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學前游戲論名詞解釋

2022-11-05

第一篇:學前游戲論名詞解釋

學前游戲論名詞解釋

游戲名解

學前游戲概論

游戲發展規律:指游戲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和本質特征。

恩物:福祿貝爾為幼兒園設計的做游戲和進行作業使用的玩具和材料,意為神賜予兒童的禮物。

攝?。褐钢匾晣鈨和螒蜓芯康馁Y料,攝取其中的營養成分,用以發展自己。

選擇:批判的吸收。

客瞧性原則(價值中立原則):要求在搜集資料、分析和解釋結果時,不答應帶有價值偏見。

發展性原則:把學前兒童的游戲瞧做一個動態的變化發展過程的研究原則。教育性原則:研究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和科學性水平為宗旨,選擇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研究課題,在研究過程中要使研究活動與教育活動達到統一,有益幼兒身心發展,促進游戲發展。

瞧察法:研究者通過感官或一定儀器設備,有目的有計劃的瞧察學前兒童游戲行為,并分析學前兒童游戲特征及其變化規律的一種方法。

問卷法:是研究者用統一、嚴格設計的問卷,來收集學前兒童游戲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進行口頭交談,了解和收集有關兒童游戲特征、水平與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根據研究假設,運用一定的研究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并通過瞧察、測量、比較等方式探索、研究游戲現象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實驗室實驗:在實驗室中借助于一定的儀器嚴格的控制實驗條件的情況下進行的實驗。

教育現場試驗(自然實驗):在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現實情境中進行的、對實驗條件加以適當控制的實驗。

學前兒童游戲的理論流派

前意識指人們能夠從無意識中回憶起來的經驗,處于潛意識和意識之間。潛意識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包括原始的本能沖動及與本能沖動有關的欲瞧本我(伊特)是由一切與生俱來的原是

本能沖動組成的,它們不懂什么邏輯、

道德,只受唯樂原則支配,盲目追求滿

足。

超我代表我們意識的要求,反映著人你

們生活于其中的那個.的道德要求

和行為標準,受理想原則支配

自我是現實化了的本能,是在現實的反

復教訓下從本我中分離出來的一部分

圖式是動作的組織或結構,具有概括性

特點,可從一種情景中遷移到另一種情

境中往

順應是有機體在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是

自身發生變化

同化意味著接納和整合,是把環境因素

納進到有機體原有的結構中往。

低級心理機能:指感覺、知覺、機械記

憶、不隨意注重、情緒、沖動性意志等

心理過程。

高級心理機能:是人特有的心理機能,

它是隨意的、主動地,反應水平是抽象

的、概括的,其實現過程是間接地,是

以符號或詞為中介的,它起源于.,

是文化歷史發展的結果。

元交際:是一種意義含蓄的交際,表現

為不用言傳,只是意會的形式。

學前兒童游戲的本質及特征

游戲從本質上說是指一類由幼兒自主

控制的、能帶來愉悅情緒體驗的、有操

作材料的活動。

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在對象性活

動中與客體相互作用而表現與發展起

來的功能特性。

學習是指由練習或經驗引起的行為的

相對持久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主體與周

圍的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的排除由成熟

或先天反應傾向所導致的變化。

學前兒童游戲與學前兒童發展

實物活動:指以對物體的操作為特征,

以把握所規定的物體用途和使用方法

為結果的活動。

活動性動機:源于身體活動需要和最佳

覺醒水平需要的雙重驅動。

探究性動機:源于理解和影響環境的需

要,并以最佳覺醒水平需要為基本內驅

動力,智力類和象征性游戲主要由此引

發。

成就性動機:源于理解和影響環境的需

要和.性交往需要。

親和性動機:源于尊敬或認可需要,并

以.性交往需呀為基礎。

象征性游戲:是兒童靠模擬和想象扮演

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為表現

形式的象征過程,用來反應四面生活的

一種游戲形式。

情景轉變:行為脫離他原有的真實生活

情景即動作脫離真實背景。

以物代物:用一種東西代替另一種不在

眼前的物體,且能夠用被代替的物的名

稱來命名當前物體。

以人代人:指兒童在游戲中通過自己的

形體動作、表情、言語等來模擬或假裝

成他人或某一不屬于自己真實身份的

角色行為及其特征。

角色行為:是角色扮演最基本的成分,

也是最早出現的成分,它是根據過往感

知過事物的形象來模擬他人的行為。

角色意識:是角色行為發生的結果,他

是兒童對自己游戲中扮演的角色,所用

代替物及所用動作等方面的意識。

角色認知:對角色關系的認知,主要表

現為互補性角色中,兒童能清楚的意識

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單獨游戲:兒童專心的、獨立的操作玩

具的游戲。

平行游戲:兒童相互模擬,操作相同或

相近的玩具或開展想類同的游戲活動。

聯合游戲:兒童和同伴一起做游戲,相

互交談,但沒有建立其共同的目標,沒

有真正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的活動。

合作游戲:兒童以集體共同的目標為中

心,有達到目標的方法,活動有嚴格的

組織,小組內有分工,常有較明顯的組

織者或領導者的游戲。

.性(狹義):指個體在.交往過

程中獲得的各種人際關系與特征以及

在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時所表現出的心

理傾向性。

廣義的.性:指人在.上生存過程

中所形成的全部.特征的總和。

道德感:指人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行為是

否符合.道德行為標準時所產生的

內心體驗。

美感:是人對事物的審美體驗,是人們

在領略美好事物時產生的。

理智感:是與幼兒的熟悉活動、求知欲、

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等需要是否滿足相

聯系的內心體驗。

學前兒童游戲與幼兒園教育

人格:指個體在需要、動機、愛好、態度、價值瞧念、氣質、能力傾向、外形及生理等諸多方面具有的特質。

統一論:當學習要求轉化為幼兒的需要,外在目的轉化為內在動機時,學習與游戲之間便實現了部分轉化,通過轉化,幼兒在游戲中獲得了學習的收獲,在學習中體驗到游戲般的樂趣。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

課程:旨在使學生獲得的教育性經驗的計劃。

幼兒園課程:根據幼兒園教育目標為幼兒設計和組織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全部學習經驗。

群體成員的.化:對兒童來說,在游戲活動中所展開的同伴之間的交往活動是促進他們早期.性行為的一種重要的契機。

幼兒園游戲教育活動的實踐設計

第一節、幼兒園游戲活動實踐設計的基本原則

娛樂性與認知性相結合的原則:其實質是游戲活動在激起并滿足兒童情感需要的同時,激起并滿足兒童的認知需要,使以情感為需要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能加強和幫助兒童的學習和發展。具體活動與反省抽象相結合的原則:指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時既要讓兒童有具體實際的游戲活動,又要引導兒童對游戲過程和游戲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從而幫助兒童從具體的活動對象及活動本身中抽象出概念、定義、原理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及規律。

自由選擇與全面參與相結合的原則:指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時既要使兒童有自由選擇的情感,又要引導和組織全體兒童參與到規定的游戲之中,并成為游戲活動的主體。

廣義的互動:指一切存在物的相互作用與影響。

狹義的相互作用:指在一定的.背景與具體情境下,人與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第二節、幼兒園游戲活動實踐設計的基本模式瞧察學習:是兒童通過視覺活動而進行

的學習

操作學習:是以手的動作對物體的控制

而實現的學習活動

探究性操作學習:目的是培養和增加兒

童操作學習愛好,是兒童善于發現問題

并主動思考,從而鍛煉其思維和感知能

形成性操作學習:目的是把握知識、技

能及培養分析、綜合、分類概括、理解

等智力

強化型操作學習:以動作技能的鞏固和

把握為主要目的,帶有練習性

模擬性操作學習:由演示、瞧察和再現

等操作環節組成

示范性操作學習:指在兒童動手操作前

老師為使其把握操作的基本程序而進

行示范的操作模式

指導性操作學習:指在兒童動手操作的

過程中,教師根據兒童操作情況予以知

道的模式

個體探究性操作學習:指兒童在動手操

作過程中獨立自主的探究知識的操作

模式

群體協作性操作學習:指兒童在動手操

作的過程中互相啟發、互相促進、互相

協作,依靠群體的力量獲得知識的模式

傾聽學習:兒童通過聽覺器官對聲音的

感知而進行的學習

兩維學習:以符號或畫面為內容的學習

三維學習:通過利用一定的工具或材料

形成或改變物體的空間、外形和狀態的

學習

同時學習:兒童在游戲活動中對學習材

料沒有預先安排,而是把他們放在一起

隨用隨拿

繼時學習:兒童在游戲活動中對游戲材

料預先進行安排,然后才開始活動

關系中的學習:在游戲或日常生活中,

兒童個體經常與他人有某些聯系,如同

伴游戲、交流、合作、沖突等,這些聯

系或關系本身代表著兒童的一種學習,

這種學習對兒童個體來說是想他人學

習,對兒童之間來講意味著互相學習或

共同學習,統稱為關系中的學習

沖突:處在一定關系中的人與人之間在

思想、意見、做法等方面的不一致或不

協調,進而引發為語言或行為上的對抗

第三節、幼兒園游戲活動實踐設計的基

本要素

直接經驗性:游戲活動的內容來源于幼

兒的直接經驗,有利于豐富幼兒的直接

經驗

開放性:游戲活動的內容不僅限于國

內、身邊,應更豐富、廣泛,可供幼兒

自主選擇的充分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和

不同愛好愛好的幼兒的不同需要

生活性特點:游戲活動活動的內容與幼

兒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與現代生活緊密

聯系,通過活動幫助幼兒獲得生活經驗

并運用于生活

創新型特點:游戲活動活動的內容包含

著新的信息、心得經驗、新的情景、新

的情感等新的因素

綜合性特點:游戲活動活動的內容以經

驗為結構點,綜合各領域、各類性能引

起幼兒外部身體活動與內部心智活動

的活動內容聯系成有機整體

情景交往法:是教師為幼兒創造游戲交

往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創設親、助、樂

的人際情境和美、趣、智的交往情境,

引發幼兒產生交往愿瞧,讓幼兒結伴參

與語言交往、情感交往、行為交往,使

幼兒在主動自主的游戲交往活動中獲

得發展的一種方法

嘗試成功法:是教師在創設的情境中,

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或任務,通過自己

親身的實踐游戲活動,自己嘗試---錯誤

—改正---再嘗試----成功,獲得成功體驗

的一種方法

主動發現法:是在教師提供的環境材料

中,幼兒通過主動地動手、動腦、探索

等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產生出猜

疑、驚異、困惑的心里,從而主動主動

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法

自主選擇法:是在教師創設的可選擇性

游戲活動情境中,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自由

選擇游戲的內容、伙伴、材料及活動方

式等,是幼兒在活動中強化自我意識,

自主能力得到發展

點撥引導法:是教師在瞧察、了解幼兒

的基礎上,在幼兒活動出現困難需要幫

助的時候,以引導瞧察、設計討論等方

式,變教師的意圖或教育目的為幼兒自

己主動、主動的學習活動,教師在順應

教育中出點子、撥思維、引方向、導操作的一種方法

情趣體驗法:是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創設一定的環境氛圍,以符合幼兒情趣、需求特點的內容方法,調動幼兒的內部學習動機,是幼兒的學習過程在愉悅的情趣氛圍中展開的一種方法

有意設疑法:是教師根據幼兒有意注重的特點,在分析重點、難點的基礎上,為完成教育目的、任務而在游戲活動活動前或實施過程中有意設置疑問,引導幼兒主動開動腦筋,創造性解疑的一種方法

延遲判定法:是教師了解指導幼兒的一種瞧察判定法,教師在施教過程中,通過一定時間的瞧察,不急于下結論,盡可能的給幼兒留較多的時間、空間往思考、操作、討論、探究、創造

評價學習法:是幼兒通過游戲活動自身的結果或學習活動后的評價、反饋,達到幼兒自主的調整學習或活動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方法

差異教學法:是教師制定并實施符合每個幼兒特點、水平、需要的游戲活動計劃,將教學內容做細致的分化,重視對每個幼兒的教學方法、教學切進點、突破點的設計,是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提高幼兒的學習成功感和教育的效率感的一種方法

學前兒童游戲教育的組織與實施

物質環境:指幼兒園各種人工或非人工的游戲空間和場地、游戲材料、游戲時間等

心理環境:指活動中的人際關系及心理氛圍

界限性:即各活動區要劃分清楚,界限明確,便于幼兒開展活動和教師進行治理

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

轉換性:教師在考慮劃分各個區域的同時,也要考慮幼兒可能出現的一個活動區內的活動延伸轉換至其他活動區的需要

p251

第二篇:學前游戲論

名詞解釋

角色扮演:是一種特殊的游戲動作,是兒童以自身或他物為媒介對他人或他物的動作、行為、態度的模仿,也可以說是一種象征性動作。

游戲的概念:游戲是發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觀察的行為表現,內部有特定心理體驗的兒童主動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動。

感覺運動游戲:也稱機能游戲、練習性游戲或實踐性游戲,是最早出現的游戲形式。它是感知運動發展階段出現的,主要是兩歲前,即還不會說話的嬰兒進行的游戲。

象征性游戲:是學前兒童典型的游戲形式,是幼兒階段最常見的。帶有“好像”和“假裝”的特點。象征性游戲是兒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為表現形式的象征過程,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形式。

結構游戲:是兒童利用各種不同的結構材料,如積木、積塑、泥、沙、雪等來建構物體的游戲。

規則游戲:是兩個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的,往往具有競賽性質的游戲。如下棋、拔河等。規則游戲是以規則為中心擺脫了具體情節,用規則來組織游戲。

無所用心的行為(或偶然的行為):兒童無所事事,獨自發呆,不參加游戲。主要花費時間于自發行為、無休止的隨機活動。(不是游戲)

袖手旁觀行為:兒童在近處觀察同伴的活動,聽他們談話或向游戲的參加者提出問題和建議。(不是游戲)

單獨的游戲:具有專心地、獨立地操作玩具的特點,且使用的玩具與其他兒童的不同。(非社會性游戲)

平行的游戲:兒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的或相近的玩具或開展相類同的活動。(非社會性游戲)

聯合游戲:和同伴一起做游戲,談論共同的活動,但沒有圍繞具體目標進行組織,也沒有建立起集體的共同目標。(社會性游戲)

合作游戲:以集體共同的目標為中心,有達到目標的方法,活動有嚴格的組織,小組里有分工,常有較明顯的組織者或領導者。(社會性游戲)

機能游戲:針對嬰幼兒好動、好奇、愛聽音樂等特點,以刺激嬰幼兒各種感官、機能發展為主的游戲形式。這種游戲多出現在嬰兒期和幼兒前期。(主動游戲)

想象游戲:兒童根據自己的想象,以再現模仿成人生活、勞動為主要內容的游戲。又叫角色或象征性游戲。(主動游戲) 制作游戲:利用積木、泥團、插塑、紙、沙等物品為制作材料而進行的具有創造性的結構游戲。(主動游戲)

接受游戲:又稱鑒賞游戲,是兒童作為受眾以理解為主的游戲。如聽童話故事、看圖畫、欣賞卡通片等。(被動游戲) 角色游戲:以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生活的游戲。

結構游戲:利用積木、積塑、沙、泥等結構材料進行建造的游戲。

表演游戲:按照童話、故事中的角色、情節和語言進行創造性表演的游戲。

智力游戲:以生動有趣的形式,使幼兒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緒中,增進知識、發展智力的游戲。 體育游戲:以發展基本動作為主的游戲。

音樂游戲:在音樂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所進行的游戲。

娛樂游戲:以娛樂為主的游戲。 本體性游戲:指兒童自主自發表現出的一種活動,其目的隱含于游戲活動本身,或者說游戲本身即目的,所以也稱為目的性游戲。這種游戲強調的是游戲本身的內在價值。如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自由游戲等。

工具性游戲:指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戲,亦稱手段性游戲、教學游戲,其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戲本身,而在于通過有利于兒童發展的游戲形式促使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教育教學任務(或目標)的順利完成。這種游戲強調的是游戲外在的工具價值即教學價值。

情景轉變:情景轉變是使行為脫離它原有的真實生活情景即動作脫離真實背景。

以物代物:是用一種東西代替另一種不在眼前的物體,并且能夠用被代替物的名稱命名當前的物體。

以人代人(角色扮演):以人代人是指兒童在游戲中通過自己的形體動作、表情、言語等來模仿或假裝成他人或某一非屬于自己真實身份的角色的行為及其特征。

角色行為:是以他人為參照系,根據表象來模仿別人的行為。 角色意識:是指能區分自我與角色,知道自己是在假裝別人,即能在游戲中辨別真假。 角色認知:是角色意識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它指的是對角色行為職責和角色之間關系的理解,這是對一種社會生活現實邏輯的理解和認識,并與孩子的認知發展和生活經驗有關。 獨自游戲階段:獨自游戲是指兒童在游戲中自己玩自己的,單獨地玩。學步期或其前后。這一階段嬰幼兒以自我為中心,不大覺察其他人的存在,獨自玩著自己的玩具,不理會他人。沒有明顯的社會性特征。 平行游戲階段:大約從3歲左右開始,游戲的性質發生變化,逐漸具有社會性。這個階段游戲的特點是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玩伴關系。 聯合游戲階段:大約4歲以后,幼兒能夠留意身旁其他幼兒的活動,有時會互借玩具,有時會加入到對方的游戲,并且互相交談。但沒有共同目標,沒有真正的組織者或領導者。開始表現出明顯的社交行為。 合作游戲階段:合作游戲是社會性程度最高的游戲。幼兒在5歲以后開始出現較多的合作游戲。

游戲內容是指兒童在游戲中所反映的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或現象的范圍規定

游戲主題是指反映游戲內容范圍的中心議題,常常表現為游戲的題目。

游戲情節指貫穿于游戲過程的

富有故事性或藝術性的具體細節,是構成游戲內容的基本要素。

行為動機:行為動機是人的需要與行為之間互動作用得以實現的心理中介或橋梁。

社會性的定義:一般而言,社會性是指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建立人際關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會行為準則,以及人們控制自身行為的心理特征。 形象玩具:又稱主題玩具,是模仿物體(物品、動物、人物等)原形而制作的玩具。 技術玩具:也稱為科學玩具,屬于形象玩具,它是借助于發條、慣性、電池、無線電遙控、聲控、光控、磁控、溫控等而活動的玩具。 這些玩具有助于對兒童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智力玩具:主要有拼圖、魔方、棋類、紙牌等。側重于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在智力游戲中較為常用。

結構造型玩具:主要指積木、積塑、橡皮泥、粘土、沙等各種結構造型材料,既有人為的,也有天然的。

體育玩具:主要是指在體育活動中所使用的各種設備、器械、材料等。這類玩具有助于發展兒童的基本動作和運動技能,增強體質,促進身體發育。 音樂玩具:指各種能發出悅耳聲響的玩具。如小鈴鐺、喇叭、鈴鼓等。

娛樂玩具:是模擬動物和人的滑稽造型和動作的玩具,可逗兒童發笑,使其產生愉快情緒,從而使大腦得到充分的放松。 專門化玩具:根據兒童游戲的需要,專門設計制作的,可直接充當游戲的成員或設備。(即模擬實物的玩具,其構型精美逼真,功能的確定性強,游戲的主題也比較固定,在性質上具有專門化的特點)

非專門化玩具:由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或一些天然材料,以及某些結構造型材料組成,無固定的用途,其玩法確定性不強,可稱為非專門化玩具。 父母的育兒方式:指父母的行為特點和個性品質造成的對子女的教育態度。 有無伙伴:兒童在游戲時有無伙伴直接影響著兒童的游戲行為。游戲時有無伙伴也會影響到游戲的社會性行為水平,玩伴會增強游戲的社會性和合作性。

伙伴的熟悉程度:兒童與熟悉的伙伴一起游戲更傾向于合作、分享,且象征性游戲的發生頻率和時間均顯著較高?;锇榈氖煜づc否影響到兒童游戲的狀態和過程。

伙伴的不同年齡:讓不同年齡的兒童在一起游戲可以促進兒童的合作、分享、謙讓等社會性行為的發展,能夠使年長的和年幼的學前兒童都能在跨年齡的情景中整合自己的行為??墒鼓觊L兒童更好地發揮和發展游戲活動的組織能力,年幼兒童可以學到開展合作游戲的更多方法和經驗。

伙伴的性別:幼兒與同性別的孩子游戲時,更多嘗試探究,更多地選擇新穎的玩具或物體,在熟悉的玩具上注意持續的時間較少;與異性的伙伴游戲則有助于性別角色互補,是促進幼兒性別角色社會化的一個因素。

教育的游戲化是指以游戲的特點來組織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謀求游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從而使幼兒獲得游戲的心理體驗。

游戲的教育化是指用教育目標來關注游戲,以教育的內容和任務來分類組織游戲活動,以兒童游戲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加強對游戲的引導,使游戲對兒童的發展能夠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學游戲的組織形式以教學方式來組織兒童的游戲,是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這種游戲實施的組織,實質上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實施教學,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即教學的游戲化。也稱手段性游戲。 活動組織方式:教學游戲的開展是以集體形式為主。

游戲類型:以成人編定的、有一定規則的有規則游戲,如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 游戲常規的含義:游戲常規是指在學前教育班集體中開展游戲活動時,對兒童不適宜行為和適宜行為的禁止和允許的經常性規定。它主要包括使用玩具的常規以及對其他游戲行為的規定。

平行游戲:教師通過模仿學前兒童的游戲來對學前兒童游戲施加影響。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導成為干擾的可能性。 共同游戲:教師直接參與到兒童的游戲中,與兒童一起共同地游戲,如和幼兒一起下跳棋,和幼兒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做客,同時進行游戲指導。 平行游戲策略:教師接近兒童,并與他們用相同的游戲材料一同玩一樣的游戲,但教師不與兒童相互交往,不參與兒童游戲。

合作游戲策略:當兒童專注游戲時,教師以合作者身份加入到游戲過程,仍然由兒童掌握游戲的進行。

建議:教師通過言語試探地或協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兒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對學前兒童游戲行為的引導。

評論:教師通過言語,自己或與兒童共同評論游戲中的兒童及行為,表揚和肯定正確的,也可以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議。評論以鼓勵、表揚為主。描述:教師用語言描述兒童的行為,使兒童對自己的行為以及行為的意義有更明確的意識,同時,教師的語言也為兒童描述自己的行為提供了范例。

詢問:指教師鼓勵嬰幼兒用言語描述自己的行為或所發生的事情。

重述:指教師在與學前兒童的交談中,采用有變化的句子結構,重述兒童剛才所講的話,為兒童提供正確的句子結構,或不同的句型,使兒童了解到可以用不同的話說同一件事。 提問:是指教師采用問題的形式,鼓勵和引導兒童探索、思考與表達。所提問題以開放性問題為宜。

活動性游戲:側重于培養小兒各種基本的動作操作的技能,促進嬰兒眼手協調能力的發展,是嬰兒游戲活動的最基本表現形式。也有助于嬰兒增強體質和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此類游戲主要通過基本動作和機體運動表現出來。游戲實例:抓抓蹬蹬、練爬、走小路、上樓梯取物、跳高高、球出山洞、打狐貍、寫寫畫畫、假裝活動、撕紙放風箏等

發展語言的游戲:嬰兒的發展語言游戲是發展兒童口語能力的有效形式。它主要訓練小兒正確的發音能力、理解語言的能力,使兒童隨年齡的增長,逐漸能較清晰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游戲實例:模仿樂器聲、指五官、找玩具、兒歌或繞口令、說反義詞、語句對答或猜謎、看圖說話等 感官游戲:嬰兒游戲中的感官刺激及嬰兒感官的運用及訓練,可促進兒童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感官能力的綜合發展,也為較高層次的認知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較單純的感官的游戲,多在嬰兒的早期進行。如:尋找聲源、看鏡子、猜動物的叫聲、試冷熱、嘗一嘗什么味、摸一摸是什么等。 智力游戲:嬰兒的智力游戲重在兒童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練習。游戲中給孩子設置簡單的與其智力相適宜的問題情景,讓其積極地動腦、動手,在探索和創造活動中,提高嬰兒的觀察、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能力。智力游戲多在嬰兒后期進行,且應注意嬰兒興趣的激發和引導。游戲實例:拼圖、訓練記憶的游戲、穿珠子、粘貼小動物、搭建房子。

音樂及娛樂游戲:包括聽音樂、玩帶響的玩具和樂器玩具以及玩造型滑稽的形象玩具等。這些游戲可以初步萌發嬰兒對節奏和旋律的感受力,豐富嬰兒快樂的情感體驗,培養嬰兒對美的感受和情趣,促進其良好個性的發展。游戲實例:搖搖拍拍、玩不倒翁、捉迷藏、客人來了等。

模擬構造:指模仿結構實例的構造活動,目的在于使幼兒學習建構技能與造型技能,培養模仿能力與操作能力。包括結構物的模擬,圖紙中結構物的模擬,實物、玩具等形象的模擬,繪畫等平面形象圖的模擬。 命題構造:是有指定主題的造型活動,其目的在于培養幼兒結構的目的性,發展幼兒構思

能力。包括單一結構命題,主題結構命題

自由構造:是指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進行的創造活動,其目的是發揮幼兒的獨立性、自由想象與創造性。

表演者游戲的概念:表演游戲是幼兒根據故事、童話內容進行表演的游戲,即兒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對話、動作、表情等富有創造性的表演,再現文學作品。也是一種創造性游戲。

有規則游戲的概念:是由成人創編,以規則為中心的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手段或形式。

智力游戲:有規則游戲的一種;智力游戲是成人根據一定的智育任務而設計的有規則游戲。 體育游戲:有規則游戲的一種;體育游戲是指以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和技能協調發展為主要目的的游戲。

音樂游戲:有規則游戲的一種;是在音樂或歌曲伴唱下進行的游戲。具有音樂和動作相配合的特點。

親子游戲的概念:親子游戲是家庭內成人(父母等)與兒童之間發生的游戲。它既是兒童游戲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親子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

游戲指導的“三段論式”即對主題角色游戲的組織上分成開始——進行——結束三個階段。同化:同化是指在某個情景中,兒童使用他已經獲得的圖式或技能從事并完成活動。

順應是兒童為了完成某種目標而嘗試新的圖式或機能。

第三篇:選擇題(學前游戲論)

2012年

1.拜敦代克認為游戲不是單純的機能,而是______動力的一般特點的表現。10 A.先天 B.幼年 C.理性 D.幼稚

2.福祿貝爾認為游戲可以______和發展神的本源。9 A.表現 B.表達 C.表演 D.表明

3.霍爾將兒童對游戲的愛好和參與理解為生物進化復演規律的______適應。9 A.客觀 B.被動 C.主動 D.主觀

4.加維提出了游戲行為有幾個特征?26 A.5 B.4 C.3 D.2 5.游戲的發生必須是以動作和______發展的一定水平為前提的。 A.身體 B.智能 C.生理 D.心理

6.游戲對學前兒童______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86 A.能力 B.智力 C.智能 D.智商 7.剩余精力說的代表人物是9 A.霍爾 B.皮亞杰 C.夸美紐斯 D.席勒

8.玩具從其功能特點,大體劃分為______類。102 A.四 B.五 C.六 D.七

9.在教育中實施游戲,一方面要發揮教育影響的______,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兒童作為游戲主體的地位,發揮其主體性,這是學前游戲教育實施的基本原則。123 A.主動作用 B.主導作用 C.主體作用 D.主要作用

10.游戲與______是現代學前教育實踐的兩種重要手段。125 A.教學 B.教育 C.教材 D.教導

11.福祿貝爾認為游戲是兒童______存在的自我活動的表現。9 A.外部 B.內部 C.心理 D.先天

12.在對游戲進行評價時遵循______性原則。 A.公平 B.公正 C.教學 D.教育

13.學前游戲教育實施的組織從形式上包括______游戲和教學游戲。150 A.教材 B.自定 C.自選 D.自編 14.最初象征性游戲開始發生在57 A.1—1.5歲 B.3歲 C.4歲 D.5—6歲 15.社會性程度最高的游戲是45 A.平行游戲 B.聯合游戲 C.獨自游戲 D.合作游戲

16.在游戲中,把木棍當馬騎,這個屬于______游戲。43 A.感覺運動 B.象征性 C.規則性 D.聯合性

17.孩子運用積木、積塑、泥、沙等多種材料,構造出各種形體,如高樓、飛機、桌子等,這種屬于______游戲。44 A.感覺運動 B.結構性 C.規則性 D.聯合性

18.按照童話、故事中的角色、情節和語言進行創造性表演的稱為191 A.娛樂游戲 B.角色游戲 C.表演游戲 D.結構游戲 19.學前兒童在5歲以后開始出現較多的______ A.獨自游戲 B.平行游戲 C.聯合游戲 D.合作游戲 20.下棋、猜謎等是______ A.智力游戲 B.語言游戲 C.結構游戲 D.合作游戲

21.兒童在游戲中的言語,按照功能劃分,大致有以下______33 A.協商性語言 B.以自我為中心想象性獨白 C.角色之間的交際性語言 D.伙伴之間的交際性語言 E.提議性語言

22.游戲性體驗可分為哪幾種______?37 A.興趣性體驗 B.自主性體驗 C.勝任感、成就感體驗 D.幽默感體驗 E.驅力愉快體驗 23.以兒童認知的不同階段,學前游戲可分為______43 A.規則游戲 B.結構性游戲 C.象征性游戲 D.感覺運動游戲 E.聯合游戲 24.學前游戲將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行為劃分為以下幾種______?44 A.袖手旁觀的行為 B.單獨的游戲 C.平行的游戲 D.合作游戲 E.聯合游戲 25.主動性游戲有哪幾種______?46 A.機能游戲 B.想象游戲 C.制作游戲 D.合作游戲 E.鑒賞游戲 2013年

1.德國思想家席勒和英國心理學家斯賓塞將游戲看作是______9 A.剩余精力的無目的的消耗

B.種族的過去活動習慣的延續和再現 C.未來生活需要的活動的準備

D.潛意識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動中的宣泄

2.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兒童的生理性機制及功能在游戲中的作用,這種觀點屬于______10 A.游戲的生物性本質觀 B.游戲的社會性本質觀 C.游戲的主體性本質觀 D.游戲的歷史性本質觀 3.角色游戲指導的首要任務是______194 A.分配游戲角色 B.做好開展角色游戲的環境與條件準備 C.教會兒童扮演游戲角色 D.確定游戲規則

4.關于兒童在游戲時的表情,正確的說法是 ______ A.茫然發呆 B.總是專注認真的 C.總是在笑 D.有多種表情

5.“醫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請您給看看”,兒童在游戲中出現的類似言語屬于______34 A.伙伴之間的交際性語言 B.角色之間的交際性語言 C.以自我為中心的想象性獨白 D.互補性語言

6.學前兒童的游戲劃分為感覺運動游戲、象征性游戲、結構游戲和規則游戲四種,其劃分依據是______43 A.按學前兒童的認知發展分類 B.按兒童在游戲中的社會行為表現 C.按兒童在游戲中的體驗形式 D.按游戲的主題

7.游戲中兒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開展相類同的活動。彼此間和諧相處,但他們仍在獨自游戲,活動中沒有合作行為,這種游戲是______45 A.單獨游戲 B.平行游戲 C.聯合游戲 D.合作游戲

8.兒童在游戲中展現于外的一切行為表現的方式,它構成游戲的外殼。這一概念被稱為______68 A.游戲內容 B.游戲形式 C.游戲規則 D.游戲主題

9.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現代動機心理學關于內在動機的研究,兒童第一層次的需要是______76 A.維持生命、安全和機體生長發育的需要 B.認知水平的需要 C.社會性需要 D.自我發展的需要

10.2歲以內的嬰兒,應為他們提供______44 A.智力玩具 B.形象玩具 C.發展感覺運動的玩具 D.結構玩具 11.教師通過模仿學前兒童的游戲來對兒童游戲施加影響,這種游戲指導方式稱為______164 A.平行游戲指導 B.共同游戲指導 C.旁觀者指導 D.非言語指導 12.嬰兒游戲的組織實施方式要注重______184 A.以集體指導為主 B.以小組指導為主 C.以個別指導為主 D.以集體指導與小組指導相結合 13.有規則游戲的幾個基本因素中,游戲順利進行的前提,也是評價有規則游戲是否有效的依據是______220 A.游戲的任務 B.游戲的玩法 C.游戲的規則 D.游戲的結果 14.親子游戲的早期階段和啟蒙階段是______224 A.嬰兒時期 B.學前時期 C.幼兒時期 D.兒童時期

15.相關研究表明,低結構課程(如英國的開放教育方案)班級中的兒童比高結構課程(如蒙臺梭利學校方案)班級中的兒童進行更多的______119 A.練習性游戲 B.建構性游戲 C.操作性游戲 D.想象游戲 16.保證兒童游戲權利得以實現的決定性條件是______151 A.游戲教育實施計劃的制定 B.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并合理安排 C.建立合理的游戲常規 D.培養兒童良好的游戲行為習慣

17.我國學前游戲理論與實踐全面向蘇聯學習是在下列哪一個階段?247 A.第一階段,20世紀20年代至建國初期 B.第二階段,建國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第三階段,“十年浩劫”時期 D.第四階段,“十年浩劫”后至今

18.世界上第一個系統研究了兒童游戲,并把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基礎的教育家是______9 A.夸美紐斯 B.皮亞杰 C.福祿培爾 D.蒙臺梭利

19.根據室內游戲區創設要求,不適宜與積木區鄰近設置的活動區是______142 A.娃娃家 B.美術區 C.圖書區 D.音樂區

20.運用人類學、邏輯學和數的理論來研究游戲,試圖揭示游戲的意識與信息交流過程實質的理論是______305 A.認知發展學派 B.精神分析學派 C.游戲的元交際理論 D.維果茨基理論 21.把游戲的本質概括為兒童的主體性活動的重要理論意義在于______17 A.強調成人與教育影響在游戲發生、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 B.肯定了游戲作為教育手段的有效性

C.促使我們在引導兒童游戲的實踐中,必須以尊重兒童的主體性為前提 D.肯定了兒童在游戲活動中內部的主觀體驗即主體性體驗的決定性地位 E.展現出游戲促進兒童主動性、獨立性與創造性發展的獨特功能與價值 22.堅持游戲的社會性本質觀的心理學家是______289 A.維果茨基 B.弗洛伊德 C.霍爾 D.艾里康寧 E.格魯斯 23.玩具的教育性取決于______144 A.玩具的復雜程度 B.玩具裝潢是否漂亮 C.玩具價錢的貴賤 D.玩具本身是否一物多用,富于變化,有啟發性 E.兒童的身心發展水平 24.游戲的覺醒理論告訴我們______302 A.環境刺激是覺醒的重要源泉

B.在缺乏刺激——覺醒水平低下時,發生的行為是游戲 C.在新異刺激——覺醒水平增高時,發生的行為是探究 D.托幼機構的環境刺激越豐富越有利于兒童發展 E.應注意托幼機構環境刺激的適當性、合理性 25.游戲活動在動機系統上具有以下特征______35 A.內部動機 B.直接動機 C.外部動機 D.間接動機 E.內部控制 2014年

1.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國,許多研究者開始嘗試把游戲活動的本質概括為______15 A.社會性活動 B.主體性活動 C.生物性活動 D.體驗性活動

2.兒童利用各種材料建構物體的游戲,諸如泥工、折紙、堆雪人等,我們稱之為______44 A.感覺運動游戲 B.結構性游戲 C.象征性游戲 D.規則性游戲 3.成熟說的理論基礎是______254 A.內驅力說 B.精神分析理論 C.心理動力理論 D.活動學說

4.游戲是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兒童游戲的前提是______78 A.身體活動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滿足 B.尊敬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 C.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滿足

D.社會性交往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

5.幼兒園實施游戲教育時不僅應當遵循主體性原則,而且應當遵循______128 A.發展性原則 B.趣味性原則 C.安全性原則 D.教育性原則

6.3-4歲的幼兒是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和發展時期,而且運動能力增強,下列較為適合他們的玩具是______145 A.鑲嵌板、圖片接龍、拼圖等 B.搖鼓、音樂盒、小熊打鼓等 C.積木、皮球、電動玩具等 D.娃娃玩具、秋千、轉椅等

7.教師站在兒童的游戲之外,以現實的教師身份干預兒童的游戲,教師的這種指導身份是______165 A.教育者 B.參與者 C.旁觀者 D.評論者

8.某教師為大班積木區制定的教育目標為:“能為所建造的物體命名”,這一目標存在的問題在于 ______ A.太籠統、太空泛 B.不易達到 C.不符合大班兒童年齡特征 D.不夠清晰 9.為兒童選購玩具最基本的標準是______146 A.具有多樣化和新穎性 B.經濟適用 C.符合兒童身心發展水平 D.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 10.嬰兒階段(特別是2歲前)游戲的基本特征是______144 A.感覺運動性 B.象征性 C.規則性 D.社會性

11.“你能給老師講講你畫的是什么嗎?”,這屬于游戲現場指導中間接的言語方式中的______167 A.評論 B.建議 C.描述 D.詢問 12.教學游戲也稱作______150 A.目的性游戲 B.本體性游戲 C.手段性游戲 D.自選游戲

13.在某個情景中,兒童使用他已經獲得的圖式或技能從事并完成活動。這種情況皮亞杰稱之為______270 A.同化 B.順應 C.平衡 D.協調

14.建國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對我國學前兒童游戲理論與幼兒園教育實踐產生巨大影響的游戲理論是______248 A.精神分析學派 B.社會文化歷史學派 C.認知發展學派 D.元交際理論 15.經典游戲理論中在20世紀初處于游戲理論高峰的理論是______254 A.生活預備說 B.成熟說 C.生長說 D.復演說

16.認為游戲產生于兒童獨立性及能力增長,與想參與他還不能勝任的成人活動愿望之間沖突的游戲理論是______296 A.行為主義學派 B.認知發展學派 C.社會文化歷史學派 D.精神分析學派

17.在“食堂”角色游戲中,教師當食品衛生檢查員,來到食堂檢查衛生,指出了食堂的雜亂現象,扮演食堂服務員的兒童接受了意見,搞起了衛生。這種游戲指導方式稱為______164 A.平行游戲指導 B.共同游戲指導 C.旁觀者指導 D.非言語指導

18.教育史上系統研究游戲的價值并為兒童嘗試創立游戲實踐體系的第一個教育家是______9 A.福祿貝爾 B.斯賓塞 C.席勒 D.格魯斯

19.“醫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請您給看看。”,兒童在游戲中出現的類似言語屬于______34 A.醫患就診語言 B.角色之間的交際性語言 C.以自我為中心的想象性獨白 D.伙伴之間的交際性語言

20.人們常常用來判斷一種活動是不是游戲的一項外部指標是 ______ A.表情 B.動作 C.言語 D.玩具

21.游戲的外部可觀察的行為因素包括______34 A.表情 B.動作 C.言語 D.角色扮演 E.材料

22.游戲性體驗是指兒童在游戲過程中所產生的主觀感受或內部心理體驗,它主要包含______37 A.興趣性體驗 B.自主性體驗 C.成就感 D.幽默感 E.驅力愉快 23.游戲在促進學前兒童智力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為______86 A.擴展和加深兒童對周圍事物的認識 B.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 C.促進兒童想象力的發展 D.促進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 E.提供輕松愉悅的心理氛圍

24.影響學前游戲的個體因素有_____120 A.性別 B.年齡 C.個性 D.健康 E.情緒

25.與其他形式的游戲相比較,角色游戲更突出的兩個最基本特點是______191 A.社會性 B.獨立自主性 C.特殊的想象活動 D.非生產性 E.愉悅性 2015年

第四篇:學前游戲論簡答題答案

學前游戲理論與指導

形成性考核冊簡答題、論述題答案

1.幼兒園玩具使用的常規有哪些?

答:根據個人或集體游戲的需要,有計劃地拿取玩具,教育幼兒不要多占或獨自占有玩具,需要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時,應在取得對方同意后再使用,教育幼兒不爭不搶;大家都喜歡的玩具應輪流使用,要愛惜每一件玩具,做到輕拿輕放,并主動地揀起掉在地上的玩具,不丟不亂扔玩具;不把玩具放入口中,游戲后需要洗手;發現玩具損壞及時向教師報告;游戲結束后,應把全部玩具收拾得井然有序;要定期對玩具消毒、清洗、修補等。 根據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義具體可以把玩具分為哪些類型?

答:社會性玩具,認知性玩具、活動性玩具、科學性玩具、語言表演玩具、音樂玩具、娛樂玩具、結構游戲玩具。

3.創設戶外游戲場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質地貌多樣化;第二,設備、材料多樣,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區域分布;第四,保持環境的自然性。 4.如何進行規則游戲的指導? 答:(1)做好游戲的準備工作

1.選編適合幼兒的規則游戲;2.熟悉游戲的玩法及規則;3.準備游戲場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戲過程中的指導

1.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的游戲興趣;2.幫助幼兒了解游戲的玩法、規則;3.組織幼兒進行游戲活動;4.做好游戲的結束工作。

5、規則游戲的組織與指導原則

答:(1)游戲性與教育性相統一的原則(處理好規則游戲的游戲性與教育性的關系;充分發揮幼兒游戲的積極性與教育性的關系)

(2)靈活性原則(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變換游戲玩法、規則;逐步提高游戲的難度) 6.影響兒童游戲的社會環境因素有哪些?

1.家庭,包括親子關系、育兒態度、家庭結構,2.同伴,3.電視,4.課程方案

7、學前兒童積木游戲指導要點是什么:豐富和加深幼兒對建筑物的印象;讓幼兒學會積木游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積極開展游戲,加強游戲的教育作用。 1.游戲的特征有哪些?

答:(1)游戲具有主動性,是一種自發行為。 (2)游戲具有虛構性,是一種假裝行為。 (3)游戲具有愉悅性,是一種娛樂行為。 (4)游戲具有具體性,是一種具體行為。 2.皮亞杰是如何對游戲進行分類的?

答:皮亞杰認為游戲的發展是沿著認知發展的線索而展開的,在不同的認知發展水平上,便會出現不同水平的游戲形式,根據這一假設以及對兒童游戲的觀察,他將游戲分為以下三種:1.練習性游戲;2.象征性游戲;3.規則性游戲。 3.帕頓是如何對游戲進行分類的?

答:美國的帕頓按照幼兒游戲表現出來的社會參與水平,將幼兒游戲行為歸納為六種類型:1.獨自游戲;2.平行游戲;3.聯合游戲;4.協作游戲;5.無所事事;6.旁觀。 4.我國是如何對游戲進行分類的?

答:當前,我國幼兒園的游戲活動是按照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來分類的,并已列入有關法規。1.創造性游戲;2.規則性游戲。 5.什么是游戲的覺醒理論?

答:1.游戲的覺醒理論也可稱為內驅力理論,它試圖揭示游戲的生理機制。

2.“覺醒”是游戲的覺醒理論的核心概念。 3.游戲的覺醒理論認為,兒童的游戲不是本能活動,是受外界刺激的變化而產生的內部需要。

6.什么是游戲的元交際理論?

答:1.游戲的元交際理論是由貝特森提出來的,他主要運用人類學、邏輯學和數學理論來研究游戲,試圖揭示游戲的意識與信息交流過程的實質。

2.貝特森認為人類的交際不僅有意義明確的言語交際,而且也有意義含蓄的交際。這種含蓄的交際就是元交際。

3.貝特森認為游戲的價值不在于其具體的內容,而是在學習關于角色的概念。 7.認知學派有關游戲論述的實質是什么? 答:1.皮亞杰認為游戲是一種同化超過順應的活動。同化是指主體用自己已有的動作圖式去合并或整合外部事物,從而豐富自己的動作。順應是指使主體改變自己的原有動作圖式,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皮亞杰認為,在兒童早期,由于認知結構發展的不成熟,同化和順應之間往往是不平衡的。當同化大于順應時,所產生的活動具有游戲活動的特征。兒童在游戲中總是用已有的經驗去同化現實,將現實改造成為適合他們認知水平的自己的世界。

學前期兒童由于認知結構發展不成熟,因而往往不能保持這種平衡,而表現為模仿和游戲。皮亞杰認為兒童游戲時,并不發展新的認知結構(順應),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經驗適合于先前存在的結構(同化)。

8.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游戲理論是什么?

答:1.弗洛伊德認為游戲是敵意或報復沖動的宣泄,兒童就是為了追求快樂、宣泄不滿而游戲。

2.游戲的動機是“惟樂原則”。兒童游戲就是為了追求快樂,宣泄不滿。

3.弗洛伊德認為,兒童通過游戲自由地表現他們愿望的時期是短暫的,隨著與自我發展相聯系的理性思維過程的開始而結束,批判性能力或理性的因素的加強束縛了游戲的發展。 1.游戲的物理環境指什么?它們是如何對幼兒游戲產生影響的?

答:(1)游戲的物理環境包括:游戲場地、游戲材料廠、游戲時間等。

(2)1.場地的大小、結構、空間密度和分布、室內還是室外等,都對兒童游戲產生影響。 2.玩具材料與游戲的關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玩具材料的種類對兒童游戲的影響;玩具材料的數量對兒童游戲的影響;玩具材料的特征戲兒童游戲的影響。

3.游戲時間是開展游戲活動的重要保證。研究表明:游戲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兒童游戲的質量。無論哪種游戲,兒童都需要充裕的時間去探索和嘗試。有充裕的時間,兒童才能盡情地投入、愉快地享受,才能達到游戲的目的。

3.幼兒園游戲環境的構成要素是什么?良好游戲環境有什么特征?

答:構成幼兒游戲環境的因素有兩大類,一類為物理因素,一類為社會因素,兩者共同構成兒童游戲的客觀背景。 良好游戲環境的特征:

開放性(游戲的時間、空間、材料以及精神環境的開放);動態性(環境隨著幼兒經驗的豐富,興趣、需要的變化而變化);

適宜性(環境適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和教育要求的;適應幼兒游戲活動的實際需要并能取得好的游戲效果的);

參與性(游戲環境應是幼兒參與布置的,能為幼兒所支配的,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擺弄材料,按自己的游戲意愿改變游戲場地)。 4.教師投放游戲材料時應注意什么? 答:第一,有目的、有計劃地投入游戲材料;第二,投入游戲材料時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第三,靈活投入游戲材料;第四,充分發揮游戲材料的作用。 5.如何保證幼兒的游戲時間?

答:(1)不同種類游戲的時間。1.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等對幼兒的發展各有其自身價值和功能,安排時要全面考慮。2.室內游戲和戶外游戲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安排時不可偏廢。3.自由游戲最能體現游戲的自主性,滿足每個幼兒不同需要。

(2)游戲時段的安排。1.游戲時間要“專項專用”,不能被其他活動所占用,保證較長的、較為集中的游戲時間。2.善于利用各種時間讓幼兒進行游戲。3.保持作息制度靈活性。 6.創設游戲環境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答:第一,從幼兒的需要出發創設游戲環境;第二,因地制宜,創設游戲環境;

第三,充分發揮游戲環境的整體效用;第四,重視游戲精神環境的創設。 1.什么是游戲觀察?進行游戲觀察有何意義?

答:游戲觀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實的游戲情境中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感知、記錄、分析的過程。

進行游戲觀察的意義:1.游戲觀察是了解幼兒的最佳途徑。2.游戲觀察是有效指導游戲的前提。3.游戲觀察是正確評價游戲的依據。4.游戲觀察是改進游戲活動的基礎。2.對游戲觀察結果的分析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

答:在觀察、記錄、分析游戲的過程中,幼教工作者可選擇從以下方面考慮: 1.游戲空間安排。2.游戲時間。3.游戲材料。4.游戲態度。5.游戲主題。 3.如何理解游戲評價的含義?游戲評價的類型是如何劃分的?

答:游戲評價即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標準,采取科學的態度的方法,對教育工作中的活動、人員、管理和條件的狀態與績效,進行質和量的價值判斷。

游戲評價的類型是人們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游戲評價種類所作的劃分。1.從評價的內容分析;2.從游戲評價的主體來看;3.從評價的功能來講;4.從評價進行的時間來看;5.從評價的參照體系來看

4.玩具對幼兒有什么教育作用?

答:(1)發展幼兒動作,增強幼兒體質 (2)增進幼兒的知識,開發幼兒的智力 (3)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及互助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 (5)玩具是幼兒生活的好伴侶,使幼兒生活得充實而快樂 (6)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5.為幼兒配備玩具應遵循哪些原則?

答:(1)要根據幼兒園教育任務配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2)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需要配備玩具。(3)要堅持衛生與安全的原則配備玩具。

(4)要堅持經濟耐用的原則配備玩具。 6.對幼兒園玩具管理有哪些具體要求?

答:(1)玩具要合理放置,便于幼兒取放。(2)健全玩具使用的常規。

(3)正確為幼兒介紹新玩具。

三、論述題

1.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及指導要點有哪些?

答: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有:第一,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直依賴主題形象玩具,。他們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戲,離開玩具,游戲也就停止。第二,他們的角色游戲以不斷擺弄玩具為主,他們喜歡反映熟悉角色中的個別行為,但對角色和規則的理解較差。第三,小班角色游戲的主題和角色均帶有不穩定的特點。常表現為盾到別人玩什么,自己就模仿玩什么。第四,小班角色游戲以個人獨立游戲、并列游戲為主,他們還不會彼此交往,因而常發生沖突,并表現為大喊大叫,不會解決矛盾。

小班角色游戲的指導要點有:第一,創設主題游戲環境,提供主題形象玩具,激發幼兒玩角色游戲的興趣,引起幼兒對玩具操作的積極性;第二,教師以角色身份,作為幼兒游戲的伙伴和游戲的發起者與指導者介入幼兒游戲。第三,應利用再現式評議和教師講評式評議。 1.角色游戲有哪些特點?怎樣進行角色游戲的指導?

答:角色游戲的特點:1.獨立自主性;2.社會性;3.象征性;

角色游戲的指導方法:1.做好開展角色游戲的環境與條件的準備。2.對角色游戲過程進行現場指導。3.對角色游戲進行評議。

2.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及指導要點有哪些?

答:中班角色游戲的特點有:第一,游戲主題較小班擴展,仍以日常生活為主,能反映社會生活中的廣泛內容,但情節仍較簡單。第二,幼兒對角色扮演積極性提高,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職責行動。第三,出現游戲前商討計劃、分配角色、商定游戲情節的行為。第四,幼兒喜歡對游戲進行評議平議中爭論較多。

中班角色游戲的指導要點:第一,教師應創設局部的主題游戲環境,提供主題形象玩具與游戲材料,增強幼兒獨立性和創造性。第二,有計劃地指導角色游戲的開始部分,使幼兒學習組織游戲的方法,培養他們先構思后行動的能力。第三,教師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戲,以提高幼兒角色扮演水平和合作交往能力。

3.大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及指導要點有哪些?

大班角色游戲的特點:第一,游戲的主題廣泛、豐富,能反映所能理解的社會生活中各種事物與現象。第二,游戲中有明顯的目的性、計劃性、獨立性與集體性。第三,角色份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職責及角色之間的關系。第四,對游戲規則有足夠的認識。第五,會自制玩具,充分運用玩具開展游戲。第六,會評價自己與別人的游戲行為,對評議游戲表現積極。 大班角色游戲的指導要點:第一,指導幼兒自己創設主題角色游戲的環境、準備玩具和游戲材料。第二,指導幼兒園自己創設主題角色游戲的環境、準備玩具和游戲材料。第二,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建議、扮演角色等方式介入游戲,對幼兒游戲進行指導。第三,評議游戲占重要地位,它是教師對幼兒言行的評價,也是幼兒對自己、同伴言行的評價。

3.表演游戲有哪些特點?怎樣指導表演游戲? 答:幼兒表演游戲的特點包括:

第一,表演性,這是表演游戲區別于其它類型游戲的根本特征。

第二,游戲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幼兒參加表演的動機是為了追求表演的滿足和快樂;二是表演游戲的內容常常有幼兒認知、情感的特征,他們有表演并不完全忠實于作品,因而常發生刪改傷口以及只反映文藝作品中某個側面,渲染他們認為有趣的、重要的情節的現象。

第三,創造性,幼兒表演游戲也是幼兒的一種創造性活動,他們的表演是對文節傷口的一種再創造。

表演游戲的指導方法:1.教師示范表演。2.幫助幼兒選擇與熟悉表演內容。3.訓練幼兒的表演技能。4.通過參與幼兒的表演對游戲進行指導。5.以觀眾身份進行場外指導。 4.中班、大班幼兒表演游戲的特點及其指導方法各是怎樣的? 答: 中班幼兒表演游戲的年齡特點是:

(1)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換的意識不強;

(2)游戲的目的性差,需要教師一定的提示才能堅持游戲主題;

(3)游戲的計劃性差,展開游戲需要較長的時間;

(4)以一般性表現為主,以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 中班幼兒表演游戲的指導要點包括:

(1)中班幼兒表演游戲指導上要注意年齡特點。在組織中班幼兒的表演游戲過程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游戲時間和窨并注意材料的結構化程度。

(2)幼兒的表演游戲需要一個安全、有趣的環境,教師應當為幼兒準備封閉的或半封閉的窨,這個空間最好在一定時間內是固定的,給幼兒認同感和安全感,保證幼兒有不少于30分鐘的游戲時間。為中語辭幼兒提供的材料要簡單易搭配,不能是幼兒需要花很大時間和精力才能夠準備好的材料,當給中班幼兒的材料種類過多時,會對活動造成干擾,材料以2-4種為宜。

(3)在游戲的最初開展階段賭一要幫助幼兒做好分組工作,講解角色更換原則。教師不要過多干預幼兒的游戲,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兒協商、討論,提醒幼兒堅持游戲主題。在游戲展開階段,教師應提高幼兒的角色表現意識,可以參與幼兒的游戲,為幼兒提供適當的示范。

大班幼兒表演游戲的年齡特點是:

能獨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務,并有很強的角色更換意識; 游戲的目的性、計劃性較強,能自學表現故事內容; 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識,但尚待提高;

具備一定的表演技巧,能靈活運用多種表現手段,但表現水平尚待提高。

大班幼兒表演游戲的指導要點:在組織大班幼兒的表演游戲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較多類的游戲材料以鼓勵和支持他們進行多樣化探索。在游戲的最初階段,教師除了提供時間、窨和基本材料外,應盡可能少地干預。隨著游戲的展開,教師應該及時給幼兒提供反饋,提高幼兒表現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對大班幼兒來說,反饋的側重點應在如何塑造角色上。要幫助幼兒注意運用語氣、語調、夸張的動作、生動的表情來塑造角色。豐富游戲情節與提高幼兒表現能力同步進行,反思性談話和小組討論是實現兩者行之有效的方式。 5.結構游戲的特點?怎樣進行結構游戲的指導?

答:結構游戲和角色游戲既可分別獨立地進行,又可在進行中聯結在一起。

(1)多種多樣的結構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 (2)幼兒對材料的操作與造型是游戲的支柱 (3)建構過程具有創造性 (4)結構成品具有藝術性 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

(1)豐富并加深幼兒對物體和構造物的印象; (2)提供結構游戲的材料和活動場地; (3)游戲過程中教師應基于觀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4)游戲后適時組織分享活動(包括:作品展示與講解、建構活動過程回顧、作品評價) 6.小班幼兒結構游戲的特點與指導方法有哪些?

答:小班幼兒結構游戲的特點:小班幼兒沒有一事實上的結構游戲目的,不會事先構思,他們只是無計劃地擺弄結構元件。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想象對自己結構的物體加以命名。這一時期的幼兒還不會事先想象好所要塑造的形象,然后有目的地去做。在結構活動中,他們對結構的動作感興趣,重復著指導結構元件壘高然后推倒的動作,從中得到快樂和滿足。這一時期的結構游戲常常以個人建構為主,合作意識差。在成人的指導和示范下,小班后期幼兒的結構活動逐漸有了主題,但很不穩定,不會利用自己的結構物開展游戲。

小班幼兒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第一,教師首先要引導幼兒認識結構材料,有意識地搭簡單的物體給他們看;也可以帶領他們參觀中 大班幼兒的構造流動,引起幼兒對構造活動的興趣。第二,為幼兒準備足夠數量的結構材料,安排結構場地并保證游戲時間。第三,在游戲中指導幼兒學習結構技能,并鼓勵幼兒嘗試獨立構造簡單物體。第四,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讓幼兒說出自己所構造的物體的名稱,也可以根據幼兒搭出的形象驗以適當的命名。第五,建立結構游戲的簡單規則,如愛護結構材料,游戲結束后應整理好游戲材料和場地等。第六,教會幼兒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簡單方法,使他們參參加部分玩具的整理工作,培養其責任感和自理能力。 7.中班幼兒結構游戲的特點與指導方法有哪些?

答:中班幼兒結構游戲的特點:中班幼兒的目的性較前期明確。并且逐步有了簡單的構造計劃,他們對結構游戲的操作過程仍有濃厚的興趣,同時,他們又開始對構造成果感興趣。這一時期的幼兒已經能夠獨立地構造一些料為復雜的物體,也會按主題進行構造。他們開始能美化結構物,并能圍繞結構物開展游戲,如果前期有所培養,已經能夠在成人提示下較獨立地整理結構玩具。

中班幼兒結構游戲的指導:第一,教師應設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為他們的構造活動奠定基礎,幼兒的構造活動是他們對周圍生活經驗的反映,因此,教師應結合各領域教學和散步、參觀等活動,加強幼兒對事物結構造型的了解;第二,培養幼兒設計構造方案的能力,學習有目的地選材,學會看平面結構圖等;第三,著重指導幼兒掌握構造技能,并用這些技能去塑造各種物體。第四,著重指導小組的構造活動(3-4人),教會他們如何共同討論,制訂方案,進行分工,友好地進行游戲。第五,組織幼兒評價構造成果,鼓勵他們獨立地、主動地發表意見,肯定幼兒的發明創造,促進結構游戲水平的提高。第六,舉辦展覽,供幼兒評價和欣賞。

8.大班幼兒結構游戲的特點與指導方法有哪些?

答:大班幼兒結構游戲的特點:這一時期的幼兒,已經有一定的獨立建構能力,事先能進行一事實上的設想和規劃,結構活動的目的性、計劃性更強。他們往往能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幾天甚至幾周的建構流動,勇于克服困難,直到達到建構目的為止。大班幼兒已掌握了許多復雜結構技能,在建構活動中,除了熟練、迅速地建構復雜物體外,還要追求結構物的逼真性、復雜性、新穎性、藝術性。幼兒的合作意識進一步加強,喜歡幾個人一起友好地建構物品,并圍繞結構物進行情節復雜、內容多樣的創造性游戲。在正確的教育下,幼兒集體觀念增強,常常以幾個人共同建構的某種大型物品為自豪,有一定的榮譽感。

大班幼兒結構游戲的指導方法:第一,豐富幼兒結構游戲造型知識和生活印象,啟發幼兒為結構游戲活動收集素材,以保證結構主題和內容不斷豐富與發展;第二,指導幼兒進行集體建構活動,教會他們制定計劃,如協商確定主題,商量建構步驟及方法、分工協作、確定建構規則,使大家創造性地共同建構一個復雜物體;第三,重點指導幼兒掌握新技能,并幫助幼兒運用新技能去實現自己的構思。第四,教育幼兒重視建構成果,可以通過展覽會,開展各種游戲提高幼兒對結構成果意義的認識,并提高他們分析評價的能力。第五,引導幼兒開展參加人數多、持續時間長的大型結構游戲,這種結構游戲是以部分幼兒小型結構游戲為基礎的。

9.小班幼兒規則游戲的特點及指導要點有哪些? 答: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處在“動即快樂”的階段,幼兒對游戲中角色的動作、材料感興趣,而且表現出“自我中心”,只對自己所做的事感興趣,不會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與別人作比較。因此,該年齡的幼兒不在乎游戲結果,也發現不了別人的違規,而且自己會破壞規則。右在捉迷藏游戲中,如果假裝沒有看到他,幼兒自己會說:“我在這兒呢”幼兒不理解規則的意義,只對躲藏這一動作感興趣,至于結果無所謂。

教師要為小班幼兒選擇規則簡單,通過使用實物、玩具和簡單的動作來完成的游戲。小班的規則游戲,有時游戲的情節本身就是規則,而且只有一種角色,大家有共同的游戲任務,如有主要角色,往往是教師扮演。教師在組織小班的規則游戲時注意多讓幼兒體驗游戲動作的快樂,滿足幼兒對游戲過程的興趣,還要在游戲過程中提高規則并提醒幼兒遵守。 8.閱讀各年領班規則游戲的特點及指導要求。 答:(1)小班規則游戲的特點及指導:該年齡的幼兒不在乎結果,也發現不了別人的違規,而且自己會破壞規則。教師要為小班幼兒選擇規則簡單,通過使用實物、玩具和簡單的動作來完成的游戲。教師在組織小班的規則游戲時注意多讓幼兒體驗游戲動作的快樂,滿足幼兒對游戲過程的興趣,還要在游戲過程中提出規則并提醒幼兒遵守。

(2)中、大班規則游戲的特點及指導:中班幼兒已具有規則意識,能夠遵守規則并開始關注游戲的結果,這一階段的幼兒比較喜歡角色鮮明的互補性規則游戲。大班幼兒能理解規則對于比賽結果的重要性,規則意識強且特別重視游戲結果,喜歡競賽性的規則游戲。教師要為中大班幼兒選擇需要運用一定策略、在認知上有一定難度的規則游戲。多利用幼兒間的相互影響來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引導幼兒正確對待輸贏。教師應讓幼兒認識到遵守規則才公正公平。

7.結合實例,說明規則游戲的構成因素都包括什么?

答:(1)游戲的目的。如“什么東西不見了”這個智力游戲,要求幼兒記住不見的物品,目的是發展幼兒的記憶力。

游戲的玩法。如“什么東西不見了”這個游戲的玩法就是要求幼兒仔細觀察和用心識記所擺出的物品的名稱和數量,能看出拿走了什么。

游戲的規則。如“捉迷藏”游戲中,不允許捉者偷看小朋友藏在哪里,而必須被蒙上眼睛或呆在一個指定的地方,這就是游戲規則在發生作用。

游戲的結果。如在游戲中拿出規定的圖片,或贏完對方的棋子、猜中了謎語等。 44論述把游戲本質概括為兒童主體性活動具有的重要價值。

答: 強調了兒童在游戲活動中內部的主觀體驗即體性體驗的決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對游戲活動結構的整體和全面地認識。(2分)

充分的對游戲活動中兒童能動的駕馭和控制作為活動對象的客體的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主體性屬性予以承認和肯定。(2分)揭示游戲中兒童主體性發揮和發展的功能特性,展現出游戲滿足兒童身心發展需要。(2分)充分肯定兒童自身作為游戲主體的興趣、需要、能力等在游戲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并不排除作為活動對象的客體對游戲主體性發揮和發展的制約。(2分)促使我們在引導兒童游戲的實踐中,必須以尊重兒童主體性為其根本前提和基礎。(2分)

45在對幼兒角色游戲的指導過程中應做好哪些環境與條件的準備?

答:

1、豐富幼兒生活經驗,拓展角色游戲的內容來源。

2、提供合適的場所、設施及豐富的玩具、游戲材料創造游戲的物質環境。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動時間,保證幼兒角色游戲的深入開展。(每點2分,展開分析4分)

46.游戲對幼兒身體、認知、社會性、情感發展有什么促進作用?

答:游戲是童年生活中的快樂,游戲是最適合學前兒童的一種活動形式。 游戲在幼兒身體發展中的作用:1.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身體的生長發育。2.游戲活動發展了幼兒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能。3.在戶外進行的游戲,幼兒直接接觸到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能增強幼兒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促進身體健康。4.游戲給幼兒帶來愉快和滿足,而愉悅的心情是幼兒身體健康所必需的。 游戲在幼兒認知發展中的作用:1.游戲擴展加深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2.游戲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展。3.游戲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游戲在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1.游戲提供了幼兒社會交往的機會,發展了幼兒社會交往能力。2.游戲使幼兒學習社會角色,掌握社會性行為規范。3.游戲鍛煉了幼兒的意志。 游戲在幼兒情感發展中的作用:1.游戲豐富幼兒的情緒體驗。2.游戲發展幼兒的成就感和美感。3.游戲可以消除幼兒的消極情緒。

綜上所述,游戲對幼兒身體、認知、社會性和情感各方面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沒有游戲就沒有幼兒的發展。 2.游戲的社會環境是指什么?它們對幼兒的游戲有什么影響? 答:游戲的社會環境包括家庭、同伴、電視、課程方案等。

家庭。1.親子關系對兒童游戲的影響。研究表明,建立了良好的母子依戀關系的兒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強,有積極探索的熱情,善于社會交往,因而游戲和積極性高。父子關系對游戲的影響也是顯然的。在與父親的共同游戲中,父親的形象在潛移默化地感染兒童,有助于樹立兒童的自主、自立和自信,對兒童游戲中的運動能力、結構操作能力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育兒態度對兒童游戲的影響。3.完整的家庭結構和家庭成員間的和諧關系所營造的氛圍是兒童健康成長和游戲水平發展的根本保障。

同伴。同伴關系直接對游戲的性質和游戲的水平產生影響。1.有無伙伴影響兒童游戲。2.伙伴的熟悉程度影響兒童游戲。3.伙伴的年齡影響兒童游戲。4.伙伴的性別影響兒童游戲。 電視。電視對兒童游戲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取決于節目內容是否健康、是否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及發展水平,另一方面取決于兒童每天看電視時間的長短是否適宜。 課程方案。不同的課程方案對兒童游戲的影響是不同的。一類是以兒童為中心組織起來的教育方案。一類是以教師為中心組織起來的教育方案。這兩類課程對兒童游戲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前者更多地激發了兒童的想象性游戲,后者更多地引發操作性游戲。

1.案例:以“我的家真美麗”為主題的游戲中,教師先引導小朋友們談自己家附近的各種游樂場、商店、超市等設施,同時在建筑區里投放了大家一同制作的各式屋頂、招牌、數字牌、秋千、滑梯、果樹、草坪等材料,然后,教師在建筑區建了一幢孤零零的住宅樓,引導小朋友美化這里的周圍環境。..................小朋友們搭建的小區環境新穎漂亮、別具一格,充分顯示出小朋友們的獨特創造力。

請結合學前兒童游戲教育實施基本原則的有關理論,分析這個活動組織與實施中的合理之處。

答:規則游戲的組織與指導原則包括:

(一)游戲性與教育性相統一的原則,要求有二,第一,處理好規則游戲的游戲性與教育性的關系,第二,充分發揮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二)靈活性原則,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第一,根據幼兒的舉、需要變化游戲玩法、規則,第二,逐步提高游戲的難度。

(結合案例和教學實際進行闡述,只要自言其說,均可得8-10分)

2.某老師在語言活動“小烏龜開店”的基礎上,組織一次表演游戲。教師一一出示早已準備好的道具。介紹完道具,配班老師帶領全班幼兒“開火車”離開活動室去“劇場”看表演,主班老師忙著在活動室里布置場景:一家花店、一家書店、一家氣球店。場地布置好了,幼兒由配班老師帶領進“劇場”。主班老師提問:“誰愿意上來表演?”“嘩!”幾十只小手舉了起來。老師挑了五個沒有舉手而上次語言活動表現又不好的幼兒上來表演。表演時,老師不停地提示孩子們對話,做動作。第二輪,老師請了五個“坐得好的孩子”上來表演,五個孩子表演同一個角色。老師還是不時地按照故事情節規范語言,糾正孩子們的動作。好多孩子忙著擺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師又不停地提醒……。

結合我國對學前兒童游戲基本特征的認識,試分析該活動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游戲活動。 答:角色游戲的組織與指導要遵循自主性、接納性原則。角色游戲是幼兒主動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動,教師在游戲中,至多只能充當游戲“腳本”的“改寫者”角色,而不是游戲“腳本”的“編寫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強加給幼兒,而案例中幼兒“表演時,老師不停地提示孩子們對話,做動作。” 第二輪表演時,“老師還是不時地按照故事情節規范語言,糾正孩子們的動作。好多孩子忙著擺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師又不停地提醒……”這都充分體現教師干涉過多,沒有新生和發揮幼兒游戲的自主性。接納性原則是指幼兒在與同伴、材料互動中會產生新的興趣和需要,而這些未必是教師所預設的,這時教師應當及時調整自己的計劃,敏感的發現其中的意義和價值,幫助幼兒實現他們的想法,使幼兒的角色游戲真正成為幼兒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歡玩的”游戲,而不是“教師要他們玩的游戲”。而案例中明顯教師沒有悅納幼兒對游戲的新想法,而是不斷通過言語指導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

結合案例和教學實際進行闡述,只要自言其說,均可得8-10分

3.冬天到了,幼兒園開展冬季鍛煉。有一位大班的老師認為在扔沙包活動中可以教幼兒學會測量,于是他把幼兒帶到了戶外。戶外的地面是由一塊塊方形的水泥磚鋪成的。他先讓幼兒扔沙包,然后問:“怎樣才能知道扔得多遠?”幼兒說:“可以數地上的方塊。”“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師的不斷提問和要求下,幼兒舉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繩、布條等不同方法。老師很滿意這樣的結果,認為教學目標達到了。然而,整個過程對幼兒來說索然無味。

請你說出這個活動的問題何在?

答:規則游戲的編制要求包括:第一,要有明確的教育目的,第二,要有趣味性,第三,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結合案例和教學實際進行闡述,只要自言其說,均可得8-10分)

4.某大班角色游戲區,幾個幼兒在玩“食堂”的游戲。突然出現了混亂的局面:生菜、熟菜混雜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別散落在桌上、地上,還有幾個幼兒拿著蔬菜當武器相互追打。“檢查衛生啦!”,這時只見老師手臂上戴著“衛生檢查員”的袖套,到“食堂”檢查衛生來了。“衛生檢查員”一一指出了“食堂”的雜亂現象,食堂里的“服務員”接受了意見,搞起了衛生,“食堂”的工作變得很有秩序了。

游戲現場指導的基本策略有哪些?請分析案例中教師運用的是哪種策略,為什么?

答:角色游戲中,教師現場指導的方法有:第一,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戲主題,第二,教會幼兒扮演和分配游戲角色,第三,在游戲中善于觀察幼兒表現,進行個別教育,第四,教師可扮演角色,參加游戲,促進游戲情節的發展,第五,使幼兒恰恰地結束游戲,并保持繼續游戲的愿望。案例中教師用的是第四種方法。

(結合案例和教學實際進行闡述,只要自言其說,均可得8-10分) 5.一個男孩在用積木搭“大高樓”,但他把小塊積木放在下面,大塊積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樓”總也搭不高、“站不穩”。教師發現這種情況后,便坐在他身旁去,但沒直接搭理他,也拿一堆積木來搭“大高樓”,一邊搭一邊說:“我把大積木放在下面,小積木放在上面,這樣我的大高樓就搭得高了。”

這是教師哪一種指導策略,請你解說這種指導策略的理論原理和優點。 6.幼兒園里,一群家長圍在“中一班一周活動安排表”前,議論紛紛。 “怎么一天就上這么兩節課?”

“一天有這么多的時間做游戲,玩要這么長的時間?”

“怎么這么多的游戲?玩?我花這么多的錢送我的女兒上幼兒園就是來玩的?” “我們去找老師問問看”。

請你運用有關學前兒童游戲的發展價值的理論,替中一班的老師向家長作具體解說,以解除家長們的疑惑。

第五篇:學前兒童游戲論第2階段測試題2a

江南大學現代遠程教育 第二階段測試卷

考試科目: 《學前兒童游戲論》第五章至第八章(總分100分)時間:90分鐘學習中心(教學點) 批次:層次:專業:學號:身份證號:姓名:得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當電視節目內容的可理解性降低時,兒童游戲活動就增加。

A、增加 B、減少C、不變 D、改變

2、研究表明,視覺游戲是最通常的游戲,占親子游戲的()。

A、80% B、31% C、40% D、12%

3、()年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第二十條首次明確指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

A、1978 B、1989 C、1980 D、1990

4、()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發,再次強調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A、1999 B、1989 C、1980 D、1990

5、陳鶴琴先生于()出版了《兒童心理之研究》一書。

A、1920 B、1921 C、1923 D、1925

6、跳房子屬于()。

A、民間游戲 B、象征性游戲 C、結構性游戲 D、創造性游戲

7、對于游戲中的弱者或者無人問津的區域,教師可以運用()。

A、邀請式語言 B、詢問式語言 C、建議式語言 D、反饋式語言

8、當幼兒在游戲中嚴重違反規則或出現攻擊行為時,教師應當使用()。

A、邀請式語言 B、詢問式語言 C、指令式語言 D、反饋式語言

9、在幼兒園里,孩子在游戲中傾向于選擇()伙伴,而且年齡越大,這種傾向越明顯。

A、同性B、異性C、男孩D、女孩

10、室內環境的密度會影響兒童的游戲行為,空間密度為()平方米是有效的可用空間。

A、2.32B、1.4 C、4.64 D、7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有2至4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多選、少選、錯選均無分。)

1、個體的認知風格指個體不同的理解、記憶和思維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的因素。

A、個性 B、智力C、社會性行為 D、情感

2、每個兒童的()能力等對其游戲具有一定影響。

A、性別 B、年齡C、氣質 D、興趣愛好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在關于游戲的論述上,主要體現了這樣幾方面精神()。

A、堅強兒童基礎知識的學習 B、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C、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形式

D、寓教于生活和游戲中

4、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應避免形成以下幾種錯覺:()。

A、任何活動都叫游戲 B、游戲活動必定場面熱鬧 C、以單一的游戲形式貫穿一日活動D游戲活動為輔,教學活動為主

5、民間游戲的特點是()。

A、趣味性 B、隨機性 C、簡便性 D、創造性

6、有價值的玩具應當是()、簡單的玩具。

A、活的玩具 B、自制的玩具 C、小型的玩具 D、恰當的玩具

7、介入游戲的方式可以分為三種:()。

A、平行介入法 B、交叉介入法 C、垂直介入法 D、合作介入法

8、教師可以利用()來參與介入游戲,了解游戲的情況與需要,給與有針對性地指導,以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A、游戲介入法 B、觀察游戲法 C、材料提供法 D、語言指導法

9、影響兒童游戲的外在客觀條件是()和材料。

A、游戲機會 B、游戲次數C、游戲時間D、游戲場地

10、場依存性個體主要表現以下行為特征()和相信權威。

A、合群 B、對人有興趣C、把周圍人的臉部表情作為一種信息來源D、喜歡自己獨立工作

三、判斷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你認為對打一個“√”,認為錯的打一個“×”,不需要改錯。)

1、在社會性游戲中,兒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選擇異性的同伴作為游戲的伙伴。()

2、患孤獨癥的兒童常常以刻板操作性方式游戲。()

3、兒童與同伴在一起的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長。()

4、幼兒園追求的是“游戲”的輕松、愉快的成分,游戲的態度、游戲性的精神。

5、游戲活動就應該是熱鬧的。

6、游戲是休息、閑暇,游戲中幼兒不能學到知識。

7、玩具變化少,不能夠使兒童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會限制兒童的活動。

8、買玩具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征。

9、越昂貴的玩具越好。

10、趣味性是兒童游戲的生命。

四、填空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10分)

1、所謂空間密度是指每個兒童在游戲或經中所占空間即。

2、現代化的游戲場又叫或。

3、同伴主要通過直接參與、、。

4、陳鶴琴把游戲按其本身的因素分為、。

5、陳鶴琴認為游戲有以下幾種價值:發展身體、培養高尚道德和。

五、簡答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場依存性個體主要有哪些行為特征?

2、場獨立性個體主要有哪些行為特征?

3、我國游戲與課程融合有哪幾種形式?

4、1999年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關于游戲的論述上,主要體現了哪幾方面精神?

5、民間兒童游戲有哪些特點?

六、論述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影響兒童游戲的因素有哪些?

2、在幼兒園里如何實現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校企合作冠名班協議下一篇:形容合作友誼的詩句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