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學人文課程范文

2024-04-03

醫學人文課程范文第1篇

【摘 要】志愿文化作為一項先進的社會文化,在價值引導、精神激勵、道德培養、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志愿文化提倡相互關愛的人際關系,強調人與社會、自然和諧共處,醫學人文精神以病人為本,強調一切從人性出發,強調在醫療過程中對人的關心、關懷和尊重,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通過志愿文化的社會整合功能,開拓新的文化認同空間,對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志愿服務實踐,從人文精神角度來探究志愿文化發展,并提出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人文精神;醫學院校;志愿文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連云港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人文精神視閾下獨立醫學院大學生志愿文化研究”(編號:17LKT329)和江蘇省教育廳2017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健康江蘇戰略下醫學類獨立院校志愿服務發展研究”(編號:2017SJBFDY516)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提升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認知水平成為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當務之急。志愿文化作為一項先進社會文化,在價值引導、精神激勵、道德培養、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強調相互關愛的人際關系,提倡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與人文精神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通過志愿文化的社會整合功能,可以開拓一個新的文化認同空間,對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義。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2014年搬遷至連云港并成立青年志愿者協會,不僅在校內開展各項活動,繁榮校園文化,同時依托醫學專業知識背景,在校外開展急救知識普及宣傳、防“艾”主題宣傳、遺體捐獻主題活動、“博愛青春”暑期實踐活動等品牌活動,志愿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和普及。因此,本文結合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志愿服務實踐,在校內發放800份調查問卷,從人文精神角度來探究志愿文化發展現狀,探索促使醫學院校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機制與方法,為志愿文化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一、志愿文化的內涵

志愿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寶貴財富,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發展雖然有所差異,志愿活動呈現的特點也各不相同,但是大多志愿文化都具有一致的精神內涵。志愿文化是一種公益性文化,具有自愿性和社會性的特點,體現的是公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的是個人社會責任和社會利益的體現,其核心是利他主義。中國的志愿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國際志愿精神有機結合的產物,是在志愿活動實踐中積累并發展起來的先進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成果。

本文對志愿文化的描述為:在長期的志愿服務過程中逐步生成和發展起來的日趨穩定的獨特的價值觀,以及以此為核心而形成的行為規范、活動方式、群體意識、道德準則等。它的基本理念是奉獻、友愛、互助和進步,是一種倡導真誠友善和無私奉獻的文化。

二、志愿文化與醫學人文精神的契合性

志愿文化作為一項先進的社會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志愿文化提倡相互關愛的人際關系,強調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共處,醫學人文精神是以病人為本,強調一切從人性出發,強調在醫療過程中對人的關心、關懷和尊重,兩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具有內在一致性。志愿文化所提倡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對醫學人文精神建設具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棟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引領者,大學生志愿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對于醫學人文精神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醫學院校大學生依托其醫學專業優勢,除了參加一般志愿服務外,還可以開展相應的醫學志愿活動,具有專業性更強、內涵更豐富、醫學人文精神聯系更緊密等特點。志愿文化為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打造良好的校園亞環境,使學生強意識、提能力、重人文、育精神。

三、志愿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 志愿精神缺失

志愿精神是志愿文化的核心,國外志愿服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志愿精神已經被社會大眾廣泛接受,并且在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完善的運行機制。但是在我國,志愿精神還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和支持,對于志愿服務事業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部分志愿服務流于形式主義,志愿精神的缺失從根本上削弱了志愿服務的發展,造成志愿文化建設的緩慢。由于對志愿精神的認知偏差,導致學生持續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不夠,在志愿服務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或分配的工作任務不能達到自我預期時,就會出現各種消極情緒,甚至直接退出志愿者隊伍。

2. 志愿服務水平偏低

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志愿者缺乏穩定性,參與志愿活動的頻次較低,志愿服務工作多數是短期性的,很少是長期的,絕大多數志愿者只是參與一兩次活動,志愿者流動頻率大、流動速度快,大學生本身的性格特點是熱情但不穩定,對任何事情都感興趣,但是又不能長期堅持,他們愿意幫助他人,奉獻社會,但是思想認識與行動實踐出現矛盾,志愿服務的持續性很低。

3. 資金和物質保障不完善

獨立學院志愿服務活動很少向社會募集資金,資金渠道單一,幾乎完全依賴學院共青團組織,用于志愿服務的經費嚴重短缺。由于獨立學院自身的財政計劃、財政壓力,原本不充足的活動經費往往捉襟見肘,使得志愿服務活動缺乏有效的物質保障。在宣傳、組織、培訓、獎勵等方面,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不足的經費已經嚴重影響到活動的開展效果與質量,直接影響到志愿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與長期建設。

四、完善志愿文化建設

隨著志愿服務的快速發展,志愿者和志愿組織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同時外部環境對志愿服務的支持也存在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志愿服務的健康發展。志愿文化是志愿服務的理論基礎和價值支撐,是志愿服務的靈魂,為此,要從根源上解決志愿服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大力推進志愿文化建設。我們要在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志愿文化建設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本著以人為本、知行合一、內外兼修的原則,弘揚志愿精神文化,保障志愿制度文化,創新志愿行為文化,建設志愿物質文化,為志愿服務發展提供支持和動力,構建健康發展的志愿文化,從而為我國志愿服務體系的進一步構建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參考。

1. 強化醫學人文教育,培養志愿服務意識

“醫學人文精神倡導以人為中心的醫學價值觀,特別強調對人的關懷和對生命的敬畏,是醫學事業繼續發展的重要支撐?!贬t學生是大學生群體中的特殊人群,志愿獻身醫學,竭盡全力消除人類病痛,他們必須具備高尚的醫學人文精神和志愿精神。

通過強化醫學人文教育,促使學生形成價值認同,對于志愿服務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醫學人文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維度形成合力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在子女的人生中起著奠基作用,父母做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則,關心他人、尊老愛幼、奉獻社會,鼓勵子女回饋社會,成為對他人、社會有用的人。學校教育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人文內涵,將志愿精神融入教學課程中,不僅有助于豐富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也有助于將志愿精神內化為學生自身的道德準則。將志愿服務納入到課程計劃,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實踐課程或者融入形勢政策教育課、哲學社會科學課的實踐課中,作為學生個人成績的一部分,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假期社會實踐、專項志愿服務項目等。同時,社會對志愿文化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包容,將責任感和使命感融入社會文化中。

2. 加強宣傳動員,營造志愿文化氛圍

志愿文化能夠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充滿關愛和感恩的氛圍,培養大學生感恩他人、回饋社會的優良品質。借助校園人文氛圍、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各種志愿活動基礎設施,創造一個“志愿者最光榮”的氛圍,使學生對志愿精神產生共鳴并形成價值認同,讓志愿服務得到學生的認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互聯網+’高校志愿文化的發展思路正是基于互聯網所引發的這種全方位的變革,借助互聯網對高校志愿文化生產、傳播和資源優化集成的作用,試圖確立一種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志愿文化發展新形態?!背浞职l揮互聯網信息傳遞、輿論監督的作用,將志愿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中,比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及時發布最新的志愿服務活動的信息,分享參加志愿服務后心得體會、感悟等。以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為例,從2016級新生開始,實行全員志愿者行動,即所有的新生都是青年志愿者協會的成員,可以報名學院開展的所有志愿服務活動,從而形成了志愿服務活動“周周開展,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實現了志愿服務工作的常態化。

3. 加強志愿者培訓

醫學志愿服務專業性強,沒有經過專門的學習、訓練是不能開展的,因此,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和強化非常必要。經過志愿者培訓,使得學生獲得、運用和分享知識、技能。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志愿者都渴望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志愿者培訓能夠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求,將極大地調動志愿者的積極性。在培訓前全面調研培訓需求,了解受訓志愿者的現狀,包括志愿者的專業方向、以前是否受過培訓、喜歡的培訓形式等,從不同角度科學地分析受訓志愿者真實而具體的培訓需求,并能夠設計出較完備的培訓課程,包括培訓的原因、目標、對象、規模、時間、地點、方式等因素的確定。比如,專業的技術培訓規模一般不能過大,但知名人士的演講培訓則要盡可能地擴大規模,培訓的方式可以采取講座、研討、觀看錄像、案例分析、實地考察等,保證培訓內容能夠切實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對全體學生進行救護員培訓和普及性培訓,包括理論培訓、技能培訓、測試考評環節,并發放合格證書,便于后期開展相關志愿服務。

4. 創新志愿服務品牌項目

志愿服務項目創新要考慮到三個方面:服務對象的需求、志愿組織的服務范圍和能力以及志愿者的動機與期待,服務項目要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學生志愿者的才能。一個成功的志愿服務項目策劃是從對服務對象的分析和研究開始,志愿服務項目的開發就像企業的產品開發一樣,必須以顧客的需求為導向。比如,對通過抽樣調查法、觀察法、訪問法等調查方法收集的被服務對象的需求信息進行整理、分析,作為項目設計的一個起點。如服務對象的一些需求與志愿組織提供的服務內容一致,也與志愿者的期待相符合,可以尋找到三者之間的最佳契合點,這樣一個好的志愿服務項目就有可能被設計出來。

此外,要積極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特征鮮明的醫學志愿文化品牌,不僅有利于贏得社會公眾的認可,而且對于志愿文化的傳播和志愿服務的普及具有強大的推進作用。將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同社會熱點、焦點相結合,圍繞公眾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活動項目,同時進行深入、廣泛的宣傳,能夠提高大學生對項目的關注度,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比如,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依托學院專業優勢,打造醫學特色志愿服務活動項目群。圍繞“健康連云港”建設,在學院內設立10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形成志愿服務項目群,分類設立重點品牌項目、重點品牌培育項目、一般品牌項目,依托為生命護航服務隊、急救宣傳服務隊、與“艾”同行服務隊、“老有所依”服務隊開展特色志愿服務項目。與此同時,與當地政府部門積極合作,共建志愿服務實踐基地,開展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長期志愿服務活動。

參考文獻:

[1] 耿文秀.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認知研究[D].沈陽:遼寧中醫藥大學,2015.

[2] 周俠.互聯網+高校志愿文化的發展思路研究[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35-38.

(編輯:秦俊嫄)

醫學人文課程范文第2篇

在高等教育邁向大眾化的今天, 醫學院校也擴大了招生規模,而規模的擴張導致了醫學生源質量下降和人文素質參差不齊;加之醫學教育課時緊張,許多學校在專業教育、技能訓練與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兩難選擇中,毫無疑問地傾向了前者,從而導致醫學教育中一定程度的人文空白。醫學生長期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會更加摒棄仁愛精神,崇拜金錢名利,缺乏人性溫暖,使得人文素養與醫務工作者的職業要求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在培養德才兼備的醫學生的過程中,重塑醫學人文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

邱仁宗先生說,我們應該一只眼盯著醫學——醫學科學的發明、發現和技術進步,另一只眼關注醫學活動中得正義、公正、義務、美德、仁慈、責任、同情、忠誠、自主、允許等。

醫學的本質是人學,醫學的技術被定義為“仁術”。沒有任何一門科學像醫學一樣對技術和道德要求極高的協調一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要求我們醫學生的人文素養、道德水平與生命的價值等價,與人類的生生不息的未來等價,這是何等的重要!醫學人文精神是對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質量、生命價值和人類未來的健康與幸福的關注,是對人類身心健康和自然、社會與人之間的和諧互動及可持續發展的關注。醫學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關愛生命。瑰麗多彩的生命現象、奧妙無窮的人體、復雜多變的疾病,既是醫學永遠認知的對象,也是促使醫學發展的內在精神力量。

當代醫學生人文素養缺失,表現在諸多方面:

一、社會責任感缺乏。作為一個醫學生,將來從事的是挽救生命的崇高職業,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為人類健康和醫學榮譽獻身的精神。然而現在的醫科大學的學生,受功利主義影響,“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自私自利,對他人,對社會,對生命缺乏責任感和關愛同情之心,甚至對生命和健康極端不負責任。

二、人際交往障礙。醫學生的人際交往不僅限于校園內,更重要的是將來走向工作崗位,面對的是擔憂甚至恐懼的患者和家屬,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諧的醫患關系有賴于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社會主義社會醫患關系中醫生的道德規范是:舉止端莊,文明禮貌;尊重病人,一視同仁;言語謹慎,保守秘密;廉潔奉公,盡職盡責;鉆研醫術,精益求精??梢娽t學生的溝通能力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心理素質欠佳。隨著社會競爭不斷加劇,醫學生學習和就業壓力愈來愈大,導致許多人心理素質下降。醫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抑郁、焦慮、交往障礙、敵對、冷漠、自卑、偏執等。一旦發生心理問題,產生心理障礙或疾患,甚至導致行兇或自殺的嚴重行為。對以后從事醫療行業也有極大地負面影響。

培養德才兼備的醫學生,重塑醫學人文精神,需要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我看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一、開設醫學人文課程。我校溫進坤書記說:要讓人文社會科學得要素真正融入醫學科學和技術領域,并讓人們感受到這個學科的作用,最主要的渠道是通過教育環節來實現的,即要加強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社會科學素養的教育培養,讓他們在接受醫學教育的過程中去真正地理解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和醫學科學技術的社會屬性和人文屬性。構建合理的醫學人文課程體系,開展醫學人文教育是塑造醫學人文精神途徑之一。教育部規定的醫學人文課程僅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和衛生法學,而有的學校還未全部開設或改為選修,造成醫學生人文素養薄弱。我建議列入核心課程的醫學人文課程有: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法學、醫學社會學、醫學與哲學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人文知識整合滲透到醫學教育中。

二、培養健全的人格品質 。在重塑醫學生人文精神過程中,必須遵照大學生成人成才規律,滿足人的個性化全面發展的需求,培養健全的人格品質。培養醫學生在健康的心理引導下尊重生活、熱愛自我及自然環境,讓個人的意識、才智及能力得到健康、全面、和諧發展,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和個人特征。通過素質教育實現對醫學生和諧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正確的價值取向、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和不斷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加強醫學生人文實踐活動。學校應該多引導醫學生積極參加服務集體、服務社會、獻身祖國的實踐活動,了解國情、了解社會;鼓勵學生參加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對農村衛生情況的考察和義診活動等,讓他們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加強對人生意義的理解和思考,增進對病人和生命的尊重、敬畏和關愛,在社會實踐中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提升適應能力、交往技能和發展綜合素質,提升人文精神。

醫學人文課程范文第3篇

摘 要:醫學對人的生命和健康至關重要。醫學人文精神是行醫者的靈魂,缺乏人文精神的行醫者與醫學儀器相差無幾。然而,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醫學人文精神在許多大學教育中卻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造成社會功利思想越來越嚴重。文章結合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缺乏的現象探討醫學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并提出相應的提高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醫學生 人文精神 醫學人文教育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S.E.Luria指出,“醫學在本質上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人文學,需要人文滋養?!庇纱丝梢?,人文精神對于醫學而言不可或缺。大學是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形成和發展的主要階段,醫學生應當充分認識到醫學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并樂于去自覺地逐步培育、逐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大學教育也應當把人文精神的培育提升至與醫學專業性學科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學教師通過言傳身教、以身示范,把醫學人文精神更深入地滲透到醫學生的意識當中。醫學技術迅速發展,卻伴隨著醫患矛盾升級,醫學生價值觀缺失,醫學意義飽受爭議等問題日漸增多。很顯然,這些問題都與當今醫學人文精神的普遍匱乏相關。醫學人文精神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探討。

一、醫學人文精神的重要意義

1.促進醫患關系的改善。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醫學難題得以攻克。然而,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醫患矛盾進一步升級。醫患沖突已屢見不鮮,有的醫患矛盾甚至演化為刑事案件。2013年3月23日,患者李夢南因誤解醫生的治療方案,持刀進入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部風濕免疫科醫生辦公室行兇,致使一名實習醫生死亡,一名醫生重傷。對于此類案件從醫者不能簡單地把它歸結于患者的無理取鬧,而免于反思自己的責任所在。醫生在醫患關系中起主導作用,好的行醫者應當看到這件事是在醫患矛盾加劇的社會條件下發生的。一個醫生醫術再高明,只要他對患者態度冷漠,給他們以低人一等的感覺,那么即使他醫治好患者,患者心理可能會對此不以為然,甚至仇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大醫患矛盾。因此,醫學人文精神在大學教育中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不僅能幫助醫學生掌握與患者的溝通技巧,也能讓醫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本質,從心底關心患者、尊重患者,對患者施以足夠的愛心和耐心,這樣,患者才會感受到醫生對消除病痛的期望,進而對醫生充滿信任和感恩,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醫患矛盾隨之化解。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能讓醫學生理智和深遠地看待醫患矛盾,真誠地為患者服務,長期遵循“所謂醫者,仁字當先”的原則,讓患者對醫療事業給予充分的信任,對不可避免的醫療事故能給予諒解,醫患矛盾得以改善。

2.醫學人文精神的教育對醫學生本身也是一種動力,能夠幫助醫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對醫學生本身也有很大的益處。學習人文精神不僅使醫學生擺脫單調且枯燥的學習狀態,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主動接受到更多有效的醫學知識,還能讓醫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職業的特殊性。醫學生“操作”的直接對象是人,因而決不能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對待醫學應該嚴肅又嚴謹。通過對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讓醫學生意識到,人人生而平等,對所有人的生命都必須認真對待。在治病救人時,要抱著是在拯救自己的態度,真正將治病救人作為行醫者神圣的使命和職責。由此,醫學人文精神一方面可以激勵醫學生長期地堅定地學好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還能幫助醫學生擁有更寬廣的視野和心胸,能夠隨時以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為重,對于蠅頭小利,該放手時就放手,坦坦蕩蕩,純粹地完成行醫者的本質工作;同時醫學人文精神還能體現醫學的真正目的——除人類之病痛,鑄健康之完美。醫學人文精神,能讓醫學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服務的心態對待患者,取得患者發自內心的好評,這是醫學人文精神賦予醫學生的正確的態度,不是醫學專業知識能夠替代的。

3.醫學人文精神對醫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醫患關系這條鴻溝,追根溯源,應當歸咎于醫學人文精神的缺失。很多醫生沒有真正地關心病人,只知道什么樣的病應該以什么樣的手段和藥物來治療,出了醫療事故,一味地逃避責任。這樣的醫生,無異于自私自利的小人?;颊卟粫J為這樣的醫生是好醫生,只是被迫地接受治療。這種情況下,醫生有差錯,患者就不單單會埋怨,還會追究醫生的責任,事情勢必會向著惡劣的方向發展。如果醫患矛盾不能得到緩解,甚至進一步加劇,那么醫療事業勢必會長期處于飽受爭議的狀態,醫學的發展可能因此停滯不前。解決醫患矛盾最本質的方法,就是提升醫生的整體素質。醫學人文精神培育對素質的提升起決定性的作用。只有各大醫學院校重視人文精神的培育,醫生的整體素質才會提高,醫患矛盾才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醫學的發展才能更加順暢。

二、提高醫學人文培育的有效措施

1.增強人文精神的理論教育。大學教師對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精神起著引導的作用。部分大學教師覺得人文精神是自然形成的,不需要引導,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醫學生的人格類似于風箏,沒有線的牽引,它的方向不可預知,這根線,正是大學教師的指導。因此,教師應該對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培育負責,教師的言行對醫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想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大學教師首先要自身具備良好的醫學人文素養。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個政治課兼職教師就能灌輸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因此,需要大學嚴格地選拔醫學人文精神的授課教師,既要求教師有臨床實踐的經驗,又需要教師對醫學人文精神有深入的理解。在授課時,大學教師不應當把這門課當作簡單的教學任務,而是設法把人文思想滲透到每個醫學生的意識當中。同時,要讓醫學生對這門抽象的學科產生興趣,教學模式應當有所突破,比如不再僅是單純的理論講解,還要求有活躍的課堂氛圍。大學教師可以結合實例提出一些新穎的話題,鼓勵醫學生的積極發言或探討,達到醫學生互相學習、深入理解的目的。

2.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如果僅僅是課堂教學,醫學人文精神僅僅會停留在認知層面上。只有把醫學人文精神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才能使它在學生的意識中發育、成長、穩固。實踐活動,既要考慮到在校時的課余活動,也要考慮到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關于課余活動,琴棋書畫樣樣皆可,只要內容積極向上,各種形式的活動都值得提倡。真實地接觸這些有趣的實踐活動,可以培養醫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醫學生勞逸結合有效學習,還能讓醫學生體會人文思想,熱愛人文藝術,進一步地對醫學理解、思考和創新。學校也可以經常組織義診活動或見習活動,盡量讓每個醫學生都能參與,讓醫學生更進一步地接觸醫學,學習帶領老師與患者溝通的方法,體會感人的細節,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情感等,為今后處理好醫患關系打下基礎。在假期,老師可以帶領志愿者參與“三下鄉”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跟隨教師做實地調研,了解患者的家庭生活,體會他們生活的不易,培育醫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這些實踐活動,都會對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起到很大的作用。

3.完善學生評教和對學生人文精神考核的體系。檢驗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成功與否,需要完善學生評教和對學生人文精神考核的體系。教師方面,應該實施嚴格的考核制度。教師不僅需要接受上級的突擊檢查,還應該要求多聽高級醫師的講座,發表自己對醫療事件的看法。教師除了接受上級領導的考核外,還應當接受學生的考核??己朔绞讲粏螁问钦{查問卷,還應當有對學生的隨機取樣的口頭評價。教師作為學生的表率,應當從多方面進行考核。對于學生,應當有醫學人文精神方面的考核。理論上的知識考核必不可少,課余活動的綜合表現也應當納入其考核的范圍。只有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考核通過了,醫學人文教育才算得上成功。

解放軍總醫院的孟慶教授說到:“卓越醫師有別于優秀者,除了基本素質之外,還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大家風度。這提示臨床醫師的培養需要加強綜合素質方面的訓練,如藝術修養、淵博學識、哲學思維和心理素質等?!彼麖娬{了醫學人文精神的必要性。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的培育關系到醫患矛盾的改善、醫學生自身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和醫學未來的發展。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本文從教學方面、實踐活動方面和評價體系方面提出了提高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措施。希望各高校能對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同時可參考本文提出的方法來有效提高醫學生醫學人文精神。我們希望未來的醫生具備深厚的醫學人文精神,還原醫學應有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孫宏亮,姜蘭姝,宮福清,高坤.青年醫生培養中加強醫學人文精神教育的意義及措施[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4(06)

[2] 唐耀華,蔣曉俊.培養以愛為核心的醫學人文精神[J].南方醫學教育,2010(04)

[3] 夏雨晴.醫學專業研究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及其對策[J].醫學教育探索,2006(11)

[4] 唐齊佑.淺談如何培育醫學人文精神[J].亞太教育,2015(08)

[5] 劉陽晨,洪靜波.探析醫學人文精神的缺失與回歸[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2(05)

[6] 文秋林.醫學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探討[J].西北醫學教育,2011(04)

(作者單位:川北醫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作者簡介:姜艷(1981—),女,川北醫學院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中級職稱;陳琴(1996—),女,川北醫學院醫學影像學專業2015級1班學生。]

(責編:若佳)

醫學人文課程范文第4篇

[摘 要] 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醫務工作者不僅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科研思維和科研創新能力,而且具備優秀的人文素養。人文教育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凸顯。分析現代醫學人文教育和CBL教學的現狀,探討CBL教學在醫學微生物學課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作用。結果表明,CBL教學不僅提高了醫學生對微生物專業知識的掌握水平,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了人文關懷精神,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促進了人文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 CBL;醫學微生物學;人文教育

[基金項目] 2018年度中南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8jy133);2020年度中南大學本科課程建設項目“中南金課”(23)

[作者簡介] 盧瀅楠(1999—),女,福建石獅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7級臨床醫學八年制本科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臨床醫學與醫學教學;劉水平(1966—),男,湖南株洲人,博士,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致病與免疫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醫學已由生物醫學模式轉化為現代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深刻影響著醫學發展,也對高等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標準。醫學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專業的知識與臨床技能,還需要具備敏銳的科研思維,更需要具備優秀的人文素養?,F如今,我國醫療體制不斷轉型,社會對醫生也有了新的期望。這要求醫生不僅治療病人疾病,緩解病人疾病所帶來的痛苦,還需要給病人更多的人文關懷。因此,為了提高醫學的人文關懷素養,必須從源頭抓起,需要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傾注更多的精力。近年來,國內外醫學院校均嘗試了多種教學模式,以達到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的目的,但是效果不一[1]。

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發展而成的案例教學法,其核心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析案例,打破學科界限,將課堂和臨床實際相溝通,培養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2,3]。這種教學法通過模擬醫患場景,讓學生分析臨床病例,將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基礎醫學課程學習階段,通過CBL教學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更易于接受到臨床醫生這一角色在實際工作中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通過設計案例場景的不斷推進,醫學生更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容易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從而提高醫學生的自信,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提升職業榮譽感。

一、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在醫學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現如今,人類社會逐漸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尊重人類的生存健康權,“以人為本,德術并重”是時代發展對醫務工作人員的要求。一名優秀的醫務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醫學知識和科研能力,還需要良好的醫患溝通技巧、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及健康的心理狀態等人文素養。過去生物醫學重專業知識教育,忽視人文教育的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現代醫學發展。根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醫生在關注病人身體疾病的同時,更要注重其心理健康狀況,從多角度對患者進行人性化綜合治療。因此,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順應醫學模式轉變的要求,必須得到足夠重視和強化。人文素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這便需要醫學院校圍繞“疾病—人—社會”這一主題,開展多樣化、多方位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完美和諧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教育活動,使醫學人文相互融合,全面提高醫務工作者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要求的醫學人才。

二、CBL教學融入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現狀分析

當前,各高等醫學院校都很注重CBL教學在醫學人文素質教育中的運用。閆琳等人口腔科護理學生帶教中應用了CBL/PBL教學方法,發現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使護理學生增加臨床實戰的經驗,同時學生的實習積極性也會更高,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得到了增強[4]?;荽河皩BL教學模式應用于消化內科見習課,發現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均比對照組高,且對教學效果滿意度也較高[5]。王巍等人則通過在肝膽外科教學和血管外科臨床教學中應用了CBL/PBL教學模式,發現學生更喜歡CBL/PBL教學模式的授課方法,并且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均有顯著提高[6]?!痘A醫學教育》期刊在2018—2019年共收錄了707篇關于教學改革問題的論文,其中涉及CBL/PBL的文章占總數的10.3%[7]。由此可見,CBL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關注與喜愛。

CBL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具體的疾病案例為基礎,通過帶教老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對問題進行思考,討論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8],從之前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成以培養能力為核心,加強學生對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的理解,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讓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不再過分關注學習結果,而注重學習過程和效率,強調以學生為探討問題的核心,帶教老師只起到輔助作用[9],幫助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積極主動的查閱文獻,學習新知識,從而能夠在現實中主動發現新的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分析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幫助學生養成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綜合素養、較強的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與職業道德。

三、CBL教學模式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

“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既古老又不斷發展的學科,不僅涉及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實驗診斷醫學、獸醫學等諸多學科,還是生命科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隨著大醫學概念的成熟與發展,“醫學微生物學”中的環境微生物學、群體微生物學也日益受到重視。此外,席卷全球的新發、再發傳染病,難以治愈的持續性感染與疾病,尤其是當今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本學科的重要性和利用本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急迫性。

“醫學微生物學”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致病性與免疫性、檢測方法與防治原則的學科。傳統課程教學采用的是課堂講授法,學生學習時多為被動接受,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能發揮自主能動性。由于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枯燥乏味,對課程知識不易記憶。我校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引入CBL教學模式多年,受到學生歡迎。

(一)CBL教學的案例設計

授課前,由教師根據學習的“醫學微生物學”知識點,設計和編寫案例、撰寫導學資料。案例分三幕,第一幕提高病例的一般情況和常規檢查結果,要求學生對病例分析,提出可能的診斷和需要進一步收集的信息/檢查項目,并解釋涉及到的知識點。第二幕提供進一步檢查結果,要求學生對照結果分析自身在第一幕建立的臨床思維的對錯,根據檢查結果修正自己的臨床思維,并提出進一步檢查內容,以及解釋支持自己思維的知識點。第三幕提供再次的檢查結果,最后給出臨床診斷結論,要求學生對這個診斷給出進行反思。

(二)CBL教學實施方法

整個過程分三次完成。學生按學號分為多組,每組7~8人,以組為單位開展自主討論式學習。在第一堂課選出主持人和記錄人,發放病例第一幕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10~15分鐘)和團隊討論,根據已有信息對該病例指向什么疾病提出自己的觀點、提出需要進一步收集的信息和檢查的項目、需要弄清楚的本病例涉及到的知識點,并做好知識點的學習分工,供學生課后準備以及下一次討論。第二堂課首先由學生講解上次分工準備的知識點,然后發放第二幕資料,學生針對新消息繼續第一堂課式討論。第三堂課發放第三幕資料,由學生根據新的信息,結合課程知識點闡述自己的分析結果。最后發放本病例的臨床診斷結論,學生就整個過程進行反思。

CBL討論式教學是臨床病例模擬,學習過程中設置臨床角色模擬,由學生依次模擬醫生和患者。在進一步收集信息環節,“醫生”向“患者”收集流行病學資料,提出需要進一步的檢測內容, “患者”可能不理解、不配合,“醫生”要設法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醫生”提出自身觀點,其他“醫生”提問補充,或據理反駁。整個過程由學生主持人組織,教師在旁靜觀,只要課堂不超出討論主題,教師就不予以干預。教師根據討論情況判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果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則在第三堂課結束時進行針對性講解。最后,教師從發言頻率、思維邏輯性、醫患溝通及團隊合作精神三個方面進行評分。

(三)CBL教學實施效果

CBL討論式教學模式以病例為基礎,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際相結合,一方面,完全符合微生物形態學教學要求[ 10 ],可以提高學生對常見感染性疾病病原診治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化驗單報告解讀能力,為今后臨床工作中微生物相關疾病的理解和掌握夯實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該教學法在設置和實施中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在病例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以大腦風暴的激發和發散思維的引導進一步促使醫學生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有機結合,“身臨其境”地分析問題,并在不同角度的觀點交流中,開闊思維領域、鞏固理論知識、構建學科框架,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克服了理論學習過程枯燥的弱點。通過角色扮演和學生討論,實現了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醫學微生物學CBL教學的效果。通過醫生和患者角色模擬,不僅讓學生學會實施人文關懷,還要學會與患者溝通的藝術,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主動詢問患者病情,并結合患者病情及檢查項目,簡單通俗地向患者介紹病情和檢查結果,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在CBL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狀態,從而認識到面對醫生的病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病人”。這種教學方法在知識授予的同時,升華了醫學生的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在團隊合作中全面提高了醫學生的邏輯、評判、創造、循證思維,讓他們深刻體會到醫學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為今后成為“仁醫”的臨床生涯打下良好基礎。

四、CBL教學在人文教育融入“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挑戰

“醫學微生物學”是一門基礎醫學學科,在學習該課程時,學生尚未接觸臨床,未學習臨床課程,沒有診斷學的基礎知識。在“醫學微生物學”課程學習中引入CBL教學,對教師病例設計編寫和學生學習都是挑戰。對學生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不熟悉很多臨床檢查結果的判定標準及其意義;二是學生對臨床疾病的鑒別診斷不熟悉或沒概念;三是很多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主張。

有問題就有解決辦法。在CBL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求學生利用網絡等渠道獲取新知識,解決臨床檢查結果的判定及其意義分析問題,以及疾病的鑒別診斷問題,同時提醒學生,網絡資源是開放性的,要注意查閱權威資料;另一方面,CBL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人文素質,鼓勵學生勇于表達和維護自己的觀點,教師的評判標準也立足于這些內容,對知識點本身的對錯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不計入評判標準。

五、小結

綜上所述,CBL教學模式在“醫學微生物學”和醫學生人文教育中發揮的優勢已逐步凸顯,對醫學教育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醫學科學與人文精神的融合,不僅意味著對病人個體的關照,而且蘊含著群體的關照,確保每個公民都能分享醫學技術的成就[ 11 ]?;A醫學課程開展CBL教學雖具有一定挑戰,但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CBL教學必將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對提升醫學生的醫學科學知識和人文素質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Shapiro J,Coulehan J,Wear D,et al. Medical humanities and their discontents: definitions,critiques,and implications[J].Acad Med,2009,849(2):192-198.

[2]Aljarallah B, Hassan MS.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vs. Case based curriculum in clinical clerkship, Internal Medicine innovated Curriculum, Student prospective[J]. Int J Health Sci (Qassim), 2015,9(2):147-152.

[3]Ali M, Han SC, Bilal HSM, et al. iCBLS: An interactive case-based learning system for medical education[J]. Int J Med Inform, 2018(109):55-69.

[4]閆琳,錢韋韋,朱虎林.CBL+PBL雙軌式教學法在口腔科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3):169-170.

[5]惠春影.CBL教學模式在消化內科見習課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2):8-10.

[6]王巍,張一范,楊濤,等.微信平臺PBL+CBL教學法在肝膽外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19):23-25.

[7]王沁萍,阮愛萍,馬艷霞,等.CBL教學模式在我國高等基礎醫學教育中應用的研究現狀[J].基礎醫學教育,2019,21(12):946-948.

[8]趙紅麗,孔德勝,張宇晶,等.CBL教學法在血液科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20):40-43.

[9]肖麗俐,李志堅,錢勇.PBL教學模式融入醫學生醫德教育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3):128-131.

[10]曹敬榮,閔嶸,王巖,等.CBL聯合MDT模式在臨床微生物檢驗規范化培訓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2):108-109.

[11]張秀英,杜娟.PBL教學模式在免疫學教學中提高醫學生人文修養的嘗試[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5,31(5):698-699+703.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CBL Teaching in Integrat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Medical Course Teaching

LU Ying-nan, LOU Wen-qiang, WANG Jia-yu, DENG Ya-ting, LIU Shui-ping

(Xiangya School of Medicin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13, China)

Key words: CBL; Medical Microbiology; humanistic education

醫學人文課程范文第5篇

關鍵詞:人文教育;醫患矛盾;溝通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和內科教授恩格爾(Engel.GL)在1977年提出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該模式認為人的健康和疾病不僅是生物學過程,而且有心理和社會的因素,要從生物、心理、社會相統一的整體水平來理解和防治疾病。醫療活動的每個環節都需要人文精神的體現。醫生在醫療過程中不僅要關心病人的軀體,而且要關心病人的心理;目前我國的醫學臨床工作中醫患矛盾突出,原因很多,其中醫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人文教育不足,醫患溝通能力缺乏也是醫患矛盾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醫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培養他們扎實深厚的醫學理論知識和精湛的醫療技術,也要加強醫學生的人文關懷教育,加強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把未來的醫生培養成為醫術精湛而且有仁愛之心、服務之心及社會責任感醫德高尚的醫生。

一、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是和諧醫患關系的需要

近年來,醫患關系一直處于相對緊張的狀態,醫患之間失去基本的信任,醫患矛盾層出不窮。原因很多,其中有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醫療資源的配置不當、醫療體制不健全的問題,也有隨著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隨著網絡的普及有些患者或者家屬從網絡上得到的醫學信息比較片面和狹隘;法律知識的普及人們法律意識、維權意識也越來越強,加之一些輿論、媒體的非專業的、非真實的、缺乏客觀性的,有偏差的報道等,也有社會道德體系重構的背景下醫院自身為了創收開大處方,做一些不該做的檢查等等。這些因素都使得醫患關系發生了顯著變化,增加了醫患溝通的難度,使得醫患關系日趨緊張,暴力傷醫案時有發生而且屢禁不止。再加之很多醫生在學校期間因為專業課程任務重,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專業課的學習上而對于人文課程關注不夠,有些醫學院校開設的與人文關懷課程相對較少,就使得醫學生在校期間缺少人文關懷方面的教育,沒有培養出與患者溝通足夠的能力,從而導致在臨床工作中出現醫患矛盾時有些醫生不能很好的面對矛盾進而化解矛盾,反而是激化矛盾等。醫學教育能做的就是在醫學生在校期間加強醫學人文知識的教育和醫患溝通技能的培訓,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情愫,掌握良好的醫患溝通技巧,培養學生們在未來的醫療工作中,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協調,醫患之間有效的溝通一方面有利于避免醫患矛盾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康復;同時也能保證給醫護人員一個良好的行醫環境。良好的醫療環境有利于醫療工作的順利進行,更有利于國家醫藥事業的穩定和發展,和諧的醫患關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之一。

(二)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是醫學教育本身的需要

醫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也是一門社會科學,醫學起源于人類關懷的需要,與人文精神密不可分。醫學是關于人的學問,是對人的服務的科學,而人都是社會性的人。醫學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純粹的生物科學,而是現代醫學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科學。醫學與人文科學聯系極其密切,醫療的根本任務是治病救人而不是從患者身上謀利,“醫術,仁術也”。與其他學科的就業者相比,醫學生在未來的社會服務中將面對一個個具體的病人,而病人是人群中的弱勢群體,患者不但在軀體上有病痛而且很多軀體上有疾病的人也會出現很多的心理問題,所謂身心疾病就是此類。還有一部分心理上存在嚴重缺陷的人在緊張的工作壓力,人際關系,職業競爭中也容易出現身體上的疾病即所謂心身疾病。醫學的服務對象是有靈感有思想的人,因此對人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應該始終植根于每一個醫學生的心靈深處,由此而衍生出仁愛之心、同情之心,悲憫之心,服務之心及高度的責任感是一個醫生從事臨床工作最重要的人文情懷。同時每一個醫學生都應該知道醫學不是萬能的科學,任何先進的醫療技術也不可能包治百病,讓人長生不老。但是面對每一個病痛中的患者我們都要竭盡全力為對他們服務。記得上學時老師曾經告訴我們美國特魯多博士的那則墓志銘:“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翻譯成中文為: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簡潔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讓我們看到“有時、常常、總是,”像三個階梯,一步步升華出三種為醫的境界。這里面包含著極其深刻的醫學人文教育的內容它不僅涉及對“生物學的人”的生命健康維護,更要關注“社會性的人”在心理、文化、信仰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是醫學教育本身的需要。

二、加強醫學生人文教育的途徑

(一)培養和提高相關人文教育的教師及醫學專業課教師的人文素質

相關人文課程的教師素質和醫學專業教師的人文素質的高低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高低密切相關,首先任何一個教師自身都應該具備一定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質,教育界不應該提倡教師成為只知道為自身晉級晉升所謂個人發展而工作的精致的利己者,教師應該有自身的責任感,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在工作中,在教學中體現自身良好的修養和教學素質。教師人文素質的培養不僅需要派送教師外出進修,更要請一些在人文素質的教育方面有建樹的教師走進學校的課堂為教師們進行講座、座談、討論,拓展教師人文素質的知識面并提高教師整體的人文素質水平。除了講座和出外學習,學校應該定期為教師制定一些提高自身人文素質所必讀的書目,并且定期召開讀書會讓教師在讀書會上交流各自的讀書心得,分享各自的讀書經驗,也交流如何與學生真誠的溝通。在教師之間和教師與學生之間真誠的交流中提高學生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能力和溝通能力。人文課程的教師或者專業教師和學生定期的進行一些讀書交流的活動,可以引導學生看課外書,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打下較厚的人文素養,教師和學生之間定期的讀書活動又可以促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坦誠交流與溝通,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是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的一個非常好途徑。

(二)加強以醫德教育為中心的人文課程的構建

醫德是醫學生應具備的最重要的人文素質,也是衡量醫學生將來能否成為一名合格醫務工作者的重要標準。因此,醫學院校應重視對學生的醫德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他們將來從事醫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醫生的職業是非常崇高的,從事這份職業一定要有奉獻精神,在醫學生的入學之際就要進行醫德教育,要向入校新生講述生動的醫學先賢的奉獻醫學的事例,傳遞醫學先行者們無怨無悔的奉獻醫學的精神,幫助醫學生樹立起提高自身人文素養,建立正確醫德觀的必要性教育,使醫學生明了在醫學院校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培養成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醫務工作者。通過新生入學教育,使學生認識到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所肩負的使命,樹立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的醫德取向,為下一階段的醫德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加強政治思想課的教育,醫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政治引導和思想建設,還應加強它與醫學課程的滲透,培養學生樹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的醫德教育;構建以高校“兩課”為核心的,和醫學專業特點相結合的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將人文素質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合格的具有人文關懷醫德高尚的醫術精湛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好醫生。

(三)關注醫學生身心的發展,培養醫學生自身的健全人格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只有人格健全的人才能有能力接受更好的人文素質教育和專業知識的教育。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也是個人的道德、思想、靈魂、行為、態度及社會責任等的具體的統一。人格是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在內的一個人總的精神面貌。個性傾向性主要是指一個人的興趣、愛好、需要、動機、理想和信念等;個性心理特征則是指一個人的性格、氣質和能力等方面的特點。所謂健康人格是指人格處于健康狀態,人格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狀態,個體的人格為其他社會成員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現主體個性特征的人格模式,是指人格和諧、全面、健康的發展。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礎上,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社會中的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人格的發展。也就是說健康人格的一部分是可以后天培養的,醫學是一個對個體的道德、心理人文素質都具有極高要求的學科,我們培養的醫務工作者是對生命充滿敬畏,關懷的具有崇高醫德的人,醫學生在校期間健康人格培養不僅是醫學從業者人文素質培養,更是為以后漫長的從醫生涯醫生職業自身的需求,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培養醫學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義。當今社會一方面我們的學校教育往往過多注重分數!而忽略了學生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養成,以致于有的醫學生對生命、對世事愈來愈冷淡、冷漠甚至冷酷。醫學生課業重,壓力大,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加之近年來學生手機成癮,網絡成癮,更使某些學生沉溺其中,無心學習。學校對于這些現象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進行積極的引導,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醫學人文教育的校園文化環境,要重視開展醫學院校的網絡建設,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把握教育主動性,開辟醫學人文教育的網絡課程,公選課,定期開展醫學人文教育的講座,同時制定明確的課堂制度,使醫學生更好的利用網絡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健全自己的人格發展,而不是沉溺于網絡不能自拔。

總之,在醫學教育中融入人文關懷的教育,采用多種途徑進行醫學生人文教育,注重醫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完善醫學生人格,培養醫學生的溝通技能,是未來醫學教育不容忽視的內容。在未來的醫學教育中有選擇性的借鑒國外先進的人文教育模式,對醫學教育的教育目標、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等多方面都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革,構建完善的醫學人文課程體系,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培養出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有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的全面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救死扶傷的好醫生是醫學教育的根本目的,這不僅關系著十三億人看病救治的需要,更關系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醫學教育者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李芳,李義庭,劉芳.醫學、醫學教育的本質與醫學人文精神的培養[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

[2]杜治政.關于醫學人文教學幾個問題的認識[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6,27(5).

[3]邱秀華,楊棉華.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實踐探索[J].醫學教育探索,2007,6(10).

上一篇:數據理論論文下一篇:市場拓展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