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范文

2023-05-06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范文第1篇

管理及護理措施

早產兒、低體重兒、窒息、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兒病室收治的新生兒危重疾病,需要在特定區域進行監護和治療。

由于新生兒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能力不足和各系統發育不成熟,其免疫功能低下,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病原體侵襲,易發生院內感染。

常見所致新生兒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霉菌等,會危害新生兒康復甚至導致新生兒死亡,我院于2007年元月—2008年12月共收住的新生兒319例,發生上呼吸道感染17例,皮膚感染8例、上呼吸道感染率為5.3%;膿瘡癥感染率為1.8% ,因此加強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和護理,有效的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發生,更好的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新生兒病室內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1.1空氣污染:

新生兒病室是近年來逐漸被醫院重視和分支出來的科室,存在許多建筑布局及功能不合理的問題。尤其是基層醫院,新生兒室房間過小、過于密集,新生兒床單元占地面積不足3㎡,陪護探視人員多,病室人流量大,使病毒及細菌在空氣中懸浮使室內空氣受到污染監測空氣菌落在733cfu/m3,并有霉菌生長。

1.2醫療用品污染:

用于患兒的器械:聽診器、體溫表、小兒喉鏡、新生兒氣管插管、氧氣濕化瓶等,會因操作不嚴密受污染,以致發生醫院感染,經監測聽診器、小兒喉鏡,氧氣濕化瓶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清潔消毒和更換,細菌培養結果均顯示為菌落超標。(使用時間24小時)

1.3嬰兒暖箱污染:

早產兒、低體重兒、低體溫新生兒、置于暖箱內,由于培養箱內

較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細菌生長繁殖,加大了置暖箱中的新生兒感染的危險性。對連續使用的暖箱操作窗及圓窗塑料套物體表面細菌培養;菌落超標,有霉菌生長,并于水槽、水杯的入口處監測出綠膿桿菌。

1.4非醫療用品的污染:

新生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嬰兒床墊、毛巾被、澡具等用品的污染也是造成新生兒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于嬰兒床墊物體表面監測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以致嬰兒膿瘡癥皮膚感染的發生。奶瓶、毛巾置消毒柜內做消毒和保存,經監測有細菌超標生長現象。

1.5醫護人員手的污染:

醫護人員手也是造成新生兒院內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是接觸傳播的一個重要環節,于嬰兒沐浴室護理員手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故醫護人員在接觸新生兒時,做好手衛生是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

2、致危險因素的原因

2.1病室內空氣質量不合格:

新生兒室過于密集,陪護及探視人員流動次數多,會帶來更多的細菌污染。加上緊閉門窗,室內空氣不流通是造成空氣污染發生新生兒呼吸道感染的一個重要因素。

2.2醫院感染意識淡?。?/p>

醫務人員如對控制醫院感染的認識不足、忽略一些看似細小的環節,往往形成通過醫療用品及手的傳播途徑。比如,聽診器、手的污染、致病菌可通過這些外源傳播。

2.3嬰兒暖箱使用后未及時清潔消毒:

嬰兒暖箱培養完嬰兒后,不及時清潔和消毒,經監測水槽排水管口、水杯,細菌培養出綠膿桿菌,也是導致新生兒道感染的一個重要原因。

2.4新生兒用品置消毒柜內消毒和保存的誤區:

消毒柜其溫度并不能達到滅菌要求,監測其內毛巾及消毒柜內壁有大量細菌生長,存在醫院感染危害。

3、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管理及護理措施

目前新生兒醫院感染已引起醫院及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和有效管理,其有關新生兒醫院感染知識培訓;醫療用品及非醫療用品、消毒、滅菌隔離,嬰兒暖箱及時有效的清潔,消毒,監測和護理措施,對預防新生兒醫院感染,保證醫療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其管理及護理措施為:

3.1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通過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知識的認識和重視。尤其是加強產科、兒科、新生兒病房的醫務人員的培訓和考核,督導他們的無菌技術行為,并認真落實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離制度。

3.2新生兒病房的空氣消毒:

合理設置新生兒床單元,病室安裝空氣凈化器,每日開窗進行有效通風30分鐘,避免直流風。做好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控制陪護及探視人員。對病室物體表面、門把手每日用250mg/L84消毒液擦拭消毒。對隔離新生兒病室采用3%過氧化氫水溶液20ml/m3噴霧消毒。

3.3醫療用品的消毒

氧氣濕化瓶及管道每日更換、消毒。濕化液每4小時更換(使用滅菌蒸餾水)聽診器、體溫表等用品一嬰一用一消毒。

3.4嬰兒暖箱的消毒:

做好嬰兒暖箱全面及時有效的清潔消毒和監測是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嚴格執行每培養完一個嬰兒,對暖箱必須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制度,尤其是對水槽、水杯、操作窗、墊圈、圓窗塑料套空氣輸入管及床擱板的清洗和消毒,對以上易受污染,藏污納垢的關鍵部件,用500mg/L84消毒液浸泡、擦拭,30分鐘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再用潔凈無水布擦干;對操作窗、圓窗塑料套、水槽、水杯采樣經細菌培養,均無菌生長,達到清除感染隱患的目的,避免由此引起的新生兒醫院感染。

3.5醫護人員手衛生:

每個新生兒床單元均放置潔夫柔消毒凝膠一瓶,供操作前后或連續操作時手衛生使用,做到每次接觸每次消毒,為切斷傳播途徑起到

有效的控制作用。

3.6非醫療用品的消毒:

奶瓶、奶嘴、毛巾、嬰兒用品每次使用、清洗后均選壓力蒸汽滅菌方法。做到一嬰一用一滅菌,取消消毒柜內消毒和保存嬰兒用品的方法。

3.7分組護理:

對隔離新生兒采取分組護理措施,床頭標明隔離種類,護理用品床旁固定使用,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對隔離嬰兒暖箱用后做好終末消毒,經監測合格,貼消毒合格標示。

3.8加強呼吸道護理:

針對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強對新生兒呼吸道的護理管理,保持新生兒呼吸道通暢。頭偏向一側利于痰液流出,吸痰時動作要輕柔、防止粘膜損傷。吸氧時每4小時更換氧氣濕化液,鼻腔內有粘液用消毒棉花輕輕擦去,喂養過程中動作應緩慢避免誤吸。

3.9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柔嫩,易擦傷感染應保持新生兒床墊、毛巾衣物潔凈、干燥、無渣屑,每天清洗,防止肛門周圍的糞便污染陰道及尿道,皮膚褶皺處撲上適量嬰兒用粉,嬰兒用品一嬰一用一更換,避免交叉感染。

4.0臍部護理:

臍帶脫落前應保持局部干燥。每日檢查臍帶有無滲血和膿液,涂以75%酒精消毒,用無菌輔料覆蓋。

4.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

醫務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提高產科技術,預防產科并發癥,減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外源性感染。

4.2加強監測、監督管理機制:

監測和監督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月定期監測手術室、產房、嬰兒沐浴室、母嬰同室、新生兒病房空氣及物體表面,尤其是加強對嬰兒暖箱的細菌監測,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整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

5、小結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范文第2篇

一、隔離與消毒

1、留觀、疑似患者應當采取嚴格的接觸隔離措施,實行單間隔離。

2、患者診療與護理盡可能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按照醫療廢物處置;必須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采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再按照常規程序進行處理?;颊叩姆置谖?、排泄物、小面積污染等使用含消毒成分的吸濕材料覆蓋并吸收后按醫療廢物處置,再進行相應環境與物品的清潔、消毒;較大范圍污染的,首選漂白粉覆蓋,待液體吸收后清理,倒入污水處理系統。

3、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應專人專用,定期消毒。如遇污染,隨時消毒。

4、病房物體表面如床頭柜、水龍頭、門把手以及各種臺面等,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表面消毒劑(如醇類消毒劑)擦拭消毒;地面每天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濕式清掃、消毒。如遇污染,隨時消毒。

5、留觀隔離室的患者的活動應當嚴格限制在隔離室內,若確需離開隔離室,應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造成交叉感染。埃博拉出血熱患者隔離區域應當嚴格限制人員出入,醫務人員應相對固定。

6、埃博拉出血熱留觀隔離室不設陪護。若必須探視時,應當嚴格按照規定做好探視者的個人防護。

7、確診為留觀病例或疑似病例出隔離室后,應及時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

二、尸體處理

患者死亡后,應當減少尸體的搬運和轉運。尸體應當立即消毒后用密封防滲漏物品雙層包裹,及時火化。

三、廢棄物處理

埃博拉出血熱患者所有的廢棄物應當視為感染性醫療廢物,雙層封扎,標識清楚,密閉轉運,焚燒處理。(按醫院醫療廢棄物處置規范執行)

四、醫務人員防護

醫務人員應當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嚴格采取接觸隔離及飛沫隔離的預防措施。具體包括:

(一)診療過程中,應當戴乳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面罩(護目鏡),穿防護服、防水靴或者密封的鞋和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避免無防護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受到其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及環境;盡量減少針頭及其他銳器的使用,執行安全注射,正確處理銳器,嚴格預防銳器傷。

(二)醫務人員進出隔離病房時,嚴格按照相應的流程,正確穿脫防護用品,重點注意做好眼睛、鼻腔、口腔粘膜的防護。穿脫個人防護用品時,為減少和避免脫卸過程可能的污染,建議先戴口罩再戴帽子,確保在脫卸時能最后摘除口罩;護目鏡和防護面罩應在穿防護服前完成,脫卸時要先脫防護服再脫卸臉面部防護用品。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防護用品嚴格按照醫療廢物處置,可以復用的防護用品嚴格遵循消毒與滅菌的流程。

(三)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循《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及時正確進行手衛生。

(四)醫務人員暴露于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時,應當立即用清水或肥皂水徹底清洗皮膚,再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洗必泰醇擦拭消毒;粘膜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或0.05%碘伏沖洗;發生銳器傷時,應當及時按照銳器傷的處理流程進行處理;暴露后的醫務人員按照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醫學觀察。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金山分院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范文第3篇

管理及護理措施

早產兒、低體重兒、窒息、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兒病室收治的新生兒危重疾病,需要在特定區域進行監護和治療。

由于新生兒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能力不足和各系統發育不成熟,其免疫功能低下,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病原體侵襲,易發生院內感染。

常見所致新生兒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感染、皮膚感染等,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霉菌等,會危害新生兒康復甚至導致新生兒死亡,我院于2007年元月—2008年12月共收住的新生兒319例,發生上呼吸道感染17例,皮膚感染8例、上呼吸道感染率為5.3%;膿瘡癥感染率為1.8% ,因此加強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和護理,有效的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發生,更好的提高醫療護理質量

1、新生兒病室內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1.1空氣污染:

新生兒病室是近年來逐漸被醫院重視和分支出來的科室,存在許多建筑布局及功能不合理的問題。尤其是基層醫院,新生兒室房間過小、過于密集,新生兒床單元占地面積不足3㎡,陪護探視人員多,病室人流量大,使病毒及細菌在空氣中懸浮使室內空氣受到污染監測空氣菌落在733cfu/m3,并有霉菌生長。

1.2醫療用品污染:

用于患兒的器械:聽診器、體溫表、小兒喉鏡、新生兒氣管插管、氧氣濕化瓶等,會因操作不嚴密受污染,以致發生醫院感染,經監測聽診器、小兒喉鏡,氧氣濕化瓶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清潔消毒和更換,細菌培養結果均顯示為菌落超標。(使用時間24小時)

1.3嬰兒暖箱污染:

早產兒、低體重兒、低體溫新生兒、置于暖箱內,由于培養箱內

較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細菌生長繁殖,加大了置暖箱中的新生兒感染的危險性。對連續使用的暖箱操作窗及圓窗塑料套物體表面細菌培養;菌落超標,有霉菌生長,并于水槽、水杯的入口處監測出綠膿桿菌。

1.4非醫療用品的污染:

新生兒使用的奶瓶、奶嘴、嬰兒床墊、毛巾被、澡具等用品的污染也是造成新生兒醫院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于嬰兒床墊物體表面監測出金黃色葡萄球菌,以致嬰兒膿瘡癥皮膚感染的發生。奶瓶、毛巾置消毒柜內做消毒和保存,經監測有細菌超標生長現象。

1.5醫護人員手的污染:

醫護人員手也是造成新生兒院內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是接觸傳播的一個重要環節,于嬰兒沐浴室護理員手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故醫護人員在接觸新生兒時,做好手衛生是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

2、致危險因素的原因

2.1病室內空氣質量不合格:

新生兒室過于密集,陪護及探視人員流動次數多,會帶來更多的細菌污染。加上緊閉門窗,室內空氣不流通是造成空氣污染發生新生兒呼吸道感染的一個重要因素。

2.2醫院感染意識淡?。?/p>

醫務人員如對控制醫院感染的認識不足、忽略一些看似細小的環節,往往形成通過醫療用品及手的傳播途徑。比如,聽診器、手的污染、致病菌可通過這些外源傳播。

2.3嬰兒暖箱使用后未及時清潔消毒:

嬰兒暖箱培養完嬰兒后,不及時清潔和消毒,經監測水槽排水管口、水杯,細菌培養出綠膿桿菌,也是導致新生兒道感染的一個重要原因。

2.4新生兒用品置消毒柜內消毒和保存的誤區:

消毒柜其溫度并不能達到滅菌要求,監測其內毛巾及消毒柜內壁有大量細菌生長,存在醫院感染危害。

3、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的管理及護理措施

目前新生兒醫院感染已引起醫院及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和有效管理,其有關新生兒醫院感染知識培訓;醫療用品及非醫療用品、消毒、滅菌隔離,嬰兒暖箱及時有效的清潔,消毒,監測和護理措施,對預防新生兒醫院感染,保證醫療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其管理及護理措施為:

3.1加強醫院感染知識培訓:

通過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知識的認識和重視。尤其是加強產科、兒科、新生兒病房的醫務人員的培訓和考核,督導他們的無菌技術行為,并認真落實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離制度。

3.2新生兒病房的空氣消毒:

合理設置新生兒床單元,病室安裝空氣凈化器,每日開窗進行有效通風30分鐘,避免直流風。做好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控制陪護及探視人員。對病室物體表面、門把手每日用250mg/L84消毒液擦拭消毒。對隔離新生兒病室采用3%過氧化氫水溶液20ml/m3噴霧消毒。

3.3醫療用品的消毒

氧氣濕化瓶及管道每日更換、消毒。濕化液每4小時更換(使用滅菌蒸餾水)聽診器、體溫表等用品一嬰一用一消毒。

3.4嬰兒暖箱的消毒:

做好嬰兒暖箱全面及時有效的清潔消毒和監測是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嚴格執行每培養完一個嬰兒,對暖箱必須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制度,尤其是對水槽、水杯、操作窗、墊圈、圓窗塑料套空氣輸入管及床擱板的清洗和消毒,對以上易受污染,藏污納垢的關鍵部件,用500mg/L84消毒液浸泡、擦拭,30分鐘后,用清水清洗或擦拭,再用潔凈無水布擦干;對操作窗、圓窗塑料套、水槽、水杯采樣經細菌培養,均無菌生長,達到清除感染隱患的目的,避免由此引起的新生兒醫院感染。

3.5醫護人員手衛生:

每個新生兒床單元均放置潔夫柔消毒凝膠一瓶,供操作前后或連續操作時手衛生使用,做到每次接觸每次消毒,為切斷傳播途徑起到

有效的控制作用。

3.6非醫療用品的消毒:

奶瓶、奶嘴、毛巾、嬰兒用品每次使用、清洗后均選壓力蒸汽滅菌方法。做到一嬰一用一滅菌,取消消毒柜內消毒和保存嬰兒用品的方法。

3.7分組護理:

對隔離新生兒采取分組護理措施,床頭標明隔離種類,護理用品床旁固定使用,盡量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對隔離嬰兒暖箱用后做好終末消毒,經監測合格,貼消毒合格標示。

3.8加強呼吸道護理:

針對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強對新生兒呼吸道的護理管理,保持新生兒呼吸道通暢。頭偏向一側利于痰液流出,吸痰時動作要輕柔、防止粘膜損傷。吸氧時每4小時更換氧氣濕化液,鼻腔內有粘液用消毒棉花輕輕擦去,喂養過程中動作應緩慢避免誤吸。

3.9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柔嫩,易擦傷感染應保持新生兒床墊、毛巾衣物潔凈、干燥、無渣屑,每天清洗,防止肛門周圍的糞便污染陰道及尿道,皮膚褶皺處撲上適量嬰兒用粉,嬰兒用品一嬰一用一更換,避免交叉感染。

4.0臍部護理:

臍帶脫落前應保持局部干燥。每日檢查臍帶有無滲血和膿液,涂以75%酒精消毒,用無菌輔料覆蓋。

4.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

醫務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提高產科技術,預防產科并發癥,減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外源性感染。

4.2加強監測、監督管理機制:

監測和監督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月定期監測手術室、產房、嬰兒沐浴室、母嬰同室、新生兒病房空氣及物體表面,尤其是加強對嬰兒暖箱的細菌監測,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整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生兒醫院感染。

5、小結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范文第4篇

一、開展全院綜合性監測,在此基礎上逐一開展目標性監測,以掌握本院醫院感染發病率、多發部位、多發科室、高危因素等進行監測,為醫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學的依據,嚴防醫院感染流行和爆發的發生。醫院感染控制指標監測內容

二、衛生學監測標準

1、各類環境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衛生標準 標準 環境范圍標準 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類別

322(cfu/m) (cfu/cm) (cfu/cm) Ⅰ類 層流潔凈手術≤10 ≤5 ≤5 室、層流潔凈病房 Ⅱ類 普通手術室、普 通保護性隔離 室、供應室無菌≤200 ≤5 ≤5 區、燒傷病房、重癥監護病房、產房、嬰兒室、早產兒室、 1

Ⅲ類 兒科病房、婦產

科檢查室、注射 室、換藥室、治≤500 ≤10 ≤10 療室、供應室清潔區、急診搶救室、化驗室、各普通病房 Ⅳ類 傳染科及病- ≤15 ≤15 房 監測時間:根據不同的特殊重點部門,至少每個月監測一次。當發生醫院感染流 行,高度懷疑或確定與空氣、物體表面、醫務人員手的污染有關時,可隨時進行監測。

2、醫療用品衛生標準 ①凡滅菌的醫療用品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的醫療用品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 ②消毒后的內鏡合格標準為:細菌總數<20cfu/件,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 2③接觸皮膚的醫療用品≤200 cfu/g或100cm,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

3、使用中消毒劑滅菌劑衛生標準 ①使用中的消毒劑細菌含量<100cfu/ml,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每季度監測一次。 ②使用中的滅菌劑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每月監測一次。

三、紫外線消毒效果監測 日常監測:包括燈管應用時間、累計照射時間和使用人簽名。 照射強度監測:對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燈管應進行照射強度監2測,新燈管的照射強度不得低于90uw/cm,使用中燈管不得低于270uw/cm,照射強度監測院感科每半年抽查一次,科室要求每季度監測一次。 2參考值:使用中的照射強度不低于70μW/cm。新購進的燈2管不低于90μW/cm。 2

四、醫院感染病例監測指標

1、二級醫院感染現患率≤8%。

2、二級醫院感染漏報率≤20%。

3、二級醫院無菌手術切口感染率≤0.5%。

4、二級醫院無菌手術切口甲級愈合率≥90%。

5、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

6、住院病人抗菌素使用率≤60%。

7、門診病人抗菌素使用率≤20%。

五、壓力蒸汽滅菌的監測: 化學監測應每包進行,手術包需進行中心部位的化學監測。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天滅菌前進行B-D試驗;生物監測日常應每周進行,新滅菌器使用前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對擬采用的新包裝容器、擺放方式、排氣方式及特殊滅菌工藝,也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六、培訓 針對以上醫院感染控制指標將在每年的培訓內容里涵蓋,要求各科及門診監控小組組織本科室人員學習、培訓醫院感染管理的有關知識。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范文第5篇

1、為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和防治法實施細則》及《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醫院成立院內感染委員會,領導院內感染管理工作。

2、感染管理委員會成員定期深入各科室,督促檢查預防院內感染工作。

3、分析評價監測資料并及時向有關科室和人員反饋信息,爭取有效措施減少各科感染的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率。

4、加強院內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宣傳院內感染監測工作的意義和監測知識,提高醫護人員監控水平。

5、協同全院各科室院內感染監控工作,提高業務技術指導和咨詢,推廣新消毒方法和制劑。

6、對廣大醫務人員進行預防院內感染知識訓練和繼續教育,做好有關消毒,隔離專業知識的技術指導工作。

二、醫院感染管理規范

1、醫務管理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應履行以下職責。 1)、組織醫師和醫技部門人員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2)、監督、指導醫師和醫技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等有關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3)、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爆發趨勢時,統籌協調感染科組織相關科室、部門開展感染調查與控制工作,根據需要進行醫師人力調配,組織對病人的治療和善后處理。

2、護理管理部門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職責: 1)、組織全院護理人員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

2)、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滅菌與隔離、一次性使用醫療 69 用品的管理與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

3)、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爆發趨勢時,根據需要進行護士人力調配。

3、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要求:

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后必須進行消毒、毀形、并按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重新使用和回流市場。

4、病房的醫院感染管理

1)、遵守醫院感染管理的規章制度

2)、病室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刻消毒。 3)、病人床單、被套、枕套每周更換、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

4)、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巾)、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床單元必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5)、彎盤、體溫計用后應立即消毒處理。

6)、治療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拖布、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干、定期消毒。

7)、垃圾置塑料袋內、封閉運送。醫用垃圾與生活垃圾應分開裝運。

三、無菌操作制度

1、在執行無菌操作時,必須明確物品的無菌區和非無菌區。

2、執行無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將手擦干,注意空氣和環境清潔。

3、夾取無菌物品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

4、進行無菌操作時凡未經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觸無菌物品和超過無菌區取物。

5、無菌物品必須保存在無菌包或滅菌容器內,不可暴露在空氣中過久。無菌物與非無菌物分別放置。無菌包一經打開即不能視為無菌,應盡早使用,凡已取出的無菌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無菌容器內。

6、無菌包應按消毒日期順序放置在固定的柜廚內,并保持清潔干燥,與非滅菌包分開放置,并經常檢查無菌包或容器是否過期,其中用物是否適量。

70

7、無菌鹽水及酒精,新潔爾滅棉球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內敷料如干棉球,紗布塊等不宜裝得太滿,以免取用時碰在容器外被污染。

四、輸血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實驗室內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保障醫療質量,特制定本規范。

1、實驗室根據相關的需要和規定,設置有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所有實驗和處置室設在污染區,辦公區設在半清潔區。

2、管理要求:

(1)進入輸血科的血液及試劑必須有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許可證。

(2)必須嚴格按衛生部門頒發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規定的程序進行管理和操作。

(3)各區潔凈度的要求:患者自體血、儲存、發放血液應分室進行,并配備有相應的隔離設施。

(4)保持環境清潔,每日清潔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臺面應用高效殺毒劑處理。 (5)儲血冰箱應專業用于儲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潔和消毒,每周一次,防止污染。每月對冰箱的內壁進行生物學監測一次,監測結果應達到規定的要求,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6)感染病人自體采集的血液應隔離儲存并設明顯標志。

(7)工作人員上崗前應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檢查乙型肝炎病毒抗體水平。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一旦發生自體表面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處理。

(8)廢棄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液污染物分類收集,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9)做好相關的工作記錄和處置記錄。

五、檢驗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實驗室內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保障醫療質量,特制定本

71 感染管理規范。

1、實驗室根據相關的需要和規定,設置有清潔區、半清潔區和污染區。所有實驗和處置室設在污染區,辦公區設在半清潔區。

2、管理要求:

(1)工作人員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戴口罩、手套。 (2)用合格的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后進行無害化處理。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病人操作前先洗手或手消毒。

(4)無菌物品如棉簽、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使用后的廢棄物品,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5)各種器具應及時進行消毒、清洗;各種廢棄標本應分類處理(焚燒、入污水池、消毒或滅菌)同時做好相關的處置記錄。

(6)報告單應消毒后發放。

(7)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后應及時洗手。毛巾專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在進行各種檢驗時,應避免污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后,應及時消毒,遇有場地、工作服或體表污染時,應立即處理,防止擴散,并視污染情況向上級報告。

(9)菌種、毒種按《傳染病防治法》進行管理。

(10)實驗動物應嚴格管理,防止逃逸或造成人與實驗動物交叉感染,實驗后的動物必須焚化或進行無害化處理。

六、抗感染藥物應用管理制度

1、嚴格掌握抗感染藥物使用的適應癥,禁忌癥,密切觀察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

2、嚴格掌握抗感染藥物聯合應用和預防應用的指征。

3、制訂個體化的給藥方案,注意劑量,療程和合理的給藥方法、間隔時間、途徑。

72

4、密切觀察病人有無菌群失調,及時調整抗感染藥物的應用。

5、正確掌握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感染藥物的適應癥和療程。

6、強調綜合治療,提高機體免疫力,不過分依賴抗感染藥物。

7、注重藥物經濟學,降低病人抗感染藥物費用支出。

七、治療室、換藥室、注射室的醫院感染管理

1、室內布局合理、標志清楚。

2、醫護人員進入室內,應衣帽整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3、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

4、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明時間,超過2小時后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

5、碘酒、酒精應密閉保存,每周更換2次,容器每周滅菌2次。常用敷料罐應每天更換并滅菌;置于無菌儲槽的無菌物品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

6、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換藥車應有快速手消毒劑。

7、各科治療、護理及換藥操作應按清潔傷口、無菌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堅持每日清潔、消毒制度,地面濕式清掃。

八、手術室的醫院感染管理

1、布局合理、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區域間標志明確。

2、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可高壓蒸汽滅菌的應避免使用儀器無菌劑浸泡滅菌。

3、手術間、無菌間每日紫外線空氣消毒一次(時間24小時),每周乳酸熏蒸一次。

4、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

5、地面應濕式清掃,保持清潔、當有血液、體液污染時、應即時用含氯消毒劑拖洗。

6、麻醉用器應定期清潔、消毒、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用一消毒。

73

7、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

8、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9、嚴格限制手術室內人員數量。

10、手術廢棄物品須置黃色或有明顯標識的塑料袋內,封閉運送,無害化處理。

九、院內感染監測制度

1、對高危區,如手術室、供應室、無菌間、治療室、換藥室的空氣細菌,每月監測一次。

2、各科室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濃度,每季度監測一次。

3、各科室使用的紫外線燈強度每季度監測一次。

4、對各重點病房及治療室物體表面和醫護人員的手污染細菌每月監測一次。

5、對一人一針一管消毒,空針用過后消毒情況,每日調查一次。

6、對無菌器械消毒情況,每月調查一次。

十、消毒藥械與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用品管理制度

1、使用科室應準確掌握消毒滅菌藥械的使用范圍、方法、注意事項,掌握消毒滅菌藥劑的使用濃度,配制方法,更換時間,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等,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務科。

2、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用后,便進行消毒、毀形、并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重復使用和回流市場。

十一、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1、認真貫徹《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

2、建立健全全院醫療廢物管理監控網。

3、每日由專兼人員將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送運、暫時貯存、處理。

4、定期由護理部、保健科指導、檢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送運、暫時貯存、處理過程中的落實情況和安全防護工作。

5、由護理部組織負責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發生的緊急處理工作。

74

6、由保健科負責定期訓練有關醫療廢物登記和檔案資料的管理。

7、認真作好有關醫療廢物登記和檔案資料的管理。

8、及時分析和處理醫療廢物管理中的其他問題。

十二、污水處理制度

1、污水處理嚴格按“三廢”處理要求進行工作,保證被污染的廢水不直接流入公共下水道。

2、工作人員保證污水不外溢。

3、嚴格按照加氯計算比例,保證氯、水充分接觸一定時間后方能排放。

4、服從環保、防疫部門管理指導、協助工作。

十三、消毒隔離制度

1、醫務人員上班時間要衣帽整齊、下班、就餐、開會、上廁所時應脫去工作服。

2、診療換藥位置工作前后應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泡洗。無菌操作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3、無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體溫計用后要用酒精液浸泡。

4、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拖洗地面,床頭桌及椅子每日濕擦,抹布要專用。定期消毒,一用一消毒。

5、換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處,不隨地亂丟,不在病房清點,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各種醫療用具使用后均須消毒備用,藥杯、餐具必須消毒后再用,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7、有嚴重感染性臟器移植的手術病人,放單獨病房,病室應事先進行消毒。

8、出院病人的床單元,必須做好終末處理,床、椅、桌及墻壁應用消毒液擦洗,床墊被褥洗曬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應更換,用具應消毒。

9、傳染病人按常規隔離,兒科門診應設預檢,疑似傳染病應在觀察室隔離,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得帶出病房,也不得給他人使用,病

75 人用過的被服應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10、傳染病人在指定范圍內活動,不準互換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診療時應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后應進行終末消毒。門診病人應在指定地點候診、檢查和治療,不要在門診各處走動,防止交叉感染。

11、傳染病人按病種分區隔離,工作人員進入污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應更換隔離衣,洗手離開污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12、凡厭氧菌,綠濃桿菌等特殊感人的病人,應嚴格隔離,病人用過后的器械、被服、房間都要嚴格消毒處理,用過的敷料要燒毀。

13、進入治療室、換藥室應衣帽整潔、戴口罩,私人物品不準帶如室內,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隔離傷口用物立即消毒處理。

14、治療換藥室,每天通風、換氣、清潔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線照射,或用消毒液噴霧消毒,每周徹底大掃除一次,每月做細菌培養一次。

15、每天檢查無菌物品是否過期,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并有明顯標志。

16、辦公室、病房、治療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應專用。

17換藥車上用物定期更換和滅菌,每周總滅菌一次。換藥用具應先消毒處理,再進行清洗、滅菌。

十四、病房消毒隔離制度

1、新入院病人(除急、危重病人外)必須24小時內完成衛生處理。

2、對已確診的傳染病人應立即轉科或轉院隔離治療,在未轉之前,必須采取隔離治療措施。

3、傳染病人應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不準亂串病室及外出。出院、轉院、死亡后要進行終末消毒,對傳染病人尸體須經嚴格消毒后處理。對其所用的物品必須消毒處理,不經消毒不準帶出,用過物品不能給他人使用。對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時要進行高壓消毒,或用化學消毒溶劑浸泡2小時后再行清洗。

4、凡遇有厭氧菌、綠膿桿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應嚴密隔離,用過的病房要用化學消毒

76 劑溶液噴霧消毒,用過的敷料要燒毀,對其被褥、衣服必須高壓消毒,醫護人員出入病室必須穿隔離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消毒一次。

5、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嚴重的要隨時拆洗,被褥服裝不準帶有血、尿、便痕跡。每個病人出院要更換。

6、病人的被套、床單、枕套和診查單每周更換一次。污染嚴重時更換。

7、病室內要保持空氣新鮮,經常通風換氣,消除污染。每日進行空氣消毒1—2次。

8、大小便器每用一次消毒一次,病人用的大小便器由護理員放在盛有化學消毒劑溶液池內(無水池病房放置塑料桶內)浸泡30分鐘后再用。

十五、注射室消毒隔離制度

1、注射室工作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進行無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齊、戴口罩。

2、注射時必須一人一針一管(包括皮試),用后放入消毒液浸泡。一次性用品用后必須進行毀形、消毒、統一回收的原則。

3、室內應有洗手設備及消毒藥液,每注射一人應洗手一次,醫務人員的手要經常消毒,每月監測一次,細菌總數不超過8個/平方米。

4、室內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二次,并用紫外線照射6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月定期做空氣細菌培養,細菌總數不得超過500個/立方厘米。

5、對特殊感染病人應與一般病人分開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單獨處理。

6、消毒鑷子及容器應配套使用,每周更換消毒液及容器二次。

7、所有無菌物品有效期不超過一周,過期應重新消毒滅菌。

8、打開的無菌液及無菌物品需繼續使用應滅菌保持24小時有效。

十六、治療室消毒隔離制度

1、治療室布局合理、專人負責,嚴格區分有菌區與無菌區,并有明顯標記,進入治療室人員須衣帽整齊,操作前應洗手帶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帶入治療室。

2、治療室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嚴格分開放置。使用無菌物品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

77 作原則。

3、治療室濕式清掃、清掃物品要專用、每日通風、有紫外線照射消毒、消毒液噴霧等措施,每月做空氣培養一次,細菌總數不得超過500個/平方厘米。

4、治療室每日清掃,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換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打開的無菌液及無菌物品須繼續使用時應無菌保持24小時有效。

5、各種治療注射應一人一針一管制(含皮試);用后針頭,針管及一次性輸液器應浸泡在有效消毒液內,消毒后送供應室統一處理。

6、體溫表應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沖洗甩干備用。

7、取用無菌物品時必須用無菌持物鉗或無菌鑷子,鑷子與消毒容器應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1/2—2/3處,有定期更換,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

十七、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1、必須分清非無菌區、相對無菌區、無菌區。

2、手術間分清無菌間、有菌間。如手術間有限,應先做無菌手術,再做污染手術。

3、對感染和特異性感染手術,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嚴格消毒處理措施,不得與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標記。手術后手術間地面和空氣嚴密消毒。

4、手術室洗手護士鋪臺、刷手、穿隔離衣、戴手套和手術配合均應符合無菌操作要求。

5、巡回護士進行各種治療注射、拿放無菌物品,應符合無菌操作要求。

6、各種無菌包及無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專人負責定期消毒或更換,盡量少用浸泡消毒的器械。絲線,刀片,剪等應蒸汽消毒。

7、工作人員熟悉各種消毒液的濃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據其效能定期檢測。

8、經常啟蓋的無菌盒,每周重復消毒滅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過期應重新滅菌。

9、每月對各種滅菌項目進行細菌監測,每月對工作人員作細菌培養。

10、用紫外線殺菌燈消毒時,應有時數登記和紫外線強度監測并登記。

11、手術室空氣中細菌總數不得超過200個/立方米。

十八、手術室無菌物品的保存和隔離制度

78

1、手術室設有無菌室,專為存放無菌物品,所以物品均注明消毒、滅菌日期。

2、高壓滅菌的物品夏天可存放7天,冬天可保存14天,過期則不可再用,應重新滅菌。

3、煮沸消毒和化學消毒的物品,存放時間只限24小時。

4、已打開的物品和容器等,只限24小時內存放手術間使用,不可再放回無菌敷料室。

6、無菌敷料室每日擦拭柜架和地面1—2次,定期消毒作空氣培養,細菌總數不得超過200個/立方厘米,以免污染無菌物品。

7、每月無菌物品監測一次,使滅菌合格率達100%。

8、對特殊病人污染的器械應消毒,再放入無菌室。

十九、特殊感染病人手術間的處理制度

1、對特殊手術應有專門手術間,并有明顯標記。

2、工作人員進入手術間更換拖鞋,衣帽整齊,有特殊隔離衣,并專門管理,有事外出須更換衣帽、以免交叉感染。

3、一切清潔工作均應時濕式打掃,每日每周定期消毒,每月做空氣細菌培養。

4、術后一切受污染物品應在廣譜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在高壓滅菌。

5、所用物品器械應定期消毒,并注明日期。

6、對污染敷料及標本,可送指定地點深埋或焚燒。

7、凡參加手術人員離開手術間前,要泡手、脫下污染衣服、換鞋、更衣后方可外出。

8、對所有泡手液應定期測有效濃度,及時更換消毒容器及消毒液。定期做好手的培養,細菌總數小于8個/平方厘米。

十、門診消毒隔離制度

1、門診候診室必須保持清潔、地面、門窗、內壁每日進行濕式清掃一。

2、門診每天進行空氣消毒兩次。

3、門診觀察室要保持空氣新鮮,經常通風換氣,室內要經常進行消毒,如有污染隨即清除和消毒,對不明高熱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在病人離開后再進行徹底消毒。

4、廁所必須保持潔凈,每天由衛生員進行兩次消毒,廁所地面及便池內外不準帶有污

79 染痕跡,如有病人排泄物等,立即消除和消毒。

5、肝炎診室和夏季腸道門診診室,每日進行兩次消毒,隨時污染隨時消毒,室內陳設及門窗,四壁應經常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噴霧或浸泡濕布進行清擦。

二十一、檢驗科、實驗室消毒隔離制度

1、嚴格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病人操作前先洗手或手消毒。

2、化驗室驗剩余標本和污水必須放入化學消毒劑溶液桶內消毒,經無害化處理后方可遺棄,防止廢水、廢物污染。

3、采、驗血及吸血管玻璃器材使用后,須用化學消毒溶液浸泡30分鐘。

4、無菌物品如棉簽、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5、化驗報告單應消毒后發放。

6、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后應及時洗手。毛巾專用,每天消毒。

7、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天對空氣各種物品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

8、在進行檢驗時,應避免污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后,應及時進行消毒。

二十二、洗衣房的消毒隔離制度

1、認真執行衣物清洗的規章制度,分類清洗,潔污分開,被血液、體液污染的衣物應單獨消毒,清洗。

2、清洗與未清洗的被服要分別放置。

3、對污染嚴重,有血液、體液污染的衣物應單獨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時間不少于30分鐘,消毒物品用有效氯含量≥250mg/L,洗滌劑的洗滌時間為1小時,傳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閉運輸,先消毒后清洗。

4、保持工作環境整潔,室內要經常消毒。對收回未洗的被服應放置一起,不準隨地亂扔,亂放。工作人員每次工作完畢時,手要進行清洗,消毒。

5、工作環境保持衛生,每是清潔消毒,每周大掃除。

80

二十三、垃圾污物處理消毒隔離制度

1、科室每日消除垃圾,將垃圾及時送到指定的垃圾桶內,其中如有污染垃圾,應送到污物桶內,桶滿時由衛生員分別送室外垃圾箱內或送焚燒爐焚燒處理,運送時必須將垃圾桶蓋好,以防掉撒地上。

2、病室內痰盂要盛放有效的消毒溶液,病人的痰液應倒到痰盂內由病房護理員隨時更換倒除。

3、病人用過的廢紙果皮等物,應放置紙簍內,不準扔在地上或走廊里,更不準順窗口扔到外面。

上一篇:律師執業管理辦法下一篇:養老機構管理辦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