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政治經濟學理論論文范文

2024-02-06

政治經濟學理論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學習型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

[文獻標識碼]A

政治經濟學理論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中國道德文化的傳統理念與現代踐行,寓德入教的道德教育須先行。道德教育并非是簡單的道德說教,道德教育生活化原則是道德踐行的現實根基。道德教育必須瞄準道德踐行之目標展開,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才能切實得以踐行。

關鍵詞:中國道德文化;道德教育生活化;道德踐行;寓德入教

要想實現中國道德文化的傳統理念在現代社會的踐行,對道德主體進行教育應先行。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一個前提性條件是道德主體對道德文化的認知,易言之,對道德文化的把握,是道德主體踐行道德文化的前提?!爸笔切兄?,行乃“知”之成。對道德文化認知,也即“知”的獲得,在很大層面上倚賴于教育。多維教育措施的實施,必將為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奠定基礎。

一、道德踐行——道德教育須先行

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核心策略在于道德教育,因為道德教育是對道德主體的道德靈魂進行熏陶的前提,中國古代社會的道德教育就是明鑒。一部中國古代思想史,毫不夸張地說是一部中國古代的道德教育史。古代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化、普及化,在一定層面上是道德教育的力度與強度使然?!抖Y記》言日:“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贝苏Z闡明了個人踐行道德并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的途徑,即進行學習和教化。道德教育是中國古代優秀道德文化現代踐行之先導,宋明理學的總結與開新者王船山說:“唯立學校以教俊士,而德明于天下,則民日遷善而美俗成矣?!贝酱搜渣c明了教育在優序良俗中的重要作用。古代社會在相對長時間內能實現相對意義上的優序良俗,與道德教育密不可分。古代有識之士密切關注,歷代統治者亦從現實需要的層面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以推動道德教育的合理化?!半尬┲螄越袒癁橄?,教化以學校為本?!惫糯鷥炐愕赖挛幕纬闪私y治者重視,知識界推波助瀾,由此為中國古代優秀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奠定了基礎。

古代社會的道德教育傳統,奠定了道德文化在古代社會踐行、化民成俗的原始根基。自古及今,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依舊需要現實立教。道德教育至關重要,那么何謂現代意義上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會或集團為使人們自覺遵循其道德行為準則,履行對社會和他人的相應義務,而有組織有計劃地施加系統的道德影響。它是一定社會或集團的道德要求轉化為人們內在的道德品質的重要條件之一”。道德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使人獲得德性,加強道德修養,提升人生境界。同時道德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準則、規范,這樣才能夠實現所設定的目標。道德教育是促使中國古代道德文化在當代社會踐行的一大法寶,因為“德性在我們身上的養成既不是出于自然,也不是反乎自然的”,即是說,人之德性的獲得,并非完全是天賦,是生之俱來的;但人天生都有良知,通過教育可以把人身上良知變成行動的指南,這又是自然的。人之德性的養成,既需要內在的道德稟賦,亦需要外在的道德教育,內在稟賦和外在道德教育相結合,才能成就其理想人格。

古代社會重視教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在于對傳統道德文化的認知,在古代社會,從貧民界到知識界,再到上層統治者,道德文化的踐行呈現出相對意義上的成功。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系列道德信仰危機,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國古代優秀道德文化。如何踐行中國古代優秀道德文化,學術界、政界都有熱議,提出的解決辦法多種多樣,如有人提出利用宗教解決道德信仰與道德踐行的問題,但亦有人持相對意義的否定態度:“正式的宗教教育對于道德的發展,并未占有特別重要或獨特的地位,至于公立學校和家庭則相反,應該扮演重要而獨特的角色?!奔词钦f,從純粹宗教的角度不能解決道德踐行的問題,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教育,而不是其他。我國雖然主張宗教信仰自由,但依靠宗教教育是不可能徹底解決道德踐行問題的。只有通過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優秀道德文化的踐行,教育是促使古代優秀道德文化踐行的一種內驅力。道德教育對道德踐行的內驅力在于使道德主體成為審美之人,通過道德教化而具有美德,踐行美德之人,內心世界激蕩著一種審美愉悅。正如德國教育大師席勒所言:“教養的最重任務之一就是使人在其純粹自然狀態的生活中也受到形式的支配,使其在美的王國所涉及的領域里成為審美的人。因為道德的人只能從審美的人發展而來,不能由自然狀態中產生。道德教育促使道德踐行是可行的,因為審美愉悅的內驅力在發揮作用使然。通過道德教化,使人了解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進而使人樹立恥感文化,產生道德焦慮,促使中國古代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道德教育促使道德踐行的內驅力,實際上是通過教育,對道德文化進行美德分析、美德評判。正如西方現代教育學家艾德勒直言:“教育不是旨在形成任何各種各樣的習慣,而僅僅在于形成良好的習慣,即傳統上作為美德分析的東西?!贝搜员砻髁说赖陆逃偈沟赖挛幕`行的方式,遵循的路徑為:道德教化一審美的人一美德分析一恥感文化一喚醒良知一道德焦慮一道德踐行。由此可知道德踐行的源頭在于道德教化。道德教化是道德踐行這個大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道德教化這個大系統中,首要的任務是喚起道德主體的道德良知。通過良心的發現,促使道德主體產生道德焦慮,進而促使道德文化現代踐行?!胺踩酥疄椴簧普?,雖至于逆理亂常之極,其本心之良知,亦未有不自知者。但不能致其本然之良知,是以物有不格,意有不誠,而卒入于小人之歸。故凡致知者,致其本然之良知而己。由此,道德教化,發明本心必不可少,通過道德教育,使道德主體的良知由“坎陷”到呈現,最終促使道德文化的踐行?!耙磺械牡赖露际且粋€包括有許多規則的系統,而一切道德的實質就在于個人學會去遵守這些規則?!蓖ㄟ^良知的呈現,去遵守傳統道德文化規則,在規則指引下,真正促使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由此,中國古代優秀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道德教化應首當其沖。

二、道德踐行——道德教育

必須生活化

中國古代優秀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道德教育生活化是其必備的基本原則。古代社會多重視道德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道德踐行。但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中國古代社會的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脫離現實根基之嫌疑。新儒學三大主流派之一的陸王心學,主張格物致知,主張回歸本心致良知,不假外求以致良知;多講求心性修養,道德生活多內求于心,道德教育不是生活化,而是在道德理想的形上王國里自得其樂,這不利于道德文化的踐行。由此,陸王心學一派遭受到了西學東漸的嚴厲沖擊,一些有識之士主張“實學”,主張道德學問的經世致用,在他們看來,空談心性的道德修養不利于道德文化的傳播,不利于道德文化的踐行。他們認為道德教育應該大眾化、生活化,也即道德教育應有利于道德在當代社會

的踐行。不單單是我國古代的實學家講求道德教育大眾化、生活化,現當代一些著名的教育家他們亦主張道德教育生活化。陶行知先生曰:“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作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憋@然,陶先生此處談及的教育涵蓋道德教育,其核心宗旨在于道德教育生活化,否則道德踐行則是天馬行空、空中樓閣。陶先生此言,為道德文化的傳統理念與現代踐行指明了方向,要想通過道德教育,實現道德主體的道德踐行,道德教育必須根植于現實生活,否則道德教育不能轉化為道德踐行,知行之間的轉化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切合實際和真實的發展倫理學都必須牢牢地根植于社會現實之中”,這一語道破了道德教育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道德教育需根植于道德生活,如此方能實現道德教育向道德實踐的現實轉化。不僅僅是國內學者關注這一點,在國外更是有諸多大師強調這一點。道德教育生活化、道德生活大眾化是人類的共識。在亞里斯多德看來:“教育明顯應基于三項準則:中庸、可能的與適當的?!焙苊黠@,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有一適度的標準,這適度的標準即是我們所說的道德教育生活化,道德教育不應該在彼岸世界的道德王國里游離,而應該回歸現實生活,也即道德教育生活化、大眾化。道德教育能使我們獲取道德知識,但不能獲得道德踐行的內驅力,只有道德教育生活化,我們才能切實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魅力所在?!暗滦允刮覀兇_立目標,實踐智慧使我們選擇實現目的的正確手段?!钡赖陆逃苁刮覀儷@得道德知識,但不一定獲得道德踐行的理性,只有在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基礎之上,才能使道德主體在踐行道德之時獲得道德踐行之動力,惟其如此,道德踐行才能實施下去。故此,亞里斯多德于此談及了道德教育與道德踐行的關系,首先是道德知識,然后才有道德踐行,也即有著先知后行的韻味。此外,亞里斯多德還從道德踐行的層面談及了道德知識,也即道德踐行亦能促使道德知識的積累,道德知識與道德踐行是相互影響、互為前提的?!半x開了實踐智慧就沒有嚴格意義上善,離開道德理性也不可能有實踐智慧?!钡谶@期間,一個首要的基本前提即是道德教育必須生活化,惟其如此,道德文化知識才能向道德踐行轉化,道德踐行才能導致優序良俗的美好和諧社會的實現,道德教育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因為“一個人如果有了實踐智慧的德性,他就有了所有的道德德性?!贝苏Z恰如其分地說明了道德教育生活化原則是道德教育向道德踐行飛躍的理論前提。

三、道德踐行—在教育時機和教育

策略中游離以利道德踐行

道德教育的終極價值在于道德踐行,并由此實現社會的優序良俗。由此,道德教育必須瞄準道德踐行之目標,惟其如此,道德踐行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重要價值,但傳統道德文化離現實踐行還有很長的一段路程要走,究其原因是道德教育的踐行目標沒有瞄準。誠如王立仁先生所說:“人類生活經驗歷程的本身同時演示著兩個事實:一是人類文明社會中的德育一直沒有停止過;二是人類非德(道德)的行為也伴隨著人類生活?!敝袊敶鐣恢北容^重視道德教育,但道德教育的效果卻值得商榷。道德教育的動機和道德教育的效果顯然不能成正比發展,由此必須反思當前的道德教育,其問題在于道德教育脫離現實根基,單純地重視道德說教,忽視了道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這不得不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傳統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必須瞄準道德踐行,道德文化的傳統理念在當代社會才能切實踐行下去。

道德教育的目標須瞄準道德踐行,這是道德文化的傳統理念與現代踐行的關鍵性一環。道德教育如何瞄準道德踐行,道德教育的時機與策略至關重要。道德教育的時間起步早,策略定得好,可以很好的實現道德主體對傳統道德文化的踐行,可以形成道德教育的終生性以提升主體的道德水準,此乃我國道德教育的根本宗旨。

對道德主體進行道德教育,時間上起步早是關鍵。具體措施是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博士階段都要實施傳統道德文化的教育,這應該是一項普遍的道德教育建制。即是說,道德文化的教育與付諸踐行,應該從娃娃抓起,而不是相反。西方哲學家洛克所稱道的“白板說”,反對道德認識的天賦觀念論,主張人之道德觀念起源于感覺經驗,“認為人出生時心靈猶如白紙或白板,對任何事物均無印象;人的一切觀念和知識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跡”。洛克此言,說明天賦觀念并不能給人以道德良知,提升人的道德境界,人的道德良知、道德信仰、道德踐行都是從經驗的層面,依靠后天教育或實踐而來的。洛克此言,為我們的道德教育提供了最佳時間段理念,即從幼兒開始進行道德教育、進行道德熏陶是最佳選擇。因為幼兒的頭腦相對成人來講是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可以書寫任何的東西,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很容易把道德知識傳輸到幼兒的大腦,使幼兒接受道德文化,在持續的道德教育中讓人形成道德信仰并自覺踐行良好的道德品質?!懊梢责B正,圣功也;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泵伞奔词菍π『⒌牡赖聠⒚山逃?,從小就能培養其道德品質,此乃一項偉大的事業。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亦提出,道德教育使人形成一種理想的道德人格,最佳時機是在六歲以前,惟其如此,道德教育才有可能之基礎?!叭烁窠逃?,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凡人生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惫蚀?,實施道德教育,應該從幼娃娃抓起,通過培養其良好道德品質,為道德踐行奠定基礎。

古代社會的道德踐行相對意義上的成功,其秘笈就在于對道德教育時間的把握得當,并由此而形成了古代社會相對發達的倫理文化。封建社會的道德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較成功的,這“顯然與儒家價值的普遍建制化有密切的關系”,這是所說的普遍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對道德教育時間的把握。古代社會倫理文化比較發達,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古代社會穩定的普遍性的道德教育建制。具體說來,涵蓋著兩個層面:其一,幼兒道德教育抓得早且及時:其二,道德教育內容的層次性比較強。比如說,古代社會有小學與大學之分,小學之時講求的是灑掃應對的道德教育,既有對道德文化的強記博聞,亦突出道德文化的踐行;大學教育主要側重于道德之“理”,以道德教育作為人們科舉取士的重要依據?!皩W而優則仕”,這里的“學”應該包含著對道德知識的把握;道德知識優秀之人,才能為官,才能“為政以德,如眾星拱之”。由此,中國古代社會在逐級層次性的道德教育之下,最終促使道德文化在古代社會能很好地推行下去。

歷史的車輪駛入二十一世紀,當我們重提中國道德文化的傳統理念與現代踐行時,我們須重新反思當代社會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中國古代社會所遺留下來的寓德入教的普遍建制,“自辛亥革命以來,這個建制開始全面解體了”,“儒家經典在新式教育中所占的分量減輕。民國初年,中小學堂的修身和國文課程中還采用了不少經訓和孔子言行,五四以后一般中

小學教科書中所能容納的儒家文獻便更少了?!币环矫鎸Φ赖陆逃钠毡榻ㄖ聘淖兞?,另一方面道德教育的經典文本亦逐漸減少乃至全盤拋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經典逐漸遺忘,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古代道德文化在現代踐行困難重重,與我們今天對待優秀傳統經典的態度有關。在古代歷史上,即使在魏晉南北朝名教與自然之辨非常劇烈的情況之下,儒家有識之士仍然以振興儒學,恢復其綱常名教為己任,為此有“便以經術為先,立太學,置五經博士,生員千有余人?!谑侨硕囗粕?,儒林轉興”,說明傳統倫理道德的踐行,是在以教育為先的前提之下,通過先知后行實現的踐行。由此,以教育為根基,是傳統道德文化踐行的前提與基礎。

對道德主體進行道德教育,起步要早,要從幼兒開始就對其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同時為了使人們的道德知識能夠轉換為行動,實現道德踐行,制定一定的道德教育策略也很重要。

對道德主體進行道德教育,可采取的具體策略為:

首先,以法律文書的形式建立道德文化的逐級教育模式。具體方式為:幼兒園的傳統道德教育一小學傳統道德文化教育一初中傳統道德文化教育一高中傳統道德文化教育一大學傳統道德文化教育一研究生入學考試傳統道德文化一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傳統道德文化。由此,則逐級形成傳統道德文化的教育培養模式、培養方式,如此可為道德文化的傳統理念與現代踐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明確上述七個階段傳統道德文化教育的道德教育文本。具體策略為:幼兒園明確規定小孩學習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基本的傳統道德教育文本,并讓老師不斷地講解;小學階段必須每周有4節課的時間學習古代道德文本,比如說《幼學童蒙》《顏氏家訓》等經典文本;初中階段學習《孝經》等文本;高中階段學習《論語》《孟子》,并作為大學入學考試必考的科目予以規定。大學階段學習《大學》《中庸》等科目,并作為一門必修課程規定學分,必須修完傳統道德文化課程并拿到學分方能畢業;在研究生入學考試方面,政治理論的考試除了馬克思基本理論方面的知識外,應該把傳統道德文化的知識加進去,可占到百分之三十的比例。在研究生培養階段,應該有道德文化傳統理念的13個具體范疇的學習、體悟,并輔以專門的道德文化的論文,作為必修課程出現,如此作為研究生方能畢業;在博士入學考試階段,要將傳統道德文化的考試作為一門必修課,強化考試力度,也即加強道德文化的學習與修養。上述不同階段、不同文本的傳統道德文化之教育,為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奠定基礎。最后,高等學校應該培養專業的道德文化教師,鑒于傳統道德文化教育乃是長線型學科,故此,需要政府建立免費師范教育,以確保傳統道德文化之師資力量,也才能確保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在當代社會的踐行。

道德文化的傳統理念與現代踐行,道德教育應瞄準道德踐行而實施具體的教育方略。我們應重視教育、尤其是對幼兒的道德教育。教育的方式又可從多重角度出發,因為教育的方式對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至關重要。對幼兒道德文化教育可以采取視覺動漫策略,這種教育主要基于幼兒的心理特點、成長規律、接受能力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對成人教育亦要因材施教,因為成人有自己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知識積淀等。成人接觸到的媒體主要為電視、報紙、網絡等。故此,通過網絡、電視等媒介對成人進行道德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

總之,傳統道德文化的現代踐行,不能離開傳統的道德教育模式,但教育模式必須以道德生活化為其出發點與歸宿地。在此前提之下,注重道德教育的時機與道德教育的策略,傳統道德文化在當代社會踐行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參考文獻:

[1] 王夫之船山全書第四冊[M].長沙:岳麓書社,1991.

[2] 張廷玉,明史‘二十四史·第19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7.

[3] 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一[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

[4]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5] LAWRENcE K.The Philosophy of Moral Development[M].SanFrancisco:Harper&Row Publishers.1981.

[6] 席勒,美育書簡[M].北京:中國文聯公司,1984.

[7] 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8] 王陽明,王陽明全集(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6.

[9] 讓.皮亞杰,兒童的道德判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10]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11]胡道玖,發展倫理學:一個亟待深化的研究領域[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5):56.

[12]苗力田,亞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13]亞里斯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4]王立仁,德育價值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15]王夫之,船山全書.第一冊[M].長沙:岳麓書社,1988.

[16]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17]于時英,中國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8]魏收,魏書二十四史·第6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7.

政治經濟學理論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考試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考試方式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課程考核效果的優劣。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許多問題。近年來美國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考核形成了許多可借鑒的經驗,對我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 美國通識教育 考試改革

自“05方案”實施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圍繞“考試改革”做了諸多有益的探討和嘗試,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至今依然存在許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思政課教育目標的實現。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高度重視高校思政課的教育、教學,并多次就這一問題進行專門部署。根據思政課自身的課程特點和教學規律,結合中央系列相關文件精神,對思政課考試考核改革做積極的探索,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美國大學通識課程考核的特點

第一,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并以此為目標,通過對學生進行文字書寫、口語表達、數理統計與分析及綜合推理等方面的考核,培養學生的超越精神、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第二,美國大學通識課程的考核內容豐富,不僅突出表達能力,特別是寫作方面能力,而且將學生的社會實踐納入其中,并重視發揮通識課程考核的反饋功能。

第三,美國大學通識課程的考核形式以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宗旨,采用多種考試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

第四,美國大學通識課程成績評定側重于考查學生能力、水平提高的情況,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絕大部分,且逐漸改變以往按數字和等級評分的計分方式,計分方式越來越合理[1]。

二、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其一,思想政治理論課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立德樹人,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聚焦立德樹人不夠”。

其二,教學的目的、任務不在“教”,而在“學”。因此,學生沒有學習就沒有教育。當前,思政課課堂教學模式落后,“滿堂灌”是不變風景,這一模式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沒有得到有效提高。

其三,當前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多數理論與實踐教學依舊局限于對學生進行低階能力的培養。

三、美國大學通識課程考核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改革的啟示

首先,我們強調要讓教學“生動”起來,主張采取多種不同的考核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思維,實現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真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起來,進而使主流的價值觀念入腦、入心。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不僅把道理講透——“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而且要求創新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吸引學生關注此類問題:如思政課各門課程可根據自身課程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生活熱門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進行多次專題討論。每次討論,教師都全程對論題進行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積極的情感和良好品德。這種教師引導下的小組協作討論活動,可謂是一個“精神助產”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有助于學生形成清晰的思維、表達能力及團結協作能力。

其次,以考核方式改革反推教學方法改革,通過過程考核加強學生的平時學習,主張采取多種考核形式以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尤其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正如托爾斯泰所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思維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苯虒W改革最核心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問題恰恰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從這一立場出發,我們以考核方式創新反推教學方法改革,通過過程考核加強學生的平時學習。比如,我們要求學生記“筆記”,通過“記”筆記很好地留下思維的“印跡”,強調在“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期末我們對學生課堂筆記的“個性化”和完整性加以評定。

再次,實現教學改革的主導原則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轉變。不斷增強和體現對學生實施人文素質教育過程的實踐性,引導學生將所遇到的問題放到“文化”層面上思考,形成文化自覺。我們主張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轉變,倡導對話式教學、體驗式教學,深化過程性考核。如《概論》課可以做體驗式教學的“激情大課堂”,“唱、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學生根據主題,以小組為單位課后搜集素材,進行自主創作。老師根據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和作品的完成程度,給出相應成績,實現過程性的“平時”實踐考核。這一活動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突出手、腦并用,有助于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同時,這一活動增強了學生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同?!对怼氛n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經典閱讀,撰寫讀書心得;《綱要》課組織學生代表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后在班內開展宣講活動;通過多元考核方式,整體提高學生素質。為了實現學生的學習由原來的被動接受向主動探尋轉換,安排學生利用假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并形成嚴謹、完整的調查報告,教師根據調查報告的規范性、研究內容的系統性、社科性等予以評定。這種深入社會現實的調查活動,凸顯了“過程考核”的主旨,突出了研究探索,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信息時代,可以開辟網絡教育考核“第二課堂”,以Blackboard在線教學管理平臺、微博、微信群等為載體發布教學任務,學生綜合運用多種多媒體手段圍繞目標任務進行詮釋和表達,老師對作業完成情況予以考核評定。需要強調的是,我們要有大數據意識,對每屆學生歷次的考核結果實施動態監測,同時還將歷屆學生的考核表現放入監控系統中進行縱向對比,發現規律性,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王霞.美國研究型大學通識教育反思[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基金項目:本文為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4bszx032、L15wsz023)、遼寧省高校黨建課題(GXDJ2014-C077)、2014年大連海事大學校級教改立項資助項目(2014Y31)的階段性成果。

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3132016102,3132016103

政治經濟學理論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中政治課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傳授政治經濟理論以及當前的社會發展政策的重任。因此在政治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不但要重視理論的傳授,更要關注政治課程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政治教學  問題   對策

政治課程肩負著育人功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政治課的教學背離了課程的初衷,偏重于政治課程理論內容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一些高中政治課教師以應試的重點和難點為教學關鍵點,強化理論教學,學生的教學參與程度比較低,學生對教師過于依賴,缺乏獨立學習能力。長此以往,勢必造成政治教學的弊端。

一、在課堂教學中容易被忽視的地方

1.忽略政治課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政治立足于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使其沿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成長道路前進。但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形成了教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的教學場面。眾所周之,以知識為中心的評價體系不變、以考試為中心的評價形式不變,我們的教學改革就注定充滿坎坷。教學改革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都受制于高考這個硬指標,高考上線是進入高校深造的先決條件。對一個學生來說,最關注的是高考科目。平時學習政治,就是“上課時聽聽,臨考前突擊背背”?!案呖紩r又不考,不重要”,這是理科學生的普遍反映。絕大多數的學生不是因為學習思想政治課對自身的成長具有重大意義或對思想政治課感興趣而學習,而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在某種程度上完全是應付性地學習,學習動機大部分來自外部動機,看重的是學習結果??梢妼W生學習時以應付高考為目的,處處以標準答案為準繩,最終以升學為唯一追求。這必然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使生動的學習過程變成一個蒼白的知識積累過程。

2.課外閱讀不被重視。

許多老師認為政治課教學只要能夠把課本知識反復背下來,把老師講的內容掌握了,一切試題都會做了才是主要任務,至于能夠了解多少課外內容是沒有必要的,只會增加負擔?,F代高中生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但是能為思考問題提供支撐的信息卻接觸得比較少、閱歷淺,對書本理論的理解缺少必要的感性知識。對于高中生來說,通過閱讀可以彌補實際經驗的不足,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其比較容易理解理論知識,同時還可彌補教材材料滯后的弊端,從而改變政治課教學枯燥的狀況,切實提高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3.忽視與實踐和社會生活的結合。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有關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與開放性:本課程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痹谒枷胝握n教學中,只有凸顯實踐性,讓學生更多、更直接地從實踐中去感悟和領會知識,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有力地提高教學質量。所謂“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但長期以來,我們在觀念和行為上又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政治課教學完全等同于政治課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又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量的時間用在了教師的分析、講解和提問上。這樣,課內的時間被教師大量地占用,課外的廣闊天地又被視為可有可無而被排斥在教學之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又從何談起。因此,建設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政治課堂,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凸顯生活實踐性。唯有如此,高中政治課的“教”與“學”才會打破觀念的誤區,打破教室的四壁,從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的內容和時空,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進而建立起既有利于開發心智、提高能力,又有利于培養性情、塑造人格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新格局。

二、針對被忽視方面的對策

1.轉變教學觀念,關注政治課程的育人功能。

教師角色要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育“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使師生在同一開放的精神世界、同一流暢的思維過程中深層互動。要引導學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標準的能力。長期以來形成的老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的教學觀念和教師教條條、學生背條條的應試教育必須徹底打破,更應使學生轉變其對待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態度。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著眼點不應該是升學,而應該是全體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深入了解每個學生,把握每個學生的思想脈搏,改變教法,把教材知識真正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使人類的先進文化向學生個體心理品質內化,從而促進學生內在身心發展。

2.加強和促進高中政治課的閱讀教學。

首先要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閱讀。定期利用板報、學習園地等小陣地粘貼有關政治主題的評論、新聞報道等文章內容;開展國內外重大事件的討論、政治課沙龍;定期舉辦課外閱讀新聞評論會、時事新聞知識搶答賽等,鍛煉學生的政治學科思維,努力營造閱讀氛圍。同時,我們要結合學科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文本材料。盡量選擇以學生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經歷過、感受到的材料為主,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課素養。此外,還可以將閱讀活動做進一步深入,例如,鼓勵學生以身邊的政治事例為切入口,參加相關的探究性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探究性方案,撰寫探究性報告。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培養收集占有信息的能力,培養自我探究運用書本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還能達到與實踐、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3.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

學生生活是政治課實踐獲得生命力和常保新鮮感的源頭活水。因此,我們必須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出發,以生活為主線,結合應用性常識,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所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努力把學科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引導學生用學科知識解決社會問題,使理論邏輯服從生活邏輯,并力求活動常搞常新。只有讓“舊瓶”不斷地倒出“新酒”,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活動才會常搞常新。還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使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關注的、有意義的題材。

總之,高中思想政治課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課堂教學應與時事政策教育相互補充,與高中相關科目的教學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以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社會參與和社會認知的能力。

政治經濟學理論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確保資本市場正常運行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闡述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的表現特征基礎上,從行為經濟學角度,探討投資人決策偏好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特征行為之間的關系,剖析基于投資人非理性決策偏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為形成的內在機理。

關鍵詞:信息披露;行為經濟;期望理論;歸因理論

文獻標識碼: A

上一篇:技能評估論文下一篇:財政投融資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