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公共事業管理范文

2023-09-06

公共事業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近些年來,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呈快速發展的趨勢。但是,該專業大量畢業生并未進入公共事業專業領域就業,這無疑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咸寧學院,在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建設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并力求該模式實現動態的發展、完善。

【關鍵詞】咸寧學院;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動態“三位一體”培養模式

公共事業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針對目前各個高校在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方向、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教材建設及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問題上存在的認識分歧,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指出了該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滿足的幾項基本要求,同時針對上述培養要求,提出了該類專業人才培養應實現的具體目標及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1 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國外高校并沒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與此相應的概念是“非政府部門管理”、“第三部門管理”等所謂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而其設置的本科專業,一般只在大學的政府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或管理學院開設相關的課程,或建立相應的研究機構[1]。

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的研究重點集中在教材建設方面,最具影響力的有中山大學教授王樂夫主持的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公共管理學科建設”,以及東北大學婁成武教授、云南大學崔運武教授的相關課題。南京農業大學整合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各個專業資源,成立了高等農業院校中的第一個“公共管理學院”。從國內主要研究結果來看,爭議最為突出的是高等學校培養該類專業人才的“出口”定位不清晰,人才培養目標模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1 “變異”與“超前”論。認為我國所謂的公共事業管理是從國外“第三部門管理”研究中嫁接過來的,是針對中國特有的事業單位而展開的專門研究,具有“變異”特征。雖然國外早有“第三部門管理”研究熱潮,但由于我國“第三部門管理”并不發達,受體制因素制約,事業單位改革進展緩慢,因而大興“公共事業管理”研究,特別是大規模培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與人才實際需要相比,實屬“超前”。該觀點主張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主要培養以“考研升學”為主要目標的“知識發展型”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國研究生專業設置目錄中沒有“公共事業”方向,只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教育經濟與管理等相近專業,因此培養知識發展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存在著“考研升學”障礙。

1.2 “準公務員”論。認為我國大規模培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就是以培養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準公務員為主要就業目標,這是適應轉型時期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需要,也是適應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需要。一些學者對我國現有公務員隊伍進行調查后認為,目前公務員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不足20%,且多沒有管理類專業背景。目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就業崗位出現分流現象,不是政府不需要這類人才,而是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和公務員制度建設滯后的體現,是體制性問題。但事實上,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進入公務員隊伍的規模并不引人注目。我國公務員考試中并未設置“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門檻,考試中行政管理專業比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更具優勢。這樣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準公務員”的目標也難以實現。

1.3 “泛管理人才”論。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可以比較寬泛畢業生在工商管理、企業管理、經濟管理等領域尋找就業機會,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它反映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科基礎的寬廣性。但從多數高校實際運行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培養計劃來看,由于缺乏工商管理、企業管理或經濟管理等專業領域相關的實踐教學環節訓練,該類專業畢業生在這些領域內的專業技能不強,因而其就業率受到明顯影響。所以,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成為適應眾多管理領域的“泛管理人才”,從專業角度而言,是不適合的。

2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針對以上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在當前和未來的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上,應注意以下幾點培養要求。

2.1 注重公共事業事業管理人才培養的專業性。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應該至少能夠“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工作,這些部門所涉及的行業,工作崗位就已經十分廣泛,在學生四年的大學教育培養中已經很難成為這么多領域的通才。因此,有必要在該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注重某一方面的專業化教育,以提高學生自身能力和專業水準。

2.2 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在專業培養的過程中,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學只有著眼于學生能力的“最近發展區”才能有目的推動學生身心的積極發展,喚起學生不斷追求新目標的需要、興趣和意向。在發展、變化的思想指導下編制的教學目標,應能體現“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的能級轉換、梯度漸進,不斷開掘更新的“最近發展區”,從而促進學生獲得大限度的發展[2]。學生進入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這個平臺之后,首先是學生認識、了解這個專業,在這個基礎之上,學生才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深入、潛心這個專業,最后才會熱愛這個專業。

2.3 滿足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創新的特征落實到教育環節上就是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提供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服務。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對學生的培養要重視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發展,處理好教學的公共性和培養的個性化的矛盾,為學生成才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公共事業管理本身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專業,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的個性與教學相結合是公共事業發展的需要。同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個性的發展也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

3.1 確定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需求與我國公共管理部門改革進程密切相關,應針對各種公共管理部門人才需求的實際要求,加強專業能力訓練和公共服務能力培養。同時要增強學生對管理類相關專業課程的選修自由度,提供更豐富的專業實踐機會,以適應更廣泛的就業需求。各辦學單位要在充分進行人才需求調研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教育資源優勢,確立靈活的培養目標。例如,由文化事業管理專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文化事業管理類),可將文化傳播學作為學科基礎,主要培養文化事業管理型人才,充分發揮教學經驗成熟、就業定位明確、教育資源充足的優勢??萍碱惛咝R劳屑夹g優勢,主要培養面向科技事業領域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這種培養方式也有其發展空間,符合當前我國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時代要求,且有利于辦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色方向。

3.2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完整的教學保障體系。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建設是基礎。高校應努力在課程模塊設計、主干課程規范、校本課程開發及課程建設等方面打造特色。教學保障體系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當前最困難的是師資隊伍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尤其需要充實具有在公共部門特別是事業單位工作經驗的教師充實到該崗位,以實際經驗指導學生理論學習。在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方面,既要重視校內教學實驗室基礎設施的建設,又要重視與事業單位、政府機關或大中型企業管理部門合作,建立校外合作教學實習基地。

4 結論

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法及教學模式的改進尚需在不斷總結實際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并成熟,針對目前我國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本文作了初步的探討,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和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并將在今后的實踐教學環節中給予嘗試并積累經驗,以期完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 莫利拉,李燕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多維發展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06.3.

[2] 婁成武,鄭文范等.關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問題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0.2.

[3] 黃天中.生涯規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8.

公共事業管理范文第3篇

但是, 從我國廣大中小學校的改革與發展需要看來, 教育管理尤其是中小學管理隊伍職業化與專業化的要求與呼聲越來越高, 由此看來, 簡單地取消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 (教育管理方向) 是一種“因噎廢食”的做法, 這與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是不相適應的。

一、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

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新定位就是旨在通過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調整專業的培養模式以最終達到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目的。但是在人才培養模式的重新定位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 培養方向的調整。所謂“不唯上、不唯書、只為實”, 置頂專業培養方向的最根本的依據應當是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其次, 培養途徑調整。改革當前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重知識, 輕技能”的培養模式。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必須堅持知識、能力的辯證統一。

二、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的培養模式的革新

(一) 核心課程結構設計改革與教學模式創新

怎樣搞好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 相比理論上的探索, 在實踐中進行探索會顯得更加艱難和復雜, 其涉及到教學管理體系的轉換、教學資源分配和教學計劃的修訂, 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

1、根據培養目標, 確定課程體系的框架

根據課程設置改進的基本原則, 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課程體系的原則框架應體現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 專業知識和非專業多學科知識的有機結合。

第一, 基本學科知識。由于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的教育屬性, 可以設置基本學科為專業背景, 在大學一年級需先精修一門學科后才可以選修其他教育管理的課程。

第二, 精干、特色的專業課程群。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課程一定要精干, 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重在教育管理, 所以課程中要對管理學這一特色進行重點突出, 以此來反映出公共事業管理與其它管理專業所體現的不同特點, 并以此為核心進行各項課程的安排。

2、重視基礎訓練, 抓好核心課程建設

抓好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各專業共同核心課程的建設, 是開設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戰略步驟。公共事業管理學科共同核心課不同于各專業的必修課和主干課, 又與各專業的必修課和主干課相輔相成。鑒于這種聯系, 建設公共事業管理學科共同核心課程尤為重要。

(二) 師資資源的開發與建設

從師資隊伍的建設方面來看, 鑒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科多樣性、復雜性和綜合性等諸多因素, 從而導致對師資隊伍的組成有著涵蓋綜合, 覆蓋面廣的要求。同時對于教師隊伍的素質、能力、品德等各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 為便便于更好的加強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應該注重如下幾點工作的開展。

1、調整師資隊伍結構, 把握專業發展方向

對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 師資隊伍的結構導致其發揮的作用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們應轉變傳統的師資隊伍的建設結構而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需要來構建合理全面的師資隊伍。如建立起校內校外雙導師制來提升教育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科素養以及實踐能力。

2、提升教師素養, 優化教師教學質量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敞開國門迎接八方來客, 同時我們也可以汲取國外的好的東西。所以我們可以選派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到國外學習一些較國內更先進一些的關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的理論知識和經驗論談。這一方案的事實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 首先學校要對這件事情做到做夠重視, 這是長遠的發展戰略, 學校提供充足的出國培訓的經費以及拓展學習渠道, 選拔出學習能力強的教師前往學習, 回來后挑起該專業學科課程的重擔。選派教師出國做學習交流有助于教師打開教學思路, 拓寬視野, 教師與國際接軌才有助于培養全面的國際性人才。

摘要:經過十幾年的發展, 公共事業教育管理專業 (教育管理方向) 的人才培養及其畢業生出路暴露出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本文通過調查和分析, 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革新兩個層面重新審視和探索這個專業的革新問題。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建設,現實困境

參考文獻

[1]郭宏斌.地方高校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面臨的困境與出路——一種基于“社區共建”的視角的思考[J].雞西大學學報, 2012.1.

[2]陸錦峰.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原因分析[J].巢湖學院學報, 2013. (15) .

[3]羅旭華.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創新, 2011. (4)

[4]霍曉英.北京城市學院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定位思考[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 2011. (6) .

[5]岑乾明.公共事業管理 (教育管理) 專業人才綜合素質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 2011. (11) .

公共事業管理范文第4篇

摘 要:獨立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建設在近幾年來遇到諸多問題,如何提高專業社會認可度、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探討了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實施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實踐經驗,以期為獨立學院從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學人員提供人才培養方面的經驗和總結。

關鍵詞: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多元化人才培養

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自1999年正式開始招收本科生以來,專業發展迅速,專業點迅速增加,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本科各個層次均有院校開設此專業。但該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存在著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定位不夠清晰、課程設置略顯雜亂、社會認可度不高等問題。在此背景下獨立學院如何定位此專業,如何調整專業培養模式,如何進行課程設置改革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獨立學院普遍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體系上。結合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實際,此類人才應具體包括三大類型,即應用型研究人才、應用型技術人才、應用型復合人才。其基本的培養模式應當是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尊重學生的優良個性,強化個人優勢培養,引導學生個人優勢與社會需求有機結合,堅持共性培養和個性培養的有機結合。其核心是切實進行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基礎、不同性格、不同愛好的學生根據其個人特點實施適合其發展的不同的教學模式。

1 堅持本科生教育導師制是實行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

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是有針對性的實施因材施教和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本科生導師制正是全面了解學生的有效制度之一。本科生導師制是指高校在對本科生實行班級制和年級輔導員制的同時,選聘一些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教師擔任本科生的導師,不僅要負責學生的學習,而且要在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給予學生個別指導的教育制度。它能更好的貫徹全面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的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因材施教,促進本科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彰顯出高等教育的品質與價值。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實行學生教育導師制,為每個班級配備導師,全面指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使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導師工作以“尊重差異,因材施教”為原則,貫穿于入學至畢業的全過程。

班級導師負責班級30人的學習與生活,是學生最為親近的老師,對班級每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著最為直接和真實的了解。其具體工作職責包括:指導學生學習、合理安排大學生活、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班級導師均為專業課授課教師,在掌握學生基本情況的前提下,在授課的過程能夠隨時發現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特點,盡早為其做出有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并適時進行調整。專業要求班級導師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人生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

2 根據畢業生就業方向設置課程是實行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手段

課程設置是專業人才模式實施的工具,任何培養模式的實施都需要符合其自身發展的課程設置來完成。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旨在培養社會需要的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管理人才。其專業本身的特點使其在課程設置方面呈現寬基礎、專業性不明朗等問題。這也造成了該專業畢業生就業較為困難的局面,出現專業技能不強,無明顯對口就業崗位等問題。

社會認可度直接決定了專業的發展情況,因此應當緊緊把握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通過“出口”培養“入口”。因此應當在保證專業共性的前提下,結合畢業生就業去向,合理調整課程設置,依據社會的需要來培養人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去向大體可分為三大部分:企業就業、國家省市地方政府部門就業、國內外繼續深造。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針對這三大類就業去向,適時調整課程設置,縮短社會和校園之間的距離,切實做到多元化人才培養。

獨立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是在企業,每年在此類型單位就業的學生占到60%左右,因此,應當開設有助于學生在企業就業的相關課程。例如,針對部分學生在企業從事行政助理大類工作,我們開設了文秘類(管理學、現代文秘、公文寫作、公務禮儀等)、財務會計類(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等)、人力資源管理類(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學、組織行為學等)專業課程。

國家教育部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提出的培養目標是,學習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障等公共管理單位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才。從專業本身特征來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大部分學生都有從事本專業對口工作的意愿,但此類工作大多需要進行全國或省市舉行的統一考試,擇優錄取。因此本專業在課程設置時應當有側重性的開設培養學生基本公共管理類能力素質的課程。如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學、政治學、行政管理學、公共政策分析、行政法、社會工作實務、公共經濟學等相關課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開設也保證了學生的先進政治素養。同時專業也經常開設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情況介紹的系統講座,提高學生公共管理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獨立學院的大部分學生都有在完成本科學業后繼續深造的主觀意愿,而且部分學生通過四年的學習和努力是有考取碩士研究生或是第二學位的潛力的。因此針對這部分希望并且具備一定潛力的學生來說,在大學四年內努力縮短其同一本、二本院校學生在理論掌握、知識系統上的差別,進入國內外高校繼續學習深造也是本專業就業方向之一。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所學課程較為分散,知識體系較為多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今后繼續深造的專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根據2008屆至2011屆畢業生考研的情況,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可以考取經濟類、管理類、教育類等多學科大類的研究生。

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在大一新生入學之初就實行多元化培養模式,針對本身成績較好且有意愿繼續深造的學生在數學、外語、經濟學等基礎課程授課上實行AB班分層次教學,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同時,為拓展學生考研專業可選擇問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了高等數學(一)、(二)、(三)、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5門,合計15個學分的數學類基礎課。為學生打下堅實數學基礎,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在專業選擇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候選余地。

3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素質培養是實行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平臺

各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管理專業往往存在著教學實踐環節不足,學生應用技能缺失的情況,針對此情況,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突出應用技能培養。例如本專業開設了實用電子排版技術、Excel及行政管理應用、辦公自動化操作、會計實務實訓等校內實踐課程。并配合全國計算機等級認證、國際商務秘書資格認證、會計從業資格認證等考試鼓勵學生將所學內容轉化為國家及相關部門認可的證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為今后就業做好硬件準備。

同時,本專業還積極聯系校外實踐基地,將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行政服務大廳作為校外實踐基地,學生可根據專業所學內容在行政服務大廳各辦事窗口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社會工作實踐。在此實踐過程中不僅考察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將專業所學知識用于社會公共管理中,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為人處事、接觸社會的實際能力。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還實施“3+1”教學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內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第四年主要以實踐教學和畢業設計為主,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及今后發展方向,在老師的指導下在校內進行學習或在校外進行實踐。即針對需要繼續進修的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安排下在校內進行各類考試的準備,相關教師給予必要的輔導。針對需要就業的學生,可以在近一年的時間里在校外的實踐單位進行畢業實踐。在實際工作中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積攢社會實踐工作經驗,并將畢業實踐單位和就業單位結合起來,縮短學校和就業單位之間的距離。在畢業設計階段,鼓勵學生將畢業設計和畢業實踐聯系起來,學生從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收集資料,確定畢業論文題目,一邊實習一邊撰寫論文。通過這一模式,學生畢業論文不再是空空而談,而是基于現實問題的分析,這不僅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而且直接有助于學生的就業工作。

參考文獻

[1] 陳金圣,陳世偉.獨立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與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

[2] 楊運姣,羅超群.獨立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09,6(3):20~23.

公共事業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針對目前各個高校在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方向、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教材建設及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問題上存在的認識分歧,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指出了該專業人才的培養應滿足的幾項基本要求,同時針對上述培養要求,提出了該類專業人才培養應實現的具體目標及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 人才培養 教學模式

我國自1999年由東北大學、云南大學首批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以來,至今對有關該專業的較完善、較統一的教學規范仍未確定,各個高校在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方向、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教材建設及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問題上,都還存在較大的認識分歧。其主要原因在于該類專業人才的就業崗位沒有實現專業初創時的預期目標,大量本科畢業生并未進入公共事業管理領域就業。本文在充分討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基礎上,對該類專業的教學模式給出了改進方案。

1 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國外高校并沒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與此相應的概念是“非政府部門管理”、“第三部門管理”等所謂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而其設置的本科專業,一般只在大學的政府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或管理學院開設相關的課程,或建立相應的研究機構[1]。

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的研究重點集中在教材建設方面,最具影響力的有中山大學教授王樂夫主持的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公共管理學科建設”,以及東北大學婁成武教授、云南大學崔運武教授的相關課題。南京農業大學整合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各個專業資源,成立了高等農業院校中的第一個“公共管理學院”。從國內主要研究結果來看,爭議最為突出的是高等學校培養該類專業人才的“出口”定位不清晰,人才培養目標模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1 “變異”與“超前”論

認為我國所謂的公共事業管理是從國外“第三部門管理”研究中嫁接過來的,是針對中國特有的事業單位而展開的專門研究,具有“變異”特征。雖然國外早有“第三部門管理”研究熱潮,但由于我國“第三部門管理”并不發達,受體制因素制約,事業單位改革進展緩慢,因而大興“公共事業管理”研究,特別是大規模培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與人才實際需要相比,實屬“超前”。該觀點主張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主要培養以“考研升學”為主要目標的“知識發展型”人才。但由于目前我國研究生專業設置目錄中沒有“公共事業”方向,只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教育經濟與管理等相近專業,因此培養知識發展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存在著“考研升學”障礙。

1.2 “準公務員”論

認為我國大規模培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就是以培養進入“公務員”隊伍的準公務員為主要就業目標,這是適應轉型時期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需要,也是適應我國事業單位改革的需要。一些學者對我國現有公務員隊伍進行調查后認為,目前公務員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不足20%,且多沒有管理類專業背景。目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就業崗位出現分流現象,不是政府不需要這類人才,而是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和公務員制度建設滯后的體現,是體制性問題。但事實上,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進入公務員隊伍的規模并不引人注目。我國公務員考試中并未設置“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門檻,考試中行政管理專業比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更具優勢。這樣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準公務員”的目標也難以實現。

1.3 “泛管理人才”論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可以比較寬泛畢業生在工商管理、企業管理、經濟管理等領域尋找就業機會,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它反映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科基礎的寬廣性。但從多數高校實際運行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培養計劃來看,由于缺乏工商管理、企業管理或經濟管理等專業領域相關的實踐教學環節訓練,該類專業畢業生在這些領域內的專業技能不強,因而其就業率受到明顯影響。所以,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成為適應眾多管理領域的“泛管理人才”,從專業角度而言,是不適合的。

2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

針對以上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在當前和未來的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上,應注意以下幾點培養要求。

2.1 注重公共事業事業管理人才培養的專業性

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應該至少能夠“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工作,這些部門所涉及的行業,工作崗位就已經十分廣泛,在學生四年的大學教育培養中已經很難成為這么多領域的通才。因此,有必要在該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注重某一方面的專業化教育,以提高學生自身能力和專業水準。

2.2 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

在專業培養的過程中,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學只有著眼于學生能力的“最近發展區”才能有目的推動學生身心的積極發展,喚起學生不斷追求新目標的需要、興趣和意向。在發展、變化的思想指導下編制的教學目標,應能體現“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的能級轉換、梯度漸進,不斷開掘更新的“最近發展區”,從而促進學生獲得大限度的發展[2]。學生進入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這個平臺之后,首先是學生認識、了解這個專業,在這個基礎之上,學生才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深入、潛心這個專業,最后才會熱愛這個專業。

2.3 滿足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

創新的特征落實到教育環節上就是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提供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服務。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對學生的培養要重視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發展,處理好教學的公共性和培養的個性化的矛盾,為學生成才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公共事業管理本身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專業,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的個性與教學相結合是公共事業發展的需要。同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個性的發展也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4 滿足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需要

現在各個高校都在強調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奥殬I生涯”教育的特點是:注重個體的特別性;強調教育過程的終身性;要求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整體性;面向教育個體的全面性,避免歧視;突破傳統,注重培養實際性的職業能力;注重促進學生的發展和特殊才能的充分發揮[3]?!奥殬I生涯”教育理論的前提條件就是針對受教育個體的特殊性,這與我們國家傳統倡導的“因材施教”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

2.5 滿足用人單位選擇的需要

面對“千人一面”、“廣譜抗菌”的培養模式,用人單位早已經提出了自己的異議,同時這樣一種培養模式也給用人單位招聘選擇時帶來了很大的選擇成本。突破這樣的培養模式,讓大學重現自由發展的時代是教育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尤其是公共事業管理這樣的新專業,本身就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因此更加應該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多元化地凸現個性,也給用人單位更加豐富的選擇。

3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迄今未能對其專業建設的一些基本問題形成共識,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多次召開相關高校專家學者討論,也一直未能形成較為規范的專業課程體系,這給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在人才培養教學模式上有必要確定該專業的核心課程,以利于高校根據自身教育資源優勢,培養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

3.1 確定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公共管理人才的社會需求與我國公共管理部門改革進程密切相關,應針對各種公共管理部門人才需求的實際要求,加強專業能力訓練和公共服務能力培養。同時要增強學生對管理類相關專業課程的選修自由度,提供更豐富的專業實踐機會,以適應更廣泛的就業需求。各辦學單位要在充分進行人才需求調研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教育資源優勢,確立靈活的培養目標。例如,由文化事業管理專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文化事業管理類),可將文化傳播學作為學科基礎,主要培養文化事業管理型人才,充分發揮教學經驗成熟、就業定位明確、教育資源充足的優勢??萍碱惛咝R劳屑夹g優勢,主要培養面向科技事業領域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這種培養方式也有其發展空間,符合當前我國提高科技服務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時代要求,且有利于辦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色方向。

3.2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完整的教學保障體系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建設是基礎。高校應努力在課程模塊設計、主干課程規范、校本課程開發及課程建設等方面打造特色。教學保障體系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當前最困難的是師資隊伍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尤其需要充實具有在公共部門特別是事業單位工作經驗的教師充實到該崗位,以實際經驗指導學生理論學習。在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方面,既要重視校內教學實驗室基礎設施的建設,又要重視與事業單位、政府機關或大中型企業管理部門合作,建立校外合作教學實習基地。

3.3 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

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應充分把握機會,總結教學經驗,避免學生的實踐目標不明確,學生參加積極性不高,抵觸接觸社會的心理。:進一步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重要性教育與引導,使之高度重視,樹立實踐思想意識,積極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動手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強調課程實習是專業實習的前提和基礎,建立制定實習計劃與實習大綱——實習指導書——制定實習模塊、計劃構架——具體分工——實習方案——實習材料——成績評定等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責任明確,任務清晰,組織管理到位。

4 結論

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法及教學模式的改進尚需在不斷總結實際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并成熟,針對目前我國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本文作了初步的探討,提出了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和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并將在今后的實踐教學環節中給予嘗試并積累經驗,以期完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 莫利拉,李燕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多維發展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06. 3.

[2] 婁成武,鄭文范等.關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問題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0,2.

[3] 黃天中.生涯規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8.

上一篇:物流管理下一篇:班級管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