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學前心理學論文范文

2023-05-15

學前心理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對參與式教學法在“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探討和研究,發現合理利用參與式教學法能夠積極有效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關鍵詞: 參與式教學法    學前兒童    健康教育

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我國幼兒園課程一直在持續進行改革,幼兒園課程從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體育六科變成如今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高等師范院校為培養更符合幼兒園實際需要的學前教育師資,課程設置緊跟幼兒園課程改革步伐,相應開設了五大領域教學法的課程。在課程設置上,從分科課程到綜合課程,由“幼兒園體育教學法”轉變為“學前兒童健康教育”,不僅是課程名稱的改變,更應看到蘊含其中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改革。因此,“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課程開展的有效性影響學前教育師資培養質量。

一、“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課程性質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主要教授三個部分的內容:關于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知識,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方法與途徑等,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本課程教學遵循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全面把握學前兒童身心健康教育的目標,探索學習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旨在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理解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基礎理論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實踐[1]。

本課程具有三大特點:首先,從課程內容來看,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融合生物學、醫學、體育、教育等多學科領域,表現出綜合學科的特點和性質;其次,從課程知識來看,本課程的基礎理論融入、交叉了健康學科、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知識,特別是一般課程與教學論的基本理論始終貫穿本課程,具有交叉性;最后,從課程功能來看,本課程要讓學生綜合運用健康知識與一般課程教學論知識于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中,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使課程具有實踐性。

二、課程教學方法需要進行改革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雖然涉及廣泛,但淺顯易懂,且有一部分知識獲取途徑相對簡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教師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常采用陳舊且機械化的教學方法,很難引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致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相脫節,學生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出現過多與教學無關的行為,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的學習過程完全依靠課堂筆記,最終學習效果不言而喻[2]。

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研究者發現上述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往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現在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率的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找到更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認真研究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教育教育規律,體現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有效運用參與式教學法,為其他教師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運用不同的方法增強教學效果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三、參與式教學法的內涵及形式

參與式教學法是在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鼓勵和支持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與發展。在其使用過程中,十分重視師生相互之間關于課程教學信息的交流與反饋,加深學生對所學課程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并提高學生實際運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3]。

參與式教學法強調師生共同、平等的參與學習活動,在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師生共同參與教與學的過程,在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中真正實現教學相長[4]。

參與式教學法的基本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正規的參與式教學法,另一種是將參與式教學法的元素融入以往的教學過程中[5]。正規的參與式教學法以分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每個小組的人數控制在4人—6人,也可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靈活變化。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參與式教學法的元素,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教學法的優勢,又可以充分發揮參與式教學法的特點,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無形中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中,為保證課程基本理論知識的教學,體現參與式教學法的靈活性,采用將參與式教學法融入以往教學過程中的形式。

四、“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參與式教學法的運用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既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又注重對學生實際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的學習即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需掌握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及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實際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實踐能力即學生應學會運用所學的健康教育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幼兒園健康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并學會設計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活動。

基于課程教學的需要,有效運用參與式教學法能夠促使學生自覺采取健康行為,提高分析和解決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實際問題的能力。參與式教學法具體主要有以下幾種實施形式: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課程內容既有淺顯易懂的知識,又交叉、融入、吸收了其他學科的知識。因此,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加工,不能局限于某一種教材,應注意課程知識與內容的綜合性與交叉性的特點,吸收眾家之長,盡可能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在每學期課程教學開始前,研究者會將課程實施方案、教學大綱等告知學生,并與學生溝通,鼓勵他們共同參與到課程建設中,提出關于教學內容改革的意見和想法。以課程教學大綱為指導,綜合考慮學科教學特點與學生學習特點和興趣,調整教學知識的安排,合理安排教師重點講解內容與學生自學內容。

例如在講解“學前兒童安全教育”“體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等內容時,根據學生先修課程及學習需求,預留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并提出整體教學設計與規劃,提供相關教學信息,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彈性化的教學設計完全激發出來,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二)教學設計的改革

在教學設計方面,依據教學的時間程序,在教學初、教學過程中及教學結束后都進行相應的改革。首先,在教學初,編寫好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的所有內容及課程應具備的健康教育理念,以便實現課程教學目標。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嚴格按照教學進度,合理安排課時與課程內容,為激發學生學習、體驗與實踐主動性,對每一單元的內容進行分析,提取關鍵詞,設計成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問題。如此便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逐步遞進發展。如在“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設計中,課程設計思路為:“提問:幼兒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討論并選代表回答”→“老師就學生討論的結果介紹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與教育”→深入的分組討論并總結幼兒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出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與實施方式。

最后,因參與式教學法的實施要求學生必須儲備一定的基礎知識,所以在每次課程教學結束前預留一定的時間,告知學生接下來的課程教學內容與問題,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工合作搜集資料,準備相關知識,以便更有效地運用參與式教學法。

(三)分組學習與實踐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為了更好地指導和服務于幼兒園健康教育的實踐活動,需要在課程教學中準確把握如何使學生掌握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一般理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在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淺出的實踐,更有效地設計、組織與實施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

研究者在課程的每一單元都設計了讓學生模擬實踐的任務,要求3人—4人為一個小組,自主選擇相應的活動內容和合適的年齡階段,搜集和查閱相關資料,分工合作設計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教案和教具,然后每組選擇一名同學在課堂上通過模擬幼兒園活動的形式將設計的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完整呈現,在活動結束后,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學生相互之間積極評價,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通過這樣的分組學習與實踐能取得以下效果:1.在分組學習與實踐中使學生自覺地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檢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一步鞏固所學理論知識;2.以分組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團隊協作學習能力;3.通過模擬授課鍛煉學生對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能力;4.學生注意力被高度吸引和集中,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極大地提高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所以此方法可謂一舉多得,比教師單純的舉例分析進行教學,效果更佳。

(四)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進入高校課堂,各種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為教學帶來更便捷的教學影響。學生對于新事物的興趣是濃厚的,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信息技術手段,則增強教學效果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呈現文字、圖片、影音資料,多方位地提供視聽信息刺激,豐富教學內容,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建構網絡教學資源,通過超星泛雅等網絡教學平臺線上線下教學同步進行,有效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極大提高教學效率。經過幾年摸索,研究者發現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給本課程教學帶來的益處有:1.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學生能更便捷地獲取教學課件及相關資料;2.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融洽;3.利用現代化網絡教學平臺,與學生及時進行交流答疑。

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運用于課程教學中,教學效果顯著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學習主動性不斷提高,對網絡教學平臺的完善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建議。

(五)改革教學評價方式

為保障課程教學的良性循環,給予學生及時、恰當的評價十分有必要。因此,“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考核不僅有學期末的總結性評價,更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己私虒W效果應側重于考查學生運用所學基本理論知識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及實踐能力。課程學業成績不僅包括卷面成績、到課率、作業等,還包括學生平時參與課堂進行模擬教學中承擔的任務情況。也就是說將學生的學習、研究和行動能力作為評價指標,最后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

總之,參與式教學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有效促進“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教學,更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是一種人性化的教學方法,高度吸引學生,能提高教學效率和增強教學效果。但這種方法還在探索中,很多應用還存在不足,在以后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改進、創新。

參考文獻:

[1]陳蓓.“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課程性質與案例教學[J].時代教育,2014(10).

[2]黃江泉,于普選,張世仁.參與式教學在“管理學”教學中的五個設計原則[J].中國地質教育,2010(3):81.

[3]金曉飛.參與式教學法在高效公共體育籃球課中的應用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5.

[4]陳時見.參與式教學的內涵特征[J].教師教育學報,2018(04).

[5]洪達.參與式方法在健康教育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2011(07).

論文系2016年南昌師范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基于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GKT-16-16。

學前心理學論文范文第2篇

在高等教育領域, 男生的學業成績也遠遠落后于女生。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多年來都是女孩青睞的專業, 近年來才有數量極少的男生報考或調配到學前教育專業, 在這個領域中, “男生危機”已相當嚴重。有的男生由于受到傳統性別觀念的影響, 面臨著沉重的“性別壓力”;有的男生覺得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女性化的專業, 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 他們通常會感到壓抑;有的男生擔憂自己所學知識和能力結構是否能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有的男生覺得在這種環境中很難找到可以交流的同性朋友。一系列的原因使得男生對前途感到悲觀失望, 對學習失去興趣, 學習目標不明確, 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學習, 以致學習成績下降。男生在學習上的落后或失敗, 容易使個體產生習得性無助并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 最終有可能形成失敗型人格;對個體將來和社會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如收入水平、職業選擇、犯罪等一系列的問題) 。

男生的問題并不限于學業, 在對班級的心理調查中, 我們發現:需要幫助的男生多于女生。主要問題集中在網癮、學習障礙等常見的心理疾病上。另一方面, 男生的社會適應也不容樂觀, 在現今社會, 威脅社會秩序的不是暴力和犯罪, 而往往是男人。在大學校園里, 男生是一個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犯罪的群體。因此, 我們要不定期地與男生進行溝通, 從“自信心培養”、“情感教育”、“合作性訓練”等方面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指導, 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之中, 善于發現并利用學科知識中有關心理教育的具體內容, 適時地對男生進行心理輔導, 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男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在教育中, 我們必須把關注點投向男生。

(1) 制定與女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男生相比, 女生具有更為復雜的感知記憶存儲能力, 而男生則更多地依賴動作和空間機械刺激。當他們同時面對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授時, 男生就要比女生更容易感到厭煩、也更容易表現出心不在焉的行為。在學習方式的設計上, 應傾向于運動、實驗操作、參與體驗等方式。尊重并依照男生的個性與性別特征, 適當開展“性別化”的教學活動。

(2) 釋放男生的活力。男生天生愛冒險、愛挑戰、愛跑動, 這些都是與男生體內的雄性激素分泌有關。在教學中, 可根據教學的內容, 設計適合男生運動的主題, 觸動男生體內的每一根神經, 讓他們的特長得以發揮, 使得男生們認為學校是一個可以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才華的地方。例如:可將班級、校園文化等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 使男生們在向上、高雅的活動中展現自我, 發揮特長, 克服自卑, 樹立信心。

(3) 認識男生發育落后于女生的事實。從胎兒起, 男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落后于女生。到了大學, 我們發現男生在某些方面的發展仍然落后于女生。在教學中, 我們發現男生在動作發展的精細度、口語表達能力、讀寫能力等方面都比女生落后。因此, 我們要改變不利于男生發展的因素, 因性施教, 讓每一個男生的天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4) 加強男女生的人際交往。經常性的人際交往和交流能使人克服焦慮的心理。在調查中, 我們發現:學前教育的男生與班級的女生沒有太多的交流, 也較少參加班級活動;即使參加的男生, 也是在活動中較少表現自己;他們普遍覺得對班集體沒有歸屬感, 而這種情況往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慢慢的改善。因此, 在教學中, 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男女生之間的交往, 如把男生分配到不同的女生學習小組, 讓他們共同討論學習問題, 加強溝通, 緩解男生的心理不適感。

(5) 樹立學前教育中男生成才的楷模。男生進入學前教育領域的時間不長, 但在各級幼兒園已涌現出不少的優秀男性幼兒教師。因此, 我們要讓典型引路, 定期召開一些座談會、聯誼會等, 讓在職的男性幼兒教師和男生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解答他們內心的困惑, 幫助他們對學前教育的了解。根據男生的特點、愛好和特長, 讓他們到幼兒園進行深入的教學活動, 鍛煉他們的能力, 幫助他們減輕自己的心理危機感。

(6) 認識男生自身的職業優勢。隨著幼兒園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社會各界都認識到男性幼兒教師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們在調查中發現, 到幼兒園進行見習和實習的學生中, 男生往往會受到幼兒的普遍歡迎, 他們在心理上更容易與幼兒磨合。我們經??梢钥吹竭@樣的情景:在游戲中, 幼兒喜歡圍在男生的身邊, 盡情地玩耍和嬉戲。因此, 我們要幫助男生們正確看待自身的優勢, 樹立良好的性別形象, 找準未來職業價值的基點。讓他們認識到, 男性從事學前教育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是符合教育客觀規律的。

男性幼兒教師的出現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選擇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作為培養幼兒教師主陣地的高師學前教育, 應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措施, 幫助營造男生健康成長的教育氛圍, 加強男生的綜合素質, 為充滿活力和挑戰的學前教育界輸送優秀的男性幼兒教師人才。

摘要:近年來, 女生在各個學科領域與各級教育水平上都趕上或超過男生。特別是在男生占少數的高師學前教育專業, 女生的優勢尤為突出。因此, 高師學前教育的男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如何幫助男生走出困惑, 解除他們的心理危機感?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高師,學前教育,男生,心理危機

參考文獻

[1] 于秀麗, 等.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高教探索, 2007 (1) :125~126.

學前心理學論文范文第3篇

A.0-8歲 B.0-3歲 C.0-6歲 D.0-13、14歲 2.大腦機能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是( )。

A.大腦皮層抑制機能的發展 B.大腦皮層興奮機能的發展 C.神經興奮過程的發展 D.條件反射的出現。

3.幼兒的記憶以( )為主。

A.有意記憶 B.無意識記憶 C.再認記憶 D.重復記憶 4.嬰兒的行為與效果之間還沒有分化,行動還沒有目的,該階段的行為模式處于( )。

A.反射練習時期 B.習慣動作時期 C.有目的動作形成時期 D.感知行動時期 5.在( )階段,兒童有了物體永久性意識,并有了最早期的內化動作。

A.感知運算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6.孤兒院孩子往往沒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行為,也不能建立起對人對已的信任。這是因為他們缺乏( )。

A.早期依戀關系 B.正常母愛 C.細心照料 D.必需的營養 7.下列不是兒童自我中心語言范疇的有( )o A.重復 B.獨白 C.雙人或集體獨白 D.命令 8.在( )階段,兒童開始認識事物的屬性。

A.直覺運動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D.形式運算思維 9.判斷是非時能注意到家庭和社會的期望的兒童處于( )。

A.后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前習俗水平 D.超習俗水平 10.兒童在評定行為是非時總采取極端的態度,不是好的就是壞的,該階段是( )。

A.前道德階段 B.他律道德階段 C.自律道德階段 D.道德理想階段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1.發展的階段性揭示質的變化。( √ ) 12.6、7歲的兒童的腦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腦重。( √ ) 13.新生兒的視覺調節機能較差,視覺的焦點很難隨客體遠近的變化而變化。( √ ) 14.一般來說兒童3歲辨別上下,4歲辨別前后,5歲以自身為中心的前后。( √ ) 15.兒童顏色辨別能力的發展,主要在于掌握顏色的名稱,靠后天的自然成長。( × ) 16.兒童視覺的發展表現在視覺集中、視覺敏度的發展、顏色視覺的發展。( √ ) 17.一般認為8、9個月前的嬰兒就有客體永久性認識的。(× ) 18.從思維發展的方式看,兒童最初的思維是直觀行動的,然后出現具體形象的,最后發展起來的是抽象邏輯的思維。( √ ) 19.具體運算是指兒童的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事物的支持。( √ ) 20.兒童是否具有假設演繹運算能力是判斷智力高低的極其重要的尺度。( √ ) 21.內源性微笑是真正的微笑。( × ) 22.當一個人感受到對方的某種情緒時,他自己也能體驗到相應的情緒,心理學上稱為移情。( √ ) 23.依戀行為一般發生在嬰兒與母親之間。( × ) 24.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水平關系比垂直關系對兒童的影響更為強烈和持久。( √ ) 25.定形期是兒童繪畫的典型時期,是學前階段兒童學習繪畫的主要時期。( √ ) 26.柯爾伯格認為兒童道德水平的六個階段有時會相互交替的。(× ) 27.對年齡較小的幼兒說:“別哭了,再哭就不帶你找媽媽了”,他就不會哭得更厲害。(× ) 28.嬰兒對樂音的感受能力也發生得比較早,到6個月,嬰兒已開始在聽音樂時伴有強烈的身體運動。(√) 29.中班幼兒比較明顯的掌握了一定概括化的道德標準,可以因他人和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而產生道德感。( √ ) 30.斯金納的操作性行為的理論僅適用于兒童新的行為的塑造,對不良行為的矯正不起作用。(× ) 三、簡答題(每題8分,共24分) 31.影響兒童記憶保持的主要因素。

答:(1)兒童對記憶對象的感知程度;

(2)兒童的知識經驗和對識記材料的理解程度;

(3)兒童的情緒狀態;

(4)對被記憶對象的興趣。

32.簡述大班學生的特點。

答:(1)好問好學;

(2)抽象思維能力開始萌發;

(3)開始掌握認知方法;

(4)個性初具雛形。

33.簡述兒童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內容。

答:(1)親子關系;

(2)同伴關系;

(3)性別角色;

(4)親社會行為;

(5)攻擊性行為。

四、論述題(16分) 34.試述學前兒童注意分散的原因與預防措施。

答:學前兒童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漸發展,注意的穩定性較差。(4分) (1)原因分析。(6分) ①無關刺激過多;

②疲勞;

③缺乏興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2)預防措施。(6分) ①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

②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需要組織教育活動;

③靈活地交互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預防長時間單一的活動引起疲勞。

五、分析題(20分) 35.小明今年3歲,在小班中個子較矮,但他力氣很大。他經常突然跑過去把別的小朋友推倒在地,有時有意去擰其他小朋友的臉,有時也會因為爭奪玩具而大打出手。小明的這種行為讓其他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不僅影響了日常管理,也影響了他的正常人際交往。

請對小明的行為進行分析,并提出教育措施。

答:一、指出是攻擊性行為,有極大的危害性。(4分) 小明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在兒童心理學上被稱之為攻擊性行為,是指個體對他人進行身體或語言的攻擊。由于他們生理和心理發展都不完全,且模仿力極強很容易養成一些壞習慣。

二、影響小班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因素。(8分) (1)大眾傳媒 小班幼兒由于生理和心理發育不完全,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差,但是模仿能力很強。不良的大眾傳媒,例如電視中的暴力場面,動畫片中的打斗動作等等都會給幼兒帶來不良影響。

(2)家庭教育因素 在充滿家庭暴力的環境里,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學會了一些攻擊性行為;

不當的家庭教育,也容易讓小班幼兒養成了這種攻擊性行為的習慣。

(3)遺傳因素 情緒容易激動,興奮性強,反應速度快的神經活動類型,多受父母遺傳影響。

(4)個體成長的階段性因素 小班幼兒語言發展雖快,但多數語句表達不夠清楚,很多的時候是用動作來代替的,所以有些孩子會無意識的出現攻擊性行為;

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容易興奮,加之好奇心強,往往在 新的刺激下會產生不合常規的現象。3-4歲的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不能較好地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三、教育矯正措施。(8分) (1)幼兒園要創設寬松的環境 幼兒園要為小班幼兒創設一個適宜的環境,室內外活動空間要大,避免小班幼兒因身體的碰觸而引起攻性行為。其次為小班幼兒提供玩具,活動材料要與中大班有所不同,小班幼兒相同數量的玩具,材料一定要充足,而中大班則以多種不同玩具,材料為主。另外還要注意在為小班幼兒提供玩具時,避免提供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

(2)鼓勵孩子的親善行為 鼓勵孩子的親善行為,如分享、合作、幫助別人等行為,也是消除孩子攻擊性行為的一種好辦法。

(3)提高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 當小班幼兒出現攻擊性行為時,教師要及時幫助幼兒理解他的行為是不對的,其次教師可通過移情訓練來教給幼兒體會他人的情感。通過提高幼兒的認識水平,小班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就會有所減少。

(4)進行適當冷處理 當小班幼兒出現過多的攻擊性行為時,要采取冷處理地方法,不要強化他們的這種過激情緒,如果使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得不到任何強化,對減少幼兒的攻擊行為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學前心理學論文范文第4篇

1.中學生學完英語單詞后,教師要求他們課后立即背誦。這里教師所運用的記憶規律是( )。 A.多感官參與 B.學習程度適當C.復習方式的多樣化 D.及時復習 2.西周時期學校教育的基本內容為“六藝”,“六藝”包括( )。A.禮、樂 B.射、御 C.文、算 D.書、數 3.屬于我國普通教育學校教學任務的是( )。

A.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B.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C.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D.提高學生在課外獨立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 4.墨家對于獲得知識的理解,認為主要有三種途徑( )。A.親知 B.熟知 C.聞知 D.說知 E.見知

5.兼容班級上課與個別教學的優點,將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個人自學結合在一起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道爾頓制 B.蘭貝制 C.特朗普制 D.文納特卡制

6.教學相長這一提法( )。A.最早出現于《論語》B.指明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C.是我國新型的師生關系的特點之一D.說明教學過程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要素

7.在現代教育中,教育活動的重心由教師轉向教材。(判斷題) 8.一個班級里幾十個學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級組織,就標志著班集體的形成。(判斷題) 9.非正式群體在班級管理中只有消極作用。(判斷題) 10.具有場獨立認知方式的人,對客觀事物作判斷時,常常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判斷題) 正確答案及解析:

1.【答案】D。2.【答案】ABD。3.【答案】ABC。

4.【答案】ACD。中公專家解析:墨家認為獲得知識的途徑“親知”、“聞知”和“說知”三種途徑,其中“說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來追求理性知識。

5.【答案】C。6.【答案】C。中公專家解析: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特征: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教學相長出自《學記》。

7.【答案】×。中公專家解析; 在現代教育中,教育活動的重心由教師轉向學生。8.【答案】×。 9.【答案】×。10.【答案】√。

2015常州教師招聘《教育學》班級管理單選題練習三

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 )

A、組織和培養班集體B、全面了解學生C、培養優良的班風D、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答案:B

2、學校對學生教育管理的具體執行者是( )A、任課教師B、班主任C、教導處D、校長答案:B

3、班級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A、運用教學技術手段精心設計各種不同教學活動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和健康的班級風氣 C、幫助學生成為學習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進行社會角色的學習答案:B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為指導思想,以“學生守則”為基本依據,對學生一個學期內在學習、勞動,生活、品行等方面進行小結與評價。這項工作是( )。

A、班主任工作總結B、建立學生檔案C、班主任工作計劃D、操行評定答案:D

5、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 )為核心來建立管理機制。A、學校B、教師C、教育內容D、學生答案:D

6、班級組織建構的首要原則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則B、目標一致的原則C、可接受性原則D、有利于身心發展的原則答案:A

7、班級建設設計以()最為重要。A、實現目標的途徑B、實現目標的具體方法C、實現目標的工作程序D、班級建設目標的制定答案:D

8、班級人際關系形成和發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學習C、課堂D、課外活動答案:A

9、教學管理的核心是()A、教學思想管理B、常規管理C、教學質量管理D、教學管理中計算機的應用答案:C

10、我國當前班級管理的實踐中,采用的最多的領導方式是( ) A、“教學中心”的領導方式B、“集體中心”的領導方式C、型的領導方式D、民主型的領導方式答案:A

11、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 ) A、共同的奮斗目標B、班主任的要求C、班級內部的矛盾斗爭D、共同的活動答案:A

12、班集體形成的主要標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會B、開展了班級工作C、形成了正確地集體輿論D、確定了班級工作計劃答案:C

13、以下不屬于班級組織管理工作的是()答案:A A、指導學生成立自治組織B、豐富班級管理角色C、班級小干部的崗位轉換D、形成班級管理角色的動態分配制度

14、19世紀對班級組織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的“導生制”出現在() A、德國B、英國C、美國D、法國答案:B

15、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載體是()A、學習小組B、班集體C、成為班長D、成為學校組織成員答案:B

16、班集體在育人方面突出價值的實現是通過()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學生D、集體教育答案:D

17、在當前班級管理實踐中,有兩種領導方式運用得比較多,一是“教學中心”的領導方式,另外一種是()的領導方式。 A、“學生中心”B、“教師中心”C、“德育中心”D、“集體中心”答案:D 2015常州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教育學》綜合試題及答案(2) 、單項選擇題

1.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是( )。

A.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B.促進新舊知識聯系C.促進新知識長期保存D.促進短時記憶 2.負有中小學生受教育權實現義務的主體不包括(

)。A.教師B.學校C.國家D.企業 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中“憤”與“悱”的意思( )。 A.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憤:憤怒。悱:想說而說不出來

C.憤:感覺不滿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覺心情不舒暢 D.憤:因不滿意而心情激動。悱:感覺心情不舒暢

4.疏導原則就是(

)原則。A.導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誘D.有的放矢

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務是(

)。A.建立班集體B.評定學生操行C.抓好學生學習D.組織學生活動 6.屬于非測驗的評價手段的是( )。A.觀察B.判斷C.反思D.分析

7.屬于自編測驗的類型的是(

)A.工作日記B.客觀題C.等級評價量表D.行為檢查單

8.學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異常B.道德行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認識缺乏 9.( )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辦法A.教學方法B.教學原則C.教學任務D.教學目的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學”的論著是(

)。A.《理想國》B.《學記》C.《政治學》D.《大學》 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說明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有(

)。A.先導性B.感染性C.性D.針對性 12.據記載,我國的小學最早出現于( )。A.殷周時代B.秦代C.唐代D.明代

13.一般來說小學階段相當于人生發展的(

)。A.幼兒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 14.小學教材的編寫,在內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慮(

)。

A.形象性與興趣性B.娛樂性與生活性C.科學性與思想性D.知識性與個性

15.學生通過認識書本知識去認識客觀世界.這反映了下列教學過程特點中的( ) A.引導性B.間接性C.簡潔性D.交往性

16.在德育過程中人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自覺能動性,一般稱為( )。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觀念D.道德行為

17.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是(

)統一的過程。A.個體與環境B.個體與社會C.個體與教育D.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范個體化 18.小學班主任的中心環節是(

)。A.了解學生B.班會活動C.建立學生檔案D.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19.課外活動不包括( )。A.社會活動B.科技活動C.文學藝術活動D.選修課

20.屬于主題班會形式的是( )。A.主題報告會B.學科小組C.科技活動D.社會公益活動

二、填空題

21.小學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__________教育。 22.根據課程的組織方式,可把課程分為:分科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__________。 23.主題班會應以_________為主,教師不能包辦。

24.教學大綱即_________,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的范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25.課外活動計劃實施的終結性環節是_________。

26.小學畢業考試在縣級教育部門的指導下,一般由__________命題,農村也可由鄉、鎮教育管理機構組織命題。 27.課程設計要強調_________、探索性、實踐性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親身實踐,注重學生的探索、獲得各種直接經驗。 28.教育技術的_________是指現代科學技術(包括工藝、設備、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運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變化。

29.我國義務教育的學制年限通常有: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_________”;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學制”;小學和初中“九年一貫制”。

30.__________的教育目的決定了全面發展教育的整體內容,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

三、判斷題

31.階段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 ) 32.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具有發展的可能性和發展的需要。(

) 33.外鑠論者一般強調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內在需要,身心發展的順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機制決定的。 34.課程設計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組織學?;顒拥幕揪V領和重要依據。 35.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這是學生學習與從事學習活動的其他社會成員的區別之一。( ) 36.學校教師要貫徹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和下達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學生參加各類實現教育目的的活動等。( ) 37.教學計劃規定了各學科的基本要求、各種活動的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等,還設置了“地方安排課程”。( ) 38.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發展中等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發展學前教育。( ) 39.運用知識的目的在于使教師及時獲得關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以調整教學進程與要求。( ) 40.智育是傳授給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認知因素的教育。( ) 41.簡述課程計劃編制的原則。

42.什么叫“義務教育”?它與“普及教育”有什么不同? 43.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有哪些? 44.我國《義務教育法》的立法依據是什么? 45.對學生進行操行評定的目的是什么? 46.下面是三個小學生的對話:學生甲:“我覺得我爸爸最偉大,爸爸對我影響最大,學校教育可有可無。”學生乙:“當然老師的作用最大了,沒老師的教育,你能識字嗎?”學生丙:“我覺得社會最偉大,警察叔叔很辛苦,能抓壞人。” 請從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結合案例談談你的看法。 1.A 2.D 3.A 4.C 5.A 6.A 7.B 8. C 9.A 10. B11.D 12.A 13.C 14.C 15.B 16.B 17.D 18.D 19.D 20.A 21.勞動技術22.核心課程23.學生24.學科課程標準25.總結26.學校27.自主性28.現代化29.六三學制30.全面發展 31.×32.√33.×34.×35.√36.√37.×38.√39.×40.√ 41.【答案要點】課程計劃編制的原則是:

第一,保證實現教育目的與任務,體現課程結構的完整性。既要體現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又要保證各類學科之間的協調平衡。

第二,以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要充分考慮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驗與技能,科學把握知識的銜接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正確處理好學生的現實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第三,依據科學的課程理論,處理好課程系統內部范疇的幾個基本關系,體現知識的基礎性和多樣性。這些基本關系包括:基礎課與提高課,分科課與綜合課,理論知識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

第四,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要精簡課程,加強課程的基礎性并且要發展學生特長;知識體系要相對完整,保證學科間的合理關系;要做到統一性與靈活性、穩定與變革相結合。

42.【答案要點】義務教育是指國家采用法律形式規定的適齡兒童、少年都必須接受的,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必須予以保證的帶有強制性的國民教育。有不少國家或地區又稱這種教育為“強迫教育”。

義務教育與普及教育不是一個等同的概念。國家對學齡兒童和少年不分種族、膚色、宗教信仰、性別和能力,普遍實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稱為普及教育;但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普及教育的義務形式時,稱為普及義務教育。也有的國家把義務教育稱為公民教育。

43.【答案要點】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依據主要有:(1)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每一堂課都有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2)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不同,選擇的教學方法也不同;(3)學生年齡特征。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不同,他們的知識準備程度和個性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水平。因此,必須根據不同年齡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4)教學時間、設備、條件。有些方法需要較長的時間,有些方法對教學設備的要求較高;(5)教師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6)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也制約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 44.【答案要點】我國《義務教育法》的立法依據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

首先,我國《憲法》中有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以及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原則的規定是制定《義務教育法》的法律依據。其次,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實際需要、現階段發展教育的現實條件是制定《義務教育法》的現實依據。從根本上說,經濟的振興、科技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都取決于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養,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合格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基礎教育。因此,國家需要制定《義務教育法》,才能更快、更有效地發展基礎教育?!读x務教育法》正是在總結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經驗、普及教育過程中的教訓的基礎上制定的。 45.【答案要點】操行評定是以教育目的為指導思想,以“學生守則”為基本依據,對學生一個學期內在學習、勞動、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現所做出的小結與評價,主要由班主任負責。

操行評定的目的在于:(1)教育兒童奮發向上,肯定優點,找出缺點,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勵兒童上進;(2)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情況以便與老師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兒童;(3)有利于班主任總結工作經驗,找出問題,以改進工作。 46.【答案要點】(1)學校、家庭、社會構成了兒童的成長環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整個社會都要擔負起教育的責任。案例中學生甲、乙、丙三人通過各自的觀點分別說明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對各自的影響,其實只有三方面形成合力、達到對學生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2)學校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對兒童進行教育的機構,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成長中起主導作用。但是,學校能否發揮其積極影響,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學校只有保持同社會、家庭的聯系,依靠各方面力量對學生共同施加影響,才能對他們的身心發展起促進作用。案例中學生乙認為老師的作用最大,其實正是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主導作用的表現。

(3)家庭是影響兒童發展最初的因素。家庭結構、家庭關系以及父母的思想意識、文化素養、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會極大地影響孩子。父母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案例中學生甲認為爸爸對他的影響最大,學校教育可有可無是不對的。家庭中父母的言行舉止、行為方式以及思想觀念等固然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但是學校仍起到主導作用,因為學校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因此不能認為學校教育可有可無。

(4)在社會因素中,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是社會群體、社會道德、大眾傳媒、社區等。學校和家庭應充分利用社會環境中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案例中學生丙認為社會對他影響最大,實際上他只是從個人角度認為警察叔叔能抓壞人給自己深刻的影響,因此忽視學校的主導作用。

(5)總之,影響個體的身心發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配合,形成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致和連貫的合力才能真正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5常州教師招聘考試《小學教育學》綜合試題及答案(1)

一、單項選擇題

1.古希臘以其雄辯和與青年智者的問答法著名的哲學家是( )。A.康德B.蘇格拉底C.赫爾巴特D.柏拉圖 2.教師的語言首先要求( )。A.有感染力B.準確C.富有個性D.富有感情

3.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認為,人的發展完全是由環境決定的,這是一種( )。 A.內法論觀點B.外鑠論觀點C.需要論觀點D.實質論觀點

4.熱愛學生是現代教師必備的( )。A.思想政治素質B.教育理論素質C.職業道德素質D.職業技能素質

5.取得教學成功的內因是( )。A.教師的主導作用B.學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體作用D.學生的主體作用 6.教學過程的( )指教學進程的基本階段。A.任務B.結構C.作用D.性質

7.自我評價能力是進行自我教育的( )。A.認識基礎B.關鍵C.核心D.行動指南 8.談話法可分為復習談話和( )兩種。A.啟發談話B.討論C.講述D.講演 9.( )是教科書的主體部分。A.習題B.課文C.目錄D.附錄

10. ( )原則是我國目前小學教學原則之一。A.主動性B.直觀性C.引導性D.教師主導性

11.教師的( )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A.學科知識素養B.文化素養C.語言表達能力D.組織管理能力 12.一個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普遍實施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的義務形式稱為( )。 A.普及教育B.普及義務教育C.普及基礎教育D.普及國民教育

13.個體在不同的年齡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 )。 A.差異性B.順序性C.不平衡性D.階段性

14.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包括( )。A.研究B.示范C.敬業D.管理 15.組織學?;顒拥闹匾罁? )。A.興趣B.圖表C.課程計劃D.書

16.教學認識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經驗B.科學實驗C.社會經驗D.間接經驗 17.《學記》中說:“不陵節而施”,下列與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性原則B.因材施教原則C.循序漸進原則D.鞏固性原則

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A.說服教育法B.榜樣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實際鍛煉法 19.校園文化是影響學生發展的因素之一,在課程類型上,它屬于( )。A.科學課程B.活動課程C.隱性課程D.核心課程 20.德育的基本途徑是( )。A.教學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課D.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二、填空題

21.中國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是1902年的_________。22.美國教育家杜威是20世紀初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

23.課程表的安排應遵循的原則是整體性原則、遷移性原則和__ ______。24.自編測驗包括客觀題和 _______題兩種類型。 25.以__________為主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這是學校教育為小學生精心設計的一條認識世界的捷徑。 26.________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學習動機往往與興趣、求知欲和責任感聯系在一起。

27.__________與學周安排是指學年階段的劃分、各個學期的教學周數、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時間、期和節日的規定等。 28.小學課程應突出體現__________、兒童自身身心發展要求與兒童身心現有發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師的水平、學校的設備完善程度、兒童家庭文化背景等客觀條件。

29._________是指將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表現和發展動態收集起來作為個體教育依據的檔案。 30.課程不僅規定了各門學科的目的、內容及要求,而且規定了各學科設置的程序和課時分配__________和學周的安排。

三、名詞解釋31.因材施教原則32.班會33.指導教學34.智力

四、簡答題

35.在學校教育中,小學常用的基本教學方法有哪些?36.群眾性活動包括哪些形式?37.童年期兒童的學習特征是什么? 38.小學教育的具體任務是什么?39.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五、論述題

40.聯系實際,請闡述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措施。

一、單項選擇題1.B 2.B 3.B 4.C 5.D 6.B 7.A 8.A 9.B 10.B11.A 12.B 13.D 14.C 15.C 16.D 17.C 18.B 19.C 20.D

二、填空題

21.《欽定學堂章程》或《壬寅學制》22.《民本主義與教育》23.生理適宜原則24.主觀25.間接經驗26.學習動機 27.學年編制28.社會發展要求29.個體檔案30.學年編制

三、名詞解釋

31.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32.班會是學校集體活動中最主要的組織活動之一。班會是在班主任的領導和指導下,以班級為單位,圍繞一個或幾個主題組織的對全班同學開展教育的活動。

33.指導教學常稱指導學習,是指在教育者仔細指導下,按照規定程序來進行的學習。所謂規定程序,既可以是程序化的教材,也可以是能逐步作出明確指導的“程序化”教師。

34.智力是指人們順利地解決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各種認知能力的有機結合,主要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力,其中抽象思維是智力的核心。

四、簡答題

35.【答案要點】在學校教育中,小學常用的基本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和實習作業等。

36.【答案要點】群眾性活動包括:(1)報告和講座;(2)各種集會;(3)各種比賽;(4)參觀、訪問、調查;(5)社會公益活動。 37.【答案要點】童年期兒童的學習特征是:

(1)低年級兒童難以深刻理解學習的意義。低年級小學生對學習的價值不甚了解,對學習和游戲也難以分得很清楚。教師應盡快使兒童認識到學習不完全是游戲,而是一項認真的工作,學習能知道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2)學習動機是希望得到老師的稱贊、父母的夸獎。對小學生而言,努力學習的目的就是希望獲得老師的表揚,所以,他們對老師如何對待他,對他的學習有什么反應都是十分敏感的。一般分數都會帶有教師的評價,而小學生也很快就認識到了分數的作用,所以取得高分就會成為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3)學習興趣與習慣方面。低年級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形式感興趣,而對學習內容和結果的興趣相對較弱,學習習慣也還沒有完全形成,對學習的常規也缺乏足夠的了解。教師應善于利用這一點安排教學過程。

(4)對學習結果的重視隨年齡而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重視學習的結果。他們常常把自己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對成績的滿足感聯系在一起。這種滿足感是伴隨著教師的稱贊、夸獎而增強的。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多鼓勵,這對良好的學習態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38.【答案要點】小學教育的具體任務是:

(1)根據童年期兒童的生理發展水平,允許他們進行系統的學習,但不應讓他們過度疲勞和過度緊張。老師應培養小學生坐、立、寫字與看書的正確姿勢,注意鍛煉兒童的小肌肉,逐步鍛煉手部的動作,但應避免劇烈的運動。

(2)培養小學生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觀察,引導兒童從知覺事物表面特征發展到知覺事物的本質特征。不斷地向學生提出要求并及時提示,使小學生的有意注意得到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并逐步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注意培養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

(3)使小學生了解學習在人一生中的重大價值,培養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認真學習、積極思考的優良學習品質。

(4)培養小學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發展他們對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對社會上的各種現象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思考,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待社會和人生問題。培養兒童初步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能力。 39.【答案要點】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現在:

(1)學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以學習為主要任務是學生學習的一個特點,這種特點區別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學習,也是學生區別于其他人的特點。學生的主要職能是學習,就是賦予了他們認真接受教育的社會義務。

(2)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這是學生與從事學習活動的其他社會成員的區別之一。教師的指導不僅使學習更具成效,也是在一定情況下使學習活動得以產生的前提條件。相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知識較少。經驗貧乏,獨立能力不強,加上傳統的教師的文化影響,學生具有依賴性和向師性,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性,這種天然的性是教師進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能否珍惜和巧妙地運用其性,指導學生學習,引導學生積極發展,是對教師素質的考驗。教師只有在尊重和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如果教師不珍惜甚至是濫用,將阻礙學生的發展。

(3)學生所參加的是一種規范化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的,它是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的。

五、論述題

40.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現代教學論強調教與學兩者的辯證關系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去學,學生是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的學習主體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作用將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措施有: (1)承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起引導、規范、評價和糾正的作用。教師的教還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影響著學生的個性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

(2)承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能動性具體表現在:受學生本人興趣、需要影響以及外部要求的推動和支配,學生對外部信息的選擇具有能動性、自覺性;同時受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情感意志、價值觀等制約,學生對外部信息進行內部加工時具有獨立性、創造性。 (3)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共享教學經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師生共同明確教學目標,交流思想、情感,實現培養目標。在師生交往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和諧情境,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教師要善于體驗或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善于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別差異出發,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善于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學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創設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 江蘇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贾R點整理五

1.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將強化分為自我強化、替代性強化、直接強化。

2.個性具有如下特征:先天性與后天性、共同性與差異性、穩定性與可變性、獨立性與統一性、客觀性與能動性。 3.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是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來進行劃分的。 4.制度化教育的標志是學校教育系統。5.義務教育的實施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

6.我國課程改革未來的走向是以學生為本。7.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即在教學中“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8.人的身心發展的兩個特殊性是指社會實踐性和能動性。9.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 10.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師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是指教學組織形式。 11.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是《大教學論》。12.作為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遺傳。

13.我們在對年輕一代進行教育時,不能“拔苗助長”、“凌節而施”,因為這違反了兒童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培養和組織班集體。15.西方古代第一本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是《論演說家的教育》,即《雄辯術原理》。

江蘇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贾R點整理四

1.首創全身松弛訓練法的心理學家是雅各布松。2.制定評估手段的參考架構基礎是健康模式與疾病模式。 3.觀察性的記錄方式有項目檢核表、評定量表和軼事記錄三種。

4.評價目標是最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學習內容。5.領會超越了單純的記憶,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6.對程序教學貢獻最大的是斯金納。

7.用心理與行為相結合的目標陳述方法所陳述的教學目標由兩部分構成:一為一般教學目標,二為具體教學目標。 8.教師組織課堂空間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按領域原則安排課堂空間,二是按功能原則安排課堂空間。 9.阿爾波特的研究表明,群體對個人活動起到促進作用,但有時群體也會對個體的活動起阻礙作用。 10.勒溫曾在1939年將教師的領導方式分為集權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種類型。

11.一般說來,群體間競爭的效果取決于群體內的合作。12.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作出決策。 13.形成性評價通常發生在教學過程之中。

14.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的測定稱為總結性評價。 15.診斷性評價多半是在形成性評價之后實施。 江蘇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贾R點整理三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榜樣示范法。

2.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有目標評價模式、目的游離評價模式、CIPP評價模式、CSE評價模式。

3.在教學測驗中先后兩次用同樣的試卷測查同一批學生,其結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數的穩定和可靠,這即是良好測驗的可信度。

4.以綱要的形式編定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被稱為課程標準。5.學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徑是教學。 6.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現不同的傳統和特點,這主要是因為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與這句名言有關的教師勞動特點是示范性。 8.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獻是《學記》。9.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的是赫爾巴特。

10.我國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校制度是癸卯學制。11.20世紀50年代,布魯姆建立了教育目標分類學。 12.主張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論的有凱興斯泰納、涂爾干、托普爾。

13.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是各學科教學。 14.馬克思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5.中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開辦的京師同文館。 江蘇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贾R點整理二

1.認知同化論的代表人物是奧蘇伯爾。2.多血質的神經過程的特征是強、平衡、靈活。 3.頓悟說的奠基人是苛勒。4.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等口號的現代教育派的代表是杜威。 5.操作性條件反射的核心是強化。

6.義務教育法總則第一條規定,為了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提高全民族素質,根據憲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7.一份教案的核心是設計教學進程。

8.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9.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除要求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還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0.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11.教學不是知識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12.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13.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14.首先對班級授課制給予系統理論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學家是夸美紐斯。 15.義務教育可以分為初等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 江蘇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贾R點整理一

1.衡量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是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

2.教師角色形成的過程有三個階段:角色認知階段、角色認同階段和角色信念階段。

3.微格教學指以少數學生為對象,在較短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并攝制成錄像,課后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4.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教師工作。 5.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自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7.學校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度。

8.我國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共有八章六十三條。 9.依照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開審理的年齡是年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 11.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

12.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全社會應當樹立尊重、保護、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關心、愛護未成年人。 13.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共有七章七十二條。

15.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2015年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特征是( )。 A.學校的產生 B.學制的建立 C.教育實體的出現

D.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的出現 答案:B。中公專家解析:學校教育體系的形成,即意味著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規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層次結構的、按年齡分級的教育制度。 2.與啟發性原則在教學中貫徹要求不符的是( )。 A.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B.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C.嚴格遵守職業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答案:C。中公專家解析:貫徹啟發性原則的基本要求是:(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3)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4)發揚教學民主。C項與啟發項原則無關。

3.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 )。 A.多樣化 B.專業化 C.單一化 D.崇高化

答案:A。中公專家解析: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于職業角色的多樣化。

4.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是從( )來進行劃分的。 A.課程功能的角度 B.教育階段的作用 C.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D.課程核心組織的角度 答案:C。中公專家解析:課程的類型沒有嚴格的意義。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5.校園文化的核心是( )。 A.學校的物質文化 B.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 C.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 D.學校的非正規文化

答案:B。中公專家解析:學習的精神或觀念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6.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備課 B.上課 C.布置批改作業 D.成績考評 答案:B。中公專家解析:教學工作以上課為中心環節。

7.“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的是德育的( )。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教育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答案:D。中公專家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8.通常所說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 )。 A.先行組織者 B.最近發展區 C.教育與教學 D.解決問題

答案:B。中公專家解析: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和獨自解決問題所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實際上是兩個鄰近發展階段問的過渡狀態。

9.作為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 )。 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主觀能動性

答案:A。中公專家解析:遺傳是指人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是人發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條件,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10.學校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是( )。 A.教學 B.課外活動 C.生產勞動 D.社會活動

答案:A。中公專家解析:通過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

二、多項選擇題

11.在教育起源的認識上,教育學史上經典的觀點有( )。 A.神話起源說 B.教育生物起源說 C.教育心理起源說 D.教育勞動起源說 答案:ABCD

12.華萊士的四階段模式包括( )。 A.準備階段 B.醞釀階段 C.明朗階段 D.驗證階段 E.觀察階段

學前心理學論文范文第5篇

1改革教學方法,強化心理教育

長期以來, 在中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還是延用傳統的教師口頭講述、灌輸,學生被動、 機械接收的教學模式,完全沒有起到相關的效果,也沒有對學生將來的工作有任何的指導作用。 因此,在為了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學、心理學的教學效果,需要從學生的學法以及教師的教法等方面對其進行改革[1]。

1.1將學生的實驗參與與教師的講授相結合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學、 心理學的許多內容具有理論性、概念性強等特點,假如僅僅憑借教師在課上進行簡單的講授,中職學生們可能能記住某些理論知識與心理學條文,但是對于其實際的應用,往往還是感覺模棱兩可的。 因此,需要將心理學的相關實驗引入到課堂的理論教學中去,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其中,用親身的感受,去深化對其原理的理解。

1.2倡導學生們進行獨立的學習

現代的教育理念, 往往是比較倡導學生們進行探究式、自主式學習的,因此,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講授有關教育學心理學新知識的時候,授課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好學習提綱,將學生們編排成獨立的學習小組,讓他們通過組內討論、合作等方式,完成對新知識的預習工作,然后再讓他們通過自學、 合作學習等方式去掌握課程整個的體系,讓學生在獨立、主動探究中,將課本知識轉化為自己內在的認知。

1.3突出教學的實踐性

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們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相關理論知識與原理,對其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性的意義。 因此,為了早日讓學生們進入角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工作務必要突出其實踐性,通過一些案例教學、模擬學前學生的心理問題、帶領著學生們親自去幼兒園見習等方式,去培養學生們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他們明確地認識到學科知識對將來職業崗位的實際應用價值。

2取得的教學效果

2.1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雖然說課本上的理論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的, 但是在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些差距的,因此這便要求廣大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師生們,通過某些途徑將兩者結合起來。 在廣大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們以后的職業生涯中, 心理學知識絕不僅僅是擺設,如何將其合理地、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的職業生涯中,這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廣大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們可以對幼兒園中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調查研究,然后把它們引入到課堂中去,放在相應的章節上進行講解。 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增添了實質性的問題,而且還對學生們起到了促進作用,促使他們進行思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到幼兒園進行實地考察, 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后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培養他們的成就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在職業生涯中表現的更有信心。

2.2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

中職學??梢酝ㄟ^布置案例討論、 資料查詢等任務, 讓更多的學生共享網絡教學資源,開拓學生們的學習空間,讓他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不僅增強了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的開放性,而且還利用了網絡教學手段,去促進了學生們的自學能力。

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多媒體去開發課件,進行教學。 特別是在講解一些枯燥空洞的內容時, 多媒體教學可以使課堂更加的鮮活、生動,可以讓學生們更為形象、生動、立體的感受到教學的內容。

2.3提升了作業的實效

由于在當前的教育工作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現象, 就是必須在有限的課時內,將大量的專業知識講解完畢。 這樣往往會導致學生們對這們課程缺乏興趣,覺得它枯燥無味。 假如想要改變這樣現狀,就必須從課外作業入手,改變其形式。

這里就課外作業形式的改革方式舉兩個例子。 一種方式可以是通過布置手抄報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們對某章的重點內容, 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示出來。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們的總結、歸納能力。 第二種方式可以要求學生們課后去找一些學前兒童教育心理學的故事或者是案例, 并把它們背誦下來, 在課前進行演示,讓其他的同學對其進行評價。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增加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他們的思維創造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結語

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效果,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但是,只要廣大中職工作者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 從中職學生的職業要求與年齡心理特點出發,就一定可以改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學、心理學的教學效果。

摘要: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合格的學前教育工作者,相關教師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中所具有的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文對提高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效果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上一篇:護士心理學論文下一篇:大學生教育心理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