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腫瘤學教學論文范文

2024-03-08

腫瘤學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享受物質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疾病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尤其是腫瘤,更是成為了危害人類健康的一大難題,成為城鄉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在死亡率和發病率上呈現逐年遞升的趨勢?,F階段,我國醫科院校腫瘤學教學體制和醫療水平的發展滯后,極大的影響了我國腫瘤醫學的進步,所以大力培養腫瘤“高、精、?!叭瞬懦蔀殛P鍵,尤其是醫學院校腫瘤學實習生的臨床技能培養。應在遵循腫瘤疾病治療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采用多學科協作[1]指導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順應腫瘤學現代醫學發展的趨勢,有助于培養更多的腫瘤學后備人才。促進我國腫瘤醫療水平的發展。

【關鍵詞】 多學科協作指導;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

近幾十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得豐富多彩,然而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也給人類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大量科學研究數據證實,腫瘤的發生與不良行為、生活方式、生活居住環境密切相關,吸煙、酗酒、不合理膳食、睡眠不規律、缺乏體力活動、環境污染都能提高腫瘤的發生率。在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惡性腫瘤發病人數約為90萬,死亡人數約70萬人。但是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了《2013中國腫瘤登記年報》來看, 肺癌居惡性腫瘤(俗稱癌癥)發病率第一位,乳腺癌居女性發病率第一位,每年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為60萬,按照平均壽命74歲計算,一生患惡性腫瘤的幾率高達22%。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0年世界上每年新發癌癥病人數將達到1500萬人次[3],癌癥現在已經成為新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并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隨著腫瘤疾病的倍增,腫瘤醫學發展迅速,人們對腫瘤越來越重視,在全國大部分的三甲醫院都已經開設科腫瘤科室,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迅速增快的發展帶來的是醫療水平的不穩定和預后療效差,有很大一部分的腫瘤醫師是由其他科室進修后半路出家,基礎的儲備人才短缺。為了后續腫瘤醫學的繼續發展,為了造福于人民,應采用新型的[4]多學科協作指導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培養出更多的人才[2]。

1. 中國院校腫瘤實習生臨床現狀

現階段,我國腫瘤醫學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腫瘤學[5]并沒有如同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一樣有著供臨床專業本科生學習五年制腫瘤學教材,更沒有專門的教學機構,醫學生對于腫瘤學知識的獲取只能從病理學、遺傳學、影像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等課程上了解到,雖然在這些學科上都存在腫瘤學的知識,但是這些學科注重講解本科的重要內容,腫瘤知識只是稍微的提到。這讓想從事腫瘤醫學的學生很難形成系統的認識,學的知識雜亂、零散、無序。沒有像其他學科一樣的形成自己的一套體系。有很多從事腫瘤學醫生都只能是半路出家,腫瘤學基礎知識匱乏。這導致了腫瘤學實習生很難從學員獲取到全面系統的知識,在進入到臨床的時候,面對復雜多變的病情,往往會不知所措。在臨床實習期間又存在著臨床實習課時偏少,實習生很少有機會去各個腫瘤科室輪轉的問題。所以采用新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在提高腫瘤學實習生的臨床技能方面是臨床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巨大的挑戰。

2.多學科協作指導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的探討

2.1多學科協作培養腫瘤學實習生的條件和前提

臨床能力的概念[6]是指一個以學生在接受臨床實習后所能夠在以后的醫療活動過程中處理的綜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根據教育部的要求分別是知識 、態度行為 、技能。這三個方面是實習生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必須要具備的,所以在實習生臨床實習的過程中要求必須做到:1.通過五年制的大學醫學教育,具備基礎的腫瘤學知識,只有具備了基礎的知識,才能在臨床實習中不至于被復雜的病情和科學術語所困惑,了解有關腫瘤學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和預后,這是一個即將步入實習腫瘤學生臨床的基礎,才能為多學科協作腫瘤學實習生培養奠定基礎;2.有個良好的態度行為,隨著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生物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得到提倡;3.具備基礎的臨床操作技能,這就要求腫瘤學實習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既能夠熟練地運用多個學科設備,又能夠學會把多學科的技能操作融會到腫瘤學的醫療過程中來。做到多學科協作治療腫瘤疾病,來達到更加良好的治療和預后效果。

2.2多學科協作指導下的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的原因和必要性

隨著醫學模式的逐漸轉變,腫瘤疾病的出現也變得復雜,以往單一運用腫瘤學知識的治療手段很難適應現在腫瘤疾病的治療,醫學家們提出來綜合治療的概念,它克服了單一治療的局限性,打破了以往專業、學科的束縛,將腫瘤內科、腫瘤外科、放射科、核醫學科、放射診斷科、介入醫學科[7]甚至是中醫科等學科也融入到腫瘤的治療中來,實現治療的多元化,成為國際公認的腫瘤治療模式。所以,現代腫瘤學實習生的培養也要打破傳統的局限性,轉向多學科協作指導腫瘤學實習生的臨床學習,這種多學科協作培養方式不僅僅促進了腫瘤學實習生對于各個學科知識的交流和把握,而且對于腫瘤疾病的認識也更加的深入。使得腫瘤學實習生對于腫瘤疾病不再只從一個方面去想治療措施,而是更深入的了解腫瘤的發生、發展及預后,從更多的層次、更多的學科方面去思考治療方案。從而深化腫瘤學知識,培養綜合的科學思維[8]。

2.3多學科協作指導腫瘤學實習生培養模式的措施

不論是哪個醫學院的學生來醫院實習都是抱著一種來學習的想法來的,所以在培養腫瘤學實習生的時候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多學科思維方式和基礎臨床實習。讓綜合思維來指導基礎臨床實習。所以在培養腫瘤學實習生的過程中要制定好嚴密完備的腫瘤學實習生學習計劃,向實習生們講解系統的腫瘤的綜合治療原則,腫瘤學治療相關的各學科診療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前沿知識、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病例分析與解析。由從事腫瘤臨床工作6年以上經驗的醫生來擔任實習教學任務,將理論學習和臨床緊密地結合起來,既注重腫瘤疾病綜合治療的規范化和個體化,又要因人而異,采用多學科綜合治療。實踐教學讓實習生們在與腫瘤學綜合治療相關的各個科室都走一遍,運用具體的例子讓實習生們具體感受到腫瘤學的綜合治療。做到權衡利弊綜合治療[9]。

3.結語

現階段,腫瘤疾病已經極大地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安全,急需大量的腫瘤學“高、精、?!比瞬?,所以,形成一種良好的培養體制尤為重要,多學科協作指導腫瘤實習生培養模式作為一種具有很好前景的模式既能夠在實習過程中提高實習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又能都多學科協作治療腫瘤。做到統籌兼顧。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Ndoro S. Effective multidisciplinary working: the key to high-quality careBr[J].Nurs ,2014 Jul 10-23 (13): 724-7.

[2]何朗,陳紅,文世民,別俊,郭翠華,付曦,李光明. 腫瘤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探索[J]. 醫學研究生學報,2013,06:624-626.

[3] Stephens MR,Lewis WG,Brewster AE etal.Multidisciplinary team management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s after surgery for esoph‐ageal cancer[J].Dis Esophagus ,2006,19 (3) : 164-171.

[4] 楊 沛霖 , 孫 錦艷 .淺談教學醫院對臨床實習生的管理[J].甘肅中醫 ,2005,18 (11): 38.

[5] 曹永鵬,王華.加強臨床教學管理促進醫院的建設和發展 [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0,20(9):40-41.

[6] Eaker S,Dickman PW,Hellstrom V,et al.Regional differences inbreast cancer survival despite common guidelines[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 2005, 14 (12) :2914-2918.

[7] Breau G. Depression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at a tertiary care cancer centre Can Oncol[J]. Nurs ,2014 ,24 (1): 11-9.

[8] Morris E,Haward RA,Gilthorpe MS,et al.The impact of the Calm‐an-Hine report on the 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care for Yorkshire’s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J].Br J Cancer, 2006, 95 (8) : 979 – 985.

[9] 鄒嵐梁后杰.提高醫學生腫瘤學臨床見習教學質量的探討[J]. 醫學教育探索,2009,8(3):288-290.

腫瘤學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微課,臨床腫瘤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

隨著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斷上升, 迫切需要培養大量高素質的腫瘤專業從業人員來應對這一趨勢。盡管腫瘤學教學工作已取得較大進步和發展, 但針對腫瘤學專業性、基礎知識要求高等特點, 目前傳統教學方式仍存在諸多問題及不足之處, 急需進行教學改革, 以培養更多合格的專業人員來滿足社會的需求[1]。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 在8~10分鐘的時間內, 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 (重點、難點、疑點) 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 是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 并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2]。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 微課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整合教學資源, 使教學內容重點突出, 課堂更具開放性和擴充性, 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調動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從而提高腫瘤學的教學質量[3]。本課題組在臨床腫瘤學的教學過程中, 分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和微課結合傳統教學的方法來評價微課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現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

選取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2015級腫瘤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共60名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30名, 其中男生15名, 女生15名。對照組30名, 其中男生16名, 女生14名。兩組學生年齡22~25歲, 平均 (23.53±0.86) 歲。兩組學生的入學分數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微課制作

微課開發的核心是微課視頻的制作。根據微課的特點, 對學生特征和教學任務進行分析, 由教研室教師對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 將臨床腫瘤學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及腫瘤學診療新進展作為微課開發的內容, 并將其制作成微視頻。本次研究主要將攝像、PPT、網絡教學視頻資源等整合后進行微視頻制作。同時, 教師為實驗組學生建立微信群, 并將微課視頻上傳至微信群, 學生可在線觀看, 也可下載至電腦或手機中學習。

2.2 教學實踐

兩組學生均選取《臨床腫瘤內科學》教材作為教學實踐內容, 均由相同的教師在同一時間進行理論授課和見習帶教。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 主要是在課堂上講解教材, 突出重點和難點, 課后學生自由提問, 由教師進行解答, 并開展臨床實踐活動。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結合微課教學的方法, 具體如下。

2.2.1 課前發布微課

教師給實驗組學生建立微信群, 在課堂教學前將微課視頻發布在微信群內, 要求學生課前觀看、學習。

2.2.2 課后強化

課堂教學結束后, 教師組織學生在微信群內對微課內容進行討論, 并對微課制作及內容提出改進意見等。

2.3 教學效果評價

采用期末理論考試、臨床見習和操作考核以及匿名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學生對兩種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評價。理論和實踐技能成績各為100分;問卷包含5項內容, 每項滿分10分。

2.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兩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

期末理論考試包括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和病案分析題, 采用百分制, 考試內容為課堂授課內容, 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分析能力。結果顯示, 實驗組成績為 (86.52±5.83) 分, 對照組為 (71.23±7.56) 分,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4.271, P<0.05) 。

3.2 兩組學生臨床見習和操作考核成績

調查顯示, 實驗組成績為 (89.55±6.45) 分, 對照組為 (73.68±6.73) 分,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5.833, P<0.05) 。

3.3 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的比較

調查顯示, 實驗組對教學效果各項目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 , 詳見表1。

4討論

4.1有利于基礎知識的掌握

腫瘤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 涉及分子生物學、病理學、免疫學、內外科學、影像學等相關專業, 不但包括許多基本理論、基礎知識, 也要隨著新理論和新觀點的不斷涌現而不斷更新理論、治療技術和相關綜合知識。傳統的腫瘤學教學以教師為中心, 講課是教學的主要部分, 學科界限較分明, 學科之間缺乏相應的有機聯系, 知識抽象、零散, 缺乏橫向聯系, 難以使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而微課可通過選取特定主題制作視頻, 使教學重點突出、相關知識互相整合, 有利于腫瘤學知識體系更加系統化, 并可結合腫瘤學前沿進展, 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理論聯系實際。

4.2 有利于臨床實踐

腫瘤學還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教學過程中包括大量體格檢查和臨床操作技能, 由于課時的限制, 許多內容無法詳細演示, 較為抽象, 學生難以完全理解和掌握。而且在臨床實踐中, 部分患者家屬要求對患者隱瞞病情, 導致患者對病史講述不清或查體不配合, 床旁教學的配合度較差[4]。在微課輔助教學過程中, 針對某些操作技能制作微課視頻, 學生可在課前及課后反復觀看, 加深印象。針對某些特殊病例, 可在課前將患者資料放在微課中進行介紹, 提出相應問題, 引導學生預習, 以避免臨床帶教過程中產生的醫患矛盾, 并提高床旁教學的效率。此外, 根據典型病例制作微課, 鼓勵學生課后參與分析討論, 使學生熟練掌握常見腫瘤的診治原則及新進展,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4.3 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提高學習興趣

隨著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 在閑暇時間看視頻、刷微信朋友圈, 并對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評價和討論成為年輕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網絡成為當代學生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5]。微課視頻主要針對教學過程中一些重點、難點而設計, 內容精簡、主題突出, 一般在8~10分鐘以內, 學生不受時空的限制, 可利用移動設備進行自主學習, 既能滿足碎片化學習的需要, 又能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相應的微課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課前發布微課內容和課后討論的形式, 促進學生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 有助于學生對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講述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此外, 通過學生參與微課視頻的制作、對微課內容進行評論并提出改進意見的方式, 可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微課在臨床腫瘤學的教學中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增強了教學效果, 受到師生的認可。但在微課的選材及制作方面還有待提高, 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制作積累優質微課資源, 使微課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 不斷提高腫瘤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肖紅梅, 李中文, 茍小霞.腫瘤教學之我見[J].醫學信息, 2015 (27) :6.

[2]李德偉, 孫紅梅, 任恩發, 等.淺談微課在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2013 (4) :134-136.

[3]蔣慧玥, 劉海燕, 劉桂瑛, 等.微課在臨床護理專業課程中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 31 (23) :1171-1179.

[4]黃英輝, 繆洪明, 周杰, 等.慕課法在腫瘤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 2016 (9) :1410-1412.

腫瘤學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腫瘤學,臨床見習課,教學改革

腫瘤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 隨著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相關領域學科知識的不斷發展, 腫瘤學學科的研究和實踐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臨床見習是提高學生臨床實踐能力、鞏固理論學習的重要手段, 但是目前腫瘤學的臨床見習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見習內容淺顯、見習教學方法不夠科學等問題, 嚴重影響了腫瘤學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必須采取措施對腫瘤學臨床見習課的教學進行改革, 以此來提升腫瘤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一、腫瘤學臨床見習教學的主要特點

腫瘤學臨床見習課教學的特點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腫瘤, 尤其是惡性腫瘤的病情發展是十分特殊和復雜的, 臨床癥狀的表現也是多種多樣, 加上腫瘤學涉及多個學科和醫學領域, 除了腫瘤本身多種多樣的臨床癥狀之外, 還會產生復雜的并發癥, 這就導致腫瘤臨床治療的方法多種多樣, 加上腫瘤可發生在人體的各個系統中, 很多重要的見習內容是無法直接進行展示和演示的。另一個方面主要是來自患者, 腫瘤患者以及家屬的心理壓力很大, 在較強的心理負擔下, 患者配合教學見習的意愿并不強烈, 甚至可以說帶有很強的排斥性, 因此腫瘤臨床見習教學的難度是比較大的, 如果尺度、方法采取得不合理, 還有可能會引起醫療糾紛。

二、腫瘤學臨床見習課教學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結合當前腫瘤學學科發展的趨勢, 從腫瘤學見習課教學的特點和實際出發, 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改革腫瘤學的臨床見習課教學。

(一) 明確腫瘤學見習教學的目標和任務

腫瘤學見習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對學生的臨床思維進行培養, 具體地說, 就是要通過臨床見習, 讓學生了解、學習和掌握臨床工作中的病理診斷、療效觀察和預后判斷的整個思維過程, 結合自身的理論知識, 對病患做出初步的診斷意見, 提出相關的治療方案。在這一教學目的下, 在開展腫瘤學臨床見習教學的時候, 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掌握常見腫瘤尤其是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 掌握腫瘤的基本治療方法和治療策略, 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與腫瘤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等。

(二) 突出腫瘤學見習課教學的重點

為了提高臨床見習教學的效率, 必須要在腫瘤臨床教學過程中突出見習教學重點。首先, 在見習過程中要突出強調病理診斷的重要性, 一旦確診為腫瘤, 尤其是確診為惡性腫瘤, 會對患者以及家屬帶來很大的壓力和負擔, 因此在見習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強調病理診斷的重要性, 要杜絕誤診問題的出現。其次, 要關注腫瘤的綜合治療, 從目前腫瘤治療的手段來看, 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等是幾種常見的腫瘤治療手段, 多數的腫瘤要想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就必須采取綜合治療的手段, 這也是見習教學的重點之一, 綜合治療手段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講述得相對比較簡單, 但是在實際治療中卻比較復雜, 因此在腫瘤臨床見習教學的時候,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給予特別的關注。另外, 要注重臨場治療的規范化和個體化, 結合腫瘤臨床治療實際, 介紹腫瘤學研究的前沿知識, 拓展學生的視野, 提高見習教學的綜合性。

(三) 運用豐富的見習教學手段和方法

首先, 由于腫瘤學臨床見習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在開展臨床見習教學的事后, 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講解, 這樣既能夠對患者隱私進行有效地保護, 照顧到患者的情緒, 而且還能夠讓學生通過這種手段對腫瘤治療的手段、全過程和取得的進展進行充分地了解。通過多媒體手段還可以補充一些對腫瘤診斷有著重要意義的影像資料, 提高腫瘤學臨床見習教學的效果。其次, 要選擇典型見習病例, 在腫瘤學的臨床見習教學過程中, 最好要選擇1個或者是2個典型的腫瘤臨床治療病例, 通過對病例的分析, 病理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確定等相關內容的綜合教學, 讓學生對腫瘤學的流行病學、病因、病理、治療原則和過程以及治療的預后等相關知識進行全面的學習, 提高腫瘤學臨床見習教學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腫瘤學臨床見習教學受到患者隱私、患者情緒以及腫瘤本身獨特發病表征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在見習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為了更好地提升腫瘤臨床見習教學的效果, 可以從明確見習教學目標和任務、突出重點見習內容和選擇合理見習教學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 對腫瘤臨床見習教學進行改革, 提高腫瘤臨床見習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為合格腫瘤學人才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郝萍, 陳正堂.腫瘤學臨床見習的教學體會[J].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1 (3) :332.

[2]張嶠, 韓志剛, 單利.腫瘤學臨床見習課教學改革探索[J].新疆醫學, 2011 (9) :169-171.

腫瘤學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1 臨床教學所面臨的挑戰

臨床實習是整個醫學教育中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的必然途徑,是醫學生在成為一名真正的醫務工作者之前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臨床實習教學有著其他任何教學方式難以替代的優點,實習生直接在帶教教師指導下從事臨床工作,這種床邊面對患者的最古老的教學方法是現今最重要的臨床教學手段。然而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致使臨床實習醫生的實習質量明顯下降。而且實習生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教科書上查不到正確答案,只能通過上級醫生的臨床經驗去解決。在這種臨床教育觀念下,實習醫生大多以個人經驗為主,信息主要來源于高年資醫師的指導,甚至是藥商的宣傳資料。以此為依據進行醫療實踐可造成一些真正有效的療法因不為公眾了解而不被臨床采用;而一些無效甚至有害的療法在臨床上曾被廣泛地應用,長期無人考究其臨床真正效果。因此現階段的臨床教育急需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培養實習醫生他們做出正確診斷、安全有效的治療和精確預后估計。

以流行病學、現代信息學及應用醫學相互交叉融合的新興邊緣學科一循證醫學及其教育為解決上述問題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領域,是臨床腫瘤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是由循證醫學與教育自身對臨床醫學的價值決定的。

2 循證醫學應用于臨床實習教學的必要性

循證醫學是上世紀末發展起來的臨床醫學的規范化模式,目前已成為世界醫學領域關注的熱點。在2006年4月的第四屆亞太地區循證醫學研討會上,循證醫學與醫學教育改革的探索成為最重要的議題之一[3]。著名臨床流行病學家David 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樣實踐和講授循證醫學》中,再次將EBM定義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同時結合臨床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臨床經驗,充分考慮患者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結合制定出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將最正確的診斷、最安全有效的治療和最精確的預后估計服務于每一位患者”[4]。不難看出,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模式有著顯著的不同, 卻也不是對傳統醫學模式的全盤否定, 從嚴格意義上講, 它是對傳統醫學模式的補充與發展。循證醫學教育模式強調不僅要將既往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應將嚴謹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給學生,并通過對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的分析及治療效果的科學評價,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作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另外繼續醫學教育在我國現階段受到重視,而循證醫學作為一種新的醫療模式,大多數臨床醫生由于工作繁忙,沒條件上網等原因對它缺乏深刻了解,或者對此一無所知。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尋找所需要的最可靠的證據是當前中國臨床醫生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必須通過繼續醫學教育,讓臨床醫生認識和理解循證醫學,熟悉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提高實踐循證醫學的自覺性。另一方面,臨床醫師的知識必須不斷地更新,從而提高醫療實踐能力。循證醫學模式從世界范圍內的最新信息資料中獲取可靠證據,定期不間斷地對臨床醫師進行繼續醫學教育,不斷提高實踐循證醫學的能力, 也是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循證醫學模式的提出,從根本上實現了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循證醫學以問題為先導,循證、評價、決策的思維方式與近年推崇的以問題為中心,啟發式理論教學,創新設計型實驗教學等現代醫學教育思想相吻合。這種新的醫療模式反映了世界醫學的發展趨勢,代表了現代醫學的前進方向,醫學教育必須順應這一趨勢。

3 腫瘤學臨床教學引入循證醫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3.1 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的大環境是在臨床教學醫院,主要對象是已經完成臨床醫學教育課程,進入學校附屬醫院接受臨床實習教學的實習醫學生、外國留學生、醫學研究生以及在一線的臨床醫生。

3.2 前期準備

在基礎醫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開設“醫學文獻檢索及評價課”。 加強“醫學統計學”的學習,著重講述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應該選用什么樣的統計方法。在臨床醫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開設“循證醫學課”,重點教授醫學生循證醫學的概念、特征及其對現代醫學發展的重要作用。進入臨床實習前請專家舉辦循證醫學講座,對學生加強循證醫學知識培訓,加強實習生EBM理念。了解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及其對臨床診斷與治療決策的指導和影響,以實例講解怎樣提出問題、收集證據、評估證據、應用證據和后效評估。

由腫瘤學教研室所有教師集體討論,確定臨床中常見的典型病例,并進行仔細的分析論證,發掘出需解決的臨床問題。教學秘書將多個典型病案的臨床問題整理成冊,根據臨床實際病例,拿出相應教安供學生討論解決問題。

3.3 實施方法

在腫瘤學臨床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按照循證醫學的各個環節,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系統訓練,具體過程如下。

確定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由經驗豐富的臨床教員直接帶教實習小組4-5人,利用實習查房的過程,結合具體病例,通過診療基本過程,即詢問病史、查體,結合輔助檢查,得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對在此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開展EBM教育。引導學生將在診斷、治療、預防、預后、病因各方面的臨床情況轉換為一個可以回答的問題形式。

檢索收集臨床證據。根據臨床實際病例需要的解決問題,運用校園網、圖書館及電子閱覽室等檢索系統資源,利用課余時間查閱文獻、會議資料和專家通信等尋找可以回答上述問題的最佳證據。

評價證據。將收集的有關文獻,對收集臨床資料所提出問題的循證結果進行小結,應用臨床流行病學及循證醫學質量評價的標準,各學習小組代表對問題研究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臨床價值及其臨床實用性進行評價,展開討論。教師主要起引導與歸納作用,指導如何按照EBM的標準正確閱讀和評價醫學文獻,即如何對研究證據的質量和可靠程度進行分級,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得出確切的結論,提出解決臨床問題的方案以指導實踐。

臨床實踐。從嚴格評價的文獻中獲得最佳證據用于指導臨床實踐,解決臨床問題,如診斷、治療等。這些結果對處理自已的患者有無幫助。

效果評價。通過對臨床實踐前后對比評價,總結經驗教訓,并整理成文字的論文或綜述,對所做的工作進行評價,評估在實施以上1-4步時的效力和效果,以便在下一次實施中加以改進。達到提高學術水平、對自身再教育的目的。在最后科研能力培養階段,鼓勵實習學生從臨床工作、疾病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上尋找科研課題,引導他們以臨床療效、預后結果、生存質量等作為終點指標進行嚴密的循證醫學科研設計,在科研過程中做到重復、對照、隨機化,對得到的結果認真、科學地整理并分析總結,進行Meta分析和系統性評價。

整個過程中指導教師進行點評和小結,通過這種訓練,使學生建立完整、全面、科學的臨床思維方式,牢固樹立終身學習、不斷豐富和更新知識的觀念,真正掌握循證醫學的內涵。

4 重要意義

4.1 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EBM實踐過程中,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數據庫搜索有爭議且目前尚未統一認識的問題,自主設計尋找有效治療的最佳證據。這樣學生由知識的被動吸收者轉變為學習的設計者和主動者,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4.2 有助于醫療改革

臨床醫生接受循證醫學教育使健康服務或醫療決策得到正確導向,從而有利于從根本上提高醫療質量。同時循證醫學模式有利于合理利用衛生資源,提高醫療服務的成本效益,使患者盡可能地在合理的費用中得到最佳的治療。

4.3 從短期學習轉變為終身教育

將循證醫學引入醫學臨床教育,不但要告訴學生什么是正確的答案,而且要培養學生怎樣自己去尋求正確答案。將傳授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習,從短期教育轉變為終身教育,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接受知識更新的挑戰。而且循證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只有在終生臨床工作中,始終得到最新、最佳的臨床醫學研究證據并指導自已的臨床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循證醫學的內涵。

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具有傳統醫學教育不可比擬的優勢,教導學生掌握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問題、規范研究和應用證據的技能,能夠進行更合理的臨床決策。但是,由于循證醫學教學對教師和學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循證醫學的方法更好地應用到醫學專業課教學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參考文獻

[1]Hammick MR.Evidence-informed education in the health carescience professions[J].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educa-tion,2005,32(4):399-403.

[2]Masella RS,Thompson TJ.Dental education and evidence-based educational best practices:bridging the great divide[J].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04,68(12):1266-1271.

[3]陳虹.循證醫學教育的現狀及對醫學教育模式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08,18(4):620-621.

腫瘤學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我校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以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為學科主要發展方向, 但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 原有的一些腫瘤學基礎知識已不能完全滿足當前科研發展的需求。為滿足生命學院研究生教育的要求, 專門為生物技術專業研究生開設《分子腫瘤學》課程, 以培養創新型與應用型復合人才, 促進邊緣交叉學科領域的發展。結合學校研究生培養目標和課程建設的總綱要, 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與實踐, 將研究型教學模式運用于課堂教學中, 增強師生互動環節, 激發學生科研興趣, 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促進了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1 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內涵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 而研究型教學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研究型教學最早是在綜合美國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模式和瑞士皮杰的認知發展學說基礎上構建的教學模式, 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面對知識經濟挑戰, 發展實施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開展研究型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行為, 強化主體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探究意識、能力培養意識, 是開展研究型教與學的思想基礎[2]。

研究型教學模式的主旨是將學生置于教學過程的中心, 在教師的引導下, 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和科研活動, 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方法和形式, 讓學生從被動聽課, 單向的接收知識轉變為主動探索, 鉆研問題, 即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使學生成為學習者、發現者與研究者, 又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前期《分子腫瘤學》教學中將傳統的 “灌輸式”課堂教學轉換為“研究型”教學, 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并結合學生不同的專業背景, 因人而異, 取長補短, 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堂基礎知識掌握和科研興趣培養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 研究型教學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實踐

2.1 結合專業發展需求, 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隨著我國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全球性衛生重點的轉移, 腫瘤的防治研究成為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論是腫瘤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 還是臨床腫瘤診斷治療, 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斗肿幽[瘤學》屬于腫瘤學領域的前沿學科, 知識更新快。根據學校研究生培養目標, 首先制定出一套適應研究生教育的教學大綱, 即滿足研究生的知識需求, 又能反應出學科水平和發展趨勢。由于教材不能涵蓋最新的研究內容, 在授課過程中不以單一教材作為參考資料, 在教學前提前做好準備, 查閱大量最新權威研究文獻, 不斷更新知識, 確保教學內容的新穎性與適用性。

我院是在生物技術快速發展時期建立的一個新的科研基地, 本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腫瘤發生發展機制研究、抗病毒腫瘤藥物開發及基因治療等, 側重點在分子細胞角度的基礎研究, 對病毒學、免疫學等知識也有一定的掌握, 與醫學腫瘤專業相比, 在定位和針對性方面都有較為鮮明的特色。因此, 《分子腫瘤學》這門課程的開設不同于醫學院傳統的臨床腫瘤學課程, 授課內容不局限于現有出版的分子腫瘤學專業教材, 而是結合我院研究生的背景基礎不斷調整與完善, 著重以腫瘤基礎研究為背景, 涉及腫瘤發生發展分子機制, 信號通路, 分子藥靶、腫瘤表觀遺傳學等相關領域, 以及腫瘤干細胞、基因治療、RNA干擾、蛋白質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等前沿領域, 從基因層面探討腫瘤發生機制和有效的治療措施, 為今后研究生順利展開科研工作奠定基礎。

2.2 以能力培養為目標, 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研究型教學

研究生的課程教學是從本科時期的知識學習型階段向課題研究型階段過渡的重要時期, 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一個基礎環節。因此, 這就決定了研究生課程教學不應僅僅只是本科式的知識傳授的延續, 而應是知識傳授與科研能力培養并重。但當前教學中仍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主, 師生交流與互動少, 只適于簡單的傳授知識, 不利于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和科研創新能力。

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 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開設《分子腫瘤學》課程之初, 就積極轉換教學觀念, 以研究型教學為主導, 由知識“灌輸”式教學向師生共同探究式教學轉變, 突出課程的基礎性與前沿性, 優化課程設置, 確立新的教學模式。在現有參考教材的基礎上, 根據學生原有背景基礎的差異, 結合當前生物前沿技術在腫瘤學領域的研究趨勢, 不斷更新與完善授課內容。如在介紹與腫瘤相關的一個信號通路時, 提出該通路在腫瘤生成中發揮怎樣的機制?是否有其他小分子如miRNA等的參與等問題?引導學生查閱相關知識點, 了解國內外進展, 在課堂上開展討論, 通過學習很快掌握該通路主要功能蛋白特點與作用機制, 同時對一些前沿性知識如MiRNA、長鏈非編碼RNA等知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 根據課程具體內容、學生知識背景及理解能力等因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授課中有效的組織、實施研究性課堂教學, 從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目的出發, 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分組合作討論為前提, 把教學中的難點、重點、有爭議的學術問題與學科前沿問題作為研究內容, 通過學生查閱資料、獨立鉆研和認真思考展開課堂討論和交流[3]。在學習病毒與腫瘤這章內容時, 根據病毒不同類別相應分組, 課后查閱文獻, 每組準備15分鐘的演講內容, 并在課堂上積極提問, 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利用多媒體教學與網絡資源, 采用啟發式、講座研討式的教學方式有目的性的開展授課, 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術報告和進行學術交流, 拓寬學術視野, 激發學習興趣, 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促進學生綜合科研能力的全面發展。

此外, 還注重將本學院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過程中, 如在學習腫瘤發生機制這章內容時, 為學生介紹我院科研小組在艾滋病、宮頸癌、食管癌等領域的研究進展與研究成果;在講腫瘤治療時, 結合本實驗室在干細胞領域的研究, 為學生介紹正常干細胞、腫瘤干細胞及IPS細胞的特征及其在臨床中的應用前景。在課堂教學的同時, 讓學生走進實驗室, 參與實踐操作, 更全面了解本學院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為今后進實驗室順利開展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2.3 注重過程和綜合能力培養, 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

考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 良好的課程評價體系應能夠準確及時地評價教與學的效果,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根據課程特點改革傳統以“知識存儲量多少”為評價標準的方式, 而是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把科研閱讀、文獻查新、論文寫作等方面都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 建立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 重視學生在參與教學過程中的綜合表現。

新的考核方式既要考查知識, 又要能考核能力。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學生首先確定與課程相關的興趣點, 通過廣泛查閱文獻, 圍繞選題撰寫2, 000字左右的論文, 做成PPT形式, 在課堂上講述??己税l現學生通過查閱文獻總結材料, 認真撰寫論文, 充分準備PPT, 內容涉及領域廣泛, 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促進了科研興趣。

3 小結

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的熱點, 我院專門為生物技術專業研究生開設《分子腫瘤學》這門課程, 旨在為工科院校培養側重于腫瘤學基礎研究的復合專業型人才。將研究型教學模式引入《分子腫瘤學》課程教學中, 并經過兩年的探索與實踐, 發現學生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均得到顯著提高, 科研興趣增加, 有益于學生早日進課題組開展獨立科研工作。

但在研究型教學實施中還要注意多方面的協調配合。首先要建立一支研究型教師隊伍, 以營造一個有利研究性教學開展的良好環境。其次, 教學內容要準備充分, 要與我院的研究方向與今后開展的科研工作緊密相聯。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 考評測試重視學習過程, 綜合能力的培養, 這些舉措的實施將促進我院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

摘要:以創新性教育的視野, 探討了研究型教學在《分子腫瘤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 總結了研究型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考核評價三方面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為今后工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研究生教學順利展開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研究型教學,分子腫瘤學,生物技術專業,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詹啟敏.分子腫瘤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12.

[2]張安富.改革教學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 2012, 1:65-67.

上一篇:醫學遺傳學論文下一篇:中醫臨床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