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校英語教學范文

2024-04-14

高校英語教學范文第1篇

1 目前在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

盡管文化在語言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語言教育者的充分重視, 但目前的文化教學過程中, 卻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即對目的語文化過分強調, 而對母語文化卻沒有應有的重視甚至忽視母語文化。

目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 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引入大大促進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掌握。學生通過深入了解西方國家的習俗與文化, 掌握了地道的英文表達方式, 提高了在實際生活使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能力, 這一做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是值得鼓勵和繼續提倡的。但是, 單方面的強調目的語文化, 將英美文化作為學習的單一主體, 導致英語文化成為了強勢文化, 而母語文化則處于較尷尬的境地和邊緣狀態, 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叢叢教授在2000年光明日報上曾提到的“中國文化失語癥”。很多具有相當英語水平的人在與外籍人士交流的時候, 并不能準確、有效地表達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和信息。對西方的感恩節、萬圣節等等了如指掌, 卻不知道我們傳統節日端午節、重陽節如何表達;西餐中常見的牛奶面包等詞匯隨口就來, 而我們常吃的豆漿油條的正確英文表達卻難倒了不少人, 更不用說像“魚香肉絲”、“紅燒獅子頭”等偏復雜菜式的翻譯了;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高年級學生或許能背誦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卻對如何將婦孺皆知的“靜夜思”用英語表達出來感到頭疼。這樣一來就造成了文化交流中的障礙, 不利于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 也不能有效地顯示出上下五千年的泱泱文明大國人民所應有的文化素質與深厚底蘊。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以提高, 培養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交流是雙向的, 是以平等為基礎的, 而不是單方面一味的盲從和接受。一方面, 中國文化是具有很強包容性的文化, 我們需要在了解的基礎上揚棄, 吸收、借鑒西方文化中優秀的、精華的部分;另一方面, 幾千年的歷史文明也為我們積累了寶貴深厚的母語文化財富, 培養跨世紀的復合型人才, 不僅使他們可以接觸、吸收西方的文化, 更重要的是, 能夠讓我們母語傳統文化的精華在新一代得以傳承, 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使他們積極地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讓世界了解中國, 共享中國的文化。

2 加強母語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人類的思維具有相通之處, 加強母語文化的學習對英語教學起著相當大的促進作用。雖然母語和母語文化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可避免的“負遷移”的影響, 但是畢竟對英語的學習和掌握是以母語為起點和比較的, “負遷移”帶來的消極影響可以通過對英漢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進形對比而消除;而同時, 母語及母語文化的“正遷移”影響則能有效地促進外語學習中對共性部分的理解和掌握。重視母語文化對英語教學的作用, 加強母語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地位, 主要可通過以下三個途徑。

首先, 教材要充實、規范與母語文化相關的內容。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 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加, 學生通過互聯網等渠道進行語言學習的機會也不斷擴大, 但是通過對以教材為藍本的學習來掌握英語是仍然是目前外語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方法, 教材的內容和質量與教學效果的好壞息息相關。

然而當前, 無論是大學英語精讀教材對閱讀文章的選擇, 還是聽力教材對聽力內容的選擇, 都帶有很強的英美文化氣息。這些教材中所選用的素材大部分是來自于英美國家原汁原味的雜志報刊書籍等媒體, 偏重對西方文化的介紹和引入, 而涉及中國文化的內容則相對貧乏地多, 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涉及到我們的母語文化。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 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 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 寫和說是語言的輸出。如果在輸入環節沒有接觸到足夠多的高質量素材, 自然在輸出環節即交際過程的寫、說方面也不會有較好的表現。因此, 在教材的編寫上, 應當進行合適的調整, 考慮到目前教材欠缺母語文化內容的不足, 增加反應中國文化的閱讀篇章和聽力內容;或者考慮編寫介紹中國文化的英文教材, 并在課程設置上增加此類選修課程。只有對學生的培養方案更科學, 才能使得學生的素質得以有效的提高。

同時, 在編寫此類教材的時候, 應當注意對相關的表達方式進行規范。編寫介紹中國文化的英語教材與編寫英語國家文化的英語教材相比, 前者的難度更大, 因為不像后者在西方的諸多文獻中有眾多的資料可以參考。很多地道的體現中國文化特色的表述在英文中難以找到對應的表達, 因此出現了許多五花八門的“中式英語”, 相關的資料內容龐雜, 良莠不齊。因此, 如何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甄選、整理、規范, 形成一個合理的體系, 使編寫的教材或所選用的文章既能有效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又能符合英文的表達方式, 是值得教材編寫者深入探討的問題。

其次, 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在課堂上注重補充母語文化的相關知識。

既然目前教材在母語文化的導入方面尚有欠缺, 因此目前的當務之急, 是教師能夠樹立文化平等的意識, 努力研究母語文化及相應的地道英文表達方式, 增強自身修養, 同時在課堂上主動引導學生比較重西方文化, 介紹與所學內容相關的中國文化部分的英語表述。例如, 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中有一篇文章題為“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 (美國文化的五大象征) , 其中介紹了如自由女神像、美國哥特式、芭比娃娃等象征美國文化的五個重要符號。在講授這篇文章的導入部分, 教師就可使嘗試加入中英文化對比, 如讓學生思考并討論中國文化的五大象征是什么。通過這一過程, 教師就可以想學生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部分內容, 如Beijing opera (京劇) 的歷史, 京劇中的四個角色“生、旦、凈、丑 (male roles, female roles, painted-face roles, and comic roles) ”等;或者介紹中國的書法 (calligraphy) 以及中國古代有名的文房四寶 (Four treasures of study:brush pen, ink, ink stone and paper) 。通過這樣的討論與總結過程, 學生了解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符號, 掌握了基本的詞匯和表達方式, 有利于學生將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進行比較, 了解二者各自的獨特之處和獨到魅力。

“授之魚, 不如授之以漁”, 教師在英語課堂上介紹中國文化的同時, 還可以穿插介紹利用基本詞匯對中國特色表達的基本翻譯技巧, 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能夠對一些在課堂上沒有接觸過的表達方式用英語通過意譯、加注等技巧得體地表述出來, 能更自如更全面地向國際友人展示中國的傳統文化。

最后, 學生在課下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進行自身素質的提高。

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 學生可以在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業余時間的不斷積累相關知識, 仔細甄別并充分有效地利用互聯網上的信息, 大量地閱讀國內出版的英文雜志或報紙如Beijing Review, 21st Century等, 總結并學習里面提到的對中國特色事物的地道英語表達方式。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參加涉外導游等實踐活動, 將所學的應用的實踐, 并通過總結實踐經驗不斷提高。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數千年的歷史將中國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沉淀, 形成了我們文化寶庫中的顆顆璀璨明珠。所謂跨世紀的人才, 既要全面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 掌握英語的地道表達方式, 同時更要將母語的文化傳承下來, 肩負起用英語這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工具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文化, 發揚中國文化的重任。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中國文化, 重視中國文化, 必將對提高學生素質, 培養新一代復合型人才起到深遠的意義。

摘要:目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對文化的引入偏重對英美文化的介紹, 而忽略了母語文化的重要性。本文正是從這一問題入手, 分析了一味接受異國文化所造成的交流障礙, 并提出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引入母語文化的三個途徑。

關鍵詞:中國文化,英語教學,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 從叢.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光明日報, 2000-10-19.

[2] 戴琳, 許菁.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導入問題的探討[J].中州大學學報, 2007 (2) .

[3] 沈銀珍.多元文化與當代英語教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6.

[4] 汪榕培.中國英語是客觀存在的[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 1991 (1) .

高校英語教學范文第2篇

【摘 要】教學模式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本文重點分析了我國當前成人高校在英語教學模式上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新時期成人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成人高校;英語教學;弊端;改革

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一直以來就在學校課程體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面對知識經濟的帶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英語也成為人們有必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成人教育不限年齡、性別,為那些需要進行英語學習而廣大成人們提供了機會。

一、當前成人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的弊端

(1)教學觀念、方式、內容不科學,無法滿足成人英語學習需求。目前,在許多成人高校英語教學課堂上,不難發現主要還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內容上多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生實際運用能力不夠重視,尤其是在許多成人學生本身英語基礎差,興趣不高,教學難度相對較大。在實際教學管理中,成人高校的英語教學始終把學生的分數作為教學目標,把學生能否順利地通過國家英語有關考試作為出發點,導致在教學中知識的講解過多,學生主要任務就是背單詞、讀課文、做習題,對于相關的聽力、口語交際技能訓練極為缺乏。再加上,成人高校本身在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上有所不足,而學生的差異跨度卻很大,學習英語的目的過雜多亂,英語教學不能有效地體現出差異性、針對性,教學方式已經嚴重滯后于當今社會成人對英語學習的新需求。

(2)教學過程單調,教學手段落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得不到提升。由于成人高校英語教學方式還是以知識講授為主,課堂教學活動少,過分突出詞匯、語法、語音學習,沒有積極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學過程單調、沉悶、枯燥、乏味。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成了純粹的“聽眾”,沒有體現出發現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教師教學手段落后,很少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學生也缺乏相關的訓練和實踐機會,自然在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上就得不到有效培養。

二、新時期成人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建議

(1)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成人高校英語教學應該根據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市場需求情況,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和觀念,處理好知識講解與能力培養的關系,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給與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和訓練的機會。成人高校英語教學應該將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首要位置,處理好聽、說、讀、寫這四個英語綜合應用技能的關系,要實現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發展和協調發展,不能只會讀課文,卻聽不懂英語,無法滿足國際化發展的需要。成人高校在英語教學模式改革中,必須認識到英語教學是一個長期過程,可以采用分級教學的方式,滿足不同層次、不同目標的成人英語學習需求。

(2)針對成人教育的特點,重視現代化英語教學方式的應用。成人教育與其他階段教育相比,更加需要研究性和協作性學習。成人高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采用情景式、啟發式和參與式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過程設計中,需要全面體現講授、提問、自主學習、討論、訓練等活動,徹底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一言堂”教學模式,由單向傳授知識向共同參與教學轉變,開啟多元化、多層次的師生間的聽說訓練。為了調動課堂氣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成人高校英語教學還可以采用自我介紹、寫簡歷、發布廣告、交際模擬、橋段表演等方式來著重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3)改革現有的教學手段,創造充足的英語實踐和交流空間。新時期下,教育教學的手段一直在改進,尤其是信息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模式披上了現代化的外衣。成人高校在英語教學模式改革中,需要著眼于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利用網絡平臺、多媒體、移動終端等現代化設備來為學生創造更大的自主學習和英語實踐的空間。從目前來看,許多成人高校已經開始了網絡教學模式,有效地解決了成人學生的不同地域、職業及年齡等差異性問題,同時鑒于成人參與學習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自身的英語基礎又差,完全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使用網絡微課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學會自學。成人高校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做好在線指導和釋疑以及相關的作業檢查、期中期末測評與其它能力測評等,讓成人高校英語教學更具實效性和創新性。

(4)結合成人人才培養目標,建立針對性的英語教學方案。成人高校英語教學所面對的學生特點不同,決定了必須結合成人人才培養目標來建立針對性的英語教學方案,確保能夠給成人學習英語提供有效的幫助。成人學習英語的目標更加多樣化,那么,成人高校在進行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時,可以針對成人英語學習的具體目標來確定教學的重點。比如語言日常運用能力、英文寫作和翻譯、職稱考試需要抑或是單純的業務愛好等不同需要,都可以進行分層次或分級別教學,以此來增加成人學習英語的興趣,打造精品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高校英語教學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育的快速發展教育模式也有著日新月異的改變,而一般傳統教育模式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新時期教育教學的需求,互聯網教學以其獨具特色的構建模式成為人們學習知識和傳道授業解惑的新的學習方式。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的學習模式一直獨立于其他學科,普通學校教育所采取課堂教學模式并不適合于高校美聲聲樂教學,不管是一對一的聲樂教學,還是多對一的視唱、合唱、音樂欣賞課教學,都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手段聲情并茂地進行音樂的教學。在過去,由于條件的限制,很多熱愛音樂的人沒有條件學習音樂,但“互聯網+”的出現,正好為所有熱愛音樂以及想要學習音樂的人提供了機會,文章主要闡述的是基于“互聯網+”,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推廣的嘗試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美聲聲樂教學;課程推廣;網絡平臺

“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它不僅適用于經濟領域,也在教育領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美聲聲樂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以傳統教學法為主,而“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使高校美聲聲樂教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都產生了重大轉變?;凇盎ヂ摼W+”的教學模式,高校美聲聲樂教學開始了新的嘗試,對傳統教學的弊端進行了補充和改進,這是高校美聲聲樂教學的一大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推廣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高校學生自主學習

近年來,高校不斷實行擴招制度,學生數量不斷增加,但是教師數量卻不能滿足如今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質的教師數量較少,師資力量比較匱乏。另一方面,由于擴招制度的推行,學生的成績高低不一,教師無法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水平,因此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課堂效率也大大降低。對于學生而言,大量的練習雖然可以強化熟練程度,但是沒有章法的練習是無法獲得實質進展的。因此,課后的自主學習對于學生而言十分重要,基于“互聯網+”的聲樂網絡教學給學生提供了便利。學生可以在課后進行自主訓練,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學生可以擺脫課堂的限制,隨時進行學習和練習。[LL]

(二)有助于高校學生提高演唱素質

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與其他科目有所不同,不是一個公式或一個練習題就可以理解的,音樂學科自身就比較抽象,因此教學過程就更為復雜。美聲音樂課有固定的課時,學生僅僅在課堂上學習是無法快速進步的,并且有些發聲和技巧是無法在課堂上準確體會的。而網絡音樂教學改變了這一現狀,網絡上的聲樂名師可以進行一對一地指導,學生可以在課后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學習和練習,掌握發聲的技巧,提升自己的技巧和能力。[1]

(三)有助于高校學生突破時空限制

美聲聲樂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學科性質比較特殊,對學生的要求也比較高,學生的嗓音條件和聲音特點都會影響學習效果。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在課堂上教學和訓練,教師無法在短時間內了解學生的基本條件,也無法提供與學生相符的教學內容。而網絡美聲聲樂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它利用論壇形式使學生和教師進行互動,教師可以快速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出自己關注的問題。另外,網絡美聲聲樂教學可以利用BBS發帖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幫助,教師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答疑解惑。

(四)有助于高校學生共享學習資源

現如今,網絡信息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網絡美聲聲樂教學可以使學生快速了解相關知識,并且共享有關的學習資源。無論是國內的聲樂知識還是國外聲樂資料,學生都可以在網絡上快速查閱到,這給學生的聲樂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學生在網絡上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尋找資源,并且可以隨時與志同道合的人進行交流,這種資源共享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聲樂學習更加便利,也使學生的資料查找更加有效、省時。[2]

二、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推廣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交互性缺乏

現如今,網絡美聲聲樂教學雖然使學生的課后學習更加便利,但是在無形中拉大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和教師無法面對面交流,靠文字和語音描述問題產生的偏差是無法避免的。一方面,教師面對著電腦屏幕授課,無法快速了解學生的條件和能力,講課內容很難與學生產生共鳴;另一方面,學生在屏幕前聽講,無法即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反饋,無法得到教師的及時指導,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產生交互性。

(二)網絡平臺資源組織管理無序

網絡平臺雖然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輻射面廣、內容較多,但資源相對比較零散,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得想要的資源,再加上網絡平臺資源組織管理無序,導致有些人發布惡意、消極的作品,使學生的學習受到影響。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注意力很難集中,學習效率也會降低,這是高校美聲聲樂網絡教學的一個弊端。

(三)高校美聲聲樂學科特殊性的局限

高校美聲聲樂學科與其他學科有很大差別,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照本宣讀,也不能完全依靠板書和課件進行講解,即使是面對面授課也要講究講解方法,學生才能心領神會。另外,美聲聲樂與其他聲樂又有很大差別,對聲音條件要求較高,因此在網絡教學的過程中,無法避免網速、設備以及環境的影響,聲音質量會發生一些改變,影響教學效果。

三、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推廣的對策

(一)建立網上論壇為師生提供交流互動平臺

教師以互聯網為平臺提供網絡美聲聲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使師生交流的時間增多,學生也可以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因此,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在推廣的過程中應考慮到師生的互動和交流,建立網上論壇,為師生提供交流互動平臺。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專業,并在平臺設立相符的欄目,增設交流這一環節,讓教師可以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可以在這一欄目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其次,教師可以在此平臺上建立學習檔案,將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寫在檔案中,并且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計劃和練習曲目。此外,高校美聲聲樂學習網絡平臺的推廣必須結合實際,摒除師生交互性差的缺陷,延展課堂時間,擴大教學空間。

(二)建立科學有序的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

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的推廣不僅是一個推廣的過程,更是一個平臺建立的過程。因此,建立一個科學有序的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是十分重要的。在網絡平臺推廣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聲樂這一基礎學科,還要考慮到信息技術、基礎學教育等學科知識,將這些學科和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且加以整合,形成新的教學方案。一方面,可以讓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資源整合,編寫合理的教程,使教學綱領的質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以聘用專業的組織機構進行技術支持,使網絡平臺的建設更加完善。此外,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不同,學生無法即時進行記錄,考慮到這一情況,教學平臺可以添加這一環境,方便學生進行課堂筆記記錄。網絡教學平臺雖然比較便利,但是單純地一對一教學會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因此可開設不同的教師課程,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學生也可與這些教師進行交流,通過文字、音頻、圖片以及視頻等方式進行交流和學習,使網絡高校美聲聲樂課堂的建設更加完善和全面,信息更加豐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4]

(三)增加課程資源,打破學科局限性

推廣高校美聲聲樂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在于課程資源的全面性,因此必須打破美聲聲樂學科的局限性,增加有效的課程資源,使學生和教師可以從中獲益。一方面,要打破地域和學科的限制,將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整合,提供給需要的學生,讓學生可以從課程資源中受益;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需求,通過多媒體和互聯網的技術支持,將不同的課程資源按照類別進行整合。另外,可以添加選課這一欄目,讓學生可以在平臺上跨校自主選課,打破校園之間的限制,充分利用聲樂資源和教師力量。推廣高校美聲聲樂課程教學網絡教學平臺必須做到增加學科的豐富性,增加學科的關聯性,提供相關的學科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便利。

結論

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的推廣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因此音樂網絡資源必須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知識的資源整合固然重要,但信息技術的高效利用也是不可或缺的。[5]高校美聲聲樂網絡課程平臺的推廣是時代的產物,雖然出現得時間不長,但為高效美聲聲樂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這個平臺的建立和推廣還不夠完善和全面,因此需要教師和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將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發展成為一個全面的、有效的學習平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高,高校美聲聲樂教學課程網絡平臺也會在實踐中得到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注釋:

[1]戴宇山.探析聲樂教學的多元化教學模式設計[J].黃河之聲,2018(16):77—89.

[2]邱琳琳.“互聯網+教育”模式在高職院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8(12):112—117.

[3]張華.淺析“互聯網+”背景下民族聲樂教學模式[J].黃河之聲,2018(08):61—79.

[4]陳素娟,張瀚玉.網絡環境下聲樂教學的分析[J].甘肅高師學報,2018,23(03):116—118.

[5]周涵. 將“互聯網+”融入聲樂教學改革[N]. 中國教育報,2018-05-14:005.

(責任編輯:張洪全)

高校英語教學范文第4篇

一、實施俄語口譯課程設計的必要性。

一是俄語專業課程改革為俄語口譯教學的發展提供了發展契機。隨著中俄兩國交流的密切聯系,社會對俄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此各大院校調整了專業設置,設立了俄語口譯課程; 二是科學設計口語課程是改善俄語口譯教學的重要手段。目前俄語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教學質量,以口譯教學為例,在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將口譯作為筆譯的附屬,因此高校不會專門開展口譯課程教學,因此為了完善教學,必須要設計完善的課程體系; 三是課程設計理論為俄語口譯課程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通過實施課程設計可以強化學者對俄語口譯課程的研究力度,這樣就會為俄語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例如目前我國俄語口譯課程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尤其是對課程目標的定位比較模糊,因此通過科學設計可以為課程的科學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

二、俄語口譯課程設計的現狀。

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俄語口譯課程設計,以“俄語口譯課程”為關鍵詞,以 2000 年至 2015 年為時間段,在中國期刊網上進行搜索,結果搜到的相關文章的數量還不足 50 篇,由此可見關于俄語口譯課程設計的研究還沒有引起相關學者的普遍關注,而是局限在對俄語口譯教學不足、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等單一方面的闡述,為此本文綜合教學經驗,初步了解到我國高校俄語口譯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 一) 課程標準不明確。俄語口譯課程的設置應該僅僅圍繞培養學生的俄語應用綜合能力為基礎,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2003 年頒布的《高等學校俄語專業教學大綱》對俄語口譯的培養目標提出了基本的要求: “學生通過四年的學習應該掌握勝任生活口譯和一般性專業會議的翻譯工作。并且要掌握熟練的口譯能力,對報刊上的重要新聞能口譯出大致內容等。”

但是由于該規定只是簡單的基礎性規定,使得高校對課程標準的把握程度存在不準確的問題: 一是學校不能準確把握相關規定的要求。由于俄語口譯教學的時間還不長,因此高校對俄語口譯教學的認識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觀念,尤其是對近兩年才開設的俄語專業,因為目前的相關并沒有部門作出明確的規定,結果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感到迷茫; 二是俄語口譯課程的目標不明確。一些高校往往會將口譯教學與筆譯教學混為一談,沒有專門設置口譯教學,即使有的院校開設了口譯教學工作,但是其將該課程列為選修課,因此其地位得不到穩定; 三是口譯課程的雙重性導致俄語口譯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很多高校俄語口譯教學往往具有雙重性,一方面要提高學生的聽寫讀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開展對學生的入門培訓。

( 二) 教學內容的設定存在隨意性。高校俄語口譯課程的內容主要分為口譯理論和技能訓練,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會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時教師會形成以題材為主線,突出專題術語的翻譯,并且按照專題要求對學生進行口譯能力的鍛煉,此種教學多應用于經貿談判、外交文化等。有時教師也會按照培養技能訓練為主線,按照口譯類別進行訓練。

當然根據需要也會將這兩種模式進行結合。但是更多的時候,教師會本著精講多練的原則,采取不同的教學內容,此種模式雖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其也存在著忽視口譯達意的基本主張和常用技能的拓展。一般時候教師為了節省教學時間,他們不會專門訓練學生的基礎技能,而是將其作為課外作業。另外由于教學內容的隨意性,導致教師在把握口譯材料時存在把握不準的問題。

( 三) 缺乏系統化的專業課程教材。目前高校應用的俄語口譯課程教材存在標準不一致的問題,具體表現在現有的口譯教材的體例還不夠豐富,普遍存在重視理論知識而忽視技能訓練的現象: 一是忽視對俄語文化背景的研究。目前教材更多地強調俄語、漢語之間的對應與轉換,而忽視了對兩國文化背景的介紹,導致口譯的內容缺乏對實際交際環境的考慮; 二是部分教材缺乏配套的影音材料,使得口譯教材的實踐性不強; 三是很多高校沒有專門的教材,很多高校的口譯教材是根據教學內容,隨機選取的交流題材。

三、優化高校俄語口譯課程設計的對策。

( 一) 明確俄語口譯課程的目標。俄語口譯課程設計的前提就是明確俄語口譯課程設計的目標,口譯課程的定位是口譯課程發展的關鍵,結合當前的各種文件,俄語口譯課程設計的目標是以培養學生的口譯能力為基礎,因此需要對課程目標定位進行需求分析: 一是學生對口譯課程存在很大的需求,他們希望通過口譯課學習提高自身的外語表達能力,因此俄語口譯課程設置的重點在于強調口譯技能的培養; 二是教師的需求定位分析。教師是教學工作的主導者,因此教師需要明確俄語口譯課程的定位,教師在進行課程設置之前需要對學生的需求進行了解。其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根據學生的需求對課時進行調整,例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對俄語口譯課程教學課時的安排就作出了系列的調整,將專題綜合技能訓練所占的課時比例增加,并且將開課時間提前。另一方面,教師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口譯知識基礎。綜合分析,俄語口譯課程目標定位表 1。

( 二) 優化口譯課程教學內容。俄語專業課程的定位既要把握培養俄語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要求,也要兼顧外語專業教學與翻譯專業翻譯教學的特點,注重翻譯能力和譯者能力的訓練,基于此目標定位要求我們優化課程教學內容: 一是處理好技能訓練與專題訓練的關系??谧g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知識體系,因此要改變技能訓練依附于專題訓練的現狀,合理處理口譯技能訓練與專題訓練之間的關系,為此我們要改革教學課時安排,即第一學期應以技能訓練為中心,側重口譯技巧的介紹和練習; 第二學期應以專題訓練為中心,用不同題材的現實語篇鞏固口譯技能的習得,同時查漏補缺,繼續強化技能;二是強調功能語體的特點及其對口譯過程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的環境要求,將教學劃分為若干的小單元,以此強調訓練的目的性與連貫性; 三是培養學生化解文化沖突的意識?;诓煌奈幕尘?,在俄語口譯的時候,必然會出現文化沖突的問題,而口譯能力的基本要求就是學生掌握即時化解文化沖突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俄國文化與我國文化之間的異同納入到教學體系中,讓學生掌握兩國的生活環境、思維方式以及價值取向的差異,從而提高口譯的準確性。

( 三) 構建科學的教材體系。構建系統的口譯課程教材是俄語口譯課程教學的重要依據與前提,基于高校俄語口譯課程教學的需要,編撰者在構建教材時一定要注重內容編排的合理性,實際性。一是科學選擇教材內容。俄語口譯課程主要由技能訓練和專題理論學習知識構成,但是要強調技能訓練,因此將技能訓練融入到教學內容的整體中,實現教學實踐的系統性、技能本身的滾動性。具體地說,教材的出發點應落在對記憶、筆記、數字轉換、注意力、預測力、理解力、識別力、應急戰術和譯前準備等的詳盡介紹和實例講解上面,并配以大量有針對性的練習; 而在專題訓練階段,則需將上述內容與實際的語言素材緊密結合起來,強化學習者自覺運用所學技能的意識; 二是練習設計的合理性。俄語口譯課程教學的重點是練習,因此教材的練習板塊要符合合理性,保證練習能夠與口譯能力的拓展相符合,比如根據不同的訓練階段,設定不同層次的練習模塊。以專項訓練為例,可以依托語篇進行練習,比如針對數字的練習,可以先從簡單的個體數字開始,然后過渡到房間號、電話號以及實際數列等; 三是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材建設中。日益發展的多媒體技術為完善口譯教材提供了寬廣的平臺。借助電腦設備和相關軟件,通過對文字、聲音和影像進行集控處理的方式,就可以編寫出具有情景交融性的立體化口譯教材。

( 四) 提高俄語口譯教師專業水平,改革教學方法。要成功地進行俄語口譯教學,就要求教師具備堅實俄語口譯理論基礎和豐富俄語口譯經驗。為了提高俄語口譯教師的全面素質,專業教師一方面應該到高一級的外語院校進行進修,接受專業培訓; 另一方面應該適當地參加口譯的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的設計方面,根據俄語口譯的特點設計課堂學習情境。

四、結語。

為了培養具有熟練口譯技能的高素質俄語人才,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統一口譯課程的教學標準、優化教學體系勢在必行。教師必須更新觀念,開拓視野,理順技能訓練與專題訓練的關系,重視語體對口譯的影響,強化學生處理文化沖突的意識,突出教學的實踐性,不斷充實教學內容。與此同時,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改革口譯教材的編寫模式,使其編排更加科學,練習更加合理,多媒體手段更加豐富,切實提升教材的品質。

【參考文獻】

[1]王慶, 俄語商務談判口譯課程的教學特點及教學對策[J]。世紀橋,2012

[2]張奎,李丙春。 流媒體技術在精品課程網站中的應用[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14

高校英語教學范文第5篇

摘要: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高校環境工程本科專業類必修課程,也是重點特色專業建設的關鍵課程之一?;趯I課雙語教學實施現狀分析,進行了課程輔助性雙語教學活動改革探討。在不增加課堂教學學時的前提下,通過調整課堂組織方式、開展課外教學互動、優化多媒體課件內容等,合理置入適量的雙語教學模式。在滿足教學目標前提下,顯著增強了本科生對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并提高了學生對英語文獻的閱讀分析能力及科技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在實際操作中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水污染控制工程;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本科教學

10052909(2013)04009704

作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采用雙語教學的方法和模式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符合中國加入WTO后教育發展的總趨勢,也是中國大學國際化、步入世界知名大學行列的一項重要手段[1-3]。隨著科技、經濟、文化全球化趨勢的日益顯著,專業技術性國際交流活動愈發頻繁,培養掌握特定專業知識和技能,并能熟練使用外語在國際市場施展拳腳的高層次人才已是大勢所趨[3]。環境工程專業是大學本科開設的重點學科方向之一,推行雙語教學也成為眾多高校環境工程本科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專業課程教學學時有限,教學組織模式復雜,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以及在師資配置方面的局限等因素,嚴重制約了專業類課程雙語教學在本科階段的實質性開展[4]。水污染控制工程作為大學本科環境工程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基礎理論復雜、工程應用性極強,是一門與國際研究現狀與發展成果緊密結合的前沿性課程,開展該課程的雙語教學實踐對培養厚基礎、寬視野、強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大有裨益。目前,許多高校都已將該課程列為不同級別的精品課程進行持續性建設,包括課程內容提升整合、教學組織方式深度優化、實驗與課程設計的綜合實踐等。

結合重慶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水污染控制工程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筆者在實踐教學中進行了輔助性雙語教學活動的嘗試和總結,在不增加現階段課堂教學學時的前提下,探索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專業類課程雙語教學實施的途徑與模式,以期為環境工程本科專業類課程的雙語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一、專業課雙語教學現狀分析

就全國雙語教學開展現狀而言,除十余所國內一流高校外,大多數高校專業類課程雙語教學的開展尚處于規劃和建設初期,尤其是針對工科類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活動更是有待進一步推進與加強[5]。從專業類課程雙語教學的開設類別看,相對金融、貿易、管理等學科,中國各高校在環境工程專業學科領域開設雙語教學活動的數量仍相當有限;從教學內容看,環境工程專業已開設的雙語課程主要針對環境工程概述性原理和泛化性技術基礎的課程教學,如環境工程概論,環境工程與科學導論、環境經濟管理概論等,而核心、主干專業課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環境工程原理等,由于這些課程的專業性和綜合性較強,教學難度較大,開展該類課程雙語教學的現有實踐經驗甚少。水污染控制工程作為工程應用性極強的精品課程之一,其課程建設本身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長期過程,從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吸收和認知,多視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對英語文獻的識讀及理解能力等角度,將雙語教學的理念與模式適時、適當地融入到教學實踐中,符合高校專業類課程教學改革進程的發展方向。

二、專業課輔助性雙語教學方法分析

(一)課堂教學組織方式

學院輔助性雙語教學實踐嘗試結合水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同步進行,實際教學活動中未增加課堂教學學時,堅持以專業性工程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兼顧提高學生專業外語的應用能力,包括專業英文詞匯的積累、專業英文文獻句段的習慣表達、外文科技文獻的核心內涵理解。教學組織總體上持續關注學生的興趣與授課反饋,充分利用并合理配搭英文教學資源,循序漸進,適當、適量、適時地將英文教學貫穿在課堂授課過程之中。

首先,強化針對性預習環節。各教學單元任務開始前,安排5分鐘左右的課堂時間,教師發放預習提綱,包括下一教學單元的重難點、雙語輔助性教學內容及其相關的英文科技文獻或教輔材料的梗概性選編、教師要求的預習方法與完成方式等,要求學生課后按要求認真完成。例如,若采用雙語教學的知識點為基本概念或原理,則需按預習提綱簡明扼要注明其基本要點與內涵實質的英文釋義;若為某一典型水處理技術方法,則應批注其單元操作控制步驟的英文關鍵詞。教師隨堂對預習情況進行抽查,計分重點考察學生對待預習任務的態度和關注程度,按15%比例計入期末綜合成績。針對性預習方式不僅避免了教師盲目編寫雙語教學講義,而且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思維,使學生雙語課堂教學的適應能力大大增強。針對性預習方式在強化雙語教學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有效解決了雙語教學流于形式的問題。

其次,在課程輔助性雙語教學實踐中,不過多分析專業術語英文語法成分,重在逐漸培育和形成僅把英語作為不同于母語的一個載體,培養學生對英文科技文獻的熟悉關注度,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學生能持之以恒地涉獵專業領域外文文獻,并水到渠成地達到一定水平奠定良好基礎。

最后,彰顯輔助性雙語教學在授課方式上的靈活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包括英文網站資源、英文原版資料片等在內的優質信息資源,減少學生對外語授課的恐懼。一方面教師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涉及雙語授課知識點的材料進行篩選、剪輯、編排,對板書—課件—口頭的教學方式合理優化,以科學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達到“授之以漁”的教學效果。如:在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章節雙語授課時,各處理單元專業詞匯相對簡單,因此可通過全英文flash課件,配合學生圖片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另一方面,筆者認為輔助雙語教學中英文授課比例也不應拘泥于特定的任務性指標,而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調整。眾所周知,課堂提問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活躍課堂氣氛,但該課程受到學時與開班人數的限制,提問互動未能深入展開。為避免出現“滿堂灌”,課堂上應適當采取開放提問,鼓勵大家廣泛參與,或者通過教師自問自答的過程啟發推理,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思考。

(二)課外教輔互動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為一門專業主干課,多年來課外答疑指導環節已成為該課程教學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為有效提升雙語課堂教學效果,適當調整和強化了課外教輔互動,以緩解學生在雙語授課環節的緊張和壓力,持續激發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的濃厚興趣。一方面增加了采用英語表述的課后作業考查,比如:結合文獻查閱簡單歸納某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沿革,對水處理單元技術進行典型影響因素討論,或者完成某特定污水水質處理的流程分析等。利用集中答疑時間,師生共同討論、交流作業內容,在各抒己見中,活躍學生思維,鍛煉科技英語表達,培養學生應用英語分析專業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較之于單純的中文教學,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接受認可度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課后借助郵件提問,鼓勵學生采用英文郵件形式交流,教師每周集中一個上午的時間進行整理和選擇性回復,并就典型問題課堂集中解答,作業與課后討論按15%的比例計入期末綜合成績。

為增強雙語教學的趣味性,增加學生對知識點應用的理解,拓寬學生知識面,筆者嘗試將雙語輔助性教學實踐探索融入實驗環節,實驗報告冊中實驗所用儀器、設備以及試劑等采用雙語注釋,實驗結果討論中要求學生至少對一條結論用英文展開分析,讓學生嘗試簡單的科技英文書面表達,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教學環節對雙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三)課件內容與形式優化

作為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學課件的不斷完善是其建設過程的重要環節。根據課程輔助性雙語教學模式的需要,對課件內容和形式進行了優化。

首先,對適合進行輔助雙語教學的內容進行精心選擇,按原理性、技術性、應用性、前沿性等幾個基本層次,優化輔助雙語課件編制方式進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原理性教學內容(需氧有機污染氧垂曲線、吸附理論基礎等)科學性較強,包含的基本概念和術語相對較多,課件中主要以關鍵詞的雙語表達顯示;技術性教學內容(污水處理工藝單元等)規范性較強,知識構成專業性、典型性強,課件中采用雙語概括關鍵句,簡述案例,并輔以原版英文資料;應用性教學內容(膜技術、離心機等)成套設備較多,與實際應用結合緊密,雙語更多地體現在圖片信息、國外應用性錄像短片等方面;前沿性的教學點(如難降解有機物高級氧化與吸附處理等)多為目前國內外研究熱點,英文科技文獻與網絡學術交流相對豐富,雙語課件的相關內容則采用權威研究成果列表歸類的形式,培養學生歸納文獻成果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科學問題探究的濃厚興趣。

其次,課程雙語教學課件的內容編排并非面面俱到,取舍原則主要基于學生對采用雙語教學知識點的接受程度,并兼顧課時與大綱進度。教師應根據專業知識難易程度、學生英

語理解平均水平因材施教。就該課程而言,在水污染控制基本原理部分采用雙語輔助教學,學生具有環境工程概論的基礎,易于在授課初提高學生的接納度和參與程度,讓學生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同時,選擇比較典型的,目前在水處理領域應用相對較多的技術性方法,如沉淀、吸附、混凝、好氧活性污泥處理法等內容適度進行輔助性雙語教學,重點突出而又有拓展空間。課件內容編制應注意考慮知識點在國內外教學體系中的差異,比如,國外一些原版教材一般籠統考慮水處理過程,沉淀、過濾、混凝等主要針對給水處理,而該課程重點針對污水處理與污染物控制,因此在注重對原版英文教材、英文文獻取舍的同時,應按教學大綱認真選編課件內容。

此外,從專業詞匯的認知與知識講授的角度,需充分考慮詞匯的前后銜接、循序漸進,逐漸接觸、逐步積累。輔助雙語課件制作的主線也應從易到難、從單個詞匯標注到句,具體內容上可以根據難易程度作局部調整?;驹瓌t是盡可能減小課程在輔助雙語教學中師生的交流性障礙。難度較大相對復雜的內容以中文為主,配以章節、小標題或提綱,重要專業詞匯和術語用英文表達;而易于理解的部分,采用全英文課件形式。

三、結語

開展理工科本科專業類課程的雙語教學是中國本科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培養具有一定國際視野和掌握國際通用語言的專業性人才的必然趨勢。確保良好的雙語教學質量,需要教育政策的引導,需要各級教育工作者共同思索,客觀認識大學本科專業類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質性內涵及其教學功能,以學生為本,探索具有針對性與學科特色的專業課雙語教學模式,全面推動專業類課程雙語教學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推進高校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朱紅耕,楊生.高校本科專業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4(2):72-74.

[2]丁蔓,閆開印.深化雙語教學改革,促進國際人才培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57-69.

[3]張建光,杜國強,王國英.大學本科專業課雙語教學的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 2004 (1):59-61.

[4] 戴艷陽,鐘暉.專業課雙語教學與專業英語教學之探討[J].高教論壇, 2006(3):96-97.

[5] 王凱英,廖明軍,孟憲強,等.土木工程專業雙語教學建設探討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 2009,18(1):91-94.

Bilingual teaching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course

XU Xiaoyi, HU Bibo, YANG Chun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P. R. China)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ulsory and crucial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view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in engineering field, course reform of auxiliary bilingual teaching is discussed in the pape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riginal teaching hours plan, the model of auxiliary bilingual teaching is carried out by reasonable adjustments of class organization mode, optimiz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diversity of exercise after class etc. Auxiliary bilingu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can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specialized contents, increase reading & analysis ability and written skills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s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premise of teaching objectives. It has a certain valuabl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上一篇:人文素質教育下一篇:任務型教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