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民間舞蹈范文

2023-09-15

民間舞蹈范文第1篇

1. 藏族的舞蹈文化起源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 語言屬漢藏語西藏緬語族藏語支。藏族關于古高原的舞蹈文化, 在1973年秋, 青海大通縣孫家寨古墓葬中出土的那件舞蹈紋彩陶盆, 使我們看到了當地舞人的形象。據專家考證、測定它屬于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型, 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陶盆上所繪的舞人頭側有發辮似的頭飾, 衣著下側有尖狀的尾飾, 五人一組, 攜手而舞, 這幅“舞人圖”給舞蹈界帶來許多啟示和聯想, 為我們研究高原民族之間血緣與文化的關系, 高原農牧文化型的舞蹈文化特征, 提供了可見的參考資料 (1) 。

2. 藏族舞蹈的風格特點及其成因

藏族民間舞蹈的特點是:松胯、弓腰、屈背等。是常見的基本體態, 胯部、腰部的動作和膝部的松弛形成了特有的動律, 特有的美。這和高原地區繁重的勞動生活, 人們虔誠的宗教心理、禮儀以及習俗有著密切的關系。青藏高原缺氧, 人們勞動的節奏不能過于急促;氣候溫差大, 人們多穿著寬大的長袍, 勞動時把兩支長袖系于腰后, 以便雙手進行勞作。高原道路崎嶇, 人們喜歡穿軟底、軟幫的長靴以便行走;搬運物品或勞作時, 一般不用肩挑, 而用背來負。在住房、飲食、起居等方面, 也無不渲染著高原色彩和情趣, 從而形成了高原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 這種審美特征反映在民間舞蹈中, 就成為了高原的“一邊順”的美。它融匯在各族民間舞蹈的動律和舞姿之中, 形成別致的舞蹈美。“一邊順”的美大有講究, 雖然都是從腰部為主動, 延伸而形成獨特的動律, 但又有“鐘擺式”“三道彎”“波浪式”之分;有徒手或持道具而舞之分;還有因民族服飾之不同, 而形成各種特色。藏族舞蹈中不光有“一邊順”的美, 聰慧的藏族人民根據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生活條件, 還創造了不用樂器伴奏而粗獷的“卓” (鍋莊) ;發揮藏族舞蹈服飾之悠長的“諧” (弦子) ;適于室內表演的“囊瑪”;適于農村廣場表演的“果日諧”;城市流行的“堆諧” (踢踏舞) ;以及由半職業性的民間藝人表演的“熱巴”等。

二、藏族舞蹈的類別

藏族民間自娛性的舞蹈可分為“諧”和“卓”兩大類。“諧”主要是流傳于藏族民間的集體歌舞形式, 其中又分為“果諧”“果桌”“堆諧”“熱巴”等。以下就介紹幾種比較典型的、常見的藏族民間舞蹈。

卓流行的地域廣闊, 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稱謂, 薩迦地區稱“索”, 工布地區稱之為“波”, 藏北牧區稱為“果桌”或“鍋莊” (2) 。此類舞蹈主要以2/4拍為基本節奏, 動作以身前擺手, 轉胯、蹲步和轉身為主。舞蹈動作有力, 舞姿矯健、奔放, 風格因地區、環境的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1.林區的“卓”流行于西藏工布地區。2.農區的“卓”主要流行于昌都和川西地區, 由慢板舞、快板舞兩個部分組成, 甩袖踏步, 邊歌邊舞的形式比較多見。3.牧區的“卓”主要流行于藏北、川西和青海廣大的牧區。與農區相比, 慢板舞的動作較小, 快板動作矯健, 并伴有擺動雙手、擦地跳躍和前頓步接翻身等動作。這種“趟身躍進”的高難度技巧動作, 非常的精彩, 突出地表現了起伏較大的“一邊順”之美。

諧稱“弦子”或“葉”。它主要是由男舞者邊領舞邊以弦樂二胡或牛角琴伴奏而得名。它是農業區的歌舞, 曲調動聽, 歌詞秀麗, 舞蹈優美, 富有高原河谷區農耕的文化特色。敦煌莫高窟壁畫《張議潮出巡圖》的儀仗中, 拂動長袖翩翩起舞, 記錄了當時“諧”的舞姿 (3) , 印證了漢藏文化的交流歷史之久遠。“諧”在藏族地區普遍流傳, 以金沙江畔大平原上今四川甘孜地區的巴塘“諧”最為有名, 所以人們多稱為“巴塘弦子” (4) 。“諧”的曲調豐富, 表演多樣, 每個曲調都有標題內容和一組相應的舞蹈動作, “拖步”和“點步慢轉”是常用的步法。如《公公》《色拉青布拉》等, 都很有特色?!豆返母柙~是互相問答式, 并模擬山雞、孔雀等動態, 其步法和舞姿是典型的“一邊順”形象。青海玉樹的“諧”舞中輕踏, 甩舞長袖、扭胯、轉動腰胸等為特點, 高潮時形成“日月同輝”的圖案也是其他地區所沒有的 (5) 。

果諧

自娛性群眾舞蹈。也稱“茍諧”“日果諧”等。通常人們稱之為“圈舞”, 流傳于西藏的阿里、日喀則、山南、江孜以及拉薩附近, “果諧”屬于農區古老的歌舞形式, 它一般由三個段落組成, 中間舞段步法較快, 多以2/4、4/4拍為基本節奏, 重拍起步, 三步一變, 頓地為節, 邊歌邊舞, 情緒歡快, 以抒發集體熱烈情緒為基本特征。舞蹈步法穩扎, 形象鮮明, 充滿勞動氣息 (6) 。舞蹈進行中領舞者還常常以“去去去”“休休休”的喊聲統一節拍和步法。今天被搬上舞臺, 成為歷史上勞動的紀念。

堆諧俗稱“踢踏舞”, 是表演性的舞蹈, 有音樂的伴奏, 并有半職業性藝人的流動演出, 而且已形成固定曲調與舞蹈的結構形式。最早流傳于雅魯藏布江流域, 日喀則以西至阿里整個地區, 后來逐漸盛行于拉薩, 由被稱為“拉薩踢踏舞” (7) 。曲調為4/4、2/4拍, 最吸引人的弱拍起步的打點舞步, 可以合著節拍形成5、7、9等連續打點的舞步。腳蹬硬底皮鞋, 通過踏出有變化的節奏表達內心的感情。踢踏舞由橫笛、揚琴、六弦琴、月琴等伴奏。傳統的“踢踏舞”在舞蹈時以男女身體前或身體后交叉拉手來區別于其他的圓圈舞蹈, 這與羌族的“酒朗”和古格王朝宮堡遺址壁畫中的舞蹈形式相同, 可見公元10世紀以有“踢踏舞”舞蹈的存在 (8) 。

噶爾

表演性較強的歌舞, 具有西域樂舞因素的舞蹈形式。一般指藝術性較強, 經過加工規范有曲牌名稱和固定的表演程序由專門樂隊演奏的歌舞, 樂曲與舞蹈聯結成套的藝術表演形式。它多出現于純宗教活動和民間祭祀山神土地、逐邪禳災的重大宗教節日場合中, 由當地鄉間的“噶爾”隊組織表演。表演者衣著彩色袍服, 腰束錦帶, 身披五色的哈達, 頭頂彩條白布圈帽, 腳系小鈴, 手執牛尾伴鼓鈸節奏而舞, 這種樂舞既有吐蕃時期藏族樂舞的痕跡, 又有濃郁的西域遺風, 它是探索西域樂舞與藏族舞蹈文化兩者關系的線索 (9) 。

熱巴

藏族對民間歌舞、曲藝、雜技等專業表演藝人的稱呼。最早盛行于西藏查絨地區, 后來逐漸流傳于昌都、邦達、工布、巴塘等地區, 是過去流浪藝人以此賣藝為生的雜藝歌舞節目 (10) 。熱巴演出隊, 通常是由一個家庭組成一個隊, 并吸收別的技藝高超者組成。熱巴舞蹈的表演大致可分為三種:1.“鈴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 表演時, 男演員手持牦牛尾和鈴鐺, 女演員右手持單柄手鼓, 左手持長鼓槌擊打。開始時, 男女一起表演, 男縱跳揮鈴, 女旋轉擊鼓。當跳到氣氛熱烈時, 就拉開場進行技巧表演。高潮時, 男、女演員先后表演各種技巧動作。2.“熱巴弦子”是女演員放下長袖, 在琴師的帶領下表演“弦子”風格不同一般, 藝術水平高, 富有熱巴特色。3.“郎吐達”也稱“面具舞”, 是戴著面具表演一些帶有情節性的小節目。

三、改革創新的藏族民間舞蹈

隨著社會形態的改變與社會經濟的發展, 中國民間舞蹈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一些瀕于失傳的舞蹈得到搶救, 一些逐漸被遺忘的舞蹈陸續得到發掘、整理和重新介紹。其中, 許多民間舞蹈經過加工搬上了舞臺, 一些舞蹈編導以民間舞為素材, 創作了許多反映新生活面貌的舞蹈節目, 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促進了民間舞蹈的發展。

如藏族青海玉樹的“弦子”在保留原有基本節奏、步伐、動律、體態的基礎上, 進行了不傷筋骨強化精華的加工, 在服飾、道具、音樂伴奏上突出了民族色彩, 加強了表演和觀賞性, 適應了當代的審美要求, 加工后的民間舞又回到民間, 從而帶動了民間舞蹈形態從原生或半原生形態向變異形態的發展演變。

如藏族舞蹈《翻身農奴把歌唱》以西藏人民在政府的領導下實行改革, 百萬農奴翻身做了主人的歷史為題材, 用民間舞蹈發展的方式從動作的創新、隊形的變化及情緒的渲染, 把西藏人民從束縛到解放到心靈釋放的三段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將傳統藏族舞蹈的動律與新鮮的舞蹈語匯相融合, 表現了熱情奔放、豪爽大氣的藏族康巴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在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到了藏族民間舞蹈的不斷發展。

西藏地區的民間舞蹈有著獨特的魅力, 是藝術家們研究民俗民間文化的重要素材;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

摘要:作為古老文明的多民族國家, 中國舞蹈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國內, 藏族被譽為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舞蹈的種類甚多, 風格迥異。本人通過以下的論述, 了解了藏族民間舞蹈其獨特的魅力, 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關鍵詞:藏族,民間舞蹈

參考文獻

[1]《藏族民間舞蹈概論》曲蔭生著.北京舞蹈學院編印.

[2]《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羅雄巖著.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民間舞蹈范文第2篇

摘要: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的民間舞蹈藝術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群體性和娛樂性。新形勢下我國民間舞蹈播布堿逐減弱,利用高校舞蹈教學加強對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不僅有利于高校舞蹈課程教學題的解決,也有利于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播發展。目前,在我國各大高校教學中,舞蹈課程已成為重點教學內容,合理的舞蹈教學內容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肢體動作,還可以通過舞蹈文化藝術來培養學生文化素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舞蹈教育人員普遍面臨的大問題,即為如何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有效、合理地融入民間舞蹈藝術,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幾點解決對策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一定借鑒,并為促進民間舞蹈傳承及高校舞蹈教學發展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校 舞蹈教學 民間舞蹈藝術 傳承策略

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民間舞蹈的體現形式和文化內涵存在較大差異,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更迭,我國民間舞蹈形式繁雜多樣,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也各有特色。在民族節日慶典里,各民族人們用舞蹈表達對節日的迎接。我們作為時代的見證者,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作為舞蹈文化的學習者,新形勢下要成為繼往開來、承前繼后的文化保護者和繼承者,讓承載著民族文化的民族舞蹈藝術在載歌載舞間恒久流傳。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我國民間舞蹈文化,使舞蹈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需要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高校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來增強對民間舞蹈的認知和了解,激發他們對民間舞蹈的熱愛與追求,進而讓民間舞蹈得到傳承與發揚。

一、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重要意義

1.促進身心娛樂

相較于其他舞蹈形式,民族舞蹈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不同民族的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既體現了音樂的美感,又傳承著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從當前我國民族舞蹈發展現狀可看出,各民族始終延續自身舞蹈文化,其目的不僅是為了傳承舞蹈文化,在舞蹈的過程中各民族人們的生活也更加豐富。因此,可以說民間舞蹈最大的特點就是“即興性”較強。例如蒙古舞、維吾爾族舞蹈等,都是人們在戰爭、祭祀、自然勞動等過后行程的一種特色舞蹈,這是他們表現豪邁與暢快、悲痛與哀傷、美好與視愿等情感的重要方式。從根本上來說,這也賦予了民族舞蹈極強的娛樂性,人們在載歌載舞中充分展現了民族文化,也借助舞蹈來釋放了自身情感,讓自己從舞蹈中獲得快樂、鍛煉身體并放松身心。

2.加強文化傳承

我國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而舞蹈文化藝術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各少數民族文化研究與傳承都有重要意義。新形勢下各民族文化不斷碰撞與交流,加強各民族舞蹈藝術保護與傳承,不斷發展民族舞蹈藝術對弘揚民族文化意義重大,將民族舞蹈藝術有效融入到高校舞蹈教學中,是有效解決民族文化傳承人斷層等問題的重要選擇,不僅可以豐富高校舞蹈教學內容,也可以促進文化傳承和培育符合現代文化發展的民族文化繼承者。

二、高校舞蹈課程教學中民間舞蹈藝術傳承面臨的難題

新形勢下高校在重視文化知識傳播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使得藝術類學科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學校的重視。舞蹈教學一直是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高校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創新和完善,其在高校教育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成為高校教學中的重點學科。作為主要學習課程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許多舞蹈老師僅僅具備舞蹈教學技巧的傳授能力,對于民間舞蹈中存在的文化內涵知之甚少,在舞蹈教學中也很少強調民族舞蹈藝術的民族性和傳承性,由此對學生的文化藝術熏陶發揮作用有限。同時,許多學生對民間舞蹈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華麗的舞姿、柔軟的身段、輕柔的節奏等幾方面,間接忽略了民族舞蹈的藝術價值與重要意義。在其他文化沖擊下,民間舞蹈藝術存在著被邊化甚至是部分民族舞蹈項目有被退出舞臺的危險,對民間舞蹈傳承和發展造成了消極的影響,也對我國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弘揚同樣造成了極大的限制與阻礙。

1.民間舞蹈保護意識薄弱

經過歷史濯洗后沉淀形成的舞蹈形式都是精華表現形式西方文化沖擊與現代市場發展不同程度上造成了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發展面臨著被邊緣化的難題。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歷史以及文化底蘊,因而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與獨特的韻律。當今時代經濟需求不斷增長使得大學生生活節奏陷入了加快循環的狀態,科學技術發展也使得大學生對新科技、新技術的追求欲望越來越強烈,在此背景下傳統文化尤其是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卻正在逐漸被淡忘、被遺失,高校學生將關注點放在了新科技方面,從而忽略了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從根本上來說,高校學生忽略民間藝術保護的最終結果就是民間文化逐漸退出我們的日常生活。為解決這一題,政府部門針對民間舞蹈也出臺了相應的保護文件,明確指出要將民間舞蹈納入教學體系中,高校正在積極加強民間舞蹈藝術教育。但是,現實情況是民間舞蹈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內容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傳承和發展,因為之高閣高校學生對民間舞蹈藝術保持著仰望與崇敬的態度,而并非是了解掌握與傳承發展,因此也不能夠有效傳承與保護民間舞蹈藝術,高校民間舞蹈藝術教育課程也難以發揮應有作用。因此,新形勢下高校舞蹈課程開展民間舞蹈藝術教學時,如何在不受其他文化干擾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獨特的文化特征并得到有效傳承發展,已然成為當今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高校民間舞蹈藝術教學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2.民間舞蹈藝術文化教育重視不夠

民間舞蹈藝術是人民生活的一種反映形式,產于民間,流傳于民間,受民俗文化影響較大,雖風格較為穩定,但表演形式相對自由。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民間舞蹈元素和形式也各不相同。由于民間舞蹈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時間、地域、民族等諸多因素的限制與影響,其表現風格與舞蹈技巧也差異顯著。民間舞蹈藝術表演性較強,對學生的專業功底有較高要求,這也導致高校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均只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舞蹈技巧的掌握和動作學習上,而未對民間舞蹈藝術理論知識與民族特點把握引起重視。結合民間舞蹈的特點,高校學生的學習重點在于情感的抒發,肢體表達僅僅是舞蹈情感的表達形式,但并不是民間舞蹈的核心,如果一味追求肢體的機械性表達,而忽略了情感層面的深化學習,就無法將民間舞蹈藝術的韻味展現出來,更何談傳承與發揚。因此,新形勢下高校民間舞蹈教育要將重點放在學生情感和文化素養培養方面,這也是高校民間舞蹈藝術更好傳承發展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3.民間舞蹈傳承人越來越少

經過歷史長河的沖刷與洗禮,民間舞蹈還能傳承至今主要靠一代代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的堅持與努力。民間舞蹈藝術教育,不僅需要教師和學生深入接觸民間舞蹈文化,更需要深入了解舞蹈背后的民間傳統習俗、風俗、成因以及發展過程等,高校學生了解這些才能逐漸明白民間舞蹈文化和掌握舞蹈藝術的民族特色,并真正實現民間舞蹈藝術的熏陶教育。民族藝術傳承人,就是活體教科書與儲存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核,也是高校學生更好了解民間舞蹈藝術的重要來源。但是新形勢下民間舞蹈藝術文化教育和堅守,受到來自于經濟、社會與快速文化的多重沖擊,能夠主動參與民間文化傳承并選擇堅守的年輕傳承人越來越少,這也是高校民間舞蹈藝術傳承面臨的一大難題。一方面,民間舞蹈文化保護意識不強,專業的傳承人數量越來越少,被人們遺忘的民間舞蹈藝術項目越來越多,有的藝術形式被邊緣化甚至已經永遠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導致各區域高校難以有效凝聚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另一方面,我們目前能夠接觸到的民間舞蹈藝術都是代代相傳留下來的存在著傳承對象和過程過于狹隘的問題,比如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等做法使得民間舞蹈藝術傳承者越來越少,同時因為歷史沉淀等因素導致民間舞蹈藝術文化產生缺失和遺漏。將民間舞蹈藝術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學課程上,我們就應重視這些問題,讓民間舞蹈傳承者走進高校舞蹈課堂上來,這樣不僅可以擴大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面,還可以將其整理、編輯成規范的教材,讓學生掌握到更準確更全面的民間舞蹈藝術,讓他們自動承擔起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重擔來。

三、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傳承的建議

從本質上說,民間舞蹈藝術是一種特點鮮明、趣味性和娛樂性較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源于民間且傳于民間,所體現的是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生產實況,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為響應國家保護民族傳統文化號召,保障民間舞蹈藝術的良好傳承,各大高校紛紛將民間舞蹈藝術引入到舞蹈教學中,但是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民間舞蹈理解的都不夠深刻,無法讓學生通過民間舞蹈藝術學習真正了解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體會民間舞蹈的韻味。因此,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傳承,還需要發展建立一支專業的民間舞蹈教師隊伍,合理設置民間舞蹈藝術教育課程并采取多種授課形式,促進高校學生的民間田野實踐學習,讓學生掌握民間舞蹈基礎技巧的同時,增強學生對民間舞蹈藝術文化底蘊的正確認知,了解民間舞蹈藝術背后民族獨有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特色,不斷激發他們對民族文化的探究欲望,樹立正確的民族文化保護意識與傳承意識,讓他們自覺承擔起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重擔,讓民間舞蹈藝術在他們的手里不斷發揚光大。

1.建立民間舞蹈專業教師隊伍

受民間舞蹈藝術的特殊性影響,對民間舞蹈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其教師整體素質對于民間舞蹈藝術的整個教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舞蹈專業功底,還需要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理論功底。因此,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傳承首先要建立一支民間舞蹈專業教師隊伍。是重點在于“挖掘”,高校要加大對于民間舞蹈藝術家的引進,邀請本區域具有民間舞蹈專長的藝人到高校舞蹈教學課堂上來,通過與民間舞蹈家相互合作為高校民間舞蹈教育的傳承提供更加專業的教學,讓他們以專職或兼職形式來集體向學生傳授民間舞蹈作品和素材的學習,為民間舞蹈藝術家提供更多的舞蹈傳承人的選擇,共同推動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培養出更多的民間舞蹈藝術家。二是由區域范圍內的高校抱團發揮作用,組織同一地區不同民間舞蹈藝術項目的藝人同臺演出,通過民間藝術家演出與即興表演來帶領學生學習民間舞蹈藝術活動的獨特創造性,讓他們成為高校學生民間舞蹈藝術學習的重要教師。三是借助媒體力量挖掘本區域更全面的民間舞蹈藝術項目與傳承人,讓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開展“互聯網+民間舞蹈藝術教育”,通過互聯網直播、在線教育課程等方式來引導高校學生的學習。四是加強高?,F有舞蹈教師隊伍的民間舞蹈藝術教育熏陶,定期對舞蹈教師的知識素養進行培訓考核,組織教師進行系統性的民間舞蹈藝術熏陶學習。

2.合理設置民間舞蹈專業課程

目前為了響應民間舞蹈保護的政策,讓已經逐漸湮滅的舞蹈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各大高校紛紛開設了民間舞蹈教學課堂,為學生講解民間舞蹈的相關理論知識與表演技巧。但是,由于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缺乏規范性與系統性,導致學生無法深入了解民間舞蹈韻味與文化內涵。因此,在民間舞蹈教學課程設置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一方面,在教學內容上,注重本區域民間舞蹈藝術項目的挖掘,和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人共同研究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上,讓民間舞蹈項目與現代舞蹈教學項目共同進行,帶領學生挖掘民間舞蹈的藝術特色和重要價值,并正確看待民間舞蹈藝術與現代舞蹈項目。再者,要把握好民間舞蹈藝術教學的重點,在重視舞蹈肢體教學的基礎上要嚴格規范民間舞蹈中民族特色動作,并為學生深入剖析特色動作背后的文化內涵,加深他們對獨特民族文化的理解,以便在肢體動作表達時將情感元素更好地融入進去。只有更好掌握民間舞蹈的文化背景與理論知識,才能實現肢體動作與情感的完美結合,將民間舞蹈的韻味展現出來。部分高校舞蹈教師為了提升學生課程的通過率與學生對舞蹈的表現能力,將動作技巧作為教學核心,對學生文化知識、理論知識、情感元素方面的學習沒有引起重視,導致學生雖然能夠熟練展現民間舞蹈的肢體動作和表演技術,但從根本上來說表演缺乏情感,對學生了解民間舞蹈也沒有較多幫助。因此,教師在調整教學模式時要將技術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比如在民間舞蹈藝術教學中為學生講解某一民間舞蹈的民族特色、創作背景以及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對其有初步認知和概念,對其表現形式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行幻想所處時代背景、舞蹈形式與情緒表達方式,進而讓學生帶著情感和理解來宅成民間舞蹈項目的肢體動作學習,讓他們更好掌握民間舞蹈藝術精髓,并傳承民間舞蹈文化。

3.促進民間舞蹈“田野實踐”學習

在高校舞蹈課程中為了將民間舞蹈的藝術性充分展現出來,需要教師和學生對民間舞蹈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地了解,掌握民間舞蹈的發源、意義以及舞蹈存在的形式。在此要求下,院校應組織舞蹈教師以及學生深入到不同民族和民間舞蹈藝術項目當中,實地了解每個民族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特色。同時,利用暑假寒假組織學生還要不斷搜集和整理民間舞蹈藝術相關資料,以充實民間舞蹈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探究民族文化內涵,對其產生、發展過程進行深入了解。通過“田野實踐”學習這種方式,教師既可以將這些知識引入到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讓教學內容更豐富、多彩,還可以充分了解民族舞蹈藝術的文化精髓,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民間舞蹈學習條件,同時也有利于民間舞蹈藝術傳承。從根本上來說讓學生利用假期對民間舞蹈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其生存環境、文化底蘊和背后的故事,有利于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民間舞蹈藝術傳承觀念。再者,組織舞蹈教師和學生實地調研民間舞蹈風情和文化,通過互聯網、傳承人以及現場等不同的渠道獲得關于民間舞蹈根源、發展歷史與變化等知識,可以讓他們掌握民間舞蹈的精髓以及傳承的重要價值,承擔起民間舞蹈藝術傳承和保護的責任。

結語

單一的舞蹈藝術教學只能夠讓學生了解肢體動作,對于其肢體動作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卻了解不夠;另外單一的民間文化教學也只會讓學生們感覺枯燥、乏味。民間舞蹈藝術進校園,是民間文化和舞蹈藝術有效結合教學的重要方式,民族舞蹈課程安排是結合開展舞蹈與文化教學的重要選擇,可以有效保證學生的文化素養教育。尤其是新時代高校學生面臨著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不斷増大的生活壓力與各種冗雜的快餐文化、舶來文化等現代文化,傳統文化在高校學生的生活中卻沒有一席之地。相比民族舞蹈的柔美和婉約,高校學生更喜歡街舞的節奏感和帥氣;相比傳統文化的歷史底蘊,他們更愿意吸收陌生而新鮮的外國文化。而面臨文化的沖擊,我們需要正確處理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沖突。在我國傳統藝術文化中,民間舞蹈作為重要組成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舞蹈教學中加強民間舞蹈藝術的融人入,對于促進我國民間文化傳承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新形勢下我們要將民間舞蹈藝術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學課堂上來,開設民間舞蹈課程教學,以文化為基底,培養舞蹈技巧,在民間舞蹈專業教師培育、民間舞蹈課程設置、民間舞蹈田野實踐等方面下功夫,促進民間舞蹈藝術在高校更好地傳承發展,讓大學生成為民間舞蹈藝術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注釋:

①曾婕,陽秀紅.作為“精品”的普通高校舞蹈課程建設2016年普通高校舞蹈精品課程教學研討會[J].舞蹈,2017,000(001):18-21,25.

②袁芳.淺析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傳承民間舞蹈藝術[J].大眾文藝,2018000(018:209

③楊燦.淺析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傳承民間舞蹈藝術[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000(026):80-81.

④曾婕,陽秀紅.作為“精品”的普通高校舞蹈課程建設[J].舞蹈,2017(1)18-21

⑤傅小青.高校民族舞蹈文化傳承及其“心授性”與“規訓性”%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Dance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6,000(003):64-68

⑥周璐璐,蘇仲霓.試談當代高校舞蹈創作的文化體認及發展路徑[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7(1):111-115

民間舞蹈范文第3篇

一、河北民間舞蹈概況

河北民間舞蹈作為燕趙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其悠久的歷史, 深厚的文化底蘊聞名于世。河北民間舞蹈最早可追溯到元代, 當地先民在勞動之余, 運用最簡單的棒、鎬等勞動工具作為打擊樂器, 用肢體語言來感懷自然, 贊美生活。多少年來, 經過人們在生活中的不斷提煉、改進和探索, 這種以抒發情感而即興表演的動作慢漫演變成了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民間舞蹈。

河北民間舞蹈按地域可劃分為四部分:冀東有昌黎地秧歌、撫寧鼓扇和五虎棒;冀西有井陘拉花、鬧秧歌、舞鼓、別杠、抬船、坐花車;冀中有滄州落子、鼓花落子、馬竹落子、花籃燈、荷花燈、七巧燈、花貍虎、勝芳腰鼓、戰鼓;冀北有具有宗教色彩的假面舞、猴打棒、插花落子、花鼓、舞鼓、碰碰會。除此之外, 還有遍及河北各地的獅舞、高蹺、花燈等舞蹈形式。每到節慶期間, 各地的民間藝術家們手持扇子、燈籠、花傘等道具, 在鑼鼓、嗩吶等樂器的伴奏下載歌載舞, 感懷內心的喜悅。近些年來, 隨著時代的高速發展, 新興藝術形式正以時尚化、多元化的特點受到青年人的追崇, 傳統民間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大學生是年輕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高校開展河北民間舞蹈教學, 將對傳承和發展河北民間舞蹈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二、河北本土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學的可行性

把河北民間舞蹈融入河北省高校教學, 其優勢顯而易見。首先, 體現在學生的個人情感方面。在普通高校實施河北民間舞蹈教學, 學生本身具有親切的認同感與較強的好奇心理。在認同感與好奇心理的促使下, 學生對河北民間舞蹈產生濃厚的興趣, 推進民間舞蹈教學的發展。其次體現在教學內容的取材上。河北民間舞蹈源于河北, 扎根于河北, 它的產生、發展與河北的歷史文化密不可分, 在教學內容的取材方面有著本土化的優勢, 能夠獲取生動、形象的第一手教材。再次, 體現在教學實踐上。教學實踐為河北民間舞蹈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教學平臺。例如, 聘請河北民間舞蹈的傳承人來傳授技藝, 指點動作, 利用校內演出活動將所學內容亮相舞臺, 這樣不僅能夠普及與推廣河北民間舞蹈, 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表現力, 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三、河北本土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學的作用

河北本土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學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把河北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學, 可以促進學生對民間藝術的了解與認同, 弘揚地方傳統文化, 增強學生熱愛河北、熱愛家鄉的自豪感。以昌黎地秧歌為例, 昌黎地秧歌, 又稱作河北秧歌, 流行于河北省昌黎、灤縣、撫寧等地, 是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昌黎地秧歌的舞蹈動作側重于全身每個部位的細小動作來揭示人物的內心情感。特別是演員利用肩、腕、胯、膝四個部位有機配合, 扭出了昌黎地秧歌的獨特韻味。在課堂教學中, 學生對昌黎地秧歌獨具魅力的扭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特別是加入道具和扮相的妞與丑、蒯與丑的對扭更加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也為今后學習其他民間舞蹈打下良好的興趣基礎。在舞蹈理論學習中, 當學生了解到昌黎地秧歌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是當地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已從最初的“擺地攤”逐步走向了世界藝術的舞臺, 無不為河北省有如此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瑰寶而感到驕傲。

二是把河北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學, 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自身修養。河北民間舞蹈種類繁多, 形式多樣, 各地區具有特色的民間舞蹈充分運用優美的肢體語言展現內心美好情感。因此, 民間舞蹈不僅可以讓學生欣賞到風格各異的民間音樂, 還可以在極具特色的舞步中領略到人體的動作美與形態美。如滄州落子的柔美典雅, 動作中講究“三道彎”式的曲線美, 井陘拉花的剛柔相濟, 上肢柔中帶剛的舞蹈動作配以下身高抬穩落的步伐, 跳出了冀中兒女的美好情懷。學習河北民間舞蹈可以完美地展現當代大學生的青春活力, 充分的體現女性的嬌柔之美與男性的陽剛之美, 促進大學生審美能力與自我審美意識的發展。此外, 通過河北民間舞蹈教學, 使學生掌握河北民間舞蹈的專業知識, 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鑒賞能力, 對提高大學生的藝術修養與綜合素質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三是把河北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學, 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民間舞蹈教學中, 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將所學的舞蹈語匯加以提煉與完善, 融合自身特點, 創編出新的舞蹈組合甚至是舞蹈作品, 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 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另一方面, 學生在學習中對民間舞蹈產生的淵源, 對舞蹈作品創作的背景、舞蹈動作風格的把握以及對舞蹈背景音樂的理解都能夠激發他們對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思考與興趣, 從而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 培養學生全方位的創造思維能力。

四、河北本土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學的實施策略

鑒于前文對河北本土民間舞蹈融進高校舞蹈教學的可行性和作用的分析, 河北省普通高校應該承擔起傳承與發展本省民間舞蹈文化的重要使命, 重構高校舞蹈教育體系, 并在舞蹈教學實踐中貫徹實施。

(一) 教育主管部門應大力倡導本省高校進行本土化舞蹈教學

近些年來, 河北省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 高度重視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發掘和保護, 把發掘、保護民間文化, 實施文化精品戰略, 作為推進河北發展, 提升河北文化軟實力的有效途徑。河北民間舞蹈作為河北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的發展與傳承已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高校作為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搖籃, 也是傳播河北民間舞蹈文化的重要領域。在高校開展河北民間舞蹈教學, 可以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河北的自豪感, 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造能力, 這對河北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 高校主管部門應高度認識高校開展本土化舞蹈教學的重要性, 采取有力措施促進河北民間舞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實施。

(二) 創建科學的教育平臺, 讓河北民間舞蹈在高校得以傳承

教育主管部門在推進高校實施本土化舞蹈教學的同時, 高校應結合自身特點創建科學的教育平臺, 根據學生學科領域的不同, 因材施教, 讓教學更有意義。對于非舞蹈專業的學科領域, 針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薄弱的實際情況, 高校應采用設立選修課、公共課的方式進行教學, 重在宣揚河北民間舞蹈, 培養學生學習河北民間舞蹈的興趣, 增進學生對河北民間藝術的了解。對于舞蹈專業學科領域, 高校應將河北民間舞蹈納入必修課范疇, 組織專業教師根據地方特點制定規范的教材, 并采用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的方式, 為河北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儲備后續力量。

(三) 提升教師業務素養, 建立規范的教學方案

將河北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育體系, 應重視對其教學本體的研究。教師是溝通知識與學生之間的紐帶, 如何將河北民間舞蹈的精髓傳授給學生, 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問題。在民間舞蹈教學中, 筆者通過大量閱讀河北民間舞蹈的書籍, 收集整理河北傳統舞蹈劇目, 參觀民間社團演出, 將河北民間舞蹈融入民間舞蹈教學體系, 并制定了一套河北民間舞蹈的教學方案。

河北民間舞蹈教學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是啟發學生學習動機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重點培養的是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堂內容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以昌黎地秧歌為例, 在傳授理論知識時, 將講課內容與視頻圖像相結合, 讓學生對昌黎地秧歌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教師并聲情并茂地加以示范, 使學生更具有真實感, 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第二是探索與研究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以教授河北民間舞蹈的產生、發展、動作特點等理論知識為主, 讓學生對河北民間舞蹈有一個全面、深入的認識, 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學習經驗, 并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大膽探索, 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圍。第三是體驗與實踐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以實踐教學為主, 利用示范法、講解、提示、口令法等教學方法, 通過對舞蹈組合與片段的學習, 使學生把握河北民間舞蹈的形態特色和語言特色, 體味河北民間舞蹈的獨特韻味。第四是深化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帶領學生參觀民間社團演出, 與民間藝人相互交流, 并利用學校的演出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現其藝術才能, 讓學生在自我體驗中深化對河北民間舞蹈的認識。

(四) 建立學生社團, 讓河北民間舞蹈豐富大學校園藝術生活

在推進河北民間舞蹈進入高校課堂的同時, 高校相關部門應積極鼓勵學生發揮主動性與創造性, 建立諸如昌黎地秧歌、井陘拉花、滄州落子、盧龍猴打棒等學生民間舞蹈社團, 并給予一定經濟與政策的扶持, 鼓勵社團定期舉辦大型演出活動, 邀請民間老藝人來社團傳授技藝, 觀摩民間社團的演出活動, 并舉辦類似民間舞蹈活動月等文藝演出形式, 讓河北民間舞蹈豐富大學校園的藝術生活。

摘要:河北民間舞蹈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 它凝聚著世代勞動人民聰穎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和質樸的情感, 運用其特有的舞蹈語匯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的向往和對生命的渴望, 是燕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北省普通高校作為培養高等人才的搖籃, 承擔著傳承與發展河北民間舞蹈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從河北民間舞蹈的概況、河北本土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學的可行性、河北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學的作用, 以及河北本土民間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學的實施策略四個方面, 對本土化舞蹈納入河北省高校舞蹈教育體系進行了創新性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河北民間舞蹈,普通高校,舞蹈教學,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5:31-33.

[2]于平.舞蹈文化與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91-92.

[3]王鶴琴.談河北民間舞蹈的傳承與創新[J].大眾文藝, 2011 (9) :22-24.

民間舞蹈范文第4篇

一、掌握民族文化特色

教師要注意在教授每一個舞蹈單元的時候都要去結合相應的民族民間文化, 學生只有在了解了相應的民間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領悟到所學舞蹈的真諦及其深邃的文化內涵。比如, 在教授藏族舞蹈這一課時,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藏民的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及其生活習慣, 使其了解到高海拔給藏民帶來的呼吸上的問題, 進而使學生了解到藏族舞蹈中的慢呼吸的舞蹈特色。例如, 《弦子》, 藏族舞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支舞蹈, “屈伸”動作是其基本的舞蹈動作, 慢呼吸可以保證其動作的沉穩有力度, 充分體現出了藏民平時的生活習慣。又如, 蒙古族人民性情豪邁, 善歌善舞, 開朗奔放等等, 這就決定了蒙古舞蹈的粗獷彪悍、穩健豪邁, 所以蒙古舞中多抖肩、翻腕等橫寧的動作。而在苗族舞中, 苗族舞蹈女子在“踩鼓”時所表現出的身體一順邊的擺動就是受日常生活習俗的影響, 因為苗族長期生活在山谷中, 在平時的勞作中就養成了“一順邊”的生活習慣, 并把其充分體現在了苗族舞蹈中。

只有充分體會到了民族民間舞蹈的文化特性, 學生才能掌握民族舞蹈的精髓, 才能將舞蹈表現得淋漓盡致。當然, 緊緊依靠學生自身的理解還是不夠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要引導學生去認識民族文化、體驗民族民間生活習俗, 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把民族民間文化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從而使學生真正地了解一個民族, 真正地領會到民族舞蹈的精髓。

二、剖析動作體態由來

民族民間舞蹈是經過民間舞蹈藝人的長期總結、實踐、揣摩、體會、加工、潤色之后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民族民間舞蹈藝術, 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任何一種民族民間舞蹈都有自己經典的舞蹈動作、舞蹈體態和舞蹈韻律, 無論舞蹈的外化形式怎么改變, 這些獨特的舞蹈特色是保持不變的。這就進一步要求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 不僅要教授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舞蹈形體動作, 更要對這些動作進行剖析, 掌握這些舞蹈動作的本質, 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比如, 東北秧歌, 它的基本形態就是上身前傾, 膝部微屈, 保持重心在前, 這種形態是受其居住環境的影響的。東北地勢平坦開闊, 居民多從事農業勞動及開礦, 他們樸實的性格造就了東北秧歌的基本舞蹈形態和動作韻律。

三、創設各種民俗情景

民族民間舞蹈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作過程中所創造出的民族的藝術結晶, 屬于純天然的自然而然的舞蹈動作。但是由于現在的學生生活經驗匱乏, 想要把這種勞作過程中產生的舞蹈動作融入到舞臺表演藝術當中實屬不易, 因此, 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營造相關的舞蹈氛圍, 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民族舞蹈的學習。

1. 舞臺化的情境

可以借助舞臺、燈光、音響等所營造出的藝術效果, 來更加真實、生動的反應當時的勞作場面, 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例如維吾爾族舞蹈的教學, 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身穿維吾爾族的民族服裝, 頭頂小朵帕, 梳起十幾條維族的小辮子, 一下子維族姑娘的靈動感就近在眼前了。這種仿真化的演出, 使得學生仿若身臨其境而更容易接受。

2. 生活化的情景

生活化的情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借助相關的道具使舞臺呈現出一種逼真的生活氛圍, 從而有利于學生快速融入到舞蹈當中。例如在排練東北秧歌時, 可以將東北大豐收的那種特有的生活情境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出來, 并在舞臺當中擺放一些豐收的作物, 例如, 玉米、高粱等。

3. 想象化的情景

倘若無法從生活中截取適當的素材來搬上舞臺, 那么也可以借助其它的教學輔助手段, 使學生們產生聯想。例如, 在講述蒙古舞蹈時, 無法對蒙古人民的生活進行還原化全景展現, 卻可以借助投影儀來播放一些體現蒙古風情的圖畫: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散落草原的蒙古包、善騎善射的蒙古小伙子、奔騰的駿馬等。通過這些圖片展示教學, 學生就能夠對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環境、地域特征等有個初步地了解, 再來教學生學習蒙古舞蹈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四、總結

對于教師而言, 在進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時候, 不僅僅要教授給學生技術層面的舞蹈技藝, 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理解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深邃的文化內涵。只有這樣, 才能讓民族民間舞蹈更真實的呈現給觀眾, 才能使觀眾領悟到民族民間文化的風格魅力??傊? 民族民間舞蹈是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其飽含著當地人民的深厚情感。

摘要:我國民族文化歷史悠久, 民間舞蹈也是名目繁多, 形態各異。民族民間舞蹈不僅僅具有審美性, 還具有民族文化的傳承性。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民族舞的民族特性, 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手段, 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要領。

關鍵詞:民族,舞蹈,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國賓.舞蹈教育戰略與發展.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4.

[2]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

民間舞蹈范文第5篇

【摘 要】中國民俗文化奇特絢爛,具有不可比擬的獨特魅力和風采。為了實現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要將民俗文化傳播與高校民間舞蹈教學相結合,通過高校學生對各種特色民族舞蹈的學習,可以領悟和把握不同的民俗風情,并在體悟和感知民間舞蹈學習過程中,獲得特色化的舞蹈學習能力,更好地探索中國民俗文化的精髓,進一步推動高校民間舞蹈教學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民俗文化;高校;民間舞蹈教學;應用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江蘇民間舞蹈傳承人口述史研究課題”(編號:13YSC018)的研究成果。

中國疆域遼闊,在滄海變化的時代變遷之中,流傳有極其豐富而多樣化的民俗文化,這些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和風采,具有精彩紛呈的民族文化特點和風情。在民俗文化傳承和弘揚的現階段,可以將豐富多樣化的民俗文化與高校民間舞蹈教學充分融合和鏈接,使之成為高校民間舞蹈教學的重要元素,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民族文化的滲透和浸染。這樣不僅了解了特色民俗文化,而且掌握了民間舞蹈的藝術表達方式。

一、民俗文化概述

我國疆域遼闊、歷史悠遠,在這片神奇的華夏土地之上孕育和滋生了豐富多樣化的民俗文化,它是中國的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文化現象,依附于不同區域人民的生活、情感而產生,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地區的生活習俗、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宗教信仰等內容,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也是豐厚而悠遠的文化遺產,體現出集體性和社會的一致性。民俗文化極大地增強了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益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匯集,可以在集體遵從、反復演示的狀態之下,塑造區域民族的整體品格和精神,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內容。而舞蹈則是民俗文化充分流露和反映的一個折射,通過民間舞蹈的藝術表現形態,可以從一個側面發現民俗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實現對民俗文化的體悟和認識。

二、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 教師對于民間舞蹈的本質還缺乏深入的了解和體悟

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之中,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極其豐富,形成了各種少數民族的特色化舞蹈,內蘊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內容,體現出各民族歷史文化的積淀。然而,在當前的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之中,部分高校教師對于民間舞蹈的本質還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和認知,這就使他們在民間舞蹈教學中難以全面傳遞出民俗文化的信息,無法使學習者深入透徹地理解民間舞蹈中的民俗文化內容,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民間舞蹈教學的實質,降低了民間舞蹈教學的效率。

2. 民間舞蹈教學的方法還存在缺陷

在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之中,盡管素質教育的改革涌現出一些新型的教學方法,然而,大多還是采用傳統的民間舞蹈教學方法,教師仍舊是采用講授、動作示范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要求學生掌握民間舞蹈的基本動作,重視學生在民間舞蹈學習過程中的動作標準性和規范性,而對于學生在民間舞蹈學習過程中的舞蹈內涵把握和舞蹈情感融入并沒有過多的關注。大多追求民間舞蹈學習中的舞姿優美程度,這就使學生難以在民間舞蹈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領悟民間舞蹈的內涵,在缺乏對民間舞蹈的內涵的把握前提下,難以將自己的表演氣質與民間舞蹈內容相銜接,無法完全釋放出自己在舞蹈中的藝術張力。同時,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之下,教師還要求學生舞蹈動作的整齊劃一性,而對于學生在民間舞蹈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領悟較為忽視,難以實現對學生個體的個性化指導教學,無法充分發揮出學生的特長。

3. 民間舞蹈教學的教材內容還缺乏合理性

在高校民間舞蹈教學的教材選擇方面,還缺乏合理性,還仍舊沿襲原有的教材內容,沒有根據時代的變換和社會需求的改變而加以改變和調整,這就使民間舞蹈教學的內容缺少時代元素,難以滿足學生的民間舞蹈學習渴求。

4. 高校民間舞蹈教學的課程設置存在不科學性

在高校的民間舞蹈教學中,通常是采用教學大綱指導的計劃,進行課程設置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盡管可以實現對大部分人的教學應用,然而卻難以凸顯出民間舞蹈教學中的特色化、個性化和創造性的特征,過于僵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民間舞蹈學習的人文情感,并使之對高標準的民間舞蹈技能產生畏難心理,較大地阻礙了高校民間舞蹈教學的高效實現。

5. 民間舞蹈教學的情感投入不足

在高校的民間舞蹈教學之中,教師側重于學生對民間舞蹈技能和動作的熟練程度,要求學生能夠展示出極其優美的舞姿,卻對民間舞蹈教學中的情感投入不足,學生無法通過民間舞蹈動作體悟和感受其中的文化寓意,存在“只知舞蹈,而不知其所以舞”的片面認知,形成了民間舞蹈教學的本末倒置的教學狀態,這顯然是不明智和不科學的,需要在民間舞蹈教學實踐中加以改進和優化。

三、探索民俗文化在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1. 高校民間舞蹈教師要把握民俗文化內涵

在高校民間舞蹈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和理解民俗文化的內涵,體悟民俗文化的精髓,對不同民族的特色民俗文化有透徹而深入的了解,并在民間舞蹈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將自己對民間舞蹈中的民俗文化理解注入到舞蹈教學之中,準確、全面而透徹地向學生傳達出民間舞蹈動作中的民俗文化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明晰民間舞蹈動作中的民俗文化寓意,使自身的舞蹈肢體動作與文化相融合和滲透,完美地展示出民間舞蹈的精髓和藝術張力,向人們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民間舞蹈藝術和文化情調。同時,教師還可以基于自己對民間舞蹈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感知,借助于直觀形象而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和平臺,向學生展示民間舞蹈的各種動作和姿態,引領學生進入到直觀的畫面之中,體悟不同民族的特色化舞蹈動作。如維吾爾族舞蹈中的輕巧步伐的運用以及靈動活潑的肢體語言的運用等,在生動而富于特色的維吾爾族民間舞蹈動作的表達和展示之中,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民間舞蹈的不同風味,不再局限于淺層次的民間舞蹈動作的表達,能更好地觸摸和探查到民族民間舞蹈的深層內涵。

2. 選擇適宜的高校民間舞蹈教材

在高校的民間舞蹈教材內容選擇中,還要取消不合時宜的教材內容,選取適宜于自己高校學生學習的民間舞蹈教材。同時,高校還要結合時代發展的進步特征,實現對民間舞蹈教材的素材挖掘、提煉、加工和整合,使之成為培養學生舞蹈綜合素養的教材,利用其豐富的藝術特征和文化特征的提取方式,更好地實現對民間舞蹈教材的系統化、邏輯性、專業性的編排,使之成為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有益內容。

3. 優化高校民間舞蹈的課程設置

針對高校民間舞蹈課程設置的科學化缺失的現象和問題,要注重對民間舞蹈課程的優化設置,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選修課程,利用當地豐富的民族民間舞蹈資源,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課程設置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鏈接,使學生在選修課程中感覺到舞蹈教學內容的親切感,進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民間舞蹈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要將民族民間舞蹈課程設置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突破專業學科的禁錮,使學生汲取民族歷史學、民族地理學等相關知識,并將這些學科知識融入自己對民間舞蹈學習的領會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民間舞蹈學習能力。

4. 采用多元化的民間舞蹈教學方法

高校民間舞蹈教學方法還要充分滲透和融合民俗文化,采用多元化的民間舞蹈教學方法,更好地提升學生對民間舞蹈的審美體驗。

(1)情境教學法。高校民間舞蹈教學課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出與民間舞蹈相貼近的民俗文化內容,使學生在民俗文化的語境之中,增強對民間舞蹈的理解和感知。例如,藏族民間舞蹈的學習就可以通過藏語“拉索”“呀”等民族語言,讓學生感知藏民族的民俗文化和語言。在東北秧歌的民間舞蹈學習中,可以帶動學生吶喊“嘿嘿”等語言,讓學生領會東北秧歌民間舞蹈的豪邁與奔放之情。

(2)欣賞法。在高校民間舞蹈教學中可以采用欣賞法,以直觀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下,引領學生感知和欣賞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藏族人民的特色歌舞,唐古拉山脈的美妙風情等,使學生在自然的環境中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特點和文化習俗,并將其融入自己的舞蹈學習之中。

四、結束語

高校民間舞蹈教學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使學生理解和感悟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風格和特色,并將其融入民間舞蹈學習之中,更好地體悟民間舞蹈中的文化內涵和精髓,傳承和弘揚民間文化和舞蹈藝術。

參考文獻:

[1] 曲韻.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與教學改革[J].藝術品鑒,2017,(3X).

[2] 周明龍.圓圈類技巧對民族民間舞蹈的重要性[J].藝術品鑒,2017,(3X).

[3] 王紅亮.當下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發展研究輯要梳拾[J].齊魯藝苑,2016,(6):41-43.

[4] 熊英.對云南民族民間舞蹈的理解與探索[J].科技視界,2016,(7):211,257.

[5] 扎西江措.民族民間舞蹈創作發展的思考[J].音樂時空,2016,(5):78-80.

[6] 張曉麗.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及發展趨勢芻議[J].大舞臺, 2016,(1):92-93.

(編輯:王春蘭)

上一篇:電氣設計下一篇:通信電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