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家庭教導論文范文

2024-02-06

家庭教導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 中小學;教導主任;教師成長

教導主任在中小學校處在中層,是校級領導的后備力量。一個稱職的教導主任,經過一定時間的歷練,多數能夠成長為副校長,特別優秀者將可能成為校長。引領發展是《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五個“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校長擔負起引領學校和教師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重任。引領教師成長,是義務教育學校校長的六大“專業職責”之一,校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將學校作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主陣地。但是,引領教師成長不僅是校長一個人的責任,應該是對校級領導及學校中層干部的共同要求。

不論是將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建立健全并有效落實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還是關注每一位教師的發展,激發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都離不開管理團隊的集體力量。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業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需要校長充分調動副職的工作積極性,尤其是教導主任的使命感、責任感、積極性、創造性、領導力和執行力,教導主任要努力成為協助校長引領教師成長的主力。

“教”,要求教導主任當好教師的老師。一是幫助新教師,帶動青年教師。做好新教師的專業“導師”,幫助新教師適應學校的文化環境,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做好青年教師的業務“師長”,使青年教師能夠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向骨干教師發展。二是點燃有經驗教師的工作熱情,激勵骨干教師。了解老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研修活動,幫助他們突破成長“瓶頸”;做骨干教師的專業伙伴,與他們一道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和科研教研,幫助他們向更高層級躍升。

“導”,包括悠導、誘導、引導和指導。悠導,指的是做好分管校長的助手、校長的參謀,用精而實的方案、可操作的計劃、能預見的成果等,贏得校級領導和其他中層干部的支持。誘導,指的是將骨干教師吸引到專業學習共同體中來,在他們的支持下,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提升專業研修質量。引導,指的是教導主任不能忽視新任教師和老年教師,需要通過合適的制度和師本化措施,“后推”新任教師生發或老年教師維持專業發展動力,使他們能夠自覺地參加到教育教學改革中來。指導,指的是教導主任對中青年教師的專業“前牽”,通過比學賽研、專項研修、骨干引領和定向幫扶等,支持他們走出專業發展的“高原期”。

“主”,一是“主見”,二是“主導”。首先,教導主任需要在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方面有主見,只有這樣,他才能發現本校教育教學的真問題,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真需求,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具有針對性的方略。其次,教導主任需要主導本校教師專業發展項目,將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落實到一次次的研修活動之中。一個不能履行教師專業研修主導責任的教導主任,即便有“主見”也必定變為空話,前述的“教”和“導”的作用必然難以實現。當然,“主見”和“主導”離不了校長的認同和推進?!爸饕姟睉摷{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執行計劃,讓其成為學校策略。而對于“主導”,校長需要在跟進中,不斷地進行調適或維護,讓其成為學校行動。

“任”,不僅僅是完成上級教育部門的規定和學校既定的教師培訓研修“任務”,更重要的是教導主任的“責任”和“任事”。責任,也不單是當好事務性的主任,關鍵是角色的準確作為,不越位、不缺位,甘受本位、做應該做的事情,讓“教”“導”和“主”落下來。任事,就是教研主任要有擔當,將學校策略變現為學校行動,不推諉、不塞責,身體力行、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教導主任踐行引領教師成長的“責任”和“任事”方面,校長不能做旁觀者,應該在指導、參與、保障和強化等方面,給予教導主任適度的支持。適度,指向于引領教導主任在專業的路上獨立行走;到位,指向于引領教導主任在引領教師成長的路上健康行走。

在引領教師成長方面,如果校長是領導,那么教導主任就是管理。校長重在決策,為教師的專業發展發揮組織、激勵和控制作用,教導主任則重在執行,設計、實施和推進教師專業發展項目及活動。因此,對于教導主任來說,協助校長引領教師成長責無旁貸。

(作者單位:安徽無為縣教師進修學校)

家庭教導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中小學;教導主任;教師成長

教導主任在中小學校處在中層,是校級領導的后備力量。一個稱職的教導主任,經過一定時間的歷練,多數能夠成長為副校長,特別優秀者將可能成為校長。引領發展是《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五個“基本理念”之一,要求校長擔負起引領學校和教師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重任。引領教師成長,是義務教育學校校長的六大“專業職責”之一,校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責任人,需要將學校作為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主陣地。但是,引領教師成長不僅是校長一個人的責任,應該是對校級領導及學校中層干部的共同要求。

不論是將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建立健全并有效落實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還是關注每一位教師的發展,激發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都離不開管理團隊的集體力量。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業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需要校長充分調動副職的工作積極性,尤其是教導主任的使命感、責任感、積極性、創造性、領導力和執行力,教導主任要努力成為協助校長引領教師成長的主力。

“教”,要求教導主任當好教師的老師。一是幫助新教師,帶動青年教師。做好新教師的專業“導師”,幫助新教師適應學校的文化環境,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做好青年教師的業務“師長”,使青年教師能夠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向骨干教師發展。二是點燃有經驗教師的工作熱情,激勵骨干教師。了解老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研修活動,幫助他們突破成長“瓶頸”;做骨干教師的專業伙伴,與他們一道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和科研教研,幫助他們向更高層級躍升。

“導”,包括悠導、誘導、引導和指導。悠導,指的是做好分管校長的助手、校長的參謀,用精而實的方案、可操作的計劃、能預見的成果等,贏得校級領導和其他中層干部的支持。誘導,指的是將骨干教師吸引到專業學習共同體中來,在他們的支持下,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提升專業研修質量。引導,指的是教導主任不能忽視新任教師和老年教師,需要通過合適的制度和師本化措施,“后推”新任教師生發或老年教師維持專業發展動力,使他們能夠自覺地參加到教育教學改革中來。指導,指的是教導主任對中青年教師的專業“前牽”,通過比學賽研、專項研修、骨干引領和定向幫扶等,支持他們走出專業發展的“高原期”。

“主”,一是“主見”,二是“主導”。首先,教導主任需要在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方面有主見,只有這樣,他才能發現本校教育教學的真問題,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真需求,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具有針對性的方略。其次,教導主任需要主導本校教師專業發展項目,將學校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落實到一次次的研修活動之中。一個不能履行教師專業研修主導責任的教導主任,即便有“主見”也必定變為空話,前述的“教”和“導”的作用必然難以實現。當然,“主見”和“主導”離不了校長的認同和推進?!爸饕姟睉摷{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執行計劃,讓其成為學校策略。而對于“主導”,校長需要在跟進中,不斷地進行調適或維護,讓其成為學校行動。

“任”,不僅僅是完成上級教育部門的規定和學校既定的教師培訓研修“任務”,更重要的是教導主任的“責任”和“任事”。責任,也不單是當好事務性的主任,關鍵是角色的準確作為,不越位、不缺位,甘受本位、做應該做的事情,讓“教”“導”和“主”落下來。任事,就是教研主任要有擔當,將學校策略變現為學校行動,不推諉、不塞責,身體力行、做好自己的事情。在教導主任踐行引領教師成長的“責任”和“任事”方面,校長不能做旁觀者,應該在指導、參與、保障和強化等方面,給予教導主任適度的支持。適度,指向于引領教導主任在專業的路上獨立行走;到位,指向于引領教導主任在引領教師成長的路上健康行走。

在引領教師成長方面,如果校長是領導,那么教導主任就是管理。校長重在決策,為教師的專業發展發揮組織、激勵和控制作用,教導主任則重在執行,設計、實施和推進教師專業發展項目及活動。因此,對于教導主任來說,協助校長引領教師成長責無旁貸。

(作者單位:安徽無為縣教師進修學校)

家庭教導論文范文第3篇

1學會閱讀是“以教導學”的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 ”這當然也包括數學閱讀,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地閱讀數學的方法:

1.1教師教,學生讀

這是實驗的起始階段,教師教學生逐字、逐句地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要用筆做個記號。 其中,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等是閱讀的重點,要仔細分析,弄清思路;書中的符合、圖形、圖像要結合課文相關內容,觀察比對,認真思考,以達到圖文并茂、數形結合的理解和效果。

如:新教材三年級上冊周長概念教學中,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引導學生觀察平面圖形,理解為什么要加上 “封閉圖形 ”? 學生通過觀察 、討論 ,懂得有缺口的圖形我們叫做不封閉圖形;沒有缺口的圖形我們叫做封閉圖形;因為我們研究的是沒有缺口的圖形,所以要加上“封閉圖形”。 學生閱讀后理解教材每句話的含義,形成閱讀、思考的習慣。

1.2根據閱讀提綱指導閱讀

在預習時,教師要事先告知閱讀提示,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抓住關鍵,仔細推敲。 這樣,學生的閱讀才有針對性,又能突出學習的重點。 引導學生在閱讀數學例題時要做到四想:一想解題條件和問題;二想題中關鍵字詞句;三想解題思路和方法;四想有無其它解法。 同時,要學生靜心領會課文中數學概念、原理的形成、由來及推導過程。 這個很重要,因為“掌握數學術語不是簡單地記憶詞匯,而是一個掌握數學抽象的過程”。

如: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優化例3:《田忌賽馬》教學, 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綱思考:1.你聽過《田忌賽馬》的故事嗎? 2. 你知道孫臏用了什么對策讓田忌轉敗為勝的嗎? 3.田忌一定要用孫臏這種策略才能贏齊威王呢? 想驗證一下嗎?4.田忌要想獲勝要有什么條件? 教師引導學生填表驗證,通過填表驗證的活動得出最優策略, 在活動中把對策論的思想方法滲透給學生。 學生通過解決《田忌賽馬》這個特例,懂得要想贏得對方的最優化策略。 在教學中,經常注意這個抽象環節訓練,對學生形成較強的抽象概括能力非常有益。

1.3自讀階段

較高年級,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也可不列出閱讀提綱,指導學生按以下步驟進行閱讀:初讀(重點放在概念、 原理、公式的引入和重要概念、公式、定理上,初步感知本節的知識框架)、精讀(帶著疑問去細致詳盡地閱讀)、概括(總結概括歸納本節的知識要點及重要思想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如:四年級下冊乘法交換律教學時,引導學生回憶前面學過的加法交換律, 我們今天所學的乘法交換律和加法交換律有什么區別呢? 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教材,根據反饋信息,師生一起重點研究不太明白的地方,理清新舊知識的聯系,給新知識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網上定位。 在學生閱讀教材時, 教師要來回巡視,了解學生閱讀情況,收集反饋信息,以調整教學的側重點。

2學會思考是“以教導學”的核心

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有主見、有思想的人,首先還是要引導他們掌握基本的思考方法,教他們學會如何思考。 思考方法,從宏觀層面上來講,就是要讓學生懂得一點唯物辯證法,學會聯系地、發展地、辯證地思考問題;從具體層面上講,主要是掌握分析思考法、綜合思考法等。 在研究數學概念和性質時,往往先把研究對象分解成幾個部分、方面和要素進行考察,再進行整合從整體上認識研究對象,形成理性認識。

如:認識三角形時,讓學生從它的邊和角等幾個要素進行分析:它有幾條邊? 幾個角? 三條邊有什么關系? 三個角有什么關系? 再從整體上概括三角形的性質;實際上教師是運用了分析和綜合的思維方法。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積極參與,會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而理解學習內容的體驗,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快樂感,也能為其從事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引導探索是“以教導學”的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 :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 ,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學法時,要把自己的教學思路以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解剖給學生,從而把教法轉化為學法,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如:新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大數的認識》教學例2:億以內數的讀法時,筆者先出示萬以內數的讀法,讓學生讀一讀,并請學生回憶萬以內數的讀法,師生共同總結出萬以內數的讀法法則, 并請學生用響亮的聲音齊讀一遍, 筆者特別強調中間有一個零或兩個零,只讀一個零,末尾的零不讀。 接著,筆者又請學生試著讀一讀例2:要求學生同桌合作試讀,輪流當觀眾,一人試讀,另一個人聽,反之,一人聽,另一人試讀;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會讀的學生,他的同桌要當小老師教他,直到教會讀為止,在教同桌的時候,如果遇到有爭論的地方,要及時請教老師;同時, 教師要下去巡視,對學生遇到的情況給予針對性的輔導,使學生及時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學生交流完畢,筆者請好、中、差三種情況的學生試讀,并及時給予指導或評價,特別是對差的學生,允許他多讀幾遍,及時給予激勵性的評價,慢慢地提高他的自信心;并請全班學生齊讀,學生讀完。 筆者問:“萬級的數的讀法和個級的數的讀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請學生邊思考,邊回想剛才的讀法,把自己的發現和同桌說說,學生通過交流、爭論、磨合,最后總結出他們的相同點:萬級數先按個級數的讀法來讀; 不同點: 讀萬級的數時, 要在后面加讀一個 “萬 ”;筆者又追問 :“中間的零和末尾的零該怎么讀 ?”由于有前面知識的鋪墊, 學生很快說出:“每級末尾不管有幾個0, 都不讀,其他數位上有一個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通過引導, 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不斷嘗試讀法,經歷探索讀數的過程,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最后引導學生整結出億以內數的讀法法則。 在教學中, 筆者實際上是把學生 “最近發展區 ”不斷轉化為 “現有發展區 ”,因為現有發展水平的知識和能力,學生是可以獨立學習和解決的,把最后的探索交給學生,既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也是對學生的一種促進。

4總結是對“以教導學”方法的歸納

課堂總結階段,讓學生針對本節課的學習收獲,暢所欲言。 從教師角度來講,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能力的掌握情況, 還可以發現本課教學的得與失, 以便日后改進。 從學生角度而言,有助于梳理知識結構,有益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總結概括和自我反思等能力。就總結的內容來說,最初學生談談知識層面的收獲,教師要有意識地逐步引導學生上升到方法層面,引導學生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情感體驗等給予關注。

如:四年級上冊數學廣角—優化例3《田忌賽馬》: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把你的收獲和大家分享,好嗎?學生的收獲一:我的收獲是要想贏得對方,要選擇最優化策略。 學生的收獲二:田忌要想獲勝要有二個條件1要讓齊威王先出。2用齊上———田下,齊中———田上,齊下———田下這樣的策略才能贏。 通過總結,學生學會用所學到的數學模式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5自我評價是“以教導學”的內化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表現的評價,及時反饋,及時糾正。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也把自我評價作為學習的方法之一, 他認為“當學習者自己可以決定評價的準則、學習的目的及達到目的的程度時,他才是真正地學習,并且對自己學習的所有方面負責”。 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不但可行,而且必行。

如:一節課教完,教師給每位學生發一張紙,紙上寫著,對于本節課的表現,你自己最滿意的地方是什么?你自己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么? 對于不滿意的地方,你以后要怎樣改正? 學生通過反思,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只有我們教師經常引導學生這樣做, 相信學生總有一天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于課型、年級的不同,小學中年段數學“以教導學”的探索教學結構也應有所區別。在模式實施過程中,一切都要以有效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為前提,靈活運用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是充滿遺憾的藝術,但只要教師著力踐行,課堂就會充滿生機。

摘要:根據小學三、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提出小學中年段數學“以教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的起始階段,教師教學生逐字、逐句地閱讀;再根據教師的閱讀提示,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而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可指導學生獨立閱讀?!耙越虒W”的核心是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引導探索是“以教導學”的方法,總結是對“以教導學”方法的歸納,自我評價是“以教導學”的內化。

家庭教導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家庭環境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影響,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助力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新時代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得到了普遍認可,但部分家長錯誤的教育理念與不合適的教育方法影響青少年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有效開展應該得到全社會的認可與重視。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對全新環境下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影響展開簡要分析。

關鍵詞:家庭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全新環境

家庭教育是一項系統性活動,它不僅僅是家長通過簡單的言語或行動對孩子發布命令或傳遞信息,更是要通過家庭環境與文化的營造和家庭成員的有效參與來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循序科學地推動教育目標的落實。兒童的成長起步于家庭,家庭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有著顯著影響,德育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一、全新環境下家庭教育的主要特點分析

全新環境使得國家與社會逐漸發生了很多變化,家庭作為國家的最小構成單元也出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具有綜合性與情感性

孩子長期生活在家庭環境之中,家長不但要照顧孩子的生活,更要引導孩子全面成長。新時期家長的總體文化水平與道德修養得到了明顯提升,而且大部分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或兩個孩子,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保持高度關注,同時也有能力給予孩子較好的教育。孩子在出生以來就要在家庭中接受綜合性的教育,很多知識技能都來自于父母的傳授,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也傾注了情感,他們往往從關愛孩子的角度出發開展教育活動。

(二)家庭教育的內容豐富多樣

環境對于人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長期生活在特定環境下則必然會隨著環境發生很多變化,對于正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青少年三觀的形成會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教育能否有效開展同樣會對親少年得到水平發展產生影響。社會發展使得家庭教育的內容逐漸增加,家長不再是通過簡單的語言展開教育,而是增加更多德育教育和實踐教育內容,為青少年的綜合成長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育內容。家長通過多樣化的教育內容去引導和幫助孩子。

二、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要影響分析

家庭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在德育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同樣具有顯著影響。

(一)家庭教育理念樹立對青少年道德素質形成的影響

道德素質的形成會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產生直接影響,家庭教育方式與內容的選擇與青少年道德素質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聯,積極的教育方式能夠幫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家長必須對孩子的想法保持高度關注,特別重視全新環境下青少年的思想動態,展開有針對性的教育培養,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更高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和約束自己,使得青少年能夠在家長的影響與感召下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

(二)家庭教育內容選擇對青少年道德素質形成的影響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特別是在全新環境下學生接觸到的信息逐漸呈多樣化趨勢。家庭教育內容的選擇是否合適、是否滿足青少年需求、是否適應社會發展節奏同樣會對青少年道德素質的形成產生影響。家長首先要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其次要加強傳統優秀文化教育與宣傳,最后要積極開展誠信、勤儉、勤勞等優秀品質教育,逐步完成道德素質教育目標。

(三)家庭教育環境構建對青少年道德素質形成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構成,也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所學校,家庭建設、家風形成、家庭教育是推動青少年道德素質形成的基本方向。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家庭和睦、家庭成員之間彼此愛護、為人正直守信、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這些都會對家庭環境建設產生積極的影響。曾國藩家書等都為我們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同時也顯現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良好的家庭環境建設將會對青少年道德素質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全新環境下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德育教育領域中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對于全新環境下成長的青少年道德水平發展及三觀塑造具有直接影響,大部分家長對子女教育保持高度關注與重視,但是在德育教育領域卻依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教育關注智育而輕視德育

全新社會環境下的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家長迫切渴望孩子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特別是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并享受更好的物質條件,而在當前條件下,考入好的大學和好的專業是絕大部分孩子的首要選擇。這也使得家長更愿意在這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早教班、興趣班、課外輔導班等占據了孩子的大量時間,德育教育很少系統有效地展開,這也使得德育教育的發展存在緩慢片面的弊端。

(二)家庭教育觀念存在錯誤和偏差

當前大部分家長渴望給予孩子更好的條件,貧富差距的加大使得很多孩子發現同學擁有更好的物質條件,特別是在青春期階段,他們很容易出現攀比心理。而部分家長卻不能積極有效地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錯誤和不恰當的教育觀念不但無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反而會使青少年出現金錢崇拜、唯成功論等錯誤觀念,這很容易讓青少年出現道德意志動搖,不僅不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還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以及幸福感積累。

(三)家庭教育與學校社會教育脫節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構成了青少年教育的綜合體系,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國家在教育領域的投入和支出不斷增加,教育工作也一直是重中之重。學校教育已經形成了科學而完善的體系,但家庭教育會受到家長教育理念、教育水平與教育方式等多重影響,未能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形成科學的體系,家庭教育未能發揮應用的作用與功能,反而與其他教育出現矛盾和脫節,影響到最終的教育效果。

四、全新環境下改進家庭教育對德育教育影響的措施選擇

全新環境下德育教育的作用與意義逐漸凸顯,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家長必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改進家庭教育,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優秀人才。

(一)保持對德育和智育的同等重視

智育、德育和體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占據同等重要的地位,父母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更應該對他們的思想素質發展保持高度重視,避免家庭教育對青少年德育教育產生負面影響,堅持成才先成人的理念,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人才。青少年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夠更好地面對新環境的條件,在任何條件下始終保持拼搏奮進的精神,形成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人生目標。德育教育在更多家庭得到重視和推進才是教育的進步,也才能夠實現整個民族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

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使得家庭教育能夠利用的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多樣,特別是德育教育相關資源愈加多元,理論教育與實例教育能夠共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家長要積極學習青少年教育的相關理論,并在實踐過程中加強與孩子的交流互動,年輕的父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家長要積極學習和接受全新理念,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家長要積極參加家長課堂等學習活動,與學校方面構建良好的溝通途徑,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更好地結合起來,確保家庭教育理念能夠更好地滿足孩子德育教育需求。

(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接軌并配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學校是孩子成長的主要場所。家長自身能夠開展的教育活動是有限的,為了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家長與學校要共同推動教育完善,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問題。隨著微信等溝通工具的快速發展普及,家長與教師溝通的途徑更加多元順暢,學校和家庭可以共同開展德育教育。

參考文獻

[1]張炎琴.傾情澆灌幼苗綻放德育之花——論“80后”父母家園合作實現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國民族博覽,2018(05).

[2]李義瓊.關于家庭和學校德育教育合作的研究[J].學周刊,2018(10).

[3]韋廷彥.加強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三結合推動學校德育教育工作[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

[4]鄭程月,楊麗敏.德育教育視角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合作研究——以內蒙古包頭市某中學家校德育發展現狀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3(33).

[5]姜麗俠.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在未成年入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1).

家庭教導論文范文第5篇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內部出現的家庭成員間的一方對另一方的暴力行為。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家庭暴力是指家庭內部出現的侵犯他人人身、精神、性方面的強暴行為。本文所說的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間即婚姻主題之間的暴力行為,并認為施暴者是在家庭中處于強勢地位的丈夫,受害者一般是在家庭中處于弱勢地位的妻子。

一、家庭暴力的特征

由于家庭暴力是發生在家庭成員間的一種暴力行為,受害者往往是家庭成員中的弱者,往往因無力或處于“家丑不可外揚”或其他原因不愿向外界公開,加上他人或社會的漠視以及司法機關的介入不夠,從而使家庭暴力比發生在社會上的其他暴力行為或者事件更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和持久性。

1、家庭暴力的隱蔽性。大部分家庭暴力的受害者都認為,家庭暴力是個人隱私、不愿讓外人知道或“家丑不可外揚”,如果請求司法機關或相關組織部門介入解決,會使家庭矛盾激化,影響婚姻和家庭的穩定,或認為告之他人,只能對事情得到一時的緩解,而不能夠徹底的解決,擔心施暴者會進行變本加厲的報復行為,因而常常處于畏懼和恐怖心理而不敢將受到暴力侵害的實事向外界透露。由于上述種種原因,在現實中大多數受害者采取忍耐或聽之任之、認命的消極態度。因而,使很多家庭暴力現象暴露得不明顯,存在得比較隱蔽,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隱蔽性家庭暴力占了一定的比例。

2、家庭暴力具有復雜性。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員間發生矛盾而激化后的表現(結果),因家庭成員間的關系的復雜性,以及家庭糾紛形成的復雜性,導致家庭暴力的發生原因、實施手段、產生的后果以及造成的危害各有不同,因施暴者的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道德修養千差萬別,發生的暴力行為也各不相同。因此,家庭暴力不同于社會暴力的單一性,具有復雜性的一面。

3、家庭暴力的持久性。通過對已暴露的家庭暴力的分析,我們能夠發現這類案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家庭暴力實施在時間上具有持久性。由于受害者都是家庭中的弱勢人群,無力反抗強勢力的施暴或攻擊,產生畏懼心理而一再退縮忍讓,故而助長了施暴者的隨意性;受害者因恐懼心理或其他心理障礙問題不讓外界知道施暴者的粗暴行為,致使施暴者的行為不受任何社會或其他方面的壓力,導致實施暴力行為者更加為所欲為、氣焰囂張、有恃無恐,形成習慣性施暴;當受害者承受一次次的暴力行為,不主動地尋求出路或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尋求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使施暴者掌握了這種心理狀態后,在實施暴力行為時無后顧之憂,從而長時間地對受害者進行施暴,因此,家庭暴力具有持久性。

二、家庭暴力存在的原因

1、封建思想觀念根深蒂固。男權主義和夫權思想是家庭暴力產生的歷史文化根源?!澳凶鹋啊?,“三從四德”,夫權統治貫穿數千年歷史,不少家庭還受“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封建禮教的毒害,將女性置于男性統治之下,男性成為掌握家庭權力的家長。

2、經濟收入的不平衡是家庭暴力產生的經濟原因。經濟收入的不平衡性導致了經濟地位的不平等。選擇的擇偶觀是男強女弱。女方希望找到一個各方面都比自己強的男性,而自己甘愿默默奉獻于家庭,一些男性由于有了妻子及其家庭成員的支持,因某些機遇而迅速致富,社會地位也大大提高,所謂“優越感”得到了體現,于是要求家庭成員絕對服從其意志,否則就惡語傷人,大打出手。

3、家庭婚姻“腐敗”現象誘發家庭暴力的產生。廣西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張忠英教授指出,引發家庭暴力事件的原因大多已由以前的夫權思想作怪,轉化為家庭婚姻“腐敗”現象所致,一些人由于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而失去道德倫理,貪圖享受,追求金錢和美色,在外包“二奶”、養情人,對婚姻和家庭無責任感。這種現象稱之為家庭婚姻“腐敗”現象,最終導致夫妻關系惡化及家庭暴力的發生。家庭暴力既是婚變的原因,又成為施暴者達到離婚目的的手段。

4、市場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也是家庭暴力發生的社會原因之一。如今舊家庭觀念受到市場經濟觀念的沖擊和影響,家庭成員間過分強調個人利益,缺乏關愛,彼此之間缺少真誠的交流與溝通,缺少溫暖和諧的氣氛,個人私欲膨脹,注重經濟利益,對別人的寬容性差,逐步滋生了“這年頭,誰離不開誰”、“誰離開誰活不了?”等念頭,當家庭出現各種矛盾時,難以容忍,爭強好勝,甚至容易產生報復心理,很可能發生家庭暴力。

5、司法的漠然態度是家庭暴力產生的社會原因之二。我國在過去立法中對“家庭暴力”重視不夠,因此在我國2.7億多家庭中,有三成以上家庭存在暴力行為,雖然家庭暴力案件發生率很高,但由于未達到規定傷害程度而不予處理,助長了施暴者的氣焰,成為家庭暴力事件繁衍的溫床。因認識上的漠然,致使司法機關和其他相關部門的介入態度很不積極,因為家庭暴力不同于一般的治安案件,它涉及到雙方當事人的感情因素,故認為“清官難斷家務事”、“兩口子打架不記仇”等,對家庭暴力問題不愿介入,怕正二八經地處理了,可當事人之間是“夫妻間元隔夜之仇”而回過頭又馬上和好了,反過來還怪多管閑事,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導致對家庭暴力問題的重視不夠。再之,對家庭暴力的處理方法的軟弱,不是依法處理,而是在大原則下依社會功德、家庭美德等道德規范進行調解處理,且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原則,使調處結果多數為重歸于好。因而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很少得到應有的處罰,沒有實現懲治的目的,使家庭暴力得不到根本的解決,也導致了法律對受害人權益的保護不力。

三、家庭暴力對社會的危害

1、家庭暴力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權利。具體為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和自由權,這是家庭暴力產生的直接危害后果。從深層次講,它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后果。

2、家庭暴力伴隨著對婦女的精神摧殘。人人皆知婦女能頂半邊天,由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絕大多數是婦女,因此她們受到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傷害。身體上的損傷是外在的、較為明顯的,因而能引起人們過多的注意;而精神上的損傷是內在的、較為隱蔽的,而容易被人們所忽視。精神的創傷往往比身體上的創傷更難以愈合,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長期生活在恐怖、緊張的氣氛中,心里充滿了恐懼與悲哀,甚至有的悲痛欲絕,導致心情郁悶或精神分裂。當虐待超過了她們肉體、精神的承受能力時,有些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從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變成了害人者。有資料表明:我國五成以上的女性犯人是因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3、家庭暴力危害社會安定,阻礙了社會發展和進步。社會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需要全社會成員共同參與。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當是社會生存、發展的創造者。而那些受家庭暴力侵害的人,在其生命、生存及人身權利、人格、名譽等這些做人最基本的權利都被暴力所侵害、所剝奪的情況下,在身心受到嚴重傷害的情況下,又如何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

社會生產、發展中去呢?家庭暴力不僅嚴重侵害了這部分人的人身權利,而且影響了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社會生產的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講,也直接或間接地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乃至社會的穩定。另一方面,家庭暴力也嚴重地危害著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很難想象,在一個充滿暴力、充斥吵罵、怨恨和悲憤的家庭中,其家庭成員會是快樂、幸福的。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子女,大多數患有恐懼、焦慮、孤獨、自卑、不相信任何人等心理疾病。他們長大以后,如果其心理得不到及時診治,很可能會成為新的家庭暴力的實施者,其中有的人甚至會成為敵視社會、報復社會的人,結果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這一點,已為社會上發生的許多案例所證實。

四、消除家庭暴力的途徑

1、充分利用現有的法律框架來制止和處罰家庭暴力行為。我國現有關于維護婦女權益的法律法規散見于《憲法》、《民法通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規中。尤其是《新婚姻法》中就家庭暴力有了明確規定:(1)總則中明確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的禁止性法律法規,體現了我國嚴懲家庭暴力的決心,也表現了我國婚姻家庭制度從廢除舊家庭習俗的原則向如今追求婚姻家庭質量的轉變,尋求建立新的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2)修改后的《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二)項中將實施家庭暴力等情況列入了離婚的法定要件之一,實施家庭暴力等行為的,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3)《新婚姻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了對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救助措施,即:“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給予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予以勸阻;公安機關應當予以制止?!边@意味著家庭暴力不再是家務事,阻止和懲治家庭暴力成為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的責任和義務,這在我國婚姻法律中尚屬首次。明確了某些單位和部門救助和防止家庭暴力的職責,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了各部門的相互推諉和扯皮。(4)《新婚姻法》還規定,對實施暴力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新婚姻法追究構成實施家庭暴力罪者的責任,給社會起到了一個道德和法制震懾的作用。

2、構架反家庭暴力法。我國禁止和反對家庭暴力的法律條文散見于許多法典中,使懲治家庭暴力有法可依。但是這些分散的條款,存在著立法分散、規定不明確、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等缺陷,達不到有效懲治和消除家庭暴力的目的。因此,很有必要制定專門的反家庭暴力法。

3、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建立社會支持體系。家庭暴力不僅是法律問題,還是道德問題,在受到法律的制約和制裁的同時,還應受到道德的譴責,而要協調和組織這些力量是個龐大的社會工程,所以還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將道德和法律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

4、加強道德教育,樹立良好風尚。在家庭暴力成因的闡述中,談到了大多數暴力現象,或多或少是道德敗壞或思想品質差的原因所致,從施暴者的主觀原因分析,主要是因為施暴者道德水準低下、品德不端造成的、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消除家庭暴力,就必須要追其根源,從施暴念頭的形成,暴力行為的實施以及愈演愈烈之勢的根源上入手,要堅持治標先治本的原則,強化道德規范,將法治與德治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要大興道德教育之風,倡導和弘揚文明、民主、法制,提高公民道德水準。通過教育,使每個人懂得彼此尊重對方的人格和尊嚴的重要,充分認識到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

5、重視和提高婦女的自身素質,提高其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法律意識。轉變婦女屈從和依附觀念,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受害者采取極端報復行為而成為觸犯刑法的罪犯。另外,通過多種渠道對弱勢群體——婦女進行“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教育,使她們通過提高自身素質,擁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從根本上擺脫家庭暴力。特別是在遭受家庭暴力侵害時,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防暴、抗暴能力。當他們的力量不足以抵制家庭暴力時,要及時求助于鄰居、街道、所在單位組織和各種社會力量的幫助,扼止家庭暴力的再次發生。

6、建議在家庭暴力侵權案件中,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制度,所謂舉證責任倒置,指基于法律規定,將通常情形下本應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種事由不負擔舉證責任,而由他方當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或不存在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該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舉證證明,則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的一種舉證責任分配制度。在一般證據規則中,“誰主張誰舉證”是舉證責任分配的一般原則,而舉證責任的倒置則是這一原則的例外。在暴力侵權行為發生過程中受害人常常處于恐慌狀態,而行為人又常常處于持有或壟斷案件主要證據的地位。在此情況下,如果按照傳統的侵權法的過錯責任制原則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責任規則,實難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

上一篇:藝術教導論文下一篇:傳統美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