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中語文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2023-07-19

高中語文學習經驗總結范文第1篇

高中生寒假學習計劃范文(一)

一、激發學習斗志

斗志是一種積極的情緒,也是一種有待開發的潛能,一旦引爆,就表現為強勁的力量。邱吉爾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演講是在一所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在本來預計整個20分鐘的演講過程中,他只講了一句話,而且這句話的內容還是重復的,那就是:“永不放棄……決不……決不……決不!”當時臺下的學生們都被他這句簡單而有力的話深深地震憾住了,在二戰最慘烈的時候,如果不是憑借著這樣一種精神去激勵英國人民奮勇抗敵,大不列顛可能早已變成納粹鐵蹄下的一片焦土。邱吉爾對英國青年學生這番講話,應該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適時、適量的引爆學生的學習斗志。一位學生找到語文教師,說:“老師,你的課上我一點兒語文學習斗志都沒有,怎么辦?”這位語文老師的做法值得仿效,每每上課之前都讓學生進行課前呼號,內容大致是:“做學的主人,做讀的卓越者,我最踏實,我一定成功。”他將一個學生的心理轉變放到集體中,讓他在集體的熱情中找到自己的積極情緒。這位教師說:“學生每每呼號時,群情激奮,斗志昂揚。我常常想,學生課課處在一種?我一定成功?的渴望中,怎么能學不好呢?”

一位學生期中考試考了班里倒數第一,班主任找他談話,要求他寫出三句最能感動自己的話,這位同學寫出了這樣三句:“我不是懶漢,我不是孬種,我要成功!”每天早上對著臥室墻壁大聲吶喊。他說:“每當我吶喊時,我就想到了自己倒數第一時的痛苦,我就會熱血沸騰,全身有用不完的勁!”在這種情緒狀態下,他的潛能爆發出來了,期末成績上升到班里前十名。家長在大年三十打電話給孩子的班主任,他說:“我很好感激你,你給了我孩子的斗志,也給了我的斗志!你知道么,當孩子對著墻壁吶喊的時候,連我全身都有用不完的干勁!”所以,處于亞學習狀態的高中學生,不妨寫幾句激動人心的話,每天厲聲朗讀,把將自己帶進良好的學習情境中。

二、實施計劃學習

到了高中,學習行為要進行科學的管理,這種管理換一個名詞就是計劃學習。根據筆者的觀察和研究,善于管理學習的同學常常表現為善于計劃學習,為此筆者提出計劃學習這個概念。

計劃學習就是對整個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進行管理,從而實現對學習進行自主計劃的學習方式。計劃學習的實質是在學習中計劃,在計劃中學習,從而實現對學習實施有效的管理。從學習過程來看,一個完整無缺的學習過程,首先是從對學習進行計劃開始的。所以,計劃學習由這些環節構成: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習等待—課堂學習—計劃筆記—鞏固筆記—完成作業—深入研究—反思學習—學習調整—新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生學會了計劃學習,就學會自己控制自己,自己安排學習生活,就能夠做到勞逸結合。

計劃學習理論首先要求高中學生要學會制定計劃,從而對自己學習實施管理。從時段上來說,高中學生的計劃學習分為一天的計劃學習、一周的計劃學習、一個月的計劃學習和計劃復習迎考學習。對于一天的計劃學習,休息和休閑的計劃十分重要,高中學習的大部分壓力就要在其中進行消散。所以,計劃學習就要學會計劃休息,計劃休閑活動。實踐表明,那些學得輕松,學得有效的高中學生,往往得益于自己的“會學”和“會玩”,也就是說,在計劃學習時,他們已經將休閑和休息考慮進去了。處于亞學習狀態的學生,在當初實施時,計劃往往被老師打亂,或者感到時間不夠,導致計劃不能很好的實現。事實上,實施計劃學習并不全都能做到十全十美,學習計劃不能

實現或者實現的不滿意,這是高中生經常發生的事情,但要記住,在一次計劃完成或者破壞之后,要立刻產生新的學習計劃。

三、學會積極等待

學習品質優秀的高中生,他們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常常處在一種積極等待的渴望狀態。在教學開始之前,優秀的同學已經準備好學習用具和書本,鞏固了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預知道要學習內容的難度,心理上處于一種積極盼望、等待的心理狀態。這時,學生不僅知道重點聽什么、記什么,還知道哪些是比較難的,哪些是比較易的,能夠較早的進行難度預案,預設課后進行的“消難”方案。具備了這種狀態,就是時常所說的“我要學”的狀態;具備這種學習心理狀態,就能主動的和教師創設的教學平臺自然的銜接,當教師進行新內容的講練時,學生自覺的進入學習情境,和教師心理產生共振。這要比教師已經開講,那些心還在課堂之外,遲遲的進不了教學情境,拿來不出書本用具,被動聽課的同學來說,學習心理意識要積極的多。

高中生寒假學習計劃范文(二)

一、目標

列計劃的目的無非是通過白紙黑字,使得自己對自己的學習情況能夠進行監督和檢查。高一,高二學年,應把重點放在課本上、課堂內。因為高考雖強調淡化課本的考查,其實處處有課本的影子。“課內知識課外考”的測試方式,就要求我們把課內知識學扎實,否則無法完滿地解答課外考題。當然,重點放在課本上,并不是將視野局限于課本,仍應有大量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鞏固,貫通課本知識,培養能力。高三學年,既是中學時代的最后一年,也是復習迎考的關鍵一年。高三學年的計劃是完善知識系統樹,“牽一發而動全身”,做到由一個知識點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統地掌握知識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二、知己

作戰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學習也是一樣。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計劃,必須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層含義:明確學習奮斗的目標,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們就可以制定計劃了。

三、要求

列計劃本身并沒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兩個字——“詳、實”就足夠了。

首先,要讓自己知道,每天你具體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們應該去計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做到自己對自己心中有譜。一份計劃上只出現時間和科目是不夠的,最起碼還要有具體的章節的安排,包括做哪些習題,看哪些筆記都應當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計劃的優勢。所謂“實”,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絕不可過高或過低。太低了,計劃的內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沒有計劃;但大多數人可能更容易把計劃列得偏高,開始還能拼一拼堅持一下,但很快地就敗下陣來。如果總是列這種過高過緊的計劃,常常完不成,那么時間一久也就會對列計劃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計劃絕不在于它的起點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幫你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讓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發揮。

其次,計劃的安排應合理、科學,盡量不要讓你的時間浪費。應該說明的是,不浪費時間并不是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也不是說打球、洗衣服等時間都是浪費。如六、日的時間,如果你的學習黃金時間在上午,而你卻在整個上午做一些洗衣服、打掃房間等雜事,而中午、下午才來做作業的話,這就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了。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適的時候做,黃金時間都應用來學習。

四、注意

①必須強調的是,制訂計劃必須按自己的特點自己制訂,不能仿制別人的計劃,別人告訴你的方法最多只能充當一個指路標的作用,是很難完全套用的。只有自己去試著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②列計劃只是一種手段,絕不要為了列計劃才去列計劃,只要是能達到目的的計劃都是好計劃。不管什么時候,列計劃都只是為了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

③剛開始列計劃的同學,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難易的尺度,列的計劃過高過低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斷調整,不斷改進,很快就會適應這種方法。

④任何學習計劃剛執行起來都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但你應該知道為了執行這份計劃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能夠適應這份計劃是保證你的遠程學習以及未來事業成功的重要步驟。

⑤“堅持”是計劃實施過程中最難的。由于缺乏毅力與恒心,很易虎頭蛇尾。而學習是一個周期比較長的過程,今天的努力,并不能在明天就得到回報。它是量的積累引起質的飛躍。半途而廢,最浪費時間與精力,并對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動搖。所以在實施計劃時,一時看不到進步不要心焦,更不要氣餒、不要輕言放棄。堅持!堅持一定能產生奇跡。

高中生寒假學習計劃范文(三)

期末考試結束了,當我們還來不及喜或悲的時候,寒假就要來臨了。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有些同學覺得很有收獲,對于高考充滿信心;也有同學會覺得對與上學期所學的知識還有欠缺,對于高考會有些許畏懼。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依靠本人的力量不能實現的,我們也不可能改變所有的事,但高考的成敗確是真真切切地把握在你手中。那就是努力就一定有收獲。我們并不孤獨,在這關鍵時刻,你有夢想,有和你并肩作戰的同學,還有老師和家長的關心更有我們好好學習網的鼓勵和陪伴。這種感覺是無比幸福的,所以真的應該好好珍惜。

說了這么多,希望大家能夠以愉快的心情迎接寒假的到來!

另外,為了讓大家的寒假過得充實而有意義,給大家提幾點建議,制定寒假學習計劃:

1、早晨合理安排30分鐘讀一讀英語

2、利用上午2節課的時間分別獨立完成2科寒假作業

3、中午適當午休

4、和上午一樣,利用下午的時間做些寒假作業,但不可一下子貪多。要均衡、科學安排。

5、自由時間可以干一些喜歡的事情,但要控制在半小時的時間里

6、晚飯之前是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看電視等,但要看看新聞。

7、讀一些好的小文章,寫日記或是讀后感,或是精彩的摘抄

8、每天學習時間最少保持在7-8小時(上課時間包括在內)

9、學習時間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 19:30-21:30。

10、既不要睡懶覺,也不要開夜車。

11、制定學習計劃,主要是以保證每科的學習時間為主。若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完成作業,應趕快根據計劃更換到其他的學習科目。千萬不要總出現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局面。

12、晚上學習的最后一個小時為機動,目的是把白天沒有解決的問題或沒有完成的任務再找補一下。

13、每天至少進行三科的復習,文理分開,擅長/喜歡和厭惡的科目交叉進行。不要前趕或后補作業。完成作業不是目的,根據作業查缺補漏,或翻書再復習一下薄弱環節才是根本。

高中語文學習經驗總結范文第2篇

常見文言詞

(一) 實詞(120個)

愛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誠 除 辭 從 殆 當 道 得

度 非 復 負 蓋 故 顧 固 歸 國

過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間 見 解 就 舉 絕 堪 克 類

憐 彌 莫 乃 內 期 奇 遷 請 窮

去 勸 卻 如 若 善 少 涉 勝 識

使 是 適 書 孰 屬 數 率 說 私

素 湯 涕 徒 亡 王 望 惡 微 悉

相 謝 信 興 行 幸 修 徐 許 陽

要 宜 遺 貽 易 陰 右 再 造 知

致 質 治 諸 賊 族 卒 走 左 坐

(二)虛詞(15個)

而 乎 其 且 所 為 焉 也 以 因

于 與 則 者 之 附錄二

古詩文誦讀篇目

(一) 古文(10篇)

勸學 (節選:從“學不可以已”到“不知學問之大也”) 《荀子》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屈原列傳(節選:從“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到“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遷

陳情表 李 密

滕王閣序(節選:從“時維九月”到“聲斷衡陽之浦”) 王 勃

師說 韓 愈

阿房宮賦 杜 牧

六國論 蘇 洵

司馬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前赤壁賦 蘇 軾

(二) 詩詞曲(30篇) 氓 《詩經》

離騷(節選:從“帝高陽之苗裔兮”到“來吾導夫先路”) 屈原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陶 潛

山居秋暝 王 維

蜀道難 李 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 白

將進酒 李 白 兵車行 杜 甫

蜀相 杜 甫 客至 杜 甫

登高 杜 甫 登岳陽樓 杜 甫

石頭城 劉禹錫

琵琶行 白居易 李憑箜篌引 李 賀

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 杜 牧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 錦瑟 李商隱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 煜

雨霖鈴 (寒蟬凄切) 柳 永 桂枝香(登臨送目) 王安石

念奴嬌 (大江東去) 蘇 軾

鵲橋仙(纖云弄巧) 秦 觀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 陸 游

永遇樂(千古江山) 辛棄疾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長亭送別(節選:【正宮】【端正好】) 王實甫

注:以上篇目推薦給學生誦讀,不一定都選作課文。白話詩文誦讀篇目由教材編者和任課教師推薦。 附錄三

關于課外讀物的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三年中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閱讀材料包括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文化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莊子》等;

小說,如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魯迅《吶喊》、茅盾《子夜》、巴金《家》、錢鍾書《圍城》、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列夫·托爾斯泰《復活》、海明威《老人與?!?、莫泊桑短篇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歐·亨利短篇小說等;

詩歌散文,如郭沫若《女神》、普希金詩、泰戈爾詩、魯迅雜文、朱自清散文等; 劇本,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館》、莎士比亞《哈姆萊特》等;

語言文學理論著作,如呂叔湘《語文常談》、朱光潛《談美書簡》、艾克曼《歌德談話錄》等;

當代文學作品,建議教師從“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及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中選擇推薦;

科學與人文的各類讀物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附錄四

關于選修課程的建議

選修課程,要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的需求,按照課程目標,逐步加以建設。 選修課的內容,可以是比較寬泛的,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中外小說名作選讀”,這樣的課程有利于使課內的學習擴展、延伸到課外,學生在課內學到某一作者著作的選篇,產生興趣后,課外再去閱讀全書,或者產生進一步了解作者全部著作的愿望,進行更系統的閱讀。也可以選擇一本書或某一個時期、某一位作者的著作,如紅樓夢”“史記選”,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多角度地閱讀。一個人能在一段時間里集中注意力深入地讀好甚至讀通一兩本書,可能會終身受益。

選修課的實施方式,可以是從書本上學習,內容需要兼顧中外與古今;也可以是到生活實踐中學習,理論與實際相聯系。

以下涉及到一些關于選修課的設想,詳略不等,目的在于提供一些思路,供建設選修課時參考。 詩歌與散文

課程舉例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鑒賞 為了認識中國古代詩歌的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感受中華藝術精神,陶冶情性,豐富積累,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可以精選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詩歌與散文名作,供學生閱讀鑒賞。模塊的具體內容組織,可采用多種方式,有綜合性的,如《中國古代詩詞曲鑒賞》、《中國古代散文鑒賞》等;有專選一個時代一種代表性文體的,如《唐詩鑒賞》、《宋詞鑒賞》、《元曲鑒賞》、《唐宋散文鑒賞》等;也可以單選一個作家的作品,如《陶淵明詩歌鑒賞》、《杜甫詩歌鑒賞》、《韓愈散文鑒賞》、《東坡詞鑒賞》等。 中國古代詩詞曲鑒賞:

精選中國歷代詩詞曲精品,如《詩經》、《楚辭》、漢魏詩、南北朝詩、唐宋詩、唐宋詞、元明散曲、元明清詩詞中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重點地進行閱讀鑒賞。 選擇詩詞曲作品,可以按時代,也可以按作家,也可以按題材(如山水、田園、邊塞、婦女、登臨)、風格(如豪放、婉約、俚俗、典雅)或詩體種類(如絕句、律詩、古風、小令、長調),組合在一起進行閱讀,由此及彼,由點到面,由分到合,或把握共同特征,或比較不同特點。搜集歷代詩話、詞話、曲話及其它資料中對作品的品評,用來幫助鑒賞作品??山柚嗝襟w手段鑒賞作品,但詩歌是語言藝術,應致力于對作品整體意境形象和語言魅力的感悟。對自己喜愛的詩詞曲作品,應熟讀背誦,增強文化底蘊。 唐詩鑒賞:

學習本課程,選讀唐代不同時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重要詩歌流派和詩人的代表作品,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內涵,了解作品的價值取向,領略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認識唐代詩歌創作的杰出成就,培養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在鑒賞的過程中要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激發濃厚的鑒賞興趣,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對作品進行多元的開放性的解讀,對作品的意蘊力求有新的發現;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就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評述。

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 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創意和構思、意境和意象、語言和修辭等方面對唐詩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運用詩詞格律知識賞析唐詩作品。背誦一定數量的優秀唐詩作品。 可以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唐詩組編在一起,進行專題性的研讀鑒賞。從書刊、網絡等渠道搜集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和作品評論資料,幫助閱讀鑒賞;組織學生詩社等業余社團,開展專題研究活動;依托本地自然人文資源,圍繞所讀的唐詩作品組織游覽、考察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感受和理解作品。 唐宋散文鑒賞:

學習本課程,可重點選讀唐宋八大家中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散文名篇,理解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社會意義、杰出的藝術成就。對韓愈的贈序文、論說文、傳記文,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寓言文,歐陽修、蘇軾的亭臺樓閣記、山水游記、論說文、小品文等,可以重點研讀。

在閱讀中體會作家的人生追求和胸襟懷抱,進步的社會理想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理解散文作品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學習用現代的正確觀點和思想方法來分析作品的內涵和思想傾向,認識其意義和局限??蓮母鞣N渠道搜集相關資料,適當聯系作家的生平和思想、作品寫作的具體背景,以及前人對作品的品評,來加深理解。

對這些作家在散文創作中立意、選材、手法、風格、語言方面的個性特點,以及思想藝術方面的創新成就,通過閱讀品味,有所領悟和把握,但不必深究。對唐宋八大家散文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貢獻,有大致感受即可。

運用已有的文言語感、文言文語言知識和古代文化常識,借助工具書和今人注釋,進一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能順暢地將古代散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 對那些富于情韻、語言優美、瑯瑯上口的作品,應反復誦讀,直至背出,在涵詠中體驗其思想和藝術魅力。積累優秀散文中的名言佳句,提高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文學素養,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課程舉例二:中國現代詩歌散文鑒賞

本課程模塊具體內容的組織,與上面課程類似。屬于綜合性的,可開設《中國現代詩歌鑒賞》、《中國現代散文鑒賞》等課程,如: 中國現代散文鑒賞:

選讀“五四”以來我國現代散文的優秀作品,在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社會背景和個人遭遇處境的基礎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把握作品的美學價值和社會意義。了解散文的有關知識,從構思煉意、選材謀篇、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等方面對散文作品進行賞析,領略作品內容之豐、形式之美,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接受現代人文精神的熏陶。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從感知和領會、理解和闡 釋、對照和比較、辨析和品味、引申和聯想、質疑和評價等不同的角度閱讀現代散文作品,提高閱讀水平。

進行比較閱讀,可以把年代、作家、題材、體裁、風格等相同(或不同)的作品組編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從作品的主旨立意、構思謀篇、意境格調、語言風格、社會意義以及美學價值等方面加以對照研究,得出自己的結論。

以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對所讀文章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傾向加以理性的思考,提出合理的質疑和批判,從時代社會發展背景和作者個人閱歷學養等角度,對散文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辯證分析,指出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認識上的偏頗或錯誤,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

了解我國現代散文發展的基本情況,知道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的 風格特點。

開展小組研究活動,就某一個專題(如《朱自清的語言風格》《走近郁達夫》《魯迅〈秋夜〉的美學意蘊》《解讀余光中》等)開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組織讀書報告會。

以單個作家的作品鑒賞為內容的選修課程,可開設《徐志摩詩歌鑒賞》、《郭沫若詩歌鑒賞》、《朱自清散文鑒賞》、《冰心散文鑒賞》、《魯迅雜文鑒賞》等。 課程舉例三:外國詩歌散文鑒賞

本課程精選世界各國古今優秀作家的詩歌與散文名篇,供學生閱讀鑒賞。模塊內容的組織方式可參照上述課程,可開設綜合性的課程如《外國詩歌鑒賞》、《外國散文鑒賞》等;或按國別開設,如《俄國詩歌鑒賞》、《英國散文鑒賞》等;也可選擇單一作家的作品開設課程,如《普希金詩歌鑒賞》、《泰戈爾詩歌散文鑒賞》等。 小說與戲劇

課程舉例一:中外小說選篇鑒賞

選讀中國和外國的若干部小說名作,可以是單篇的短篇小說,也可以是中長篇小說的節選。擴大文學欣賞的眼界,拓寬思想文化視野,領略中外小說作品中蘊涵的優秀思想內容,吸取中外文化的進步因素,提高分辨真假、善惡、美丑的水平。

學習有關小說的知識和文藝理論方面的有關基礎知識,對不同類型的小說作品,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和視角進行解讀,提高解讀小說作品的能力,提高閱讀鑒賞水平。對中外小說作品進行理性分析,從小說的各種構成要素對所讀作品進行賞析,發表鑒賞評論,對作品所反映出來的價值觀、審美觀作出允當的評價,提出獨立的見解。

可以將有關小說按國別、作者、題材內容、流派風格等編成若干組合(如:中國古代四大小說名作閱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小說作品選讀、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小說作品選讀、巴爾扎克小說作品鑒賞、十九世紀的美國小說、吳敬梓與契訶夫作品的比較閱讀、意識流小說作品選讀、中國“傷痕文學”小說作品審視、武俠小說的文化價值等),進行專題研討。

對小說經典作品被改編后搬上銀幕、熒屏,要作理性的分析,不能以觀看影視劇來代替對原著文本的閱讀。要理解原著的思想內涵,欣賞原著的藝術特色。觀看有關的影視劇,要根據自己對原著的理解,對影視劇是否符合原著精神、是否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作出恰當的評判。 課程舉例二:中國現當代小說戲劇鑒賞

本課程旨在讓學生通過中國現當代小說戲劇的鑒賞,深入理解作品產生的文 化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探究作品的思想蘊涵及其社會價值;培養具體分析作品情節結構、敘事方式、人物塑造、表現方法、語言特色、創作風格等方面的文學審美能力;養成文學史的眼光與多樣化的文學視野;嘗試寫作小說評論,并樂于交流和展示。

選擇從“五四”前后至20世紀末中國小說名家名篇,貫徹“一個文學中國”原則,以大陸為主,兼及港臺地區。選篇在體裁上以短篇小說為主,適當選入一些中篇小說,不涉及長篇小說。應從創新性、獨特性、多樣性、社會影響與文學史上地位等方面綜合考慮所選篇目。

應以學生自主閱讀、討論探究為主,教師講解為輔,注重培養學生創造性見解與小說評論實踐的能力。在具體作品的解讀中,引導學生理解文學批評方法的重要性,以及文學批評方法的多樣化。師生可合作搜集相關的作家作品評論研究資料,幫助對作品的理解,并可配合教學,舉行小說鑒賞讀書會、報告會、專家講座等。 課程舉例三:中外戲劇選篇鑒賞

選讀若干中外戲劇的經典作品,可以是篇幅短小的獨幕劇,也可以是一部劇本的節選。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歷史現象、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生百態,豐富、深化對歷史、社會和人生的認識。正確理解中外戲劇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從中吸取思想和藝術的營養,提升藝術欣賞品位,豐富精神生活。 了解中外戲劇的基礎知識和相關的文化常識,知道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有關情況。學習欣賞中外戲劇的基本方法,培養解讀戲劇作品的初步能力,具有欣賞戲劇作品美感的興趣和能力。

結合鑒賞中國古典戲劇作品,培養對傳統戲曲和當地地方戲曲的興趣,領略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感情。

組織文學社團,對感興趣的中外戲劇作品進行專題研究或比較研究,開展戲劇評論。組織觀看傳統劇目的演出,請有關專家和演員作專題講座,邊講解、邊演唱、邊輔導,幫助理解戲劇的內容和藝術特色。舉行閱讀報告會、作品討論會、戲曲演唱會等,以形象生動的形式提高學習戲劇的效果。 課程舉例四:中外小說戲劇名著精讀

本課程可以專選中外小說與戲劇的單部經典名著,用精讀的方法進行鑒賞和專題研討。中國古代小說名著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古代戲劇名著如《竇娥冤》、《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桃花扇》等,中國現代小說名著如魯迅《吶喊》、巴金《激流三部曲》、沈從文《邊城》、錢鐘書《圍城》等,現代戲劇名著如曹禺《雷雨》、老舍《茶館》等;外國小說名著如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雨果《悲慘世界》、巴爾扎克《高老頭》、列夫·托爾斯泰《復活》、麥爾維爾《白鯨》??思{《喧嘩與騷動》、喬伊斯《尤利西斯》、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等,戲劇名著如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果戈理《欽差大臣》、莫里哀《偽君子》等。 也可以單選某一個作家的小說或戲劇作品,如莫泊桑小說、契訶夫小說、歐亨利小說、海明威小說、莎士比亞戲劇、莫里哀戲劇等。 新聞與傳記

課程舉例一:新聞通訊的閱讀與寫作

關注社會發展,對國內外重大事件及身邊發生的事件有敏銳的感覺,能及時發現相關事件、人物的社會意義和影響。閱讀新聞、通訊作品,能迅速、準確地捕捉基本信息,并能綜合其他相關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觀點,獨立地、負責任地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

閱讀典范的新聞、通訊(含特寫、報告文學)作品,了解其社會功用、基本要求、體裁特點和組成要素,了解該類作品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分析新聞、通訊作品的內容要素和結構特點。知道新聞、通訊搜集與處理素材的一般要求,并運用于寫作實踐。閱讀新聞,分析觀點與所報道的事實之間的關系。注重通訊中事實與細節的真實性和可靠程度。根據表達主旨的需要,辨析通訊的表達方式及其表達效果。對新聞、通訊作品進行比較閱讀,知道新聞和通訊對材料處理和語言表達的不同要求,辨析新聞、通訊作品的語言特點。

學習寫作新聞、通訊,通過實地察訪、個別訪談、開座談會等調查方法,搜集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包括統計數據和個案),去假存真,去粗存精,根據表現主旨的需要,對素材加以甄別、篩選,選擇使用最具典型性的材料,報道某種社會現象的有關情況,從現象入手深入進行原因分析??梢杂扇迦私M成小組共同完成。

課程舉例二:傳記選篇閱讀

閱讀典范的傳記作品,知道傳記作品與其他文學作品的共同點和區別,認識傳記作品兼具史實性和文學性的的基本特性以及認識人生、以史為鑒基本功用。 閱讀人物傳記,了解傳主的人生軌跡,在了解時代和社會背景的基礎上,分析內部和外部各種因素對傳主成長歷程的影響;認識傳主對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所產生的正面作用或負面影響,從而正確評價其功過得失;體驗傳主的內心感情世界,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提高勵志、冶情、勤學、修身的自覺性;并能通過理性的反思,從有關人物和事件中吸取教訓,引為人生鑒戒。 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悼詞、墓志銘等紀實類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實,了解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細節。能參照有關資料,驗證傳記作品中材料來源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分辨基本事實是否可靠與虛構成分是否合理。理解作者對傳主及有關事實所作的評價,能分辨事實與觀點之間的關系,并形成自己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閱讀紀實類作品,能從組織材料、提煉意旨、構思謀篇、遣詞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對不同作品的優劣高下作出評判,能揣摩、比較作品的語言特色。比較閱讀關于同一傳主的不同的傳記作品,或者同一作家的不同傳記作品。

觀看反映歷史人物的影視片,通過與相關的傳記作品作比照,指出影視片中虛構的成分,并分析這種虛構是否符合歷史真實和事物的發展邏輯。 課程舉例三:傳記專書精讀

本課程選擇單部傳記名著,用精讀方法閱讀研討。中國古代傳記如《史記》中的人物傳記、外國傳記如梅林《馬克思傳》、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等。 《史記》選讀: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在史學史和文學史上具有極高的價值,閱讀《史記》,能豐富歷史知識,提高認識歷史、社會、人生的水平,增強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認同感,而且也能有效地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精讀《史記》中的若干人物傳記,分析、領略其在敘述歷史事件、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的特色。對《史記》所記載的歷史事件能進行理性的審視,作出獨立的價值判斷,對歷史人物的思想品德、言行作為、歷史地位、功過得失等能做出比較客觀公允的評價。了解司馬遷的歷史觀,對有關篇章中司馬遷對人物的評述(“太史公曰”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借助有關工具書,排除閱讀中遇到的語言文字和歷史文化知識方面的障礙。熟悉所讀篇章中的精彩片段,能記誦、運用其中有生命力的語言、典故。 《托爾斯泰傳》精讀:

通過閱讀,了解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獨特的人生道路,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從中獲取思想養料;同時,了解傳記作者對于托爾斯泰作品的基本觀點,大體掌握傳記寫作中選擇和組織材料的方法,體會該傳記的語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語言表達方式。

《托爾斯泰傳》共20章,并有4篇附錄,可以選擇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章節作為重點參閱的材料,如《剛熄滅的光芒》《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藝術批評》等。羅曼·羅蘭青年時代受到過托爾斯泰的影響,傳記中可以看到作者融入的情感成分;作者本人的小說家身份,使他對托爾斯泰的三部小說名著的分析尤為獨到;該傳記褒貶鮮明,文采斐然。對于該傳記,也存在一些關于傳主作品的理解和史實方面的不同意見,宜擴大閱讀面,以作比較分析。 引導學生在閱讀傳記的同時,適當參考閱讀托爾斯泰的相關作品和《藝術論》;也可以結合傳記閱讀,介紹有關的文化背景,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舉辦讀書報告會、討論會等活動。 語言文字應用與探究 課程舉例一:語言文字專題

認識語文在社會溝通、信息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社會的發展變化與語言文字之間的互動關系。在語文的社會運用中自覺地發展自己的語言實踐能力。觀察身邊各種語言現象,嘗試運用語法、修辭、邏輯等知識對這些現象作出分析解釋。搜集材料,合作開展專題研究,探索語言變化的特點。

重視培養語言文字的規范意識。提高對語言文字變化規律的認識。了解語言文字使用混亂的不良影響,認識語言文字規范化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語言文字的規范意識。培養對語言文字中不規范現象的敏感性,討論問題的所在和糾正的方法。在辨析語言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習慣。例如根據普通話的知識,對說普通話時出現的一些錯誤,能夠識別并學會糾正。了解生活區域內方言的情況,探究當地人學說普通話的主要障礙和解決對策。也可以針對一兩個專門領域(如司法、商務、傳媒、政務等領域)的語言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嘗試分析其風格和特征。還可以開設文字、語法、修辭、邏輯、普通話與方言等專題,理論結合實際,閱讀相關論著,了解該領域的重要理論觀點、研究方法和一般知識,發展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課程舉例二:語言文字規范化

認識語言文字在社會交際、信息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社會的發展變化與語言文字之間的互動關系;觀察身邊的各種語言文字現象,對有關現象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分析。

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掌握語言文字法規的相關內容,具有語言文字規范意識,養成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習慣。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對語言文字不規范現象的敏感性,并討論問題的原因和糾正的方法。

學習有關普通話的知識,對使用普通話時出現的錯誤,能夠識別并加以糾正。了解生活區域內方言的情況,知道當地人學說普通話的主要障礙和解決對策。 關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語言現象,搜集材料,合作開展專題研究,探索語言變化的特點??舍槍σ粌蓚€專門領域(如司法、商務、傳媒、政務等領域)的語言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嘗試分析其風格和特征。 課程舉例三:演講與辯論

分析演講的場合、聽眾的興趣和特點,起草適合演講場合、對象和演講者身份的發言稿。沉著冷靜、充滿自信地演講,運用高超的演講技巧。利用手勢、目光等表達自己的態度、情感,增強表達效果。能夠評價演講者的重要觀點、證據、思路、表達方式以及表達的效果。研讀歷史上重大的演講(如《我有一個夢想》、《葛底斯堡演講》等),分析其特點并獲得啟示。通過典型辯論的觀摩與研討,感受在辯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機智與藝術??梢圆扇〉湫桶咐治龊蛯嵺`活動相結合的方式,設計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活動。 課程舉例四:自然科學論著選讀

選擇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對世界科技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自然科學論著,進行專著研讀。能夠結合作者和論著產生的背景把握其基本觀點。查找相關資料,并結合現實,對論著及其影響作出分析和批判??梢园菰L這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或組織交流活動,口頭或書面的方式與同學分享自己的體會和心得。注重領會作者和論著體現出來的科學精神,學習科學的思想和方法。也可以選擇典型的科普作品,了解科技發展的過程以及對社會生活的作用和影響。 文化論著選讀與問題探究 課程舉例一:文化論著選篇閱讀

為使學生具有較廣的文化視野,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中外古今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科學和人文素養,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探究精神和思辨能力,需要開設本課程。本課程內容模塊組織具有綜合性特點,可以是跨國家、跨時代的,如《中外文化論著選讀》,也可以集中于一個時代,如《先秦諸子論著選讀》等。 中外文化論著選讀:

本課程的開設,應精選中外古今的經典文化論文或著作片段,內容可包括文學、語言學、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論述。其觀點應在今天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而且對高中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先秦諸子論著選讀:

先秦時期是我國思想文化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出現了許多學派,他們的論著代表著中華文化精神,對后世發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開設《先秦諸子論著選讀》課程,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文化遺產,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進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好學深思的探究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課程的開設方式,是采用綜合性的模塊,即從先秦諸子各學派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的著作中,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章或片段,進行閱讀探究。 課程舉例二:文化論著專書選讀

文化論著的選讀,也可采用專書選讀的方式組織模塊,專攻一家論著,如先秦文化論著可開設《〈論語〉選讀》、《〈孟子〉選讀》、《〈老子〉選讀》、《〈莊子〉選讀》、《〈孫子〉選讀》、《〈荀子〉選讀》、《〈韓非子〉選讀》等課程,中國文藝論著可開設《〈人間詞話〉選讀》等課程,外國文藝論著可開設《〈歌德談話錄〉選讀》等課程。 《論語》選讀:

通讀《論語》,大體了解全書內容,初步領悟《論語》的基本精神;對孔子學說有總體的了解。應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需要和所長,確定一個或幾個專題,按照專題范圍,把《論語》中的相關語錄梳理歸類;并在每個專題下面合乎邏輯地歸納出若干項目,如:“學與思”、“言與信”、“己與人”、“義與利”、“孔子論仁”、“孔子論友”、“孔子論詩”、“孔子論教育”、“孔子的審美觀”、“孔子的師生觀”等。

應遴選一種較權威的《論語》注釋本,借助注釋和其它工具書,并搜集、參閱有關資料和今人研究成果,自主細讀文本;經過獨立思考,就某個問題或從某個角度提出自己富有新意的見解。在研讀中也可采用交流、討論、辯論等方式,師生之間相互探討。 《人間詞話》選讀: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重要的近代文藝美學論著,也是古代詩詞曲鑒賞的典范之作。通讀全書(包括《詞話》《刪稿》和《附錄》),了解基本內容,初步領悟王國維詞學、美學理論的民族特色,以及它所接受的外來影響。

閱讀《人間詞話》,宜側重從作品鑒賞的角度領會其基本理論觀點,對書中涉及的古代詩詞曲作品有所接觸和感知,并用來幫助對王氏理論觀點的了解。根據自己對書中所涉及作品的熟悉程度,自主選擇精讀若干則詞話,或圍繞幾個專題,有重點地加以研讀,運用某一理論觀點(

如“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造境”與“寫境”“詩人之境界”與“常人之境界”,以及情與景、隔與不隔、自然與雕琢、雅與俗、入與出),幫助欣賞詩詞曲作品,提高運用理論觀點鑒賞評價作品的能力。不求面面俱到,一些比較偏僻的知識和比較艱深的內容可以從略。 《歌德談話錄》選讀:

歌德友人愛克曼整理的《歌德談話錄》一書,記錄了德國近代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歌德的重要思想和文藝理論觀點,是世界文學的杰出成果。高中學生閱讀此書,可以接觸外國優秀文學傳統,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態度,拓寬文化視野,提高文藝理論修養。歌德的不少見解在今天仍有重要借鑒意義,當然也有其歷史局限,對此能有初步的認識和評價。

在通讀全書、大體了解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對書中涉及的文化和文學問題進行歸類,如:文學與時代、文學與民族、文學與自然、文學與現實、文學與人生、文學與作家人格、個別與一般、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文學作品的整體性、藝術創造性、美感和藝術鑒賞力、論著名作家作品(如古希臘戲劇、莎士比亞、席勒、拜倫、莫扎特、拉斐爾)等。聯系已有的閱讀經驗和積累的相關知識,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熟悉程度,選擇若干專題進行探究,結合了解歌德和本書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解其主要觀點和內涵,擴展到對其他文化和文學問題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

如有興趣和可能,可結合閱讀歌德傳記和他的代表作品(如《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以幫助對有關觀點的理解。對書中提及的重要文學藝術家的傳世作品,也可從各種途徑搜集品賞,用以印證歌德的相關觀點,或據以提出不同看法。

課程舉例三:文化問題探究

本課程側重對歷史和現實的文化問題進行探究,旨在增加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人文關懷的情感和文化底蘊;學習對文化現象進行調查研究的方法,拓展文化視野,對各種文化現象進行理性思考和價值評判,關注當代文化建設,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可開設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如《中華文化尋根》等;與現實文化問題相關的課程,如《社區文化》、《民俗文化》等。 中華文化尋根:

通過古代文化知識的學習,窺探和感受中華文化的輝煌多姿和源遠流長,以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和文化尋根的興趣。積累歷史文化知識,增強文化底蘊,并融會貫通于語文學習的全過程。關心并學習調查自己身邊的文化現象,探求其歷史根源和演變軌跡,討論傳統文化對現代社會以及社會發展的影響。

本課程可選擇的內容專題,可包括民族、圖騰、神話人物,氏族、婚姻、家庭、姓氏,原始崇拜、宗教,天文、地理、歷法、紀時、風俗,藝術、文教、漢字、文獻,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方式。不追求內容上的面面俱到,可以選擇若干古代文化專題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通過若干專題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自主學習中擴大古代文化的知識面。

教學方法上既要給學生介紹古代文化知識,也要引導學生關注現今文化現象,產生探求其歷史源流的興趣,使學生學會搜集材料、調查分析,說明和討論傳統文化現象的社會影響??筛鶕镜貐^歷史、民俗、文物、古跡等文化資源,設計課題,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做調查研究。 社區文化專題:

培養社會參與意識,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在城市或農村展開社區文化的調查,搜集整理材料,對社區中市民或村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思想觀念、文化演變等進行分析討論;在有關部門的領導下,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積極傳播先進文化,參與社區文化建設,提高參與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實施本課程,注意調查訪問與書面學習相結合,現狀調查與比較研究相結合,分析研究與參與傳播建設相結合。閱讀有關書籍,了解關于文化及社區文化的知識和資料;通過觀察、訪談、問卷調查、開座談會等方式,向社區干部、中小學生、市民或村民等進行調查,整理分析資料,寫成調查報告、關于社區建設的建議書等。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制定的依據

一、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

去年,教育部曾發出通知,要求從2002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開始,全國使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和各學科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以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將停止使用。

1996年,原國家教委組織編制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和12個學科教學大綱(以下簡稱“新課程方案”),并于1997年秋季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市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999年,教育部根據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有關文件的精神,針對試驗中反映出的問題,對“新課程方案”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于2000年印發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和語文等學科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不斷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積極推進普通高中實施素質教育,教育部決定從2002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開始,全國使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和各學科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

為確保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的順利推進和有效實施,教育部將于2001年和2002年組織《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和各學科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的國家級培訓。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根據教育部對普通高中課程實施工作的總體部署,確定當地使用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的計劃,做好師資培訓,教學配套改革等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尤其要做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特別是校長和骨干教師的省級培訓工作,我也參加了這次培訓學習。

課程標準的改革是這次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知道,課程標準是確定一定學段的課程水平及課程結構的綱領性文件,一般包括課程標準總綱和各科課程標準兩部分。前者是對一定學段的課程進行總體設計的綱領性文件,規定各級學校的課程目標、學科設置、各年級各學科每周的教學時數、課外活動的要求和時數以及團體活動的時數等;后者根據前者具體規定各科教學目標、教材綱要、教學要點、教學時數和編訂教材的基本要求等。高中階段以分科課程為主。課程結構應體現多樣性,要求應有層次;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改變只由國家來決定課程的現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校本化課程標準也就在這個時候提了出來。

二、高中語文校本化課程標準制定的依據

(一)貫徹國家新課改的精神,革除現行教育體制中的種種弊端

改變只重視傳授知識,不注重傳授學習方法的傾向,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能掌握學習方法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時,能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突出那些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習慣。

(二)發揮我校十二年一貫制的優勢

高中部作為學校的出???,直接向高校輸送人才,語文學科在保證人才質量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廖校長多次在報告中提到發揮我校一貫制優勢的問題,如何落實這一優勢,語文課程標準在制定的時候,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那就是:策劃整體配合,分解階段目標,發展個性特長,追求省時高效。高中部可以把平時需要完成的大量的認知積累的部分分解到初中甚至小學去完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可以從小進行培養,這就為高中教學大大減輕了壓力。

(三)落實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新教材是以能力點為依據來編寫,如何落實這些能力的培養,是我們面對新教材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教學大綱也在強調能力的培養,但比較籠統,因為它是以三年為總目標,而我校教師變動較大,在落實時難免會有遺漏,因此,我們把能力目標細分,分解為學年目標、學期目標,操作起來,目的明確。同時,較好地實施能力培養梯級進行的策略,教與學都能做到循序漸進。比如,我們根據高一文言文教學以誦讀為主,全面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特點,把新大綱的120個文言實詞,15個文言虛詞全部分解下去,以保證它的落實;作文教學部分,則把課外練筆容易忽視的這一環節,以具體的數字確定下來。為突出學生閱讀的重要性,閱讀部分,通過指定閱讀具體的作品,把閱讀字數確定下來,能較好的落實大綱要求。其次,我們確定單元教學的能力目標,這也是與傳統教材又本質區別的地方,好多教師在教學中常常忽視這一點,新教材,老教法,達不到能力培養的要求,現在,新課標指明單元教學的能力目標,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可能用傳統的教法了。再次,我們設計了學生選修科目,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這一思路,恰好與即將出臺的國家課標的思路是一致的。確定這一思路的時候,是為了貫徹我校的辦學思想,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發揮一貫制優勢。事實證明這一設計是有前瞻性的。

(四)促進學習習慣的養成,適應高考改革的要求

課程改革必將引起高考的改革,高中部的教學圍繞兩個“為了”的目標,必須要瞄準高考,適應高考改革的需要,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所以,我們把大綱中目標化解為周學習任務,重載培養學生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大力開展自主探究式學習,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人生,提高社會認識,學會學習,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

三、面對教改的不斷深入,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如何落實語文知識點的傳授目標?

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歷經了幾個轉折。從重知識到重能力,人們發現,片面追求那一點,都不利于人才的培養,必須要知識能力并重。新教材新課標都把眼光盯在能力上,這是與前一段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弊端,以及高考命題不斷向能力點轉化的特點提出來的。但是能力的培養不是脫離知識點的。語文五大能力,都不能離開基礎知識;語文教學追求的三個目標也要以認知積累為基礎,所以,在常規教學中,知識點的落實也是至關重要的。但無論是新教材還是新大綱都沒有明確地知識點序列。

(二)如何落作文教學地實踐目標?

高中語文學習經驗總結范文第3篇

一.更新觀念, 樹立平等意識;鼓勵質疑, 給學生探究的空間。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的對話過程中進行。”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必須有所改變, 教師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 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老師應對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樹立平等意識, 應該相信學生、尊重學生, 應致力于增強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 營造一種平等的、互相促進的、民主的師生關系。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傳授知識的無聲媒介, 是開啟智慧的無聲鑰匙, 是陶冶情操的潛在催化劑。同時, 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 學生才敢張揚個性。所以, 我們只有增進教學民主, 給學生松綁, 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 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才能啟發學生的發現性和創造性的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 我非常注重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鼓勵學生質疑, 倡導多元化見解, 容許學生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 而且鼓勵學生向權威挑戰, 容許學生打“橫炮”, 容許學生犯“錯誤”。

東漢王充說:“不學自知, 不問自曉;古今行事, 未之有之。”“人才有高下, 知物由學;學之乃知, 不問不識。”北宋張載則認為存疑是求學的重要途徑, 多讀是產生疑問的前提??梢姽糯鷮W者就非常重視學、思、疑、問的關系了。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習本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沒有問題, 只能說明不想探究, 甚至不想學習。因此, 在教學中, 我努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面對學生的疑問, 我從不過多解釋, 而是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讓學生與學生對話、答辯、爭論, 讓學生在爭辯中碰出智慧的火花, 在質疑解惑中明晰努力的方向。

例如我在教學《祝?!芬晃臅r, 有同學提出疑問:“小說中寫到, ‘阿阿, 你……你倒自己試試看。她笑了’。祥林嫂為什么在這個時候笑了?這一笑有什么內涵?”我當場就肯定了他的疑惑, 并立即讓同學們探究這些問題。有的同學說這是無奈尷尬的笑;有的同學說, 柳媽的話讓祥林嫂想起了跟賀老六在一起的短暫幸福, 更憶起了兒子阿毛, 她的笑, 飽含著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希翼和留戀;有的同學說, 這一笑, 證明祥林嫂不是天生的木訥, 她也有正常人的生活和精神追求, 是太多的苦難使她失去了笑的機會;有的同學說, 這一笑, 使我們感受到了比哭更深沉的哀傷;有的同學說, 祥林嫂失去笑的機會, 失去了人的天性, 完全是封建禮教統治下的社會扼殺的……同學們暢所欲言, 面對他們的種種“理解”, 我不急于下結論, 讓他們各抒己見, 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 真所謂“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他們智慧的光芒終于閃耀出來了。

同樣, 對學生的“驚人之語”, 我沒有立即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表態, 而是引導他們深入探究。對《竇娥冤》的解讀, 有一個學生認為竇娥“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的誓愿是一禍及百姓的反抗, 不能說竇娥是善良的。我沒有立即否定他的看法, 也不批評他無中生有, 而是肯定他正是多讀、細讀、多思才得出這一“驚人之語”的, 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是什么原因讓竇娥產生這樣變態的復仇心理?假如竇娥生活在今天, 她的命運將會如何?同學們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 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他們的發言很精彩、很全面, 他們就在這樣寬松、平等、和諧的氣氛中進行探究, 從而很容易地把握了文章的內涵。

教師應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給予學生質疑的空間, 賦予學生提問的權利, 讓學生充分而自由地閱讀, 真摯而率性地體驗, 獨立而個性地理解, 從而使作為課堂主人的學生主體的探究意識和質疑能力得到提高。

二.激發興趣, 增強探究意識;課外延伸, 擴展學習語文空間。

新課標認為語文教學刻不容緩的工作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根據心理學的觀點, 一個人的興趣、能力, 作為心理特征, 是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興趣愛好吸引人去從事某種活動, 促進人的能力提高、智力發展, 并從中得到成果, 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因此更進一步激發人們的興趣愛好, 增強能力。于漪老師也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的心理成分, 它是推動學生探究知識和獲得動力的一種強烈的欲望。”新課標同時指出語文學習要通過書本內外、課堂內外、學科內外的結合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 在課堂教學中我非常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及時補充、挖掘有趣內容, 適當向課外延伸, 將課內課外有聯系的內容打成一片, 擴大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如學《鴻門宴》一文, 我從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中的歌詞入手, 并讓學生簡介電影《霸王別姬》的故事情節, 這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布置課后任務:1.搜集與課文有關的史料;2.簡述項羽的性格特點。下一節課檢查時, 絕大多數同學都找出了“楚漢相爭”、“垓下之圍”、“霸王別姬”這些與《鴻門宴》有關的史料。他們不僅在興趣盎然的氛圍中掌握了枯燥的文言知識, 還多角度地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對項羽性格特點的評價, 絕大多數同學都歷數項羽的“優柔寡斷”, 符美娜同學卻引用蘇軾的《范增論》, 認為項羽有君子之度, 有統治者的寬廣胸懷??梢? 只有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角度切入, 才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才會激發出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

有時在課堂教學中, 我還引入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有趣課題, 使教學適當向課外延伸, 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我在給學生介紹《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作者蘇軾時, 曾適當地給學生談到蘇軾人性化的另一面。先從以前學過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談起, 讓學生背誦此詞, 并點撥讓學生體會蘇軾對兄弟的手足情深, 再延伸到蘇軾與他小妹閑遐時的玩笑。蘇軾笑小妹眼窩深, “幾回試擦深難倒, 留卻汪汪兩道泉”, 小妹也不甘示弱笑哥臉長, “去年一滴相思淚, 至今流不到腮邊”;蘇軾笑小妹額頭突, “未入庭前三五步, 額頭先至畫堂前”, 蘇小妹笑他胡子長, “嘴角幾回無覓處, 忽聞毛里有聲傳”。如此幽默有趣的材料, 在教學中適當運用, 使學生不僅知道了蘇軾有“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豪邁情懷, 更領悟到蘇軾作為兄長的柔情。這樣不僅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 而且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擴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 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 要善于在每一節課上都能抓住某一方面的契機, 引發學生點點滴滴的學習興趣, 擴大學習語文的空間, 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走出課堂, 從生活中學習語文;介入生活, 實踐中提高探究能力。

語文教學是本著“課內得法, 課外受益”的原則, 以課堂為主陣地, 充分開發課外文化資源的過程。新課標也指出:“應積極開發和利用本地文化資源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運用無處不有、無時不在、俯拾即是的, 蘊藏著人文、社會和自然的多種語文課程資源, 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同時, 在探究過程中, 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使自己的見解更加深刻與完善, 也使自己逐步成為一個學會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主體。

我在教《秦腔》一文時, 順勢挖掘本地文化品牌———醒獅文化。我要求學生用二個星期的時間, 圍繞“打造醒獅名品牌, 建設遂溪好未來”為主題, 對遂溪醒獅文化進行一番探究。兩個星期來, 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從村委會、鎮府辦、縣志辦、圖書館、縣委網站等渠道找到有關醒獅的資料。凝聚著同學們汗水和心血的資料交上來了, 我讓每個小組的組長組織本組同學對資料進行整理、歸納, 把它們編輯成不同文體的小文章。

有的同學專門介紹醒獅的動作和表情, 有的同學則對醒獅的起源和發展作了詳細的介紹, 有的同學介紹了民間藝人制造醒獅的高超技術。

有的同學則采訪了醒獅運動員, 并附有感慨: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鮮花和掌聲的背后往往是不為人知的艱辛。

也有同學從更深層次來解讀醒獅文化:有的認為醒獅實質是遂溪人民不畏艱苦、永往直前的精神象征;有的認為遂溪應大力發掘醒獅文化, 以引發家鄉情結, 讓遂溪人民產生自豪感, 激發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有的認為遂溪應趁著世界對醒獅運動喜愛的這股東風, 在打造醒獅文化品牌的同時, 多領域拓寬遂溪各方面 (如熱帶經濟作物、自然景觀等方面) 的優勢, 全方位提升遂溪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把遂溪引向世界……我趁著同學們對醒獅文化探究的熱情, 又下達了探究任務, 每一個小組負責一個專題, 分別是: (1) 木偶戲, (2) 雷劇, (3) 人龍舞, (4) 飄色, (5) 石狗, (6) 湖光巖, (7) 紅樹林。這些都是湛江地區極為有名的文化品牌或自然景觀, 是同學們再熟悉不過的, 同學們都非常樂意地接受了任務, 研究成果也非常顯著。

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 能使他們真切地感悟到:“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與生活的關系猶如樹與土的關系。土活椒蘭茂, 源開江海深。根深扎于土, 方能枝繁葉茂。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 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就必須讓學生走進生活。

總之, 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 教師就必須更新觀念, 給學生足夠的空間, 必須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讓他們以主人翁的態度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只有這樣, 才能真正達到新課改的目標。

高中語文學習經驗總結范文第4篇

一、培養自我學習興趣

(一) 創立學習氛圍

學生在開展學習的時候因為其自身學習能力的要求, 對學習的環境以及范圍也有一定的要求, 因為學生在開展學習的時候外界的環境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可以自己設計適宜自己的學習環境。

比如, 教師的布置以及學習園地的巧妙設計, 學生可以跟教師申請提出自己的設計理念, 不但設計出適宜自己學習的環境和提升自己的動手和創新能力。

(二) 根據學科特點激發興趣

語文作為人文性學科, 課程有著豐富的內涵, 知識涉及面較廣, 平時學習過程中可以運用這一點激發自身的語文學習興趣。

比如, 在學習《窮人》這一課的時候, 教師布置的作業是: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學習重點是小組模仿, 我所在小組通過激烈的討論, 根據每一個組員的個人情況和基本素質, 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表演, 但是因為沒有實際的經驗, 表演的時候情感表達強烈感不夠, 在課下我們通過視頻了解很多戲曲的表現形式, 融入小組表演中, 扮演桑娜的小組成員莎莎被桑娜的善良感動得哭了, 所以其情感融入真情實感溢于言表, 取得了良好的表演效果, 并且得到老師和其他小組成員的贊賞, 該課學習結束以后主動的寫相關的讀后感, 并且表演中對其中的各個角色了解深入, 讀后感寫的更加順暢。

(三) 創設靈活的學習方式

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時候感覺很枯燥, 沒有自己的對學習的切身感受, 語文是一門比較靈活的學科, 平時學習的時候如果只是拘泥于課本學習, 學習的內容不免會枯燥和死板, 但是如果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融入多種學習方法, 不但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視野, 還能夠有效的提升語文學習感受, 語文的學習并不僅僅只是文章的學習, 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涉及語文。比如說, 電視劇中很多的語言都和語文關系密切, 現在比較熱門流行的《瑯琊榜》中比較精妙的語言和文言詞匯和語文就有著密切的聯系, 所以我在平時電視劇觀看中會有意識地收集相關的語言, 在平時的寫作中得以運用, 并且能夠在體會劇情的同時, 對其臺詞的理解增強自己的文學素養。

(四) 尋找自身的學習亮點

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挖掘學生的學習亮點, 自己給自己樹立學習信心, 在語文學習中文言文和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難點, 但是在學習上只要堅持就會有成效, 堅持的基礎是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心, 尤其是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的努力沒有任何的回報的時候, 學生要提升自己的信息, 剛開始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感覺學習內容枯燥, 平時上課學習狀態也不佳, 但是從小喜歡看一些武俠和打仗的小說, 在學習《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課的時候, 教師讓學生敘述一下學習內容, 我在那次敘述中得到老師的贊揚, 并且在同學羨慕的眼光中找到學習的自信, 所以課下經常的閱讀一些文章, 潛移默化中就會感覺自己的語言素養的提升。

二、方法探究中尋找加強自身的學習能力

(一) 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

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在壓力下才能不斷逼自己前行, 如果在學習中不能給自己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沒有目標和方向, 學習緊迫感不夠強烈, 因而在平時的學習中養成制定良好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的好習慣。

(二) 重視獲得學習方式

一個人會捕魚不如學會捕魚的方法, 這樣才能長久的吃到魚, 語文學習中的關鍵點是鍛煉大意的學習和總結, 教師讓我們開展小組討論學習的時候, 我就認真地學習和聽取其他同學的優秀建議和意見, 然后根據其他人的意見綜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總結相關的鍛煉總結法, 自己在反復應用中加以改進, 比如, 通過段落總結了解每一段落中都有一到兩個關鍵詞, 關鍵詞的串聯依靠語言的語言點, 因而要在閱讀的時候聯系上下文, 聯系上下段和上下句, 這樣讓其關鍵詞交相配合, 輕松總結出段落意思, 老師在完成學習時也會帶領大家一起總結相關的經驗, 我一般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教師的經驗兩者配合運用, 加快解題準確性。

(三) 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自主學習的養成, 能夠為將來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閱讀課上教師一般都是讓我們自己閱讀, 但是前期閱讀是比較盲目, 東看一段、西看一段, 閱讀沒有重點, 閱讀順序也比較凌亂, 所以在做題和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能快速準確地找到答案。

那么可以先根據參考書籍自己找到相關的問題, 把問題按照文章脈絡自行整理, 每讀一段就總結一段的段意, 并在此了解是否是問題的答案, 當帶著答案開展閱讀的時候閱讀興趣和閱讀重點顯現出來, 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四) 學會預習

老師平時教學中很多學習內容是預習下一課, 但是在實際預習中就感覺很困難, 不知道如何下手, 有時候為了應付檢查就對詞語畫圈圈, 課文閱讀效率也不高。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在學習的時候專門準備預習本, 并且在每一頁上標注預習項目。預習中分條縷析的明確要了解的內容: (1) 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 自學生字、詞, 從音、形、意三方面考慮; (3) 近、反義詞; (4) 課文主旨內容; (5) 難的句子段落; (6) 相關的常識; (7) 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疑惑。在這幾方面的學習中基本了解學習內容, 課堂學習變得如魚得水, 輕松自如。

總之, 語文學習過程中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感和學習態度, 自己調動學習情緒, 培養自己愛學習和愿意學習的習慣, 學習的時候要靈活多變, 不要拘泥于一種方式, 做到“新”“活”“妙”, 并與實際生活產生密切的聯系、掌握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摘要:本文主要介紹語文學習中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方略, 介紹高中生學習的時候創設的學習氛圍和學習計劃目標, 以此推動自身的語文素養, 并靈活的應用語文學習方略, 提升語文學習成績。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措施

參考文獻

[1]劉宏琴.“隨心所欲”的語文學習——高中語文自主學習芻議[J].基礎教育研究, 2013 (17) 。

高中語文學習經驗總結范文第5篇

教師

徐立澤

時代在進步,教育在變化,當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公布時,就從當中學習了許多全新的教學理念,那么面對這些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材,我們應該如何組織和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呢?這些都是要我們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者迫切地去思考、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主要是在課堂內完成,那么對課堂教學設計要認真重視,因為教學課堂是我們實施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地方。下面就教學改革方面總結一下,因為課堂教學是對學生教育的主要時間,所以具有良好的教學設計是重中之重。

教學設計思想要圍繞信息技術課程新理念來進行,由于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的更新,是現行教育手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因為我們的教學設計要積極圍繞新課程教學理念來進行,要注重培養、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給學生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關注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包括確立教學目標,制訂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 首先確立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目標與階段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把握總體目標,又要實現具體目標,既要明確顯性目標,又要重視隱性目標,既要達到終極目標,又要促進條件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制訂要突破學科限制,突破知識序列,突破教材思路,體現應用性、綜合性、科學性與興趣性。遵循:1.學科整合原則;2.聯系學生實際與社會相結合原則;3.技術與人文相結合原則。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選擇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有任務驅動法;課題解決法;協作學習法等。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應是開放式的教學過程。課堂向課前開放,課堂向課后開放。整個教學過程呈現為雙向互動。

1、我們把握好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發生行為變化的期望和追求,即教師要求學生通過過程達到的學習成果或最終行為。教學目標體現教學主體的愿望和主觀的要求,具有自主性和靈活性,可以說,設計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首要環節。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可以歸納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相互滲透、有機聯系的維度,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通過教學活動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與技巧;還能夠根據問題確定信息的需求與來源,并選擇適當的方法獲取信息;同時也培養學生合法利用信息的意識。

2、教學設計要注重分析教學對象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隨之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二要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我們可以根據他們在以往學生信息技術的水平、能力來分析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容易掌握的,這樣的知識點就只需要點到為止,否則需要詳細的介紹和指導練習。通過分析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在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增強每個學生的合作意識。

3、確定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根據各階段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也有所不同。

關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應包括信息科學、信息技術、信息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的內容。其中信息技術是主要的部分,但不是惟一的內容。教學內容的制訂要突破學科限制,突破知識序列,突破教材思路,體現應用性、綜合性、科學性與興趣性。

確定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應注意與各學科整合。用信息技術解決其它學科的問題,將其它學科的思想方法滲透到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如互聯網的教學不僅僅是對瀏覽器窗口、界面、操作的教學,還是使用工具獲取信息的教學,更是過濾、處理、分析信息的方法與手段的教學。首先完成對本學科知識的探究,即嘗試使用互相網,然后應用互聯網知識解決問題,尤其是解決相關學科知識的共同問題。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相當大的部分內容應當是在其他學科知識的背景下完成的。

確定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應注意聯系學生實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世界擺在了人們的面前,觸手可及。學生接觸到的信息不再是單純地囿于一定的范圍之內,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信息對于學生來說都是開放的,所以學生在獲取信息時,就應從全球的角度出發,對信息加以綜合利用。

確定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應遵循技術與人文相結合原則。當高新技術層出不窮,生活和工作中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時,當人們輾轉于現實世界與虛擬網絡世界時,如何弘揚人文精神成了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這一點對于成長中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因此教學內容除信息技術成分外,還要有血有肉,使學生從中體驗到人與自然、人與技術、人與人的和諧關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進和伙伴的友誼,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人文價值的科學精神,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如學習某一軟件時,可介紹相關的人物與成長經歷;在體味網絡給我們帶來的便利與快捷時,別忘了多關注身邊真實的人和事。信息時代的教育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使學生的心靈和人格得到升華,弘揚學生的人文精神。

4、設計學習任務

建構主義所闡述的學習就是基于真實問題情景下的學習、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問題構成了建構主義學習的核心。信息技術新課程中也強調要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合作的過程,強調學生在“經歷”和“體驗”過程中達到提高信息素養的目的。

構建學習任務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原則:(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蓋教學目標所定義的知識點;(3)要符合學習者的特征;(4)要與學習、生活密切相關。要改變原有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構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教學。以淺顯易學的實例操作帶動理論的學習和應用軟件的操作。每項內容從完成某一"任務"著手,"任務"是教學活動的切入點,是師生活動內容的核心,是教學環節的連接點,是教學過程的轉折點,是全體師生的共同興奮點,應該融入師生的共同智慧。

5、組建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是指所有用來幫助學生學習的資源,學習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有力保障,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資源分為兩類,其一是數字化資源,如教學軟件、專業資源網站等;其二是非數字化資源,如圖書、報刊、錄像等。

教師應密切結合教學實際,收集、組織、開發必要的教學資源,建立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資源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為學生設計常用獲取信息的方法與技巧、常用的搜索引擎、各種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網民在網上獲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以及知識產權和合法利用信息等相關學習資源。

6、創設學習情景選擇教學方法

學習情景指為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背景,以此為支撐物啟動教學,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同時支撐物的表征、視覺本質又促進了學習共同體中成員間的互動、交流,即協作學習,驅動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目的。 教學方法是影響學習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變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充分發揮、發揚學生學習方式的長處與優勢,彌補其劣勢和不足。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條件等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

7、構建互動課堂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8、開展教學評價

評價是修改的基礎,是教學設計成果趨向完善的調控環節。通過客觀的、科學的評價,教學設計工作將不斷得以檢驗、修正和完善。新課程提出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教學評價要綜合運用各種過程性評價方式,全面考察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過程,并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動態把握、及時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為了做好教學評價,我們可以利用“電子學習檔案袋”將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記錄到檔案袋中,如:學生發言情況、學生協作學習情況、作品評價情況、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等。

上一篇:人工智能學習經驗總結下一篇:初二物理學習經驗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