渴望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和幫助的,但在心理健康課堂上卻又存在著上課不認真聽講、睡覺、看小說、聊天、吃零食等一些與課堂內容無關的隱性逃課現象,而且存在的比例還相當大。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隱性逃課現象存在原因

存在如此大比例的隱性逃課現象,究其原因有如下幾方面: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1.厭學思想根深蒂固,缺乏學習興趣

高職大學生從小就是在父母和老師的督促和逼迫下一路走過來的,能夠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主動學習的比較少。尤其是進入大學以后,學習方式、管理方式的改變,加之學校各項活動較多,使得一部分學生彷徨迷茫,無心學習,整天忙于社團活動、學生會活動或是沉迷于網絡游戲,導致學生上課期間睡覺、發呆、看小說、手機上網或忙于寫各項活動計劃、總結之類隱性逃課現象的發生。尤其是做為公共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采用大班額授課,教師忙于完成教學任務,無暇或較少顧及到學生聽課的狀態,這就為學生隱性逃課提供了可乘之機。再者,有些學生所學專業并不是他們自己所喜歡的專業,只是在填報志愿時在志愿欄里填了“服從”二字,被調劑到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產生了厭學思想,這也增加了隱性逃課現象的發生。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無論對待何種性質的課程都是厭學傾向嚴重,所以在大學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

2.從眾心理在作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

社會心理學家阿希認為,個人受群體壓力的影響,在知覺、判斷、信仰以及行為上表現出與群體大多數成員相一致的現象。大學生是一個較為穩定的同輩群體,同輩群體的從眾現象則更為明顯,且由于尚未達成自我同一性定向,常常表現出隨波逐流的從眾心理,在逃課現象中最為明顯。[1]正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能力還較弱,看到周圍同學在課堂上忙于其它事情,也做一些與課程內容無關的事情,而且學生本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隱性逃課。

3.學生群體規范作用弱化,缺乏群體內聚力

群體規范一致性表現在群體成員在行為、情緒和態度上的統一,它調節著群體成員的行為,如果群體規范標準化很低,導致群體成員認知標準化作用降低,群體結構松散。班級過去是大學生群體的一個最基本形式,班級具有鮮明結構特征和目標特征,比較容易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規范,內聚力也較強。[2]而高考擴招以后,學生對于班級的概念在弱化,尤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采用大班授課,通常是幾個不同專業的學生在一起上課,心理上的互融性也比較弱,大多數學生在同一課堂上彼此不認識,群體的規范作用在弱化,更談不上群體內聚力。

(二)教師方面的原因

1.嚴格考勤但疏于對學生學習態度的管理

學校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嚴格考勤制度。教師大多都采用點名制,嚴抓學生的到課率,有的學校采用信息數字化管理,實行上課打卡制,這樣可以減少或杜絕學生顯性逃課現象的發生。但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學生的聽課狀態、學習態度卻極少關注,這也增加了學生隱性逃課現象的發生。只要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師對于學生的隱性逃課現象也大多采取默許的態度。

2.教學內容與時代脫節,教學方法單一

有研究者曾對大學生對待心理健康課程的態度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75%以上的大學生都認為有必要開設心理健康課。對心理課感興趣的學生數也占調查總數的73.96%。這反映出,大學生內心實際是需要和渴望心理課的[3]。尤其是高職大學生,從小到大都被家長老師冠以“差生”的頭銜,他們更需要心理方面的指導和幫助。而做為心理健康課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照本宣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教學方法單一,無法激起學生的共鳴,教師的授課水平與學生的期待不成正比,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評價機制不完善,考核方式過于簡單

成績考核方法的難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學生課堂聽課行為。心理健康課改變了過去期末統一安排考試的考核方式,采用了多種評價方式,如小測試、小組活動、調查報告、論文等多種形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考查課程不會讓學生不及格,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潛規則,做為考查課的心理健康課,只要學生上交作業,無論作業質量如何,通常都能順利通過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和評價機制無法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更給學生留下了只要去上課,交作業,就可以順利通過考試,學生在心理上就不重視對本門課程的學習。

(三)家庭和社會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響

當前的大學生多為90后,是在“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觀念下成長起來的一代,無論家庭條件的好壞,這一代孩子沒有受過太多的苦和累,所以在學習上也不肯吃苦。一方面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以家庭背景、就業優勢自居,上學是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混個文憑,畢業以后憑借父母的權勢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另一方面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為了將來自己有個更好的前程,往往選擇那些實用性的知識,甚至到社會上去做兼職,積累社會經驗。這也加大了心理健康課堂上隱性逃課現象的發生。

2.社會因素的影響

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學生逃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大眾媒體對于“一夜成名”、民眾“選秀”、彩民中獎等的大肆宣傳報導,使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確立的大學生充滿了幻想,迷失了方向。相反地,大眾媒體卻頻頻報導,大學畢業生蹬三輪車、賣茶葉蛋、擦皮鞋等,大肆宣傳“讀書無用論”,使學生的期望與現實出現了差距。

如何減少或杜絕隱性逃課現象的發生,這不是憑教師的一己之力所能改變的,這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會的正確引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2]楊娟.大學生課堂冷漠現象的社會學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8

[3]王井云.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隱性逃課”現象成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7

心理課范文第5篇

進入小學以后,兒童從無拘無束的、天真無邪的幼兒轉變為受校規學紀約束的小學生,其主要活動形式也從游戲轉變為學習。而與幼兒時期的游戲相比,學習屬于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兒童在學習活動中需要承擔一定的義務,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需要同更多的人相處,所有這些都使得小學生需要比幼兒時期承受和體驗更廣泛的情緒情感反應,兒童在學習活動中更經常地產生種種情緒體驗。如:已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識會產生滿足感,考試成功會帶來喜悅等積極情緒。相反,如果學習活動失敗會產生挫折、焦慮、自責等消極情緒。大量的研究證明,兒童的情緒、情感對其人格的健全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小學三年級作為兒童情緒情感變化的轉折期,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情緒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理論依據

平時我們所說的小學生的情緒是就廣義而言,它包括小學生的情緒和情感,是指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情緒是小學生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總要對所接觸的人和事物抱有一定的態度,以獲得某種主觀體驗,這便是小學生的情緒。小學生的情緒發展有以下特點:

一、表現形式在不斷變化;

二、表現內容不斷豐富、深刻;

三、穩定性不斷增強;

四、自控力不斷增強。三年級又是小學生情緒情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因此,根據小學生的情緒情感特點,教會學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獲得陽光、健康的心態和幸福的人生。 輔導目標

1、認識各種情緒,并區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2、培養學生合理表達情緒的意識。

3、培養學生自我調節情緒的意識,幫助學生學會保持快樂的情緒。 輔導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認識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并正確表達。 輔導手段

本課主要采用了心理投射、心理調查、情境體驗式、活動法、討論分享等 輔導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福袋一個(裝有紅豆、黑豆、綠豆、黃豆若干的不透明布口袋)、白卡片若干、海報紙若干、畫有“消怒果”“忘憂草”“輕松糖”的卡片若干。

學生準備:多色水彩筆,記號筆 輔導年級:小學三年級 輔導時間:一課時 輔導過程

一、暖身活動

游戲:“抓到幸運”

規則:以小組為單位,每組請一名同學上臺,從福袋里用十秒鐘的時間抓出一粒豆子,如果是紅豆,小組的每個成員將得到一份小禮物,如果是綠豆,小組的每個成員將受到一次懲罰,如進行十次蛙跳。

教師采訪抓到不同顏色豆子的學生,請他們說出自己的心情。

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所說的緊張、高興、以及失望都是我們的情緒。是我們面對事件時都會有的正常反應。有時候做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情緒變化,有晴有陰有雨,甚至比天氣更復雜。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情緒氣象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每節課都有一個暖身活動,其目的是激活團體氣氛,提高關注力,調動同學們的積極參與性。軀體的放松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本游戲還可讓學生感受情緒,導入新課。

二、參與活動,初識情緒

1、 教師出示展現喜怒哀懼的四張小朋友的PPT圖片,請學生說出圖片上人物的情緒,教師隨學生的講述在黑板上依次板書,并明確“喜怒哀懼”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四種情緒。

2、請出八位學生上臺用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表演四種基本情緒,請臺下學生說出他們分別表演的是什么情緒。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從別人的表情和動作中觀察出別人的情緒。

設計意圖:了解四種基本情緒,知道不同情緒可以通過各種表情、肢體活動等表現出來,體會自己不同的情緒也會有不同的表情動作。

3、教師出示兩組人物面部表情圖,一組為愉快、開心、幸福等情緒,一組為傷心、難過、生氣等情緒。 (1)請學生看圖說情緒,并自由猜想在圖中人物身上發生了什么事。 (2)如果是你遇到了這些事,你會有什么樣的情緒,又會怎么去做? (情景體驗,學生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這組圖片中的人物有的喜笑顏開,有的手舞足蹈,他們所表達的情緒是開心、愉快,看到他們的樣子可以猜到肯定發生了好事。這類情緒有個名字,叫積極情緒。另一組圖片中的人物有的火冒三丈,有的淚流滿面,有的膽戰心驚,他們所表達的情緒是生氣,傷心,害怕,看到他們的樣子可以猜到肯定發生了什么不好或者不如意的事情。這類情緒有個名字,叫消極情緒。

(板書“積極情緒”“消極情緒”)

事情有好壞之分,但情緒沒有,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都是我們面對事情時的一種正常反應。比如,害怕這種情緒雖然讓人不舒服,但也能讓人躲開危險,保護自己。有了消極情緒并不是壞事,但是一個人長期處在消極情緒中,身體會產生大量的毒素影響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需要對消極情緒進行調節。 設計意圖:讓學生分辨出什么是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認識到無論哪種情緒都是人對外界刺激的正常反應,并初步了解不善于調節消極情緒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三、認識自己的情緒,正確面對

1、心理投射,為臉譜涂色(心理投射是抒發個人心理情緒的一種專業性技術,通過音樂、畫畫、涂鴉等方式表達自己的體驗,流露的信息比較真實)

教師給每個學生分發一張白卡片。要求學生回憶最近一個月經常出現哪種情緒,把情緒用臉譜的形式畫出來,并用他認為最恰當的、最能表達這種情緒的顏色給這個臉譜涂色。并說說在什么情況下經常出現這種情緒,進行小結。(配樂,學生在舒緩的音樂中描畫,教師巡視涂色情況)

學生自由表達

設計意圖:了解自己的情緒,培養自我意識。

2、心理調查。

讓學生按照不同情緒出現的頻率高低為自己的各種情緒排一下順序,說出情緒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教師當場制作電子表格,將學生所說的四種基本情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情緒事例列舉在表格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情緒對自己行為的影響,為接下來的游戲所需的素材做準備。

四、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正確表達,妥善管理

師:每個人都會遇到煩惱都有不開心的時候,當老師不開心的時候我就去買很多好吃的東西,今天老師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幾種美味可口的食物,我們一起看看吧!

1、想策略:頭腦風暴

教師給每個小組分發畫有“開心豆”“消怒果”“忘憂草”“輕松糖”的四張卡片。

要求: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從教師出示的有“喜怒哀懼”情緒的電子表格中選取相應事例想辦法解決,并組內選出大家認為最好的兩條,用記號筆寫在海報紙上。

開心豆卡片-----選擇一件“喜”的事,在卡片上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消怒果卡片------選擇一件“怒”的事,給這件事想想辦法,在卡片上寫下消除怒氣的辦法。

忘憂草卡片------選擇一件“哀”的事,給這件事想想辦法,在卡片上寫下忘記憂愁的辦法。

輕松糖卡片------選擇一件“懼”的事,給這件事想想辦法,在卡片上寫下放松心情的辦法。 (小組討論、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生生互動,在思維的碰撞中,搜求多種應對不同情緒的方法,在交流、篩選的過程中獲得積極應對消極情緒的方法,實現學生的自我成長。

2、說方法:積極應對

(1)、把各小組“頭腦風暴”中碰撞出來的兩個好點子都貼在黑板上。

(2)學生交流,勾出好的點子,并問一聲:這是誰的創意?

(3)根據大家認同的方法進行簡單的歸納。

教師小結:與同學分享你的快樂,你會得到雙倍的快樂,而說出你煩惱和痛苦,你的煩惱和痛苦就會減少一半。今天我們大家想到了那么多讓自己變得快樂的方法,希望孩子們學會調節情緒,使自己時時刻刻擁有一個好心情,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交流的空間,學生不斷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饋,學習正確表達和管理各種情緒的最佳方法。

五、教師總結

師:請跟著我一起念這首兒歌——《情緒氣象臺》。 (出示PPT)

師: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手與手相握,傳遞的是快樂;

(教師示意學生相互握手)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溫暖的擁抱,感受的是幸福。

(教師示意學生相互擁抱)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喜怒哀懼,每種情緒都是一種珍貴的體驗。分享我的快樂,分擔你的憂愁,讓我們的生活每一天都是艷陽天!

(歌曲《幸福拍手歌》,在歌曲和掌聲中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通過肢體接觸,感受同伴“在一起”的快樂,在孩子們熟悉的歌曲中結束本課,借助音樂的感染力觸動學生心靈,將積極情緒進行遷移,讓學生意猶未盡。

六、輔導建議

1、在“抓到幸運”游戲的采訪環節,老師需引導學生說情緒詞語,其間將學生所說的有關想法的內容轉化為情緒詞,如“抓到豆子的時候,我的心狂跳不止”提示為“激動”。

2、在畫臉譜涂色的活動中,老師可以稍作引導,如用鮮艷、明亮的色調表示愉快的情緒,用灰暗、沉重的色調表示消極情緒。教師要關注那些灰暗色調過多的學生。

七、輔導素材

1、“心靈大餐”的游戲改編自小學三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做情緒的主人》中“心靈超市”小游戲。

2、教師總結中的兒歌選自《情緒氣象臺》: 情緒就像氣象臺,喜怒哀樂變得快。

生氣時,笑一笑,煩惱事,講出來。

心理課范文第6篇

進入小學以后,兒童從無拘無束的、天真無邪的幼兒轉變為受校規學紀約束的小學生,其主要活動形式也從游戲轉變為學習。而與幼兒時期的游戲相比,學習屬于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兒童在學習活動中需要承擔一定的義務,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需要同更多的人相處,所有這些都使得小學生需要比幼兒時期承受和體驗更廣泛的情緒情感反應,兒童在學習活動中更經常地產生種種情緒體驗。如:已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識會產生滿足感,考試成功會帶來喜悅等積極情緒。相反,如果學習活動失敗會產生挫折、焦慮、自責等消極情緒。大量的研究證明,兒童的情緒、情感對其人格的健全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小學三年級作為兒童情緒情感變化的轉折期,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情緒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理論依據

平時我們所說的小學生的情緒是就廣義而言,它包括小學生的情緒和情感,是指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情緒是小學生心理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總要對所接觸的人和事物抱有一定的態度,以獲得某種主觀體驗,這便是小學生的情緒。小學生的情緒發展有以下特點:

一、表現形式在不斷變化;

二、表現內容不斷豐富、深刻;

三、穩定性不斷增強;

四、自控力不斷增強。三年級又是小學生情緒情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因此,根據小學生的情緒情感特點,教會學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獲得陽光、健康的心態和幸福的人生。 輔導目標

1、認識各種情緒,并區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2、培養學生合理表達情緒的意識。

3、培養學生自我調節情緒的意識,幫助學生學會保持快樂的情緒。 輔導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認識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

難點:引導學生學會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并正確表達。 輔導手段

本課主要采用了心理投射、心理調查、情境體驗式、活動法、討論分享等 輔導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福袋一個(裝有紅豆、黑豆、綠豆、黃豆若干的不透明布口袋)、白卡片若干、海報紙若干、畫有“消怒果”“忘憂草”“輕松糖”的卡片若干。

學生準備:多色水彩筆,記號筆 輔導年級:小學三年級 輔導時間:一課時 輔導過程

一、暖身活動

游戲:“抓到幸運”

規則:以小組為單位,每組請一名同學上臺,從福袋里用十秒鐘的時間抓出一粒豆子,如果是紅豆,小組的每個成員將得到一份小禮物,如果是綠豆,小組的每個成員將受到一次懲罰,如進行十次蛙跳。

教師采訪抓到不同顏色豆子的學生,請他們說出自己的心情。

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所說的緊張、高興、以及失望都是我們的情緒。是我們面對事件時都會有的正常反應。有時候做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情緒變化,有晴有陰有雨,甚至比天氣更復雜。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情緒氣象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每節課都有一個暖身活動,其目的是激活團體氣氛,提高關注力,調動同學們的積極參與性。軀體的放松有利于心理的健康。本游戲還可讓學生感受情緒,導入新課。

二、參與活動,初識情緒

1、 教師出示展現喜怒哀懼的四張小朋友的PPT圖片,請學生說出圖片上人物的情緒,教師隨學生的講述在黑板上依次板書,并明確“喜怒哀懼”是每個人最基本的四種情緒。

2、請出八位學生上臺用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表演四種基本情緒,請臺下學生說出他們分別表演的是什么情緒。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從別人的表情和動作中觀察出別人的情緒。

設計意圖:了解四種基本情緒,知道不同情緒可以通過各種表情、肢體活動等表現出來,體會自己不同的情緒也會有不同的表情動作。

3、教師出示兩組人物面部表情圖,一組為愉快、開心、幸福等情緒,一組為傷心、難過、生氣等情緒。 (1)請學生看圖說情緒,并自由猜想在圖中人物身上發生了什么事。 (2)如果是你遇到了這些事,你會有什么樣的情緒,又會怎么去做? (情景體驗,學生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這組圖片中的人物有的喜笑顏開,有的手舞足蹈,他們所表達的情緒是開心、愉快,看到他們的樣子可以猜到肯定發生了好事。這類情緒有個名字,叫積極情緒。另一組圖片中的人物有的火冒三丈,有的淚流滿面,有的膽戰心驚,他們所表達的情緒是生氣,傷心,害怕,看到他們的樣子可以猜到肯定發生了什么不好或者不如意的事情。這類情緒有個名字,叫消極情緒。

(板書“積極情緒”“消極情緒”)

事情有好壞之分,但情緒沒有,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都是我們面對事情時的一種正常反應。比如,害怕這種情緒雖然讓人不舒服,但也能讓人躲開危險,保護自己。有了消極情緒并不是壞事,但是一個人長期處在消極情緒中,身體會產生大量的毒素影響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需要對消極情緒進行調節。 設計意圖:讓學生分辨出什么是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認識到無論哪種情緒都是人對外界刺激的正常反應,并初步了解不善于調節消極情緒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三、認識自己的情緒,正確面對

1、心理投射,為臉譜涂色(心理投射是抒發個人心理情緒的一種專業性技術,通過音樂、畫畫、涂鴉等方式表達自己的體驗,流露的信息比較真實)

教師給每個學生分發一張白卡片。要求學生回憶最近一個月經常出現哪種情緒,把情緒用臉譜的形式畫出來,并用他認為最恰當的、最能表達這種情緒的顏色給這個臉譜涂色。并說說在什么情況下經常出現這種情緒,進行小結。(配樂,學生在舒緩的音樂中描畫,教師巡視涂色情況)

學生自由表達

設計意圖:了解自己的情緒,培養自我意識。

2、心理調查。

讓學生按照不同情緒出現的頻率高低為自己的各種情緒排一下順序,說出情緒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教師當場制作電子表格,將學生所說的四種基本情緒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情緒事例列舉在表格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情緒對自己行為的影響,為接下來的游戲所需的素材做準備。

四、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正確表達,妥善管理

師:每個人都會遇到煩惱都有不開心的時候,當老師不開心的時候我就去買很多好吃的東西,今天老師也給孩子們帶來了幾種美味可口的食物,我們一起看看吧!

1、想策略:頭腦風暴

教師給每個小組分發畫有“開心豆”“消怒果”“忘憂草”“輕松糖”的四張卡片。

要求: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從教師出示的有“喜怒哀懼”情緒的電子表格中選取相應事例想辦法解決,并組內選出大家認為最好的兩條,用記號筆寫在海報紙上。

開心豆卡片-----選擇一件“喜”的事,在卡片上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消怒果卡片------選擇一件“怒”的事,給這件事想想辦法,在卡片上寫下消除怒氣的辦法。

忘憂草卡片------選擇一件“哀”的事,給這件事想想辦法,在卡片上寫下忘記憂愁的辦法。

輕松糖卡片------選擇一件“懼”的事,給這件事想想辦法,在卡片上寫下放松心情的辦法。 (小組討論、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生生互動,在思維的碰撞中,搜求多種應對不同情緒的方法,在交流、篩選的過程中獲得積極應對消極情緒的方法,實現學生的自我成長。

2、說方法:積極應對

(1)、把各小組“頭腦風暴”中碰撞出來的兩個好點子都貼在黑板上。

(2)學生交流,勾出好的點子,并問一聲:這是誰的創意?

(3)根據大家認同的方法進行簡單的歸納。

教師小結:與同學分享你的快樂,你會得到雙倍的快樂,而說出你煩惱和痛苦,你的煩惱和痛苦就會減少一半。今天我們大家想到了那么多讓自己變得快樂的方法,希望孩子們學會調節情緒,使自己時時刻刻擁有一個好心情,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交流的空間,學生不斷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饋,學習正確表達和管理各種情緒的最佳方法。

五、教師總結

師:請跟著我一起念這首兒歌——《情緒氣象臺》。 (出示PPT)

師: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手與手相握,傳遞的是快樂;

(教師示意學生相互握手)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溫暖的擁抱,感受的是幸福。

(教師示意學生相互擁抱)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喜怒哀懼,每種情緒都是一種珍貴的體驗。分享我的快樂,分擔你的憂愁,讓我們的生活每一天都是艷陽天!

(歌曲《幸福拍手歌》,在歌曲和掌聲中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通過肢體接觸,感受同伴“在一起”的快樂,在孩子們熟悉的歌曲中結束本課,借助音樂的感染力觸動學生心靈,將積極情緒進行遷移,讓學生意猶未盡。

六、輔導建議

1、在“抓到幸運”游戲的采訪環節,老師需引導學生說情緒詞語,其間將學生所說的有關想法的內容轉化為情緒詞,如“抓到豆子的時候,我的心狂跳不止”提示為“激動”。

2、在畫臉譜涂色的活動中,老師可以稍作引導,如用鮮艷、明亮的色調表示愉快的情緒,用灰暗、沉重的色調表示消極情緒。教師要關注那些灰暗色調過多的學生。

七、輔導素材

1、“心靈大餐”的游戲改編自小學三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做情緒的主人》中“心靈超市”小游戲。

2、教師總結中的兒歌選自《情緒氣象臺》: 情緒就像氣象臺,喜怒哀樂變得快。

生氣時,笑一笑,煩惱事,講出來。

上一篇:冬季防溺水安全教育范文下一篇:歐姆定律的結論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