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學影像診斷范文

2024-03-27

醫學影像診斷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醫學超聲診斷技術在臨床應用范圍的不斷深入,醫學超聲診斷技術得以不斷發展,從B型、M型、彩色多普勒超聲逐漸發展到三維、血管內超聲等多種新型技術,并且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本文從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的特點、類型、應用范圍,進而從系統、信號、設備、技術等四個方面分析醫學超聲診斷發展趨勢。

【關鍵詞】醫學 超聲診斷 發展 趨勢

1 醫學超聲診斷技術概述

1.1 概念

醫學超聲,是結合醫學、聲學、光學及電子學等學科而成的綜合性學科。醫學超聲,具有醫、理、工科三結合的特點,涉及的內容廣泛,因此在疾病預防、診斷及治療中具有很高的醫學價值。

醫學超聲診斷,是醫學超聲的組成之一。超聲會在人體中傳播時所產生反射或透射現象,利用這些反射回聲或者透射聲所構成的不同聲像,達到檢查病變的目的,便是醫學超聲診斷的原理。

1.2 特點

醫學超聲診斷,具有對人體軟組織良好分辨能力的特點,因此對識別生物組織的微小病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1.3 優點

醫學超聲診斷,具有以下優勢:

(1) 無放射性損傷,為無創性檢查技術;

(2) 更為接近于解剖的真實結構,層次清楚;

(3) 可以動態地實時顯示;

(4) 顯示管控結構;

(5) 對小病灶,具有良好的顯示能力;

(6) 對病灶能夠進行準確定位,并且能夠進行測量大??;

(7) 對各種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所引起的病癥性質以及部位判斷準確到位;

(8) 功能性檢測;

(9) 進行動態隨訪觀察;

2 當前醫學超聲診斷主要類型

用于醫學診斷的超聲波,根據脈沖反射技術的不同,可以進行區分為A型、B型、D型、M型及V型。因此,醫學超聲診斷技術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2.1 A型超聲診斷

超聲束在以線狀路徑穿入人體后,會在不同的組織界面上產生相應不同強度的反射效果,并且組成由不同距離及幅度的回波組。

A型超聲診斷技術,便是利用回波組曲線中不同反射波的位置、幅度以及組合狀態等參數,進而分析目標部位組織的結構狀態,從而判斷有無異常,發現疾病。

2.2 B型超聲診斷

B型超聲診斷技術,俗稱B超,是當前應用最為廣大,最具影響力的超聲檢查技術。

B型超聲診斷技術,在聲束刺穿人體時,利用不同組織所構成的界面、組織內部結構所產生的反射回聲,以及光點的明暗反應其強弱,進而由這些不同的光點有序地排列而組成不同切面的圖像。

B型超聲診斷技術所采用的影像技術,是以人體被檢查部位的解剖結構所產生的反射回聲所形成的,屬于形態學診斷。該超聲診斷技術,在醫學上一般應用于腫物等引起局部結構明顯改變的疾病。

2.3 D型超聲診斷

D型超聲診斷技術,是利用超聲射束在目標體中反射回頻率改變所產生的超聲波。所產生的超聲波可以通過音響或者曲線圖的方式展現出來。

D型超聲診斷技術,主要應用于檢測運動器官或者流動體液等部位疾病,諸如心臟、血管及其中流動的血液。

2.4 M型超聲診斷

M型超聲針對技術,最大的特點在于在輝度調制型中加入了慢掃描鋸齒波,使得光點能自左向右緩慢地進行掃描,心臟不同組織收縮以及舒張所形成的活動曲線。

M型超聲診斷技術,主要應用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領域,能夠把人體內器官的運動情況展現出來。

2.5 V型超聲診斷

V型超聲診斷技術,是將B型二維圖像技術與C型圖形技術相結合的三維立體超聲技術。

V型超聲診斷技術,是隨著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可以取得目標檢測對象的橫、縱、額等三方位的立體斷面,因而立體的位置信息更為準確,信息量更為豐富。

V型超聲診斷技術,在小病灶的診斷應用中,發揮著巨大的輔助作用。

3 當前醫學超聲診斷應用范圍

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的應用范圍,可以從部位以及疾病診斷范圍兩方面進行闡述。

3.1 部位

目前,醫學超聲診斷技術主要應用于以下部位中:

(1) 頭頸部位:可以應用超聲診斷技術,診斷人體顱腦、頸部、眼內及眼眶內、頜面部、甲狀腺以及淋巴結等部位的疾??;

(2) 胸部:在醫學上,主要應用于乳腺、心肺、胸腔、胸膜、胸壁等區域;

(3) 腹部:主要包括腹腔、腹膜后以及肝膽脾腎等,同樣還包括人體生殖系統,諸如前列腺、子宮、卵巢及其附件。另外還可應用于腹部胎兒的診斷。

(4) 血管:人體內全身各部位內臟及外周血管,均可應用超聲診斷技術。

(5) 關節及軟組織:醫學超聲診斷技術,可應用于人體骨骼關節及軟組織檢測;

3.2 診斷范圍

(1) 人體組織及臟器疾?。河糜谠\斷不同部位組織以及臟器所產生的急性炎癥、膿腫、囊腫、積液、結石、異物、腫瘤及空腔臟器所產生穿孔問題。

(2) 血管疾?。河糜跈z測人體全身各部位所產生的動脈硬化斑塊等不同的心血管疾病問題;

(3) 心臟疾?。嚎梢杂糜跈z測各種心臟疾病問題,比如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等;

(4) 妊娠:對于胎盤、早孕等擁有不錯的診斷作用。

4 醫學超聲診斷發展趨勢

主要從系統、信號、設備及應用技術等多個方面分析醫學超聲診斷領域的發展趨勢。

4.1 系統發展趨勢

(1) 全面提升現有系統性能

對現有系統性能進行全方面地提升,能夠更大程度上滿足醫學超聲臨床診斷的需求。探查深度、空間分辨率以及成像幀頻等不同指標的提升,均是全面提升現有系統性能的重要措施,也是醫學超聲診斷工程技術人員奮斗的研究目標。

超聲診斷專家指出,可以通過改進醫學診斷成像系統中信號檢測方法,以及應用更為先進的電子學和信息技術,能夠在現有的系統基礎上得以改善系統性能的相關指標。

(2) 全面應用數字編解碼技術

數字編解碼技術的應用范圍得以擴大,從雷達應用成功地復制至醫學超聲診斷技術中。采用數字編解碼技術,能夠對超聲成像系統中“空間分辯力”、信噪比、與超聲波的“穿透能力”間的矛盾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

我國已于上個世紀80年代開展此項技術的研究工作,并成功地研發出超聲偽隨機碼彩超。而且在國際范圍內,此項技術在醫學超聲診斷領域應用的研究已呈現逐漸深入的趨勢。

(3) 引入新的成像參數

在醫學超聲診斷研究歷史用,不同的階段揭示出新的隱含信息,得以應用新的成像參數。從幅度信息,到多普勒頻移信息,再到諧波信息,均是新的成像參數在醫學超聲診斷技術中的成功應用。

在當前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研究領域,已經有大量的基礎研究小組致力于尋找各種新的成像參數。在國內,也有高校致力于該項技術的研究工作。

新的成像參數研究工作,將會是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的研究趨勢之一,并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以最新發現的超聲吸收及衰減參數為成像參數的新型超聲波成像系統得以推向市場,便是該項技術研究的成果。

(4) 發展新的應用范圍

發展新的應用范圍,是發展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的重要內容之一。醫學超聲診斷技術,以及從應用單一診斷設備角色成功衍變為介入診斷的角色。

結合射頻介入消融技術,正是醫學超聲診斷技術新的應用范圍。該技術,在進行超聲掃描的同時能夠并行完成血管消栓手術,應用范圍得以大大提升。

4.2信號發展趨勢

(1) 軟件超聲技術

最早的階段,醫學超聲診斷技術更多地依賴于硬件,功能更為單一,種類繁多,不利于在醫學領域深入地應用。

進入上個世界90年代后,醫學超聲診斷技術開始大量節省硬件成本以及系統空間,并且往小型化的趨勢發展。

在未來的時間里,醫學超聲診斷技術將借助全數字化波束,結合高速計算機運算技術,更為深入地應用各種信息處理軟件技術,從而達到大量節省后端硬件成本,增加靈活性的目的。

(2) 全數字波束形成技術

在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發展過程中,應用了不同的信號傳輸技術。全數字波束形成技術,將是未來的醫學超聲診斷技術主要采用的信號傳輸方式。

全數字波束形成技術,是醫學超聲診斷技術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技術。未來的醫學超聲診斷技術,在信號處理方面將主要采用全數字波束形成技術,將大大地降低信號的損耗程度,提高檢測信號的準確性。

(3) 一體化超聲成像技術

在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發展過程中,國際組織一直致力于推行國際化的應用標準。隨著DICOM3.0國際標準的建立,使得不同的醫學成像設備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間的圖像傳輸、信息交換以及聯合會診均成為現實。

在未來的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發展范圍內,一體化超聲成像技術將成為主流。致力于一體化超聲成像技術將有利于各項后續跟蹤工作,并且能夠推進遠程故障診斷技術的發展。

4.3 設備發展趨勢

(1) 硬件集成化

在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發展的過程中,硬件集成化是最為明顯的發展趨勢之一。硬件集成化對于降低醫學超聲診斷設備的成本,縮小設備的體積有著明顯的幫助作用。

超聲診斷設備的小型化,使得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的應用范圍得以大大拓寬。在過去的時代里,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由于設備靈活性所限,更多時應用于門診或者臨床應用中。

而隨著硬件集成化的不斷提升,超聲診斷設備更具靈活性,使得醫學超聲診斷技術開始走進急救室、野外作業以至軍事應用領域中,得到更為深入地應用。

(2) 軟件模塊化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軟件模塊化日益成熟。軟件模塊化的發展,能夠根據實際的需求對軟件進行可配置化的操作。不同模塊之間的獨立性得以明顯提升,帶來更強的可維護性。

在當前的醫學超聲診斷技術的發展中,超聲診斷設備慢慢地往硬件功能軟件化發展的趨勢,大大地降低了超聲診斷設備的成本。而軟件模塊化,使得超聲診斷技術應用各具模塊化,明顯地增加了超聲診斷技術應用的靈活性,對于未來的升級改進有積極的意義。

4.4 應用技術發展趨勢

醫學超聲診斷已經擁有五十多年的應用歷史,在不同的階段對應不同的應用技術。隨著醫學技術、聲光學技術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超聲診斷應用技術有著新的發展趨勢。

(1) 超聲三維成像技術

超聲三維成像技術,可以說是當前超聲診斷技術領域最為重要的一項技術突破。該技術能夠獲得三維空間上的圖像信息,對于傳統的二維平面成像技術所存在的各種不足之處起到很好的彌補作用,可以說是未來臨床超聲應用的發展趨勢之一。

超聲三維成像技術可以簡單地細分為靜態三維成像技術、動態三維成像技術及實時三維成像技術。不同的三維成像技術有著不同的應用范圍。一般而言,靜態三維成像技術應用于非活動性的臟器檢測過程中,而動態及實時三維成像技術應用于觀察心臟的形態結構及活動動態。

靜態三維成像技術,是利用二維探頭實現旋轉或扇掃掃描效果,并且能夠在特定的時間內獲取若干的切面圖像傳輸至計算機內進行圖像重建,所產生的圖像具有清晰、邊界清楚,立體感強等特點??梢杂糜谙蜥t生提供相關病癥的空間位置及三維形態,有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進一步改善。

在靜態三維成像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時間參數,并可達到準實時的動態三維成像技術。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加以速度參數,則便可實現實時動態三維成像技術。動態三維成像技術,對于臨床診斷的準確性有很大的提高作用,能夠從不同的方位角度清楚地觀察到心臟內部不同結構的立體形態,活動信息以及血流動態。

(2) 寬景超聲成像技術

寬景超聲成像技術,被認為是醫學超聲診斷領域內未來最具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的新型成像技術。該技術將常規的實時灰階技術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相結合,對于現代超聲診斷技術有著明顯的完善作用,同樣對未來超聲CT的研究和深入應用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

寬景超聲成像技術是利用探頭的移動過程中所獲取的二維切面圖像,再結合計算機的圖像重建技術,從而拼接成為具有超寬視野的連續切面圖像。在臨床應用中,經常也被稱為超寬視野成像技術或者全景超聲成像技術。

寬景超聲成像技術,最為明顯的特點便是能夠提供更為完好的層次結構以及空間關系,臟器大小和體積較大的病灶能夠準確地定位,管道結構也能夠較好地展示出來。但是主要的不足之處在于容易受到組織或者器官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影像所干擾,影像圖像的清晰程度。

寬景超聲成像技術目前在臨床醫學中所應用的范圍日益廣泛,已經成功地應用于胸部、婦產科以及小器官領域,同樣適合于軀干肌肉、周圍神經診斷。

(3) 分子影像技術

隨著現代影像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分子生物學為基礎的分子影像學于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得以正式提出及應用。該影像技術從細胞和分子的層次入手,確定并描述活體生物過程的新型成像技術。

與傳統的醫學超聲影像技術有所不同的是,分子影像技術更多的是對引發人體疾病的細胞和分子異常進行分析,而并非對細胞或分子異常所導致的結構異常進行分析,因此更具備前瞻性,能夠更早地發現及確定疾病的發生,對于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治愈的過程給予全新科學性的認識。

分子影像技術,利用超聲在人體分子內所產生的影響,經過對單克隆抗體、多肽分子等進行有針對性地對比。目前該技術主要應用于人體心血管或者腫瘤等方面的診斷過程中,同樣也可以應用于對血栓、粥樣硬化斑塊的治療。

分子影像技術,是融合了分子生物學、納米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等多個學科研究的成果,被認為是醫學超聲影像技術未來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發展區域,同樣也是醫學超聲診斷技術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結束語】隨著醫學、信息、物理技術等不斷發展,醫學超聲診斷技術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并且在醫學臨床中得到更為深入地應用。 相信,在未來的時間里新型的醫學超聲診斷技術在醫學領域將發揮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 陳思平. 醫學超聲影像產業現狀和發展[J].應用聲學(第24卷第4期) 2005(07).

[2]宋志儀. 淺談醫院放射工作人員如何適應醫學影像數字化的高速發展[J]. 中國輻射衛生,2013,06:742-745.

[3]. 第三屆首都醫學影像高峰論壇會議通知[J].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3,11:699.

醫學影像診斷范文第2篇

【彩超】

彩超簡單的說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首先說說超聲頻移診斷法,即D超,此法應用多普勒效應原理,當聲源與接收體(即探頭和反射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時,回聲的頻率有所改變,此種頻率的變化稱之為頻移,D超包括脈沖多普勒、連續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圖像。目前,醫療領域內B超的發展方向就是彩超。

【彩超在婦產科的應用】

彩超對婦產科主要優點在于良惡性腫瘤鑒別及臍帶疾病、胎兒先心病及胎盤功能的評估,對于滋養細胞疾病有較佳的輔助診斷價值,對不孕癥、盆腔靜脈曲張通過血流頻譜觀察,也可作出黑白超難下的診斷。運用陰道探頭較腹部探查又具有一定的優勢,它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

1. 對子宮動脈、卵巢血流敏感性、顯示率高。

2. 縮短檢查時間、獲得準確的多普勒頻譜。

3. 無需充盈膀胱。

4. 不受體型肥胖、腹部疤痕、腸腔充氣等干擾。

5. 借助探頭頂端的活動尋找盆腔臟器觸痛部位判斷盆腔有無粘連。

【胎兒神經系統畸形的預防】 胎兒畸形會有很多種原因引起,如遺傳,遺傳不一定 是父母有,小孩才有,有時是隱形基因造成的,還有基因突變,還有藥物,放射性物質等 都有可以造成。葉酸只是幫助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的,對預防神經系統畸形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說吃了葉酸就一定沒有畸形。還有你前一次的畸形也不一定是由是沒有吃葉酸引起的?,F在需要吃葉酸,注意不要感冒,有些病毒感染也會引起畸形,不要隨便亂吃藥,如必須要吃藥時一定要到婦幼保健院去問清楚再吃,四個月大時就到醫院去做篩查。

【彩超篩查胎兒神經系統畸形診斷價值】

彩超篩查法對產前胎兒神經系統畸形的診斷價值,以便為臨床處置提供決策信息。方法總結常規超聲產前檢查的妊娠18-40周連續病例8890例中疑診有胎兒畸形,要求采用彩超篩查法,最后確定診斷的一組產前胎兒神經系統畸形聲像圖特征。結果8890例胎兒中,經引產或出生后證實的神經系統畸形35例,彩超篩查法對產前胎兒神經系統畸形診斷符合率為100%(35/35),其中有4例合并其他系統畸形漏診。結論彩超篩查法對產前胎兒神經系統畸形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國杰周永昌朱向明朱祥勝 黃國慶 楊白予彩超篩查胎兒神經系統畸

形診斷價值研究《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09年第25卷第6期

2. 王文萍樊金蓮郭曉紅胎兒神經系統的預防《中國婦幼保健》 2011年25

醫學影像診斷范文第3篇

摘要:臨床血常規的檢驗是在醫生診斷時對可能發生的血液病進行判斷的依據,臨床的血常規檢驗還可以在系統疾病的檢查與診斷相應的進行提供可參考的信息,血常規檢驗也是臨床醫學在臨床檢驗中最常用的基本內容。臨床的血常規檢驗還可以對病理鑒別診斷和預后判斷,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臨床血常規;檢驗結果;影響因素

前言:伴隨我國的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在醫學中的應用,應用顯微鏡來對血細胞進行手工分析早已不能滿足醫學研究的要求,所以血液細胞分析儀來進行臨床血常規的檢驗正在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醫學中?,F在的醫學實驗室管理的水平在不斷的提高,血常規的檢驗工作逐漸向著標準化和規范化靠近,但是在臨床血常規檢驗中仍存在著檢驗結果和臨床的資料不符合的現象。臨床血常規的化驗結果在實際操作中受到諸多因素影響,檢驗過程中要對血液的標本采集的程序進行嚴格的規范,進而達到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1 影響臨床血常規檢驗結果的一些因素

1.1 人本身的生理因素:

在臨床檢測血常規時,涉及到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例如血常規的檢測結果很可能與患者實際的年齡和性別以及當時的活動情況和本身的精神狀況都有很大的關系,外界因素還可能涉及到血液樣本的采集時間,采集季節等因素影響。譬如我們正常人在一天內自身的白細胞數以及嗜酸性粒細胞數和血小板數等數值都存在一定的數值范圍內的波動。根據臨床患者本身不同的生理狀態,導致患者的血細胞內各參數也存在不同。例如孕婦在妊娠5個月或五個月以上,還有新生兒的WBC總數都會出現和正常人比較數值上的明顯升高,還有在人處于嚴寒或者是在暴熱的天氣下都會常常出現WBC的總數高于正常狀況下,還有在患者進食或者喝水之后進行檢測,水和食物就會對血液產生生理性的稀釋,進而導致在臨床血常規檢測的時候RBC和Hb的檢測結果就會發生明顯的下降,并且在患者劇烈運動后患者的血液就會發生濃縮,如果這時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檢測就會使檢測結果的RBC和Hb值偏高。所以在臨床血常規檢查時為了達到減少由于不同的生理狀態引起的檢驗結果不同,在不是急診狀況下的患者最好設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去檢查,這樣就可以盡量的減由于生理狀態的差異導致檢測結果的差異。

1.2 人為造成的檢測結果差異:

在臨床的血液標本采集的方法主要是兩種辦法:靜脈采血法和末梢采血法。其中末梢采血法存在準確性和重復性比較較差的缺點,所以在臨床的血常規檢驗時采血者主要對患者進行靜脈采血的方法。臨床血常規的采血部位主要分為兩種辦法,末梢毛細血管部位采集法以及靜脈部位采集法,其中人們的手指部位的采血就是屬于末梢毛細血管部位的血樣,這個部位的采血樣品與人體的靜脈中的靜脈血組分差別比較小,并且可以得到比較穩定的血液樣品。但是在手指部位進行采血時發現這部分血液的血白細胞樹木明顯比較高,但是血小板的數目卻存在明顯比較少的現象,手指部位采血和靜脈血進行相對比本身的準確性以及可重復性比較差,在臨床的血常規檢測中血液樣本的選擇不同嚴重的影響著血常規的檢測結果。在使用止血帶進行結扎時,所用的時間最好控制在2 min以內,否則就會發生靜脈的回流發生受阻進而導致人體的毛細血管的內壓明顯的增高,毛細血管的血管內液和人體的組織液進行交流,導致發生分子質量小于五千的物質進入組織液內部,或者是因為缺氧而導致了血液的組成成分發生變化,進而使血常規的檢查結果發生明顯的增高或減低現象。在臨床血常規檢驗時采血要對采血部位進行詳細的觀察,觀察皮膚是否完整,沒有燒傷及凍瘡現象等,還需要對樣品的抗凝稀釋溶血等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同時外部服用藥物也會很大程度的影響臨床血常規檢驗結果,許多的藥物因為本身的藥理學和毒理學的干擾,藥物進入人體之后,就會使人體的生理現象及生化和病理等方面發生復雜難以理解的變化,最終就會影響臨床檢驗結果;這樣的差異不僅降低了檢驗的準確性,而且還會對檢測師的臨床檢測的診斷結果進行誤導,所以在臨床采血前最好不要進行服藥。如果在需要采血的時候患者又恰巧在輸液,這時應在身體輸液的對側來進行采血檢驗,采用對策采血可以避免藥液的交叉感染,同時又可以避免血液樣本被稀釋的可能。人體的血細胞的內外的組成成分存在梯度差,所以在采集運輸以及保管和分離血細胞的時候需要堅決避免溶血發生,這樣會使紅細胞的數目以及血細胞的比積甚至更多的指標的檢驗結果不準確,這樣就不能對原始的采血標本的實際含量進行實際真實的反映。

在采血的樣本的保存及運送過程中都要對每個血液樣本的確切測定時間進行準確的標注,同時還要和診斷醫師申請單的內容互相符合,血液樣本在運送時要相應的進行專人專送,在血液樣本采集到后需要立即的送到準確位置進行檢驗,盡量保證較少的運送和保存時間。在血液采集的過程中要嚴格的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操作,同時正確按照采血的操作步驟進行采血,采集的血樣在2小時內進行檢測這時的檢測結果可以保證準確度,所以說一旦在血液運輸過程中操作不慎,就會對血樣的檢測結果產生一定影響。在保障采血的標本樣品比較好的情況下,就要保證采集方式和血樣運輸及貯存等多方面做好保證,只有對這些因素系統全面的認識,操作規范化、完善制度、加強責任心,才能保證高質量的標本。

1.3 儀器因素:

目前全自動血常規分析儀已將廣泛的在臨床醫學中得到普遍應用,因為全自動血常規分析儀具有較高的檢測準確率以及較快的檢測速度并且可以對檢測結果發生的異?,F象進行提示等,正式由于以上的種種優勢而使得血常規檢測結果的準確度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了。當醫院擁有很多臺血常規分析儀時,就要先對其中一臺進行校準后,在用新鮮的全血對其他臺進行校準。至少半年校準一次,這就導致在校準不準確及儀器不及時校準都會造成血樣檢測準確性不合格。血液分析儀分類法有三分群和五分類兩種,速度快、準確性高、易于標準化,能提示異常結果,是白細胞分類和篩檢首選方法,但不能完全代替顯微鏡檢查法對異常白細胞進行鑒別和分類?;谘毎治鰞x的基本原理,在血細胞分析儀的設計應用中,稀釋倍數和計數容量是最重要的設計指標之一。準確合理的稀釋

倍數和準確穩定的測量容量是血細胞檢測的又一重要基礎。

1.4 使用試劑因素:

用于血常規檢驗的血樣必須經抗凝劑抗凝處理,在目前的眾多抗凝劑中EDTA鹽是對白細胞形態和血小板影響相對較小的抗凝劑,最適合用于血常規檢驗。如果條件不允許,要選擇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釋液。溶血素直接影響血細胞的檢驗,如質量不好,可造成溶血不完全,造成白細胞數假性增高,血紅蛋白偏低。血液經抗凝后,白細胞的形態會發

生變化,它的改變與其濃度和時間相關。EDTA的最佳濃度為1.5mg/mL,若血樣較少,EDTA濃度將會達到2.5mg/mL。中性粒細胞腫脹,血小板崩解,腫脹,產生血小板大小的碎片,這些都將使血細胞計數和血常規檢驗得出不正確的結果。

總結:在臨床上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有很多種,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影響因素主要有采血樣本的選擇及采集和檢驗過程還有儀器和試劑的因素等等,所以說要想得到的臨床的血常規檢驗結果達到準確的目的,醫院的人員除了在工作中要做到嚴格的質控,同時在實驗室內進行血液樣本檢驗的時侯,要達到充分的考慮到血常規檢驗時所受到的多種影響因素,并進行嚴格加的控制。在臨床的血常規檢驗中需要做到保證采血的操作過程的嚴謹性。

參考文獻

[1] 叢玉隆.臨床實驗室分析前質量管理及對策.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004, 27(8): 483-487.

[2] 劉保廷.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2):149-150.

[3] 張云霞.血液細胞分析儀檢驗中的點滴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1):46.

醫學影像診斷范文第4篇

【摘要】雖然我校留學生招生的是臨床醫學學生,但是公共衛生科目(Public Health)依然是每屆學生必開的課程。所以如何提高留學生的教學質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學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教學小組面臨的新挑戰。為此,我們將教學和實踐過程經驗和體會進行總結,以期與同道們分享。

【關鍵詞】留學生 教學實踐 臨床醫學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基金項目】2010年,安徽省教育廳: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實訓中心(編號:20100337)。

一、前言

隨著我國醫學教育國際品牌的建立,越來越多的省屬醫學院校招收外國留學生,其國際生源大部分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中國家,在這些國家,急性傳染病仍占據疾病譜和死因譜的較大份額,如何培養留學生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將對教學質量產生重大影響。然而,對突發公共衛生應對和處置不僅體現臨床服務,而且需要整合基礎學科、臨床學科和預防醫學相關學科;不僅體現醫學知識的掌握,而且體現公共衛生實踐技能;不僅需要激發留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需要引導留學生直接參與教學過程,這門課的教學面臨諸多挑戰。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學內容中知識點與面

(一)特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對社會公眾健康有或可能有嚴重損傷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失誤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共健康的事件。它的特征主要有發生的突然性、事件的復雜性、公共性和嚴重的社會危害。我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是在2003年SARS疫情爆發后逐漸建立起來,并制定了中國第一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自2003年之后,我國又經歷了數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中包括2004年北京SARS再次發生,2013年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流行,當時都能夠快速有效應對措施。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學環境設置

公共理論課程需要在教室內進行,由于我們的課程準備工作需要相關教具,使得教學工作相應擴展延伸,并且需要不同的學習小組,在相應的課程中需要收集各式各樣的樣品模型,并在上課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雖然課程在教室內課堂上進行,但是我們需要把學生的思路拓展到課堂之外,積極地擴展學生的大腦思維能力。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學過程中角色的配置

在此課程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角色就需要定位成幕后指導者。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需要不同的理論知識和政策加以引導,老師還需要不時進行指點,討論結束時候即時總結。

(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學重點考核

這一點尤為重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學重點不在講授,而在技能訓練學生們需要在這些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到實踐技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教學考核不在卷面分數,而在對公共衛生策略的理解和運用。

三、留學生的公共衛生教學實踐

(一)留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留學生中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語言問題。留學生來華都沒有經過系統的漢語學習,而英語作為交流語言也存在中國人說英語的問題,都不是自己的母語,發音、語法都是很隨意,老師如果語言功底稍差就可能存在交流問題;二是文化背景問題。留學生的教育經歷和學習能力都是因人而異,所以老師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已經在等你講新的知識點,但還有學生糾纏剛剛講過的問題,解釋再解釋才能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傳授。

(二)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在集體備課和教學過程中,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同的留學背景以及發音、語速都可能影響到學生的聽講。同時,面對的留學生思維異?;钴S,不同于本國學生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進行整段的講述,你不得不經常停下來解釋學生沒有聽明白的地方,要耐心解釋透徹的同時又要保證教學進度,肯定是個不小的挑戰。

四、公共衛生教學過程中穿插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

根據公共衛生學的特點,圍繞目前公共衛生熱點,我們在教學中設置了以下八大板塊:社會因素與健康、化學環境與健康、兒童和青少年衛生、肥胖與營養不良、食物營養及身體活動與癌癥、圍產期應激與健康、鉛污染與健康改善。加上緒論部分,共計12次課,每次安排3個課時來講授。

(一)組織教學

每次課前都有一次集體備課,由本板塊主講老師來講課,承擔公共衛生學課程的其他老師來聽講,同時提問。這樣對于主講老師可以提前熟悉講授課程內容,同時補充一些其他老師提出的建議內容。3個課時的安排是前2個課時講授理論知識,后一個課時留下來依據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設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討論。這一部分問題的設置非常重要,一方面要有新意,結合目前全球發生的熱點特發公共衛生事件,另一方面還要結合本節課所學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點。

(二)對學生的考核

結合理論講授,在提出問題之后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分析來進行問題解決。以突發H5N9禽流感為例,在醫院收到幾十例臨床表現類似的病例后,以及流行病學調查提供的多起養殖場家禽死亡報告,學生需要現場調查采樣?,F場調查標準設置、采集標本選擇運輸以及自身保護等,結合理論內容,學生必須很快解決。結合實驗室診斷,學生需要知道該如何報告臨床上存在的病例,如果是傳染性疾病,還需要采取隔離措施。假如你是政府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在接到報告后如何處理。在這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策略和方法實踐中,學生懂得了各種可能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背景以及可能的影響因素,在實踐中學好了理論知識,并具備解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五、總結

基于本學科的特點,以及發展中國家目前所面臨的嚴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狀,我們在教學中加以思考和改進,做出了一些創新。這樣的改進,可以激發留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的掌握公共衛生學知識,提高留學生的教學質量,也就會增加我國醫學院的國際知名度,更好的實現我國高等醫學教育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陶芳標,馬驍,楊克敵.公共衛生學概論[M].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9.

[2]張燕,田芳.PBL 模式在留學生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25):39-39.

[3]陳繼明,郭曉青,王英紅.留學生婦產科學教學的幾點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06(24):71-73.

[4]田映紅,趙巖,陳娟,張正剛.留學生生理學實驗教學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 2013(29):145-146.

[5]關春芳.文化傳播與高校留學生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2,7:56-57.

作者簡介:

趙奇紅(1977,11-),男,漢族,安徽省合肥市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公共衛生。

李李(1964,01-),女,漢族,安徽省壽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衛生。

胡傳來(1962,07-),男,漢族,安徽省六安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衛生。

王華(1978,12-),男,漢族,安徽省樅陽縣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肝癌基礎與臨床。

醫學影像診斷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探討磁共振成像(MRI)動態增強掃描技術對垂體微腺瘤的診斷價值。方法:選擇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已確診垂體微腺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常規行MRI平掃,并對其采用Alltech centauri 1.5T磁共振掃描儀行垂體MRI動態增強掃描。結果:28例垂體微腺瘤均位于垂體前葉,單發,血PRL均>40 ng/mL。常規MRI平掃28例中有16例可見T1WI為低或稍低信號,10例為等信號,2例為高或稍高信號,T2WI 16例為高或稍高信號,8例為等信號,4例為低或稍低信號,注藥后動態增強掃描25例為低或稍低信號,3例延遲掃描有明顯強化。結論:MRI動態增強掃描技術對垂體微腺瘤有診斷意義,可明顯提高其檢出率。

【關鍵詞】 垂體微腺瘤; 磁共振成像; 動態增強; 診斷

臨床上,將直徑≤10 mm的垂體瘤稱為垂體微腺瘤,起源于垂體前葉[1],是臨床常見的鞍區腫瘤,大多可通過影像學(CT或MRI)確定診斷。有些垂體微腺瘤是因其他原因行頭CT或MRI檢查時偶然發現,患者可無任何垂體微腺瘤的臨床癥狀,垂體內分泌學檢查也可能完全正常。近年來,MRI技術的不斷成熟及發展使得垂體微腺瘤的檢出率逐漸升高,本研究通過對28例已確診為垂體微腺瘤的患者進行MRI平掃及MRI動態增強掃描,探討MRI動態增強掃描技術對腦垂體微腺瘤的診斷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28例血PRL均>40 ng/mL的垂體微腺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5例患者為女性,年齡15~47歲,平均(27.6±5.2)歲,均有月經紊亂、泌乳、停經史,9例有頭痛、頭暈癥狀,實驗室檢查PRL均>40 ng/mL。3例為成年男性患者,其中2例有性功能障礙。

1.2 檢查方法 MRI檢查采用Alltech centauri 1.5T磁共振掃描儀,首先對28個患者均行MR平掃,矢狀位掃描平面與長軸平行,冠狀位掃描平面于垂體柄平行,而后使患者體位保持不變進行T1WI矢狀位、冠狀位、軸位增強掃描,對比劑選擇Gd-DTPA,先行冠、矢、軸三方位定位圖,在矢狀位或軸位像上設垂體冠狀位5~7層,行垂體冠狀面T1WI成像,設置好相關條件后靜脈注射4 mL對比劑,開始掃描并進行第一次收集數據,同時快速注入剩余對比劑,使其總量為8~10 mL,連續掃描5次,并在注入造影劑30 min左右做T1WI延遲掃描。

2 結果

2.1 腫瘤部位及大小 選取的28個病例均為單發微腺瘤,并位于垂體前葉,其中有18例位于垂體右側部,約占64.3%,10例位于垂體左側部,約占35.7%。直徑范圍在4~9 mm,其中5 mm以上的有11例,約占39.2%。

2.2 腫瘤的MRI信號特征 常規MRI平掃28例中有16例可見T1WI為低或稍低信號,10例為等信號,2例為高或稍高信號,T2WI 16例為高或稍高信號,8例為等信號,4例為低或稍低信號,注藥后動態增強掃描25例為低或稍低信號,3例延遲掃描有明顯強化,MR平掃與增強掃描信號特征區別。

2.3 腫瘤的形態及間接征象 腫瘤在MRI中形態與腫瘤大小有關,直徑越大其形狀越規則,可呈橢圓或圓形,且邊緣規則。

3 討論

垂體腺瘤來源于垂體前葉,為良性而緩慢生長的腫瘤,也是鞍區最常見的腫瘤,約占顱內腫瘤10%[2],好發于年齡在15~41歲的成年女性。在MRI檢查中,診斷的主要依據為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間T2WI、T1WI信號的差別,其主要直接征象為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3]。垂體微腺瘤檢查一般具有如下特征:MR平掃時,垂體微腺瘤表現為特征性的垂體局灶性異常信號,呈典型的長T1信號,長T2信號改變,少數表現為T1等信號,T2WI則不敏感或呈模糊的結節狀低信號改變[4-5]。

使用MRI診斷垂體微腺瘤的原理主要為正常組織與腫瘤組織血供的不同,垂體組織主要由垂體門靜脈供血,而正常組織與腫瘤組織的血管對于某些大分子物質的通透性不同,因此注入造影劑后其MR成像存在信號差異[6],使得病灶部分的強化速率較正常組織慢,因此增強早期腫瘤組織較正常組織呈低信號,而在延遲掃描時則呈現高信號,故延遲掃描的重要性不容忽視[7]。

在本組病例中,常規MRI平掃28例中有16例可見T1WI為低或稍低信號,10例為等信號,2例為高或稍高信號,T2WI 16例為高或稍高信號,8例為等信號,4例為低或稍低信號,因此檢出率約為57.1%,動態增強掃描25例為低或稍低信號,3例延遲掃描有明顯強化,檢出率約為89.3%,應用MRI動態增強掃描技術檢出率提高約32.2%。且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動態增強掃描時,隨對比劑注入劑量增加,時間延長,微腺瘤與正常垂體組織間對比逐漸下降,使得信號差異不明顯而顯示不佳,容易造成漏診,因此在早期增強注入4 mL對比劑后即需進行第一次掃描,此時垂體微腺瘤顯示效果最佳。

總之,MRI動態增強掃描對于垂體微腺瘤的診斷明顯優于其他影像學檢查,大大提高了垂體微腺瘤的檢出率,且延遲增強掃描是一種較好的補充掃描方法,尤其對于動態增強掃描呈高信號的微腺瘤患者[8]。因此,MRI動態增強掃描技術對垂體微腺瘤有重要診斷意義,對于有相關內分泌癥狀而MR平掃未發現異常的患者,MRI動態增強掃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秦偉,儲成風,楊小慶,等.MRI同層動態增強對垂體微腺瘤的診斷價值[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報),2009,23(5):311-313.

[2]趙興利,馬先鋒,趙叢海,等.磁共振動態增強掃描在診斷垂體微腺瘤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9(1):44-46.

[3] Miki Y,Matsuo M,Nishizawa S,et al.Pituitary adenomas and nomal pituitary tissue:enhancement patterns on gadopentetate-enhanced MR imaging[J].Radidogy,2012,177(1):35-38.

[4] Kucharczyk W,Bishop J E,Plewesd B,et al.Detection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s:comparison dynamic keyhole fast spin-echo,unenhanced and conventional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n[J].MR Am J Roentgenol,2012,163(3):671-679.

[5] Sakamoto Y,Takahashi M,Kogogi Y,et al.Normal and abnormal pituitary glands: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enhanced MR imaging[J].Radiology,2010,178(2):441-445.

[6] Hamon K M,Leclerc X,Dewailly D,et al.Pituitary microadenomas experience with Gd-DOTA enhanced MR imaging at 0.5Telsa[J].Eur J Radiol,2013,18(3):185-190.

[7] Kucharezyk W,Bishop J E,Plews D B,et al.Detection of pituitary microadenmas:comparison of dynamic keyhole Fustspin—Echo,unenhanced,and conventional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J].AGR,2013,163(3):671.

[8] Rand T,Lippitz P,Kink E,et al.Evaluation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y with dynamic MR imaging[J].Eur J Radiol,2012,41(2):131.

(收稿日期:2014-05-29) (本文編輯:畢贏)

上一篇:超聲醫學下一篇:油田施工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