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法

2022-09-12

第一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法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技巧答題要領: 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1.賞析詩中的關鍵字詞 命題方式:這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命題變式:甘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2.賞析詩中的重要語句 命題方式:這句詩有何特殊含義或深沉含義? 命題變式:這句詩最具表現力,試簡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釋清這句詩的字面意義,然后或扣語言特點、或扣思想情感作具體分析。 3.賞析詩歌的寫作技巧 命題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一、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 花草類 (1)菊:隱逸、高潔、脫俗 (2)梅:傲雪、堅強、不屈不撓、逆境 (3)蘭:高潔 (4)牡丹:富貴、美好 (5)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 (6)花開: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 (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惜春,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 (8)草:生命力強、生生不息、希望、荒涼、偏僻、離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生活的軌跡就是一個永恒的圓,終點也就是起點。 關心如火把,上進心像梯子,責任心是勇氣的指向標。 樹木類 (1)樹的曲直:事業、人生的坎坷、順利 (2)黃葉:凋零、美人遲暮、新陳代謝 (3)綠葉: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 (5)竹:氣節、積極向上 (6)梧桐:凄苦 (7)柳:送別、留戀、傷感、春天的美好 風霜雨雪云類 (1)海浪:人生的起伏 (2)東風:春天、美好 (3)春風:曠達、歡愉、希望 (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5)天陰:壓抑、愁苦、寂寞 (6)海浪的洶涌:人生兇險、江湖詭譎 (7)狂風:作亂、摧毀舊世界的力量 (8)西風:落寞惆悵、衰敗、游子思歸 (9)雪:純潔、美好、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 (10)小雨:春景、希望、生機、活力、潛移默化式的教化 (11)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滅 (12)暴雨:殘酷、熱情、政治斗爭、掃蕩惡勢力的力量、蕩滌污穢的力量 (13)霜:人生易老、社會環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短暫、綿長的愁苦、歷史的發展趨勢 動物類 (1)子規:悲慘、凄慘 (2)魚:自由、愜意 (3)鴻鵠:理想、追求 (4)猿猴:哀傷、凄厲 (5)烏鴉:小人、俗客庸夫 (6)沙鷗:飄零、傷感 (7)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 (8)(瘦)馬:奔騰、追求、漂泊 (9)(孤)雁:孤獨、思鄉、思親、音信、消息 (10)鷹:剛勁、自由、人生的搏擊、事業的成功 器物類 (1)玉:高潔、脫俗 (2)簪纓(冠):官位、名望 顏色類 (1)白:純潔無瑕、喪事 (2)紅:熱情奔放、青春、喜事 (3)綠:希望、活力、和平 (4)藍:高雅、憂郁 (5)黃:溫暖、平和 (6)紫:高貴、利國利民 (7)黑:黑暗、絕望、莊重、神秘、對死者的懷念、命途的多舛 除非你自己彎下腰,否則沒人會跳到你的背上。 成功的畫卷,要用自信的畫筆去描繪。 其他類 (1)英雄:追慕、自愧自嘆 (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撻 (3)古跡:懷舊明志、昔盛今衰(國家)、衰敗、蕭條(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 (4)草原:遼闊、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5)仙境:飄逸、美妙潔凈、忘塵厭俗 (6)天地:人類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心胸的廣闊、情感的孤獨 (7)鄉村: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活氣息、純樸美好、安逸寧靜 (8)城市(市井):繁榮熱鬧、富貴奢華 (9)破曉:初現希望 (10)朝陽:希望、朝氣、活力 (11)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 (12)深夜:愁思懷舊

二、詩歌的語言 這部分涉及的考點有煉字、音韻、格律(押韻、對仗等)、簡繁、用典等。在這里我們把煉字以外的內容稱之為煉篇。 1.煉字。詩歌是高度凝練的藝術,古往今來的詩家都非常重視煉字,有“詩眼”“詞眼”之說。一般指五言之中第三字,七言之中第五字,也有以第二字、第四字乃至末字為“眼”的。其實“眼”就是詩句的關鍵處,不拘在腰在膝在足。動詞、形容詞等是古詩煉字的重要內容,其他一些詞語如名詞(意象名詞、表顏色的詞)、副詞、數量詞也常常耐人尋味。 還有一些特殊形式的詞語,如疊詞、擬聲詞、意象名詞羅列等,常能表現出特殊的表達效果:疊詞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作用;擬聲詞使詩文更生動形象,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多個名詞連用,意象的組合會營造一定的意境。 2.煉篇。對于絕大多數的詩,煉字只是其錘煉語言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強調煉字,就會使詩歌陷于“有句無篇”的誤區,所以詩人們同時也非常重視對“篇”的錘煉,即應包括格律的錘煉與總體語言風格的把握。 總體的語言特色包括一句話或者全篇的語言特色。詩歌的語言風格常見的有平淡、工麗、直率、委婉(含蓄)、清新、簡潔、明快、自然、飄逸、清幽、雄奇、豪放、渾厚、曠達、悲慨、蒼涼、沉郁、低沉、舒緩、洗練等。需要指出的是每一個詩人都有各自的風格特點,而同一個詩人也可能具有多種風格。 3.注意詩歌語言的變形。詩歌要借助非常儉省的語言外殼來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還要符合音韻的需要,非對語言作出變形不可。中國詩歌對語言的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樂美,給讀者留下藝術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而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要把握詞性的改變,還原顛倒的語序,把握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側重點,用想象和聯想去填補詩人留下的空白。了解詩歌組織語言的規律,就能迅速進入詩歌的語境。 如果別人給我一枚楓葉,我將還他整片楓林。 今天你拋棄時間,明天你將被時間拋棄。

三、詩歌的表達技巧 詩歌表達技巧指的就是在進行詩歌創作活動時所運用的技巧。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而就古代詩歌而言,描寫、抒情兩種表達方式比較常見,是考查的重點。 2.抒情方式 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諷今、敘事抒情等。一般情況下,寫什么景抒什么情。個別時候以樂景抒哀情,目的是增加哀的程度。 3.表現手法 主要有渲染、烘托(包括正襯和反襯)、白描、懸念、賦比興、聯想想象、動靜相襯、以動寫靜、列錦(名詞羅列)、虛實結合、欲揚先抑、寓褒于貶、明褒實貶、言此意彼、換位思考、畫龍點睛、以小見大、語序倒置、情景理合一,等等。 4.行文結構 常見的有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承上啟下、起承轉合、先總后分、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銜接、鋪墊、伏筆、照應等。 5.材料取舍 有主次、詳略、繁簡等等。材料是構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詳略取舍往往體現了作者的用意。 6.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對比、起興、反復、設問、互文、用典、象征、寄寓、寄托等。在實際運用中,多種修辭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

四、詩歌的思想內容 1.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1)憂國傷時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 (2)建功報國 建功立業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 保家衛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 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 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走到花兒跟前,給它一滴水,它將會綻放得更美麗。 今天燃起信念之火,明日定能鑄就輝煌。 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如:杜甫《兵車行》。 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鄉懷人 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溫庭筠《商山早行》。 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 邊關思鄉。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李白《子夜吳歌》。 (4)生活雜感 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昔勝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借古諷今的情懷。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 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 告慰平生的喜悅。如: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辛棄疾《西江月》。 (5)長亭送別 依依不舍的留戀。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評價作品思想內容應注意的問題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斗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 (2)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于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中,尤其是邊塞詩中,雖有塞外環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國的決心,因而詩歌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 (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創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創作的緣由,有的交代創作的經過,有的交代創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4)大多數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之上發揮想象,進行二度創作。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作取向和風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格之外的創作。

第二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題

考綱陳述:(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一步】準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后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

【第二步】明了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么答什么,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采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后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后分,一問一答)

(注意:不同類型題目的三個要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問什么則什么是回答的重點;且三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寫明白:此詩寫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詩歌鑒賞簡答題:根據題目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 ◆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游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游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斗雪堅守節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征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征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猿(悲傷)。

⒌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 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于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夸張比擬)(高考???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象征、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 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夸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 ⒋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征、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后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過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2012年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專題

鑒賞詩歌形象應注意以下兩點。

1.了解傳統的審美習慣

要做好詩歌鑒賞題,應了解傳統審美習慣,主要有下列幾點:

(1)望月懷遠,如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望月》、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2)傷春悲秋,或因見秋而思鄉。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3)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如蘇軾看"大江東去"而嘆"人生如夢"。

(4)折柳送別。如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其間纏綿悱惻的別離之情,給人以悠長的回味。

(5)聞雁思歸。如王灣《次北固山下》"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6)聽梧桐而心悲涼。如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等等。

2.抓意象的特殊內涵

(1)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以折柳表惜別。"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憶秦娥》)--西安灞陵橋的兩邊長滿垂柳,而灞陵橋是首都的門戶,這里是送別的地方,在灞陵橋折柳送別特別能表達傷離別的情感。

(3)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4)菊花象征堅貞高潔的品質。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中,菊花無疑已成為詩人人格的寫照。

(5)梅花象征傲霜斗雪、不怕挫折打擊、純凈高尚的精神追求。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6)松樹象征堅貞高潔的品格。松樹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7)蓮用來表達愛情。由于"蓮"與"伶"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蓮子"即"伶子","青"即"清"。這里是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8)梧桐象征凄涼悲傷。梧桐在古典詩詞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征。如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象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渲染一種凄婉悲涼的氣氛,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等。

(9)杜鵑鳥象征凄涼哀傷。由于"杜宇魂化杜鵑"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杜鵑這一形象在古詩中固定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鄉思。

(10)鷓鴣鳥象征離愁別緒。由于鷓鴣的鳴聲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人對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因此,鷓鴣的形象在古詩詞里就有了特定的內蘊。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處"(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鑒賞詩歌的方法步驟及技巧

(一)高考詩歌鑒賞的第一步:整體感知詩歌主旨

例1.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析:忌先扣某些字眼,如“苦”“愁”“寂寞”等字眼,以免擾亂全局理解,以為是概嘆梅之不幸,生憐惜之情。應當先整體把握作者用先抑后揚手法,贊美梅花高格勁節美好品質意境。

(二)高考詩歌鑒賞的第二步:組合意象,探究詩歌內涵

1.借助意象,品味詩歌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觀情感與自然客觀物象融合的整體(“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龍》)。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江月人去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鳥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明月、風燈、宿鷺、跳魚等意象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清幽、靜謐的意境。

2.借助意象,體味詩歌情感。

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從墜落的夕陽、無聲的落花、尋舊壘的歸燕幾個意象,可體會到全詞的感情基調是抒寫對人事變遷的無比惆悵之情。就其不變者而言,天氣、亭臺閣與去年毫無二致;就其變者而言,夕陽雖美好,但終究要沉沒。好鳥相鳴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卻無情。

(三)高考詩歌鑒賞的第三步:認知詩歌精妙詞語體會意境

1、認知精妙詞語:生動、富有表現力詞語(動詞、形容詞、虛詞等)

例:明月別枝驚鵲 驚:使„„鵲驚 日出江花紅勝火 勝:超過

山寺月中尋桂子 尋:找 體會意境:明月別枝驚鵲(依戀美好情);“尋”、“看”(清閑、幽靜)

2、領會詩歌意境創作的方法

①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②表達技巧:

虛實結合、烘托、比喻、夸張、用典、聯想與想象等

(四)高考詩歌鑒賞的第第四步:抓住詩歌的詩眼體會主旨

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眼為“心遠”。因為“心遠”所以,“無車馬喧”、“地自偏”、不必辨言。“真意”雖比“心遠”深一層,但也是從“心遠”中生出來的。將“心遠”與各組合的意象印證,本詩主旨“退隱后對塵世超脫的心境”就非常明確了。

(五)高考詩歌鑒賞的第第五步:多角度領會詩歌

①理解作者-獨特的人生經歷與作品風格:

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郁頓挫的風格 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

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

②體察背景:

同是烽火戰爭-唐朝安邊創立功業,南宋收復失地悲壯。

③注意題目

觀書有感二首(朱熹)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④注意注釋:

閨意獻張水部(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注釋]這是朱慶馀參加考試前呈獻給考官水部員外郎張籍,以試探底細的詩。

酬朱慶馀(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抵萬金。

⑤注意比較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曲(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①縈波:在水波上旋轉浮動。飐風:在風中搖擺。

②搔頭:古代婦女綰發的簪子。

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少女形象的異同之點。

兩首詩中的采蓮少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王詩中少女美麗,歡快,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少女

本文出自: 原文鏈接:http:///yuwen/shige/548.html

第三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

毛澤東《沁園春·雪》賞析

毛澤東近代詞:《沁園春·雪》原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雪》參考注釋:

①北國:指我國北方。

②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這里是無邊無際的意思。

③大河上下:指黃河的上上下下。

④頓失滔滔:指黃河因結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濤滾滾的氣勢。

⑤“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

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

⑦風騷:本指辭藻。這里用來概括廣義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內。原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詩經·國風》和屈原的《離騷》,泛指文學。

⑧天驕:天之驕子的省略語。漢朝人稱匈奴單于為天之驕子,后來稱歷史上北方某些少數民族君主為天驕。

⑨成吉思汗: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的蒙古征服者。 見《漢書·匈奴傳》。

⑩射雕:《史記·李廣傳》稱匈奴善射者為“射雕者”。 有用射雕來稱贊人武藝高強。

毛澤東近代詞:《沁園春·雪》賞析:

毛主席詩詞是中國革命的史詩,是中華詩詞海洋中的一朵奇葩?!肚邎@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亞子盛贊為千古絕唱。這首詞一直是我的最愛,每次讀來都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又看到了那個指點江山的偉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種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

然而,從發表之日起,這首詞就遭到了諸多惡意的攻擊,引發了曠日持久的爭論。有人說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氣象;有人說它夸大自吹、離題萬里;有人說它比喻不當、缺乏轉折;有人說它詞意稀疏、平淡無奇;甚至有人說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筆„„斷章取義且流于表面,竟視金玉如磚石。

藝術追求含蘊,詞中別有洞天。這首詞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卻并非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它隱藏了太多的秘密,包納著無盡的玄機。其中的每一句都意有所指,是詩人所思所想的真實流露,是詩人對許多重大問題給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摯、寓意之深遠、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絕。

詩歌鑒賞解題技巧分享(僅供參考)

【第一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 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怎樣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 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 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并準確概括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 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 析作 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 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 這些經錘煉的 字的妙處。答題 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 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 三)。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

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

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

說,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 (步驟一 )。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梢?ldquo;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 子)分別寫 了什么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么情感

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06年全國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相感情。

答: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

(步驟一)(因為沒有什么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再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05年全國卷2)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 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答: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

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題目

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第七種模式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 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云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

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 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 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第八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

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 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 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16.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05年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2)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

“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

解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 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第一問: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

第二問: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

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步驟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 潑有趣。(步 驟二)

第四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技巧

古詩中的“形象”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豪放灑脫型:如大詩人李白的詩大多表現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羈、豁達大度的風格。(2)憂國憂民型:如愛國主義詩人杜甫的詩大多表現其對人民苦難生活深深的憂慮和同情。(3)歸隱田園型:如東晉詩人陶淵明詩中描寫的多是悠閑自在、安貧樂道的摩居生活。(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描寫的山村風光和朋友聚會的場面,儼然是一幅山水畫。(5)兒女情長型:如李商隱的詩表現的離別憂思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6)保家衛國型:如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塑造了一個精益報國的英雄形象.(7)邊塞風光和戍邊生活型:如岑參、高適的詩大多表現邊塞的風光和戍邊將士的思鄉之苦。古詩塑造形象的方法:(1)細節描寫: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2)烘托:通過感覺、視覺、聽覺以

3、鑒賞形象的技巧。對詩歌形象的鑒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1)借助詩歌的形象,深入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意境。(3)借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中的哲理。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鑒賞詩歌的語言包括準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包括準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方面的藝術效果以及語言風格。

1、詩歌的語言分為以下幾種:(1)意象語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們賦予特定象征意義,象征人堅強、高潔、清高等品格。(2)情感語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詩人的情感。(3)象征語言:有些詩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有些是全詩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4)特定稱謂語言:如“楊柳”喻指分別;“秋水”指眼睛;“盜泉”指不義之財;“鴻雁”指書信等等。

2、語言特點:(1)風格特點:主要包括“平淡、工麗、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練、沉郁”等。(2)結構特點:主要包括“疊詞、倒裝、意象詞語羅列”等。

三、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結合、比興、直抒胸臆等表達方式方法的運用。l、修辭手法:在古代詩歌中,經常運用各種修辭,以加強表達效果。如:比喻除了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生動形象外,還可以體現出意象的情態特征。腺語、雙關等修辭能委婉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的情感。排比、反復等修辭能表達詩人強烈的情感等等。

2、表現手法(1)象征:象征是詩歌慣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節操。如以“梅”象征高潔、清秀、淡雅、素樸;以“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等等。(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3)注重寫景:詩歌貴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寫景方式主要有側面烘托、以景襯情、靜動結合、虛實結合、卒章顯志等。

3、結構:詩歌的結構安排常見的有層層渲染鋪墊、首尾照應、結構對比等。

四、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包括作品的內容與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態度,作品的意義(包括作品的積極意義與局限性,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審美趣味與感情基調。要準確評價“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主要是把握詩歌的思想主題。古詩中常見的主題包括以下幾種:l、思鄉主題:如贊頌壯麗河山;抒發羈旅愁思;思念家鄉等。

2、詠人主題:如同情勞動人民;反映離亂痛苦生活;思念親友;依依惜別、情深意長等。

3、慰己主題:如抒發凌云壯志、施展才華抱負;悲嘆年華早逝、壯志難酬;懷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悅等。

4、報國主題: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決心;報國無門的感嘆:山河淪喪的感嘆;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等。

5、傷世主題: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等。了解了詩歌的主題思想。就能把握詩人的觀點態度和所寄托的情感,進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義,為更深一層地鑒賞古詩奠定堅實基礎。

第五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技巧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答題示例: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夸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

1 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 反襯出

陳與義

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怨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2 南浦別

白居易

答:同意???,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梢?ldquo;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2002年高考題)

古詩詞曲中常用表達技巧舉要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

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王實甫《十二月帶堯民歌•別情》) (詩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別從“怕黃昏”、“不銷魂”、“新啼痕”、“斷腸人”等四個角度將少婦別后的相思之悄表現得淋漓盡致。) 2.借景抒情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感情。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十艮,隔江猶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所寫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萬里無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圍是那么冷寂,這就給后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3托物言志 屬間接抒情的一種,托物言志就是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 3 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聲名白可遠揚,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寫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 (劃線的四句,表面上是寫景,而實際上則隱寓著詩人的一種超脫塵世、熱愛自然、遠離官場的感情境界。在這里既是寫“景”,也是寫“情”,已分不開哪是“景”,那是“情”。) 5.動靜結合 指對人、事、景處于動態或相對靜態時的描寫。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出了詩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兩句寫靜態,后兩句寫動態。) 6.以動襯靜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即通過對動態的描寫、渲染、反襯出靜態,也就是在動態描寫中顯示出動態。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同時又通過這些動景,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鳥鳴山更幽”,動中見靜,愈見其靜,這里面包含著辯證法。) 7。樂景寫哀 屬反襯手法中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是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

《孔雀東南飛》文中寫迎娶劉蘭芝的場面,“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其場面寫得越熱鬧,其悲情越強烈。

8.以景結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潄y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詩歌的前三句均是就樂聲抒情,說到“邊愁”用了“聽不盡”三字,那末結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盡此“不盡”之情呢?詩人這時輕輕宕開一筆,以景結情。仿佛在軍中置酒飲樂之后,忽然出現一個月照長城的莽莽蒼蒼的景象;古老雄偉的長城綿亙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壯闊而悲涼,更加深了詩人的思想感情。此時征戍者內心是濃濃的鄉思,還是渴望建功立業?是對現實的憂慮,還是對祖國河山深沉的愛呢?……不得而知,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9.鋪排 即《詩經》表現手法中的“賦”。“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敘陳述。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杜牧《阿房宮賦)) (文章在這里多角度地寫出阿房宮樓閣之多、構造之奇、布局之巧,體現出阿房宮的氣勢雄偉) 10.渲染 我國傳統畫技之一,后借用來指文藝創作中為突出人物形象和環境所采用的強調、反復等多方面著意的鋪敘等寫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薰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王昌齡《秋詞》) (首句破題,以描寫秋景來渲染深宮寒夜的氣氛。) 11.烘托 襯托中的正襯,原是我國傳統畫技之一。亦稱“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種寫作技法,即指通過特定的環境氣氛的描寫,以突出人物某種心緒或突現人物形象的技法。具體說

4 來就是不說本意,只說與此有關的事物,達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種手法常與渲染手法結合起來使用,易混淆。

……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蕭)) (要說的明是相思的苦,卻不直說,而用“非關病酒,不是悲秋”來烘托) 12.點化(化用) 對前人書面作品的語言和群眾的口頭創造,進行再加工創造,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境??煞秩N:字詞點化、內容升華、意境開拓。

①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②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沁園春》)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①句點化了范仲淹《蘇幕遮》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的字詞。②句點化了蘇軾名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內容。③句點化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的詩句意境。)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用了孫權、劉裕、劉義隆、霍去病、廉頗等五個歷史故事的典故。借“懷古”贊揚了孫權、劉裕的抗敵業績;批評南宋當政者像劉義隆那樣的倉猝冒險行動;以廉頗自比,表示自己雖老卻不忘為國效勞的忠貞之情。

14.實虛結合 實寫,指對人物或事件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指采用側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與描寫。虛實結合,即兩種手法在敘述、描寫中同時使用。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詩人開始寫“地”、寫“鴉”,而不寫月,但卻讓我們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為“地白”、“棲鴉”是月亮朗照的結果,既然地白如霜,棲鴉可見,可知詩人雖沒有明寫“月明”,但我們卻處處感到“月明皎潔”,因此它是實寫“地白”、“棲鴉”,虛寫“月明”,暗扣“望月”這一詩題。) 15。抑揚 我們在表揚或批評某一事物的時候,為了使別人信服,或預先防止別人的反駁,往往把要表揚的先從某一缺點加以批評,把要批評的先從某一優點加以表揚,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做抑揚。抑揚可分兩種:1.欲揚先抑法;2.欲抑先揚法。

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前兩句寫詩人乘興游園,被拒之門外;后兩句卻寫出詩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滿園春色,前后感情有個落差,前面遺憾,后面高興。這里采用了欲揚先抑法。

16.疊詞 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這種修辭手法,叫做疊詞。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開頭十四個疊字為全詩定下了一個殘秋和孤獨的感情基調,渲染了詞人晚年孤苦無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內心深處的凄涼。)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對舉而獨立的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互相補充、互相滲透,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種修辭方式就叫互文?;ノ牡男问匠R姷挠挟斁浠ヒ姾蛯浠ヒ妰煞N。翻譯時容易譯錯,應特別注意。

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正確翻譯是:秦朝和漢朝的明月與關城。容易誤譯為:秦朝的明月與漢朝的關城。) 18.意象組合(蒙太奇式的畫面組合) 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鏡頭組接成生活的片斷和場景。場景隨著劇情發展而時時在變化,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秋思)) (此首詞出現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 5 9個并列的名詞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出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9.白描與工筆

白描原是中國水墨畫中純用墨線、不著顏色來粗筆勾勒物象輪廓的一種筆法。后借用于文學寫作,指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形象的一種描寫方法。工筆,原是一種繪畫的筆法,后指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溫庭筠<望江南)) (這首詞采用了白描手法,寫一位女子從早到晚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

標點誤用主要有以下十六種情況: 1. 非疑問句用問號

基礎知識究竟扎實不扎實?對今后的繼續深造有重要影響。

( 如果孤立來看前半句是疑問句,但是與后半句一起考慮,前面就不是一個單句,而是主謂詞組做主語,與后面的謂語部分“對今后的繼續深造有重要影響”合起來組成一個陳述句,應改為逗號。)

2. 倒裝句中問號前置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們。”廠長嚴肅地說。

這是一個倒裝句,“同志們”是全句的主語。凡是倒裝問句,問號應置于句末,才能準確地表達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

3. 分句之間用頓號

浦東展開了翅膀,她是那樣歡快、昂揚、奮發、正在向輝煌的明天飛去。

這里實際上有三個分句,在第二個分句和第三個分句之間(即“奮發”之后),應用逗號而不是頓號。“歡快、昂揚、奮發”,是并列短語。凡是并列短語,最后一個成分后面不能用頓號。

4. 并列短語不同層次的詞語之間用頓號

上海的越劇、滬劇、淮劇、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在這次會演中,都帶來了新劇目。

“越劇、滬劇、淮劇”是一個層次,它和“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豫劇”組成并列詞組,又是一個層次。不同層次之間都用頓號,必然脈絡不清。“淮劇”“黃梅戲”之后應改用逗號。

5. 連詞前面用頓號

觀眾長時間地等待,只為一睹她的風采、或簽上一個名。

“或”是連詞。在表示并列關系的連詞(“或”“和”“及”“與”)前面,均不能用頓號??筛鶕渥拥牟煌闆r,或者刪去頓號,或者改用逗號。

6. 概數之間用頓號

小河對岸

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蜿蜒起伏,連接著高高的遠山。 “三四”是鄰近的兩個數字連用,表示大概數量。既然是概數,便不能加頓號。

7. 集合詞語誤用頓號

這次嚴打的成功,和廣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和公安干、警家屬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詞語,“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詞語是緊密結構,不能用頓號分隔開來。

8. 句中沒有逗號直接用分號

打好這一仗的關鍵是:一要發動群眾;二要找準目標;三要速戰速決。

頓號、逗號、分號、冒號,雖然同為句內點號,但停頓的時間有長短之分,一般應先用停頓短的逗號,再用停頓長的分號,不能亂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舉的各項之間”才能直接用分號。

9. 句中已用句號再用分號

一、學習貴在自覺。要有笨鳥先飛的精神,自我加壓;

二、學習貴在刻苦。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6 句號是句末點號,分號是句內點號,既然已經用了句號,表明整個句子已結束,再用分號,便顯得不倫不類。應將句號改為逗號,或將分號改為句號。

10. 冒號提示范圍不清

毛澤東有兩句詩:“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我從中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

從表面上看,冒號后面的內容全是提示的范圍。其實不然,這里提示的只是兩句詩。修改方法:或將冒號刪去,或將“我從中”前面逗號改為引號內句號。

11. 句中短暫停頓用冒號

本市文壇三位女杰: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在一起談笑風生。

“三位女杰”和“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是同位短語,中間只需短暫停頓,不必用標點符號。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號,讓“王安憶、王小鷹、程乃珊”充當“三位女杰”的說明性短語。

12. 同一句中用兩個冒號

晚上開大會,張書記宣布:廠里要實行兩項改革措施:一是持證上崗,二是脫產培訓。 “宣布”后面是冒號,“措施”后面又是冒號,這是不符合標點符號使用習慣的。本句兩個冒號中應有一個改為逗號。

13. 引語中句末點號誤置

(1) 李白的詩多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神形兼備,充滿生機。”

用了引號后,句末點號究竟是放在引號內還是引號外,關鍵是看引用部分是獨立成句的,還是從屬于引用者的。前一句中李白的詩是完整的兩句,句末點號應放在引號內;下一句“神形兼備,充滿生機”,只是句中的謂語部分,句末點號應放到引號外。

14. 不是書名誤用書名號

他從報上看到某大學研究生院和《中國文化》編委會聯合主辦《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暑期講習班》的招生啟事,立刻寫信去報名。

書名號用于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暑期講習班”是不能用書名號的,只能用引號。

15. 省略號與“等等”并用

事實也是如此,我對字畫、古玩、盆景、古典家什、玲瓏湖石……等等都有興趣。 省略號與“等等”意思是重復的,二者應該刪去其一。

16. 句內括號與句外括號相混淆

1 如果想對中國古代史的史料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可以參閱《四庫全書簡明目錄》。(1957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鉛印本;此目錄包括經、史、子、集。)

2 他培育了許多香花,收養了許多小動物(他后來還曾照顧動物園里一條沒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注釋或補充說明句中某個詞語的叫句內括號(如前一句),它必須緊緊跟在被注釋的詞語之后,被注釋的詞語后面需要停頓,點號要放在后括號后面。括號內的注釋語如果帶有標點,其最后一個標點(問號、嘆號除外)應省去。所以“《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及“經、史、子、集”后的句號都應刪去,然后在后括號外加句號。注釋或補充說明全句的叫句外括號(如后一句),應放在句末標點之后。句外括號內的注釋語如果是一句話,那么句末點號可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用句末點號。所以應把原來句末的句號移到“小動物”后。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廣州太古匯考察報告下一篇:工作事業祝福語大全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