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風險地區范文

2023-09-11

風險地區范文第1篇

關鍵詞:煤炭企業,跨地區,并購風險

引言

煤炭企業的跨地區并購利弊共存, 在給煤炭企業帶來巨大利潤的同時存在很大的風險?,F階段, 我國的煤炭企業處在體制轉型期, 企業并購過程復雜, 通常出現體制轉型、跨地區、跨產業, 同時還具有很強的動態性與政策干預等問題。煤炭企業同別的產業并購不同, 具有資源依賴性, 并且現在的多數煤炭企業還是國有制, 企業效益低下, 并購之后負擔重, 本身的產業與產品結構都存在不合理性, 使煤炭企業并購存在很大的風險。因此, 在煤炭企業的并購過程中, 如何實現并購增值, 如何對并購風險進行控制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

1 煤炭企業特點分析

煤炭企業屬于資源性行業, 企業的生存條件、規模都依賴于煤炭資源。由于煤炭企業生產的產品也是具有一次性、缺乏再生性, 屬于典型的耗竭性能源資源。因此煤炭企業的優勢具有時限性。由于煤炭企業過多得依賴資源, 缺乏了靈活的戰略性。但是煤炭企業的生產, 需要較強的技術性, 如專用的采掘設備、洗選設備、礦壓技術等等。由于煤炭企業的特殊性, 使煤炭企業的成本增高, 資產流動性相對滯化, 存儲資產不能合理流動與優化重組, 使得企業運營效率不高[1]。

1) 煤炭企業集體制居多, 產權不明確。煤炭企業一般都是屬于集體或國有, 一般都是國家行使其所有者權利。企業領導人與管理者都是負責生產管理, 負責國有資產的增值與保值責任。這種吃大鍋飯的現象, 造成相關責任人缺乏, 人人都管理, 而人人都不管現象, 使所有者出現缺位現象。領導缺乏責任心, 對企業的發展不關心, 靠國家政策或補貼生存, 缺乏市場競爭力。

2) 煤炭企業產品結構單一, 產業鏈短。煤炭企業經常是以原煤開采為產業鏈之基礎, 以生產煤炭產品或相關下游產品的綜合型開發模式?,F階段, 我國煤炭產品結構單一, 煤炭加工與利用率低, 占比重最大的是初級產品——煤炭。同時, 煤炭企業的產業鏈短, 附加值的產品少。在非煤炭產品方面, 部分企業涉足到電力, 建材與化工等領域, 但還在發展的初級階段, 不具規模性[2]。

3) 煤炭企業的資源配置缺乏合理性。隨著新中國的成立, 我國煤炭企業得到迅速的發展, 由于能源的缺乏嚴重阻礙了我國工業體系的構建。我國施行了大中小并存的煤炭企業建設政策, 在計劃經濟時代, 中央政府根據資源狀況進行開采, 以資源的地理分布組建企業, 這種方式具有市場經濟下項目公司之特點。導致在一個煤礦資源上, 大中小企業共存, 大的煤礦資源沒有形成大企業。另外, 由于我國煤炭資源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而煤炭需求主要分是在東南部沿海地帶, 工業布局和煤炭資源需求錯位, 形成西煤東輸, 北煤南調的局面。

2 煤炭企業跨地區并購風險分析

自2008年由政府在山西組織一次史上最大的煤炭企業重組開始, 相繼在我國其他地區實施了煤礦企業的重組并購, 已然成為煤炭企業尋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在煤炭企業跨地區重組并購的過程中, 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地域性保護的風險。首先, 由于煤炭企業具有明顯的地方性保護政策, 在企業跨地區并購的過程中, 并購受到相應的制約[3]。尤其是政府干預的并購活動, 會表現出重組要求高、審批難、附加項目多等特點, 進而增加了并購成本與不確定因素。其次, 異地煤炭企業并購之后地位低, 監管力度與監管部門眾多, 阻礙了業務的開展與運營。再次, 國家政策不穩定, 不可預測風險加大, 隨著人們群眾安全意識的加強, 國家加大了煤炭企業的安全監管, 煤炭企業正從鼓勵投資到限制投資的轉變, 不利于煤炭企業的戰略發展。最后, 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 煤炭開采受到資源保護的限制, 使得投資目標不能實現。

2) 并購的財務風險。對于異地并購來說, 對應收賬款缺乏應有的評價模型與授信體系, 如應收賬款過多, 會大量占用企業資金;對并購企業提供的資料完整性無從考證, 導致企業并購過程中預算不準確、不嚴謹分析報告缺乏實用性, 影響企業并購與建設成本的控制;跨地區并購對本地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經濟因素等分析缺乏透徹性、全面性, 導致并購預算缺乏合理性與可執行性。

3 煤炭企業跨地區投資并購風險管理策略

有效的規避跨地區投資并購風險是實現并購重組目標之保障, 把風險管理的責任明確化, 風險最低化, 制定相關的風險應對方法與策略, 加強風險預警、監控、管理與溝通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工作與成功并購之保障[4]。

1) 加強并購目標的風險評估。在煤炭企業跨地區投資并購的過程中, 首先, 要對并購的目標公司進行全方位調查, 對企業的社會因素, 財務狀況, 經營狀況等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 明確風險存在的環節。對并購策略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確定風險管理與控制目標。其次, 風險的識別是并購管理之重點, 針對企業日常管理風險信息進行收集作為風險評估之基礎, 對目標企業的各項業務與風險信息進行評估, 包括對風險的識別、分析與評價, 最后做出有效的判斷, 為并購工作提供有力的事實依據[5]。

2) 跨地區并購的風險防范。根據煤炭企業自身的風險承受力, 對并購的成本與收益相匹配。根據公司發展的戰略規劃, 制定風險管理的目標與策略, 并將各個環節進行職能細化。針對風險應對策略, 對各個部門的實施狀況加強監管力度, 在管理過程中, 把戰略規劃、內部控制、監督考核與并購后的結構調整等風險進行全面的控制, 確保并購后的企業增值。

3) 風險管理工作的自我評價。加強風險管理的自我評價與改進, 投資并購風險要把自我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把全面性評價與重要性評價相結合、把評價的最終結果與改進方案相結合的原則, 建立投資并購管理風險體系、運行體系、控制體系并對各實施情況納入風險管理工作之中進行評價與管理。

4) 投資過程中的風險防范。以煤炭集團為主體, 在投資并購過程中, 首先, 加強立項審查, 投資項目必須符合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對并購目標的核心技術需要, 要適合企業投資規模, 確保并購過程中的資金來源。并購項目在投資地區是否享有政策扶持, 對市場開發潛力等做有效的評估。其次, 對跨地區并購的目標企業背景做詳細調查, 對企業出售股份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實性進行核實, 對利益相關各方對股權轉讓的態度進行明確化, 對所處的社會環境, 經濟環境, 內總機制進行全方位的掌握。再次, 全面了解目標企業的行業競爭優勢, 市場占有率、市場容量等各個方面全方位了解, 有效控制并購之后可能出現的風險, 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

4 結語

煤炭企業的跨地區投資并購是煤炭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加強并購風險管理, 是成功并購的有效保障。要加強跨地區煤炭企業并購過程中風險識別與防范, 構成風險預警系統, 確保煤炭企業投資并購的成功運行。

參考文獻

[1]初葉萍, 胡艷.企業并購風險識別及決策支持系統的初步框架設計[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10 (5) :50-51.

[2]王基建, 吳新國.企業并購后風險及其識別研究[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11 (2) :90-93.

[3]葉厚元, 胡東平, 胡艷.企業并購的幾種宏觀風險識別[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12 (4) :143-146.

[4]葉厚元, 沈君玉.企業戰略性并購及其風險識別閉[J].統計與決策, 2010 (2) :25-26.

風險地區范文第2篇

隨著用戶對建筑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 為滿足這些功能而使用的現代化技術也日益復雜, 致使現在的智能建筑中集成了現代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等多項尖端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 不僅給建筑帶來了沉重的建設成本壓力, 其運行和維護成本也日漸增高, 同時智能化建筑對施工的便捷性、使用的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應變性等方面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為適應這樣的需求, 建筑領域的現場總線技術標準——歐洲安裝總線EIB (European lnstallation Bus) 便應運而生。

二、EIB技術

EIB是一個基于事件控制的分布式總線系統。系統采用串行數據通信進行控制、監測和狀態報告。所有總線裝置均通過共享的串行傳輸連接 (即總線) 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傳輸按照總線協議所確定的規則進行, 需發送的信息先打包, 形成標準傳輸格式 (即報文) , 然后通過總線從一個傳感裝置 (命令發送者) 傳送到一個或多個執行裝置 (命令接收者) 。

EIB的數據傳輸和總線裝置的電源 (DC 24V) 共用一條電纜, 報文調制在直流信號上。一個報文中的單個數據是異步傳輸的, 但整個報文作為一個整體是通過增加起始位和停止位同步傳輸的。

雖然所有總線裝置都在偵聽報文的傳輸, 但只有具體相應地址的裝置才做出響應。為了發送報文, 總線裝置必須首先偵聽總線, 等待其他總線裝置的報文發送完畢 (這稱為載波偵聽) 。就理論而言, 一旦總線空閑, 每個總線裝置都可以啟動發送過程 (這稱為多路訪問) 。

若兩個總線裝置同時開始發送, 具有高優先級的總線裝置無需延遲即可繼續傳送, 同時低優先級的總線裝置中止傳送, 等待下次再試;如果兩者具有相同的優先級, 那么物理地址較低的可優先傳送。

三、EIB的拓撲結構

EIB系統的拓撲結構非常靈活, 可以是任意拓撲。它適用于不同大小的電氣安裝系統, 小到一個普通的房間, 大至一棟摩天大樓, 都可以在拓撲上分層次設計安裝。

EIB系統的最小安裝單元是線路 (line) , 一般情況下 (使用一個640 m A總線電源) , 每條線路上最多可連接64個總線元件;通過線路耦合器 (line coupler) 可以將多達15個線路連接組合成一個更大的拓撲單元, 稱之為域 (Area) ;通過干線耦合器 (Backbone Line Coupler) 更可將15個域相互連接和組合起來。這樣, EIB系統最多可連接14 400個總線元件, 可控制的設備更是數量驚人。根據EIB標準, 每條線路的總線最大長度為1 000 m, 總線裝置與最近的電源之間的導線距離不能超過350 m。為了避免報文碰撞, 兩個總線裝置之間的導線距離不能超過700 m。

四、EIB技術的特點

(一) 具有強大的兼容性和開放性, 可通過多種軟硬件接口 (協議轉換) 同樓宇自控系統、物業管理系統、安防系統集成, 符合智能大廈的發展趨勢。

(二) 運用先進的微電子技術, 不但可以實現多種控制任務, 而且可以優化能源的利用, 大大降低了建筑的電源能耗以及運行費用。

(三) 線路簡單, 安裝方便, 易于維護。

(四) EIB采用開放的總線協議和極為靈活的拓撲機構, 允許用戶迅速而方便地改變系統的功能。

五、EIB系統的應用

EIB主要能夠實現燈光控制、遮陽控制、空調控制、低壓配電監控等多種功能, 既可在現場通過智能面板控制, 也可在中央控制室通過可視化軟件控制。EIB系統主要適用的場所: (一) 整體公共建筑的燈光、遮陽控制; (二) 公用建筑中的部分單體建筑, 如會議室、大堂、領導辦公室等; (三) 大空間的單體建筑, 如體育場館、會展中心、廣場等; (四) 橋梁、道路等遠距離照明控制; (五) 高檔別墅等。

六、EIB應用實例

(一) 項目需求

XX大廈3樓共有4個小會議室, 預期通過EIB控制系統對大廈3層4個會議室的風機盤管進行控制 (如圖1所示) , 具體要求包括以下幾點。

1. 當有人進入會議室時, 風機盤管自動打開。

2. 當所有人離開會議室1分鐘后, 風機盤管自動關閉。

3. 空調的溫度可以根據當前室溫自動進行調節, 也可遠程控制。

(二) EIB控制方案

采用智能空調控制面板配360°紅外探測器控制, 可實現自動調節功能或集中控制功能, 即在工作時間, 可根據設置的溫度自動調節空調風速, 無人時自動進入待機模式。

例如, 設定溫度為25.5℃, 當溫控面板檢測室內溫度為28℃, 并且有人在室內活動時將啟動高風速, 使室內溫度盡快下降;當溫度降至26.5℃時, 風速自動調節為中速;當溫度接近25.5℃時, 風速自動調節為低速, 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室內溫度繼續下降, 低于25.5℃時, 風機會自動停止工作;如果在一段時間內紅外探測未檢測到室內有人員活動, 設備會自動進入待機模式, 即將室內溫度控制在一個相對較高溫度范圍, 一般控制在29℃~32℃之間。若配制了中控室面板則可由中控室統一設置各控制面板的溫度, 統一開關風機盤管。

七、總結

風險地區范文第3篇

1 人才引進風險

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風險, 是指影響人力資源管理正常運行的各種因素。在人才引進活動中, 對人才引進工作目標的實現造成的不確定性影響均可稱為風險。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 人才是重要的資產, 也可能是潛在負債, 用人單位對其依賴程度越高其存在的風險就越高, 因此, 它們不僅是人才引進風險的來源, 也是風險事件的主體, 更是風險管控的重要對象。人才引進風險具體體現在人才引進戰略規劃偏離、人才資源配置不當、成本收益失衡、人才再次流失等方面。

2 人才引進面臨的主要風險及表現

以青田縣為例, 地處浙西南貧困山區, 人才資源匱乏, 經濟產業結構單一。近年來, 圍繞“人才引領創新、創新推動產業、產業集聚人才”的工作思路, 在大力強化本地人才培養的同時, 逐年加大人才的引進工作, 組織實施“5332”計劃、麗水市綠谷精英創業創新團隊;建立瑞浦科技特種鋼研究院和意爾康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機構;加強建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創新載體;推進實施與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和浙江農科院等地校戰略合作;陸續制定實施《青田縣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及《青田縣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實施辦法》等6個配套實施辦法。經過幾年的成功實踐, 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也存在著諸多風險, 只有充分認識這些風險才能夠進一步提高人才引進的效率和質量。

2.1 人才引進的戰略規劃風險

人才引進的戰略規劃風險是指在人才引進戰略規劃時因決策偏差而造成的人才引進系統性風險, 主要體現在人才引進戰略規劃偏離社會需求、人才考評指標系統性缺失、項目團隊建設弱化、過度依賴項目首席人才、人才繼任計劃缺失等方面。

2.2 人才引進的資源配置風險

人才引進的資源配置風險是在人才引進后在人才管理部門和用人單位對具體人才資源進行人才資源配置不當而引起的風險, 主要表現在人才閑置、流動緩慢、結構優化、專業崗位匹配和專業文化層次差距等方面。

2.3 人才引進的二次流失風險

人才引進二次流失風險指人才引進后由于工作環境、生活待遇及管理水平等因素而造成的風險, 目前, 它已成為人才引進的最大風險。新引進的人才為本地服務不久就選擇離開, 其直接后果就是無法保證項目正常運轉。新引進人才再流失不利于人才隊伍的穩定, 引發現有人才的盲從和效仿, 爭相到另地充當被引進人才。新引進人才再流失還會影響政府和用人單位的形象, 增大日后引進人才的難度形成惡性循環。

2.4 人才引進的質量效能風險

人才的專業和能力等關系到科研水平和產業創新能力, 引進的人才未必能完全符合預設的標準, 從而引發人才引進的質量效能風險。受主客觀因素變化的影響, 引進人才的專業研究領域和產業需求相矛盾, 缺乏適合的創業發展平臺;現有人才團隊配合默契不夠, 不能充分發揮團隊的整體效能, 也不能發揮其在團隊中首席人才應有的作用, 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引進人才的智力轉化為先進生產力。

2.5 人才引進的投資收益風險

欠發達地區在引進人才時大多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希望獲得更大的投資收益, 但因人才的引進可能存在資源配置、流失和質量等各種風險, 無法實現預期目標, 會引發投資收益低甚至可能是零收益, 同時, 人才引進后事先投入的安家費、創業基金等各種投資可能付諸東流, 成為一種效率極其低下的投資。

這些風險有可能影響工作的正常運轉, 甚至會對正在發展中的事業造成致命的打擊。

3 預防人才引進風險的對策

人才作為一種稀缺的資源, 在其引進和管理的過程中產生各種風險是一個必然的規律, 人才引進作為一項重要的資本投資, 和其他形式的投資一樣, 在為我們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必然伴隨著風險。要有風險意識, 未雨綢繆, 在人才的引進、使用和考核各個環節中, 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 盡量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至最低程度。

3.1 統籌中長期人才引進戰略規劃

綜合考慮地區經濟、制度、文化、社會等各種因素, 統籌人才引進中長期戰略規劃。設立人才專項資金, 努力探索形成適應地區發展的人才引進工作機制。在開展人才引進時, 通過組建咨詢委員會嚴格按照招聘程序引進人才。進行人才安置時, 充分考慮工作崗位對才技能的需求, 做到人適其事、事宜其人。加強市場監管, 引導用人單位執行人才引進計劃, 實現總體發展目標。確立以業績為取向的人才價值觀念, 實現科學化的人才考評, 是否為適合的人才, 使測評結果客觀真實。采取積極的風險防范措施, 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降至最低程度, 從而促進人才興業。

3.2 完善人才管理機制科學配置人才資源

強化制度建設, 優化發展環境, 促進人才集聚。遵循人才資源流動的規律, 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優化人才管理機制, 對人才的整體構成、專業、類型結構等進行總體規劃, 掌握實際工作中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和現有人才的實際現狀, 保持人才資源配置符合客觀要求, 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使人才智力得到充分發揮、人才群體達到優化組合、人才整體形成合理分布, 從而創造出最好的人才效益。

3.3 依托優勢產業創建創業發展平臺

欠發達地區要根據地方自身具備的地方特色、發展潛力和資源優勢等發展特色經濟, 重點之一應該放在如何創建創業發展平臺等“軟環境”方面上。通過進一步完善社會創業氛圍、人才政策、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等, 切實為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提供良好的創業發展平臺, 通過地方特色經濟產業為各類人才搭建廣闊的創業發展平臺, 真正做到“感情留人、環境留人、事業留人”, 從而降低人才引進的風險減少損失。保障和推進產業鏈的延伸發展, 通過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促進地方經濟社會整體發展。如通過浙西南山茶油基地的種植、生產和加工, 以及稻魚共生系統等特色農業產業, 引進和聘請浙江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到縣指導工作, 重點建設青田石雕學校, 聘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和工藝美術大師指導培訓石雕從業人員技能, 帶動特色農業、石雕產業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3.4 完善人才保障機制控制人才非正常流失

深入研究人才價值取向和需求層次, 成立人才服務中心, 增設人才綠色通道, 創造實現他們愿望和要求的良好條件, 保證承諾政策完全兌現。制定人才引進政策時, 要注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 實事求是, 盡可能地為人才提供較好的福利待遇、財政補貼;積極幫助人才解決配偶安置、女子上學、住房和衛生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將各類人才安排在適合的工作崗位上, 納入事業編制并參照公務員標準提供待遇保障, 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加強人才培養, 積極鼓勵人才創業、開展科研活動等, 盡量提供全方位的各項保障措施, 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才引進可能面臨的種種風險造成的人才流失。

3.5 運用柔性流動等創新方式引進人才

人才引進的方式多種多樣, 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更要充分利用人才的柔性流動, 更好地吸引人才為我所用。如離退休的知名專家學者或人事檔案仍保留在原單位的高層次人才等, 都是我們重點關注的人才, 以創業發展平臺的眾多項目為紐帶, 通過咨詢、兼職、掛職、短期聘用、技術合作、人才租賃等“柔性”引進方式將其引進, 這樣可以避免如醫療、養老等方面的經濟負擔, 也可有效避免了人才再流失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等。如聘請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農科院和浙江大學等著名專家學者擔任科技特派員、兼職或客座教授, 充分發揮他們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

3.6 實施人才繼任計劃實現風險轉移

項目人才繼任計劃實現風險轉移就是人才團隊優化組合、人才整體合理分布, 這樣在面對可能出現的人才流失時, 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負面影響, 可以從容面對人才再流失造成的人才繼任問題, 從而實現人才引進的風險轉移。因此, 人才團隊建設要注意團隊成員的組成結構, 注重中青年人才及后備人才的培養, 而不是將有限的資源集中交付于某一個梯次人才并因此積累潛在的巨大風險。首席人才制下的人才團隊建設, 是對項目整體評價的重要指標, 也是對項目首席人才本身的評價指標之一, 通過管理團隊而不只是單個關鍵人才的風險來降低人力成本。要重視團隊的每個成員, 增強成員的歸屬感, 使其成長為某一關鍵崗位的后備人選, 有助于建立風險轉移機制。

4 結束語

在物聯網蓬勃發展的信息經濟時代,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是一種獨特的生產要素, 經濟社會發展的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在調動社會各產業部門在引人育才積極性上多做文章, 在拓寬人才服務渠道、提高人才服務質量上多下功夫, 進一步擴大人才增量、盤活人才存量的, 確保人才戰略的有效實施。切實加強引進人才的各個環節中的風險管控措施, 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參考文獻

[1]陳丹鳳.引進人才莫忘風險評估[N].組織人事報, 2006-1-24 (001) .

[2]姜海.高校人才引進風險分析及風險規避的理論基礎[J].法制與社會, 2008, 1 (6) :224.

[3]高園.經濟欠發達地區高校人才引進中的風險管理[J].前沿, 2010, 22 (1) :195-197.

[4]張敏.創新創業人才引進的難點及對策研究[N].內蒙古日報, 2012-6-8 (012) .

[5]王葉菲.高校高端人才引進與管理的風險與對策[J].理論與實踐, 2013, 1 (1) :73-75.

風險地區范文第4篇

日前,由遠光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大唐長春第三熱電廠“新建電廠設備資產管理系統”成功通過驗收上線運行,系統運行穩定,功能先進適用,為長春第三熱電廠打造北方窗口電廠管理奠定了基礎。

大唐長春三熱電廠是大唐東北電力人在黑土地上用大唐速度致力建設著一座北方現代窗口電站,規劃建設4×300MW級供熱機組,一期工程計劃建設2臺機組。遠光PEAM平臺管理思想先進,設計非常貼近工作實際,實現了設備安全運行生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地規范了工作行為,提高了安全意識和操作標準化,有效促進了電廠整體安全生產運營能力。

遠光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立足電力20多年,自主組織研發了符合中國電力行業特征的OPEN-PEAM產品。系統以發電企業實際需求出發,采取閉環控制,運用科學手段,建立生產信息、安全信息和實時信息平臺,覆蓋運行管理、設備管理、點檢管理、績效考核、人力資源、經營管理、生產實時統計和決策支持各業務模塊,實現“分級管理、流程監督”,助力廣大發電企業打造現代科學、高效、實時管理信息平臺。

風險地區范文第5篇

環境中絕大部分的PAHs來源于人為污染, 如機動車尾氣、化石燃料 (煤和石油等) 、木材、塑料等物質的不完全燃燒[3]。PAHs可由大氣沉降、污水灌溉、污泥和農藥化肥的施用、石油泄露等多種途徑進入土壤, 使土壤成為環境中PAHs的重要儲庫和中轉站, 且承擔了90%以上PAHs的環境負荷[4]。土壤中的PAHs既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又可通過土壤與氣、水界面間的擴散進入大氣和水體[5], 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較大威脅。因此, 開展土壤中PAHs污染特征分析、風險評價和來源解析的研究, 對于土壤環境保護與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該文在中國煤都———撫順市設立不同點位, 采集表層土壤樣品, 分析了土壤中PAHs污染水平、組成特征和污染來源, 評價了PAHs的潛在風險, 以期為撫順地區土壤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Summit HPLC高效液相色譜儀 (Dionex) , ASE 300快速溶劑萃取儀 (Dionex) , LL1500冷凍干燥機 (Thermo) , 固相萃取裝置 (Supelco) , Turbo Vap LV氮吹濃縮儀 (Biotage) 。LC-PAH色譜柱 (4.6×250 mm, 5μm;Supelco) , LC-Florisil凈化柱 (1 g, 6 m L;Supelco) 。16種PAHs混合標準溶液 (500μg/L;Accu Standard) , 十氟聯苯 (200μg/L;Accu Standard) , 實驗所用乙腈、二氯甲烷、正己烷、丙酮等有機溶劑均為色譜純 (Sigma) , 試驗用水為超純水 (Milli-Q Gradient;Millipore) , 無水硫酸鈉 (優級純, 450℃下烘烤4 h) , 硅藻土 (優級純, 400℃下烘烤4 h) , 玻璃棉 (乙腈提取處理) 。

1.2 試驗方法

1.2.1 樣品采集。

選擇3家企業和1處農田, 各采集2個表層 (0~20 cm) 土壤樣品, 共計8個樣品。A1、A2, B1、B2分別為2家化工企業外土壤樣品 (廠區主導下風向廠界200 m內) 。C1、C2為某礦山企業外土壤樣品 (尾礦庫壩下400 m內農田) 。D1、D2為某處普通農田土壤樣品 (方圓約200 m內無公路) 。采樣方法參照HJ/T 166-2004。

1.2.2 樣品提取與分析。

取適量新鮮土壤樣品, 除去沙礫和和植物殘骸等異物, 冷凍干燥后混入硅藻土研磨至粒徑1 mm以下, 供ASE萃取。ASE萃取條件:萃取劑:丙酮/正己烷 (1/1, v/v) ;爐溫:100℃;壓力:1.03×107 Pa;萃取池體積:60%池體積;靜態萃取時間:5 min;靜態萃取循環:2次。將萃取液濃縮轉底至1 m L正己烷, 過LC-Florisil柱凈化, 以10 m L二氯甲烷/正己烷 (1/1, v/v) 洗脫, 濃縮轉底至1.0 m L乙腈, 參照HJ 478-2009所列色譜條件上機分析。測試結果以干重計。

1.2.3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

采取全程空白、加標空白、基體加標等質量控制手段, 實際樣品萃取前均加入替代物十氟聯苯?;w加標試驗中, 16種PAHs的回收率為62.6%~104.5%。方法檢出限為0.4~5.2μg/kg。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中PAHs濃度水平

各土壤樣品中PAHs濃度見表1??梢钥闯? 化工企業周邊土壤中16種PAHs有著不同程度的檢出, 礦山企業附近農田和某普通農田中菲均有檢出。與荷蘭土壤環境質量標準限值[6]相比, A企業附近土壤中:萘平均超標1.58倍、菲平均超標1.45倍、熒蒽平均超標3.13倍, 其余單體未超標;B企業附近土壤中:菲平均超標2.41倍、熒蒽平均超標3.28倍, 其余單體未超標;C企業附近和D農田各單體均未超標。此外, 根據土壤中16種PAHs的總量, 可以判斷土壤的污染程度[7]:∑PAHs<200μg/kg, 未受污染土壤;200μg/kg≤∑PAHs<600μg/kg, 輕度污染土壤;600μg/kg≤∑PAHs<1 000μg/kg, 污染土壤;∑PAHs≥1 000μg/kg, 重度污染土壤。由此可見, A、B企業附近土壤屬輕度污染, C企業附近農田和D農田未受污染。

(μg/kg)

注:a具有致癌性;N.D.表示未檢出。

2.2 土壤中PAHs分布特征

圖1為不同樣品中PAHs的環數量和分子量分布??梢钥闯龌て髽I附近土壤中的PAHs以3環 (46.3%~60.5%) 、4環 (33.5%~43.1%) 結構為主, 主要成分為中低分子量的PAHs;5環以上的高分子量PAHs占總量的比例為3.4%~10.2%, 這部分PAHs往往具有較高的致癌性。礦山企業的2處土壤樣品組成差異較大, C1樣品中低分子量 (3環、4環) PAHs占75.3%, 其余為高分子量PAHs。而C2樣品和D農田樣品中最多只有2個單體被檢出。

2.3 土壤中PAHs風險評價

為了更科學地評價不同采樣點PAHs的總體毒性特征, 該文基于Ba P的毒性當量濃度 (TEQBa P, 單體PAH濃度與其毒性當量因子TEFi的乘積) 進行了PAHs的潛在風險評價, 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 3家企業和1處農田的各自2個點位的PAHs毒性當量平均濃度呈現出下列的趨勢:A>B>C>D。A、B企業附近的土壤存在較明顯的潛在致癌性, 致癌PAHs的毒性當量平均濃度分別占總量的96.3%和93.5%, 對總體毒性貢獻較大。而在C企業附近采集的土壤總TEQBa P值差異較大, C1土壤的主要檢出成分具有致癌性。C2土壤未檢出致癌性PAHs。D農田處的土壤狀況相對較好, 只在D2土壤中檢出致癌性Chr, 其TEQBa P的值為0.032μg/kg。

(μg/kg)

注:a具有致癌性;N.D.表示未檢出。

2.4 土壤中PAHs來源解析

特征比值 (diagnostic ratios) ) 法是判斷PAHs污染來源常用的方法。該文利用不同PAHs的特征比值對土壤樣品進行源解析, 結果見表3 (數據不滿足計算條件的點位未列出) ??梢钥闯? A企業PAHs特征比值基本符合燃煤污染源, 但A企業土壤Icd P/ (Icd P+Bghi P) 值和Ba A/ (Ba A+Chr) 值又接近煤/焦炭污染源特征比值, 據此分析A企業附近土壤中PAHs可能來源于燃煤和煤/焦炭造成的復合污染。B企業附近土壤接近煤/焦炭污染特征, 其成因可能為原料運輸和生產過程中的顆粒沉降。C1點位土壤未呈現金屬冶煉污染源特征, 符合石油及其燃燒源特征, 可能為機動車排放源。

3 結論與討論

在撫順市采集的8個土壤樣品中, PAHs總濃度為1.9~322.2μg/kg, 半數點位的土壤屬輕度污染, 其余未受污染;土壤樣品PAHs分布以中低分子量的PAHs為主;化工企業附近土壤具有相對明顯的潛在致癌性;化工企業附近土壤呈現出明顯的燃煤和煤/焦炭污染源的特征。

參考文獻

[1]王學彤, 賈英, 孫陽昭, 等.典型污染區農業土壤中PAHs的分布, 來源及生態風險[J].環境科學學報, 2009, 29 (11) :2433-2439.

[2]DAANE L L, HARJONO I, ZYLSTRA G J, 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degrading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the rhizosphere of salt marsh plant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1, 67 (6) :2683-2691.

[3]WILCKE W.Global patter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soil[J].Geoderma, 2007, 141 (3) :157-166.

[4]WILD S R, JONES K C.Polynuclear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environment:a preliminary source inventory and budget[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995, 88 (1) :91-108.

[5]于國光, 張志恒, 葉雪珠, 等.杭州市郊區表層土壤中的多環芳烴[J].生態環境學報, 2009, 18 (3) :925-928.

[6]VROM.Environmental Quality Objectives in the Netherlands:A Review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Objectives and Their Policy Framework in the Netherlands[M].The Hague:Ministry of Housing, Spatial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 1994.

[7]MALISZEWSKA-KORDYBACH B.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agricultural soils in Poland:preliminary proposals for criteria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soil contamination[J].Applied Geochemistry, 1996, 11 (1) :121-127.

[8]NISBET I C T, LAGOY P K.Toxic equivalency factors (TEFs) fo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J].Regulator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1992, 16 (3) :290-300.

[9]KONG S, SHI J, LU B,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PAHs within PM10fraction for ashes from coke production, iron smelt, heating station and power plant stacks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J].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1, 45 (23) :3777-3785.

上一篇:成本分析下一篇:風險評估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