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文素質教育范文

2024-04-14

人文素質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時代的前進,事業的發展,黨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必然越來越大。通過抓緊做好培養、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努力開創人才輩出的局面,適應黨和國家的需求,對于我軍院校加強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軍校;人文素質教育;必要性

無論從專業要求,還是從學員需要看,各軍事院校都必須開展人文素質教育。但是,縱觀近幾年一些軍校開展的人文素質教育,效果并不顯著。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缺乏對人文素質教育目標體系的認識和研究。要把人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引向深入,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文素質教育目標體系。

一、培養軍校學員人文素質的教育途徑

1、構建合理的人文教育內容體系

理順專業課與人文課之間的關系,加強人文教育。院校培養的軍事人才,既要有“做事”的本領,又懂“做人”的道理。而目前的現狀是前者強后者弱,二者反差明顯,致使學員的哲學、歷史、地理和文藝知識貧乏,為人處世有欠穩妥。應提升人文課的地位,確立人文素質與專業素質并重,互相滲透,均衡發展的教育思想,對現行課程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構建系統完整的人文課程體系,有針對性地加強學員人文教育。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加強對學員的哲學、經濟學、政治學、史學、法學、文藝學、倫理學、語言學等人文學科及人文精神的教育,培養學員人文精神。增加選修課比重,選修課是加強學員專業理論知識、追蹤科技前沿、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創新能力等各方面素質的重要途徑。同時,注重在自然科學教育及專業教育中抓人文精神的培養,使科文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結合。

2、創設人文環境,營造人文氛圍

環境作為一種客觀存在,是影響人的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軍校教育借助于一個特殊的,經過人們加工和創造出來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學員的影響更大。為此,首先要美化校園環境。把學校成員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學校所確定的發展目標上來;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在內容上,緊扣時代脈搏,貼近軍校學員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謳歌時代的真、善、美,并自覺地抵制腐朽消極思想的侵蝕和滲透,努力凈化環境。在形式上,開展高品位、高質量的文化活動,建立人文活動課體系,通過各種渠道形成全員參與的厚重生動面健康的人文氛圍,使學員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啟迪,情感上得到陶冶,精神上得到升華,素質上得到提高。

二、軍校學員應具備的人文素質。

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即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主義、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忠誠和熱愛,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學員人文素質構成的核心。只有具備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學員才能樹立為祖國、為人民的利益奉獻終身的遠大理想,在工作中才能勇于改革、大膽創新,贏得領導、部屬的信任。

較強的交際能力。學員面臨的工作復雜多變,操作性強,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具有不同思想不同個性特點的戰士,而且還要與各級領導、同事和睦相處,這就要求學員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具備較強的交往能力。要引導學員樹立正確的交往動機,堅持以誠心團結人,以真情鼓舞人,以真心體諒人,將來做戰士的貼心人。

良好的表述能力。表述能力包括文字表述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學員具備良好的表述能力是做好第一任職工作的基礎。

三、充分發揮教員的主導作用

提高教員的文化品位、言談舉止、為人處世、思想境界對學員人文素質的培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必須具有較為全面的知識結構,必須擁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還應具備現代的教育觀念和精湛的教育技能。

發揮好學員隊干部的“全程教員”作用。人文教育實際上就是“做人”的教育。隊干部的為人處世是最有說服力的活教材。因此,要選用人文素質好,管理能力強的隊干部,通過嚴格管理教育,加強學員優良作風和高尚人格的培育,以自身的行為引導學員做一個“完整的人”,并及時解答學員在學習、生活和做人上遇到的疑難問題,當好學員的引路人。

教員在教學方法上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多運用討論式、問答式、辯論式等雙向交流式教學方法,寓理于情、情理結合,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性,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教員通過質疑啟發式、開放討論式、信任平等式等民主教學,給學員提供了主動參與與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員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狀態,創造潛能將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在教學形式上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學員人文素質的提高,除了在課堂內有計劃學習人文課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課外實踐教育活動來實現的,社會實踐是學員把所學人文知識轉化為能力,提升為素質的重要途徑。我們強調人文素質的培養,首要目的就在于滿足生存與發展的內在需求,生存與發展必須以“社會適應性”作為基點,否則很難生存,更談不上發展。而“社會適應性”的培養必須經過大量的積極主動的社會實踐才能實現。因此,我們應重視學員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梢愿鶕约旱膶嶋H情況,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開展一些社會調查、科技活動、文學藝術活動、人文景觀游覽活動等不同內容的社會實踐,使學員能夠在耳聞目睹中親身感知和體驗人文精神,樹立積極溝通的態度,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訓練有效創新的技能,從而為人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更加合理的途徑和手段。

人文素質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率也逐步降低,本文以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為切入點,系統地闡述了高職院校就業率同人文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旨在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素質;語言文字

1.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現狀

(1)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識,人文素質認知模糊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絕大多數大學生對人文素質的認知相對比較模糊,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來說,人文素質對其自身成長和未來就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現階段他們對于人文素質的基本內涵還存在認識不清的問題,不僅如此,很多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水平還難以達到社會的需求,例如,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偏低、文字書寫質量不高等等。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愿意閱讀中外名著,對我國傳統文化也缺乏學習的興趣,在其認知當中人文素質與考試等級相掛鉤,只要獲得了某些等級證書,人文素質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在這種錯誤意識的引導下,我國高職院校的絕大多數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逐步降低。[1]

(2)人文學科知識淺薄,工具化嚴重

高職院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片面的對學生強調專業教育的重要性,這種教學理念,不利于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2]不僅如此,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引導下,高職院校絕大多數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人文學科知識普遍存在輕視現象。如果高職院校一直灌輸這種教學理念,那么勢必會導致我們的大學生成為一種工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正因如此,高職院校應當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3)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創新意識薄弱

培養大學生的人格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人格能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分別是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它們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想要實現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格的提高,我們就必須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培養。否則大學生就會出現人格殘缺的問題。不僅如此,人文素質教育水平的提高對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它能夠使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眼界變得更加開闊,能夠使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

除此之外,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相對較低的原因還包括其他方面,例如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落后的人才培養模式等等。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我國高職院校絕大多數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難以符合社會的需求,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的就越率普遍偏低。[3]

2.提升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職院校提升人文素質教育能夠滿足用人單位招聘的需求

近些年來,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人數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學生在畢業的時候難以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就業競爭力普遍偏低。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包括,高職院校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與社會發展需求不相一致?,F階段絕大多數用人單位在考慮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專業素質的同時也在考慮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社會適應能力、公文寫作能力等等。應聘者的這些綜合素質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還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新要求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高職院校大學生必須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F階段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90后,在家都是獨生子女,受到來自于父輩、祖輩的關愛,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其次,高職院校大學生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品德,早已成為用人單位選擇畢業生的首要條件。最后,高職院校大學生還應當具備愛崗敬業的精神。畢業生在畢業后無論從事哪一個崗位,都應當具備愛崗敬業的精神,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偠灾?,只有具備上述精神的學生才是用人單位所需求的學生。正因如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上述人文素質。從而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學生就業率。

(3)高職院校提升人文素質教育能夠滿足大學生自身需求

現如今,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大學生也已經意識到人文素質的重要性,明白想要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但是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太理想,尤其是人文素質普遍偏低。誠信缺乏、非專業人文知識淺薄等現象普遍存在。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適時提高人文素質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大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

3.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的路徑

(1)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

由于現代社會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因此,高職院校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當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專業教育的同時,也應當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4]高職院校應當樹立“全人”的教育理念,要清楚的明白,我們要將大學生培養為人才而不是懂得專業技術的機器。高職院校的所有教職工都應當高度重視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制定相關培養計劃,切實實行人文素質教育。從而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率。

(2)合理設置專業課程,逐步滲透人文素質教育

高職院校應當逐步設立一些人文學科類課程,例如歷史、哲學等。這樣有利于進一步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課程設置應當遵循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將專才教育、通才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不僅如此,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人文素質因素,使學生在人文環境下學習,從而潛移默化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進一步提高其生存能力

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生存能力應當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引導學生樹立誠信意識。誠信是大學生立足于社會,實現自身發展的基礎。絕大多數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都以誠信作為考核人才的主要標準。其次,引導大學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F階段所有的工作都不是一個人就能夠完成的,它需要所有人通力合作才能夠完成。由此可見團隊合作意識的重要性。最后,應積極鼓勵高職院校大學生參加模擬招聘活動,了解企業發展動向以及用人需求,為將來的就業打下牢固的基礎。

(4)采取多種措施,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

高職院校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將教學內容、校園文化建設、就業指導等同人文素質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全方位提高人文素質教育。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鄒宏秋.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升高職院校發展競爭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6,19:51-52.

[2]張玉芳.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分析及強化措施[J].平原大學學報,2007,04:63-65.

[3]楊麗敏,王鵬.人文素質教育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03:116-118.

[4]王莉.淺談人文素養對高職生的重要性[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02:141-142.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度院級課題《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與就業競爭力的關系研究與實踐》(2014JG01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霞(1983-),女,廣西博白人,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就業。

人文素質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重點探索了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通過提升高職文化品位,建設精神家園;打造“雙師”教學團隊,重視師德建設;加強思政教育教學,密切聯系實際;交叉專業教育和人文教育,促進全面發展等方式,培養具有高水平職業技能、良好品德與和諧人格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人文素質 教育途徑 高職學生

人文教育注重智能、情感、態度、價值觀及行為規范等諸多方面的整體協調,目的是把高職學生培養成為有明確生活目標,有審美情趣,既能創造又懂得享受的人。在教育的終極目標上,對人文價值的關懷與追求,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魅力所在,對培養具有高技能、良好品德與和諧人格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至關重要。

一、提升高職文化品位,建設精神家園

人文精神以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自身的發展為終極目的。高職院校在辦學歷史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以先進的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優良的環境文化為載體,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凝練弘揚具有鮮明特色的高職精神,構建富有時代特征的高職校園文化。高職院校要提高學校品位,為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校企共同設計融合企業文化的育人環境,通過對校園環境文化的解讀,讓高職學生感受優秀文化和社會流變的價值,與物質文化和形象符號形成非功利的精神呼應。要將校企文化內涵轉化為“文化符號”融入校區優美、高雅的物質文化環境,承襲傳統、積淀精神、價值凝練,有形的文化形態展示學院的核心價值觀,與高職學生的道德情操、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心理素質和價值觀密切聯系,使置身其中的高職學生受到無形的教育。要將職業技能教育與企業文化、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促進高職學生健康和諧發展結合起來,使高職學生擁有善良、感恩、責任、愛國之心,自覺規范自身行為方式,成長為優秀的職業人。

二、打造“雙師”教學團隊,重視師德建設

高職教師的世界觀及責任意識、敬業精神、團隊合作能力、日常行為等對高職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部2006年16號文明確規定要建立“雙師”結構的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我們應牢固樹立依靠教師辦好學校的意識,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建立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要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工作學習經歷和科技開發服務能力,引導教師為企業和社區服務。同時從思想上、政治上、生活上關心高職教師的成長,積極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工作條件。

高職院校一方面要聘請德才兼備、有實踐經驗、高技能、技術開發能力強的專家能手為兼職教師,鼓勵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安排專業教師到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實踐和培訓,豐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要完善人事改革制度,激勵教職工奉獻教育事業、完善自我人格,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從而解決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問題,引導教育高職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教育效果。

三、加強思政教育教學,密切聯系實際

要認真分析各個職業的社會特性,了解不同的職業承擔的不同社會責任。緊密結合當代中國的實際和時代的發展,把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教育作為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通過理論課教學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要注重對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規范的傳授,教導高職學生要做到樂崗敬業,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要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工學結合模式下思政教育教學新方法。教學團隊應注重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和“少而精”的原則,針對未來從事行業職業的特點,開展誠信、責任、創業、敬業的教育,遵循高職教育的規律,著眼于提高教學效果,積極探索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的改革,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參觀、考察、社會調查,讓高職學生掌握以科學的政治分析方法,思考和判斷當今世界不斷出現的政治現象和社會問題,寫出有理論分析的總結。

正確把握處在青年期的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豐富生動的改革開放實踐成果實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引導高職學生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完善自我,塑造高尚的人格,使高職學生在思想素質上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為未來的提升和發展拓展空間。培育突出職業特點的人文素養,發揮其在高職文化素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四、交叉專業教育和人文教育,促進全面發展

人文精神對職業能力起著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要想培養出“既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又具備遠大的個人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風尚”的高職畢業生,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必須融合。要挖掘專業課內容中的哲學內蘊,加強學生科學與社會、文學藝術欣賞、音樂欣賞等藝術修養的培養,以課堂的人文氛圍和教師的人格魅力,尊重、體現和誘導學生的自由、民主、平等意識和情感,引導、鼓勵和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科學認知,豐富情感,磨練意志,親近美善,學會做人和做事。

首先,重點開發整合以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心理、職業精神等為內容的職業人文素質教育體系,學會應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加強職業生涯指導等課程建設,開設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實踐課程,引導高職學生汲取優秀地方文化精華,融入人文環境。要將企業文化融入課程教學,結合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模式,在專業教學中滲透企業核心價值觀。堅持人文素質與職業技能并重,不是削弱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培養,而是將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體系,把人文素質教育融入專業技能教育。

其次,在實際的生產實習當中,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在其中貫穿勞動教育、意志教育、情感教育及個性教育,強化高職學生責任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培養高職學生誠實篤信、敬業愛崗、吃苦耐勞、虛心好學的優秀品質。要在實踐教學的關鍵環節滲透人文素養養成教育。同時,利用校本文化平臺,注重實訓基地的“軟環境”建設。在實訓室營造人文關懷環境,布置張貼溫馨的警示語和名人名言,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按照企業文化精神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制度文化。要定期組織 “實習實訓基地企業文化設計比賽”等職業素質培育活動,與企業共同制定職業素質培育方案。按照崗位職業素質和道德規范要求,在專業實踐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安全保密意識。

五、結束語

人文素質教育強調其過程性,通過過程體驗、領悟人文精神,激發人文需求。在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開展職業人文素質教育,注重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職業文化等教育內容,旨在培養高職學生誠信、敬業、樂學、協作等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促進人文素質教育向學生現實能力的轉化。

參考文獻:

[1]麻富游.深化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十大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3(2).

[2]仇志海.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J].職業時空,2013(2).

[3]劉海霞,石麗軍.就業導向下的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途徑探析[J].華章,2013(2).

(作者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人文素質教育范文第4篇

摘要:人文素質教育是對當代中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而古代文學教育正是提升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舞臺。同時,古代文學教擔負著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主要責任,它能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增強民族自豪感,完善學生人格。

關鍵詞:古代文學教學;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是一種對當代中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嶄新模式。而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主要載體和傳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模式。由于這種主流文化模式與人文素質教育模式的深層次契合,使得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成為聯系中國傳統文化寶貴資源與當代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紐帶。

古代文學的優秀作品,是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是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我們今天培養高素質的中學生必須繼承和借鑒的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提升中學生人文素養應在以下兩個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人文知識,關注情感教育

中國古代文學是人文知識的寶庫之一,有著豐厚的人文知識。中國傳統文化以人為核心,以社會倫理和道德修養為主要內容,尤其注重個人的道德修養以及人際關系的和諧。古代文學作品內容生動,形象鮮明,感情強烈,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情感。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向學生傳授傳統的人文基礎知識,把人類已積累的人文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還要注意把本學科領域的最新學術成果、最新思想引入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拓新的知識領域,讓學生在學科研究領域中以現代觀點去進一步理解把握傳統的人文知識。另一方面,利用古代文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其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號形式,藝術家掌握了創造藝術符號形式的本領,把無形的內在情感,變成了可供人感知、觀賞的東西?!币虼?,古代文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通過情感教育,不斷地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內化為中學生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白居易的“但傷民病痛”,“唯歌生民病”,等等,古代文學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這種對苦難勞動人民的同情,對勞動人民反抗斗爭精神的贊美,以及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民性,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為人民服務”的民族精神之源。

尤其是愛國情感教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尤為突出。愛國是我國古代文學中一個經久不衰的傳統主題,歷代文學作品中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精神與深厚的民族情感,對培育現代中學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顯得極為重要。如“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是令后人最為敬仰的愛國詩人,他忠君愛國、為國殉難的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的靈魂,為后世有識之士所效法。像曹植、陳子昂、陸游、文天祥等等所體現出來的為國家、民族前途而犧牲個人利益的高尚情操,同樣也能夠陶冶中學生的性情。他們的愛國精神以及他們的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唱響了中華民族文化中捍衛國家尊嚴,堅持民族氣節的文學主旋律。以上這些均能夠感染中學生的心靈,撥動中學生的心弦,陶冶他們的情操,喚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故而,在古代文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對文學作品中的愛國思想、愛國精神進行系統、深入地講解與傳授,有針對性地培養中學生的愛國思想和報國精神。

二、培育人文特性,提升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的核心,是人文素養的內在支撐,它是一種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以人為本是完全契合的。利用古代文學教學可以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健康的審美心理、積極的進取精神等人文素養,逐步完善中學生的人文特性,提升中學生的人文精神。

首先,培養中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其次,培養中學生健康的審美心理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感受藝術的美而產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在審美的愉悅中受到教育??稍诂F實中,當代中學生的審美標準卻往往注重外在美,而忽視了內在美,在審美情趣上更多傾向于接受通俗藝術而偏離高雅藝術和民族文化,忽略了高雅藝術、民族文化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獨特作用。文學作品是作家審美意識物化的產物,是美的集中展現。古代文學作品大多生動地再現了社會現實生活,傳達了作家內在普遍性的深沉情感,展示了對人生命運的終極關懷。鑒賞作品時,能夠直接感受到作品藝術的形式美,感受到文字所傳達的情感美。如屈原的《離騷》強烈的執著美,展示了詩人峻潔的情懷、執著的追求以及追求失敗所帶來的痛楚,《莊子》散文中浪漫不羈的想象,對哲理人生的詩意表達,呈現出作家藝術化的人格美;唐詩中開闊的胸襟,昂揚的意氣,高蹈的胸懷,呈現出豪邁奔放的陽剛美,等等。這些作品往往能夠蕩起人的生命激情,使人產生心靈上的震憾、情感上的共鳴,獲得審美的愉悅。因此,古代文學教學應當充分利用古代詩、詞、曲賦、散文、戲劇、小說所具有的音樂性、情感性、形象性、故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中,理解事物的真、善、美,理解文學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在獲得精神享受和情感愉悅的同時,得以陶冶性情、美化心靈、升華境界,同時使他們的審美感受、審美判斷、審美鑒賞和審美創造的能力得以提高。

最后,培養中學生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為”精神,主張人生要有所“立”,即有所創造,有所作為,有所建樹?,F代經濟社會里,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全球化局面的形成,各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一個人,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要想在這個世界立足,就必須有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古代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有不少充溢著一種高度的責任心和積極的進取精神;《易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論語》中的“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孔子的“君子謀道不謀食?!討n道不憂貧”,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荀子的“人定勝天”,“制天命而用之”,等等,古人這種強烈的責任感和積極進取精神對于培養中學生自重、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獨立人格是極有啟迪作用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利用古代文學這門課程的優勢,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進取精神。

總之,古代文學只有不斷變革、創新,給予學生更開闊的探索空間、認知空間、思維空間、創造空間,才能幫助他們實現夢想,才能真正擔負起培養中學生的重任,讓中學生真正成為文化和文學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成為知識型社會跨世紀的挑戰者和優秀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陳旭光.21世紀素質教育系列教材———藝術的意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1年8月。

[2]葉朗.重視人文學科的教化作用[N]人民日報,1997年4月18日。

[3]劉鶴巖.關于高校古代文學教學的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2)。

[4]霍松林.古典文學與素質教育[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1)。

[5]蔡運桂.藝術情感學[Z].廣東;三環出版社,1989.

人文素質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護理人才培養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注重專業技術,也要強化其政治素質和醫德修養,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彰顯人文主題思想,實現思政教育與人文素質培養的深度融合,積極推動思政教育改革,更多護理人才培養創新,努力造就更適合新時代護理行業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護理專業;思政教育;人文素質

我國進入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時代,醫療衛生服務質量顯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護理人才培養需要緊跟時代發展,不斷提升其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養,既要強化護理專業技能,更要強化其政治素質和醫德修養,凸顯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好與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成為新時期強化人文情懷和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方式和路徑。

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質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急功近利教育思想理作怪

思想政治教育不被師生重視,人文素質教育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當前高職院校急功近利思想在作怪,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忽視學生常識性教育引導;只重視專業技能的強化,弱化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這種現象在高職院校特別明顯。一些高職院校為了在短期內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應用實踐技能,只能在思政教育內容壓縮,甚至將人文素質教育剔除。思政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能夠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人文精神,對學生進行更多的人文關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和造就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但很多高職院校僅僅把職業教育理解為一種技能教育、生存教育,而不能充分重視人文素質,看不到人文素養在學生生活、學習和終身發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急功近利思想造成很多高職院校不重視思政課程,更不重視人文素質教育。

(二)人文素質認識不全面

大學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應用實踐技能,更應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學生的人文素質,這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要成功先成人,培養人才的重要前期是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只有這樣才能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然而當前的高職院校在人文素質認識方面存在明顯的片面性,他們不能真正理解人文素質對學生的重要意義,甚至認為人文素質對學生來講無足輕重。尤其是對于就業來說,不能直接成為他們最有利的招牌,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僅僅重視專業教育,而忽視人文素質素質培養,不能更好地從專業發展、學生就業和終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角度來審視人文素質對人才、對社會的重要意義。這樣,素質教育就被弱化,甚至有些高職院校認為人文素質教育短期內很難看出效果,而且還會沖專業教育和應用實踐技能培養。

(三)師資隊伍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在教育中落實人文精神,需要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水平,還用具備更加全面的綜合能力,能夠從人文精神層面對學生進行更好地引導,儲備豐富的人文素養知識,并且把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拓展到到專業學習和實踐中去,這樣才能真正引導學生培養人文精神,強化人文素養。但很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師具備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而缺乏進一步向人文素質滲透或深化的綜合能力,教師本身知識和綜合素養的局限性,影響和制約人文素質教育拓展和升華。

二、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重視人文精神培養,重視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對于推動思政教育改革、推動人才培養升級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思政教育內容

大學思政教育深化人文素質教育,能夠進一步豐富思政教育內容,拓展思政教育空間,讓學生對思政教育有更強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和未來終身發展。知識最根本的屬性是人文屬性,所有的教育最根本的是人文素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引導學生學習,轉變學生觀念,提升學生境界,必須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向人文素質延伸或拓展,讓學生感知思政教育中的各種人文精神,將思政教育上升到一個更高層次的層面,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思政內容,不斷強化人本教育發展理念,讓學生真正適應社會,服務國家。

(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思政教育做好人文素質教育,強化人文素養培養,讓大學生具備更加全面的綜合素質,成為推動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強化人文素質教育,讓學生受到更多的人文精神熏陶,讓他們對自己做更好的定位,從而不斷強化他們的人文人文理念,具備良好的心態,樹立為國家、為社會、為民族而終身奮斗的思想理念,從而真正造就更適應社會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決定一個人才檔次的不是單一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境界與格局,而境界與格局的核心是人文素質,只有具備更豐富的人文素質,更高尚的人文精神,才能成就學生更高的人生境界,讓大學生有大格局,這樣在工作和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才有更廣闊的舞臺,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三)進一步促進課堂高效建設

人文素質教育是思政教育內容,要得到很好的拓展和深化,教師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在思政課堂上更好地豐富資源,深化主題,提升思政教育的檔次,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興起。將人文素質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具有更加正確的價值取向,以此來不斷深化學生的思想,強化學生的實踐,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從而讓課堂變得更加高效,讓學習變得更加務實,以此來真正促進學生學習和全面發展,努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

三、護理人才思政教育與人文素質培養措施分析

(一)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凸顯人文精神主題

護理專業注重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讓學生能夠沐浴在濃厚的校園文化之中,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更多的教育。要突出護理專業特色和院校辦學本色,在文化建設中凸顯人文情懷,注重人文精神元素的置入,讓學生能夠受到更多人文精神的浸潤。在做好護理學院校園環境美化的同時,注重校園文明建設,開展各與護理專業相關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文化長廊建設、校園文化雕塑設計、文化藝術版畫設計、文化板報制定以及各種形式校園文化學術科研活動中都要為護理專業提供全面健康的文化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受到更多人文素養的熏陶,在長期的人文素質教育文化環境中浸潤,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隱形文化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融合,首先要注重大環境建設,能夠烘托出一種更加濃厚的人文氛圍。讓學生的學生情操得到很好的培養,讓學生的人文素質得到很好的感染,使每一個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更加全面而又深刻的影響,讓護理專業的學生在充滿人文關懷、人文精神的校園環境中生活、學習和實踐,自然就會不斷地提升他們的人文素質,豐富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樹立人本理念,強化他們的生命意識、責任意識,為病人、為患者、為每一個家屬提供更加熱情周到的服務,以此來凸顯醫療護理專業最為濃厚的人文精神。

(二)思政教育豐富人文素材,人文素質教育強化思政效果

人文素質教育應該屬于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大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路徑,從本質屬性看,人文性是教育的根本屬性,思政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尤其是護理專業,要真正培養我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護理人才,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專業護理知識,還要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要強化他們的人文素質教育。讓學生不僅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更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因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精神培養,強化學生綜合素質,要在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的人文知識內容,既能夠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能提升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思想政治教師要結合護理專業學生興趣、專業實踐以及未來工作需求,引入更多的人文資源或素材,讓學生充分感知在醫療護理工作過程中人文素質的具體表現,認識人文關懷的重要性。人文精神對于護理專業學生來講它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能夠從細節入手,結合護理的具體工作,為學生做好相應的教育和引導,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強化他們的服務理念,從職業境界層次提升他們的醫德水平,更好地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養德才兼備的護理人才,促進學生更好地就業,更推動我國醫療護理行業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我們不斷增長的醫療護理需求,發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真正踐行救死扶傷精神。

(三)做好教育實踐引導,實現綜合素養強化

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真正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必須注重實踐指導。只有在具體實踐中,才能深化他們對思想政治內容的理解,對人文素質的感悟,并在具體實踐中變成他們的實踐指導。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發揮人文精神,體現人文關懷,讓患者得到更多的身體照顧和心靈呵護,為病友營造更加適宜它們康復的醫療環境。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實踐,要充分考慮護理專業工作特點,結合患者不同需求,圍繞護理工作的相關工作細節,在具體實踐中做好相應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護理技巧,更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解,從而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和人文素質的豐富,以此在具體工作上真正發揮其價值和作用。讓學生看到人文素質的重要價值,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真正造就更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總之,護理專業注重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中更好地強化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醫德水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推動教育改革,更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讓學生具備專業技能過硬的素質,更具備更高的人文情懷,實現科學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充分融合,努力造就更適合新時代護理行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靳巖.人文素質培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8)

[2]陶慶生.新時代背景下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介入放射學雜志.2020(12)

上一篇:融資風險下一篇:高校英語教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