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醫學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

2023-07-28

醫學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1篇

1 高校醫學生物技術專業概況

醫學生物技術專業是以培養掌握醫學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從事醫學生物領域實驗和技術操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主要面向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醫藥公司、企業、醫學院校、醫院的生物技術操作崗位。目前除本院外全國有六家高等學校招生本專業,包括承德醫學院、桂林醫學院、遼寧醫藥職業學院、天津醫高專以及聊城職業技術學院。我國在“十二五”期間生物醫藥產業已從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醫藥生物技術產業的產值達到2 000億元。江蘇省委省政府也把醫藥生物技術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扶持,目前江蘇地區已經是國內生物醫藥產業成長性最好、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已逐步形成一批以南京、蘇州、泰州、常州和連云港等為重點發展區域的醫藥生物研發制造基地,涉及醫藥生物制劑產品的生產及應用、各類檢測試劑盒的生產和應用、基因診斷、基因治療技術等生物技術領域。大力培養具有較好醫學基礎的技能型一線生物技術人才,將為推動我國醫藥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2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校課程教學模式

工作過程系統化是指個體為完成某個崗位工作任務而開展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是復雜的、動態的、綜合的、結構相對固定的流程。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設計是在知識與技能的融合、吸收、重構以及行動與思維的躍遷和潛在與實在的轉化中學會應用、學會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2]。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意義的學科結構體系,而是全新的課程教學改革,強化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高度融合,課堂與實訓基地相輔相成,要求學生邊學邊做,從而實現真正意義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诠ぷ鬟^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開發的基本步驟可以劃分為工作任務分析、行動行為歸納、學習行為轉換、學習情境構建[3]。其中學習情境的內容涉及工作環境、工作任務、工作手段等,并相應地設計出計劃、實施、評價等內容。該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為重點,教師引導與輔助,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適應以后參加工作的需要。

3 高校課程體系的開發流程

本著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高度耦合的原則,高校課程設置的總體思路為,以崗位需求為依據設計授課內容;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營造教學情境[4];結合實訓基地,開發出基于“工作過程+崗位需求”的高校課程體系流程,實施全方位的教學活動。見圖1。

4 高校醫學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以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醫學生物技術專業是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核心課程,也是精品課程。在課程建設中,學院一直堅持以崗位的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國家職業衛生資格考試標準為依據,以充分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就業與創業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建設原則,充分體現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理實合一”規劃建設理念。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從開辦醫學生物技術專業以來,通過借鑒吸收當前國內外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理論和研究成果,結合江蘇省在生物醫藥方面的特色,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醫學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見表1。

5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醫學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結構與體系分為四個版塊:通識課程平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平臺、素質拓展課程平臺和集中實踐課程平臺,四個課程平臺之間相互依存,彼此密切聯系,共同作用于醫學生物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培養體系,見圖2。

5.1 通識類課程

通識課程即職業一般能力課程,該課程是針對本培養目標要求的基本職業素質和文化素養所開設。其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體育與健康、入學教育、軍訓及軍事理論、形勢與政策、畢業教育、語文、信息技術、英語等素質教育課程。

5.2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平臺包括職業基礎能力課程、職業核心能力課程、職業崗位能力課程。建立該課程平臺可以對傳統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進行工作過程系統化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5]。專業類課程需要面向職業崗位職責和任務,針對培養目標要求的專業知識和核心能力開設,依托行業、企業,聘請緊密型合作企業的一線管理、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參與教學,教學內容要與職業崗位能力相對接。

5.3 拓展類課程

素質拓展課程即職業拓展能力課程,面向復合型職業崗位需求,針對拓展職業素養及專業知識面,促進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綜合交叉,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遷移,使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與工作崗位緊密結合而開設的公共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就業與創業指導,及任選課、跨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課等。

5.4 集中實踐課程

集中實踐課程也是職業崗位能力課程,通過集中實踐課程平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訓練,圍繞典型操作技能等能力類型設計實踐課程。

6 結語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在明確單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突出整體工作過程[6]。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取系統的訓練,不僅學會了技術技能、經驗,更學會了自助學習、探索式學習,為以后終身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是基于“工作過程+崗位需求”的高等學校課程設計的理論依據,也是情境認知學習理論的具體實踐。實踐效果與課程體系整體評價息息相關,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包括第三方參與、自評、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7]。毋庸置疑,這種全新的專業課程設計模式在實施推廣的過程中難免出現諸多難題,如企業、行業與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互動、學生整體素養的培育、教材編寫與教師培訓等,均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探索,進一步完善與充實基于“工作過程+崗位需求”的高等學校課程體系。以“工作過程+崗位需求”為導向創新高等學校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被動變主動,系統化學習自身所需要的知識點、知識單元和技能,學習到應對未來工作挑戰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思維策略,進而提升職業生涯的核心競爭力。

摘要:針對高等學校開設的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現狀,筆者以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為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建設,在情境教學中實現“做中學,學中做”,通過醫學生物技術人才需求及崗位群調研,完成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結合其他高等學校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構建和優化了專業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等學校,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建設

參考文獻

[1]澹臺林琳,杲昌杰.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酒店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14(2):40-43.

[2]張小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研究與應用:以《路由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9):48-50.

[3]耿青松,胡桂榮.基于工作過程的數學課程設計:以高職經管(會計)專業為例[J].數學教育學報,2015,24(2):101-102.

[4]李金,王中杰.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獸醫學課程建設實踐[J].中獸醫醫藥雜志,2015(4):76-78.

[5]張東.管理類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構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0):68-71.

[6]孫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開發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9):145-147.

醫學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醫學;人文教育;醫學影像技術;應用

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且也包含人文關懷、生命教育和人文教育,在現代醫療技術和設備的日益完善下,醫學影像學技術進入了全新的數字化時代,開始從以往的形態學改變進行診斷轉向以組織、器官的功能和代謝改變進行診斷的方向發展。醫學影像學技術所涵蓋的內容不斷拓展,臨床對影像學技術的依賴程度加大,醫學影像學技術專業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從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來看,出現這種現象的本質原因是醫護人員缺乏必要的醫學人文知識和技能,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缺少關懷和交流,且在這種不理想的醫患關系下也限制了治療成效。為此,文章現就醫學人文教育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問題進行探究。

(一)醫學人文教育概述

人文教育是以文、史、哲、藝術等人文知識為基本內容的一種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格精神、提升人文氣質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醫學人文教育是指在醫學教育過程中通過開設醫學人文課程,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來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幫助醫學生形成良好的醫學職業道德,并在日后的工作中自覺表現出對患者的人文關懷。

(二)醫學人文教育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中的應用現狀

一、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

在影像技術專業教學過程中,醫學生掌握充足的知識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在一味對醫學神灌輸知識的過程中忽視了患者的感受,同時,在教學中過度的關注影響圖像質量和檢查技術,也忽視了對患者臨床體征、生活習慣的關注,最終影響了影像檢查效果。

二、醫患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

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醫患之間有效溝通能夠更好的治療疾病,滿足患者對健康的需求。但是從當前臨床見習工作發展來看,帶教教師的服務意識不強,缺乏耐心,和患者交流不足。學生則由于經驗不足或者交流不到位,在和患者相處的過程中使得患者對其不信任。

(三)醫學人文教育在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1、醫學影像學教學方式中體現的人文教育

現代醫學影像學以斷層成像、計算機圖像重新構建為基礎,不僅能夠產生圖像,而且還能夠借助先進的技術形式對圖像進行處理、記錄、存儲、傳輸。結合現代醫學影像學發展的內涵,教科書和幻燈片結合的傳統教學手段不再能夠滿足該學科教育發展需要。融入人文教育的醫學影像學教學方法需要立足于患者安全和患者疾病診斷,在依靠影響圖像分析的基礎上和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更多和患者溝通交流的手段。

同時,為了克服以往影像學專業教學時間少、信息量龐大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思考創新教學方法,在課程結構上打造大班理論授課、分組實驗操作、臨床見習實習等三位一體的基本教學歌劇,根據現代臨床發展需要來更新教學知識,從而更好的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2、醫學影像學教學內容中補充醫學史知識

醫學歷史是歷代醫學家和研究者不斷積累和總結出的教學成果,能夠為現代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信息支持。在影像學教學中通過學習醫學 歷史能夠培養醫學史仁者愛人的思想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從而讓醫學史在工作中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醫學史教育內容幫助引導學生了解醫學發展本質、功能、背景、基礎,并向學生介紹過往醫學科學家的研究經驗教訓、奮斗精神、品德精神等,通過醫學史內容的滲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幫助醫學生更好的理解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比如在教師向學生講授《醫學影像學》總論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倫琴的生平和X線的發展過、超聲診斷儀器和MR的研發過;在講解《介入放射學》內容的時候引入放射學先驅者舍命試導管的感人故事,學生了解科學家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將科學家的這種精神內化為自己日后工作中的奉獻思想。

3、醫學影像學教學內容中補充社會醫學內容

社會醫學包含微觀層面上的醫患關系、醫療技術發展、醫療分工和宏觀層面上 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互相發展作用等。醫學影像學學科發展對設備有著一定的依賴,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帶領學生避免陷入對設備的過度依賴中,而是需要引導學生在正確使用設備的同時懂得對患者進行關懷。在影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積極傳播為病人服務的思想理念,并結合實際的工作實踐教育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并通過學習掌握更多醫患溝通技巧,學會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四)醫學影像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個人魅力

醫學教育是由醫學教師完成,教師的個人修養、思想境界對醫學教育成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學生,盡可能應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開展教學,從而更好的吸引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在講解臨床病例的時候,教師要在其中穿插必要的醫學人文教育,以實例來輔助理論教學。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影像醫學進入到快速發展時期,新技術的發展和引用也為臨床醫學提供了更多有價值的信息。但是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醫療服務中過度強調技術,忽視醫療服務人文性也加劇了醫患矛盾沖突,不利于提升影像學診斷治療成效。為此,在影像技術快速發展同時還需要在教育教學匯總引入人文教育內容,對醫學生開展必要的人文滲透教育,從而引導醫學生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在其和患者溝通的過程中付諸更多的愛心、耐心、積極性,有效緩解緊張的醫患矛盾,促進醫療事業的深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曉蘭,楊全,張翱等. 醫學人文教育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2012(16):79+93.

[2] 梁永超,周智鵬,胡玉芳等.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實習教學的一些思考與探索[J]. 西部素質教育,2018,v.4(10):179-180.

[3] 曹國全,陳偉建,楊運俊等.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課程整合的探索與實踐[J].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6,36(05):674-676.

醫學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3篇

1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授課現狀

1.1 主干課程設置與醫院職業崗位能力要求不適應

一般綜合性醫院的放射科 (或影像中心) 設有普通放射科、CT室、MRI室、超聲室等多個職業崗位。高職畢業生可能會在各級各類醫院就業, 有的可能僅在普通放射科、CT室工作, 而沒有條件從事MRI、超聲等工作。但現有教材《醫學影像成像理論》、《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等都是由普通X線、CT、MRI、超聲等四大影像學內容融合而成的, 這顯然與醫院職業崗位能力需求不適應。

1.2 主干課程設置與教學進程安排有沖突

依據課程內容的前后關系, 學生應先學醫學影像成像理論, 再學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然而, 三年制高職生在校兩年學習期間, 上述兩門課程在教學進程安排上會出現前后內容在銜接方面的沖突, 因此教學效果明顯受到影響。

1.3 教師授課難度大, 學生難以聽懂

在醫學影像成像理論、醫學影像檢查技術教學過程中, 教師感覺到X線、CT、MRI、超聲等影像內容放在一起講授難度很大, 不易講清楚, 而學生則感覺難以聽懂, 尤其是醫學影像成像原理課, 教學效果差。

2 醫學影像成像理論與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課程整合優勢

2.1 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興趣

醫學影像成像理論的教學要求學生重點掌握X線、CT、MRI等工作原理以及在實際工作中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故在講授理論內容時, 要從“應用”的角度出發, 讓學生掌握基本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 為學生學習后續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及影像診斷奠定基礎。但醫學影像成像理論包含很多物理、數學知識, 對醫學生來說, 不太容易理解, 感到知識很“虛”, 成像原理知識看不見、摸不著, 像在空中懸著。而醫學影像檢查技術中有很多知識與醫學影像成像理論相關聯并對醫學影像成像理論知識做了進一步驗證, 例如“管電壓在X線攝影中對照片質量影響”這一內容, 可通過講解理論, 讓學生明白管電壓在X線攝影中對圖像質量的影響, 但是學生無法想象針對不同的組織部位究竟采用怎樣的管電壓才合適。能否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對他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通過課程融合, 在授完這一理論知識后, 緊接著講授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在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課程中對同一部位用不同管電壓對其分別曝光, 得到X線照片讓學生進行對比, 學生就可以清楚地觀察到采用高千伏的管電壓攝影時, 圖像密度增高, 但影像對比度差;而采用低千伏的管電壓攝影時, 圖像密度降低, 但影像的對比度好。通過這樣整合, 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理解:高千伏和低千伏的管電壓會對圖像的密度和對比度產生影響, 在實際攝影中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管電壓進行攝影才能獲得高質量的照片。

通過醫學影像成像理論與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課程整合能給學生一個非常直觀的印象, 有助于其對原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時, 將醫學影像技術的最新進展貫穿于教學中, 使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學科前沿知識, 能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能引導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感興趣, 對未來充滿期待[3]。

2.2 使學生理解了數字圖像處理的作用及應用

在醫學影像成像理論實際授課過程中, 有圖像重建、圖像處理及相關的影像數字技術的專門章節, 這些理論知識既是學生必備的, 又是難理解的, 授課效果不好[4]。為此, 我們通過課程整合, 用醫學影像檢查技術中簡明、典型的示例說明復雜的概念。比如, 在X-CT成像圖像后處理的原理中, 采取對表面陰影顯示圖像重建方法講授, 避開高深理論, 從影像檢查技術的實際應用出發, 配以在工作站的實際操作過程, 學生非常容易理解, 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3 培養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

大型現代化數字影像設備輸出的都是數字圖像, 在圖像采集過程中都要用到矩陣的概念。學生對何謂矩陣、矩陣大小如何影響圖像質量感到難以理解。我們通過課程整合, 在MRI影像檢查技術的授課中采用現場調節矩陣來觀察矩陣對圖像質量的影響, 結果矩陣數減少, 掃描時間縮短, 圖像空間分辨率就會降低, 整個圖像的SNR也會降低, 這樣學生就更能理解這些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因此, 課程整合后, 教學內容會更加豐富, 與實際結合更加緊密。

3 問題及建議

傳統教學分別安排教師對醫學影像成像理論和醫學影像檢查技術進行授課, 而課程整合后, 將各種影像的成像原理、檢查技術整合成一門課程, 這樣就提高了對授課教師的要求, 加大了授課難度 (尤其是專職教師) 。因此, 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水平是一次新的考驗。為此, 建議如下:

(1) 在課程整合的最初階段, 可由多名教師分章節授課, 實驗、實訓課也可由多名教師帶教 (成像原理和技術內容可分開上實訓課) 。

(2) 經過2~3年, 將專業課教師酌情安排到醫院放射科實踐2~3個月, 使每一名教師都熟悉影像技術工作。而對醫學影像技術內容熟悉且多年未脫離放射臨床工作的教師, 就可以不進行輪訓。

總之, 醫學影像成像理論與醫學影像檢查技術的整合可將醫學影像成像理論中的理論知識, 通過影像檢查技術實踐操作直觀地展現出來, 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哲, 袁虎.醫學影像成像理論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體會[J].科技信息, 2011, 33 (1) :624.

[2]汪素涵, 李忻.醫學影像技術學實驗教學新模式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 2011, 27 (15) :2387-2388.

[3]田會, 謝雙運, 孟燕軍, 等.醫學影像物理學教學改革探討[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05, 26 (6) :625-626.

醫學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4篇

要建設一支技術過硬、素質過硬、結構合理、具有奉獻精神的醫學專業實驗技術人員隊伍,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入手。

一、目前醫學院校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存在的問題

1.醫學實驗技術人員結構不合理。醫學院校對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重視程度不夠, 導致醫學實驗技術人員隊伍人才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目前醫學實驗專業技術人員的年齡結構不合理、學歷不合理、職稱結構不合理等, 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年齡偏大則預示后備力量不足, 將影響到整個專業實驗工作的有效開展;實驗人員機構過于年輕, 則在工作中可能出現工作經驗不足, 不能有效完成高層次實驗教學工作, 同樣不利于實驗技術人員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2.工作性質界定不清, 效率不高。醫學專業實驗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相關醫學實驗教學的輔助工作, 為實驗提供藥品、器械、物品等, 也有為大型設備進行安裝、調試、資產驗收、實驗室建設規劃設計及實施等, 工作性質界定并不清晰, 導致一些實驗技術人員工作精力被分散, 不能高效率完成既定工作任務。

3.管理制度不完善。建設一支合格的專業實驗技術人員隊伍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以及激勵制度, 而目前部分院校醫學專業人員的管理以及激勵體制尚不完善, 存在一些問題, 如實驗技術人員職責不明確, 考核標準不能反映相關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成績; 評定職稱方面一味強調實驗技術人員相對于教師系列人員不擅長的科研論文、科研項目等, 反而忽略了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與業績, 導致工作能力與業績較好的實驗技術人員不能很好地體現個人價值, 不能有效激發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醫學專業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由于實驗技術人員是醫學專業實驗教學中的重要保障, 筆者認為, 加強實驗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非常重要, 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引進相關人才, 彌補實驗人員隊伍結構短板。隨著科技的發展, 醫學實驗設備以及醫學實驗理論也有了長足進步, 部分院校確實存在實驗技術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工作經驗斷層等問題, 原有實驗技術人員已經無法滿足目前實驗教學及科研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流的實驗技術人員隊伍, 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激勵政策, 積極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實驗技術人才, 一方面可以改善醫學專業實驗技術人員隊伍結構, 另一方面可以將自身先進理論及操作規范應用于實驗教學, 以點帶面, 互相促進, 提高整個醫學專業實驗技術人員隊伍的教學、科研及工作水平, 促進醫學技術實驗人員隊伍工作效率、工作成績的提升。

2.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強化服務意識。目前, 醫學實驗人員的工作普遍平淡而瑣碎, 有些醫學專業實驗人員容易因此產生職業倦怠感, 不利于本職工作的開展。一名合格醫學專業實驗技術人員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 熱愛本職工作, 熱愛醫學實驗技術, 具有認真、負責、愛崗敬業的態度, 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醫學院??梢酝ㄟ^制定相關政策激勵優秀員工, 定期提供培訓及深造機會, 從思想層面使員工認識到醫學專業實驗技術人員的重要性, 提升其職業認同感, 促使實驗技術人員在崗位上發揮自身特長, 作出工作成績。

3.提高創新意識、科研能力。創新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而是主客觀條件巧妙結合的產物, 是多種因素的結晶, 而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則是實現創新的基礎。通過醫學實驗相關工作千頭萬緒, 在平凡的崗位創出優秀的成績離不開創新, 只有醫學實驗技術人員不斷強化自身創新意識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適應現在醫學實驗技術的快速發展。另外, 醫學實驗技術人員還要積極參與到相關醫學實驗科研工作中來, 既可以加深對專業實驗技術的理解, 更好地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還可以通過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工作積極性以及科研能力, 推進醫學高校實驗技術的發展。

三、結語

醫學實驗技術人員隊伍的建設在醫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建設出優秀的醫學實驗技術人員隊伍不僅需要實驗技術人員自身不斷努力, 加強自身學術修養, 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及科研能力, 更需要醫學高校加以重視, 并健全規章制度來保障, 相信只要醫學實驗技術人員以及醫學高校共同努力, 一定會促進高校醫學教育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梅, 李素珍, 劉為萍.構建臨床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服務新體系的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 2013 (29) .

[2]趙燕燕, 杜光玲, 李軍.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的探討[J].實驗室科學, 2010 (4) .

[3]蘆燕青, 趙進, 趙峰.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與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 2008 (5) .

醫學專業技術工作總結范文第5篇

1.1 深入調研, 以職教理念為先導, 以崗位需求為引領,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

根據醫學檢驗技術職業崗位的特點, 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及現代社會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在行業專家的參與和指導下, 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 繼而調整了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了課程體系。

1.1.1 明確專業定位, 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改革課程體系

中職醫學檢驗技術教育是為廣大農村、社區培養實用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的獨立教育層次。在此定位的基礎上, 依據課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專業課課程體系改革調查研究》的調研結果, 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改革課程體系, 見圖1。

1.1.2 多途徑、分階段, 實施遞進式的實踐技能教學

制訂以實踐技能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方案, 修改教學計劃, 實施階梯遞進式的實踐教學, 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見表1。

1.1.3 依托技能競賽, 改革專業課程校內考核評價方式

依托5門核心課程的技能競賽, 制訂統一的考核標準, 推動專業課程由單一的理論考核過渡到理論與實踐考核并重。理論考核題型與內容模擬醫學檢驗技術 (士) 資格考試;實踐考核單獨計算成績, 注重學生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考核。

1.1.4 改革教學方法, 開展多途徑的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

遵循“學為主, 教為導”的教學模式, 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輔助教學, 豐富教學方法;依托課程組活動, 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制訂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制度, 定期開展多種途徑的活動, 規范教師教學行為, 促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 見圖2。

1.1.5 開發校本教材, 加強專業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 促進課程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

在專業建設中, 完成了校本教材《檢驗專業技能綜合訓練》、《病原生物及免疫學基礎》、《生物化學基礎》的編寫工作;完成了課題《檢驗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建設了師生共享的資源平臺, 促進了課程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

1.1.6 完善實驗室管理制度、學生實踐考核制度, 改善校內實訓條件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校內實訓室面積約540余平方米, 教學設備總值約240萬元。在專業建設中, 制訂了學生實踐考核制度、儀器使用流程及基本實驗操作流程、學生實踐技能考核標準, 修訂了實驗室各項管理制度等, 投入70萬元, 將臨床檢驗實驗室改建為數碼互動實驗室。這些措施都為提高實驗室利用率、加強實驗室管理、促進學生實踐學習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 建立保障機制, 以專職教師培養為主, 促進行業融合, 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為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制訂了《甘肅省衛生學校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干和教學新秀評選、培養和管理辦法》。依據《甘肅省衛生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章程》, 經過校內選拔、培養, 行業內引進、聘請, 構建了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1.2.1 培養專業帶頭人, 引領指導專業建設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培養了2名專業帶頭人。兩年來, 專業帶頭人主編了2本校本教材, 指導編寫了1本實訓教材;參與了3項科研課題;撰寫了5篇論文;獨立承擔著3門核心課程的主講任務。同時, 擔任課程組負責人, 主持編寫教學大綱及課程標準, 并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培養指導骨干教師、青年教師。

1.2.2 培養骨干教師, 使其成為專業建設的核心力量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3名骨干教師均獨立執教1門以上的核心課程;主持或參與科研課題4項, 主編或參編教材5本, 撰寫論文十余篇;積極參與教師業務競賽活動;承擔指導2名青年教師的工作任務。兩年來, 骨干教師分赴國內外參加各級各類專業學術會議和培訓, 赴高校、醫院進修, 更新教學理念, 完善知識結構, 提升綜合素質, 成為專業建設的核心力量。

1.2.3 培養“雙師型”青年教師, 儲備專業建設的后備力量

培養青年教師是師資隊伍建設的保障。在專業建設中, 嚴格落實聽課、評課制度;鼓勵青年教師參與科研, 每年有1篇論文發表或交流;指定專人指導青年教師;激勵青年教師考取行業資格證書。目前, 我專業5名青年教師均獲“雙師資格”。

1.2.4 聘請行業專家兼職教師, 優化師資隊伍

依據教學需求, 聘請醫院或其他院校相關專業人員為兼職教師, 返聘退休的資深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或指導教學工作。兼職教師除承擔教研室授課任務外, 還積極參與課程建設、教材開發、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工作, 為優化師資隊伍起到了積極作用。

1.3 探索臨床見習機制, 完善頂崗實習機制, 提升學生培養成效, 拓寬就業途徑

我們積極加強院校合作, 制訂編寫了實習計劃及大綱、實習管理制度、學生實習手冊等教學資料。同時, 增加校外實訓基地數目, 根據專業定位, 在校學習期間穿插醫院見習, 使學生熟悉崗位工作流程和專業領域格局, 提高行業參與度。頂崗實習采取學校統一分配和學生自行聯系兩種途徑, 學校統一分配主要是條件優越的“三甲”醫院, 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學生自行聯系主要是基層單位, 從而適應社會的用人需求。兩種實習途徑使學生在具備專業核心能力的基礎上鍛煉了職業能力、拓寬了就業途徑, 實現了實習與就業崗位相統一[1]。

2 思考

我校的中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著問題和不足, 一些工作需要繼續完善。

2.1 通過實踐檢驗示范校建設成果

示范校各項改革方案的實施尚處于探索、實驗階段, 成效有待確認。專業建設改革需要繼續參照國內、省內相關改革建設情況, 取長補短, 廣泛調研, 增強成果的科學性、系統性[2];需要加強機制建設, 完善質量監控體系, 確保改革后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需要加強專業建設的實踐工作, 通過撰寫相關文章、著作論證改革成果;需要設立課題, 追蹤實習單位、用人單位、畢業生的資料, 量化社會服務質量。

2.2 提升辦學層次, 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目前, 中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地位尷尬, 醫院檢驗科室是畢業生的主要去向, 科室工作人員學歷層次眾多, 中職生無疑是最低層次的。特別是隨著臨床檢驗儀器的自動化, 對臨床檢驗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要求越來越高, 為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需要提升辦學層次。

2.3 切實推進院校合作, 促進專業發展

專業的發展需要全面落實院校合作, 只有落實院校合作機制, 使得校內教師的臨床進修制度化、臨床工作人員校內授課常規化, 即實現檢驗工作人員、教師雙向流動, 才能真正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檢驗專業實驗設備、儀器昂貴, 落實院校合作, 實現臨床與教學的實驗設備、儀器共享, 既節約了資金, 又縮短了校內教學與臨床工作的差距。落實院校合作, 有利于建立與崗位能力標準一致的實踐教學考評體系, 保證學生學有所用, 為實習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4 通過專業建設帶動教師科研工作

示范校專業建設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資源庫建設、院校合作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教師的科研工作, 但這些工作更多是為了完成任務, 教師承擔科研的積極性并沒有真正被調動起來。專業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今后需要加強3個方面的鍛煉:一是撰寫論文, 主要是從教育教學實踐工作出發, 對教育教學現象多做理性思考, 做教育教學活動的有心人。二是編寫相關教材, 特級教師錢守旺曾說過:“能否理解編者意圖是衡量教師理解教材深淺的一個重要標志?!苯滩木帉懢褪墙處煂虒W反饋、教材理解、教材應用的綜合處理過程, 是提升教師素質的重要手段。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學校為教師創造更多的機會。三是研究課題, 我校為醫學類職業院校, 教師的課題研究不要僅局限于教育教學, 也可以拓展到專業領域。

3 展望

專業建設是教學工作內涵建設的核心, 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 是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基礎。兩年來, 我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些成功經驗將被繼續應用, 但專業建設是一項艱苦復雜的工作, 需要不斷探索與實踐, 未來還需要投入極大熱情, 付出艱苦努力, 準確把握學科發展方向, 抓住機遇[3], 從而促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刑艷, 唐中, 蔣興亮, 等.醫學檢驗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09, 6 (3) :228-229.

[2]唐陶富, 桂重陽, 楊曉斌.高職教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建設改革與實踐[J].中國醫學創新, 2012 (36) :153-154.

上一篇:電工專業技術工作總結下一篇:幼師職稱專業技術總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