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用戶推廣方案范文

2023-03-14

用戶推廣方案范文第1篇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以普通電話線 (銅雙絞線) 為傳輸介質, 提供高達8Mbit/s左右的高速下行速率和832kbit/s的上行速率, 傳輸距離則達到3000m~5000m。

ADSL采用的技術:ADSL采用DMT (離散多音頻) 調制技術:將原先電話線路0Hz到1.1MHz頻段劃分成256個頻寬為4.3125kHz的子頻帶。其中, 4kHz以下頻段仍用于傳送POTS (傳統電話業務) , 26kHz (4.3125kHz×6=25.875kHz) 到138kH z的頻段用來傳送上行信號, 168kHz到1.1MHz的頻段用來傳送下行信號。DMT技術可根據線路的情況調整在每個信道上所調制的比特數, 以便更充分地利用線路。一般來說, 子信道的信噪比越大, 在該信道上調制的比特數就越多。如果某個子信道的信噪比很差, 則棄之不用。目前, ADSL可達到上行832kbps、下行8Mbps的數據傳輸率。

2 ADSL測試的分析

2.1 ADSL測試需求分析

開通業務前的線路預評估測試;開通業務時的驗證測試;開通業務后的維護測試;已開通業務的二次提速。

2.2 ADSL測試技術

(1) 影響ADSL傳輸速率的主要因素。

第一, 線路衰減:衰減表征了信號功率經過線路傳輸后的損耗程度。衰減對數據傳輸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在一定的數據信號發送電平時, 傳輸信道的衰減越大, 數據接收信號電平就越低, 當信號電平低于傳輸設備的接收靈敏度時, 傳輸設備就無法建立正常的連接。衰減越大, 接收的信號電平就越低, 信噪比就越小, 傳輸速率越低, 信號抗干擾能力越差, 誤碼率就越高, 數據的傳輸質量越差。產生衰減的原因:傳輸信號的衰減隨著傳輸線路長度的增加而增大、隨著傳輸電纜線徑的加粗而降低、隨著傳輸信號頻率的增高而加大。因此, 線路的環阻是衡量線路衰減的一個重要指標。

第二, 串音干擾:處于同股電纜中的各雙絞線對, 由于電容和電感的耦合, 某一線對的發送器的發送信號會串入其它線對的發送器或接收器, 造成串音干擾。串音干擾有兩類:一類是近端串擾, 指一個DSL收發器的發射信號耦合進相鄰的雙絞線對, 并反向傳播到本地另一個DSL收發器所產生的干擾。另一類是遠端串擾, 指一個DSL收發器的發射信號耦合進相鄰的雙絞線對, 并正向傳播到遠端的另一個DSL收發器所產生的干擾。對于ADSL線路來說, 遠端串擾一般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是因為隨著線路距離的增大, 遠端串擾經過傳輸將產生較大的衰減, 對線路影響較小;而近端串擾一開始就干擾發送端, 對線路影響較大。隨著傳輸信號的頻率升高, 串擾的影響程度將很快增長。據測算在大對數電纜中, 只有15%~25%的線對可以開通全速率 (8Mbps) ADSL業務。

第三, 空閑噪聲:空閑噪聲也稱為隨機電路噪聲, 是由熱噪聲和電磁干擾而產生的, 它具有很寬頻帶的頻譜, 不論電路中是否傳輸信號它始終存在。在一定的數據接收信號電平時, 噪聲越大, 信噪比就越低, 誤碼率越高, 數據的傳輸質量越差。噪聲產生的原因很多, 可能是家用電器的開關、電話摘/掛機、電動設備的運轉等, 這些突發的電磁波都將會耦合到ADSL線路中, 引起傳輸信號的突發性錯誤。

第四, 反射干擾:反射干擾是由線路上的橋接抽頭對傳輸信號所產生的反射回波, 它降低了傳輸信號的強度, 并成為一個線路上的噪音源。ADSL要求線路上橋接抽頭的總長度應小于800m, 單個橋接抽頭小于650m??拷鼉啥说臉蚪映轭^對傳輸的影響最為明顯。在上述4個主要影響ADSL傳輸速率的因素中, 衰耗與串擾是ADSL技術的兩大重要影響因素, 且隨著數據傳輸速率的提高, 其對傳輸信號的影響也就越大。

(2) ADSL測試內容的制定原則。

ADSL測試的內容要全面、真實、有效地反映ADSL寬帶接入網全程的質量情況, 為實際的維護和管理提供準確、可靠的分析依據, 滿足各類障礙定位判斷的需求。包括:線路電氣特性的測試、線路高頻信號傳輸質量的測試、ADSL物理層傳輸性能的測試、IP協議以下各層的互通性的測試。

(3) ADSL測試系統主要組成部分及功能。

ADSL測試系統主要由端局和中心軟硬件組成。

第一, 端局:ADSL測試分析軟件 (ATA) , 功能是負責ADSL的測試管理并輸出結果;測試管理軟件 (GTSSVR) , 功能是控制測試硬件設備;端局測試坐席軟件 (GTSMFD) , 功能是提供使用界面和設置系統各項組成參數等;例測軟件 (ARTE) , 端局的寬帶例測執行器, 實現寬帶例測;MYSQ L數據庫軟件, 保存寬帶測試記錄、例測計劃及結果等;ADSL測試設備, BTM/CAT-III、STM/SLT U、GTS-B-R T;其他輔助設備, GTS-RM、BDM、BDE、HUB、MFM、EB4000P等。

第二, 中心測試:ADSL測試分配服務器 (ATD) , 測試任務分配;ADSL網管接口服務器 (NMGW) , 功能是與各個DSLAM通信;ADSL中心測試坐席, 進行中心的AD SL設置與測試等;ADSL例測服務器, 掃描并啟動全網的例測計劃;ADSL數據庫服務器 (SQL2000/SYBASE…) , 保存設置、測試等記錄;WEB服務器等, 提供WEB網頁方式的測試、派修等服務。

3 ADSL測試系統功能設計

3.1 ADSL測試功能應用需求

(1) 評估類需求:開通前預評估 (速率評估功能) ;開通驗證 (ATU-C功能) ;二次預評估 (提速) 。 (2) 排障類需求:維護測試的所有功能。

3.2 ADSL測試功能一覽

(1) ADSL仿真功能測試:仿真A TU-C測試、仿真ATU-R測試、pppoe&ping測試、A DSL端口信息查詢、線路連接穩定性監測、CPE測試。 (2) ADSL傳輸質量測試:時域反射測試、頻率響應測試、噪聲測試 (功率譜密度圖) 、縱向平衡特性測試、線路速率評估。 (3) 電氣特性功能測試:線路12項電氣指標測試。 (4) 終端檢測:MODEM上電檢測、SPLITTER檢測、話機檢測。

4 測試組網存在的風險和解決方案

通過對DSLAM在網設備實現測試數據采集方式的分析, 規劃障礙監管系統寬帶仿真測試組網, 其中涉及到要將城域網 (互聯網) 設備與DCN網中障礙監管系統的服務器相連, 這樣的話相當于把互聯網與DC N的核心網絡直接相連, 這種方式不能保證核心網中各服務器的安全運行, 因此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1) 在互聯網設備和DCN網中服務器之間增加硬件防火墻, 并由網管中心和支撐共享中心在各自設備上分別部署安全策略, 以限制其他網絡流量。

(2) 因為只需要連接障礙監管系統的一臺服務器, 建議從防火墻出來的網線直接與障礙監管系統中此用于測試數據采集的服務器相連, 不要直接接入DCN核心交換機, 從而避免網絡的入侵事件對其他服務器 (如客服系統、綜合服務系統等) 的影響。

摘要:本方案以解決ADSL測試需求為目的, 經過對ADSL測試應用和技術兩方面需求的分析, 規劃出ADSL測試系統結構、流程、功能具體方案, 且一并解決了組網存在的風險, 提供了更安全的組網方案。

用戶推廣方案范文第2篇

1 PON的原理

PON系統采用WDM技術, 實現單纖雙向傳輸;為了分離同一根光纖上多個用戶的來去方向的信號, 采用以下兩種復用技術:下行數據流采用廣播技術;上行數據流采用TDMA技術傳輸數據, 上行鏈路被分成不同的時隙, 根據下行幀的upstream bandwidth map字段來給每個ONU分配上行時隙, 這樣所有的ONU就可以按照一定的秩序發送自己的數據了, 不會產生為了爭奪時隙而沖突。

2 PON的優勢及功能

PON具有三大優勢: (1) 更遠的傳輸距離:采用光纖傳輸, 接入層的覆蓋半徑20KM; (2) 更高的帶寬:對每用戶下行2.5G/上行1.25G (物理層) ; (3) 分光特性:局端單根光纖經分光后引出多路到戶光纖, 節省光纖資源。本文以GPON (華為公司) 為例, 它支持Triple-play業務, 可提供全業務競爭方案可以有效解決雙絞線接入的帶寬瓶頸, 滿足用戶對高帶寬業務的需求, 如高清電視、實況轉播等;提供多種家庭接入方案支持FTTH光纖到家、FTTB的ADSL2+/VDSL2接入、FTTB的LAN接入;提供系列化的FTTB接入設備;提供系列化的ONT終端, GPON是三網合一的上佳方案。GPON標準完善, 綜合業務支持好, 技術要求高。因此, GPON作為目前較為先進的技術得以廣泛推廣和應用。同時GPON可以提供多種異步傳輸速率支持最大邏輯距離為:60km;支持最大物理距離為:20km;支持最大距離差為:20km;分光比為1:64, 可升級為1:128;GPON由光線路終端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網絡單元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和無源分光器POS (Passive Optical Splitter) 組成。

3 GPON主要技術指標:

4 GPON的設置

GPON的設置一般為:OLT置于匯聚機房, 光纖 (物理距離5~8Km) 直連至分光器, 分光器置于樓宇內或室外光交接箱, ONU置于樓內機房或弱電井;企業接入, 可采用FTTB (光纖到樓) 或FTTO (光纖到企業) 模式建設;寬帶或增值業務采用OLT+ONU設備提供, 企業內采用路由器或交換機方式建設;語音業務采用IMS+ONU設備內置AG, 直接提供POTS接口。

5 GPON應用舉例

本文將以成都市成華區某小區GPON+FTTB寬帶接入方案的實際應用為例, 在以下進行三方面的闡述:

5.1 計劃接入小區的現狀

該小區分A、B區, 為已經入駐的中、高檔樓盤, 由高層6棟、多層4棟, 共計10棟組成, 住宅用戶合計約3000戶, 區內用戶對于網絡需求較大。小區已經形成五類線+POTS雙絞線入戶, 但其樓棟弱電井至用戶室內管道已無法再敷設線纜, 即目前無法實施FTTH方案。綜合考慮, 采用“FTTB+GPON”的方案較優, (文后可以看出) 該方案并可以平滑演進至FTTH方案。

5.2 最優寬帶接入方案的必要性

由于該小區是五類線+雙絞線接入, 以GPON方式接入, 可以最大程度滿足用戶對于網絡的需求;而且在今后有FTTH需求的情況下, 如果能夠改善弱電井至入室這段入戶線纜, 本方案可以演進為FTTH接入方案。本文所闡述的觀點是以最優化寬帶方案接入該小區, 形成可接入10M、100M到普通用戶、1000M到公司 (企業) 的接入能力, 在最終FTTH方案實現的過渡期內, 能夠提高寬帶接入質量, 滿足用戶需求。

5.3 小區接入方案

(1) 總體方案:采用“FTTB+GPON”的方案。

(2) OLT選型及設置:小區ONU通過既有干線光纖上掛機房既有的OLT (設定為MA5680) 。

(3) ONU選型及設置:MA5620MA5626, 兼顧寬帶和語音接入, ONU分別布放于小區弱電井中, 覆蓋小區住戶和商戶。

(4) 分光器選型及設置:實施兩級分光, 分光器選用平面波導 (PLC) 型, 分光比選用1:8的。

(5) 光纜建設方案: (1) OLT至ONU光纜建設:本次至小區主干接入光纜為既有光纜。由一級光箱敷設光纜分別至二級光箱, 再由二級光箱分別至各單元樓層ONU位置, 型號采用GYTA*B1, 敷設方式為橋架敷設。 (2) OLT至ONU光纜衰耗:經過計算, 光纜衰耗滿足ONU開通的要求。

(6) 小區內配套設備等建設方案:OUN安裝于弱電井, 需要新建配套多媒體網絡箱、電表, 新建光交分光壁掛箱, 用于收斂上聯光纜和各單元樓層光纜。多媒體箱尺寸建議尺寸 (略) 。光交分光壁掛箱建議尺寸 (略) 。

(7) 系統組網:圖略。

(8) 主要工作量統計:略。

以上即是小區寬帶接入的推薦方案??梢钥闯龇桨钢械墓饫|資源和ONU的布局, 在用戶有較大帶寬需求的情況下, 或可在征得用戶和物業的同意后, 敷設入室光纜, 再安裝ONU設備于用戶室內, 可以完成FTTH方式的接入。當然, 企業運行情況不同, 實際設計方案肯定有差異, 對于本方案如另有建議, 歡迎探討。

用戶推廣方案范文第3篇

長期困擾企業服務的主要問題常集中在:服務人員的態度、技能、及時性、培訓指導效果等;配件的價格、質量、供應及時性、采購方便性、長期供給性等;服務結果的有效性、效果保持;關鍵配套件維修方便性、尋找服務網點便捷性等等。隨著社會環境變化, 交通運輸業和信息化產業快速發展, 用戶的信息渠道更加廣泛、法律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 信息傳遞方便快捷使用戶對企業的服務產生及時、有效的更高期望, 促進了服務質量標準的升級。

1 從保修期到保質期, 質量支撐服務升級

1) 服務完善產品質量不足。服務不僅是制造企業的義務, 更是用戶的訴求, 服務是對產品質量的完善和補充, 是對產品質量的保持, 是對用戶負責的一種行動。近年來工程機械銷量迅速增長, 企業在大量出售整機后, 維修服務工作量大大增加, 服務難度加大一時難以應對。在工程機械交易中服務是以產品為橋梁的人與人的交流, 是產品面對實際應用的考驗, 是用戶對產品進一步認知的系統過程, 通過及時有效的服務使產品質量得到保證, 用戶感受和驗證的不僅是產品質量的可靠性, 還有服務質量的可靠性以及維護用戶財產的長期性, 服務是產品質量的延伸。

2) 三包服務規定僅滿足基本需求。工程機械的服務標準主要依據《產品質量法》的三包規定, 三包的基本內容是:經營者對所經營的商品 (服務) 在一定期限內若發生質量問題, 便有免費修理、更換、退貨的義務, 如果經營者不履行此義務, 則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具體實施內容一般由制造企業來規定, 或者同行之間相互借鑒, 形成行業服務的基本模式, 大有強加給用戶的味道。通常共識的“三包”內容指包修、包換、包退, “三包服務期”則又限定在一定使用時間內, 由此劃定責任界限, 超出服務期則不再是制造方的責任。假設, 普通工程機械使用壽命在10年左右, 三包服務期多數不超過兩年, 剩下的八年左右時間需要用戶自己維護, 無疑給后續使用帶來諸多問題, 僅完成三包服務是基本規定還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因此, 用戶在選購產品時會重點考量企業服務的保障能力, 已成為比選購買的必要條件。

3) 保修主導三包服務的主要內容。在現實中, 企業對于規定的包修、包換、包退義務, 幾乎都停留在包修層面上, 包換有很少部分, 包退更是難上加難。用戶需求與企業供給始終存在差異, 在于設備價值的評價標準的不一致性, 企業的價值經過三包期后即可以實現, 而用戶的價值則需要經過使用設備創造價值的過程來實現, 一般在三包期內未必能實現。尤其是個人采購時, 甚至對工程了解甚少的情況下, 帶有贏利的沖動和購買的盲目性, 碰到了萬一的故障, 則會導致預期價值目標難以實現。

4) 保質期依賴過硬的質量支撐。進入二十一世紀, 國際先進企業的服務方式已經顛覆了“保修期”的內涵, 改變成“保質期”, 即產品質量或品質的保證期, 在一定時間內質量保證的承諾, 質量保證期也揭示了產品質量的可靠性水平。我國工程機械產品質量的可靠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售后服務是保證產品質量的必備手段, 保修期是企業主動承擔的責任, 保修期間占用了用戶時間成本和產生的間接損失一般不計算, 用戶也無法主張權益, 只有長時間修不好, 給用戶帶來明顯損失, 用戶才開始考慮追究損失, 甚至產生糾紛和訴訟。從關注用戶利益角度出發, 單純強調保修期責任的做法已經落后, 不能適合用戶需求趨勢, 需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產品可靠性水平是提高服務經濟性的保障, 過硬的產品質量保障是支撐服務服務能力的根本。

2 關注服務訴求變化, 提供終身解決方案

什么樣的服務才是好的服務?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復雜, 原因在于, 當用戶需要服務時企業能夠及時提供有效的服務, 在用戶不需要服務時則“請勿打擾”。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需要運用統計學理論, 進行充分的應用狀況調查, 尋找出用戶需要服務的時間段來跟蹤服務, 提供預防性指導, 及時準備快速解決方案。這不僅僅是服務的及時性問題, 而是系統關注用戶訴求變化, 針對不同產品的服務需求來配備服務資源, 有服務預案和應急措施, 關注于產品的全壽命周期服務, 為用戶提供系統的服務解決方案。

1) 服務管理創新。推動服務有效實施的核心指揮系統, 服務管理貫穿于整體后市場的經營服務活動, 產品銷售到哪里服務就跟隨到哪里。評價服務質量一般采取調查分析, 以量化的數據來分析對比, 各項評價指標可落實到服務崗位、管理崗位、協作崗位, 系統而完整地評價, 推動服務管理圍繞市場需求來創新。

2) 配件物流系統管理。服務離不開精準的配件支持, 自制件、外購件, 關鍵配件、一般配件, 三包期內、三包期外的配件, 協調儲備與供應, 發揮物流優勢設計快速解決方案, 給用戶一個可行的后續保障系統, 讓用戶放心。超出三包期的服務是用戶所擔心的重點,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保障, 有的企業推出“一生無憂”的服務, 彰顯了這一特點, 在漫長的服務過程中貴在落實, 讓用戶切身體會到服務有保障, 必將獲得出乎想象的支持和贊譽。

3) 信息化服務系統, 有效推進服務行動。監督服務工作推進效果, 及時溝通、反饋服務信息, 及時調整服務資源, 形成服務神經網絡體系。信息化工作平臺使服務工作透明化, 程序化服務將迫使服務機構按照規定規范操作, 及時掌握服務人員到位、配件供給、維修服務效果、會診故障原因、遠程指導服務等狀態, 實時動態監控, 實現高效快捷的信息傳遞。

4) 跟蹤開發后市場, 拓展服務空間。產品服務是后市場的主要內容, 已經成為國內市場的競爭焦點, 用戶對后市場服務的訴求, 無論從質量還是從數量上分析, 具有長期性。為后市場提供持續的服務保障, 維護較高滿意用戶度, 擴大忠誠用戶群體, 保持長期合作伙伴關系。

5) 二手設備交易及處理方案, 解決用戶后顧之憂。盤活剩余資源, 主動處理用戶財產的轉讓, 殘值處理?;刭忛e置的工程機械, 發展再制造服務, 促進再生利用、節約資源、循環經濟是工程機械未來的發展趨勢。

3 加強服務能力建設, 變革服務模式

1) 投入服務裝備條件。作為提升服務能力的物質條件, 交通工具、通訊工具、配件品種和數量及儲備、檢測儀器、服務網點可輻射的服務半徑等等, 需要企業不斷投入, 武裝服務設施, 保障服務能力。

2) 適當擴編服務隊伍, 全力提升服務技能。服務競爭的新局面, 不再是人海戰術, 而是促進服務模式優化, 培養精準排除故障的維修隊伍。在產品銷量劇增的同時, 需要企業適當擴編服務隊伍, 確保服務人員及時到位;通過老中青結合的師帶徒階梯隊伍, 一線經驗的長時積累, 不斷培育服務技能, 贏得用戶滿意。

3) 長期配件供給保障。整機出現故障往往在零部件上, 配件在三包期內免費供應, 在三包期外則由用戶購買, 多數用戶抱怨價格高, 用戶只好選購價格相對低的配件來解決, 由此會產生與整機的配合性差異, 影響到整機質量。需要企業有效開發社會資源, 為用戶提供產品壽命周期的配件保障。

4) 關鍵部件協同服務。發動機是工程機械的關鍵件之一, 其維修服務一直困擾著企業和用戶, 整機企業協調難度大, 用戶又無從下手。發動機企業的服務義務確有必要延伸, 與整機企業協同服務, 此外關鍵液壓件、電器件等產品的服務也應同步, 協同整機企業多角度、系統地為用戶提供服務保障。

5) 培育經銷代理的服務能力。經銷代理的服務能力參差不齊, 直接影響用戶對企業服務的整體口碑, 培養經銷代理的服務能力是企業的戰略投資。偏遠地區服務一般由區域經銷代理來保障, 需要通過人員技能提升、擴編隊伍來對經銷代理的服務能力加以培養, 支撐服務覆蓋面, 縮小服務半徑、提高服務效果。

6) 服務網絡建設貼近用戶。服務網絡建設是長期投入, 是維護市場、經營所需的投入, 但是一直困惑著許多企業, 往往對投入產出績效不好評價, 一般決策以區域銷量和對潛在用戶群預測為投入條件, 需要準確調查用戶對服務的訴求, 細分區域市場特征, 合理投入人財物力量建設服務站點, 再配合流動的服務支持, 彌補服務力量不足, 貼近用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4 服務直面用戶訴求, 追求滿意度不斷提升

企業服務結果以用戶滿意程度來測量。通過用戶滿意度測量可以獲得服務人員的具體表現、配件供應質量和價格、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配件交付及時性等指標評價, 尋找改進服務方向, 支持企業改進服務決策, 市場發展促使用戶需求不斷增長, 使企業追求用戶滿意永無止境, 一般委托第三方實施評價的效果較好。用戶滿意度測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用戶評價服務結果的滿意度。測量服務效果是必備的監督手段, 無論采取何種方式測量, 從管理角度都需要有量化信息反饋, 服務滿意度結果不僅讓用戶滿意, 也應該讓企業滿意, 追求較高的用戶滿意度是綜合優勢發揮的結果, 也是超越對手的競爭手段之一。

2) 關鍵配套件的滿意度。如發動機等關鍵配套件, 工程機械整機企業無法提供良好的發動機服務, 需要供應商伙伴提供有效的支持。企業也需要組織有關服務力量來補充, 往往由于關鍵配套件的服務問題而導致用戶不滿, 通過測量可獲取需求服務信息, 及時提供給供應商伙伴協同完成服務。

3) 配件保證能力滿意度。通過調查研究配件的滿意度, 分析用戶需求主要配件配備和儲備情況, 合理控制存量, 維護服務的經濟性。發揮社會協作網絡, 把控配件質量、價格, 提供長期供應配件保障, 解除用戶后顧之憂。

4) 服務網絡建設滿足度。服務網絡始終是用戶不滿意的指標之一, 網點建設需要企業投入, 直接投入的效果最好, 但是成本很高, 間接投入或聯合投入具有較高的經濟性。服務網絡建設是整合資源的過程, 合作共贏的模式連接企業、經銷商和服務站, 區域蜂窩式服務網絡提高覆蓋能力, 滿足用戶對服務及時性的訴求。

5) 測評改進方向不斷完善服務。服務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 根據市場環境變化和用戶要求提升來不斷改進, 測量服務滿意度時探知改進方向, 發現用戶需求變化趨勢。在用戶需要服務的時候, 及時提供服務才是好的服務。

6) 對服務人員的客觀評價。服務人員長期辛苦在一線, 甚至奔波于偏遠山區, 工作中往往需要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然而一般企業對服務部門的印象是賠件、被訴的花錢部門, 缺乏客觀公正的評價。服務是后市場的具體化, 加強服務投入是現實需要, 服務付出自有回報, 服務是有效益產出的。以服務促進營銷是客觀現實, 需要有效方法來測量其效益產出量, 把評價服務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來認知。

7) 服務品牌美譽度評價。品牌知名度一般以廣告宣傳來拓展, 而品牌的美譽度則不僅僅依靠廣告, 把印象和感受結合起來評價, 還需要用戶對品牌的認可和贊美、傳播的口碑。品牌知名度與用戶價值關聯度不大, 美譽度與用戶價值關聯度很大, 用戶更加相信能給自己帶來效益的品牌, 并產生購買的沖動。

用戶推廣方案范文第4篇

同樣, GIS軟件也是通過實現用戶化來實現用戶的功能請求。因此, GIS用戶化有著其獨特的特點。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GIS的理念和技術都的得到了空前的發展。GIS軟件開發人員由開發原本功能單一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軟件發展到通用的、可擴展定制GIS軟件, 再到如今面向特定領域用戶的系統。在時代浪潮的沖擊下, GIS用戶化的理念也由最初的用戶界面定制發展到如今的面向特定領域用戶的IS設計 (包括用戶界面、工具軟件、數據管理和數據庫) 。

1 地理信息系統用戶化現狀分析

GIS用戶化建設滿足了城市建設管理者、企業管理者、百姓居民對GIS的需求, 同時也運用GIS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和可視化表達技術, 來進行各種空間信息輔助決策工作。它是超越城市問題傳統解決方法的先進手段, 也已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社會用戶上, 如市政管理工程、企業決策、資源管理、交通運輸、醫療保健、郵電通信、公安急救、市場銷售、金融保險、石油化工、水利電力、環保旅游、科研教育等等。

GIS用戶化在體系上包括測繪生產、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和公眾的應用。公眾應用包括城市電子地圖、房地產信息發布等應用;行業應用主要是在各行業基礎地理信息框架基礎上, 研制開發出面向本行業用戶的各種應用系統:企業應用包括企業物流配送、資源管理、企業管理等;政府部門的應用包括電子政務建設、決策支持系統, 如應急事故指揮調度、人口資源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監測、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土地資源管理與動態監測、城市綜合防災與突發事件處置、社區服務與社會保障、旅游資源管理系統等。

1.1 資源管理

資源的清查、管理和分析是GIS應用最廣泛的領域, 也是目前趨于成熟的主要應用領域, 包括森林和礦產資源的管理、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土地資源潛力的評價和土地利用規劃等。該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將各種來源的數據和信息有機的匯集在一起, GIS軟件能在一個連續無縫方式下管理大型的地理數據庫, 這種功能強大的數據環境允許集成各種應用, 最終用戶通過GIS的客戶端軟件可直接對數據庫進行查詢、顯示、統計、制圖, 以及提供區域多種組合條件的資源分析, 為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規劃決策提供依據。如可以通過地球圖形顯示某鳥類在全球范圍內的遷徙路徑, 通過GIS分析森林火災的受災面積、損失程度等。

1.2 城市規劃與管理

空間規劃是GIS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 城市規劃和管理是其中的主要內容。例如, 在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如何保證綠地的比例和合理分布、如何保證學校、公共設施、運動場所、服務設施等能夠有最大的服務面 (城市資源配置問題) 等。

1.3 城市應急指揮

解決了在發生洪水、戰爭、核事故等重大自然或人為災害時, 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員撤離路線、并配備相應的運輸和保障設施的問題。

1.4 土地和地籍管理

土地和地籍管理涉及土地使用性質變化、地塊輪廓變化、地籍權屬關系變化等許多內容, 借助GIS技術可以高效、高質量地完成這些工作。例如GIS能以三維方式顯示城市的建設現狀, 并提供城市相關的信息分析功能。

2 地理信息系統用戶化需求分析

如本文中所論述的, 用戶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很多情況下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政府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國土測繪及教育科技等方面, 對地理空間信息的需求很強烈。而市場上的成熟軟件由于價格過高或功能無法滿足用戶化需求等原因, 致使無法滿足部分用戶需求, 因此GIS用戶化開發是必不可少的。GIS用戶化常常涉及以下這些方面的需求。

2.1 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需求

我國的城市規劃成就輝煌, 但城市規劃的現狀卻并不總是令人滿意;在城市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中, 事故時有發生;城市建設的市場不規范, 許多問題急待解決;城市交通、土地、水資源、能源、災害管理和決策的水平急需改善和提高。為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廣大城市規劃師和城市決策者迫切希望能夠更完整、準確和全面地把握城市及其周邊環境的動態空間特征。

2.2 G IS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伴隨著“數字地球”、“數字城市”的發展和完善, 電力、水利、房產、規劃、環保、交通、市政、金融、物流、商業等領域的面向應用的GIS用戶化的增長大大推動了我國GIS產業的發展。

2.3 培植新型產業, 改造傳統產業的需要

在GIS產業發展的同時, 隨著GIS用戶化深度和廣度的不斷擴大, 會不可避免地利用其技術與產品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傳統的產業部門, 例如測繪、地質普查、石油勘探、地籍測量、林業普查、土壤調查、環境調查、水利水文測量等等, 都是一些野外工作量大、生產效率低的艱苦行業。利用先進的地理空間信息技術進行全行業的全面改造, 已經客觀地擺在了這些行業決策者面前。

3 地理信息系統用戶化利弊分析

用戶化給GIS用戶和開發者同時帶來有利與不利兩方面的影響。其益處是不言而喻的。

(1) 從用戶需求出發, 建立基于面向特定領域的GIS應用系統可以為用戶進行直觀的地圖顯示、方便的數據查詢, 可以實現多種方式的空間數據分析和演算, 為各領域用戶提供規劃、管理、研究、決策等方面的解決方案。 (2) 適應現代化管理的需要, 建立高度集成的計算機輔助系統。 (3) 實現了信息共享與互動發展。 (4) 隨著GIS現代化信息管理的發展, 面向領域的GIS用戶化的將會不斷深入, GIS用戶化將趨于大眾化, 產業化效益日趨明顯。 (5) 對用戶來說, 主要的好處是他們可以得到符合其應用領域標準并能嚴格滿足他們特定需求的專業GIS系統平臺。對開發者來說, 將通用系統和用戶化相結合, 開發面向中小市場的應用程序在成本上是合算的。

同時, 通過用戶化方式實現GIS應用也有一些不利因素, 因為對于用戶來說, 用戶化的實施是非常費時費力的, 需要相當的時間和技術投入 (如要設計用戶需求、進行系統測試以及完善用戶化定制等) ;另一方面, 使用定制系統的用戶不能從面向多用戶的通用系統的持續發展中受益:還有, 世界各地的主要政府部門和軍事機關開始從使用用戶化定制式系統轉向使用非用戶化定制式系統, 這種現象也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用戶化應用系統的局限性。

摘要:GIS用戶化的理念已由最初的用戶界面定制發展到如今的面向特定領域用戶的IS設計, 本文以面向用戶的GIS解決方案為研究對象, 通過對GIS當前在不同應用領域和方向的剖析, 探討了地理信息系統用戶化的現狀, 需求, 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統用戶化的利弊, 相信對從事相關研究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用戶化,需求

參考文獻

[1] 陳述彭, 等.地理信息系統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 5.

[2] http://www.nrsee.gov.cn/zt/dl/dI.asp.

用戶推廣方案范文第5篇

1 電子支付方式中消費者隱私的泄露[7,8]

1.1 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是指從事電子商務交易的當事人,包括消費者、廠商和金融機構,通過信網絡,使用安全的信息傳輸手段,采用數字化方式進行的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

1.2 消費者在網購網站信息的泄露

消費者要在網購網站上進行的任何購買行為都必須先注冊,其注冊信息對于網站來說是公開的,其每一筆消費都會被記錄在網站數據庫里。

1.3 消費者在銀行信息的泄露

消費者通過網絡購物,必須委托發卡銀行劃撥購物款項到網絡商品提供商指定的銀行賬號上。消費者信息對于銀行來說是公開的,其信用卡的每筆收入支出在銀行也有記錄。

1.4 網絡消費者在網絡商品提供商信息的泄露

網絡商品提供商郵寄商品給消費者商品時,消費者的部分個人信息會對網絡商品提供商得知。

2 電子支付中消費者隱私保護的現狀

由于電子支付的技術性、網絡的虛擬性和電子支付過程中的復雜性等原因,使得電子支付中消費者隱私益保護面臨極大的挑戰:[5]

1)消費者對每一環節的隱私的保護都停留在對對方信任的基礎上,消費者只能相信網購網站、銀行、網絡商品提供商的誠信。

2)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發展,消費者的各類信息可以被收集、整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消費能力、消費傾向等會很容易被發現并被售賣。

3 保護消費者隱私的支付技術

3.1 使用電子現金進行支付[2,3]

電子現金,是一種以數字形式存在而通過計算機網絡流通的貨幣。數字現金實際上是一個加密的序列數。電子現金可以被設計得具有匿名性,也可以被設計得具有不可追蹤性。它可以保護消費者的隱私權,即使是銀行也不清楚消費者的每一筆消費。

3.2 使用盲簽名技術[1]

盲簽名使簽名者在不知道消息m的情況下對m進行簽名,簽名完成后,簽名者不知道m也不知道自己對m的簽字,即無法將被簽名的信息與發送者聯系起來。對于消費者的每一筆消費,網購網站采用盲簽名技術,網購網站也無法將消費行為與消費者聯系起來。

3.3 使用公鑰加密技術[6]

公鑰是一個公開的密鑰,私鑰是密鑰所有者才掌握的密鑰。如果在加密操作中使用了特定的公鑰,只有密鑰所有者使用私鑰才可以解密。用公鑰加密提供給網絡商品供應商的必須信息,網絡商品供應商只能用私鑰解密,可使消費者信息盡可能少的泄露出去。

4 保護消費者隱私的其他方法

4.1 健全法律法規[4]

法律可以規定:在網絡交易中,經營者在收集消費者信息之前必須向消費者提示關于消費者個人資料的收集方式和收集個人資料的使用目的,承諾只在所提示的使用目的下使用消費者個人資料;對消費者個人信息進行收集并作為營利手段的,必須取得消費者的同意;如果未經消費者授權,擅自將消費者個人資料提供給第三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4.2 消費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網絡消費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技能,自覺防范網上欺詐行為、網絡黑客和流氓軟件的侵襲,提高個人信息資料和隱私權利的保護意識。

5 結束語

我們必須從各個方面應對電子商務迅速發展,完善各種技術及法律法規,加強消費者隱私的保護,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尚平,王育民,王曉峰,秦波.擁有RSA數字簽名的零知識證明[J].通信學報,2004,25(1):30-33.

[2]李夢東,楊義先.無可信第三方的離線電子現金方案[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6,27(12):2133-2135.

[3]趙勇,劉吉強,韓致.基于身份的盲簽名在移動電子支付中的應用[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321-323.

[4]廖俊峰,陳力萍.電子支付中的信用問題及其社會根源[J].學術研究,2007(11):234-237.

[5]任剛.電子支付的安全性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12):354-356.

[6]樊凱,張衛東,王悅,寇衛東.一種新型的電子支付協議[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08(9):269-271.

[7]李浩.淺談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電子支付的安全問題[J].科技資訊,2008(8):167-169.

上一篇:新品策劃方案下一篇:推廣創意文案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